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核心卖点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ue, 13 Nov 2018 09:14:2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9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产品核心卖点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6000点击,5个转化?都是这个影响因素在搞鬼! //www.f-o-p.com/106185.html Tue, 13 Nov 2018 09:14:20 +0000 //www.f-o-p.com/?p=106185 信息流转化

 

你知道在竞价或信息流推广中,什么是影响转化的终极因素吗?

小A说:信息流是定向,用户没选对,步步错!

小B说:着陆页,流量都没承载好,谈何转化?

小C说:竞价和信息流是一个系统化流程,每一项因素的差错都会影响转化。

各位看官,你觉得谁说的对?你的想法又是是什么?

其实,无论是竞价还是信息流,都是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我们的推广就是一个买量的过程啊,那时刻都有跟着流量走:根据流量定向、写创意、找素材、设计着陆页、制定话术…

掌握了流量的动态,你就掌握了转化。

我们都知道,一个流量从开始到转化,它是有一系列流程的。

举个例子。

你是一名竞价员,最近突然觉得自己在推广上进入了瓶颈,效果怎么调都调不好。

于是你上网搜“竞价推广遇到瓶颈怎么办?”

此时,你会看到一系列广告。

渐渐地,你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觉得有必要报一个培训班,但是不知道该报什么品牌

于是你上网搜“竞价培训课程”

此时,你会看到一系列广告。

可是这么多品牌,选择哪个好呢?哪个课程教的好?哪个课程服务好?哪个课程价格便宜?

于是你上网搜“竞价培训课哪家好”

此时,你会看到一系列广告。

最终,你挑选出一个满意的品牌。可还是有点犹豫。

于是你上网搜“赵阳竞价培训怎么样”

此时,你会看到一系列广告。

这是一个普通用户的购买行为流程,也是千千万万用户的购买行为流程。

流量在不同场景下,所需要的创意、着陆页…等是不同的。

所以,在推广中,我们要擅于把流量进行分类。

迷茫型用户

迷茫,通指生活和工作不知如何进展,没有方向感。

在此,主要指:用户遇到问题时,不知道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举个栗子。

某用户发现自己孩子记忆力很差,却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解决。

这就属于迷茫型用户。

通常情况下,此类用户心中有疑问,但对问题原因以及解决方案一无所知。即:迷茫型用户对产品认知程度差。

▲ 解决方案

建议先解决用户疑问,获取一定好感后,在进行推广产品,然后拿出“优惠”杀手锏,促进用户尽快下单。

对于此类用户,我们应采取的营销方式如下:

  • 关于创意

建议采用“引出疑问”模板。前半句戳中用户痛点,后半句引导点击。

比如下图,以“记忆力差”为发起提问,和用户产生共鸣,然后给出解决方案,形成点击。

  • 关于着陆页

第一:说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解决用户心中疑惑;

第二: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表达产品优势,并突出案例,获取用户信任;

第四:提出优惠,促使下单。

问题型用户

问题型用户,指:用户知道产生问题的原因,但不确定解决方案。

举个栗子。

某用户了解到自己脸上起痘严重,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失调导致,但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调理。

这就属于问题型用户。

▲ 解决方案

通常情况下,此类用户只是想寻找一个解决方案。所以页面要突出产品解决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告诉用户产生问题的原因

对于此类用户,我们应采取的营销方式如下:

  • 关于创意

建议在创意中突出解决方案。基本套路为:前半句吸引关注,后半句引导点击。

比如下图,整句都以调理内分泌贯穿始终,直戳用户需求点。

  • 关于着陆页

第一:提出解决方案,解决用户心中疑虑;

第二:罗列产品卖点,吸引用户关注;

第三:突出用户购买该产品的原因;

第四:突出案例体,获取信

寻找型用户

寻找型用户,代表用户对自身问题和解决方案已经有了一个清楚的认知,但在产品选择上还没有一定的方向性。

举个栗子。

某用户想买一款面膜,已经确定了自身想要补水功效,可是还不确定购买哪一款产品比较好。

这就属于寻找型用户。

通常这类用户转化率最高,购买意向最强。

▲ 解决方案

通常情况下,此类用户已经知道问题原因以及答案,只是还不确定购买哪个品牌的产品。

对于此类用户,我们应采取的营销方式如下:

  • 关于创意

建议采用“紧急通知”模板。人们在浏览信息时,会选择性点击、过滤,但只有内容以“通知、提醒”的形式发送,打开率就会很高。

举个例子。

▲ 北京上班族自考本科,仅要2999元。

▲ 上班族注意了!现在开始北京2999元就能考个本科。

一条采用直接描述,但读后并不会引发太多反应;

而第二条,用户的注意力更容易被抓起。

  • 关于着陆页

第一:先分析用户需求,明确优化方向;

第二:根据用户需求,罗列产品卖点;

第三:采用对比,和其他产品相比,你的优势是什么;

第四:突出产品用后效果;

第五:突出案例体,获取信任。

对比型用户

对比型用户,指用户已经确定了产品,只是需要对产品进行相比较,来确保利益可以最大化。

举个栗子。

某用户想报名竞价培训,找到三家中意的品牌,但需要对这三家品牌的老师实力、课程内容以及售后等进行评估,来确保“钱花的值”!

这就属于对比型用户。

通常情况下,此类用户在选择产品时,多数思考的是“如何让钱的作用最大化”。即购买超超超超值产品

▲ 解决方案

建议采用突出产品实力来打消用户的疑虑。因为用户既然将该产品列入备选名单,也就代表了它接受产品价格以及了解产品优势。

对于此类用户,我们应采取的营销方式如下:

  • 关于创意

建议采用“制造稀缺”模板。从人性角度来说,越是唾手可得,越是毫无兴趣;越是得不到,越是想要!

举个例子。

▲ 赵阳竞价培训,SEM竞价行业的引领者。

▲ 赵阳竞价培训,小班教学,40天让你业绩翻倍,仅剩5个名额

第一条创意会更适于品牌词,而第二条创意,先突出好处,然后在制造出稀缺,对于正在对比中的用户很适用。

  • 关于着陆页

第一:突出产品核心卖点,告知用户你可以获得什么

第二:提出用户痛点,形成共鸣

第三:罗列产品卖点

第四:利用案例、证书等突出品牌实力,获取信任

决策型着陆页

决策,通指用户为购买某种产品而做决定的过程。

举个栗子。

某用户想购买华为手机,但处于犹豫中,嫌弃价格比较贵等一系列心理活动。

这就属于决策性用户。

通常情况下,这类用户转化率极高,但容易犹豫,所花耗的决策时间较长。

▲ 解决方案

对于此类用户,我们应采取的营销方式如下:

  • 关于创意

在创意上,建议采用“对比模板”。所谓没有对比没有伤害,用户也许知道你的产品好,但不知道你的产品有多好,此时对比的作用就出来了。

举个例子

▲ 原创意:预估收益7%,在这理财买到就是赚到。

收益7%是多少?用户并不能一下去推算出我的利润,或者说感受到7%的价值。

▲ 优化后的创意:2017年不流行把钱存银行了,投资这个项目收益率高达7%!

通过银行利益和7%对比,用户可清晰地感受到其投资项目的价值!

