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推广策略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移动互联网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hu, 28 Apr 2022 10:13:2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6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品牌推广策略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品牌推广策略5种模型 //www.f-o-p.com/279363.html Thu, 28 Apr 2022 10:10:32 +0000 //www.f-o-p.com/?p=279363

 

市场在变化、行业在变化,但是品牌推广策略的核心是不变的。所以我想从市场策略,品牌策略,传播策略和媒介策略等方面和大家梳理一下模型。

一个企业想要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和品牌形象的树立,它离不开企业品牌推广策略的实施。然而,众所周知,品牌推广策略并不是简单就能制定出来,它需要推广人员结合众多的因素来制定。那么,行之有效的品牌推广策略一般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简单的来了解一下:

1、传播和渠道推广的相结合

不同的企业具有各自的特点,因为产品的不同或者服务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品牌推广时的差异。专家表示在进行品牌推广时传播渠道的选择应给结合企业的本身的特点进行,这样更利于品牌推广的深度和有效性。

2、讲究不同时效的结合

企业开展品牌推广是具有不同的时效性,当企业制定品牌推广在于品牌价值快速实现时,这属于短期时效的策略,而策略的展开在于品牌形象的树立和品牌忠诚度的建立时则属于长远计划。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品牌推广需要短期时效与长期时效的结合,短期推广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长远的品牌形象树立,在长期推广策略制定是也要考虑到短期活动的召开。

当然,有效的品牌推广还要求实现与客户的互动与沟通,集中战略目标以及强化媒体分析等策略的实施,以此确保在同行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今天来分享几大市场策略模型。

市场策略

洞察客户生意上所面临的挑战,找出市场的机会点

1M3C:以系统的方式,分析市场环境,找出机会点

撰写和分析 1M3C 的信息来源包括:

  1. 第三方资料、行业报告和数据、客户提供的数据信息和情报分析
  2. 通过调研来搜集数据:定性调研、定量调研、焦点调研等
  3. 日常生活中对消费者的观察、听取周围的意见等也是重要的获得信息的方式

1M3C 是整理信息的框架,在观点提炼上较弱,想捕捉市场策略的方向性,需要更进一步的分析。

5 Force:从企业的获利模式中,找出市场机会点

以中长期的观点,洞察影响行业获利结构的五种力量通过寻找不容易受到主要竞争力量影响的市场定位和分析找出增强防卫或扩大市场份额的方向来找出策略方向。

SWOT:从内外部环境,拟定策略方向
从内外部环境中,找出发展潜力和局限

STP:确认目标市场,明确品牌所要传达的价值与利益

明确目标市场的定位,从消费者中,找出真正的目标市场。

 

相关文章:

品牌推广的5种方式!

品牌推广还能烧钱投流吗?

品牌推广的策略都有哪些?

如何做好一份品牌推广方案?

]]>
品牌推广的策略都有哪些? //www.f-o-p.com/247613.html Wed, 30 Jun 2021 10:06:53 +0000 //www.f-o-p.com/?p=247613

如果你只想简单易懂的搞明白:品牌推广的策略是什么?

那你可能不太容易做好品牌营销这件事,所以我准备告诉你点核心方法,这是很多品牌主忽略的细节常识,但对于做好品牌推广,反而是非常必要的步骤。

我想告知你的是:

90%的企业品牌推广行为会输多赢少。

什么?!这么多企业都败掉了品牌推广?那我还做不做品牌推广?

我从不敢说品牌推广是一个简单活计。如果有人告诉你:砸广告费、写软文、铺地铁广告和刷存在感就是做品牌推广,要么是没入门的下三滥招数,或是单纯想骗预算、插播广告。

原先品牌推广可能真不怎么难,但被这么多入局者搅浑了水,反而怎么做好品牌、推好品牌,成了热点话题。

那现状呢?以前做品牌的人为什么也做不好这门生意了?

简单的说,就是2个根深蒂固的病因构成。

1、多数企业的品牌推广是有样学样,照搬硬抄巨头品牌推广策略

如果你的领导不太靠谱,他可能就说过“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样的荒唐话语。

那品牌推广也该去抄吗?

