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Wed, 17 Oct 2018 01:31:2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0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外卖大战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饿了么并入口碑,外卖之战真的结束了? //www.f-o-p.com/102490.html Wed, 17 Oct 2018 01:31:29 +0000 //www.f-o-p.com/?p=102490

一山不能容二虎,外卖市场上的大战并不会因为饿了么并入口碑而尘埃落定,相反在用户红利减退的当下,两大外卖平台争夺用户的战争将会更加白热化。

饿了么并入口碑消息由来已久,但等到真正尘埃落定的那一天依然引起了人们的诸多关注,曾经蔓延广泛的外卖大战最终还是成为巨头们之间的游戏

尽管从表面上看,现在的外卖市场是口碑饿了么组成的“新美团”与美团点评之间的大战,但是两家外卖平台背后站着的则是阿里和腾讯。曾经如火如荼的外卖“百团大战”变成了阿里和腾讯两家互联网巨头之间分食市场的资本游戏。

当饿了么并入口碑,并开始与美团平分天下,很多人开始人们外卖市场的战役结束了,这显然有些低估了两家巨头对于彼此业已确定的市场地位的自我界定。在我看来,正是由于饿了么正式并入口碑,一场更加深度,更加多元化的外卖大战或许将会开启。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市场上两家巨头的竞争对手死的死,伤的伤,那么他们只需要维持好彼此的市场份额即可,没有必要再为市场份额大动干戈。但是,如果你明白一山不能容二虎的道理,你就会知道外卖市场上的大战并不会因为饿了么并入口碑而尘埃落定,相反在用户红利减退的当下,两大外卖平台争夺用户的战争将会更加白热化。

当用户成为稀缺品,外卖平台对用户的争夺将更白热化

流量红利结束的另外一个说法就是用户获取的难度越来越大,仅仅只是依靠运营已经难以起到真正获取海量用户的目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一个活动或者一个购物节的方式来获取海量用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用户成为稀缺品,外卖平台对于用户的争夺将会更加趋于白热化,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口碑饿了么与美团之间将会展开更多用户的争夺之战。

由于两大外卖平台的“幕后老板”都已经浮出水面,所以可以确认的是未来他们之间争夺用户的战役,将不再仅仅只是局限在平台自身,甚至还有可能蔓延到更为广阔的领域里。比如:口碑饿了么之于支付宝;比如:美团点评之于微信,这些属于他们彼此阵营的流量入口都有可能会加入到这场新的用户争夺战役当中。

由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仅仅局限在外卖市场上的用户争夺战役将会蔓延到更加广阔和深远的领域当中。

除了用户争夺的战役将会从外卖领域深入到别的领域之外,在用户争夺的方式上也不再仅仅只是通过补贴的方式来实现,而是通过另外其他的方式来实现。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词叫“异业合作”,即用户在点外卖的时候,还能够购买其他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外卖平台自身业态的丰富性,直接决定了未来他们是否能够持续不断地获取用户。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外卖市场上的用户争夺战役将会从单一的外卖平台延伸到更加广阔的领域,对于用户争夺的方式和手段也将会从简单的现金补贴演变成为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方式。因此,尽管外卖市场已经天下两分,但是未来他们对于用户的争夺将丝毫不会因为竞争对手的减少而减弱,而是将会迈入一个更加深度、更加多元的竞争阶段。

当用户习惯已经改变,外卖平台将不再仅仅只是外卖

经过互联网时代的启蒙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洗礼,当下用户的生活习惯已经从以线下为主转变成为以线上为主。现在,用户通过外卖平台不再仅仅只是叫外卖,甚至还能够叫服务。所以,现在的外卖平台早已不是那个传统意义上的外卖平台了。

前段时间,美团开始涉足打车就是这个现象最为直接的体现。如果说,外卖市场的战役已经结束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仅仅只是说通过外卖平台叫外卖的战役结束了,但是基于外卖平台所衍生出来的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战役才刚刚开始。

因此,尽管饿了么并入了口碑,但是基于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战役或将真正拉开战幕。未来,战役的重点将会是在用户生活习惯已经发生深刻改变的情况下,如何能够让用户的生活尽可能多地在自己的平台上得到满足,将会是未来一个阶段口碑饿了么与美团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虽然两家外卖平台都已经开始建构一个基于用户生活的生态体系,但是未来如何在用户需求不断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让这些产品和服务能够跟得上用户的需求,显得特别重要。

当外卖市场的格局从多元竞争演变成为二元结构,外卖平台竞争的重点将会从横向上外卖平台之间的竞争,将会演变成为纵向上外卖平台自身业务是否足够丰富的竞争。如何尽可能多地丰富外卖平台的产品和服务,让外卖平台能够更加多元化地满足用户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当竞争方式改变,外卖平台不再是高频低价之战

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外卖平台始终都是以用户流量为安身立命之本,因此,这个阶段外卖平台的发展重点是如何尽可能多地让用户在外卖平台上进行消费,从而实现用户的复购率是外卖平台的发展重点。高频低价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外卖平台的主要标签。

进入到新零售时代后,特别是随着用户消费升级时代的来临,用户在外卖平台不仅仅只是购买低价的外卖食品,而是开始追求一些高品质的消费品。即使是在一日三餐上,用户也开始从简单地买得到开始精挑细选,选择真正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品质带来提升的产品。

所以,饿了么并入口碑恰恰处在用户消费升级的档口上,如果仅仅只是按照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方式继续竞争的话,未来的口碑饿了么与美团点评之间的战役势必会陷入到新一轮的烧钱大战当中。

可以预见的是:尽管烧钱大战将会伴随外卖大战的始终,但是从长期来看,未来外卖市场的战役将会从简单粗暴的烧钱大战转变成为深度多元的技术之战和生态之战。

饿了么并入口碑,旧的外卖之战结束,新战役开始

饿了么并入口碑仅仅只能说明旧的外卖市场竞争方式已经结束,而新的外卖战役则正在开启。特别是随着新零售时代的来临,资本、巨头、技术都在加持新零售的大背景下,口碑饿了么与美团点评的未来战役更加值得我们期待。

那么,即将到来的外卖市场新战役将会有哪些看点呢?

1. 新零售将会成为外卖新战役的主角

如果说以O2O为代表的外卖大战是外卖市场战役的上半场的话,那么以新零售为代表的新外卖大战则是外卖市场战役的下半场。当新零售成为外卖新战役的主角,外卖市场竞争的焦点将不再仅仅只是局限在用户上,资本上,而是更多地集中在用户体验上,场景上。

因此,我们看到饿了么并入口碑之后,阿里巴巴将口碑饿了么纳入到了新零售的战略布局当中。虽然美团点评并没有直接说加持新零售,但是如果美团点评依然按照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方式进行推广和运营的话,势必无法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所以,未来加持新零售必然是美团点评也会做的。所以,无论是从口碑饿了么的布局,还是美团点评的打算,我们都可以看出未来新零售的元素将会是外卖市场大战的主角。

2. 外卖或许将不再仅仅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外卖,外卖大战的范围将会扩大

以新零售为分水岭,传统意义上的外卖大战仅仅只是局限在外卖本身,并没有涉及到其他业务形态上。进入到新零售时代后,外卖市场传统意义上的界线将会逐渐模糊,所以未来口碑饿了么与美团点评之间的外卖大战范围将会不断扩大。

单一市场的战役将会蔓延到更广的范围里,甚至还有可能将口碑饿了么和美团点评后面的阿里和腾讯都有可能带入到这场战役里。因为外卖与用户之间的深度联系让它能够在很多场景下都可以与用户产生联系,并且能够让用户真正进入到自己设定的场景里。

另外,以当下口碑饿了么和美团点评的体量来看,他们远远还没有达到足够庞大的地步,对于市场的不断细分,将会让两者不断将泛外卖领域的更多业态囊括进来,从而让外卖市场的战役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上。百度外卖改名为“饿了么星选”就是外卖市场大战的范围不断扩大的具体体现。

3. 外卖市场的决胜点将从资本转移到其他层面

上半场外卖市场的决胜点在于资本,谁的钱足够多,谁就能够赢得外卖大战的胜利。虽然在下半场的外卖市场大战中资本的力量依然无法忽视,但是外卖市场的决胜点将不再仅仅局限在资本本身,新技术、新体验、新产品同样将会直接决定外卖市场的未来。

现在的外卖市场是怎么样的状态呢?

饿了么并入口碑不再为烧钱所苦恼,而美团点评也已经在香港IPO,钱也不再是问题。既然钱已经不再是决胜未来外卖市场的关键,那么未来外卖市场的决胜点将会是在新技术、新体验、新产品上。新技术将会为外卖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推动力,新体验将会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新产品将会不断满足用户在消费升级时代的新需求。

因此,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外卖大战当中,另一个颇具看点的地方就是外卖市场将会有哪些新技术会介入其中,用户将会获得哪些不一样的体验,哪些新的产品将会出现。由此,外卖市场将会真正改头换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蜕变。

饿了么并入口碑仅仅只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件,它符合阿里巴巴资本运作的基本逻辑,因此是一种必然。随着饿了么并入口碑,外卖市场上的“百团大战”也将告一段落,真正进入到了两强相争的时代。

虽然新战役的参与者少了,但看点丝毫没有减少,相信随着新战役的逐步展开,我们将会看到更多新玩法,新模式,从而让我们对未来的外卖市场更加充满想象。

 

作者:孟永辉,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孟永辉(menglaoshi007)

]]>
老板/总监必看!互联网推广作弊的18招套路 //www.f-o-p.com/87042.html //www.f-o-p.com/87042.html#respond Wed, 20 Jun 2018 01:30:16 +0000 //www.f-o-p.com/?p=87042

中国在线广告的从业者,都有一颗感恩之心:不论广告主给了你什么样的KPI,不论你的流量多么不堪,都会创造条件把KPI完成,有人把这戏称为“作弊”。当然,除了有感恩之心,还必须要有工匠精神。

为了帮助大家在这个行业顺利发展,笔者与秒针营销科学院一起,悉心整理了一个合格的广告人应该掌握的十八种常用手段,姑且称为“作弊十八般武艺”吧!带上这十八般武艺,在精准营销和大数据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吧!

在正文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快速过一下广告投放的全过程,看看作弊都可能存在于哪些环节。

1、广告主与媒体或代理商签订广告合同,约定结算方式并提供广告创意。主要结算方式有:按展示量结算(Cost Per Mille, CPM)和按点击量结算(Cost Per Click, CPC)的手段做为一类;将按转化量结算(Cost Per Action, CPA)和按销售额结算(Cost Per Sale, CPS)。

2、广告市场中往往有第三方来监测广告效果,保障广告主的投入产出比。如果是CPM/CPC结算的,第三方会在广告展示环节添加检测代码/SDK,随着广告一齐到达用户端;如果是CPS/CPA结算的,第三方会在广告主网站或应用内添加检测代码/SDK,进行效果归因(Attribution)。

3、媒体展示广告,用户看到广告创意。

4、用户产生广告交互行为(展示、点击、下载和注册等)。在第三方代码的控制下,这些行为连带用户信息一齐被发送到第三方,第三方进行统计。

5、第三方将统计得到的数据报表交给广告主,广告主凭借这份数据与媒体按照指标进行结算。

看起来,广告的逻辑和流程都挺透明公开的,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作弊的地方,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近现代史老师告诉我们,凡是遇到问“根本原因”的选择题,只用在ABCD里找有“资本”字眼的答案即可。在广告中,要想理清业务的脉络,跟着钱的流向走准没错。

以CPM为例,广告主按照第三方提供的曝光数据与媒体进行结算,而第三方的数据来源于用户端接收到的广告展示,广告展示又是通过第三方的检测代码统计来的。从数据到展示,从展示到检测代码。只要检测代码认为广告确实被展示了一次,那么不管该用户是否真的见到了广告,广告主都要为此次曝光付费。

所谓作弊,就是一个让代码说谎的手段。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能让检测代码说谎呢?这就是咱们要聊的“作弊十八般武艺”呀!

作弊手段与广告主要求的KPI有直接关系。从方法论来看,可以将作弊手法分为两类:针对CPM/CPC(记为M)的手段为一类;针对CPA/CPS(记为S)的手段为另一类。

从另一个角度,还可以将广告作弊分为虚假流量作弊(记为N)和流量归因作弊(记为A)。所谓虚假流量,也称为Non-Human Traffic(NHT),指的是广告的展示、点击或转化本身就是伪造出来的;而后者,则是将其他渠道的流量或者自然流量记在自己名下。一般来说,CPA/CPS的广告由于伪造转化的成本较高,多采用归因作弊的思路。

另外,还可以根据作弊的手段,将广告作弊分为 机器作弊(记为R)和 人工作弊(记为H)。相比之下,机器作弊十足炫酷、易规模化,具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科技感觉;而人工作弊则精巧细致、韵味悠长,让人回忆起故乡醇厚的雾霾味道。

一、直接访问监测代码 (M,N,H)

监测代码是指那些具有客户端信息收集功能的代码。它的主要工作,是将客户端的信息以参数的形式拼凑成URL,并以HTTP请求的方式传给第三方,告知“谁,在什么时候,看到了来自哪个媒体展示的,哪个广告主的广告”。以移动端为例,常见的客户端参数有如下几种(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行业标准》):

除了这些,常见的需要被收集的参数还有展示广告时间戳、操作系统、浏览器、设备类型、联网方式、APP信息和标准UA信息等。

当广告在客户端产生了曝光,监测代码就会记录此次曝光,并采集用户信息,其生成的URL如下所示。除了第一个参数使用“?”连接外,后面参数都用“&”连接。从这段URL中很容易读出几个信息:用户的IP地址是10.26.78.45,使用设备UA是iPhone,IDFA是70E0E6465B7B12C844C63EC681C7507C等。

直接对这个URL发起HTTP请求,第三方www.xxxxx.com就可以根据URL,解析出广告、媒体和用户的三方信息,在后台形成日志,作为一次正常的广告曝光。在行业中,常说的“检测代码”指的就是这个检测URL,而非装填URL的代码,本文亦如此。

www.xxxxx.com/imp?CID=ad20&CPID=1321&CRID=20&OS=1&IDFA=70E0E6465B7B12C844C63EC681C7507C&OpenUDID=F1C7976BC455CB548BFC550EB7687F06&IP=10.26.78.45&UA=iPhone;%20CPU%20iPhone%20OS%206_1_2%20like%20Mac%20OS%20X)%20AppleWebKit/536.26%20(KHTML,%20like%20Gecko&TS=1198628984102

既然是个URL,严谨的大数据从业者一定会思考:直接在浏览器地址里输入这段代码,是不是也就在广告主那里记录了一个曝光呢?是的,这就是作弊刷量最朴素的哲学原理。这其实算不上什么武器,只是个玩具,我们借此来说明基础的CPM作弊原理,CPC也是一样一样的啊!

二、服务器刷监测代码 (M,N,R)

靠手工输入监测代码的方式来刷曝光虽然原理上可行,实际生产中则是没有什么卵用的,量太小,不足以产生质的影响。那能不能写一个爬虫程序,自动装填各种参数,自动发起HTTP请求呢?咳咳,你看看,这人要是想学坏,是真容易呀!可以租一些云服务器,把代码都搬到天上去,一键云作弊。

对于服务器刷代码的作弊手段,第三方是蓝瘦香菇的,占用了服务器大量带宽不说,虚假流量的涌入为真实效果的统计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然,服务器刷代码的方法还是有漏洞的:云机房的IP地址大多属于同一IP段,屏蔽掉主要云服务提供商的IP段即可——谁没事吃饱了撑的租了服务器上去看广告呢?

三、客户端刷监测代码 (M,N,R)

用服务器刷监测代码, 虽然简单直接,却在IP和cookie等用户身份统计上很难做到自然。于是,勤劳勇敢的作弊人们又想到了一个新办法,直接在客户端刷监测代码。你觉得访问了一个网页,其实网页上的JS又免费赠送了您好几次浏览,或许还有一次点击。这样一来,从用户行为上就很难找出什么马脚了。

当然, 这样的作弊也不难发现:上次我偶尔看到某汽车网站一次广告投放的用户频次,大多数都在8/16/24/32这些吉利的数字上。这是为什么呢?就是给用户的正常浏览都买一赠七了呗!

