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商店分发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Fri, 26 Oct 2018 10:05:46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0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应用商店分发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AARRR流量漏斗模型|喜马拉雅FM分析报告! //www.f-o-p.com/104023.html Sat, 27 Oct 2018 01:39:50 +0000 //www.f-o-p.com/?p=104023

 

本文利用AARRR流量漏斗模型,对喜马拉雅FM用户获取、留存、获取收入、自传播的产品,以及其一系列运营动作进行了详尽地分析,最终给出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背景与调研目的:

随着知识付费的兴起,音频付费作为零碎时间充电放松的又一火热形式,2017年喜马拉雅在知识付费的浪潮之下完成了当日1.96亿的销售额,2018年正处于改产品业务发展的关键阶段,用户需求日益增长并趋于多样化。

本调研的目的是以提升该产品的用户增长为主线,结合调整后的AARRR模型进行喜马拉雅APP用户获取、用户留存、获取收入和自传播的产品和运营动作的梳理,指出其中薄弱环节并给予优化建议。

调研思路:

  1. 产品功能架构与产业架构;
  2. 产品重点运营时间时间轴梳理;
  3. 结合AARRR模型进行梳理;
  4. 可优化环节梳理。

一、产品功能架构与产业架构

  1. 产品简述

Slogan:随时随地,听我想听。

喜马拉雅FM作为专业的音频分享平台,汇聚了有声内容涵盖小说、故事、课程、访谈等亿条音频,被认为是零碎时间的最佳充电与放松FM之一。

根据以下(近一年内)百度指数关键字搜索初步确定目标用户为上班族、车载用户、学生、家庭主妇等。以PGCUGC运营模式为主,致力于打通互联网和物联网音频市场,被戏称为知识音频付费版淘宝

  1. 产品逻辑与功能架构

  1. 产业架构与产品生命周期

结合喜马拉雅FM版本正式投入市场至今,从酷传(20141101-20180820)收集的安卓端数据可以初步看出该产品目前主要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 引入探索阶段 ( 2014/11/01-2015/10/16):该阶段产品经历探索完成了互联网FM的基本功能并考虑车载功能等为稳定成长阶段打下基本基础。
  2. 稳定成长阶段 (2015/10/16-2017/01/07 ):产品在此期间经历了多个版本迭代的更新,音频功能完善,微博微信打赏与知识付费意识逐渐形成。
  3. 高速成长阶段 (2017/01/07-2018/08/22 ):根据艾瑞咨询的行业报告可知,该阶段正适逢中国文创产业结构转型以及2017知识付费的大潮。 根据2018年喜马拉雅研究院官方数据,喜马拉雅目前持有73%行业占有率,4.7亿激活用户量,成为中国第一音频知识付费独角兽,以知识付费平台思路运作。

小结:从产品三个阶段的增长可以看出喜马拉雅以“PGC和UGC”内容模式的运营为主的同时,不断深化平台化思维,向硬件物联市场进行业务拓展。

二、产品重点运营梳理

  1. 运营关键事件与版本梳理

结合喜马拉雅研究院、IT桔子、酷传迭代记录、喜马拉雅官方微博数据与信息整理所得以下2014年12月12日至2018年8月17日期间的关键运营事件和版本迭代要点:

  1. 产品里程碑事件梳理:

根据1.1和1.2可以看出喜马拉雅在针对产品不同阶段作出的运营目的和手段也有所区别。

  1. 在产品探索阶段,主要的运营目的为拉新推广,从运营事件可以看出产品在该阶段主要以线下场景和硬件市场打入为主,比如品牌汽车发布/展览、坚果pro手机发布会、热门话题明星演唱会、滴滴代驾送随身听、截止2015年10月拥有高达两百万的硬件使用用户等,从迭代要点记录可以看出在该阶段产品更新的要点主要集中在注册、登录、播放、发现页等基本功能的优化,并初步尝试加入打赏、圈子的社交和商业需求,为下一稳步增长阶段巩固PGC基础的同时播撒下商业变现的种子。
  2. 在产品稳定成长阶段,主要的运营目的为持续拉新与促活,从运营事件可以看出产品在该阶段主要以线上场景推动和大咖精品课程、优质音频内容版权为切入点,比如拥有70%畅销书的有声版权、携手奇葩团队打造精品课“好好说话”的全网独播、123知识狂欢节等。从迭代要点记录可以看出该阶段产品更新的要点主要集中在优化支付、优化个人主页、搭建会员体系、拓展听友与发现等社交圈子,为下一步高速成长的用户留存、变现作准备。
  3. 在产品高速成长阶段,主要的运营目的为活跃、留存与变现,从运营事件可梳理出产品在该阶段在保持精品内容的前提下主要以跨界场景、会员体系平台化、UGC为切入点,比如与中国电信推出听卡、公益IP、会说话的月饼以及万人十亿新声孵化计划等。同时从里程碑事件梳理上注意到继123知识狂欢节兴起后喜马拉雅有意识培养用户形成423听书日的了解知识、消费知识和使用知识的意识,从迭代记录课看出在高速成长的阶段迭代极其频繁,主要集中在直播、主播工作台、个人后台、内容分类与推荐等精细运营与创作功能,为未来的个性化UGC、平台化、用户体系化进行规划。

三、AARRR模型梳理

在进行AARRR模型分析之前,先进行产品、运营和营销动作三者之间的区分。

根据《运营之光》一书的定义,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并协助产品完善长期价值,主要包括用户转化、使用和付费等。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根据维基百科可知,营销指某一组织为满足顾客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持续创造传递和管理产品无形价值,其终极使命为利益最大化。

简言之,运营着重短期价值,产品着重长期价值,营销着重有形和无形的产品价值。

通过以上的关键运营、产品生命周期、以及酷传总下载量梳理,可以简单看出该产品的用户主要增长阶段筛选主要在稳定增长和高速成长两段期间,即2015年末至2018年中,该期间的总增长量到12亿下载量,经历15个月翻倍、9一个月翻倍、6个月翻倍增长,增长速率(2千万/月、3.3亿/月、5亿/月)逐年提升。

