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联盟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Fri, 29 Mar 2019 09:11:23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0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广告联盟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互联网广告发展简述:广告主、媒体方的发展及需求 //www.f-o-p.com/102266.html Mon, 15 Oct 2018 06:12:44 +0000 //www.f-o-p.com/?p=102266

互联网广告经过了20年左右的高速发展,已愈发成熟,其历程是有趣的。

互联网广告发展的理解,网上的文章并不多,已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有些梳理:

  • 从媒体平台看:先后有了PC端广告、移动端广告等。
  • 从业务场景看:先后有了搜索广告视频广告信息流广告等。
  • 从交易方式看:先后有了合约广告、程序化广告等。
  • 从计费方式看:先后有了CPT、CPM、CPC等。

在我看来,按照上述思路去梳理相对比较表面,难以感知行业发展的一些驱动力。并且,上述方式难免在多个维度上有交叉,增加了理解成本。

我倾向于基于特定的主线来展开,以此简单刻画行业的变化。这次我选择以以广告主、媒体方的发展及需求为主线。后文将在概述互联网广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上述主线做一些简单拆解。

一、互联网广告发展概述

1994年全球第一个互联网广告诞生。

1995年左右是互联网大众化的启蒙期,也开启了门户广告时代。这个阶段互联网用户规模有限,广告主对互联网的认知也较弱,尝鲜者并不多。电视、报纸、广播、户外等仍是广告主流媒体。

由于媒体特点、流量规模、交易成本等的限制,当时的流量通常是打包售卖的,CPM、CPT是主流。广告销售顾问提前与客户确定广告位置、广告内容、广告展示时间,媒体在相应的时间展示广告。

随着雅虎谷歌搜索引擎的发展,互联网广告有了第一次革命性变化。2000年,谷歌推出了搜索广告adwords,它早期按CPM计费。2年后也推出了adsense,以及CPC计费方式。

搜索引擎天然地对流量进行了精细的划分,能够支持广告主购买需要的流量。例如:二手车商,可以投放搜索“二手车”相关词的搜索流量。从这个阶段开始,流量精准售卖迅速发展。

再之后,在我看来,广告行业革命性地变化来自于信息流广告的诞生和发展。

facebook在2006年最早推出了信息流广告。信息流产品的典型特点是用户使用时间长,它是呈现广告、触达用户的非常好的场景。

可以说,搜索广告及信息流广告,撑起了整个行业。搜索广告的典型平台包括谷歌、百度、阿里妈妈等,信息流广告的典型平台包括facebook、今日头条、腾讯社交广告等。

二、以广告主、媒体方的发展及需求为主线,来理解行业发展

在20年的历程中,广告主与媒体方持续面对着一些问题,一些核心问题推动了行业的迭代。

广告主的问题:

  • 更愿意为效果付费,而非展现。
  • 期望更精准地获得流量。
  • 不知怎么更好地做投放决策。

媒体方的问题:

  • 大媒体及小媒体都希望尽可能卖出更多流量。
  • 媒体需要提高单个流量的变现效率。
  • 媒体期望降低链条的交易成本。

基于这样一些问题,行业有以下的演变:

1. 由仅支持按曝光计费变为可选择按效果计费

早期以CPT、CPM等曝光类计费方式为主,以搜索引擎为代表的媒体首先推出了按点击计费的方式。这之后,业界也推出了按转化计费的方式,包括填写表单、下单、下载等。不过,由于转化环节的落地页多由媒体方提供和负责,媒体方难以监控转化数据、优化转化效率,推出转化计费的媒体方并不多。

当下,各大广告平台最主流的计费方式仍是按点击计费。它很好地平衡了广告主和媒体的利益,让广告主和媒体各司其职提升广告效果:媒体侧重于给广告更多有效的点击,广告主负责将点击转化成实际效果。

2. 由粗糙的定向投放变为精细化定向投放

广告行业的一个经典问题是:你知道你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但却不知道是哪一半。

在电视、报纸和户外广告的时代,客户通过了解相关媒体的受众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广告媒体及投放方案。在互联网广告时代的早期,有一些有限的定向规则,可选择地域和频道。搜索引擎的出现,使广告主可以选择一些搜索词的流量定向采买。

随着网络平台对用户基础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的持续采集和积累,对于每一个互联网用户,从多个维度刻画变得可行,这些维度不仅包括年龄、性别、归属地等人口属性信息,甚至包括工作岗位、购物偏好、兴趣偏好等更高级的信息。

当前,在主流的广告平台投放广告时,广告主可以选择多种类型的定向条件。值得注意的是:用户的数据不仅分布在单个媒体平台,而是分布在整个互联网平台。这就需要一些平台来整合各类数据,数据服务提供商就成了重要的角色。

除了按照人口属性、兴趣偏好等来设置定向,近些年很多媒体也支持广告主针对用户和自身广告的互动行为来筛选或排除部分人群,以帮助其更好地召回用户,或者避免一些无效曝光。

3. 小媒体由不能获益变为能获得广告收益

早期的流量售卖粒度较粗,仅有大的媒体方、核心的广告位受到广告主的青睐。

随着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流量方涌现。由于流量规模有限,广告主与这些媒体合作的交易成本较高,合作意愿不强。然而,单看流量本身,这些流量对广告主而言其实也是有价值的。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广告联盟平台诞生了。广告联盟简单理解就是平台负责拿到与广告主的合作机会,小媒体方可展现平台获得的这些广告,并与其分成。当下主流广告联盟平台多依附于大媒体,比如百度、阿里妈妈,它们在获取广告主,以及提供技术支持上有天然的优势。

这样的合作对各方都是共赢的:

  • 大媒体可以正常获客;
  • 小媒体可以售卖自身流量;
  • 广告主可以获得更多有效的流量,且未增加其交易成本。

4. 由提前锁定部分媒体的流量资源,变为实时竞价多个媒体的流量资源

互联网广告最早出现的交易方式是:广告主提前出价,和媒体方约定要采买的流量,媒体方预留相应的展示机会给广告主。这种交易方式并没有很好地满足各方需求。

对于广告主,他们期望在媒体选择、预算分配及出价方案上有一定的灵活性,也期望能降低决策成本、同时让购买的流量尽可能多地有价值。对于媒体方,前述方式容易让其错失一些更愿意出高价的潜在客户,也容易在流量波动的情况下不能灵活调整售卖策略,同时中小媒体在前述方式下也难获得交易机会。

在上述背景下,出现了一种新的交易方式:实时竞价。与传统的方式不同,它把每个流量视作独立的售卖单位,可单独售卖、可多人竞价、可实时交易。

实时竞价的实现,依赖于4个核心模块:SSP、ADX、DSP、DMP。

  1. SSP指supply side platform:它是为媒体方服务的,负责和ADX对接。接入SSP的媒体,在广告位有单个流量到来时,可发起广告请求,向ADX询问是否有合适的广告可展现。
  2. ADX指ad exchange:它是为DSP和SSP服务的,起到衔接、匹配的作用。它接收到SSP的请求后,将广告流量信息传递给DSP,询问它们的出价。DSP响应后返回相应的广告创意及出价。
  3. DSP指demand side platform:它是为广告主服务的,负责和ADX对接。若干广告主将预算、创意、出价、流量要求等提交给DSP,DSP负责具体投放决策。
  4. DMP指data management platform:它提供数据服务,帮助广告主更准确地了解每个流量,帮助其决策。

实时竞价的灵活性、智能化,能够帮助媒体方更精细化地、更高效地售卖流量,也能让广告主更低成本地、更精确地采买流量。此外,实时竞价能够承载大量的媒体和广告主,极大地减少了人工的干预和成本,提高了行业的效率。

5. 由按流量统一出价变为按流量差异化出价

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变化,主要针对按点击计费的场景。

按照传统的点击计费逻辑,广告主为每个点击付出的成本大体是相近的。追求效果的广告主通常按下载、填写表单等实际转化来核算成本。由于每个点击的实际转化率波动大、再加上客户在短时间获得的点击量较小,这就导致按上述计费方式换算的转化成本不稳定,客户的成本和预算不太可控,安全感较低。

同时,由于出价是固定的,对于那些转化率更高的流量,客户没办法在控制总预算的前提下临时调整出价以竞争到展现广告的机会。

OCPC的诞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精髓在于:客户设定转化出价(例如一个下载平均20元),对于每一个流量,系统可根据预估的转化率调整点击出价,使转化成本相对稳定。按照这个逻辑,系统可对预估转化率高的流量提高出价,预估转化率低流量降低出价。

此外,与CPA、CPS等直接按转化计费的方式比,OCPC方式下广告主仍然有动力优化点击率、转化率,媒体仍然只需负责给客户更合适的流量,这样各司其职能更好地实现共赢。

写在后面

本文只是一些粗浅的梳理,视角相对单一、内容也有取舍,后续将展开一些主题详谈。希望借此让自己对这个行业有更多的了解与体会,若能让一些读者也觉得受益,那当然再好不过。

由于积累的局限性,内容难免片面,甚至有错误,欢迎大家留言指正和交流。

 

作者:山叔,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山叔

]]>
实例解析:怎么撰写一份产品数据报告? //www.f-o-p.com/99918.html Tue, 25 Sep 2018 01:35:40 +0000 //www.f-o-p.com/?p=99918

产品数据报告是产品和运营人必不可少的工作,无论是周报、月报,还是新版本表现的分析报告,都需要在围绕报告目标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要点,最后形成一份有指导意义、易读且美观的数据报告。

本文从撰写步骤的角度,总结如何从0开始撰写一份产品数据报告。

文章纲要如下:

  1. 从阅读者的角度,明确报告定位;
  2. 拆解核心指标,建立数据模型;
  3.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4. 举例说明一份月报的模板。

 

一、明确报告定位

报告就是向某一人群进行汇报,那么首先就要明确报告的对象,从报告对象的角度组织内容、结构,以及报告里各个模块的侧重点。

举例来说:

如果报告是面向公司领导层的,例如:公司业务线的例行汇报,或是向产品线leader汇报新产品或新版本的表现;这时候报告要突出的就是关键指标有没有达到预期,各个关键指标为什么是这个表现,需要通过拆解成细化的指标来简要说清楚问题出在哪里,或是优秀表现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总结团队下一步的改进计划。

如果是面向团队的业务同事的,那报告的侧重点就在于挖掘问题点,并提出改进方案或建议,要起到的是用数据驱(che)动(pi)团队的作用。

如果是对外公开的报告,则一般侧重的是结果和趋势,而不是过程。这一类就是咨询机构们公开发布的那些报告的范式了。

 

二、拆解核心指标,建立数据模型

明确了报告的定位之后,那么就可以结合报告定位和产品目标、活动运营目标等指标,对核心指标进行拆解,形成报告的数据模型。

例如:如果是电商类产品,并向领导汇报,那么可能核心指标就是GMV,GMV是用户数乘以客单价,那么我们一步步进行拆解就如下图所示:

 数据运营,Alex,数据分析,数据驱动,用户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报告的核心指标和拆解是动态的,在产品的不同阶段,数据模型也需要进行调整。

例如:一个产品中前期阶段关注的可能是用户规模,到达一定用户规模之后,就需要开始重点关注用户价值了,而数据模型也就需要随之调整。

 

三、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1. 数据的获取

数据的来源比较多,需要根据不同指标的需要,选取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

常见的数据来源包括:

  • 公司自有数据统计系统;
  • 第三方数据统计平台,例如:友盟、百度等;
  • 第三方业务平台,例如:广告联盟等;
  • 公开的数据源。

其中有很多数据是有多个来源的,例如:用户的基础数据一般公司自行统计和第三方平台都有,而对外合作的数据则是自行统计和第三方业务平台都有。

对于和钱有关的数据,例如:订单数、金额明细等,一般来说必须要有严格的对账系统来核对和平账。

但对于用户数据出现差异,一般需要对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案进行分析,如果是统计手段层面造成的差异则可以忽略。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个数据来源出现大幅异常波动,往往可以借助另一个数据来源进行对比分析,如果两边是同方向、同幅度的波动,则要从业务角度去分析,如果两边差异很大,则很可能是数据统计源头出了问题。

 

2. 数据的整理、清洗

数据的整理和清洗主要是排除脏数据和统计异常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等等,这里就不展开了。

 