  • 关于着陆页

第一:突出产品活动力度

第二:突出产品卖点

第三:进行对比,突出产品优势,进一步获取信任

以上,就是对不同用户的营销方式思考。

营销推广中,用户是魂,但更重要的是用户购买产品时所经历的每个阶段。推广,就是把握用户心理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10个用户9个成交。

 

作者:小兔子,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厚昌学院

]]>
如何做产品增长,把握2点! //www.f-o-p.com/102493.html Wed, 17 Oct 2018 01:49:19 +0000 //www.f-o-p.com/?p=102493

 

互联网市场下半场,打磨产品,做好精细化运营用户更符合当前“寒冬”的经济形势。提速产品增长,主要从关注用户行为和用户情感两方面入手。

对于一款互联网产品来说,快速增长是重中之重。在让产品增长提速策略中,除了采取大规模的市场营销投放,从吸引用户注意力或者占领用户心智角度获得用户外,关注、打磨产品本身,提升用户体验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提速产品增长的策略。

在互联网市场下半场,打磨产品,做好精细化运营用户更符合当前“寒冬”的经济形势。提速产品增长,主要从关注用户行为和用户情感两方面入手。

用户多数情况下采取行动,都是来自潜意识的触发。如果一款产品在设计中,能够顺应用户潜意识,一定是会让用户体验到舒服甚至是爽的感觉。“舒服”就是带给用户的感受。

其中的潜意识,用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Thinking,Fast and Slow》提及的思考系统,就是不假思索快速做出反应的系统1。

这种思考跟本能思考保持一致,与过往的记忆、经验有关,我们中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像一位产品经理一样系统思考一款产品,判断产品的优势劣势,往往都是从最浅层次的感受出发,觉得这款产品好不好,用得爽不爽,就这么简单。

与系统1对应的,还有需要深度思考的系统2。如果一款做到需要用户解答数学题目一样去思考,那这款产品的增长基本无望。

(图:Thinking, Fast and Slow)

用户的潜意识的行为和潜意识行为唤起的用户感受,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对产品增长速度的影响。

(图:“产品增长提速,把握两点”框架)

一、关注用户原始行为反应

用户使用产品时,就像是用户走进了一片森林,森林有很多分岔路,如果没有一条明确、快速主干道,用户就会很迷茫,迷失在森林里。当然,用户不会这么傻,这片森林走不通,就直接放弃,重新找过一片森林。对应产品就是卸载。出现这种情况,产品以及运营人员都不愿意看到吧。

1. 减少步骤或者采用进度条式注册

在设计产品时,从一开始,就关注用户的行为,落实到用户原始行为流程图和通过数据埋点,以便后续验证。

以注册为例,在国内用户完成注册率中,邮箱注册>手机注册>第三方登录,这个简单的注册、登陆设计模型,并不是产品策划人员一开始就知道,而是经过几年的探索,才简化到如今的注册、登陆形式。

为什么邮箱注册>手机注册>第三方登录的注册率?

邮箱在中国互联网早期是很重要的沟通工具,成了大家日常频繁使用的工具,获取能够联系用户的邮箱,是那一代产品在设计中优先考虑的事情。这就造成了用户既要填写数字,又要填写@和字母。过了几年,邮箱渐渐很少人用了,手机注册成为了大家的首选,接收一条验证码,就能完成注册。比起邮箱注册,方便了许多。

之后,智能手机快速崛起,以Facebook为首的一批社交工具开放接口,支持用户的Facebook账户授权登陆第三方应用,用户几乎可以“无障碍”的登陆一款从未使用过的应用。用户完成注册的步骤越来越少,注册完成率就能相应的提升。

减少用户操作步骤这一行为提升注册率带来了非常好的效果。

(图:常用的手机注册和第三方登录)

我们回到用户原始行为上看这种变化。早期智人生存是不需要劳动的,饿了就去打猎,采摘自然界的野果为食。这种生存就很简单,几乎不需要先付出什么成本,就能立即获得成果。这种行为也就一直留在人类的基因里,人类就是喜欢即时能得到反馈的事物。

从邮箱注册到手机注册,再到第三方登录,所做得就是顺从了人类原始的行为,用户行动上付出的成本越少,用户尝试的可能性越高。这种线性的关联性,即使不看数据,从用户原始的行为,也能得出结论,基于这种用户行为设计产品,用户完成注册率的比例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目前微信上的小程序,则比注册应用(APP)更加方面,不仅省去了应用下载过程,而且扫码唤起或者搜索点击就能授权使用,这形式改变了用户注册的行为方式,注册更简单,使得注册完成率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图:狩猎时代)

除此之外,在产品的注册环节中,不仅登录账号的形式改变了,其他的信息形式也简化了,包括用户昵称、年龄、密码、头像等用户信息。这些用户信息填写环节,要么被分步骤引导填写,或者延后到其他环节补写,要么直接被去除了,可以称之为进度条式设计或者隐藏式设计。并不是这些信息不重要,但相比提升用户的注册率来说,这些信息还真是不重要。

从整个步骤上看,进度条式设计可能没有减少注册步骤,但是就是对提升用户的注册率有效果。

从注册环节中,能看到理解用户原始行为,将在产品增长上带来可预见的效果。研究用户原始行为,提升注册率的方法,一样适用于用户在使用APP其他环节,比如:首页面的点击、用户认购行为等。

不仅关注用户的原始行为,还要关注用户的常规行为。对于用户常规的行为设计,要画出用户行为路径图,并进行数据统计,最后用户数据说话。

在用户漏斗模型里,漏斗模型给了我们一个很直观的数据说明。产品每一环节的规划,都将提升或者减少下一环节的用户数。在产品增长上,前一环节的用户数,就是下一环节用户增长的杠杆。最后完成用户的人数,就是撬动整个产品增长的杠杆。

这就是研究用户行为,带来产品增速的魅力。

(图:神策数据行为数据监控)

2. 优化体验的3个步骤

如何做到更加顺应用户行为,简化用户达到目标的步骤,丹尼斯·豪普特利在《Something Really New: Three Simple Steps to Creating Truly Innovative Products》分解成了3个步骤。分别是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原因,列出用户使用产品的必经环节,以及将用户使用环节中所有不必要的环节,去除掉,简化到最简。

这里讲一下第三个步骤:

在明确了产品的用户群体以及产品的核心功能后,列出用户抵达使用核心功能的环节,从用户的角度思考,帮助用户省力,去除用户不需要的环节。

继续以注册环节为例:在用户初次使用时,部分产品会以引导页的形式引导用户注册,也有产品直接让用户进入首页,不需要注册就能使用部分功能,这些都是简化步骤的策略。

第一种情况,引导用户注册,以第三方登录可能是最简单的方式。当然,这种平台拿不到用户任何信息,所以需要在后续的环节中,进度条式或隐藏式收集用户信息。

第二种情况,用户直接进入首页。在某些会引起用户安全或者对自己产品体验有足够信心的产品上,采取这种注册方式,可能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用户如果觉得有注册的必要,则继续完成注册。

在实际情况中,这两种注册情况可能都不一定适合,但是,越简单的步骤帮用户达到目的,越能吸引用户完成注册,也是事实的。因为用户要的不是使用这款产品,而是借助产品帮自己完成某项目的而已。

二、研究用户在使用行为上的情感变化

用户的使用行为,带给了用户不同的感受,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积极会带来正向反馈,用户是愉悦的;消极会逼走用户,用户是不爽的。还有大多数产品是不痛不痒的,这些用户的情感,直接关系到产品增长速度的表现。

(图:用户情绪流程图)

在丹尼尔.卡尼曼两套思考系统中,系统1思考是快乐的,系统2思考是需要消耗能量,是不快乐的。产品设计是顺着人性,带给他们快乐的。懂得他们的快乐,是需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更进一步来说,不爽背后对应的是问题没有被解决。这些问题让用户产生了苦恼。

可以从3个维度,表述用户的情感变化,分别是用户使用的感受、遇到的问题以及用户原本的期望。

1. 用户使用行为的感受

用户有两套认识模式:一套是感性认知模式,一套是理性认知模式。

多数用户行动,包括体验产品,使用的是感性认识模式。从用户自我的感受出发,判断好用还是不好用,继续使用还是放弃使用。在研究用户行为中,可以列出的用户使用路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有一个情感评分,最后将评分转化成可视化数据,供产品策划人员进一步优化产品。

2. 用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不爽才有问题,不过很可惜的是,用户即使有问题,他也不会告诉你。还有即使能正常使用,但是用户就是不想使用,这同样也是问题。所以尽可能由己推人,或者一对一跟用户沟通,了解用户实际的问题。

