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Fri, 26 May 2023 03:38:5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8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社交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2023全球社交媒体6大趋势 //www.f-o-p.com/315313.html Fri, 26 May 2023 03:38:52 +0000 //www.f-o-p.com/?p=315313

 

据tech.co的调查,截至2022年,全球社交媒体的使用人数已达47.4亿,影响着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去年,在全球进入后疫情时代、经济低迷的情况下,用户增长达破纪录的1.9亿。2027年预计将达到58.5亿。社交媒体已经全面进入全球人类的生活并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据GWI调查,全球用户平均用网时间在2022年底已经出现显著下行迹象,社交媒体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今年社交媒体预计将会出现以下六大趋势:

大型平台往“超级应用”方向发展;

小众去中心化平台将撬动整个“社交江湖”的设计理念;

平台将转变以广告为主的商业模式,尝试订阅、电子商务等多元化模式;

技术方面:平台对元宇宙技术的投资和应用还在发展;

内容格式方面,短视频和社交音频将欣欣向荣,多感官内容会蓬勃发展;

内容方面,预计会有更多本地化内容、“可持续”内容出现、且会出现更重视内容真实性的消费潮流。

大型平台变身“超级应用”

过去的2022年,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数量和使用时间仍在增长。然而在激烈竞争的压力之下,社交媒体巨头都在探索从底层逻辑到内容格式、技术应用等方方面面的变革。变革的趋势之一就是朝着“超级应用”的方向演化。

图注:2023年1月全球头部社交媒体月活用户数据(单位:百万)(数据来源:Statista)

超级应用结合了各种功能:从信息、视频、娱乐到商务、支付等(比如微信就可称为一个“超级应用”)。超级应用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身临其境的体验,也方便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如,TikTok一直在添加多种其他应用的功能,比如故事和长视频、克隆了BeReal(“真实”社交)、二手买卖,而且正在进军非数字世界。Meta一直致力于将WhatsApp打造成超级应用,在选定地区提供社区工具和支付功能。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收购推特是创建万能应用程序‘X’的加速剂。”

“去中心化”小众平台撬动社交媒体变革

2023年初,虽然主要的社交媒体平台仍然是“江湖”的霸主,但是新生的小众平台带来了“去中心化”新思路,也许今年无法撼动旧的权力秩序,但有希望引领未来的发展趋势。

小众新生平台BeReal,Poparazzi,Locket等近期受到热捧,反映出新生Z世代青年对社交网络“真实”和掌握自己社交权力的渴望。这些平台的设计依据“去中心化”理念,“反Instagram”,不会塑造“网红”,无法编辑图像或视频,回归“真实”的社交功能。

例如,BeReal的玩法是在一天中的随机时刻,用户和朋友会同时收到提示,在两分钟内,用手机的前后摄像头拍摄当下瞬间,没有滤镜、不做任何编辑,直接共享彼此的真实瞬间。回归社交的思路也受到了大平台的重视,Instagram,TikTok, Snapchat 纷纷推出(或测试)类似的功能。比如“Instagram Candid”、“TikTok Now”等。

去年马斯克收购推特之后,大量推特用户转到了“反推特”的小众平台Mastodon。从外观上看该平台与推特相似,但是Mastodon的设计理念与中心化的推特正相反,它在全球各地拥有上千个服务器,每一个服务器都交给用户来运营。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关注的国家、地区和自己的兴趣类别选择服务器,同时也可以到别的圈子去浏览内容。相对于在推特强大的算法推荐中浏览,用户手中握有更多选择信息的权力。

社交媒体营销专家Susanna Gebauer认为,随着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去中心化网络也越来越重要。然而,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是因为“创新”才获得成功,而非作为一种理所当然的平台样态。因此,去中心化网络最终能否胜出也将取决于平台的趣味性等因素。

商业模式的新探索:付费订阅和电子商务

早一代的社交媒体公司主要依赖广告,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用户对广告的警惕、隐私安全的关注,导致转变商业模式似乎已经势在必行。很多初创社交媒体公司正在试验不同的模式,比如订阅付费,用户可以花钱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设置个人资料样式、解锁信息或购买真实和数字物品。

如,Gas平台的订阅“上帝模式”已经带来了700万美元的收入,订阅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投票中看到谁投了他们的票。拥有4000万用户的直播流媒体网络Yubo也有一款订阅产品,预计在2023年能产生2000万美元的收入。

其次是电子商务能力的扩展。2022年,全球社交媒体的电子商务销售额估计为9920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1.3万亿美元,2024年1.6万亿美元,2025年2.1万亿美元。

图注:55%的人在社交媒体上购物;87%的人认为社交媒体帮助他们做出购物选择;57%的人在新冠疫情后购物频率增加;更多的社交媒体平台增加了电子商务功能(来源:tech.co)

TikTok对商务功能进行了更新,提供了一套电子商务工具,可以将视频和直播转化为可购物的娱乐内容。TikTok的去中心化算法给新用户和微影响力账号更多机会,为小型企业提供了绝佳的商务平台。

专注于时尚的Teleport是一款每天发布服装视频的应用。“制作视频非常简单,内容以分享服装灵感为中心,视频商品都可直接购买。Teleport通过促进商业而创造收入。”–Turner Novak,香蕉资本(Banana Capital)创始人。

元宇宙技术新发展

《今日社交媒体》《公关日报》《福布斯》和Talkwalker预计,元宇宙将在2023年被更多人理解并融入日常社交媒体消费。主要趋势包括消费者创建和使用自身的虚拟形象,关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虚拟商店和NFT(非同质化代币),以及不同元宇宙之间的竞争。

目前多家公司已试水元宇宙技术,比如Bloomingdale’s百货公司在2022年纽约时装周期间推出了一家全互动虚拟商店。Nike拥有自己的NIKELAND互动世界,里面有运动游戏,NFT运动鞋和头像配件等。星巴克正在为会员提供购买和赚取NFT的能力,用于解锁沉浸式咖啡体验等。

电商服务平台Shopify报告称,与传统产品内容相比,AR和3D产品内容的转化率提高了94%。有报道称,WhatsApp、Instagram、Snapchat和谷歌都计划更多地利用AR来增加广告收入。预计2023年AR将带来700-750亿美元的收入。

YouTube VR可以让戴VR眼镜的用户体验各种虚拟空间,比如参加虚拟音乐会。YouTube VR还可以用于商务目的,比如举办虚拟活动(赞助)、展示产品的3D模型等。

TikTok计划在2023年继续扩大AR广告规模。人们对着镜头说话的视频可以与吉祥物或产品分层进行互动。TikTok还允许在视频上放置CTA(Call To Action,行动呼吁)按钮,从而显著提高创作者的转化率。

短视频、社交音频与多感官内容将迅猛增长

短视频内容将延续近年的繁荣。两分钟以内的短视频适合产品展示、快速演示、惊喜、恶作剧、迷因(“梗”)和热门TikTok挑战等,是社交媒体营销利器,以30%的投资回报率高居所有营销策略之首。预计今年短视频广告收入将超过100亿美元。

短视频平台TikTok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该平台已把字幕的字符量从300提高到2200,会大大提高搜索的精度,和谷歌进行直接竞争,夺走了大量搜索流量。

Clubhouse是使用音频工具通过语音聊天连接用户的社交媒体平台。自2020年该平台推出以来,人们对社交音频的兴趣一直在增长。2021年,Facebook推出了播客、Soundbits和Rooms为音频制作者提供了更多工具;推特增加了语音推文和Space;领英推出了Audio Events(语音活动);今年这一趋势还将继续,由于社交音频在沟通客户和收集直接反馈方面的优势,根据Hootsuite的数据,超过74%的企业计划在2023年投资于纯音频内容。

但是短视频和社交音频都是已经流行的内容格式。随着“感官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新兴的内容格式多感官媒体将成为流行趋势。多感官媒体是音频、视频、文本甚至完全沉浸式环境等不同格式的融合,为用户带来新的、更具吸引力的体验。

当前,Instagram推出了在静止图像中添加音乐的选项。推特在美国增加了一个播客页面。Meta大力投资元宇宙。GWI公司的报告称,45%的消费者认为,2030年之前多感官媒体内容将成为主流。

注重本地化、真实性、可持续性的内容

内容方面,社交媒体平台会越来越重视本地内容,使企业更容易与目标受众建立个人层面的联系。通过关注本地内容,企业可以与粉丝建立更牢固、更有意义的联系,有机融入社区。

随着技术支持的“深度造假”愈演愈烈,社交媒体用户对品牌的真实性和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重视真实性和诚实的品牌才能在目标受众中建立信任。YouTube中东和北非总监Tarek Amin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护YouTube社区免受有害内容(包括错误信息、仇恨言论和深度造假)的侵害,同时保持平台的开放性和正能量内容。透明度是谷歌和YouTube的核心价值观。”

用户对于可持续性的重视,促使企业的社交媒体内容向这一方向转变。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传播主管Sebastian Macan认为,“社交媒体越来越关注可持续性的三个核心方面——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从根本上反映了社会的认识。”

多家媒体分析公司如Talkwalker、Mediatoolkit的报告指出,社交媒体用户认为,企业应该带头解决社会、环境问题。例如,美国冰激凌品牌Ben&Jerry’s的社交媒体内容有很多关于该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计划和观点。另外,由于社交媒体经常面临危害用户心理健康的批评,平台将越来越注重促进用户心理健康和提供社会福祉的内容。

附:tech.co网站发布的头部社交媒体平台多项数据统计,供参考。

编者按:

本文使用的参考内容来源: tech.co、statista.com、gwi.com、generalist.com、agorapulse.com、linkedin.com、contentstadium.com、explodingtopics.com。

 

作者:张春华

来源公众号:德外5号(ID:dewaiwuhao)

]]>
社交产品的变现方式和盈利模式 //www.f-o-p.com/179414.html Wed, 05 Feb 2020 02:46:39 +0000 //www.f-o-p.com/?p=179414

 

在互联网行业广为流传有这样一个公式:用户=流量=金钱,而对于社交产品来说,与这个公式极为契合,那么用户即然等于流量又等于金钱,那么如何将用户转化成金钱呢?本文从三个角度就社交类产品的盈利模式进行了讨论分析,与大家分享。

如果以社交类App上线时间作为分界线,根据七麦数据显示,2008 年至 2015 年,社交类 App 在这8 年时间总上线 153 款产品,平均一年上线 19 款 App。

而令人惊讶的是在2018年这一整年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交类产品上架情况处于井喷式的状况。仅仅这一年就上架了159款社交类App,而2019年第一季度就上架了59款产品,这里还不包括社交类的小程序和H5产品,而超越2018的上架数量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了。

我们都清楚,任何一款社交产品都逃脱不掉最终商业化盈利的道路,即使大如微信也是如此,也不能忽略了盈利模式,因为有了盈利一个公司才能更好的茁壮成长。

而盈利模式本身简单理解就是一个赚钱的方法,但是我们不能以一个简单的思路去理解和找寻一个社交类产品的盈利模式,因为任何一个盈利模式都是由多个变现方式组合而成,而单单依靠一种变现方式去让整个商业模型跑起来是不现实的。

以下从三个不同的方向来讨论社交类产品的变现方式和盈利模式。

2019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将达4158.7亿元,广告这一强有力的变现形式正在持续发挥它的潜力,对于社交产品中的广告,分几类形式:硬植入广告、短视频广告、信息流广告等等,大多数以硬广和原生广告为主,而由于社交产品的用户群体不同,所投放的广告也迥然不同。不过这类广告收益尤为明显,不过投放不准确对用户的伤害也是最大的。

通过自身的用户资源吸引品牌商的广告投放实现盈利相对是最为简单直接,而这点恰巧与市场需求不谋而合,2019年有46.5%的用户会花费15秒以上时间浏览信息流广告,而微信在这一点上占有先机,由于微信覆盖中国超过90%的用户,作为社交领域最大的流量入口,对于广告主来说也是极为看重的。

而腾讯发布的数据也证实了这点:根据腾讯发布的财报数据、腾讯网络广告营收由2015年的174.6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04.39亿元;其中社交广告收入由2015年的87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256.1亿元,占腾讯网络广告营收的比重由49.8%提升至63.3%

腾讯社交广告包括:微信朋友广告、微信公众号广告、CQ空间广告、QQ客户端广告等。

社交广告在鹅厂也属于重要收入来源,所创造的收入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其他社交产品,如何通过广告这个维度来创收盈利?例如陌陌这类产品,更多会选择多管齐下:开屏动画、信息流广告、移动联盟广告多个维度进行投放广告,我们对广告的形式不发表任何看法,因为这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也是商业化的必经之路,但是广告形式的丰富化,内容的独特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广告对于用户的精准转化率。

对于社交产品来说,会员制是大部分社交产品无法避免的一个盈利方式,对于社交产品来说,会员制几乎无处不在,而会员制既可以连接核心用户,而且在变现盈利方面可以有所提升,这对于建立用户粘性、鼓励用户消费来说,是产品本身非常重要手段。

那么,如何通过会员制来实现变现?