3. 分析数据:重要的是思维

对于数据分析,思维比工具和手段重要,首先要明确想找到什么问题,再提出假说然后依据假说去排查,而不是在海量数据中无目的查找问题。

分析的步骤,我认为个家的总结已经非常到位,这里罗列如下,有兴趣的可以读下《数据分析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一文详细了解。

 

4. 分析数据的方法

拆解法:

对一个大问题拆分为更小粒度的指标,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则继续往下拆解,直到发现问题所在为止,从而寻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

BCG矩阵:

根据不同业务场景,选取两个坐标作为坐标轴,从而把业务或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进行分析。

同比分析法:

将各个业务相同类型的数据放在一起比较。

用户分析:

用户分析包括了使用广度、使用深度、使用粘性等指标,这些指标一般是若干用户指标的组合,例如:使用广度就包含了总用户数和MAU等,使用深度就包含了使用时常、停留时间等。

分析数据的方法有很多种,需要根据报告定位和目标的需要适当选取。

实例解析

一份产品月报的撰写

我这里以一份产品月报的撰写为例,供大家参考数据报告的撰写。

首先这是一份面向领导汇报的产品运营月报,因此需要突出核心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拆解的二级、三级指标的情况,从而从上到下分析本月指标的完成情况。

其次,这是一个电商导购类的产品,因此在报告的第一项,就是依据产品特性,对数据指标进行拆解和建立数据模型,从而让读者一目了然知道报告的内容框架,以及各项数据的完成情况,之后才是逐步展开进行汇报,便于说清楚具体情况、问题点、改进计划。

 

指标拆解示例:

目前MAU量级数百万,因此产品阶段还侧重在用户增长,其次才是收入;

监控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随时调整,以便说明问题。

 数据运营,Alex,数据分析,数据驱动,用户研究

 数据运营,Alex,数据分析,数据驱动,用户研究

 

数据总表示例:

拆解完数据指标,建立模型之后,就是要展示出重点的数据、形成数据总表,从而让报告的阅读者一目了然知道核心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哪些数据超出预期、哪些数据出现问题。

如下表所示,未达预期部分的目标完成度加黑,引导大家聚焦在问题的分析上:

 数据运营,Alex,数据分析,数据驱动,用户研究

 

核心指标示例:

指标的展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图形样式需要根据报告的汇报侧重点来选取,例如展示体量变化可以用柱状图、展示趋势可以用折线图、展示不同业务同一指标的对比可以用簇状柱图等等;

一个表格最多展示一个主要数据和一个次要数据,例如:MAU+环比增长率;

数据情况的原因说明最好不超过2个,切忌罗列一堆原因,让阅读者找不到重点。

 数据运营,Alex,数据分析,数据驱动,用户研究

 

核心指标拆解分析:

如上例核心指标为MAU,则需要对当月活跃用户的构成进行分析,并可以顺便带出月留存率

 数据运营,Alex,数据分析,数据驱动,用户研究

 

渠道分析示例:

这里以渠道新增分析示例,适合于对比多个同类数据的情况,例如同时查看免费渠道和付费渠道的新增用户情况。

且由于更关注免费自然流量新增,因此还可以再带上免费新增的增长折线便于解释说明。

 数据运营,Alex,数据分析,数据驱动,用户研究

由于重点是免费渠道,因此可以继续对免费渠道进行详细分析:

 数据运营,Alex,数据分析,数据驱动,用户研究

 

留存用户分析示例:

留存用户的分析,除了分析总留存人数之外,还常用如下的梯形表格分析动态时间周期内的留存率变化情况:

 数据运营,Alex,数据分析,数据驱动,用户研究

 

人均活跃天数示例:

人均活跃天数是考察用户活跃情况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折线图来展示变化趋势:

 数据运营,Alex,数据分析,数据驱动,用户研究

人均活跃天数同样可以根据业务需要,继续细化分析不同渠道、不同机型、不同操作系统等等的详细数据。

 

收入统计示例:

收入类型的统计,比较适合先用一个总表展示出整体的情况,然后再细分不同的收入指标,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展示:

 数据运营,Alex,数据分析,数据驱动,用户研究

总结

产品数据报告的撰写,首先要基于阅读者和产品核心指标的分析,对指标进行拆解和建模、确定整个报告的内容框架和侧重点,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制表,最后的工作才是对报告进行美化。

 

作者:Alex,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干货!】广告投放如何省钱又提效?数据优化“三板斧” //www.f-o-p.com/98203.html Mon, 10 Sep 2018 03:00:39 +0000 //www.f-o-p.com/?p=98203 广告投放

如何从广告数据中挖掘价值和潜在的机会,以及如何第一时间获取到可用作分析的广告数据。

一、 广告数据具体有哪些价值?

01.png

孙子兵法有云“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致胜之形”。意思是说,别人只看到我致胜的方法,但却不知道我是怎么知道这个方法的。

目前,出海比较成功的厂商有腾讯、猎豹、网易、或者像推出《恋爱球球》的 SuperTapx 等等。这些厂商每推出一个爆款产品后,大家都能分析出个一二三,但如果事前就能洞察到一些先机,那么距离做出爆款就没有那么远了。那怎样才能先人一步洞察到致胜的关键呢?这就需要用数据来驱动决策。其中,公开数据是非常值得参考的数据,它的价值往往会被低估。其实,这些数据也是花了很多精力和预算投出来的。那么广告数据具体有哪些价值呢?下面我们从发行团队、广告平台、CP 团队和投放团队四个维度去分析。

1. 广告数据对发行团队的价值

1)有助于挖掘优秀的广告渠道。通过看广告数据能了解到当前广告流量渠道上有哪些是优质的,这些渠道在不同的地区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产品在上面跑,以及各自的效果如何。而对于新的渠道,应该投入更多的关注。现阶段,比较全球通用平台后可以发现,Facebook 和谷歌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而 Snapchat 还有很多机会。而且在很多品类上,Snapchat 比 Facebook 更有优势。Facebook 的人群年龄偏大,而 Snapchat 代表着更年轻的趋势。

通过看广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新的渠道,例如俄罗斯的一些渠道,欧美地区的一些中小型流量平台,还有日本市场的一些新渠道。欧美和日本市场,都是收入较高的大市场,非常值得大家去关注。而广告数据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们可以通过广告数据去验证效果。

3.png

2)通过广告数据,第一时间发现活跃的广告主。你要第一时间掌握当前买量的最新趋势是什么,有哪些渠道在支持。比如,最近很火的试玩广告有哪些渠道支持?有哪些类型广告主已经跟进?效果如何?如果这些趋势你不知道,相对来说慢人一步。

3)洞察竞品的广告策略。通过观察广告数据,可以很容易地发现竞争对手在哪些渠道上投放,他们的创意形式是怎样的。甚至通过他们一些细节,例如,投放的排期、投放的定向、受众获取等信息,可以判断他们的投放效果怎么样。以此为你做决策提供更多支持。

2.  广告数据对广告平台的价值

4.png

首先是了解竞品平台上广告主的构成,抢夺优质的广告主。例如,谷歌肯定毫无疑问,非常关心 Facebook 的广告主构成,尤其是新的广告主。如果说,谷歌观察到一段时间内,大量新的广告主都只在 Facebook 上先试水,那就一定会警惕起来。

通过广告数据,可以看到某一个目标渠道上有哪些新的广告主,甚至可以推测他们投放预算。

另一方面是抢夺优质的流量媒体。我的竞争对手有哪些媒体构成,同样必须关注。优质媒体自始至终都应该是广告联盟的重中之重。一些头部的媒体,如果能谈到独家,就能很好地保证后续的广告效果。

第三是了解当前最佳的广告事件和投放趋势广告平台提供的广告 SDK,必须能在对的时间提供对的产品功能 。例如现在很火的试玩广告,大家都在测试和观望。但是激励视频这种广告形式,基本已被行业验证。如果一个广告联盟现在还不提供这种产品功能,就肯定会被淘汰。

3.  广告数据对于 CP 的价值

5.png

首先,通过广告素材了解当前市场的痛点。广告创意采用特定的形式和手法,往往是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打动人心,解决目标客户的某一个需求。

第二,通过广告数据了解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的潜在意向。例如,通过分析大量渠道和地区的广告数据,可以发现竞争对手正在哪些市场投放广告,他们的预算具体花在什么地方,怎么花的,从而判断其意图。

4. 广告数据对投放团队的价值

6.png

对于投放团队,广告数据的价值更加直接。例如,了解竞争对手的投放策略,了解当前最佳表现手法等等。另外,当创意枯竭时,行业的领导者如 supercell、king,可以为我们做素材提供灵感。

二、 如何从广告数据中挖掘价值和商机?

1. CP 怎么用广告数据?

1)看大厂热点,辅助产品选型。做产品调研一方面要看在线产品在榜单上的排名,另外一方面也应该看对应的公司目前在力推什么产品。尤其在当前这种“寒冬”季节,唯有具备“成功基因”的产品,才会辅以大量的广告推送。

也就是说,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尤其新手同学应该选择大厂在着力推广游戏。例如,休闲游戏之神  Voodoo,他的广告数据可谓行业的风向标。

7.png

SuperTapx 与 Voodoo 的特点一样,即强发行。也就是说,同时铺很多产品。很多团队在做 Facebook 、Instagram 的时候也是这种思路。快速地推很多产品,哪个产品数据好,就重点打哪款产品。友商通过看投放数据,就可以知道前者的重点在哪儿。

2)分析爆款广告文案,挖掘刚需和痛点。每款 APP 都是为了解决目标人群的某些需求,广告文案则会把它想要解决的问题描述得一清二楚。因为广告营销对刚需、对人心是把握的非常到位的。

3)思考借鉴流量变现方式。例如,我们关注产品是通过哪些方式变现的,他们又揭露了哪些广告 SDK,哪些广告主表现不错……这些信息都值得借鉴。

2. 投放团队怎么用广告数据?

· 同一个流量平台,同一时间,谁在和你抢量?如果发现有土豪玩家和你抢,就需要及时调整投放策略。比如换一个渠道,或揣摩他投放的时间,看看排期这方面有什么点容易切入。

· 什么流量平台最值得接入,有量又有质?

· 借鉴大厂广告投放策略:supercell、King、Funplus、腾讯等;

· 监控竞品广告投放策略:素材表现手法、广告格式、流量渠道、人群定向设置;

· 关注广告文案,总结文案套路,直击用户内心;

· 关注在线时间较长的素材,一般表现都不错;

· 保护知识产权,第一时间发现抄袭素材创意情况。

3. 利用广告数据分析目标市场的特点和差异

以中、美、日三地市场为例,分析其差异和各自的机遇。据 Newzoo 统计的数据,全球游戏市场收入规模 TOP5 分别是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和德国。通过广告投放数据,可以看到这些市场在渠道方面的不同、发现最新的投放趋势。中国的情况大家相对了解。美国的主流渠道是 Facebook 和谷歌,另外还有一些新兴渠道如 Snapchat 等。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有广告主在往新渠道那边转。所以说,数据会给我们一个尝试新渠道的指引。

8.png

日本的情况与美国有一些不同。在日本,除了 Facebook 和谷歌之外, Twitter、雅虎以及当地的 SmartNews 表现都非常优秀。

另外,对比日本市场上大量广告素材后,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日本市场更注重本土化、本国文化元素的融入和使用。例如,一个海战素材的游戏,它其实和富士山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如果在广告素材中包含一张富士山的图,你会发现效果很不错。所以通过广告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当地的受众喜欢的表达方式。

4 .从广告数据中发现商机和市场的利基点

这一点对于电商行业尤其重要。特别是综合分析广告数据和 Quora、Reddit 等论坛热点,有助于发现潜在的爆款产品。

9.png

对于小的团队来说,那具体怎么判断哪些是热点呢?首先,发现并关注大量广告 post。广告 post 中,如果出现很好的互动,往往是潜在的爆款。因为一般广告 post 是不太受欢迎的,互动情况一般相对普通。所以见到互动情况非常好的 post,就要去分析他的表现形式、他是卖什么产品的、看大家是怎么评价他的产品的。其中,重点要关注“评论”和“分享”这两个数据。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就可能寻找到下一个“爆款”。对于电商尤其是小型团队来说,一周做一款效果就不错。

三、 广告数据的获取

既然广告数据有这么大的价值,那我们如何获取有用的广告数据呢?

