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hu, 10 Jan 2019 09:22:36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0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微信订阅号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为什么微信迟迟不对订阅号分组? //www.f-o-p.com/115644.html Thu, 10 Jan 2019 09:22:36 +0000 //www.f-o-p.com/?p=115644 微信订阅号

 

在讨论此问题前需要声明的几点

  • 本文所有描述的问题都基于微信iOS 6.7.2版本。
  • 真正好的用户体验是需要兼顾用户需求和业务需求,本文所讨论的问题仅仅是从用户使用角度觉得 不太方便的地方,我相信微信在做出此设计也是经过慎重的权衡和考虑,毕竟微信面对的是亿级用户群体,任何微小的改动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 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我对用户体验设计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订阅号消息分组,这是一个被很多用户诟病已久的问题,所有的订阅号都统一折叠在一个入口中按更新时间顺序排序,随着我们关注的订阅号越来越多,想要从中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公众号或文章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失去了阅读的欲望。

面对这么多杂乱的公众号,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分组,那么微信为什么迟迟不对订阅号分组呢?难道是微信不知道这个问题?不重视用户的意见和需求?

显然不是。

根据我自己的调查和研究,我推测可能是如下几个原因:

  1. 所有订阅号都集中在一个入口里,订阅号本身就是一个分组,如果再进行分组,可能会再次降低阅读量。
  2. 订阅号分组不是一个大众化的需求,需求优先级没那么高(由企鹅智酷研究报告得出)。
  3. 增加分组功能,会增加用户使用成本和障碍,用户需要额外管理分组,使产品变得更复杂,不符合微信大道至简的产品风格。
  4. 分组功能有弊端,长远来看,用户总是贪心的,分组以后每一组下订阅号数量依然会膨胀,信息过量和效率问题依旧会出现,治标不治本。
  5. 微信的理念本身不建议用户关注太多的订阅号,希望用户关注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其中原因1345很好理解,熟悉微信的以及懂互联网产品和设计的应该都知道。

那么,对于第2个原因,说订阅号分组不是一个大众化的需求这从何说起?怎么理解?接下来,我们就来解释下这个原因。

虽然我们拿不到微信的具体用户数据,但根据网上的一些研究报告以及企鹅智酷出的研究和微信公开课提到的一些数据,我们了解到,用户在微信上阅读文章的平均数量是5.68篇,其中80%来自朋友圈分享,20%来自公众号(包括订阅号和服务号)。

另外,报考显示服务号单篇文章的打开率是15%,而订阅号的打开率10%不到。通过这些数据以及漏斗原理,我们不难发现最后专门在微信上打开订阅号并找文章阅读的用户相对在朋友圈看文章的用户少之又少,因此,我们推测订阅号分组不是一个大众化的需求,需求优先级没那么高。

那么,既然知道了原因,是不是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呢?

别急,其实微信对这个问题有他自己的逻辑和解决方案——订阅号置顶(iOS称为设为星标)。

在提出我自己的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微信的解决方案——订阅号置顶有什么缺点,我个人认为订阅号置顶会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 如果用户只是想重点关注几个订阅号而已,用置顶确实很方便,但是用户如果想重点关注某一类订阅号或重点关注的超过10个呢,这时候置顶功能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因为你置顶十几个几十个订阅号那和没有置顶有多大区别?
  2. 置顶订阅号会让手机“变短”,不利于其他订阅号号推广。将订阅号置顶后,置顶的订阅号会一直霸占着首屏区域,即使其他非置顶订阅号更新了也没办法直接触达用户,降低了其他订阅号的阅读量。

因此,基于以上的5点原因,和置顶功能的缺陷,我提出我自己的解决方案——给订阅号贴标签。

需要说明的是,标签和分组不是同一个概念,标签是描述事物的属性,而分组是将事物归类。在微信里面出现更多的是标签这样的概念,例如:给联系人贴标签、收藏文章贴标签。

方案的具体逻辑是:在订阅号设置中增加一个“添加标签”的功能,允许用户对订阅号进行标签化分类。对于有对订阅号添加标签的用户,在搜索公众号和文章时,搜索框的下方出现用户设置的标签。

对于没有将订阅号添加标签的用户,则不显示,用户流程如下:

第一步:进入订阅号主页,找到设置

第二步:给订阅号添加标签

第三步:搜索公众号和文章

第四步:选择标签,显示标签对应的公众号,完成快速查找公众号。

其中,如果用户未对订阅号添加标签,则在搜索的时候不出现任何标签提示。

左图为有对订阅号添加标签,右图为没有底订阅号添加标签

这种解决方案的优点是,能够有效解决文章开头提到的几个问题:

  1. 用户从订阅号入口进来,界面还是保持原样,没有再次分组,满足了用户快速查找订阅号需求的同时,不会影响其他订阅号的推广,也不会有降低阅读量的影响。
  2. 基于用户搜索的使用场景,预判用户下一步操作,在用户搜索时,适时得出现标签,符合用户的认知,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出现。
  3. 在满足了中高级用户分组的需求同时,不会对没有这种需求的普通用户产生干扰。
  4. 不引导用户对所有订阅号进行分类,降低某标签下出现过多订阅号的可能。

以上就是我对微信订阅号分组问题的一些想法以及我对用户体验的思考和探索,欢迎各位指教,评论留言交流。

 

作者: Mingward,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 Mingward

]]>
微信订阅号再次改版,要注意什么?(附头图制作新解) //www.f-o-p.com/100419.html Thu, 27 Sep 2018 09:12:47 +0000 //www.f-o-p.com/?p=100419

「常读的订阅号」,将是一个运营者必争的黄金展示位。

9月25日,微信6.7.3 iOS版正式更新了!而就在9月22日,微信6.7.3安卓内测版就已经开始改版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微信订阅号信息流模式的重大更新,不仅新增常读订阅号,还把订阅号头条变成了次条。

绝对能吓出一身冷汗!

今年6月的时候,微信才针对订阅号展现形式进行过大改版,图文消息按照推送的时间顺序,以“标题+头图”的形式直接展现,点击即可阅读,大家称之为“订阅号信息流”。

这次,那就更猛了。

1. 新增“常读的订阅号”

更新后,打开“订阅号消息”,订阅号信息流最上方新增了一个公众号入口——「常读的订阅号」。

这里会显示你经常阅读的订阅号,点击即可进入,目前不能手动调整显示的公众号,只能系统智能更新。而且,更新时间越近的公众号在常读栏排列位置越靠前。

根据每个人的阅读情况,常读公众号的个数会有不同,但最多会有12个常读公众号。其中如果有未读推文,订阅号图标左下角会显示绿色圆点,提示打开阅读。

很明显,这里肯定将是一个运营者必争的黄金展示位。

2. 头图被弱化,猝不及防

微信今年在头图显示上多次改版,每次都是大动作,上一次的改版突出了头图显示。而这一次,真的是猝不及防。

更新后,订阅号在瀑布流页面中不再显示完整头图。

绝大多数普通粉丝看到的是和次条一样的小正方形区域,公众号的星标和常读的粉丝才可看到之前900x383px尺寸的封面大图,头图的作用一下子就被弱化了。

而且,大伙的头图又要重新设计了。还有考虑所有手机及各个版本微信的显示。

3. 头条大图显示时,标题位置变化

对于星标/常读的订阅号来说,粉丝可看到900x383px尺寸的大图,不过这里不再有单独的标题呈现区域。头条标题的位置从之前头图正上方,改为头图内上方,白色标题文字在图片上显示。

而且,之前一直在左下角的“xx位朋友读过”也从头图外下方改为头图内,位于标题的下方,显示更为突出。

总而言之,想让公众号获得更多的展示和点击,无疑就需要更加重视这两点:

  1. 提升公众号内容质量,促进公众号的打开和粘性,让它更有机会进入【常读的订阅号】;
  2. 之后除了引导用户关注点赞,还要不断提醒用户将自己设为星标订阅号。如果不想错过「木木老贼」公众号的更新内容,请顺手打个星标。

另外,微信更新后,头图又要怎么做呢?

首先,头图尺寸一定要了解。

最初,微信头图尺寸比例为16:9,基本就是900X500。而上一次改版后的头图尺寸为2.35:1,基本是900X383。如下:

灰色区域为旧版头图封面图显示画面,比例为900*500px;

红色区域为上一次改版后头图封面图显示画面,比例为900*383px。

如果再加上这一次微信改版后的封面尺寸,就是这样的。

红色区域也是公众号的星标和常读的粉丝才可看到900x383px尺寸的封面大图;

绿色区域为为非头条头图封面图显示画面,也是这一次改版后头图尺寸,比例为500*500px。(当然,这个区域不一定在中间,大家可以自由裁剪1:1比例尺寸)

为照顾所有微信版本大部分用户,我们在微信后台还是按照900x500px的尺寸上传,现在微信后台会提供900x383px(也就是2.35:1)和500x500px(也就是1:1)这2个尺寸进行裁剪。

也就是对应了这次更新后头图的2种展现形式。

知道了这些,如何设置头图尺寸呢?

在全部版本更新完成之前,我们要考虑所有手机及各个版本微信的显示,保证一个封面图能被最大化利用。

所以,我们制作头图可以用如下灰色区域900500px的尺寸,然后把主要内容都放在红色900383px的区域内。

并且,图片最关键的信息尽量是放在中间区域,也就是红色框和绿色框的重合区域。这样就可以在裁剪时保证让所有版本微信用户都能看到关键信息,最大化提高图文打开率。

另外,更新后对于星标/常读的订阅号来说,由于头图的上面部分会被白色标题覆盖,而且标题下方还有一行xx位朋友过,所以要为这些文字留出干净位置,并且头图顶部尽量不要用浅色,最好用深色处理,保证标题能看清。

老贼的建议是,头图保持简洁,重点突出。

总而言之,在头图制作上传时,需要特别注意更新后图片尺寸带来的效果偏差,实操中可以多次检查,多次预览,防止失误。

这样下来,虽然头图版本不停更新,也能保证所有版本微信用户都能看到图片核心信息。

微信官方的说法是:

希望通过这次改版,进一步优化订阅号列表的阅读体验,帮助一些习惯按帐号进行阅读的用户更方便地找到常读帐号。同时,提升总体的用户阅读效率。

我也只能是希望了。

 

作者:木木老贼,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木木老贼(ID:mumuseo)

]]>
APP推广拉新的五大方法,助你快速拉新获客 //www.f-o-p.com/99472.html Wed, 19 Sep 2018 03:21:32 +0000 //www.f-o-p.com/?p=99472

 

现在打开应用商店,无论是苹果的,还是华为的,小米的,都能看到数不清的各种应用APP,随着开源和开发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开发属于自己的APP,总以为APP的发展是这样的:开发→上线→大量新增用户→百万月活…..等等。

实际你可能遇到的是这样的:开发→上线→每天新增几个用户→活跃的都是内部人员→被迫项目暂停。

在这个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到,APP大多数的企业只要想做,都是能开发上线的,其成败的键在于新用户的增长,也就是拉新,能否获取用户的青睐,是APP发展的根本。

小编本文分享的就是关于APP拉新的五大方法,找准目标用户,转为注册用户,实现APP的快速发展。

一.各大应用商店和下载站

各大应用商店和下载站是用户APP下载的主阵地,可以分为三类:

1.各家手机品牌自带的应用商店:像苹果,华为,小米,OPPO等知名的手机厂商,都有自家的应用商店,这些自带的商店无论是页面的体验,还是APP的推荐机制,都是行业领先的,可做为主推渠道

2.第三方应用市场:比如应用宝豌豆荚百度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等,第三方市场存在于各大手机品牌中,市场占有率也比较普及,可作为APP推广获客的辅助渠道,像应用宝这样比较大的,也可做为主推渠道。

