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社区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移动互联网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ue, 22 Mar 2022 08:33:4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6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她社区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为了赢抖音,腾讯推了10款短视频产品 //www.f-o-p.com/100366.html Thu, 27 Sep 2018 02:50:32 +0000 //www.f-o-p.com/?p=100366

 

2016年“短视频”一词并未登上科技行业年度十大热门词,尽管当时的快手已经被X博士的一篇《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报道给带火。2017年,短视频依然没上榜,但我想,2018年的科技行业十大热词必定会有“短视频”。

更确切的说,是一款名为“抖音”的App,在众人皆以为移动互联网已经难有“出彩”应用的时候,抖音一路高歌猛进成为App Store排行榜前二十的常客。

去年11月份,短视频类App才400余款,但到目前为止,短视频类App已经达到了651款(数据来源:PC6下载站),不足一年的时间,短视频行业竟然新增了250余款App,这就是“抖音”的魔力效应。实际上互联网行业历来如此,当哪个产业热,就追哪个产业,团购、智能硬件、O2O网络直播、个性化资讯平台等皆经历过类似的热潮,短视频目前正在步这些产业的后尘。

在这股抖音带来的短视频追逐潮中,跟的最紧的,反而不是跟今日头条一样玩流量生意的百度,也不是零售界巨头阿里京东苏宁,追抖音最汹涌的巨头乃是腾讯。腾讯之所以追的凶,就是为了赢得与抖音的短视频之战,至于为何不是快手?

一方面是因为腾讯曾是快手的投资方,追快手会显得不厚道;另一方面,则是抖音与快手相比,前者更符合腾讯的气质。

短视频对移动互联网行业最大的冲击,是短视频会抢占用户的使用时长。当用户在抖音、快手上花费较多时间以后,其在游戏、音乐、视频等娱乐业务上消耗的时间就会减少,相对应的,用户在这些娱乐业务上的金钱投入就会减少,腾讯显然也是被冲击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将用户的注意力和在手机上的消耗时间抢夺过来,也是腾讯对短视频势在必得的要素之一。

腾讯为了赢得这场短视频之战,还是猛下了一番功夫。

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腾讯在产品层面一共推出了10款短视频产品,分别是:微视、速看视频、MOKA魔咔、闪咖、下饭视频、MO声、有视频、DOV、猫饼、腾讯云小视频。

其中,腾讯对微视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大,不过,微视也经历有过颇为曲折的经历。微视的第一个版本上线于2013年09月28日,当时的快手才刚刚从GIF制作工具转型成短视频社区,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产品也还未上线,甚至连马化腾也亲自上线支持,发了4条微视内容。

但到了2015年上半年,便传出微视产品部总经理邢宏宇离职的消息,微视被并入腾讯视频。2017年3月,微视正式发布消息称,“微视将在4月10日起关闭应用”。

关闭微视不是短视

很多人都曾想过一个问题,如果微视能坚持到现在,说不定又是另一番景象,很有可能没有快手、抖音什么事儿了,甚至,连微视关闭也被视作是腾讯的“短视”行为。

但要明白的是:

1)当时的微视并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

当下的抖音、快手盈利模式非常清晰,直播+广告,前者to C,后者to B,2014年的短视频+直播模式尚未流行,直播这一盈利点也就没戏。而广告模式的前提是有足够多的用户量、下载安装留存率以及活跃度,而当时的微视在这方面的表现并不算好。

另外,广告主对短视频广告的认知度也不如现在,单个广告的价格以及短视频广告主的数量都很有限,微视很难依靠广告模式养活自己。

从2015年算起,中间有近3年多的时间,在没有明确盈利模式且产品不算突出的情况下,微视的关闭是顺势而为的事情,关闭微视,也是为了止损,否则,就这么大幅度亏下去的话,哪家公司都亏不起。

2)当时的算法并不成熟

抖音、快手流行的背景是,国内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已经比较发达,算法、技术、人工智能等的成熟度皆要远远高于2015年。抖音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基于今日头条在用户数据、技术、算法、个性化等方面已经有了较多积累而成的。抖音上线于2016年9月,当年今日头条的用户量为5.3亿,活跃用户5500万。

有了今日头条的诸多基础,才有了抖音如今的成就,微视就算等到抖音火爆,在算法、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也跟抖音差的很远,就算等到现在,唯一能留下的是微视的品牌,可是空有一个品牌并没有太大价值,真正有价值的地方是算法和技术。

3)当时的短视频MCN机构并不多

真正改变短视频走向的,少不了短视频MCN机构在背后推动,明星确实能带来流量,用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贡献流量,但专业的MCN机构能够持续大量为平台贡献相比普通用户质量更佳的内容,MCN机构控制的是中间层和顶层的力量,而2014年专业的短视频MCN机构很少。在内容层,微视未找到支柱力量。

微信、QQ、QQ空间大力扶持微视

自从宣布微视复活后,腾讯对微视的重视就达到了新高,腾讯旗下多款产品给微视“开路”。先是打通了QQ音乐曲库,接着就跟QQ空间进行了打通,拍完视频后可以直发 QQ 空间,QQ空间App的右下角专门开设了小视频频道,该频道内容便是微视内容。

QQ客户端的消息列表页,系统默认让用户关注“微视”的QQ公众号,除非用户手动取消关注,否则它便会与QQ消息一样出现在消息列表页,而在“动态”频道里,系统也专门开辟了“好友微视”子频道,该子频道仅位于“游戏”子频道之下。

最近,微信更是在朋友圈的发布页,加入了微视的推广广告,据网友反应,不少人都会误点到该广告,iOS客户端会跳转到App Store的微视下载安装页面,而安卓版本则会直接跳转到微视页(已安装过微视的客户端)。

微信对微视的广告支持效果非常明显,七麦数据显示:微视已经连续10天处于App Store免费总榜单的前十名,并有数天处于下载量的第一名。这是自2018年3月份开始,微视在App Store数据最好的时候。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微信的这一做法并不好,但从数据来看,微信对微视的支持非常有效。

在利用微信带动其他产品方面,腾讯非常有“心得”,曾经应用宝之所以能快速起来,就是因为腾讯将微信的安卓新版本更新首发权给了应用宝,安卓机用户要想率先体验新版微信,就只能取应用宝下载安装。

如今,在微信的带动下,微视成长的势头非常明显,这远远要比腾讯花费数亿补贴、花费高价冠名综艺节目的效果要好。

腾讯公布的2018年Q2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QQ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数达到7.09亿,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10.58亿,QQ空间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数达到5.43亿,现在这三款腾讯系最重要的三款社交产品都在对微视进行各种扶持。

外界曾提出过一种观点,要是再腾讯这种扶持力度下,微视都成不了,那就很尴尬了。

收购猫饼

不同于微视、速看视频、MOKA魔咔、闪咖等腾讯嫡系产品,我更感兴趣的是猫饼这款产品。猫饼是知名产品经理界的大神级人物纯银(原名郭子威)在蝉游记被卖给携程之后的又一力作。

据纯银在微博上透露:“在猫饼项目里,我们的6位程序员用一年时间实现了强大的视频编辑器”,而早在8月17日,就有媒体发现猫饼的开发者信息已变更为腾讯(安卓版本的开发者信息仍为上海春末夏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而纯银也在8月23日的微博中透露猫饼被卖给腾讯。

猫饼的iOS版本最后一次更新是在3个月前,应该是在被收购之前,收购之后,猫饼的iOS版本和安卓版本均未进行新版本的更新。截至目前,猫饼App并不支持QQ登录,只有微信登录,显然收购猫饼后,腾讯并未好好梳理其与腾讯内部的关系,我好奇的是腾讯收购猫饼的逻辑,难道是收“人”?

微视之外的产品略“凄凉”

其实大家都只看到了微视得到支持的风光一面,另一面,有一大波产品未得到腾讯大力支持,没有得到腾讯支持的产品就略为“凄凉”了。这些产品在褪去腾讯光环之后走的并不顺畅,基本上各自为阵,彼此独立运作情况非常明显,在“赛马”机制下,彼此的内耗情况非常突出。

比如:腾讯云出的腾讯云小视频产品,该产品有点像腾讯云出的一款测试产品。App Store的信息显示:该APP上线于4个月前,截至目前共更新了15个版本,这款短视频并不支持微信、QQ登录,仅支持手机号注册,当用户注册完成后,发布的短视频是需要审核的。根据feed流的信息显示,每天都是有用户上传的,但若从内容量来看,用户上传的视频数量非常少。

腾讯要是都像腾讯云小视频这款产品一样去做短视频,怕是没戏唱了。

MOKA魔咔上线的时间比较早,但它是基于腾讯视频的,并不是一款面向普罗大众的短视频产品,它跟抖音、快手也完全不同,用户在MOKA魔咔App上,仅能对腾讯视频平台内的视频进行短视频编辑,其并不是一款随时随地给用户提供短视频录制、分享的产品。

下饭视频同样是基于腾讯视频的,其走的是PGC、PUGC模式,对标西瓜视频,普通用户仅能在下饭视频上浏览、评论、点赞等,并不能在下饭视频上上传内容。

速看视频视频一款电影、电视剧类的短视频聚合平台,同样是基于腾讯视频,当用户想要观看完整版视频内容,就需要跳到腾讯视频的相关页面。有意思的是,当用户选择登录的时候,系统会提示“微信和Q    Q是两个独立账号,账号信息不互通”。

自媒体“望月”爆料:微信最新上线了一款名为“看一看短视频”的小程序,该小程序为用户推荐的是短视频Feed流,内容源来自腾讯视频、有视频、腾讯体育。

QQ在2018年1月份上线了一款名为DOV小视频的产品,但是据郭静的话互联网圈观察发现,DOV官方账号在自己App上5月、6月更新的比较勤快,可到了7月、8月,该账号仅更新了一次,最后一次更新距今超过1个月时间。

尽管其是QQ孵化出来的产品,但是DOV、DOV精选两个QQ公众号都未更新任何消息,DOV小视频的小程序就更怪异,该小程序仅提供DOV广告视频的展示,不提供任何feed流内容推荐,相当于是一个“死”的小程序。在QQ和QQ空间的App上,看不到任何DOV存在的痕迹。

除微视、猫饼外,腾讯其他几款短视频产品的表现并不算好。根据应用宝的信息显示:绝大部分产品的下载量均在100万以内,这还不算用户留存率。闪咖的上一个安卓版本更新是在2017年1月22日,其feed流里的热门内容绝大多数都是数月之前的。

MO声的iOS版本并未上线,热门话题配音内容量均在1000以内。

一圈看下来,腾讯虽然是推出10款短视频产品来跟抖音竞争,但目前真正能跟抖音正面PK的产品就是微视,除非微信能够长期为微视输血,否则,一旦微信这个“大招”一停,微视再想长期处于App Store免费排行榜前二十乃至前十,就比较难了。