1. 利用广告Retargeting策略,收集广告信息

10.png

Retargeting 即重定向,这个策略几乎各大平台都会用。举个例子,如果我在某个平台上查询了户外运动的相关信息,离开页面后,再上 Facebook,就有可能会收到 Facebook 推送的户外用品广告。Facebook 是根据人群的兴趣、广告偏好给用户推送广告的。

我们如何利用这种机制呢?很简单,如果我是做策略手游的,那我会关注很多与策略手游相关的东西,也会做一些相关的互动。这样 Facebook就会比较多地推送策略手游产品的广告。实际上,通过这种“很原始”的手段,能够采集到很多第一手数据。

2. Facebook 的 Info and Ads 功能。

即我们可以直接在关注厂商或产品的主页下,查看其在 Facebook 平台上投放的广告。

11.png

这个功能对于大量投放广告的厂商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可以很方便地看到竞争对手的投放情况。缺点是,这个功能只能看到一些在线的广告,无法看到趋势的变化。

3. 善用 Spy 工具

如果想获得更详细的数据,应该怎么办?这时候就要使用一些抓取技术手段。可以找技术同学帮忙解决,或者根据自身需要,去购买一些付费的 Spy 工具。对于一些小团队或是个人,也有免费的产品,比如说 AdspyHub,数据量也不错。但是相对比较简单一些,看起来像是个人产品。对于企业,想从更多维度更多渠道监控数据的,推荐还是需要选择商业产品。

 

作者:白鲸出海,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白鲸出海

]]>
你一定不知道,微信里竟然有这么多赚钱的路子 //www.f-o-p.com/95849.html Wed, 22 Aug 2018 03:04:51 +0000 //www.f-o-p.com/?p=95849 微信生态

现如今的微信,已经远远不止是社交工具了。有人说微信正在变成操作系统,承载了各种应用,吞噬了用户大量的时间。其实,不管微信本身发展成什么样子,在这个月活超过 10 亿的航母周围,总是有生意可以做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围绕微信的那些生意,以及他们的生财之道。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让大家对微信的次级生态有个整体概念,相信其中一定蕴藏着更多巨大的商机。

首先,根据微信提供的服务形式,笔者将这些生意大致分为六大类:

  1. 围绕公众号的服务
  2. 围绕个人号的服务
  3. 品牌渠道服务
  4. 围绕小程序的服务
  5. 朋友圈玩法
  6. 微信群玩法

其中,落实到具体的服务内容时可能有交叉,因为微信本身为各个场景提供了很多相互打通的能力,因此很多服务也会顺带提供其他服务的能力。比如单纯小程序的访问入口,就有五十多种之多。各个服务之间互相导流过程也是十分错综复杂的。这里我会按照上文的强制分类阐述,如有交叉部分,再结合起来综合阐述。文中截图都隐去了 LOGO,避免广告嫌疑,如有商家想主动认领截图的,请联系我。

1. 围绕公众号的服务

早期围绕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服务的服务商,主要是依赖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开发平台本身提供的能力。后来在长期的博弈进化中,也产生了各种神秘的“黑科技”。而内容工具,以及公众号代运营操盘等,也发展成了巨大的产业。此外还有大量诸如账号交易,公众号导航之类常规思路的服务商。类似公众号的导航,搜索之类,基本已经成为辅助功能,往往集成在其他的运营管理平台中作为参考。

1.1 第三方服务,公众号开发

第三方服务平台泛指为公众号提供基础管理能力的平台,比如群发功能,自动回复,客服,带参二维码,多账号管理等等。有的服务商是直接提供管理平台,供各个公众号接入;有的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开发服务,帮助品牌方完成自建服务及公众号开发等。两者之间根据具体服务内容的不同也存在很多中间态,比如提供开发服务+服务器托管,或开发服务+公众号代运营等。

为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还可能会有相应的用来管理的 APP,浏览器插件,小程序等配套设施。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的服务中,客服接入以及模板消息的触达体系是相对较为复杂的。因为客服往往涉及后端团队的对接,许多公司自己也可能有客服系统,附带几百人的客服团队。如何能让已有的系统无缝对接微信的多客服系统,并通过消息触达反馈形成闭环,是值得深度投入的。

1.2 公众号代运营

这个标题本身就是搜索关键字,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1,890,000 个。目前的公众号代运营,除了代运营内容之外,一般还提供诸如品牌定位分析,营销活动策划,新媒体视觉设计等。代运营的好处,就是投入产出比高,容易 KPI 化,只要下达任务即可,不需要养一批专业的新媒体运营和开发。缺点,也是很明显的。一是不能积累新媒体运营经验;二是在内容的把握上不如自己运营精准;三是粉丝质量可能参差不齐,粉丝价值可能不高。此外,代运营行业水很深,比如新增和留存的粉丝,就很难判断是真是假。后面会再阐述所谓的“灰产”是怎么玩的。

1.3 内容工具

能够坚持产出原创的公众号是不多的,绝大多数公众号还是重在运营本身,而不是追求持续产出有价值的内容。正因为如此,才催生了各种热点新闻中心,公众号文章检索,洗稿工具等等。还会提供增值服务,如智能筛选,分类打标,跟踪自定义的热点关键字等。
那么除了现成的热点文章以外,如果单纯想追热点自己来产生内容,就有搜狗微信,百度指数,热搜风云榜等工具来帮助你紧跟热点内容。如果你是新媒体小编并且足够拼的话,追热点的拉粉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有文章检索,就有文章采集、图片采集等。这些工具可以让你直接采集别人的文章,实现洗稿操作。也可以只采集别人的图片,甚至可以自动加上版权声明,即使原作者并没有授权给你。洗稿和伪原创,从博客时代开始就是常规操作,幸好微信很重视版权,正在逐步采取各种方式防止盗版和洗稿行为。在鼓励原创的同时,也能为我们减少点信息垃圾。

为什么大家钟爱洗稿和采集呢?本身没有原创能力是一方面,省事也是一方面,可能还要加上厚颜无耻也是一方面。除此之外,比如图片素材、封面海报等难找难制作可能也算个门槛,所以很多人宁愿去偷了。那么同样,有痛点就有商机。市面上有许多提供图片素材+封面图海报制作的工具,以及 gif 图制作工具等。有专门独立的工具,附带订制的设计服务等。也有集成在其他平台,以功能模块形式提供服务的。类似的,还有各种有版权/无版权图片网站,也算是相关产业。

那么,即使是采集的文章,排版也未必符合你的要求,更何况自己码字出来的,排版可能要消耗很多时间。因此就有许多提供排版工具的公司,排版工具 + 排版素材 + 文章整体模板市场。类似 wordpress 的模板市场,只不过这个只能套在文章上。

我们知道,通过微信认证的服务号是可以添加外链的。即使没有认证,也可以引导用户点击阅读原文跳转的外链。因此,在公众号出世之前就已经很流行的各种 H5 页面制作工具,图片相册等,只要之前承载方式是 web 端,就都可以无缝嵌入到公众号文章里来。比如 H5 相册,调查问卷,各种小游戏,抽奖之类

从内容平台的级别来看,微信公众平台也不过是又一个内容平台。类似的还有头条号百家号、网易号、腾讯内容开放平台等等。因此,当你需要在多个平台运营内容的时候,那么内容的同步就是个搬砖一样的力气活儿。各个平台支持的格式不尽相同,有的支持富文本,有的又是 markdown,几乎每个平台都要重新排版。内容同步的平台或工具,就是抓住了这个痛点,专攻同步问题。包括文本,图片等同步。

类似的还有一些爬虫类的网站,把大部分公众号内容都爬出来,生成微信公众号的 PC 版。通过丰富的内容带来巨大流量,然后再接入各种广告盈利。甚至,还有针对微信公众号的各种爬虫而定制的通用爬虫工具,以及付费的 API 市场,和文章数据包等。

另外还有些冷门的,比如公众号违规分析,包括内容侵权、主体侵权、诱导分享、欺骗虚假等综合分析。目测应该不会有太大市场,自己干坏事的自己都知道,真是惯犯的话,也不在乎这些。

1.4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类的服务算不上是微信特有,即便在非互联网行业,数据分析也无处不在。目前在微信公众号的范畴内,排行榜以及各种榜单类平台/工具是最常见的。通过某种维度对一些公众号或文章进行筛选排序,从而帮助用户筛选优质内容,或者帮助广告主筛选优质流量主。类似,还有细分行业的数据来源,这些细分行业的数据一般是没有公开资料的,往往背后是由专业的数据服务公司提供。不过这些都是副业,对于公众号本身的数据分析才是真正的主业。包括文章的分析、粉丝的分析、运营状况诊断等。还有类似新媒体指数,小程序指数之类,都是基于一定的数据分析得出的某个侧写。

另外,基于二维码的玩法,背后也需要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比如二维码推广的统计,活动效果统计,推广渠道统计,以及数据可视化等等。这里提到数据可视化,其实是个单独的专业方向了,业界有许多数据可视化方面的专家。不过这些内容跟微信本身关系不大了。

在基础的数据分析基础上的数据挖掘,通过特定的算法进行用户的动态打标分类筛选等,则是包含慢慢科技感的高级技能。再加上深度学习建立的用户行为模型,从而采取千人千面的个性内容推送,都是许多公司在努力突破的方向。

1.5 营销工具

这个赛道上的公司就比较多了,一般会提供各种裂变涨粉活动。比如邀请卡,课程分销/商品分销玩法,幸运抽奖,购物返现,优惠券,刮刮卡等等。顺带提供咨询服务,以及订制的活动策划等。常规的玩法已经不能掀起太大的波澜,因此,要想品牌有很好的传播效果,必须专业的裂变营销操盘手来策划操盘才行。这些营销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可以说,新媒体营销高手,是当下最值钱的人才了。

广告平台,也算是营销工具的一种。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牵线搭桥的角色,上面对接广告主,下面对接流量池。比如腾讯社交广告,以及许多第三方的新媒体广告公司。广告的形式也很多样化,有软文订制的,有接图文消息单的,有按购买付费的。总之,玩法还是传统的广告玩法,只是承载形式不同,广告形式也更多样化,结算及效果跟踪更加精准可靠了。

客户关系管理,勉强可以归到营销工具里,因为不管你想怎么管理,最后总是要卖东西给他的。所以,在微信相关的场景下,各种 CRM/SCRM 平台也有不少。这类平台的功能差异较大,可能集成了上文的全部功能,还可能包含了一些线下能力,或者全渠道打通的能力,具体就不细说了。

再说说线下场景,当你走在商业街或者逛商场的时候,一定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二维码。除了支付的场景外,还有诸如免费 WIFI,抓娃娃机扫码购币,扫码免费打印照片,扫码免费测量身体指标等等。总之,只要你愿意扫码关注,就会给你一些所谓免费的东西。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随手关注一个号成本并不高,而且心里想的是可以随手取关。但事实往往是看了这个号推送了几次消息,都没有取关,即使消息已经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了。

这些线下场景,是涨粉服务的主要来源,在线下场景再根据人群尽量细分,比如在饭店的扫码打印照片就可以推荐本地生活号;在美容院的免费 WIFI 就可以推荐美妆达人等等。而上游的服务商再把这些粉丝按照每个一两块钱的价值卖个广告买主,你的一个关注可能会被卖到 1.2 – 5.0 元不等,具体就看打到你头上的标是否值钱了。

灰产,顾名思义,是游走于法律和政策边缘的产业。比黑产强一点,但也不合法合规。灰产有很多玩法,多是利用微信的某些漏洞或者不成熟的地方获利。比如机器人刷粉,在早期实名验证还不是很完善的时候,这个产业的从业人员就会注册大量的微信号,可能是十万或百万量级,再通过多开软件,或系统级别的 hack 来控制这些账号。你在某宝上随手一搜就可以看到各种微信刷粉,刷阅读,刷投票服务,每个粉可能只有几毛钱。但是对于卖家来说,只要脚本搭好,后面就是无本买卖,纯利润,因此收入也相当可观。关于灰产黑产,后面还会继续讨论。