3.各大下载站:如绿色下载站,阳光下载站等,可以作为APP推广获客的一般渠道,只需要用户在下载站可以搜索到即可,因为那些网站的访问量本身就比较低。

二、广告投放

对于传统企业和有一定资本的企业,可以考虑进行广告投放,提升注册和知名度,常见的广告形式有:信息流广告搜索引擎的竞价广告,线下广告。

1.信息流广告:百度,腾讯,微博,知乎,头条,抖音都可以作为信息流广告的投放地,关键在于找准目标用户,加上合适的价格,获取用户。

2.搜索引擎广告:可在百度,360,神马等搜索引擎上投放广告。

3.线下广告:比如在线教育的可以选择在学校附近的地铁,公交站,楼宇等位置投放,电商可在楼宇,写字楼等处投放广告。

4.基于位置的广告:现在的网络定位相当准确,可基于用户的定位做广告投放,比如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基于位置的投放,比较适合餐厅,健身房等实体不可移动的店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广告投放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是你的APP类型如何和渠道相匹配。

三、新媒体运营

现在新媒体依旧是个火热的来源,通过新媒体的运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APP的下载量已经是各大企业常用的方法,用新媒体来推广APP有三类可参考:

1.微信订阅号,服务号,小程序微信依然是移动互联网最大的流量入门,如何利用微信的流量来实现自身的增长,获取新用户,值得我们去思考。

2.行业垂直网站:根据自身所处行业,进行针对性的运营,比如电商类的,可以到电商类的论坛,比价网站,总之思路就是你的目标用户在哪里,你的运营就在哪里。

3.知乎,企鹅号百家号头条号等,这些网站也可以进行运营,写一下引导用户下载的软文,说不定那篇文章就火了呢。

四、老用户拉新用户

利用APP内已经有的老用户,利用老用户来拉新获客,常用的方法有二种:

1.利用push,活动,弹窗,banner图等形式,加上一定的奖品,激励老用户进行活动分享,进行二次传播,获得用户。

2.采用裂变,拼团的形式进行拉新获客,让老用户带新用户一起玩起来。

两种方式的区别在于,第一种是老用户分享,后续不参与,第二种是新老用户共同完成某一行为,采用哪种方式,还得根据你的APP类型而定。

五、线下沙龙和活动赞助

当现在线上流量被巨头占据的时候,可以考虑重新回归线下,从线下获得流量,比如可以举办小型的沙龙活动,一次活动就能积攒一部分用户,在这些用户的基础上,想办法进行裂变分享,从而实现用户增长

线下也可以采用活动赞助的方式,比如教育类的APP可以采用校园学生会活动赞助的方式,学生正是你的目标用户,活动赞助使用合理的话,可用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注册用户。

总结:以上是常见的APP拉新获客的五大方式,在APP推广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APP的特点,进行选择性的使用,此外还有很多别的APP推广拉新的方式,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补充,诸葛君与你一起学习成长。

 

作者:诸葛君,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诸葛io数据教练

]]>
最全!微信公众号运营手册 //www.f-o-p.com/95965.html Wed, 22 Aug 2018 09:58:32 +0000 //www.f-o-p.com/?p=95965 公众号运营手册
一篇关于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系统长文,适合从事公众号运营的人阅读。本文从定位、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微信元素拆解)、推广工具公众号推荐等方面总结了微信运营的一些规律。

一、定位:用户、服务、平台

在开始运营一个微信公众号之前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思考定位:
用户定位:搞清楚目标用户是谁,目标用户的特征是什么,做用户画像
服务定位:提供什么服务,是否有差异化

平台定位:结合用户定位与服务定位来决定平台的基调,学术型?恶搞型?创意型?

平台的基调将决定内容运营与用户运营的策略。平台定位还涉及到自定义菜单的规划。其实自定义菜单的规划有点像APP底部的功能规划,规划的思考维度可以从目标用户、使用场景、需求、平台特性几个方面来考量。

如:是不是一看就知道知道平台的特点了?自定义菜单其实就是在告诉用户:我这里有什么。

 

PS:对于想运营自媒体账号的朋友,一个要么你自己本身比较牛逼,BAT背景啦,创业小新星啦,网红啦等。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来运营的微信自媒体账号一般质量比较高,目标用户比较集中,稳定性较强,大部分内容偏干货,学术范,比如BLUES,老鹰说,苏杰等。

要是你本身不怎么出名,就必须得足够特别,另类,气质高冷或屌丝,找到一个很小的切入口,做这个领域的意见领袖,比如“深夜发媸”(专注于两性话题)。
这一点和微博上的知名段子手成长路径颇为相似,如专注于星座研究的“同道大叔”,专注于发现奇葩事的“当时我就震惊了”,电影推荐“电影狙击手”等。在微信订阅号的运营上,我个人认为走这两种路径且做得小有名气的都是有研究价值的。

二、运营:内容、用户、活动

1.内容运营

概述:每天具体推送什么内容,内容上的安排还是得有逻辑的,不断的重复能让用户记住平台的特质,比如“一条”的正文排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互联网er的早读课”的正文开头部分,从内容运营的角度来说找到重复的元素,如首图,正文开头部分,正文结尾部分等,对于传播和留存用户是很重要的。运营过公众账号的朋友都知道,一篇文章的“保鲜度”一般是3天,过了3天后若平台没有好的文章接力,粉丝直降是毋庸置疑的事。

 

单图文和多图文的选择:
在推送形式上,是选用单图文还是多图文,单图文的好处是每天可以让目标用户集中精力读一篇最高质量的文章,但这个还是得因平台不同而灵活变化,对于资讯类的公众号,单图文的推送难免会显得单薄。单图文和多图文的选择依赖平台特性与目标用户。

 

二维码:
原生的二维码实在没有什么新意,缺乏辨识度,二维码在一篇正文中还是占到了一定位置的,所以更要与众不同,具有新意,经常更换,现在常见的表现方式有:

1)长按:比如把二维码作为了一种平面设计的元素

2)指纹:今年指纹长按识别的特别多,第一次使用的时候觉得挺新鲜。
3)动态:GIF的动图式二维码还是很别致的,够新颖。

二维码常用工具推荐:快手、视觉码、美图GIF、联图网、草料二维码

 

事件营销

内容的策划紧跟当下的时事热点、节日,列出一个每年必关注的关键时间节点list。每个运营都应该有这样一个类似的list,方便做营销推广活动,具体时间节点的选择依赖平台的特性,比如,如果订阅号的目标用户是大学生,那么时间的节点就更多的紧靠CET,雅思,托福,校招,情人节(你懂的),毕业季,寒暑假这种,最重要的是达到平台与目标用户的共鸣,推出的内容适宜适时。

 

事件营销事件选择来源渠道:一些排行榜具有很强的选题参考价值;在知乎论坛,豆瓣社区上可以发现一些深入探讨的问题;互联网媒体的报道一般能反映当下人们的关注领域,热门关键词;微博上的消息比较偏向娱乐性,以八卦娱乐奇葩异事最能吸引眼球,可以用来做吸引用户流量的选题;在视频网站上可以启发写段子的灵感,比如热门神剧“万万没想到”。

 

除了上述来源渠道,还有:百度搜索风云榜、网评排行—搜狐、热门新闻每周排行、热门微博/话题、百度指数、凤凰新闻今日头条、知乎、豆瓣、36氪报道、i黑马创业报道、优酷视频

接下来,开始把微信的元素细化来分析特性和方法:

 

标题

微信运营标题的取名方法(摘自网络)之前在网络上看到的总结,规律总结的很好,这个方法论其实可以自己收藏然后去做后续补充,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运营平时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1.如何体:是有用性的最基本模式。《技术型营销人必看:Airbnb早期是如何用Growth Hack获得更多用户的?》、《现代营销人进阶之路:如何从零开始成为营销技术专家(Marketing Technologist)》,一目了然全文阐述了个什么问题,读者从标题就会判断,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内容?文章的价值几何。如何体和即得收益相结合,会更加挠到受众痛点,奶牛Denny有一篇《如何发邮件请求帮助,并获得超高回复率?》,标题形式可以模仿

2.合集型:6种方法、5个建议、4个趋势。合集的好处,往往在于它的归纳总结性强,1篇抵单独看5篇。数字的堆积也给人冲击感和饱腹感。如果还有个好的结构,合集型文章读起来更轻松,因为文章被拆分了,有时看二级标题就能get到点。但你的几个方法趋势确实得有用和给人启发。内容水,别人被标题吸引进来,也会失望,适得其反。像《Airbnb告诉你如何用鸡肋换鸡腿:三种分享型经济的典型案例》这种,就比单独介绍一个Airbnb更丰富。另外,盘点、榜单也是一种讨巧的方法,如《【盘点】重磅推荐!来自Adweek2014年度Digital,Television,Magazine榜单》。

3.带负面词汇的标题:4个常见错误、5件你应该避免的事。这些负面词汇往往让人警醒,想一探究竟,见不贤而内自省,通过一些错误的案例来获得启示。《如果你的简历石沉大海,看看这8个秘籍》、《关于故宫博物院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儿》是不是比《8个简历制作秘籍》、《故宫博物馆的那些事儿》更让你眉头一皱,想点开文章来消除此时的负面情绪?

4.加一些修饰词,修饰词有2个作用:让定义更明确、独特;增加读者的情感强度。比如我们写过一篇介绍案例分享站点HUNT的文章,标题用的是《最好最新的案例库都在这里了|Hunt By SocialBeta》,说案例库,聪明的读者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但我上哪儿不能看案例呢?用“最好最新”来说明这个案例库的特色,你才有一点心动吧。

5.带有急迫感:“你还没尝试过的”、“最新推出的”…人人都有探索精神,兼具反击验证的心理缺口。会立马想验证下我到底尝试过没有,最新推出的东西我知道了吗。而且,让标题充满急迫感,也是召唤行动的一种表示。SocialBeta发过一篇《【案例】这么有趣的航空安全须知视频,你看过吗?》,你会不会想赶快去验证下,这个视频自己看过吗?真的有趣吗?如果还不知道怎么用,教你一个万能模式:动词+所得利益。像姜茶茶有篇文章标题《学会这些英文单词,你就可以在广告圈混了!》。

6.赋予珍贵资源被读者独家抢占到的感觉:“FaceBook内部员工工作指南”、“Google程序员薪资探秘”。看到这样的标题,读者觉得你给的信息,他能得到,别人得不到。而且,获取这个独有的信息后,读者会更愿意作为传播源,向别人散布知识(不得不承认:好为人师是本性…)。

李靖有一篇影响甚大的文《【李叫兽】如何写微信公众号文章:文章流畅耐读的奥秘》,如何写微信公众号文章已经够吸引社会化营销人们了,再加上文章流畅耐读的利益引诱和奥秘展现,你是否更想点开探秘,然后分享给朋友们?

7.解释性标题:以前写过一篇挺受欢迎的专访,叫《学生团队如何取得35W销售额:专访南京大学欧莱雅义卖团队Mr.Miss》。专访、欧莱雅的关键词赋予了文章独特性,也向读者传递价值和探秘感。再加上数字和如何体来补充事实和知识性说明。

8.嵌入专业性词汇:专业词汇能展现文章的专业价值,还能吸引到精准的受众。年前的时候,我的小伙伴写了一篇《【资源】HTML5工具篇:10个营销人也能轻松使用的在线编辑平台》,那几天 SocialBeta 的微信平台上粉丝量暴增,交流中得知,很多都是急切需要制作HTML5的行业内人。

有人担心,如果专业性词汇太冷太偏,或者过于晦涩难懂,点击量都没有,后期效果还会有吗?别担心,有些人并不是你的目标人群,新锐或高精尖的概念,吸引到1个专业优质受众,也比2000个无关阅读量的收益大。

9.善用双关语和俏皮话,增加趣味性:双关语+网络热词是种很好的搭配,他们互相弥补新颖创意与过度流行间的不平衡。像《当<权力的游戏>遭遇“蠢蠢的死法”,连最悲催的“领便当”也变得萌萌哒》这种,虽然很隐喻,但巧妙趣味足以让人消除消耗脑力的不快。还有种方法是善用转折,让标题更有故事情节和悬念丛生感。

《Instagram上50位KOL晒同款女裙照片,裙子迅速售罄,但FTC说违规了》,看前面的事实还以为是卖裙子的水军软文呢,但SocialBeta说水军违规了。

10.传递能简单习得和立马速成的感觉:人人都很忙的,不一定有时间和意愿去复杂钻研。如果像SocialBeta一样告诉大家《一篇文章读懂营销本质变迁从广告到SDi》、《7步教你玩转LOGO设计》,你会不会信心满满,读这篇文章就立马get成就?

