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文案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移动互联网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hu, 09 Jan 2020 09:13:33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7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拼多多文案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拼多多文案的套路有多深? //www.f-o-p.com/176244.html Thu, 09 Jan 2020 09:13:33 +0000 //www.f-o-p.com/?p=176244

在文章的开始,我要声明一点:这篇文章不讨论喜欢或讨厌之言,只讨论关于拼多多的文案。

前些天,我的一个朋友在拼多多上砍价成功一套口红,然后她就让我也赶紧下载拼多多,她说也帮我砍成一个东西。

然后,我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下载了APP,然后开始疯狂的砍价。

我忽然想,为什么拼多多那么吸引人?

自从拼多多出现以来,我的微信好友有不少都给我发过一些如“帮忙砍一刀”的信息,而真正帮忙砍价的却没有几个。

但是,从我这次使用拼多多的经历,我发现,我们都被它的文案“套”进来了。

 洞察人性的高手

最近,在我这边的小区楼下,陆陆续续开了不少新店面,有卖鸭货的,有卖干货的,也有卖糕点类的。

毕竟是新开的店面嘛,总会有很多折扣优惠,然后,在这些新店的门口,就排了好几条长龙,一度使这里的交通瘫痪。

是啊,谁不喜欢优惠或者便宜的东西呢?就比如,同样一个东西,在这家店你要花10块钱,

而另一家店只需要花费5块钱,我们肯定会选择5块钱的那家店,

而影响我们选择的去5块钱那家店购买的原因,或许就是那家店离我们十万八千里了。

在拼多多的文案中,我发现,它将我们人类贪便宜的心理挖掘的淋漓尽致。

 

  • 1、免费的精妙策略。

当我们看到一家店门口的易拉宝上写着“免费送”几个字时,我们会不会感兴趣,当然会了!但是,我们会有迟疑。

为什么?俗话说的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我们看到“免费送”后,我们会想:“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事?这背后一定有其他的要求!”

我们看看拼多多是怎么做的——“砍价免费拿”。多了两个字“砍价”的区别在哪里?

其实,这在无形中,给我们增加了一道任务——砍价,而且还是要拉着朋友一起“砍价”。

这让我想到,我们去集市上买东西的时候,如果是一个人买东西,很难将价格砍下来,

但是,如果是几个人结伴购买,一个负责“砍价”,一个负责“挑毛病”,还有负责“催促”的。

然后,店家就在围攻下勉强做了让步。

当然了,拼多多的砍价和现实的是不同的,拼多多的砍价,只需分享给朋友,让朋友帮忙砍一刀就好了。

这里一个问题:为什么“免费送”,我们会有迟疑,而“砍价免费拿”,我们却会很愿意去做?

正是因为“砍价”二字。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心理,

但是,给了我们一个任务“砍价”,再去“免费拿”,这就更心安理得了。

  • 2、撒钱的快感。

有人撒钱,你会捡吗?

我们当然会说:“不会捡!”

但是,在多次的实践检验中,人对钱抵抗力,基本为0。

拼多多上有个功能,叫做“天天领现金”,辅助的轮播海报文案写着“微信打款,领百元现金,点击领现金”几个字。

谁会拒绝别人给自己送钱呢?会有,但毕竟是少数,多数人对于送来的钱,还是会持有“不要白不要”的态度。

当然了,这个领现金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就是需要足够的好友帮你点击。

“100块钱呢!不就是让几个好友帮忙点击一下吗?整!”

于是,这也成功的留住了不少人。我们拿钱拿得快乐,拼多多也当然愿意快乐的撒钱。

 

  • 3、人人都有的大奖梦。

谁不想中奖啊!谁不想中大奖啊!拼多多满足你。

“1分抽大奖”这个文案,它的巧妙之处不在于“大奖”,而在于“1分”。

我先问个问题:1分钱,在当下的时代能买到什么?

我想,所有人都会异口同声的回答:“什么都买不到!”

是的,1分钱什么都买不到,1毛钱也买不到,甚至1块钱都买不到什么东西。所以,我们在大街上,如果看到了1分钱、1毛钱,甚至1块钱,我们连心动都不会心动,更不要说去捡了。

但是,现在有个地方,能让你花出去1分钱,而且这1分钱说不准还能拿到大奖,你愿不愿意?当然是愿意的!

如果这个文案,只是“抽大奖”,一定没什么效果,但是“1分钱抽大奖”,不仅能圆我们的大奖梦,还能解决了我们心中的一个难题——1分钱能买到什么?

无微不至的服务

 

  • 1、恨不得实时报道的“交易物流通知”

前两天,我在拼多多上买了一个东西之后,就收到了一条官方的通知,

首先是“拼团成功通知”,其次是“商品发货通知”,再接着“物流中转通知”,

再接着“商品派送通知”,最后是“订单签收提醒”。

这一系列的文案提醒,都彰显了拼多多的服务态度。

这些文案很简单,几个字,但却让人很放心。

  • 2、官方客服“自来熟”的“自动回复”。

为什说他是“自来熟”?因为它的每句自动回复文案的开始,都会有一个“亲”。

而走心的,在于“亲”之后的文案。

如:

“多多关注到您有一笔支付成功的订单,特奉上锦囊一枚,祝您尽快收到宝贝。”

朋友们,你想不想尽快的收到你刚刚下单购买的东西呢?