不过微信对这种行为一直在严厉打击,所以能干这个行当的也是要有点真本事的,需要能跟微信团队不停地博弈抗衡,不停地钻空子。想必这里的程序员工资一定很高吧。

1.6 变现工具

这里说的变现工具,是针对公众号所有者来说的。当公众号做到一定量级以后,就会有变现需求。这种变现未必是纯商业变现,可能只是给作者增加一点动力,或者一定程度上补偿作者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当你手里有流量的时候,广告接单、软文接单是比较容易变现的方式。微信本身也提供了广告主流量主对接的能力。不过微信提供的广告中规中矩,单价浮动很大。因此也有很多外面的广告公司提供单价很高的广告合作业务,当然广告内容就要小心了,贵是有原因的。此外也要考虑对订阅者的伤害,搞不好掉粉会很快。

除了广告平台外,还有很多专门提供支付解决方案的公司。微信本身只提供了开发者 API,如果公众号希望拥有支付能力,只能选择自研或者购买第三方的服务。并且支付服务的开发具有一定门槛,完善的支付方案需要时间积累,毕竟跟钱打交道,不能有分毫的差错。

1.7 其他工具

有些小工具很难明确定位,有的可以归到营销工具的大类中,有的也包含数据统计等。这里单独列出来避免被遗忘。比较通用的,如短链接转换工具,个性二维码等。其中短链接转换又有些历史进程中的黑科技,比如公众号文章列表之前是不能生成二维码的,必须在公众号名片的历史消息入口才能进入。因此就有人研究出生成直接查看历史文章列表的二维码工具。

再有前面提到的采集工具,很多公众号为了防止采集会加各种形式的版权水印。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相应的就有各种图片去水印工具,虽然不能完美应对,但是很多时候也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如果你是公众号运营者,应该也会在后台收到各种账号买卖的平台,直接根据内容和粉丝量免费估值,就可以把号卖出去。因此也出现了许多养号专业户,用差不多的洗稿文章养一批号,粉丝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卖掉,或者接第三方的广告以量取胜。假设有 100 个上万粉丝的号,那也算是百万量级的流量主了。后面就是公众号的多账号同时管理工具的问题了。

除了洗稿和盗版采集,我们还是有正能量的。也有一些正规的版权交易平台,比如图片可以花钱买正版,文章可以找作者授权,一切的知识产权形式我们都应该重视,否则有价值的信息就会越来越少,早晚会被垃圾和重复的信息充斥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

2. 围绕个人号的服务

个人号,也就是大家使用最多的,用来聊天看文章的微信账号。普通用户的个人号一般是不需要其他管理工具辅助的,顶多有个开小号的需求,现在微信自己也解决了账户切换的问题。但是个人号一旦有商业用途,就会催生许多其他的工具,微信本身提供的功能已经不够玩了。比如为了发广告,需要自动加群,并且加群后还要自动添加群好友等。还有个人号作为客服的时候,可能一个人是很难应付的,就会出现个人号的机器人帮助回复一些基础信息。另外,模拟微信的一切操作,把这些操作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也是很大的一门生意。

2.1 账号管理工具

目前市面上的账号管理工具可谓五花八门,不过有些通用的功能是普遍具备的。其中大部分功能是基于不被官方认可的所谓“微信机器人”实现的,其实现方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微信网页版抓包分析接口,再模拟网页版的操作;另一种是通过安卓定制机,在系统层面进行操控,模拟各种真实用户操作。具体主要有:自动加群、好友检测、自动加群好友、消息群发、多账号登录、批量发消息、模拟地理位置、自动摇一摇、24 小时在线、通讯录备份、互粉,清理僵尸粉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应对微信监管的附加功能,比如自动切换 IP、自动养号等功能。在这些基础功能的基础上,又会衍生出许多其他功能。比如模拟地理位置,就可以做到模拟全国的位置,实现虚拟的站街加粉,搭讪等。这也是某些色情黑产的基础功能之一。

2.2 群控

群控可以分为两种意思来理解。一个是多个微信群的控制,一个是微信号的集群控制。当然,微信号的集群控制之后,也可以每个微信号再控制多个群,厉害了。微信多群控制软件一般支持任意建群,突破群二维码 100 人上限,多群同步发消息等。同样,这种群控底层还是通过微信机器人来实现,或者是基于操作系统层面的深度定制。目前市面上很多群控服务商都是直接卖手机给你,通过这个手机里的微信就可以实现这些神奇的功能。而许多利用群控做营销的公司,往往是下面这种场景:

大家一定听说过“薅羊毛”操作,还有各种刷粉、刷阅读、虚拟养号之类的,几乎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这些系统不但可以集群控制数量庞大的个人微信号,还可以实现不同程度的自动化,定时任务等,比如自动加好友、自动关注公众号并留言(发广告),间隔时间个性化、人性化打招呼,启动定位、站街任务、以及设置个性化、人性化的打招呼语,或者站街引流,可以做到精准定位拓客,分析完善人群背景等等智能服务。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基础的开源微信机器人程序,这里我就不举例了。

2.3 图片工具

这里针对个人号的图片工具算是奇技淫巧了,往往用在黑色产业中,单独拿出来讲可以让不知道的网友尽量避免上当受骗。比如微信的聊天记录截图可靠吗?当然不可靠,有许多工具可以生成微信聊天记录,还可以选择各种机型分辨率,设置头像等。其他各种截图类的东西都不能信,原理都是一样的。

转账截图,淘宝订单截图,以及一切截图。当然,如果你敢保证截图是真的,还是可以拿来作为参考的,到了法庭上可能也会有专业的人来验证真伪。可以通过像素级的比对,以及图片文件本身的扩展信息等来验证,具体不展开。除了截图工具,个人号的朋友圈海报生成,拼图等也算是跟微信沾边,但本质上还是纯图片排版处理工具而已。

2.4 黑产

前面星星点点也提到了一些黑产,顾名思义,黑产就是见不得人的,违法的产业。不管怎样,还是不要涉足这样的领域为好。其实在没有微信以前,黑产也是无处不在的,只不过某种程度上,微信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黑产留下了钻空子的机会。比如涉黄服务,微信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清理掉一批涉黄内容的公众号,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视频、直播等服务。

之所以把黑产归到个人号下面,是因为个人号容易博得信任。尤其是美女头像,加上一些高大上的高端旅游和自拍秀美图,让许多男人完全没有抵抗力。而当这些美女陪你聊了几句之后,发嗲卖萌求个红包,也八成会成功。其实,这些号的背后,往往都是机器人模拟定位,虚假养号模拟真人微信号,然后再加上一位抠脚大汉跟你卖萌聊天实现的。这种美女永远会躲在背后跟你要红包,删好友也没关系,黑产玩的都是概率,一万个人里有 500 个愿意发红包就够了。机器人加好友诈骗也是一个道理,诈骗的套路本来就很深,有了微信以后就又多了很多玩法。总之,对于陌生人的搭讪和加好友,小心为上就对了。

微商大家都清楚,大部分是合法生意,搞搞代购什么的。然而还有一种暗箱操作的类传销生意,即通过个人号的加好友裂变,背后通过微信机器人将流程串起来。只要是通过好友的名片再加的好友,并且有购买行为,你的所有上线都会有提成。这不是传销又是什么的?但是事实上,这种路子是很野的,微信也很难去监管。表面上都是正常的加好友行为,而且都在虚拟世界里,没有集会没有喊口号没有扣人没有坑亲戚,已经很正能量了。况且人家提供的购物链接真的是有打折和优惠券呢,谁又能拒绝呢?

微信号的辅助验证,微信个人号的倒卖,各种黄图视频分享群,各种发红包博彩社群,都算是黑(灰)产的一部分。技术含量并不高,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3. 品牌全渠道

所谓的全渠道可能包含线上的各大平台,线下的门店解决方案,细分行业解决方案等。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3.1 公众号加小程序整体营销服务

前面已经讲过了公众号的各种营销玩法,那么公众号和小程序合起来就算是两个渠道的打通服务了。微信提供许多打通的能力,比如公众号文章嵌入小程序卡片,小程序通过 web-view 组件打开绑定的公众号文章等。在公众号时代就积累了大量粉丝的公众号,通过文章内嵌入电商小程序销售商品的形式,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通过爆款小程序再引流沉淀到公众号也有很多玩法。这里的服务重点就是如何利用好这些场景,精心策划出刷屏爆款活动,为品牌带来强曝光从而实现盈利。

行业解决方案,则是针对细分行业的优化。比如针对电商的解决方案,针对房产中介的解决方案等。重点在于深挖需求,通过不断的优化解决细分行业的痛点,比如新零售/新电商/新美业等。

3.2 淘宝微信互通

还有一块比较大的业务,是天猫京东、微信渠道的打通。这里特指在微信里做生意的渠道,可以是群聊,可以是朋友圈,也可以是小程序、公众号等。比如微信和淘宝是天然隔绝的,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两个渠道之间更顺畅呢?淘宝自己的淘口令就是一种折中的解决方案,还得随着微信的封锁算法的变化不断进化,防止被封。所以在这个领域的商家也很多,比如在微信中提供淘宝订单返现能力,通过微信红包给淘宝店铺下单的客户返现。这里可能还涉及到淘宝开放平台的一些接口,通过这些接口查询淘宝对应的订单,再决定赠送积分还是返现。

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又可以继续玩所有传统电商的玩法,支付营销、优惠券、满减、折扣、返现、拼团等等。对于已经在淘宝天猫有店铺的商家,可能还会提供店铺复制,图片文描抓取等能力,让卖家可以一键在微信侧生成微信店铺,甚至生成小程序商城。

3.3 知识付费解决方案

最近几年,知识付费也被称作风口,所以除了一些自营的知识付费平台之外,也有针对个人用户和公众号运营者的知识付费整体解决方案,值得单独拿出来说一下。在这个赛道上,有些服务商已经做得十分完善了,几乎涵盖了当下所有的知识付费玩法。附带社群运营、用户管理、数据分析等其他玩法,后来者如果不能打出自己的特色的话,怕是只能望其项背了。

3.4 现场应用

在一些大型活动的现场,或者聚会餐厅、酒吧等,可能会看到投影上墙的娱乐形式。包括微信聊天大屏幕,花式签到上墙,现场抽奖,节目投票,嘉宾互动,暖场,弹幕等等。做这个东西的商家不算很多,可能主要还是偏向小工具类型,没有太大的赢利点,不够养活大团队吧。但是对于娱乐策划的团队,婚庆公司等,还是很有用处的,这里不过多讨论了,形式上跟微博上墙之类没有本质区别。

3.5 线下门店解决方案

相信大家在饭店和餐馆已经看到足够多的二维码了,最能凸显竞争之惨烈的,就是小餐馆桌上点餐二维码的供应商隔几天就要换一次。做线下二维码收款,以及餐饮点餐服务的,已经无法统计了。大家如果仔细看餐馆的二维码扫码后的服务商,或许还能记住几个主流的。现在美团也开始切入这项业务,正在猛烈的地推中,通过桌上的小程序码点餐,餐后还会推送一条求点评的模板消息给用户。

商超就更不用说了,商店里起码有个自己的公众号,外加一个门店小程序,方便附近的用户通过附近的小程序看到店铺。最近百果园的小程序实践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当然他们是自己做的。不过也侧面说明,这个赛道仍然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超市的收银台是竞争最激烈的战场,早期经常出现支付宝或微信独家支持的情况,不过现在在用户的反推下,已经基本都会支持两种支付方式了。而智能购物车也会结合微信支付,在用户方便地自助购物完成后,再引导用户关注公众号或小程序等,留存下这部分门店用户,方便日后触达。

3.6 CRM & ERP

我们上文在 1.5 营销工具 小节提到过 CRM 系统,那么全渠道打通肯定也要对应有全渠道的客户关系管理。比如微信、企业微信、QQ 之间的打通。这些用户可能是从淘宝平台引流到微信,系统通过某个维度可以将两个平台的用户对应起来,从而实现统一的客户分类管理、标签化定义、定时、定期管理等能力。

至于 ERP 能力的大部分也是跟微信关系不大的,传统的 ERP 服务公司很容易将能力移植到微信的平台上,再根据新的能力提炼与时俱进的解决方案即可。

3.7 员工管理,企业微信

全渠道还包含了企业微信的能力,以及对自身员工的管理,客服团队的管理也是重点要解决的。如果员工是地推人员,或者分销人员,那么还有针对细分行业的方案。比如可以完全监控员工微信的聊天内容,与客户沟通的情况,甚至可以员工微信直接收款,最后自动汇总到公司账户。员工与客户的所有聊天记录也不会丢失,还可以实现员工打卡签到、智能考核等。

