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搜索结果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移动互联网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Fri, 23 Sep 2022 09:48:3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6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数据”的搜索结果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顺丰、菜鸟“较劲”末端物流 //www.f-o-p.com/294445.html Sat, 24 Sep 2022 00:24:09 +0000 //www.f-o-p.com/?p=294445

 

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且2022年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而近期,随着电商巨头们“双11”大促战略的陆续发布,快递物流行业又将迎来旺季,这一行业的玩家们也纷纷摩拳擦掌,企图在这场“双11”大战中突出重围。

然而,相较于往年在价格方面的比拼,今年的快递行业更加强调服务,于是快递行业的玩家们便纷纷开始在打通快递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而贴心到位、快捷方便的“送货上门”服务就成了其抢夺市场和塑造品牌的关键。

加码“送货上门”

近期,顺丰、菜鸟等快递物流企业纷纷宣布加码“送货上门”服务,而从巨头们的调整不难看出,由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已经成为当下快递行业发展的新思路。而顺丰和菜鸟之所以要聚焦“送货上门”,并强调“不上门必赔”,其中的原因也是不言而喻。

一是,消费者对“送货上门”服务有着旺盛的需求。随着快递规模的不断上涨,消费者对物流的需求也日渐多样,然而一直以来,大多数来自电商平台的快件并不会上门派送,要么是放到快递柜,要么会放到代收点,这就给需要送货上门的用户带来了极大不便,而作为改善物流服务体验的重要手段,送货上门则可以以更细化的产品结构、更丰富的物流场景、更多元的服务形式,满足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客户更多个性化的需求。

二是,“送货上门”服务有着更大的利润空间。末端物流虽然一直被诟病,但“送货上门”确实是稀缺服务。能够做到送货上门的快递,不仅服务能力有保障,单件派费也相对要高于其他快递业务,而此类“高端件”也是快递公司更有利润的业务。顺丰能够长期稳坐“快递一哥”的位置,就与其“时效件”业务不无关系,因此,“送货上门”服务的利润空间,也值得被更多快递企业所重视。

三是,“送货上门”服务能增加企业的竞争壁垒。随着品牌与客户的争夺战愈演愈烈,快递物流的下半场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而对“送货上门”服务的加码,能在强化既有的服务水平的同时,延伸出更细化的产品结构和更丰富的物流场景,透过这一差异化服务,无形中能够更进一步地拉开企业与竞争对手在高端件业务上的差距,不仅能提升品牌溢价能力,还能依托品牌提升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壁垒。

如今越来越多的快递公司开始不断寻求服务质量的提升,而“送货上门”作为改善服务体验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了其争相加码的重要领域。显然,各快递巨头已经针对“最后一公里”跑马圈地,其对快递物流末端的模式也更加层出不穷。

顺丰“精益求精”

其实,上门派件一直都是顺丰的特色服务,也可以说是其多年以来所构建的竞争壁垒。而就在前不久,顺丰又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丰宣布从9月5日开始,在全国50个主要大中城市推出“派件不上门,顺丰必赔付”的承诺。此次顺丰能够自我加压,主动提升服务难度,对服务体验再升级,这背后也彰显了其服务硬实力的底气和自信。

在规模上,顺丰不断夯实综合性物流服务网络,为其持续提升服务能力、输出优质体验打下了坚实基础。顺丰通过持续调整运营底盘、产品结构、科技手段等方式打造了差异化的产品,也让其在时效件赛道长期居于领先地位。据年初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21年快递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满意度和公众满意度得分第一毫无悬念被顺丰摘得。而在全程时限方面,顺丰也是唯一一家时限在48小时以内、72小时准时率在90%以上都高居第一的企业。

在品牌上,顺丰对“送货上门”服务的更高层次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其品牌形象的提升。事实上,顺丰之前就已经基本做到了快递都能够送货上门,而此次再度强调上门服务,更彰显了其对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也让用户对其服务质量的固有认知得到了进一步地强化。另外,随着快递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顺丰整体送货上门水平的提升无疑增加了其在末端物流服务质量中比拼的筹码。

在资源上,顺丰在技术、硬件、人员等方面的大力投入,为其服务层面的战略升级提供了有效保障。顺丰通过视觉计算等AI能力对于车辆装载、违规抛扔、车辆调度等做出了技术支持,并对收、转、运、派等多个环节进行了深度的数智化升级,以提升上门效率和服务体验。此外,顺丰还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相对稳定的快递员队伍,这些基层人员的配备上早已具备了上门派件的能力。

快递上门本就应是行业“标配”,然而如今却只有顺丰等少数企业能扛起行业标准的大旗。而顺丰也凭借自己的优势,获得了更高的收益。据悉,顺丰时效业务板块时效件的增速能比GDP增速跑快2.6个百分点,2022年上半年时效件实现了5.1%的同比增长。

菜鸟“开疆拓土”

继顺丰之后,菜鸟也开始在“送货上门”服务上发力。据悉,菜鸟已于8月23日申请注册了“菜鸟送货上门”商标。而在此前的2022菜鸟开放周上,菜鸟CEO万霖也表示,“以多种方式送货上门”是菜鸟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显然,菜鸟正在有意提高自身直送业务的服务范围,进而改善快递末端的服务质量。

在方式上,菜鸟“送货上门”推出了多种服务方式,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菜鸟新增了三种“送货上门”的方式,一是直营配送上门,针对天猫超市和天猫国际订单,由菜鸟直送直达消费者;二是菜鸟驿站预约送货上门,目前约70%的菜鸟驿站都能实现;三是“淘宝专送”按需履约送货上门。菜鸟采取多种形式力推“送货上门”的落地,补齐了其末端配送不到家的劣势。

在范围上,菜鸟“送货上门”服务范围已经覆盖多个城市,更进一步地提升了其规模效应。此前,菜鸟已联合天猫超市在全国300多个城市承诺“不上门必赔付”。而近期,菜鸟又将这一承诺的范围扩大到了天猫国际的订单,天猫国际已接入80%的菜鸟保税仓,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截止目前,该服务已在杭州、西安、嘉兴等多个城市进行试点,重点城市试点以来的送货上门率已是业内领先。

在品类上,菜鸟“送货上门”配送服务正在向更多品类延伸,有效帮助不同行业打造了特色解决方案。菜鸟围绕送货的时效、安全、服务等性能,开始在各种复杂的供应链上积极布局,具体而言,菜鸟针对家装、重货、冷链、美妆等诸多特色行业,推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比如食品重货“送货上门、破损必赔”;大家电“次日达、晚必赔”;冷链“化冻必赔”等,而这些方案都将菜鸟供应链服务品质推向了新的水平。

“送货上门”是电商销售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于背靠阿里巴巴完整电商体系的菜鸟而言,发力末端送货上门,能助其打造快递物流的闭环。也正是得益于深厚电商零售背景,如今的菜鸟也开始朝着更懂得商流和物流在末端结合的京东看齐。

前路并非坦途

一直以来,快递巨头们都在致力于打通快递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在更长的物流链条上,必然也有着更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无论是为了满足更多用户需求,还是进行自身服务升级,菜鸟和顺丰的“送货上门”服务想要彻底落实,都将会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

对顺丰而言,“送货上门”短期内需要依靠更多人力和更大补贴力度来完成,这无疑要付出非常高昂的市场成本。得益于一直对“上门派送”服务标准的践行,顺丰升级“送货上门”服务战略很有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最后一公里”需要大量的人工作业,而“送货上门”的服务质量也势必需要用更高成本和效率来换取,“派件不上门要赔付”这一硬性规定无疑会让顺丰受制于过高的物流成本。

对菜鸟来说,菜鸟的“送货上门”服务推出时间相对较短,在资源配置、服务质量等方面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整改和升级。菜鸟虽然已经推出了多种送货上门服务,但由于经验不足,其对于“送货上门”服务的管理也并不完善,而且大多数菜鸟驿站尚无能力开展这一服务,因此,此类服务在执行落地时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另外,菜鸟对于网点的整改和升级也还需要时间来完成,短期内恐怕也难以做出成绩。

更何况,随着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开始关注并加入到“送货上门”赛道,菜鸟和顺丰还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外部竞争压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快递企业都不再固守单一的商业模式,因此除顺丰和菜鸟外,中通标快、圆通圆准达、韵达智橙网,还有抖音等都纷纷推出各自的高端产品,以突出自身时效优先、送货上门、专属客服等服务标签。更不必说一直在“最后一公里”上深耕的京东,其早已在末端物流服务上做出了很多创新,并且颇具成效。

总而言之,打通“最后一公里”虽然是快递巨头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但也是整个物流行业一直难以解决的“顽疾”。众所周知,一个快递的末端配送服务往往需要考虑人力资源、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相关政策等诸多因素,而顺丰和菜鸟的“送货上门、不上必赔”从提出到落地究竟能践行至何种程度仍然有待考量。

]]>
视频广告如何通过素材引爆流量? //www.f-o-p.com/294763.html Fri, 23 Sep 2022 09:48:30 +0000 //www.f-o-p.com/?p=294763

 

去年开始,素材的重要性被拉到一个巅峰的状态。主要是原因是媒体侧在疯狂灌输广告主想要提升消耗=增加计划量+丰富素材样式。

头部的广告主疯狂内卷计划跟素材的数量,中腰部广告主不得不跟他们卷。

对于优化师来说,无论上计划或者想出爆款创意,核心目的都是想提升消耗,做出更好的业绩,下面素材科普3板斧,应该能让大家少掉点头发。

01、视频推流逻辑

第一、分帧打点

素材过审开启后,系统开始对进行素材(文案/视频&图片)进行阅读理解

过程:把视频的每1S拆成24帧,在每1帧上面提取关键特征(下面图片得出的信息:古装&室外&小姐姐&泡茶等等,备注:举例是帮助大家理解,系统可不是按照这样拆)

第二、视频特征分析

系统按照视频抽帧提取到的特征信息,结合下面的视频类型-音乐-卖点-情节进行推流

视频类型:真人口播/图片快闪/应用录屏/多人情景剧/CG动画等等

视频音乐:忧伤/开心等、曲风:流行/嘻哈/重金属/摇滚等

营销卖点:免费报价/领优惠券/无隐形消费等

视频情节:卧室/客厅/街道/车内/餐馆/厨房/走道等等

第三、一句话总结

让系统读懂素材,并且知道该推送给怎么样的人群

02、素材评估

第一、系统对素材质量评估公式

ecpm=pctr*pcvr*出价+用户互动数据(停留时长&dislike等)