11.福利帖:标题表明,读这篇文章有福利。2种方式,一种是直接打上福利的标签,如《2014年度礼物榜单—献给不会送礼物星人的福利帖!!!》、《【招聘福利】高端职位专场:新媒体和营销类职位》。还有一种是隐喻,使用“指南”、“面面观”、“入门读物”,这些词,可以这样组合用《【指南】关于视觉营销利器Cinemagraph,营销人应该知道的概念、案例和最佳实践》、《春节充电:36篇社交媒体和数字营销人荐读文章(职场篇)》。当然,这些文章都可以在SocialBeta的网站搜索到。

12.代入本地化和渠道特性:试想一下《庆丰小吃是如何做电商的》,杭州人会有共鸣去一探究竟,但放到大口吃肉的新疆或没听过庆丰小吃的国外,还会有人关注吗?知名地标或者有特色的地点也能带动更大地区的狂欢,《三里屯从此多了一家价格很奇葩的酸奶公司》这样的标题吸引到的可不止是三里屯的人。

13.借热点东风:网上看到一名新媒体营销从业者徐妍说“我们之所以追热点,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追热点。” 流行是一时的,我们可以借热点的东风来造势,但你原本的内容才是本质。

前段时间《权利的游戏》第五季播出,Uber纽约立马推出“铁王座试乘”服务,是很好的借热点营销(Uber未赞助…),同样,标题也可以借热点来取,Social君几天前发过的一个招聘微博,就用了《世界那么大,你哪都别去了,时趣,要你》,配上创意招聘图文,获得了大量有意思的互联网重度用户的求职

14.标题具体化:当你内容太多,无法将所有概念都提取到标题里,或者标题太泛泛而不动人的时候,就要选取文中的亮点来制作标题了。《除了Toms鞋,你知道还有哪些One for One的品牌?》其实讲了8个买一捐一的品牌,但没看到Toms鞋,很多人是不会来看的。

还有《会跳舞的红绿灯:让等待的时光也美丽的6个创意场景》这种,其实6个创意场景都很有亮点,但不能都塞标题里去,所以选1个为代表,让标题具体化。

 

引导关注

在很多微信订阅号的内容正开头部分常常看到有“点击上方即可关注”的引导关注banner,个人觉得这种方法在最开始的时候使用还是不错的,但现在大家对微信都比较熟悉了,加不加不重要。重点还是你的内容要足够吸引人,与其在微信的开头部分加上引导关注这样能凸显智商的标识不如用一些让用户记住的重复元素代替。

 

分割线
一般用在正文的尾部,作为正文与微信号介绍的分割,颜色上分为黑白和彩色,设计元素上有纯单线条的设计,也有线条+文的设计,组合方式很多。总的来说还是要和主基调符合。

阅读原文引导

在形式上主要有加粗亮色的处理方式、图片引导,其实在设计引导的时候得先搞清楚触发用户去阅读原文的动机是什么。有一些种类的阅读原文点击率是很高的,比如免费干货资源下载外链,大部分人并不是真的想要知识本身,而是对优质干货的占有欲促使他们点击,然后将资源据为己有。说的有些直白,但却是事实。

 

正文
正文的组织形式主要有直接使用微信的排版+自行组合文字排版+截图。这种方式比较简单,效率高。还有“一条”的微信公众账号,小Title的设计文艺范十足,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原生的排版用色不要超过三个,以简洁为主,长期坚持,添加重复元素。

使用PS,AI等软件做长图文

在这种表现方式上,安妮的长图就很有代表性了,这种形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有故事带入感,图片冲击为主,配合适量的文字。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微信平台上由于打开速度的原因,长图不宜过长。

 

GIF动图组合
GIF动画的最大优点就是表现力十足,有视觉冲击感。适合GIF的图要么就是高大上,要么就是逗逼、搞笑、脑残、萌萌哒、欠揍等不正常系列的,这种方法在 “深夜发媸”公众号的内容中运用最多,缺点嘛,不是在wifi条件下打开的话慢的一逼……

 

PPT式的表达方式
如果一定要用图片的方式来展现的话~

 

H5系列动画和表单

这个系列的推送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在朋友圈里的转发量还是很高的,好处多多不再累赘,直接上武器,具体的优缺点还是得自己用过了才知道,大家感兴趣的不妨亲自去试一试。
微信的HTML制作工具差不多都出现在表格中了,其实掌握1-3个顺手的够用了,我个人倾向于用MAKA,秀制作。表单工具一般用金数据,麦客比较多。

 

 

小型游戏

此类游戏大都操作简单,互动性比较强,能激发用户去分享,如测试类、益智类、答题类,小型的游戏甚至可以用PPT等轻工具就可以实现了。

微信图片使用

配图关键一个是图片本身的吸引力,还有就是图片和文字的搭配,代表微信:伏牛堂,这方面的技巧还是在于平时的积累,多看,多思考。

 

推送时间

这个时间段的分配来自网络上的总结,差不多涵盖了微信发送的几个重要时间点,个人认为微信的发送时间是和推送的内容、微信的定位、目标用户、后台数据等相关的,时间点的选择需要不断的用内容去试验,得出数据结论,最后用微信运营数据结论确立推送微信的最佳效率时间。推送时间分类:

上班派(07:30-08:00),代表微信:爱范儿、改变自己

午餐派(12:00-13:00),代表微信:城市画报

下班派(17:30-18:30),代表微信:餐饮商学院

晚餐派(20:00-21:30),代表微信:移动互联网

 

2、用户运营
自定义回复:用户在完成关注进入到公众号后,用户运营就开始了,自动回复的内容不宜冗长,由于微信闭环的特征,所以在语气上应该像朋友之间的问候一样,比如 “你真是太有品味了”、“来了,坐!”当然,如果微信的平台定位是咨询类的,就得一开始告诉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用户分组:种子用户、活跃用户、潜在用户,在后台用户管理的时候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组,分组后便于日后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运营活动。

微信的传播渠道主要还是在朋友圈,做好用户分组中种子用户的分类可以保证微信的持续活跃度。比如500的种子用户,每个人至少500个好友,一篇文章如果都被分享,那么到达率就有可能是500X500,当然这里只是理想状态。总之,用户的运营必须得区别化对待。

微信群:微信平台的调性自然会吸引具有同样气质的一群人,这群人就很可能自然的形成一种圈子,人毕竟是集体动物,集体的归属感是非常重要的。
朋友圈:对于种子级别的用户互动需求更多,大家发朋友圈无非就是嘚瑟下吸引一些赞,多多关注核心用户的朋友圈,刷刷存在感还是很有必要的。

 

3、活动运营

微信的活动运营与要达到的效果直接相关,是想拉新、扩大知名度还是增加黏性?如果是增加黏性那么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为最佳,比如沙龙分享会啥的。活动的形式太多这里就不过多的举例了,个人认为提升活动运营的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思考。
线上:签到、刮奖、红包、有偿投稿、游戏等

推广渠道
朋友圈:一方面是运营者本身朋友圈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就是用户的分享了,朋友圈的传播能力是最高效和有用的,刺激用户转发朋友圈的方法,一般有活动截图,积攒,比赛截图,个人认为最好的还是那种从内容上打动用户,达成用户方的主动分享,有价值的东西本身就是说服力。

官网:这里就涉及网站的SEO/SEM营销了,以后会专门写一篇总结性的关于网站运营的文章具体说明。如果官网的流量很可观,流量的导入自然不错。
社交媒体:互联网的各大媒体是很好的展示平台,目标用户通常明确,精准。

联合平台:联合一些自媒体/气质相似的微信平台,互相推送,到达率亲测不错噢,还有就是加入一些社群,比如WeMedia联盟啦,这种有影响力的。

三、数据分析:效果评估、数据整理

微信平台本身就可以直接进行数据分析,但是这样的数据分析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整理。
每日效果评估:输出运营日报
传播力度:信息到达率、每条信息的转发率、收藏率、阅读量、新增用户数、流失用户数
号召力:用户关注、活动参与
营销力:活动参与
服务力:用户投诉率、申请各项服务的用户人数、用户满意度/忠诚度
数据整理:每周输出运营周报
基础数据:数量、新增率、流失率、留存率
社交数据:收藏、转发、推荐
商业数据:投诉、广告需求等

 

四、微信管理工具:第三方、移动端管理APP、有赞

第三方:魔比宝,没有认证的订阅号直接开启开发者模式,复制URL、Token和AppleID,AppSecret到第三方即可。
移动端管理APP:新媒体管家
有赞

 

总结

现在微信订阅号实在太多,个人认为太多的碎片化阅读是非常浪费时间的,要是原创作者只是为了发表而写文,那么整个的文章逻辑是缺乏而且有害的。
如果要系统的去学知识看书是一种最好的方法,最有效的碎片化阅读方法我觉得是带着问题去收集碎片,然后按照自己的逻辑进行梳理,这样的学习才脚踏实地,能具体实施。

 

作者:斯瓦希里,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斯瓦希里

]]>
深度分析:2018短视频行业! //www.f-o-p.com/93822.html Wed, 08 Aug 2018 08:50:24 +0000 //www.f-o-p.com/?p=93822 2018短视频

 

2018年下旬,踽踽独行多年后,近期的一个偶然机会,小编再度邂逅短视频,如今的短视频已不复当年的平静祥和,巨头间分庭抗礼,争分夺秒的血战到底,直播社交、照片、音乐、长视频等各领域新进入者也在熙熙攘攘的络绎不绝……

行业

时过境迁,全面爆发的短视频行业,除了类目内的竞争此消彼长,类目之间壁垒也已突破至多类目竞争,甚至波及直播、音乐、社交等多个行业,正逐步演化成一场产业级的零和战役。

除去一些比如秒懂百科这样的冷门类目外,这6个类目构成了短视频当前的主要形态,各类目之间也相互渗透,如小影、VUE转型社交,西瓜融合火山,抖音、快手加入直播等,呈现出极强的行业渗透性和一定程度上的零和性质。

1. 社交媒体类

(1)产品

发展:短视频的蔚然成风、全民狂欢来源于这个类目下的几个产品,风头最劲的抖音、用户最多的快手、不甘落寞的微视、红极一时的美拍,和抖音同根生的火山,这些产品的用户量已全部破亿或者破几亿。

此外还有酷狗的短酷、歪歪的补刀、百度的Nani、新浪微博的爱动等大厂产品也都枕戈待旦,不断发力……这个类目已然成为各家平台银行存款的焚烧机,所有网红大V的梦工厂。

特色:社交媒体和其他类目之间的最大不同为UGC式的内容生产,提倡竖屏展示,目前UGC这个定位已经不太准确,由于产品调性类似新浪微博,所以类目界定为社交媒体。

抖音、快手是其中的佼佼者,抖音以内容玩法为主,快手以玩家特色为主,一个内容偏平台引领,一个内容偏人物自带,类目内其他产品基本也是对标这两个。

(2)功能

工具:滤镜、美颜、特效为主,主要用于提升手机视频的拍摄美感,平台自带工具的使用率其实并不高,打开过工具的用户比例大约一半左右,长期使用的更少。由于工具的功能更新远跟不上内容的迭代,所以,预计未来社交媒体自带工具的使用率会持续下降,平台本身侧重点也会更加重内容、轻工具。