如何自动化找出这样的作弊呢?我说两个关键词:傅立叶变换、频域,懂的码农自然懂了,不懂得恐怕还要去补习一下《信号与系统》,不过一般公司都会配自己的技术,以上两个关键词交给技术,自然会知道。

另外,不论是服务器刷还是客户端刷,在点击环节都会有个破绽:正常用户在点击广告时,自然的点击分布与广告创意有关,而刷的点击要么较为集中,要么均匀散布,并不难以分辨。画个点击热力图,就一目了然了。

 四、频繁换用户身份 (M,N,R)

广告投放中的用户身份,不会是email、手机号等PII信息,一般情况下,在web场景下用cookie,在苹果手机原生应用中用IDFA,在安卓手机原生应用中用AndroidID,如果这些都没有,就用FingerPrint(IP + User Agent)。

不论您采用哪种刷量的手段,一般来说都要比较频繁地变更用户身份。否则,在一个cookie身上猛薅羊毛,一个用户有成千上万次展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因此,频繁换用户身份,是作弊行业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反作弊时必须要了解的一点。

这个方式怎么对付呢?对可以选流量的DSP来说,有个简单的办法:凡是第一次看到的cookie或设备,就干脆不要出价了。

不过对供给方产品来说,这个法子就行不通了。但是,供给方有供给方的好处,对于移动上以SDK方式潜入媒体的SSP产品来说,可以拿到很多终端的信息。举个小例子,如果一台手机的电量总是满的(终端信息),十有八九是有问题的,明白了吧。

五、放iframe造假展示 (M,A.R)

iframe是一个HTML标签,可以在当前页面中插入其他页面的内容,常常被用来作为承载展示广告的载体。iframe有诸多属性可以设置,其中最为广告人喜爱的莫过于宽度width和高度height了。

通过对这两个参数的设置,可以将广告尺寸从肉眼可见的220140变成不可见的11。不就改了一个大小嘛,这算什么作弊呢?各位,大小改了之后,虽然你看不见,但检测代码看见了呀,这是一次正常的广告展示,可以向广告主收钱了。

可见,作弊者对我们广大用户还是有一颗怜悯之心的:我就挣广告主的钱,向借你一个像素点,广告不会显出来,不影响您正常上网。这不正印证了那句老话嘛:“不打扰,是我的温柔”。

在展示广告中使用iframe的手段进行作弊,广告效果自然是很差的,用户并没有看到宣传,广告主白花花的银子就没了。除了展示广告之外,视频广告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例如,在一些新闻页面,会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位置上播放视频广告,效果也是极差的。

六、肉鸡和Root(M/S,N/A,R)

“肉鸡”是指那些被木马感染,可以被黑客远程控制的机器和设备。一说到黑客,大家可能就觉得“哇噻好厉害”,其实一点都不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灰鸽子”,某人在小学4年级时是一名script kids,而且还成功的捉到过一只肉鸡。就在要远程登录的一瞬间,肉鸡不见了,应该是被杀毒软件Kill掉了,从此卸甲归田从了良。

言归正传,这个鸡呀,噢不,肉鸡,它就是一个正常的用户,可以发起浏览和点击等行为,因为肉鸡的后面是真人。提醒各位,注意上网安全,小心被捉鸡,指不定会点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呢。

Root是指操作系统中超级管理员权限,当拿到Root权限后,整个系统就是你家,拆了都可以。这里所说的Root访问广告,主要指的是在移动端,某些APP获得了Root权限,就可以在后台静悄悄的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访问、点击和下载操作,也都是真实的数据。

与肉鸡不同的是,肉鸡后面是有真人在操作,而Root更多的是程序在执行,但从效果上来看,都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后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广告操作,欺骗第三方检测代码产生真实的用户行为数据。

说到这个Root,可以说是移动时代“效果广告”的神器!去年,有一家中国公司的Root程序甚至惊动了美国FBI,差点被当成窃取美国用户信息的典型而破坏中美友好大业,其实人家只是很单纯地想挣点儿广告费;

而另外一家上市公司(请不要问我是哪一家)则收购了业内一家Root变现大师级企业,被他们Root的手机,除了24小时弹广告之外基本上就没啥用了,据说当天就能回本儿,但是用户的留存就很差了,为啥?连手机都摔了!

七、诱骗用户点击广告(M,A,R)

诱骗用户点击广告的情况通常发生在BBS中,经常会有广告伪装成帖子,以博人眼球的内容诱骗用户产生点击。在点击之后,就会发生页面跳转或者触发软件的下载,用户很容易中招。除了BBS以外,在有些下载网站中,有很多的“点击下载”,相信各位也都经见过,点击之后指不定就跳到哪里去了,反正我是被带到某特卖网站上转了一圈,看到0.2折的貂绒大衣正准备剁手,才想起来原来我是要下载软件的。

从上述这些CPM/CPC的作弊手段中可以看出,广告作弊的一般思路都是围绕着检测规则而进行的各种Hack,用虚假或低值的流量完成订单,骗取广告主的预算。只要抓住这一本质,广告的作弊手法就不难理清了。至于作弊者的底线是什么,不好意思,恐怕连底裤都不知道是何物。

一般来说,作弊者可能有如下几种典型身份:

1)媒体作弊:这个很容易理解,制造假流量创造更多的收入,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2)广告中间商作弊:广告主往往会对广告代理、DSP等提出量和质的要求,那要是达不到怎么办呢?只好造假了。

3)广告主仇家作弊:按CPM/CPC结算时,广告主如果得罪了谁,人家有可能盯着你的广告猛刷猛点,让你的预算耗尽还全无效果。当然,猛刷猛点需要骗过各个环节的反作弊系统才行。

4)广告主自己作弊:这个其实也不难理解,为了把数据做好看一点儿,获得平台排名上的优势,几乎所有广告主都想过这事儿。站在广告主立场上,这叫做“冲榜”,可是站在平台立场上,就也是作弊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看似对广告主旱涝保收的CPS/CPA结算情形下,到底有哪些作弊手段。有关每个标题后面字幕的含义,请大家参考前面互联网广告作弊十八般武艺(上)中的介绍。

八、运营商弹窗 (M/S, N, H)

你是否还记得,那飘在电视节目上方的黑框中,治疗狐臭的令狐诊所;

你是否还记得,那杵在电脑右下脚的弹窗里,省钱又省心的掌上营业厅;

你是否还记得,那悬在手机屏幕中,提醒你剩余流量388M的流量球;

如果你还没有忘记,那么恭喜恭喜,至少说明,还有人在惦记着你。

运营商弹窗可能是一直以来让所有人都为之反感,却又无能为力的一种作弊手段。这些广告种类繁多,特点相似,背后主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运营商。由于广告植入发生在数据传输层,因此无论你看的是什么节目、浏览的是哪家网站、用的是什么手机,只要连上网络,都将收到来自运营商的爱。

除了这种霸王硬上弓的弹出式劫持,还有一种方式是普通用户根本无感,润物细无声地存在着。比如,媒体在某个位置上展示了一个广告,在网页到用户浏览器的数据链路中,运营商对网页数据进行深度报文解析(Deep Packet Inspection, DPI),用自己的广告覆盖掉媒体的广告,发送给用户。

这样,本次媒体广告的曝光机会就被硬生生的掠夺了。这叫抢吗?不,运营商的事情,怎么能叫抢呢。

九、落地页劫持 (S, A, R)

同样是运营商劫持,弹窗还是比较温柔的,它不过是强占了一些曝光机会。在实际的CPS联盟广告中,劫持往往以更加简单凝练的方式进行。

什么是CPS联盟呢?以淘宝联盟为例,站长的页面可以用来投放淘宝的广告,当用户点击广告主的广告时, 淘宝在站长页面上的埋点代码会给用户打上一个Cookie,标记该用户是从站长那里来的。如果用户后续产生了购买,淘宝就要按CPS给站长付钱。

什么是运营商的落地页劫持呢?比方说,您打开浏览器访问京东

http://www.jd.com

可是你按下回车的那一刹那,地址栏里的网址却变成了这样:

http://www.jd.com?utm_source=ABC

发生了什么?原来是运营商把你的网址替换成了一个广告来源地址,这样一来,你在京东的消费,就记到“ABC”这个渠道头上啦!

用落地页劫持的方法做CPS广告,那真是价格便宜、量又足啊!而且最美妙的是,任你怎样考察后续数据,都发现不了问题:废话,自然流量的质量还能差到哪里去!

说句不客气的话,目前各大电商的CPS联盟中,真实有效的正常流量,我认为占比不超过两成,当然无效流量中并不只是运营商劫持,还有下文中的一些奇葩手段。有人可能要问了,既然CPS流量没什么卵用,电商为什么还要做呢?关于这个哲学问题啊,诸位可以深入思考十八般武艺中的最后一种。

针对流量劫持,有什么好办法么?去运营商那里投诉?别逗了。目前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 使用HTTPS替换HTTP,对数据进行加密,使得运营商难以解析数据内容。更多的,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当然,除了运营商,手机厂商也有能力把其他广告渠道的下载包换成自己应用市场的,这个原理跟落地页劫持一样。唉,不多说了,现在安卓的应用市场,得说是个重灾区,有几家著名的手机厂商也玩这个玩的很high。

十、Cookie Stuffing  (S, A, R)

“Stuffing”的意思是“填充”,这同样是针对CPS联盟的一种祖传作弊手段。

在CPS联盟的机制下,站长作弊的手段就显得格外纯粹了,一个字,偷!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给用户打上标识站长的Cookie,如果该用户后面自己去淘宝上产生了购买行为,由于Cookie的存在,这次自然的购买结果就变成了站长的引流结果。

Cookie Stuffing 在实现方法上,主要有图片+.htaccess跳转、1*1iframe和Flash等,根本原理都是在用户浏览器上静悄悄的对淘宝的推广链接发起HTTP请求,在用户不点击广告的情况下打上站长的Cookie。Cookie Stuffing的作弊手段类似于后面要介绍的下载归因,都是将自然结果转变成自己的推广效果,骗取更多的转化付费。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电商广告主要效果的心情可以理解。不过可以负责任地说,好的离谱的效果十有八九是有问题的。前一段,某DSP巨头与客户就流量来源和疑似劫持的问题闹上了法庭,虽然最后达成了庭外和解,却让我们不得不怀疑,他们家的广告效果,恐怕也有类似于Cookie Stuffing的逻辑存在。

十一、刷机墙 (S, N/A, R)

刷机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作弊手段,指的是同时操作多部手机终端,以人工或自动的方式,批量的刷各种转化。手机是真手机,只不过流量都是垃圾,所谓僵尸号,多数指的就是这一种。微博粉丝,微信阅读量,顶帖点赞,无一不通。800块钱十万阅读量,客官您要吗?

刷机墙看起来简单粗暴,实际上却是个技术活儿。怎么搞到足够多的IP,怎样精心模拟用户行为使得看起来像真的一样,这些事儿啊,还真非得有工匠精神不行。

如果用心的话,媒体方想判断这种刷出来的流量,其实并不是太困难,这是因为移动设备有丰富的传感器信息。你想想,这些半身不遂的、以刷机为终身使命的可怜手机,跟那些鲜活的、跟着主人欢蹦乱跳的手机,难道不容易分辨么?

十二、游戏自充  (S, N, H)

游戏开发者自己给自己的游戏充值,早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了。为什么要自己充值呢?因为只有数据表现好了,才能在渠道那里获得更高的排名,得到更多的流量,挣更多的钱,这叫做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这种自充的本质,跟淘宝店家的刷单、移动应用的ASO冲榜,都是一样的。

有趣的是,在游戏类广告中,还存在一种广告代理商偷偷给游戏充值的情形。代理商给游戏充值,还不让开发者知道?这不是吃饱了撑的么?其实不然,这里面大有深沉。

比方说,广告主要求投放一次广告活动后,三个月的充值回收要达到100%,而我的媒体质量很差(或者根本就没打算投),怎么办呢?干脆就在三个月里自己把钱充进去。这样一来,广告主看到效果不错,就会追加预算,追加了我就自己再充回去。如此周而复始,直到把广告主养成了大肥羊(预算足够大了),嘿嘿,就一刀两断不再投了!

谁说庞氏骗局只能对白发苍苍的大爷大妈有效,掌握了它的精髓,看似精明、实则贪婪的商人一样会上当。

十三、羊毛党  (S, N, H)

羊毛党是一个很有趣的组织,以“人数多,规模大,金额小”为特点,所到之处广告主都被薅的一毛不剩。这类作弊手段常见于“注册返话费/代金卷”之类的活动,以极低的成本就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现金激励。

以话费为例,通常情况下,注册换来的充值卡最终常常会以8折的价格汇集到某宝店铺,店铺在为用户充值时会以99折的价格卖掉。您瞧,多么完整的一条产业链,有人负责底层采集,有人负责分销渠道。总而言之,被坑的只有广告主,虽然获得了大量的注册和转化,可是一群僵尸号又能带来什么价值呢。说到这里,再多说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在2014年底外卖大战的时候,各家外卖平台轮番上演烧钱大戏,例如满15减12,还可以用红包,吃一顿饭不超过5块钱。然而这都不是重点,记忆最深刻的是一次“满12减12”的活动。

因为这个优惠的存在,当时学校周边餐馆的饮料一下子全都卖空了,因为大家都不点外卖,改点饮料了。一瓶饮料3块钱,12块可以点4瓶。下单,减免,一分不花,4瓶饮料到手。于是乎,校园中到处洋溢着甜蜜的气氛,人人都是羊毛党,见面打招呼都是“喝了吗”。这场闹剧过后,新的一轮补助又来了,但是我到现在我实在是想不起“满12减12”的外卖平台叫什么名字,只记得看到可乐没货时,那心情是相当失落的。

顺便说下,中国的P2P行业在经历了几年的火热后,今年大有降温的趋势。为什么那么多的P2P都销声匿迹了呢?它们无非是两个结局:一、卷款跑了;二、被羊毛党薅死了。

羊毛党的市场敏感性和组织能力,是令人乍舌的。君不见,从美团滴滴、乃至最近淘宝针对新注册用户的激励政策,很快便成为羊毛党们狂欢的盛宴。“一日薅出七千元”、“3日获利五万”,靠劳动发家致富不再是梦。

十四、淘宝代销  (S, A, H)

淘宝代销是一类左手倒右手,赚取佣金的作弊手段,其场景是这样的。假设广告主让有一号店渠道的代理商帮忙做品牌宣传,按CPS计费,希望商品在一号店上能够打开销路,完成品牌的积累和沉淀。为了尽可能多的提高收入,该代理商转身在人数更多的淘宝开了家店铺,卖广告主的商品。用户在淘宝下单后,代理商直接从一号店发货给用户,算是完成了一个Sale。

如果您在淘宝下单,收到了一号店寄来的包裹,不要觉得很奇怪,东西没错,大胆的用就是,只是肥了代理商,可怜了广告主。

十五、Cloaking  (M/S, N/A, R/H)

Cloaking是“掩盖,遮盖”的意思,指的是在广告投放的过程中,屏蔽掉一些IP地址,不对其进行广告展示,相当于是作弊者维护的“黑名单”。那么问题来了,谁会上作弊者的黑名单呢,当然是对广告市场起监管作用的人了,比如搜索引擎、或者主要广告平台的公司IP。

考虑到养一个广告投放账户成本较高,为了在一次投放中收获更多的利益,作弊者想方设法要延长广告的投放时间。如果这个广告出现在搜索引擎上,那么作弊者就会使用Cloaking方法,屏蔽掉搜索引擎公司所有的IP地址,导致相关监管人员在处理投诉或举报时,难以快速复现用户所投诉的场景,继而拖延审查流程。

由此看来,Cloaking不是一种作弊手法,而是一种辅助手段,甚至是目前作弊者都会使用的一种手段。通过增加监管人员的审查成本,延长广告的投放时间,多赚一笔是一笔。

Cloaking的原理看起来简单,做得好不好可是大有区别了。追求极致的作弊人,有时闲着闷了,会临时中午去机场,随便赶上哪班就搭上哪班飞机,独自在Facebook的园区发呆,一语不发地记下附近所有wifi的IP,当晚再飞回去。

十六、下载归因 (S, A, R)

所谓归因(Attribution),通俗点的解释就是,到底是什么因素,最终导致了目标的达成,举个简单的例子。足球场上,A一脚打门球进了,A说球是我进的,荣誉是我的。但是,A的球是B传给他的,不传球他也不会进球,所以B说他也有功劳。这时食堂做饭的大妈说了,都是我给你们营养调的好,你们才身体倍棒,所以这功劳也有我一份。

综上,这个球应该归谁呢?常理上来说,这份荣誉人人都有;但是实际上,是A抢夺了B的传球贡献,也抢夺了食堂大妈的做饭贡献,独自一人享受进球荣誉,这就是归因。

下载归因,是一种钻移动应用下载监测逻辑的空子而产生的作弊手段。在移动应用下载广告中,第三方监测一般规定:用户点击广告后一段时间内,产生的下载行为算作广告效果。

具备科学精神的广告从业者必然会思考,如何能将自然下载也变成钱呢,这太简单了,来访的每个用户,不管下载不下载,先记录一次点击不就完了!这样一来,只要用户后续产生了下载,那就希特勒看地球——全是我的!

