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精神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Wed, 05 Apr 2017 01:40:2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9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团队精神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马云最新深圳演讲:未来30年不是力量、知识竞争,而是服务别人能力和体验竞争! //www.f-o-p.com/39177.html //www.f-o-p.com/39177.html#respond Wed, 05 Apr 2017 01:40:29 +0000 //www.f-o-p.com/?p=39177 1

4月2日消息,2017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主题演讲中谈及人工智能,“去年在IT领袖峰会大家把AlphaGo说得天花乱坠,我个人觉得So TM What,下围棋的乐趣就在于对方下了一步臭棋我们搞他一下,可现在连臭棋都不下了,还有什么意思呢?”

马云认为,机器如果做人能做好的事情不算什么,机器在围棋方面打败了人只是侮辱了一下人而已。机器应该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机器应该有自己的思考。

在马云看来,人工智能就像过去的电子商务,2000年到2005年他讲的最多的是电子商务对制造业、零售行业巨大的冲击,那时相信的人不多,所有的零售行业都在笑话我们,电子商务不可能颠覆,只是趋势;今天同样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不管怎么畅想,人类的想象力都是有限的,你觉得未来是这样,其实未来不一定是这样。

针对现在实体经济不好做的话题,马云表示其实实体经济从来没好过,十年前也不好做,活下来说好做,死下来说很难做。他进一步表示,只有在中国,中国绝大部分做的不好的实体经济都在骂互联网,在美国和欧洲做的不好的实体经济都是在反思为什么没有拥抱互联网。马云强调,互联网不是替罪羊也不应该成为替罪羊,必须要思考应该如何用好互联网。

在马云看来,实体经济全世界现在都难做,但是该淘汰的必须淘汰,不能说一边转型升级,一边还要保护落后的行业。他同时强调,现在互联网经济也不一定做得都好,BAT做得好是因为有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只是靠规模,无论是互联网经济还是实体经济都会倒下。

在演讲中,马云强调不是互联网抢走了就业机会,而是无视互联网无视新技术抢走了就业机会,真正的技术会创造无数新的就业机会。在马云看来,未来的3、4年,世界不属于互联网公司,而是属于那些用好了互联网技术的公司。

针对企业家的变化,马云表示未来的企业家要有开创的胸怀,责任感和全球化的眼光,在他看来对于企业家来说,国际化是一种能力,全球化是一种格局,全球化要为当地创造价值,不是因为当地有便宜的劳动力,而是在当地有独特的价值。

在演讲的最后,马云表示随着网上人越来越多,出现了很多“网络病夫”,走向未来时我们该做什么?网络公司该做什么?教育体系该做什么?人类价值观该做什么?都需要进行思考。

2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坐在下面挺感动的,一位经济学家花了那么多时间讲AI的问题。我国只要经济学家们关注的事,基本上成功的几率就越来越大了。朱民讲的很专业,我讲一些不太专业的事情。

首先,感谢论坛,每年来讲一些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就算不来也会关注所有的讨论。过去九年,深圳的IT领袖峰会给业界很多的思考,我是老师出身,不是技术人员、不是商业人员,我的职责是利用过去所有的思考、精力和资源把所有的问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讲话不一定是对的,只需要给大家思考。

2000年到2005年在广东制造做过两百强的交流,请了很多企业家,讲的最多的是电子商务对制造业、零售行业巨大的冲击,那时相信我的人不多,也很正常。所有的零售行业都在笑话我们,电子商务不可能颠覆掉,只是趋势。

今天同样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不管怎么畅想,人类的想象力都是有限的,你觉得未来是这样,其实未来不一定是这样。

今天在这儿唠唠叨叨讲一些一直坚信的观点。过去二十年是互联网技术的时代,未来三十年是互联网时代。社会变革的速度、各行各业的速度变革越来越快。不管高兴也好、骂人也好、喜欢也好,未来三十年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

现在说实体经济不好,其实实体经济从来没好过。说企业难做,就没有好做过,十年前也不好做,活下来说好做,死下来说很难做。

实体经济说由于互联网冲击,其实只有中国的绝大部分的实体经济、绝大部分制造业,都在骂互联网。美国欧洲会想怎么没有拥抱互联网,只有在中国说互联网害了我们,希望大家思考一下,互联网不是替罪羊,也不应该成为替罪羊。大家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利用互联网。

前两天说线上线下不公平,其实线上线下公不公平是伪命题。从来没有看到一家线上大企业不交税。小企业交了多少税?应该盯着他们看有没有赚钱?有没有利润?有没有活下来。不要看对这个行业有多大冲击,要思考如何应用好互联网。

未来十年以内会加速五个行业的变革:

第一,零售。会变成新零售。是线上线下物流的结合。以前讲电子商务重要,现在怎么不讲?电子商务未来五年内还会高速增长,要思考十年以后会怎样。我创业时在想没有积累,我爸没钱没官,没有在银行工作的舅舅,也没有今天所谓的资源,既没有积累也没有资源,唯一思考对未来的判断,大家判断十年以后会怎么样,随着对未来的判断越准确,往这条路走下去才有可能性。今天做企业对五年电商思考,十年以后呢?纯电商很艰难,线下零售很艰难,以后要和线上线下物流结合,以后不是思考怎么卖东西,而是怎么服务好客户。美国传统零售做的不错,绝大部分都是学会如何服务好客户,而不是学会卖东西,过去十年以内,传统零售主要想的方法是怎么卖出去,从卖东西走向服务别人是巨大的变化。

新制造,我觉得未来的制造行业已经不是标准化、规模化,而是定制化和智能化。广东制造业未来十年十五年受到的冲击远远超过长三角。上海的淮海路、南京路的零售行业一定会面临挑战。今天广东的制造业一定会面临未来新制造的挑战,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原来的标准、流水线集装箱都会成为麻烦。以前手机只打电话,装上操作系统以后打电话功能不超过20%,汽车装进了操作系统,汽车交通的作用也不到20%。

新金融,对金融的冲击也会越来越大,传统的金融解决的二八问题,金融机构服务好20%国有企业、大企业,80%的小企业不用管你,做也不一定做得好。而新金融解决八二的问题,解决80%的消费者和中小企业,如何解决经常讨论的小企业拿不到钱,我们运用蚂蚁金融技术,已经有2亿人用手机开通帐户支付。支付宝对支付行业的冲击非常大,创新也非常大。所以新用户越来越大。

新技术,新技术未来不会围绕以PC为主的芯片。我们一直觉得不应该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车,弯道超车十超九塞,只有在另外超车才可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未来云计算、移动操作系统、移动智能芯片、人工智能上中国有机会的。在PC领域里,我认为很有难度。

新能源,第一次技术革命的能源是煤,第二次技术革命的能源是石油,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主要能源是数据。社会的变革越来越大。前几天讲两个抢劫犯连抢三个超市,抢了1800元被抓起来,因为大家用支付宝、微信支付,没有用现金。也看到菜市场门口叫花子用二维码付款。不是互联网抢了就业,而对新技术的无视抢了就业。吹捧就业时,技术在重新创造无数就业。

上次技术革命1870年,在美国农民占50%,一百年过去了,现在美国的农民只占2%,中国房地产行业用了成千上万的农民工,房地产没了农民工去了哪里?去了快递,解决了巨大的社会问题。

另外,很多的技术活,你认为是绝活技术活,很多白领都没有。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分析师是不是很火,十年以后没有数据分析师的职业了。我们公司内部启动了ET项目,我们觉得未来的机器比人聪明。三十年之后时代杂志封面本年度最佳CEO是一个机器人。

技术实际上是不能让世界更加公平,如果公司的技术不能让社会的经济更加持久,如果你的技术不能让人类更加快乐、健康,我觉得技术没多大意义。以前创业要靠资源、有钱有关系,未来创业资本有没有技术、有没有数据有没有创新。王健林说线上多还是线下多?没有多大意义。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完全脱离互联网。过去说电子高科技,互联网没有高科技,所有的基础设施、所有行业都要用。

唠唠叨叨来骂这些东西,还不如赶紧去拥抱,让员工多花点时间在上面。未来三十年,我觉得世界不属于互联网公司,而是属于用好互联网的公司。

过去是IT,IT不能把自己的技术资源人才普惠化,IT越来越小,只有变成普惠才有可能起来。未来三十年不是互联网公司的时代,而是用好互联网公司的时代。不是形态的改变,而是思想的深化。未来服务的客户绝大部分在网上,今天80%的消费者都是80后,再过几年90后、00后基本上都在网上,你已经没有可能。

现在还有大多数人在线下,60岁以上的人。有一个人以前讲我从来不上网、从来不购物,我说这不是时髦的事情、不是时尚的事情。以前讲只有文化人当党支部书记一样,没有什么骄傲。二十年、三十年后所有的客户出生下来就是互联网。

未来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一切业务数据化。

第二,一切数据业务化。

所有的业务必须数据化,所有的数据必须面对业务。任何一家公司都担惊受怕、如履薄冰,未来企业家有开放的胸怀,必须要有责任感、全球化的眼光。

国际化是一种能力,全球化是一种格局,不是国际化在外面有工坊,讲两句英文就是国际化视野,国际化是能力,全球化是格局,全球化是给当地创造价值,不是因为便宜劳动力,不是因为便宜资源,而是当地创造独特的价值,使当地更有就业机会和税收,只有这样的企业才称之为全球化的企业。未来大家高度关注未来三十年,高度关注低于三十年的公司,高度关注三十岁以下的人,他们成为未来三十年整个社会进步的竞争。

最后讲一讲AI(人工智能)。我去年参加年会大家把iphone下围棋,吹的很牛,机器比人跑的快承认,机器比人聪明。比如说这个人记的快,算术算的快,计算机没有情绪。

下围棋本来的乐趣就是下一步错棋搞他一把,结果错棋也不下。机器如果做人能做好的事情不算什么,围棋打败了人只是侮辱一下人,机器要做的是人类做不到的事情才是本事。我个人认为我们要思考机器要有自己的思考,机器要有自己的方式。汽车也是机器,汽车如果仿造人腿走路的话不是汽车。

未来二十年、三十年要思考怎么样用机器(英文)。很多说大脑进入人工智能有点悬乎,人类对大脑的认识不到3%,让机器学3%。人做好的事情机器做好只会让人越来越沮丧,要做人做不好的事情。过去人类一百年把人变成机器,未来一百年将会把机器变成人,这种人跟想象的人不一样。有人说外星人,外星是生物不是人。

我们真正做的是让机器成为人最好的搭档,而不是对手。只有这样才有担当让机器成为人的合伙人,成为人的合作伙伴,而不是让机器来取代。

我今天的位置是过去十五年的努力,今天的努力可能影响十五年二十年以后,社会也是这样发展。最大的能力成为核心能力就是成为服务人的能力。IT时代是强化自己,DT时代是强化别人。

考虑战略也一样,考虑两个方面:

第一,考虑自己。第二,考虑别人。

只考虑自己不是好战略,做得成拉倒,做不成思考怎么看。有人说阿里巴巴怎么不自己做快递,菜鸟只有2000人,如果招聘200万、100万的快递人员我们公司管理就爬下了,如果把别人饭碗砸了,干什么?快递人员独特的服务技能应该留给别人干,如果把所有的都干了做成也是灭亡的时候。

做不成功怎么办?做成功了又怎么办?我们大家思考一下。

未来三十年不是力量竞争、不是知识竞争,而是服务别人能力竞争、而是体验竞争。女人在未来三十年将会蓬勃起来。以前是饥饿(音)竞争,后来知识竞争,现在是感受竞争。男人和女人有差别,男人关心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权力,女人要考虑孩子、老公一大堆事情。阿里巴巴47%的员工是女性,才会让我们企业做的相对好一点,全男人我不干。

关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争,什么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制造、流通。全世界也只有中国把互联网经济称之为虚拟经济。大家知道,虚拟经济的主要主题是什么?银行,金融界。中国人不敢骂银行金融界,一骂贷款拿不到,所以大家骂互联网。虚拟经济的主体是金融界。

互联网不是虚拟经济,是虚实结合的经济,只有这样让互联网经济才有可能持久的发展。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本来就不应该是对立的,实体经济性在哪?全世界动荡,虚拟经济强,虚拟经济的垃圾也很多。虚拟经济该淘汰的必须淘汰。很大的实体经济如果在二三十年居然没有把握互联网,没有把握对时代,把握变革,该死的就应该死,这些企业不死,将来死的还会多。

不能说一方面要转型升级,一方面要获得产业保护,这是不靠谱的。包括互联网经济也不一定,互联网经济活的人也不好,除了BAT以外,哪几家企业运营的好?BAT为什么运营好?不仅仅因为他们走的早,不仅仅他们专注,而是每家企业都有核心的技术,腾讯技术、百度技术、阿里技术,如果没有独特的技术、靠规模、低成本,不管是互联网还是实体经济都会遭殃。

倒下去的实体经济不少,综合实体经济好的也不少。做的好的很多,做的不好也一大批,互联网经济也一样,不能怪行业,只有怪自己。缺乏技术行业未来不可能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不可能冒险,不冒险不可能做出战略,不做出战略不可能起来。由于各种环境变化,监管也会变,小型企业创新靠产品,中型企业创新靠技术,大型企业创新靠制度。整个国家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制度的变革,任何一次创新最后都必须是监管创新、制度创新。

前两年去了一个篮球协会,篮球最早是一个蓝筐,球扔进去以后,马上有人拿梯子把球拿下来继续放,十八年以后说把下面减掉不更好吗?这样更好看,最反对的是拿梯子的人,工作没了。创新没那么复杂,但是把底减掉花了十几年,真正变成制度更长时间。

1865年英国出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法案,机动车法案,很重要的一条是汽车不许开的比马车快,每个汽车里面三个人,车里面坐两个人,有一个拿红旗招一下,不能超过这个速度,6.4每小时公里,活活的汽车行业被法案拖累下来。美国花了三十年时间往这走,把握住汽车转变。英国1895年,整整30年以后取消了机动车法案,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世界有多少红旗法案在制定中或者在酝酿中。

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云计算。人算变成机算,更加科学更加着眼未来。教育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人工智能出现以后教育的方法,跟机器比谁算的快、谁算的准,让孩子们背。我觉得未来的教育一定要重新思考,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以前搞定老年人可以搞定年轻人,现在搞定年轻人。未来智慧的竞争,一定要让孩子们必须学习音乐、体育、运动,音乐让人有智慧,体育运动让人有团队精神,必须让孩子画画学习想象力,必须让孩子懂得很多在知识以外的事情。教育的重点未来不是知识的传送,教育的重点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团队精神。我自己觉得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在未来三十年会受到重大的冲击。

现在教育方法、教育体系训练的是工业时代,教和育是两回事,教是知识、育是文化。我希望大家多去思考我们国家在教育改革上面对未来的大数据、云计算时代。我觉得改革开放最大的红利,中国促进改革开放,知识就是力量。邓小平恢复高考,让有知识的人先富起来,这很关键。

未来三十年,什么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时代所需要,今天就给孩子们重新配。学和习两个概念,学是知识,习是犯错误不断的去想,是想象力、文化。

最后有一点争议的话题跟大家探讨。我们觉得人看起来营养不良的人,当年称之为东亚病夫。但是,人到今天为止,我们去思考过没有,如果你的知识结构不良,你的智慧不良,你的整个的文化体系不良很可怕,这才是网络病夫。

我们国家现在在网上人越来越多,体现出来的网络病夫越来越多,不懂装懂,水军横行。如果我们不对这些重新理出我们的营养,对重要的人、重要的岗位画出来就是非洲难民营养不良,你会发现我们国家很多事情做。现在网络暴力已经变成常态,在走向未来时我们该做什么?网络公司该做什么?教育体系该做什么?人类价值观该做什么?这是一点思考。

也许未来二十年网络会把很多问题公开化、扩大化,也把这个民族在过去几十年的知识、文化不平衡的出现越来越多。

谢谢大家!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互联网思想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39177.html/feed 0
马云:是错误使我们与众不同 //www.f-o-p.com/38551.html //www.f-o-p.com/38551.html#respond Fri, 24 Mar 2017 06:44:43 +0000 //www.f-o-p.com/?p=38551 1

一:乐观、坚持、不抱怨,才有机会

首先,我想说,我并不是个有天赋的人,我也没有受过培训。我也从来不听从妈妈或者老师的话,我会说,不不不,我从不这样听话。

如博尔特前面发言所说,教练告诉他的每一件事情,他听了就相信。而对我来讲,从媒体上或者从其他人那里听来的事情,我会花2- 3 秒钟思考,这是对的吗?我能否做些不一样的?这是我自己培养的习惯。我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人,因为我失败了很多次。我上了 7 年才完成中学、人家用了 5 年,这是很糟糕的。每一个人都试着进大学,进好的中学,但我们都曾失败过,我是失败者中的一员。我想进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都失败了,考大学我失败了 3 次,然后申请工作我失败了差不多 30 次。我记得,当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没考上大学,我想在KFC找一份工作, 24 个人去了, 23 个人被录取,我是唯一没有被聘用的。

然后我试着去考警察, 5 个同学去, 4 个被录取,我又是那个没被录取的。当我们开始阿里巴巴创业之路时,我试着去融资,我去了硅谷,和投资人对话,我见了超过 30 个投资人,没有一个愿意投给我们。

但是我觉得很有趣的事情是,我们犯了那么多错误,每一次失败,每一次被别人拒绝,我都把它当作一次训练。今天,当有人说,哦,我很失望的时候,我不觉得我是被这个公司拒绝了,我不觉得我失败了。对于我来说,如果被人拒绝,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你被别人接受才是并非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我开始做生意,尝试销售,每天我都给陌生人打电话、出去见客户。出门之前我都告诉自己,我要见 12 个客户,我都不会有机会赢的。一个机会都没有。然后当我回来,确实没有机会,我说,看,我是对的吧,我就知道没有机会。但是如果我赢了一个客户,我就是比预期做得好。所以每一次,我们犯的每一个错误,都是一个很好的令你将来成功的宝库。

有许多关于马云的书,关于阿里巴巴的书,但所有这些书都不是我写的。我不认为我应该写一本书。当有人开始写一本关于自己的书,那就是他老了,该退休了。

但是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想写一本书,书名将是《阿里巴巴和 1001 个错误》。

是错误使我们与众不同。每一次我们犯错,我们学习,检查自己。其实我们每一个错误、每一次失败都是自己的错。如何改正,如何下次做得更好。在中国,我开始和很多企业家分享我的经验和想法,我想告诉他们从别人的失败中学习。我的培训过程就是失败的经历。你知道,我接受的培训是做一个高中老师,我一天都没有经历过商学院的培训,我绝对不是被培养成为一个MBA的学生。

这些年我看到很多人去学MBA。他们去之前非常聪明,但回来时都变蠢了。因为他们想,这是教授教的,这是经济学家讲的。他们去之前思维非常活跃,但回来时好像被僵化了。

我在中国设立的湖畔大学是培养企业家的,我们用的大部分案例都是失败的故事。为什么失败。大多数人都会失败。如同在战场上,生存下来的人才是赢家。所以当你做生意的时候,你得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不要担心,大多数错误,你会觉得那个家伙怎么那么傻,他怎么能犯这样的错误。其实你也会犯同样的错。你会的。所以我努力教我自己。我读过很多很多的案例,人们为什么失败,我不断地意识到,这家伙这么聪明,而他失败了,为什么我会有机会赢。你了解越多,你越会变得积极。

另外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来思考。你的教育,你的背景以及你拥有的经验都令你变得与众不同。你不应该永远跟随别人走, 你应该遵循自己的规则。

当我要与有经验的人竞争时,我对自己说,等等,请给我 30 年。他会变老,我就拥有了机会。当我与比我富有的人竞争时,我可以做任何事情,我对自己说, 15 年后,我可以准备,让我们再竞争。所以,你总是有机会获胜的。

如果你真的不太可能遇到世界上很多成功人士,那么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成功的。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甚至史蒂夫·乔布斯,很多人。我发现成功的人都拥有具有魅力的性格。像侯赛因波特一样。他们乐观,他们从不抱怨。如果你不乐观,你就没有机会赢了。如果你抱怨,我年轻时会常常抱怨。我抱怨道,当我想做软件,比尔·盖茨已经做了。我想做这个,那个家伙也已经做了。当我想做鸡肉时,肯德基比我们做得更好。而且我们总是想像比尔·盖茨一样成功,但这是不可能的,这世界上只有一个比尔·盖茨。很多像你一样的人会说,比尔·盖茨没有完成哈佛学业,我也应该离开哈佛。但是只有一个比尔·盖茨。

所以,我发现那些总是乐观的人,他们总是看到更光明的未来,他们甚至不会抱怨。因为当人们抱怨的时候,他们正在失去机会,并且被抱怨遮挡了思想。所以我从这其中学到了,机会何时出现?当世界充满了抱怨的人,那么这个世界处处都是机会。你可以解决人们抱怨的问题,那是个很好的机会。而且我发现我的很多高中、大学朋友,这些年我遇到他们,唯一发现的是,他们总是在抱怨。

请不要笑,我们有很多人都在抱怨这个世界。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人永远止步不前,我们必须考虑,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认为世界变化如此之快,我们无法阻止。这是最好的时光,也是最糟糕的时候,都取决于你的态度。

我认为这是本世纪最好的时光。此时人类从未如此幸运。有一天你看到金融危机发生了,你拥有了这个,你拥有了那个,你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看到的是,这些都意味着大事件正在发生。在这个时代,我们很幸运,在这一刻,我们就是他们。

二:未来 30 年才是互联网时代

首先,我认为三次技术革命都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第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很幸运。第二次技术革命也是如此,为人类带来了大量机遇。现在是第三次,我们很幸运。每一次技术革命发生,社会都会有巨大的动荡。它会摧毁很多工作机会,但也带来了大量工作机会。