对微视的大力扶持,对于腾讯系其他短视频产品而言,可能就是差别对待,在有限的资源之下,没有得到支持的产品地位很“凄凉”。

除了在产品上猛推短视频外,腾讯在短视频的投资上也很猛,不只是收购猫饼,直接投资的短视频产品就包括快手和梨视频两款,万一将来微视不行了,也还有快手和梨视频这两个“大招”在。

在短视频这个赛道上,最不上心的巨头是阿里巴巴,最近阿里旗下子公司一款名为鹿客的产品上线,有人就此认为阿里也在大力布局短视频。

我认为这有点儿夸大鹿客的作用了,阿里真要是支持某款产品,肯定会倾尽集团的多项资源支持,而不是悄无声息。阿里的短视频布局主要放在了阿里大文娱版块,归优酷管辖,优酷旗下的短视频产品就有土豆视频、电流小视频、玩货三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土豆视频、电流小视频、玩货跟腾讯对微视的支持差远了。

百度旗下同样是三款短视频产品,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伙拍小视频(原Nani小视频),其中主推产品是好看视频。

BAT三巨头外,爱奇艺最右她社区、网易等也都有短视频产品。当然,在力度上,肯定不如腾讯,像腾讯目前这么拼短视频,有利有弊,对于市场而言,永远只信奉最后的成功者,成了,腾讯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好的,不成,一片骂声自然少不了。

 

作者:郭静,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郭静的互联网圈

]]>
做好这3步,你的小程序离“爆款”就不远了! //www.f-o-p.com/92622.html Tue, 31 Jul 2018 08:26:04 +0000 //www.f-o-p.com/?p=92622 爆款小程序

随着“猜画小歌”“腾讯小经费”等爆款小程序朋友圈掀起又一波高潮,我尝试根据已研究过的数百个小程序,总结一份小程序三步自检清单,通过这份自检清单,希望你重新审视你的小程序,希望对你有用。

标题:垂直+明确+热

在《单词天天背:垂直细分领域工具小程序设计思路》中我曾提到,标题对于小程序标题的重要性。标题跟搜索的关键词匹配度越高、关键词越短,展现的排名就越靠前。

沿着“标题”这个方向我们再深入思考一步,微信生态及小程序搜索方式,会不会逐渐向“百度凤巢”靠拢我认为会微信作为目前用户单日使用频率最高的产品,想要分得百度搜索的蛋糕难不难,我认为不难,但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会有多长?我不知道,但我认为这将是必经之路

让我们回到小程序标题,如何定义一个“好”的小程序标题,我也尝试总结了如下关键点:

  1. 够垂直

做“垂直”的过程其实就是做关键词拆分的过程。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企业是做程序员技能培训,小程序的名字千万不能叫“技术培训”,不妨将“技术培训”进行拆分,拆分成“php培训”“Python培训”“Swift培训”等等。每个小程序的开发框架其实一致,成本相差不大,内容进行针对性填充即可。

在这一点上,万题库做得非常好。

美好明天这家公司将每一个细分题库拆分做成独立垂直的小程序

对于用户来说,他要的需求点往往很明确,越垂直的标题带来的用户越精准。做小程序其实与做公众号的逻辑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做矩阵。

在目标人群导流上,不得不提糖豆系列产品

做矩阵的目的不只是实现精准流量的获取,更为了实现目标人群一致下的互相导流。

  1. 够明确

明确 = 一目了然

你的小程序标题是否能让用户一眼就能明白这个小程序是做什么的,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千万不要只站在企业的角度去考虑标题,很多企业在标题里喜欢加上企业品牌,希望以此来扩大品牌曝光度和影响力,在我看来,完全没必要。

用户是因为功能需求使用你的产品,他们要的是“解决问题”。只有当两个产品服务内容一致时,用户才会考虑品牌。本来小程序标题就推崇“短”,用户进来使用产品后自然会了解你的品牌,把品牌名放入小程序标题无异“捡芝麻丢西瓜”。

  1. 够“热”

如何定义“热”?

用户搜索频次高呗。如何判断标题关键词是否足够热。我们可以尝试通过百度指数来分析“关键词”。我们以“区块链”为例,做出如下百度查询:

与关键“区块链”相关的高密度关键词一目了然

通过百度指数不止可以帮你清晰的看到目标关键词趋势和热度,更重要的是能帮你实现之前提到的第一点:垂直。

产品:是点不是面,拉力优于推力

在开发小程序的时候,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小程序=APP。一旦陷入这个误区,小程序就会变得愈发复杂,小程序越复杂,用户越不知道自己进来该做什么,然后离开。

对于产品本身而言,明确一个目的,把这个目的做到极致,就够了。

举个反面案例:华智教育晋题库。

用户进来想做题却什么都做不了,用户要它何用

“华智教育晋题库”这个产品标题的问题暂且不提。对于题库类产品来说,用户进来就是为了做题。你连题都没让我做,就让我注册?当用户还没有尝到你的好处之前,就让用户付出,可想而知,有多少用户被挡在了门外。

其实,小程序真正要做的是一个点,用户需求最明确的那个点,满足它就好,如“汇率即时查”“单词天天背”都是很明确的满足了用户需求的点,所以用户愿意继续使用。

那么,什么叫拉力优于推力呢。

“拉力优于推力”原文出自《爆裂》。简单理解就是内在奖励比外在奖励更能激励人们取得更好的表现。

所有爆款小程序几乎都满足这个特点,拼多多在这个特点上尤为突出

拼多多能在3年内实现上市,实非偶然

领红包引导邀请好友,邀请好友越多红包越大。买商品引导邀请好友砍价,邀请好友越多,价格越低……这样的例子在拼多多里举不胜举,有希望更深入了解拼多多分析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之前我的文章《千亿拼多多的成功在于两个字:焦虑》。

拼多多就是通过“利益刺激+邀请机制”完美诠释拉力优于推力。

推广:核心在分析,重点在试

微信生态流量足够大吗?足够大。小程序的流量红利还存在吗?答案也是肯定的,但就是因为这两点,容易让小程序开发者陷入另一个误区:流量红利=容易爆款,认为只要完成一个小程序丢入微信流量池就容易爆容易火,其实并不然。核心在分析,重点在试。

这里,我们使用《增长黑客》中的增长过程对小程序的推广进行梳理。

增长黑客中的四步增长过程并形成循环

分析是我认为这四步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增长黑客》里,分析指的是分析产品核心需要增长的指标有哪些,小程序初期这个指标是显而易见的——用户增长

那么对于小程序推广而言分析什么,只是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吗?并不是。

分析里面包含渠道分析、思路分析,最后才是用户数据分析

1. 渠道分析:

做渠道分析的意义在于省时省力

很多企业在推广时容易渠道漏掉这一步,习惯性按照以往APP或者其他产品的推广经验制定推广渠道,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小程序推广的渠道认真列在白板上,制定符合自己小程序的维度,并依次给渠道打分,最终确认优先投放的渠道,比如成本投入、影响力、分享能力等等。

2. 思路分析:

思路分析是针对团队提出的测试想法进行分析,并确定优先级。

这个地方同样可以采取与渠道分析一样的思路,列出表格确认优先级。对于测试想法这一条,最重要的其实是可行性,一个想法一旦不可行就不存在测试的意义。

3. 用户数据分析:

用户数据分析是不断复盘不断迭代产品的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程序的分析指标

(1)打开次数:打开小程序总次数,用户从打开小程序到主动关闭小程序或超时退出计为一次,可理解为一个 Session(会话)。

(2)页面浏览量:访问小程序内所有页面的总次数,多个页面之间跳转、同一页面的重复访问计为多次访问。

(3)访问人数:访问小程序内所有页面的总用户数,同一用户多次访问不重复计。

(4)新访问用户数:首次访问小程序页面的用户数,同一用户多次访问不重复计。

(5)入口页:用户进入小程序访问的第一个页面。

(6)受访页:用户进入小程序访问的所有页面。

(7)分享次数:分享小程序的总次数。

(8)分享人数:分享小程序的总人数。

除了概览指标,用户的行为分析指标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包括:点击、进入页面、下拉刷新、加载、分享等等。

如果把这些行为串联起来,放在时间维度上,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用户的行为流和事件流。将这些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才能对小程序的用户增长产生实际意义。

那么,为什么小程序的推广重点在试?因为爆款永远是可遇不可求的。

大家看到的是“魔幻变变变”已经收获超过2000万用户,看不到的是她社区团队在这之前做过超过20个小程序进行试错。

快速迭代快速试错才是小程序的推广重点。

小程序的开发成本较APP低非常多,这就给了小程序天然的试错基因。但是切记,即使是测试也需要按照上面的流程完整的进行才算有效测试。

浅尝辄止的测试在任何领域都是无效的。

这是一份小程序的体检报告,也许不够全面,但如果能做好这三步,我相信,你的小程序离“爆款”就不远了。

 

 

作者:杨昊,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今天扯了个双黄蛋(ID:shuanghuangdan2333)

]]>
社交并未死亡,高端局才刚刚开始 //www.f-o-p.com/41191.html //www.f-o-p.com/41191.html#respond Tue, 25 Apr 2017 09:08:20 +0000 //www.f-o-p.com/?p=41191 2

有些事情,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反而意味着机会。

一、 今日头条的偷袭

有些事情,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反而意味着机会。

关于今日头条,近期有两个传闻:一是去年底,头条不动声色地完成了数额惊人的D轮融资;二是传说已久的,头条要做社交。事实上此前头条已经拥有了抖音和火山这样的准社交产品,还收购了大洋彼岸的社交新贵flipagram,但是这次她还是太低调了,不声不响地把底栏第三替换成了“微头条”。

打开一看,这是要怼微博的节奏啊!

支付宝到头条,为什么在创投圈对社交纷纷不看好的情况下,已经享受了流量红利的大小巨头们却一个个对社交念念不忘呢?

微头条初看很像微博,但是细看之下产品逻辑完全不同:

  1. 没有转发机制,无法形成链式传播反应;
  2. 关系的发现上非常“克制”,除了官方推荐的名人大号,其他人除非和你私下是好友,否则很难彼此打扰,僵尸号和水军号不大容易生存;
  3. 主体仍然是社区内容pugc,用户之间无法im私聊。
  4. 核心是人,不具备微博的“热点聚焦”功能。
  5. 阅读量和粉丝数全部公开,时刻显现自己的壕气。

简言之,微头条仍然是关注逻辑下的“弱关系轻互动”社交。这是一个比较早期的产品,但是功能会迭代,向后笔者有两个重要的设想:

  1. 头条是否可能根据在首页信息流中收集的用户兴趣数据,对用户进行基于大数据的社交动态推荐?从而形成一个社交版的今日头条,一个根据兴趣推荐的朋友圈
  2. 是否能形成独特的参与归属感和关系链?