这里的部分功能可能也会用到微信机器人,或者订制手机,真是万金油啊。

3.8 围绕二维码的各种玩法

目前二维码在国内的普及程度,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与之相提并论。二维码本身的技术并不复杂,只是通过一定的编码算法编码一些内容,再通过图像识别和解码算法解析出来。不过,在微信的各种限制下,就又会出现“奇技淫巧”了。比如个人建立的微信群二维码,在加到 100 个人的时候,别人就不能通过扫码直接加入了,必须群内的用户邀请才行。这对做裂变类型的活动肯定是巨大的限制,因此就出现了所谓的“活码”,其实无非是把二维码包裹了一层,访问这个二维码之后再展示群二维码,而这个群二维码是通过微信机器人自动判断,当群人数到 90 或 95 时自动建立新群,并更换二维码。这样一个活动下来,可能有几个百个群,而且群不是很庞大也避免在没有精力管理的时候自己乱起来。

4. 围绕小程序的服务

微信小程序是后来居上的新事物,在最初上线的时候爆发了一次,后来沉寂了一段时间,在 2018 年又重新爆发了一次。因为玩家们已经摸透了玩法,沉淀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经验和方法论,所以目前针对小程序的服务也逐渐趋于成熟。有些玩法是结合前面提到的公众号,全渠道中提到的部分;有些是小程序本身的生态。比如传统的小程序商店、小程序排行榜、指数排名、广告联盟之类,都是跟公众号时代差不多的思路。无非是要把小程序的特性摸透,让大家能更好地把已经成熟的商业模式套在上面。

4.1 小程序托管 & 一键生成

第三方托管的也类似,不过小程序本身支持模板,你可以借助这个能力提供一键生成小程序的服务,并且附加运营托管、营销策划等。后面就跟公众号的思路差不多了。

4.2 开发工具 & 云服务

小程序本身是有配套的开发工具的,但是功能和代码组织形式是特有的。所以有些之前就在做开发工具服务商,会提供导出小程序代码的功能,方便大家将之前其他平台的项目一键迁移到小程序平台。比如之前你用 HTML5 开发的游戏项目,就可以相对容易地迁移到微信小游戏

有开发工具,就有相应的云服务,提供小程序托管,和基础能力的快速接入。总之,从开发到上线的各个流程,都可以提供解决方案,节省时间和成本。这里有传统的云服务商介入,也有新兴的专注小程序云服务而崛起的服务商。要想参与这个赛道,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是玩不起来的。

4.3 小程序交易 & 源码平台

公众号有公众号的帐号交易,小程序也有小程序的交易平台,同时小程序还有源代码,所以又有了小程序的源码交易平台。之前本身就是源码交易平台的,也可以直接开放小程序源码交易分类。购买源码的话要注意版权问题,如果这个源码是通过非常手段从别人那里扒下来的,那是会有法律风险的。学习研究可能还好,直接山寨就让人不齿了。

4.4 小程序换量 & 广告对接

小规模的换量经常都是私下勾兑,几个访问量差不多的小程序,共同做个互相导流的页面,绑定在某个公众号之后互相引流。不过这种效果普遍一般,没有利益驱使的换量动力自然也小很多。更成熟的模式就是按照商业广告的模式,CPC 或 CPS,流量直接跟分成挂钩,这样对双方都很公平。目前除了微信本身提供的流量主功能,也有很多其他公司在做这方面的生意。只要你能找到广告主,再去买量是不难的。而如果你是小程序所有者,那就要看你的小程序能到一个什么样的量级,能进到哪个俱乐部了。比如可能 10w DAU 的是一个俱乐部,1w DAU 的就又是另外一个梯队了。接入小程序之后,就跟传统的广告联盟差不多了,提供接入方式,管理后台,数据统计和分账算清楚就可以了。

4.5 风投对接 & 开发团队外包 & 人才对接

小程序爆发的背后离不开资本的推手,许多投资机构的投资人都会分散在各种小程序群中,随时发现好的项目,尽早洽谈对接。如果你只是个开发团队,并不想自己去市场上激烈地竞争的话,也可以只做技术咨询或开发外包。外包不一定就 low,厉害的团队可以解决很多别人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关键还是看团队实力。而人才对接就是类似猎头的工作,核心还是人脉。只要是有价值的人才,有供需关系,都可以撮合对接。

5. 朋友圈玩法

朋友圈本身并没有太多玩法,主要是作为重要的流量入口存在。微信自己的朋友圈广告是我们最常见的。还有小程序目前在朋友圈可以通过长按扫码进入,很多裂变营销玩法以及那些所谓的刷屏,都是指刷的朋友圈。许多公众号要求用户分享,也会让用户把分享朋友圈的截图发回公众号聊天界面,由运营人员手动确认之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也有将截图发给个人号,后面对接的微信机器人,再加上一定程度的图像识别技术,可以达到自动识别朋友圈截图的效果。说到微信机器人,它还具有定时,自动发朋友圈的能力,作为一种自动化的营销手段。

此外,朋友圈内容同步到其他平台也有对应的工具或 APP,也是结合微信机器人,获取你的朋友圈,定时同步到其他平台。所有这些工具和 APP,都可以有增值服务,都是赚钱的生意。

6. 微信群玩法

微信群也是各种营销活动的主要阵地,比如前面提到的裂变营销+活码,就是通过加入大量的群,再通过群控机器人同步信息实现的。一般的社群运营,早期也是通过微信群来实现,后面再慢慢沉淀到自己的平台。还有针对微信群沉淀内容的不足而产生的产品,知识付费类居多,目的就是将群内有价值的东西沉淀下来。

微商、拼团、群打卡、分销模式、博彩、薅羊毛,都有很多群玩法。针对群功能的小程序也有很多。微信本身并没有付费进群的功能,因此就有人用付款二维码伪装成群二维码进行诈骗,其实就只是付了钱,没有任何后续操作了,这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相信看过本文之后的读者应该不会上这种当了。

7. 结语

有很多公司的业务范围比较广,其实只要你有精力和资本,前面涉及到的路子你都可以做。几家依赖微信而崛起的公司都成功上市了,这些都是史无前例的,即依赖一家上市公司而上市的公司。可见微信这艘航母有多强大,只要能搭上这艘航母,上面有数不尽的生意可以做。

围绕着前面提到的这些生意而产生的培训业务,就更加繁荣了。新媒体课程、营销课程、微信公众号开发、小程序开发,还有铺天盖地的微商培训课程,都是针对微信生态的。这些基础土壤孕育这些课程,这些课程又可以作为微信上的知识付费平台的内容带来新的流量,完全是自给自足的生态。

综上所述,微信里赚钱的路子很多,机会也很多,还有大量的痛点和难题等待解决。并且微信本身也在快速进化,虽说是航母但是跑得贼快,如果没有点硬实力和敏锐的目光,就只能做在后面游泳的小鱼小虾,永远也上不了这艘大船了。

 

作者:姬小光,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姬小光(ID:hi-laser)

]]>
今日头条流量扩张新动作:穿山甲联盟! //www.f-o-p.com/94953.html Thu, 16 Aug 2018 01:34:38 +0000 //www.f-o-p.com/?p=94953

 

昨天,“超级聚星”——穿山甲联盟战略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今日头条正式宣布全面开放其广告联盟体系——穿山甲联盟,在互联网广告领域上演一场和BAT的贴身肉搏。

穿山甲联盟是什么

穿山甲联盟是什么?简单来说,穿山甲联盟是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广告业务的流量联盟平台,这个联盟的成员除了今日头条,还有不少细分领域的头部APP和手机厂商,穿山甲联盟在这之中的角色则是一个连接流量主和广告主的中介和平台。

“穿山甲联盟”通过把各流量主的广告资源模式化,形成了“开屏联播+资讯联盟”的富广告产品体系卖给广告主;又把广告主不同的需求进行分类,投放到最合适的成员产品中去,为他们带来广告收益。

也就是说,穿山甲联盟不仅仅是打通了整个头条系的产品,而是以头条为主体,将整个外部的流量,和广告主,都吸纳到他的体系中来。

所以,穿山甲联盟要做的就是像穿山甲那样打通广告主和流量主,在两者中间进行对接。

穿山甲联盟的逻辑和价值

今日头条在本身广告业务已经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之下,为什么要推出这样一个广告联盟呢?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形成更大内容聚合和更大的流量矩阵

从产品特性上看,穿山甲整合了各个平台,将广告资源分为开屏联播和资讯联盟,按应用场景和产品特性进行细分场景定向和兴趣关键词定向投放,通过覆盖全场景给流量主匹配广告资源。

2、形成不同产品之间的组合

一个人互联网时间无非是所有的app加起来的使用总和。绕开微信淘宝,百度这样巨无霸的领地,有没有可能构筑出一个新的生态呢?其实是有机会的。

试想一下,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一天的经历,早晨起床可能会先打开墨迹天气看一下气温,上班路上可能会选择ofo解决一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果是个直男,那他午休时间可能会刷刷虎扑和抖音,下班回到家则有视频、漫画、阅读、教育等多种类型APP的使用场景。如果能把这些产品全部打通,意味着会在移动互联网世界里,构筑一个新的生态。

面临挑战

然而功败垂成的广告联盟也不在少数,360、迅雷等都是不那么理想的案例。广告联盟的成立并不是纯粹的钱和流量就能搞定,还需要解决几个核心问题:

1、圈占优质流量

互联网流量分配有着清晰的二八法则,但中国互联网也是个派系丛生的江湖,BAT的触角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领域。百度联盟凭借先天优势和信息流转型,拿走了大部分的优质分散流量;腾讯系APP几乎是清一色的腾讯广告联盟用户;占据了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的阿里系,自然成了阿里妈妈的坚实后盾。

“广告联盟”竞争的核心在于流量而非广告主,即便收割了20%的长尾流量,照旧难以撬动BAT已有的市场份额,“穿山甲联盟”在优质流量上还需要“虎口夺食”。

2、打造差异化优势

360和迅雷的广告联盟几乎在复制百度和腾讯,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没有流量主愿意舍大取小。阿里妈妈会是“穿山甲联盟”的效仿对象吗?今日头条的优势在于内容,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便面对几家手机厂商推出了“资讯联盟”,主打资讯类的差异化优势似乎是一个理想的避风港。

只不过视今日头条如“眼中钉”的百度和腾讯,会选择固守阵地而对资讯类流量没有想法吗?答案是否定的。

3、完善的造血功能

长尾流量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在基数维度上都存在先天性缺陷,广告联盟的造血能力还在于平台方。试想倘若百度失去了搜索、腾讯丧失了社交、阿里和电商擦肩而过,等待百度联盟、腾讯广告联盟、阿里妈妈的将是两种形态。

所幸今日头条系APP目前看起来造血能力不弱,抖音、火山小视频的崛起可以作为例证。不过,相比于BAT业务的多元化,今日头条的布局仍有明显的偏向性。

换而言之,今日头条需要证实的是:在巨头盘踞的广告联盟领域,是否在存在潜在的空隙或者打破现有格局下的裂缝。而BAT们给了今日头条靠算法崛起的机会,在广告联盟上还会第二次失利吗?