相信我,我所学到的一点是,每一次技术革命大约需要 50 年。前 30 年是关于技术本身,后 30 年是这种技术的使用、这种技术的应用。所以,第一次,第二次,这是第三次。

互联网刚刚过去了 30 年。未来 30 年对任何国家、对任何人都至关重要。无论你喜欢与否,会有大量好工作,今时今日你所认为的那些好工作会消失。

新的事物正在发生,有趣的事物正在发生。所以,如果你还记得,过去 20 年被称作互联网技术,未来 30 年被称作互联网时代。这正是我想要对所有年轻人发出的号召。请留意那些 30 岁以下的人,留意那些少于 30 人的公司。我认为阿里巴巴能够成功的原因,正是 19 年前当我们开始这项事业,以及 15 年前当我们开始做淘宝、开始B2C模式的时候。说服人们来使用这项服务在当时非常困难,尤其是新服务,没有人想要尝试。

不成功的人们、想成功的人们,让我们来帮你。所以有一些重点,美国企业来到中国,他们触达到了成功者。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帮助那些不成功的人,聚焦在年轻人身上,从他们 18 岁甚至 15 岁开始。

在过去的中国,在古老的历史中,如果你能说服长者,年轻人就会跟随。而在今天,如果你说服了年轻人,那么父母将会跟随。如果你改变了年轻人,你就改变了未来。如果你相信未来,相信年轻人。所以 15 年前,我们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 20 岁以下的年青人身上,如今他们已经 35 岁了。他们上网获取资讯、上网购物、上网做生意,都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我们认为,再给他们 10 到 15 年时间,他们将成长为部长,他们将成为总统,届时世界将会发生改变。所以这是我们所相信的,我想告诉在场所有的年轻人,这是你的时代。在这个世界,很多人抱怨互联网摧毁了大量的生意,但并不是互联网摧毁了生意,是落户的思维、态度、封闭自己、落后思维,是这些想法摧毁了他们自己。我想说的是,人们说技术摧毁了就业,我说不,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比人们想象得更多,技术创造出了不同的工作。这是我们、这是中国和亚洲的机遇。

三:五个新将会改变世界

我认为有几种新技术、几项新趋势将会改变世界。比如新零售、新金融、新技术、新制造以及新能源。

这五个新即将发生,即将在未来 10 至 20 年改变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每一家企业。那什么是新零售。今天我们说电子商务。中国正在快速增长,但传统零售业运作不佳。中国电子商务增长如此之快,增速超过美国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的传统零售业非常之好,基础设施业务非常之好,互联网无法渗透进去。但在中国,传统零售业做的并不好。我认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是如此。因为这种不好,互联网成为一种新技术,我们就利用互联网来优化新零售,并且让它迅速成长。

所以我说,在那个时候,电商在美国只是一道甜点,而在中国是主菜。什么是新零售,它意味着线上,线下加上物流,所有这一切融合在一起,才是新零售。所以在未来的10- 15 年,不再有所谓的线上,线下生意。所有的线上线下将在未来融合在一起。

什么是新制造。在过去的几个世纪,制造业意味着可扩展性。越大的规模越好。但当你看到沃尔玛, 你看到流水线,标准化和低廉的人工成本。这个世纪会定制化,每一样东西都应该是定制化的,智能化制造的。很多事情将会改变。当你在一部电话装一个操作系统,打电话只占了20%的使用。今天,80%的时间,手机并不是用来打电话的。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汽车上装一个操作系统,或者我们一个操作系统内置于一盏灯,一个电冰箱或洗衣机,世界就发生改变了。所有的事情都会产生结果。同样的,新制造将让很多行业发生改变。今天,如果你的行业是基于流水线,标准化,低成本,低价值,低价格,你不会有未来。

第三个是新金融。在过去 200 年,金融行业试着聚焦在20: 80 的方式上。他们做的所有事情只是为了那20%的人群,大公司,跨国企业,富有的公司。他们不在意剩下这80%的公司,或者那些没有金融服务支持的中小企业。所以,新金融运用数据技术,运用新科技,赋能这从未被顾及的80%的中小企,及那些一直没有触达的消费群体。这是互联网带来的改变,我也相信很多大型银行,传统银行会转为拥抱这样的改变。

今天,传统银行业不是为80%的市场服务的,也不是为80%的消费者服务的;但是这股新浪潮将比你想象还要来的快。移动技术,移动支付,来看看今天的印度,在短短两年内,我们在当地的合作伙伴已使用手机支付普及了两亿人,他们用手机来支付和取钱。所以,如果你使用传统的方法,这几乎是不可能在两年内发生的。那么,新的金融机构将会改变这个局面,新的金融体系将会改变这个世界。

接下来是关于新技术。在亚洲,我们错过了信息技术(IT)时代,今天我们在数据技术(DT)时代。我看,从IT时代到DT时代。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IT试图让你变强, 赋能自身。而DT则是为了使其他人变强。DT是如此强大,所以在IT时代,亚洲失去了机会。我们没有IBM,我们没有微软,我们没有思科,我们没有Intel芯片。但在DT时代,我们有机会获胜。我认为,对于亚洲与小企业来说,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落后的国家,这是我们的机会。今天我们的手机比 20 年前强大的个人电脑更加强大,来看看亚洲,看看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如此多的农民都在使用手机。如果我们可以使用移动技术,收集数据,事情将发生改变。

所以我们应该努力用DT实现发展,而不是使用IT的方式。什么是移动技术?什么是数据技术?什么是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这些是我所思考的事项,亚洲人可以从中发现很好的机会。

另外,最后我想说的一件事是,新能源。第一次技术革命的能源是煤炭,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石油,这个世纪、下个世纪的能源是什么?是数据。没有数据,任何事情都无法做成。而且我想告诉在场的所有年轻人,不要说你没有像你的父亲那样的机会。你父亲可能没有“五个新”所带来的机遇。如果你从现在开始学习,从现在开始准备,你可能在 10 年后取得成功。也许你无法在明天成功,但如果你准备好了,如果你相信未来、相信技术、相信技术革命将会改变世界。现在就做。  10 到 15 年后回首,今天的你并非由昨天决定,而是由 10 到 15 年前你所做的事情、你的努力所决定。所以, 15 年之后你的生活,正是今天你的决定和努力所决定的。

四:技术革命是未来三十年的变革

这就是我所坚信的。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在怎样的家庭。如果你碰巧出生在比尔·盖茨家族,你很幸运。但不可能。我们无法决定出生在何处,但我们可以决定我们死在何处、以何种方式死亡。如果你想死在监狱里,很简单。如果你想去世时有很多朋友,你必须交到很多朋友,你必须改变你的性格、你的价值观,所有这些事情。而我知道,我不想死在我的办公室里,我会退休,我会死在海滩上。

生活不是关于工作。生活是你来到这个世界,在这里的一段旅程。我相信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来度假的。好吧,我想还有一件事不管你喜不喜欢,就是这个世界的变化比你想象的快得多。很多事情会改变。正如我说的,很多白领的工作正在消失。所以你看,如果你是做数据分析的人,你正在学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将是热门工作。但是我要告诉你未来十年会没有数据分析。

机器将会比你做得好得多。过去的 20 年中,我们把人变得像机器,未来 20 年,我们将让机器变成人。机器会人更强大,比人聪明。我认为,八年前我告诉我的团队,我说 30 年后,最好的年度首席执行官、《时代》杂志的封面将是一台机器。不管你喜不喜欢,我们看吧,如果我们还能活 30 年。因为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人们专注于生意,专注于制造。

未来 30 年的业务核心在于创造力。因此,很多事情已经改变了。教育,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我认为不能只教知识。机器学知识更快。人们比较谁更聪明,这个人可以记忆力很好,记得每个字、每句话,他非常聪明,能记得所有东西。我告诉你,机器的记忆比你好。它们可以快速计算,机器的计算比你快,机器永远不会生气、永远不会累,而且总是能比你做得更好。所以,如果将来你想与机器竞争,谁更有才能,你不可能会赢。

要如何与机器竞争?我认为,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文化、价值观。我认为这些是人类可以胜过机器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教会我们的孩子两件事情,教育的重点是想象力、创造力和团队精神。我们应该教孩子音乐、运动,运动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团队合作,音乐和绘画让人们了解什么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我们不改变我们教育的方式,我们会面临很大的麻烦。我们的孩子会抱怨。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我们的错,是我们没有这样做。

所以我相信,未来不会是知识的竞争,而是智慧的竞争、经验的竞争,在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复杂的世界中生存下来。

今天人们担心机器变得更聪明,它们下棋比我们好。天哪!我要怎么办。我从来不为此担心。为什么要担心呢?机器,我不喜欢人工智能,这个世界,对我来说,人工智能就是阿里巴巴的洞察力。这不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如果你尝试教一台机器做一些人类可以做的事情,这只是对人类的侮辱。机器应该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所以,我相信这不是人工智能,应该叫机器智能,因为只是做一些人类不能做的事情。就像汽车一样,我们知道汽车可以比人类跑得快,但是我们从来不会做一部模仿人类的汽车。如果你把轮子设计得像人类的腿,它不可能跑得快。因为它是轮子,而人类没有轮子。让我们做些不一样的东西,计算、大数据以及其他所有的东西,我们必须非常明确人类不是机器,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我们永远能胜过机器。不用太过担心。我从不担心科学家们担心的大部分东西,我从不担心总理们担心的事情,我只担心我会担心的事情。因为在阿里巴巴,每天要担心的东西已经够多的了。

五:企业家是社会科学家和艺术家二者合一

接下来我想说的是,年轻的商人、年轻的企业家,我听他们说我没有李嘉诚那样的机会啊,我没有郭鹤年先生那样的机会啊。我告诉你一件事,他们在被称为企业家的时候可能没有你这样的机会。什么是企业家?我的理解是,企业家是社会科学家和艺术家二者合一。你必须是一个社会科学家,你必须了解人,人的行为,人的需要,你必须改变自己。企业家也必须很艺术。如何组织团队?马云成功的原因并不是我很聪明。我认识一些很了不起的人,知道如何与别人一起工作。那些了不起的人和我将了解社会和人们的需要。所以如果你想让你的公司更成功,你必须展示出你为社会解决了什么大问题。你为社会解决的问题越大,你的机会就越大。你就会更成功。

如果你为你的村子解决了问题,这就是一个村庄的公司。如果你为你的省份解决了问题,它就是一个省份公司。如果你为国家解决了问题,你就是一个国家企业。这个责任取决于你如何为之工作。企业家会如何转型?企业家将会互联网化,成为互联网化的企业家。我相信在未来20 到 30 年,至少90%的生意将会在线上。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在网上做生意,如果你是一个小生意,你只能做本村的生意。而且你的业务规模取决于你所在地区能触达多远。所以今天当你使用互联网,你可以接触到全世界的其他地方,跨国家、跨省。你知道,尊重其他文化,为别人创造价值。

