移动互联网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移动互联网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Fri, 23 Sep 2022 08:32:4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6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移动互联网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顺丰、菜鸟“较劲”末端物流 //www.f-o-p.com/294445.html Sat, 24 Sep 2022 00:24:09 +0000 //www.f-o-p.com/?p=294445

 

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且2022年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而近期,随着电商巨头们“双11”大促战略的陆续发布,快递物流行业又将迎来旺季,这一行业的玩家们也纷纷摩拳擦掌,企图在这场“双11”大战中突出重围。

然而,相较于往年在价格方面的比拼,今年的快递行业更加强调服务,于是快递行业的玩家们便纷纷开始在打通快递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而贴心到位、快捷方便的“送货上门”服务就成了其抢夺市场和塑造品牌的关键。

加码“送货上门”

近期,顺丰、菜鸟等快递物流企业纷纷宣布加码“送货上门”服务,而从巨头们的调整不难看出,由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已经成为当下快递行业发展的新思路。而顺丰和菜鸟之所以要聚焦“送货上门”,并强调“不上门必赔”,其中的原因也是不言而喻。

一是,消费者对“送货上门”服务有着旺盛的需求。随着快递规模的不断上涨,消费者对物流的需求也日渐多样,然而一直以来,大多数来自电商平台的快件并不会上门派送,要么是放到快递柜,要么会放到代收点,这就给需要送货上门的用户带来了极大不便,而作为改善物流服务体验的重要手段,送货上门则可以以更细化的产品结构、更丰富的物流场景、更多元的服务形式,满足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客户更多个性化的需求。

二是,“送货上门”服务有着更大的利润空间。末端物流虽然一直被诟病,但“送货上门”确实是稀缺服务。能够做到送货上门的快递,不仅服务能力有保障,单件派费也相对要高于其他快递业务,而此类“高端件”也是快递公司更有利润的业务。顺丰能够长期稳坐“快递一哥”的位置,就与其“时效件”业务不无关系,因此,“送货上门”服务的利润空间,也值得被更多快递企业所重视。

三是,“送货上门”服务能增加企业的竞争壁垒。随着品牌与客户的争夺战愈演愈烈,快递物流的下半场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而对“送货上门”服务的加码,能在强化既有的服务水平的同时,延伸出更细化的产品结构和更丰富的物流场景,透过这一差异化服务,无形中能够更进一步地拉开企业与竞争对手在高端件业务上的差距,不仅能提升品牌溢价能力,还能依托品牌提升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壁垒。

如今越来越多的快递公司开始不断寻求服务质量的提升,而“送货上门”作为改善服务体验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了其争相加码的重要领域。显然,各快递巨头已经针对“最后一公里”跑马圈地,其对快递物流末端的模式也更加层出不穷。

顺丰“精益求精”

其实,上门派件一直都是顺丰的特色服务,也可以说是其多年以来所构建的竞争壁垒。而就在前不久,顺丰又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丰宣布从9月5日开始,在全国50个主要大中城市推出“派件不上门,顺丰必赔付”的承诺。此次顺丰能够自我加压,主动提升服务难度,对服务体验再升级,这背后也彰显了其服务硬实力的底气和自信。

在规模上,顺丰不断夯实综合性物流服务网络,为其持续提升服务能力、输出优质体验打下了坚实基础。顺丰通过持续调整运营底盘、产品结构、科技手段等方式打造了差异化的产品,也让其在时效件赛道长期居于领先地位。据年初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21年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满意度和公众满意度得分第一毫无悬念被顺丰摘得。而在全程时限方面,顺丰也是唯一一家时限在48小时以内、72小时准时率在90%以上都高居第一的企业。

在品牌上,顺丰对“送货上门”服务的更高层次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其品牌形象的提升。事实上,顺丰之前就已经基本做到了快递都能够送货上门,而此次再度强调上门服务,更彰显了其对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也让用户对其服务质量的固有认知得到了进一步地强化。另外,随着快递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顺丰整体送货上门水平的提升无疑增加了其在末端物流服务质量中比拼的筹码。

在资源上,顺丰在技术、硬件、人员等方面的大力投入,为其服务层面的战略升级提供了有效保障。顺丰通过视觉计算等AI能力对于车辆装载、违规抛扔、车辆调度等做出了技术支持,并对收、转、运、派等多个环节进行了深度的数智化升级,以提升上门效率和服务体验。此外,顺丰还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相对稳定的快递员队伍,这些基层人员的配备上早已具备了上门派件的能力。

快递上门本就应是行业“标配”,然而如今却只有顺丰等少数企业能扛起行业标准的大旗。而顺丰也凭借自己的优势,获得了更高的收益。据悉,顺丰时效业务板块时效件的增速能比GDP增速跑快2.6个百分点,2022年上半年时效件实现了5.1%的同比增长。

菜鸟“开疆拓土”

继顺丰之后,菜鸟也开始在“送货上门”服务上发力。据悉,菜鸟已于8月23日申请注册了“菜鸟送货上门”商标。而在此前的2022菜鸟开放周上,菜鸟CEO万霖也表示,“以多种方式送货上门”是菜鸟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显然,菜鸟正在有意提高自身直送业务的服务范围,进而改善快递末端的服务质量。

在方式上,菜鸟“送货上门”推出了多种服务方式,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菜鸟新增了三种“送货上门”的方式,一是直营配送上门,针对天猫超市和天猫国际订单,由菜鸟直送直达消费者;二是菜鸟驿站预约送货上门,目前约70%的菜鸟驿站都能实现;三是“淘宝专送”按需履约送货上门。菜鸟采取多种形式力推“送货上门”的落地,补齐了其末端配送不到家的劣势。

在范围上,菜鸟“送货上门”服务范围已经覆盖多个城市,更进一步地提升了其规模效应。此前,菜鸟已联合天猫超市在全国300多个城市承诺“不上门必赔付”。而近期,菜鸟又将这一承诺的范围扩大到了天猫国际的订单,天猫国际已接入80%的菜鸟保税仓,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截止目前,该服务已在杭州、西安、嘉兴等多个城市进行试点,重点城市试点以来的送货上门率已是业内领先。

在品类上,菜鸟“送货上门”配送服务正在向更多品类延伸,有效帮助不同行业打造了特色解决方案。菜鸟围绕送货的时效、安全、服务等性能,开始在各种复杂的供应链上积极布局,具体而言,菜鸟针对家装、重货、冷链、美妆等诸多特色行业,推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比如食品重货“送货上门、破损必赔”;大家电“次日达、晚必赔”;冷链“化冻必赔”等,而这些方案都将菜鸟供应链服务品质推向了新的水平。

“送货上门”是电商销售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于背靠阿里巴巴完整电商体系的菜鸟而言,发力末端送货上门,能助其打造快递物流的闭环。也正是得益于深厚电商零售背景,如今的菜鸟也开始朝着更懂得商流和物流在末端结合的京东看齐。

前路并非坦途

一直以来,快递巨头们都在致力于打通快递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在更长的物流链条上,必然也有着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无论是为了满足更多用户需求,还是进行自身服务升级,菜鸟和顺丰的“送货上门”服务想要彻底落实,都将会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

对顺丰而言,“送货上门”短期内需要依靠更多人力和更大补贴力度来完成,这无疑要付出非常高昂的市场成本。得益于一直对“上门派送”服务标准的践行,顺丰升级“送货上门”服务战略很有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最后一公里”需要大量的人工作业,而“送货上门”的服务质量也势必需要用更高成本和效率来换取,“派件不上门要赔付”这一硬性规定无疑会让顺丰受制于过高的物流成本。

对菜鸟来说,菜鸟的“送货上门”服务推出时间相对较短,在资源配置、服务质量等方面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整改和升级。菜鸟虽然已经推出了多种送货上门服务,但由于经验不足,其对于“送货上门”服务的管理也并不完善,而且大多数菜鸟驿站尚无能力开展这一服务,因此,此类服务在执行落地时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另外,菜鸟对于网点的整改和升级也还需要时间来完成,短期内恐怕也难以做出成绩。

更何况,随着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开始关注并加入到“送货上门”赛道,菜鸟和顺丰还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外部竞争压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都不再固守单一的商业模式,因此除顺丰和菜鸟外,中通标快、圆通圆准达、韵达智橙网,还有抖音等都纷纷推出各自的高端产品,以突出自身时效优先、送货上门、专属客服等服务标签。更不必说一直在“最后一公里”上深耕的京东,其早已在末端物流服务上做出了很多创新,并且颇具成效。

总而言之,打通“最后一公里”虽然是快递巨头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但也是整个物流行业一直难以解决的“顽疾”。众所周知,一个快递的末端配送服务往往需要考虑人力资源、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相关政策等诸多因素,而顺丰和菜鸟的“送货上门、不上必赔”从提出到落地究竟能践行至何种程度仍然有待考量。

]]>
“失控”的蜜雪冰城 //www.f-o-p.com/294699.html Fri, 23 Sep 2022 03:58:59 +0000 //www.f-o-p.com/?p=294699

 

从1997年3平米的“寒流刨冰”到20多年后的“万店之王”,蜜雪冰城作为下沉市场之神可谓茶饮市场中的异类。

凭借“加盟换规模,低价换市场”的打法,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场疯狂扩张,目前门店规模已超过2.2万家,庞大的规模效应和魔性的营销出圈手段,都让它赚足了资本和市场的眼球。如今,据广发证券官网披露报告显示,蜜雪冰城已经完成上市辅导,即将进入申报阶段。