 

作者:艾奇,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艾奇sem

]]>
线上推广渠道有哪些? //www.f-o-p.com/93515.html Tue, 07 Aug 2018 03:31:24 +0000 //www.f-o-p.com/?p=93515 线上推广渠道

常见的线上渠道都有哪些?线上渠道多种多样,细说有几十种,本文将其划为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

一、内部渠道

内部渠道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官方渠道。它包括:站内资源、官方媒体、新闻自媒体、视频自媒体、社区、社群等。

1、站内资源

站内资源一般是指官方自身pc端和移动端的网站、应用以及基于大型平台的小程序等。

站内渠道也是很好的广告位,常用来做内部导流和新品推广

2、官方媒体 、新闻自媒体 and 视频自媒体

官方媒体包含服务号、订阅号、微博官号、官方博客、官方社区;新闻自媒体如百家号头条号、搜狐号、大风号、网易号、虎嗅、36氪等;视频自媒体常见的有腾讯、爱奇艺、优酷、搜狐、抖音快手

服务号常被当作产品来用,直接提供或间接提供产品的增值服务;订阅号和新闻自媒体多用于传播,抓用户的信息需求;视频类自媒体因其富媒体属性可承载更多内容,但相应的其制作难度会更大。

这些自媒体和官方媒体之间可以做成矩阵,以为互补协调营销

3、社区 and 社群

社区,这里特指自建社区;社群如微信群、QQ群、豆瓣小组等。

做社区的难度较高,但做成了效果很好;社群是一块宝地,常用来做产品验证、新品推广,例如虾米音乐和keep都是从豆瓣小组发展验证而来,而社群裂变正是当下热门的推广方式。

二、外部渠道

外部渠道内容繁杂、包含广阔,因其多为付费模式,因此也常被称为付费渠道。

1、广告联盟 and DSP

广告联盟有百度联盟、搜狗联盟、360联盟、谷歌联盟、淘宝联盟;DSP平台有百度DSP、广点通新浪扶翼、网易-有道智选、今日头条广告。

广告联盟是通过,KT-关键词定向、RT-到访定向、PT-网页定向,来锁定人群常去的位置;而DSP更偏向人群定向,直接锁定人群;简单来讲联盟是抢位置,DSP是买人。

它们的计费方式有CPM-按千次曝光计费、CPC-按点击计费、CPA-按行动计费和CPS-按销售额计费。

2、搜索引擎浏览器 and 导航

搜索引擎有百度、搜狗、360、谷歌; 浏览器有360浏览器百度浏览器uc浏览器、谷歌浏览器;导航如hao123、360导航。

它们之间的差别是搜索引擎提供的是搜索功能,浏览器是用来解析网址的工具,导航是将用户常浏览的网站给添加到一起,方便用户进入该网站。

搜索引擎独特的的计费模式是竞价模式,既不同公司对同一个关键词进行竞价,根据价格高低进行排序;其余计费方式和广告联盟相似。

3、微信、微博 and 抖音

微博有微博大号、粉丝通、话题排行榜;微信有公众大号、朋友圈、微信深度合作;抖音有抖音大号。

“双微一抖”如今已成为线上推广的主阵地,它们已经内化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占据我们绝大部分的时间。它们三者的秘诀是:最大化利用KOL的影响力、利用社交网络传播红利、内容与创意是转发和分享的关键。

对于大号KOL推广的计费方式较为多样,有的是基于粉丝数、有的是基于阅读数、有的是基于互动数,也有的是基于三者的综合指标。

4、新闻媒体平台、视频播放平台 and 超级app

新闻媒体平台有腾讯网、新浪、网易、凤凰;视频播放平台有优酷、腾讯、爱奇艺;超级app如美团滴滴、WIFI万能、美图秀秀、锁屏。

新闻媒体平台、视频播放平台和超级app的渠道合作方式多为cpt-按时间计费模式,所以它们又统称为T类展示广告,另超级app之间换量效果良好。

5、应用商店

应用商店分PC端和移动端,PC端的有豌豆英、应用宝、360应用;移动端的多见于APPSTORE、小米、华为、应用宝、VIVO、OPPO等。

因为其下载应用的独特作用,所以它会有种较为独特的计费方式:cpd-按下载计费。

三、结言

线上渠道是多样的,亦是复杂的,在传播路径的规划当中,首先得尽可能地了解全网的传播渠道,才能更好地找到适合自身产品的线上渠道,做好自身的传播路径!

附:如有问题欢迎指正。

 

作者:随疯,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狐言心语

]]>
微信朋友圈广告投放次数升级,一天从1条增加为2条 //www.f-o-p.com/92147.html Thu, 26 Jul 2018 09:20:50 +0000 //www.f-o-p.com/?p=92147

 

昨天,微信订阅号瀑布流展示方式终于改了回来,一波自媒体刷屏叫好。

其实,微信正在朋友圈低调进行另一个对品牌主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升级,却因为还处在灰度测试,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终于,小编昨天亲自证实了此事。

小编昨天刷朋友圈发现,分别在昨天早上和下午,同一个微信账号,收到了两条朋友圈广告,且内容完全不同。

截屏显示,我昨天收到的第一条朋友圈广告是10点06分,广告主是麦当劳,这个朋友圈的形式也很新,下面细说。第二条朋友圈广告是在17点39分,来自深圳某地产项目。

显然,虽然看到了第二条广告,但完全没兴趣点击。

 

朋友圈广告一天可以看到2条了,惊喜不?

朋友圈广告一天可以看到2条了,惊喜不?

 

而在此之前,虽然微信朋友圈广告上线已经3年半,但之前的政策一直是:每位微信用户每天(24个小时自然日)只会收到一条朋友圈广告。

难道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投放次数升级了?

其实在今年3月份底,就有类似传言称:“微信很快将发布两个重磅新能力,其中包括‘朋友圈广告第2条开放‘和‘小程序广告上线’”。现在来看,虽然时间上慢了一些,也符合张小龙的风格,且小程序游戏和小程序广告均已经上线,就差“朋友圈广告权限扩大”了。

那到底真实的情况是否真如亲自体验的一样呢?

今天从微信公关团队处获悉,微信最近确实在灰度测试“朋友圈一天2条广告”,即在24小时内,也就是一个自然日,对一个微信用户来说,最多可出现两条朋友圈广告,且内容不同。目前,品牌主可以选择日期,但无法选择具体的投放时段。

作为微信商业化最成功的广告样式之一,微信朋友圈广告自上线以来,表现非常出色,几乎成为所有品牌在社交媒体投放的“标配”,而有创意的朋友圈广告投放更是可以帮助品牌主收获超过投放预算的社交裂变,这与我所提倡的“刷屏”方法论相得益彰,成为微信营销的两把利器。

腾讯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网络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至人民币106.89亿元。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增长69%至人民币73.90亿元,主要受益于广告主基数扩大而提高了微信朋友圈广告填充率以及移动广告联盟CPC增长。

腾讯将社交广告收入的增长归功于“微信朋友圈广告填充率”的提高,我们看到,媒体和公众对此事的理解是降低了投放门槛,现在来看,把朋友圈广告24小时的投放次数从1条增加为2条,也将是腾讯持续提高社交广告收入的一个有效手段。

微信最近刚推出一个政策,也可以佐证此事。

微信支付官方推出 “朋友圈广告免费投放计划”,对线下月交易(微信支付)达到100笔以上的餐饮、线下零售类商户开放数字营销新能力。也就是说,微信将根据商户的交易笔数,赠送广告投放金,用于免费投放朋友圈广告。

只不过对于微信用户来说,会不会因为低门槛和高频率而对朋友圈广告更加反感呢?我持观望态度。

当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朋友圈广告的创意和内容非常重要。小编以昨天互动率较高的麦当劳广告为例,简单聊聊。

麦当劳的朋友圈广告点击视频后,用户会进入一个竖版页面,随着用户的下滑动作,每个区域会自动加载内容,几乎完全能模仿真实朋友圈的状态,通过按钮点击互动,用户以麦当劳的新代言人身份,发了一条朋友圈,并瞬间收获无数点赞和评论。

整个广告非常原生态,且体验顺畅,与之前的纯页面展示或者“视频嵌入+背景”的模式相比,丰富很多。

此外,据说,微信为了提升朋友圈广告的体验,对大家熟知的传统H5进行了升级,更加适配微信页面,比如我们看到很多朋友圈广告的头部已经没有微信难道的框框,而改为了“全屏”展示内容。

目前有一种说法是,腾讯内部对这种升级版本叫做H6,也有一种官方的说法是“微信朋友圈原生广告页”。

比如同样一个广告,以腾讯动漫投放的F4朋友圈创意广告为例,在H6的格式下,微信用户可以直接点击瞬间全屏展示广告页,而在H5的格式下,需要重新加载页面,在同等网络环境下,H6的用户体验要优于H5。

以下是小编的实测对比:

不管是增加条数,还是提升用户体验,微信对朋友圈广告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个人的建议有3点:

1、对于品牌主来说,增加条数有一个好处,就是之前被其他客户锁定的用户定向人群包终于不再“独享”,这是好的地方。

2、但面对一天2条朋友圈广告,其实大家PK的就是文案和创意,即便你花了钱了,到底能不能收获有效的触达甚至是沟通呢?这可能是所有品牌主需要思考的一件事,当然就是挑战。

3、对微信朋友圈政策以及功能的每一次调整和升级,大家都应该保持敏感度,并且高度重视。

对于微信用户来说,你的朋友圈还是“朋友”圈吗?这个问题留给你自己。

 

作者:大叔,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万能的大叔(ID:wannengdedashu)

]]>
今日头条DSP的基本信息和主要特点! //www.f-o-p.com/78572.html //www.f-o-p.com/78572.html#respond Wed, 11 Apr 2018 09:13:59 +0000 //www.f-o-p.com/?p=78572

广告活动有三个参与主体:广告、用户和场景,在今日头条广告位置(一页第X个是广告)、上下文等场景均由平台确定,广告主主要通过DSP去设置广告和用户两个主体相关的内容。

今日头条广告系统是2014年中旬上线,在2017年支撑起今日头条150亿的广告销售额,将在2018年支撑起今日头条450亿到500亿的广告销售额。

广告活动有三个参与主体:广告、用户和场景,在今日头条中广告位置(一页第X个是广告)、上下文等场景均由平台确定,广告主主要通过DSP去设置广告和用户两个主体相关的内容。

第一篇中说到,整个程序化广告中涉及到SSP、ADX、DSP、DMP等各个平台的分工协作。媒体方对接了多个ADX、广告网络等,相当于把广告位交给它们去售卖,自己本身又有直接销售的品牌广告,就需要预估eCPM(预计千次展示价值,等于点击率X点击价值,代表预估收益),选择最高的广告展示出来。

这个方案叫做动态分配,即对流量的动态分配,产品形态就是供给方平台SSP。

广告交易平台ADX,负责把媒体的流量以竞价的方式售卖给DSP,一般与DSP进行CPM结算,预估点击率主要交给对接数据更多的DSP完成,所以使用不涉及点击率的CPM结算是非常合理的。

与ADX对接,负责用RTB的方式购买广告的产品形态,就是需求方平台DSP,是投放广告的主要端口。DSP与广告主有多种结算方式,主要赚钱与广告主结算和与ADX结算之间的差价,所以对出价和定向有较高要求,出价方面既要计算广告侧的点击率和点击价值,又要在预算约束下进行出价。

今日头条的DSP(需求方平台)从表层功能上来看包括业务、基础、数据、工具、教程五大模块。

  • 广告投放功能为代表的业务模块是核心;
  • 以账号财务消息体系为代表的基础模块,是为整个系统服务;
  • 以各类报表为主的数据模块为业务提供数据支持;
  • 以定向创意优化计划等功能为主的工具模块为业务提供额外辅助;
  • 以今日学堂为主的教程模块为系统操作提供指导并答疑解惑。

一、基本信息

1. 角色

今日头条DSP,即今日头条需求方广告投放平台(ad.toutiao.com),是向今日头条中投放广告的主要渠道。其主要用户是投放广告的人——即需求方,包括:广告主、销售、代理、广告优化师等,无论销售、代理或是广告优化师都是为广告主服务的。(PS:代理和销售会自己的另外后台,方便管理下面的客户和广告等。)

其中,销售和广告主直接对接了解广告主需求,今日头条的销售架构分为3个部分—KA(Key Account,指大客户)、LA(Local Account,指地方大客户)和SMB(Small and Midsize Business,指中小企业客户)。

代理公司则代理头条的广告产品去服务自己的客户,广告优化师了解广告投放,通过改进投放计划等提升广告效果,头条SMB的每家分公司,都会为每个行业配置3到4名优化师,协助客户在后台投放。

今日头条希望较少代理和广告优化师等人员。

初期,代理节约了教育客户的成本还拉来了地方客户资源;一年多后,今日头条开始和代理解约,采取直营模式,今日头条广告的复购率较高,减少代理能够获取更多收入。

广告优化师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广告投放的专业性和广告投放系统的熟悉度门槛较高,但后续今日头条通过增强广告投放系统的易操作性,降低广告投放的门槛,通过改进算法提升效果,使得老客户的续费率大大提高,让懂需求的销售都能承担广告投放的任务。(PS:由此可见,单一媒体方的广告优化师处境尴尬,了解多种广告/流量获取平台才是广告优化师的核心竞争力。)