模板:声音模板及合拍功能,声音模板大多是基于头部音乐以及头部语音场景下的短视频二次创作,合拍是基于整体头部内容素材化的二次创作,内容创作者更偏向于一些头部原创的跟随,平台也以此来拟补内容多元化的不足,预计未来平台会引导头部内容的更加多元,否则内容重复度高,会导致用户审美疲劳后的高卸载率。

分发:抖音的高效和快手的自主。

抖音的机器分发优点为内容的注意力聚焦,用户不用选择,便可以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对内容消费者比较友好;不足点是用户自主性差,内容推荐的垂直度高,容易导致审美疲劳。

快手的列表浏览优点为用户自主性强,通过封面和标题来选择是否观看,取决于自身的兴趣选择;不足点是浏览选择这个步骤增加了1个流程,增加了IP的感知度,部分分散了内容的注意力,对内容生产者比较友好。

(3)对比

抖音和快手这两种类型的社交媒体比较,我的观点是长期看快手,短期看抖音。

  • 内容创作:抖音的玩法引导性内容会在短期内聚焦内容势能,吸引更多内容消费者注意力,因此短期DAU上涨飞快;而快手的原生态具备IP的沉淀性,吸引更多内容生产者加盟,因此长期会得到更多用户忠诚度和内容的多元化。
  • 用户梯次:抖音的内容生产用户梯次感单一,要么是头部网红,要么就是长尾创作者,典型的图钉结构,内容的时效性强,生命周期短,对内容生产者不太友好,也许前一个内容数据很好,后一个内容就会被打回原形。快手的用户梯次感更健康,头部网红以外还有明显的腰部结构,内容更聚焦IP感知和内容沉淀,对内容生产者相对友好,粉丝数据不太会过山车,适合长期发展。

2. 资讯媒体类

(1)产品

发展:在社交媒体没有爆发以前,资讯媒体是短视频的行业风向标,也诞生了一批知名的PGC内容和团队,比如:papi酱、陈翔六点半、办公室小野等。

资讯媒体内容主要以时事聚合和PGC为主。当下西瓜视频稳居第一,曾经的霸主秒拍深陷漩涡,梨视频发展困顿,此外还有快视频、好看视频、波波视频、土豆视频、爱奇艺纳逗等一大批大厂背景的资讯媒体平台。

特色:资讯媒体以聚合PGC内容为主,基本都是横屏模式,各大平台之前也一度大打内容补贴战。当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日渐强势,资讯媒体平台的头部PGC用户,如陈翔六点半等IP也纷纷入驻抖音、快手。

这些PGC用户的多栖甚至重心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整个资讯媒体类目的生态发展,为了应对冲击,多个资讯媒体平台也内置了社交媒体短视频和直播来做用户留存

(2)对比

区别:资讯媒体的内容上传大多在PC端完成,时长不太受限,区别于社交媒体的15秒-1分钟,所以在内容表达上可以更加深入,内容拍摄也基本都是专业设备及专业后期制作。

由于短视频社交媒体的爆发,无论是头部内容生产还是C端用户流失都遭遇了结构性冲击。留存下来的内容和用户,要么不适合或者不喜欢社交媒体氛围,要么是在和社交媒体多栖使用。

路径:资讯媒体的一个发展路径,一部分是因为早期并不是独立发展,而是内置在其他媒体流量平台共享流量,比如:西瓜视频内置在今日头条,秒拍内置在新浪微博……

一条发展路径,是在长视频平台基础上的内容补充,如土豆、爱奇艺纳逗等,还有各大资讯媒体内的影视、综艺、游戏、生活栏目内容。

未来:资讯媒体受内容监管以及社交媒体冲击,曾经的霸主秒拍已经跌落神坛,长期来看,依托新闻客户端、社交媒体、长视频平台等多渠道流量供给的产品会更有保障,独立APP的发展会愈发艰难。

3. BBS类

  • 产品:短视频的BBS,是一个太多人不理解,还不得不关注的一个类目,B站、A站聚集了最多的ACG用户,代表着国内最年轻一代人的文化潮流,二次元、番剧粉、鬼畜……无论是弹幕还是氛围,都称得上是年轻人群体最大的BBS。超高人气、群体专用语言、灌水弹幕甚至是某些事件炒作,在特性上都像极了曾经的猫扑、天涯贴吧
  • 功能:无贴片广告及弹幕设计,成功盘活了短视频作为BBS载体的全新形式,弹幕作为视频内容的补充歪解,同时增加了弹幕和视频两者共同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比曾经的评论灌水更加好玩。B站、A站以外的其他视频平台也东施效颦,对用户刻意讨巧的弹幕设计则显得不伦不类。
  • 未来:BBS引导文化潮流,用户一般都以核心区域的一、二线城市为主,A站目前已被快手收购,前途未卜;B站85%的视频来自用户创作,作为主打年轻人的短视频平台,目前最年轻的90后也20岁了,B站的用户正在逐渐长大,伴随一部分用户年龄增长带来生活环境的突变,未来对于B站的挑战是如何在社区氛围上融合不同年龄层的用户结构。

4. SNS类

基于关系链下的短视频,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对看短视频的需求完全不同。

微信朋友圈的短视频拍摄完全无修饰功能,短视频是基于熟人关系链,对朋友圈图片和文字功能下的补充。

陌陌是陌生人社交,所以,短视频的植入是为了补充个人展示,所以更加注重同城的区域性,主打同城短视频社交,此外陌陌也上线了两款独立的短视频APP,谁说和超有梗,并且大打补贴战。

手机QQ短视频,基于QQ用户关系链的短视频,手Q近期强化了短视频的入口,和微信小程序入口类似,顶部下滑就是好友短视频,不过当下手Q基于腾讯战略更多是在推荐微视内容,其次才是日迹和QQ空间短视频。

5. 电商类

手机淘宝主搜栏增加了短视频入口,还有传说中的独立APP“独客”,短视频在阿里系的权重也在不断加码;《一条》短视频在微信订阅号的成功,未来电商领域的短视频发展依然拥有着无限可能。

6. 工具类

短视频工具类其实是我本次重点调研的类目,前面5个类目的大厂间激烈竞争和内容方面的疯狂补贴,意味着短视频正处于内容红利阶段,而且这个红利应该还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第三方短视频内容生产工具的发展,目前远远没跟上短视频内容的发展,因此我判断,更具针对性的短视频内容生产工具,未来将会享受到和内容一样的行业发展红利。

平台自带:社交媒体的平台自带工具前面已经交代过,随着社交媒体内容的快速迭代,平台自带工具的功能迭代后期会更难满足需求,而短视频社交媒体的火爆也变向教育了整个市场,UGC用户的潜在增量及工具需求已非常迫切。

照片工具:激萌类的照片工具,除了照片处理外也增加了拍摄短视频的功能,不过照片工具的功能拓展主要是为自身的已有用户设计,更多也是围绕自拍用户的美颜、滤镜等功能,和平台自带工具的功能重合度很高,所以,照片工具短时间内很难成为短视频平台的工具补充。

剪辑工具:剪辑工具主要是根据已拍摄完成的视频做后期剪辑,在对实时拍摄方面的处理还在初级阶段,并且剪辑工具的学习成本较高,也没有针对性的应用场景,更多还是专业用户的选择,所以,也很难成为短视频平台的工具补充。

小影类工具:小影、VUE类工具在尝试转型社交媒体,作为工具转型最成功的应该是小影,那是因为几年前短视频社交媒体还未火爆,所以小影那时比较容易转型并积累用户;而最近的VUE类工具的转型,是在当下社交媒体短视频的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的前提下,并且产品转型有看得见的功能更新,还有看不见的团队架构、人员能力等各方面转型,所以我个人并不看好VUE类工具的未来。

特色类工具:定位中二的《超能界》、酷炫特效的《MixV》、陈漫的高端摄影《大片》等工具非常具备特色,定位也相对垂直, 个人非常喜欢也更加看好这类工具的未来。

工具:作为与火共舞的载体,这只飞蝇,正筹划一款针对短视频行业5大类目中不同内容生产用户的专属工具,也作为短视频各大平台的内容工具补充。目前不能披露太多,点到即止,欢迎大家在私聊中互动。这里仅探讨一个方向,比如:鬼畜这种视频形式,UP主必须通过工具来制作,C端用户方面的基础很深也很忠诚,但在应用市场上却基本没有一款比较好用的鬼畜视频内容生产工具。

用户

短视频对待用户的方式是,通过对视频、音频及场景的功能处理,引导用户创作和分发内容。工具的作用是引导用户创作和美化内容,而平台的作用引导用户分发和传播内容。

1. 用户角色

观看者:纯粹的内容消费者,只观看不生产,这部分用户可以概括为一个词,叫做有空的闲人,使用短视频是为了无目的性的打发时间。所以,生活节奏相对舒缓的二线城市以及以外地区的年轻用户比例较大。

UGC:既是内容消费者同时也是内容生产者,UGC用户大约可以分为2类:一类为爱拍人士,吃喝玩乐都喜欢拍摄和分享的人;一类为才艺展示,自己的某类才艺或者专业,刚好吻合视觉需求,比如绘画、舞蹈等。

UGC用户同样也是年轻人为主,但女性占比会较高,多数会来自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具备一定的拍摄技巧,除短视频平台以外,很多在其他社交平台也都相对活跃。

PGC:优质内容生产团队,除了前端的表演者,还包括后端的编剧、灯光、后期制作和营销团队,PGC从早期的叫兽、暴走大事件、万合天宜到如今的陈翔六点半、办公室小野、二更、一条……

从长视频自制剧开始到短视频IP,经历多年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很多团队背景也原本就是专业的媒体人。

网红:平台原生坏境下新生的头部达人、UP主,也包括后来入驻短视频的直播、音乐、社交等跨平台的网红和PGC团队。因网红用户的多栖重合,也导致短视频成为了一个跨平台、跨领域竞争的焦点行业。

MCN:因为IP的内容流量先天具备分发优势,所以市场上诞生了整合头部UGC、PGC、网红的专业机构,包括流量平台本身在内。

短视频平台自身的MCN,主要是和入驻平台的头部网红和头部IP签约排他性协议,IP和网红禁止再入驻其他平台,从而打造自身和竞品在内容供给端的核心竞争力。MCN专业机构,主要是通过签约和打造头部网红和头部IP,然后再通过网红和IP的流量分发优势重复打造更多网红和IP。

目前的MCN机构大多原本就是头部IP和网红的内容生产团队,比如:papi酱的papitube、何仙姑夫的贝壳视频、魔力TV的新片场、一禅小和尚的大禹网络、办公室小野、代古拉K的洋葱集团等。

广告商:随着短视频行业的持续火热,短视频营销成为各大品牌主青睐的广告形式,短视频区别于长视频的贴片广告,更加偏向于植入式内容和定制内容的广告形式。

企业主:类似微博、微信,短视频也是企业最新的一种新营销手段,短视频新媒体运营,也逐渐成为继微博、微信之后的另一个重要运营渠道。

2. 用户来源

微信/朋友圈:占比最大,短视频大约超过一半用户来自微信,也曾一度疯传短视频可能会取代朋友圈。结果是微信封杀了短视频的外链,如今只能是通过保存视频后,再上传至朋友圈的方式来分享。

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手机百度、凤凰、一点资讯天天快报腾讯新闻等新闻客户端是短视频用户的排名第二来源。也是西瓜、火山、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腾讯视频、微视等短视频的主要分发渠道。

因此,自有流量是短视频平台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比如:今日头条快速崛起3个短视频产品(抖音、西瓜、火山),手机百度内置的好看视频和全民小视频、腾讯系天天快报、腾讯新闻内置的微视和腾讯视频等。