估值来看,去年10月,资本市场给蜜雪冰城的估值达到600亿元。但是,曾经炙手可热的茶饮市场,如今热度已急剧下降,“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更是从上市时的300亿港元跌至100亿,蜜雪冰城此时上市还能否撑起600亿的估值也成为一个未知数,市场大环境迷雾之外,其自身弊病也一一暴露。

屡上热搜的食品安全问题、低价策略引发的盈利问题、越扩张越难赚钱的成长性困境、简单粗暴的管理失控问题、加盟商被吸血苦不堪言等等,都让蜜雪冰城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01 低价困局

蜜雪冰城最大的崛起因素在于以极致性价比打穿了中国最庞大的下沉市场人群,把店面开到了大街小巷。但是,这也成为其最直接的成长桎梏。

就目前而言,蜜雪冰城的业绩增长只能来自于扩张,而其面临最大的成长性问题在于店太多已经饱和,如今一个商业街开2-3家蜜雪冰城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门店过于密集,也导致门店之间互抢流量,同品牌竞争也让本来就薄利的单店利润雪上加霜。

蜜雪冰城创始人之一的张红甫曾在创业日记中写道:“一定要量大,把成本费用摊到很低很低。”蜜雪冰城的基因决定了它只能采用薄利多销的模式,这也是其核心优势。

但是,资本是追求溢价的,而薄利生意的核心问题在于没有成长空间,蜜雪冰城本身定位就决定了它很难跑通高溢价的道路。据了解,蜜雪冰城也曾尝试向高端发起进攻,推出过“高端冰淇凌”和高端品牌“M+”,但最终并没有溅起水花,只能狼狈退场。

因为追求极致性价比,蜜雪冰城的真正对手其实并不是以喜茶为代表众多新式茶饮品牌,而是便利店、超市中的3-5块钱的瓶装水。而近日,蜜雪冰城上市“雪王爱喝水”,正式进军瓶装水市场,似乎要与农夫山泉、怡宝等老品牌展开肉搏战。

另一个层面,喜茶、奈雪等高端品牌从年初开始也率先降价,而这必将进一步压缩蜜雪冰城的市场空间。据DT财经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喜茶、奈雪、星巴克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开店数量已经超过了二线城市、正在接近一线城市。很明显,低价优势很难支撑蜜雪冰城走的更远。有些故事,只适合开始,不适合持续。

02 多元化陷阱

没有新增长故事的蜜雪冰城,想要摆脱低价桎梏,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冲击高端做高溢价,第二多元化布局。

前者已经被验证是条死路,所以发力多元化成为其不二之选。

2020年,蜜雪冰城推出定位现磨咖啡的“幸运咖”,2021年,蜜雪冰城成立雪王投资公司,第一笔便投资了广东的茶饮品牌“汇茶”;2022年,雪王投资河南鸡装箱餐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产品包括十几种口味炸鸡及预包装产品“冷吃炸鸡”。最近又正式进入瓶装水赛道,雪王爱喝水全新上市成为市场焦点。从咖啡到小吃再到瓶装水,蜜雪冰城急迫想要找到全新的增长曲线。

快消品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蜜雪冰城发力瓶装水一方面是为了给上市之路增加新的故事,另一方面是为了丰富产品SKU,渗透更多的低价消费场景。蜜雪冰城的瓶装水目前定价1.5-2元,消费人群也并非新人群,而是其他瓶装水品牌的固定人群,尽管蜜雪冰城的营销可谓一绝,但是,要想从有着数十年沉淀的巨头中分一块儿蛋糕并非易事。

就另一个角度而言,蜜雪冰城也并没有突出产品力的基因,在瓶装水赛道得水源者得天下,然而雪王爱喝水显然并没有明显优势,其优势更多在于供应链和规模优势,所以从产品层面突围亦是艰难。

竞争层面,赛道不可谓不拥挤,农夫山泉、怡宝、纯悦等老品牌占据绝对势能,元气森林等新锐品牌也正在扩大版图试图分一杯羹,从历程来看,蜜雪冰城短期内将瓶装水发展成支柱性业务得可能性几乎没有。

03 管理失控

蜜雪冰城最大的收入来源来自于加盟商。

一种是加盟费,一种是原材料成本费用,据了解,其大部分利润来源于原材料、器械等方面而不是加盟费。

以一家30平米左右的蜜雪冰城店铺为例,每年加盟费为1.1万元,设备采购费用为6万元,装修费接近7万,开店成本将近20万,这还不包括房租、水电、管理费、材料采购等固定费用。可以看出加盟费其实并不高,但据一线店主爆料,她自身店铺每年原材料采购费用就超过50万元,公司真正赚钱的业务还是来自于加盟商原材料供应,本质而言,蜜雪冰城不是一家奶茶店,其实是一家原材料供应商。

一方面在薄利和规模因素的共同加持下,蜜雪冰城不仅没有办法让自己的所有加盟商门店都能够具有赚钱的能力,且其大部分利润还来自于加盟商。另一方面,因为扩张太快,蜜雪冰城不得不采用最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这也滋生了与加盟商之间关系的紧张,在知乎平台,众多一线店主已经怨声载道,表示自己很后悔加盟蜜雪冰城,又苦又累还很难赚钱。

互利共赢的天平失去平衡,未来如果难以改善,蜜雪冰城面临的直接问题则会变成管理危机。

除此之外,在万店狂奔的扩张速度之下,门店管控跟不上扩张速度,蜜雪冰城食品安全问题频频登上热搜,而且屡禁不止。在黑猫投诉平台,蜜雪冰城的投诉量多达3812条,多数投诉集中在吃出虫子、冰淇淋吃出头发、小料出现异物、店员态度恶劣,退款难等等。

如果只是偶发,或许是加盟商本身的问题,但是频繁批量的投诉,从本质来说还是模式本身存在问题。

很明显,高速扩张之下,目前的蜜雪冰城显然已经超出了它的管理极限。

写在最后

随着茶饮市场越来越内卷,焦虑之下,曾经主打高端的茶饮品牌们开始争相下沉,蜜雪冰城想要在同质化严重的茶饮赛道中拔得头筹并成功IPO,聚光灯之下,内外挑战接连不断,它能否满足资本市场的期待还有待验证。但是,不管上市与否,其背后的成长性困境都是未来要面对的核心问题。

 

作者:小魔丸

来源:博望财经(ID:BowangCaijing)

]]>
快手“老铁”的商业化困局 //www.f-o-p.com/294533.html Thu, 22 Sep 2022 02:04:19 +0000 //www.f-o-p.com/?p=294533

 

近日,快手再次变阵——内部邮件称,快手将成立商业生态委员会,由CEO程一笑担任主席。该委员会主要负责推进电商、商业化、直播、本地生活、快招工等变现业务的商业生态建设、模式设计和系统融合。

简单来说,就是把具有变现潜力的业务进行整合与梳理。

同时,新一轮的轮岗开始。从9月中旬开始,CEO程一笑将兼任快手电商第一负责人,原负责人笑古将转战本地生活业务。

从去年开始,快手高层变动的消息不断,动作频频背后,释放着焦虑信号。但好消息是,快手在今年二季度实现了首轮盈利。不过从市场回馈的反应来看,快手摆脱焦虑,还需要一段时间。

“穷”则思变

对快手来说,变阵的原因似乎只有一个——原本的高速增长已进入瓶颈期。

从以往最能得到市场重视的日活数据来看,快手的Q2日活为3.47亿,同比增长18.5%,环比却只增长了0.5%。与此同时,快手Q2日活用户日均时长,比Q1的128.1分钟环比下降2.3%,减少到了125.2分钟。此外,Q2快手每位日活跃用户平均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为31.7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4元,同比下滑6.7%,连续两个季度下滑。

股市表现更能反应快手当下的“焦虑”。2021年8月5日,快手股价大跌15.3%,正式跌破100元关口,当日报收89.1港元/股。截至今年9月16日收盘,快手股价降至57.3港元/股,总市值2462亿元,市值已经蒸发80.9%。

股价大跌源于不尽人意的业绩表现。

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快手分别亏损124.29亿元、196.52亿元、1166.35亿元。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810.82亿元,同比增长37.9%;净亏损780.74亿元,亏损同比收窄33.06%;经调整后净亏损188.52亿元,相较上年同期亏损78.64亿元扩大了139.7%。

发展的道路走到穷途,思变在所难免。

实际上,由股市宠儿逐渐跌落神坛,快手一直在尝试变阵。2021年10月29日,快手发布公告称,快手两位联合创始人调整分工,昔日负责运营的宿华出任董事长,卸任CEO,负责产品的程一笑接任CEO。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快手的高层进行了多轮次的人事变动。

今年9月16日,快手宣布完成新的组织架构调整,CEO程一笑将兼任电商事业部负责人,原有的本地生活业务升级为独立业务部门,成立本地生活事业部。

分业务板块来看,本次变阵的重点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快手将重振海外业务,单独设立国际化商业化部;另一方面,则将新设商业生态委员会,由程一笑挂帅负责电商,发力本地生活业务。

当国内发展逐渐遇到天花板,选择出海是必经之路。此前,快手已经四度尝试出海,但与Tiktok在海外一路高歌猛进不同,快手的出海路并没有那么顺利。

早在2017年,前猎豹高层刘新华帮助快手首次组建海外事业部,推出了快手首款海外应用Kwai。2018年上半年,Kwai一度登顶俄罗斯和东南亚7个国家Google Play、App Store的下载榜单第一。2021年年底,Kwai的日活跃用户数从1000万增长到6000万左右,但距年初定下的1 亿DAU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而与已经在谈商业化的Tiktok来说,Kwai显然还不够成熟。在过去五年中,Kwai已经多次更换了负责人。9月这新一轮的变阵同样包含海外业务,这一次,带队的是快手高级副总裁马宏彬。