2. 广告位置、素材类型和付费方式

广告位置、素材类型和付费方式是与广告产品密切相关的三个条件,分别决定广告的展示场景、展示形式和如何计费。

这三个在互联网广告中多种多样,而在今日头条中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

(1)广告位置:资讯联盟开屏、资讯联盟信息流、今日头条信息流、今日头条详情页、今日头条开屏、内涵段子开屏、内涵段子信息流、火山小视频信息流、抖音信息流、西瓜视频信息流(PS:要和内涵段子说再见了~)。

(2)素材类型:竖版视频、横版视频、竖版大图、横版大图、小图、组图、动图。

竞价广告下不同广告位支持的素材类型(素材类型与广告位场景密切相关)

(3)付费方式:CPT、 GD、 CPC、 CPM、 CPV。

  • CPT:今日头条中的CPT是指:Cost Per Time,按时长计费广告,包了某个广告位的某个时段;
  • GD:Guarentee Delivery,保量广告,按照CPM计价,媒体会向需求方(广告主等)保证达到某个量;
  • CPV:Cost Per View,按10S有效播放的数量计费,即某个用户看了10S的广告视频即作为1个CPV。

 

3. 头条的广告产品

今日头条DSP的广告产品包括:开屏广告、信息流广告、开屏联播、视频广告、资讯联盟。一个广告产品包含广告位置、素材形式和付费方式,广告位置和素材形式的不同组合会出现很多广告产品,让销售和客户无从下手。

所以提出几个有特点的打包成广告产品进行售卖,产品化后特别有利于客户沟通和理解。

实际上,在系统层面和投放流程中,不同广告产品并没有本质区别。但是在投放流程中的设置广告组、广告计划和创意的时候,不同设置能组合出不同的广告产品。

例如:开屏联播广告产品,就是在广告计划中的“投放范围”中选“资讯联盟”,在创意中的“创意素材”中选“开屏”。

 

(1)开屏广告

开屏广告是应用开启时加载,展示固定时间( 静态3秒、动态4秒、视频5秒),展示完毕后自动关闭并进入应用主页面的一种广告形式。

广告位置:主要包括头条开屏、段子开屏、头条视频开屏。

售卖方式:头条开屏、头条视频开屏支持CPT、GD两种售卖方式。段子开屏支持CPT售卖方式。

(2)信息流广告

信息流广告是一种原生广告,让用户像阅读咨询一样阅读广告。如果把广告和用户、场景结合起来,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广告位置:推荐频道、本地频道、视频频道、段子信息流。

素材形式:大图、小图、组图、视频(时长10分钟内)。

推广目的:落地页、应用下载、电话拨打、头条文章等。

付费方式:CPT、 GD、 CPC、 CPM。

(3)开屏联播

利用资讯联盟的资源,把广告主的广告分发到资讯联盟中的应用的开屏上,强势曝光,且覆盖面更广,适合品牌投放。

付费方式:CPT、 CPC、 CPM。

(4)视频广告

视频广告一段视频为展现形式,短视频比图、文等更吸引人,但是制作成本较高。

广告位置:开屏视频、信息流视频、详情页视频。

素材形式:大图、小图、组图、视频(时长10分钟内)。

推广目的:落地页、应用下载、电话拨打、头条文章等。

付费方式:CPT、 GD 、CPC 、CPM、 CPV。

(5)资讯联盟

今日头条与各手机厂商和知名APP合作,在输出资讯内容的同时也输出广告,类似广告联盟。也就是说,在其他和今日头条合作的APP的头条信息流中插入广告,和信息流广告基本一致,适合形成规模效应。

二、主要特点

基本信息介绍完后,先总结下今日头条DSP的几个特点,这几个特点在后续功能性的产品分析中不一定能感受到,就先写在前面。

1. 更新迭代很快

今日头条的DSP2014年中旬上线,平均5天更新一次,消息中的更新消息就有240余条,可见其迭代速度之快。

迅速把功能扩张到业务、基础、数据、工具、教程五大模块,并且衍生出CRM、建站、DMP等多套子系统。为业务拓展提供了产品支持,通过功能提升广告效果对客户续费有极大帮助。

对比来看,腾讯社交广告的DSP产品迭代就非常慢了,也许是整合不同事业部的广告位就耗费了绝大部分精力吧。

但是在迅速的更新迭代下,也暴露出了一个问题——乱。

交互设计乱,不同地方的两个东西的交互样式不一致。名词乱,同一个东西有多种叫法。

“乱”的问题,经过2-3月份的多次迭代已经好了很多,而且对于广告投放产品等2B产品来说,最重要的是效果等商业价值,而非交互名词等东西。瑕不掩瑜,今日头条DSP仍然是一款很好的产品,值得大家学习。

2. 是展现原生更是意图原生

信息流广告本就是原生广告,而今日头条信息流广告作为其中翘楚,更是把展现原生和意图原生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1)展现原生

gif动图广告,只有内涵段子有,就是因为gif动图非常符合内涵段子的调性。抖音里面只能放横版视频和竖版视频,也是希望一开始不破坏抖音的用户体验,这两种视频也更符合抖音的调性,,这些正是展现原生的体现。

(2)意图原生

意图原生,在今日头条中的表现主要是人群定向技术,承载此技术的产品是DMP(数据管理平台),DMP中的用户标签都是来源于今日头条的推荐系统。

根据内容分析来挖掘用户标签是推荐系统的基石,而用户标签又能应用于DMP中。(PS:今日头条的ADX和DMP也关联着,因此其ADX可向对接的DSP输出预估CTR信息。)

DMP主要用来做人群计算,广告主可针对计算好的人群进行投放。除了DMP以外,在广告计划设置中也有较简单的目标人群设置。

 

(3)DMP数据管理平台

DMP包括两个功能:人群管理和标签管理,覆盖了需求方数据、广告投放效果数据和媒体方数据。人群管理中创建人群包,对人群进行合并、交叉和排除的操作。

人群包有三个来源:

  • 一个是主动上传人群包,把人群对应的IMEI、IDFA、手机号等加密上传到DMP中,是需求方数据;
  • 第二个是规则人群包,对广告、行业、创意设定个规则,找到对这些感兴趣的人群,是广告投放效果数据;
  • 第三个是在标签管理中选择标签生成人群,标签包括应用定向标签(安装了某些应用的人)、头条号粉丝标签(是某些头条号的粉丝)、地理位置标签(汽车、差旅、教育),都是今日头条在自己平台上挖掘出来的,是媒体方数据。

 

无论是DMP中的地理位置标签,或是广告计划设置中的兴趣分类、关键词等,或是各种创意词包,都和今日头条的推荐系统有密切的关系。今日头条的推荐系统,根据内容分析来挖掘用户标签,是推荐系统的基石,而用户标签又能应用于DMP中。

(4)推荐系统

推荐系统,本质上要解决内容与用户、场景的匹配,就像计算广告,本质上要解决广告与用户、场景的匹配(上一篇 核心问题 已讲到)。拟合一个用户对内容满意度的函数,需要三个维度的变量xi用户、xu场景、xc内容,函数y=F(xi,xu,xc),很经典的监督学习问题。

模型层面,沿用同一套强大的算法推荐系统,但根据业务场景不同,模型架构会有所调整。

特征层面,主要有四种特征对推荐系统产生影响,分别是:相关性特征(评估内容的属性和用户是否匹配)、环境特征(地理位置、时间等)、热度特征(全局热度、分类热度等)、协同特征(对相似用户进行协同推荐)。

各类特征中有很多和内容、用户兴趣相关的特征,这些特征从哪里来呢?从文本分析、视频分析、图片分析而来。

文本分析有三个主要应用方向,用户兴趣建模、辅助内容推荐和生成频道内容。通过文本分析挖掘出文本特征,包括显式语义标签类和隐式语义特征。

显式语义标签是人定义的,每个标签都有明确意义,用于用户画像、过滤频道内容、推荐召回、推荐特征,要求覆盖全,精确性要求不高。

 

隐式语义特征,包括:topic特征和关键词特征。

  • topic特征属于概念体系,是对于词概率分布的描述,无明确意义,用于过滤频道内容、标签搜索、推荐召回,不要求覆盖全,负责表达比较精确,比较抽象。
  • 关键词特征属于实体体系,是基于统一特征的描述,无明确集合,也用于过滤频道内容、标签搜索、推荐召回,只要覆盖每个领域的热门实体即可。

3. 优质流量竞价,而非剩余流量竞价

在今日头条,无论进行非程序化广告投放,还是程序化广告投放,都有可能竞得今日头条优质流量。很多同学会有疑问,今日头条DSP就已经支持RTB、GD、CPT等模式,为什么还要强调各个模式之间是平等的,难道一般这几种都是不平等的吗?

实际上,大部分媒体中这几种确实是不平等的,交易模式之间是有优先级的。

先和大家普及下交易模式的相关知识,在系列第一篇中我只说了程序化广告中包括RTB、PA、PDB、PD等多种形式,没有具体讲每个的特点,下面就细讲一下。

RTB、PA、PDB、PD之间的交易模式主要区别于是否保量和是否保价,保量是指保证其投放量,保价是指协商好固定价格进行交易,具体如下表:

从而可见,这几种广告模式,价格越高的广告主的准入门槛也越高,对广告主保量保价福利也越好,广告主的规模和质量也更高,品牌广告主也更多。毕竟品牌广告跟着行销计划走,早半年或者一年就规划好了,不可能参与可能竞价不到的RTB等模式。最终,就会导致参与RTB的是大家挑剩下的尾量。

今日头条相当于把优质流量,放在市场上让各种广告模式的都可以来竞价,并没有优先把流量给谁的一说。当然也可能存在给优先级高的调整算法,使其eCPM略高点,从而让它们有点小优势。

4. 主打的oCPC计价付费模式

上文在介绍各类平台的时候特意强调了:DSP靠差价赚钱,准确预估eCPM。根据eCPM出价就能获得利润空间,DSP在出价方面,既要计算广告侧的点击率和点击价值,又要在预算约束下进行出价。

如果广告主选择CPC和CPA,系统会把它转化为eCPM进行出价:

eCPM=1000XpCTRXCPC=1000XpCTRXpCVRXCPA

其中pCTR指预计点击率(点击量/展示量),pCVR指预计转化率(转化量/点击量)。

头条的oCPC是什么呢?

就是Optimized Cost Per Click ,以目标转化为优化方式的点击出价;就是系统向最有可能发生转化的用户展示广告,并且最后还是按照点击结算。

对于广告主来说:相比于CPC,在同样计价方式下oCPC的转化率肯定更高,因为CPC并没有考虑到后续的转化。相比于只针对SMB(中小客户)开放的CPA,对所有广告主都开放的oCPC明显更有利。

对今日头条来说:评估越准确转化率越高越好,最适合的流量给最适合的广告,达到平台最优。

 

本文作者@Vency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78

]]>
//www.f-o-p.com/78572.html/feed 0
月活超10亿!朋友圈广告投放看过来! //www.f-o-p.com/77267.html //www.f-o-p.com/77267.html#respond Fri, 30 Mar 2018 02:20:16 +0000 //www.f-o-p.com/?p=77267

 

2018年3月21日,腾讯公布了2017年第四季度财报及全年综合业绩,财报显示腾讯全年总收入为2,377.60亿元,同比增长56%。年度盈利664.04亿元,同比增长44%。2017年Q4期间,腾讯营收663.92亿元,同比增长51%;经营盈利257.24亿元,同比增长85%,来自网络广告的收入达到123.61亿元。

微信广告的力量

财报显示,春节后微信月度活跃账户超过10亿,是国内第一款进入用户10亿级俱乐部的社交产品。

同时可以看到腾讯在社交广告方面的发力,而微信的贡献力量不容忽视。2017年第四季,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增长68%82.4亿元,主要来自微信朋友圈及微信公众账号,以及广告联盟的广告收入增长。

其中,微信朋友圈广告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备受广告主青睐,那么它有哪些优势呢?