和时间速率可得上图,由此可见在产品在该30个月内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增长,并作为AARRR流量漏斗模型的时间标准。

  1. Acquisition 用户获取:

用户获取的方式主要分为产品产品(内容)获取、运营获取和营销获取。

使用各种推广手段,如地推广告投放KOL 推广、APP 应用商店分发等途径,目的是获取新用户,运营黑话「拉新」。

产品与内容获取:

从产品内容制作和内容推荐上奠定用户获取的根本:

  1. 喜马拉雅从2013年开始精耕细作的产品内容,与行业大咖合作打造精品课程,保证内容的品质和丰富度,其中大咖精品课程的大咖多数自带流量,一定程度直接获取主讲者的粉丝,如郭德纲、蔡康永的情商课和脱口秀等大咖课程,同时内容涵盖娱乐、广播、社科、人文等,基于长短尾的用户群体,为其多样化的垂直需求获取打下基础。
  • 免费内容:有声书、音乐、相声、广播剧、主播电台、听头条(部分);
  • 付费内容大师课、精品小课、直播微课、喜马讲书、有声书(付费版);

2. 产品内容分类清晰,推荐体系完善度较高,涵盖经典必听、付费精品、每日必听、一键听,方便新晋用户的内容的选择和推荐,首页和发现上的搜索和分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用户对内容消费时无从下手的情况。

运营动作:

从KOL拉新和UCG主播推广进行运营动作:

KOL拉新:大部分KOL本身自带流量,直接为平台带来新的流量和粉丝。

比如2017年末咪蒙团队在喜马拉雅FM上线的付费音频课程《咪蒙教你月薪5万》中承诺“3年后薪水涨幅不超过50%,课程费用将双倍退款”。

这个承诺是个引流的噱头,成功帮喜马拉雅引入了一批(质量中等偏上)付费客户。

UGC+PGC拉新:喜马拉雅从B端和C端招募主播、搭建喜马拉雅大学,完善主播培训升级体系,不仅仅为专业/非职业主播提供培训、展示、变现的机会,还为平台联结多个直播家族的资源。

在主播培训、万人十亿新声计划、年度主播投票评选和分享中大大增加了曝光度,起到显著的推广宣传效果,也间接拉动了产品用户增长量。

营销动作:

线下推广(城市代理地推+线下广告):城市服务商招募主要将产品推广渠道下沉,通过当地的人脉资源和活动组织等带来用户流量,为线上推广作为补充。

同时在核心城市的地铁广告中进行推广,下图为123知识狂欢节的地推。

线上推广(冠名大型活动/节目+跨平台合作):2018年跨年之际,喜马拉雅与浙江卫视合作组织“思想跨年活动”让各大KOL如马东、高晓松等围绕年轻人关注的七大热点关键词进行脱口秀讨论直播。

同时在2018年初冠名湖南卫视高收视综艺“声临其境”,一定程度上提升国民认知,并获取电视用户流量,拉动了产品增长。

通过2016和2017年的知识狂欢节,达到收入破2亿,并通过发放会优惠劵,前期在地铁、各大平台广告页如下图UC浏览器投入大屏幕广告宣传,很大程度上在用户心中形成了“知识付费版的淘宝”的印象,进而达到拉新增长的目的。

同时从关键运营梳理可知,喜马拉雅通过硬件市场分发产品推广渠道,在音响、车载、手机等硬件设施高达2000家品牌已经接入喜马拉雅的内容。

并在车载市场通过2016年上海国际车展进行车载应用冠名使用的宣传,在2015年末与滴滴代驾达成合作尝试,凡使用滴滴代驾的车主均有机会获得免费的“随车听”与喜马拉雅提供的专属代驾代金券,这间接带来了更多的流量。

  1. Activation用户活跃:

为帮助用户体验到AHA moment,喜马拉雅在“千人千面”的产品推荐定制界面、运营(会员权益和新人优惠)、营销(硬件产品)上下了不少功夫。

产品活跃:

产品活跃主要体现在个性化推荐定制和每日定制推荐两个栏目上。

个性化推荐定制:

比如作为新用户注册完成后为了更好在推荐页上推送用户感兴趣的栏目、音频内容会进入到个性化主题、热词和性别年龄的甄选。同时作为老用户同样也可以从账号中心的设置进入到收听偏好设置中,但该入口设计较为隐蔽,存在不方便老用户重新个性化设置的问题(如下图)。

每日定制推荐:

从首页的每日必听和一键听可以梳理初根据用户平日收听习惯和喜好进行一键听的分类推荐和必听展示,并在每日必听上注明“根据你的口味生成,收听越多推荐越准”等字眼。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首页入口外,还在“我听”上可进入每日定制推荐的界面中,由此可见喜马拉雅自从2014年宣传大量投入大数据个性化需求的策略正在产品迭代中一步步完善和实现。

运营活跃:

运营活跃主要体现在会员权益升级、新人优惠劵、积分兑换好礼机制等上面。

在会员权益上可以享有免费试用7天并可在免费期内随时取消,用户可先体验会员权益直接感受到是否为会员前后的差异,并具备足够缓冲期,七天可培养一个新习惯,让用户体验到平台内容的质量以及会员购买课程的折上折,一定程度上让用户拥有尝鲜之后继续续费(正式购买)会员的冲动。

在新人优惠券上满足了用户注册成功后进行购课,如下图,发现还有新人/节日专享优惠劵,让用户产生“还不错”的感觉。

在积分兑换机制上设计上让用户产生一种“汲取知识、休闲娱乐的同时还能有礼物/代金券送”,有点出乎意料的感觉,让用户看到自己积分增加的同时感到一种小小的奖励成就感。

同时随着使用时长的增长,付出了较大的机会成本,用户更大可能性不愿离开平台。如下图,并且在积分商城界面中注意到用户可以通过参与话题讨论和种红包进行赚钱,让用户产生把知识输出有所奖励的满足与成就感,但在入口上设置得不够明显,较难被用户发现,存在大部分用户未体验该功能的可能性。

营销活跃:

通过策划一系列小雅AI音箱的故事,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都对小雅的音频内容有所区别又能同时得到满足,解决了孩子的文化娱乐需求。