快手依然抱有走出国门的梦想。但对快手来说,程一笑选择亲自挑大梁的电商业务,也许才是决心所在。

老铁经济”也需转型

2021年,凭借6800亿元的GMV,快手靠着独树一帜的“老铁经济”,在国内电商平台获得一席之地。这样的江湖地位并没有改变,根据快手财报数据,其今年上半年电商交易总额已达3662亿元,而去年同期还只有2640亿元,增长率近40%。

但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从快手电商风生水起的时就伴随左右。以今年第二季度为例,包括电商业务在内的其他服务收入只有21亿元,仅占总收入的9.8%。去年同期其他服务收入就已接近20亿元,其缓慢的增速可见一斑。在高速发展时,雷声大雨点小的电商或许能带来目光,但在追求实质变现能力的当下,“老铁经济”也同样需要升级。

同样作为短视频平台的抖音,在去年已经开始布局“兴趣电商”。并在今年升级为全域兴趣电商,随着罗永浩、刘畊宏、东方甄选直播间一轮又一轮的差异化爆火,抖音电商王者轮流座的印象逐渐深入。

而快手电商依然苦于头部垄断的问题。据官方统计,快手电商GMV大多来自于“关注页”的私域流量,即大多用户只会对几个关注的主播产生信任并进行消费。对此,今年上半年,快手加大了“快手小店”的入口、“搜索框”、“猜你喜欢”等板块的建设力度。并快手开启了“商城”板块的小范围内测,快手方面透露称,并于近日上线商城页面。

在新版本中,商城进入快手APP首页顶部Tab栏,插入“同城”和“放映厅”Tab之间。快手电商用户运营负责人六郎表示,今年8月快手已经对商城频道进行了灰度测试,测试过程中,有七成以上原来没有在快手直播间下过单的用户在商城频道下单,这意味着快手商城频道有着可观的增长空间。

对快手电商来说,摆脱老铁经济的标签,走上规模化商城的道路,才能实现从口号转化为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信心。

而根本上,快手急于思变,是因为现阶段的市场需求出现了变化——在互联网行业整体降本增效的大口号声下,许多互联网企业都陆续在财报中高亮圈出了“盈利”,以示诚意,快手也不例外。

8月23日,快手科技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最引人注目的是,今年二季度快手国内业务实现单季盈利,经营利润达到9362.3万元,这也是快手自上市以来国内业务首次单季度盈利。

但同样与行业大趋势相同的是,快手盈利主要得益于成本缩减。

二季度,快手销售及营销费用为87.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13亿元,同比下降18.5%,环比下降7.7%。同时,Q2的研发开支费用也在减少,同比减少高达16.1%,快手给出的理由是雇员福利开支(包括相关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减少。

与此同时,快手二季度的营收实现上市以来最低增速,具体来看,今年二季度,快手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去年同期的113亿元,减少22.2%;研发开支同比减少16.1%;行政支出同比增长10.6%,但这一增速相比上一季度明显放缓。

在牺牲了“增长”的前提下实现的盈利,从现阶段来看,确实是个有助于稳定人心的好消息。互联网行业大环境的影响下,增长已经不再能给市场带来信心,唯有可持续发展才能。

但盈利的快手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吗?从现阶段来看,并不能。

无论是出海或是电商,乃至快手正在大刀阔斧发展的本地化服务,在互联网赛道中已有成熟竞争对手,想杀出重围并不容易。而能不能让市场重拾信心,只能等待快手不断交出新的答卷,稳扎稳打地发展出成绩。

 

作者:kokomi

来源:娱乐产业(ID:yulechanye)

]]>
8月全球泛娱乐应用报告 //www.f-o-p.com/294461.html Wed, 21 Sep 2022 06:11:14 +0000 //www.f-o-p.com/?p=294461

 

依托互联网全球移动应用大数据平台“点点数据”,点点出海基于全球(不包含中国地区)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两大应用市场,分别整理 8 月泛娱乐类(娱乐、社交)应用数据,希望帮助从业者更好地了解海外最新的产品趋势和变化。

本文统计周期为 2022 年 8 月 1 日到 2022 年 8 月 31 日。

8 月娱乐类应用全球数据情况

在5.png

出海痛点很多?点击这里解决

在6.png

从 8 月全球社交应用下载情况可见,TOP200 娱乐类应用在收入量和下载量相较 7 月均有上升趋势。其中,下载量 Top200 的应用累计下载约占样本数据总和的 83.2%,有 8 款应用下载数据突破千万,而美国、巴西、印度和墨西哥等地为娱乐应用下载量的主要市场。

作为全球最热门短视频娱乐应用,TikTok 多地下载量表现领先,位居 TOP1。流媒体播放平台 NetFlix、Disney+、YouTube Kids 和 Amazon Prime Video 占据前 5 席位。2 款基于主攻 Google Play 市场的动态壁纸应用 ZEDGE™ 和 Live Wallpapers & Lockscreens 也取得不错的下载量成绩。雅乐科技旗下 Yalla 也以超 350 万的单月预估下载登榜 TOP20。

在7.png

从 8 月全球社交应用收入情况可见,有 10 款娱乐应用内购收入破千万美元,头部吸金应用被流媒体视频平台和漫画应用占据,难以撼动的 TOP4 领军者分别为 TikTok、Disney+、HBO Max、NetFlix 和 ABEMA,8 月排名和 7 月相比,没有变动。

8 月社交类应用全球数据情况

在8.png

在9.png

从 8 月全球社交应用下载情况可见,印度用户是主要的增长来源,下载量 Top20 的社交应用中有过半数的社交应用其主要下载用户排名第一的都来自印度。平台方面则以 Google Play 为主要增长平台。

WhatsApp Messenger 8 月蝉联了全球下载量第一社交应用的称号,且下载量相比 7 月份还上升了近 6%。Facebook 和 Telegram Messenger 下载量略有小幅增长,分列二三位。真实社交 BeReal 持续扎根本土市场,持续霸榜美国免费榜,8 月下载量增幅超过 50%。

自前五而下,大部分应用下载量都呈现下滑趋势。而与头部应用表现不同的是,8 月社交应用下载量总体还是呈现上升趋势,上涨幅度超过 2%。

在3.png

与下载端表现不同的是,8 月社交应用在收入端则是有着显著的提高,环比 7 月增幅达 26%。值得注意的是,App Store 在社交应用收入端的贡献遥遥领先于 Google Play,且主要市场则以美日韩三个发达市场为主。可见社交应用的收入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市场的成熟度。

排名一、二位的 LINE 和 BIGO LIVE 8 月预估收入上升较为明显。专注日本市场的 Pairs 收入端成绩表现瞩目,8 月环比上升超过 34%。

总体来看,头部的 8 月社交应用收入 Top20 的收入增幅情况能够反映整体社交应用的收入情况。

 

作者:点点出海

来源:点点出海

]]>
李佳琦复出,直播还是那个直播? //www.f-o-p.com/294454.html Wed, 21 Sep 2022 05:43:24 +0000 //www.f-o-p.com/?p=294454

 

3!2!1!上链接!

随着一声久违的指令,女生们的钱包又捂不住了。

是的,他回来了。消失 109 天之后,李佳琦在 9 月 20 日晚 7 点,毫无预告地恢复了直播。回归第一天,包括花西子、babycare、焦内、安踏在内的等 27 个品牌出现在直播间,整场观看量达 6352.8 万。据灰豚数据显示, GMV 超过 1.44+ 亿元 。

去年 1 月的一次采访中,李佳琦曾说自己很想休息,但不敢休息,怕自己一旦休息,粉丝就会去看别人的直播。当时的李佳琦不会想到,自己会竟然会连续休息了 109 天。而在这些日子里,他担心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

市场不会为任何人等待。李佳琦的直播停了,东方甄选、趣店相继爆火。直播间永远不缺红人。只是,流量一茬接一茬,却无人再能复制李佳琦。

微博的李佳琦超话上,现在还有 134.1 万人每天打卡。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李佳琦今天回来了吗?”对于一部分消费者而言,李佳琦不仅仅是一名主播,更像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很多人说“没有他的推荐 我都不知道买啥了。”某种意义上,李佳琦这个名字,等同于一个品牌。

对于新消费品牌而言,李佳琦的意义也不只是销售渠道,而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助力。他不在的这些日子里,品牌和平台如何自处?李佳琦回来后,一切还能回到最初吗?