如果你心存疑虑,就更容易误解了——

要抄就抄最好的

他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抄着抄着我就会了…

巨头做开屏广告,我也去申请费用做曝光展示

巨头写文案做活动营销,我也去购买礼品做事件策划

巨头铺地铁广告,我也去做地铁广告投放

先不说有没有惊人成效,只靠惊人成本就足以吓退90%的中小企业主。

你相信企业会因为品牌推广费破产吗?听起荒诞,但这样的企业不少见。

说到这,有点营销思维的同学应该听明白我的语意,照搬硬抄巨头品牌推广策略,是作死行为。

不是说不能模仿巨头,而是要深入考虑内外部环境、品牌定位、受众人群、价格等多方因素,不要只抄结果,不抄过程。明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属于碳酸饮料的巨头品牌,它们的战略却也有很大的差别,只看电视广告就能感受得到。

2、多数品牌主认为高频付费曝光,才能形成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牌印象”

90年代的脑白金、恒源祥、茅台等驰名品牌,在顾客脑

海里形成“品牌印象”的方式简单粗暴,但却好用见效。

他们的方式的确适用那个年代,比如:占用黄金时段插播电视广告、赞助春晚插播广告、洗脑广告语重复回放…

20年过去,在把旧招用到新时代,效果甚微当然显而易见,但还是有很多品牌主沉迷于这些老套路中,不得不说固有观念让人悲哀。

“新互联网时代”,又会有哪些新的品牌曝光玩法呢?

在互联网时代,品牌推广与流量的契合度愈高。

过去的品牌更贴近于产品,现在的品牌更容易被理解为口碑。你会在消费者口中更容易听到:这个品牌好不好?看看网上有没有差评?买家秀点开看看…这类明显与人、与流量相关的口碑评价。大家对口碑的褒贬,就囊括成了品牌。

那高频付费曝光,就能形成品牌印象吗?

对于互联网时代,金钱能形成的效力越来越弱化。反而,用户主动传播的口碑评价、自发性分享的“买家秀”,糅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多数人眼里的品牌了。

你会发现:优质的产品,良好的用户体验,对品牌印象的影响力变得愈加明显。甚至免费的口碑影响力,比起刷屏式硬广来得更给力。

品牌推广的策略都有哪些?

撇开误区,那如何正确认知到品牌推广的核心?

一、从品牌的功能来看,是为了帮助消费者区分同品类的其它产品,产生明显的辨识度。

比如碳酸饮料下的小品类可乐,产品就包括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非常可乐、黑松可乐、健怡可乐等数十种产品,

其中最知名的当属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消费者曾一度把可口可乐认同为“正宗可乐”。

那百事可乐是如何走出“巨头”可口可乐的光环下,占领自己的一隅之地呢?

可口可乐作为老字号可乐,一度强调口味正宗、多数人的选择和历史悠久,常理说,这是可口可乐的优势,也是打动消费者的卖点。但百事可乐就偏偏想到一个“以己之短,攻击之长”的金点子,既然你总是说,你可口可乐很正宗,爷爷、爸爸、叔叔还有很多人的选择,那我百事可乐就当成年轻人的选择,只有年轻人来买百事可乐。

百事可乐:年轻人的可乐

百事可乐快速帮消费者做出选择,年轻人买可乐,就买百事就好了。所以,百事品牌产生了明显的辨识度。

二、从品牌的长效来看,厚积薄发才是品牌战的基础。

先问你一个问题:你知道做互联网品牌营销最厉害的品牌是什么吗?

有很多,比如杜蕾斯、乐纯、999感冒颗粒…

那它们最厉害的品牌营销案例是什么?

我想不起来……

我们会很轻松的说出把营销做到非常牛的品牌,但想要说出具体事件,就变得不容易。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不怪我们的记忆衰退,反而是品牌的过度营销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品牌做出刷屏式案例,我们很难对品牌形成完整的印象,只能靠多次的重复冲击力来保持品牌的认可度。中国联通已经做到了移动通讯巨头,仍然不断做高频广告曝光,麦当劳还在找机会一次次的搞事情,还有OPPO/VIVO,又请了新的小鲜肉代言投放LED广告…

那品牌推广都有什么渠道策略呢?

坦白说,做品牌推广4年时间,我一致认为品牌推广没有具体的推广渠道限定。

而现有的渠道,无非分为线上渠道、线下渠道、口碑渠道三类。那作为品牌推广操盘者,应该如何选择渠道呢?