同时在成人工作、休息场景中均有智能应用,让用户为该硬件产品的接入感到兴奋,从该硬件衍生产品间接拉动喜马拉雅的用户量。

  1. Retention留存

留存主要从产品(直播、硬件智能设备联结等)留存、运营留存(等级与积分机制)、营销(66会员日)方面进行梳理:

产品留存:

从硬件智能设备上来看,产品联结硬件设备,为用户留存提供了另一种留存方式,不停留在使用移动端听音频,还可使用智能设备进行连接使用,一定程度上会增长用户对产品的依赖性,导致无法离开该平台。

从直播功能以及主播后台管理功能来看:直播互动是一种让主播与听友建立亲密关系的功能,并且即时评论、反馈、提问和打赏会让用户在互动过程中有一种真实且比收到评论更愉悦的感觉。

通过直播画面可以看出喜马拉雅将直播主要定位在互动性情感性较强的主题下,较大程度能提升用户留存率。

结合主播后台可以发现:主播后台数据趋势变化明显,且群管理功能丰富,可推测直播和主播后台管理是为了提升用户与主播之间的亲密程度,提升用户在平台的留存程度。

相比较之下,课程的圈子功能较为正式些,ta的核心重点在于精品内容的讨论和精华干货置顶,同时注意到发现的动态功能有倾向地更新自己在个性推荐的感兴趣内容。

简言之,推测直播和圈子是区别于PGC和UGC音频内容两种亲密程度有所不同的社群功能,对应不同音频内容可以有选择性的使用进而促进用户的留存使用。

运营留存:

采用用户等级成长制度,让用户看到自己的时间和升级记录均被可视化,来得很直接,同时参照古代科举制度给每个等级分类和分可换取的礼品,利用人性的风险损失厌恶性(不愿放弃自己已付出的听书时间与记录等机会成本)来提升用户对产品的使用黏性。

另一方面,老用户可通过邀请新用户注册/购买会员的成交数量获得相应的优惠劵或者佣金,让老用户更愿意将音频内容分享出来,不仅仅让自己获得福利,进而在平台进行消费抵用而继续留存使用该产品,也让他人在社交渠道上看到,利用弱关系和强关系拓展新用户,达到用户增长的目的。

 

 

营销留存:

在66会员日会员5折解锁攻略上通过三部曲、分享免费领会员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和营销,用“限量6666、0元秒杀、分享即可得xx月会员+xx张券+xx礼物抽奖”让用户产生稀缺心里,需要快速参与进来收取福利等心理。

该活动火速在全网得到宣传推广,不仅仅让老用户产生继续使用产品的心理,还直接促进拉新,提升用户增长量。

  1. Revenue获取收入:

从产品(会员费用与课程费用、硬件)、运营(社交与社群)、营销(广告)三个方面梳理变现收入:

产品收入:

主要来自于付费课程(大师课、精品小课、直播微课),1年(包月包年)会员畅听套餐且具有自动续费功能,以及一些商城内部的智能硬件产品,拉动用户消费。

运营收入:

从2012年至今喜马拉雅平台累计引入的大咖课程属于精品课,入大咖课程客户讨论群之前先“缴费之后有主播陪伴粉丝。

从销售数字来看,2016年第一届获得5百万左右的消除掉的。

首届获得5000万的销售额与淘宝第一年的双十一营业额差不多,到了第二届销售额直接翻4倍,2016第一届的66会员日销售额也达到6100万,因此通过造节的形式将无形的知识产品大规模地变现。

营销收入:

通过位置广告、音频广告,电台等进行营销活动的策划和分析。

  1. Referral自传播:

自传播主要分为产品、运营和销售三个方面。在营销获取收入,喜马拉雅举办了两届123知识狂欢节,通过造节的方式为自己搭建了一个快速变现的极佳方式。

产品:

可通过分享课程赚取佣金,分享课程打卡分享出来拉新可得20元不等的优惠劵。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赠送好友听书,免费领取福利。

 

运营:

可通过免费分享课程给朋友,分享课程打卡分享出来拉新可得20元不等的优惠劵。同时利用喜马拉雅听小程序进行课程的免费派送。

总福利干货驱使我们立刻动起来一,定程度上推动用户之间的互相传播,产品的收入还是有所局限的。

 

营销动作:

123知识狂欢节、66会员日、423听书日,通过培养用户创节日的意识和习惯,让用户形成节日买买买的上瘾认知,形成自传播气氛,同时在此期间实现下载量翻2-3倍,可见到成了用户增长的目的并进行了商业变现。

小结:通过以上的关键运营与产品生命周期梳理,可以简单看出产品在以上三个阶段均涉及AARRR模型中的各个要素,但并未按照模型的传统顺序进行用户的增长与筛选,而是在产品成长过程中并列或者同时出现留存、转化、收入,自传播整理过程。

优化环节梳理

从以上简单分析和归纳总结可得:梳理的过程中均在每个环节能看到产品、运营和营销三大块头的身影,可见喜马拉雅本身的发展是符合AARRR模型,但在流量漏斗下的走向在不同阶段总体垂直向下,不同阶段漏斗模型有所不同。

经盘点和梳理,考虑产品总下载量和未来走势,个人倾向于认为在用户活跃与用户留存上还有所欠缺。

建议1: 精细化区分用户的偏好进行推荐,以帮助用户更快上手使用产品并进行持续使用

大部分注册用户仅在首次注册的时候进行偏好设置。

“如若后期随着年纪和经验的增长,需要进行偏好调整,否则就相当于长期生活在一个信息茧房之中,只能看到自己有所偏好的”,进而影响用户的增长和而在基础上完善推荐算法,可以尝试研发如何以“每日偏好+选题话题相关”的组合进行全面整合,减少过多内容的重复性,做到内容的精简和原创性,尽量做到偏好与新奇的内容界面整合,间接促进用户拉新与留存,最终实现用户增长。