再加上一个咱们评估的北极星指标(不然就会出现常见的情况,系统认为好的素材疯狂推流,但我后端又跟不上)

第二、核心关注的几个指标

3S播放率:影响用户的点击率

完播率:完播率高的视频本身会更容易进入高阶的流量池(核心原因:能帮媒体提高用户的停留时长)

北极星指标:也就是考核的指标,例如ROI&留存等指标

03、素材迭代

第一、通过爆量素材,快速裂变跑量素材

结合上面分帧打点的概念,修改视频的部分变量就能降低素材重合度,使它变成新的素材,延长爆量素材的生活周期。

例如:①片头替换行业大盘或者自家积累的爆量片头

②中间内容如果是真人的话,用同个真人不同的背景,或者不同真人用相同的背景

③音乐替换行业大盘或者热门bgm

④……

第二、批量化迭代

相信不少行业的广告投放中对于真人口播视频的需求量都比较大。但一个个模特的找,不但效率慢,试错成本也比较高,能跑出来还好,不能跑出来的话可能这个费用就打水漂了。

所以在投放测试期,如何能够快速、低成本的生产出大量测试素材,进行高效的投放测试就很关键。

最近朋友介绍了一款叫“闪剪”App的视频创作工具,里面有个虚拟数字人的功能就特别好用,很适合在投放期间用于批量生成数字人口播视频,进行大量素材生产和快速测试。

我自己体验了这套功能,总结下来它在信息流广告素材高效产出方面有几大亮点:

1、现成模板,一键套用

闪剪APP内提供了大量热门的视频模板,从信息流场景再到种草、知识科普、营销等都有。

你只需要选中一个模板,输入文案,再选择喜欢虚拟人形象,调整配音,几分钟就可以生成一个视频。

2、数字人形象丰富,且有版权

App内的虚拟数字人不仅提供了国内外的多种形象、多种服饰(例如职业装&休闲装等),还可以自定义替换背景,目前有超100种数字人形象,都是有版权的,可以满足到不同行业、场景的投放素材需求。

3、节省素材生产成本,提升产出效率

闪剪APP除了能节省真人模特方面的费用支出,更重要的是能大大缩短素材生产时间。

原本的真人口播视频制作流程:定档期、选演员、写脚本、定场地、布置服道化、拍摄、剪辑,这一整套繁琐的流程,现在直接简化为一部手机一个人就能完成口播视频的产出。

4、数字人素材可过审,且素材质量不错

据投放甲方同学反馈:专门用一个测试账户来铺满虚拟数字人的素材,结果证明在满足成本要求的情况下,如果不控制预算,一天能跑10万+的消耗,数字人素材的点击率跟转化率和跑量能力都很不错。

可能优化师朋友看到这里会有疑问:

数字人形象很容易重复吧?这不就会让素材重复度很高吗?

同样我问了上面投放闪剪数字人素材的优化师,在广点通和巨量引擎分别投放数字人视频,从广点通的创意重复度检测和巨量引擎的素材质量评估来看,是不存在素材重复度问题的,而且85%以上的数字人视频完播率很高,被系统判定为优质创意。

主要是每个视频的口播台词、背景、BGM都不一样,即使是同一套口播词,也会用不同的数字人生成不同版本,这本身在系统检测中,就难以被判定为重复创意。

有意思的是,如果你觉得不想用它现成的数字人形象,你还可以选择定制1:1还原的数字人。比如定制1个跑量演员的形象,这样不仅撞人物形象的概率降低,还可以从此跑量演员的视频想做多少就有多少!当然这个得和跑量演员签订一定的协议,涉及到执行层面的细节需提前明确好。

除了数字人功能外,闪剪还有图文快剪和直播切片。

图文快剪的功能对于我这种剪辑小白也特别友好,只要把文案准备好,把需要的图片放到里面,它就能自己生成视频,特别适合账户铺素材的时候用。

其中的直播切片功能对直播投流的朋友特别友好。

之前和某直播团队聊过,他们一个团队5个剪辑师,一个人平均一天需要产出几百条直播切片视频,这个工作量太可怕了。但如果尝试运用闪剪的直播切片功能,这个工作就可以尝试完全交给app去做,释放人力。

“闪剪”直播切片只要2步,第一步复制,第二步粘贴直播间,AI就能自己识别出来直播间的精彩片段,并进行加工剪辑成视频,快速的产出大量直播间视频,可用于直播间引流或带货。

]]>
2022年全球消费者洞察调研 //www.f-o-p.com/294749.html Fri, 23 Sep 2022 08:23:48 +0000 //www.f-o-p.com/?p=294749

中国作为全球按人口衡量最大的消费市场正感受到消极情绪。在第一季度反弹后,中国的每月零售额在3月至5月同比增长乏力。作为中国经济稳健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电子商务也经历了增长放缓。星图数据估计,今年618购物节期间,天猫、京东和拼多多等线上电商平台共取得人民币5,826亿元(887.5亿美元)的销售额,与去年的人民币5,785亿元几乎持平。

文件名 下载来源 下载
2022年全球消费者洞察调研 百度网盘 立即下载
]]>
拉新获客的9种策略 //www.f-o-p.com/294710.html Fri, 23 Sep 2022 05:48:55 +0000 //www.f-o-p.com/?p=294710

 

互联网流量红利的褪去,拉新获客成为了难题。对于企业来说,获客是个慢功夫,在寻求新的增长策略的同时,也应当警惕流量陷阱。本文总结了几种获客拉新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互联网场景下的获客方式

互联网场景下的增长获客,见效快,成本可控,用户也精准,没有空间的限制,也可以做到大范围长时间持续传播。

1. 获客策略1:自媒体广告投放

自媒体投放一旦找准用户画像,内容性更简洁,信息量比较大,而且内容更适合感兴趣的人。

一般常见的有公众号软文营销、朋友圈广告投放(Lbs,兴趣,年龄段等)、抖快短视频平台广告投放、小程序广告投放、咨询搜索网站投放等。

1)朋友圈广告投放

其实朋友圈广告更依赖于对素材及投放策略的优化,一旦跑通,成本也是可控,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所以成本后续仍会逐渐走高;

2)公众号软文营销

其主要取决于公众号号主的IP及内容价值。随着目前随着短视频的崛起,公众号文章的打开率以及阅读量也成下坡趋势。

但只要新媒体软文具备足够专业的技巧打动用户,而且在找到好的投放渠道下,也能有相对较低的获客成本。

3)抖快等短视频平台广告投放

用视频的形式更简洁粗暴的表达产品的优点等,而且符合以后主流的习惯;教育目前大家都能意识到重要性,目前有数据报告分析,很多的家长往往趋向于“在不重要的方面拼命省,在重要的方面拼命花”。

4)咨询搜索SEM等

用户极其精准,但是属于被动类型,所以需要专业的长尾词优化,综合获客成本较高;

2.  获客策略2:渠道合作

渠道的本质,是规模化触达那些潜在消费者。一般会经历产品分析——用户分析——物料筹备——体验渠道——上线的完整过程。

目前常见的有渠道群商务对接线索、分销平台谈合作、找KOL/KOC谈合作等,还有一些目前来看比较异类或小众的:抽奖助手、支付宝、京东等平台的合作。

1)分销平台合作

目前已经是在线教育的常规操作,通过将产品上架分销平台如:向日葵妈妈,习惯熊,爸妈心选等等,后端CPS,CPA等结算方式,实现双赢。

一般大平台强者恒强,能保证流量客源的稳定,小平台可能会面临单量小的情况;

(教育机构是供货商,他们需要课程用户,无论是大公司小公司都需要,小公司增长手段不多,而且可能缺乏品牌,跟课程分销平台合作无疑是很好的选择,而大公司需要海量用户,课程分销平台的用户正好做个补充。但是也有部分渠道用户刁钻,专职薅羊毛,还需进行鉴别。)

2)渠道群商务线索对接

这里面一般会有分销平台商务,也会有一些小平台或者机构的资源可以供利用,但是现在商务渠道鱼龙混杂,需要大家进行更细致的甄别;

(找kol/koc合作,这种只要产品质量可以,kol/koc一般还是比较乐意合作,但是寻找的过程比较艰辛,获客数量也不好控制。)

3)抽奖助手

可玩性比较强,可以引导用户关注公众号、点赞视频号,也可以通过奖品引导用户留咨,作为转化线索。

以前的玩法太过暴力,导致微信有过封杀,现在只能是小范围内传播,但是幸运抽奖才是抓住人性的贪婪以及幸运期望,获客成本可以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4)支付宝,拼多多等平台

可以通过服务商上架相应商品,利用平台任务机制或者积分机制,引导用户付费或留咨,获客成本也是比较低,但是用户需要进一步跟进挖掘;

3. 获客策略3:裂变

很多企业会用裂变的方式进行业务增长,一些高质量的裂变活动可以带来高转化,有很好的效果;并且裂变的方式大都出现在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传播,更容易产生信任。

目前市面上公众号裂变、社群裂变很常见,个人号裂变,小程序裂变受不同因素的制约,有些许影响。

1)公众号裂变,俗称任务宝

通过奖品吸引用户,让用户完成固定的任务方能领取奖品。只用策划活动奖品,设置领取奖品规则。通过引导用户分享裂变海报,让用户影响用户的层级传播模式,获得源源不断新用户的关注

(目前公众号每天有涨粉的安全阈值,所以采用公众号矩阵的形式会更加高效安全。)

2)社群裂变

通过带诱饵的海报来吸引种子用户推广,从而进入社群。通过社群内的自动化提醒话术,促使群内用户完成转发海报任务,利用群成员的社交关系,带领更多的新用户进群,扩大圈层传播的过程。

目前无任何风险,但是会有很多炸群的同行,搅乱市场,总体来看利大于弊。(常见的社群有兴趣群,学习群,打卡群,福利群等等)

3)个人号裂变

用户从各个渠道,比如公众号或者微信群或者朋友圈看到诱饵海报,扫码添加到个人号,通过个人号自动回复提示用户发朋友圈分享传播的形式,促进用户层级间传播的过程。

个人号的好处很多,可以更高效的和用户互动和营销,价值极高。但是目前个人号的承接量有限,又受微信的管控,如果被腾讯封号,可能会因小失大,一定慎重。

目前企业微信政策利好,也有企业微信裂变的工具,目前可玩性极强,极其值得去尝试,裂变后记得做好对用户的标签。

4)分销裂变

外在表现是一种“上家拉下家获取佣金,下家继续升级上家再拉下家”的拉新循环。主要是通过利益驱动用户去进行分享的,实际上他是不太受行业限制的。

5)转介绍

就是付费用户口碑传播带来新的付费用户。一般服务人效比较低的公司转介绍率会高,比如小班课、一对一,因为这类产品有更好服务,从而老师与家长的粘性也变得更强,结果就是更能驱动家长们去转介绍了。

其实裂变的底层原理还是利用了人性中贪婪的弱点:一个用户若想获得奖励,必须邀请更多的新用户来参与活动,无限循环。

一般裂变活动要想获取足够的精准用户,活动的选品、一级用户的数量以及质量非常之重要!