复出的李佳琦,回不去的直播生态

01 无可替代的李佳琦

在其初期发展过程中,李佳琦的作用不可忽视。

过去三个月,多个品牌操盘手向刀法表示:“没有李佳琦,就完不成KPI,每天都在盼着李佳琦回来。”“只要有他在的月份,大家的 KPI 都提前完成。”对于许多预算资源有限的新消费品牌而言,李佳琦是销量快速起量的重要助力。哪怕给到他的价格是全网最低,也是一桩稳赚不赔的生意。

与李佳琦合作必须给到全网最大优惠力度,已经成为一项行业共识。不少品牌自嘲“赔本赚吆喝”,可即便如此,依然有大量品牌拿着排队的号码牌。据李佳琦工作室内部人士透露,其每场直播报名的品牌数量平均达到 3000+ 。

对于大部分品牌而言,把直播当成利润渠道来做,都相当困难,更不用说超头主播。在直播间,品牌默认用让利的方式,达到低成本拉新、扩大知名度的目的。而在直播生态中,相比腰部主播,头部主播即便坑位费更高、价格机制更低,也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举个例子,李佳琦给食品品类的坑位费公开报价是 4 万元,比腰部主播高出一倍,但促成的销量可能相差十倍不止。这还不算给淘宝店铺的拉新,以及后续的长尾销量。

此外,品牌上李佳琦直播间的一个额外加成是,增加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度。许多消费者愿意在李佳琦直播间消费,除了优惠之外,也十分信赖他对产品的把控。

不少消费者向刀法表示:“只有在李佳琦直播间才敢闭着眼睛买,不用看他说什么就知道这个东西是最优惠而且质量有保证的。”

李佳琦能得到消费者的信赖,从其严谨的工作流程中有迹可循。李佳琦拥有一个专门的选品和质检团队,所有报名的产品都需要经过严格筛选,才能出现在直播间。一般主播选品只需一周,而在李佳琦那里,可能长达 3 个月。而在直播过程中,李佳琦团队成熟的工作流程也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品牌诉求得以实现,极少发生上链接时间推迟、产品介绍失误等意外情况。

大家爱李佳琦,本质上还是爱他带来的极致性价比的产品。这也是为什么李佳琦无论对于品牌还是消费者而言,都是无可替代的。

02 转战抖音、做自播,品牌一边等待一边前进

可不管怎么想念李佳琦,品牌们都不得不面对他暂时缺位的事实。和李佳琦的合作暂停了,品牌增长的步伐却不能停止。李佳琦不在的这段时间,品牌们都在积极寻找新渠道。

全球领先的传播集团阳狮集团旗下 Publicis Commerce 中国首席执行官段思锐(Cyril Drouin)观察到,李佳琦停播后,许多品牌增加了在抖音、快手的直播投入,并与这些平台更紧密地合作。与李佳琦长期合作的护肤品牌薇诺娜,近期也转战抖音,与抖音美妆头部主播朱瓜瓜合作。

复出的李佳琦,回不去的直播生态

事实上,品牌直播重心从淘宝向抖音转移的迹象,从李佳琦停播之前就露出端倪了。随着品牌规模逐渐壮大,销售渠道必然也会同步增加,李佳琦带来的销量所占比重,慢慢被抖音、快手稀释。如果说在品牌发展初期,李佳琦的作用的雪中送炭,那么当品牌步入成熟期是,则更像是锦上添花。

不过,抖音电商和淘宝直播的生态差异,也给品牌转移阵地的过程带来不小挑战。据飞瓜数据显示,薇诺娜直播当天,朱瓜瓜直播间销售 GMV 为 2038 万,直播销量为 51.9 万件,远未达到承诺的“单品破亿”目标。

相比淘宝直播,抖音电商头部直播的坑位费普遍较高。贾乃亮直播间食品类目的坑位费高达 8 万,再加上按比例抽成的佣金以及前川投流费用,成本普遍高于淘宝。但相应地,抖音主播对品牌的作用范围也更广。除了拉动平台内部的销量之外,也会反哺淘系和其他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品牌都在加大抖音电商投入,但目前淘宝依然是品牌电商的主阵地。从消费端来看,大部分人依然更习惯在淘宝购物。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用户留存率,品牌自播成为另一个趋势。2021 年全年,珀莱雅头部主播在直播销售额中的占比仅为“小个位数”,抖音平台自播占比 60% 。今年 618,林清轩的直播中只有 40% 为达人带货,剩余 60% 都是品牌自播。上海家化则在去年年底正式启动了直播中心进行自播。2021 年,其自播 GMV 同比增长超过了 300% 。

阳狮集团中国内容总经理方韧观察到,随着品牌对于私域运营的重视度提高,品牌自播也被认定为一块重要阵地。他判断,越来越多的品牌会根据自己的品牌和产品特性,尝试直播内容的 IP 化。比如以东方甄选为例的自孵化 IP 向直播,或者通过综艺植入、IP授权、艺人合作等方式,与头部综艺等大 IP 合作衍生内容直播。

03 被重新定义的“头部”,还有吸引力吗?

通过各种方式弥补李佳琦缺位的损失之外,品牌操盘手们的心里都共同的疑问——淘宝直播的流量去哪儿了?李佳琦回来之后,直播效果还能回到以前吗?

曾有传言说李佳琦回归后会先做一段时间助农,并减少直播频率。刀法咨询了内部人士,对此予以否认。

和多家品牌合作的段思锐认为,李佳琦回归后,大品牌肯定会观望一段时间,看看他的粉丝及外界反应。而对于一些之前较少可能与李佳琦合作的小品牌来说,也许机会来了。

的确,多个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新品牌操盘手告诉刀法,已经有意压缩头部主播比例,将更多预算投放在品牌长期建设上。

昨天参与首场直播的 27 个品牌中,新消费品牌超过半数。以往最活跃的美妆大牌几乎不见踪影,数量最多的品类是纸巾、清洁剂、垃圾袋、手机支架等生活快消品。

与此同时,失去超头之后的平台也在积极求变。

“去年 12 月薇娅离开后,大家都认为她的流量会被李佳琦或其他明星主播瓜分,但数据显示,她的流量并没有分给其他头部主播,而是流向了薇娅在天猫的私域流量和其他平台(主要是抖音)。今年 6 月李佳琦缺席后,天猫的达播流量断崖式下跌。”段思锐告诉刀法。

超头在的时候,淘宝是许多品牌重要的营销阵地。两大超头缺位后,品牌在淘宝的目标降级到了“保本”。至于在淘宝做自播,不少操盘手都认为“效率太低、事倍功半”。

大家需要一个答案——如果没有李佳琦和薇娅,淘宝还能用什么吸引品牌?

据 Publicis Commerce 提供的 8 月实时数据显示,经过短短半年的运营,蜜蜂惊喜社已经跃升为目前天猫销量最高的主播。但其 506.9 万的粉丝量,和李佳琦的 6400 万+ 不可同日而语。

所谓的头部主播,正在被重新定义。和粉丝量一起降级的是带货效果。多位与淘宝现役头部主播合作过的品牌操盘手表示,现在的主播完全无法承接两大超头的流量。其中,蜜蜂惊喜社单场销量只有李佳琦的三分之一左右,另一个头部主播烈儿宝贝的 ROI 下滑到 2 左右,客单价为 120 元左右。

我们注意到,淘宝新增了以短视频为详情的商品店铺。搜索页的商品图会增加短视频的坑位和原生的短视频店铺。并邀请朱一旦、盗月社等内容型博主入驻,只是对品牌的吸引力还有待观望。

04 分析师点评

李佳琦回归的首场直播,开始得突然,结束得也仓促。直播间没有任何华丽的布置,背景板上的“理性消费,快乐购物”始终出现在屏幕上。直播结束时,李佳琦的一句“明天见”仿佛给大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过去这三个月,李佳琦的短暂消失让大家意识到,不能过度依赖某个 IP 或渠道。回归之后,他是否能够,以及有必要回到原来的位置上,仍有待观察。至少昨天的直播,淘宝没有引流推荐,用户需要主动搜索才能进入直播页面。

尽管目前面临着流量下滑等问题,段思锐依然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直播仍然是、并将继续作为一个非常有效的 “交易催化剂”而存在。

“我们并不认为真实的直播带货量会缩水,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前那种指数式增长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直播带货的模式会越来越成熟。达人直播在短期内能提升品牌销售额,而品牌自播则能在长期内提高品牌曝光,让品牌可以更好地分析和预测直播带货的结果。”

对于品牌而言,直播不再是低价促销的渠道,而有希望成为讲述品牌故事的场所。当品牌拥有自己的头部主播后,主播和品牌之间可能会达成新的平衡。虽然目前为止,话语权的天平依然偏向主播那端,新的直播生态的到来,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作者: 刀法研究所

来源:刀法研究所

]]>
拼多多跨境“众生相” //www.f-o-p.com/294367.html Tue, 20 Sep 2022 08:26:56 +0000 //www.f-o-p.com/?p=294367

 

摆动鼠标,刷新页面,看到网页上几个大字,李天(化名)不免有些沮丧——仍然是“入驻信息审核中,请耐心等待……”

这是他的公司申请入驻拼多多旗下跨境平台Temu卖家中心的第7天,但整整一个星期,始终杳无音信,也没有对接的招商经理回复,后续的准备工作只能搁置。

《IT时报》记者发现,像李天一样的跨境卖家并不少见,不少中小卖家仍被“堵”在Temu门外,没赶上拼多多的热闹。但另一方面,拼多多做跨境电商却舆论火爆,“高薪挖人”“全品类模式”等消息流传,引发不少热议。

一冷一热,是拼多多试水跨境电商的“众生相”。靠“砍一刀”与白牌商家快速成长起来的拼多多,海外之路走得格外谨慎。

跨境经验是“准入证”

打着“低价好卖”旗子的拼多多,做起跨境却结结实实地抬高了“门槛”。

9月1日Temu正式上线,至今已有半个月。按理说,一个由电商巨头打造、颇具潜力的新兴跨境平台,理应在圈内激起不少水花,但热闹场面并未出现。

多加几个跨境电商群后,不难发现冷清是一种普遍现象。《IT时报》记者随机加入五六个数百人规模的跨境群,发现卖家讨论的主题依然是“tiktok引流”“海外仓”“专线物流”“Facebook广告号”,甚至在专门的拼多多跨境电商群中,主角仍旧不是Temu。