3. 用户原本的期望

了解目标用户,不仅指的是了解用户属性,还是能把用户的期望需求了解清楚。这种期望代表了用户更为真实的需求,并且这种期望可能就是未来的趋势。

企业办公软件钉钉早期有一个功能,就是直接给手机通讯录的联系人免费打电话,这个功能让很多个人用户主动下载,这些用户不是为了使用这款协作工具,而仅仅只是为了使用免费电话。之后,优化后的微信电话受到了用户的追捧,微信电话已经很大程度代替了电信商。即便是钉钉APP还支持免费给通讯录的联系人打电话,估计也不会太多人去使用了。

这个过程的变化,呈现就是用户的真实需求以及真实需求的变化。所以,除了了解用户遇到的问题,还要了解用户原本的期望,才能更全面了解用户情绪,提升产品增长的速度。

三、B=MAT

在研究了用户行为和用户情感后,福格的研究成果为提升产品增长速度提供了另一项理论研究支持,就是福格(FOGG)行为模型。用公式表达B=MAT,其中B是行为,M是动机,A是成本,T是触发。用户在使用产品时,每一次行为,都伴随着这三个要素。

(图:福格(FOGG)行为模型)

仍然以产品的注册环节为例,大多数情况下,用户使用产品的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就是想使用体验概该款产品。

接下来重点看用户成本和触发这两项:

1. 用户投入的成本

用户在初次使用产品过程中,用户的心理账本会计算成本,决定要不要注册这款APP。注册的简单便捷程度,有无体验到Aha时刻,都是影响因素。将这两项因素,拆解到用户行为和用户感情行上,该减的环节一个不留,存在障碍的环节立即优化,就很有可能减少用户的成本投入,从而提升注册率。就像用户高进入了森林里,主干道清晰,路也好走了,用户更愿意进去体验。

2. 触发用户行动

但是仅仅路清晰还不够,用户仍然有可能不愿意走完。福格(FOGG)行为模型的“触发”提醒产品人员,用户在森林里,还需要有人带路或者让用户产生好奇心自己探索。

在注册环节中,除了注册速度快或者直接体验产品外,使用其他外部奖励触发用户注册,也是产品在提升注册率,可以考虑的。如展示宣传产品核心卖点的引导页,或者直接给到用户注册的承诺奖励,都是提升用户注册率方法。同样的,福格行为模型也适用于用户使用产品其他环节。

四、总结

从关注用户行为,研究用户情感,到综合使用各种方法,都是为了让用户得到了满足,最终让产品增长得到提升。而这种基于关注产品本身的方法,不仅能让产品增长自然提速,而且这样带来的用户留存率也将高于其他方式。

 

作者:大军/Fong,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冯山开道」

]]>
卖货型文案框架,转化下单就靠它了! //www.f-o-p.com/89473.html Fri, 06 Jul 2018 02:02:45 +0000 //www.f-o-p.com/?p=89473 卖货型文案

相对月其它类型的文案要求,卖货型文案来的更加干脆。转化、下单,别无他意……

 

卖货型文案,内容运营必备的一个技能。你也可以叫它营销软文,或者电商文案。核心就是包装商品,实现更好的销售。

 

如何创作一篇卖货型文案,有以下3个步骤。

 

一、挖掘商品卖点

 

可以先列出某一商品所具备的所有卖点,对商品有一个整体而清晰地认识,然后挖掘出商品街最核心的卖点。

 

下一步,认真思考该产品所针对用户的真实使用场景,将上面我们找到的产品核心卖点与用户真实的、最常见的使用场景结合,进行文案创作。

 

二、3秒标题

 

一个标题,请在3秒内,吸引看到它的人继续看下去……

 

对于这点,众多广告大师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如果给我5小时写文案,我会花3个小时想标题。

 

身处每天接触海量信息的时代,我们自身也会深有体会,吸引潜在买家注意力停留,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卖货型文案里,打造标题吸引力这块我们可以尝试以下这些方法:

 

1、打破常规

 

每个人都有思维惯性,如果你的标题可以打破常规,超出他的常识认知,无疑可以轻松的吸引他的注意力;

2、创造极端

 

有一类标题,会很容易吸引看到它的人与自己的既有对某一事物的认知做对比,标题里的描述是他认为不可能轻易做到的,以此达到激发好奇心,吸引注意力;

 

3、借势IP

 

IP的影响力自带吸引力,这在最近在各个群里、朋友圈场景里疯传的各种课程海报里体现的最为明显。大家都在找某一领域里的名师为自己站台、圈粉,越是有名气的老师,自然越能吸引某一群体的注意力……

 

4、与我相关

 

无论在何时何地,一个人可能不关心大部分的信息,但是与自己相关的信息一定会在第一时间被他筛选出来。

 

所以,在标题中可以直接把想要通知的潜在人群标记出来!

 

三、建立信任

 

在付款前的较长的时间里,客户都会认真思考关于商品的一些问题。作为写卖货型文案的你一定要先了解客户的种种顾虑,并通过文案最终解决它。

 

比如一件商品销量在行业里遥遥领先,有权威的背书,可以重新塑造你的形象,7天包退、有多少人已经在用,顾客好评,免费试用,设置时间期限等等。

 

在这一环节没有别的,就是找出买家的关注点,他的顾虑,并给出解决方案!

 

作者:师兄,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51coo(ID:COO-51)

]]>
教你0基础写出爆款文案! //www.f-o-p.com/88010.html Tue, 26 Jun 2018 09:38:04 +0000 //www.f-o-p.com/?p=88010 爆款文案

 

我这次的分享主要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99%的人在写文案之前都会忽略的6件事;第二部分,爆款文案的5个共同属性。

一、99%的人在写文案之前都会忽略的6件事

 

(一)明确核心需求

 

在写文案之前,你一定要首先明确的是,这篇将要发布的文案它的核心需求是什么,是品牌宣传?活动推广?还是产品销售?或者是一些别的什么目的。

 

为什么一定要特别强调“首先明确”呢?因为不同的需求,它对文案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需要用到的文案技巧也是不一样的,这就直接决定了你接下来要写的文案,它的类型、它的调性、它的篇幅长短以及你写它需要花费的时间。

 

所以,如果你不“首先明确”的话,接下来根本就没办法进行下去,特别是在你还需要跟客户爸爸或者公关公司对接的情况下。

 

根据核心需求的不同,我把文案分为两类。一类是套路型文案,一类是卖货型文案。

 

1、套路型文案

 

套路型文案主要针对的核心需求是品牌宣传和促销活动推广。面对这种需求时,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的把流量做上去。

 

那么,怎么做才能把流量提上去呢?方法就是:用套路。所谓套路,其实就是:套用的多了,脚下便有了路。

 

这类文案在正式介绍品牌或活动信息之前,往往都会加一个或长或短的套路,它可能是一系列段子,也可能是一个虚构的情感故事,甚至有可能是一个热点新闻或者说是热播剧。

 

有的人可能会问了,套路这么好,那我怎样才能写出一个打动粉丝的套路呢?其实,对于一个刚入行的文案小白来说,想要从头到尾写出一个好的套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你可能根本找不到灵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这里,我分享一个很实用的笨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你从其他号上看到的爆款文案,收集起来,分门别类整理成一个表格,表格里面的内容可以分为这几个板块:标题、链接、阅读量、点赞量、账号名称、广告类型、投放品牌等等。

 

下次如果遇到同类型的文案需要写的时候,你就把这个表格翻出来看一看。一开始你可以选择直接套用,等你套用的多了,就慢慢知道一个好套路该怎么写了。

 

所以,一定要建立一个自己行业或领域的爆款套路素材库。如果你能坚持多读多看多积累,多学多用多总结,我相信用不了一个月的时间,你也能写出一篇爆款文案。

 

这里推荐大家看一个账号,叫“同程旅游网”,套路特别深,非常值得学习。

 

2、卖货型文案

 

卖货型文案主要针对的核心需求是产品销售,这类需求的主要目的就是引诱更多的目标用户心甘情愿地掏出自己的血汗钱来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所以你必须精心打磨文案的每一个环节,最后顺利引导顾客下单购买。

 

这种类型的文案该怎么写呢?我总结了一个方法:引诱三连。标题引诱点击,正文引诱阅读,结尾引诱购买。具体该怎么去操作,因为时间原因,这里就不详细阐述了,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慢慢分享。

 

(二)明确投放平台

 

你需要明确的是,你的投放平台是什么,是公众号朋友圈?微博?抖音今日头条?还是其他的平台。

 

因为,不同的平台,它的玩法和规则是不一样的,对文案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虽然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我遇到过不少人,一到写文案时就忘记了,经常把公众号的文案直接同步到头条号等其他平台,甚至是自动同步,这其实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你一定要杜绝!