未来 30 年,世界不属于互联网公司,而是属于那些能更好地使用互联网的公司。这是我们的机遇。你不需要懂技术,但是你要知道怎么用技术,并且运用好技术。我并不会尝试去做一个工程师。直至今天,我不了解电脑为何能运作,我仍然不知是什么原因。不知道不要紧。我觉得只要你懂得赏识和欣赏懂技术的人,让他们了解这些。

我曾经是一个小企业的产品测试员。世界上大多数的小企业都很畏惧高科技。当他们听到高科技这个词,他们会避而远之。我会是产品测试员,当工程师完成一个产品,我会来试用。如果我不能用,我相信80%的人都不能用。把它当作垃圾扔掉。如果我可以用,说明是一个好产品。我不希望手动调节任何东西,我希望是简单轻松的点一下,就完成,得到你想要的。

六:要想成功,必须具备情商、智商和爱商

然后人们说,你是一个企业家,你要有钱。钱不是必需的。不是钱改变世界,如果钱能改变,就没有我们的机会了。阿里巴巴在第一个 10 到 15 年存活下来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我们没钱,尤其在第一个 5 年。我们不像其他公司一样融资到那么多钱,我们每一分都花的很小心。大多数的公司,在泡沫时代都阵亡了,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钱,而是因为他们有太多钱。你想要聘用大公司的优秀人才。如果你的公司没有准备好,你却请了比如跨国企业的专业人才,你等于是在谋杀自己。不要这么做。这就好比是我们把波音 747 的引擎装进一个拖拉机,它会毁了你的拖拉机。相信我,我在这上面犯过很多错误。所以,当你没有钱的时候,你不会犯同样愚蠢的错误了。最好的人才不是在外面,而是在你的企业内。

他们相信你,相信你的想法,所以愿意花时间。很多人喜欢把钱投资在设备和机器上,但不愿意花钱在雇员身上。把钱投在雇员身上,给他们机会发展,和他们分享所犯过的错误,听听他们的错误,一起工作,这将使你的企业发展的更好。

人们会说,哇,阿里巴巴是如何找到这么多人才的?  15 年前,当我们成立这家公司时,在头三年里我们不能雇用任何人。人们说,互联网,阿里巴巴,多么奇怪的名字。我们没有钱,没有乐趣,是无名之辈。所以我们说,我们很难雇到人,我们只雇用那些没那么残疾的人。

在中国的公司里,几年后当人们有一定资历时,变得强大时,他们开始被猎头看中,猎头开始在我们这里寻找人才,他们把我们的优秀人才挖走了。那些好的人,都被挖走了。那些不那么好的人,没有人去挖他们,他们留在了公司,变得非常成功。

据我了解,培训中最好的是,人们说:“他是互联网专家”,甚至在DT时代到来之前,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数据专家。我不知道数据专家在哪里。所以,我认为没有人是熟知未来的专家。未来的专家是你自己从所花的时间和从经历的磨炼中学习得来的。

所以,这是我所相信的未来,我相信在未来,智商(IQ)和情商( EQ)都是必须的。如果你想成功,你应该有情商,但如果你不想失败,你应该有智商。这是有区别的。你想成功,你必须拥有情商,因为这些情商很高的人,很容易完成交易,因为他了解人们并和大家一起工作,但很多人因为缺乏智商而犯错误。不管你多聪明,世界上还有很多比你聪明的人。所以如果你想有最好的智商,雇佣智商高的人。人才是决定因素。与他们一起合作的同时,提高了你的智商。第三,如果你想得到尊重,很多人赚钱,但没有得到尊重。我们有很多这样的人。那就关乎爱商(LQ)。

所以对于想成功的人来说这些问题至关重要。智商、情商、爱商。

七:DT时代的重要特征是体验

另一点是世界正在变化,我认为在未来的 30 年中,它不是力量的竞争,也不是知识的竞争,而是用户体验的竞争、对他人关怀的竞争- 你能如何赋能你的员工,如何赋能其他人、赋能客户和赋能女性。女性越来越重要,我们公司的秘诀之一就是女性,我们的女性员工占比达到47%,高级管理人员中有33%是女性。我从来不觉得这有何奇怪。有一次,一位来访我们办公室的美国记者问,Jack,为什么你的公司有这么多女性?我说,是吗?我从来没有意识到。互联网,这就是我们在互联网上能成功的原因。

有趣的是,如果你有很多工程师,但也许没有具有创造性和关怀他人的女性。女性比男性更加关怀别人。男人关心自己的权力、升职和加薪。女性照顾孩子、父母和丈夫。她们知道如何改变自己,来确保他人也能好。如果你有这样的品质,你就有成功的机会。所以我认为 21 世纪的女性领袖会是这样的。不是政治领导人,不是商界或文化界的那些领导人。我坚信,如果你想让公司可持续发展,那就聘请更多的女性吧。

我不是像政客那样说话,我用我们的公司证明我的话。我们这个公司,在中国,高科技公司,近50%的员工是女性,33%的高管是女性。顺便说一下,我们有超过50%表现很好的线上卖家是女性。在传统的方式里,女性成为一线卖家是没有机会的,但是在互联网上人们只关心你能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他们不会说,啊,这是个女人。

好了,最后,在我们回答问题之前,我有很多东西要与大家分享,很抱歉我说了那么久。当我有机会跟企业家说话的时候,我总觉得就像和自己谈天。我与小企业、年轻的企业家谈话的时候会觉得很舒服。与企业家说话的时候,我感觉,我们是同种动物。跟大公司说话的时候,他们谈的是竞争,收入和利润。当我跟小企业说话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是梦想。我们谈团队,谈客户。好了,所以,这场技术革命是非常可怕的。这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它,如何一起工作来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

第一次技术革命改变了世界,却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技术革命同样影响了世界,也同样衍生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今天,我们正处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第一次技术革命让人们的双手,双臂,双脚都更强大,。第二次技术革命,人们开始远程旅行,火车,飞机,大家希望获得更多东西,人变得贪婪,去到宇宙、登月,但这次技术变革是在这个世界之内的变化。

人们应该了解自己。今天,我们去月球,我们试着探索火星,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人类内部。我觉得,这次的革命是解放大脑的。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个事情,它会变成世界的大麻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发生。这个战争不会是在人之间发生,而是人们与贫穷,与环境,与疾病的抗争。这些事情,如果我们善用技术和数据,人类会变得更好。

所以我认为,对于互联网以及未来30 –40 年的电子商务来说,如果你想让你的公司去帮助别人,那么整个商业世界都将是包容的。商业世界将是可持续的,让人们感到快乐和更加健康。这就是未来。你的公司将会很棒。所以我将其称之为幸福与健康,即Double H战略。这是所有人类所追求的。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数据和技术。如果你能使你的雇员、团队以及客户快乐、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那么你的公司将前途无量。

谢谢大家(完)。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马云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38551.html/feed 0
收入全球前五:为什么《王者荣耀》这么火? //www.f-o-p.com/35161.html //www.f-o-p.com/35161.html#respond Fri, 17 Feb 2017 03:31:58 +0000 //www.f-o-p.com/?p=35161 2

若问春节期间最火的游戏是什么,答案无疑是《王者荣耀》。

央视元宵晚会上,主持人朱军的语录“我玩王者荣耀,人在塔在”,这句话也刷爆了朋友圈

数据显示,春节假期这款手游的日活跃用户(DAU)峰值甚至超过了8000万。

在全球iOS&Google Play收入榜上升三位,排于第五名,创下新高。

从2015年11月上架以来的一年多里,这款移动端竞技游戏为什么会快速增长,如此火爆呢?以下我们从游戏产品因素、移动互联网环境因素、腾讯因素、以及竞争环境因素,这四个方面归纳出十大理由来分析解读。

11111111111

1

这是以团队配合为核心的游戏

影响一代玩家的几款著名网游都是如此。比如CS、魔兽世界的最大成功之处,就是体现团队协作精神。

一句“德玛西亚”就能让老玩家热血沸腾,那些一起并肩作战的岁月故事,回忆满满。

团战是《王者荣耀》的精髓。《王者荣耀》跟篮球比赛非常相似,是一个团队配合比个人重要的团队竞技游戏。

游戏需要坦克、刺客、法师、射手和战士,这些不同角色搭配,如果因为个人喜爱或者擅长,导致团队角色重复,会在团战中落下风。比如,没有人选择坦克角色,那么团战的时候就不会有肉盾扛着,会被对手碾压。这个跟篮球赛中没有中锋角色一样。一个球队每个都是射手,谁来防守?

有些公司会组织员工一起玩《王者荣耀》,其实也算是团建的一种方式,以此来培养团队的协作性,增加团队精神

2

公平竞争的游戏环境

还记得《王者荣耀》的slogan吗?

–5V5英雄公平对战手游。

在《王者荣耀》中可以决定胜负的因素很多:厉害的个人操作,默契的团队配合,单挑时英雄之间的相克,还有各种意外因素(被套路埋伏、偷塔、掉线、队友小学生、甚至内讧)。

与这些条件相比,RMB玩家即使通过花钱购买符文和特殊英雄,也不能打破游戏的平衡。事实上,多数玩家不花钱,也可以玩得不错,这才是PVP(互动竞技)游戏的精髓。

与之类似的另一款手游《全民超神》,正是由于人民币玩家购买的英雄会比免费玩家的厉害。这种破坏游戏平衡的设定,也是《全民超神》难敌《王者荣耀》的原因之一。

3

菜鸟也能轻易上手

作为没有玩过任何相关游戏的菜鸟,笔者的确很快就学会了《王者荣耀》的操作。当然,也跟后羿这个角色不需要位移,操作比较简单有关。同样,易上手也是吸引许多妹子热衷这个游戏的原因。

4

众多加分的游戏设计

为了防止大量涌入的小学生捣乱,《王者荣耀》有一套详细的奖惩制度,举报设定。增加游戏时间提醒,以免玩家过于沉迷游戏。当然,笔者认为可以更加严格一些,比如设定每天不能超过的小时数。

《王者荣耀》可以选择几十位英雄,后续也在陆续推出一些新的英雄,增加游戏乐趣。这些人物角色名称,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今中外传奇人物、甚至著名的游戏角色。通过与这些超级IP合作,《王者荣耀》不断可以增加自身游戏魅力,同时可以形成二次文化传播!毕竟每个玩家都可能因为喜欢其中的角色,投身游戏中。

22222222

比如笔者喜欢的后羿,每次开场他的台词:周日被我射熄火了,所以今天是周一。

我都忍不住发笑,太TM有才了!