我的核心方法论是:1、确定用户层

2、圈取流量渠道

3、高频率重复轰炸

所有的品牌推广,都应先做好用户画像,确定用户属性,包括年龄、性别、收入情况、有无小孩、所在地域、消费偏好、兴趣属性、关注媒体… 大致对目标用户贴上不少于30个标签,利用大数据做精准推送。

要记住,凡是无差别投放的广告,无异于拿钱砸水漂

另外,圈取流量渠道要多关注流量的集中度,比如最近抖音很火,就很值得关注。但如果你的目标用户都不玩抖音,那投放在抖音也是白花银子的浪费行为!

做品牌推广,其实是个精耕细作的长期积累活动,10天半个月不见效是很正常的情况。但对产品来说,好口碑,响亮的品牌,都是在积累中形成扩散的。

 

作者:媒播播

来源:媒播播

]]>
网络品牌推广策略如何“走心”? //www.f-o-p.com/166907.html Tue, 12 Nov 2019 08:52:43 +0000 //www.f-o-p.com/?p=166907

 

针对品牌目标受众与非品牌受众而言,企业对应的推广策略截然不同。前者,企业主要是以“利”诱导;后者,企业却是要使用“走心”推广策略,此谓近者驱以利,远者交以心。

网络品牌推广的成本有效率低下是当下所有企业面临的现状,如何有效定位推广成本作用对象?如何判定企业每一笔推广费用花在什么地方?这些所谓浪费的推广成本,又是否可以避免呢?

沃纳梅克曾说: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了。

这个问题至今也同样困扰着很多企业,如何提升企业推广成本的有效率,也同样没有人能够得出准确的答案。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笔者在此也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分析,这些浪费的品牌推广成本,对于企业发展,是否真的没有任何作用呢?

什么叫做推广成本的浪费?

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花费金钱,进行推广操作,最终这些推广信息呈现到完全不是品牌受众这一类人群面前,无法刺激受众产生转化行为。这些花费在无法转化人群身上的推广成本,我们可以成为推广成本的浪费。

现在我们要讨论的就是,这些不属于品牌受众的人群,在接收到我们推广信息的时候,对于企业推广而言,是否具备作用?

一、非品牌受众人群与品牌间存在的联系

危机是所有企业都不可避免的,这是常识。

但企业爆发危机的时候,根据事态的影响力,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本来不属于品牌受众的人群,也会参与到该企业危机舆情的论述当中。并且,从人群基数来看,这类人群所占的比重远远超过所谓输出精确“正”、“负”舆情人群。

言归正传,企业爆发危机所造成的高聚焦性,让很多本来对某个品牌属于路人的一类群体,参与到危机舆情讨论之中,并且他们的站位,还会左右危机后续发展的态势。

在这样的语境下,笔者再次提出上述所说的“推广成本的浪费无用论”,有是非真的正确呢?

答案是否定的。

这些所谓企业让费掉的推广成本,其实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实并不能称之为浪费。

举个简单例子:

在苹果手机爆火之初,iPhone4S可谓是年轻群体眼中的高端机,但针对这些年轻群体,真正能够买的其这款手机的人,却是极少的一部分。

但苹果的品牌推广,却是直接针对这些所有人群。久而久之,当时的市场环境下,便形成了苹果手机很“高大上”的公认语境。

也同样是这种“语境”的产生,赋予了苹果手机一款新的功能:“有面儿”。

对于苹果进行的推广费用使用情况而言,那些可以购买的起苹果手机的人群,属于他们的受众群体;但对于更多条件不允许的人,他们也就是所谓浪费掉的一部分。

随着群众消费能力的逐渐提升,曾经那些“没有能力购买”的人,也纷纷摘下了这个帽子。如今苹果手机逐年拔高的销量,也侧面证明曾经所进行的品牌形象塑造行为,是有效的。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了。”

如何避免这一半的浪费我不知道,因为从品牌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这一部分并不能称为“浪费”。

但在那个年代,比苹果手机价格高的其他品牌手机,比比皆是,但为何只有苹果手机成为了“有面儿”的代名词呢?