 

关于各个平台的区别,我相信你们一定也都比较了解了,所以我在这里就不啰嗦了。

 

(三) 用户画像分析

 

这也是在写文案之前,很多人经常会忽略掉的很重要的一个点。

 

其实,不管你的文案投放在哪个平台,用户画像分析都非常非常重要。但是,很多新媒体人和文案往往由于自己从业时间长、账号运营时间长等原因,就自认为对用户很了解,对他们的需求也很了解。其实呢,大多数人对用户一点都不了解。

 

这类人往往都有一个口头禅,就是“我认为怎么怎么”“我觉得怎么怎么”。但是他们却忘了:文案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而是写给用户看的,自己认为怎么样一点用都没有,关键是得让用户觉得怎么样才行。

 

所以,话又说回来了。到底什么是用户画像呢?交互设计之父阿兰·库珀认为,用户画像是真实用户的虚拟代表,是建立在一系列真实数据之上的目标用户模型。

 

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用户画像是一个一个标签的集合,将这些标签组合起来,把一个群体具象成一个“人”的形象,就形成了用户画像。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拿我来说吧:张三疯,男,26岁。爱好:电影、摄影、阅读、骑行。特征:互联网重度用户、社群活跃分子等等。这就是一个用户画像。

 

那么,又该如何确定用户画像呢?首先你要了解用户的属性,他们是男是女,生活在哪个城市,用的都是什么手机,是90后还是80后还是70后。其次你要了解用户的行为,比如他们最爱看的内容是什么?最爱分享的内容是什么?最爱发表评论的内容又是什么?

 

只有了解了这些,你才能知道你的用户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群人,他们的核心痛点是什么?你推送什么样的内容他们才会看,你卖什么样的产品他们才会买单。

 

这个用户画像分析表是我一直在用的,很简单,很实用,分享给你们。

 

(四)竞争对手分析

 

在写文案之前,竞争对手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经典的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

 

SWOT分别是S (strengths)优势、W (weaknesses)劣势、O (opportunities)机会、T(threats)威胁的简写,目的是为了通过分析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将内外部条件、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S优势:主要分析自身最擅长的优势,在成本、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优势,有哪些是本自己能做而竞争对手做不到的。

 

W劣势:主要分析自身最不擅长的地方和缺陷,以及哪些是竞争对手做得好而自己做得不好的。或者是顾客离开自己的原因,最近的失败案例及原因等等。

 

O机会:外部的产品、渠道、营销等方面存在哪些机会,内部的短、中、长期规划目标的机会点在哪里。

 

T威胁:客观的经济环境、行业发展、政策等方面是否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最近的威胁在哪里,是否有机会规避。

 

因为今天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在这里我就不给你们详细举例子啦,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用自己所在的公司为例分析一下。

 

(五)提炼产品卖点

 

产品卖点也是在写文案之前,很多人经常会忽略掉的很重要的一个点。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自身局限或者思维定式等,往往不知道产品的核心卖点什么,或者不认为某个点就是核心卖点。

 

这其实是一种“知识的诅咒”。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已经对某件事情非常熟悉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下意识地忽略掉这件事。

 

就拿我来说吧,我是一个新媒体人,我的优势是新媒体运营和文案。但是在上个月之前,我从来不认为高质高频的产出优质内容是我的优势,直到那天我跟一个朋友聊天,我才突然意识到,这的确是我的一个优势。这就是一种知识的诅咒。

 

我相信你们在自己精通或者熟悉的领域也或多或少存在“知识的诅咒”这样的问题,那该怎么去规避呢?该怎么去找到产品的核心卖点呢?我这里分享2个法则和1个理论。

 

1、FAB法则

 

FAB法则是销售领域内很著名的一条法则,它分别是Feature(属性或者功效)、Advantage(优点或者优势)、Benefit(客户利益与价值)的简写。

 

按照这个法则来提炼产品核心卖点,我们需要首先思考产品有哪些特点和属性,其次要思考这些特点和属性跟竞品相比有哪些不同或者说有哪些优势,最后要思考这些优势能给用户带来哪些利益或者价值。而这个利益或价值,就是你的核心卖点。

 

关于FAB法则,在销售领域内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叫“猫和鱼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只猫,它非常饿,特别想大吃一顿。这时,有一个销售员过来了,他说:猫先生,我这儿有一摞钱。这只猫听完没有任何反应。为什么?因为在猫眼里这一摞钱只是一个属性。

 

过了一会儿,另一个销售员过来了,它说:猫先生,我这儿有一摞钱,可以买到很多鱼。这只猫听完仍然没有任何反应。为什么?因为在猫眼里,虽然这摞钱能买到鱼,但解决不了它现在的问题——肚子饿了想吃鱼。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销售员过来了,它说:猫先生,我这儿有一摞钱,可以买到很多鱼,你可以大吃一顿。销售员话刚说完,这只猫就飞快地扑向了这摞钱。为什么呢?因为这摞钱能解决它现在的问题——肚子饿了想吃鱼。

 

其实,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完整的FAB顺序,也是我们提炼产品核心卖点的顺序。但是,很多人在提炼卖点的时候,却往往只做到了F或者A,很少有人做到B。

 

2、三属性法则

 

三属性是指产品的三个层次,包括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

 

核心产品就是产品的价值,包括产品概念、产品品质、产品价格、原料产地、产品风格、技术创新、自身升级、产品线等。

 

形式产品就是产品的外在,包括产品外型、质量、重量、体积、视觉、手感、包装等。

 

延伸产品就是产品的附加值,包括产品历史、市场地位、售后服务、附加价值、所获荣誉、名人代言等。

 

当然,除了这三个层次之外,还有一些角度,比如说竞品卖点、情景描述、用户痛点等等。

 

其实,三属性法则所涵盖的角度,基本上就包含了产品的各个方面,如果这样你都还是找不到产品卖点的话,那就只能说明你比较懒了,没有别的原因。

 

3、USP理论

 

USP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人罗瑟·里夫斯提出来的,它主张向消费者说一个“独特的销售主张”(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这个理论主要包括3个方面:

 

1、每一个广告都必须对消费者提出一个明确的销售主张或者利益点。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提出了可以降火的利益点;“小饿小困喝点香飘飘”提出了可以缓解饿困的利益点。

 

2、这一主张或者利益点,必须是产品独有的、竞争对手无法也不能提出的。比如纯净水都要经过27道净化工艺,但只有娃哈哈纯净水将这个卖点提了出来。

 

3、这一主张或者利益点必须有助于销售,能够影响到大部分消费者。比如“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三亿多杯,能环绕地球一圈,连续七年全国销量领先”、“中国每卖出10罐凉茶,就有7罐加多宝”、“上云就上阿里云,市场占有率超过第2-5名总和”。

 

(六)找准切入角度

 

只有当你明确了核心需求,掌握了用户痛点,提炼了产品卖点之后,你才能知道从哪个角度切入,文案推送后的效果才会更好。

 