此外,还有通过每天签到获取福利,通过竞技获得更高的排名和等级、以及各种荣誉称号,这些都是是培养玩家持续投入的因素。

5

随时随地可玩

我们知道,随着互联网人口增长福利的消失,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是即时性、快节奏、碎片化时间。

智能手机逐渐成为人类接收互联网信息的新器官,人人都是低头族。人们发现时间越来越碎片化,越来越缺乏耐心了。因此,用户正襟危坐地在电脑面前,花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玩一局游戏,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无论是在家在学习(公司),还是地铁上,饭局中,甚至躺床上都可玩;平均十几分钟一局的时间,让玩家随时可以抽身跳出忙“正事”。

事实上,2016年移动端的游戏增长幅度较大,实际销售收入达到819.2亿元,同比增长59.2%,这个数据已超越PC端游戏的582.5亿元。其中主要原因正是移动端支付的便捷性以及手机的多样性,让更多厂商在游戏类型上更加多元化。

在这个游戏中,笔者见过不少熟悉的公司同事、亲戚朋友,这种情况在以前来说,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因此,《王者荣耀》是一款没有年龄、性别、职业差别的全民参与的游戏。

游戏第三方数据分析服务平台DataEye的数据显示,《王者荣耀》目前注册用户超两亿,日活跃用户(DAU)超过4000万,春节假期的DAU峰值甚至超过了8000万。

6

高效的营销手段

针对春节、元宵节、情人节这些热点节日,《王者荣耀》推出各种“福利”活动。同时,我们随处可见的王者荣耀海报,各种赛事报道,请明星“开黑”,这些都说明了《王者荣耀》的确做了充分的营销推广工作。

话题性传播则是契合移动互联网特点的高效传播。除了朱军在元宵节晚会“人在塔在”的语录,还有雪姨微博吐槽事件。这些事件都引发了微博、朋友圈病毒式传播。

7

新媒体的传播力量

互联网传播特性产生了新媒体产业,以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博、公众号、头条号、短视频社群、游戏直播等为载体的新媒体改变人们接受信息的模式。

我甚至很难判断,究竟是《王者荣耀》成就了那么多的手游媒体,诞生了许多知名主播,还是这些新媒体的游戏攻略视频直播让《王者荣耀》能够风靡一时。

此外,还有许多玩家自发的在微博和朋友圈发表自己的游戏故事,炫耀成绩,吐槽坑神,让《王者荣耀》更接地气。

据说雷军、傅盛、朱啸虎这些行业大佬也是《王者荣耀》的忠实粉丝。

333333333

4444444444

8

腾讯因素

我们知道,腾讯通过代理《英雄联盟》累积了经验,制作出的《王者荣耀》其实就是移动端简化版的《英雄联盟》。

而且腾讯拥有两大社交工具微信和QQ,以微信8亿的用户,QQ8.5亿的用户体量,因此《王者荣耀》想不火都难。

腾讯给《王者荣耀》的支持主要有三点。

1、可以用微信、QQ账户直接注册《王者荣耀》,

2、在微信和QQ账户的游戏专区,每天签到额外福利,并可以直接从游戏专区登陆游戏。

3、推送导流。利用微信、QQ APP端推送《王者荣耀》相关活动(福利)信息。

9

打败内外部竞争对手

腾讯的强大,让其竞争对手显得挺无奈的。

事实上,《王者荣耀》打败的也不仅仅是外部竞争对手,《全民超神》其实也是腾讯发布的。但很明显,《全民超神》被完全超越了。其中原因,我认为还是《王者荣耀》在人物设定,游戏时间,RMB和免费玩家的平衡上有许多二次创新的地方,不断提升游戏体验,这才是它胜出的根本原因。

互联网竞争早已打破了传统市场的“两匹马”定律,竞争更加残酷,结果往往只有第一名,而其它不幸的对手都会慢慢消失在消费者视野。

10

发布PC模拟器版吸引PC端玩家

你知道如何完美解决玩《王者荣耀》手机发热卡顿的问题吗?

那么下载一个PC模拟器解决一切问题,因为……这是在电脑上运行的。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超声波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78

]]>
//www.f-o-p.com/35161.html/feed 0
互联网运营工作种类多,到底应该怎么选? //www.f-o-p.com/30942.html //www.f-o-p.com/30942.html#respond Fri, 16 Dec 2016 02:06:28 +0000 //www.f-o-p.com/?p=30942 1-10

运营的工作细分种类确实还挺多的,许多人刚入行的时候,在招聘网站上看到有这么多不同的运营分类,确实是很容易不知所措,不知应该选择从哪个职位入手。

运营工作怎么分?

事实上,运营看起来的种类多,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方法,每种分类有不同的侧重点。

  • 从运营的核心工作来分,运营可以分为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渠道运营等;
  • 从运营的对象来分,运营可以分为APP运营、社群运营新媒体运营电商运营、游戏运营、课程运营、品类运营、商家运营等;
  • 针对运营平台的不同,也会分为搜索引擎推广、应用商店运营、天猫运营、京东运营、亚马逊运营、速卖通运营等;
  • 运营的职级来分,可以分为运营专员、运营主管、运营经理、运营总监、COO等。

这里,我们以运营的核心工作这个分类,来简单看看这些不同的运营工作内容与核心技能上的区别。

内容运营

  • 工作内容:建立内容标准、栏目规划建设、自己生产内容或促进用户生产、筛选处理内容、专题内容策划等
  • 核心技能:优质内容敏感度、内容策划能力、热点追踪能力、文案撰写能力

用户运营

  • 工作内容:  推广拉新、促进活跃、搭建用户体系、策划用户活动
  • 核心技能: 营销推广转化率提升、用户激励、沟通表达能力、需求理解能力

活动运营

  • 工作内容:制定活动策划方案、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宣传炒作活动、分析数据复盘活动
  • 核心技能:活动策划能力、项目协调能力、执行落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能力、应急处理能力

渠道运营

  • 工作内容:拓展渠道、优化渠道、策划合作方案、监控渠道数据、对接内外部、发布维护应用
  • 核心技能:商务谈判能力、信息搜集能力、整合资源能力、方案策划能力

一个事实

虽然你选了一个运营类别,但当你进入公司,大部分情况下,也是什么运营相关的都要做。

不同的运营之间也有大量工作内容是重合的,比如某写作平台做了一次以拉新为目的征文活动,其实是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内容运营、渠道运营4个工作共同促成的结果,完成这样一个活动几乎每个部分都是要参与的。

而且每种初级的运营岗位都包含了一定的基础工作,也就是一定程度上的「打杂」,这是不同工作之间都共有的。

其实相比选行业看公司,具体选择哪种运营分类工作,相比起来其实没那么重要。(下一篇文章会分享如何选行业看公司)

而且由于判断工作的标准非常多,无法直接说哪种就更好,那这篇文章我就说说,在选择不同种类运营工作的时候,看具体不同的职位描述后,可以怎样做选择判断。

注意:以下选择标准仅仅是提供给希望能有更大进步的同学参考,而不是给期望「钱多事少」的同学。

如何判断选择

选择主动事务更多的

主动事务,是指需要主动发起处理事务才能完成目标的工作。相比于被动事务,主动事务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应对更多的挑战,相应的能力也会提升更快。

主动型的工作:

  • 策划类,如:负责产品内容专题的创意、策划及栏目内容规划;
  • 拓展类,如:负责APP用户新增推广、渠道拓展;
  • 分析类,如:用户行为数据、用户反馈意见等进行分析和挖掘;
  • 搭体系类,如:设计用户积分体系,增强用户访问粘性。

被动型的工作:

  • 审核类,如:负责日常商品信息上传的审核;
  • 跟进类,如:异常订单的跟进和处理,协议跟进;
  • 维护类:如:负责店铺日常维护,回复处理用户留言;
  • 执行类,如:APP日常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

在面试中,也可以主动询问面试官更具体的工作内容,比如同样是更新公众号日常的文章,写原创的文章就属于主动型工作,而收集转载其他作者文章就属于被动型文章,相比原创文章,收集转载的进步就会小很多。

当然,对于初级运营人员来说,不可能全部都是主动类的工作,但在投简历的时候,可以更认真看一下,尽量选择主动类工作更多的,未来成长进步会更快。

选择自己热爱与擅长的

我非常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也是兴趣驱动的受益者,在初二的时候因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新学科「物理」之后,从一个差生变成主动学习的好学生,整个人生就改变了。

在对待运营这件事也是一样,我发现做运营有非常多的乐趣,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让用户使用到自家的产品,享受到产品价值后的幸福;在策划活动想到通过自己的一个idea,能够让一大群人动起来;在写文案时,想到通过几行文案能够让一群人玩转起来, 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这种热爱和兴趣,让我能够克服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取得更快的进步和成长。从职业发展的回报来看,这种喜爱也确实给了我不错的回报和收获。

昨天在发预告的时候,收到这样一个回复,倍感开心:

「我选数据运营…因为…喜欢」     ——读者@faraway

理由只有2个字,却非常有力量。我在做运营控这个公众号的时候,「控」字也是为了凸显出对运营的热爱,这是持续努力的最大动力。

不过,要特别提醒的一点是,不要因为暂时没有兴趣就停滞不前,并以此为借口进入消极的迷茫状态。在我看来,职场中大部分的兴趣并不是天生形成的,而是努力做的过程中积极反馈造成的。

因为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很马虎地过日子,只要比周围的人都多努力一点点,做的结果就会看起来好一点点,就会接受到一定的正面反馈,正面反馈又会促进更多的行动,逐渐形成更明显的优势,带来更大的成就感,甚至会开始相信自己在这个领域有天赋,最后形成强烈的热爱。

说实话,我对运营的热爱就属于这种,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业后,也许就是比别人多努力了一点点,逐步的正向反馈形成了今天的优势和兴趣。

所以,对所有事都提不起兴趣的人,多半是没有认真努力投入过一件事的人。

选择职位要求略高的

运营确实一个入门门槛相对较低的互联网职业,所以有大量的人涌入,带来的结果就是普通的人力不太值钱,所以运营的初级岗位容易出现「钱少事杂」的情况。

不过运营的「钱途」还是不错的,有核心竞争力的运营收入还是很可观的,因为运营是与用户活跃、变现直接相关的核心部门,能够做好的人薪酬是很好的,仅仅是因为初级人才过多,所以基础工资并不高。

在刚进入运营的时候,选择一个职位要求略高的职位,能够稍微避开直接和海量的初级人员竞争,在真正工作的时候,也能够相对减少一些繁杂的基础事务。

这类的职位要求中会有这样一些特点:

  • 有能力期望,如:擅长移动端的线上营销技巧;
  • 有背景期望,如:金融相关专业优先;
  • 有爱好期望,如:热爱足球体育运动;
  • 有技能要求,如:熟练使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

有以上特点的工作,建议你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准备,而那些只有一些「较强的责任心、自我驱动力、思维活跃、有团队精神」这类职位要求的运营,可以作为次级的备选。