建议2: 鼓励更多的UGC内容的创作,前提中/和未来的驱使高质量的用户慢慢转化为主播

首先,顺势而为,喜马拉雅的C端和B端内容制作、主播培训体系等目前处于攀升状态,涵盖万人十亿新声计划、喜马拉雅大学的学员。

结合马斯洛需求的自我实现需求,鼓励用户多创作,实现自己的精神追求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间接让用户与平台产生无形的黏性,达到较好的用户留存效果,最终实现用户增长。

 

作者:Meinnnn,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Meinnnn

]]>
1 天卖 1.96 亿,喜马拉雅是如何做增长的? //www.f-o-p.com/91049.html Wed, 18 Jul 2018 03:50:35 +0000 //www.f-o-p.com/?p=91049
喜马拉雅用户增长喜马拉雅组建于 2012 年,此前的定位更像是「电台 FM」,2014 年激活用户就已突破 5000 万大关。但是真正爆红,则是在知识付费的风口到来后——

罗辑思维」的独家音频播放平台

「每天听见吴晓波」独家授权

马东领衔的米未团队接连上线「好好说话」「小学问」「职场 B 计划」

年初口碑综艺「声临其境」的冠名商

……

当初还分不清「喜马拉雅 FM」和「蜻蜓 FM」「考拉 FM」的人,现在可能早就通过喜马拉雅的 APP、小程序或者车载硬件成了喜马拉雅的用户。

这是一组喜马拉雅的官方数据:

与知乎的「分享知识、经验、见解」的知识社区、得到的「知识服务商」定位不同,喜马拉雅在知识付费浪潮伊始就在以平台的思路运作。本文试图分析,在知识付费的浪潮兴起后,喜马拉雅如何运用自己的思路实现用户和收入的双增长。

而分析的模型,是 AARRR

Acquisition(用户获取):使用各种推广手段,如地推广告投放KOL 推广、APP 应用商店分发等途径,目的是获取新用户,运营黑话「拉新」。Activation(用户激活):用户进来后让 TA 开始使用产品,而不是静静地成为僵尸,比如王者荣耀的新手训练营、考拉海购的新手红包、陌陌的推荐关注用(mei)户(nv)。

Retention(用户留存):用户不仅仅参观即走,开始多次使用产品的各项功能,相信很多运营同学都很熟悉,比如各 APP 常见的「用户成长体系」。

Revenue(收入):互联网产品赚取收入,从一开始大行其道的「免费模式」(先汇聚海量流量,再将流量变现)到近两年开始风靡的「知识付费」「粉丝经济」等。

Referral(用户推荐):我和公司产品同学开玩笑说,有没有「好友推荐」功能是检验产品增长执行的关键指标,相信用惯滴滴美团等 APP 的人,对于「邀请好友,双方都可以得到 XX 奖励」不能再熟悉了。

前文已经说到,喜马拉雅自 2012 年组建,到把握知识付费的风口,其产品发展阶段其实不同。而不同产品发展阶段,对于增长思路和策略的选取也是不同的。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简称 PLC,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 1966 年在其《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那么,喜马拉雅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呢?我们从酷传上查看喜马拉雅在安卓市场的总下载量曲线如下:

上图截取的是 从 2015 年 10 月到 2018 年 7 月的数据,可以看出,从 2017 年初开始,喜马拉雅的 APP 下载量呈现出高速增长趋势。知识付费市场一直被认为是一块巨大蛋糕,目前的体量还远远算不上饱和,这也是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得到、知乎、分答在知识付费圈占据大量曝光后,还不断有新玩家入场:网易云音乐的付费专栏、蜻蜓 FM 的「矮大紧指北」、今日头条内部也在研发知识付费产品,而众多的垂直领域也还在利用自身积累企图抢下一块领地。

在增量市场上,跑得越快越有利于树立自己的优势,而喜马拉雅正是这么做的,无论是内容品类、知识产品数量还是 KOL,都在以相当快的速度增长。

记得在 2017 年的新榜大会上,得到的 CEO 脱不花将得到比作「精品店」,而喜马拉雅更像是「商场」或者,「交易平台」。作为平台,需要考虑两端的用户:C 端用户——消费平台内容的人;B 端用户——供给平台内容的人。

一、Acquisition(用户获取):B 端 C 端同时拉动
作为平台,B 端用户和 C 端用户都不可或缺。对于 C 端用户获取,喜马拉雅的获取方式是多样的:

内容拉新
在知识付费平台,用户消费的是内容,所以,内容的增长是根本。今天的喜马拉雅,从不同维度看,都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平台。

免费内容:有声书、音乐、相声、广播剧、主播电台、听头条

付费内容

大师课、精品小课、直播微课、喜马讲书、有声书(付费版)

从内容品类上,也覆盖了书籍、儿童、娱乐、知识、生活、艺术等领域:
头部内容如马东的「职场 B 计划」、蔡康永的「情商课」、余秋雨的「中国文化必修课」等自带流量,可以自然地把讲师的粉丝转化为平台的用户。粉丝也是很多知识付费平台冷启动的首批获取用户。当然,这样的风险是,讲师走了,这些粉丝也不会是平台的忠实用户。所以,切中不同用户需求的中长尾内容也不可或缺。有声小说、相声评书、段子、娱乐、情感生活等品类的内容,虽然单品售卖难以和头部内容抗衡,但是可以吸引不同需求的用户。

喜马拉雅副总裁李海波在中欧商业评论的分享中提到的这两个例子,足以说明素人生产的垂直领域内容,有多大的影响力:

KOL 拉新
如果你也关注了一些知识大 V 的公众号,甚至可以看到他们的朋友圈,相信一定会看到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大 V 自己给课程发的「广告」。
声音教练小荻老师在自己的朋友圈宣传喜课
秋叶大叔在自己的公众号宣传小荻老师的喜课
越受用户欢迎的课程,越能得到喜马拉雅更多的流量、更好的推荐位置——这种运营机制,使得喜马拉雅可以很巧妙地调动 KOL 的积极性,让 KOL 的渠道成为自己的推广途径。
活动拉新
大型活动自带拉新属性,在触及到更多受众时,能吸引到更多新用户就不言而喻了。过去的两年里,喜马拉雅搞了不少「大事情」。2016 年第一届「123知识狂欢节」,1 天收入 5000 万+;2017 年的第 2 届,收入将近 2 亿。除了收入的增加,也用实际数据定义了「知识」和「付费」的关系,占领了大家的认知高地,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123 知识狂欢节连百度百科都有了