——打造丰富特权的会员特权和产品特色权益,帮助用户绑定平台,拓展后续消费。

这里以红蓝cp为例,会员体系可以丰富社交的玩法和趣味性,红蓝cp里面的超级会员体系包括:

  • 会员身份标识
  • 解锁附近的人
  • 查看最近来访
  • 无限次摇一摇
  • 提升用户人气值(通过人气值匹配)
  • 摇一摇撤回权限
  • 漫游聊天记录
  • 超级曝光
  • Super Match(解锁超级匹配的人)
  • 会员限定装扮
  • 任何改变定位
  • 一周cp活动特权

这里的会员权益很多,用户成为会员后可以享受的权益,而这些权益绑定了用户使用这款产品的原因和需求,一开始用户可以享受到这款产品的60%功能,而这些权益将剩下的40%提升200%的体验感,让会员深度绑定产品,同时运用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例如装扮、最近来访,让每个用户使用产品的热情延续。

而会员的定价:¥18/月、¥45/3月、¥108/12月,¥18元每月的门槛相对较高,不过恰巧设置了一个¥108一年的定价,而作为参照物,本身¥18每月就是一个最次的选择。

而用户对会员体系的整体价值没有感知时,是无法辨别这个会员费用的价值,所以说需要一个参照物,而这里的¥18每月就是充当一个衬托¥108的价值,造成用户价格的错误判断,选择最贵但认为最值的一个选择。

而这类会员制如何帮助产品盈利,其实会员制对于社交产品来说,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引子,通过这么一个机制,让产品处处能感受到会员的气息,而入门的会员费是肯定不足以维持整个团队的盈利模型,所以需要结合更多变现方式。

付费表情包在2011年在日本作为Line(日本一款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产品)的特色功能出现。而Line早就看到了表情包IP化的可行之路,Line的表情商店以及自家推出的官方形象IP Line friends一直是Line重要的营收渠道,此后很多聊天表情走向了版权化,付费化的时代,同期很多用户也开始自制表情包,给各类表情包配上不同的文字。

而当时在版权意识薄弱的中国,此类变现方式可能偏于理想化,在2015年时,微信推出付费表情包,不过在一开始这类方式显示有些惨淡。

在微信 2015 年发布的业绩报告中显示,只有 5.2% 的用户愿意为微信表情付费。随后,微信表情商店迅速地由付费改为了打赏模式。

时至今日,付费表情仍然是少数用户的选择,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在2020这个时间点,年轻用户的版权意识逐渐增强,而微信作为先入局者,在后期创作者不断入局,每天有上百套表情包上架,形成了良好生态,促使大量优秀的作品不断的涌现。

而笔者这类追求原创和趣味性结合的人群,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忠实付费用户,例如“乖巧宝宝”系列,作者每出一款表情包,笔者会立即选择付费使用。

如果以乖巧宝宝为例,付费表情每款仅需1元,而这1元在Apple Store是需要进行分成的,30%苹果拿走,剩下70%留给微信和创作者分成,这里留给微信的利润可想而知,如果说还有打赏,且不谈这个打赏参不参与分成,从头部的数据表明,假如按每人打赏1元-2元计算,平均一套表情的打赏额是10W-20W元。

听上去是不是还不错?但能做到这个成绩的创作者真的是极少数,真实符合二八法则定律。这里依然确实会有一部分人赚钱,但仍然是以头部创作者为主。

目前付费表情大多数是以特色原创和低使用成本来吸引用户,如果平台方想要从这个方面来创收,其实大部分产品的做法更偏向于与会员制结合,将付费表情包整体打包进会员机制的权益,当然也可以学习Line,打造表情包的IP化。

据数据表明,凭借该项业务为Line贡献了近108亿元的收入。而后进行的深度IP开发,推出了玩具周边、品牌动画片,海还与谜尚、优衣库、LAMY钢笔等品牌推出了联名款。

但是这些都是基于市场有此类需求,目前在国内众多的社交产品,表情包仅仅是充当路人甲的角色,即时强如微信也仅仅是将付费表情作为一个社交组件在使用,付费表情包变现盈利之路还需努力进取。

社交场景下,人性中的虚荣被放大,付费礼物(虚拟礼物)作为人与人获得联系的放大器,在社交场景下,被放大数倍,勾引用户通过物质去吸引异性。

而这种情况似乎在我国会尤为明显(无地域歧视),从需求层面来说,用户喜欢讲究面子,这点在许多事件上都有所验证。

而赠送的虚拟礼物、虚拟奖品、虚拟装备等等“增值业务”作为社交产品来说,相对于广告这部分的收入是有较大的优势的,是一部分用户社交中自然的需求,当然,对于一部分用户来说,是不可能成为付费礼物的意向使用用户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另外一部分用户的需求。

而虚拟礼物相对比较依托社交产品本身的用户活跃,而礼物的增值属性一般有两类,一种是增加受赠者的属性值,例如:魅力值、人气值等等,用来增强社交的属性,另外一类是通过获赠的礼物,平台从中抽成,同时可以让受赠的用户获利,由于受限于共同利益分成关系,往往社交类产品会选择第一类,这样可以做到收益最大化,而后者更多的是偏直播类的平台,基本都是靠虚拟礼物来盈利。

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机,而人越多所聚集的能量越大,即然我拥有那么用户,除了上面两个常规手法,还有什么更直接的变现方式?

这些年社交+电商变现模式异军突起,这是一种社交产品尝试盈利的新的探索,比如罗老师的聊天宝(原子弹短信)就是这么一个形式。

我们先不讨论这种盈利形式是否对用户体验造成伤害,从商业化的角度,这种形式是否符合用户本身的需求,而是仅仅站在公司盈利的角度考虑呢。

当出现这种模式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这种电商模式是否可以在给公司带来商业价值的同时,给用户带来好处。

答案是不确定的,因为电商的需求和社交的需求是有一定的偏差,如果精细化运营电商领域,例如婚恋社交产品兜售相关领域的产品,这方面可能对于用户来说,宽容度可以提升些许。

不过硬生生的在应用内植入自营的商城,把社交的需求强行转化成电商的需求,从执行层面和用户表现力层面来说,可行性比较低。

而为什么许多社交平台开始做电商的行当,理由很直接,为了赚钱。通过电商可以简单粗暴的盈利,而且也可以选择品牌方进行导流获取一定的分成。而这类社交平台之所以可以和社交结合做一起,同期也是需要定向社交口碑传播,两者是需要结合的。

倒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会选择在微信上做电商呢?因为微信本身自带流量,超过11亿用户都在使用,而目前获取用户的成本又那么高,为什么不选择社交电商呢?

而社交电商的核心在于电商两个字,社交为辅电商为主,而社交+电商更多的是以社交产品为核心,电商辅助盈利,但是连基本功中的社交没有做好,何谈电商一说?

以上是笔者根据三个角度来对社交产品的盈利方式做出的分析,当然,社交产品的盈利方式是不局限于这三个角度,不管是商务合作、游戏盈利,还是直播打赏,线下服务都是可以突破的盈利方式。

而一个人的想法和思路总是有限的,但是办法一定是比困难多的,在拥有一定的用户基础情况下,任何不伤害用户体验的盈利形式都是可以获得赞赏的。当然,未来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盈利模式和变现方式,但是对于社交产品来说,在产品初期就想好怎么活下去怎么赚钱是非常重要的。

上述内容可能有些许繁琐和浅薄,往各位海涵,也希望各位提出看法和意向,评论区欢迎讨论。

 

作者:SenYi

来源:SenYi

]]>
2019社交媒体内容趋势报告 //www.f-o-p.com/163197.html Sun, 20 Oct 2019 01:42:05 +0000 //www.f-o-p.com/?p=163197

 

近日,GlobalWebIndex (GWI) 发布了2019年第一季度《社交媒体最新趋势旗舰报告》(GWI Social GlobalWebIndex’s flagship report on the latest trends in social media)。报告从最新的社交媒体互动参与数据、社交媒体关键趋势以及最受欢迎的社交娱乐平台三个层面深入剖析了社交媒体世界。报告详细解答了以下问题:

  • 数字消费者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多少时间?
  • 社交媒体用户的行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哪些社交平台(在线总人数和关键受众群体中)最受欢迎?
  • 消费者如何在社交媒体上与品牌互动?
  • 作为内容平台和商务平台的社交媒体如何发展?

关键词:社交媒体、数字消费、电商、娱乐

本报告由GWI出品,腾讯媒体研究院编译。

社交媒体互动参与情况

1.社交媒体与数字健康

使用屏幕时间跟踪功能的用户比例。红色为重度网络使用者,即日均使用社交媒体服务一小时以上

在过去的2到3年里,社交媒体行业一直面临着清算和挑战。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人们花多少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它对年轻人的影响,关于过激内容处理的丑闻事件,还有平台对不实内容传播责任的界定等。

2019年业内主流推动的数字健康工具便是该运动的果实之一。

去年,Google 率先提出了「数字健康(Digital Wellbeing)」概念,为用户提供屏幕使用时间分析。除了安卓用户,苹果用户也可在更新的iOS 12上找到「屏幕时间(Screen Time)」。Facebook和Instagram也推出了类似的功能。

谷歌的研究表明,自从使用数字健康应用程序以来,78%的用户对手机使用感到更加满意。

2.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

全球范围内,数字消费者花在社交媒体和消息软件上的日均时长为2小时23分钟。在2018年第三季度,少数几个国家的社交媒体在线时间保持不变或减少。到了2019年,这种趋势仍在继续,在调查的45个国家和地区中,20个显示出了这样的趋势。

全球范围内,16至24岁群体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最长:日均近三小时。这是由于智能手机和即时通讯软件占据了年轻群体生活的重心。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媒体消费是共时性的而非单项性的,人们会在看电视时的同时使用社交媒体。

3.各地区用户使用时间

年轻群体对社交媒体最为热衷,并且新兴市场国家的互联网使用者往往比发达市场国家更年轻,这也解释了各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

但仅看16-24岁群体这一项数据,发达市场国家的日均时长值也很高。在欧洲,社交媒体互动参与率最高的国家是俄罗斯,在4小时以上,其独特的社交平台生态系统可能是关键因素。

即便是在16-24岁群体中,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数据也遥遥领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阿根廷(4小时17分钟),菲律宾(4小时16分钟)和哥伦比亚(4小时12分钟)。

拉美国家占据了社交媒体日均使用时间前十的一半席位

4.社交媒体达到饱和

各年龄段、各地区互联网用户平均拥有的社交媒体账户数量

社交媒体用户习惯于同时使用多个平台;2013年普通用户拥有约4个社交媒体账户,现在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8.1。这既是由于社交媒体平台不断增加,也是由于专业化平台的出现,例如Twitch或Pinterest。

正如人们花费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开始不变甚至减少,人们使用社交媒体平台的数量似乎也达到了饱和。2017年开始,用户社交媒体账户平均数量没有明显增长,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2019年,原因可能包括老年消费者的增加(该群体使用社交媒体较单一),以及某些关键平台上用户增长停滞。最重要的是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崛起,他们仅使用特定成熟社交平台。

尽管发达地区社交媒体使用量已趋于饱和,但新兴国家用户仍在重度使用社交媒体。印度尼西亚、印度和埃及是多元化社交媒体的代表。

5.多元化社交媒体:市场观察

2019年一季度人均社交网络账号数量

6.暗社交蓬勃发展

通过不同渠道分享信息或内容的用户比例

“暗社交”是指由互联网用户直接通过私链分享内容、几乎无法追踪的网络流量,与此相对的是公开发布或共享内容。“暗社交”通常通过私人消息应用程序(private messaging apps)和电子邮件(email),品牌宣传很难到达。

与公开社交(posting on social media accounts)甚至面对面交流(word-of-mouth offline/in person)相比,英美的互联网用户如今更愿意在私人消息应用上与亲友共享信息或内容。

自2012年问世以来,暗社交已成为重要的社交方式,是各大品牌不可忽视的主要营销渠道。

而Snapchat和Instagram之类的图片分享轻应用,允许用户挑选自己喜爱的内容并分享,让人们有机会重建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在影响力文化的引领下,这些平台也引导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秀“自己。

应对暗社交的挑战,在私人空间内直接与年轻用户互动是一种解决办法。另一种办法是创造更多可共享的适合内容,鼓励人们使用“共享按钮”,把内容分享给私人空间的朋友和家人。不管哪种办法,最重要、最基础的是尊重用户隐私。

7.社交媒体使用动机

从前文可知,社交媒体的作用正在发生改变。数字消费者现今更倾向于用社交媒体来关注新闻(40%),而不是将其作为与朋友保持联系的平台(39%)。尽管娱乐(38%)仅排在第三位,但其增长率排在第一位,在激励数字消费者使用社交媒体上起着关键作用。

社交互动促使社交媒体平台向娱乐中心发展。社交互动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社交”活动,而是目的性更强的活动,特别是基于内容消费。由此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新闻、娱乐内容、搜索产品信息和观看体育赛事等使用动机在过去几年中占比上升。

16-24岁群体将“寻找搞笑或有趣的内容”(47%)列为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打发闲暇时间”(46%)。“与朋友保持联系”在16-24岁群体中得票率为43%,在所有群体中较低。随着Z世代和千禧一代对其他人动态的兴趣减少——以及越来越渴望从社交中摆脱出来——公开社交媒体平台最有可能的广泛使用形式将是作为娱乐中心。

社交购物行为

1.社交购物之旅

长久以来,让用户在自己的应用中进行购物一直是各大社交平台的目标。社交购物被认为有可能成为除广告收入之外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亚洲,微信和Line等平台已经成功接入了电商,允许消费者叫车、到店支付、购物结账等。亚太地区社交电商的成功,是以社会性或嵌入性支付系统,以及消费者全面参与的战略为基础的。

但在多数西方国家,社交购物难以为继。消费习惯很难一时改变,特别是金融交易中涉及敏感的隐私信息。社交媒体在做出购买决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人们在平台内完成购买的意愿仍然很低。

因此,在欧美,社交视频软件处于战略性地位。Instagram和Pinterest等小而精的社交媒体平台最适合无缝衔接社交购物过程的不同阶段,即研究阶段和购买阶段。这些平台让用户分享各种图片,相互推荐或者点赞,并且让用户通过图片进入到店铺,推动其核心的电子商务业务。同样,细致和复杂的个性化推荐工具以及更先进的聊天机器人和机器学习也可以做到这点。

社交娱乐偏好调研

1.人们在社交媒体上会关注什么类型用户

超过三分之一的互联网用户表示会在社交媒体上关注自己喜爱的品牌,而27%的人会关注种草的品牌。

各项数据也反映了我们在社交媒体领域中发现的普遍变化状况,即新闻、娱乐、购物和内容占据更大作用。这一趋势同样体现在各大品牌的行动上,即努力打造高点击率、分享性强的精品视频内容。16-24岁群体对“网红”(网络影响力账号)的贡献极大。该群体中一半用户会在社交媒体上关注“演员”(46%),排在“品牌”(44%)之前。

16-24岁群体中只有19%表示通过名人或网红代言发现新品牌,这表明可以通过其他“传统”方式影响该群体。

2.社交网络个人用途

根据本报告定义的社交媒体分组,绝大部分社交媒体用户可分为个人用户和名人用户。

58%的社交媒体用户都是品牌粉丝。许多用户愿意在首页推荐上看到品牌内容,并且一半(51%)的用户喜欢与品牌互动。如何让品牌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脱颖而出成为至关重要的营销策略。