下载归因的后续效果怎么样呢?当然也是好的,因为本质上也是抢的自然下载。

当然,钱不是那么好挣的。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如果将所有用户都提前标记点击,那么数量就会太庞大,很容易看出来数据明显造价。为了把事情做的好看一些,应用市场也要对来访用户进行一下受众定向、广告召回和CTR预估,看看用户点击哪些APP的概率最大,有选择的提前加上点击。你看,一套作弊抓弄的广告系统就攒出来了,骗个钱还真是不容易呢。

为了人身安全,怎么准确判别下载归因、怎么躲过反作弊的追踪、有什么更先进的新手段,我们在这里就不多谈了。

十七、买栗子 (S, N, H)

”买栗子“,即买sales leads,指的是以”精准“广告的方式为广告主带来销售线索的广告手法。在今天的中国的广告市场中,即使是如某某和某某某这样大的广告平台,也基本上靠造假完成广告主的leads要求,更遑论其他第三方广告平台。

当然,sales leads造假并不困难:找些社会闲散人员,培训其点击广告、留资料、接厂商电话乃至到店的全过程,像群众演员一样走一遭也就是了。曾经有友人相告,他在一次投放汽车广告时,两个渠道采集到的leads居然百分之九十是重合的,这样低劣的导演水准,让人唏嘘。据说,在京郊廊坊至三河一带,各行业广告主销售线索批量人肉生产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并且都是以大数据的名义。如果非要给一个数字上的估计,我想说,当今显示广告带来的汽车sales leads中,至少有70%都不是真实的。

当然,leads是假的,并不代表广告是无效的。不过,实际操作中,由于对leads这个不正确kpi的追求,很可能使得正确市场目标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这种以生了几个孩子来评价搞对象质量的所谓数据驱动方法,真的是历史的进步么?别丢人了!

十八、搞定人 (M/S, N/A, R/H)

纵然你把以上十七种武艺掌握得纯熟,如果不会最后这一招,那么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这一项秘技,就是——搞定人。

决定广告市场走向的,从来都是人。在市场上深入调查一圈,你会发现,大多数作弊者的手段不仅谈不上高明,简直可以用拙劣来形容。为什么简单拙劣的手段仍然可以奏效呢?是不是甲方的人都是火星来的呢?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早已变成了半个乙方的人。

典型的例子,当然是前些日子某动物汽车品牌市场部公然通过DSP收取回扣,以劣质乃至伪造的流量洗钱的案例。说它典型,是因为每一次大规模的作弊活动背后,往往都有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商业故事。

对于媒体、广告公司来说,搞定人意味着可以放心大胆地作弊;而对于广告主来说,如果不管好自己买流量的负责人,研究多么高明的反作弊技术,也是无济于事。

好的,十八般武艺就介绍到这里了。篇幅所限加上思想顾虑,很多细节并未展开讨论。也欢迎留言说出你的看法~~

 

本文作者@曾宪超、刘鹏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
//www.f-o-p.com/87042.html/feed 0
滴滴在无锡被严重高估了? //www.f-o-p.com/79519.html //www.f-o-p.com/79519.html#respond Fri, 20 Apr 2018 03:27:22 +0000 //www.f-o-p.com/?p=79519

现如今,烧钱大战已逐渐成为企业初入局的圈地战术,这一特征在外卖和打车市场表现更为明显。外卖业务先在无锡落地的滴滴,同样也采用疯狂补贴圈地的方式,与其他外卖平台共同争夺市场。

那么,身为外卖初学者的滴滴,在疯狂的补贴战之后,能否收获良好的连锁效应,将这一价格攻势复制到其他城市?

一、用户层面:名为扩充用户,实际可能激发外卖伪需求

正如市场所反馈的那样,滴滴入局之前,互联网外卖这个庞大的市场早已变成了红海。

当前,滴滴所采用的价格补贴战,已经不算是什么快速圈地的新鲜手段,而是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前辈”们都用过的路数了。此时不禁令人产生疑问,对于不算饱和但巨头碾压的外卖市场,滴滴的价格补贴战对扩充用户规模来说,是否依旧管用?

这得从外卖行业的发展现状说起。

虽然业内普遍认为:当前外卖市场渗透率尚低,行业还有极大的渗透空间。但从外卖的发展现状来看(这里所说的可渗透地区,指的并非一二线、甚至是三四线城市,而是其他更加偏远的人口密集区),实际情况是外卖的可渗透范围不断在缩小,这个市场在以极快的速度,不断向三四线等其他城市下沉。

也就是说:一二线城市不再是外卖平台们的发力重点,战线已经从大城市延伸到三四线甚至更加偏远的市县,市场整体在下沉。

而对于滴滴外卖的首战之地——无锡来说,滴滴入局之前,其外卖市场的覆盖范围本身就不低,滴滴恐难以后发之力撬动这个市场。换句话说:市场的整体下沉,也可能意味着外卖在该地区已经没有更多的扩张之地,这个现象放在身为二线城市的无锡同样适用。

因此,滴滴选择无锡作为首战之地,经过前期疯狂的价格补贴之后,表面看来确实用户规模扩张效果良好,但实际上,也可能无形之中培养了一批本身就没有外卖需求的用户群体。

这一现象所带有的风险也是极为明显的:一旦价格补贴停止,平台开始考虑收益问题,那么这些用户所谓的外卖需求,存在极大的骤降可能。

这一点从滴滴外卖的订单分类中可以看出:原先用户需求不大的下午茶,经过滴滴的满减刺激之后,价值20元的下午茶只需2块钱就能送到家。低价的优惠确实吸引了许多用户疯狂下单,不过从市场有序发展的角度看,下午茶这一需求本身属于小众群体,待到滴滴的价格补贴攻势接近尾声,这一用户群体还能否继续花高价享受“奢侈”的下午茶,答案显而易见了。

总体而言,滴滴在入局外卖所采取的价格补贴方式,也许能在短期内为平台聚集大量的用户群体,不过从平台发展的长期目标看,此种方式似乎对培养粘性用户不太适用。

二、商家层面:补贴是暂时性获利,但良性合作恐难养成

急于扩张市场的滴滴,不仅为用户提供大量价格补贴,对商户的补贴力度同样强劲。不过从整个互联网外卖市场特征来看,平台补贴商户的行为,实际上并不可取。

此前外卖大战激战正酣的时候,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等头部平台,也未曾产生过对商户的高额补贴行为:一来烧钱力度过猛不利于平台长远发展,容易造成短时间内商户激增的“虚假繁荣”; 二来商户入驻外卖平台就相当于成为了受益方,再从中享受到高额的补贴,显然不太符合外卖市场的发展逻辑。

为何高补贴攻势下的商户激增属于虚假繁荣?这得从滴滴在外卖上的布局说起。

由于是初入局者,滴滴外卖在外卖生态上的布局或许还有些欠缺,尤其在供应链、行业经验上优势尚显不足。在此情况下,滴滴外卖采取的高额补贴之策,也可能会造成一个不良现象:即商家争相入驻滴滴外卖,真实目的在于获得高额补贴,并非真正想要入驻平台。

另一方面对于滴滴外卖来说,更为重要的并非这些临时补贴所能覆盖的商家数量,而在于平台能够为商家提供的便捷服务,从订单起始到结束的全链路服务覆盖,才是商户所真正需要的。

毕竟对于需要长期合作的平台与商户来说,合作共赢的基础是存在长期利益关系的保持,而这一关系需要平台先行搭建起来。

总体而言,滴滴对商户的高额补贴行为,或许与补贴用户一样,同样能起到暂时性的大量商户聚集效应。但从长远看来,这一行为所能产生的价值还有待商榷。

三、平台层面:补贴代价过于昂贵,后期或难回归正常状态

对用户和商户进行高额补贴之后,将会对平台产生何种影响,这值得深思。

按照滴滴外卖在无锡的补贴方式,滴滴外卖每产生一个订单平台就要亏损19元,每一单的补贴成本更是高达44元,这显然是一个过度烧钱的方式。

假使这种疯狂的烧钱行为一直持续,短期看来,滴滴也许可以获得一份可观的订单量数据,但在衡量平台业务发展状况的更为重要的原价GMV和实付GMV数据上,这两个数据可能不会那么好看。长期下来,不仅平台营收目标难以实现,在吸引投资人上也会底气不足。

其次,长期过度的烧钱,对外卖平台来说显然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到了后期平台想要缓冲到正常的收益水平,光是付出时间和精力成本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的局面,一轮又一轮补贴下来,平台收益没看到,却可能产生对平台持久性的伤害。

最后,众所周知滴滴以网约车业务起家,外卖领域是其新开辟的一个战场,实际上其入局外卖,也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嫌疑。表面看是为业务扩充,实际上可能是为制衡竞争对手所采取的策略。

但目前看来,滴滴在外卖领域所采取的价格攻势显然有些“用力过猛”,过度的外卖补贴下,极容易造成对滴滴其他业务的不良影响,到最后,很有可能会顾此失彼。

总体来看:急于扩张外卖市场的滴滴,在价格攻势上所付出的代价可以说极为昂贵。

昂贵的代价背后还隐藏着一些可能的不利因素:比如平台收益难以实现,比如对平台伤害较大,更为严重的是还可能影响到平台其他业务的发展,这显然并不划算。

四、补贴大战并无不可,但思考市场反馈更为关键

综合来看,滴滴作为外卖领域的新入局者,其采用价格补贴的方式打入市场,也是互联网行业普遍采取的一种入局方式。

不过从其在用户和商户的高额补贴行为来看,这一布局又显得有些过于心急。毕竟纵观整个外卖行业,“前辈”们早已成功将市场培育起来,接下来的战争不再是短期的价格圈地战,而是上升到了平台生态布局上。

再者,滴滴以行业新手的身份入局,短期内必然难以轻易撼动已经相对成熟的市场,也难以轻易撬动外卖巨头们所树立起来的行业地位。

因而,对于现在的滴滴来说:其目前最应该考虑的或许不是急于烧钱抢夺市场,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跟随外卖市场下沉这一趋势,规避市场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反馈,再从中提出针对性解决之道。

接下来,滴滴外卖似乎要开始下一波城市的扩张之路了,其补贴战略所能产生的连锁效应究竟如何,其他城市买不买账,这值得深思。

 

本文作者@刘旷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78

]]>
//www.f-o-p.com/79519.html/feed 0
青瓜早报:抖音回应直播与评论功能暂停使用;今日头条关闭段子等多个频道……. //www.f-o-p.com/78614.html //www.f-o-p.com/78614.html#respond Thu, 12 Apr 2018 01:19:13 +0000 //www.f-o-p.com/?p=78614
早安艾瑞巴蒂,一起来看今天的早报…

一、头条:小扎继续听证会

1、剑桥分析代理CEO泰勒下台,重回首席数据官职务而就在小扎的第二场国会听证会进行之时,英国咨询机构剑桥分析董事会宣布,CEO亚历山大·泰勒已辞职。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泰勒将重新回到他之前担任的首席数据官职位。

2、小扎:AI已可监测99%恐怖信息 可应用于其他危险内容

扎克伯格回应:“恐怖主义内容在我们平台没有立身之地,我们开发了两款工具,可检测到99%的恐怖内容,比平台用户标记还要快。”目前平台有200名员工监测恐怖内容,同时还有人工智能技术辅助。

@newdoudou:这不是大卫嘛

@sz1961sy:数据公司的风险正来

@诶呦喂妳真棒:早就注册账号的我瑟瑟发抖

@王川辉:才200人,快手要招5000人

二、国内新闻

3、无锡工商局约谈饿了么等三外卖平台:涉嫌不正当竞争

4月11日上午消息,昨天,滴滴外卖和美团外卖先后宣布自家平台获无锡外卖市场份额第一名而引发口水战。今日据媒体报道,因存在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经营行为,无锡市工商局约谈美团、饿了么、滴滴外卖三家外卖运营商。

@侯蒙恩:呃。。。。

@89486569_79bc87:外卖竞争竟然是这样的激烈。

@前路征途无锡人民刚刚开始的好日子就这么被斩断了,一元喝奶茶,两元吃炸鸡

4、滴滴外卖在无锡上线引发“外卖大战” 市民1分钱吃鸡不再是梦

4月9日,滴滴外卖在江苏无锡正式上线,与美团、饿了么开启“外卖大战”。宣誓大会的画面十分壮观,饿了么甚至打住“干死美团,碾压滴滴”的条幅。各种优惠使无锡市民可用一分钱吃份炸鸡。

@占卜师南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哈啊哈

@余小路-:滴滴什么时候来我的城市

@猫趣无穷:这个可以鼓励

5、微信和QQ将暂停短视频APP外链直接播放功能

4月11日下午消息,继快手、火山小视频等APP被下架,内涵段子永远关停之后,微信、QQ也暂停了短视频APP外链直接播放功能。

@阿龍看博:支持整治

@出水坦克:一箭双雕 棒吼

@Strong明丶:可以说求生欲很强了

6、今日头条整改:关闭美女、段子等5个频道

4月11日消息,今日头条宣布关闭App内语录,段子,趣图,美图和美女共5个频道。目前,打开今日头条客户端,在频道选择中,已经看不到相关频道。今日头条方面表示,这是产品内部整改的一部分。

@眉门崖:何去何从

@半洼菜地:我还能说什么呢

@斐格丝:不管了,反正我这个小老百姓是安全的就行了

7、抖音回应直播和评论功能暂停使用: 升级完毕后再次开通

4月11日中午消息,抖音方面表示,即日起,为更好地向用户提供服务,抖音将对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期间直播功能与评论功能暂时停止使用,升级完毕后会再次开通。

@占卜师南希:[doge]没有评论少了很多快乐

@天涯旅游团2团:百万段友杀奔抖音,把抖音吓的赶紧关了评论

@cloveyGar:抖音的评论功能也应该升级,如果像微博一样评论也能互动就好了。

8、滴滴高管回应美团收购摩拜:我们也要做好共享单车

在博鳌2018之《共享经济:从“资本风口”到商业的本质》论坛上,滴滴首席发展官李建华就美团收购摩拜表示,其所做的所有事情包括共享单车,我们是希望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多种需求的出行服务。

@强哥的宝贝_817:这意味着摩拜也要完了吗

@花儿保姆:看来以后的共享单车也是滴滴的了。

@就当做是种自我逃避丶:还是比较认可滴滴的这种说法

9、员工“霸道喊话”欲封用户账号,知乎发声明道歉

11日,有消息称,一位备注名为“em-知乎图书策划编辑”的网友在微信群里自称掌握知乎官方账号,并“霸道喊话”:“我现在就可以封了你。”事情曝光后,知乎方面公开致歉,称对该员工的不当言论和相关行为,已进行内部调查处理。

@白–蓝:呵呵

@贾乃亮的脑残粉瘦了30斤:了不起啊 了不起啊

@Troll_King:有这样的管理 的确无法说知乎“高级”

10、彭蕾卸任鸡汤文刷屏 彭蕾:鸡汤有风险 饮用需谨慎彭蕾卸任后,网上出现不少鸡汤文章。她并没有直接回应这些文章描述的真实性,只是称:鸡汤有风险,饮用需谨慎。她还与同事开玩笑称,“怎么网络上到处流传我的鸡汤?照这样子微博认证得改成鸡汤女王了。

@相家宜澜:明白

@ghlh_chen:我早改喝鸭汤了,这个营养高点

@想瘦的7号芦苇:哈哈哈哈哈,就知道一定不是你熬的

11、天海投资:拟作价75亿元收购当当网

天海投资披露重组预案,拟作价75亿元收购当当网,增值率约235倍,并拟配套募资不超40.6亿元。本次交易中,海航旗下的天海投资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40.6亿元,以现金方式支付34.4亿元。其中与当当董事长俞渝的交易对价25.54亿元,与CEO@当当李国庆 的交易对价10.95亿元,两者均选择股份对价。

@竞争法研究:唉……

@公子邓只爱甜粽:我都没用过当当

@漳州外贸人:75亿!!!当当老总不只松口气,可能还在偷笑吧

12、金立继续自救:总部将裁员50%

继金立工业园裁员调整之后,金立总部也开始了裁员,裁员比例为50%。该裁员名单早在清明节前就已经统计,4月10日深圳总部、北研所等均开始约谈员工,并出台了补偿方案。据了解,之前传闻的部分核心员工将要签约新公司致璞科技,也再次搁浅了。

@BeBetterAurora:裁员只是治标不治本

@豪挚:难道说未来手机厂商真的只剩下两三家

@酸奶有菌:金品质立天下。

13、淘宝网全面禁售虚拟货币

淘宝网变更《淘宝禁售商品管理规范》。在变更前,淘宝网仅对“比特币、莱特币等互联网虚拟币以及相关商品”进行禁售;变更后,禁售范围扩大到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生成的虚拟货币等数字化产品及衍生服务”。在禁售的具体情形中,淘宝网增加提及了PPCoin、NameCoin,并且明确禁止了如加密猫等的数字化宠物;并且,ICO的衍生服务也在具体情形中被命令禁止。此次规则变更将于2018年4月17日正式生效。

@吾心逆天命:哇哦,这阵子真严

@第二份麻辣小龙虾:不用打击  因为根本就没听过

@削个eos皮:难道之前能在淘宝买卖吗?我怎么没发现!