知识狂欢节上派发的「新人礼包」,是获取新用户的重要手段。

2018 年 1 月 1 日,喜马拉雅还和浙江卫视合作了一次「思想跨年活动」,请来了包括马东、高晓松、张召忠、吴晓波等大咖,以直播+脱口秀的形式,围绕年轻人的“科技、未来、年轻、机会、成就、幸福、困惑”等年度关键词展开了一场思想碰撞。与一线卫视合作晚会,对于获取电视观众有积极意义。

广告投放
传统的线下广告、电视广告等形式,对于很多处于成长期、成熟期的产品来说,都是在既有用户量的基础上,提升国民认知度,获取更多用户的必走之路。看看抖音快手、拼多多在国民综艺上的口播,就知道电视广告有多金贵了。相比这几家,喜马拉雅倒是相对低调,2018 年初赞助了湖南卫视的原创综艺「声临其境」,是品牌与节目调性、内容非常契合的投放。

123 知识狂欢节期间,也投放了大量地铁广告,以名人为主要宣传点,为狂欢节造势。

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大数据精准触达目标用户的线上广告,喜马拉雅也有尝试。这是在腾讯社交广告平台看到的喜马拉雅的成功案例:

平台合作
借助与其它平台、产品的合作,让喜马拉雅的内容触达更多用户,也是目前喜马拉雅快速扩张的环节。能占据用户碎片时间的载体,都能成为喜马拉雅的内容分发渠道:手机、车载和音响等。目前在音响、台灯、床具等各种东西已经有 2000 家品牌接入喜马拉雅的内容。

除了硬件平台,喜马拉雅还与滴滴代驾达成深度战略合作。作为双方深度合作的首期项目,2015 年 12 月的一次活动期间,凡是使用滴滴代驾的车主,均有机会获得一款车载智能硬件「随车听」,并获得喜马拉雅 FM 提供的专属代驾代金券。

城市代理
渠道下沉是很多互联网产品扩大用户量的必经之路。最近打开喜马拉雅 APP,招募城市代理的消息在 banner 等重要位置都有展示:

城市代理将负责所在城市的产品售卖、政企客户拓展、活动组织等,利用当地人的人脉、资源优势拓展用户、增加收入,是线上拓展的必要补充,我们静待城市代理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可以说,对于 C 端用户的获取,喜马拉雅在现阶段将可以用的增长手段都有所尝试,同时还加快了渠道下沉的节奏。

而对于 B 端用户的获取,我认为喜马拉雅主要从产品和运营两个角度做了努力。从产品上讲,喜马拉雅对于非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主播、讲师,还是相当友好的。录音工具只需一部手机一副耳机,以前是专业设备才能做的事,现在可以通过喜马拉雅的工具傻瓜式实现,圆了很多人的主播梦。当然,这与直播平台崛起,用户被教育、技术更成熟也有关系。

在运营上,对于 B 端也有一套成熟的运营培养体系。

有专人针对不同领域的头部生产者进行拓展和维系,除此之外,还会吸引 MCN 入驻,实现 B 端的批量增长,同时还能节约管理成本。

(喜马拉雅的家族招募令,吸引工会、MCN 入驻)对于平台内主动入驻的内容生产用户,喜马拉雅还有专门的培训——喜马拉雅大学,教大家如何成为出色的主播,如何从喜马拉雅赚到钱。

(喜马拉雅上的喜马拉雅大学主页,粉丝 100 W+,教授行业、内容、声音训练等方面课程)
二、Activation(用户激活):大数据个性化推荐
在这里,激活的定义是帮助用体验到产品的核心价值,让用户达到 AHA Moment。喜马拉雅在 2014 年就成立了大数据团队,致力于打造「千人千面」的个性化电台。新用户进入 APP 后,会有标签选择的页面,由用户自主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后续还会根据用户的行为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每个人打开喜马拉雅的页面都是不一样的,确保对这个节目感兴趣的人可以找到这个节目在哪里。

(新用户选择内容标签页面)
三、Retention(用户留存):多载体+社群
作为内容型产品,如何和抖音、王者荣耀们抢占用户时间,成为喜马拉雅的重要留存课题。喜马拉雅盯住的是用户的碎片时间:打扫卫生时、通勤路上、甚至吃饭时间。

为了覆盖更多场景,我们看到喜马拉雅将内容分发到各个载体:

微信小程序,用户不用打开 APP 一样可以收听;

小雅 AI 音箱,抢占智能入口,喜马拉雅的「家庭图书馆计划」,每个家庭里的小雅都是不一样的,孩子听的更多,就会每天推荐你孩子的成长计划,留学、音乐、启蒙各种类别;

随车听设备(车载蓝牙 MP3),方便开车路上收听喜马拉雅的内容。

除此之外,喜马拉雅还充分利用社群形态,希望进一步粘住用户。在付费专辑的详情页,「加群」入口非常明显。很多爆款课程,也能看到社群很兴旺。

(米未团队的喜马拉雅课程「小学问」的社群情况)如果说多载体是为了占据用户的碎片时间让用户「输入」知识,那么喜马拉雅的「趣配音」「全民朗读」功能则是引导用户「输出」了。

这两个低门槛的功能,只要拿着手机录音即可,突出用户的参与感和娱乐性。

对于「全民朗读」功能,官方会通过有奖活动、专题推荐等形式促进用户参与,目前来看单篇内容(诗歌或短文,一般在 700 字以下)最多能有 4000 人朗读,最少也有 200 + 。

而趣配音效果略差,首屏的 30 秒左右配音音频,互动量(点赞、评论)基本都是个位数。

四、Revenue(收入):多种付费模式,多管齐下
喜马拉雅的盈利模式,总结下来有以下四种:
内容付费
售卖内容产品是喜马拉雅最主要的盈利方式。一方面,有各种各样的知识产品比如大师课、精品小课、直播微课等可以单独售卖;另一方面,最近在主推的会员,则是将多种权益打包售卖。

无独有偶,知乎也在 2018 年 6 月正式开启超级会员的售卖。而混沌大学,一开始做的就是会员模式——先交 1 年会费,接下来可以享受线下大课、线上课程和社群、游学等服务。为什么知识付费产品纷纷采用会员模式?