这里的逻辑很简单,作为当下风头最劲的内容聚合平台,头条正在受到bat和一堆小巨人的“围剿”,如果仅仅只是“内容获取效率”这一条护城河明显是不够的。所有的内容生产者们都有一稿多投的坏毛病,你很难有独家内容,其他平台内容推荐的效率也是可以不断算法优化的,从长远看头条的优势未必是绝对的。

所以,用户数据的深度掌控、围绕kol的关系链以及围绕内容的社交参与,有可能打造新的壁垒。试想也许有一天,头条可以随时给你推荐你感兴趣的异性,ta发的还都是你感兴趣的话题,你还要陌陌们干什么?

16年以来,一度被看衰的内容社区和手游开始复兴,泛娱乐领域的投资在今年一季度明显上升,甚至很多人开始说,c端市场的红利正在回归。毕竟,2c的核心是产品创新,每一次跨越式的创新都可以带来一波新的人口红利。

就好像人们都已经习惯了搜索和编辑推荐的内容获取,而16年起基于大数据的feed流内容产品,带来了全新的热潮。很多时候没有人口红利不是因为时机不好,而是因为现有的产品大同小异、太没劲了。
那么社交呢?

二、社交怎么了?

15年资本寒冬以来,社交创业成为重灾区,大量的AB轮社交项目陷入增长瓶颈,活跃、留存开始衰减,而盈利遥遥无期。

“社交产品大局已定,微信qq的关系链大网效应势不可挡,app创业的时间窗口已经关闭!”各种看空声音不断传来,形势似乎一天比一天糟糕,很多人一看苗头不对立刻转投内容和直播

然而现在,snapchat上市,很多人的目光又回到了社交上。

狼人杀游戏社交,到music.ly杀回大陆,从一闪的神秘动图,到星座城的星盘匹配,从盘丝洞的情趣切入到house party群视频社交的模仿,从陌陌出兵短视频快手惊人的流水数据……一时间社交领域又仿佛蠢蠢欲动。

只不过这一次,社交很不同,创新更多,离内容更近,离钱更近。

社交并未死亡,它只是正在升级。

社交创业的easy时代已经结束,1.0正向2.0变迁,在社交的下半场中,那些缺乏聚焦用户的深度创新能力、无法透彻挖掘用户心理、只是靠“简单粗暴、模仿抄袭、整合融资、一味拼执行运营”的社交创业者正面临死局。
人们终于懂得,社交不是o2o或共享单车,动作快、融资多就可以。玩法悄悄改变,现在拼的是深度和质量,是眼光和细节,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社交更考究产品力和战略力,慢工出细活。

回顾上半场,1.0的核心逻辑是“简便”,他们更追求社交的数量,无论在陌陌的信息流上放眼望去附近都是美女,还是在探探上翻牌子、看对眼就聊,他们强调的是这样一种感觉:这里高颜值的异性很多,机会无数,想撩随时聊。
这究竟是真实的体验,还是看上去很美呢?大家心里都已经有数。

当社交创业进入2.0时代,核心诉求从“简便”转向“品质”,比起单位时间内的社交数量,新一代产品更看重社交沟通的质量。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与多少人撩,而是能否迅速找到“三观相合、兴趣对味、有感觉”的人,能否真正顺畅地“聊下去”,社交的“有效性”空前突出。

追求社交的质量和匹配的精准正成为新的风潮。“柏拉图”和“soul”试图通过爱情观的问卷来标签化和匹配,社交app“如故”是通过社会心理学的K-TES测试来精准匹配,“朋友印象”则用“标签印象”和情感问答来建立用户Profile来匹配,mylove爱情介绍所则给了想要认真谈恋爱的人170道题、你慢慢答、答得越多越精准。
社交在升级。

三、1.0的痛点

复盘1.0时代的社交创业,社交创业者先后祭出了5条路线:

(一)荷尔蒙路线——短期容易引爆,氛围很难控制

谈社交必谈约炮,“约吗”一度成为人们谈到社交产品的高频词。从陌陌、探探到美丽约、同性恋社交产品们,一层暧昧的粉红已经笼盖。事实上,异性勾搭的魔力也贯穿其他五条突围路线,甚至可以说:一切脱离男女“耍流氓”的社交,本质都是在和人性常识“耍流氓”。

需求

发现、“连接”颜值高的异性,这样的产品简单直接、“默认可约”、看脸看钱。衡量其成功与否,就看能不能约,好不好约,约的怎么样。当然,它们还带来异性勾搭中的各种心理满足,好奇、刺激和虚荣——被很多人“右滑”和搭讪,“论证自己的颜值”;一口气看到那么多高颜值异性一字排开,这眼瘾和古代逛青楼有的一拼。

痛点

  1. 荷尔蒙产品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面临“体验崩盘”,一旦约炮神器名声打响,就迅速污名化,用户生态陷入屌丝和low女大规模入侵的崩坏,可谓成也约炮毁也约炮。
  2. 优质的女性用户永远是核心,但当产品污名化,稍微正经点的女生都会选择逃离,更何况大量张口“约么”的屌丝涌入、让她们唯恐避之而不及。
  3. 男性这边,本来是冲着“约炮神器”的美名而来,结果搭讪30次无一人回复,而即便有人回复,聊了一会也往往发现不是微商酒托,就是压根不是女人,甚至压根就不是人(机器人)。更何况,生活中他们本来就不善于在异性面前展开话题、谈笑风生,现在忽然要和异性1对1即时聊天,只能“撩无能”。

(二)兴趣社交——难做,但更持久

走肾走不好,走心呢?围绕兴趣、状态、关键词和共同点,来一场“诗和远方”的兴趣社交,仿佛更能抓住“正经老实的普通人”。目前的兴趣社交,要么是集合各类兴趣的泛兴趣平台、比如贴吧豆瓣,要么是聚焦某一兴趣的垂直产品,比如Keep这样的健身社交产品,健身爱好者们在上面课程学习、定时打卡、互相攀比。

情人节前两天, iDaily上线了自己的恋爱交友应用MyLove,“填空问答-精准匹配” 构成了玩法的大逻辑,而在今年1月,MONO 团队推出的星座城企图把“星座心理学”运用到陌生人交友领域,而去年底朋友印象则推出“兴趣问答交友”,建立每个人的高质量深度描述,并可以长期用来互相了解和深度匹配。

需求

根据你的兴趣,发现和“享用”有意思的人和内容。以兴趣为“由头”、以内容为媒介行各种男女勾搭之实,如果说荷尔蒙社交像是在夜店寻觅猎物,那么兴趣社交就像是古代的才子佳人吟诗作赋。同时,在有“共同和共鸣”的人群当中,更容易获得虚荣心、归属感、表达欲等心理满足。

痛点

  1. 慢热!兴趣类产品的爆发速度往往有限,当年的豆瓣还是今天的知乎都是需要“强运营”的慢社区,不像荷尔蒙那样一点就爆。究其原因,大体是因为阳春白雪总是少数,兴趣这玩意门槛略高而且流量分散,而男女那点事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2. 垂直产品容易被替代。那些垂直兴趣的内容阅读太容易被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们满足,而垂直兴趣的社区氛围往往通过知乎、贴吧、qq群微信群就可以轻易实现。

(三)新的媒介——工具转社交路径受阻

媒体介质的社交会周期性的出现爆款产品。从文字、图片、声音、短视频,再到最近爆火的直播,比如instagram带来了图片社交的时代, musical.ly主打“音乐社交”。在中国,快手创造了三四线城市和底层群众的短视频辉煌,而主打图文编辑工具的美篇因为符合“上一代人的审美”,获得了老一代摄影爱好者们的青睐。? ?

需求

工具为先,附带社交,用户通过它们低成本地制作出高逼格的图文声影作品,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空间和微博,享受附加在作品上的社交货币——引人瞩目、成为谈资、炫耀装逼。“装逼好用”导致大量用户的涌入,而平台的缔造者希望,涌入的大量用户们留在这里社交。他们想多了吗?

痛点

  1. 工具就是工具。instagram的辉煌一直没有被复制,创作的便利不等于社交的便利,用户从来都不会为了“创作的便利”就在这里沉淀社交关系,他们更喜欢的是:在这里创作出内容,迅速分享到自己的社交网络(微信、微博、qq空间)上。
  2. 社交不能的背后是ugc的疲软。instagram为什么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外审美氛围:大量牛逼的创作者们,普遍精美的ugc内容,相适配的用户审美,这就具备了社区根基和社交价值;即便在直播平台上,国外也多是创意和生活内容,而并非满屏网红脸。但是在中国的模仿者那里呢?清一色的自拍炫耀,普遍捉急的审美情趣,“放弃治疗”的逗逼贴纸……这样的ugc们不具备交流的价值,唯一的成功出现在快手那里,你感觉足够low但大家才玩的来。

(四)代际差别——QQ大山几近无解

Snapchat火了,在美国它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平台。而中国的微信也实在太沧桑,这一点给了社交创业者们新的希望,中国的投资人们开始热炒“90后概念”,他们声称90后才懂90后,90后必将创造出完全不同的社交网络。比如假装情侣(隔壁同学)、最右、派派这样的年轻人平台,形成了完全不同的风景。

需求

年轻人要有自己的社交网络,可以释放自己、彰显天性、任意妄为。

痛点

  1. 在中国为什么出不了snapchat的评论中笔者已经指出:微信太老了,年轻人要有新鲜感的社交网络,这一点绝非yy出来的“伪需求”,但是很可惜腾讯不是只有一个微信。在中国还有一个用户规模旗鼓相当的更老的QQ,依靠长期沉淀的关系链,死而不僵地霸占着大量年轻人,这座大山成为所有90后社交产品的梦魇,锁死了这摇篮里的新希望。
  2. 阅后即焚、社交压力低、可以还原真我”这些特性对中国年轻人的作用远没有想象的高,他们真的更大胆开放?