三、国际新闻

14、韩媒爆料:三星贿赂国际体坛,帮助平昌赢得冬奥会

据外媒最新消息,三星日前在韩国又陷入了一个贿赂新闻中,被指向国际体坛相关人士行贿,帮助平昌赢得冬奥会主办权。不过三星官方否认了报道。据法新社、韩国SBS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三星被指控向国际奥委会成员进行了非法游说活动,争取其投票,从而让平昌在投票过程中超过了德国法国的竞争城市。

@最近三天的朋友圈韩媒爆料

@美好的向往军:有钱就是任性

@自吸11000RPM:转发一下手机会不会自爆

15、iPhone X的OLED屏太贵!苹果要求三星为iPhone XI屏幕降价三星是iPhone X OLED面板唯一供应商,预计在2018年向苹果供应OLED面板的收入约为220亿美元,不过由于价格太高,苹果已经要求三星对之降价。苹果购买OLED屏幕的规模提升了议价能力。上个月,三星Display高层与苹果公司的高管会晤商议价格,但未能达成协议。

16、苹果:Apple Music付费用户超过4000万,新主管上任据投资机构的最新分析报告可知,新一代iPhone 产品线将有三款机型组成,包括两款OLED屏幕机型和一款入门级的LCD 屏幕机型,而平均销售价格ASP仍将维持高位。来自UBS的分析师Steven Milunovich的研究报告中为新一代iPhone预测了两套定价方案。第一套是6.4英寸OLED屏幕机型售价1099美元、5.8英寸OLED屏幕机型售价999美元,而6.1英寸LCD屏幕机型售价750美元。而无论哪种方案,国内的售价都会超过万元。

17、比特币期货连涨三天,试图收复7000美元关口

CME比特币期货BTC 5月合约收涨80美元,涨幅约1.17%,报6920美元,但仍然连续五天收于7000美元整数位心理关口下方。CBOE比特币期货XBT 5月合约收涨115美元,涨约1.69%,报6920美元。

今日思想中国人奋斗的境界分为三种…第一种,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第二种,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第三种,我奋斗了18年,终于不再需要和你一起喝咖啡。──网友

 

本文作者@静静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78

]]>
//www.f-o-p.com/78614.html/feed 0
青瓜早报:马化腾连夜道歉,叫停病毒式推广;支付宝红包惨遭薅羊毛达137万;民政部批“同一天生日”涉嫌违法… //www.f-o-p.com/66726.html //www.f-o-p.com/66726.html#respond Wed, 27 Dec 2017 01:19:39 +0000 //www.f-o-p.com/?p=66726
早安艾瑞巴蒂,一起来看今天的早报…

一、头条:“同一天生日”,命途多舛

1、“同一天生日”疯狂募捐255万元:深圳市民政局立案调查

12月26日,深圳市民政局通过官方微博宣布,已决定对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立案调查。近日,“一元帮助同一天生日小朋友”的慈善募捐活动刷爆朋友圈,但被曝疑似造假,因为出现了同一个小朋友不同生日的情况,甚至还有2009年2月29日这个并不存在的日子。

0?wx_fmt=jpeg.png

2、民政部:“同一天生日”募捐涉嫌违反慈善法

12月26日消息,据新华社报道,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称,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深圳“同一天生日”网络募捐事件涉嫌违反慈善法有关规定,正在进一步调查。

0?wx_fmt=jpeg.png

@lansoul:花几块钱就能给自己贴上爱心标签,这事儿需要深思

@烧的矛:慈善容不得半点马虎

@一个正经的小号哟:我都捐了,希望不要拿我们的爱心来骗钱

@编辑昵称是啥啊:诈捐行为是否触犯刑法?

@赶城:这不只是消费爱心的问题!这是互联网违法营销!如同阅读APP、手游涉黄一样,肆无忌惮!

@关键是颖姐:一块钱不多,可别寒了公益的心

@ipnghao:每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

二、国内资讯

3、QQ“病毒式”推广电脑管家,马化腾、腾讯电脑管家双双致歉

12月26日,有媒体爆出,就火绒软件拦截腾讯QQ对QQ浏览器、腾讯安全管家的“病毒式”广告推广一事,马化腾在朋友圈回应,“自查了,确实是我们团队违规出问题了,以严格要求整改处理和道歉!”

0?wx_fmt=jpeg.png

26日早间,腾讯电脑管家发声明,称近期的推荐确实出现了不合理甚至伤害用户体验之处,向用户致歉、并将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罚。同时对火绒软件表示感谢,并欢迎监督。

0?wx_fmt=jpeg.png

伟大的Sheldon:没法律责任?成本很低嘛

Aeslehc1905:合格的公关,但仍不能掩饰恶心的行径

六厨煮意:不纠缠,不护短,对就对,错就错,TX越来越有价值观考量了,只是公关和市场部门不应该动不动就丢老大出来挡枪

懒_yogurt:OK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就去下载火绒吧

网不宜:何止腾讯,哪家不是一样,一个比一个流氓

4、支付宝红包惨遭薅羊毛:竟有人狂赚137万

12月26日,有媒体报道支付宝圣诞节派发10亿红包活动,惨被“玩儿坏”。网传截图显示,有人利用“推荐成功者自己也能领一份红包”的规则,通过群发垃圾短信的方式,疯狂赚了137.8万之多,而且仍有10万多个红包还在路上。

0?wx_fmt=jpeg.png

5、北京律协征集小蓝单车受害人信息,进行集团诉讼

据法制晚报报道,针对共享单车押金难退的问题,从北京律师协会副主任牛乔处得知,北京律师协会准备面向社会征集小蓝单车受害人信息,对小蓝单车进行集团诉讼。并将在近日召开“单车维权案件研讨会”,邀请律师、法官对单车维权案件专项问题进行研讨,会后成立单车维权律师团,启动单车维权诉讼。

@孙凌风的后宫:再不监管,下一个押金消失的会更多,哪个敢说没动用押金

@周志峥:小蓝还是很好骑的,有点可惜了

@早晨先生V:押金经济…和诈骗没区别了

6、马云:袁隆平把亩产做到一千斤互联网要把亩产做到一千美金

12月26日,马云在阿里巴巴同山东省政府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表示,“袁隆平先生把亩产做到一千斤,我们互联网技术要争取把亩产做到一千美金。”马云补充说,“这样做,土地做了增值,农民才有最大的机会。”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淘宝村数量已达2118个,淘宝镇达242个,淘宝村活跃网店超过49万个。

7、乐视中层:“贾跃亭说的都是谎言,因做了太多没诚信之事。”

近日,一位乐视网中层表示,“没有多个第三方信源证实的关于贾跃亭的消息,我都不信,包括这一次。现在乐视在职员工群和不在职员工群都不相信贾跃亭,而且几乎都形成思维定式了,只要贾跃亭说的都是谎言,因为他做了太多没诚信的事”。前述乐视网中层认为,不论这一次贾跃亭的FF融资成功与否,此前的太多次假消息,已经伤害了他的诚信。

8、乐视不死!10款新超级电视齐发:1899元起极致性价比

12月26日,新乐视智家(原乐视致新)举办超级电视新品发布会,一口气推出了New、Lean两大系列共10款新品,全面覆盖40-65寸。新乐视智家市场营销中心总经理李胤表示,2017年是智能电视行业的寒冬,遭遇行业原材料成本上涨、互联网电视阵营受资本约束、房地产市场调控等等挑战,新乐视智家顺应做出改变,让商业回归商业。

0?wx_fmt=jpeg.png

9、3年芳华5亿豪赌,欢聚时代旗下1931女团将终止运营

12月26日消息,日前YY兄弟公司欢聚传媒发表公告,称旗下1931女子偶像组合将于2017年12月29日正式终止运营。1931含着金钥匙出生,背靠欢聚时代和YY直播平台大树,坐拥豪华运营团队,对标日韩女团模式,挣扎3年之后,这个号称5亿打造的“1931女子偶像组合”,仍难逃关停命运。

@无辜脸:不好意思,解散这天我才知道这个组合

@入不敷出:一直老烧钱,看不到未来,很简单

@哈呀哈:1931已经算是女团市场里表现不错的了,这证明只有钱是不够的

@为了海吧:投入了几年的项目,说砍就砍,一个月就消失不见。真的很不舍得

@就这样吧:除开48,去年最厉害的女团是1931,但依旧火不过三个月

10、搜DNF跳转其他游戏,腾讯诉4399获赔500万

12月26日消息,近日腾讯起诉4399侵害“地下城与勇士”、“DNF”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广州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裁定4399侵权成立,并赔偿腾讯公司500万元。证据显示,2016年,腾讯方面人士使用苹果手机上网百度搜索“DNF手游”或“地下城与勇士手游”时,发现搜索位置最靠前的商业推广链接均为4399运营网站,点击这两个网址,则进入了《格斗猎人》手机游戏的下载页面。

11、继北京后,天猫超市1小时达覆盖上海成都武汉杭州四市

新浪科技报道,天猫方面宣布,天猫超市1小时达服务已开进北京、上海、成都、武汉、杭州等五个城市。据悉,天猫1小时达服务是天猫与易果、安鲜达共同打造的新零售“试验田”,目前拥有500多种SKU,提供29元包邮的1小时达服务。未来将上线超过2000个SKU,重点覆盖全国一二线城市。该服务的消费高峰期集中在早上9点到12点之间,客单价平均约是线下平均客单价的两倍,女性顾客的占比也达到70%。

12、豹便利线下团队来自美团外卖的创始团队,目前已有近千人

近日,猎豹移动旗下豹便利确认布局无人货架领域,并公布了其运营成绩:豹便利从11月中旬正式开始运营,已经进驻三十多个一线、二线城市,预计本月底完成1万个点位的覆盖。据了解,豹便利的线下铁军来自美团外卖的创始团队,具备非常强大的线下管理和推广能力,目前已有近千人。团队经历过“千团大战”和“外卖大战”,积累了丰富的线下经验,这也成为豹便利增速如此巨大的重要原因。

13、联想入局云服务:中国区今年营收增三倍,希望能趟出一条新路

联想云高级副总裁高志国日前接受澎湃采访时透露,今年4月份,联想云业务开始独立运营,从发展上拥有更多的空间和资源,依托联想数十年IT产业积淀,希望先在中国区云业务能够趟出一条新路。高志国表示,联想云是联想“设备+云”整体战略的重要部分,承载着联想业务从硬件向软件和云服务转型的重任。目前聚焦云基础设施和云协同办公两大方向,云基础设施领域专注于软件定义的超融合IT基础架构;协同办公领域,以云存储SaaS/PaaS和云Offices产品为切入点为企业提供服务。高志国透露,联想云业务今年营收较去年增长了三倍。

14、腾讯大王卡用户突破5000万:半年新增3000万人

在日前举行的2017 CCF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BDCI)上,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透露,腾讯大王卡用户已经突破5000万,而今年5月份,大王卡的用户数量为2000万。也就是说,半年多时间里,腾讯王卡用户新增了3000万人。

15、12306小程序今天正式上线,有三大功能但不包括购票

12月26日下午,36氪获悉,12306小程序正式上线了。目前,12306小程序提供余票查询、时刻表查询和正晚点查询三大功能。同时,小程序还支持添加行程功能,可以说这几大功能为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不过,12306小程序目前还不支持购票功能。此外,中铁商城和车站大屏两大功能还在筹备之中。

三、国际资讯

16、iPhone X需求不乐观,苹果股价大跌近3%,美国科技股惨遭抛售

12月26日,美股周二开盘小幅下跌,美国科技股多数下挫,其中所谓“FAANG”——Facebook、苹果、亚马逊、Netflix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五大科技巨头几乎全线走低:苹果跌2.79%,Facebook跌0.31%,Netflix跌0.27%,Alphabet跌0.20%,仅有亚马逊微涨0.03%。科技股走低,原因是苹果股价大跌近3%,此前媒体称iPhone X在明年一季度的需求将会疲软。

@勿忘心安:苹果系统更新了,手机更卡了 这是套路吗?

@春秋:蒂姆·库克表示,他对iPhone X在中国市场的需求非常高兴

@行走天地间:这个胖子有点膨胀,自认为大家离不开它的产品,是时候减肥了

17、LG确认在广州建设OLED面板厂,投资规模约305亿元

12月26日,LG旗下显示器公司LG Display(简称LGD)确认,LGD将在广州建设大尺寸OLED面板工厂,该合资项目已经获得韩国政府的批准,“此次合资公司的总投资规模约5兆韩元(约合人民币305亿元)”。

18、史上首次!东京奥运会将采用NEC人脸识别系统

据日本《东京新闻》12月25日报道,经东京奥运会组织委员会相关人士证实,2020年东京奥运会、残奥会将引进“人脸识别系统”。参赛选手、大会相关人员入场时,系统将自动识别匹配入场人员的脸部与其身份识别卡上事前录入的照片信息。该项举措旨在加快身份验证,实现平稳有序入场,并确保安全。报道称,这是奥运会史上首次引进人脸识别系统,与相关人员的身份识别卡照片进行匹配。

19、多吉币越来越受欢迎,比特币落后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比特币的价格继续下跌,而另一种带有2018年标志的加密货币多吉币则迅速增值。12月25日,一个多吉币交易价为0.00960美元,市场资本总额超过了1亿美元。数字加密货币多吉币是在2014年诞生的,它的诞生源于一个玩笑。这是一种基于Litecoin算法的一种数字货币。设计者用神烦狗柴犬作为货币标志。多吉币常被用于奖励互联网用户提供并分享的有趣味、高品质的内容。多吉币社区常常投资慈善项目。

20、面容ID将登陆新iPad,供应商加速量产

据悉,苹果早就开始研发一款类似于iPhone X的iPad Pro,它不仅尺寸更大,还会搭载Face ID且没有Home按键。VCSEL是iPhone X的TrueDepth相机中一个关键组件,Face ID使用的三万条测距点就是由它发出来的。而当下能够提供 VCSEL 组建的台湾厂商包括全新广电、晶元光电、宏捷科技以及全球通讯半导体公司,他们都在加快生产效率。

0?wx_fmt=jpeg.png

21、俄罗斯拟在国际空间站建太空酒店:提供WiFi

12月26日消息,据外媒报道,随着未来几年国际空间站上酒店行业的发展,俄罗斯准备重操太空旅游业。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州立公司已经开始审查一个太空宾馆的建议,它将拥有超过90立方米的加压空间,提供的设施和服务包括无线网络连接,健身器材和由宇航员协助的太空拍照。估计一人入驻1至2周的费用为4000万美元。

0?wx_fmt=jpeg.png

 

本文作者@静静 i黑马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世纪

78

]]>
//www.f-o-p.com/66726.html/feed 0
推广、数据分析,一篇文章洞悉新媒体全局 //www.f-o-p.com/59299.html //www.f-o-p.com/59299.html#respond Thu, 19 Oct 2017 06:29:04 +0000 //www.f-o-p.com/?p=59299 2

本文比较长,从各个角度把新媒体的一些方式都或多或少都说了一遍。全局还没结束,路途还很遥远,本来运营就大,我再用一点时间给大家补上。

  1. 定位(公众号3种类型以及变现方式)
  2. 流量号(营销号的推广变现方式)
  3. ip号(各个垂直行业自媒体变现方式)
  4. 推广思维(部分)
  5. 运营思维数据分析

定位

任何商业都是需要考虑你怎么赚钱,这个第一步自然是:定位

之前写过,我对公众号简单做了个分类:公众号的分类以及盈利点

公众号第一要点定位,定位什么就决定了你最终会去哪。

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微信定位的文章,文章中我把微信划分为三个分类;

  1. 流量号
  2. 细分行业号(IP号)
  3. 企业微信

根据定位不同,分类不同,盈利模式都会不同。

1、流量号变现几种方式:

  • 卖流量(就是所谓的广告)
  • 卖号(一个号养成可能只需要1个月)
  • 薅羊毛(薅广点通广告费)
  • 搞灰产(卖点高客单价的产品,成本低,有需求)

跳转防封的手段比如你不知道需要用第三方页面跳转,直接到这个页面,你的号那就会很快的挂掉。

流量号1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会成型,跑完整个产业链,一个号流量号的收益可以到达10万左右。当然这个是一个号的收益,流量号玩家,一般都是几个号,十几个号大批量大批次在玩。(不懂规则的不要玩,不懂跳转防封直接就上,就等着被封把)

2、细分行业号(IP号)

行业号就会有一定的水准了,需要你有行业的深入理解,或者需要你有兴趣分享(核心点就是分享价值),这个典型的模式总结了下面7个核心要点:

  • 薅羊毛(广点通的广告费)
  • 卖流量(卖广告,但是对广告有比较高的质量要求)
  • 卖课程(细分什么卖什么)
  • 社群(社群的定义,一群人有共同的一个话题,共同的一个目标)
  • 卖服务(比如你是做网络推广的,客户因为你的文章找到你,购买你的服务,有个朋友文笔很好,一直也在微信写写文章,客户都主动加到微信,电话。不远万里跑到他面前谈合作,“你服务要多少钱!打完钱再说!”,就这么任性,这个时代你需要这样的发声。就如现在我们的山炮社的目标一样:打造10万网咖)
  • 卖产品(这个就很好理解,比如你的定位是女性粉丝,卖点护肤品,卖点美妆销量也是很不错的。)
  • 卖傲娇(这个其实就是“打赏”,很多号在拿到原创标的时候,之后几天就会被邀请开通文章的打赏功能,这块收入也是比较傲娇的,你喜欢我就买我把!)