吴声提出的超级用户思维

在为超级用户的权益付费之后,是更加深度的用户关系确认和信任感建立,是伴随式、共建式、个性化的用户服务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迭代的商业模式,它依赖于技术手段、产品能力、体验细节、内容连接、反馈机制等的完整构建。——微信公众号「场景实验室」《吴声: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超级用户思维?》

通过会员付费的形式,不仅让平台有了稳定的现金流,更重要的是——平台与用户确定了一种更深层的信任关系,这对于用户的留存有着重要意义。
粉丝经济
喜马拉雅上除了众多大 V 的课程,还活跃着各种主播,主播的盈利模式和其它直播平台类似:粉丝在直播间为主播打赏,还需要付费加入主播的粉丝圈。
直播间礼物打赏
主播礼物
广告收入
广告是很多流量平台的收入来源,喜马拉雅在广告形式上主要有 3 种形式:一、位置广告,APP 开屏、首页 banner 等;

二、音频广告,在音频中间插入语音广告,也是喜马拉雅这种音频平台的特色之一;

三、品牌电台,将平台上的用户转化为自己的品牌粉丝,也是音频平台的营销价值之一。

首页 banner 广告
硬件售卖
喜马拉雅正在开发多款智能硬件产品,主要是为了抢占下一代流量入口,抢占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当然,从客观上,硬件的售卖也会带来相应收入。
喜马拉雅的天猫店铺里,共有 7 款产品在售卖中,主要集中在和「音频」较贴合的耳机、音响设备。在价格上,从 99 元 到 69800 元,覆盖多个价格区间。以上介绍的是喜马拉雅的收入来源,如何通过这些途径,吸引更多用户付费,或者在短时间内大幅拉升收入呢?

促销活动
双十一」「618」等促销活动已经成为电商的代表性节日,消费者的年度盛事。而在知识付费领域,喜马拉雅也希望借助「123 知识狂欢节」定义属于本领域的年度促销盛典。事实证明,「知识狂欢节」用户也确实买账:

2016 年的首届「知识狂欢节」当天销售额即达到 5088 万元,相当于淘宝双十一第一年的销售额;

2017 年的成绩则更加可喜:

除了年度的「123 知识狂欢节」,喜马拉雅也会定期有优惠活动来拉动不同产品的销量,比如近期的「会员+小雅音箱」打包售卖的活动:
用户引导
除了大型活动时通过降价打折等形式短期拉升收入,日常的付费引导也非常重要,基础架构搭得好,才能保障用户对于平台的信任。由于用户对于知识产品没有那么熟悉和信任,喜马拉雅的付费产品一般都有「试听」模块,用户可以先试听几节,再决定是否购买,而试听的内容,都是课程的精华或者名人推荐:

(马东在喜马拉雅上线的「职场 B 计划」,用户可以试听发刊词和第 1 节课程,同时还有蔡康永、马薇薇的推荐)
老实说,放这一类精彩的内容作为试听,一般都会更增进用户的购买欲望,相当于给产品又做了一次广告,往用户在付费的路上又向前推了一把。
为了让用户对于购买的课程更有了解和信心,每个付费产品下都有「听友说」模块,精选了质量很高(对课程评价高、评价文字多、评论人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地位)的用户评价,为用户购买决策提供更多依据。

(余秋雨在喜马拉雅的课程「中国文化必修课」,在「听友说」模块下的评价,都很正向)
五、Referral(用户推荐):利益 + 社交链
说到用户自传播,感谢微信的「分享」功能,无论是拼多多的全民疯狂拼团,还是通过裂变刷屏的网易课程、新世相营销课,总能突然引爆你的朋友圈。为什么知识付费类总是很容易引起朋友圈的刷屏?除了微信通讯录连接了远超于传统电话通讯录的人数,朋友圈还是一个容易制造焦虑感的场所——有人晒加班,有人晒学习,这类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朋友圈形象的内容,天生就是愿意被转发的,而接收到这种信息的朋友,看到别人在学习,你要不要跟进?看到别人每天读书,你会不会焦虑?这种不断蔓延滋生的焦虑感,总有一天会化为「购买知识」的行为。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知识付费解决的是大家的焦虑问题,而并不是学习问题——学习过程本身痛苦,而我先付了费,学不学先放一边,内心的焦虑似乎缓解了那么一丢丢。

在这种用户心态的基础上,喜马拉雅还加码——分享课程一旦被购买,可以直接得到现金,或者心仪的课程,能不动心吗?

之前我自己参加过饭团的裂变活动,不过是发了个朋友圈,10 分钟不到真的有人通过我分享的链接购买了课程,于是我的微信钱包立刻入账了学费的一半——不得不说,当时我的心情确实是激动的,钱来得原来可以如此容易啊!

(在喜马拉雅 APP「我的」tab 下「分享赚钱」占据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位置,步骤简单,文案直接)

(在喜马拉雅的微信小程序上,在 banner 和弹层上推的一个重点活动是「分享给好友,免费听大咖节目」,利用爆款课程吸引用户在微信上传播)
自从半年前离开了知识付费圈,已经很久没有打开喜马拉雅 APP 了,这次为了深度应用一下 AARRR 模型再度关注,发现它比之半年前又变化了太多——比如一打开就能不断刷屏、不带重样的大咖,比如有趣的文化生活类内容,可以想象这中间凝结着多少人的心血。其实做增长这事,没有什么可以一劳永逸的套路,更没有什么毕其功于一役的万能公式,最重要的是「执行」,细到一处文案,一张图片,都能给整体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作者:Inge Liu,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Inge的运营学习笔记(yunyingxuexi)

]]>
流量红利褪去,应用商店如何做内容分发? //www.f-o-p.com/86873.html //www.f-o-p.com/86873.html#respond Tue, 19 Jun 2018 02:30:56 +0000 //www.f-o-p.com/?p=86873 应用商店内容分发

大家好,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内容合作,助力应用分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几个最关心的问题:

  • 第一,我们做了这么久的内容转型,内容能否真正有效提升应用分发?内容的盘子,以及它的提升空间有多大?
  • 第二,众多提供内容合作的开发者,可以得到怎样的资源的回馈呢?最为实在的回馈有哪些?
  • 第三内容运营有无技巧?拿到流量之后,是否有办法把它更有效地运用起来、不断提升转化率?(这是我今天分享的重要环节。)

一、APP分发:用户从“找”应用,变为“逛”应用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以前,我们是在怎样的场景里打开应用宝下载应用的呢?