其中的关键就是,品牌通过拿下非目标人群的认知度;随后通过定向的内容输出,创造出对企业发展有利的“特殊的群众语言环境”。

二、“走利”品牌受众推广策略与“走心”的非品牌受众推广策略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人群是否属于受众,他们对于品牌发展的重要性,都不可忽略。

企业想要运用产品或营销手段攻克目标群众,或许还有法可依;但针对非受众群体,对产品或品牌利益点毫无感觉的群体,企业又应该如何攻克呢?

其实,这两类不同人群,企业对应的推广策略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针对目标受众,企业主要是以“利”诱导;然而对于非目标人群,企业应当使用“走心”推广策略。

针对“走利”的目标人群攻克,相关内容展开论述,将会占据较长篇幅,因此在此暂不赘述。此篇文章,主要是讲解企业如何利用走心的品牌推广策略,拿下非目标群众的消费语境。

每个品牌的组成基础都是产品,但同种类型的产品,却可以创造出千姿百态形象的品牌。每个企业的品牌与社会间会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社会的组成恰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

因此,企业如何利用“走心”策略,与社会产生特殊的结构关系,也就是拿下这类广大群体的关键。

企业想要对这类群体产生强烈的影响力,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别:

1. 成为行业领导者:肩负起行业兴衰的责任

对于“行业第一”的企业,它们在群众心中所承担的角色,很多时候并非仅是单一产品或品牌那样简单。

“行业第一”背后,给群众产生的影响力,以及企业在“行业第一”的名号下,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样都不是简单的“利益”二字可以解释的。

第一总是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与称赞,在这些关注和称赞下,这类企业的影响力,同样会拥有行业扩散的能力。

比如阿里巴巴前CEO马云,对于阿里巴巴而言,它所涉及的领域是电商、金融、贸易板块。但马云的影响力却不仅是这些领域,比如他发表一些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看法,可能就会彻底改变人们对于该行业的认识。

这就是所谓的影响力扩散现象,不限行业、不限领域、不限人群。

我国很多企业的领导人,都会塑造出“正面”、“积极”的人物形象,以求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将企业的影响力进一步扩散;从而不断优化广大群众,对自己企业的看法与印象。

2. 行业品质企业:传达“欲立业者,先为人”的品德概念

企业通过向群众传输鲜活的情感元素,从而攻占非目标人群的语言环境——简单来说,就是积累自己的口碑。

有些形象是某些企业,从创立之初到当下,便一直坚持的存在。企业通过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对应的这些品质也会逐渐被放大,比如阿里巴巴的诚信价值体系。

企业在进行品牌推广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传播自己品牌价值的过程。以产品为基础的价值需要“挑人”,但对于这些以“情感”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价值,却完全能够做到不限人群。

因此,以企业“品德”塑造为核心的内容传播,其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拿下非品牌受众的好感。

在三聚氰胺爆发的时候,伊利就以“保障奶源安全”为核心,进行品牌推广,并且通过自己的实际行为,不断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

塑造属于自己企业的核心价值,并且坚守下来,通过不断的推广行为,得到群众的接受和认可。

此后,无论企业在后续发展中遇到何种困境,只要核心价值体系不崩溃,那企业就一定能够度过危机,重回巅峰。

3. 社会正面形象:为公益事业奋斗“终身”

“走心”推广策略,除了围绕企业“核心”,来实现走心行为之外,以社会价值为核心,来实现正面形象传输,企业对于品牌推广而言,事半功倍。

当然,这种概念在当下,或许并不能称为很潮流的理念,但真正能够通过这些“公益事业”,实现自己价值的企业,却并不多见。

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是什么呢?

首先,坚持,持续性公益行为输出。

公益事业是一项企业长期坚持的事业,很多企业都是本着通过参与一两次公益事业,就想得到广大群众认可,这是不切实际的。

其次,爆发,爆发性事件,用爆发性行为直接吸引群众关注。

突发性事件,往往能够迅速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此时如果某些企业做出公益行为,在塑造企业正面形象上,或许可以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前提是,所付出的成本,要足够震撼。比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举国悲痛,王老吉豪掷一亿的壮举,让国民感动。其所塑造的正面形象,至今仍在发光发热。

将眼光放在当下,今年一场大火给巴黎圣母院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灾难。不幸事件爆发之后,古驰豪掷一亿重建巴黎圣母院的行为,更是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品牌形象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最后,公益事业的范畴非常广泛,不要仅将眼光放在救助层面,人文建设、教育建设等,都属于公益的范畴。