当然,并非无人提起拼多多,而是这类讨论往往“浅尝辄止”。尚未通过入驻审核,是交流群里小卖家的常态。有人等了4天,有人等了8天、10天、12天,他们都像李天一样,焦急地“站”在Temu门口。

在拼多多跨境卖家中心入驻页面,可以看到拼多多已对大陆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普通店(非品牌)以及香港注册的普通店开放入驻。整个申请过程并不复杂,分为填写主体信息、法人/经营者实名认证以及填写店铺经营概况三步,其中经营概况涉及营收规模等具体信息。

“实际上是有门槛的。”对接拼多多的跨境服务商人士苗苗(化名)向记者透露,“如果之前没做过跨境,第一期在任何渠道都没办法入驻,倘若有跨境经验且做得不错,审核通过概率会大很多。

在一些流传的拼多多招商文件中,这些条件更加清晰:“有开发设计、生产拍摄能力的实力供应商;能适应货进仓模式,拥有供应链整合能力的供应商;适应北美市场要求,具有亚马逊等平台跨境经验的商家”。

图源:网络

至于第二期何时开放,文件并没有提到,苗苗认为暂时只能“等官方通知”。

“彷徨”的中小卖家

对于拥有跨境经验的卖家来说,拼多多自然也不会是唯一的选择。

去年亚马逊封号潮后,更多人趋向“不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不少希望入驻拼多多的跨境卖家都告诉记者,布局拼多多只为“试水”,其他平台仍是主业,主营户外装备外贸的刘艳(化名)便抱着这样的想法。

和大多数卖家不同,刘艳显然是一个“幸运儿”。在入驻审核等待七八天之后,她找到招商经理索要“邀请码”,第二天下午便成功“下号”。

刘艳的主战场是亚马逊,跨境外贸更像是兼职之一:和几个朋友一起做跨境,团队人数不多,通过找厂家合作批货,再在亚马逊上开店外销,一个月总体只能挣到3万~5万。但在申请拼多多跨境卖家审核时,她稍稍夸大了些数据。

“团队规模就写合作厂家的规模,营收规模月入10万,年收入超过100万。”刘艳表示,跨境圈子大都清楚同行处境,大客户肯定会被主动联系,拼多多的人也不会来自己这样的小团队实地考察,所以“吹一吹”不碍事。

尽管成功通过审核,但刘艳的“等待”仍未结束。她为拼多多准备的商品并不多,但向广州拼多多仓库寄去样品后,一直未收到消息。一般来说,拼多多买手挑选商品和定价会同卖家联系,她安慰自己“还没轮到我”。

据媒体报道,Temu上已有第一批商家爆单。记者看到,Temu上热卖的数款商品销量均已破千。但在以中小卖家为主的跨境交流群中,人们苦于审核,很少有人“现身说法”。

“拼多多的模式,可能厂家才有竞争力。”刘艳总结,一方面,代理拿货压一次价,拼多多买手拿货压一次价,利润空间没剩多少;另一方面,同样的商品,Temu必然选择价格低的商品,随之而来的“内卷”也会让代理退出。

苗苗同样持有相同看法:“Temu欢迎的供应商不一定规模很大,产品客单价不同,给出的起订量也不同——重要的是产品质量和价格空间。”

一名跨境卖家推测,Temu上线后直接开卖的第一批货物,很可能来源于被“挖角”的SHEIN优质供应商。这样的推测并非没有道理,拼多多确有挖角动作,而在模式上,SHEIN也是绕不开的词语。

这些推测加剧了以代理模式为主的中小卖家的彷徨,而他们曾是拼多多商家的主流画像。据公开信息,当前的Temu卖家中心后台结算方式仅支持“企业公账收款”,严格的结算方式,也让闻风而来的中小卖家却步。

对标SHEIN

水面之下,拼多多跨境团队仍在扩充。

近一段时间,拼多多持续在各大招聘软件上招兵买马。平台显示,拼多多为拥有3~5年经验的跨境招商经理开出了20k~40k、14薪的工资,此外的海外社交运营、跨境买手、物流经理等职位同样薪资不低,且要求3年以上跨境工作经历,这些职位大多都Base广州番禺区。

尚未成型的团队状况也反映在面向B端的招商上。想通过审核,像刘艳那样“索要邀请码”或许不再可行。不少服务商给出的入驻链接都一并附带了“邀请码”,但群中未通过审核的人仍有不少,记者以供应商身份添加一位拼多多招商经理的微信,等了一整天都未通过。

“可能是招商经理太忙了。”刘艳推测,经理“不理人”的现象不少见,通过微信后回复消息也很慢,拼多多的跨境团队组建不久,内部可能还在调配人手。

据此前媒体报道,多名SHEIN员工都称接触到拼多多针对性密集“挖角”。广州番禺区正是SHEIN的总部所在地,在招聘软件上,拼多多为有经验的跨境人才开出的薪资超过SHEIN,差别尤其体现在3~5年经验的跨境买手岗位,SHEIN大多提供12k~20k的月薪,而拼多多则多标注为15k~30k。

在Temu之前,黄峥团队曾经手乐贝、墨灿等跨境电商项目。近两年,SHEIN以独立站模式发展到如今的买手平台,依靠完备的供应链建设,低价多销的销售策略,仍在保持高速增长,扭转了人们对外贸模式的认知。2022上半年,SHEIN的销售额录得16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107.2亿元,同比增速达50%。

业务模式上,Temu与SHEIN如出一辙。前述的招商文件显示,Temu入驻商家可享受0佣金、0入驻费,仅需提供商品、价格并发货,买手完成样品检测、定价后测试开售,后续推广、仓储、物流包括发货物流费用都由Temu承担,商家只需要承担货品成本。

“卷”成“海王”?

“Team Up,Price Down”一句简单的口号,便是“Temu”的含义。

目前,这句似乎暗示“团购”“砍一刀”等玩法的口号尚未真正“实装”。在以橙色系设计为主的Temu网站、App内,下单方式并非“拼团”。但差别已经显现,与以时尚女装起步,逐渐向全品类扩展的SHEIN不同,落地美国的Temu一开始便以男服、女服、美妆等14个类别的全品类模式出场,展示出极低的价格,主动挑起“价格战”。

例如,当前在Temu最热卖的一套10个珠宝储存小盒子,售价为0.29美元,而在SHEIN上,同款商品至少售价1美元。此外,大量服饰、家居商品的价格也都维持在10美元之下。

为促进消费者购物,Temu还推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目前所有商品皆无门槛免邮费,90天内免费退货,新注册用户将领到3张全品类7折优惠券,且能在“1分钱商品专区”获得一件新用户礼物。

此外,Temu对质量把控更为严格。据媒体报道,Temu的商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商家将被处以5倍罚款,售卖假货还会面临追加保证金、冻结提现等惩罚。

切入“海王”争霸后,拼多多“砍一刀”的打法尚未使出,但凭借雄厚的资金,已经完成不断出圈。美国苹果商店中,Temu在购物类App中的排名不断攀升,截至发稿已升至免费购物App榜第17位。

《2022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2022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7.1万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15.7万亿元。而另一份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结构上,出口占比达到77.47%,进口比例22.53%。某种程度上,拼多多选择的出海之路,同样将是国内玩家必争之地。

“价格战不会是决定Temu成败的关键因素。”一位跨境电商投资人士向记者总结,接下来,拼多多通过极兔、顺丰完成的海外物流布局,国内招兵买马并升级的厂商供应链以及尚未使出的社交电商打法,都值得关注。

 

作者:崔鹏志,编辑:郝俊慧 挨踢妹

来源:IT时报(ID:vittimes)

]]>
快手国际化行不行? //www.f-o-p.com/294315.html Tue, 20 Sep 2022 01:06:21 +0000 //www.f-o-p.com/?p=294315

 

最近国内拼多多、快手等互联网企业推进国际化业务引起业界关注。

拼多多9月1日正式上线跨境电商平台Temu,首站北美市场,在经济增长放缓、国内流量红利触顶的情况下,企业出海实现国际化的步伐在加快,寻找新的增量,此前异观财经做过一篇题为《拼多多出海,Temu面临的机会与挑战》的观点分享,此次不做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

这次想聊聊关注的另外一家公司,快手。

实际上,快手早在2017年就布局国际化,快手出海至今,也有五年多的时间,但其发展并不是那么顺利,过去几年也已经历了多轮出海策略的调整。最近两年,快手国际化的战略优先级不断提升,国际化事业部组织框架调整频繁。

2022年3月17日,快手通过内部邮件宣布调整国际化事业部组织架构。快手对原海外商业化业务团队和原公司商业化事业部支持海外商业化业务的相关团队进行了跨事业部整合,单独设立国际化商业化部。

快手国际化商业化部成立之后,把海外市场分成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巴西和印尼,快手在这两个国家的DAU规模最大,是商业化的重点区域,快手已在当地自建商业化团队;第二层级是DAU用户增长比较快的区域,快手通过海外独家授权的代理商来获得商业化收入;第三层级的区域,快手只和第三方公司进行流量层面的合作。

2022年8月5日,快手宣布由原商业化事业部负责人马宏彬任商业化业务负责人。有分析人士认为,马宏彬懂运营,也懂商业化,是快手在海外业务战略优先级提升后的最优人选。