还有个技巧,如果两个初级职位看起差不多,优先投那些薪资更高的,不仅是因为可以多赚点钱,而是一般意味着有些「隐形的要求」会更高,若能达到也就更好。

如果有人的疑问是「本来入行经验就不够,还挑要求高的不是更难了吗?」,可以查看之前发过的一篇指导文章互联工作大多需要有经验怎么办?这篇文章给你一条可行之路经验

我有个堂妹,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房地产中介行业,听起来是有点low的行业,其实也是因为门槛低涌入了大量的人,大城市里的很多年轻人都在做大街上到处都是的中介,但她刚毕业没多久收入就超过了我。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不是一个普通的中介,而是去了一家专门为外国人在中国租办公室的中介机构,就因为英语过关,直接甩开了几百万每天风吹日晒骑电动车带客户的中介们。

关注未来的变化趋势

现在的科技、社会变化确实是太快了,微博还没出来几年,都已经起起落落几回了;专车才用上没2年,自动驾驶就马上要登场了。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有些小编抱怨说「现在做公众号越来越难了,要是早几年就开始做,现在就发财了」,这是一种看准趋势所获的早期红利。未来有哪些可以获知的早期红利呢?我相信VRAR内容形态变多之后,会有新的平台崛起,可以提前关注把握住机会。

不过趋势这种东西,对于新人来说,一方面看得不可能太远,另一方面即使看到了也把握不住,比如现在就是很确定地告诉你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是未来大趋势,对于小白来说还是一样,所以可更关注哪些技能会失效更有意义些。

原来新浪门户大量的文章编辑,人工采集、审核的工作,正在逐渐被机器算法所取代,甚至连撰写新闻都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了,未来几年内有些资讯类的新闻也会被机器所取代。

再看六七年前流传较广的博客营销、邮件营销、论坛营销,随着平台的没落,逐渐衰退消亡。 随着信息更加开放透明,微商也会很快走向没落。

现在的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所做的核心工作也会有很大不同。那些简单重复的工作都会逐渐被机器所替代,比如客服、删帖这类的工作,而机器所替代不了的,创意、管理、战略方面的能力,更要着力关注培养。

所以,选择具体职位的时候,可以多想想看,这类工作是不是很容易被机器所替代?

选择离公司核心业务更近的工作

公司的核心业务会投入更多资源,优先人才也会更加聚集,同时也要面对外部更加激烈的竞争博弈,在核心业务做运营,成长就必然会更快。

比如同样是进了腾讯,参与微信这样一个核心业务的运营,得到的成长会很大,但如果是参与像腾讯问卷这样的非核心业务运营,所能发挥和施展的空间则会小很多。

对于知乎这样一款内容产品来说,用户运营更重要还是内容运营更重要呢?显然内容运营会更加重要一些。对于陌陌这样一款社交产品来说哦,用户运营则会更加重要一些。对于一些基于互联网电商做的传统产品,比如褚橙,渠道运营管理就相当重要了。

结语

在选择的时候,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多选择主动事务更多、离公司核心业务更近、同等职位中选择能力要求更高的工作。

最后,祝你找到理想的工作,开启互联网的精彩人生。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信息流

本文作者@飞鱼船长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78

]]>
//www.f-o-p.com/30942.html/feed 0
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曾鸣:战略决定成败 //www.f-o-p.com/30775.html //www.f-o-p.com/30775.html#respond Wed, 14 Dec 2016 07:50:33 +0000 //www.f-o-p.com/?p=30775
 1

前几天听一位CEO分享创业感悟,有一句印象极其深刻:“战略执行中,最怕的是在偶然性的机会上不小心赚了一笔大钱。”赚钱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而动摇了战略,管理者要经受短期利益与长期战略之间的抉择纠结,这种纠结可能损耗极大。

真正创过业的人,都能理解这种“舍得”背后所需的心力坚定有多么重要。曾鸣教授分享的是战略的“手艺”,所谓手艺,是不停磨砺,止于至善。没有完美的战略,只有不停歇的思考、实践、反思、突破、再思考……因为完美战略不是目标,做成有价值的企业才是。(赵敏雅)

战略是科学,也是艺术和手艺 

战略也好、管理也好,本质上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科学的一面,一个是艺术的一面,还有一个是手艺的一面。

第一是科学的一面。其实商学院成立40年来,都是反复研究管理到底能不能作为一门科学存在,尽可能用科学的方法把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出来,这是管理也好、战略也好科学的方面。

我有一次碰到柳传志,我们一起参加对话栏目进行交谈,柳传志有一句名言,企业家最重要的使命是把5%的不可能的事情做成可能。我那次跟他开玩笑,管理学家的使命就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件事情只有5%的可能,只有这样才能把5%的可能性做好。

科学学院第一部分讲的就是科学的东西,讲的是普遍规律。比如战略型的并购有大量的管理文献证明,一般买家都会出高价,只有战略性并购宣布出来,买家的股票会下跌,卖家的股票会上升,背后有一些逻辑的推演,多了解这样的背景知识对你的决策肯定有帮助。

艺术这一块大家都很熟悉,企业家有很多天生的艺术在里面,有天马行空、特立独行,非常有创造力的部分,这是商学院没法教的。

另外一部分也是容易被大家忽略了,战略当中的很多事情本身就是人做的事情,是经验的积累,只能言传身教,只能手把手的教、手把手的带,从这个角度来说是肯定能学会的,但是另一方面学起来的成本和代价是很高的,因为它不是可以量化的、可以清楚的说得明白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经验的累积和传承。我原来上课的时候最怕别人问怎么制定战略,因为这个问题没法回答。一年要开多少次会?企业要不要设战略部?或者战略部要有多少个人?以及战略制定时候的微妙把握、判断力的分析。

我今天想更多的跟大家分享手艺的体会和经验,科学的大家看书都可以明白,艺术的我也讲不了,所以我跟大家交流一下手艺方面的心得。

战略起什么作用 

具体展开战略之前,想跟大家讲一下战略在企业当中起到什么作用。

同样,因为人的思维基本上是三维的,超过三维大概就思维不了,从三个角度切入。一个好的企业长远到底要什么?基业常青的企业需要什么?Mission 还是 Vision?

企业三基石──使命(Mission)

Mission是大家熟悉的使命,我自己的体会是,一个真正好的企业一定有超越金钱之上的追求,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是钱绝对不是万能的,对于一个好的企业来说,一个真正的企业要想招到真正的人才,要想做出一番事业的话,肯定要给大家自我成就感,一种超出小我的大追求。

为什么要有使命感?本质上是解决跨位。什么叫组织?组织是一群人走到一起,完成任何一个单个人不能完成的任务,什么样的人为了什么样的目的走到一起,这是企业存在的终极目标。如果仅仅以钱作为存在的目的,用战略学的角度来说是没有差异化,因为钱是过于同质化的东西,没有差异化就没有办法吸引到更好、更不一般的人才。所以,使命感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基石。

企业三基石——远见(Vision)

Vision,很多人翻译为愿景,但愿景带着太多的个人意愿,我一般把它翻成远见,就是看未来的能力,对未来的预测、把握。为什么Vision这个词特别好,因为“看”是一个动词,能不能看到未来?未来在你面前能不能活生生的浮现出来?

战略最重要的两个要求,一个是前瞻性,一个是差异化。

前瞻性从何而来?就是站得高、看得远。前瞻性的源头在于你对未来与众不同的判断,你比别人能够更早、更快、更清晰地看到未来可能展现出来的状态。你能看到未来,自然就比别人走得更好。就像我们现在看过去,如果知道会有金融危机,今天的世界肯定完全不一样,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这样的远见,能够预见会出现金融危机。

第二个重要的方面,它决定的是What。这一群人在一起干什么事情?你的企业存在是为了这个目的,是使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达到目的,你到底要做什么事情?组织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原来叫人力部、组织部其实都是比人力资源更精彩的提法,组织是什么?正确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企业三基石——组织(Organization)

Mission解决的是人的问题,Vision解决的是事的问题,但是人和事怎么融在一起?怎么样的人才是合适的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情,其实这就是组织。我在这方面是门外汉,但是有一些简单的观点跟大家分析,比如团队,我看了很多关于团队的讨论,我觉得都不在要害,大家提倡团队精神,其实团队不是一个原因而是一个结果,是各方面的东西都对了以后出来的结果,团队是很难事先做出来的。所以,组织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正确的人、正确的事、正确的方法怎么有机融合在一起。把人和事融合在一起的,就是执行力的核心。其实Who和What结合在一起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志同道合”,只有志同道合才有团队的可能性。方向不一样,方法不一样,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志同道合的前提条件,就不可能成就一个好的团队。

这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基业常青企业的三个基石,能做好一个算是一个好企业;能做好两个大概是一个优秀的企业;三个能做好肯定是卓越的企业。反过来讲,要成为一个基业常青的企业、成为一个卓越的企业的话,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三个方面环环相扣,不断融合,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才能够成就一个十几、二十年才会出现的卓越企业。这是我个人理解的战略在整个企业当中起到什么作用。

其实从Mission推下来是一个最高的层面,往下推就是核心价值观,这样一群人共同追寻的是什么的价值观,这个“志”体现在什么方面。在价值观基础之上,可以演化出很多待人处世相关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讲的广义的文化。价值观是文化的基石,文化和使命绝对是相匹配的,有什么样的使命必然会形成什么样的文化,所以这是企业软的一条线。

从Vision往后推,推过来的就是组织(人事),再推下来就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和组织相结合的是KPI,到了KPI这个层面,执行性就要有保证。从三个大方面往一个具体的层面结合,这算是简短的开场白。

战略到底在企业中起什么作用?战略不过是Vision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具象的表现,而Vision、Mission、Organization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否则战略就是一句空话。这是我跟大家讲的第二个观点,怎么理解战略的意义。

战略的思考

接下来我想讲一下战略的思考,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什么叫战略思考;第二战略包括什么基本内容;第三是跟大家交流战略执行的心得体会。

前瞻与知止

第一个想讲的是,战略是素质和思考能力。刚才讲到,战略思考,我自己觉得战略思考其实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对于企业来说,其实只要是进入基层管理层的人,都要慢慢培养战略思考的能力。如果到了总监层面没有战略思考的能力,这个企业的执行力会大打折扣的,因为中层管理人员承上启下,没有战略思考的能力就没有办法接住上面往下传的想法,也没有把下面的信息跟一线的很多情况进行提炼,用一个有效的方法往上传递。

所以我一直坚持,至少在一个组织里面,总监层面必须有战略思考的能力,而且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把中层融入起来,他们必须主动参与战略制定。所以,战略思考是一种素质,谁都应该有,不是仅限于总裁或副总裁。我接触很多企业的中层跟我说,战略不是我的事情,而是总经理的事情,这样的企业不可能做得太好,因为把执行和战略分得太开,这是角色的缺位。

第二、战略思考当中最核心的是远见。Vision的能力,因为是前瞻性最重要的基础。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大部分的企业,什么样的企业有战略,什么样的企业没战略,最简单的判断就是从未来看现在的有战略,现在顺着往前走的没战略,倒着推的就是有战略,做事情想一下两年以后、三年以后我想干什么,三年以后产业格局会什么样的,我今年要怎么走才能走好。只要你有心动面,你这么想就已经往战略的方向走了。