(五)匿名的B面——全都匿名如何在意

你是不是感到社交太累了,总是要戴着面具、一本正经,时刻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没关系,中国的无秘们掀起B面社交的旋风。在soul、柏拉图这样的平台上,创始人更希望用户之间发生灵魂的共鸣,柏拉图摒弃了看脸社交,用户头像一开始就打码,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沟通才能一睹真容;盘丝洞则是一个主打情趣、谈性说爱的平台,人们的聊天就像是深夜的卧谈会,各种隐私话题横飞。

需求

每个人都有不能为外人所知的b面需要释放,都希望在某个特定场合放心大胆地去聊平时根本不敢聊的话题;每个人也都喜欢肆意地吐槽八卦,以及偷窥隐私。这是一种致命的诱惑力。

痛点

  1. secret和他的模仿者们非常容易变成负面情绪的垃圾场,抑或偷窥黑暗八卦破坏隐私的温床,各种不负责任的大尺度言论在这里横飞。对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也许可以b面释放一时爽,但高潮过后回归“正常”,看到这里的一切又难免头晕恶心不适。
  2. 既然是匿名平台,那么满足倾吐发泄和窥私欲就好了,用户根本不愿意沉淀身份信息和关系链,这样一来就很难形成归属,“想了就来,用完就走”难免火一把就死。

四、痛点背后的症结

不论你要异性勾搭,还是寻找商机,抑或吐槽释放,社交平台都有一个共同的逻辑:人们要发现“感兴趣”的人,阅读感兴趣内容,进行“有效的”互动连接。

“发现和连接”是陌生社交的基本动作。所以我们看一个社交产品是否成功,首先要看他“匹配的高效”和“沟通的有效”,只有这最基础的第一步闭环了,才可以谈后面的持续使用和盈利转化。然而1.0时代的很多产品连这最基础的第一步体验都无法满足,陷入五宗罪:

(一)匹配效率太低

用户想在浩如烟海的人流中找到真正“感兴趣”的人和内容,不论这个兴趣是阳春白雪还是胸大腿长。然而现实是,“爱么”常常撞上“约么”,想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有意思之人更是难于登天。在一对一随机视频平台上,妹子们想看到帅哥,却因为对面屌丝“掏枪太快”逃之夭夭。

匹配效率要想提高,首先用户得愿意将自己的真实资料和兴趣偏好沉淀在你的平台上,这样才有匹配的依据。然而中国人天生缺乏安全感和信任度,让他们在陌生社交平台上老老实实地沉淀真实信息难于登天。

这是1.0时代的核心问题,也是2.0的主要突围路径,今日头条们的偷袭在这里特别有价值。

(二)互动体验难

?好不容易找到了感兴趣的人和内容,接下来呢,ta会理你吗?翻了半天牌子终于配对了,那么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有多少人好不容易熬过了匹配的难关,又倒在了“没法聊起来、聊下去”的坎上,互动的质量无法保障。

中国人的沟通往往含蓄隐晦、“撩术”太差,常常是聊着聊着就不知该说什么了。所以一个社交产品不仅要把大家匹配到一起,还得提供“破冰”的场景和话题。

然而现实是,用了那么多app,依然找不到一个有聊的ta,匹配了那么多次,却聊不好一个人。我们常说“放下你的无效社交”,而这些平台成了无效社交的重灾区。

(三)缺乏持续纵深动力

有粘性的流量才有价值,社交平台无不看重用户的活跃和留存。然而恐怖的腾讯双煞(微信QQ)已经形成了“规模大网优势”,进而成为所有陌生社交产品的“黑洞”,你发现新的关系可以通过陌生社交app,但是一旦要建立“稳定的连接”,则立刻互加微信号,转投到企鹅的怀抱中。

(四)死于信息噪声

在《生于社交红利、死于信息噪声》一文中笔者已经指出,“兴起于约炮,发展于炫耀,毁于微商”几乎是每个社交平台逃不过的周期律。一个平台爆发了,最核心的KOL和优质女用户们却开始逃离,水军、段子手、微商、直男癌们的垃圾信息让他们不胜骚扰。接着KOL的粉丝们也开始逃离,这就是蒸发冷却效应。

(五)心智倦怠感已经袭来

APP太多了,大家已经懒得下了,强烈的倦怠感正在袭来。从陌陌开始,多少社交产品前赴后继,始终讲的都在一个故事:“用我吧,得性福”。结果却是一次次期望落空,用户纯真想约的心灵备受伤害,以致现在都渐渐麻木不相信了。社交产品能约炮成了皇帝新装一般的存在,过去是“狼来了”,现在是“约来了”,你再说这些已经不能撩动他们的心了:“哥不care了,能换点新花样吗?”。

五、社交升级的逻辑

社交质量+智能推荐+内容社群+成本优势+快速盈利,这是社交升级的核心逻辑。

让我们像马斯克那样用第一性原理回归原点。对于一个用户来说,他不需要了解你的模式技术和创新,他的逻辑很简单,晚上就那点时间,我用了你得到什么,投入回报比怎么样?如果撩了半天还是然并卵,那我不如去直播、阅读或者玩王者荣耀

当然,对新中产人群来说“食色性也”依然是最强的社交动机,只是现在他们需要更有品质的方式去满足。简单单薄的匹配已经不能适应多数中国人的“勾搭”需求,上亿内心寂寞的都市白领人群依然无法获得异性社交的有效满足,他们渴望有品质的社交。这是一个被忽视的大金矿。
下面罗列下半场的战略制高点:

(一)打造中国人社交的支付宝

在中国的陌生人社交市场里,缺乏一个可以把握中国用户(尤其女用户)心理的产品,大家只是对美国模式的简单模仿。如果说,“支付宝”解决了电子商务缺乏信任的问题、引发了电商的爆发,那么中国的陌生社交机会还很大,就缺一个“支付宝”,解决信任和尴尬。

(二)差异化创新

要想与微信竞争,关键不是做的比微信好,而是与微信多么“不同”,差异化上最好的竞争力:

  1. 差异化的功能:比如盘丝洞整合产业链,打造情趣智能硬件,让异地恋者在虚拟场景下实现“灵与肉”的结合。朋友印象的爆款解决了微信没有解决的熟人评价问题。美篇上简单的图文模版组合,就可以做出类似微信公众号的页面。
  2. 差异化的场景:了解热点和名人动态时,你一定第一时间上微博。想知道对这一问题的深度分析时,你一定上知乎。想知道书或电影怎么样,一定上豆瓣。
  3. 差异化的关系链:比如知乎基于兴趣和大v的社群关系链,脉脉上基于职场身份的关系链,yy上游戏工会的关系链。
  4. 差异化的内容调性和社区氛围:她社区则主打女性闺蜜社交的氛围,,朋友印象主打性格、心理和三观话题,快手则是在真实而逗逼的氛围中上热门、当网红、做生意、赢取主播资格,小红书吸引了大量对海淘购物攻略感兴趣的读者和写手形成了社区。盘丝洞通过直播娱乐元素,使情趣变得更加阳光、健康和有趣。

(三)快速盈利

正如笔者在《逼格经济时代,如何抓住消费升级大趋势?》一文中指出的,消费升级、社交与内容的历史性联姻cosoco大势已成。在这一背景下,社交渠道理应成为消费内容的流通管道、消费用户的触达渠道,只有这样才具有最大的商业价值。

消费升级催生了小红书、yhouse这样的平台,文化娱乐大发展和主流消费人群的年轻化带来了二次元和网红平台的爆发,直播的风靡为很多社交平台带来了“现金流”,从分答到知乎live,知识交易成为新的赢利点,接下来是狼人杀这样快速盈利的社交游戏。

社交平台不耻于谈钱、巧妙赚钱,从一开始就有稳定的现金,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四)关键是成本效率

说一千道一万,检验新的模式的核心标准,不是故事多新奇、逻辑多严密、设计多漂亮,而是你能够低成本地获取和维持流量,简言之就是单个用户获取成本、留存和活跃,如果取得漂亮的数据需要的成本太高,获得1000万用户要5个亿,这个故事依然玩不转。

而流量成本背后的核心,是内容和关系获取的效率,是用户用你的平台5分钟,能得到什么。如果效率没有了不起的提升,用户凭什么用?所以取得成本优势和流量红利的核心,不是抄袭模仿或者故做噱头,而是洞悉人性的产品创新。

六、对标可能错了

现在通用的说法是,微信是中国的facebook,而qq是中国的snapchat,其他的社交几乎没机会了。长期以来这种说法几乎是常识一般的存在,但是仔细想想又不对了,facebook和微信虽然都是人联网,但性质却完全不同。

facebook是一个开放网络,更强调的是丰富的个人信息建设和广泛的社交可能,你在上面完全可以搜到隔壁班的妹子,或者哪里的谁谁,看到ta的各种信息,并且留言。

但是微信其实是一个更加封闭、更加强调沟通的熟人网络,如果你没有某人的微信号和qq号,你几乎不可能找到ta。而微信也根本没有facebook那样丰富的个人主页,朋友圈一片凌乱。

有没有发现,其实微信更像的才是snapchat,它和qq本质相同。而中国版的facebook呢,好像还有机会——更开放的公共社交平台,更丰富的个人信息建设,更智能化的信息推荐,需求多大另说。

诚如自媒体“道明寺”指出的那样,大公司起步常常在低潮期而非红利期,因为会更关注产品价值和商业模式。对于社交来说,我们确实在这样一个低潮期。

这是一个艰难的时代,所幸难不等于不能,高端局才刚刚开始,让我们寄予厚望。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张俊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41191.html/feed 0
今日头条偷袭社交,看衰社交创业的人要被打脸了? //www.f-o-p.com/40903.html //www.f-o-p.com/40903.html#respond Sun, 23 Apr 2017 14:47:11 +0000 //www.f-o-p.com/?p=40903 jinritoutiao

一、 今日头条的偷袭

有些事情,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反而意味着机会。

关于今日头条,近期有两个传闻:一是去年底,头条不动声色地完成了数额惊人的D轮融资;二是传说已久的,头条要做社交

事实上此前头条已经拥有了抖音和火山这样的准社交产品,还收购了大洋彼岸的社交新贵flipagram,但是这次它还是太低调了,不声不响地把底栏第三替换成了“微头条”。

打开一看,这是要怼微博的节奏啊!

支付宝到头条,为什么在创投圈对社交纷纷不看好的情况下,已经享受了流量红利的大小巨头们却一个个对社交念念不忘呢?

微头条初看很像微博,但是细看之下产品逻辑完全不同:

1、没有转发机制,无法形成链式传播反应;

2、关系的发现上非常“克制”,除了官方推荐的名人大号,其他人除非和你私下是好友,否则很难彼此打扰,僵尸号和水军号不大容易生存;

3、主体仍然是社区内容PUGC,用户之间无法IM私聊;

4、核心是人,不具备微博的“热点聚焦”功能;

5、阅读量和粉丝数全部公开,时刻显现自己的壕气。

简言之,微头条仍然是关注逻辑下的“弱关系轻互动”社交。这是一个比较早期的产品,但是功能会迭代,笔者对它的未来有两个重要的设想:

1、头条是否可能根据在首页信息流中收集的用户兴趣数据,对用户进行基于大数据的社交动态推荐?从而形成一个社交版的今日头条,一个根据兴趣推荐的朋友圈

2、是否能形成独特的参与归属感和关系链?

这里的逻辑很简单,作为当下风头最劲的内容聚合平台,头条正在受到BAT和一堆小巨人的“围剿”,如果仅仅只是“内容获取效率”这一条护城河明显是不够的。所有的内容生产者们都有一稿多投的坏毛病,你很难有独家内容,其他平台内容推荐的效率也是可以不断算法优化的,从长远看头条的优势未必是绝对的。

所以,用户数据的深度掌控、围绕KOL的关系链以及围绕内容的社交参与,有可能打造新的壁垒。

试想,也许有一天,头条可以随时给你推荐你感兴趣的异性,TA发的还都是你感兴趣的话题,你还要陌陌们干什么?