微博:微博作为最大的社交媒体,是短视频能够快速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多数明星、网红、PGC类短视频内容都是最早在微博得到了大量关注,然后转移至短视频平台,微博也是短视频先行者秒拍用户的最主要来源。

综艺:综艺节目深受年轻人追捧喜欢,节目本身就是爆款IP,所以植入综艺节目是短视频在后期发展的重要渠道,当下一众热门综艺都有短视频的植入身影。近期西瓜视频又对标长视频,斥资40亿打造自制综艺,并且拉来汪涵加盟,也足以证明综艺对于短视频的不可或缺。

搜索和应用商店和多数应用一样,搜索引擎和应用商店是非常重要的用户来源渠道,如今SEOASO关键词带量越来越小,尤其对于更多依靠内容的短视频来说。

3. 用户内容

  • UGC:用户通过场景触发了拍摄意愿,如旅游、萌娃、萌宠或者新奇事物等触发。其次是分享专业技巧及展示才艺,如美妆、生活技巧、舞蹈、绘画等才艺及技巧展示。
  • PGC:用户通常拥有一个自己比较吻合短视频的工作领域,能够保障持续生产内容,包括专业媒体人、专职艺术网红及其他工作职能相关达人。如科技、动漫、工作技能等职能相关;IP、段子、编剧、新闻等媒体人;唱歌、演艺等专职网红工作者。

4. 小结

7种角色、5个来源、2类内容,构成了整个短视频行业的用户生态,短视频用户和社交、电商、直播、音乐、长视频、资讯新闻、照片处理、游戏、漫画等多个行业的用户画像重合,造成了短视频行业当前的群雄角逐,相比较长视频的IP化核心,短视频更加注重场景。所以,短视频对相关行业的冲击也更大。

总结

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短视频的迅猛生长将渐渐放缓;各大巨头、利益方纷纷加入混战,抬高了行业的竞争门槛,而获客成本的提高会加快类目格局的定型,预计到2020年,短视频行业格局将类似长视频,成为少数几家寡头产品的专属战场。

  • 内容:场景化和IP化结合更深;
  • 年龄:年轻用户过渡至全年龄段用户;
  • 区域:二线及以下区域发展至全地域;
  • 行为:从看、拍分工明确,至看、拍、玩综合;
  • 时间:从休闲时间到全时间段。

1. 工具产品

拍摄难度:一段15秒的抖音视频,至少需要2小时及以上时间的拍摄处理,工具的使用难度及成本依然较高,随着UGC用户对工具需求的与日俱增,未来工具使用将逐渐垂直化,并且会有简单化操作的傻瓜式工具诞生。

配音:目前的产品大多针对视频处理,少有针对音频处理的UGC工具,而鬼畜音MAD视频高度依托音频处理。因此,在未来工具针对性将从以视频为主,过渡为音视频综合处理及简单化操作方向发展。

内容:我不知道拍什么,是UGC用户的第一诉求,所以目前短视频平台UGC大多都在做头部内容的再次翻拍;未来的短视频工具定位,将会由视频美化,重新定位至场景引导,通过工具中一些场景化的模板植入,激发用户的创作思路。

2. 社交媒体

  • 内容重合:内容重合度高,是目前限制社交媒体发展的重要瓶颈,而多元内容,除了运营引导外,平台还需更多激发UGC用户的自主创作,以及长尾内容的分发规则。
  • 内容门槛:随着内容消费者观看数量的提升,对内容的审美更加挑剔,能够走到头部的内容也越来越依托高成本及专业设计,这导致了大量UGC用户的退出,因此对社交媒体的用户结构挑战极大。

3. 其他产品

  1. 资讯媒体:聚合类媒体同样遭遇了内容问题,并且资讯媒体的内容更杂,导致内容质量和价值更难审核,也成为政策监管的重灾区。因此对于资讯媒体来说,相对垂直化的精品内容反而可能更有前景。
  2. BBS:目前BBS性质的短视频应用只有B站和A站,其他年龄段用户定位的BBS短视频社区还不多,意味着有很大空白市场,所以未来会出现更多垂直用户定位的BBS,如内涵段子借壳复活的《皮皮虾》。
  3. SNS:关系链的短视频应用目前还没有独立APP,这可能是由于腾讯的一家独大,导致国内的关系链产品都存在感较低,除了腾讯主导的熟人关系链外,同学、同事、陌生人等关系链短视频未来存在一定机会。
  4. 电商:电商短视频目前正在起步,网红带货、手淘主搜入口、一条订阅号,算是电商短视频发展的风向标,电商这个类目未来很可能会爆发。
  5. 知识:知识付费从16年至今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还都是一线城市的白领人群,目前知识类短视频除了秒懂百科,也几乎空白,而和其他产品的杀时间不同,知识类产品属于时间的朋友,被所有白领人群接受,这个领域的短视频产品的未来可为空间极大。

尾声

时光荏苒,今天再加入短视频的产品创业行列犹如飞蝇扑火,大概率会被烧得遍体鳞伤,小编也明白,接下来即将开始的将是一场与火共舞的恋情,只希望能够抚平曾经的那些耿耿于怀,寻回原本的赤子之心,进入悠然从容的人生“第三境”……

 

作者:老衬,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老衬 (ID:fengqitalk)

]]>
微信公众号为什么不做信息流了? //www.f-o-p.com/92570.html Tue, 31 Jul 2018 03:20:41 +0000 //www.f-o-p.com/?p=92570 微信公众号信息流

 

6月下旬,微信IOS更新了6.7.0版本,一向岿然不动的微信公众号突然变脸搅动行业风云,微信订阅号从原来的折叠式变为类信息流展示,然而7月24日安卓内测版又变回原本的折叠形式,这预示着微信尝试信息流宣告失败。

微信公众号本质上不能也根本不适合做信息流形式内容。

 

一、信息流会磨去微信意见领袖的棱角

意见领袖是内容时代才有的标签,作为注意力经济的始作俑者,KOL一呼百应,制着整个产业和热闻的风向,是新时代产业话语权的控制者。

中国总人口13多亿,而微信则坐拥10亿用户,并且是中国新资产阶级的绝对集散地,而微信公众号无疑是这10亿用户的必读日报、工作日常的精神食粮,大早的头条热闻、午间的休闲八卦、晚间的鸡汤故事,统统源于微信订阅号折叠而成“电子杂志”。

意见领袖即是10亿用户的风向标,掌握着用户、产业、时政等的情绪,而意见领袖也是微信公众号的使命之一,掌控行业话语权,而同样也是微信内容商业化的绝对构成。

微信本身是一个去中心化、精简了、集合化了的折叠式的较为封闭的球形生态,加之其为移动时代腾讯的命脉,其紧凑,极简,但却异常臃肿,因此微信更适合折叠式、集合化的内容形态。

无论是意见领袖的制造需要还是极简生态的基因需求,信息流与微信根本天生水土不适,信息流必然会破坏微信天然的内容生态,磨去意见领袖的棱角,那么微信公众号的价值也必然丧失。

要说天然制造意见领袖生态,让所有内容平台都望而生畏的则是老牌门户新浪旗下的微博,传承新浪博客时代的基因,微博成为移动时代的接棒者。

对标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基因迥然相异,所以微博的意见领袖基因成为微信公众号的心头大患,微信公众号必然无法像微博信息流一样展示,同样基于基因,微信至少要不忘初心才不会在变革之路上栽跟头。

 

二、 信息流让微信公众号沦为同质化的号类媒体,初心全变

信息流是平面媒体,订阅号式折叠媒体则是立体媒体,微信已经战略定型公众号为一个意见领袖者的制造池,鉴于微信的紧凑甚至臃肿的生态,朋友圈小程序、扫一扫、看一看堆积成山,微信公众号唯有立体化内容才是商业生态的最佳布阵。

号字头的媒体愈来愈多,辨识度却极剧下降,大批大批的号字头媒体所展现的形式便是平面媒体,百家号大鱼号、封面号、头条号、快传号,甚至还有腾讯自己的企鹅号,这些媒体本质上还是博客,以信息流展示的平面媒体,此类媒体,唯有信息流才是生路。

微信公众号若为信息流,不但丧失本心,微信商业生态缺失核心一环,而且必然会沦为烂大街的号类媒体中的一员,面目全非,与大批平面媒体相争,有失初心,同质化疑症难解。

在百家号、大鱼号我们根本看不到所谓意见领袖的存在,他们的套路已然是十几年前的门户向移动时代的平行迁移,不同的仅仅是技术的提升改变了媒体的造血能力。纵使更多的个人媒体在造血,内容库指数级暴涨,仍然没有活灵活现、有性格、有精神灵魂的人格化内容和意见领袖可辨别。

此种模式,除了微博的半封闭化社交模式,世间再无第二例,所有号字头媒体都在企图尝试微博模式,头条号的微头条、知乎、网易号的消息动态,却是枉然。同理,微信公众号如果成为信息流就自然无棱无角,平淡无趣。

要说微信的信息流,朋友圈当是,心灵共鸣、燃爆业界的内容无时无刻不再刷新着10亿用户的视野,虽然封闭,但其强社交性天然奏效,内容辐射力、影响力比微博更甚,这是微信生态紧凑、空间密集的天然DNA的映射。

 

三、信息流会使微信的服务和电商架空

微信要做服务,这是微信乃至腾讯从未改变的初衷,要内容干什么,必然是服务的土壤,信息流能孕育的服务掐指可数,但微信则不然,微信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所有商业服务统统必须以内容为轴心才能看穿肉体,窥到灵魂。

球形应该是微信的最佳、最恰到好处的商业形态,内有朋友圈,向外搜一搜、看一看、附近的人依次排序,微信公众号不但作为外缘生态土壤决定着微信生态能否二级跳跃,而且在意见领袖的制造上、话语权的控制上都是绝对的掌门人。

服务和电商是微信公众号所形成的土壤的必然产物,微信的使命是连接人与服务,腾讯也要千方百计借微信之手解开自己心中十几年以来的电商心结,大众点评、美团先后助力服务,小程序更是成为微信下个十年的寄托,腾讯电商还借小程序之力死灰复燃。

但这其中有一个必经通道便是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每一个订阅号均承载着服务和电商需要的流量,在微信公众号所形成的有性格、人格化的大V中,服务和电商水到渠成,信息流形态会因为内容的平铺,流量的不均衡等因素而破坏大V的品牌塑造格局,更完成不了服务和电商的使命。

所以,微信公众号天然不适应信息流,如同微博天然水土不服微信的折叠式生态。

 

作者:倪卫涛,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倪卫涛

]]>
订阅号回滚至原来的列表框版本,微信打脸了? //www.f-o-p.com/91936.html Wed, 25 Jul 2018 03:13:58 +0000 //www.f-o-p.com/?p=91936 订阅号改版

 

Android 微信 测试版更新,信息流将回滚

 

昨天(7月24日),微信安卓6.7.2内测版发布,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信息流版本回滚至原来的列表框版本,熟悉的未读信息小红点和置顶公众号都回来了。

 

 

▲右为微信 Android 6.7.2 内测版中的公众号界面,图片来自AppSo

微信订阅号仅经历1个月的信息流尝试,便不再做版本优化而是直接回滚版本——这对于高傲的微信团队来说,算是首次公开认错,数据断崖是一定的。

但那是结果,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高傲的团队不惜打脸来弥补损失呢?