那么,怎么来判断这个切入角度好不好呢?主要通过以下3个方面。

 

1、受众面:切入角度受众面越广,越容易成为爆款;

 

2、共鸣点:切入角度越让用户产生共鸣,越容易成为爆款;

 

3、稀缺性:切入角度越稀缺,被用户消费的次数越少,越容易成为爆款;

 

举一个我去年写过的案例。客户是小熊电器,核心需求是推广一款新上市的加湿器,品宣+卖货需求都有。因为他们家经常在各类大号上投放广告,所以对自己产品的核心卖点非常清楚,这一点省了我很多时间。

 

当时,小熊电器投放的是遇见北京,北京本地公众号,主要做的内容是北京本地的吃喝玩乐、民生资讯等。通过长期的用户画像分析,我们发现粉丝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北京打工的北漂,每天朝七晚十挤地铁,睡眠严重不足。

 

当时选择的投放时间是11月中旬,这个季节的北京,空气本来就比较干燥,再加上集中供暖,室内空气就更加干燥了。由于我本身就是加湿器的用户,所以我非常明白一点,干燥的空气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而湿润的空气则会极大地有助于睡眠。

 

所以,最后我选择的切入角度就是“睡眠”。事实证明,文案的效果非常棒,粉丝评论几乎零差评,当时的具体销售数据客户没有给到我们,所以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估计肯定不错。为什么呢?因为客户当天就追加了2个投放,一个遇见北京的头条,一个北京微时光的头条,总共价值6万元。

 

说到这里,你该知道明确核心需求、明确投放平台、用户画像分析、竞争对手分析、提炼产品卖点、找准切入角度这6点到底有多重要了吧。所以一定要重视起来,一定要用起来,这是你能写出爆款文案的基础。如果你连这6点都做不到的话,想写出一篇爆款文案是很难很难的。

 

作者:张三疯D,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51coo(ID: COO-51

]]>
文案入门指南:月薪3000的文案和月薪3W的文案差在哪? //www.f-o-p.com/86958.html //www.f-o-p.com/86958.html#respond Tue, 19 Jun 2018 09:08:08 +0000 //www.f-o-p.com/?p=86958 文案入门

 

 

据说,广告公司的鄙视链是这样的:

做策划的鄙视写文案的,做客户的鄙视写文案的,做设计的鄙视写文案的,做前端的鄙视写文案的,做媒介的鄙视写文案的,做财务的鄙视写文案的,做前台的鄙视写文案的,做保洁的鄙视写文案的……

 

为什么呢?

因为文案就是一门没有任何门槛的手艺,只要你认得几个字,就能写文案。

 

人人都能写文案,似乎也谈不上有什么入门可言,只要有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开干了。但拿起笔写几行文案容易,要把文案写好可就难了。往往,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事情,想做好就会越难。

月薪三千的文案易做,月薪三万的文案难为。

月薪三万的文案众里挑一,月薪三千的文案泯然众人矣。

同样是写几个字,区别在哪呢?

 

关键是两点:洞察和概念

月薪三万的文案就是创作时能找到消费洞察,能提炼创意概念的文案。

 

1、洞察

对于广告人来说,人是创作的基准,广告的秘密就是要通过深入消费者的生活和内心来发掘。

所谓洞察,就是多多感受生活,理解人心,洞悉人性。

 

要找到洞察,有两样事情要做。

 

其一,发现生活细节。

这需要对生活有精细入微的观察能力,能够发现用户特别的心理现象和小动作。

 

很多广告人抱怨说写不出来文案,一到写文案时就大脑空白,搜肠刮肚找词汇翻词典,然而还是下笔生涩。这种写文案的方式其实不是创作,而是码字,是遣词造句的把戏,是玩文字游戏

 

真正的创作应如李安所说:

“导演不过是一个导体,他感应一件东西,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向众人传递这件东西。导演是一个容器,先感受一些事情,然后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跟观众交流,我是有感而发。”

文案便是感受生活并进行表达。真正写文案不是从词典中来,而是从生活中来。

 

所以不要说你的文案沟通对象是90后、是女白领、是成功人士……这种模糊抽象的群体,而是把你自己想象成他们中间的一员,代入生活角色。

你希望广告主用什么口气跟你说话,说些什么你才会被打动。

想象你就是一名职场女白领,那么你每天的生活日常,你拥有什么样的朋友,你的所思所想,这些就是文案的起源。

 

我们知道女生每月那几天会不舒服,会不想上班只想赖在床上,会只想穿舒适的衣服,会情绪敏感易燃易爆……

护舒宝看到女生的这些细节,她选择换一个视角去看待生活,告诉女生:生活中有些改变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乐趣,于是就有了这篇《快乐宣言》:

“那几天,我和我的床有约会,别找我开会;

“那几天,想哭就哭,用眼泪洗掉坏情绪;

“那几天,用球鞋代替高跟鞋,找阳光去逛街。

女人月当月快乐,护舒宝。

 

 

这样的文案肯定是,不关注女生感受的钢铁直男写不出来的。

作为订婚结婚使用的贵重金属矿物,黄金在和钻石、铂金的竞争中一直落于下风,黄金显得传统、守旧。

于是世界黄金协会希望将黄金赋予坚贞不渝的符号意义,承载情感之旅中的真情时刻。并告诉男男女女,爱定一个人的时候,就要选择送黄金饰品。情定时,唯有金。

 

它的文案是这样的——

包容小脾气、见死党,这些爱情中的小细节,便是对生活的洞察。

 

2011年8月,台风“梅花”登陆中国时,BBH临时起意为世界黄金协会拍摄了一条视频短片,讲述了一场不惧风雨、台风天也要不见不散的约会。文案说:“当爱强过台风时,情 就定了“,这就是一个有生活、能让人感同身受的创意。

对于一个喜欢跑步的人来说,凌晨出门跑步是常有的事。一开始是万籁俱静,行人车辆稀少,整个城市还在沉睡之中。远近皆是黑黢黢一片,你看不清远方的路,偶尔冒出来的一个身影、一声犬吠还让你心里打鼓,但你借着无精打采的路灯和晨曦的一点微光,向前跑下去就好。

慢慢得,你看着天色一点点亮起来,行人车辆一点点多。等你跑完,天色已经大亮,金色朝晖洒落,众人还在睡眼惺忪、边打哈欠边行色匆匆,而你已经在静静地出着汗,享受着四肢百骸传来的放松与惬意。天亮了,心也跟着敞亮。那种感觉,是不跑步的人无法体会的。

 

所以new balance说:跑下去,天自己会亮。一句充满双关意义的文案,来自于跑者的感受,跑了就懂。

他如麦当劳的“每次第二杯半价的时候,我想到的都是你”,蚂蚁财富的“每天都用六位数的密码,保护着两位数的存款”,中华汽车“世界上最重要的一部车,是爸爸的肩膀”,里面都有着对生活精细入微的观察。

写出细节,写活生活,文案也就有了生气,有了生命。

其二,发掘消费动机。

洞察力,不仅在于找到生活中的细节,更要能发掘消费者隐秘的动机。

有时候,消费者会“口是心非”,消费者内心真实的想法,真正的消费动机,往往隐藏在外显的行为与表象之下,并被伪装成冠冕堂皇的理由。他们并不会宣之于口。

 

比如对于一个打算购买豪华车的中年油腻大叔而言,他真实的想法大约是“豪车的高配置、高性能能增加我的男性魅力,挽回发际线和肚腩造成的灾难,增加异性对我侧目的机率”。

还记得这张图吧,

比如对于一个购买YSL唇膏的女性来说,它潜藏的消费信号大概是“它能让你看起来更年轻,生育能力更强,比那些十七八岁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强多了”。

 