2016年以来,一度被看衰的内容社区和手游开始复兴,泛娱乐领域的投资在今年一季度明显上升,甚至很多人开始说,C端市场的红利正在回归。毕竟,2C的核心是产品创新,每一次跨越式的创新都可以带来一波新的人口红利。

就好像人们都已经习惯了搜索和编辑推荐的内容获取,而16年起基于大数据的Feed流内容产品,出现了全新的热潮。很多时候没有人口红利不是因为时机不好,而是因为现有的产品大同小异、太没劲了。

那么社交呢?

二、社交怎么了?

2015年资本寒冬以来,社交创业成为重灾区,大量的AB轮社交项目陷入增长瓶颈,活跃、留存开始衰减,而盈利遥遥无期。

“社交产品大局已定,微信、QQ的关系链大网效应势不可挡,app创业的时间窗口已经关闭!”各种看空声音不断传来,形势似乎一天比一天糟糕,很多人一看苗头不对立刻转投内容和直播

然而现在,Snapchat上市,很多人的目光又回到了社交上。

狼人杀游戏社交,到Music.ly杀回大陆,从一闪的神秘动图,到星座城的星盘匹配,从盘丝洞的情趣切入到House party群视频社交的模仿,从陌陌出兵短视频快手惊人的流水数据……一时间社交领域又仿佛蠢蠢欲动。

只不过这一次,社交很不同,创新更多,离内容更近,离钱更近。

社交创业并未死亡,它只是正在升级。

社交创业的easy时代已经结束,1.0正向2.0变迁,在社交的下半场中,那些缺乏聚焦用户的深度创新能力、无法透彻挖掘用户心理、只是靠“简单粗暴、模仿抄袭、整合融资、一味拼执行运营”的社交创业者正面临死局。

人们终于懂得,社交不是O2O共享单车动作快、融资多就可以。玩法悄悄改变,现在拼的是深度和质量,是眼光和细节,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社交更考究产品力和战略力,慢工出细活。

回顾上半场,1.0的核心逻辑是“简便”,他们更追求社交的数量。无论在陌陌的信息流上放眼望去附近都是美女,还是在探探上翻牌子、看对眼就聊,他们强调的是这样一种感觉:这里高颜值的异性很多,机会无数,想撩随时聊。

这究竟是真实的体验,还是看上去很美呢?大家心里都已经有数。

当社交创业进入2.0时代,核心诉求从“简便”转向“品质”,比起单位时间内的社交数量,新一代产品更看重社交沟通的质量。对于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与多少人撩,而是能否迅速找到“三观相合、兴趣对味、有感觉”的人,能否真正顺畅地“聊下去”,社交的“有效性”空前突出。

追求社交的质量和匹配的精准正成为新的风潮。“柏拉图”和“soul”试图通过爱情观的问卷来标签化和匹配,社交app“如故”是通过社会心理学的K-TES测试来精准匹配,“朋友印象”则用“标签印象”和情感问答来建立用户Profile来匹配,MyLove爱情介绍所则给了想要认真谈恋爱的人170道题、你慢慢答、答得越多越精准。

社交在升级。

三、1.0的痛点

复盘1.0时代的社交创业,社交创业者先后祭出了5条路线:

(一)荷尔蒙路线——短期容易引爆,氛围很难控制

谈社交必谈约炮,“约吗”一度成为人们谈到社交产品的高频词。从陌陌、探探到美丽约、同性恋社交产品们,一层暧昧的粉红已经笼盖。事实上,异性勾搭的魔力也贯穿其他五条突围路线,甚至可以说:一切脱离男女“耍流氓”的社交,本质都是在和人性常识“耍流氓”。

【需求】

发现、“连接”颜值高的异性,这样的产品简单直接、“默认可约”、看脸看钱。衡量其成功与否,就看能不能约,好不好约,约得怎么样。当然,它们还带来异性勾搭中的各种心理满足,好奇、刺激和虚荣——被很多人“右滑”和搭讪,“论证自己的颜值”;一口气看到那么多高颜值异性一字排开,这眼瘾和古代逛青楼有得一拼。

【痛点】

1、荷尔蒙产品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面临“体验崩盘”,一旦约炮神器名声打响,就迅速污名化,用户生态陷入屌丝和Low女大规模入侵的崩坏,可谓“成也约炮毁也约炮”。

2、优质的女性用户永远是核心,但当产品污名化,稍微正经点的女生都会选择逃离,更何况大量张口“约么”的屌丝涌入、让她们唯恐避之而不及。

3、男性这边,本来是冲着“约炮神器”的美名而来,结果搭讪30次无一人回复,而即便有人回复,聊了一会也往往发现,不是微商酒托,就是压根不是女人,甚至压根就不是人(机器人)。更何况,生活中他们本来就不善于在异性面前展开话题、谈笑风生,现在忽然要和异性1对1即时聊天,只能“撩无能”。

(二)兴趣社交——难做,但更持久

走肾走不好,走心呢?

围绕兴趣、状态、关键词和共同点,来一场“诗和远方”的兴趣社交,仿佛更能抓住“正经老实的普通人”。目前的兴趣社交,要么是集合各类兴趣的泛兴趣平台、比如贴吧豆瓣,要么是聚焦某一兴趣的垂直产品,比如Keep这样的健身社交产品,健身爱好者们在上面课程学习、定时打卡、互相攀比。

情人节前两天, iDaily上线了自己的恋爱交友应用MyLove,“填空问答-精准匹配” 构成了玩法的大逻辑。而在今年1月,MONO 团队推出的星座城企图把“星座心理学”运用到陌生人交友领域。而去年底朋友印象则推出“兴趣问答交友”,建立每个人的高质量深度描述,并可以长期用来互相了解和深度匹配。

【需求】

根据你的兴趣,发现和“享用”有意思的人和内容。以兴趣为“由头”、以内容为媒介行各种男女勾搭之实,如果说荷尔蒙社交像是在夜店寻觅猎物,那么兴趣社交就像是古代的才子佳人吟诗作赋。同时,在有“共同和共鸣”的人群当中,更容易获得虚荣心、归属感、表达欲等心理满足。

【痛点】

1、慢热!兴趣类产品的爆发速度往往有限,当年的豆瓣还是今天的知乎都是需要“强运营”的慢社区,不像荷尔蒙那样一点就爆。究其原因,大体是因为阳春白雪总是少数,兴趣这玩意门槛略高而且流量分散,而男女那点事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2、垂直产品容易被替代。那些垂直兴趣的内容阅读太容易被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们满足,而垂直兴趣的社区氛围往往通过知乎、贴吧、QQ群、微信群就可以轻易实现。

(三)新的媒介——工具转社交路径受阻

媒体介质的社交会周期性地出现爆款产品。从文字、图片、声音、短视频,再到最近爆火的直播,比如instagram带来了图片社交的时代, Musical.ly主打“音乐社交”。在中国,快手创造了三四线城市和底层群众的短视频辉煌,而主打图文编辑工具的美篇因为符合“上一代人的审美”,获得了老一代摄影爱好者们的青睐。

【需求】

工具为先,附带社交,用户通过它们低成本地制作出高逼格的图文声影作品,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空间和微博,享受附加在作品上的社交货币——引人瞩目、成为谈资、炫耀装逼。“装逼好用”导致大量用户的涌入,而平台的缔造者希望,涌入的大量用户们留在这里社交。他们想多了吗?

【痛点】

1、工具就是工具。instagram的辉煌一直没有被复制,创作的便利不等于社交的便利,用户从来都不会为了“创作的便利”就在这里沉淀社交关系,他们更喜欢的是:在这里创作出内容,迅速分享到自己的社交网络(微信、微博、QQ空间)上。

2、社交不能的背后是UGC的疲软。instagram为什么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外审美氛围:大量牛逼的创作者们,普遍精美的UGC内容,相适配的用户审美,这就具备了社区根基和社交价值。即便在直播平台上,国外也多是创意和生活内容,而并非满屏网红脸。

但是在中国的模仿者那里呢?清一色的自拍炫耀,普遍捉急的审美情趣,“放弃治疗”的逗逼贴纸……这样的UGC们不具备交流的价值,唯一的成功出现在快手那里,你感觉足够low但大家才玩得来。

(四)代际差别——QQ大山几近无解

Snapchat火了,在美国它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平台。而中国的微信也实在太沧桑,这一点给了社交创业者们新的希望,中国的投资人们开始热炒“90后概念”,他们声称90后才懂90后,90后必将创造出完全不同的社交网络。比如假装情侣(隔壁同学)、最右、派派这样的年轻人平台,形成了完全不同的风景。

【需求】

年轻人要有自己的社交网络,可以释放自己、彰显天性、任意妄为。

【痛点】

1、在《关系链战争格局已定,“中国版Snapchat”QQ或成前尘忆梦》的文章中笔者已经指出:微信太老了,年轻人要有新鲜感的社交网络,这一点绝非YY出来的“伪需求”,但是很可惜腾讯不是只有一个微信。在中国还有一个用户规模旗鼓相当的、更老的QQ,依靠长期沉淀的关系链,死而不僵地霸占着大量年轻人,这座大山成为所有90后社交产品的梦魇,锁死了这摇篮里的新希望。

2、“阅后即焚、社交压力低、可以还原真我”这些特性对中国年轻人的作用远没有想象的高,他们真的更大胆开放?