“裂变玩法现在很常见,懂裂变方法不一定能复制!但是懂裂变底层逻辑一定可以复制!”

4. 获客策略4:助力拼团

助力拼团是电商类比较常用的玩法,但是教育培训课程也相当于商品,可以作为标品去包装。助力拼团最初目标在于拉新、提高订单量、利用用户关系链进行产品宣传、扩大影响面。

通过建立拼团活动,添加拼团商品、用户开团、分享邀请、人满成团引发裂变传播。然后只用设计用户流转路径,就可以将付费用户沉淀到自己私域。这些成熟的玩法没有多少技巧性的东西开发,所以获客直接用就行。

还有邀请有礼、0元打卡、拆红包、拼手气等都是也是大家接受的形式,将其植入到玩法设计中,如果想撒币并换流量,也可以屡试不爽。获客策略4.1:1元解锁

助力拼团的升级变式——1元解锁。通过有价值的相关内容,整合成精美的sku,然后通过低价进行裂变传播,筛选付费用户的同时,让用户更加平滑的进入私域,轻松获客。笔者团队目前仍能利用这套玩法,较低成本去获客。

tip 1:极致性价比驱动增长

(以性价比极高交付产品吸引精准用户,获取优质流量。)

tip 2:精品内容驱动增长

(找到大众普世需求的内容低成本获取相对优质的流量。)

5. 获客策略5:产品化小工具引流

1)解决痛点工具型

提供免费的、可供用户使用的、能解决用户痛点的高频工具,然后通过机制设计,达到圈层传播以及引流获客的方式。难度最高,同时成功也是收益最大的。

目前最重要的拍照搜题已经被大厂占据有利地位,但是其他垂类的小程序工具仍有市场。

2)小程序裂变

小程序的用户参与门槛低,用户无需关注公众号或者下载APP,通过某些诱饵或奖励引导用户点击分享操作简单,易于达到分享传播的目的。

而且小程序的消息模板能及时反馈,便于在分享过程中实时提醒用户,提升用户体验。但是小程序裂变来得流量转化到私域还需要一个步骤,所以需要去细心设计,整体上难度有所增加。

6. 获客策略6:短视频平台引流

抖音、快手、视频号坐拥好几亿流量用户,平台可以提供内容为用户提供的获得知识的爽感的。一般采用提供高质量内容和矩阵式导流运营模式,扩大自己IP品牌的内容宣传,也方便用户认识转化。在有一定粉丝之后,仍可以直播带货,在获客的同时,转化提高营收。

笔者认为短视频中抖快转私域路径较长,而且主打品牌矩阵较为常见,毕竟品牌是免费的流量。而视频号虽然目前内容生态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打通所有的私域,IP引流的价值可能会大于品牌,值得提前布局并挖掘更大的潜在价值。

7. 获客策略7:异域生态引流

直接入驻平台在满足平台规则的原则下获取流量。一般量不会很大,但是现在流量紧缺的时代,聚水成涓。

一般比较常见的就是闲鱼引流,资讯平台文章或解答信息引流,资源合作互换流量等。

二、依托线下场景的获客方式

由于教育培训行业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碎片化的特点,所以即使是巨头也无法垄断教培市场,随着教育政策的管控,线下的相对较低的获客成本的优势渐渐又体现出来,线下流量依然是块“肥肉”,一场无声的战争已经拉开帷幕。

1. 获客策略8:线下地推场景

地推其实是市场推广人员,深入实地针对用户来宣传推广,笔者认为是一种原始但有效且低成本的推广方式。比如通过在学校周边摆摊子,然后咨询送资料的做法;

也可有再高级一点的,线下的周边如小区物业、超市、文具店等场景为其赋能,线下人脉每人分发“爱心卡”给接触到的孩子和家长,每报名成功一个返现等形式。

获客策略1:线下体验门店活动

教培机构在获得品牌知名度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品牌和口碑除了解决了消费者信任问题,在公司实际经营上,更能降低营销销售费用。

开线下门店,抛开线下门店开业优惠等活动,门店选址带来的自然流量,外加一些简单的策略手段引来用户流量。

然后公益性质的讲座,以及免费试听的营销手段,通过利他的形式,也可以收获口碑以及潜在用户资源。

2. 获客策略9:异业权益合作

建立生态伙伴,追求总体价值最大化,以向“战略级”发展为驱动。大胆猜想,比如和书籍出版商合作、与手机卖场合作、与同类型但主营业务不冲突的其他培训机构合作等等。

一旦多方合作着重于助力品牌势能/声量的增量,那么还是有很大机会带来潜在的用户,毕竟线下只要能反复多次触达,其实就是在占领用户心智。

还有美团、大众点评、本地宝等本地化服务拓展,也有机会成为线下教培的线上宣传引流入口,也值得去提前占位。

三、关于在线教育的思考

借用杨飞老师《流量池》中的观点:增长的核心存量带增量,高频带高频,一切产品皆可裂变,一切创意皆要可分享。

裂变成功的要素:存量用户、福利刺激、分享趣味。

现在的流量紧俏,没有那么多优质流量去供如此多公司去使用,我们也得去提防流量陷阱的现象,在关于引流转化方面,流量的漏斗转化尽可能扁平,流量转化的效果可能会越好。

关于教培行业的增长,其实核心还是围绕用户心理去研究定制相应的增长方案,做增长得保持敏锐,时刻观察市场和政策变化,必要时候及时出圈,不同的策略组合都可能会产生1+1>2的效果。

四、结语

最后还是想说,获客是个慢功夫,对于在线教育行业来说更应该是,希望各大头部平台应当回归理性,寻求行业和自身的良性发展,不要让“在线教育终究会成为一地鸡毛”成为现实。

目前K12等在线教育都会面临增长困境,策略框架笔者暂时梳理这些,关于一些细节以及玩法的结合还是有很多可延展性在里面,欢迎和我一起深入探讨。

 

作者:万富会

来源:万富会

]]>
“失控”的蜜雪冰城 //www.f-o-p.com/294699.html Fri, 23 Sep 2022 03:58:59 +0000 //www.f-o-p.com/?p=294699

 

从1997年3平米的“寒流刨冰”到20多年后的“万店之王”,蜜雪冰城作为下沉市场之神可谓茶饮市场中的异类。

凭借“加盟换规模,低价换市场”的打法,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场疯狂扩张,目前门店规模已超过2.2万家,庞大的规模效应和魔性的营销出圈手段,都让它赚足了资本和市场的眼球。如今,据广发证券官网披露报告显示,蜜雪冰城已经完成上市辅导,即将进入申报阶段。

估值来看,去年10月,资本市场给蜜雪冰城的估值达到600亿元。但是,曾经炙手可热的茶饮市场,如今热度已急剧下降,“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更是从上市时的300亿港元跌至100亿,蜜雪冰城此时上市还能否撑起600亿的估值也成为一个未知数,市场大环境迷雾之外,其自身弊病也一一暴露。

屡上热搜的食品安全问题、低价策略引发的盈利问题、越扩张越难赚钱的成长性困境、简单粗暴的管理失控问题、加盟商被吸血苦不堪言等等,都让蜜雪冰城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01 低价困局

蜜雪冰城最大的崛起因素在于以极致性价比打穿了中国最庞大的下沉市场人群,把店面开到了大街小巷。但是,这也成为其最直接的成长桎梏。

就目前而言,蜜雪冰城的业绩增长只能来自于扩张,而其面临最大的成长性问题在于店太多已经饱和,如今一个商业街开2-3家蜜雪冰城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门店过于密集,也导致门店之间互抢流量,同品牌竞争也让本来就薄利的单店利润雪上加霜。

蜜雪冰城创始人之一的张红甫曾在创业日记中写道:“一定要量大,把成本费用摊到很低很低。”蜜雪冰城的基因决定了它只能采用薄利多销的模式,这也是其核心优势。

但是,资本是追求溢价的,而薄利生意的核心问题在于没有成长空间,蜜雪冰城本身定位就决定了它很难跑通高溢价的道路。据了解,蜜雪冰城也曾尝试向高端发起进攻,推出过“高端冰淇凌”和高端品牌“M+”,但最终并没有溅起水花,只能狼狈退场。

因为追求极致性价比,蜜雪冰城的真正对手其实并不是以喜茶为代表众多新式茶饮品牌,而是便利店、超市中的3-5块钱的瓶装水。而近日,蜜雪冰城上市“雪王爱喝水”,正式进军瓶装水市场,似乎要与农夫山泉、怡宝等老品牌展开肉搏战。

另一个层面,喜茶、奈雪等高端品牌从年初开始也率先降价,而这必将进一步压缩蜜雪冰城的市场空间。据DT财经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喜茶、奈雪、星巴克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开店数量已经超过了二线城市、正在接近一线城市。很明显,低价优势很难支撑蜜雪冰城走的更远。有些故事,只适合开始,不适合持续。

02 多元化陷阱

没有新增长故事的蜜雪冰城,想要摆脱低价桎梏,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冲击高端做高溢价,第二多元化布局。

前者已经被验证是条死路,所以发力多元化成为其不二之选。

2020年,蜜雪冰城推出定位现磨咖啡的“幸运咖”,2021年,蜜雪冰城成立雪王投资公司,第一笔便投资了广东的茶饮品牌“汇茶”;2022年,雪王投资河南鸡装箱餐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产品包括十几种口味炸鸡及预包装产品“冷吃炸鸡”。最近又正式进入瓶装水赛道,雪王爱喝水全新上市成为市场焦点。从咖啡到小吃再到瓶装水,蜜雪冰城急迫想要找到全新的增长曲线。

快消品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蜜雪冰城发力瓶装水一方面是为了给上市之路增加新的故事,另一方面是为了丰富产品SKU,渗透更多的低价消费场景。蜜雪冰城的瓶装水目前定价1.5-2元,消费人群也并非新人群,而是其他瓶装水品牌的固定人群,尽管蜜雪冰城的营销可谓一绝,但是,要想从有着数十年沉淀的巨头中分一块儿蛋糕并非易事。