一百个想!一万个想!恨不得现在就能出现在自己面前!而这个文案,就吸引着我们点击下面奉上的“锦囊”。

再如:

“晚上好,晚饭后适度运动更健康哦~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

这条文案是我在晚上点进拼多多官方客服对话框中自动发给我的,

当我看到这条文案的瞬间,我就非常喜欢,谁不希望被关心呢?

另外,在这些自动回复的文案中,所用到的都是尊称“您”。

  • 3、冒着风险的“优惠活动通知”。

优惠活动通知嘛,几乎每个购物APP都会有,但是,在文案上,我觉得拼多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比如

“尊敬的XXX,帮你预约的10元无门槛券已生效!”

如果把这个文案改成“尊敬的XXX,送你一张10元无门槛券!”,就没那么好了。

想想看,我们走在大街上,有不少店都会让店员在门口或更远,发优惠券之类的传单,你愿意接吗?

据我观察,很少有人会接住!

原因就在文案上。如果只是“送”的话,那么对于消费者而言,只不过是普通的人,甚至是有些瞧不起的——没有这10快钱的券,你可能就消费不起了!

但是,“帮你预约”就不同了,消费者的地位一下子就提升了!从一个普通人,扶摇直上,成为“上帝”——顾客就是上帝。

其实,每个消费者都希望商家能把自己当作“上帝”来对待。就好比,我们团购了一家美发店的优惠券,我们当然不希望店家把我们当作是“团购来的”。

这一文案,也抓住了我们内心的“尊卑”心理。

写在最后

暂且不论拼多多的东西质量,也不讨论喜欢与否,单单它的文案,也值得很多品牌、商家学习。

在写文案时,不妨让消费者感受到你的诚意,让消费者感受到你的关心,而不仅仅是“套路”。

那么,看了我对拼多多文案的分析后,你会爱上它,或者讨厌它吗?

 

作者: 徐雁冰

来源公众号:冰哥笔记(xyb9267)

]]>
拼多多的9种分享文案,写文案你真的会了吗? //www.f-o-p.com/122628.html Tue, 12 Mar 2019 07:31:31 +0000 //www.f-o-p.com/?p=122628 拼多多文案

 

因为微信环境为由熟人/半熟人关系建立的环境,因此在阅读本文之前,你需要进入到这样一个假设场景:

你和某个/某群好朋友正在聊天,你现在只有1分钟的时间说一件事儿。

这个场景就是文案分享到微信环境的类比还原:

拼多多文案

如下,整理了拼多多9大社交列表功能模块分享到微信后的文案,拼多多每个功能模块应该有个分析文案池,同一个用户不同时间分享后的文案随机展现,以下为体验时间内随机出现的文案。

标红内容请重点关注,第二部分中会分析到:

一、特点总结

分享的本质是推荐邀请以达成某个目的——帮忙、共享福利或完成售卖。

1. 语气要像和朋友讲话一样,要有“你”、“我”这些主体,表达要简单直接

首先,说话的语气均为口语,就好像是你自己编辑的和好友对话的内容,模仿的是与好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聊天的场景。

不同于公众号发表的图文消息,聊天是基于熟人/半熟人关系,所以语气要像自己真实能够说出口的话。

举个栗子:微信图文的场景类似于在线下发传单,一般话术为“问候语+产品特征介绍+优惠介绍+……”。

而在和朋友聊天时,我们定是不会这么说话的,否则就像被盗号了。

比如拼多多的文案里会带着撒娇的语气说:“帮我砍一刀嘛,我真的很想要,爱你呦~”“在吗?给你发红包了,记得领啊”。

几乎每条文案都包含“你”或“我”这些主体词,体现指向性,突出对方的特别之处——是我重视的人,我此刻很需要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你。

设想一下:每年拜年的时候,你是在每条祝福短信里都加上对方的名字或者爱称,对方体验更好,还是啥也不写好呢?

文案要简单直接,试想你和好朋友聊天会一口气发一大长窜话么?

越是亲近的人,越是可以把一件事儿拆封成多句话来说,跟领导汇报才用一大段话呢。

但是文案可以短,但一定要突出目的——需要对方完成什么任务。比如拼多多的分享文案里反复出现的“点一下、参个团、砍一刀、记得领、看来抢”等。

2. “这是真的,我体验过了”

微信环境里各种“领奖”、“免费送”的字样太多了,大家都有了抗体。

如果有朋友关系做背书,可信性将会提升。正如拼多多文案里会出现“100%真实”、“我的已经到账了”、“官方”、“已有XX人领取”等。

3. 带有邀请/请求的语气,并且突出“帮我/参与进来很简单的”

用“帮”,“快来吧”,“一起”等邀请/请求的词汇,还原现实中朋友之间互相求助或邀请的场景,使对方不好拒绝。

并且要突出“帮我/参与进来很简单的”;比如文案里反复出现“点一下”、“随时提现”,传达一种“这么简单就能实现,不帮我/不参与进来都对不起咱俩这关系”的作用。

4. “分享给你是为了你好呀”