如果说今天是这样,大家都这样所以我也要这样,这是最典型的没有战略。一窝蜂而上什么流行做什么,永远在跟风,这是典型的机会型导向,永远追逐机会、永远跟风、永远赶下一个潮流,这是顺着在走。这样的企业充其量叫做商人,绝对达不到企业家的层面。其实判断一个企业有没有战略思考,最简单的就是看这个企业的人内部讨论的时候,会不会经常讲未来会怎么样,倒着推怎样才能推到这。成功人士的基本思考方法也是倒着推,因为方向都没有的情况下,所有的能量都是毫无意义的,能量和方向在一起才是作用率,战略更多的是告诉我们方向,给你一个方向感。

讲得再大一点,Vision最核心的是什么?有一个词叫“知止”,“知止”是李嘉诚挂在他办公室的条幅。“止”就是停止,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不要太贪,要知道停止。但是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停下来?你为什么能够戒贪?其实,“止”应该是终点的意思,因为你知道终点,所以才知道这个路该怎么走,所以才知道可以不贪。把它具体化来讲,战略制定的要素是产业终极判断。

知止其实是《大学》里的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能虑才能有所得”。大部分的时候,“虑”可以理解为思考和计划,是所谓的战略规划,而“虑要有所得”,前面还有这么重要的三步。我们经常讲企业家最难的是什么?“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而这两个的前提都是有定、有安,有这两个才能有虑,因为心安才能理得。这是我讲的战略第一步,其实看得越清楚,才越不为外界所惑,越能够形成自己的判断。我们讲总裁的关键在裁,裁者决也,能做判断、能做决定,不管决定面临多大的不确定性,总要摁按钮。这是我跟大家讲的战略思考的第一个核心,知止、产业终极判断、前瞻性,这是战略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取势与取实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你知道战略的大致方向,这是你的起点。下一步要决定的就是战略的路径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路径?直线走是不可能的,没有企业可以走直线。我也不讲怎么选择具体的路径,我给大家讲几个常见的思考方法:

第一个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你到底是取势还是取实?是落地为安还是能够构建一个大格局。战略很有意思的一点,永远是一个动态平衡,你一直寻找动态平衡。

大概在四年以前,我在吉林给中国青年企业家的年会做一次讲演,吉林当时的省委副书记听了大半天,最后请他做了一个总结,他讲得很有意思:“曾教授讲了大半天,我听来听去就是一个辩证法,左也不对、右也不对,怎么样辩证统一就对了。”

战略到了最后就是动态的平衡,找的就是一个度。所以,企业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度”是一个动态平衡,“度”当中决定了企业发展的节奏。

阿里巴巴也是经过几年的发展总结,总结出了几个非常有意思的发展节奏:“逢单出击、逢双修养”。而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可能是“三年出击、三年修养”,这个节奏本身周期不一样,这些基本规律是我们这几年体会出来的。当你快速膨胀之后,一个要有沉淀下来消化吸收的过程,要不然就像我们看到的一些企业跑马圈地,满世界的圈,最后一个浪打回来一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快速往回倒,连停的间隙都没有。所以,节奏和度是非常关键的,而来源就是动态的平衡,在取势和取实中掌握动态平衡。

这中间,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判断。举一个例子,05年的时候我去美的给他们讲课,那时候正是中国一大批家电企业、手机企业一起做汽车的时候,当时很多企业都去做汽车了,美的也买了两家汽车企业。讲课当中我让他们讨论,美的内部几乎当场打起来了。一派人认为美的没有核心能力做汽车,另外一派说这是市场机会,一定要抓住。讲到核心能力,有一位副总拍案而起,说如果这样讨论美的现在还在做电风扇,没有过去20多年来建造家电王国。这句话本身是对的,后来事实也说明美的做汽车确实不成功。因为取势和取实的平衡,从电风扇走到家电自然有动态能力延伸过去,但是从家电跨到汽车,特别是由于当时产业快速变化的环境,这一步确实跨不过去。

第二个是看到“九宫格”一定要避而远之。如果有些咨询公司给你们做咨询报告,里面画了九宫格。什么叫九宫格?这是你的起点,未来10年老板要有一个很大梦想,是要走到终点,横向可以这么扩张、纵向可以这么扩张,包括ABCDEFG,这九个点我们都要覆盖,全面出击占据产业最高点,这样的企业几乎都会出问题,因为没有一个企业有这样的实力去把握这样的格局。

我第一次看到九宫格,是2000年联想的战略规划,麦肯锡给他们做的,我先看的是组织架构图,那张组织架构图我压根没看明白,横的有7、8个板块,纵的有若干条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架构图。我要求看战略规划图,联想当时也不承认在进行多元化,他们说我们是在一个IT产业内进行有限的相关多元化,关键是他们把IT产业定义得太广泛,从制造扩张到手机,扩张到跟富士通一样所谓的OEM制造,服务业到外包的所有产品都做了,从电脑到服务器、手机等所有产品的外包制造,然后软件服务从硬件的配套服务一直到IBM的咨询服务,左右全部展开,九个格子全填满了。

三年以后的格局大家看得很清楚,全面崩溃、全部往后退,包括本来具有战略意义的IT服务类也卖掉了。当时联想的同事争得非常激烈,他们坚持联想还是成功的,至少手机做起来了,我说我们看三年以后,去年大家也知道手机一塌糊涂,卖掉了。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九宫格非常典型的例子。第二是我不熟悉的例子──盛大,在04、05年前后看到《IT经理人世界》出了一篇封面文章,讲《陈天桥的九宫格》,在文章里画了一个九宫图,也是从PC走向有线电视网络,怎么从游戏走向像新浪这样的全媒体内容,也是九个点全部覆盖。这是战略的大忌,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全线出击还能获得成功。

如何破局

第三是怎么破局。因为大家都想达到终点,而起点在那里,大家对未来有一个相对朦胧但是大方向比较清楚的情况下,第一圈的点是最关键的。

马云跟我聊天的时候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了一张战略图之后,一定要找到一个地方是一刀捅进去就会流血的,闻到血腥味大家自然会冲上来,这张皮一定能被撕开,如果4、5个点都是拿小钉子敲,敲了3年下来没有一个点是敲破的,所有人都崩溃了。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到一个点切入,把它做深做透,彻底的把这个桩打进去。

李嘉诚第一次给长江CEO颁奖的时候说,他所有的多元化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一个绝对能够保证持续经营、稳定现金流的非常强大的主力,这是保险锁。在外面出了错,里面还可以帮你收拾,你还能喘过气来,没有那个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你有相对大的战略布局的时候,突破口是第一重要的。

“眼高手低”,我是把它当作褒义词用的,立意一定要高,入手一定要低,这才是一个很好的战略结合。立意不高就没有格局,没有势成不了大器,入手不低你不可能有突破、有积累,都是虚的、空的。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心得,跟大家交流一下。

想做、可做、能做

刚才讲的更多是战略思考。接下来跟大家讲到底什么是战略。

战略说白了非常简单,就是决定一个企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大舍才能大得。

舍得本来就是一个佛家的词,舍得,舍得,不舍不得。你想做什么事情?你的目标、理想是什么?外面有什么机会,什么事是可做的?不同的时候的确有不同的机会。这就是我刚才讲的远见,最核心的是判断什么是大机会,什么是小机会。对远见的讨论可以推导出哪些可测,哪些不可测,哪些可大做,哪些要小做。

什么东西你能做?无论是资源、人还是组织建设的能力。哪些东西是你能做的?中间的小小交集就是你该做的,想做、可做、能做,这三个条件都符合,才是真正该做的,这就是你的战略。

大家想一想,很多事情你做的时候,如果不是那么想做,有点勉强的话,十有八九这个事情最后是做不好。因为这件事情本来就够难了,你的心里还有疙瘩,还做得不甘不愿,最后能做成的几率很少。

可不可做,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机会成本的判断。大部分的企业做投资决策的时候进行了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计算的是这个项目本身的净现值够不够高,这是财务的分析。战略分析的是为了追逐这个机会而放弃的另外的最大机会是什么。战略为什么难,是因为事后都没办法盖棺定论。事后你可能会觉得这件事情亏大了,抓住小兔子却放过了大山羊。

但是你要思考这个问题,很多企业看着这些项目样样都赚钱,但是过了20、30年以后没有养出一个大产业,这个时候如果经济上有一些风吹草动,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出问题。你不是用多元化的投资分散风险,而是用同样的思路投资,实际上你建立了更大的系统性风险,因为风险都是共振的,一震就全震了。

如果你真正从战略布局来想,想明白了支撑关系的话,对机会的判断就一定要想机会成本的概念。能做就是一个企业的能力,能做这方面同样也有两个动态的统一。

第一,能力的培养需要资源和时间投入。一方面可以说得极端一点,能力建设也就是人有多大胆就有多高产,组织能力没有天生的,组织能力是逐渐培养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你可以根据战略目标培养人才,但反过来能力的培养是极耗资源和时间的,特别是时间。能力的培养是没有捷径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并不是万能的。

第二,能力永远是相对的概念,自己做得好不好不算数,能不能比你最好的竞争对手做得好那才叫核心竞争力,才是差异化能力。大部分企业想的是能不能把这件事情做起来,挖两三个人组建小团队的确能把这件事情做起来,但是你做得并不好,当这个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格局越来越残酷,利润越来越低的时候,有限的能力不可能抵挡这个市场整合时强大的压力,因此能做一定是一个相对概念,做不到最好。所以,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到淋漓尽致,而不是拼命的补短板,因为补短板是永远补不好、永远补不够的。如果在长处上可以做得淋漓尽致的话,其实是一美遮百丑,在很多方面能够有足够的回报。

所以,这是我讲的两方面,一个是时间的积累,不是所有的能力都能培养出来;另一个是培养出来的能力够不够用是相对的。能力和想做、可做、能做三者的结合,就是一个企业该做的东西,“该做”是企业的战略。

能力的培养

另外我想讲的是能力的培养。一个企业的战略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有没有跟战略相匹配的能力。这就造成了战略执行当中最难的一点──在战略还不能够明确是否正确的情况下,你要先投入资源去培养能力。

张瑞敏讲过这么一句话:“如果这个事情30%的赞成可以赚大钱,60%、70%的人赞成可以赚小钱,90%、100%的人赞成这个事情根本不值得做,你进去就要亏钱了。”就是这个道理,必须在战略不明确的情况下做大投入,这样情况下形成的能力才会比别人早、比别人好,别人才难追上你,这是资源投入的先行性。在这个意义上,战略的执行有很高的风险。基于这个,我曾经提炼出战略的第二个原则“大赌大赢”,除了这个我找不到更大的词,很多人容易误解说赌博正好迎合了中国企业投机的倾向。

真金白银的资源投入,是讲到哪资源跟到哪,这才是战略执行最难的部分。回到讲科学,研究发现,许多企业嘴上讲的战略和实际资源的投资是非常不匹配的,一般可能滞后一年甚至两年,而且还会扭曲。这是战略另外一个非常难的地方,当你对战略有足够的信心,而很多人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敢不敢做大投入,这个投入才是后面差异化能力的源泉。