当然这些隐秘叙事不需要说出口,你只需要在文案中将驾驶乐趣和进取精神、社会地位关联在一起,将炫彩丰满的唇色解读为女性独立、自信的态度就好了。

不管文案中是明示还是暗示,你都一定要知道消费者的真实意图,这样你写出来的文案才能一针见血。

 

对于跑马拉松的人而言,重要的不是在赛道上击败他人,而是在朋友圈击败他人。

为什么要戴安全头盔,不是因为生命受到威胁,而是因为社会地位和形象受到威胁。

这两条文案就是在发掘隐蔽动机,同样的还有淘宝女装的广告文案:

萝莉范儿的小花边,渴望的不是你的保护,而是你的占有;
小清新的白色连衣裙,期待的不是山楂树,而是莽撞的古惑仔;
职场黑丝通勤装,叫喊的不是求独立,而是求肩膀;
黑色超短小礼服,不是通行的穿衣之道,而是可以不赢但绝对不能输的虚荣心;
女人的真心话,从不挂在嘴上,只会穿在身上。

衣服,是最动人的语言

只有深谙用户心理,才能写出来打动人心的文案。再如NIKE WOMEN的猎人与猎物系列:

《猎人篇》

我喜欢当猎人

因为猎人很美

尤其是当进攻的念头,与手下不留情的举动,合而为一的瞬间……

内在与外在都美

我在最近看到两个非常美的猎人

一个是剑拔弩张却屏气凝神的投手

他面对打击者,准备投球

但光凭他的气势,已经使对方从对手变成猎物

另一个猎人,是我自己

那是我在谈判会议中,从对方眼里看到的

这种非装饰性的、具实用性的攻城掠地型美感

我称之为“功能性美学”

《猎物篇》

我喜欢当猎物

要成为猎物的条件是:被看见,被需要,被仰慕,被……

“成为猎物”这件事,其实是一个主动性的“被”动词

因此猎物必须时常在猎人眼前展示自己

就象一个小职员,会在有大老板出席的重要会议中,发表独特看法

而当你的表现被看见时,你就是焦点

你就是人们眼中最美的事物

但有时候猎人会伪装成猎物

比如说

谈恋爱的时候

在猎人与猎物之间,只有洞悉消费心理,才能捕获消费者的心。

芝华士的早年广告,几个男人在冰天雪地里垂钓,脚边放着一瓶芝华士,广告文案说,这就是芝华士人生。

什么才是芝华士人生呢?有钱,并且很会花钱。这就是这条文案的言外之意。

台湾的全联超市,是台湾分布最广的超级市场,它的优点是便宜,缺点是太便宜。以致于很多去全联的年轻人会觉得手上拿着全联的购物袋很丢人。

大家都想省钱,但不想被别人看到自己省钱,觉得自己好穷。这就是消费心态。

 

于是全联在广告文案中,把省钱塑造成一种个性、态度,一种年轻人的消费美学。大获成功。

所以,文案就像一场内心戏,一定得懂得撩拨消费者。一个好的文案得是一个心理医生、一个传道牧师、一个萨满、一个把妹高手、一个吟诵祝福术的法师……

2、概念

如果说洞察是一个文案修炼的内功心法,那么概念就是文案的神兵利器。

一个好创意和一个大创意之间的区别,就是看创意背后有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概念来支撑。而区别一个普通文案和一个优秀文案的,就是看他有没有概念提炼能力。

 

概念,是从策略到创意的关键所在。

广告公司的工作就是通过对消费者、竞争、产品进行综合分析,找到关键洞察,制定传播策略。

然后,将策略提炼成一个与消费者沟通的核心概念,它要么是产品USP,要么是品牌观念。

再然后,围绕概念进行创意表现。只要有了好的概念,好文案好创意才能手到擒来。

 

站在策略的角度来看,概念是屠龙刀,它浓缩产品核心卖点和品牌核心价值观,表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站在创意的角度来看,概念是倚天剑,是最能击中消费者内心的文本之源,是最能打动和俘获消费者的一个词、一句话,锋利无双,谁与争锋。

 

创意概念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产品核心卖点。

更准确地说,是基于产品卖点的逻辑推演,有了产品卖点之后会带来什么好处(结果法),没有产品存在会出现什么坏处(问题法)。

 

比如BMW驾控技术带来的好处是驾驶乐趣和愉悦体验,于是BMW广告的文案就围绕“JOY悦”这一核心概念展开。

比如依云的核心卖点是天然的矿泉水能够带来身心的健康与活力,所以依云的核心概念是年轻,广告语是live young(活出年轻)。

以上是结果法,我们再看问题法。

问题法是挖掘消费者在没有本产品以前有什么痛点,或者假设没有本产品出现的话,消费者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扰,然后进行提炼。

 

比如大连市西南部的楼盘小平岛,一个百万平米的海岸线社区。小平岛三面临海,北面靠山,临近老虎滩和星海湾,自16世纪以来,就以海鲜美味、海岛旅游闻名遐迩。项目最大的卖点自然就是海景。

 

所以广告设定了这样一个概念:假如大连没有海,来描述海对于大连的重要性,突出海景价值。所有创意和文案都围绕“假如大连没有海”这个概念来展开。

 

假如大连没有海,那么……

谈恋爱特没劲、海鲜上涨八倍多、只能去青岛旅游了、不喜欢大连了。

其他案例包括美国Body By Milk协会发起的全国公益活动“got milk?”,日清杯面早期的“hungry?”

另一种则是品牌核心价值观。

是从产品属性、功能利益、品牌历史中,抽象出来一个观点,一种观念,使之成为能够引发群体共鸣、成为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并升华成为品牌核心价值观。

创意文案,则围绕这个观点/观念进行表现。

比如维他柠檬茶,它的产品卖点是真茶+真柠檬,品质货真价实。维他的创意呢,就是把真茶真柠檬上升到了一种观念:“要来就来真的”。

来真的就超越了产品层面,不是在讲产品的“真”,而是讲消费者的“真”,从而表达年轻人的敢作敢当,率真个性,坚持自我不妥协。这种生活态度,就易于赢得用户的共鸣。

“要来就来真的”,其实就是对“真茶真柠檬”产品价值的一种创造性演绎,从价值走向价值观,从而成为与用户共享的生活观念,赋予了品牌以态度和个性。

围绕“要来就来真的”,其中有一条TVC是这样拍的。

一对情侣走在路上,女生说:“如果我掉进河里,你会救我吗?”男生:“当然会啊”。

于是女生立马就跳河了。

要来就来真的!真茶+真柠檬,维他柠檬茶。

再如三全私厨水饺。私厨水饺的口味包括黑椒牛肉、剁椒鱼头、虾皇饺等,相比于传统猪肉白菜、猪肉玉米水饺的千篇一律,它的产品卖点就是更好吃,消费升级。那么,它跟消费者沟通的概念是:人生不易,生活很难,“吃点好的,很有必要”。

 

“吃点好的,很有必要”,就不只是在讲产品好,更重要是表达一种生活态度,要懂得取悦自己、犒赏自己。

它投放在公交车上一组文案是这样写的——看,生活好难啊!来吃点好的!