一、信息流强化了用户体验,几乎掘断了公众号的IP感知

订阅号早期的设计是以订阅号自媒体的利益为核心,如未读信息的小红点标注,先点击进入公众号,再次点击进入文章页。

6月20日的版本设计改为了以用户的利益为核心,直接进入文章页,小红点标注也没有了,改为按更新时间倒序排列。

 

▲ 微信iOS版本更新后的信息流界面

这个改版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公众号IP的辨识度,除了头部粉丝量较大的订阅号以外,所有中长尾和新注册订阅号都受到了影响。

老衬也是在此次更新结束后,便给自己放了长假。

  1. 以用户为核心的交互设计,IP感知不再,消除了内容生产者的创作源动力。
  2. 从关注内容深度到刷资讯,确实提高了用户看内容的效率,但也降低了用户对内容的注意力和看内容的时间。
  3. 强化了标题的时效性,让时效性不强的高质量内容也失去了关注度。
  4. 从进入公众号到直接进入文章页,历史消息成为鸡肋,大大缩短了内容的生命周期,也降低了IP的沉淀和积累。
  5. 劣币驱逐良币,时效性较强的文章大都是时事新闻,有深度的文章生产周期较长,难以跟得上信息流所推崇的更新频率。

小结:综合以上,能在信息流版本下继续生存的,一部分是可以保障内容更新频率的专业内容生产团队,另一部分是辨识度极高的大V;而其他的非专业团队和中长尾自媒体,在这次版本更新后,几近覆没。

二、信息流强化了资讯,几乎放弃了社交

  1. 取消了公众号置顶,改为星标,优化了取消关注流程和步骤,用户信息流里向左滑动公众号名称便可取关,取关的入口也设计得更浅。
  2. 注重头部内容,折叠了第3-8条的内容推送,不区分未读和已读信息。
  3. 增加了关系链的开放,可以看到几位好友阅读过同篇内容。

在6月20日微信订阅号改版前是社交媒体,改版后变成了资讯媒体;改版前以关系链为核心,改版后成为了以资讯内容为核心——这种跨度的转型,即便如微信的强大,也直接导致了数据断崖和转型失败。

(1)公众号是生长在微信上的一个封闭式社交媒体,限制私信、限制评论权限、内容订阅才可见等封闭规则设定,这种封闭式社交媒体离开微信社交关系链很难单独运营

而资讯媒体是种公开式的环境,和订阅号的封闭格格不入,所以订阅号的资讯转型注定失败。

(2)折叠第3-8条的推送内容,看似影响最大是订阅号大V,其实由于内容订阅才可见的封闭环境,并非资讯媒体的公开栏目聚合内容,折叠第3-8条推送内容是进一步限制了内容曝光,封闭环境下的优质内容传播高度依托头部转载,折叠内容抑制了头部转载的活跃,更加隔断了中长尾小号的生存之路。

(3)取关入口的优化设计让订阅号大V也如履薄冰,否则便会遭遇数据跳水,这层设计进一步抑制了头部内容的活跃。

小结:信息流不仅抑制了大V订阅号头部内容生产的活跃度,同时掘断了中长尾订阅号的生存之路;致使近1个月以来,整个订阅号生态不伦不类,生着社交媒体的魂,却披着资讯平台的皮,最终强大如微信,损失也是不能承受之重。

三、平台型的产品,得供给端得天下

由微信订阅号延伸至所有平台型产品,有一条铁律一直没变,就是得供给端得天下。

从早期的团购、打车到现在的短视频,无论是商品供给还是内容供给,供给端用户都是平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1. 携程的酒店供给:早期的携程艺龙在酒店供给端竞争时,携程高价买断重要位置的余房,使用户订酒店时,黄金地段的酒店只有在携程可以订到,因此形成了对携程这个产品的明确感知。
  2.  美团的团购感知:千团大战时期,所有团购都打补贴战,美团补贴通过数据寻找不同类目里的头部供给商家,签订独家合作约定,用户在消费某些热门类别时,只有在美团才可以团购,从而形成了对美团产品的明确感知。
  3. 短视频补贴:微视抖音竞争,在内容生产端大打补贴战,30亿的内容补贴,每条内容从500到几万不等。还有梨视频补贴、西瓜视频补贴、秒拍补贴、火山补贴等,都证明供给端对平台型产品的重要性。

四、总结

订阅号新版本的悬崖勒马,微信团队打脸式的版本回滚,我们依稀可以由此窥到一丝这1个月信息流新版本尝试带来的恶化后果。

信息流初心是美好的,以C端用户体验为核心,以内容阅读效率为核心——但要做到这些,首先不能超出微信本身的社交关系链,以及订阅号封闭式的生态结构;其次要充分保障内容创作者的利益,激励内容生产者的活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保障内容质量的筛选分发,高质量内容获得流量的分发规则,杜绝劣币驱逐良币式的时效性内容鼓励。

文章最后,祝愿订阅号生态能够越来越健康,各位内容生产同仁也可以保持激情,持续产出高质量内容,不负初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青瓜传媒立场

 

作者:老衬,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fengqitalk

]]>
爆文、公关和网红大V背后,是刷流量的游戏规则 //www.f-o-p.com/89655.html Mon, 09 Jul 2018 02:23:27 +0000 //www.f-o-p.com/?p=89655 刷流量

 

过去这一周,汽车自媒体“慢速公路”发文怒怼蓝标公关在宝马丽江的试驾会上邀请假网红大V的事件,仍在互联网上吵得沸沸扬扬。

事后,尽管蓝标的“妹子们”及时予以“回击”,但却依旧难以平息吃瓜群众对于大V的质疑。与其说是网友们不信辛苦的公关妹子,倒不如说是看不惯所谓网红大V敛财的“吃相”。

“说是几百万粉丝,投个推广几万块,结果连个互动转发都没有。”聊起这个话题,曾作为甲方代表的严宇(化名)对此感慨颇深。

他表示对于品牌方来说,投放宣传最常见的方式,莫过于在微博、微信上找来知名网红大V、意见领袖,通过其影响力广而告之。

然而,在投放推广的过程中他渐渐发现,有不少百万粉丝级别的大V,几乎都没有互动。就连点赞的人数,也屈指可数。

如今看来,这与“慢速公路”在爆文中描述的场景何其相似。被质疑的百万粉丝大V们,真能靠刷量刷出存在感吗?

刷量并不新鲜,“面子”需求巨大

“大V、网红可能很多都是靠刷量才能撑起自己的门面,也因为有他们才撑起了刷量的行当。”

经营某“刷量工厂”的彭亮(化名)透露,刷量、加粉这些名词,从有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开始,就一直伴随至今。

如今,这已经成为知名的网红号、营销号在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不少微博上号称超过百万级粉丝,或是微信上号称数十万粉丝的大V,都会含有水分。”他说,如果按照传统的内容养号方式,一般自媒体养出一个十万粉丝级别的大号,顺利的话也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然而,要是通过加粉、刷量“辅助”完成,很快就会出现一个行业大号。在以粉丝数量多少定推广费用高低的营销大环境下,这些网红大号显然是很“值钱”的,“性价比”也十分高。

“之前还有些自媒体号,愿意加贵一点的活粉,但因为总是掉粉,所以现在几乎都选择加廉价的僵尸粉。”他表示所谓的“活粉”,便是通过红包引导关注的真人粉丝。这些贪小便宜的“羊毛党”往往在领取了红包之后便会取关账号,让运营者都很是烦恼。

至于“僵尸粉”,则是由电脑系统自动注册生成,拥有头像、昵称的“机械粉丝”。为了让这些“机械粉丝”看起来尽可能像真人,彭亮和不少刷量机构都会使用群控工具,帮助其完成转发、点赞、发图等简单的行为操作。

“很多僵尸号,都是早期平台监管松散时,批量注册下来的。”据他透露,微信订阅号加类似的僵尸粉,一千个价格为十几元到几十元钱不等。微博僵尸粉的价格,则更加便宜,每千个粉丝5~8元。想要创造一个百万粉丝级别的“微博大号”,成本也就几千元。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有部分号称百万粉丝级别的“微博大号”、“微信大号”,其文章评论、互动数据几乎为零。

“多数情况下甲方或者公关公司,大多都只看大V的基础数据,因此刷量加粉的市场需求才如此巨大。”在彭亮看来,网红、大号刷量已经成了行业的通病。而其工作室动辄数十万计的月收益,恰巧也反映出了营销圈里诸多浮躁情绪。

或许,在这种情绪的驱动下,内容已经渐渐变得不再重要。如何快速敛财,才是这部分自媒体运营者所关注的重点。

大号“互动”戏份不足,只因成本太高

“大V的互动并不是不能做,只是过程复杂,成本过高。”

同样从事刷量加粉业务的杨怀哲表示,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或是其他网媒平台,想要让“僵尸粉”实现评论、评价等简单的互动行为,就要事先将对应的话术整理一份,输入到群控系统中,这样才能使“僵尸粉”说“人话”,即用真实的语言进行互动。

虽然这样刷评价、评论的方式价格便宜,每条只要几毛钱,但群控“僵尸粉”只能够在事先准备好的话术档案中,随机选取一段内容进行评论,出现重复的情况也十分普遍,容易被用户识破。

杨怀哲透露,之前有部分具有语句合成功能的群控软件,可以实现评论、聊天等功能,但在随机合成的过程中,总是容易出现BUG、病句、答非所问等问题。若想要实现最真实的互动、评论,往往是需要人工操作介入的,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员成本。

“说白了,就是人工编辑互动内容,人工进行操作。虽然可以在群控设备上逐一操控手机完成,但过程太繁琐。”他坦言曾有不少营销号定制过这一项“真人”互动业务。

光是刷一条原创评论(评价),所耗费的时间人力成本费用,就已经高达2-3元,“如果是在各类任务群中发布相关的有偿刷评论的任务,则单条真实、原创的评论成本将会更高。”

这样的一场“互动”策划下来,所耗费的预算少说几百元,多则上千。偶尔刷一次类似的“互动”,部分“大V”和“大号”运营者还是能够吃得消的,但长期这么做,财力上就实在难以承受了。

杨怀哲补充道,在这部分自媒体运营者看来,若甲方或公关机构支付的推广预算较高,则会在刷基础数据的同时,做一做成本颇高的“内容互动”(刷评论),让整个营销结果看起来更“好看”些。

如果推广费用有限,运营者自然会选择放弃“互动”的环节,或者借用亲友的账号,象征性的评论一番。尤其那些动辄拥有数十、上百个自媒体“大号”的营销机构,更是不可能在刷“互动”上投入过多的预算。

“但就算再热闹,也都达不到宣传推广的效果。”杨怀哲表示,不管账号是否有浏览、阅读、互动数据,都是依靠大量“僵尸粉”、群控系统刷上去的,根本没有真正的用户在浏览“大号”所发布的内容。

对于这部分“大号”的运营者来说,只要在最后能够拿出一份漂亮的“数据”给到“甲方爸爸”,也就万事大吉了。唯一被有效“传播”的对象,或许就只有彭亮、杨怀哲这样的刷量灰产了。

然而,即便被众多“大号”依赖,刷量灰产们还是觉得这门生意远不如以前好做了。

营销只看数据,刷量竞争激烈

“虽然市场需求大,但平台的监管也严了不少。”

彭亮表示,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规则的改变,更多新验证机制的加入,养“僵尸粉”已经变得越来越难。甚至有许多早期用软件批量注册的账号,也都被接连封禁。

“损失了很多账号,注册新的账号成本又太高。”再加上刷量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不少新的机构闻风入行,导致行业竞争激烈。在“货比三家”的原则下,刷量、加粉的报价不断被大V和大号们压低。

除此之外,他表示在过去的这几年里,租金、人员、硬件费用也都不断地在增加中,导致“僵尸粉”的维护投入大幅提升。尽管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收益,但刨除成本之后,净利润远没有几年前那么高。

“为了降低成本,我不得将设备、人员都往低成本区域转移。”去年初远赴东南亚经营“僵尸粉”生意的黄坤在交流中坦言,为了适应国内同行业低价竞争激烈,他不得不在一年多前将“生意”搬往印度,为的是降低整体运营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通过“生产”成本低廉的“僵尸粉”,他继续做着国内大量营销号大V 刷量、加粉的生意。但却仍旧受到不少新锐刷量机构的竞争冲击。为了抢占市场,争取用户,这些机构不惜成本价甚至亏本刷量,让黄坤感到头疼不已。