3.社交媒体行为:市场观察

各市场社交媒体用途

4.社交视频

过去一个月,中国境外60%的互联网用户在Facebook,Twitter,Snapchat或Instagram上观看过视频。人们习惯于在社交媒体上观看视频,以及网络电视的流行,使得Facebook等平台有机会进军电视业。

视频直播也成为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竞相配置的重要功能。它不仅允许用户生产原创内容,而且符合当今娱乐和营销结合的趋势。品牌直播还可增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另一种形式的视频也正在崛起:视频通话。2018年,视频通话在所有用户群体中均有增加,包括学生和上班族。但Z世代(泛指95后和00后,又被称为互联网世代)是最值得关注的,因为他们决定了2019年的社交媒体发展趋势。

Houseparty and Squad指出了一种社交媒体新前沿:娱乐和交流的联系将在虚拟社交空间中更加紧密,如游戏领域中的社交需求。

5.社交体育

体育产业已经转向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发展,并且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范围内,22%的互联网用户表示,“观看或关注体育赛事”是他们使用社交网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社交直播视频用户中这一比例攀升至39%。这一比例相较于2016年第4季度上升了47%。

体育迷们渴望更多量身定制,易于获取的内容。直播是一种令所有人都感到激动的方式。Facebook计划利用其VR(虚拟现实)平台和设备来增强和提供全新的用户体验,并建立粉丝社区。当人们习惯于在线收看体育赛事后,将有助于实现现金收入。

男女在体育领域使用社交媒体的差异正在缩小

去年,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与Facebook签署了26场比赛的独家直播协议,价值3000万美元。该计划以1.23亿次观看取得巨大成功,并且今年依然生效。此外,Facebook还与西甲签订了在印度免费直播三个赛季的协议。YouTube也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平台。

29%的社交媒体体育领域用户希望看到喜爱品牌的独家内容,并且比普通用户进行宣传的可能性高出50%。独家内容对年轻消费者尤为重要;16-24岁体育迷比普通体育迷更有可能被独家内容或服务驱使购买。

6.社交音乐

到目前为止,社交性质的音乐流媒体都极具挑战。尽管YouTube、SoundCloud、Spotify和Apple Music均推出了一些社交功能,但仍不尽人意。

在中国,腾讯旗下拥有QQ音乐、酷狗和酷我等多个音乐应用,累计大约6.5亿活跃用户和2700万付费用户,让用户既能听音乐、购买数字专辑,又能与朋友K歌,还可以与明星进行互动,使之成为一个极富活力的社交媒体平台。通过搭载微信,腾讯音乐的社交属性得到了极大增强。

作者:GlobalWebIndex

来源:腾讯媒体研究院”(ID:TencentMRI)

]]>
公众号运营,社交裂变方法! //www.f-o-p.com/158082.html Fri, 13 Sep 2019 01:28:27 +0000 //www.f-o-p.com/?p=158082

 

社交裂变已成为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朋友圈获取流量最佳方式之一。

裂变有三个让你无法拒绝的优势:

1、成本很低:所有推广中成本最低

2、效果倍增:用户的裂变速度超快

3、口碑奇好:越多人参与口碑越好

下面我们先来看下公众号的吸粉裂变引流方法:

1、活动引流

策划线上活线下活动,以送福利或某种用户感兴趣的形式推出。

2、内容吸粉 10W+爆文(500w涨粉5000/10W+涨粉3000)

根据用户定位,写用户感兴趣,且对用户有用的内容,用内容引导用户关注以及转发。

3、蹭热点

有热点事件之后,可能是一句精辟的文案,可能是一张海报,也可能是一个话题/推文,都可以最快获得用户认同,如果观点刚好契合用户想法,即可达到涨粉目的。

4、互推(资源置换)

找同类型的账号进行互推,但是在前期没粉丝,找到愿意互推的号会比较困难,这个时候如果有产品的话,可以把产品当福利资源,获得推送或二维码漏出的机会进行吸粉。

5、朋友圈推广

6、社群裂变(加群推文)

7、大号带小号

8、发传单,做地推

9、助力/砍价/拼团活动可以增粉,但要求有产品的公司才能使用该方法

10、H5。有趣好玩(方言测试,智商测试等)

11、红包裂变 。

要想吸粉裂变效果好,必须要了解吸粉裂变的三个关键因素:

一是诱饵营销,

二是精准渠道投放;

三是成熟的成交系统。

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诱饵营销不等于免费送东西,诱饵营销之所以被不少人称之为套路,原因很多,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广告主提供了虚假的或打了许多折扣或设置了多重条件的诱饵,广告主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很简单,对自己的成交系统毫无自信,只好欺骗。

所以,刚需的,与核心产品相关联的,具有公众认可价值的,便于后端成交的真实的诱饵,是诱饵营销的基本条件,而成熟的成交系统是诱饵营销成功的关键,只有这样,好口碑才会带来良性的吸粉裂变。

诱饵就是让用户心甘情愿关注你,让用户心甘情愿为了得到它帮你转发的,才是一个好的诱饵。

1、实用性诱饵

像送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实用性诱饵,书本身就有其定位,可以针对不同人群送不同的书籍,达到最好的效果。

2、高价值诱饵

人性的弱点告诉我们,人总是趋利避害的,大的利益虽然我们会有怀疑成本产生,但是其诱饵本身的感知价值是要远远高于付出成本的。

3、虚拟诱饵

虚拟诱饵有实物诱饵2个无法比拟的优势:1、无成本,2、不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

4、网红系列诱饵

对网红和抖音同款的无法抗拒,再一次证明了人性中的好奇并且从众。

微信公众号涨粉方案的6个步骤

1、挖掘用户未被满足的需求

挖掘用户需求,最好的办法是竞品分析:看竞品做过哪些活动/内容/功能是用户最喜欢的、或者对竞品不满意/吐槽的地方,从中挖掘出用户未被竞品/市场满足的需求

2、 打造“知识内容”诱饵

“知识付费”同样也是有不同的阶段,有一些行业互联网化程度高,晚入场的人需要更高的维度/成本来设计“知识内容”诱饵,如果你所在的行业还没人玩,那么恭喜你了:越早玩、成本越低!

3、种子用户的积累

很多创业公司做公众号属于冷启动,没有预算;一般都是靠在做竞品分析的同时,在竞品/社群、垂直行业社区积累一批比较高价值的种子用户为个人好友(比如母婴人群就在宝宝树、辣妈帮等,产品经理的就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PMcaff等,豆瓣/知乎/微博的兴趣话题分组下都是质量非常高的种子用户池)。

种子用户不仅方便我们对“知识诱饵”的迭代打磨,而且还是非常好的冷启动A/B测试途径。

4、裂变的3种方式

让用户边付费边裂变的工具:

1)团购裂变

普通的纯拼团是电商平台提高用户池付费转化的促销手段;要想团购用户可以裂变传播,得有“团长专属赠品”但一定不能设置团长免单/折扣,因为“想赚钱的”和“爱学习的”是两批人。

拼团:团长福利/以小博大

纯拼团:提高用户池付费转化的促销手段(电商平台工具)

用户传播:团长专属赠品

团购分销:“赚钱的”和“学习的”是两批人

拼多多:以小博大的赌徒心理(1元购的变种)

2)分销裂变

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低阶用户(从业0-1年)非常喜欢分享和传播分销链接,为组织摇旗呐喊,在市面上营造出课程很火爆很受欢迎的错觉,但他们的付费转化率都不高,用户都在KOL那里下单了

分销能够快速传播的重点在于主办方有势能可借,可以给用户提供装逼标签,在朋友圈炫耀的同时有赚钱(每一个人都想赚钱,特别是小白用户)

分销:低阶人群/利益集体

低阶用户:从业0-1年,为组织摇旗呐喊

传播重点:用户需求出发的低价爆品(9.9元、19.9元)

案例:荔枝微课课程、混沌大学志愿者

利益集体:抱团收割、网赚人群

传播重点:主办方有势可借,给用户提供装逼标签

案例:褚橙、咪蒙、微商

3)众筹裂变

给用户提供“情怀的名义”,帮用户掩盖Ta在赚朋友钱的尴尬:在传播时用户可以标榜自己是为了支持老师的情怀,有好友付费参与了,就可以获得隐藏的分销收入

众筹情怀和利益

众筹开课:固定价格,人越多均摊成本越低(提高用户池付费转化的促销手段)

众筹裂变:参与者为获得活动名额的准入门槛

传播重点:话题高势能补贴用户损耗的社交价值、支持者

案例:线下沙龙的线上传播

案例:网易云课堂、运营深度精选

05、行业KOL引爆传播

行业Kol的专业度在粉丝群体中有很强的信任和话语权,特别是众多KOL同一时间首发推荐,可以给活动赋予高势能,让宣发节奏犹如高山瀑布倾泻而下,瞬间引起普通用户跟风购买。

06、 建立闭环运营体系

如果你洞察到用户有几个需求,你可以在设置多个裂变活动并行,用户可以交叉多次裂变传播,让用户的传播价值得到最大化得应用,获得大量的精准用户关注

同时,通过公众号→个人号→社群的运营闭环,可将公众号的浅关系用户通过社群运营快速转换对个人IP高粘性的用户,快速提升用户的UP值,持续运营变现。

小程序裂变是指通过微信内部的裂变把精准的流量吸引到小程序里,再通过多种方式再裂变,最后达到变现的目的。大家都知道小程序最值钱的东西就是用户,因为只有用户才能够替你把商品贩卖出去,只有有了用户才能够做到产品的变现,才能做到一个企业影响力的提升。

裂变用户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几乎所有小程序的运营都在纠结这个问题,并且在思考裂变的套路。今天我们先分享一下小程序裂变的四种方式:

一、功能裂变

1、社交立减金

这个其实是最快的,它是腾讯自带的一个功能,通过消费后的优惠券,现今红包等等,能让你的品牌在朋友和聊天群快速列表。

2、卡券跳转

通过发放电子优惠卡,打通微信卡包。能让用户点开卡包里面的会员卡,直接就跳转到小程序。

3、小程序码

小程序二维码识别度高,适应性强。可以应用到各个方面,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可以。这个肯定是最直接和方便的,而且可以入侵到朋友圈。

4、商城营销工具

电商类和餐饮类使用较多的裂变工具,拼团、分销、团购、抽奖、砍价等等。

二、活动裂变

1、结合公众号推文、朋友圈、社群做活动转化。

一次有效的活动策划,一篇高质量的推文转发,配合小程序的镶嵌功能。在加之在朋友圈微信群漂亮的海报刷屏。瞬间裂变就形成,能极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用户和关注。

2、渠道引流,发起活动。

通过结合不同的社交渠道、不同的时间应用场景。利用人们对热点的捕捉心理。能很快的就达成分裂效果。

三、朋友圈裂变

1、文章转发

在文章里植入一个小程序码或者是植入一个小程序的二维码,然后把这这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就相当于我的小程序被分享到了朋友圈。而随之而来的转发,就能获得裂变效果。

2、带小程序码的海报

小程序码的海报其实做起来也比较简单,找找美工,弄拼图。然后生成的海报发到朋友圈,只要有人扫码,然后就对方再进行确认的话,你就可以获得一个新用户了。

四、社群裂变

1、聊天分享

首先要建立一个粉丝群,并且让社群有一定的活跃度,然后在有活跃度的社群里进行分享,然后才能做到有效的效果。

2、福利分享

小程序内生成的各种返利红包、商城优惠券等等都可以分享到社群,吸引群员进行使用和分享。

3、兴趣、行业或同城

在某个特定的,有共性的群体里面,针对性的精准分享小程序。能更大限度的获得认同和支持。并且获得转发分裂。

裂变为什么效果不好?

当发现裂变不顺利时,正确的作法就是:

一是检查诱饵是否适当,诱饵不是价格低最适合,也不是价格高越适合,而是击中潜在粉丝内心需求最适合。诱饵的好坏,考验的是你的科学计算能力,因为送什么价值的诱饵,其实是可以计算的。

二是检查成交系统是不是有问题,成交系统永远应处于优化迭代之中,不同的产品与服务,有效的成交系统是不一样的。考验的是你团队的实力,团队成交环节越强大,裂变越快。

三是看诱饵的投放渠道,投放渠道不同,有时候效果相差甚远!考验的是资源整合能力,积累越丰富的团队,资源整合能力越强。

所以,别单纯的把裂变失败归结于别人不给面子,裂变归根到底是综合实力运营的结果,个人IP越强大,实力越强,裂变越快。

那么在社交网络中最容易收割流量的方法,一般都写在微信的禁令中,尤其是张小龙爸爸深恶痛绝的“诱导分享”那里。最常见的打法有:

1、拼团。

这个看拼多多就行了,不赘述。

2、分销。

这个稍微走歪一点就能扣上“传销”的骂名,基本的手段看那些刷屏课程就明白了:你买我的课程,生成一张二维码海报,别人通过你的海报购买了,你获得提成。

3、求助。

抢火车票,请朋友帮忙加速。游戏玩死了,请朋友帮忙复活。

4、测试。

这也是张小龙深恶痛绝的,测一测我的心理属性、测一测我像哪个动物、测一测我人生的关键词,测成了生成一个逼格海报,当然要放到朋友圈显显了。

5、创作。

裂变的发起者制造一个创作的工具,让用户自由发挥,精心制作的作品肯定要发朋友圈了。从足记的大片模式,到风靡一时的大字,到最近流行的“我的卧室画”,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一定要记得作品上加二维码了。

6、打卡。

另一种装逼模式,今天为我又读了几本书,今天我又背了多少单词。

7、逗趣。

适合朋友间逗乐、整蛊的一切,最好是能赚点零花钱的。趣拍卖,拍卖一下我的晚餐时间。匿名聊聊,你有什么悄悄话想偷偷对我说?

8、礼物红包。

前面说过,礼物说的礼物金、连咖啡送出来的万能福袋,都是典型的礼物模式。还记得一段时间刷屏的支付宝口令红包吗?