企业在进行公益事业的时候,应当选择与企业自身形象相契合的内容,做出相应公益行为。比如,以阅读为核心的平台,多进行教育相关的公益行为,其企业价值的塑造会更加准确。再者,对于汽车品牌来说,以运动、健康等人文建设,更加更够向群众传递积极、阳光、健康的品牌形象。

三种创造对企业有利“群众语言环境”的操作方式,关键都是通过强化“正能量”,弱化利益点的方式,来实现“亲近”群众的目的。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走心”的方式,积累自己的口碑,一方面可以加速品牌推广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不断弱化后续危机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

 

作者:小5

来源:公关之家

]]>
瑞幸咖啡品牌推广策略! //www.f-o-p.com/158528.html Tue, 17 Sep 2019 02:05:26 +0000 //www.f-o-p.com/?p=158528

 

2019年的4月,瑞幸咖啡在各门店上线了4款小鹿茶,接下来3个月后,官方宣传“小鹿茶”请到了小鲜肉“刘昊然”作为瑞幸旗下品牌“小鹿茶”的代言人,同时还开了一场发布会,不到2个月时间,又玩起了跨界,联合知名民谣乐队“鹿先森乐队”打造了专属的歌曲《给鹿小姐的一封信》,歌词中有一句最动心的情话,我记得是“喝杯小鹿茶,聊聊心里话”

从显眼的色调“蓝色”到“小鹿茶”名字的衍射“小鹿”,到两大IP,鹿IP+明星代言人“刘昊然”再加前几天新签约的代言人“肖战”

这种在市场下行期间的反向操作,整个餐饮加盟与直营招商都不好做的情况下,行业降维度打击垂直领域,外加资本的追逐,显然,卖什么茶已经不重要的(当然相信小鹿茶会做的更好),这种高举高打的骚操作,从神州租车到瑞幸,到小鹿茶,我相信也只有瑞幸的团队敢这么操盘,这么玩。

小编今天拆解了瑞幸前期和“小鹿茶”前期的市场打法和做品牌的基础模型,在这里进行分享,也希望给做品牌,做市场的朋友一些侧面的思考,希望有所帮助。


1

-“先做VI体系与门店SI系统”-

瑞幸咖啡:

视觉配置在“神舟租车”“瑞辛”或者”“小鹿茶”上面,操盘团队个人感觉都放在了第一位,因为这是离用户最近的地方。不难看出,这种操作手法“瑞幸咖啡”也是这么做的,在盘子刚起期间,先把VI体系和可视化的门店SI系统配齐,望京的店面形态可以看出。

试水期获客方面,采用的是微信的LBS广告投放+门店优惠券补贴微信的裂变机制“拼团”,而“拼团”玩法不同的是“我买单,邀请好友送你一杯”,其实一方面是补贴,一方面则“单杯的价格稍高”,和两杯放一起的价格,预估也就差三分之一左右。

抓住用户占便宜的特点,“买就送”的特点去做获客,带来了井喷式的增长,那么反过来看,他的获客成本就非常低,“获客成本”基本是“补贴出去的三分之一,带来一个新用户。无非换了一种表达方式。

——

小鹿茶:

开始有说过,小鹿茶在独立运营之前,瑞幸咖啡已经在试水“茶”饮品。之前,小鹿茶上线了4款测试品在广州和北京的店有售卖,试水效果不错,在7月份的时候,开始扩大其他的几个城市,从“瑞幸大品牌”到“品类小鹿茶”到“独立拆分”。

那么小鹿茶在拆分之后,这个从“单品类到品牌”是只有c端部分流量的,而且这些流量是沉淀在“瑞幸咖啡”品牌上的,而从战略层面,我们看出官宣的是做下沉,要拆分做TOB业务,走的是直营+加盟的方式,所以在获客方面,从toc转向了tob。

——

小鹿在拆分后的第一次市场动态策略按照瑞幸的老套路,定位VI体系和门店SI系统,以及签约新的代言人“肖战”,之后,开始做品牌,先砸品牌,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各家加盟都不好做。“小鹿茶”则通过曝光卡位市场,卡位心智,邀请媒体圈以及部分相关的人来参加,参加后铺天盖地的曝光以及加盟政策出来,省去了不少的流水式投放广告的费用,“高举高打”