就另一个角度而言,蜜雪冰城也并没有突出产品力的基因,在瓶装水赛道得水源者得天下,然而雪王爱喝水显然并没有明显优势,其优势更多在于供应链和规模优势,所以从产品层面突围亦是艰难。

竞争层面,赛道不可谓不拥挤,农夫山泉、怡宝、纯悦等老品牌占据绝对势能,元气森林等新锐品牌也正在扩大版图试图分一杯羹,从历程来看,蜜雪冰城短期内将瓶装水发展成支柱性业务得可能性几乎没有。

03 管理失控

蜜雪冰城最大的收入来源来自于加盟商。

一种是加盟费,一种是原材料成本费用,据了解,其大部分利润来源于原材料、器械等方面而不是加盟费。

以一家30平米左右的蜜雪冰城店铺为例,每年加盟费为1.1万元,设备采购费用为6万元,装修费接近7万,开店成本将近20万,这还不包括房租、水电、管理费、材料采购等固定费用。可以看出加盟费其实并不高,但据一线店主爆料,她自身店铺每年原材料采购费用就超过50万元,公司真正赚钱的业务还是来自于加盟商原材料供应,本质而言,蜜雪冰城不是一家奶茶店,其实是一家原材料供应商。

一方面在薄利和规模因素的共同加持下,蜜雪冰城不仅没有办法让自己的所有加盟商门店都能够具有赚钱的能力,且其大部分利润还来自于加盟商。另一方面,因为扩张太快,蜜雪冰城不得不采用最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这也滋生了与加盟商之间关系的紧张,在知乎平台,众多一线店主已经怨声载道,表示自己很后悔加盟蜜雪冰城,又苦又累还很难赚钱。

互利共赢的天平失去平衡,未来如果难以改善,蜜雪冰城面临的直接问题则会变成管理危机。

除此之外,在万店狂奔的扩张速度之下,门店管控跟不上扩张速度,蜜雪冰城食品安全问题频频登上热搜,而且屡禁不止。在黑猫投诉平台,蜜雪冰城的投诉量多达3812条,多数投诉集中在吃出虫子、冰淇淋吃出头发、小料出现异物、店员态度恶劣,退款难等等。

如果只是偶发,或许是加盟商本身的问题,但是频繁批量的投诉,从本质来说还是模式本身存在问题。

很明显,高速扩张之下,目前的蜜雪冰城显然已经超出了它的管理极限。

写在最后

随着茶饮市场越来越内卷,焦虑之下,曾经主打高端的茶饮品牌们开始争相下沉,蜜雪冰城想要在同质化严重的茶饮赛道中拔得头筹并成功IPO,聚光灯之下,内外挑战接连不断,它能否满足资本市场的期待还有待验证。但是,不管上市与否,其背后的成长性困境都是未来要面对的核心问题。

 

作者:小魔丸

来源:博望财经(ID:BowangCaijing)

]]>
小米爆款营销底层逻辑 //www.f-o-p.com/294696.html Fri, 23 Sep 2022 03:25:53 +0000 //www.f-o-p.com/?p=294696

 

您用过小米的产品吗?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小米的产品,您会用哪个词?

小米推出的“爆品”,有什么共同的底层逻辑吗?

一、爆品是用户认可的好产品

1.爆品的定义

爆品有三个要素。

首先是影响力,影响力就是爆品对品牌有没有帮助,有没有建立用户认知。

其次是产品复购率,复购率就是口碑,所谓的“口碑营销”,口碑产生的结果就是复购。

然后是单品海量,一款产品能不能单品过百万,单品过千万。不是卖得好的产品就是爆品。

新锐品牌最容易出的问题是品牌力和复购率不够。

一个品牌复购率是非常重要的指标,用户复购率低,口碑差,这只是网红产品。爆品的核心是做品牌爆品,而不是网红爆品。

当然,爆品除了实物产品,还可以是服务类的产品。不仅仅是ToC 产品,还可以是ToB产品,而且ToB企业更需要做爆品,ToB企业的核心就是沟通效率,如果品牌力不足的话,永远是甲方说了算。

无论是有形产品,还是无形产品,爆品背后的方法论和用户逻辑其实都是一样的。

2.爆品的意义在于效率

很多企业想做爆品,但未必真正理解做爆品的意义,成功做出爆品的企业也很少。

爆品对用户口碑、获客成本、品牌打造都有好处,但真正的核心好处是效率。

很多企业在提到核心竞争力的时候,会把技术等作为核心竞争力,但这些都是工具,本质上还是效率。

为什么要做爆品呢?

在当年,小米电视一年只做一款产品,全部人员一共只需要300人。而其他传统电视企业,3万人中可能有3000人做研发,但要做100款以上的产品,所以一款产品只有30人来做。

小米的300人围绕一款产品发力,待遇又比其他同行高,所以能力自然会更强一些。这300人就能认认真真地把一款产品打造好,销售做起来。

传统企业为什么不能打造爆品呢?

传统企业的竞争逻辑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所以传统企业如果销售上不去,总归结于是自己的产品不好,往往是对标竞争对手来做产品,但做完的结果却是,别人卖得好的产品未必你能卖得好。

3.力出一孔才能打造好产品

我到过很多优秀企业,他们没有产品部,这让我感到很难理解。

要知道产品才是“1”,营销、渠道都是“0”,所以没有前面的“1”,怎么做出业绩呢?

后来我才理解,他们不是没有产品部,他们的产品部就是行业的头部企业,他们做产品就是去抄竞争对手,这就是竞品逻辑。

但互联网企业是用户逻辑,对用户来说,只要一个就够了。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只有老大,没有老二。

用户不需要比较那么多品牌,实际上,电视的差别并不大,价格也差不多。当一个企业把所有力量都放在一款产品上时,产品的效率也就高了,产品也就好卖了。

很多认为小米之所以能做爆品,是因为它有渠道优势,是在降维打击。

实际上,小米刚开始做手机时,也没有渠道,所以自己做了小米商城,做了MIUI论坛,相当于做了自己的私域流量。

大家看到的小米渠道,实际也是从0到1做起来的。小米电视最早也是在和京东、天猫等渠道合作。

所以,什么渠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一款产品上,把它做成爆品。

尤其是初创企业,人、钱、资源都有限。只有力出一孔,认真打磨好一款产品,才可能活下来。

如果你不敢只做一款产品,根本原因是你没有把产品想透。

做产品不能浮躁,不能看着别人有了就跟着去干。要耐得住寂寞,集中精力才能真正打造出好产品。

在当时,智能电视其实乐视做得比小米更早,一直在领跑,当乐视在狂野奔跑时,小米只做一件事,就是认认真真做好一款产品。

索尼电视做得好,小米就对标索尼一项一项地死磕,比画质,比工艺,比成本,比外观。虽然只有300人,但有那种死磕的精神。

当然,爆品打造最终靠的是实力。小米靠成本优势、供应链优势、性价比优势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小米赢的本质。

4.市场不缺产品,缺的是好产品

好产品有两个好处。

第一个,给企业带来品牌。

我认为产品最有价值的是品牌,在产品的PCBE模型中,P就是爆品。

先用爆品打爆市场,再利用爆品建立用户认知,用户有了认知才会认同品牌,有了品牌才可以做品类拓展。

小米的很多产品都是靠一款产品做出来的。

比如小米手环,先靠一款手环打爆了市场,建立了“小米手环——黑科技,高性价比”的用户认知。

用户认知不是企业想干什么,而是用户凭什么买你产品的逻辑。

用户认知是好产品带来的第二个好处。

比如,小米的用户认知是高性价比,一个小米插线板只要49元,还有3个USB口,所以用户不是说小米产品有多好,而是说小米的性价比高,这就是用户认知。

小米的几千万粉丝建立了“高性价比”的用户认知,在买东西时,先看小米有没有,如果有,就买小米的,因为用户已经知道了小米,也有高性价比的认知。

如果竞品的产品比小米价格贵,用户就会说竞争对手“太黑了”,性价比差;如果竞品比小米价格便宜,又觉得产品质量不过关。

慢慢地,小米就利用“高性价比”的品牌认知去拓展新的品类。

做爆品不是永远只做一款产品,而是在品牌初期利用爆品打开用户认知,建立品牌,实现的效率非常高。

5.好产品是迭代出来的

当然,从爆品的逻辑来看,如果一款产品都做不好,多做几款产品肯定也做不好。

如何才能专注地做好一款产品呢?

乔布斯曾对人说过“专注不是把控注意力,而是拒绝多少干扰”。

企业也许天天在想着制造更多的产品,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制造一款好产品或者一款能够打动用户认知的产品,往往打造的是企业自嗨的产品。

做产品就是要力出一孔,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一款产品中去。

当然,专注一款产品可能有一些风险,就像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大家会担心一款产品失败了怎么办?

其实产品有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迭代。爆品不是一出来就能打爆市场,很多产品要不停打磨,不停迭代。

产品的迭代,一个最重要的方法是用户共创。

产品好不好,用户认不认可,先要做出一个MVP(最小可行性产品)放到市场中由用户测试,再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迭代。小米的MIUI就是靠用户的不断测评来不断迭代的。

所以,爆品不是赌博,而是不停地迭代。

在迭代过程中收集用户的意见,改完之后再迭代,这样的过程中才容易出爆品。

打造爆品,没有点石成金的方法,必须要有耐心。

即使像乔布斯这样的天才,产品打磨也付出了很多耐心,比如,Mac电脑最先也卖不出去,但也是一再坚持,才迎来苹果电脑的领先地位。当然,迭代的速度会决定做爆品的速度。

很多企业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认为多打造几款产品,总有一款适合用户,总有一款爆品。做产品容不得侥幸心理,否则一定会失败。

6.产品经理的三个身份

我对产品经理有一种说法,产品经理有三个身份:疯子、傻子和花痴。

产品经理的第一个身份是疯子。产品经理要创新,创新一定是别人意识不到的东西,所以他会坚持他自己的想法。

比如在海信做电视的时候,我要把遥控器的数字键去掉,因为传统电视遥控器上有许多按键,有的按键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它的用处。

对我来讲,做减法不是砍一半的事情,而是只想保留十个按键。所以,首先就想把数字键拿掉,这招来很多同事的嘲笑。

我对他们说不就是把数字键拿掉吗,有什么好笑的?