天津楼盘远洋万和城,离城市较远,交通不便、配套缺乏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缺点,但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得到改善,所以万和城想跟消费者说一声:现在特远以后特近。这是在卖项目的区块潜力、未来规划。

沟通上,揽胜广告为万和城设计了这样一个概念:必须乐观。要相信万和城很快就会好起来,也要对生活充满盲目的乐观和信心。

 

它的文案是这样的——

从“现在特远以后特近”到“必须乐观”,这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转化,从产品转向了消费者。

但这两者在逻辑上有一个承接关系,正因为“现在特远以后特近”,所以“必须乐观”,二者是有关联的。

没有产品卖点的支撑,创意概念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无法使消费者从对概念的认同上最终转回来对产品的认同。

 

万和城和前面的小平岛,同为揽胜广告出品。从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概念的重要性。

有了概念,创意和文案就有了灵魂,所有创意都围绕概念进行展开,单纯,锐利,传播效果更好。

同时,概念是连接产品和消费者、连接策略和创意的一道桥梁,它建立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使产品功能和消费者切身利益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使消费者更容易被产品所影响、所打动。

 

除了生活观念和生活态度,品牌核心价值观式创意概念也可以是品牌所秉承的理念,比如苹果的think different,尊尼获加的keep walking。

 

知名奢侈品牌LV,旗下产品线丰富,从包包到鞋履、成衣、腕表、珠宝一应俱全,但要说到一款能够代表LV的产品,那还得说旅行箱——1835年,LV创始人,14岁的路易·威登离开瑞士,徒步250公里远赴巴黎闯天下,从行李箱学徒一步步成为Eugenie皇后专任皮革师和行李箱专家。

 

我们知道,奢侈品的广告大多数杂志广告都是以名模明星为核心,一个品牌LOGO完事。没有什么诉求主张和文案。

所有奢侈品牌,都是和高级、奢侈、名流联系在一起,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但在品牌价值和个性的层面,奢侈品牌之间的差异化不足。

当LV被视为炫富、真货假货一起烂大街时,2008年起,LV开始在原来的单纯时装广告基础上,增加核心价值系列广告,围绕“旅行”输出品牌形象和理念。LV提醒我们旅行文化才是它的核心价值,才是它的历史起源。

LV旅行箱不仅象征财富和地位,更陪伴并见证你的生命之旅。而旅行,造就了我们每一个人。

 

在“旅行”这一概念指引下,LV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广告文案。

阿加西-爱是最美的旅行

Is there any greater journey than love?

凯瑟琳德纳芙-有时候,家只是一种感觉

Sometimes,home is just a feeling

戈尔巴乔夫-旅行让我们面对自己

A journey brings us face to face with ourselves

科波拉-在每个故事中,都有一段美好的旅程

Inside every story, there is a beautiful journey

登月40周年-有些旅程永远改变了人类

Some journeys change mankind forever. first step. june 3rd

2010年世界杯,LV邀请齐达内、贝利、马拉多纳拍摄了旅行核心价值广告。

这一系列广告让人们重新认识了LV,并通过人与旅行建立了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结,不是烂大街的ICON,而是关注人、思考生命的人文美学。

这就是创意概念,它不只是一句文案,更是一个品牌的信仰,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念。

 

 

正如我们反复强调,人是广告的起点。

通过消费洞察捕捉生活细节和消费动机,从中寻找并提炼强有力的创意概念,统领整个传播。单一概念、整合输出,从而打动消费者。

这就是广告创作的全部核心。

通过洞察不断修炼文案内功,擅用概念这一文案的战略武器,你就能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

虽然标题说月薪三万,但实际上月薪三万的文案并不常见。这不是因为文案不值钱,而且因为好文案都升职做创意总监了。

 

按照彼得原理——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现象研究得出的结论:

各种组织,习惯于对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优秀的人员进行提拔,晋升其担任更高一级职位。如果继续胜任,则进一步提拔,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最终,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员工都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位置。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大学教授被晋升为校长后无法胜任,一名优秀的运动员被提拔为主管体育的官员无所作为。

广告公司同样如此,优秀的文案在到达月薪三万以前就会被晋升。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活也越多嘛。所以只有月薪三万的总监,没有月薪三万的文案。

但一名优秀的文案,未必会是一名合格的总监。因为创意总监除了要负责专业创作以外,还要负责统筹整个项目的创意传播管理、带人、提案卖稿。

 

不过,仅就专业创作而论,不懂消费洞察和概念提炼的文案肯定是做不了总监的。因为洞察和概念才是创作的核心,也是一个文案从只负责文字,到负责整体创意、理解策略的基础。

 

本文作者@空手同学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
//www.f-o-p.com/86958.html/feed 0
3个技巧,教你如何正确的追热点 //www.f-o-p.com/83601.html //www.f-o-p.com/83601.html#respond Wed, 23 May 2018 09:28:51 +0000 //www.f-o-p.com/?p=83601

最近有很多的热点事件和节日,如滴滴事件、二更食堂关停、暴走漫画被关停、国宝文物变戏精等,相信很多新媒体人都在着急忙慌的追热点,但很多人运营人并不会追热点,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关于为何追热点,以及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追热点。

内容提纲如下:

对于追热点,我赞同一种观点“用时效带动实效”,这应该是广大新媒体运营人员对热点事件孜孜不倦的根本原因。

一、追热点的好处和必要性

1.高打开率、高传播率

热点自带流量属性,在人们还没厌倦,情绪最高涨的时候,打开率、讨论度和传播率都会很高。它包括用户的自主转发和其他微信号的转载,传播效果都是不可预估的。

现在整个信息传播系统要面临的问题是信息海量化,做传播需要对抗海量信息。如果要对抗海量化的信息,要么自己制造热点,要么利用海量信息对抗海量化,显然前者成本高,后者不现实。

这就需要找一个热点紧贴着它,这组信息就有机会成为热点的替代传播内容,从而极大地降低传播成本,提高效率。

滴滴事件发生以后,神州租车作为竞品迅速迎合热点做了话题#女性夜行  就坐神州#的系列宣传海报,追热点可以说是很及时了。

2.成本低、关注度高

一篇热点文章获取用户的成本很低,用户可能通过你的文章对你产生好感,进而关注你,粉丝的忠诚度、黏度也会得到大幅提高。和你辛辛苦苦策划活动还要承担流量惨淡、无人参与的风险来比,追热点的风险和成本相对都很低。

热点追的好,加上引导关注的方式顺畅的话,一篇10万+的文章可以吸粉几千。

但是这种带来高关注度的前提是除了紧贴热点,还要利用新思维、新角度、新观点去传播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更食堂的关停、暴走漫画侮辱先烈英雄事件等背后反映出来的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问题,都不是追热点的正确姿势。

二、如何追热点?

1.快速应对热点的秘密武器——素材的积累、调取、运用

  1. 做好素材的积累。一些新闻热点、社会热点或者节日热点等是会重复的,比如说明星出轨,屡见不鲜。所以平时发表过的文章要存档,关键时候随时调用。
  2. 快速调取。推荐用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之类的笔记工具,把写过又没有整理好的文章粘进去,标签分类,需要的时候,搜索关键词即可调用。
  3. 素材运用得法。你可以用其他关联素材,进行对比、延伸、补充,丰富内容。把你当时的写法,翻新一下,可以大大减少你写作的时间。

除了以上基本的素材整理和文章写作,还有一点很重要:文章切入话题的角度选取要对。选好了,就能实现引导大家讨论和关注的目的。选不好,后果可能会很严重,二更食堂的结果就给大家提了醒。

对于二更食堂被封一事,作为运营人,我想我们要反思的并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措辞或是内容创作的分寸,更要认识到内容本身所承载的价值和社会责任,以及作为一个自媒体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坚守的伦理观念。

2.突如其来的热点,没有准备好,怎么办?

建议做好分工,通过同事间的协作快速完成。根据分工,一般需要三个人配合完成:

  1. 作图:先确定文章的方向和大概分为几个部分,然后确定图片的文案,让一个擅长作图的同事做图。
  2. 写文:运营人负责文章的策划和整合。
  3. 推广文章发布以后,第一时间推到不同平台,比如社群朋友圈社交平台等,发布后在底下铺评论。

3.可能反转/敏感的热点,怎么写更稳妥?