(五)匿名的B面——全都匿名如何在意

你是不是感到社交太累了,总是要戴着面具、一本正经,时刻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没关系,中国的无秘们掀起B面社交的旋风。

在soul、柏拉图这样的平台上,创始人更希望用户之间发生灵魂的共鸣,柏拉图摒弃了看脸社交,用户头像一开始就打码,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沟通才能一睹真容;盘丝洞则是一个主打情趣、谈性说爱的平台,人们的聊天就像是深夜的卧谈会,各种隐私话题横飞。

【需求】

每个人都有不能为外人所知的B面需要释放,都希望在某个特定场合放心大胆地去聊平时根本不敢聊的话题;每个人也都喜欢肆意地吐槽八卦,以及偷窥隐私。这是一种致命的诱惑力。

【痛点】

1、Secret和他的模仿者们非常容易变成负面情绪的垃圾场,抑或偷窥黑暗八卦破坏隐私的温床,各种不负责任的大尺度言论在这里横飞。对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也许可以B面释放一时爽,但高潮过后回归“正常”,看到这里的一切又难免头晕恶心不适。

2、既然是匿名平台,那么满足倾吐发泄和窥私欲就好了,用户根本不愿意沉淀身份信息和关系链,这样一来就很难形成归属。“想了就来,用完就走”,难免火一把就死。

四、痛点背后的症结

不论你要异性勾搭,还是寻找商机,抑或吐槽释放,社交平台都有一个共同的逻辑:人们要发现“感兴趣”的人,阅读感兴趣内容,进行“有效的”互动连接。

“发现和连接”是陌生社交的基本动作。所以我们看一个社交产品是否成功,首先要看他“匹配的高效”和“沟通的有效”,只有这最基础的第一步闭环了,才可以谈后面的持续使用和盈利转化

然而1.0时代的很多产品连这最基础的第一步体验都无法满足,陷入五宗罪:

(一)匹配效率太低

用户想在浩如烟海的人流中找到真正“感兴趣”的人和内容,不论这个兴趣是阳春白雪还是胸大腿长。然而现实是,“爱么”常常撞上“约么”,想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有意思之人更是难于登天。在一对一随机视频平台上,妹子们想看到帅哥,却因为对面屌丝“掏枪太快”逃之夭夭。

匹配效率要想提高,首先用户得愿意将自己的真实资料和兴趣偏好沉淀在你的平台上,这样才有匹配的依据。然而中国人天生缺乏安全感和信任度,让他们在陌生社交平台上老老实实地沉淀真实信息难于登天。

这是1.0时代的核心问题,也是2.0的主要突围路径,今日头条们的偷袭在这里特别有价值。

(二)互动体验难

好不容易找到了感兴趣的人和内容,接下来呢,TA会理你吗?翻了半天牌子终于配对了,那么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有多少人好不容易熬过了匹配的难关,又倒在了“没法聊起来、聊下去”的坎上,互动的质量无法保障。

中国人的沟通往往含蓄隐晦、“撩术”太差,常常是聊着聊着就不知该说什么了。所以一个社交产品不仅要把大家匹配到一起,还得提供“破冰”的场景和话题。

然而现实是,用了那么多app,依然找不到一个有聊的TA,匹配了那么多次,却聊不好一个人。我们常说“放下你的无效社交”,而这些平台成了无效社交的重灾区。

(三)缺乏持续纵深动力

有粘性的流量才有价值,社交平台无不看重用户的活跃和留存。然而恐怖的腾讯双煞(微信、QQ)已经形成了“规模大网优势”,进而成为所有陌生社交产品的“黑洞”,你发现新的关系可以通过陌生社交app,但是一旦要建立“稳定的连接”,则立刻互加微信号,转投到企鹅的怀抱中。

(四)死于信息噪声

在《生于社交红利、死于信息噪声》一文中笔者已经指出,“兴起于约炮,发展于炫耀,毁于微商”几乎是每个社交平台逃不过的周期律。一个平台爆发了,最核心的KOL和优质女用户们却开始逃离,水军、段子手、微商、直男癌们的垃圾信息让他们不胜骚扰。接着KOL的粉丝们也开始逃离,这就是蒸发冷却效应。

(五)心智倦怠感已经袭来

app太多了,大家已经懒得下了,强烈的倦怠感正在袭来。从陌陌开始,多少社交产品前赴后继,始终讲的都在一个故事:“用我吧,得性福。”结果却是一次次期望落空,用户纯真想约的心灵备受伤害,以致现在都渐渐麻木不相信了。社交产品能约炮成了皇帝新装一般的存在。过去是“狼来了”,现在是“约来了”,你再说这些已经不能撩动他们的心了:“哥不care了,能换点新花样吗?”

五、社交升级的逻辑

社交质量+智能推荐+内容社群+成本优势+快速盈利,这是社交升级的核心逻辑。

让我们像马斯克那样用第一性原理回归原点。对于一个用户来说,他不需要了解你的模式、技术和创新,他的逻辑很简单,晚上就那点时间,我用了你得到什么,投入回报比怎么样?如果撩了半天还是然并卵,那我不如去直播、阅读或者玩王者荣耀

当然,对新中产人群来说“食色性也”依然是最强的社交动机,只是现在他们需要更有品质的方式去满足。简单单薄的匹配已经不能适应多数中国人的“勾搭”需求,上亿内心寂寞的都市白领人群依然无法获得异性社交的有效满足,他们渴望有品质的社交。这是一个被忽视的大金矿。

下面罗列下半场的战略制高点:

(一)打造中国人社交的支付宝

在中国的陌生人社交市场里,缺乏一个可以把握中国用户(尤其女用户)心理的产品,大家只是对美国模式的简单模仿。如果说,“支付宝”解决了电子商务缺乏信任的问题、引发了电商的爆发,那么中国的陌生社交机会还很大,就缺一个“支付宝”,解决信任和尴尬。

(二)差异化创新

要想与微信竞争,关键不是做的比微信好,而是与微信多么“不同”,差异化上最好的竞争力:

1、差异化的功能:比如盘丝洞整合产业链,打造情趣智能硬件,让异地恋者在虚拟场景下实现“灵与肉”的结合。朋友印象的爆款解决了微信没有解决的熟人评价问题。美篇上简单的图文模版组合,就可以做出类似微信公众号的页面。

2、差异化的场景:了解热点和名人动态时,你一定第一时间上微博。想知道对这一问题的深度分析时,你一定上知乎。想知道书或电影怎么样,一定上豆瓣。

3、差异化的关系链:比如知乎基于兴趣和大V的社群关系链,脉脉上基于职场身份的关系链,YY上游戏工会的关系链。

4、差异化的内容调性和社区氛围她社区则主打女性闺蜜社交的氛围,朋友印象主打性格、心理和三观内容,快手则是在真实而逗逼的氛围中上热门、当网红、做生意、赢取主播资格。小红书吸引了大量对海淘购物攻略感兴趣的读者和写手形成了社区。

(三)快速盈利

正如笔者在《如何打造装逼生产力》一文中指出的,消费升级、社交与内容的历史性联姻Cosco大势已成。在这一背景下,社交渠道理应成为消费内容的流通管道、消费用户的触达渠道,只有这样才具有最大的商业价值。

消费升级催生了小红书、Yhouse这样的平台,文化娱乐大发展和主流消费人群的年轻化带来了二次元和网红平台的爆发,直播的风靡为很多社交平台带来了“现金流”,从分答到知乎live,知识交易成为新的赢利点,接下来是狼人杀这样快速盈利的社交游戏。

社交平台不耻于谈钱、巧妙赚钱,从一开始就有稳定的现金,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四)关键是成本效率

说一千道一万,检验新的模式的核心标准,不是故事多新奇、逻辑多严密、设计多漂亮,而是你能够低成本地获取和维持流量,简言之就是单个用户获取成本、留存和活跃,如果取得漂亮的数据需要的成本太高,获得1000万用户要5个亿,这个故事依然玩不转。

而流量成本背后的核心,是内容和关系获取的效率,是用户用你的平台5分钟,能得到什么。如果效率没有了不起的提升,用户凭什么用?所以取得成本优势和流量红利的核心,不是抄袭模仿或者故做噱头,而是洞悉人性的产品创新。

六、可能对标错了

现在通用的说法是,微信是中国Facebook,而QQ是中国的Snapchat,其它的社交几乎没机会了。长期以来这种说法几乎是常识一般的存在,但是仔细想想又不对了,Facebook和微信虽然都是人联网,但性质却完全不同。

Facebook是一个开放网络,更强调的是丰富的个人信息建设和广泛的社交可能,你在上面完全可以搜到隔壁班的妹子,或者哪里的谁谁,看到ta的各种信息,并且留言。

但是微信其实是一个更加封闭、更加强调沟通的熟人网络,如果你没有某人的微信号和QQ号,你几乎不可能找到TA。而微信也根本没有Facebook那样丰富的个人主页,朋友圈一片凌乱。

有没有发现,其实微信更像的才是Snapchat,它和QQ本质相同。而中国版的Facebook呢,好像还有机会——更开放的公共社交平台,更丰富的个人信息建设,更智能化的信息推荐,需求多大另说。

诚如自媒体“道明寺”指出的那样,大公司起步常常在低潮期而非红利期,因为会更关注产品价值和商业模式。对于社交来说,我们确实在这样一个低潮期。

这是一个艰难的时代,所幸,难不等于不能,高端局才刚刚开始,让我们寄予厚望。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上海帅醒创始人 张俊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40903.html/feed 0
揭秘ASO大神玩图APP登顶的6大绝招! //www.f-o-p.com/22902.html //www.f-o-p.com/22902.html#respond Tue, 20 Sep 2016 15:09:54 +0000 //www.f-o-p.com/?p=22902 13

今年5月份,一篇关于云图微动的PR引起 了业界的关注,文章叫《零市场推广费用 云图微动全球超5亿用户》,我最初了解这家公司是从他们旗下的一款产品-玩图(英文名FotoRus)开始的,其实,一直做推广的朋友对这款产品并不陌 生,因为ASO江湖中总是有着一些神话般的存在,前有喜马拉雅,今有玩图神一般的关键词覆盖量。

正所谓:

你方唱罢我登场

各领风骚传数年

在 苹果大幅调整热度之前,玩图的关键词覆盖量达到1万多,这个并不稀奇,稀罕的是它的“Top3关键词”和“Top10关键词”的数量长时间雄霸全球,按照 最保守的4605以上热词的Top3覆盖量来计也有好几百个。当然,这段时间苹果调整了热度之后,数据已经大幅下降了,不过还是让普通开发者望尘莫及,如 下图。

那么不少人好奇的是,玩图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今天我就来扒一扒这个话题。不过首先要说明的是,玩图的成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幕后的运营和投入是你我不可能知悉的,今天我们仅从纯ASO的角度去分析。

1、本地化

 

本地化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其本原的意思,就是利用App Store这个大平台在全球获取客户,因此产品页面甚至App本身都要做本地化;而第二种就是利用某些语言的关键词,去利好其它国家App Store的排名,这种情况下可以不用做任何实际的本地化。

从 PR文中也可以看到,云图微动的出海做的是相当的好,目前80%的用户来自海外,我随便抽取了玩图几个国家App Store的情况,截图如下,可以看出,玩图综合运用了以上两种本地化理解,充分利用澳洲英语,增加中国区关键词的覆盖量,而在其它的国家,则通过标题, 截图等元素的本地化,尽力获取当地用户。

本地化语言对关键词的影响是个比较奇妙的事情,iTunes Connect后台提供对应表格,但是影响不仅限于此,比方说中国对应的是简体中文和英国英语,然而事实上澳洲英语也会有影响,据我观察,还有其它的语言 也会对中国区产生莫名其妙的影响,行业有很多人也在试图摸索这个规律,不过,我不建议为了提高中国区覆盖而大量的去做其它语言的本地化,这可能会增加 App被拒的风险,甚至苹果会认为这是一种扰乱市场的行为而采取处罚措施。玩图是真正的去做本地化,而无意中让中国区也受益。

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来一点,目前云图微动的本地化策略还比较简单,仅仅是针对标题,截图,关键词做了多种语言的本地化,而App内只有中文和英文。不过就是这 种简单的本地化策略,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看来海外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App Store确实给开发者打开了一扇宽阔的大门,能够利用的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苹果也非常鼓励大家这么做,并提供了多种便利,包括App分析模块中的全球地图帮助开发者去发现新大陆。更多信息可以到https://developer.apple.com/internationalization/查询。

2、充分利用标题的高权重

从下图可以看到,玩图充分利用标题的高权重,塞入了很多高热度词和竞品词,尤其是前几个版本,美图秀秀,天天P图,潮自拍,美颜相机,美妆相机等都可以直接从标题中组合出来,让人不能不佩服他家推广的苦心积虑,这个标题一般人也想不出来啊~~

直到8月份,由于苹果加大了对标题的审核力度,玩图才把秀秀和潮自拍从标题中去掉,但是依然可以组合出美图,天天P图,美妆相机,美颜相机等直接竞品,简直逆天了!不是说最近审核很严了吗?