同事就告诉我:很多老人看电视要拨3频道、5频道或者32频道。

乍一听似乎有道理,但我告诉他们:对不起,我做的是智能电视、互联网电视,而且只给年轻人用,而传统电视是给所有人用。

我为什么能坚持,就是相信会这样。所以,疯子这种坚持的背后就是相信。

产品经理的第二个身份是“傻子”。

一个产品经理最难的是做减法,因为做加法很容易,老板要加某个功能,研发要加某个重要功能,销售加上某个功能更好卖,可以说傻子都会。

但真正的傻子是做减法,他知道哪一个是用户最需要的东西,而且要会装聋做哑。

做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会提出意见,产品经理要装聋做哑,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因为产品经理是产品的父母,如果你把产品当作自己的孩子,你就不能听别人的,为了避免吵架,你得当个傻子。

当然,傻子内心是单纯的,也才能经得住诱惑。

产品经理的第三个身份是“花痴”。

花痴最大的优点是只喜欢一个人,而且会始终如一。

当然,对产品经理来说,产品的背后是用户,他是对用户负责,只要是用户需要的,他就会坚持。

二、爆品重在定义产品

爆品有套路和方法,我总结为爆品八步法,其中最重要的是442原则。

442原则是指做产品时,40%时间定义产品,40%时间研发和生产产品,20%时间销售产品。

所以,爆品不是促销出来的,也不是推销出来的,而是策划出来的。

为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定义产品呢?

很多企业觉得没有必要,可能你在定义产品的时候,别人的研发已经启动了,如果老板是研发出身的,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没想明白就开始往前赶。

但我建议,如果对产品没定义清楚,一定不要动研发,不要动销售。

人是讨厌改错的,而且这种错误的成本又非常高。往往这个过程中,又会不停地折返跑。而真正的前行,是匀速往前跑,目标要坚定。

在定义产品时,企业很容易犯一种错误,就是由产品经理来定义,或者老板定义,或者研发定义。

在定义产品时,应该要组成一个项目组,有营销、有市场,也要有产品,还要有研发,甚至还要有供应链,这个产品定义小组应该把产品的相关部门全部都融入进去。

1.依靠大数据制作行业地图

产品定义中,赛道选择非常关键。

能做100亿的产品赛道和做10亿的产品赛道,其实付出都是差不多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公司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定义产品前,要先做行业地图。

提到行业地图,很多企业认为就是市场调查。但毫不客气地说,所谓的市场调查其实毫无作用,只是让老板高兴的。

真正的好数据会让你觉得眼前一亮——我怎么没发现这个数据有这么大的价值呢?

比如,小米做空调,怎么去找数据呢?是找空调制造厂家的销售数据吗?

除了奥维和中怡康的行业数据,还有天猫、京东等渠道数据,也有行业中的压缩机数据,我们还在互联网上做爬虫,不用出门就可以爬出上百万的数据,而且能获得最近5年、10年的数据。

把数据分析清楚,最后形成了行业地图。

再比如,用户痛点的数据如何找?

我也是用爬虫,把京东、天猫上用户的差评和好评都爬下来,认认真真地分析,这才是用户调研。而传统的问卷调查并没有价值。

我时常说,数据会骗人,而大数据不会骗人。当数据足够多时,数据才有价值。所以,第一步是把数据找全,第二步是根据数据做一个报告。

小米做空调时,在数据上5、6个人两个月时间全都在研究数据,因为数据会有真假的问题。

比如,中怡康和奥维有不同的数据来源,所以有些数据是不一致的,我们要利用数据的不对称性来找出错误的数据。

找到真实的数据非常难,我们曾七天七夜没有回家。在分析数据的时候,最怕数据的逻辑推演不过去。每当这时候,不能等第二天来推演,否则可能前功尽弃。

数据本身没有价值,数据背后的逻辑才有价值,数据显示的用户潜在需求才有价值。

很多企业有海量数据,如果数据就在那里躺着就没有价值,所以要把数据分析出来,看看数据背后的逻辑。

2.爆品就是从红海中找到蓝海

比如,服装行业在中国是一个红海市场。有一个做成人服装的上市公司老板,发现给孩子买衣服买不着,所以想自己来做童服。

企业家特别喜欢这种创业故事,但千万别被这种创业故事欺骗了,因为这是伪需求。

要做童服童装,得先把童装市场的行业地图做出来。

我们花了两个月时间,做出了童装行业地图,结果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潜在需求。童装中,大家以为衣服重要,其实裤子才是第一大品类。

我们来看看背后的逻辑:大人在给孩子买衣服时,衣服大小一点关系不大,但裤子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

网上裤子的退货率高达40%,裤子的退货率远远高于衣服,只要有一点不合适就会退裤子。

其次,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购买频次最高的还是裤子。

那么,做到这些就行了吗?

还远远不够!

裤子的颜色、布料成分等全部分析完之后,最后告诉这位老板,不是选裤子就完了,还要选裤子中的哪一类。

爆品的逻辑就是在红海中去找蓝海。

有人把蓝海战略当作圣 经,结果发现蓝海大部分都是死海,获得的时机不成熟,但红海意味着刚需。

所以要在红海市场中去找蓝海,这时候就要看数据,任何市场都有机会。

我们当时找市场的时候,发现中国的童裤有个最大的问题,膝盖磨损最快,尤其男孩子的裤子。

膝盖磨损都以为是布料的问题,实际是设计的问题,因为当你蹲下站起时,裤子都会受到拉扯。

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针对膝盖做一些特殊设计,专业名称为“屈膝弯”。

当增加了屈膝弯之后,在蹲或摔的时候,就不会有摩擦,裤子也不容易坏掉了。孩子穿裤子最怕开线,如果劈叉都不开的裤子自然不会开线,最后我们做成了一字裤。

这些用户痛点都是靠大数据分析出来的。

找到用户痛点,就可以设计产品了吗?

这时候还不能开始。我们做了一些手版,请我们的用户来实际试一试。

要知道孩子的裤子并不是妈妈们说了算,而是孩子们说了算。孩子如果穿了不舒服其实不知道哪里不舒服,但是给一条舒服的裤子,他会欢喜得不得了。

孩子喜欢的裤子,不管价钱,不管品牌,他只管穿起来舒服不舒服,好不好看。

所以,在定义产品的时候要花40%的时间,是因为要花很多时间与用户进行交互。

这时候的用户就是种子用户,他们反复测试后的产品,至少成为爆品的概率会高很多。

大家知道小米的营销做得好,而实际上小米的营销来源于产品,雷军直到今天为止还花很多时间在产品上。

所以还是那句话:今天不缺销售渠道,不缺平台,而是缺一款好产品。

3.用户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定义产品时,特别要注意不能自嗨,这是产品经理最容易犯的错误,尤其是有技术背景的研发经理。

为什么现在新锐品牌都是做品牌的创始人打造的,而有很多很强技术背景的品牌却做得不成功?原因就在于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容易自嗨。

说了一些成功的案例,我也讲一个失败的案例。

我在小米当时做了一款K歌耳机,这个产品是什么概念呢?

我们当时发现很多唱歌软件都做了耳机,但我们觉得他们的耳机效果不好。同时,我们发现很多演员嗓子并不好,但歌却唱得非常不错,背后其实都是调音师的功劳。

既然如此,调音师能将一个普通的嗓子调到非常有特色,能不能用芯片、用AI来调音呢?

其实调音的逻辑非常简单,比如你唱刘德华的歌,我就调到刘德华唱歌的音频频率,用户一听就非常像,结果你唱刘德华的歌都能得心应手。

麻省理工学院有一个科学家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厉害,你唱完歌之后,他会给你一条频谱线或者你的音麦曲线,只要把你的声音套在曲线中,声音就会很好听。

一样的逻辑,我们做出了混响调音的效果。当你开始唱歌,你会发现你从耳返中所听到的自己的声音突然变得好听了,调完之后,我们做了芯片调音,我觉得很牛。

我们认为唱歌最重要的是练歌,因为去K歌的时候已经是要秀一波的时候了,所以要练歌。

练歌最难的是你能不能跟上节奏,但节奏又不能通过技术来调整,所以随时要切换原唱。

这时我们又做了一个功能,一打响指原唱就关掉,再一打响指原唱就出来,这是不是很爽?

不仅如此,为了增加乐趣性,我们还做了变音,可以变成娃娃音,也可以变成钢铁侠的声音,可以变成机器人的声音,还可以变成男声或者女生。总之,把能想到的功能全做了。

就是这么一款功能齐全的耳机,能卖到多少钱?

雷总当时给的要求是做到199元,但实际上做不到,我在产线上呆了两个月,一点点地扣,从最终的300多元成本做到了200元左右,最终销售定价为299元。

我们当时认为这个产品一定会打爆市场。但这款产品真没卖好,原因在哪呢?

我们忽略了用户感受。用户唱歌习惯拿着麦克风,一旦没有麦克风就没感觉。后面发现这就是产品经理的自嗨,我们想到了一切,甚至认为这是更好的产品。

有时候产品经理很自信,但这种自信往往会带来问题。

我们也找过一些用户做测试,而产品经理常犯的错误就是觉得自己是对的,所以找用户的时候就去教育用户。

其实用户这个习惯性动作,你以为很简单,可以把它改变掉,可以教育用户。结果是用户不是你所能教育的,往往是市场教育你,用户来教育你。

这种自嗨的产品我们做过很多很多。

我们曾经把小米电视做到了厚度4.9毫米,这也是一个自嗨的产品。这个产品最大的问题在于电视看着看着就变形,电视看久了就会发热,发热就变形了,而这种自嗨的代价是以巨大成本为代价的。

4.小米的铁人三项模式

从2010年到2014年,小米是不需要销售人员的。

小米的逻辑非常简单,用爆品创立品牌,有了品牌之后又建立了流量;利用流量优势,又建立了渠道优势,做了新零售;有了新零售,又去做互联网服务。

小米有个“铁人三项”的商业模式:硬件、互联网服务、电商及新零售。

小米先靠产品有了爆品,有了流量,利用流量建立了新零售渠道,当用户量足够大时,才加上互联网服务,这中间有阶段性,而不是并行的。

所以产品本身带来的口碑非常重要,流量就代表了用户认可。

5.直播也是爆品逻辑

东方甄选之所以火,不是因为他们讲英语,也不是煽情的文案。

俞敏洪最早做培训时,在各大高校做了很多演讲,当时的演讲就相当于今天的直播。

直播是什么能力?