3、企业号

这里说的企业号,不是真正意思上微信类型里面的“企业号”,说的是企业级别的微信公众号,类型就会比较多,有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现在还多了个小程序,也是根据定位而来,类型会有不同。

  • 卖产品(这个也是很多企业一上来会做的,因为企业一般都会有自己的产品嘛)
  • 卖服务(企业的服务,比如有做客服作用的,智能酒店还能用微信来控制,有售后问题都可以通过这里去解决,餐饮的话也有用这个来下单)
  • 做平台(比如汽车站用来卖车票、餐饮用来排队领号、直接用来嘀嘀打车等)

企业级别的号,变现的方式也是根据他们的自身定位,围绕产品,服务去打造属于自己的公众号,这里的例子会有很多就不再累赘了。

流量号(营销号)

我之前也介绍过这种号的玩法,这个可以参考那个回答,以及第二部分今日头条、企鹅自媒体的玩法,模式是一样的,主要就是撸平台广告费用,作为业余收入还是可以做到月入几千的。

流量号却是永远不缺流量的那种,一天几千几万的粉丝流量是再正常不过,但是在内容质量上面几乎为零(做的就是一个搬运工的职责),导致了变现很困难,也很局限。

但是换一个思维就造就了很多靠营销号发家的案例,比如利用文章卡片广告主投放,短期把流量做起来,关注自动回复进行分流到另外的公众号以此降低单个粉丝的成本,最终卖2个号可能就回本了,期间还不包括写文章的流量主收益。

这里就拿两种流量公众号来说

  • 第一类泛流量号
  • 第二类电影流量号

第一类泛流量号

泛流量号举例子:

比如什么什么女人

什么什么姐夫表妹

什么什么女人情歌

流量号引导页截图

公众号的名称就会跟这种性别,女人,让很多人联想到一些偏情欲的名称。(大俗但是不大雅)

情欲是一把大刀,这个一个很容易理解,全球流量最大的网址就是成人网址。

看过之前文章的应该知道,这个名称以及内容都是属于定位层面。

下面说这类泛流量的玩法,这里截图附上,文章的内容主要都是偏向低俗,又有一定大众传播性的文字,视频等,这类的文章更多的是偏向视频以及图片。

内容页截图

这类文章如果你去细心观察,在不同的群里都会有一批人在传播。

文章的标题又是这类文章的标题党套路,这类标题也很好收集,去百度搜索100个标题党的标题,或者去找这类公众号,并关注他们,然后把标题收集起来。

这里举例几个标题:

标题截图

这类号为什么可以有那么多流量,因为满足人性的层面的一些问题,运营者会进很多的群,加很多的人,这类文章就会从这里地方流传,如果大家知道病毒的传播原理,就会明白他们的套路。

接着就是内容的批量复制,文章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一批次几十个这类账号发布统一发布内容。高级一点不同类型的号会发布不同内容,为了后面能够稍微精细一些。

所以的号都会有关联,关联的形式有很多个入口,比如说关注回复语,引导关注到另外一个号里,你从第一个号开始关注,可能一连关注需要十几个号才能关注完毕。最终的导向可能是一个大号。比如下面这个号就是这批号的最终流量导向号。

关注引导页截图

因为微信对诱导关注打击很厉害,从13年开始的粗暴方式,到现在猫抓老鼠的方式,上演的是一场场的猫抓老鼠的游戏,这类号都会在原文阅读里面加入跳转关注链接,在最终的引导关注链接会有一个中转跳转站,在微信的评估机制里面根本没法这样评估诱导关注。

第二类,属于电影类的流量号

大家都明白一部电影的流量有多大,尤其跟爱情动作片类型的流量也是巨大的,今天这个类型的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今天我们主要说说正经一些的电影类账号(对的是正经的电影)。

首先肯定是说如何规避版权问题,这里会用到第三方链接,在链接里面房百度云盘链接,在公众号里面不会出现关于资源的链接。

关于流量来源,懂点流量思维的应该都明白怎么来,比如去百度贴吧,相关热门上映的电影吧,去吸粉。方式也很粗暴,需要看XX电影的留邮箱,在邮件里面埋公众号信息,在电影贴片上留公众号,在文件名称里面留公众号。

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上传资源,不断推广。流量号变现往往是最粗暴的,比如说广告变现。】

流量号最典型的变现看到没,就是平台广告费。随便弄了个之前写的文章中的截图给大家参考。

身边玩这种号的朋友也比较多,下面放上公众号的广告主收益截图。

目前这个号普遍收益在400左右,虽然这个号不是短时间能够达到的,还有偏门可以玩。

下面是玩今日头条的广告主收益截图。

目前还有细分到百度百家、搜狐自媒体、大鱼、视频类的有火山小视频等。

内层的逻辑都是一样,靠的就是流量的生意。

细分垂直号(IP号):

1、为什么要做IP

内容生意越来越大了,其实之前一直没有感觉,今年感觉尤其深,之前一直以为是一门小生意,回想之前刚入互联网,那时候微信还没有这么火,初入互联网想接触网络营销,第一波接触到的是刘克亚,当时他们一直也在做课程。只是近几年在移动互联网的时候没落了。

内容这门生意如果仅限于流量号赚广告费的玩法那就太局限了,它所覆盖的范围已经超过你很多认知。前几天新榜的一篇关于知识经济的一篇文章几个数据很有意思,在9个月内一个技术平台流水接近3.5亿,C端总付费用户250W人。

目前在知识内容领域,主要这两类人,一部分早期自媒体大V和头部IP,这类之前我们测评完几期课程之后得出一个结论,这类普遍没有很完整的体系给用户做交付,体验往往不是很好。

如今,越来越多教育、出版等正规军入场,为内容付费带来更多新变化,比如更强调内容结构、知识完备性和逻辑是否有递进关系。

但是有一个观点六爷一直跟几个朋友谈起过,就是现在很多在一个领域有真本事的人不善于写,也没有流量思维,有些人连公众号都没有,就算进入了这个领域,如果没有组合拳想盈利也是很难的事情。门槛很高,这个是需要一套互联网运营手段,不仅仅是做一个课程这么简单。

内容之所以在近些年逐渐变成这样的一个大生意,主要是因为现在渠道过于分散,另外一点就是现在整个互联网的流量总得来说已经趋于平稳,整体来说,需要更多更好的内容吸引受众,这个也是为什么新浪之前重金挖几百个知乎大V。

目前各个平台有优质的资源扶持,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内容同质化严重,就像我们很多测评的课程,我们都感觉内容有点大同小异,建议早点加强独一无二性质,其中个人IP的包装,丰富人设。增强服务,把流量沉淀为用户这些都是必行的方向。

为何要将自己打造成IP?

传统昂贵的媒体正在退出舞台,过去我们获取信息都是这些主流渠道,电视,报纸,因为声量大,给市场用户是灌输性的影响,所以为什么可以造就几个经典案例,这个做营销的朋友应该知道。

如今,渠道去中心化,消费者可以去的地方太多,QQ,微信,陌陌,头条,公众号渠道太多,可能电视你一年也就开个一次。

信息过度饱和,很多品牌在这些媒体的影响力很多时候还不如一个KOL,可能这个时候你会跳出来,那六爷杜蕾斯影响力你怎么说,当然杜蕾斯是个例外,不要盯着这个。

自IP这个是目前投资回报最高的输出方式,就像一个朋友远在加拿大做出国留学生意,但是苦于国内市场没有很好的一个流量支持,单纯做广告限制性太严重。找来我做IP服务顾问,目前在知乎的单篇文章已经可以破2000多的点赞,已经有约稿,等各方面的合作找过来。

整个市场需求的改变,现在不是供不应求的时代,为什么很多传统工厂关掉,前10年还过的很滋润,因为缺,大家需求。现在要求的是个性化,就怕跟你一样。亚文化越来越流行,就像你可能不知道一个很小众的电影网站,年利润竟然也过百万美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我要下这个网站去做个研究。

真正赚钱的一定不是那些情怀很高,质量很好的文章,为什么这么说,这个观点之前跟几个朋友的有聊到过,因为本身质量高,大家都不愿分享,我知道圈内几个朋友都有很深的感悟,但是这个是有窄门可以破,大家仔细想想这样一个逻辑,为什么咪蒙做主编这么些年难道她不知道这类文章很没有情怀么?但是为什么大批量去生产?第一因为可以大批量生产,第二形成产业再回过头获得更多资源,再升级自己的内容。

做新媒体这几年看到无数朋友开始写号了,写了一段时间没有坚持下来,因为很多时候内容生产到变现还是很困难的,没有整个后端打法,就算你有内容又如何,已经有很多这样的公司签约网红,产销一体,一个朋友一个网红一起直播,几十万的流水。年流水过亿的也还有很多。

目前是信息过载的年代,每个人身边的信息太多可能看都看不过来,比如最近谁谁谁闹离婚,去最他们的微博留言都看不过来,普通内容太多,不要给用户添堵,追热点,应该好好想想你这个人设需要的是什么内容,怎么帮用户节省时间。你的生意赢利点是什么,不要全部都想要,可能最终什么都得不到。贪心不是好事。

如何批量化生产内容,这个可能是现在做内容的一个大问题,前段时间老罗停更在得到上面的专栏,papi酱停掉了付费社区,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内容持续的产出不是不能干,而是不划算,成本从另外一个层面看起来是过高的。但是服务又是一个机会所在,因为这个大企业去做并不划算,反而是我们的机会。这里有窄门可入,下次有机会再补上。(很快就会补上哈)

2、做IP的优势自带流量信任

我们谈如何获取种子用户,关于这个话题之前没有谈过,只说过一篇怎么做流量的文章,今天我们说说为什么要做,当然我希望这篇文章看到人越少越好,毕竟他是我的杀手锏。

当然你看到了,暗自开心就好,但凡有点营销功底的这篇能够打消你很多疑问,能够给你涨几年的功力。但是这篇不像往期那种术的文章,这类文章其实很多了,我自愧都不如他们写的犀利,让看客很爽。

可能你看完会觉得说了几句废话,感觉靠!今天说的是什么文章,确实你的功力不到还得多学习啊,测评师都不加入,怎么进步?哈哈~玩笑我们接着继续。

你是不是有过资源的疑问?

为什么那些看着就是骗术的短信电话诈骗,你一看就清楚,居然也有人上当。

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学生竟然会借裸贷。

为什么在新媒体里面有那么多错误,但是很多人就是信而且乐此不疲去追?

如果你有去跟这些人见面聊天,并没有觉得他们智商有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这里你可以想想,原本明星就是靠声誉过活,尤其女星,出个艳照门几乎星路就没了,如果刚好你跟其他人有过关系,如果刚好短信发给你说,你有裸照在我手上,你被诈骗的几率就很大,好像有很多案例,有心可以去找找,这里不点名,毕竟是私事。

很多时候你道理都懂,比如我说现在裂变比较好的方式是积分裂变还有群裂变,并用几个案例告诉你这个案例有多快,测评师群里我记得当时还有朋友实践了,几分钟不是也几千粉吗?为什么很多人就是还是去找方法?不能坚持做呢?很多人看我新媒体做的不错,就羡慕我,可是我做新媒体也是做下面这些事情:

  • 市场挖掘需求
  • 竞争对手内容组成盈利模式
  • 自身内容组成
  • 自身盈利模式
  • 做常规流量源
  • 做裂变做互推

这些东西我们看来已经轻车熟路了,我觉得每个新媒体人应该都可以学会,但为什么不会呢?上来还是一句:六爷我做了个公众号,怎么盈利?我不会技术不知道怎么做裂变!

我告诉各位,很多时候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分析到问题的本质,要么就是敷衍,要么就是真的不知道怎么提问,没有抓到事物的核心。

很多时候你一句话我并不但能给你更多建议,往往给你建议最终也可能会把你带到坑里, 比如你的问题是:我现在有很多学校资源,想做个公众号,怎么利用学校资源做个公众号能够赚到钱?

如果是这样问题就简单了,记得之前有个朋友说过一个案例很有意思,首先拿到一批临期的牛奶,18元价10元拿下,8元用来做礼品。去1688找一些成本很低的礼品,比如戒子、自拍杠。关注之后就能领取,关注之后预存20元,送lomo傻瓜胶卷相机,水下可用版。可不可以?

你把这一排相机、戒指、自拍杆放在那摆一排,买就送,大学生小姑娘会没有兴趣?你的赠品个个都标价25元,买18元的临期奶送25元赠品,预存20元再赠送25元赠品,没有人过来占便宜?

所有占过便宜的人,转发朋友圈可以额外送隔壁蛋糕店的四块蛋糕试吃券,是不是又给蛋糕店引流了?朋友圈的人想领取蛋糕券加你为好友即可,是不是又给自己引流了?

而且这个活不亏钱,赠品的成本+临期奶成本已经拿回来了,你还得到了一批预存的储值,每人20元不多,但你绑定了一批学校用户,给你的公众号加满5000人,卖一些储值还能赚点钱。有5000人的大学生微信关注,5000人给你预存了20元买你的产品,50000流动资金,一个美食街加超市日人流几千的摊位一天也就300元左右而已。

这个复制到10个大学,短期做个几万学生用户,你再去发布一些兼职服务,卖点产品,做点活动,一年赚个几十万有没有问题?

还有个问题就是说不会技术不会裂变,我觉得这个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认知问题,根本问题是认知出现偏差。你自己直接去买一个裂变工具呢?或者直接点赞呢?前几天我朋友圈发布了一条信息,转发了一篇文章+给我来50个赞的文案,10分钟也得到了不低于50次的曝光啊,标题再吸引一点你会不会点进去看?内容再做的吸引一点你会不会参加?

所以各位明白了么,真正的技术根本不是问题,对于做一次裂变活动来说,你没必要追求很多工具,你买了工具,但是没有流量,没有用户进来,你弄再多也没有用。

你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找到你的种子用户,如何可以触达这些用户,如何让这些用户参与活动,如何让用户可以转发活动,如何让用户主动邀请朋友参加活动,而做技术本身不是你的专业,这个最终失败的概率太大了。

你说我懂技术么?