日前,有消息称,快手高级副总裁马宏彬对部门的组织架构进行了一轮调整。

本次调整后,国际化原产品和运营负责人徐智威接下来将只负责产品,运营业务则将由国内主站业务转岗而来的陈稷负责,二人均向马宏彬汇报。原国际化技术、增长团队负责人王美宏已离开国际化事业部,转任CEO助理。

报道称,马宏彬将延续快手国际化事业部此前定下的业务大方向:不做大规模增长,全面加速商业化。很显然,规模与变现,快手国际化把赚钱放在首位。

Kwai和SnackVideo是快手在海外的两款短视频应用,前者主要市场是拉美和中东,后者主攻东南亚。去年10月,快手在巴西上线“Kwai for Business”,这是快手国际首次在海外推出品牌化的广告平台,该平台目前主要覆盖中东、拉美、东南亚地区。快手把巴西和印尼确定为优先进行商业化的区域。

实际上,2021年下半年开始,快手海外策略向精细化运营过渡,收缩非核心区域投放,同时整合Kwai、SnackVideo等产品,提升中台运营效率,并在拉美、东南亚以及中东等地开始商业化变现尝试。

快手海外市场的商业化,避开了TikTok的主要战场。同时,快手把巴西等作为优先商业化的首选,或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巴西是拉丁美洲消费电视剧最多的国家和世界上排名靠前的社交网络高频使用国家,长约两分钟的短视频,成为人们通过手机消费娱乐内容的首选。

以巴西为例,2022年第一季度,快手的单DAU时长已接近60分钟。迷你肥皂剧(类似在国内受欢迎的短剧模式)也在Kwai上取得巨大成功。标签#TeleKwai为制片人和内容创作者提供了在Kwai平台宣传作品的机会,该标签下已有57.3万个视频,浏览量超过170亿。

海外市场合作方面,连锁快餐品牌Subway、外卖平台iFood、美国教育平台Duolingo、护肤与身体护理品牌妮维雅、全球智能可穿戴品牌华米科技,以及电子商务平台亚马逊、Shopee等都在Kwai for Business上铺设广告,或者曝光产品。

海外市场游戏方面的合作,由SLG星合互娱发行的《小小蚁国》在Kwai上面对巴西做了一场品牌挑战赛的活动,参与挑战赛的作品量超45万,吸引6位百万粉丝大V自发参与,整体播放量过4亿。据了解,《小小蚁国》下载排行榜中,巴西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

去年年底,腾讯游戏NextStudio研发的游戏产品《金属对决》,也通过Kwai挑战赛玩法,快速提升游戏品牌曝光,成功开拓了巴西本地市场,登顶巴西等拉美12国 Google Play免费榜第一。

就目前情况而言,快手海外市场为公司贡献的营收占比还非常小。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快手总营收217亿元,快手海外总营收为1.03亿元,环比增长超过一倍。

当海外市场战略确定商业化为首,快手海外市场经营亏损的情况得到不错的改善,由2021年同期的43.68亿元大幅收窄至16.06亿元,减亏幅度达63.2%。

据了解,目前快手在巴西和印尼的广告收入主要来自于有出海需求的中国公司。但一家成功出海的公司,必须要有很强的本地化运营的能力,针对海外市场,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地缘政治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出海企业打造商业化必须修炼的“内功”。

针对海外市场,快手希望打造一个更包容普惠、能唤起普通人共鸣的高粘性社区产品,在控投入的情况下,快手更希望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定位、人群切片、内容供给、生态治理方式以及算法技术,形成了独特的产品定位,快手国际化未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一旦路走成功了,海外市场将会是快手新的增长空间。

 

作者:鬼神前鬼

来源:异观财经”(ID:DifferentFin)

]]>
抖音小游戏闷声发财? //www.f-o-p.com/294273.html Mon, 19 Sep 2022 07:35:10 +0000 //www.f-o-p.com/?p=294273

 

全网刷屏!“羊了个羊”成为了又一个爆款小游戏。

“羊了个羊”有多火?据悉,其日活超过2000万,一天的玩家数就超过了6000万;在微信的搜索量近2亿,在抖音的搜索量超过2亿。

火了之后,“羊了个羊”还被传出日营收超过400万,不过该消息很快被马化腾及游戏开发者所否认。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刷屏之外,“羊了个羊”在抖音站内也登上了多个热榜。新播场还了解到,“羊了个羊”最开始就是在抖音上线,且在抖音砸了500多万的推广预算。

那么,“羊了个羊”会进一步带火抖音小游戏吗?

“羊了个羊”爆火

中秋假期结束之后,羊了个羊借助微信社交链、朋友圈快速裂变,并通过微博、抖音等平台的持续发酵,成为了现象级的爆款小游戏。

9月12日,小游戏“羊了个羊”以273.78万搜索量登上当天微博热搜榜第一后,很快也引起了抖音一众游戏达人的关注与安利。次日,抖音站内热榜里,也出现了“羊了个羊”相关话题。

与此同时,仅两天时间,羊了个羊在微博上斩获18个关联热搜,并有多个关联话题冲上抖音热榜。

据微信指数显示,关键词“羊了个羊”在9月15日的搜索次数已达1.88亿次,日环比增长391.83%。过去一周,“羊了个羊”在9月13日的搜索指数异常高倍增长,单日整体指数值日环比增长超60倍。

据巨量算数显示,关键词“羊了个羊”的抖音搜索指数在9月15日达到2.09亿次。

在抖音,还有一大批抖音头部达人围绕“羊了个羊”进行衍生创作。截至目前,抖音#羊了个羊 的同名话题已有30.9亿次播放。

如此高热度的关注度背后是玩家们的疯狂涌入,一度让游戏服务器连续宕机3次,逼得《羊了个羊》官方微博账号不得不在线招聘后端服务器开发。

在某个社群内有,有人分享了自己统计的羊了个羊近近几日的DAU情况——

9月12日DAU:500万;

9月13日DAU:800万;

9月14日DAU:2000万+;

而据相关媒体报道,9月15日,羊了个羊游戏主页显示当日挑战者超过6000万。同时,9月16日截至目前,新播场在游戏主页上看到,其显示的当日挑战者数量也同样超过6000万。

羊了个羊为何能够爆火?有人说是游戏设置的“一人通关,全省加分”的荣誉感;有人说是第二关就难如登天的反差设计;还有人表示是游戏本身对外宣传高难度,从而激发了玩家们的胜负欲;也有人表示是高难度游戏机制下,让玩家不得已要使用道具,触发了分享机制,之后便产生了极强的裂变效果。

但不管原因是什么,羊了个羊如今的爆火程度,无疑称得上是今年的现象级爆款小游戏。所以,大家开始将目光看向它背后的商业化和营销链路,此外还有媒体扒出了背后的出品公司相关信息。

9月15日,一张微信流量主数据日报的截图流出并疯传。图中显示:羊了个羊的流量主推广日收入达到468万,月收入高达2564万元。虽然这条消息很快得到马化腾还有羊了个羊独家制作人张佳旭的否认,但不少人开始依据羊了个羊目前的DUA,测算其广告分成收入。

与此同时,新播场发现,抖音上的羊了个羊小游戏,其合作推广的广告内容在9月15日凌晨,从各类借贷广告、游戏推广,变成了抖音站内的电商直播间推广。这无疑也说明了,随着羊了个羊的持续爆火,其变现能力在扩大。

在抖音砸了500多万推广?

实际上,羊了个羊的爆火跟抖音的关系十分紧密。

有媒体发现,早在9月8日,羊了个羊就在巨量星图上线了预算约为500万元的达人推广任务。“这是一笔很吓人的推广费用。”某MCN负责人如是说。

而且,羊了个羊没有止步于此。

在它喜提各大平台热搜之际,又于9月14日在抖音的“游戏发行人计划”中上线了一个22万的奖金池。

重赏之下,抖音上不仅有大量游戏创作者纷纷跟进,许多头部达人也围绕羊了个羊开始创作内容。

比如最近走红的“嘎羊少女”@灰太狼的羊,也发布了相关视频,并在抖音站内喜提#当噶羊少女完了羊了个羊 的热榜。

据新播场统计,羊了个羊在抖音站内的相关话题超过20个,其中#羊了个羊游戏 、#羊了个羊有多难、#羊了个羊通关技巧这几个话题的播放量均过亿,分别为3.8亿次、5.0亿次和2.4亿次。

新播场还留意到,多家媒体称,羊了个羊是一款诞生在抖音小程序里的小游戏。

而新播场梳理后发现,抖音上目前有着260.5万粉丝的@羊了个羊游戏官方,其最早一条短视频作品发布于今年8月8日,而微信公众号“羊了个羊官方”却是注册于今年9月2日。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证据说明羊了个羊是诞生于抖音小程序。

要知道,就在9月6日,抖音以“信见新机”为主题,举办了开放平台开发者大会,首次公布抖音开放平台及业务载体——抖音小程序,进一步向外界展示开放的决心。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2017年底,在微信向市场宣发自身小程序、小游戏生态时,一款名为“跳一跳”的爆款小游戏。

和羊了个羊同样是极度简约的游戏机制,跳一跳当时的爆火很快让许多人对小游戏的商业价值产生了好奇。加上张小龙在朋友圈的亲自站台,可以说是直接加速了微信小游戏生态的繁荣。

而根据 Quest Mobile于2018 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同年3月,《跳一跳》在 3 个多月的时间里积累了 3.9 亿玩家。

如今,在抖音对外公布开放平台及业务载体抖音小程序的背景下,“羊了个羊”的爆火案例也是否会像“跳一跳”一样,带动整个抖音小游戏生态的繁荣,让一直有游戏梦的抖音走上新的发展道路?