直播其实就是原始的吆喝卖货的能力。原来的卖货是实物现场,卖货的能力就是你能吸引多少顾客,现在转到线上直播了,也就考验你能聚集多少线上的用户。

其次,是对产品的要求。

东方甄选的直播不收坑位费,因为一旦收了坑位费,就可能被塞进一些不太好的产品。所以东方甄选的“甄选”就是什么产品好就上什么产品。

所以直播的核心也是爆品逻辑。

在大流量池下,一旦火爆的时候就会有大量的用户涌入,但一旦出丁点问题,人又全部散光了,这是所有直播都将所面临的局面。

作为一个产品人,当你做产品时,只有耐得住寂寞,沉静下来,才能把一个产品做得足够好,做到自己满意,做到用户满意,才有更高的几率打造出爆品。

 

作者:高雄勇

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
2022剧综营销趋势 //www.f-o-p.com/294687.html Fri, 23 Sep 2022 03:14:16 +0000 //www.f-o-p.com/?p=294687

 

暑假档的热度刚刚减弱,9、10月大量新播和待播剧马上来袭。踩着暑假档的尾声,《苍兰诀》《梦华录》的热度还在延续之时,新上线的《请君》《两个人的小森林》等剧集也迅速引起关注。

根据艺恩行业数据报告,“今年剧综暑期档整体呈现出品质先行、稳中有进的特点。”

剧集方面,整体上线数量略降,爱情和悬疑剧题材占主要比重,古偶剧凭借演员与剧情的双重热度,话题不断攀升,再次赢得市场与受众的认可。综艺方面,上线总量相比往年下滑近两成,网台分布较为平均。

无论是颜值与流量并存的S+剧集《星汉灿烂·月生沧海》《梦华录》等,还是牢牢抓住Z时代受众眼球的综艺《中国说唱巅峰对决》《这就是街舞第5季》,全网正片播放市场占有率都曾达到20%以上。

基于这波数据表现和S+项目的扎堆,品牌迅速捕捉到这一信号,投放的力度不断上升。相较于大量的硬铺广与剧情的的强割裂,在植入的形式上,品牌越来越注重与内容、场景和人物的融合。

01 剧集适配:从场景到角色

根据艺恩数据《2022上半年剧集市场赞助报告》,基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品牌更加聚焦头部剧集,营销形式上更倾向于后植等。在类型方面,爱情、都市题材依旧是首选,如《心居》《余生请多指教》合作品牌数均超40个;悬疑、古偶等赛道的吸引力也不容小觑,如《警察荣誉》《梦华录》等头部热剧品牌合作均较为表现亮眼。其中,《梦华录》成为上半年植入表现最佳的古装剧。

除了S+项目的保障,演员的热度和以往剧作的表现都会影响品牌投放的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暑假档,一些最初不被品牌看好的剧集,随着后期热度、口碑的发酵,会在后期逐渐吸引品牌的不断入局。至今仍被广泛讨论的《苍兰诀》,经历一段时间的“裸播”后,后面的广告位便出现“一票难求”的场面。

在古偶剧回温的情况下,品牌在广告植入的手段上,也不断创新与尝试。从场景到人物的结合上愈发自然。在结合古代特有的文化场景基础上,进行品牌的植入与输出。

《梦华录》片尾推出的“你好,宋潮”小剧场,放在科普宋朝文化的大背景下,由剧中主要角色皇城司的陈廉讲述“宋朝人生活那些事”。这样的设定,既符合符合剧中特定场景和人物特点,又能激发观众的兴趣点。

通过剧中角色的讲述,将古代文化赋予了现代传播语境的表达,搭建起与用户的连接点。比如,将清明上河图里送外卖的场景与美团外卖进行类比,将宋代人钟爱喝茶与农夫山泉泡武夷山茶类比,在充分挖掘文化底蕴的同时,将品牌融入其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另一部高流量的古装剧《沉香如屑》中,为了尽量不影响观众的追剧体验,品牌与剧集合作推出了一个“弹幕互动包”的新玩法,观众可以使用必胜客式样的贴纸、表情包在弹幕区互动;王小卤则通过Mini小剧场等创意组合形式,抵达至用户追剧的各条路径。

如果说古装题材剧集的植入,重点考虑的是现代品牌与古装场景的适配度,从而保证观众的持续性追剧体验;那么,现代都市题材更需要思考的,则是如何与用户的日常生活、社交场景“隐形”融合。

例如,从剧中的某个角色入手,结合人物的职业、性格等方面,将品牌相关台词嵌入其中。因此,这类题材,往往与低度酒、坚果零食、美妆护肤品等生活化品牌高度适配,以一种“陪伴式追剧”的方式而存在。

今年的热剧《二十不惑2》中,十七光年的果味酒就会经常出现在四姐妹的聚餐场景中,与徐梦洁扮演的丁一煊这个角色深入绑定。作为喜欢烹饪、爱幻想、温暖可爱的年轻女性,与品牌本身所要传达的“真实而发光”的理念较为一致,对于抵达目标受众具有极为明显的渗透效果。

《欢乐颂3》中江疏影饰演的叶菁菁这一角色则与Tims咖啡相关联。叶菁菁作为自信的高知女性,喝咖啡和聊咖啡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人物的相关对话,流量出品牌的信息,既在情理之中,也能感知其想要传达的价值观。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随着用户的“被动追剧”身份发生改变,其审美需求与认知体验也随之产生变化。品牌方只有认识到这点,转变观念,从消费者思维路径出发,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营销方式,才能获得更好的营销声量。

02 综艺适配:从被动植入到主动融入

从最初的单一口播到如今的巧妙构思,综艺在品牌植入上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如今,面临“降本增益”的大背景,寻求多样化的植入方式,是品牌高效扩散的长久之道。因此,品牌需要做的是建立与用户的高度连接,让其主动参与推广环节,实现正向互动与情绪价值的匹配。

这一点,从今年综艺的两匹“黑马”身上,得以充分体现。《欢迎来到蘑菇屋》和《快乐再出发》,是“再就业男团”参与的两档节目。前者经历了开始的无人问津,到后期口碑和收视的双逆袭;后者则是在前者收视保障的基础上,开设的一档全新节目。两档节目的品牌入驻过程,离不开节目观众的推动与参与。

《欢迎来到蘑菇屋》中,由于张远与苏醒的湿厕纸对话,观众纷纷在弹幕中呼吁品牌方关注。于是,不久之后的另一档节目《快乐再出发》中,个护品牌倍舒特湿厕纸果真进行了投放,并且让苏醒担任“软植”的角色。

另外,节目的主冠名商“五谷道场”的入驻,也是由网友主动呼吁而来。在《欢迎来到蘑菇屋》节目之后,网友在微博中竭力呼吁节目组做一档几个人专属的“团综”节目,希望品牌方能来提供赞助,“五谷道场”就在这样一个网友推动而成的正向舆论场中诞生,在微博评论区向节目组表示愿意赞助节目。

从效果来看,观众对于“五谷道场”的操作很愿意买账。据证券时报消息,截至《快乐再出发》7期节目全部播出,“五谷道场”(盒装)武汉热干面8月的线上销额同比增长429%。

由此可见,由品牌方被动植入到观众主动呼吁的过程,经历了一个“反主为客”的角色转变,形成品牌、节目、观众三者之间紧密关联的社交场域,可以提高营销效果的转化率。

品牌与节目环节的充分融合,也是实现两者共赢的一种新方式。至今仍具有高热度和话题度的综N代《密室大逃脱》《这就是街舞》系列,就是典型代表。

《密室大逃脱》每一季中,节目组每次都会将“美年达”巧妙地融入游戏、解密和推理环节,让嘉宾在解题环节融入品牌的相关信息;《这就是街舞》系列,在舞者battle决定出场顺序前,都会有一个转瓶子的环节,主持人使用“勇闯天涯”的啤酒瓶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这些看似不经意、实则精心设计的环节,不会割裂观众的观看体验。

从品牌植入到与节目融入,是娱乐营销升级后的新方式。这些创意设计,有助于给品牌提供更加广阔的营销想象空间。

03 尴尬的“硬植”:观众越发不买单

优质的营销能通过品牌理念与内容的契合让用户对品牌内涵给予认同,相反,则会影响观众对于品牌背后价值理念的理解,从而瓦解好感度。

如果不考虑当下受众的观看需求,与内容割裂,与人物脱离,一味追求曝光率,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声量效果。

由于某保健品的生硬植入,不少观众曾在电视剧《恰似故人归》》弹幕区吐槽,“上一秒热巴扮演的角色已经奄奄一息了,下一秒又生龙活虎地做广告,这也太出戏了”。即使由人气颇高的流量明星做植入,观众也不会买账。

而古装剧集中,一些与古代场景并不适配的品牌频繁出现,也会影响观众的追剧体验。比如现代社会才会出现的电商平台唯品会、58同城等,莫名出现在古代背景下,剧情对此也没有多做解释和阐述,自然会令观众一头雾水。

除此之外,多类品牌的集中式、高强度投放,对于一些选秀或竞演类综艺来说,很容易打断节目受众的兴奋点,降低观看的愉悦度,在品牌的记忆度方面会产生负面影响。

正在热播的《披荆斩棘的哥哥3》,三星、金典、京东、良品铺子、合生元、德芙、双鲸、丁桂儿脐贴等10个高密度的中插广告。这些投放,由于挤占了一定的节目播出时间,让网友忍不住吐槽“有种在广告中看综艺的感觉”。

对于剧综来说,经历前段时间的“寒冬”之后,如今已逐渐回温,相关的营销策略也从线上渗透到线下。可以预见的是,与场景、内容本身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启示剧综营销的新思路。

如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主任邬盛根所讲:“更强的‘情节性’、‘角色力’和‘代入感’是剧集作品独有的娱乐体验,也是大剧营销赋予品牌连接用户的情绪价值。随着剧集供给市场逐渐回暖,品牌主下半年的大剧营销信心正在继续增强,大剧营销市场还将持续升温。”

作者: 现代广告杂志社

来源: 现代广告杂志社

]]>
品牌营销新阵地-慢直播 //www.f-o-p.com/294664.html Fri, 23 Sep 2022 01:10:00 +0000 //www.f-o-p.com/?p=294664

 

“三二一上链接!”、“宝宝们快下单吧!”,与嘈杂喧嚣的直播带货相比,一种没有叫卖声的慢直播开始火起来了,用户只需静静地看,放松的感受。

如今的互联网营销环境之下,凡事都要求快,品牌要最以快速度的触达消费者,以最快速度的方式完成交易转化。可以看到在抖音、快手上的直播带货要求快、微博上的内容营销要求快、小红书上种草与拔草要求快,这种快节奏翻车案例不少,欧莱雅、宝洁、农夫山泉都有过类似经历。

因此,品牌们的视角需要跳出快节奏的直播带货,寻找到一条新路径,而慢直播的方式正在成为一种新内容营销趋势。 甚至,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期间,网络的另一端有9000万人当过“云监工”,时刻关注建设进展。此外,已经有B站、天猫、小鹏汽车等平台和品牌加入其中,慢直播开始从“无聊直播”到有品牌营销属性的加入。

那么,当慢直播流行起来之后,品牌如何去利用好,以及做好?