  • 场景一:身边有朋友给你推荐说,美图秀秀拍照特别漂亮,像我这样又胖又矮的人,拍一下也能变成明星。
  • 场景二:在各类社交平台上看到大V的安利,说小红书特别棒……
  • 场景三:……

这些时候我们会打开应用宝,通过精准搜索,下载应用。

但是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到,不论是浏览场景的渗透率提升,还是模糊搜索占比的提升,都说明了现在用户在应用宝内的行为,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把应用宝APP作为下载的通道,用户也会在我们应用市场里逛内容、消费内容。

这时,如果我们能够向用户提供的一些多样化的内容,就能帮助他们快速发现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能够帮助他们找到应用。

这样的比例大概有多少?我与大家分享一个数据,现在大约10个来应用宝的用户中,会有3~4个人会在应用宝内进行内容消费,并且每个人单次消费文章的篇数高达七到八篇。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大家想一下,应用宝作为一个月活数亿的产品,如果按照这样的内容消费频次和比例,从整体上讲,这个内容带分发的盘子是非常大的。

通过下方的橙色曲线,大家可以看到内容从曝光到下载转化率的变化。

从2016年开始,随着我们产品能力的不断升级,以及精细化运营能力的提升,我们流量的使用效率越来越高了,转化率提升是非常明显的。

同时,内容真正给我们带来应用下载量也在飞速提升,而且提升空间依然非常巨大,非常值得期待。

正是基于应用宝的用户对于内容的渴求,我们提出了对优质内容的扶持计划——万象计划。

二、如何突破流量困境?

在流量红利进入瓶颈的今天,很多APP的开发者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痛点——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拉新越来越难,新用户留存率非常低。如何解决?

我们万象计划正是为了帮助大家突破流量困境而生。

我们能给优质内容提供500亿每年的曝光资源和腾讯系十大内容平台的推荐位。而且这些推荐位与曝光都是免费的。

万象计划的参与非常便捷,我们已经将应用宝账户与企鹅号打通,大家可以通过http://open.qq.com/(以下简称“Opne”)在应用宝提交内容,一键授权就能同步到十大平台进行分发。

这就是万象计划的核心计划:一点接入全平台分发的内容生态分发模式。

内容生态的分发模式,不仅仅是个概念,它是传统分发模式的升级。

首先,由五大分发平台升级为十大分发平台,而且是腾讯系的头部平台,这些平台单一产品的月活都是数亿的量级(可想而知本计划的资源力度有多大)。

第二,它的陈列方式,从原来简单的应用图标货架式摆放,变成了新型的“内容+下载”模式。

传统的模式是发广告,人们觉得没有公信力,而且它往往只能展现给用户应用的名称、应用的图标、应用的大小,信息非常有限。

对于用户来说,除非是头部应用,品牌已经深入人心了,这样有限的信息才会生效,产生下载;如果不是头部应用,用户可能并不知道这个露出到底是什么东西?这就造成了流量的浪费。

现在内容生态的分发模式,真正做到千人千面进行展示。

例如,每位用户在天天快报里面看新闻的时候,信息流中会出现用户感兴趣的应用相关的内容,用户可以直接在当下场景消费内容,并且在内容详情页完成APP下载。

据我所知,目前在国内这种全新的分发模式还没有其他应用商店有类似的尝试。

应用宝内的资源位,除了首页的信息流之外,还有首页的精品栏目、搜索场景以及针对细分需求的主题专题。

在大体上,应用宝还是一个“应用市场+需求解决方案”的平台,我们会针对用户的细分需求,将精准的内容推给特定的用户群体。所以会借助一些主题专区,分发这部分用户最感兴趣的APP,还会借助我们的搜索场景进行精准分发。

第三,除了应用宝端内,我们还已经打通了其他的九大平台,为大家上传的内容提供内容APP识别能力,和下载召回能力。

这使内容能够出现在一些王牌产品信息流的区域,并且用户点击进去之后,在详情页不会有任何跳转,能直接完成下载,这是非常好的体验,它能最大限度地把用户留在当前的场景,完成下载,不会产生流失。

那么,作为开发者们,我们将如何参与到万象计划中,获得500亿免费流量和10大资源平台的资源位呢?

非常简单,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Opne端的人工运营,第二种方式是内容的机制化接入。

  • 第一种方式大家在登录Open帐号之后,选择一键开通万象计划,在应用宝上传的内容就会同步到十大平台,内容一经审核上线,就能马上获取流量。
  • 第二种方式与人工的自助上传是有区别的,它以一个接口的形式接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API的接口,通过三步即可完成;另一种模式是授权抓取,这种模式需要开发者提供内容H5的地址。

总体上,无论是机制化接入,还是人工运营,人力成本都非常低,并且都会统一推送到十大平台。

这里我想插播一段吐槽:很多APP开发者在Open上传了非常多的内容,急切的想要大家知道自己的产品有多好,但是却完全写成了软广——大家知道我们审核内容的时候有多绝望吗,用户根本不喜欢这种广告感很强的内容。

所以我们特别把“用户喜欢什么样的内容”这一部分作为重点来推出,尽管它是一个老生常谈的事情。

大家知道,万象计划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第一批吃螃蟹的可能有一千家、一万家,后面可能还有更多家加入。