“选择也多了,僵尸粉、阅读量自然也就越来越不值钱。”他无奈地表示,不管公关、自媒体“大号”运营者、甲方代表之间的“游戏规则”如何制定,最终的数据都需要通过刷量支撑。

但与公关机构、运营者相比,处于激烈竞争中的刷量机构,才是明显被压榨的下游,“可以说,如今的公关,是经费层层盘剥后层层外包的行为,而我们做的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或许,刷量灰产之所以会有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与甲方代表、公关、网络大V间一系列自欺欺人的规则约定不无联系。

当每一环的机构,都只对一串串冷冰冰粉丝数字负责时,公关与传播也将变得不再有意义,假大V利用假数据“行骗”的情况,也将很难从根本上杜绝。

 

作者:懂懂笔记,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

]]>
盘点 | “世界杯游戏”是如何引爆用户增长的? //www.f-o-p.com/89496.html Fri, 06 Jul 2018 02:43:50 +0000 //www.f-o-p.com/?p=89496 世界杯游戏

本文内容为4年一次的世界杯为主题,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各大企业如何设计“世界杯游戏”,来配合这个世界主题的盛大赛事庆典,让游戏更好的激发用户增长和用户的复购率。

列举了7家做活动的公司为例子,虽然世界杯还没有结束,但是例子已经明晃晃的在面前让我们不得不分析一下。

百度世界杯“猜胜负瓜分6亿”、转转世界杯“每日猜对瓜分10万”、马蜂窝“猜胜负瓜分100万”大众点评“赢金币 抽豪礼”、每日优鲜世界杯“电视机”、美团世界杯“竞猜赢百万大礼”、优酷世界杯“本场瓜分140万”,这几家加在一起可以看出,光是以钱衡量的方式就是7个平台20多亿就撒出去了,实际来说他们真的给的就是钱么?这个钱用户得到了但是他们要付出哪些东西?

在本质的逻辑上,钱只是给用户的一个引流的词汇,人们参加游戏所做的“下载、押注、分享传播、刺激用户消费”、甚至是让用户在自己的产业链其他平台提现。

其实最实质的这些钱以前都是市场直接消耗换取用户,现在是钱直接给用户本身,换一层理解就是——拉新成本的ROI值/留存以及唤醒的ROI值/营收ROI值。

全文将涵盖7大平台所出的相关“世界杯竞猜游戏”,我们可以通过本文的内容,去了解足球竞猜游戏背后的逻辑和增长策略,以及推广与运营运营思路以及H5与小程序的设计思路,相信对非电商行业的同学同样也会有很大的启示,因为任何产品都是有一定的共性。

转转

体验评分:★★★☆☆

传播评分:★★☆☆☆

流程评分:★★☆☆☆

目测ROI评分:★★☆☆☆

  1. 主题直接:每天瓜分10万现金
  2. 核销方式(只有加法)
  3. 获奖名单(滚动名单、延后了15天左右才有滚动)
  4. 下注回报(按猜对人数瓜分固定10万现金)
  5. 竞猜计时(倒计时)
  6. 获奖权益(微信现金、小程序直接汇入微信红包
  7. 竞猜方式(球队胜负、球的个数)
  8. 赔率方式(机会下注,只有选择人数占比)
  9. 传播方式(小程序+海报)(转转分享过得一次机会)(卖产品可有3次机会)
  10. 提醒方式(服务号Push提醒,APP的首发Push)

闭环流程:

APP老用户,APP的首发Push进入APP内点击参加活动进入微信端小程序,小程序端授权并参加游戏下注,等待结果,服务号端提醒结果,并给微信端现金。

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用户,通过文章Push直接进入小程序,小程序端授权并参加游戏下注,等待结果,服务号端提醒结果,并给微信端现金。

策略关键点:

  1. 把原有微信端承载用户和APP端用户导入小程序载体,3个APP/小程序/服务号,三者有机闭环、但没有反向闭环。
  2. 3者的闭环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有每个用户有隐藏的独立ID并和手机和微信是能有效的形成ID字段,这样可以很好的做整个活动闭环的一个环境基础。
  3. 按传播设计的功能类别算,分享传播设计了12个不同的提示属于海报、押注类海报1种、小程序转发1种。zhe3lei形成了微信端传播的主要阵地。
  4. 整个的ROI的目测转化是不错的,每一场都是20万左右人参加、重点50万场次能到40多万人参加。

优点:是运营建立了服务号每天给参加这个游戏的人Push让他继续参加,做继续的活动运营,刺激了整个小程序的活跃。

缺点: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没有和业务联系,也没有向APP倒流、获得权益的理解期长、押注提醒和红包入场的Push没有做区分、获奖也是无感觉的。

美团

体验评分:★★★★☆

传播评分:★★☆☆☆

流程评分:★★★☆☆

目测ROI评分:★★☆☆☆

  1. 事业部:美团事业部“美团APP”
  2. 核销方式(竞猜代币加法)(竞猜代币兑换现金券)
  3. 获奖权益(5元-5000元现金券)
  4. 权益兑换(积分兑换现金券)
  5. 获奖名单(滚动名单)
  6. 核销方式(加法减法)
  7. 竞猜方式(胜负)
  8. 下注回报(固定赔率计算)
  9. 传播方式(H5+海报)(美团分享邀请码和链接获得不同的竞猜币)
  10. 提醒方式(APP的首发Push、后期提醒开关、或自己查询)

闭环流程:

APP老用户,APP的首发Push进入APP内点击参加H5活动进参加游戏下注,等待结果,APP端提醒结果,获取积分兑换现金券。

策略关键点:

  1. 把原有APP端用户导入H5游戏H5页面转发就是原生海报,且有用户的头像、这个策略点很利于传播。
  2. 按传播设计的功能类别算,分享传播设计了2个不同的提示属于海报、H5链接1种。没有对传播渠道场景有重点设计思路。
  3. 整个的ROI的目测转化是比较低的,但是原生海报的技术和兑换优惠券的方式是利于2次复购的。

优点:是隐私关注度高和自己的业务结合度高,签到有浮窗。

缺点:想做的事情太多,任务系统隐藏较深,获得券难度系数太大,用户用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用,分享没有明确的收益。

美团外卖

体验评分:★★★★☆

传播评分:★★★★☆

流程评分:★★★★★

目测ROI评分:★★★★☆

  1. 事业部:美团外卖事业部“美团外卖APP”
  2. 核销方式(7月15日前聚齐16张卡,兑换66元现金权益)
  3. 获奖权益(美团APP的66元现金余额/或者兑换价值80元的8张10元优惠券)
  4. 玩法方式(聚齐世界杯16强卡片)
  5. 场景方式(APP端是H5、微信端是小程序)
  6. 传播方式(H5分享只分享微信,无需选择直接跳转,跳转微信端后直接是小程序)
  7. 提醒方式(小程序、APP消息Push)
  8. 任务倒计时(限时任务)
  9. 闭环方式(完美的闭环,小程序抽卡-服务号提醒)

闭环流程:

APP老用户,APP的首发Push进入APP内点击参加活动H5页面,转发时H5到微信端跳转小程序端授权并参加游戏,等待结果(H5端的下注和小程序端抽卡片是同步的信息,在H5就等于是小程序下注),小程序转发的海报有人通过你的连接进入APP会有Push。

服务号用户,通过文章Push直接进入小程序,小程序端授权并参加游戏获得抽奖次数,并转播给好朋友获得更多的抽奖次数。

策略关键点:

  1. 把原有微信端承载用户和APP端用户导入小程序载体,3个APP/小程序/服务号,三者有机闭环且流畅度极高。
  2. 3者的闭环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有每个用户有隐藏的独立ID并和手机和微信是能有效的形成ID字段,这样可以很好的做整个活动闭环的一个环境基础。
  3. 按传播设计的功能类别算,分享传播设计了微信端只有小程序页面转发1种、且H5活动页面会根据转播场景进行判断是否是微信端,且H5转发不需要选择直接指定是微信对话选择。
  4. 整个的ROI的目测转化是极其高,服务号开始后40面内10万阅读,且3分钟内我的微信群有5个群都被转发了小程序,且自己转发了一个群5分钟内3个人加入。
  5. 缺点是运营没有每天给参加这个游戏的人Push他继续参加,无后续跟踪运营。可能效果太好,美团外卖自己都没想到。
  6. 权益机制这里针对复购有很深刻的考虑“美团APP的66元现金余额/或者兑换价值80元的8张10元优惠券”,不是获得券就是余额,反正无论如何都需要用于消费,且还是有时间段且不能一次性都消费要分8次。

优点:目的微信端的小程序有效激活并形成社交游戏,有程序与APP相互倒流机制很流畅,业务联系很紧密,H5和小程序后台一直。

缺点:机器16张卡片很难,距离目标远玩的意愿度就会不够。

每日优鲜便利购

体验评分:★★★☆☆

传播评分:★★☆☆☆

流程评分:★★★☆☆

目测ROI评分:★★☆☆☆

  1. 游戏地址:搜索小程序“每日优鲜”
  2. 主题直接:谁是预言帝 PICK赢大奖
  3. 核销方式(只有加法)
  4. 获奖权益(权益是电视、榨汁机、可乐套装、SK明星体验装)
  5. 竞猜方式(胜负)
  6. 赔率方式(机会下注,只有选择人数占比)
  7. 传播方式(小程序)(下单可以额外获得1次押宝机会)
  8. 提醒方式(服务号Push提醒,APP的Push提醒)
  9. 获奖名单(滚动名单)

闭环流程:

小程序首发Push点击进入参加游戏下注,等待结果,无小程序提醒结果,兑换现金券和电视等。

策略关键点:

  1. 典型的小程序运营方式、就是每日优鲜活动太多,一个活动都没有感受完、就下一个活动,运营的底层逻辑不够深。
  2. 整个的ROI的目测转化是很一般,但是获得优惠券是为了购买,电视的权益觉得这些都点虚,获得太难。且小程序的Push次数不多。

缺点:权益不够、权益和业务的联系密度不够,文案没有吸引力,UI色彩很古典2014年风格。

百度

体验评分:★★★☆☆

传播评分:★★★☆☆

流程评分:★★★☆☆

目测ROI评分:★★★☆☆

  1. 百度任务中心:竞猜瓜分6亿、领码每日百万=6亿
  2. 主题直接:全民世界杯 瓜分18亿(猜胜负 瓜分8亿大奖)
  3. 标题:邀请好友奖金翻10倍
  4. 核销方式(只有加法)
  5. 下注回报(固定赔率计算)
  6. 竞猜计时(倒计时)
  7. 获奖权益(权益是现金、前100名10年爱奇艺VIP)
  8. 竞猜方式(胜负)
  9. 游戏种类:猜胜负、翻拍领码
  10. 赔率方式(机会下注,只有选择人数占比)
  11. 传播方式(H5)
  12. 提醒方式(APP的Push提醒)
  13. 获奖名单(滚动名单)

闭环流程:

APP老用户,APP的首发Push进入APP内点击参加活动游戏下注,等待结果。APP端等待结果无Push提示,并给H5页面现金,体现方式必须下载百度钱包才能提现。

策略关键点:

  1. 把百度PC端和APP端用户激活,提现时需要下载百度钱包并绑定银行卡,百度自有生态的闭环。
  2. 百度给的的确是货真价实的人民币、而不是券类的内容,人民币并不一定真的利于传播、且百度的这个竞猜是这些对标游戏玩法、游戏种类少且页面最多的一个精彩游戏。
  3. 按传播设计的功能类别算,分享传播设计了7个H5分享链接的设计,没有对传播场景、应用方式、判断入口用户的人群分类来定向设计。
  4. 整个的ROI的目测转化是较一般的,最高此时有人赚到600多,而且没有微信端传播的设计。