慢下来之后,你会看到什么?

在年轻人的职场上,越来越多的人不接受快节奏,强压力,而是掀起来了“反卷”浪潮,生活上要寻找“松弛感”,放慢脚步慢下来感受生活之美。

而慢直播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那么,什么叫慢直播?直播的快慢不仅是在时间上体现,还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

慢直播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内容传递方式,来自一份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对2005名的受访者进行调研,显示有87%的用户表示喜欢观看慢直播,还有78%的受访者表示看好慢直播的未来发展。

(熊猫频道7X24小时慢直播)

具体来看,慢直播的内容形式可以分为动物直播、旅游直播、人文直播、事件直播等,其实慢直播并不是最近才被关注和讨论的,而早在2013年4月份,中国网络电视台就与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签署合作协议,推出《熊猫频道》。

在《熊猫频道》每天有上万名网友在看大熊猫们“无聊”的生活状态,“他们要去哪?”“为什么趴着睡,会不会对心脏不好?”“躺着吃竹子,会不会影响消化?”网友们对熊猫的生活充满好奇心,而《熊猫频道》通过7X24小时的直播,满足了大家的需求。

如果说《熊猫频道》是开始慢直播形式的开端,那么2020年的一场疫情则是让慢直播被全国人民熟知起来。

还记得武汉火神山医院吗?经过10天的日夜不停工建设,火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使用,在这期间央视对于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进行慢直播,从一片空土地到一排排房子,这场24小时不间断的慢直播,吸引了超过9000万人在云端充当“云监控”,大家热烈地讨论着中国速度,以及对武汉疫情的关注。

从品牌营销价值的角度来看,有流量的地方就可能产生价值,而慢直播作为一种垂直场景下的产物,证明是可以聚集流量的 ,因此短视频内容平台也看到了慢直播的潜在价值,纷纷涉足慢直播。

今年5月份,B站上线了一档新节目《午夜点歌台》,顾名思义没有主播,只有音乐陪伴,在午夜10:30,直播画面中有一个老式的卡带,然后播放着一些华语经典歌曲,我们在B站的回放中看到,通常2个小时的时长中,也有51万次的回看播放量,说明关注度相当不错了。

(B站《穿越城市,伴你入梦》系列)

B站还有一档慢直播栏目《穿越城市,伴你入梦》,从5月6日起,每周一/周三/周五10:40开启直播,在B站栏目介绍中这样写道,“带你到不同城市开车兜风听音乐,希望能让睡不着的你放松心情,安稳入眠。”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7座城市开启了慢直播。

不止B站在布局慢直播。Morketing在抖音、快手平台上搜索“慢直播”,发现潇湘晨报、生活大观察、杭州网、青岛文艺等账号都在开启慢直播,大部分都是在直播本地旅游风景,并且还有很多网友在直播区进行互动讨论当地的风土人情。

为什么慢直播会火起来了?

以上平台相继涉足慢直播领域,说明了慢直播存在的广泛观众量基础,作为直播的一种形式,未来存在新机会。

据艾媒报告, 2021年中国在线直播用户规模将达到6.35亿人,预计2022年将达6.60亿人。 在该报告中提到,随着头部主播的优势式微,品牌自播成为主流,并且直播将往细分化、垂直化的方向发展。

“你在看直播卖货,我在看慢直播发呆,我们各自安好。” 有慢直播用户对Morketing说道,这或许是当下慢直播的一种状态,喜欢它的人会经常“光顾”,不喜欢的人直接“刷走”就是了。当下短视频直播需要更多的内容呈现形式,而慢直播就是当下流行的一种内容新形式。

那么,为什么慢直播会火起来?Morketing认为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慢直播具有陪伴式的功能属性。

不得不说现在的互联网环境实在是太喧嚣了,不管是直播带货还是短视频内容,很多人追求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喧嚣过后必然有人产生“孤独感”,特别是一个人独自在深夜的时候,而慢直播恰好是起到陪伴的功能。

二、慢直播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有很多场景,我们无法抵达,但是慢直播可以带我们去欣赏,甚至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在去年冬奥会上,央视展开了VR慢直播的报道,将镜头对准“雪如意”、鸟巢等地标建筑,观众可继续“云逛”场馆,观众可以24小时在线沉浸式观看冬奥风光。

三、慢直播更强调记录变化,功利性不强。

当前,发起慢直播的主体往往是平台方、机构方,而直播的内容往往是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特色建筑,它们更多的是强调记录、感受变化,在用户侧也是“随时进、随时出”的一种状态,没有像直播间卖货一样拼命的留住用户观看,因此慢直播在的功利性并不强,没有特别大的盈利目标考量。

品牌主、消费者会为慢直播买单吗?

因为慢直播有很多快直播所不具备的属性,在消费者端也能获得一群垂直人群关注,那么慢直播的商业化能否再快起来呢?

我们注意到在一开始,慢直播的切入点是旅游、动物领域,当时也根本没有考虑商业化,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平台方、品牌方的加入,慢直播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品牌营销的战略高地?

众所周知,今年的互联网广告界尤为惨烈,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广告业务下滑严重,腾讯、百度、微博、搜狐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腾讯在2022年第二季度,其中广告业务营收186亿元,同比下降18%,特别是媒体广告下降尤为严重。

因此,互联网广告的内容营销形式,也是时候需要有点新形式了,而慢直播流行开来后,这是一个全新的传播形式,以前要求效率、快速,现在一切变得慢下来,品牌传播变得更为深刻、沉浸。Morketing注意到已经有品牌开始关注到慢直播,并且付诸行动了。

(《向往的生活6》海报宣传)

在综艺营销方面,《向往的生活6》为会员特制了慢直播版块,用直播相机记录嘉宾们的日常生活,展现出最自然的生活状态,还开启海边看日出的直播内容。另一档节目《五十公里桃花坞2》也开通了慢直播板块,这是一档生活类社交观察真人秀节目,主要呈现不同人的生活状态。

(小鹏汽车X时差岛开启慢直播活动)

在品牌营销方面,2021年6月份,小鹏汽车和自媒体时差岛策划了一场慢直播活动,每天上午10点-晚上10点,连续6天,从康定到拉萨进行直播,号称中国首档川藏线自驾慢直播,最终收获240万人观看纪录。在直播中全场对小鹏汽车品牌露出,并且在互动区抽奖送汽车周边礼品,这可能是品牌对慢直播的初次尝试。

上述慢直播的案例更多的聚焦在品牌广告层面,而慢直播同样也有效果广告层面的功能。

(天猫“声睡计划”)

今年5月份,天猫联合野兽派花店、戴森、EZVALO几光、汤臣倍健、悦鲜活五大品牌联合推出“声睡计划”的项目,在深夜中,一位女孩演绎了普通人从下班到入睡的过程。伴随她的表演,专业的声疗老师们以乐器进行了演奏,拟音出流水、海浪、山谷等声响。

当品牌主对慢直播提出效果、销售层面的要求,慢直播是否符合一种新兴的内容营销形式呢?以天猫的“声睡计划”为例,一边为例哄睡熬夜的年轻人,一边又希望产生带货销售转化,这是存在一定悖论的。

相比快节奏的直播带货,当前慢直播还是聚焦在内容传递上,它并不能立马产生效果的广告形式,更多的是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品牌印记,这就导致当前尝试慢直播的大多数是知名大品牌为主,而小品牌处于观望状态居多。

在内容层面,慢直播的内容形式有点乏善可陈,除了自然风光、城市直播、人文建筑,似乎找不到更多适合慢直播的内容了,这是各大内容平台需要继续探索的方面。

总结

当品牌主们习惯了刷屏级营销项目,各种快节奏、立竿见影式的营销,互联网大环境变得更难了,这些现在都可遇不可求了,快节奏的效果营销逐渐失灵之后, 慢直播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块空白,深度陪伴式、沉浸式、安宁式的功效,慢直播成为一种品牌直播的新选择,作为广告主、品牌主值得关注。

 

作者:Toby Lu

来源:Morketing(ID:Morketing)

]]>
小红书快速引流私域的7个技巧! //www.f-o-p.com/294589.html Fri, 23 Sep 2022 00:45:28 +0000 //www.f-o-p.com/?p=294589

 

如今流量红利消失,获客成本急剧攀升,无论是线上电商还是线下实体店,都迫切想改变“等客上门”的被动状况。

如何从公域中抢夺精准流量到企业的私域,毫无疑问成为了企业能否能够挺过寒冬,迎来春天的关键点。

而在众多的公域平台中,小红书是许多消费品牌重点争夺的“战场”之一。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小红书有超2亿月活用户,其中72%为90后,50%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共有4300万+的分享者。小红书当之无愧成为众多年轻用户心中的“消费决策”平台。

虽然平台有着巨大的流量,但不代表着你就能“肆意”挖掘。无论是小企业还是大品牌,都需要遵循平台的规则, 尤其是引流私域这件事,很可能一个操作让你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

那么我们辛辛苦苦经营的用户,该如何安全的引流到自家流量池呢?