其实,标题和关键词的审核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所以存在一定的主观成分。虽然是主观,也不能纯粹靠运气,还是有一些原因的。

  • 开发者账号权重,高权重的账号审核人员是比较容易开绿灯放行的。
  • 行业的特殊性,美图,P图,美颜,美妆等等词也可以说是行业通用词,就看审核的人怎么看了。
  • 利用截图和描述强化关键词和产品的联系,在玩图的描述中就有直接提到美颜相机,P图等,截图中也无处不在暗示应用的美图功能。

同时,玩图也利用了澳洲英语的关键词也能被中国区App Store检索到的规则(实际上,澳洲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关键词能作用于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海的朋友要知道利用这点),设置了一套和中国区不一样的标题。

中国:玩图 – 天天美图P图软件·全民美妆美颜相机

澳洲:玩图 – 手机拼图助手与拍照滤镜管家

 

除了品牌词,其余的关键词一点也不重复,且大多都是行业高相关词,并配以一些非常高频的词,比方说软件,手机,助手,管家等等,这些都是高覆盖量的直接因素。

3、强大的竞品分析

 

在选词上针对竞品做了大量的分析,关键词库极其丰富,做到行业词基本全部覆盖。

最 厉害的是竞品词覆盖,这一垂直领域最重要的用户来源之一就是针对品牌词的搜索,因此除了上面提到的标题中的竞品外,玩图还在iTC后台设置了大量竞品词, 包括但不限于Faceu,潮自拍,IN,Nice,足记,Camera360,简拼,柚子相机,美人相机,海报工厂,水 印,Facetune,B612,VSCO,Snapseed,Instagram,InstaSize,PicsArt,Funny,Knockout,Biu 等等,让人叹为观止,基本上能想到的主要竞争对手都覆盖到了。

然后再利用本地化规则将这些竞品词均匀的放到各个语言的关键词域中,苹果没有理由不通过,bingo!

4、多维度覆盖

 

玩图的目标用户以年轻女性居多,因此他们除了覆盖跟产品直接相关的词之外,还分为几个维度去覆盖潜在用户可能搜索的其它高频词。

维度一:强相关的其它短视频类App

快手,秒拍小咖秀,逗拍,小影,微视

维度二:社交需求

百度贴吧,她社区,微博,qq空间,微信,大姨妈,美柚,陪我

维度三:娱乐需求

直播,17,花椒,音乐,视频,优酷土豆,爱奇艺,乐视,酷狗,酷我,天天动听,播放器。甚至还拓展到一些游戏:全民超神,天天酷跑等等。

维度四:购物需求

团购,美团,糯米,支付宝,外卖,美丽说,蘑菇街

维度五:其它高频需求

导航,地图,高德,百度,新闻,UC浏览器,腾讯,搜狐,阅读,邮箱,铃声,云盘

可以看出来,玩图在关键词的选择上是相当下功夫的,既仔细研究了竞品,也分析了用户的潜在需求,辅以一些高频词,扩大关键词覆盖量。总体来说,玩图维持了一个有相当体量的关键词库,持续迭代优化,逐渐提升整体排名。

声明:以上关键词基于玩图上一个版本6.9.1,全部都是我们自己分析得出,和云图没有关系!

5、评论

玩图的评论也是相当可观,截止到9月12日,当前版本的评论数已过万,平均每天的评论数有近400条,光这个数字也让人瞠目结舌了吧!

我们来做个不严谨的数学题,按照PR稿,云图微动的月活1.5亿,每日全球新增用户量100万,如果80%来自海外,那么国内日新增就是20万,玩图是其主 打产品,假设占有1/4的新增,那么日新增5万左右,如果其中iOS用户算1万,评论率可以达到惊人的3-4%,光这一点真的能甩一般人好几条胡同了!

同样,云图微动旗下其它产品的评论也普遍大幅超过竞争对手,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呢?

可以肯定的是,这么多的评论不会凭空产生,一定是人家家的运营做了很多动作,当然,这也不稀奇,江湖中刷评换评的又不是没见过。不过,刷评的风险是极其高的,以玩图当今的市场位置,绝对没有这个必要去触碰高压线,况且他家就这么一个主账号,这个风险绝对是承受不起的。

这么多的评论到底是怎么来的呢?靠换非得把人累死不可!在评论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将评论下载到本地(ASO工具中抓取的评论数量和App Store中不一致,这个暂且不深究),使用Excel过滤一下,原来很多人都是因为要用素材才来评论的,虽然一部分人吐槽,但是大部分给的还是4星以上 的好评,看来产品本身确实有独到之处!

这说明了玩图确实在产品中通过各种方法引导用户评论,甚至只有评论才能使用某些素材,不过这是个险招,不可随意模仿,如果产品不过关,可能会引发大量恶评。

而苹果已经具备根据行为模式来判定评论真伪的能力,所以真实评论和换评乃至刷评是有本质区别的,会一定程度上促进App的榜单和搜索排名。

因此,给大家的建议是,多花些功夫去琢磨怎么更好的引导真实用户去评论。

6、开发者账号权重

强调一遍:开发者账号权重是可以直接影响ASO的因素,而且是影响账号下所有的App,大家一定不要忽视这个问题!

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Fotoable这个账户的权重是比较高的:

  • 优秀的产品矩阵
  • 持续的更新
  • 稳定的用户增长
  • 没有明显的违规操作

因此旗下的所有App都能受益,不光在排名上,还有一些其它的隐性福利,比方说开头说到的标题中的竞品词。

值 得一提的是,云图微动确实也摊上了一个好的行业,无论是苹果还是普通大众都越来越注重拍照和美图的功能,iPhone在硬件上越来越强大,给了云图施展的 空间。而在美颜修图这个功能点上,国内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云图不失时机的扩展了海外市场,吃到了这块大蛋糕,所以说干什么都要趁早啊!

另外,拥有产品矩阵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玩图中无处不在的交叉推广(如下图箭头所指),能很充分的利用已有用户给其它App导流。

苹果即将推出的竞价广告系统,里面的人群定向条件中就有一项对应的是“已经下载了我的其它App”,看来是专门为Fotoable这种类型的广告主定制的了!

以上就是玩图成长为ASO大神的6大绝招,前5招都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在短期内缩短和大神的距离,但是开发者账号权重就没有那么容易了,那真的是需要日积月累!

最后,不知大家还记得去年初流行于坊间的一篇人见人知,花见花痴的文章 -《匿名人士猛爆料,顶尖ASO喜马拉雅怎么炼成的》吗,当时此文成为爆款,开启了ASO界的“马甲刷”时代,然而,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所谓成功的唯一准 则,玩图便是与马甲刷背道而驰的典型代表,哪条路能笑到最后,让时间去检验吧!

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终其一生向大家证明了:你所谓的“常识”也许是错的!比方说开放一定会战胜封闭;手机一定要有实体键盘;iPad不可能战胜 Notebook;开品牌实体店注定会失败(即使乔布斯处于苹果的鼎盛掌权时期,几乎所有人都反对实体店计划,因为所有的“常识”都告诉大家这一定会失败)等等。

也许,我们正处于一个颠覆常识的时代,你在跟上吗?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信息流

本文作者@沙铭 由(APP顶尖推广)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111

]]>
//www.f-o-p.com/22902.html/feed 0
安卓市场7月最新应用免费推荐位限时申请! //www.f-o-p.com/14496.html //www.f-o-p.com/14496.html#respond Sat, 02 Jul 2016 02:35:50 +0000 //www.f-o-p.com/?p=14496 4
本期概览:
 
• 华为市场
1.【TV电视推荐位】8月份推荐应用征集,7月31日 23:59截止。
2.【寻找天才设计师|华为EMUI4.0主题大赛】报名中,8月17日 23:59截止(免费,有奖)
3.【周一见】报名中, 7月5日 23:59截止(免费)
4.【启蒙计划】报名中,7月16日 23:59截止(免费)
 
• 搜狗手机助手
 
专题自荐】报名中,7月4日15:00截止(免费)   
专题1:萌系
           软件类型:界面萌、内容萌、图标萌,满足其一即可
 
专题2:手机必备小工具
           软件类型:工具类软件
 
 
[专题名称:想看八强?!有我就够了](本期专题在07月06日上线)(免费)
 
 
详情介绍:
 
 
华为市场
 
【TV电视推荐位】8月份推荐应用征集
 
报名时间:2016年7月01日 00:00  ~  2016年7月31日 23:59
 
亲爱的开发者伙伴们:
       华为应用市场将面向所有开发者伙伴开放电视盒子-TV端推荐位的申请!在应用市场TV端推荐位中展示TV应用,欢迎各位开发者们赶快报名!
       申请方式:
请关注华为开发者联盟官网“活动”,选择TV电视推荐位,点击右上角“现在报名”按钮即可参加,务必提交推荐图片(500KB以内,尺寸880*494,格式jpg/jpeg/png)作为附件上传。
       注意事项:
1、 同一开发者每月申请应用不得超过3个;
2、 请在31日及之前及时提交推荐申请;
3、 所申请的应用必须为已通过、并已在应用市场上架的TV端适配应用。
4、 每月5日前公布入选应用与推荐位名单,节假日公布时间顺延。
5、 推荐图片命名为“应用名称-开发者名称”,必须上传,否则将不会通过一次审核。
 
 
• 寻找天才设计师|华为EMUI4.0免费主题大赛
 
报名时间:2016年6月17日 00:00  ~  2016年8月17日 23:59
 
【参赛对象】
设计师或主题爱好者
 
【活动时间】
作品征集:6月17日——8月17日
作品评选:6月27日——9月4日
获奖公示:6月29日——8月31日每周三公布
 
【奖项设置】
1、人气奖(10名):单周免费主题下载量第一名,将获得p9全网通高配版手机一部+荣誉证书。
2、优秀奖(20名):单周免费主题下载量第二三名,将获得荣耀V8一部+荣誉证书。
3、入围奖(30名):每五周从未获奖的主题中根据下载量取前十五名,奖励荣耀畅玩5C一部+荣誉证书。
 