懂,但是我真的没别人专业,所以我现在不会吧时间花在这个事情上面,都是直接跟技术的朋友合作,像之前我都把我这个朋友拉进了群里,凯哥你可以找他,技术一流的,黑帽出身,虽然我没有深化技术,但是我很懂流量啊,我懂这个就够了,但是事实证明这些东西到最后都成了关键。

新媒体领域你要做流量,没有听说一个人不会技术而做不起来的,但是你一定听过因为推广,因为没有流量做不起来。

我过去做互联网的很多年中,我唯一的核心是围绕用户来进行,我知道如何获取用户。

我跟很多人区别在于,很多人只会拼命的上工具裂变,拼命烧钱做广告(其实这个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也有很多人靠这个赚到钱)

但是我说如果个人要去做互联网,而且很多初创企业要去做互联网,往往你没有那么多成本去烧广告,有钱的土豪公司少之又少。

那么多对于这类型的企业,或者个人来说,在互联网上,掌握用户的能力就变得尤其重要。

目前市面上那种术的文章很多,你看我之前写的文章,很多人几乎只会看后面几篇如何裂变的文章,怎么短期做流量,这些裂变的手段在我看来这个很基本的。做这些之前多少有把最早之前的几篇文章看了,这个我感觉很少。

在你去做这么多裂变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自己去如何掌握用户池子。

我之后会写更多关于如何做SEO,如何做SNS,EDM方面的知识,如果你但凡能看明白的这些方面的知识,不仅仅只能帮你卖货。

这些都是可以大量聚人的方式。

而且这个方法是可以利用在各个领域的,所以跟很多行业聊的时候,我都能答上来应该怎么做流量,怎么做新媒体,因为方法万变不离其宗。你已经养成了习惯思维。

你可能不知道我之前做一个外包项目时候,用户到线下聚会的时候的疯狂。

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做这个外包项目最终有多少个群,一场活动都是在这些用户群里引爆的,但是相对来说这个成本会高一点,合作方往往一开始不理解为什么要费这么大成本去做社群运营,后面做了一场活动,就不说了。

就像现在为什么我放弃帮传统企业代运营,而接了几个自IP的服务,因为企业代运营代价太大,自IP才是未来啊。

很多都会说,现在推广成本很高,给别人送钱做推广,为什么你自己不做流量呢?

可能你到现在都觉得讲的好像没有什么意思:我早就知道了!

好吧这个就是有流量思维的人跟一般玩家的区别。

所以你发现没有我之前说过,我花了很大的时间去写定位去写理论的文章,有心的可以翻到最早的文章,都是枯燥的理论,但是那个时候市面上最受欢迎的往往是那些教方法的,比如日增长10万粉的。但是没有人告诉你内层的目的。

这个思维的养成,之后这些方法,都知识手段技巧而已,这种文章很多,之前我也写过几篇,之后我会补上更详细的操作玩法。这样就会很快。

推广公众号流量思维

从媒介来看无非就三种媒介,吸粉媒介、维护媒介、转化媒介,当然现在很多媒介都已经有交叉,比如拿公众号来说又是吸粉媒介,又是维护媒介,又是转化媒介,跟其它公众号互推大号带小号就属于吸粉,派单就属于转化,做内容也属于维护媒介,边界其实是相对模糊的,自己举一反三的去思考下就变得尤其重要。

吸粉媒介(部分)

1、社区类

知乎、简书豆瓣小组、百度贴吧天涯论坛、新浪微博微信群、QQ群、陌陌、嘎嘎、派派、脉脉、大街、boss直聘

2、音频类

蜻蜓FM、腾讯视频、比如优酷土豆、快手美拍、花椒、映客喜马拉雅、火山视频、抖音最近吸粉的都玩疯了对不对。

3、论坛类

百度贴吧,天涯论坛,华声论坛,网易论坛,新浪论坛,搜狐社区,腾讯论坛,派代网,凯迪社区,淘宝论坛,拍拍论坛,chinaz站长论坛,A5论坛,站帮网,百度产品、自建网站、行业网站、行业论坛、地方论。

4、博客类

新浪博客,网易博客,搜狐博客,和讯博客,天涯博客,博客中国,博客大巴,企博网,博客网,中金博客,卢松松博客,月光博客,点点网

5、科技类网站

艾瑞网,雷锋网,虎嗅网,钛媒体,速途网,36氪i黑马

6、文库类

百度文库,豆丁网,道客巴巴,360doc,IT68文库,文库大全

6、自媒体平台

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360自媒体,网易自媒体,百度百家,一点资讯,简书,UC号

7、社交平台

QQ空间,人人网,开心网,豆瓣,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知乎

8、行业分类网站

根据你的定位,找行业分类信息网站(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9、 合作类

比如换群或互推。这个现在还是很多人玩不上么,很多咖位差不多的号偶尔也来互推,流量号互推的更多。

10、活动类

免费送课、免费送礼,然后利用群裂变,一次性裂变几百个群是不是很简单。

11、广告类

比如广点通、粉丝通

12、重点平台

今日头条,百度百家,一点资讯,简书,搜狐自媒体,大鱼号,知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梅花网,数英网

上次也只给了两种玩法,很多朋友都在说六爷你这样玩是坑啊,怎么能这么玩呢,但凡你用点心得都会知道这些只是我举例的,当然我说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需要找到适合你的方式。媒介只是告诉你可以去的地方很多,根据自己的特性选择。

再说流量入口,如果你把有流量的地方都理解为入口,那么你的思路就会更打开,一句话:从媒介找入口,用媒介埋入口。这里举例一些入口给你过过瘾。

12种流量入口(部分)

1、采编组合入口

寻找与公众号定位相关的优质内容,整合编辑排版伪原创。金钱成本比较低,人力成本中等,流量效果比较同质化。质量中,成本低。

2、原创内容入口

优质原创内容的持续输出,创作成本相对是比较高的,要求也会比较高。相对门槛比较高,但是有窄门可入,做的好发展很好。流量效果中,成本高。

3、周边搜索入口

通过百度、360、搜狗周边产品,给公众号引流文章做搜索入口引流。这个组合采编,跟原创做好关键词。质量高,成本低。

4、网红入口

网红分两类,娱乐类网红,凭鸡汤文或视频露出微信或者个人公众号,做事件引流,或者做常规内容引流,最近抖音是个风口。商业类网红,凭干货、资源与平台,露出个人微信公众号引流。质量中,成本低。

5、微信广点通入口

成本相对比较高,需要懂后台投放做低价格很关键,跟竞价类似,可以挂的地方很多,图文末尾比较多。质量高,成本高。

6、公众号大号带小号入口

成本相对高,找行业相关大号/KOL推荐或者发软文,需要自己去挖掘沟通,目前没有统一价格,也可以找第三方直接合作派单。质量高,成本高。

数量高,质量高,成本高。

7、线下入口

线下合作分很多种,有跟门店合作,还有哪个地方有活动过去送礼品,看到一个案例去太湖旅游景点,扫码送需要的产品,几乎人手一个。需要跑市场,挖掘渠道,谈合作。成本中,质量中。

8、社群入口

主要人力维护,附带资金投入,比如做活动,做个群裂变最少也要购买裂变工具来裂变。需要人员做简单维护。数量中,质量中,成本中。

9、微信周边硬件入口

简单添加设备,比如有门店资源,利用摇一摇周边,跟微信连wifi,给个简单的诱饵总会关注。数量视资源而定,质量中,成本高。

10、群裂变入口

有需要钱的工具也有不需要钱的工具,做活动前测试好,根据运营需求,成本高低不一。数量高,质量中。

11、积分裂变入口

目前主流的工具有积分宝,任务宝,很多都已经跟商城打通,可以做很好的活动裂变,一个人基本能做。流量大,成本低,质量中。

12、全平台推广入口

参考媒介,借助SEO也好还是SEM也好,内容营销也好总之把网布好,流量大,成本低,质量高。

说完入口如果你还不会选择,那么只能看下面的方法了。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特点很多时候跟互联网传播很多是一样的,下面列举几种推广方法

6种推广法(部分)

1、插入推广法

微信群还有QQ群内推广微信公众号,利用自己的圈子推广,这类关注度比较高,对你以后的宣传和传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的一个核心是永远在别人的鱼塘找流量,在其他平台的文章内插入公众号的二维码,吸引读者关注。手上有资源、工具、干货类的知识,可以上传到网盘、资源下载站,在文件里写上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二维码信息。

具体方法:微信群、朋友圈、QQ群发公众号文章和账号;今日头条、简书、搜狐自媒体、知乎、豆瓣等均可在文章内插入微信公众号来吸引粉丝关注。文库上传文章,带上微信信息和二维码。

2、活动推广法

依靠活动本身对读者的诱惑来吸引关注和转发,活动参与门槛要比较低,关注即可拿到小礼品,分享即可领取等;关键点活动奖励要对目标用户有吸引力,比如说是这个奖品正好是他需要的。通常打法是借力打力,联合统一目标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

具体方法:关注分享即可领取;分关注参与投票活动,赢取大奖;关注回复干货即可免费获取干货;关注微信送积分,邀请好友获取资格等。

3、大号KOL互推法

对于大多数初创期的微信公众号来说,口碑很重要。如果在这个领域,能搞定几个有影响力的人士,效果会非常好。方法正确,形式足够顺其自然,让别人帮你说话,帮你传播,最终的效果抵过你自己说一万句。之前关注过一个股票类的公众号,单月破5万关注,找的就是同行的一个大号助推一波。

具体方法:微信文章里推荐其他的公众账号互推,找KOL,找大号付费直接文章中带你。

4、签名推广法

各类网站的签名,都是你的个人品牌背书,qq、微信、豆瓣、知乎、百度问答等各大网站都有签名档,签名在网站内是默认展示比较明显的位置,所以这类推广方法需要注意,实在不行签名栏挂上广告。

具体方法:微信签名写:一句话人设介绍+微信。

5、地推

这类是APP推广常见的推广方法,之前外卖大战的时候最凶,每天写字楼底下一堆地推人员,扫码就送,微信公号也可以尝试这种方式,效果不错,换一个思路,最近去一个景点玩,因为是夜里看灯景,几个人就在门口送灯饰,扫码就送。做本地公众号的是不是就很好,用个人号来加,过几天再通过,你估计也忘记是哪里加的了。之后自然而然。

具体方法:在地铁、景点、在小区门口,扫码关注加好友送礼品;

6、内容营销法

不管用怎么样的推广方法,最终都是要留住用户,所以你的内容要优质或者好玩有趣,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喜好,好的内容用户也愿意主动去分享来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比如你在做广点通投放的时候就要考虑最大化优化人群标签,以及落地页的优化,点击进来马上跳出了,这个钱不是浪费了么。

具体方法:在媒介这些平台发布内容,长的漂亮就去直播发个视频,这段时间研究抖音,一个美女号一天也几万的关注。签名栏就是很好的地方。

三段式的推广方式,没有相互分的很开,每一种都可以穿插来用,举一反三消化成自己的内力。一句话:从媒介找入口,在入口用方法。用完上面这些招式,流量指示多少的问题。说完为什么做,因为是时代红利,说完为什么做种子用户,因为自带信任,说完怎么做流量,因为东西再好也需要触达用户。

比如说着其中的群推广之QQ群

QQ群是目标人群最集中以及最聚焦的地方,这个大家应该没有异议吧。

粗暴玩法:

  • 用关键字找你产品、行业相关群
  • 然后用「群发器」群发软件,批量加好友。
  • 加完好友,或者直接临时会话推送文案。

精细玩法:

第一步同样是:加群

加群以后先不要急着批量加好友,先闲聊熟络熟络,然后收集群员在群里闲聊疑问的问题,做成教程,上传到群共享;或发布到公众号再转发到群,以“为群员解决问题”为噱头吸粉。

最核心杀招:

高端点的做法:加两个以上的小号进一个群,一个负责唱,一个负责和,一唱一和然后用上面精细玩法引导到你的公众号去。

这里可以利用群控,这里有之前写的关于微信群控,其实也有QQ群控,模式一样可以借鉴。

运营思维数据分析

很多时候你埋头苦干,却成果很小,经常被自己挖了坑。总想憋大招,搞大新闻,花几周做活动,做功能最终却效果一般,怎么提示拉新效果,新功能上线有哪些可以优化,从那些指标看出可以优化方向?活动结束如何复盘?

也会经常忘记一些必要做的小事情,也经常感叹职位太低,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做点事情,老板总是不能全权给你负责,没有百分百的信任,不肯给预算。缺钱,缺资源。背着压力很大的KPI,很努力的做事情,但是往往用户不买账。

这些问题是不是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出现过,或者目前正在发生?上面说的这几点都是每一个初级运营都可能遇到过的经历,也可能你正在深陷其中。

如何破局?数据分析能力就是其中其一。

数据分析能力

很多时候初级运营与高阶运营能难在一次工作中观察出来,比如老大说这次我们的目标是要做把用户做到日增2000,初级运营往往会很亢奋,这个拉新的方式我知道很多种,可以互推,可以换量,刷流量,找关联商家联合推广,所有的推广渠道全上,百度系列,论坛,贴吧,然后再做一次传播级的活动,刷屏。拉新都不在话下。

高阶运营第一考虑的并不会所有渠道都上,而是考虑能够在最快时间内把稳定数据来源渠道搭建好。

最总的结果就是初级运营每天忙活着,互推,换量,刷流量,找关联商家联合推广,所有的推广渠道,百度系列,论坛,贴吧,做传播级的活动,每一项都付出很大的精力,但是最终日拉新能做到200。

高阶运营每天做数据分析,优化推广方式,优化创意,优化文案,在最有效的推广数据来源逐步加大投入,最终很快日拉新做到了2000。

很多时候初级运营针对任务的时候,往往能有很多想法,以及创意,也能执行,但是最终的结果就是所有事情都做了,累了个半死,但是最终效果甚微。

高阶运营在做所有事情,都会做数据的优化动作,从数据中看出最优的推广方式,推广渠道,定向去放大,最终得出最优方案。选择不做什么,比什么都做更重要。

初级运营很多时候比较重的一个思维就是人海战术,所有的效果都是根据人数精力挂钩,拉新的效果根据人数以及精力增量来增值,但是很多时候精力是会达到天花板的,那么就要拼人力的成本了,所有相对来说这个成本是比较高的。

高阶运营的方式是在建立稳定的数据来源渠道,初期投入在渠道开发,以及创意优化,文案优化,数据效果优化的精力会比较多,但是一旦渠道成型,那么之后所花费的精力会很小,数据也能源源不断的进来。成本随着渠道的成型不断降低。

比如现阶段老板给你的指标是提高本月的营业额,营业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因为你们产品的特性,新用户的整体营业额占比只有10%。

从上面的公式来说,笼统的来说,提高营业的因素无非就是三种,第一提高拉新的数量,第二提高转化率,第三提高客单价。

如果这个时候你选择的是拉新,那么这个时候就可能又把你拖死,在新用户的整体营业额只占比在10%的情况下,选择提高客单价,或者对老客户的激活,再来几次复购比拉新效率更高。

对数据的敏感度,以及对数据的分析,是初级运营进阶到高阶运营的必经之路,很多朋友问我如何快速入门新媒体,我说是自己做个公众号,那么如何做个高阶运营,那么最关键的技能首当其冲的数营销数据思维的养成。

本文作为对这一阶段的总结,希望对你有用。

 

本文作者@六爷笔记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信息流广告投放  广告投放平台

78

]]>
//www.f-o-p.com/59299.html/feed 0
美团外卖VS饿了么:解读外卖红包的玩法 //www.f-o-p.com/56816.html //www.f-o-p.com/56816.html#respond Mon, 25 Sep 2017 07:23:36 +0000 //www.f-o-p.com/?p=56816 4

办公室资深外卖党,最近发现越来越吃不起外卖了,从三分天下变成两强争霸,悄悄地不管我们打开的是饿了么还是美团外卖,红包越来越小天降越来越少,而如今只能偶尔领取到跑腿和水果生鲜红包类目红包了,除了打开首页天降弹窗外,还有另外一个用户获取红包的途径,即分享红包已在不久前做了改版,原来固定领取的满35元减4元的红包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拼手气红包,随机领取到大额券。

拼手气红包刚上线那会,作为资深羊毛党曾组团薅10元的通用红包,后来上线了防御团伙作案的策略,前面领取的人看不到该红包已经领取到了第几位,仅倒数第一位可以看到下一个是大红包,且当日次数用完以后就无法查看红包的进度了,这一策略彻底机智的避开了和我一样的对补贴高敏感用户,从此只能乖乖碰运气,领取了太多次0.5元和1元前后终于转向了饿了么会员,这个会员机制也很有趣,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研究研究。

以下是图片来自小伙伴们自发组建的红包群,据了解,这样的群有很多,群成员只发红包不认识也不说话,为了平复我领取不到红包的心情,所以专门研究了下这款拼手气红包:

 

一、分享红包创新的目的是什么?