会带火抖音小游戏吗?

抖音小游戏布局已久。

早在2019年底,抖音就上线了“游戏发行人计划”。该计划没有设置任何门槛,只要达人在任务广场领取了游戏厂商的推广任务,然后发布作品将相关小游戏挂在自己的短视频下方进行推广。达人就能通过播放量,或者是游戏安装次数、用户游戏行为等方式,获取相应的佣金。

此外,新播场发现,抖音如今的“游戏发行人计划”的任务广场列表中,小游戏在其中的占比居多。除了羊了个羊以外,还有不少在抖音上热度比较高的小游戏,如躺平发育、文字的世界、收纳物语等,这些任务的奖金池许多超过10万。

据相关知情人士透露,抖音小游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款爆款游戏,虽然不是像羊了个羊这样的现象级,但在抖音站内的热度也不容小觑。

比如曾经是爆款的躺平发育,如今在抖音的推广热度有108万,比羊了个羊的117万相差不大。

相较于短视频,抖音小游戏的直播推广似乎效果更好,尤其是在棋牌类小游戏上,直播的变现能力十分亮眼。

新播场在今年6月的公会走访中,就曾提到一家G公会。他们从传统的娱乐秀场转型,专做是直播斗地主、打麻将这类棋牌游戏。通过在直播间挂小风车的方式,给单机游戏做推广盈利,有转化就可以赚到钱。

只是G公会长介绍,播单机游戏赚打赏不如播棋牌游戏赚推广费来的多、来的快。再加上直播《原神》这类游戏获取打手,两个渠道加在一起,G公会月流水也能稳定在千万级。

据行业内另外一家公会透露,目前在抖音上棋牌游戏推广靠前,是一家名为禅游科技的公司,他们甚至亲自下场招募了几百个运营,招了几千个主播做棋牌类游戏直播的推广,直播间挂的就是小程序。

而据禅游2021年的财报显示,禅游科技新增了“新营销成本”项,2021年该项成本达6135.9万元,占销售成本总额的10.8%,所谓的新媒体成本指的便是禅游在效果直播上的开销。

此外,DataEye-ADX投放监测数据显示,禅游旗下的《指尖四川麻将》、《禅游斗地主》、《嘻嘻红中麻将》三款产品在2022春节期间的30天内,抖音直播总场次达到2.5万场,平均每天直播超800场;其中《指尖四川麻将》直播了1.3万场,平均每天直播场次超过400场,最多的时候,有将近236万人同时在线。

不难看出,小游戏厂商们除了在抖音短视频上设置高额奖金池外,在直播上也是在砸重金。

坐拥6亿日活的抖音已经是不可小觑的买量渠道。从羊了个羊在推广方面对抖音渠道的重视,已经越来越多游戏厂商重视直播短视频的投入,都能直观感受到抖音在游戏宣发推广上的威力。

有业内人士甚至直言,抖音或许真的能在腾讯固若金汤的游戏城墙上撬开一道口子。

只是,此次羊了个羊走红,更多人似乎还是在微信小程序打开,有人认为抖音似乎仍是为微信做嫁衣。这或许与抖音小程序目前入口不明显有关。

但随着抖音开放平台及业务载体抖音小程序进一步对外开放,未来或许能够在自己的生态里打造更多爆款小游戏。毕竟,抖音小游戏的野心肯定不止于为他人做嫁衣。

 

作者:阿力古;小龙果,美编:十一

来源:新播场(ID:New_bc)

]]>
2022年移动直播应用市场洞察 //www.f-o-p.com/294235.html Mon, 19 Sep 2022 02:51:16 +0000 //www.f-o-p.com/?p=294235

 

全球移动直播应用自2020年起连续两年收入得到快速增长,这一方面得益于新冠疫情对于移动用户线上社交的持续刺激,一方面也显示出发行商对于直播应用市场的不断重视与投入。

《2022年移动直播应用市场洞察》将针对上半年全球移动直播应用市场表现与趋势,以及成功案例进行深入介绍与分析。

2021年全球直播应用收入突破20亿美元

全球移动直播应用自2020年起连续两年收入增长表现突出,年增长率分别高达92.2%、21.2%,并在2021年成功超过20亿美元。2022年上半年全球收入Top20直播应用内购总收入达到8亿美元,其中iOS渠道收入占比为53.2%,略高于Google Play。

全球移动直播应用下载量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得到增长,并于2020年达到5.7亿。而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多国出行限制政策放宽,2021年乃至2022年上半年,直播应用下载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球下载量Top20直播应用共获得1.7亿次下载,来自Google Play和苹果设备的下载量分别占79.4%、20.6%。

美国、日本市场直播应用收入贡献最高

美国与日本以2.7亿、2.1亿美元营收成为2022年上半年直播应用内购收入最高的两大市场,占比分别为34.5%、26.2%。

除欧洲与韩国之外,以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为代表的中东地区在直播应用中的用户支出表现同样值得关注。

下载量方面,印度依然是全球最大直播应用市场,在2022年上半年获得2350万下载量,美国市场以1440万下载量排名第2。值得一提的是,东南亚直播应用下载量表现突出,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及越南均成功入围2022年上半年下载量前十行列。

虚拟直播应用展露营收潜力

欢聚时代发行的直播应用《Bigo Live》自2020年起便蝉联年度全球直播应用下载榜榜首。2022年上半年,该应用继续以3500万下载量成为新增用户最多的直播应用。欢聚时代在成功打开直播应用市场之后,继续扩大产品线,顺利将主打社交派对的《Hago》送进直播应用下载榜Top20。

游戏直播应用向来在移动直播品类中占有一席之地,2022年上半年该类产品得到进一步发展,包括《Twitch》、《Omlet》在内共7款游戏直播应用入围直播应用下载榜前20,较2021年多出2款。《Twitch》更是登顶美日韩三大市场下载榜榜首,足见其全球范围的火热程度。随着游戏直播的流行,《Bigo Live》与《Uplive》等泛直播应用也将“游戏直播”添加为应用描述关键词。

收入方面,《Bigo Live》与《Twitch》成功包揽2022年上半年收入榜前2名。直播打赏充值仍然是该类产品主要应用内收入来源。

近年来复合型直播应用营收表现同样不俗,其中包括带有交友匹配功能的《Tagged》,以及部分视频聊天产品《Azar》、《Coco》等。可以预见这类复合型直播应用将成为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虚拟直播应用自2021年起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在日本市场得到追捧,典型应用如《IRIAM》和《REALITY》均成功进入2022年上半年直播应用收入榜Top20。该类直播应用的成功兴起反映出直播领域更加多元的发展方向。

从各地收入排行榜可以看出,尚未有一款直播应用处于绝对统治地位,出海产品与本土应用仍处于相互竞争的阶段,这也给计划进军直播领域的发行商透露出潜在机遇。

 

作者:分析师Ting Qian

来源:SensorTower(ID:SensorTower)

]]>
元宇宙全盘知识解析 //www.f-o-p.com/294222.html Mon, 19 Sep 2022 01:41:03 +0000 //www.f-o-p.com/?p=294222

 

元宇宙,可以笼统地理解为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现实中人们可以做到的事,都可以在元宇宙中实现。一如现实世界中一样,品牌、媒体、平台、机构、个人都希望在元宇宙时代找到立足之地。

元宇宙商业化已经成为近一年来最火热的热搜驻足。那么,它仅仅是新一轮的营销热词,还是真正商业创变的开端?它会是大革新还是大泡沫?是营销内卷还是事半功倍?

本文核心观点提示

  • 现实世界中的本我,有太多的渴望欲求、无法实现的无奈、潜意识的自己无法释放,而在虚拟世界中可以有更多分身的真我,场景虚拟,然而却是最真我的呈现,享有超现实的平行世界,这就是元宇宙的世界。
  • 元宇宙的概念还在不断丰富和演变!但是,元宇宙≠电子游戏;元宇宙≠AR/VR/XR;元宇宙≠虚拟世界
  • 决定元宇宙的四大特征:1、元宇宙必须跨越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2、形成一个完全成熟的经济体3、提供前所未有的交互性;4、将由许多不同的参与者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运营,而不归属于某个公司。
  • 元宇宙并不仅仅只是技术集合,而是涵盖技术、商业模式、应用场景、交易运行机制的商业闭环。
  • 与元宇宙相关的关键词是沉浸式,对于广告而言,用户体验越直接,品牌越能与受众进行深层连接。
  • 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观察者,他们是品牌所创造的元宇宙的一部分,可以任意探索并能与环境互动,这就意味着消费者是其品牌体验积极的参与者。
  • 元宇宙商业化,成为数智新增长的无限契机。而决定元宇宙商业化革新的三大关键:技术、组织架构、商业模型。

本文系统梳理元宇宙最全全盘知识管理系统,共分以下几大部分解读

u 元宇宙源起与演变

u 元宇宙定义:用户自己定义丰富的元宇宙

u 元宇宙商业化革新关键

u 元宇宙商业化八大创新实践

u 元宇宙痛点与谜思

元宇宙全盘知识管理:从缘起、演进到商业革新

源起与演变

元宇宙 真我的平行世界

元宇宙始于1992年国外科幻作品《雪崩》,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Metaverse(元宇宙),其中Meta表示“超越”、“元”,verse表示“宇宙(universe)”。