【参赛方式】
1.设计师或主题爱好者可通过华为EMUI主题制作工具或其他方式制作EMUI4.0小主题。
温馨提示:点击下面链接下载相关指导和工具
EMUI小主题设计指导:http://pan.baidu.com/s/1kUV9iYj
EMUI4.0小主题制作模板:http://pan.baidu.com/s/1pKNt5Ar
EMUI4.0主题工具及使用说明:http://pan.baidu.com/s/1c2ujWGw
2、将主题包(hwt文件)、主题简介(包括主题风格、第三方图标数量等主题亮点)以附件形式发送至 hwthemes@huawei.com ;
邮件主题:请写成 “免费主题大赛+设计师昵称+主题名称”;
邮件正文:请注明“设计师姓名+电话+QQ”。
请严格按照上述规则发送作品,否则可能影响正常参赛。
注:如果主题大小超过邮件附件大小限制,请将主题包放到网盘中,将公开链接放到邮件正文中一起发送。
 
【审核规则】
1、6月27日起,每周从新提交的主题中,选出符合要求的免费主题放到主题商店客户端首页顶部广告位,供用户下载,每个周五将在此和设计师群公布下周参赛名单;
2、我们会定期对banner专区内主题前后顺序进行调整,保证每套主题曝光机会大致均等;
3、根据一周内主题下载量高低分别决出获奖者;
4、每人每周不能超过2套主题参赛;
5、单套主题只有一次参赛机会,单个设计师有多套主题可多次参赛;
6、每周三上午公布上一期获奖名单,请大家关注投稿时所留邮箱以及官方群。
 
【参赛要求】
1、符合华为EMUI4.0在线主题上线要求以及在线主题引入规范;
2、参赛作品需为原创作品,且6月17日之前并未在华为上线;
3、所有参赛主题只能对锁屏、桌面壁纸、挂件、图标进行优化,即参赛主题必须为小主题且免费;
4、更多第三方图标适配、设计师提供用户福利、设计师自我宣传等都能有效促进主题下载量,可从以下第三方中选取部分适配:http://pan.baidu.com/s/1i4R7Mmh ;
5、获奖主题必须配合官方适配成EMUI3.0版本上线;
6、请勿刷单,一经查实,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大赛联系方式】
大赛官方QQ群:306074522
大赛问题咨询:2576092460
大赛邮箱:hwthemes@huawei.com 
 
 
• 【周一见】2016年7月第5期
 
报名时间:2016年6月23日 10:57  ~  2016年7月5日 23:59
 
本期结果公布时间:2016年7月7日前,将在下次活动通知页面中更新
 
上期结果公布:Now, 她社区 ,半糖 ,AcFun
 
 
• 【启蒙计划】第四十一期招募!
 
报名时间:2016年6月22日 00:00  ~  2016年6月17日 23:59
 
 “启蒙计划”旨在为开发者新品应用提供推广资源支持,只要您的应用够优质, 华为应用市场首页四叶草推荐展示、云文件夹、新机礼包合作、预装等等资源位都在等着你的应用哦!华为市场将会综合考虑实际因素推荐展示位置。
 
【申请步骤】
 
1.注册会员:电脑登录网址http://developer.huawei.com/cn/consumer/→注册华为开发者联盟会员→实名认证并通过;
 
2.发送报名:将您的应用发送到邮箱developer@huawei.com
 
邮箱主题:启蒙计划+应用名称+华为开发者联盟账户(已实名认证)
 
例如:启蒙计划+**应用+008613****
 
正文:姓名+联系电话+常用邮箱+应用简介+应用包
 
3.报名筛选
 
4.结果公布:关注华为开发者联盟微信公众号”hwdeveloper”,我们会在该公众号及时公布结果。
 
注意:点击下方“现在报名”或发邮件报名均可。
【报名条件】
 
1.开通华为开发者联盟会员在3个月以内;
 
2.要求优质应用(功能性、设计性以及用户体验好);
 
3.提交的应用3个月以内在华为应用市场未参加过任何专题活动(鲜品专辑及小编推荐除外)。
 
【审核规则】
 
我们将在7月6日审核,7月16日之前会在“华为开发者联盟”微信公众号上公布入选应用;请大家及时关注微信及邮箱,保持预留电话畅通。
 
 
 
 
 
搜狗手机助手 
 
 
专题1:萌系
           软件类型:界面萌、内容萌、图标萌,满足其一即可
 
专题2:手机必备小工具
           软件类型:工具类软件
            
      如您觉得您的应用符合以上任一专题,即可在 https://jinshuju.net/f/yriWOn 中申请。
      说明:
      1)每期每个软件只限申请一个专题。重复申请将不予采纳!
      2)如您的应用需要登录后才可体验绝大多数内容,请务必在申请页面提供测试账号和密码,否则编辑同学将不予体验试用
      3)本次申请截止到7月04日(下周一)15:00点
      4)自荐成功的软件将在7月06日(下周三)发帖公布
      5)最终上线内容以实际展示内容为准      
      6)请直接在指定页面中申请,在论坛帖中跟楼回帖属于无效申请
 
 
 
机锋市场
 
 
机锋市场每周二的申请专题贴来啦,各位开发者看过来,本周有一个专题可以申请啦!如遇到合适自家APP的主题,请按照以下格式发送申请至邮箱zt@imopan.com 
 
注:
开发者申请时请按照格式发送在指定的邮箱中,被选中的app小编会认真回复邮件,也请各位开发者留下自己的邮箱,便于小编回复邮件;如果没有被选中的app小编就不会一一回复邮件通知大家了。
 
格式示例:
产品名称:***
产品ID:1234567 (应用ID为应用在机锋市场链接最后的数字)
产品简介:(15字以内)*******
申请主题:《*******》
 
专题名称:想看八强?!有我就够了(本期专题在07月06日上线)
 

想获得更多的用户,请点击链接:ASO优化服务介绍

本文作者@鸟哥笔记 由(APP顶尖推广)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1

]]>
//www.f-o-p.com/14496.html/feed 0
【案例】她社区如何做到一年4000万用户? //www.f-o-p.com/9499.html //www.f-o-p.com/9499.html#respond Thu, 07 Apr 2016 16:27:21 +0000 //www.f-o-p.com/?p=9499

最近半年,很多拿了大笔融资的移动社区APP渐渐没了声响,越来越多声音开始质疑移动社区是不是个坑,移动时代做社区到底行不行?

但有一个叫她社区的APP例外。

去 年8月,她社区在App store的排行榜一路飙升越居生活榜第一,每天新增用户高达20万人,超过美团、淘宝手机版新增人数,却屡屡被业界质疑刷榜。在短短的10月之后,她社 区于今年3月底宣布注册用户突破了4000万,日活320万,月活1200万,日发帖量也超过200万,并在生活榜单以及总榜一直名列前茅,这对之前的质 疑无疑做出了最有力的回击。

 

她社区到底是一个什么“鬼”,究竟是怎么做到高速增长,我们采访了她社区联合创始人王宏达,获得了第一手的核心运营经验。

“当大家都在抢北上广深用户的时候,周杰发现除二、三线城市甚至更下面的一些用户需求还远远没有被满足,”王宏达说,“尤其是女性,之前我也没有意识到都到2015年、2016年了,移动互联网居然还有这么大的人群红利,简直就像是一个未被开启的宝矿。”

她社区就是为这个群体而生的,从产品定位到社区运营,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年轻女性内容社交世界正在快速展开。

1、作为纯女性社区,营造封闭安全的社区氛围非常重要,她社区绝不允许任何男性进入,参与社区的交互,并为此构建了一套系统自动识别与网友举报(运营第一时间处置)相辅助的审查机制,杜绝了男性用户出现。让女性用户在她社区不仅玩的开心,玩的放心;

2、 定位于强内容弱关系的年轻女性社交平台,更好的满足长尾用户小众需求。允许高级别用户按自己诉求建立新的圈子,她社区已经拥有6000个不同圈子及 1300位圈主,2016年圈子总数极可能会突破1万个,不同兴趣点和不同人群属性用“圈子”去承载,形成独有的女性圈子文化;

3、 每天都有50个官方活动,超过150个以上的圈主活动在同时进行,这些在线主题活动不仅带动整个社区的活跃度,也带来大量的优质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积累, 海量优质内容极大满足了用户的阅读和交互需求,把她们牢牢的黏住,为社区的快速成长奠定了扎实基础。截止3月份,她社区日发帖量最高达208万,人均阅帖 量25个,人均停留时长更高达40分钟;

4、制定有效的机制,确保那些贡献好内容的发帖用户能够得到足够的回报(更多的阅读,更多的评论,更多的积分奖励,更高的等级);

5、不断调整推荐帖子的算法,打造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页面(每个用户看到不一样的Feed流信息页面),更好适应海量用户每个人不同的阅读和交互需求;

6、强大口碑传播和死忠用户的二次分享,在社交媒体上,她社区用户每天分享帖子和图片数超过200万条,带来了十几万的新用户增长,占到每天总增长用户一半以上。

7、 互补型的创始人团队。周杰擅长产品、研发和渠道;王宏达负责内容和运营;李立作为创始人中唯一的女性,不仅是她社区的颜值担当,而且具有非常强大的流程管 理经验,由她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圈主管理体系,可以很轻松管理上千个圈主,并且有较大的可扩展性,未来一年可以支撑管理上万名圈主。

 

今 年3月中旬,她社区的创始人周杰与李开复、袁岳等企业家一同获得了《互联网周刊》颁发的15年度最具社会责任人物,作为第一次荣登《互联网周刊》年度人 物,周杰说:让所有年轻女性拥有完全平等的话语权,通过移动互联网表达自己,释放自己,分享一切快乐和美好的事物,正是她社区的伟大愿景。(编辑 苏强)

———————————————————————-

 

关于她社

 

15年4月7日她社区安卓版上线

15年6月28日她社区首次上榜腾讯App排行榜社区社交前十

15年8月6日她社区首次获App store生活分类第一名

15年9月28日她社区上榜腾讯App排行榜社区社交第一名

15年12月23日她社区获得Donews年度牛耳奖最佳应用奖

16年1月27日她社区获得互联网协会和北京日报联合颁发年度最受欢迎女性应用奖

16年2月25日她社区在App store榜单中上升至总榜第三

16年3月11日她社区创始人周杰获得《互联网周刊》2015年度人物奖

 

创始人

周杰,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留学美国并获得美国耶鲁大学硕士学位,浪淘金(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每日新款和她社区的创始人。曾就职于美国google,是google历史上最年轻的华人总监。

]]>
//www.f-o-p.com/9499.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