9、认领养成。

让用户认领一个宠物或其他独特的东西,在养成的过程中,用户倾注了感情和心血,也会把相关的一切都发到朋友圈。旅行青蛙和恋与制作人,甚至蚂蚁森林,都是异曲同工,当年刷屏的腾讯公益画也是这个道理。前朋友印象产品经理创业做的猫卡小程序,就是用这个模式裂变,2个月拿到祥峰和经纬的高额融资。

10、福利任务。

有个牛逼课程免费领,不过你要完成任务:先关注一下,发个海报。

11、抽奖寻宝。

分享后出现一个抽奖转盘是最初的形态,而集五福这样的“寻宝收集”,更可以激发持续地使用。

12、投票拉票。

这是求助的变种,还记得那些微信群里求投票的好友吗?

13、立场表达。

 

作者:放羊哥

来源:简书

]]>
社交裂变策划活动6大步骤以及案例分析 //www.f-o-p.com/158079.html Thu, 12 Sep 2019 03:18:48 +0000 //www.f-o-p.com/?p=158079

 

瑞幸咖啡的杨飞说最有效的促进销售手段是“裂变”,我认为裂变是促进销售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如果要给2018年的营销领域找一个关键词,“社交裂变”一定是最热门的选项。引发裂变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内容,足够好的内容会自然引发用户的裂变传播,另一种简单粗暴就是利益,今年引发裂变的大部分案例是由利益导致的。

做这种裂变式营销时,可以试着运用下面这5个小点,说不定会带来裂变式增长:

1、利益

用福利带动用户增长;许多电商APP,如京东、每日优鲜长期为新用户持续提供大额度的满减优惠券以此吸引用户注册。事实上,这些优惠券的使用条件十分苛刻,往往没有多少用户能真正获得优惠。

2、互惠

分享双方都有好处;luckin咖啡为了促进用户分享策划了一套裂变机制,用户推荐好友成功注册,好友双方都能各得一杯免费咖啡,互惠互利让分享双方都乐在其中。

3、助力

人际关系是一种驱动力;春运时携程旅行、智行的抢票小程序,通过好友加速能够提升出票率;虽然加速抢票一点实际作用都没有,但春运期间仍然在朋友圈引起了超大范围刷屏。

4、稀缺

越罕有越抢手;限量版玩法在营销中屡见不鲜。近期爆火的花露水味RIO、腾讯玩了十几年的QQ靓号等,这些套路无非是给等价的产品填上附加价值,吸引更多关注。

5、喜好

人总是乐于分享自己的喜好;世界杯刚结束,也许不用一两个月,我们就会忘记有哪些品牌植入了广告,但我们始终会记得梅西曾经慌得一笔。表情包、网络热词之所以能够病毒传播,就是因为内容受到用户喜爱。

做运营最重要的就是“共情力”,不管是求职、求助、裂变用户,首先都是要考虑:

你能给到对方什么?

这个是不是他想要的(一般我们都注重这个“诱饵”是否是用户现在立刻马上就能用到的)。

在微信中获取免费流量有2个洼地:朋友圈和群。朋友圈的裂变和微信群的裂变也存在差异。

如果想提高用户分享朋友圈的分享率,更多是要能帮助用户展示他的“独特性”:常见的如各种答题测试类的活动、得出的结果是各种夸张的维度、或者是专属夸用户的好话(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寂寞冷、非常渴望别人了解他)。

或者满足他虚荣心、让他更好得炫耀装逼:成绩单、战果合集,或者能够给用户贴正向标签(比如爱学习、有爱心)。

诸如送红包、助力砍价等玩法也能驱动用户传播,只是这种的分享率没有这3点高而已。

如果是要驱动用户分享到群,我们自己测试的在群里的点击率最高的是:“利他”的角度(比如文案:我送你们个红包,你们快来领!),而不是“利己”的角度(比如文案:我正在抢x红包,大家快来帮我助力)。

粉丝病毒式分享:

第一种:用户带来用户裂变:粉丝可以给你带来指数级用户

核心:高价值及满足别人重要性

第二种:老用户带来成交裂变

核心:不断开发满足老用户的需求,重视其终身价值

看了这两个案例,不难发现,用户裂变增长存在一些共性:

1、裂变的流量入口

互联网现阶段,所有用户裂变增长,都离不开微信社交生态。

2、裂变增长的内在因子

每一个用户裂变增长都遵循了一些内在因素:

1)利益驱动:

一般利益驱动无非两种:赚钱、省钱;

2)情感刺激:

裂变分享的情感刺激,如成就感、表达自我、炫耀,被关注等;

3)社交成本:

社交成本的大小基于个人主观意识,活动是否互惠,从众,喜好等;

4)其他因素:

像交互体验,渠道推广等也影响裂变的效果。

3、裂变增长的模型

依据设计的方案策略,通过人拉人的裂变形式,完成用户增长。

拼多多2015年10月上线,用户量现突破3亿;2017年GMV超过1k亿,国内仅次于淘宝,京东;已经纳斯达克上市,最高市值351亿美元。

如此爆发式增长速度,背后是怎样增长策略呢?现在我们来看下拼多多的增长策略

拼多多App基于微信生态的拉新渠道

首先,看看拼多多拉新逻辑:

1、用户定位:三四线城市客群大部分未被开发,且多为熟人社交;

2、微信渠道:微信生态的导流,公众号、小程序、微信群、朋友圈等;

3、决策成本:决策成本几乎为零,在三四线熟人社交成本看的很廉价;

拉新方法:

1、好友助力,0元免单

玩法:选择商品 – 邀请好友助力(须新用户)– 人满发货。

2、“拼团”拉新

流程:选择商品 —分享好友—好友支付—达到帮忙人数—降价/免费发货。邀请好友帮忙,对发起用户来说,可以更便宜的价格拿下商品;对平台可以提高交易量。

3、更多活动拉新

1)开红包领现金:进入小程序开红包领现金,赠送1个红包,领取后提示邀请好友帮忙拆,好友越多金额越多;

2)开宝箱领钱:进入活动页面,平台赠送1个宝箱,提示邀请好友分享到群,100%赢取无门槛奖金;

3)一分钱抽奖:支付1分钱开团—邀请好友成团,获得中奖资格—等待开奖—中奖发货/券;

4)打卡领红包:分享给好友,自己点击分享卡片,即打卡成功,获得红包,好友也可领红包;

5)每日夺宝:每日赠送1次夺宝机会,分享2次给好友,都可以获得额外幸运值,宝箱中含现金、无门槛券等;

6)现金签到:每天签到,获得随机现金,分享后即签到成功,每邀请一位好友签到,额外得现金;

一场成功的策划裂变营销活动,可分为:

1、设置诱饵

什么是诱饵呢?简单说,就是你的目标用户当前时间非常想要并且是你能够提供的和自身产品相关东西或服务。

这里有三个关键词:

1)用户非常想要,因为非常想要才会引发转播、拉粉

2)自身可以提供的

3)和企业的产品/服务相关的东西

2、选择种子用户

种子用户最重要的三个特征:

1)影响力和活跃度都非常高

2)性格和产品非常吻合

3)会提供反馈意见

3、设置裂变规则并开始投放

设置裂变规则并开始投放,获得用户转发产生裂变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1)提供谈资

2)帮他表达:比如各类鸡汤文,典型的某星座的魅力指数

3)树造形象

4)可以助人

5)直接利益:传播就有好处

4、市场发酵,并开始裂变

5、把关注变为粉丝

6、把粉丝变为终身客户

 

作者:放羊哥

来源:简书

]]>
B2B社交媒体的营销策略技巧! //www.f-o-p.com/151910.html Thu, 08 Aug 2019 03:26:21 +0000 //www.f-o-p.com/?p=151910

 

在本文中,笔者重点介绍他的一些发现和社交媒体策略,帮助营销人员通过B2B营销“漏斗”,以各种渠道找到正确的受众,分享经验。

长期以来,许多品牌都会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内容,以吸引消费者、与之交流和建立关系。

但随着客户旅程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交销售在当今世界日益壮大的趋势,社交媒体营销正成为吸引付费客户的一种更强大的方式。

在移动应用分析公司CleverTap开展社交媒体营销已有两年多,这给了我机会,对社交媒体营销做一些深入实验,了解各种可行与不可行的办法。

下面这张快照中是社交媒体在过去两年给CleverTap带来的(跨生命周期阶段的)线索(潜在客户)数量。

我将介绍营销“漏斗”的三个主要阶段,并深入研究每个阶段的策略。

01 漏斗的顶端:品牌知名度

发布一条消息,然后看着广告展现量和链接点击量不断增长。这难道不是每个社交媒体营销人员的梦想吗?

但在这个拥挤的网络世界里,这是不会发生的。你可能花费了数月的策划、制作和执行的时间,直至最终发布,但在数字世界中,用户只需几微秒就能匆匆浏览过全部内容。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想要的展现量、点击量和转换量呢?

漏斗顶部阶段意味着需要从某个特定的方面发掘个体线索(不一定是潜在客户),让他们了解你的业务。重点需放在培养受众,而不是让他们注册获取demo,或分享他们的细节信息。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B2B社交媒体营销人员,我建议将传播渠道和内容格式结合起来,以实现这一点。

1. 拥抱视频时代

要想吸引眼球,总是要依靠运动的图像。

几乎所有流行的社交媒体频道都会将视频优先放在提要处。在推特上,视频被转发的可能性是照片的6倍。此外,与YouTube链接相比,原生视频在社交网站上的效果更好。

因此,要制作吸引人的视频,传达教育型信息,避免硬广。

3个Facebook视频活动发布第一周的结果

在职业社交网站领英上发布的图片和视频自然数据(12小时内)

2. 选择渠道,保持活跃

根据领英的数据,每月发布20次帖子的公司能接触到60%的用户。

可以使用各种调度工具在不同时段发布推文。每周例行公事,通过Quora这样的问答SNS平台上回答用户的问题。

如果你想提高品牌知名度,不要回避推特上的付费活动。推特可以非常有效地让你接触新地区的用户,甚至扩大至你的品牌网络之外——事实上,我发现推特为网站带来的访问量是最多的。

最深蓝部分即推特带来的流量

3. 定位你的受众

你的受众在不同的渠道上消费的内容不同,了解他们的取向,投其所好!

对我们来说,Pinterest(图片式社交网站)和Slideshare(幻灯片分享社区)是意外的胜利,从中我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观看量、分享量和访问量。

4. 不要只谈论产品

在社交媒体上建立品牌形象时,重点要放在公司获得提名或赢得的奖项,大力宣传创始人/员工的成就、公司重要业绩等等。

人们总是对幕后故事感兴趣,一个品牌就是这样成为人们(在社交媒体乃至其他领域)的谈资的。

我们可以看到,每逢以下的帖子发布,我们社交媒体上的关注者就会激增:

触达量和曝光量在漏斗的第一阶段非常重要;因此,不要太快对链接点击量和浏览量等指标感到失望。相反,要专注于提高用户的到达率、优化CPM、增加50-100%的视频播放量。

02 漏斗的中层:研究

你的企业赢得了奖项,聘请了行业大牛,推出了一款产品反响大热——因而你在社交网站上大肆宣传。然而,你却并没有看到多少人来慕名而来“登门拜访”。

社交媒体可以帮你克服的另一个挑战是超越吸引眼球的表层效果,而开始更深层次地吸引你的受众。

在营销漏斗的中层阶段,你要寻找的是营销合格线索(MQL):那些访问过你的网页、下载过你的内容等,因而很有倾向要成为你的付费客户的人们。

过去两年我都完成了各季度社交媒体MQL目标,因此下面我要分享一些概述性策略,这些策略帮助我建立其了一个可靠的线索列表。

1. 使用领英和Facebook的线索消息工具

这个方法无须用户额外点击其他内容,保持了用户体验的流畅性,因为这是在同一个平台上就完成了信息收集。

这个方法可以应用至所有的门控资产内容,如技术白皮书和在线研讨会,并与自动化工具(如Zapier)集成运作,使MQL信息实时更新进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

2. 人性化运作

会话式营销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交媒体环境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和真实的人进行真实的对话。这是一对一的营销,清晰可见,且可引发其他人的兴趣。交流要专注主题,保持真实。

3. 不要低估自然流量

付费活动当然有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定位潜在受众,而自然推广内容能让人们更加了解你的品牌。尝试创造性地运用平台功能,打动和吸引你的受众。

我们制作以下的推特帖子是为了吸引营销人员——只需创造力和努力,没有付费推广。

4. 你的策略中还要考虑知识共享平台

在Quora或活跃的领英群组等问答网站上有着各路人才的丰富见解和经验分享,这些都不可低估!如果你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就很容易找到合适的受众。

在Quora上推广最佳答案和以兴趣/话题为基础锁定目标,这个方法让我们获益良多。

在潜在线索产生过程中,有许多指标会分散你的注意力,而且它们通常毫无意义。因此重点要放在一些活动指标上,如CTR(点击率)、CPL(基于集客营销产生的成本衡量)和线索数量。

同样重要的是,要时刻关注行业基准,这样你就可以跟进成交案例,并按月和按季度优化营销活动。

2019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线索信息广告的比较

03 漏斗底部:购买

要实现漏斗顶端的目标(知名度),社交媒体是最流行的方法,同时它也确实能将线索用户转化为发展对象乃至客户。

但功劳不只属于社交媒体本身——它必须在你打下正确的基础之后,有策略地去做。如果你没有足够努力地在社交平台上建立自己的品牌,就无法赢得线索用户足够的信任,来说服他们从简单的点击或下载转向购买企业的软件。

做足准备以后,下面是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实现漏斗底部的目标(购买),推动社交网站的转化率:

1. 通过demo访客找回

浏览了这些广告,线索用户已经了解你的业务及其报价。访客找回(Retargeting)主要有两种方法:

  1. 在网页上设置转换键,找回那些访问过定价页面、演示页面和其他漏斗页面底部购买环节的用户;
  2. 找回那些参与过你之前活动的有意向的线索用户。

2. 关注你的受众

你可能并不总要定位到产品的终端用户。例如,你可能会发布针对高管的广告和帖子,他们是决策者而不是终端用户。为他们量身定制能让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引导他们安排团队中的合适人选来了解你的报价。

在领英这样的平台上,经理和高管经常向团队成员推荐工具和委派任务,这可能带来大量的演示请求和转换量。

3. 从账号出发进行营销

以合适的公司、职位、甚至个体专业人士为目标进行微定位,有助于在销售拓展代表(SDR)行动之前与线索用户建立友好关系。

此外,它还为你的对话增加了情境和话题。经过在领英中的一番努力,我们已经和几家大品牌取得联系,使他们关注到我们。

4. 在用户使用平台的同时培养线索用户

在社交渠道上吸纳线索用户,最好给他们发一封站内信或直接对话信息,而不是电子邮件。

若线索用户和电子邮件营销人员在读到内容第一个激发兴趣的接触点之前就放弃了往下读,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就会降低。

而且,由于社交媒体上的线索用户分享电子邮件的内容偏向个人化,培养型电子邮件最终的归宿更有可能会是垃圾邮件文件夹。

5. 运用你社交营销的最大资产:你的团队成员!