人们在“Metaverse”里可以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这个虚拟的世界就叫作“元宇宙”。一个可以用来理解的例子是电影《阿凡达》。《阿凡达》里面的虚拟人以及生活场景,实际上和元宇宙是密切相关的。

2003年有一款游戏叫《Second Life》发布,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首个元宇宙游戏出现。它在理念上给我们部分解放了现实世界所面临的窘境,这句话怎么理解?就是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不能快速调整自己的身份,而在虚拟世界当中,我们可以通过拥有自己的分身来实现,所以《Second Life》给了我们过一种新生活的可能性。

元宇宙全盘知识管理:从缘起、演进到商业革新

换句话说,现实世界中的本我,有太多的渴望欲望、无法实现的无奈、潜意识的自己无法释放,而在虚拟世界中可以有更多分身的真我,场景虚拟,然而却是最真我的呈现,享有超现实的平行世界,这就是元宇宙的世界。

伟大事件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天时、地利、人和,元宇宙的火热同样如此。天时,2020年进入后疫情时代,人们习惯成自然将更多的时间与网络世界伴随。

地利,5G、XR、AR、VR、NFT、区块链……技术与基建的不断成熟,让元宇宙从虚拟走向现实,从未来进入当下。

人和,2020年底,马化腾曾说全真互联网是腾讯下一个必须要打赢的战役;2021年3月,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的罗布乐思(Roblox)正式在美国纽约上市;2021年7月,扎克伯格宣布未来5年要把Facebook转型成为一家元宇宙公司。10月,(Facebook)宣布更名为“元”(Meta);不久后,微软正式宣布进军元宇宙。8月,字节跳动耗资15亿美元收购了VR软硬件公司 Pixsoul;预计2022年,苹果首款VR/AR眼镜将有望问世,这些讯息不断在升温、引爆市场……

元宇宙全盘知识管理:从缘起、演进到商业革新

元宇宙定义

用户自己定义丰富的元宇宙

元宇宙的概念还在不断丰富和演变!元宇宙是个演变中的概念,其定义还在不断被用户自身丰富中。但可以肯定的是:

元宇宙≠电子游戏(与现实联通,拥有经济系统、化身系统、去中心化认证体系)

元宇宙≠AR/VR/XR(将拥有体感设备、脑机接口、仿真机器人、虚拟数字人)

元宇宙≠虚拟世界(是拟世界 X 现实世界,是虚实两界的无缝转化,达到共生共融)

在谋求元宇宙商业化的同时,元宇宙的这些定义内涵,必须先了解下。

元宇宙具有社交属性:用户可以社交的地方,认识新朋友,加强现有的关系,并创建新的社区,元宇宙的内涵包含八大要素:

持续性:元宇宙会一直存在无论用户在线与否。

反应性:虚拟环境和元宇宙居民对用户的行为做出实时的反应。

互操性:不依赖任何一个平台,体验、财产和身份将在不同平台间相互传递。

创造性:这是创造力和灵感的催化剂,人们积极地参与内容,而不是被动地消费。

无穷性:对用户、体验、世界的数量没有限制。

日常性:无缝连接我们每天的生活与活动。

去中心化:在元宇宙中所有权归用户所有。

完全由用户定义:用户生活、创造、连接都可以塑造元宇宙。

元宇宙构造七个层面:1、体验2、发现3、创作者经济4、空间计算5、去中心化6、脑机互动7、基础设施。

决定元宇宙的四大特征:1、元宇宙必须跨越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2、形成一个完全成熟的经济体3、提供前所未有的交互性;4、将由许多不同的参与者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运营,而不归属于某个公司。

构建元宇宙四大技术支柱:BAND(Blockchain、Game、Network、Display)

BAND(Blockchain、Game、Network、Display)——构建元宇宙的四大技术支柱。

Blockchain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去中心化的清结算平台,智能合约、DeFi、NFT的出现保障元宇宙的资产权益和流转。

Game游戏为元宇宙提供交互内容并实现流量聚合,Roblox为这一赛道构建了模板。

Network5G网络的升级保障了信息的传输速率。

DisplayVR等显示技术为用户带来更沉浸式的体验。

元宇宙并不是游戏的升级版,而是“BAND”各技术赛道的融合。

元宇宙生态系统图谱

从元宇宙入口 到底层基础设施

元宇宙全盘知识管理:从缘起、演进到商业革新

元宇宙网关

化身与身份

用户界面和沉浸

经济系统

社交连接

交易支付

NFT/区块链开发服务

 

基础设施

可伸缩性和托管

虚拟化和数字孪生

人工智能

去中心化基础设施

广告技术

连接和通讯

元宇宙是移动互联网的继承者,你能够用所有不同的设备,从不同保真度水平去访问元宇宙。这会是一个永续的、实时的,且无准入限制的环境。在那里,你不只是观看内容,你整个人就身在其中。但元宇宙的发展至今还在初级阶段。

元宇宙商业化革新三大关键

技术、组织架构、商业模型

元宇宙,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新常态。但元宇宙并不仅仅只是技术集合,而是涵盖技术、商业模式、应用场景、交易运行机制的商业闭环。因此,元宇宙商业化,成为数智新增长的无限契机。而决定元宇宙商业化革新的三大关键:技术、组织架构、商业模型。

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因此,技术首当其冲,是元宇宙商业化革新的基础建设。

通过消费者认知调查,现在消费者对技术的依赖越来越高。超过四分之三(76%)的全球消费者表示,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依赖科技,这一比例在Z世代(16-26岁)和千禧一代(27-41岁)中分别达到79%和80%。

这种依赖体现在日常生活各方面:64%的全球消费者表示,他们的社交生活依赖于技术,61%的人认为是生计依赖于技术,56%的人认为是创造力,而52%的人表示是快乐情绪,50%的人觉得是幸福感。

各大公司抓住这一点大力发展其技术旨在带给消费者360度的数字体验。现在许多大的社交平台和科技巨头都寄希望于VR和AR技术能够给用户带来沉浸式的体验,所以他们都建立了基金、专门的部门发展科技技术,进军元宇宙。

2021年8月,抖音就宣布建设名为“TikTok Effect Studio”的AR发展平台。今年3月的一份报告显示Facebook现在大概有10000人,几乎五分之一的员工都在Reality Labs研究VR和AR技术。5月,Snap 收购WaveOptics(负责Snap新眼镜的推出);7月,Snap购买Vertebrae用以帮助品牌创建3D版本的产品。Google Pixel 6系列的Tensor芯片带来突破性的AR体验。有消息说Apple正在研发VR的耳机,将在2022年上市。8月初,阿里巴巴推出了NFT的拍卖网站。8月末,字节跳动收购VR初创企业Pico,进军元宇宙。

那么,我们来解释一下与元宇宙相关的技术术语。该技术的总称是扩展现实(XR). XR包含增强现实(AR) 及虚拟现实(VR)。

增强现实(AR)是通过手机或平板的摄像头将3D物体覆盖到环境中。由于物体被合理地放置(或固定),所以看上去没有任何违和感。

同时还有一些高端头戴式AR技术, 如Microsoft’s Hololens,Snap’s Spectacles。有消息称Apple和华为的AR眼镜也即将面世。

与此相反,虚拟现实(VR)是一个纯数字环境,只能通过Oculus Quest这样的封闭式头盔才能感受到,Oculus Quest可以帮助用户探索并与数字世界互动。

元宇宙广告是由技术驱动的。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技术进步通常由开发人员推动的,而技术开发人员更关注技术能做到什么,而不是该技术是否有实际需求或市场需要。

因此,技术之外,传统的媒介传播方式、市场营销方式都将被迭代,元宇宙时代下,品牌方的组织架构、商业模型都将被重构。

元宇宙商业化十大创新实践

颠覆传统营销 进入全新数智营销世界

颠覆重构:元宇宙数字世界未来将拥有庞大用户基数,所有用户同时在线,可以直接交流和沟通,这也将颠覆传统营销,实现超越现实的营销方式。

自由创造:在元宇宙世界中,品牌可以为用户自由地提供量身定制的体验、娱乐、灵感和消费机会,不受物理条件和时间空间因素的限制,具备更大的营销创造性与灵活性。

沉浸敏捷:在超凡的虚实融合环境中,品牌还能够实时响应不断变化的趋势和用户需求,毫不费力地跟上流行速度,同时充分发挥品牌创意,实现个性化的消费者互动。

元宇宙全盘知识管理:从缘起、演进到商业革新

元宇宙痛点与迷思

四维空间的无限契机与无限迷思

“这是一场控制未来之战”。《头号玩家》经典台词,也影射着现实世界科技巨头之战:谁在元宇宙中胜出,谁就控制了未来。

元宇宙颠覆了现实中的一切,让我们看到了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可能。而元宇宙的广告也从当下单项输出的一维平面变为消费者可感受、可参与、可创造、可穿越的四维空间。元宇宙时代已经来临,品牌主的元宇宙广告之战也已打响。如何拔得头筹抢占先机?如何真正浸入?如何打造元宇宙商业化雏形?契机与痛点迷思并存。

元宇宙的“理想国”可以在数字世界任意生长,然而现实与理想的边界也将日益清晰。如何转变思路,元宇宙重构一切,创新一切,关于【元宇宙商业化 在颠覆重构中涅槃】这一话题,敬请期待下一期元宇宙商业周刊,共同探讨。

作者: 媒介三六零

来源: 媒介三六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