在这个意义上,另外有人提到跟战略相匹配的一个词“胆略”,还得有胆略才行。胆略往往体现在投入,战略谁都会说,说了三天三夜也分不出好坏,但你敢不敢砸钱进去,这就是体现出一个企业家的判断力、决策力和风险承受力的地方。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信息流

本文作者@岩之有理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111

]]>
//www.f-o-p.com/30775.html/feed 0
谈谈团队的接力棒精神和PK文化 //www.f-o-p.com/29737.html //www.f-o-p.com/29737.html#respond Tue, 06 Dec 2016 02:00:15 +0000 //www.f-o-p.com/?p=29737 5

 

一件事能不能做成,怎么分析怎么做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谁来做。方法谁都能学会,但能否把方法及时、坚定、彻底的执行到位,甚至提出新的、更有效办法,就只能靠人去完成了。所以,把一件事做好,选对人是关键。

因此,组建和迭代团队,这是我在新公司两个月以来,持续和重点做的事。有一些感受和收获,通过这篇文章和大家交流一下。

想问一下,大家认为优秀的团队具备什么特征?团结、互补、有爱、执行力强,是这些吗?虽然这些都是优秀团队所具备的标签,但也是最基本的。我认为,一个优秀团队要具备「接力棒精神」和「PK文化」。

1.接力棒精神

打个比方,我们在参加接力跑比赛,每个人都需要竭尽全力跑完自己的那一棒,并把接力棒安全的交给下一个队友,整个团队才有可能取胜。

也可以引用《海贼王》的诠释方式:

可是团队精神到底是什么啊?互相帮助、互相袒护就算是么?有人这么认为吧,我认为那根本只是唬人。应该是每个人抱着必死的决心做自己的事情,我做好自己的部分了,接下来轮到你了,做不好的话我就揍扁你!要有这种精神才算是起码的团队精神吧。

我喜欢上面这个热血十足的表达方式,这才是一个团队应有的劲头。这里面包含了两层意思:

首先,拿着接力棒的队员,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整个团队的利益,所以必须拼死到底的跑完这一棒,通过完全发挥自身的价值,来为团队做贡献。

这里强调的是责任心和压力,每个人做的事,对于团队来说都是不可替代的一环,不要认为自己的职位低,负责的范围小,就对自己要求过低。

其次,队员把接力棒交出时,实际上是责任和压力的传递。就好像告诉对方:我已经玩命跑完了,接下来该你了,你也必须像我一样玩命,我在看着你!

这里强调的是团队内部的互逼关系,这种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最有效的,也保证了个体成员的积极状态,比由上而下的推进要好很多。

说个真事,之前我们策划了一个「校园行」的活动,去推广产品。由于是线下活动,涉及的环节很多,包括产品开发、设计需求、推广资源和线下对接等,更重要的是还在外地。

即使我们投入了不少人力,提前了不短的时间去准备,但还是出现了一个问题。

当时我们已经到了西安去准备第二天的活动,接到PM的电话,说有一个问题之前考虑的不周全,会导致第二天现场抽奖有可能出错。我当时非常生气,没想到在这个环节会出问题。如果抽奖出错,不仅会拉低活动效果,还会影响公司的名誉。

幸好,通过沟通及时解决了。当晚PM和研发都连夜加班,非常给力的修复了这个问题,第二天的活动也很顺利。

在这个项目里,运营是一个主导地位,是需求的发起方,也背负了很重的责任。产品、技术、设计等角色相当于接下了运营的接力棒,必须按照时间点完成需求。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就是掉链子,会影响整个项目。所以,需要参与这件事的成员,不能只想着自己手里的分工,而是要有接力棒精神,要有责任感,明白自己这个环节的重要性。

2.PK文化

对于团队文化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理解的?作为80后,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团结友爱」,当然这主要是针对班级而言的。但我们长大后,不免把这样的团体意识带到工作中。

同事们团结友爱肯定是没错的,但不适用于所有场景,尤其是工作业务上。恰恰相反的是,在日常的工作沟通中,团队切忌一团和气!

一团和气,在这里就意味着对工作的妥协,对同事的妥协,甚至对真理的妥协。这样的文化是非常危险的,会导致团队丧失斗志,甚至不再去追求正确的答案。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发扬「PK文化」。

先解释一下PK文化。对于业务的问题,团队中任何一个角色都有权提出质疑,都可以发起PK,常见于需求的讨论。比如,运营提出需求,需要和产品PK,印证需求的合理;产品需要和研发PK,确定需求的合理和优先级。

这样的PK,有两个作用:

1)首先,起到相互约束的作用,比如会出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如何运营只考虑自己KPI,提出了不合理的产品需求,PM会起到约束的作用;

如果PM意淫的设计了产品功能,运营和研发也会起到约束的作用;

如果研发评估了不合理的工期,PM会起到约束的作用;

这倒不是在怀疑团队成员的业务能力或人品,而是从架构和流程上,要有一个约束的机制,才能保证少出问题。

2)其次,互联网产品需要多个角色协作,比如产品、运营、研发和设计。正是因为大家工种和视角不同,所以分析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单一角色给出的结论很可能是片面的。

所以需要引入多个角色的PK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得出相对靠谱的观点,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做出片面或不正确的决策,也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绝大部分互联网团队,产品和运营都是分开的。因为这两个角色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人才类型不同,需要两者相互PK做约束。

这样的PK文化,就要求团队成员要可以接受质疑,有承受这个压力的能力;同时,在PK过程中要关注业务本身,要对事不对人。

当然,这样的多角色PK文化,也有负面因素。因为公司内部不是每个角色的话语权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个PK过程很可能不是平等的,所以最终的决策可能会有独断或妥协的因素。比如公司创始人是技术或市场出身,那么这个公司的技术或市场人员的话语权就更高,PK起来就更有优势。

团队文化这事太复杂,一篇文章肯定没办法面面俱到。本文只是提出我的两个观点,是我近期比较深刻的感受,也是我正在践行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韩叙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dibu

]]>
//www.f-o-p.com/29737.html/feed 0
如何用积分体系刺激用户留存 //www.f-o-p.com/29715.html //www.f-o-p.com/29715.html#respond Tue, 06 Dec 2016 01:41:43 +0000 //www.f-o-p.com/?p=29715 1-20

一个合理的积分体系,一般是由积分获取途径和规则以及积分消耗途径与规则两部分构成。接下来我们也是主要谈谈这两部分如何操作。

 

一、积分获取

积分获取,也就是用户完成官方规定的制定任务,从而获得积分的过程。从积分的定义可以判断,用户去获取积分,也就是官方希望用户完成期望任务的过程。而这个任务的完成,往往也跟产品的核心考核指标有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KPI”。因此积分获取可以从以下方向考虑

 

01、围绕产品KPI设置积分获取途径

每一个积分体系都有其主要的目的,有的是为了促进用户活跃,有的是为了分层运营用户。那么我们设置积分体系时,就从这些方向着手。如果是为了促进用户活跃,那就可以从新用户注册、每日登陆、连续登陆、消费产品服务等途径去设置积分。如果是为了为了管理用户关系,那么只从用户的综合财力方面方面去设置积分即可,包括账户存款、消费额度、历史信用、资产证明等。

 

02、设置积分价值

当规划好积分产品的获取途径之后,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下积分的实际价值。积分价值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比如天猫积分,1个天猫积分等于0.01元。另一种是产品系统内部虚拟积分系统,这种积分只能累计后兑换使用,比如滴滴出行通过打车获得的积分,累计到一定数值可以兑换打车券。

 

03、注意积分价值和获取安全性

当一个产品内部有了积分系统,本质上就是这个平台内部就可以进行交换了。这就好比在一个集市里,双方都有一些经济行为。为了维持这个集市的稳定和繁荣,我们需要注意积分的价值是否恒定,超发积分是否会有贬值风险,是否会造成集市内部的通货膨胀。因此在设置获取积分时,需要考虑这一点。

还有一点,就是积分的安全性,是否有的用户会钻平台的漏洞,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积分,这个安全性,可能是积分获取规则的漏洞,也可能是产品技术的bug,这些因素都会使积分安全性受到干扰。

 

 

二、积分消耗

当我们确立了积分的获取途径和规则后,我们就要考虑积分消耗途径和规则了。积分消耗的过程,其实就是给予用户奖励的过程。用户在消耗积分后,可以获得产品内的服务或者其他价值。

 

01、设置积分流通性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积分,都需要考虑积分的流通性。流通性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积分是否可以转让给其他人,第二,积分的使用时限是否有效期的限制。一般产品为了鼓励用户积极使用积分,一般都是设置积分不可转让,且需要在一定期限内使用完毕,一般一年一清,逾期清零。

 

02、设置积分使用范围

每一种积分体系,都会规定积分的使用范围,常见的积分运营体系包括产品内部、产品外部以及这两者的混合体。比如,招商银行的积分体系,使用范围就属于产品外部,用户消费获得的积分,可以兑换产品以外的礼物。再比如滴滴出现的积分,既可以兑换产品内部使用的打车券,也可以兑换本地生活使用的优惠券,如体检套餐。

 

03、设置积分使用规则和途径

确定了积分的流通性和使用范围之后,之后就要考虑积分使用规则和途径了。积分规则的使用,需要考虑两点,第一是积分的消耗确实要给用户带来实际的利益奖励,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第二是积分的使用,最好能与产品服务挂钩,引导用户持续使用产品,提升用户粘性,比如滴滴出行的积分商城,引导用户用积分兑换打车券。

 

04、积分的趣味玩法

积分消耗,实际就是用户去购买服务的一个过程。为了能让积分对用户保持足够的吸引力,可以设置一些积分的趣味玩法,丰富体验。

1、结合节日节气,上线一些积分奖励活动。如穿越火线每逢节假日,就会有获得双倍积分,兑换武器的活动。

2、及时更新积分兑换的商品和服务。用户在兑换一定时间的积分后,对于积分商城感兴趣的礼物一般都会获得,这时可上线时下最受大家欢迎的一些礼物,比如新款苹果手机。

3、设置一些积分抽奖环节。有时候积分不仅仅用累计兑换的玩法,还可以设置一些积分抽活动,如大转盘类型的抽奖,用户消耗一定的积分,即可获得一次抽奖机会。

 

综上,当我们考虑完整了一整套的用户获取积分和用户消耗积分的途径与规则之后,产品内部的积分体系也基本就准备完全了。积分体系上线之后,还要随着用户反馈,不断优化体验。同时,一个新功能的上线,也离不开运营同学的宣传教育以及产品维护,需要引导用户多多使用积分功能,及时更新积分商城内的礼物。

 

最终,在产品和运营的一起努力,实现让积分体系真正达到刺激用户留存的目的。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大熊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dibu

]]>
//www.f-o-p.com/29715.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