每个员工都可以是其组织的营销人员。鼓励员工从个人层面分享和转发品牌的内容。员工在不同的社区和问答平台上谈论品牌,不仅开启了个性化对话模式,而且转换量也更有保障。

6. 调整目标受众

虽然Quora的广泛的受众定位有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但在漏斗的底部阶段,情境定位(尤其是提问情境)更有效果,可以帮助你找到正确的人,知道哪些人也正在寻找你的解决方案。

领英可以让你定位竞争对手的客户和潜在客户,而Quora这样的平台可以帮助潜在客户在众多选择中看中你的品牌。

在漏斗底部阶段,正确的指标对于衡量你是否成功至关重要。你需要了解每个频道的创收贡献,而诸如营销合格线索到销售合格线索、再从客户发展对象到客户的转换率和用户平均收入(ARPU)等指标则非常重要。

社交媒体营销人员正在努力应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在这个相信实验能说明一切的营销人员社区,我很想看到你们在下面的评论中分享有效的策略!

 

作者:Pooja Sriram

来源:「即能Upskill」

]]>
产品分销社交裂变4要素 //www.f-o-p.com/151714.html Wed, 07 Aug 2019 06:06:35 +0000 //www.f-o-p.com/?p=151714

 

分销,在我看来,简而言之就是“分散+销售”,通过尽最大可能的分散终端去占领市场,销售产品,进而实现盈利的目的。要更多的人,更多的终端,的确,分销的道理或者精髓就在于此。

不过,伴随着网络营销的兴起,网络分销也渐渐开始变得妖魔化,尤其是被“社交裂变”这种模式绑定之后,使得众多人一谈起分销,就想到裂变,想到上下级关系,想到返佣提成,甚至会联想到“传销”。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那些被妖魔化的分销社交裂变。

为什么说是被妖魔化呢?因为现在不少人“谈分销即传销”,可能一开始社交裂变只是作为分销拓展更多终端的一种手段,但因为“拉人头”模式和做法的存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给玩坏了。

一、“分销社交裂变”本质

“分销社交裂变”概念玩的嗨,但是几乎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参与过其中,且不少人还乐此不疲。

你可能接收到过亲人发来这样的讯息,你点击参与助力拼团,一来可以帮助好友完成低价购买某一商品的目的,与此同时,自己也被迫下载了一个同样的购物工具,即便你心里很抵触,但是碍于亲人的面子,你完成了这样的操作。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同时可能享受到了和朋友一样低价购买某商品的福利。

你可能接收到过同事发来这样的讯息,通过他/她的链接,下载注册某一个特定的APP,并在注册过程中输入同事特定的邀请码。完成这样的动作之后,你的同事会很感谢你,因为你给他/她贡献了几十块钱的返佣奖金,而你自己兴许也获得了十几块钱的现金红包,一举两得,皆大欢喜。

你可能接收到过朋友发来这样的讯息,不需要付出任何的现金成本,也不需要下载,也不需要注册,只需轻轻分享,就可以免费获得某平台的阅读书籍,与此同时,出自知识的炫耀感以及帮助他人的公利心,你也很自然地加入到了主动分享的大军,朋友圈2000好友一一分享一遍。

梳理现在很多分销社交裂变玩法,或拼团裂变,或助力裂变,或邀请裂变,或分享裂变,万变不离其宗,基本都属于这四类玩法。

其实,现在很多产品的推广方式中,基本上多少都纳入了“分销”“社交裂变”的模式在里面,电商,教育,金融,医疗,新闻,健身等,其方式差不多,区别只是涉入的深浅程度不同而已。

“分销社交裂变”,外在表现是一种“上家拉下家获取佣金,下家继续升级上家再拉下家”的拉新循环,本质上是一种用户增长策略,诸多公司尤其是创业公司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然,这种模式利弊共存。

二、为何热衷“分销社交裂变”?

1、流量贵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其明面上的流量红利期其实的确是已经过去了,为什么我说是明面呢?因为还有一些小众的,藏在表面底下的,类似私域流量等还处于流量开发期。

流量成本的昂贵,使得企业或产品在对流量渴望的同时为之付出的资金成本也是惨痛的,竞价,信息流,广告投放,渠道推广等等,由于流量分发商本身固有用户已经被广告“压榨”了数遍,因此即便加大广告投放,对于拉新也基本无推动作用,仅仅是浪费成本罢了。

反过来,又有多少公司能够源源不断地进行广告轰炸以保证流量的不断引入以及流量池用户的不断累积呢?大公司尚且需要斟酌一下,何况是本身就受资金牵制的创业型公司?

在此背景下,分销社交裂变的模式,让用户形成自增长的闭环,无疑缓解了创业型公司用户增长和资金压力的燃眉之急,把钱真正用在刀刃上,效果立竿见影。

2、低成本触达用户

相比较于以往的粗犷式广告投放获取用户的方式,“分销社交裂变”更容易实现低成本快速触达用户。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妨来看一下这个例子。

某网约平台是安徽某医疗机构旗下的互联网项目,该机构拥有多年的医疗仪器以及供应链经验,与近400家公立医院有过合作经验,口碑良好,其互联网项目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需要护理服务的人群,包括孕妇、儿童、老人等等。

不少运营人员在拿到这个项目之后,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运营方式就是在一些专业医疗网站、护理网站、医疗微信公众号做一波广告,然后通过活动的方式将用户吸引进来,再在站内通过一些增值服务实现用户的留存和再增长。

的确,这是一种较为寻常的做法。

不过,据悉,该平台采取的是一种类似“分销社交裂变”的用户增长模式。首先,该平台依托既有合作400家医院的资源,向医院护士推介了这款医疗护理网约平台(护士端),每家初期选择的是30位护士,共计12000名,这些护士其实就充当了分销的分散点,当有医疗服务的人群需求时,护士通过介绍用户下载该网约平台APP,在上面完成时间、服务、购买等动作,护士接单后在自由时间也可外出提供服务,每完成一单,护士可获得相应提成。此外,对于这些已经完成下单的用户,平台也以邀请奖励的方式推动新用户注册和使用。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因为是护士推介,所以医疗用户信任程度高;用户直接下单,方便了就诊需求满足;护士可利用空余时间提供服务,解放了护士劳动力。

而对于平台本身来说,则是减少了初期的大量广告投放,将广告费很好地分摊到护士的奖励上,且获得了大量的精准用户。

3、快速获得现金流

如今,现金流的丰裕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家公司或者一个产品可以走多远。

而“分销社交裂变”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获得现金流。

通过分销社交裂变,注册——邀请——再注册——再邀请,使得整个平台或产品的用户增长体系在正常的情况下是呈滚雪球式的增长,既是滚雪球,其越往后邀请的用户或者销售的产品、提供的服务所产生的利润或现金流往往能够覆盖到前期返佣奖励的资本投入,从而使得现金流能够正常的运转起来。

虽然这一点有点养“资金池”的嫌疑,但是不得不说,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可以帮助企业产品快速获得现金流,至于后期项目走势能否健康,就得看运营最终的落地能力如何。

说到这,无论是从分销社交裂变的本质,或是企业产品选择这种运营模式的初衷理由来看,这种用户拉新及维系的手段都显得似乎合情合理。

不过,现实中却是越来越多的产品在打着“分销社交裂变”的幌子在干着资金盘的勾当,甚至是国家明令禁止的类传销行为。

三、究竟哪些产品适合分销裂变?

有流量需求的背景,又有一系列吸引创业公司选择分销+社交裂变的理由,似乎对于这种模式的确难以抗拒,那么,究竟哪些产品适合分销?

在我看来,下面几点是产品的关键所在。

1、供应链真实性

供应链能力的高低以及其真实性是决定分销+社交裂变模式成功与否以及企业产品究竟能走多远的关键所在。

无论兜售的是实物产品还是虚拟服务,能否完成供应链闭环对于企业本身来说至关重要,与此同时,这也是区分平台产品真实性的命脉。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下。

某店目前在整个S2B2C的行业中算是佼佼者了,其主打的“自购省钱,分享赚钱”的口号的确为之带来巨大的流量优势,通过教育消费者自己优惠购买物品,并通过一系列的配套服务,包含产品生产、存储、发货、物流、收单、售后等供应链闭环,让消费者不用太多注意其它细节,只需将精力放在推广下级上,与此同时,推广的文案,推广的物品选择都由贝店系统来完成。在这样的供应链服务前提下,作为分销的个体往往就把核心放在“拉下家”就行。

此外,任一成为分销个人的消费者,都完成了一笔在贝店的购买实物行为,让一整套分销个体的形成都显得很自然,很真实。

再反过来,咱们看下一家新闻资讯类产品某某看点,其运营模式很大程度上也是沿袭了分销+社交裂变的模式,用户通过阅读资讯可以获得现金奖励,但大头还是来源于邀请用户,一级邀请返80,二级邀请返30。但成为拥有分销获得返佣资格的条件是充值现金成为会员,但会员无任何的会员费等值服务。也就是说,这种所谓的“分销+社交裂变”供应链缺失,无真实性。

无真实性的平台盘子难免就是常说的资金盘,小赚尚可,但深入就等着被“割韭菜”。

除了电商,类似知识付费,2B的企业服务,金融等在供应链真实性较为具备优势。

2、持续让利返佣

人,无利不起早。

既然想通过分销+社交裂变迅速拉拢一帮分销用户出来,自然在让利返佣上不可小气。因为往往只有高额的返利和丰厚的返佣,才能让人们为之吸引,为之疯狂。

比如说,某保险公司3000块钱的保险保单,佣金一般可以达到25%——35%之间。

某阅读资讯平台注册送最高88元现金,充值188成为会员,在邀请同等级会员,会获得30元的高额佣金。

某社交电商平台,小B卖出一条79块钱的毛巾,会获得40元的返佣。

单单一级返佣的比例都高达25%,35%,50%甚至更高,还有二级返佣还没加上去,单靠这一点,对分销的小B来说,已经足够具备吸引力了。

当然了,用户返佣赚得多,也就说明企业产品为之付出的成本也高。

所以,在判断产品是否适合分销的时候,请好好想一想,自己的资金实力到底有几斤几两,别没赚到钱,还被自己的债务深深的套在里面。

3、分销门槛适中

分销门槛一般来说有两点,一是产品本身门槛,二是流程门槛。

产品门槛理解起来较为简单,就是用户就产品本身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能够成为分销,亦或是小B。可以说,目前在市场上做的好的分销+社交裂变产品,其门槛都较低。

你应该见过只需注册但不用花钱就可以通过邀请获取佣金的产品,比如某头条;你应该见过只需花个即使几十块钱买个商品就可以成为会员实现“自购省钱,分享赚钱”的功能产品,比如某集,某店;你应该见过花个几百块钱注册成为会员,会员再邀请会员获得高额佣金的平台产品,比如某看点,某屏天下等。

暂且不说列举的这些平台都合规与否,但基本可以看出,其产品门槛都不是很高。

你有见过在朋友圈分销上百万的房子的吗?

当然了,也许未来可能。

其次,就是流程门槛。

流程门槛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与持续让利返佣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你即便给的返佣很高,但是因为流程繁琐,邀请麻烦,也会导致效果不理想,毕竟无论是推广的小B还是被分销裂变的对象,都会估算一下获得的奖励与自己付出的行为成本。

就还拿前面说的某店来说吧,素材的统一制定,产品的专业甄选,一键分享的功能完成,都是为了很好地减轻分销用户的行为成本,只需一点复试,粘贴,转发即可完成推广和分销动作。

又比如说,某互联网金融平台,其一开始在做分销+社交裂变的活动设置时,选定的是用户下载APP后注册才能算作完成一个有效分销用户,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发现,下载然后注册的流程对众多用户来说流程门槛太高,虽然平台本身可能是出于用户留存的考虑,但用户增长效果一般。后来,干脆在落地页直接设置注册入口,用户注册完成后引导下载。这样一来,平台获取更多的注册用户信息,而分销的小B因为返佣金额的增加更卖力。

门槛,就好比长了丰硕果实的树干,要简单,要够得着。

4、精准小B

分销的点,我们一般称之为小B,或是个人或是团体或是企业。

找到精准的小B并很好地刺激、维护这类人群对于分销+社交裂变的成效至关重要,尤其是种子类小B用户,更是可遇不可求,对后期相关的工作开展起到杠杆的作用。

那么,如何找到精准小B?