1、参与度

未改版之前的分享红包看起来大家领取到的金额都差不多,其实还是存在一切策略上的歧视,平时对领券比较积极的优惠敏感用户领取的金额在4元左右,不那么care这几块钱下单不用券的用户领取到的金额会低于4元,且每一类用户领取到的金额也是不一样的,根据你的历史消费情况分析出你的消费门槛,生命周期,流失概率等维度给你这类用户配置不同类型的优惠券。

但是一段时间内你领取的券的金额大多是不变的,久而久之,用户会没有新鲜感和期待感,而分享红包皮肤作为一个变现能力很强的产品,承接各种广告,如果没有越多的用户觉得不好玩不愿意分享出去,反正分享给自己也能够领取到券,那么触及到的用户就越少,卖出去的广告的UV就不会很好看,更别说能发挥下单完成后分享红包最初始的作用:提升老客活跃度和发挥老带新本领。所以,提高用户分享出去的动力,改版势在必行。

2、节省成本

外卖大战打了这么久,相信几家的粮仓都已经差不多耗去一大半了,而产品发展到成熟期培养了几个亿用户的坐享其餐,可以说到了该收割的季节了。

如今给你红包降低1块钱甚至不给你红包你还会订外卖吗,我想大部分还是会选择继续的,因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能懒一时绝不会选择勤劳,何况也就几块钱。

滴滴的补贴我们都有目共睹的,外卖讨论也一样。这次改版需要轻松避免补贴下降带来用户的不满订单的下降,因为不是平台不给你发红包,而是你运气不好没有抽到,正如老板给员工发一个100块的微信随机红包,你只抢到了1毛钱,要怪只能怪自己手气不好,但是当看到红包的那一秒,你的本能告诉你要去拆红包,人性的贪婪和赌性又派上用场了。所以,如何在降低用户补贴成本的同时维持订单水平的不下跌,分享红包的改版创意显得十分关键

二、拼手气红包拆解

1、红包产品机制

之前一篇文章有专门聊过支付分享红包,分享红包分为红包主题(含皮肤+文案+跳转链接+视频等),补贴策略。用户下完单后弹出分享弹窗后者icon提醒分享到朋友圈微信群。常规的分享红包文案是固定的,花样多一些的会分不同时段,如最近很红火的办公室便利店猩便利,或不同业务线展示不同的红包文案,如滴滴快车红包和专车红包文案则是不同的。

外卖拼手气红包的特殊之处在于文案里包含了司机变量,分享出来的文案是静态+动态展示,为了突出大额券随机出现在第几个人的位置出现,这一特殊性与微信随机红包不同,微信随机红包的随机性是人的顺序随机且钱的金额大小顺序也是随机裂变的。

外卖红包人的顺序是也随机的,但大额券的出现位置是在单个主红包固定位置,与文案的数字顺序一致,将领取中某个位置与大额券绑定,几个主红包之间的位置是随机的,即每个主红包的大额券出现的位置是不一样的;而子红包中的小额券也是随机的,除此以外,外卖红包的金额都不是真正的随机,后台应该都能控制且能够改变,数数每个主红包中的小额券出现的次数就可以发现概率。

所以,这里我猜测有这么几个变量:

  • 大额券的出现位置变量,如上图,有的是第4个领取得大额券,有的是第13个,且刚开始出现的值都很小,有段时间发现都变成了10以上,足以见得这些随机都是后台人为控制的。
  • 主红包中含有几个小红包,也就是这个主红包可供多少人领取,现在是20个,应该可以调整,饿了么有段时间一个主红包只有10个子红包,每当打开后都显示已抢完,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同时也会想到饿了么红包这么抢手,瞬间对这个平台又多了一份来自群众的信任感。
  • 每个人能领取的次数,目前美团是一人一天只能领取5次,之前领某家红包时一天只能领取3次,这个值应该也是运营配置的可控变量。
  • 券的面额变量,每个主红包中的大额券的面额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应该有出现的概率分配,刚开始还抢了好几张9-10元券,没多久就降到了6-7块,小红包也一样,出现几个0.5元和几个1元算算都是由概率分配的。现在辛辛苦苦抢个大红包竟然是4块钱,只能感叹今时不同往日,当日的满35-4如今已变成了需要破费力气才能拿到了。

另外一个变化是,分享皮肤和文案不能投广告了,广告只能出现在红包打开页头图上了,但用户的习惯是打开后往下拉,看看自己的手气到底排名第几个,不太会关注头部广告了。

2、补贴策略

关于补贴,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有分析过补贴的一些套路,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最深刻的感知就是补贴少了,实付金额提高了。相信外卖做到今天这个体量,牵一发而动大军,补贴策略哪怕下降1元钱也是充分测试过订单波动情况,充分衡量过投入产出比的精细化科技化补贴策略。

补贴金额的概率分配和半随机以上已提及,最近饿了么也跟进开发了相似的手气红包,红包群里的饿了么红包又开始多了起来,因为新上线的饿了么拼手气红包不论是小额券还是小额券的面额都高于美团,但是当补贴水平都持平后,就看两家的硬实力了。

3、评估指标

  • 红包分享率:即支付完成后分享到朋友圈的,微信群的和分享给自己的比例,大部分用户应该会先发到群里,过段时间等快到了大额券的位置时再去碰运气吧
  • 红包页面UV:即红包打开率,主红包分享出去有多少人点击,多少人领取,多少人使用,共花了多少成本,可以算一个平均值
  • 领用券:每天共发出去多少个红包,领了多少张券,用了多少张券,券使用率多少,补贴率多少,日总成本多少,成本ROI多少
  • 订单数据:对比上线前后周订单变化,订单上涨(下跌)多少,成本上涨(下跌)多少,不同用户画像用户的订单情况
  • 用户情况:带来多少新客数,老客的活跃度和留存率是否有提升,用户生命周期的结构是否有所变化
  • 作弊情况:人均领取几个大红包,领取到大红包都是什么人,是否存在机器刷大额券等情况

三、为什么能获得成功?

1、人性的弱点

上文有提及,人对于随机的侥幸心理,如同抽奖活动一样,虽然知道抽不到奖,还是会忍不住去抽一把的冲动,对于不劳而获的期待,对于中大奖后惊喜的预期感;同时,也有趣味性和新鲜感,对于未知的结局,和玩游戏一样,每天拆几个红包,不仅可以拿券还可以预测下自己的运气,万一抽到大额券呢。

2、订外卖已成习惯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而言,外卖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足不出户坐享美食。所以无论没有有补贴,我们都会继续将订外卖的习惯延续下去

3、创意新颖

业内大部分红包还处在常规的状态,外卖已进行了改版。之前有看到过好像是京东金融的红包,玩法大概是分享邀请好友帮忙收集京东豆,到一定的时机红包会爆炸,参与的用户平分这些京东豆;对于13年兴趣的支付分享红包被应用于几乎每款互联网产品,但确实也应该迎来各家的改版,毕竟工具的效果真正衰退,唯有不断革新才能符合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作为一名产品运营兼资深羊毛党,个人认为外卖拼手气红包还是很成功的一款产品。最后想说的事,我们在设计产品或优化产品不需要想的太复杂,也不需要对原有用户习惯有太多改版,对于用户而言,最简单才是最好的,小小的改变大大的不同。

 

本文作者@浅夏秋晴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信息流广告投放  广告投放平台

78

]]>
//www.f-o-p.com/56816.html/feed 0
2017看点集合:通过研究50家影响力公司,发现了23个未来趋势 //www.f-o-p.com/34258.html //www.f-o-p.com/34258.html#respond Tue, 07 Feb 2017 03:05:02 +0000 //www.f-o-p.com/?p=34258 1 (4)

这是个交错演变中的世界。

在2017年的开头,研究了对创业创新领域富有影响力的50家已上市大公司,和未上市独角兽公司,试图去预判它们在接下来一年的关键事件。按照不同的公司,我们陆续发出了“大公司/独角兽2017看点”系列文章。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认为,在研究这些公司时,也就是在判断未来一年,数个重要领域的关键事件。

但在研究这些公司时,我们能明显看到,不同领域之间正在相互渗透,做直播的想要做社交,做电商的要做内容,做工具的可能做金融……而且它们真的有跨出已有领域的理由。

最终,我们最终总结了在文娱、内容与社区、O2O、电商、金融、消费与线下商业、出行与汽车、手机、人工智能这10个领域,未来一年值得关注、大概率会发生的23个趋势。

期待与诸位探讨。并期待着观察历史发生。

人民需要娱乐

泛娱乐比任何时候对眼下的中国都更重要,对中国人,也对中国经济。它的核心是消费掉大众的时间,有聊的无聊的——人们总要有处安放自己的注意力,而它们集中的地方就产生了巨大的流量和收入。

假如参考好莱坞及其衍生的大娱乐产业在美国乃至全球创造的价值,拥有巨大消费力市场的中国尚有不小可努力空间。这解释了文娱行业在过去一年投资并购频繁——表面看来异常繁荣,但以下几个已经被反复提及的数字则提醒我们:接下来行业需要冷静。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457亿,增速仅为3.7%, 有传闻说广电总局为2017年定下的全年票房目标不会超过500亿。

短视频依然是个不小的风口。但视频整体用户经过前几年的飞速发展,逐渐触达人口红利的天花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本月发布的报告,中国视频用户规模达5.45亿,增长率为8.1%,去年这个数字还是16.4%。正处于风口上的直播想象力似乎更大一些,它的用户还不到4亿,仅占网民总数的47.1%。但直播的用户很容易厌倦,因此无论是视频还是直播,有效获客和提供更有粘性的内容都是摆在它们眼前的问题。

简言之,人民还是需要有效的娱乐。

1.直播和短视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都在做兴趣链社交

有别于斗鱼,龙珠等垂直类直播,主打社交和全民直播的映客、快手、陌陌、一下科技接下来打算在短视频上更加用力。

相比直播,短视频更适合沉淀内容。从成本上说,同一拨主播分别做直播和录制短视频并不会给他们带来太大负担。这里的短视频指的不是一条、二更那样经过大量前期策划和后期制作的PGC短视频,而是长度10秒到三分钟左右的UGC短视频,类似于快手赖以起家的GIF,或者是微信上的朋友圈小视频。它的生产者以个人为主,有了短视频做补充,平台想要引导用户根据兴趣社交也会更容易。直播的最大玩家映客称其2017年5月前也将推出短视频产品。

无论做短视频还是直播,根据兴趣分类的倾向会越来越明显。这也意味着接下去一年里,直播平台会在内容策略上有所调整,有技能的素人主播得到的资源会更多。美食美妆,音乐旅游都可以算是技能点。

2.电影行业 IP 热退烧

近些年的电影行业,最热门的词汇大概是 IP。最开始 IP 指的是某本书,之后外延不断扩展,一首歌,一句话,一个人都能成为 IP。在 IP 盛行的时代,一部电影只要有了“大 IP+流量明星”这两个特征,便有资格冲击 10 亿票房。

但这一做法并不符合电影工业规律。购买 IP 和明星片酬已经占去了电影大部分成本,其他环节成本缩减,最终电影质量越来越差。而这样的电影占去了大量的制作和宣发资源,通过各个渠道推到观众面前,因此在 2016 年,观众难免有电影院都是烂片的印象。

IP 电影都没能在市场上取得好成绩。在 2017 年,这样的电影市场表现只会更差。同时,先前一些公司囤积 IP,提高公司估值,试图转而出售套现,这一策略在 2017 年已经行不通了。

顶级 IP 价格依然会居高不下。不仅电影市场缺内容,电视、互联网、动漫、游戏都在寻找优质内容。但买家对 IP 的要求会更高,那些容易改编、容易跨平台分发的内容,才会获得买家的青睐。

3.院线并购潮可能出现

电影院不仅是座位+屏幕+爆米花机,它还是一处商业地产,同时也是电影宣发的重要阵地。电影市场飞速成长的时候,院线赚钱容易,估值高。而今年电影市场不景气,一些小院线和电影院已经无力维持自己的生存,于是巨头出手了。

曾茂军在 2016 年 11 月份时候直言不讳:“今年票房收入的放缓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收购估价。随着市场从前三年的大热中冷却,以及一些短期流动资金的流失,我们会变得更强大。”事实上,并购潮在 2016 年年底已经开始,但在 2017 年很可能更加火热。

在并购之后,中国电影放映渠道基本整合完毕,依靠渠道增加和人口红利来维持票房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大公司的统一调配下,电影院会更多地考虑提高单银幕收入,同时,分线发行也很可能在 2017 年开始出现。

4.追求了这么多年的大众口味,娱乐产品开始重视非主流了

消费升级的内核不是指消费者买得越来越贵,而是拥有的选择越来越多。娱乐产品也在走向细分。

总结2016年的电影业,在票房、投融资的热闹下,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艺术电影联盟的发展。万达、华夏、暖流、中国电影资料馆等六家机构在2016年的长春电影节上发起了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据贾樟柯介绍,到2017年,加入这一联盟的银幕有望到达400块。这对4万块的中国银幕总数来说是几乎可以忽视的零头,但同时也是微弱的预兆,预示着电影的分众化走上了轨道。

B站和《阴阳师》的迅速崛起也验证了这一趋势。二次元不再是什么小群体的隐秘爱好,而是从明星到公司人都乐意贴上的标签。各种各样的平台盯住不同的人群,他们未必代表大众市场,但是群体内部的消费力同样不容忽视。

无论是艺术电影还是二次元,抑或是古风音乐等更小众的亚文化,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便是用户可以通过越来越多的渠道找到自己想要的。

内容就是流量

移动互联网红利消亡,获新成本居高不下的“下半场”里,没有人能否认,这个时候做内容,已经是互联网公司延续过去几年创业神话,性价比最优的选择了。

有内容的平台正在、并将继续受到资本的重视。微博中兴在前,知乎获得1亿美金融资在后,能驱使用户自发生产内容的平台就是投资人眼中的好生意。

而仅仅生产内容的头部自媒体,也告别了草根的身份,罗辑思维成为了标杆,十点读书、吴晓波频道的价值,在数千万人民币的风险投资砸下之后也被重估。

5.所有人都要做内容

电商业从阿里到京东,纷纷打响“内容+电商”的旗号,核心就是让用户尽可能多地停留在平台内,在杀时间的过程中把用户导向消费平台内的商品;

原本做工具的各种XX宝、各种万能钥匙、各种浏览器,在嵌入各种资讯;

而一众社交类产品,在2016年社交领域创业已经偃旗息鼓的背景下,势必也得向依靠直播营利大增的陌陌学习,在2017年进行内容化转型。

至于内容怎么做,平台型公司都想靠用户自己生产,用机器分发。而原来做内容分发、自己很少生产内容的几大门户网站已经明显落后,领头羊已经是采用机器分发、更高效的今日头条了。

内容已经成为挖掘平台潜力的流量入口,2017年,起码做了内容的公司,看起来会比不做内容的公司晚死一点。

6.信息流广告成为主力挣钱模式

信息流广告,即将成为搜索广告之后最受欢迎的广告形式。

一个明显的信号是百度在2016年第四季度推出了信息流广告。凭借此前的流量优势,这个互联网界的“央视”掌握着最为庞大的广告主规模和广告收入。它在互联网广告上的一举一动,都能说明一些问题。另一个明显的信号,当然是去年依靠信息流广告挣了几十亿的今日头条。

相较于传统的广告形式,信息流广告展现出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逻辑。banner等传统形式沿袭了传统媒体的思路,广告主绝对主导,用户体验并不在考虑范围;搜索广告是天平的另一端,受众占据最重要的位置,用户不搜索,广告便很难出现。

而信息流广告看起来就是两者间的平衡。既通过形式原生,甚至内容原生,解决用户体验的问题,又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基于兴趣的广告内容分发,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解决新品牌培育的问题。

举个例子,当宝马并不被人所知时,人们如何去搜索?当人们都不搜索时,又如何推送信息?信息流广告解决的就是这两个问题。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场游戏中不会只有百度和今日头条,还包括腾讯社交广告、微博、UC、一点资讯等其他玩家。而几乎所有玩家都承认,“马太效应”会最终在这场游戏中出现:更多的流量绑定更多的广告主,更多的广告收入又能帮助平台提供更好的内容,并换取更多的流量。所以,张一鸣才反复说着“变现越早越好”。

更多的玩家,更紧迫的时间窗口,2017年有关信息流广告的竞争将非常激烈。虽然胜负不一定会立马在今年决出,但谁都知道这场比赛一定会有胜负,而谁也都不愿意等。

出行,政策阴影下的创新

犹如一场狗血大戏,2016年一整年都应归属于出行领域的。产业却没有往前走——看似取得了垄断地位的滴滴,在2017年伊始就因用户体验问题而陷入了舆论风口,网约车新政带来的约束正在悄悄步步落实,而像首汽约车这样的国有竞争对手却不期而遇地冒出来分享利益。相对而言,为用户解决短距离出行问题的共享单车,变得更受关注。