现在的社会热点动不动就反转,但有些热点真的热门到你没办法忽视,那要怎么办?两点要注意:

  1. 为防止反转,语气措辞务必与大型媒体保持一致、用语要谨慎。
  2. 敏感的热点,不要给用户提供情绪,转而给用户提供实用价值。

比如说滴滴顺风车空姐遇害事件。在刚开始新闻出来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先构思,不要动笔,因为都只是截图,只是用图片去支撑整个文章,会影响文章的创作质量,为了速度牺牲审美,不够严谨。

建议这个时候你可以在社群里和用户进行讨论,把实用类的观点和资料进行整合,作为文章的写作素材,然后观望整个事情的进一步发展。

等到大型媒体的说法出来之后,你可以先在文章的前面,用一段话去陈述整个事件,措辞尽量保持克制、冷静。

文章的后面为读者带来专业、实用的内容,比如说如何避免、发生了应该怎么办,文章的最后,写2-3句总结性的句子收尾即可,切不可为了吸人眼球和流量大放厥词,这并不是明智之举。

三、哪些热点不要追?

1.和品牌核心价值的相关性弱

如果品牌定位和技术相关,和娱乐方面的热点就没有联系。品牌核心价值的相关性或者产品核心卖点的相关性,至少要抓一个点,这两点都不占就没有意义。

2.内容具有负面属性

对于品牌来说,热点属性会自然而然地注入其中,如果你采取了不正确的方式只为迎合热点,那你很容易摔跟斗。

记住一句话:政治热点不要贴,负面热点不要贴,争议热点谨慎贴。

总结

热点对于运营来说是有价值的,但请不要为了追热点而追热点。如果是不能够给你的读者带来价值的(情绪的价值/实用的价值等),那就不要乱追了。

追热点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对于符合自己的热点,不能新就快,不能快就新。

但热点追的太多,创作质量下降,有时候为了速度牺牲审美,谨慎为之。

 

本文作者@小师妹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
//www.f-o-p.com/83601.html/feed 0
把优势当卖点,为什么推广还是没效果? //www.f-o-p.com/82859.html //www.f-o-p.com/82859.html#respond Thu, 17 May 2018 02:09:41 +0000 //www.f-o-p.com/?p=82859

我们常说,新产品推广前要找到一个核心卖点,然后再通过营销植入用户心智。

很多营销人员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可最终还是推广失败了,为什么?

1

是的,很多新产品推广,都综合比较了自己产品的多个卖点,最后选出了最具优势的那个卖点。

比如,你研发了一款新配方洗发水,产品最大的优势是“去屑”,所以,你在文案上大肆宣扬自己的去屑特性。

这好像符合大多数人的直觉——“我哪里强,我就通过文案直接告诉消费者”。

虽然这些创业者关注产品特性、市场需求,但他们却总忽视也许更为重要的一点——关键竞争对手的状态。

你的优势是“去屑”,可海飞丝主打的“去屑”功能早已深入人心,多数人甚至认为海飞丝=去屑,这就使得,当你说产品去屑效果好时,消费者即使承认,会依然认为你不如海飞丝。所以,在下次发生购买行为时,你还是不能成为他们的首选。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常常说:“你并没有把竞争对手放在眼里”。

很多产品之所以推广乏力,往往不是没有强劲的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是直接略过了竞争对手,想当然的直接打出自己最强大的卖点。

而忽略竞品的表现往往是:你主打的卖点恰恰是对方的优势。结果是:竞争对手可以轻松跟进或复制你的策略。

比如,以性价比高著称的小米手机,在上市之初就引爆了市场,无数消费者趋之若鹜。而这也给无数手机厂商发出了信号——“消费者喜欢高性价比的手机”。

于是后来,小米的身后跟随了一大批模仿者,“你不卖999吗,我卖699、499,这样消费者不就都来买我的手机了嘛”。

但是现在,这些模仿者你一个也看不到了。这是因为小米的低价得益于几大因素的支撑,比如数量庞大的米粉购买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得产品制造成本下降、网络直销大幅节省了渠道成本、免费模式带来的盈利点转移(手机赚取低毛利,凭后续服务盈利)。正因如此种种,小米才有了“低价”的优势。

而后来者盲目模仿小米的价格,却没有这些因素的支撑,就只能等着被小米耗死。

再比如,当年京东以“图书业务遭到当当封杀”为由挑起双方的价格战。京东图书全面促销,刘强东甚至放话“直至图书价格降到零”。

当当采取跟随战术,也开始全面降价。双方一来二去,都亏损严重。但结果是,京东并无大碍,当当却一泻千里——图书只是京东的部分业务,但确是当当的全部家当。

这里,当当的“低价”就是京东的优势(有其他业务来弥补),在图书降价上,京东可以“无节制”地进行下去,而当当却只能支撑一段时间。

其实,现在来看,当年当当最好的策略应该是发展3C产品,以削弱京东的优势,而不是拿自己的劣势去抵挡别人的优势。

神州专车推广初期,倡导大家都来做专车,所以他的文案是这样的“在夹缝中求生存?神州请你坐专车”。(暗示大众别再挤地铁挤公交了,来坐更舒适的专车吧)

而神州主打的优势“舒适”也是优步的优势,而优步是专车老大,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所以,对于新晋专车公司而言,任何以“劝说大众乘坐专车”为目的的文案,最终都变成了为优步引流工具

以上这些案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产品推广前,要看清竞争对手的优势,不要试图和强大的竞品主打相同的卖点。

2

当然,给了汤也要给勺子。上文我们指出了产品找卖点的误区,那么,下面我们就要讨论:该如何找到产品合适的卖点?

最常用的方法是:根据竞争对手的劣势确定卖点。

但请注意,这个劣势,一定是竞争对手赖以生存的优势中的劣势,而不能是对手的直接劣势。

比如,竞争对手价格贵,这可能就是它的直接劣势,因为如果对方有成本控制能力,就可以降价跟进你的策略。所谓直接劣势,就是能低成本改进的劣势。

那什么是赖以生存的优势中的劣势呢?

比如对可口可乐而言,它最赖以生存的优势就是经典、历史悠久,那么,这个优势中的劣势是什么呢?

“经典”与生俱来劣势当然就是年老。所以百事当年主打“新一代的选择”,攻击它的劣势。这样,可口可乐就只能眼看着年轻人向百事倾斜,却没有任何办法阻止。

再比如,在神话故事「大卫与歌利亚」中,身体矮小的大卫最终战胜了高大威猛歌利亚。他是怎么做到的?

很简单,大卫找到了歌利亚赖以生存的优势中的劣势。歌利亚赖以生存的优势非常明显,就是高大威猛。那么,这个优势暗含着哪些劣势呢?高大意味着行动迟缓、目标明显。

所以后来,大卫选择了远程投石,有效攻击了对方的劣势,让“高大威猛”变得毫无用武之地,最终战胜了歌利亚。

这也是为什么神州要主打安全,攻击优步的“不安全”、京东要主打“好物”,攻击淘宝的“假货多”。这不是由对方的直接劣势得来的,而是从对方赖以生存的优势中找到的劣势——优步的平台模式决定了它的“不安全”、淘宝的C2C模式决定了它的“假货问题”。

因此,如果你要给产品找到一个合适的卖点,你就要问自己:我的竞争对手,它最赖以生存的优势是什么?这个优势,几乎注定了它有什么劣势?我的产品能否攻击它的这个劣势?

结语:

做产品最重要的是什么?带着问题去写字楼旁边的星巴克,问问那些创业者们。

我想,100人里面会有99个说——要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满足他们的需求。

我不否认痛点、需求的重要性,因为用户的偏好几乎决定了产品的生死。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了另一个能左右我们生死的因素——竞争对手的状态。

因为你一旦略过了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你主打的卖点就很可能是对方的优势,这样,他就可以轻松跟进你的策略,让你不能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所以,产品推广前,不仅要考虑市场需求,还要关注竞争对手,从而规避对方的优势。

那么如何找到合适的卖点,换句话说,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的优势所在呢?

要在竞争对手赖以生存的优势中寻找劣势,然后攻击这个劣势。

毕竟特劳特在《商战》中曾说过:对领导者来说,只有强势中的弱点才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是无法避免的,一旦被攻击了,就很难快速补救。

 

本文作者@小欧言商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
//www.f-o-p.com/82859.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