通常情况下,精准小B的获得无外乎下列几种情况:1,产品诞生初期就自带了一批小B资源,这个通常跟企业创始团队以往积累的资源相关;2,寻求KOL合作,找一些有个人影响力的私域流量主合作,通过维护这些人群去影响粉丝用户;3,产品运营过程中通过运营机制自筛选出合适的小B用户;4、通过服务延伸的方式去甄选小B用户(这个我在上一篇文章已经提过)。最终,再通过小B再邀请小B的形式扩大整个分销队伍。

类寻找精准小B用户的例子,我在上面提到过一家医疗平台的网约护士平台,其做法就是快速找到小B并实现资源的集中去拓展分销业务。

这里,我们再来看一个反例。

某云商平台是一家提供相关企业服务的线上平台,定位2B服务,帮助企业实现服务销售,通过供应链打造以及供应商的合作,邀请了大量的企业服务入驻,包含法律人事、知识产权、工商财税、营销推广、品牌设计、软件服务等,用户花个398元购买其中一项产品就可以获得会员资格,后可以通过分享,邀请抽佣赚钱,一级邀请返100,二级邀请返20。理论上来说,无论从供应链,返佣奖励,门槛来说都还安利,但是在精准小B的拓展上一筹莫展。

他们在小B上的做法是:通过推广人员在羊毛群里分享平台的自购省钱,分享赚钱机制,而后通过筛选真实的有企业服务需求的人群。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方式吸引来的小B人群往往是冲着邀请机制而来,而非企业服务需求,对平台上的供应商基本没有业绩拉动作用。渐渐地,脱离了2B服务的初衷,嫣然成为一款2C的薅羊毛平台。

那较为合理的做法是什么?

首先,供应商提供相关服务的对接人员就是很好的种子小B用户,或财务,或推广等,他们都有各自的专业圈子;其次,羊毛群不可取,相反的是一些专业的交流社群,财务代账交流群,seo交流群,渠道交流群,品牌设计交流群等可以很好的利用;再者,相关企业服务的交流论坛、微信公众号是较为合适的合作对象;最后,线下的商会合作等。

可以说,精准小B的获取对于产品乃至整个平台的生存至关重要。

四、分销社交裂变的思考

基于上述,我们在选择分销社交裂变模式的时候就不得不有下面三点思考。

1、产品具不具备条件

产品具备条件与否就是产品好卖不好卖,好推不好推。好卖好推与否的判断标准各家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只要能够迅速触达用户,并让用户简单操作就能完成小B动作,并通过分享分销可以较快的看到“利”,满足这3点就ok。

2、在法律边缘的游离

其实,一直以来分销社交裂变模式都游离在法律边缘,因为在既有的法律体系中对于分销的行径并未作出明确的限制和规定,平台产品擦边球式的打法也难以让法律直接以“传销”来定性,往往皆以“是否为三级分销”来判断是否触及传销底线。

通过一些市场案例以及综合了我身边法律朋友的一些意见,一般来说,分销通过用户邀请用户的路径是必然的。不过,在获得邀请的权限上,如果后续用户需要购买某种实质物品或真实性服务,继而获得权限邀请别人获得返佣的话,是违规,但不违法,可能会受到行政罚金;但如果后续用户仅仅充值钱就可以获得权限,但毫无等值真实服务的话,就涉及“纯拉人头”模式,不但违规更是违法。

3、供应链端的打造

供应链端产品或服务的打造往往也是根据上述观点而来。

靠玩“纯拉人头”模式,赚取人头费,形成大量的资金盘,拆东墙补西墙的模式,注定走不远,除非你的产品一开始就定性为“跑路盘”。

但既然是切切实实做产品、造平台、赚利润的平台,踏踏实实做好供应链端的相关产品服务,通过合适的方式方法获取种子小B并竭力服务好消费后行为,这才是正常企业经营生态。

五、总结

尾声我来总结一下:

1、“分销社交裂变”本质是一种用户增长策略,是可取的。

2、企业热衷“分销社交裂变”有其经营背景和快速触达用户的合理诉求。

3、“分销社交裂变”产品四要素:供应链真实性、持续让利返佣、分销门槛适中、精准小B。

4、分销社交裂变的3点思考,尤其是法律范畴,需要细细斟酌。

(完)

 

作者:笔小生,互联网运营从业者,着力于互联网运营领域的观察、思考、研究和总结。

来源:笔小生

 

]]>
社交出海如何做好产品运营? //www.f-o-p.com/151681.html Wed, 07 Aug 2019 01:41:14 +0000 //www.f-o-p.com/?p=151681

 

问题概览

Part 1 重新认识社交/社区

  • 定义“社交”与“社区”的区别?
  • “社交”和“社区”不同模式形成哪些不同特点?
  • 陌生人社交和熟人社交的异同?
  • 陌生人社交有哪些种类和特点?
  • 陌生人社交增长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 如何从用户和系统性角度寻找一个社交产品的切入点和社交产品的关键要素?

Part 2 社交出海

  • 什么是互联网的红利?
  • 出海的红利期地区如何排序?
  • 出海社交从用户需求出发在哪个地区红利明显?

Part 3 出海社交产品运营:冷启动 /激活和留存/变现/用户生命周期

  • 如何做海外社交产品从0到1冷启动?
  • 社交产品激活和提高留存的主要模式?
  • 社交产品主要的变现方式?
  • 社交产品不同生命周期增长侧重点?

Part 4 出海社交在不同市场的案例简析

  • 中东市场语音视频类社交表现如何?
  • 陌生人社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北美市场为例)

导语:社交/社区是互联网行业中最迷人同时也是最难的商业模式,正因如此,社交出海更是一条充满想象力的赛道。所以本次问答通过深度研讨、整理关于【社交出海如何做好产品运营?】相关内容,希望对于初创的出海创业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重新认识社交和社区

1. 定义“社交”与“社区”的区别?

1)核心用户不同:两边会有交叉的部分,比如微信中也有内容的传播,知乎也能够有社交的途径。

社交:目标是“寻找人”,

社区:目标是“寻找内容”。

2)闭环不同:如何高效和舒适的建立关系和维持关系,是社交产品的终极命题。

社交闭环:人

社区闭环:内容

3)链接不同

社交:(通过内容)连接人与人

社区:连接人与内容

4)特点不同

社交:工具化,追求“体量”和“效率”;

社区:平台化,追求“层次”和“消费”。

2. “社交”和“社区”不同模式形成哪些不同特点?

1)熟人社交 VS 陌生人社交

*熟人社交市场:强社交+强工具;

从北美社交领域的调研来看。早期的增长都是强社交+强工具的方式切入,强社交是因为熟人社交的本质是对用户通讯录或者用户线下关系的代入,强工具是因为北美开发者一直以来追求“技术手段”以产品交互和产品策略来驱动增长和社交生态的控制,背后是北美确实没有我们在国内习以为常的非技术手段的用户运营或者内容运营体系。

*陌生人社交市场:强工具+弱社交;

2)强社区+弱社交产品

* Reddit :号称“互联网首页”,每天都有大量的帖子,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

* Steemit :区块链社区,社交的模式兴起的区块链社交。

* Youtube、Newsbreak 等视频或新闻平台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是社交软件了,但是也有一些社交的功能或者属性,在未来的发展是有想象力的。

3)强工具+弱社交产品

* Venmo :以钱包、转账为主,切入社交。

* Pinterest :以潮品、照片等切入社交。

*Instagram :早期是通过照片p图需求起来的,严格意义上说也是属于这一模式。

3. 陌生人社交和熟人社交的异同?

社交严格来分,只有两种,用A16Z的分类来看:

熟人社交(network)

陌生人社交(marketplace)

1)增长逻辑和本质完全不同

熟人社交:基于关系链的信息分发网络

这个是现代互联网行业的基础设施之一,包括IM,SNS,社交媒体等形态;追求关系链的密度和强度。

陌生人社交:基于某种需求的社交匹配市场(陌生人)

比如以约会需求的陌生人社交,以招聘为需求的职业社交;追求交易/匹配效率。

2)落点不同

熟人社交的落点:在于“关系链”

通过关系链进行极为高效的信息交换与分发,是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垂涎的领域,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分发网络;

陌生人社交的落点:在“找人”

即人的匹配。

4. 陌生人社交有哪些种类和特点?

陌生人社交的模式分析:目前发展最好的两种模式为“约会”和“职业社交”。

1)“职业社交”:以 linkedin 为代表的职业社交

职业社交是典型的“四不像”,其从产品逻辑来看更像“约会”的分类,类似于职业场景的细分 Facebook ,通过构建熟人与半熟人间在职业场景的联系,把流量跑出来;但是以领英为例,典型的变现是通过招聘和求职的效率匹配完成,所以从商业模式来说,是典型的交易市场逻辑,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

2) “约会”社交:各类陌生人社交产品

“约会”类的陌生人社交,国内很多人习惯称之为“荷尔蒙经济”。国内外比较出名的 players 有美国 IAC 旗下的 MatchGroup

(Tinder,OKCupid,Coffeemeetsbagel) 等20多款 App,美国的 Magic Lab(Chappy,Bumble,Badoo 等数款),中国的相亲网站(百合网、珍爱网等),陌陌(陌陌,探探),Soul (变得越来越四不像),国内的积目,垂直领域的独角兽产品 Blued(男同),美国的 Grindr ,还有其他各种垂直群体的产品(中老年,情趣类等)。

5. 陌生人社交增长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约会类社交增长逻辑核心指标:即产生的匹配数。因为同为 marketplace ,我们可以用 Uber 的增长逻辑来类比理解,

增长逻辑对比

约会类社交 VS Uber 增长逻辑

6. 如何从用户和系统性角度寻找一个社交产品的切入点和社交产品的关键要素?

1.用户角度:

1)寻找社交产品的切入点:关键是能否明确用户价值并管理用户的预期。

*明确用户价值:让用户一下就能 get 到产品能提供什么。

*管理用户的预期:让用户能有耐心进行下去,持续提供刺激。婚恋社交尤其如此,因为战线都会拉得很长,要让用户“有奔头”,才愿意打开。

2)找到社交产品的三大关键要素:用户流量×社交效率×真实性

*用户流量:做好规模和留存

*社交效率:提升匹配效率

*真实性:确保社交真实性

2.系统性角度:

1)寻找社交产品的切入点:关键在于用户群体、场景和关系链。

*用户群体:目标人群定位

*场景:物理性-同城/同校、生理性、精神性

*关系链:荷尔蒙/非荷尔蒙、熟人/陌生人、一对一/一对多

2)找到社交产品的三大关键要素:连接/匹配效率、有效破冰效率、关系持续性和稳定性

社交出海

1. 什么是互联网的红利?

常规来说,我们对互联网行业的红利认知主要有三方面:

1)包括用户市场蓝海

2)开发者市场蓝海

3)第三方开放平台

用户蓝海:用户市场蓝海目前几乎不存在,接下来可能出现的红利机会会被三个常见因素影响,即全球网络升级,硬件持续提升和 AI 。

开发者市场蓝海:是比较重要的红利,主要体现在目标市场的主体产品是本地开发者还是海外开发者;有红利的核心原因是本地化,包括用户体验还是产品生态的本地化。

第三方开放平台:巨头产品的开放平台在建立的早期都会有很多帮助第三方产品增长的有利功能或者漏洞,这些增长的案例一直在出现。

2. 出海的红利期地区如何排序?

红利地区一定是要具备商业化的基础,即目标市场同时具备人口和现金流量。

具体的红利地区没有明确的设定,因为产品形态和目标市场的结合度才是红利是否存在的基础。从这方面出发思考,结合个人认知的排序为:

北美>日韩台>中东=拉美=印度=东南亚

为什么北美将排在首位呢?这里有几个前提设定:

一是产品的核心增长模式设定为自然新增;

二是产品设计趋向创新或者垂直领域。

不把目标定为做某一个已经有巨头领域的第一或者第二。北美的用户有好的新产品探索习惯,北美有最完善的自然增长体系,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北美具备对其他英语国家或者欧洲国家的文化辐射,容易带起主流市场的自然新增。

3. 出海社交从用户需求出发在哪个地区红利明显?

从不同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看法,如果说是从微观层面的用户需求出发,印度也算是一个地区:

1)因为印度缺少适合印度的能够连接陌生人、认识新朋友的产品。

2)印度互联网男女比例不均衡,让女性获得舒适体验极其重要。

3)现有的 Tinder 探探等产品过于直接,社会文化对其容忍度不高,女性用户很容易产生压力。

那么,适合印度市场的社交产品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一是需要类似 Soul 一样把交友、表达、交流各方面都平衡得很好的产品;

二是团队需要创始人是很优秀的产品经理,并且具有长耕耘的耐心。

印度市场社交需求极大,印度人相对含蓄,就是需要一个巧劲的产品去破冰。

出海社交产品运营

1. 如何做海外社交产品从0到1冷启动?

海外社交产品从0到1冷启动是对产品、用户和运营三个基本要素在内的快速试错并验证项目可行性的过程,以创建低成本 mvp 的方式,不断迭代方法论,最终确定能够在市场上跑通的项目模型。具体包括以下三部分:

1)找到目标种子用户

2)关系链增长

3)产品自传播

1)找到目标种子用户

存量市场的流量红利:互联网移动端提供的服务本质上都是在承接在传统线下行业或者 PC 端对标用户的需求。以 Tinder 和 HOLLA 为例,Tinder 将线下的 speeddating 服务和在酒吧里搭讪聊天的行为搬到了移动端,同时承接了 PC 端 online dating 的流量;HOLLA 则是直接承接了 PC 端随机视频聊天的用户流量,主要代表的 PC 端产品有 Omegle 和 Chatroulatte 。这些种子用户往往同质化程度高,而且已经被同类型的 PC 端产品已经教育过了。

所以说当出现了一个效率更高体验更佳的移动端产品,需求就会快速迁移,这些种子用户在APP内的留存也会相对更高,是需要想办法获取的种子用户。

高密度的同质人群:Tinder 的冷启是从美国大学切入的,而在美国大学里面他们选了最喜欢 party 和最开放的一群人做为种子用户,这些人就是兄弟会姐妹会,社交产品的品牌本来就是使用的人决定的,加上校园 KOL 自带影响力,就给大家形成了一种酷的人都去玩 tinder 了,给很多学生群体植入了在tinder上一定能配到美女帅哥的想法。

圈层效应直接带动了更多用户的拉新。因此,寻找高密度的同质人群切入是重要的一个点。

2)关系链增长

社交产品的增长往往都是由关系链带动的,口碑是一个社交产品迅速起量的关键,特别是对 Gen Z 用户来说,朋友和 influencer 的推荐是他们是否接受一个新产品和服务的关键。拿 Snapchat 举例,它选择了美国高中生作为种子用户进行突破,高频的线下口碑转化直接带动了 APP 下载,你想给你的同学发 snap,首先他们手机里得 snap 有才行。

3)产品自传播

Spot 是一款基于地图熟人的社交产品,在产品设计的初期就设计了一系列能够激发分享欲的活动功能,比如说音乐表情,和表情轰炸,都是自带魔性和传播属性的功能。 Hotmai l的增长负责人在每封邮件的后面都加了一句 PS : I love you.Get your free e-mail at Hotmail. 旨在把所有的收件人都转化为了自己的用户,这个产品细节直接帮助 hotmail 在五个星期之内用户量级翻倍。

2. 社交产品激活和提高留存的主要模式?