朋友圈广告优势

1、平台优势

 

a、海量用户:几乎覆盖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

 

b、精准触达:可以人群分类便签,只推广给目标受众;

 

c、广告原生:发布的朋友圈广告内容形式类似原创朋友圈内容,体验好;

 

d、深度互动:朋友圈广告可直接留言互动;

 

e、营销闭环:可实现公众号关注、卡圈发放、客资收集等推广目的;

 

f、效果追踪:实时获取投放效果,及时调整创意;

2、用户优势

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超10亿,用户年龄主要集中在15-40岁,一线城市渗透率达93%,覆盖核心用户群体。现阶段国内使用微信的人群大多集中在中青年群体,是时尚观念较强,购买能力突出的优质用户群体。

另一方面,手机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用户对手机的依赖,特别是度头部社交APP的依赖也提升了微信朋友圈广告的用户转化率

3、展现优势

朋友圈广告有图文广告,视频广告、卡片广告、选择式卡片广告、广告主互动等形式。最关键的是原生态广告的呈现形态,让用户的接纳程度增加,互动成本降低,更有利于广告信息的传播。

a、图文广告

b、视频广告

c、卡片广告

d、选择式卡片式广告

e、广告主互动

4、投放优势

以本地推广为例:

分析:

关联实体:朋友圈广告将门店信息标识,用户发现门店离办公或居住位置很近,能够增强用户“身边”感知,容易产生亲近感;

精准触达:投放平台支持细颗粒度地域定向,除了城市,区县外,新增商圈维度,更加精准。

自定义投放时段:支持广告设置每日投放时间区间非投放时段,不向新用户投放广告,当前支持最短6小时的时间区间设置。

不仅是对本地推广,朋友圈广告对品牌活动推广公众号推广、移动应用推广微信卡券推广也有很好的效果。

结语

朋友圈广告社交属性强,精准性高,原生广告增强自身信赖度,推广形式多样且卓有成效,已然成为众广告主竞相投放的阵地。

而前几日在《微信广告新能力》一文中显示:朋友圈广告支持小程序落地页投放和支持简版原生页投放。朋友圈广告玩法增多,也响应了微信生态中商家广泛的营销需求,特别是对朋友圈广告的渴求。我们对此也充满了期待,微信广告下一次的营销增长又会带来怎样的爆发?朋友圈广告位数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微信朋友圈3年来积聚的广告势能会有怎样的变现能力?我们共同期待。

 

本文作者@微思敦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78

]]>
//www.f-o-p.com/77267.html/feed 0
广告多、价格低、流量大,”趣头条“会成为下一个“今日头条”吗? //www.f-o-p.com/75971.html //www.f-o-p.com/75971.html#respond Tue, 20 Mar 2018 02:58:51 +0000 //www.f-o-p.com/?p=75971
2 (69)
2017年,新闻资讯领域最大的黑马无疑是趣头条。在最新的App Store新闻类别排行榜里,这个鲜有主流媒体报道的产品位列第五,超过了门户网站等多款老牌资讯阅读应用。据统计,从16年6月成立至今,趣头条的DAU已超过700万,稳居在iOS新闻资讯类APP的top10。

 

640?wx_fmt=jpeg.png
资讯阅读应用趣头条已经完成了腾讯领投的Pre-IPO融资,交易金额预计达上亿美元,本轮融资估值在13-15亿美金之间;完成此轮融资后,趣头条将正式跻身内容领域新独角兽。
另有消息人士透露,趣头条将于2018年内赴美上市,目前已开始接触承销商,预计估值在30亿美元左右。有消息称,腾讯在去年下半年已经悄悄投资了趣头条,金额在数千万,“双方都很低调,毕竟像趣头条这种公司也不适合过度曝光”。此前,趣头条的资方包含了红点创投、华人文化、成为资本。
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趣头条的用户,你会发现这个工具很像早期的今日头条——打开首页,充斥着各式诱导性的标题和看起来并不高级的内容。这样一款落后今日头条多年的产品,为什么会在2017年成为资讯领域的一匹黑马?

一、网赚模式

如果说拼团低价成就了今天拼多多,那么 收徒+返利 的网赚模式则成功的将趣头条拱向了新高度。640?wx_fmt=jpeg.png
趣头条不仅借助了微信红利的因素,自身的产品机制也创新,关于网赚模式的运营方法论也很完善。
所谓网赚,即在产品层面用现金激励的方式引导用户行为,让用户能够通过既定的行为得到真金白银。

而在趣头条,网赚类型的行为包括:注册得金币、签到得金币、阅读新闻得金币、邀请朋友注册得金币(收徒)、分享新闻链接到朋友圈得金币等等。

 

640?wx_fmt=jpeg.png
关于自身的产品机制的创新,不同于用拼团获客的拼多多,趣头条的获客手段是点对点收徒。收徒说白了就是邀请有奖,一旦好友通过你分享的二维码或邀请码注册了趣头条,你就能够得到一定现金奖励,不止如此,徒弟每在趣头条上看一篇文章,师傅都可以获得20金币的进贡。因此,在产品机制上除了邀请带来新增,趣头条还鼓励一系列用户后续带来的活跃行为。
根据官方的收益总榜,排名第一的用户目前拥有40397名徒弟,收徒的总收益为79218.25元,也就是说,平均每位徒弟都能给师傅带来约2块钱的收益。

最近,趣头条还发起了现金收徒活动,规则是用户每收一名徒弟奖励8元,但这8元要分12次发放,触发的条件是徒弟的上贡。

 

换句话说,单纯的收徒是无法获得奖励的,用户必须促使徒弟活跃才能获得全部8元的奖励。这种做法一方面利用了用户的关系链保证了产品的日活,一方面也通过提高奖励限制的方式遏制了羊毛党

此外,这套现金激励的策略还被趣头条拿来做用户留存如果用户不想收徒,可以选择完成新手任务日常任务,比如阅读资讯、评论、分享链接到朋友圈等等,每完成一项都可以获得10到1000不等的金币奖励。完成全部新手任务之后能够获得的奖励是4900金币和至少1元现金。

 

二、目标群体

过去一年,依靠这种 现金补贴+邀请收徒 的玩法,趣头条很快便在三四线城市风靡。别看这些利益只是蝇头小利,收徒的做法也很伤害个人声誉,但如果换一个目标群体,将营销重点落在那些四五线城市刚触网的用户,效果就大不一样。中国互联网的第三波人口红利是三四线城市家庭主流消费人群,也就是所谓的“小镇中年”。他们是中国最后进入移动互联网的4-5亿人口,掌握着家庭消费决策能力,没有背负一二线城市人群的高房贷压力,可支配资金和可支配时间都比一二线城市的人群高。

 

对这一批用户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软件、社交电商等一切概念在他们心里都是模糊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同样都是看新闻,头条和门户是提供单纯的消遣,趣头条却能让用户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获得额外的奖励,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品牌认知宣传点。

可以说,趣头条找到了一批对产品容忍度很高的用户,而这批用户的流量价值并不低。

 

三、用户使用时长

截止2017年12月,中国移动综合资讯领域月活跃用户5.35亿,同比增长34.57%;月启动次数631亿次,同比增长22.21%;月使用时长100亿小时,同比增长2.13%,相比用户规模的高速增长,用户粘性增速相对滞后。趣头条还把这套逻辑应用在了提升用户时长用户粘性上,完善的任务机制和金币机制的玩法。根据趣头条第三方广告平台的数据显示,趣头条用户与今日头条的重叠度只有20%,与拼多多的重叠度可以达到60%,男女用户的比例大约为3:7,周人均打开次数超过50次,日均评论量超过28万条,人均阅读数超过20篇,以主导家庭消费的女性为主。
640?wx_fmt=png.png

 

当流量的爆款无法搭建一个稳定的商业模式时,使用时长就成了第二战场。

 

四、商业闭环

趣头条做对了的第三件事则是在应用中完成了一个更快的商业闭环。金币是趣头条自创的货币单位,类似Q币,可以和人民币以不同的比例兑换,但汇率每日都会上下浮动。按照趣头条官方的说法,金币和人民币的兑换比例是与趣头条的广告收益挂钩的,广告收益越高,金币就越值钱。比起已经竖起了更高壁垒的今日头条,趣头条无疑给广告主们了一个更优惠的价格,更全面的用户触点,同时给了3、4线的广告主们新的机会(趣头条的信息流广告可以展示12轮)
640?wx_fmt=jpeg.png
17年4月开始商业化的趣头条,月流水最高的时候已可过亿,而创始人谭思亮,曾担任的盛大前广告总监、创立了互众广告(百度、谷歌广告联盟)无疑让这个故事变得更令人信服。趣头条未来的重点会是建立自己的算法机制。比起单纯的内容资讯,趣头条要打造的或许会是一个围绕娱乐需求和这种流量逻辑的矩阵。
 

640?wx_fmt=jpeg.png

五、内容的依赖性

盛大游戏当年有个盛大分红(师徒+收入分成),这个模式被用在了趣头条上面,最近爆发的几款APP都加了类似的模块,比如一下科技秒拍/一直播)的波波视频、360的快视频。实际上,趣头条的创始人也的确出身自盛大,之前做广告出身,把这一套规则运转得很好。但是,现金激励的做法虽然可以作为品牌宣传点吸引新客,但要想长久的用它圈住用户并不容易。毕竟,真实用户不可能大量收徒,而在收徒有限的情况下,用户每天的收益可能真的就只有几毛钱。和这几毛钱相比,还是内容的依赖性更容易留住用户。
据了解,这也是趣头条主要的内容来源,一个是合作方的内容输出,一个是平台自建的自媒体内容平台。

然而,在这样的机制下,版权问题就成了最大的风险。

 

趣头条等一众软件在内容和算法层面其实并没有跳出今日头条的模式。

640?wx_fmt=jpeg.png
去年,即使头条投入了15亿建立自己的内容生态,相关的版权诉讼还是没有停止。最近,仿效趣头条现金激励做法的视频软件“快视频”也被爆出利用技术手段大量搬运B站UP主的原创视频。种种事件都可以说明,现金激励不是救世主,内容才是真理,但做内容需要实实在在的投入,如果在早期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搬运”模式,后期很快就会出现隐患,产品本身也毫无生态可言。
当前,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创业打法已经发生改变,不再是慢慢去打磨产品,随着用户的增长越来越好,而是一方面对外花费重金扩充用户,另一方面是优化流程,改进产品。

除非是,能找到一种新的低成本获取用户的方式,比如,摩拜OFO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就能带来正现金流,这是一种零成本的获客方式。

640?wx_fmt=jpeg.png
这就使得获取流量成本高到一定程度时,类似趣头条这种直接给用户发钱方式,反而成了更低成本获取用户的方式。当然,外界不敢恭维趣头条的内容质量,趣头条也不适合过度曝光。趣头条甚至被认为是很像早期的今日头条,早期今日头条用了一种LOW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用户,在完成了初始积累后,开始投入重金去做内容,趣头条也会延续这个路线,只是其一开始更LOW。换句话说,除了差异化定位和独特的获客机制,这类阅读赚钱的App在业务模式上和今日头条并无太大区别,在完成了最初的启动后,接下来他们又将走回今日头条的老路——对内容补贴,完善推荐引擎。

六、尾声

某种程度上来说,趣头条就像是资讯阅读领域里的快手或拼多多,下沉、神秘,并且在流量成本愈加高昂的环境里撕开了一条生路。从0到数百万日活,绕开了BAT的流量围堵,也不同于今日头条的增长黑客,趣头条把网赚这件事的门槛拉的无限的低。640?wx_fmt=jpeg.png告别了“买流量,做补贴,拼融资,搞垄断”的这套传统班子,在这个新的流量节点,创业者们突然发现把钱直接补贴给用户这事比交给应用市场和流量巨鳄来的更快、更靠谱、且更有价值。

在2017年12月新闻资讯类TOP25的榜单中,趣头条以超过500%的增长速率令人格外眼红。

640?wx_fmt=jpeg.png
新入场的创业者们迅速吸收着这种增长神技。市场上迅速涌现出同类产品,惠新闻、淘新闻、东方新闻都在迅速瓜分着市场份额。大公司也在迅速跟进,把低成本获取高流量的方式快速复制到自己的APP上。但是,当每一个新的网赚场景的红利期越来越短,低密度、高反馈的模式可能也在呼唤着价值回归。文娱的世界里总有一批人在追逐价值,也有另一批人在不断附庸流量。
 

趣头条突然爆出要上市,也让人感觉很意外,显得有些过早收割的意味。

很多的事情发展都违背了客观规律,在这个极速膨胀过程中,可能企业的人员管理、组织管理,或其他很多东西都会出现问题。

因此,通过给用户打钱让自己高速增长之后,趣头条的扩张之路还道阻且长。

 

本文作者@海拓InvesTarget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78

]]>
//www.f-o-p.com/75971.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