大家会发现一件事情,前期吃流量红利非常容易,但是后续随着加入者的增多,同样会产生马太效应内容优质的开发者会分走更多的流量,对于普通的开发者非常不利。

所以,接下来我们将基于内容消费的趋势,分享解决之法。内容可能有点枯燥,但是绝对是我们非常有诚意非常有干货的一些技巧。

三、内容消费趋势分析

1. 内容消费最大趋势

根据市场调查报告,现在用户对于内容的消费,最大的趋势是,专注力在集体下降。

内容消费的特点之一是多线程的操作已经成为常态。

比如我在讲PPT的时候,有的同学在认真的拍照、记录。也会偶尔拿出手机刷一刷,或者跟身边的同行交流;我在写PPT的时候也是这样,我可能一边写PPT,一边听歌。

一心二用已经是我们内容消费的一个常态了。

内容消费另外一个特点是用户越来越没有耐心了,各行各业用户的耐心度都在下降。

在大家的微信收藏列表中,有太多文章是MARK了一下就没有然后了。

同时,我们就像小学时候班上最不受老师欢迎的学生一样,对于一个长篇文章,我们可能只看个标题,不会点进去深度阅读,何谈转化?

在这种趋势下,用户希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内容呢?

是能真正帮助他降低决策成本的内容,这种内容的表现形式必须也是非常高效的,且一定要与当下的某个消费场景高度适配。

只有这样的内容,才能在马太效应突出的内容平台领域,在注意力匮乏的消费趋势下获取用户的注意,获取流量,才能减少获客成本。

那么应用宝中的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呢?

刚刚说过,我们的内容需要跟当下使用场景完美的适配。应用宝首先是个安卓的应用市场。用户对于内容最大的诉求是能帮助他们更快做出下载决策。我们称这种能帮助他们更快做出决策的内容为决策信息。

决策信息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

  • 第一类是基本信息,比如说一些新热的玩法、主打功能,还有一些评测类,大家平时上传得比较多的内容是这种。
  • 第二类是具有类目特色或者行业差异化的内容,比如对于内容型的APP如视频、音乐、阅读等。这些APP的用户最关心的永远是独占资源、大IP等,你需要把你拥有的这些资源传递给用户,比如爱奇艺有《偶像练习生》、腾讯视频有《创造101》、优酷有世界杯等等。
  • 第三类是用户都会感兴趣的利益刺激。比如优惠,福利等等。
  • 第四类:如果说上述三类更多地服务于用户下载前,还有一类信息更多的是服务于下载后的,能够帮助我们用APP用得更好。比如说一些复杂操作方法的攻略或者一些辅助的软硬件工具等等。

比如说大家玩王者荣耀,同时也会需要一个王者荣耀助手,还会顺便下载一个斗鱼或者虎牙看看高手是怎么玩的,总之都是服务于自己在用在玩的。

四、做好内容的关键秘诀

要把内容做好,有没有一些秘诀呢?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选择了不同行业/类目的APP,为每个APP适配几十套甚至上百套内容素材,得出了一些能够真正快速帮我们提升转化的一些诀窍(套路),我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更受用户喜欢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特点:有用的。无论是推送一个评测文章“哪个APP更好”,还是一些基本功能介绍的文章,用户喜欢的内容几乎都满足有“用的、高效、客观、实用”对的特征。

第二个特点:有趣的。在用户百无聊赖的时候,快速让用户形成记忆点,一旦他觉得有趣,就会下载。

第三个特点:新热的。

这与新媒体运营是一样的,基本上是借热点来蹭流量,过去我们尝试过对于一个热点,进行多维度的拆解,推不同的APP。

比如旅行青蛙这个热点,大家很难想象如何去借势推荐旅游的、购物的甚至理财和心理类的APP,事实上我们做到了,效果还不错。

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热点,一定要把它跟自己的产品功能进行强结合。

第四个特点:利益点的刺激。

比如优惠、红包、返利、秒杀等。

核心是:便宜、省钱、爆品,能满足用户的利益诉求。

这些内容我们除了会在搜索和首页进行展现,还专门打造了一个优惠的中心化的场景,感兴趣的用户会直接到这里进行下载;同事用户可以通过积分换取优惠券。

这不仅是很好的拉新手段,也会提升APP的用户活跃度。

第二,我们需要一些更高效的内容的表现形式

首先,我们发现在部分的领域,短视频比传统图文内容转化率更高,比如一些复杂的操作方法。这样的内容长篇的图文步骤拆解会让用户感到信息过载,但是如果让他们看一个15秒的短视频,就能很快地把握住关键步骤,形成记忆点。

另外,购物类目的买家秀卖家秀对比以及摄影类目的效果对比这类内容,如果借助短视频的形式利用连续的几帧表现出来,就会非常吸引眼球,形成强视觉冲击力和记忆点。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产品的功能点必须要在线下暂时才能更好表现效果的,比如百度地图的车窗投影的功能,是没办法用图文直观展现的,更好的方式是放在车里演示一遍拍个短视频,大家就能完全明白效果是怎样。

说到这里,是否会有人担心,我们为同一个APP准备了这么多套内容有必须吗?是不是每一条内容都能得到有效的曝光呢?

我刚刚提到过,我们的大数据能力和腾讯系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可以真正做到让用户看到自己最感兴趣内容,千人千面。

五、实操案例,以及效果提升

购物类APP:

我们刚刚说过,购物类用户突出需求是利益点。大家看到,我们推优惠券比推普通内容的时候,产生的用户的下载转化率和点击转化率都有很高的提升。

摄影类APP:

摄影类APP如何利用我们的方法论获得数据提升?

摄影类的用户会对一些热点的玩法更感兴趣,尤其是一些影视热点,我们发现用户试玩的热情非常高,而且试玩之后,很大比例会回到应用宝进行下载。

除此之外,好玩的内容或干货教程也能帮助我们提升转化率。

小结

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一些头部的应用在推出单条内容后,可能单条内容一天就给它带来了一万、两万的自然下载量,相比它巨大的下载量来说,增长比例并不高。

但是对于中长尾的应用来说,日常整体下载量可能在每日一千、两千左右,这时候,一条好内容就会给你带来的额外的增量就会很可观。这个提升可能就不止50%,而是200%、300%,或者更多。

 

本文作者@笔记侠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
//www.f-o-p.com/86873.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