激活方式:社交产品激活的部分主要由市场来承担,推广策略符合产品调性,就能够顺利引导用户注册并完成激活。

提高留存:社交产品留存好的一个体现就是能够抢占用户更多的使用时间和占领用户在这类社交产品当中的心智。

1)关系链沉淀

社交的核心是人,关系链的拓展是增强用户粘性的关键,所以说关系链的沉淀和积累就是产品最需要维护的要素。

提醒用户使用 app 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 push 召回,Push 是最基础的工具化手段,在产品功能上创立有有效内容的激活场景,把 push 点击培养成产品使用场景。例如 tinder 就是一个标准的 push app 。“有人给你发了新消息”,“有人在等你回消息”,“刚刚又有人给你点赞了”,当用户觉得自己能够在产品当中获取更多的社交价值并且建立更深的社交关系时,自然也会对产品产生依赖。

2)更深层次的是用户习惯的培养

对于产品核心交互本身就是日常行为的 app ,例如短视频、IM、内容社区、直播等 APP 来说,内容调性和质量决定了用户能否把日常习惯转嫁到我们的产品上。对于非日常行为 app ,例如 HOLLA(randomvideo chat),一般的做法是在使用场景上创造结合用户生活习惯的交互场景,在匹配效率和质量上的控制,用户习惯培养确实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3) 终极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Instagram 让每个人都有了成为社交媒体博主的可能,instagramable 这个词的出现就是产品融入生活场景的最佳体现,不管你是在旅游、吃饭、上课还是工作,任何美的有趣的有意思的事情都值得被记录和上传。

Tinder 在走红成为国民级的产品主要还是归功于它在 socialmedia 上为自己的打造的一系列人设,所有和 tinder 相关的段子都指向 hookup culture ,不管你是讨厌还是赞同还是在开拿 tinder 开玩笑, tinder 都已经作为社会流行文化的一种被深深植入日常生活。

所有成功的社交产品都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 monkey 为例,moment 这个短视频的功能帮助大家展现生活中最真实的自己,作为平凡大众也能找到受关注的快乐,抓住的就是渴望 attention 和猎奇的心理,在平台上鼓励他们创造和消费爆款视频。这就是为什么在 YouTube 和 tiktok 上有那么多年轻的用户都喜欢用 monkey 录制网红视频的原因,大家用 monkey 很多都红了,其他人也想要,对产品的 FOMO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就是一种 monkey 作为流行文化开始被传播的体现。

3. 社交产品主要的变现方式?

1)会员订阅付费

2)特权功能付费(限制场景的付费点,增值场景的付费点)

3)虚拟货币

4)广告变现

4. 社交产品不同生命周期增长侧重点?

1)冷启动阶段

因为凡涉及匹配,基本都涉及双边市场(two-sidedmarket)的供给-需求问题,此时对于冷启动阶段,对数量匮乏的一边的早期运营和质量控制就尤为重要。在约会类产品里,高质量用户(异性产品就是年轻女性)决定了这个平台的未来。

2)用户增长阶段

沿着用户主路径去一步步做转化:用户曝光-资料页点击-发消息行为(或点赞行为)-回复行为(或配对行为)-回复时长,这个闭环的效率基本就决定了用户的生命周期。

不用担心配对后流失所以一个劲地想留住用户,对于核心用户(使用平台提高约会效率,节约时间)来说,配对后流失是“平台成单”的体现。就像滴滴永远不会为了做留存,不让乘客下车;淘宝不会为了做留存,不让买家收货一样。

最后平台用户的生命周期,天然取决于平台本身满足的用户需求是否高频(频次:“yp 神器”>约会交友>严肃约会>相亲),这里也不存在所谓“高频打低频”的商业逻辑,因为这里的频次差别天然把需求和用户进行了细分。同一个人,在满足自己不同层次的需求的时候,天然会选择不同的产品。

频次最后会反应在相同注册用户数时,不同的活跃用户规模。比如探探再怎么做,活跃用户规模也很难超过陌陌(左右滑的效率低于宫格列表展示),Tinder 作为世界C位约会产品,MAU 应该也只在3000万左右(猜测数字,有误请指正)。

3)商业化阶段

对于LTV的实现,关键矛盾在于商业模式是否能和其它 marketplace 一样,在单次行为完成之前,把平台赋予这次行为的效率兑换为收入(比如滴滴、淘宝的每订单佣金)。

以比较极端的“相亲”模式为例,看 DAU 或 LT,都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如果效率达到极致,不出意外,一个用户一辈子只会用一次,这时达成匹配行为的效率收费就非常重要了,这个 ARPU 值决定了 LTV ,决定了现金流能不能跑正。所以所有的相亲网站的套路都是,对匹配对象的个人信息做遮挡,需要逐步付费获得信息,或者直接线下派出“红娘”,帮助二人进行配对,去按订单收费。

回到现在主流的“陌生人社交”场景,主要有两大招:增值服务(VAS)帮用户提高社交效率,以及合理化“订单抽佣”行为(不然有法律风险了)。

增值服务(VAS)很好理解,从全球范围来看是最主流的变现方式。几乎所有社交产品都会以 VAS 作为最主流的变现方式(或之一)。通过付费用户提高社交效率的体验(比如让滴滴司机付高价叫车),来把效率兑换为收入。超级喜欢、增加曝光、筛选等功能都是这个思路做出来的。就像电商等交易平台更在意活跃卖家数/买家数,不会在意 DAU 或 MAU (虽然他会对广告收入做贡献),Tinder 等约会产品也早早就开始只关注订阅用户数/付费用户数,因为这是平台效率的体现与象征。

合理化“订单抽佣”行为,最典型的就是直播了。社交产品的直播有很浓的社交属性,可以粗暴地把打赏行为理解成“一个订单”,平台抽成就是佣金,这样就把匹配行为做成了一个大的现金牛,社交获客、直播变现,规模效应产生的 MC 递减可以让 ROI 可以非常高。

广告是流量变现的基本配置,但是很难成为主要方式。上述所说的其它变现模式,既是商业产品,也是用户产品,不存在变现伤害用户的说法,反而是正向激励,可以从day one就开始考虑。

出海社交在不同市场的案例简析

1. 中东市场语音视频类社交表现如何?

1)中东:语音社交类(音视频聊天)[代表产品Yalla]

现状:Yalla 给人感觉和国内语音房间秀场差不多,其实是有差异的。

语音秀场,主要是在营造社交场景和销售社交地位,或者销售社交服务。核心目的和商业逻辑,是销售。

国内外语音社交产品,产品形态类似,但区别是 Yalla 的生态里面真的有不小比重的社交在里面,即不以销售结果为目标的社交。导致主播职业程度低,互刷多,提现少,新用户门槛低。这也和中东地区目前社交场景还是稀缺有关。

预测:长远来看,情况大概率会改变,以盈利为目标的公会和主播,无疑比社交动力更强,会大量进入平台驱逐自来主播。

2. 陌生人社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北美市场为例)

2)北美:陌生人社交[代表产品Holla]

陌生人社交很重要一点是解决陌生社交匹配的效率和频次,即用户如何通过新的社交路径最高效的配到尽可能多的优质用户,拆开来看这里面有两点:

一是配得多

二是配得好

对于不同性别的用户其实对这两点的侧重是有不同的

对男生来说,能够满足他们配到的频次是关键,更加重视在整个配对过程中的广度;

而对于女生来说则不太一样,能够配到的质量是关键,更倾向于在配对过程中产生交集的深度。配到1000个相貌姣好的 profile 也比不上产生了10段高质量的对话

当然这个只是性别上的一个侧重,对于所有人来说,鱼有多鱼还美的地方才是用户最想留下来的地方。

如何实现配得多且配得好?

1. 人群限定

陌生人社交其实就是按照社交需求或者亚文化将某一类用户作为目标人群,为他们创造归属感,满足找同类的刚需,在这个比较孤独的世界为她们创造一个能够找到彼此的地方,所以限定人群是能够提高配对效率的关键。

从市场策略上看,利用头部的意见领袖去获取一个社区的群体,HOLLA早期跟很多做过omegle视频的influencer进行合作,制作爆款YouTube视频,本身这些人就有在PC端上交友的需求,他们有同样的笑点和同样的生长环境,不管是从配对时长还是从后续的messages几个指标上来看,都比其他渠道来的量要更优。

从产品策略上看,有很多社交产品都会根据兴趣爱好对用户进行分类,Azar在profile当中设置了interesttag,HOLLA也有基于兴趣的tag聊天池。

在相对脆弱的关系链里,不管是用特殊爱好,社交需求,还是同质群体对用户进行filter都可以达到限定人群提升配对体验的效果。

2.产品引导

1)更多更好的触达

对于 tinder 来说这种触达就是 profile,用 Facebook 做实名制,强制上传照片,18年推出的 looping 视频功能,都是在优化颜值和看脸的这个触达。

2)更多更好的对话

破冰一直都是社交产品的痛点,也经常被大家称作伪命题,怎么去更自然地在陌交产品中开场也许是接下来社交产品研究的方向,比如探探就对标了线下的酒桌游戏,设置了真心话大冒险的功能。

3)更好的表达环境

在陌生人社交的场景里面,我们希望用户不仅仅只来广场上看人,也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在广场上发言,一个好的社区环境和社区文化引导是能够顺应人性并且帮助产品创造归属感的,毕竟用户都喜欢在自己觉得安全舒适的环境里交朋友。

3.算法学习

tinder 的配对也是有一套积分算法的支持,你的分数是通过你的配对成功率和右划你的人的分数和其他很多数据共同决定的,不同分数的人会被分流到不同的池子里进行配对,以此来优化所有人的体验,就算你的分数不够高,还有付费可以救你一把。对于 HOLLA 和 monkey 来说也是一样的,都需要去找到那个 magic point ,不断通过迭代产品体验和运营细节的方法提升用户的配对体验。

 

作者:出海运营

来源:出海运营(ID:chuhaiyunying)

]]>
拆解社交平台短视频流量收割大法! //www.f-o-p.com/150048.html Mon, 29 Jul 2019 09:41:20 +0000 //www.f-o-p.com/?p=150048

 

报告要点

  • 在所有原生内容中,Facebook视频的平均互动量最高。
  • 目前来看,Facebook上视频的最佳时长为两分钟左右。
  • LADbible和UNILAD的视频互动量在Facebook中处于领先地位。
  • 直播视频是一个巨大的利基市场。
  • 比起“愤怒(angry)”,“爱(love)”是用户对视频最常见的反应。
  • Twitter视频更简短易懂,前百位热门视频的平均时长仅为35秒。
  • YouTube视频专注于影视预告和网红内容,偶有音乐相关。

脸书引流,哪家媒体最会玩?

从2019年1月1日至4月30日,除了三月末的一次下降及四月中的一次飙升,Facebook上视频的参与度趋向平稳,互动量保持在每周两亿五千万次左右,与年初持平。

从类型来看,图片(Photo)是Facebook上互动量最高的类型,四个月内达到60亿次;外链视频(Link)次之,互动量为50亿次;而原生视频(Native Video)则居于最末。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原生视频的总发布量远远低于图片和外链视频,因此以上衡量标准略单一。当我们把衡量标准转变为平均参与度时,原生视频以近1300次的互动量跃居首位。

注:原生视频(Native Video)是直接发布在社交网络并在该平台上播放的视频内容,与外链视频(Links)相对。例如,在Facebook上,原生视频应该是直接上传到Facebook的视频,而不是从Youtube或Vimeo共享的链接。

病毒视频依旧能打

当把目光转向Facebook上视频互动量最高的账号,英国媒体LADbible赢得很明显。LADbible青睐“病毒视频”(viral video),尤其是与萌娃和宠物相关的搞笑短视频,往往能通过社交媒体的病毒式传播获得巨大流量。

注:“病毒视频”(viral video)是通过在线分享迅速传播的视频。病毒视频可以在社交媒体网站上分享,转发到博客上,发送到电子邮件中,从而获得数百万的浏览量。大多数病毒视频都包含幽默内容。

除LADbible外,UNILAD、CBS New、VT等媒体亦榜上有名。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病毒视频”的低质量常常被诟病,但数据证明长于此道的媒体往往能高效引流,榜单上排名前列的LADbible、UNILAD、VT和9Gag均是如此。

视频引流?仍然是玄学

当报告将视频内容占总内容的比重,以及视频对互动量的贡献率量化,其在流量挖掘上发挥的作用就一目了然了。

榜单中,既有像MetDannAnimals这样几乎完全依赖视频内容的媒体,也有如NTD Television、9gag和5-minute这样采取中和打法的媒体。而对于上文提到的TOP级玩家LADbible和UNILAD,原生视频在它们发布的内容中占比将近过半。

再看视频对互动量的贡献率,MetDannAnimals的互动量几乎全靠视频拉动,而NTD Television、9gag对视频的依赖度则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视频在LADbible和UNILAD发布的内容中占比不到一半,但却为它们带来了近80%的互动量。

用户的爱与恨:互动和关注是两码事

主页点赞(Page Like)作为Facebook中重要的指标之一,与粉丝数有很大关联,也一直备受关注。然而事实证明,在视频下进行的互动量和给视频发布者主页点赞数,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

例如,CBS News和MetDaanAnimals的粉丝数相对较少,但却有相当高的互动量;而BuzzFeed Tasty的粉丝数倍于前两者,互动量却不及它们。

当然,点赞和关注并不是唯一目标,有些媒体发布视频是为了鼓励评论,有些希望带动转发,或是其他目标。因此,我们将评论和转发作为两个指标独立出来,希望从中窥得一些关窍。

报告中发现,病毒视频是带动转发的最有效方式,尤其是搞笑短视频一类。另外,食谱类视频也能显著促进转发;而在评论方面,英国谈话类播客LBC的评论数极高,这也许是因为其发布的内容本身鼓励观看者发表意见。

另外,用户对不同视频采取何种态度(愤怒、高兴、爱),同样有规律可循。

喜剧内容最得用户欢心(Hahah),本地新闻和音乐内容则在吸引用户点赞(Love)方面表现突出,而政治话题则最令人愤怒(Angry),每一家在“愤怒榜”上的媒体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过政治报道。

Facebook上最火的视频内容是什么?