肯定会吸引部门人的关注,也有不少意向的客户。试想下“一个明星代言+一个发布会+一系列媒体曝光”的成本在多少?假设走加盟路线,前期店面选址+培训+运营SOP,这些公司基本都可以包办,那么初期,“小鹿茶”这么重视品牌,前几个店在选址和经营也会格外的下功夫。

如果按照“瑞幸”的套路,第一个店开起来后,“门店的各种花式营销”+“微信LBS的周边投放”,如果在来个”明星探店”“KOL网红曝光”,如果后期运营给力,在加上“种子用户社群运营”会员制等等手法全上,即使生意在差,会差到哪里去?但是如果说单店盈利的话,可能需要进一步验证。

2

-“市场营销策略”-

假设按照“瑞幸”的老市场策略套路,第一个店如果选址OK,运营流程OK,营销活动OK,接下来是不是“小鹿茶”也会出现“漫山遍野”的社区广告,智远认为不一定,因为“瑞幸”做的是c端用户的生意。而“小鹿茶”是tob的生意,这个方面值得思考。

智远有过加盟直营体系的经验,通过经验累积推演,智远觉得“小鹿茶”应该会做单点打透的市场套路(当然,我说的都是错的)

经营好第一个店,通过营销活动,或者口碑的形式将第一个店做成功后,围绕整个省会或者城市去做开放加盟,这样会更稳一点,但是,假设投资人要求“市场加速”的话,我觉得“小鹿茶”或许会“快速扩张”,那样的话,短期扩规模应该没有问题,后期肯定在管理店面方面可能需要下较大功夫。

市场方面,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小鹿茶”获客方式,还是较为传统的“百度竞价”,但是对比市场其他家的加盟产品,从36氪的报道中可以看出,以加盟制茶饮品COCO作出对比,综合各项费用后,加盟一家店的总成本在10-15万元,保证金在5万元,设备采购费用(咖啡机and奶茶设备)15万左右,这几项成本高达30万,还不算租金,店员公司,水电费等经营成本。

——

瑞幸客服给出了回本周期在18个,实际上需要多久还需要验证,市场上流传关于COCO都可的盈利周期为3个月。

咖啡机和奶茶设备都属于固定资产,产品卖的越多,相对投入较低,好比是规模化效应,而下沉城市的租金和人员费用可能更低一些,与在一线的“瑞辛”相比,可能会节省一定的成本,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如果“小鹿茶”一直保持足够的“爆款销量”,持续均摊固定成本,可能有机会改变市场的定价。

这一些相关的数据,值得我们深思的是ROI的问题,或者“小鹿茶”只是作为“瑞幸”咖啡的一个“爆款棋子”,战略性产品,未必带来更高的利润,不需要思考过多。

先不谈以上的这些业务上的核心问题,但是从整体市场策略,小鹿茶的“品牌”“市场”套路可以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

-“公关传播手法”-

这个应该也算是“瑞幸”咖啡的核心传播手法之一了,“有大事”先开个会,其实开一场发布会的传播,远远大于PR写很多的稿子,借助第三方发文的效果,因为发布会是可视化的,纯粹的PR公关稿只能是理论+海报,没有视觉的冲击,而发布会就不同,有现场照片,现场视频可以做曝光传播,可视化更能带来冲击效果。

另外试想下,一场发布会的预算投入,智远觉得30万以内基本办一个性价比计较好的了,灯光,音响,舞美,主持人等。

其次,就是可以邀请到很多的垂直领域KOL,媒体老师去现场,这些媒体老师,KOL都有自己的私域流量,也都是大V,而且覆盖的人群比较广,你看看手机行业,小米,华为,iphone,都以发布会的形式做传播,因为除了曝光率,一方面品牌可以维护媒体关系,借力做了传播,只需要给媒体老师一些相关酬劳即可。

发布会的形式也可以给竞争对手一种“打压”与“卡位”的心里,一场发布会可能带来不了多少增长或者GMV,但是可以在同行或者垂直领域给竞争对手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


写在最后

“品牌策略与市场打法是相辅相成”

当然以上观点可以作为品牌策略,市场宣传的一种手段参考,也需要有足够资本支撑的项目才能有这样大的推动力,单纯的做生意,创业项目还是要思考“存活”的事情,希望给您带来些品牌侧面的独立思考。

作者:王智远

来源:王智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