优点是:真的有钱;

缺点是:真的很传统,UI设计的真的很好看,玩法真的有些复杂,转化目测真的很低。

PS:如果你是百度出来的,可以加我微信打我吧,但我说的是实话,宏哥真的人傻钱多。如果要是我设计可能还不如百度,哈哈。

但是说正经的腾讯视频都做“看电影片分享可以获得优惠券”,链家都有“买房优惠券”等等,百度的小哥哥,快点转变认知吧,市场真的太残酷了,一天不看市场玩法的变化,都不知道被什么打败的。

人家用卷你用现金,人家提升的复购率和拉新率,你还在广撒钱给自己的子产品做渠道。好吧,正式接受百度的人打我,我认了。

大众点评

体验评分:★★★☆☆

传播评分:★★☆☆☆

流程评分:★★★☆☆

目测ROI评分:★☆☆☆☆

  1. 主题直接:赚金币 抽豪礼
  2. 核销方式(加法与减法都有)
  3. 竞猜计时(倒计时)
  4. 获奖权益(权益是大疆无人机、优惠券等8类转盘)
  5. 竞猜方式(胜负,和球数)
  6. 游戏种类:猜胜负、球个数
  7. 赔率方式(机会下注,只有选择人数占比)
  8. 传播方式(H5)(邀请好友获得20金币)
  9. 提醒方式(APP的Push)
  10. 获奖名单(滚动名单)

闭环流程:

APP老用户,APP的首发Push进入APP内点击参加H5活动进参加游戏下注,等待结果,APP端提醒结果,获取积分兑换转盘次数。

策略关键点:

  1. 把一个足球宝贝放在主题页面,这点比较有创意,且男性比较喜欢。
  2. 分享传播设计了H5链接1种且只有1条。没有对传播渠道场景有重点设计思路。
  3. 整个的ROI的目测转化是比较低的。

优点:做了游戏、跟住了热点。

缺点:权益兑换关卡难度系数大(可能公司预算也不多吧),获得权益和需求不相关,游戏无法黏住用户。

优酷

体验评分:★★★☆☆

传播评分:★★☆☆☆

流程评分:★★★☆☆

目测ROI评分:★★☆☆☆

  1. 主题直接:世界杯竞猜 上榜就鞥瓜分50万大奖
  2. 核销方式(加法与减法都有)
  3. 获奖权益(权益是金粉兑换金条、iPhone X、Ari电脑、Kindie等)
  4. 竞猜方式(胜负,和球数、冠军等)
  5. 游戏种类:猜胜负、球个数、冠军
  6. 赔率方式(机会下注,只有选择人数占比)
  7. 传播方式(H5)(邀请好友获得100积分金币)
  8. 提醒方式(APP的Push)
  9. 广告插入(闲鱼广告融入)

闭环流程:

APP老用户,APP的首发Push/签到漂浮按钮/闪屏进入APP内点击参加H5活动进参加游戏下注,等待结果,APP端提醒结果,获取积分兑换事物和优酷的会员权益。

策略关键点:

分享传播设计了H5链接1种和一个分享海报,没有对传播渠道场景有重点设计思路。

优点:阿里系合作内部互通、兄弟部门很团结;

缺点:竞猜逻辑上比较重。

马蜂窝

体验评分:★★★★☆

传播评分:★★★★☆

流程评分:★★★☆☆

目测ROI评分:★★★★☆

  1. 预热宣传:点击进入
  2. 主题直接:猜胜负 今晚瓜分100万
  3. 核销方式(只有加法)
  4. 获奖权益(权益是现金、优惠券)
  5. 竞猜方式(胜负、球数)
  6. 游戏种类:猜胜负 、球数
  7. 赔率方式(机会下注,只有选择人数占比)
  8. 传播方式(原生海报)(免错卡)
  9. 提醒方式(APP的Push)
  10. 获奖名单(滚动名单)
  11. 倒计时(投票倒计时)
  12. 广告插入(滴滴广告融入)

闭环流程:APP老用户,APP的首发Push/签到漂浮按钮/闪屏进入APP内点击参加H5活动进参加游戏下注,等待结果,APP端提醒结果,获取积分兑换事物和优酷的会员权益。

策略关键点:分享传播设计3个分享海报、用海报针对微信圈进行传播。

优点:粗暴的玩法,每局一定获得钱(免错卡),每个用户成本在15-35之间,吸引的高性价比敏感人群。

缺点:如果和小程序打通且有腾讯的资本在里面,获客速度更快。

世界杯策略总结

  1. 在游戏设计上关键的点:下注的加减法,赔率是否浮动?一个H5多个游戏还是只有一个,奖励的权益是否有倒计时等?
  2. 在闭环上:游戏的简易程度、流畅度、场景闭环、权益和回报率权衡、传播方式、APP与微信端的那个载体闭环。
  3. 在细节上:传播是否有裂变属性?文字是否够吸引人?UED的体验,Push的策略。
  4. 场景设计:你的用户载体都有哪些?传播场景和交互场景的关联度。
  5. 权益设计:你的用户喜欢哪些权益?且是喜欢玩法还是喜欢奖品的大小,权益是否和主业务有关联度?
  6. 运营产品:如“转转”有些场次是10万有些是50万,且每一场都有跟进Push,而且每一场的押注方式有轻重的策略。

奖励权益就是补贴方式是也是看得见的奖励,所有的权益看似是付出,其实只是达到(拉新、留存、复购)等指标目的ROI值而已。

本次是针对“世界杯主题”在运用策略上来做的分析,根据什么样的产品,在什么城市,解决什么样用户通电。在什么场景下,用什么样的方式、权益力度,能带来什么效果? 怎么衡量最合理、不断优化的过程。

 

作者:高振旭,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增长黑客

]]>
12种方法,助你轻松应对微信订阅号逆天改版! //www.f-o-p.com/87506.html //www.f-o-p.com/87506.html#respond Fri, 22 Jun 2018 03:37:08 +0000 //www.f-o-p.com/?p=87506

很多使用过更新后的6.7.0版用户,表示很受伤,担心品牌优势不再、用户粘度降低,思考如何利用流量,保持变现能力。

此次的变化的确很大,短期内的影响不容小觑。今天给大家提供一些提高文章点击量用户留存率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如何提高文章点击率?

如何提供用户留存率?

一、如何提高点击率?

01 优化标题

改版后的订阅号信息主页面,主要是“标题+头图”的形式,并且没有了摘要信息的辅助。标题的作用越来越大。

大家的第一反应,微信是要催生标题党!但是,订阅号页面更便捷的取消关注操作,意味着标题党会容易被用户抛弃。

在标题党和吸引用户沉淀之间需要做一个权衡。具体如何优化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数字法则

因为人脑或者是眼睛对于数字一般比较敏感,你肯定有这样的感受,当标题当中出现一串阿拉伯数字时你总能第一时间发现。

我们要尽可能的在标题上提炼文章当中一些核心信息或者数字,提高对用户的视觉冲击力。如《一秒生成20000句文案和8000张海报,文案和设计师慌了……》这类含有视觉冲击力的数字往往能够更好的引导用户打开。

2)傍大款

我们大脑在处理熟悉的事物时更容易识别,在介绍新事物、知名度不高的事物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熟识、知名度高的事物进行介绍。

如前一段时间在创造101选秀节目中爆红的王菊,国外记者在报道时写道《王菊——中国版碧昂丝》,借用碧昂丝的知名度,读者就很容易对王菊进行定位。

3)稀缺性

凡是稀缺的,就是珍贵值钱的,这不光符合经济上的原理,也符合在内容和娱乐方面的规律。

我们在制作标题的时候,要想一想这篇文章的稀缺性如何体现。比如我们可以把独家、首发、专访、最后一次,限时3天,这样的词放到标题上面,更能提高用户的点击欲望。

如微课WeClass推文《听说你等i排版会员很久了?618最后3天送你180天会员!》中最后3天就是在时间稀缺性上的体现。

4)追热点

大家都知道写文章、做活动的时候要追热点,有时候内容和热点没有关系,在标题上简单的做个修改也是可以蹭到热点的。

如昨天(6月20日)『微互动』推文标题为《突发,微信订阅号改成“今日头条”,阅读量面临大幅下滑?张小龙亲自回应!》,就是借助了微信改版的热点,24小时不到阅读量达到18080!

02 优化封面

1)图片尺寸

封面图改版后,尺寸有了很大的变化。原始尺寸为900X500,参考比例为2.35:1,所以我们在制作封面图时,选择尺寸为900X383即可!

2)头图风格

新的订阅号消息界面对于封面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所以趣味性、美观度、创意性等都影响到公众号打开率。可以从趣味性、美观度、创意性角度考虑头图风格设置。

①使用叠层类、LOGO类、留白类、彩色类等等。这些样式共同点在于,美观度和图片质量高。如《GQ实验室》使用的就是logo类。

②把封面图制作成纯白的样式,同时将标题设置成纯白的样式。如果在一篇文章中,突然刷到一条什么都没有的文章,你就说你点不点吧?

③使用纯文字:纯文字的玩法就多种多样了,单字、多字、全是字等各种形式,都适合制作成封面。

3)图片特色

在卡片式展示页面,需要将自身账号与其他账号进行区分,最直接、有效的做法就是为头图添加公众号logo。

4)图片配色

普遍认为深色图比浅色图打开率,高夜景图比日景图好,绚烂的图比静态的图片效果好,手绘的图片更有特色。在配色选择上,结合自身定位,选择更容易吸引用户关注的配色。

03 选择推送时间,吸引用户注意力

局部测试发文时间,根据用户群体的阅读习惯推送文章。一般情况下,下面4个时间段推文送达用户被阅读的概率更高。

8:00以前推送

目标用户和场景:用户起床后、吃早餐、上班途中会通过微信阅读文章,尤其是获取新闻、资讯类的信息。

11:30-13:00之间推送

目标用户和场景:午饭时间,一边吃饭,一边看微信文章,时间较充足。

17:30-19:30推送

目标用户和场景:用户下班后,会在回家途中、吃饭过程中,有空闲时间打开微信阅读文章。

20:30-23:00推送!

目标用户和场景:很多用户都有睡前看手机的习惯,忙完一天,可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就可以躺下来看能够放松身心的文章。

二、如何提高提高留存率/转化率

01 集中精力创作优质内容

内容为王,尤其是从此次改版来看,优质内容更能带来用户的沉淀。文章贵精不在多,提高文章质量,提高原创率,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中小账号及后入局者,把握好内容,就拥有挖掘流量资源的工具

02 提高长尾效应

此次改版后,菜单栏被边缘化,查看历史信息操作步骤增多,历史文章的阅读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历史文章的点击、阅读率是每一个小编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1)文中添加历史文章阅读入口

在文中说到历史文章的相关问题,可以添加相关历史文章的超链接。

2)文末形成历史文章目录

文末形成常态化的历史文章的目录,或者添加图片、文字链接的形式,引导用户阅读公众号的往期文章。如下图中i排版推文末尾的历史文章表格。

03 尝试发纯文字超链接

希望导流的账号可以尝试发纯文字超链接的转化率!

04 2条上玩小技巧

2条可以玩个小技巧,做一个向下的箭头,引导点开3条以下的内容。

此次改版,我们到底是受益者,还是受害者?需要每一个公众号相关人员去思考。不改版,微信整体流量固化,打开率在下降,我们肯定是受害者。

但是改版后,腾讯此举使流量、资源等进一步去中心化。所以说变化不一定是坏事,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公众号发展到现在,流量、资源越来越集中,80%的流量和收入由20%的人掌握。此次改版短期内对头部大号的冲击较大,难免有所担忧。反而这种变化对后入局者和中小号是机遇,更有可能通过内容闯出一片天地。

 

本文作者@运营二师兄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
//www.f-o-p.com/87506.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