在最热门的一万条视频中,非直播类的原生视频就有9745条,占比高达97%。当然,直播视频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现阶段并不流行;而在仅有的213条直播视频中,突发新闻报道占多数。外链视频则更加冷门,仅有42条。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最热门的视频往往不是由互动量最高的媒体发布的。在排名前十的视频中,仅有第十条是LADbible发布的,而前两条均出自Blossom.Blossom以“how-to”类内容取胜,在榜单中占据四个席位,总互动量高达250万。

直播潜力巨大

目前,直播视频的互动量并不高,但从评论数这一指标来看,直播视频的平均评论数是原生视频的2.5倍,是一块潜力巨大的利基市场。

换个角度,将用户对视频整体及直播视频的反应相比较,NEWS WHIP得到两幅截然不同的图像。在所有视频中,用户的互动方式分别是喜欢、分享、点赞、评论、愉悦及其他;而如果将直播视频单独作为一个主体,用户的互动方式则变成了喜欢、评论、点赞、分享、悲伤及其他。

换句话说,直播也许更能激起用户的表达欲,这也许是一个可挖掘的方向。

一则视频的最佳时长是多少?

一则视频的最佳时长是多少?

132s。

NEWS WHIP将2019年以来最热门的前一百则视频汇集起来,做了一笔计算,发现它们的平均时长是132s;同时,将样本扩大计算了前一万则视频的平均时长,结果是116s。

也就是说,将视频控制在两分钟左右是最佳选择。

当然,如果视频内容足够有趣,或者你有非常忠实的受众,那么视频时长自然不受限制。目前为止Facebook前一万则热门视频中最长的一则来自WWE——一场时长接近35分钟的拳击比赛的回放,获得了超过350万次的播放。

除时长外,Emoji也再次成为一则视频成功与否的关键。毕竟,即使在视觉化的媒介中,描述语言仍然很重要。好的描述语言就像是电影中的最佳配乐,影响着我们感受一则视频的方式,而许多媒体正是通过emoji来强化描述语言。

报告发现,媒体尤其喜欢在病毒视频的字幕和说明中加入emoji,遇到搞笑或可爱内容时更是如此。在Facebook前百位热门视频中,有58%使用了emoji作为描述语言。

YouTube平台上的爱与恨

除Facebook之外,报告还研究了YouTube和Twitter平台上的短视频打法。

网红视频仍然是YouTube上最受欢迎的类型,影视预告和娱乐内容紧随其后。除此之外,时尚和音乐也是YouTube中的流量级玩家。

也许是因为网红和娱乐明星自带drama体质,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几则视频同时出现在“最喜欢的YouTube视频”和“最讨厌的YouTube视频”榜单上,包括James Charles的No more Lies和TATI的Bye Sisters,以及Ed Sheeran的I don’t care等。当然,它们同时也名列播放量最高的视频之中。

不走寻常路的Twitter

与其他几个平台相比,Twitter上的视频情况有所不同。

由于Twitter的实时性,报告只监测了一周(2019年3月14日~3月21日)的数据。

从内容来看,Twitter短视频更关注迷因内容(meme-content)和圈层内的“梗(in-joke)”,通常没有字幕提示视频内容,且即使有字幕或说明,往往更聚焦于博主自身,而不是视频内容。

例如,韩流组合BTS的视频在上周获得最高的转发量,视频内容很简单,是成员之一对着镜头大喊“Let’s go to concert(一起去演唱会吧)”,获得了近50万的转发量。这也再次证明,在Twitter上,坚实的粉丝基础是一则视频能否成功的重中之重。

从时长来看,Twitter视频的平均时长远远低于其他平台,仅有35s,是Facebook视频平均时长的四分之一。过去一周内,Twitter排名前三百的视频中最长的一则来自Billboard,是BTS去年首张专辑发行的庆祝视频。

Facebook花样百出,YouTube钟情网红,Twitter讲究短小精悍……各大社交平台的短视频打法各有侧重,誓要挖出社交视频的“热门基因”。接下来的“流量战争”势必更加激烈,各家还能挖掘出哪些流量收割大法,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

1.短视频运营打造爆款账号的8个技巧!

2.短视频运营如何做好拉新及留存?

 

作者:腾讯传媒

来源:全派(quanmeipai

]]>
婚纱行业营销推广- 腾讯社交广告投放技巧! //www.f-o-p.com/142970.html Wed, 19 Jun 2019 07:18:29 +0000 //www.f-o-p.com/?p=142970

 

梦幻的婚纱,精致的布景。每个女孩都希望记录下自己身穿嫁衣的幸福瞬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崇尚“个性化”“多元化”的全新一代已经成为了婚纱摄影行业的生力军。超前的消费观念和强劲的消费实力,带动他们身后庞大的消费市场。换句话说,谁能紧紧抓住年轻人的胃口,谁就拿到了千亿级市场的入场券。

婚纱摄影行业作为低频高端的消费产品,单靠搜索广告获取客户的传统营销思维已经不再能有力的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眼球。营销模式需要升级! 腾讯社交广告旗下腾讯新闻广告、腾讯

视频广告、天天快报广告,覆盖腾讯资讯和娱乐两大主流媒体资源,强势资源位、精准的人群定向,让用户从婚纱行业流量争夺中脱颖而出,对于发展势头强劲的婚纱行业来讲,更是深

度契合的营销助力。可再好的资源也需要掌握投放技巧。你要的第一手资源投放技巧,精彩的营销干货马上送达~

3大腾讯社交广告资源位,婚纱行业强势广告投放解决方案

腾讯社交广告旗下腾讯新闻广告、腾讯视频广告、天天快报广告资源,拥有单图文,多图文,通栏大图以及通栏视频在内的四种个性化广告展现形式,根据用户属性、历史浏览行为和兴

趣爱好,通过原生方式出现在信息流中。

广告资源形式多样,层出不穷,可剥下外层的“甜蜜面纱”,营销资源自身无可替代的优势,才是广告主们选择的核心要点。

1、强势流量产品平台

对于婚纱行业来讲,目前面对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极度缺量,而腾讯新闻广告、腾讯视频广告、天天快报广告超高流量资源位,可以极大化的满足婚纱行业的流量需求。

1.腾讯新闻作为一款主打“事实派”的资讯类APP,月度活跃用户可达2.4亿,拥有阅读权威资讯以及深度内容的浏览习惯,千亿级的日均浏览量为婚纱品牌开放亿级流量池。

2.腾讯视频是当前年轻一代的主流娱乐平台之一,国内移动视频领域第一入口。月度活跃用户数高达5亿+,是婚纱品牌价值营销的强势平台。

3.天天快报是一款基于腾讯“大内容”生态的兴趣阅读产品。个性化的内容,用热点资讯引爆关注热度,可以最大程度吸引潜在客户。

2、多元广告位样式

腾讯新闻广告、腾讯视频广告、天天快报广告拥有多样的展现形式,能够满足婚纱行业多元化的推广需求,小编为大家提供一些广告位的使用小技巧:

1.单图文广告,标题可以只用拍摄优惠文案吸引用户目光,同时配合强关联度内容场景文章,通过场景+内容的方式可以迅速提升客户关注度。CTR平均提升可达1.88%~2.72%。

2.多图文广告,三图联动展示,创意表现连贯,多角度用场景化样片撩动客户的消费欲望。CTR平均提升可达1.16%~2.20%。

3. 通栏大图广告,打破传统小图片的规格限制,用通栏大图打通场景区隔增加场景感,完整展现婚纱样片的美感。CTR平均提升可达1.71%~2.80%。

4.通栏视频广告是其中最具创意性的广告形式,以新颖的形式全方位展现婚纱样片的美感和拍摄花絮。丰富的广告展现形式,以创意性,互动性和场景化驱使营销更具生命力,CTR平均提升可达1.21%~3.40%。

2、高契合度人群覆盖

婚纱行业的目标人群定位在20-35岁,具有高消费能力的人群之中,同时,在这场渴望“甜梦梦境”的battle中,女性往往是更有力的决策者。这样的“她”经济,让广告投放潜移默化

的渗透能力变的至关重要——你需要的是高契合度的广告平台。

婚纱行业目标人群年龄段在20-35岁之间,这与腾讯新闻广告、腾讯视频广告以及天天快报广告资源所覆盖的人群契合度非常高,且天天快报和腾讯视频在此年龄段中的女性用户占比较多。同时,三大资源的用户还具有高粘稠度、高收入的特点。依靠这些资源属性,广告主可以更好的完成营销转化的目标。

3大投放策略+4种创意技巧,第一手腾讯社交广告资源投放全攻略

想要实现“1+1>2”的营销效果,除了选择强势的平台和优质的资源外,掌握高效的投放技巧也是成功重要的一环。第一手的广告投放技巧,满满的营销干货,精彩即可送达。

1、户搭建策略

1.按资源或广告位搭建:为了保证投放效果,在投放前期的效果测试中,建议广告主按照资源位或是广告位两种区分方式进行搭建,以便根据平台数据测试出更适合婚纱行业的资源位,确定后期投放方向。

2.按需计划预算:在投放预算方面,广告主需要依据营销目标来制定计划。对订单需求量小的广告主而言,在预算方面可以使用低预算策略,建议将预算控制在1000元左右,一般情况下这样的预算计划可保证一天一个订单,理想的情况下有效客咨成本可以低至200元,转化率可达10%。对于订单需求量大的广告主而言,可以实行高预算策略,建议将预算设定在2000元以上来保证更大量的转化订单量。

3.较高出价:在广告出价方面,要考虑投放人群定向范围的因素,当人群定向较宽的时候,要适当低出价,注意控制成本。当人群定位较窄的时候,需要提高出价,保证更高的曝光量级。但总体上实际出价要高于参考出价20%~30%以上,保持平均出价0.8~1.3元之间。

4.稳定投放:由于信息流广告对新鲜度的把控较为严格,为有效获得更高曝光量,建议保证每个广告位每天分别新建5条以上设计素材,以保持资源的新鲜度。而当在线活跃广告数保持8条以上时,广告主通过A/B test择优投放,可以保证优质广告的稳定的投放。

2、广告位策略

在上文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4种广告位优势,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几个优势广告位,及其投放策略。

1.加价一次满足策略:对于资源位的出价策略,小编建议开始的出价最好在后台给到的建议出价之上,增加20%~30%,之后的加价操作中,建议直接一次便加到期望价格。这样曝光量和转化量更好。

2.小幅度降价策略:建议平均1~2小时,进行0.1~0.2元的小幅度降价调整,量小多次最为合适,可以有效避免因幅度过大,广告效果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3、素材选择策略

在画面素材上,建议结合人群偏好,季节特性和地域特性等个性化元素,以迎合当下年轻人崇尚新鲜,自我的审美品味。

比如,90后女孩喜欢的唯美,俏皮的小清新风格。加上夏日的海景,都市的霓虹……或者是北京的胡同,还是新疆的毡房,个性才是杀手锏。

4、素材设计技巧

Tip 1:通栏小图设计

通栏小图在样片选择上总体要突出色彩与人物表情,远景要用强烈色彩,同时体现亲密的样片吸引眼球,近景要体现新人幸福感的样片,注意突出人物表情。

Tip 2:多图文设计

为多图文广告选择样片时,三张图的组合中需突出中间主图,比较符合网民视觉更为吸睛。排版上则要整齐对应。画面内容要采用同一主题,远近景结合相互映衬,通过观赏性与故事感呈现主题。

一正两辅

一远两近

一明两暗

Tip 3:通栏大图设计

依据一定设计感与连贯性,通过较强的PS技术,将不同素材内容融合到一张图片上去,呈现观赏性与故事感。注意,要保证背景、人物的清晰度,画面整体的美观、在色彩选择上要选择饱和度较高的亮色。

人物融合式

模仿多图组合

幸福故事感

Tip 4:文案优化

标题的文案在撰写上,需要契合场景更具带入感,建议采取以下三类文案撰写方向:

1、新闻报道类:在资讯场景下使用契合人群阅读习惯的新闻报道类文案,比如“这家婚纱店火了!不贵又不累”。

2、揭秘类:利用用户的好奇心理,间接提升广告关注度,如:“成都婚纱照价格表大曝光!”

3、通知类:直白呈现内容文案,可以降低用户的反感度,增加广告点击率,如:“好消息!今年拍婚纱照的新人福利到!”

优质案例分享:盘子女人坊

企业背景

主营中国风古装摄影写真,是国内在古装写真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营销痛点

在婚纱行业旺季中,盘子女人坊希望进一步增加客资量,增加整体曝光和转化。

营销方案

盘子女人坊通过腾讯社交广告的腾讯新闻广告、腾讯视频广告资源联合投放策略,从多维度定向消费人群,在落地页结合相关“三生三世”主题中国风素材激发用户潜在需求,依托腾

讯社交广告平台亿级流量和较强的用户粘性,利用品牌宣导与优惠的刺激,最终促进订单转化。

投放效果

1.日均客咨量高达1600+;

2.客咨成本≤50元,下降30%;

3.平均点击率达2.8%。

想通过广告投放完成一次华丽的营销转身吗?你需要的就是一次腾讯社交广告投放。婚纱行业广告主的“甜蜜之约”正等你来赴!

 

相关阅读:

1.腾讯社交广告,婚纱摄影行业收集客咨的技巧

2.婚纱摄影信息流广告投放创意攻略!

3.婚纱摄影如何推广?美柚平台营销推广策略!

4.4步制胜投放难题,婚纱摄影行业投放策略分析!

5.案例分析:婚纱摄影朋友圈广告投放案例!

6.婚纱摄影、食品等行业信息流投放方法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