下面我总结了7种小红书引流私域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01.账号信息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账号的信息做一些设置。

将小红书号修改成微信号,小红书号是:数字+字母,就算是和微信号一样也没关系。不过每个人只能修改一次,因此要谨而慎之。这种方法是最安全的,不怕被平台屏蔽或者清除。

另外,很多人都会在个人简介里面放微博,公众号,抖音,邮箱等等。但是真正能放的只有邮箱,通过放邮箱,用户可以从邮箱联系到你。你可以设置邮箱自动回复,内容就是你的微信号或者其他联系方式。

千万记住,小红书的审核是严格的。不要傻傻的直接写VX、加微信等等,你能想到的词几乎都会被检测出来,更不要说网址和二维码这些了。

02.小号评论法

小号评论法是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也是最推荐的方法。

具体操作如下:

(1)准备一个小号,将名字改为与大号相似昵称,将专辑名改为自己需要引流的联系方式

(2)然后在大号下面评论,排序在前面的热门评论即可;

这里需要注意,不要每个评论都回复,否则因为多次重复问题被当成垃圾信息处理,只回复热门的评论就能起到引导用户引流的目的。

此外小号上还可以发布一些带联系方式的笔记,用大号收藏进行收藏,这样别人在看大号的信息时就能看到联系方式。

03.置顶笔记引导

因为用户私信太多会容易出现限制账号的情况,所以可以专门发布一篇笔记,并将笔记置顶,从而可以更好地引流私域。

但这条笔记很快就会收到系统通知,因为有联系方式,所以不被推荐之类的,但是用户访问你的主页,首先就看到的是这条置顶笔记,将精准的目标用户引导加微信就好了。

这条置顶的笔记,可以写加了你的微信能获得什么价值,也可以写得比较走心,让粉丝知道你能带给他们的价值是什么,让他们有动力去添加你的私域。

04.「打卡」功能

这个方法真的非常高明和奇特,借助的是小红书的“打卡”功能,在你的个人主页上“光明正大”地展示你的广告位。

具体操作步骤:

(1)首页左上角小黄圈进入

(2)进入「打卡」功能

(3)选择自定义打卡

(4)发布你要引导的信息和图片

(5)每个作品发布最好要有时间间隔,不要一口气发布

05.私信引流

小红书的私信需要注意一些误区。比如重复发相同的内容3次,就很容易被判定为营销推广信息,文字图片都一样;遇到咨询联系方式就马上给的,别急,先点开这个用户的主页,判断下他是不是同行和营销号,免得被人恶意举报都不知道。

我们在进行私信时的正确操作:

(1)不能连续集中回复,否则会被禁言。回复不同的用户,间隔3分钟再回复。

(2)提前准备好带联系方式的图片,用图片代替文字进行回复,最好一个用户对应一张图

此外,不要在评论区直接回复联系方式,哪怕有人咨询也不行,因为看到的人多,容易被举报。最好是多聊几句,确定有意向之后给发私信。

如果你担心私信容易被忽略,对方看不到,可以提示下,不能说“私”之类的话,建议可以说“我单独发你”这样的,或者用聊天框符号代替。

06.直播

小红书的直播功能已经上线2年多,对比快手、抖音、淘宝直播,小红书更适合打造品牌,通常需要先完成内容的铺垫,完成种草,而不是像其他平台直接就卖货。

品牌同样可以选择自播或是寻找达人合作,最好也是先种草再直播,沉淀了一部分高质量内容之后,直播的转化率和ROI会有显著提升。

在引流方式上,可以让主播通过口播的方式去引导添加私域,或是在私信中进行引导,最好利用一些福利诱饵,提升用户的积极度,而小红书上粉丝本身就较为精准,所以不太需要考虑粉丝精不精准的问题。

每次开播前,最好在私域社群里做好直播预告,最大化提升直播间人气,形成双向引流。

07.企业号

企业号是目前官方一直在强推的商家和用户建立链接的产品。企业号中私信提到联系方式和站外信息,都均不做限制,可以合法进行引流。

首先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支持绑定地址和电话,这个可以有效添加微信进行引流转化,如果有门店的就可以直接引导顾客到店。

然后还有私信自动回复和群发功能,一方面能设置关键词回复,引流顾客添加微信,另一方面如果是关注账号的粉丝,能通过私信功能群发图文、优惠活动信息、优惠券等信息促进用户转化,更好的进行互动引流。

写在最后

做私域是个长期工程,做好引流只是第一步, 千万不要抱着割韭菜、打广告、收割用户的心态来做这件事情。

如果只是单纯的把用户当“流量”,那么你的流量池也无法长久存活。我们需要做的,是“价值创造”,只有提供了别人不能提供的价值,用户才会心甘情愿地来你这里。

 

相关文章:

小红书关键词热度查询方法

小红书内容营销打法拆解

小红书低粉爆文规律

 

作者: 晏涛三寿

来源: 晏涛三寿

]]>
青瓜早报:蜜雪冰城拟A股上市;华为紧急增产Mate50系列… //www.f-o-p.com/294672.html Fri, 23 Sep 2022 00:05:27 +0000 //www.f-o-p.com/?p=294672

早安,一起来看今天的青瓜早报

一、国内新闻

1.首日销售火爆,华为紧急增产Mate50系列

9月22日,记者从产业链了解到,由于首日销售过于火爆,华为已开始紧急增产Mate50系列手机。据产业链人士透露,华为第一批Mate50系列共备货约400万台,目前这些备货已被自营门店及线上商城、运营商、各大电商平台、企业客户等“瓜分”完毕。黑色版本备货较多,昆仑玻璃版本、保时捷版本、“流光紫”版本备货有限,市面上缺货比较严重。(上海证券报)

2.理想汽车回应理想ONE车型停产

9月22日,就新一代理想ONE命名为理想L8,理想汽车官方社区发布致车主公开信,对理想ONE车主关心的问题作出说明:售后保障方面,将原厂售后零配件的生产与供应保障提高至自停产后不少于12年。理想ONE车主将享受和新车型同样的售后服务,享有首任车主终身质保权益的用户不受任何影响。软件保障方面,理想将持续提供OTA升级服务。数据服务方面,理想将在原有基础上,追加赠予三年每月20G的免费流量。

3.蜜雪冰城预披露A股招股书,拟登陆深交所主板

9月22日消息,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信息显示,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的A股上市申请已获受理并正式预披露招股书,拟登陆深交所主板。招股书显示,蜜雪冰城2020年、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80亿元、103.51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2.38%、121.18%。截至2022年3月末,蜜雪冰城公司共有门店数量22276家,根据窄门餐眼数据统计,门店数量位居国内现制茶饮行业第一。

4.快狗打车市值蒸发100亿港元

据港交所披露文件显示,阿里巴巴以平均每股6.3572港元的价格减持快狗打车23.24万股,持股比例从14.03%降至13.99%。2022年6月24日,快狗打车在港交所挂牌,成为“同城货运第一股”。截至目前,快狗打车市值蒸发100亿港元。业绩方面,快狗打车近几年持续亏损,始终未能实现盈利。

5.腾讯游戏与罗技G联合研发的云游戏掌机正式发布

9月22日,腾讯游戏与罗技G联合研发的云游戏掌机正式发布。据介绍,这是一款围绕云游戏场景打造的便携游戏设备,该设备已适配Xbox Game Pass Ultimate和NVIDIA GeForce NOW的云游戏服务,也支持使用Xbox和Steam Link进行游戏串流。

6.乐视将搬离乐融大厦

从乐视方面相关人士获悉,乐视全员收到一封内部信。内部信显示,乐视将于9月24日-25日全体搬离乐融大厦,乐融大厦将由新业主接手。

据悉,去年11月底,乐融大厦(原乐视大厦)以5.73亿元拍卖,竞得公司为一家彼时刚成立5天的新公司北京衡盈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鞭牛士)

7.华为工业设备通信专利可用于6G系统

9月22日消息,天眼查显示,近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通信方法及装置”专利公布。摘要显示,本申请能够解决在无线通信系统不能满足工业设备需求的情况下,工业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可以应用于4G系统、5G系统以及未来的通信系统,如6G系统等领域。

8.土巴兔发布元宇宙数字藏品“装小兔”

9月22日消息,土巴兔发布元宇宙数字藏品“装小兔”。土巴兔方面表示,此次元宇宙数字藏品“装小兔”面向全球限量推出1000份,每份藏品都拥有唯一的区块链数字编码,这是继IP形象焕新、Slogan升级之后,土巴兔品牌升级的一次全新尝试。

9.富士康拆除iPhone部分产线

由于标准版iPhone 14相较去年升级不大,市场表现远不及 iPhone 14 Pro、Pro Max,据时代财经报道,郑州富士康已拆或者将拆iPhone 14生产线的车间至少在 5 个以上。界面新闻此前获悉,iPhone 14因需求不及预期,部分渠道售价已低于官网价格,有的较官网价低1000多元。

二、国际新闻

10.谷歌创始人佩奇的飞行汽车公司即将关停

9月22日消息,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组建的飞行汽车创业公司Kittyhawk即将关闭。Kittyhawk表示:“我们已经做出决定,将会关闭Kittyhawk。对于下一步,我们正在制定细节。”2018年,Kittyhawk曾展示飞行汽车模型Flyer,它可以搭载一人飞行最多20英里。2019年Kittyhawk与波音达成战略合作关系。随后Kittyhawk宣布放弃Flyer项目,将焦点转向电动飞行器Heaviside。(新浪科技)

11.特斯拉在美国召回近110万辆汽车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文件显示,特斯拉正在召回近110万辆美国汽车,因为其车窗自动反转系统在检测到障碍物后可能无法正确反应,从而提高了人员受伤的风险。对此,特斯拉已告知NHTSA,将对这些自动车窗反转系统进行远程软件更新。

12.特斯拉欧洲充电站再提价

目前,欧洲的能源危机也波及电动汽车领域。近日,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向欧洲车主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邮件中说,由于欧洲能源价格上涨,其充电站的充电价格将再次上涨,其中德国充电价格涨幅最高,而这已经是特斯拉欧洲充电站在一年内的第三次提价。据了解,在整个欧洲地区,特斯拉充电站的充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上涨0.12欧元,约合人民币0.83元。(央视财经)

13.Meta被法院裁定赔偿1.74亿美元

美国得克萨斯州一法院裁定, Facebook母公司Meta侵犯了对讲机App公司Voxer的两项专利,因此需要向后者赔偿1.745亿美元的损失。

14.英国监管机构将调查亚马逊、微软和谷歌主导的云计算服务市场

据报道,英国通讯管理局(Ofcom)宣布将对包括云计算、互联网信息和智能设备在内的数字市场展开一系列调查。Ofcom表示,将首先调查亚马逊云计算服务、微软Azure和谷歌云等“超大规模”云计算供应商是否可能限制创新和增长,以及是否对竞争构成障碍。如果该机构认为英国云计算市场未发挥应有作用,就可以建议改变政策、采取执法行动或要求竞争监管机构启动调查。Ofcom表示将在一年内公开最终报告。(界面)

15.马斯克:SpaceX“星舰”最早10月底首次轨道飞行

据报道,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称,外界期待已久的SpaceX星舰(Starship)航天器和超级重型(Super Heavy)助推器的首次轨道试飞最快可能在10月底到来,但是他指出,飞船在11月完成发射的可能性更大。(新浪科技)

 

作者:青瓜传媒

来源:青瓜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