对于管理者来说,政策的制定和落地,意味着确定性和秩序感,何况其背后还纠缠着一直以来的传统出租车与网约车的利益争夺。2017年,滴滴们所期待的网约车新政放宽松,几乎不太可能实现。

滴滴的前车之鉴,甚至已经让业内开始忧心,一旦当共享单车侵占过多公用空间,是否会被以整治市容之类的名义进行整顿。

此前,围绕网约车的是诸如创新、解决就业、方便出行等词语,似乎商业调节能取代社会行政管理,而管理者最终用强制约束力告诉入局者们,政策的影响可以有多么巨大。

网约车新政带来的启示,是给全行业的启示。

7.共享单车融资大战继续,整合势在必行

共享单车领域,暂时不会出现“百团大战”和“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更多处于一个居中地带:摩拜、ofo领头,十车争鸣。

这是一个重资产的生意。共享单车头顶共享之名,却行B2C租赁经济之实——这意味着大玩家渗透市场、迁移他城的速度不会特别快,小玩家跟进模仿的门槛也比较高。

但资本只能起到加速扩张的作用,行业整体还要面临商业化的考验:这种追逐单车生产-投放,并极大依赖用户押金的商业模式,是否真正能如预期般实现财务模型里的演算,仍然是2017年创投界最大的谜题。

最终,行业一定会整合。不过,大家的钱都还可以支撑一下,挺得久一点,被收购时价值也更大。

8.滴滴上市

滴滴成立四年,融资九轮,总金额达到数十亿美元,先后合并了快的、Uber中国;另一方面,从出租车、专车到巴士、代驾、租车,滴滴的全出行平台版图也已经完善——这家公司上市的时机已经成熟。

反过来,政策的利剑也一直悬在滴滴头顶,不管是车辆司机的准入门槛、平台的权限边界都有可能让其巨额资本养出来的用户规模一夜付诸东流。资本的耐心已经到达了天花板。从这个角度看,上市又是一件不得不为之的事情。

9.转型,嫁接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

如果说过去的几年里是几家公司忙着打倒对手并抢占市场份额,那么2017年看上去则像是出行领域玩家的转型之年。

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都是如今出行行业的高频词。其中,新能源汽车大概率会短期内有可见成效,这与政府的鼓励方向是一致的,更容易拿到牌照。去年9月,滴滴发布了智能出行云平台,已经开始跟比亚迪合作,而被乐视控股的易到用车被规划到超级汽车方案。

智能驾驶也更像是未来的终极场景,程维是这么说的,甚至连神州专车也在畅想着未来成为智能驾驶的运营商,但是从技术难度上看,在未来一年几乎不可能有实际成效。

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会越来越热

据CBINSIGHTS统计,截至2016年末,入场的大公司已经达到33家,此外还有更多的创业公司不断进入。

10.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迎来大发展

在新能源——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国外特斯拉与松下联合研发的2170电池将于今年量产,国内位于南京的LG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厂已经实现投产,今年可生产10万台新能源汽车所需电池。

除电池外,汽车的电机及其他零部件的产业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在整车制造方面,特斯拉旗下的Model 3和贾跃亭投资的FF旗下的FF91均在年底进行首批交付。这两款车型的交付将推动传统车企加速其电动汽车制造计划。

此外,各国都在逐步减少新能源车的补贴,此举将进一步加剧行业间竞争。

11.无人驾驶技术持续进步,但全自动驾驶落地尚需时日

在无人驾驶领域,特斯拉计划在年底实现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福特的第二代无人驾驶汽车也已经开始路测。这些激进的厂商将导致这一领域的竞争加剧,包括传统车企(如宝马)、芯片厂商(如英伟达)、互联网公司(如谷歌)将加快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并有部分创业公司被收购或出局。

我们预计,到年底会有厂商宣布至少L3级别的无人驾驶技术落地。

金融业务成为互联网标配

P2P互联网金融经历了大退潮,但从长远看,一批手握大量用户和流量资源的非金融类互联网公司正杀将出来。

12.大佬加持型选手集中上市

2017年有很大的概率会形成一波互金公司的上市潮流。已知的就有蚂蚁金服、陆金所、京东金融、众安保险和拍拍贷等在积极筹备,其中蚂蚁金服早已宣称自己已经符合A股主板三年盈利的上市资质,有投行人士告诉36氪,蚂蚁金服很大概率在2017年完成上市。

觊觎A股的不止是蚂蚁金服,去年12月,据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表示,由腾讯、平安以及蚂蚁金服等共同持股的众安保险,正计划放弃2017年赴港或美国上市的计划,转而回归A股,众安保险已要求相关机构停止在港IPO的准备工作。

中国资本市场还出现的一个现象,也将有利于互金企业上市进程的加快——2016年下半年以来,IPO批文下发速度明显加快,数百家企业排队过会的堰塞湖现象终于有所化解。

不过,部分受到政策干预的公司依然登陆A股无门,从去年就在暗中争抢借壳上市机会的趣店(原趣分期)和乐信(原分期乐)都选择了在2017年赴美上市,并都聘请了具备IPO经验的CFO加盟。

13.民营金融机构牌照申请和获批的数量开始猛增

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牌照才是金融从业机构的根本生存之道。不过,监管层有意为相对优质的民营机构提供牌照,民营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这两类牌照在发放上呈现出爆发态势。前者在2016年下半年骤然提速,其中12月份单月就审批通过了数家,小米、美团、苏宁、洽洽香瓜子、永辉超市和喜之郎都在2016年这一轮发牌中收获入场券。到了2017年,预计还会以每年新增十几张牌照的速度进行发放,京东、拉卡拉这类觊觎牌照已久的企业,有机会赶上下一趟班车。

除此之外,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这类已经开业的民营网络银行在2017年能否获得远程开户的机会,还值得一看,这一点也决定了网络银行是否有机会大规模公开吸收储户的存款,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微众和网商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能扮演着直销银行的角色,而后者更像是一家传统银行的事业部,更主要的职能是售卖理财产品。

电商的兴奋点不好找

电商正在发生的一切改变,都基于一个现实:它的增长速度正越来越慢,三年持续下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网上零售额增速仅为26.1%。而前两年分别为49.7%和33.3%。特朗普宣誓就职时声称的“美国产,美国货”加重了电商头顶的阴云。

14.内容、文娱,用尽一切手段刺激消费

在2016年,电商平台对内容的重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量图文内容、娱乐直播的运用也让它们尝到了甜头。本质就是要提升每个流量的购买转化率。基本可以断定,2017年中,内容电商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

有意思的是,媒体转型也在尝试用电商来进行商业变现,而电商也开始通过合作或者自己创造内容,在这条路上摸索玩法。

在海淘受到政策限制、农村电商进展缓慢的情况下,这是2017年电商行业最大的看点。

15.跨境电商会经历新一轮洗牌

海淘新政的过渡期,被延长到了2017年底。也就是说到还有不到一年时间,让几大跨境电商做调整。

这主要是指,把保税区业务向海外直邮转移。跨境电商新政对于采用保税区模式的电商平台更大,这种更像正常进口贸易的方式最终导致了各方不满。主要的转移方式,是在各个国家设立跨境物流公司和海外仓,或者采用招募海外买手,在平台发直邮包裹。

另一种转型方式,是从海淘转移为一个垂直行业电商,例如蜜芽宝贝已经基本转型为母婴品类电商。

转不过来,就会被淘汰出局。

杀不死的那部分线下商业,会变得更坚强

百货商场还是冷冷清清,零售企业的电商平台统统失语,大超市争先恐后介入外卖平台。首富王健林也说要“去地产化”。他的意思是,“快时尚+百货+餐饮+电影院”的万达广场模式已经老化。看起来,在“全渠道”的战役中,传统零售业似乎总是应对乏术。 但实际上,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的业态,依然有每年至少百分之几十的成长空间。

16.便利店、水果连锁店、儿童业态、房地中介等难以取代

便利店们从城中写字楼开到五环外的社区,通过密集选址让自己触手可及,这个势头还会继续。北京市便利店的增速达到了23.5%。2016年上半年,45家便利店品牌中,新开店数量同比增长10%以上的占据了1/3。

在与生鲜电商的交战中,水果连锁不落下风。而且,消费者愿意在这些装潢精美、陈列考究的水果连锁店里多付一些钱。资本已经对此投票,2015年底,继获得行业最大A轮融资4亿人民币之后,深圳起家的百果园并购北京最大的连锁超市品牌果多美。2016年,百果园在全国新开了450家门店,达到1700多家。2017年,他们还将进一步放开加盟、加速扩张,到2020年实现全国万家。

包括游乐、培训和零售在内的儿童业态牢牢占据了许多购物中心的三层——一组调研数据是:儿童业态在购物中心的占比在2011年左右为5%,到2015年上升至15%,而2016年,儿童业态的增速还在加快。品牌差异化和精细化运作是竞争的关键,而游乐和培训结合,让孩子边学边玩,正在成为新的趋势。

儿童的游乐场或许需要很大,但购物中心内的门店的整体趋势是中小型化和临时化。中小型意味着租约到期后,可以根据潮流的变化做出更灵活的调整。临时店铺则直接把租期从三年,缩短到2到4个月,多用于给品牌做快闪店。LINE FRIENDS的快闪店已经出现在上海、北京、杭州、成都等地,并且正在考虑于中国建立合资公司。

线下商业中,房地中介也是难以被取代的一种。比如,链家2016年底在北京的门店数是1700家,比上一年多了400家。但链家带来的启发性在于,它2008年开始布局的线上业务,是这家传统房产中介如今领先业界的主要原因。链家网上的房源信息丰富、可靠,不仅能提升链家本身的运营效率,也是改善消费者体验的关键一环。

人工智能变成水电煤

AlphaGo战胜李世石不仅为围棋祛了魅,还催热了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从而造成了资本的狂潮和顶尖技术人才的激烈争夺。根据Venture Scanner的统计,截至去年11月,2016年全球1485家人工智能公司融资总金额高达89亿美元。

不过现实情况是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极早期阶段,没有一款产品敢说自己已经摆脱了“弱智”的尴尬。

当然这需要个过程。而在商业世界这也意味着弯道超车的机会,毕竟每一轮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引发的无非是三种情况——公司的崛起、死亡或重生。

17.人工智能巨头加速渗透垂直领域

在人工智能平台的发展路径上,微软小冰的思路是,先把普适性的聊天功能做透,再延展到垂直领域。而百度及科大讯飞的思路则正相反,认为应先拿下垂直领域,才能积累起足够的实力做透普适性的AI功能。目前百度度秘在做垂直领域的定制化,科大讯飞则锁定了特定行业,比如教育,以投资并购等形式获取资源和行业的接纳。

行业合作伙伴及数据的丰富度,将直接决定AI巨头的产品能否在垂直领域立足。于它们而言,今年无疑是个跑马圈地、构建自身生态圈的年份。

18.人工智能语音助手进入抢入口阶段,智能家居真正“元年”来了

语音识别研究在中国至少有十几年的历史,涉足AI研发的大企业都不会绕开这个领域。目前科大讯飞、搜狗、百度均宣称自己的语音识别准确率高达97%以上,语义理解也取得了突破。今年将是它们寻求商业化的一年,而具体路径,就是抢占手机及智能家庭入口。

据了解,科大讯飞、百度度秘等语音助手正为了成为品牌手机的交互入口展开激烈的争夺。在家庭端,曾经2015年被认定为智能家居元年,然而实际情况是,真正匹配的入口并不是一个手机上的超级APP,而是人工智能助手。为了等待后者的技术成熟,这个行业的爆发延迟了两年。

亚马逊的Echo和科大讯飞与京东微联推出的叮咚智能音箱,都在去年终于迎来了市场认知度上的爆发。去年底百度也和中信国安联合推出了搭载人工智能技术的机顶盒。对入口的占有是智能助手最关键的商业模式之一,2017年这个领域的争夺将开启一场战争。

手机业不再大跃进了

从追求出货量增长,转变到保生存、求盈利,将是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产业最主要的趋势。

这个逻辑不难理解,自2014年开始,由于换机潮的消退,中国乃至全球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都出现了增长放缓的情况。根据市调机构IDC公布的最新报告,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4.5亿部,同比涨幅仅为0.6%。

19.大厂商做高端、求盈利,中小厂减亏损、保生存

以华为、小米、OPPO和vivo为首的,年出货量在千万至亿台级别的手机厂商,在市场规模上已经呈现比较稳定的局面,对他们来说,规模建立以后如何能够尽快盈利是他们首要考虑的。余承东就说,任正非对于华为电子消费业务的要求,就是提升盈利能力。

无论是小米还是华为都推出了他们的高端旗舰机。一方面,小米也在2016年再一次尝试高端市场,推出了小米MIX以及小米NOTE2,价位都在3000元以上。另一方面,华为的旗舰机HUAWEI Mate 9甚至突破了4000元档。它和保时捷合作的设计款,甚至突破了8000元的关卡。除了高端机型以外,华为还会今年进军美国高端手机市场。

中体量的手机厂商,出货量在百万至千万级别的,今年最大的任务则是活下来。360手机、锤子、酷派等厂商,都曾先后表示过在今年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中低端价位的手机,不会太轻易尝试3000元以上的价位。“先要把量做起来,证明自己能够活下来,再去想其他的也不迟,”上述手机厂商的一位高层和36氪说。

20.做非手机的消费电子产品,做线下市场

小米在前探出了一条似乎可以模仿的路:建立小米生态链,投资入股智能家居团队,丰富了产品结构,将小米的爆品模式复制到这些产品中,最后以小米之家的直营店形式落地。

罗永浩也在近期透露,锤子会在2017年推出自己设计的空气净化器等产品。此外,魅族、华为等厂商也都还在持续布局自己的物联网业务,智能家居的尝试尽管在短期内还不能有一个清晰的行业格局出现,但依旧是不少手机厂商的出路之一。

洗牌、洗牌、还是洗牌

21.上门服务变成慢生意

随着资本寒冬,2016年的O2O领域不断有公司死去。上门按摩、理发、美甲行业的地推员工早已不加踪影,就连其中的代表“河狸家”过去一年也频频传出资金链断裂。没有理由不认为,2017年,到家行业的淘汰赛将会持续。并且当风口转向时,市场上也很难出现有影响力的新入局者。

依然存活,并逐渐形成垄断的公司则试图展开收割。从去年开始,58到家、京东到家等主流平台都开始减少补贴,探索盈利模式。58到家创始人陈小华曾经公开表示,预计2017年公司的交易额做到120亿元-150亿元,有1-2个子业务实现规模盈利。而刚刚开完的58年会上,58集团掌门人姚劲波也放言,计划6年内完成千亿营收目标。

盈利会是接下来大玩家们新年计划上的关键词,而这门生意的扩张速度基本与培训保洁阿姨的速度一致:不可能出现一年内数倍规模的增长。

22.在线旅游的兼并收购走向线下

在线旅游服务商之间,刚刚经历了以兼并收购为主题的一年,目前谈判桌上已经没有值得奔赴的合纵连横。但随着OTA纷纷做重、走向线下,旅游产业链里对线下资源方的投资和并购会持续增加,酒店、地接服务公司、酒店系统技术服务商等都会是目标。

靠投资旅游资源方来封杀对手,是这个行业里简单粗暴但一直行之有效的办法,但今年情况却有所不同:新的产品打包销售手法出现了,同时“智慧酒店”、“智慧出行”等大数据技术的介入,这都可能创造新的消费场景。

23.外卖大战最后一局

2017年大的并购案可能会发生,甚至外卖大战可能出现最后的胜者。

百度、美团和饿了么三家巨头中,百度的市场份额在不断下降,基本已经可以判定将被淘汰出局,市场上将只剩下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在争夺最后的胜利。

美团有大概率会在竞争中占得上风。王兴去年9月公开称,外卖之战将在6到12个月内结束。他的预言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根据2016年第四季度各个第三方平台调研,目前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暂时领先。

虽然看似战争陷入了持久战,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目前都很难立刻将对手打倒或兼并,但是事实上,双方上一轮融资均发生在2016年年初,经过上一年的补贴和业务线发展,很难说不缺钱。另外,无论是饿了么还是美团外卖,目前都还无法实现盈利,与投资人的“对赌”传言不时传出,似乎双方都没有了胶着鏖战的资本和意义。

此外,有着滴滴快的、58赶集、美团点评和携程去哪儿的一年4场大规模合并的普及教育,以及2016年以来的美丽说蘑菇街、滴滴和Uber中国业务的合并案“接力”,如今的中国互联网界似乎已经有能力足够淡定地面对任何一场看似不可能的合并故事。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方婷、韩洪刚等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78

]]>
//www.f-o-p.com/34258.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