分享终究不能自high,能让双方共同获利的分享才是“喜闻乐见”的场景。

设想一下,你一直帮一个好友忙,他从未帮助过你,时间久了,他也不好意思麻烦你了,你也不愿意帮助他了。所以在设置分享逻辑时,就要突出分享双方可“共同获利”这一点,分享可能性会大幅提升。

5. 表达情感——感激、爱等

如果是邀请对方帮助自己,可以先表达感激之情,或者爱你。设想现实生活中向别人求助,在求助的同时加上一句“多谢”,是不是求助的成功率就会高很多~

二、不要踩的“雷”

1. 避免过分夸大

基于熟人关系,分享的同时,你不仅是一个宣传渠道,还要承担“客服”的职责,因为朋友有问题肯定会问你,所以文案不要过分夸大,避免消耗过多社交货币。

2. 避免自说自话

分享就是有指向的,有指向的就说明这个分享文案是有受众的,要说受众想听的话,说对他们有帮助的话。

比如:“我今天穿了一条好看的裙子”这是自说自话,如果后面加上一句“我觉得你穿一定更好看”,这就让对方有了参与进来的动力。

三、其他思考

1. 分别撰写分享给好友和分享到群聊/朋友圈的文案

在体验拼多多——签到领现金功能分享时,我明明分享的是一个微信好友,但文案主标题竟然是“群主发红包了!!快来抢!”,当时是有点疑惑,因为一对一对话是没有“群主”这个主体的。

所以就在思考:需要分别撰写分享给好友和分享到群聊的文案么?

结论:技术及人力资源层面支撑的情况下可以分别撰写。

原因:现实生活中两个人单独聊天和与一群人聊天时的语气、内容、表达方式都不一样。

  • 主体不同,单独聊天只有你和我;群聊主体是大家,更像是广播;就像我遇到“群主”的这个主体描述不适合出现在单独聊天分享文案中;
  • 在一对多群聊是需要考虑关系组成的复杂程度——既有熟人关系、也有半熟人关系,“社会认同”带来的压力会更大,所以与其会更加严肃;
  • 还有更多差异点,可结合自己日常对话,来补充。

2. 为什么分享的时候不愿意加上自己的推荐语

分享都有可以增加自己推荐语的功能,但大部分都不会自己写内容。

原因大概有:

  • 人是懒的,大部分也懒得写;
  • 分享之后我明明可以在对话框或者朋友圈描述中写一句,干嘛非要在留言这个小小的区域里输入一段字。

3. 可以增加一个高频的、具体的、有趣的场景描述

高频的、具体的、有趣的场景更容易引起他人的共鸣或激起兴趣。

首先是描述高频场景:比如最近遇到的一个“推荐视频定向流量包”的一个场景,你在写推荐文案的时候可以描述的场景很多:在家里、在办公室里、在上下班途中使用定向流量包。

如果让你选一个场景,你会选什么?

自然是“上下班途中”——因为家里可以用WIFI,用流量包为WIFI发生异常的低频场景,说服力不够;同样在办公室里看视频的场景发生频率页比较低。

其次是描述具体的场景,如上在“上下班途中”的场景中又可以细分为发生在地铁里、公交车里、私家车里。

如果再选一个细分场景,肯定是选择“地铁里”或者“公交里”,可根据你熟悉的场景来选择,不选择私家车的场景因为:

  • 私家车里你可能是司机,没办法看视频;
  • 大部分没有私家车,覆盖人群有限。

其次是描述有趣的场景:有趣场景多发生在和别人发生“故事”的时候。

假设我们上面选择的场景是“上班途中的地铁里”,可能发生的有趣场景是“之前我们流量不够时,总是偷偷瞟别人的视频看,过过眼瘾”,别笑,你肯定也干过。

但有了视频流量包就不同了,我可以正大光明的看自己喜欢的剧。描述了一个这样有趣的场景后,能够勾起他人共鸣并增加参与进来的兴趣。

四、写在最后

在体验拼多多文案的时候,虽然也会觉得有些文案带有“要挟”色彩,容易引起好友“不适”。

比如:“测试我们真感情的时候到了,快来帮帮我!”但绝大部分的分享文案都是优秀的。

同时我也不觉得“拼多多”很low。

原因:

  • 不要以中产视角去看,low不low不应该以商品价格、品牌和购买者的身份确定,产品的价值观正确就不low;
  • 数据已经证明拼多多的社交裂变是成功典范,尤其是今天体验的这些分享文案,高度还原了社交对话场景,不low哦~

文绉绉的不一定是高大上,讲人话的一定不low ~

 

作者:一个帅气的名字呀,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一个帅气的名字呀

]]>
拼多多“分享文案”写作“秘笈“! //www.f-o-p.com/105227.html Tue, 06 Nov 2018 08:40:05 +0000 //www.f-o-p.com/?p=105227

 

本文分析的是拼多多分享到“微信”环境下的文案,包括分享给好友/群聊及朋友圈的文案,从而找出分享到微信环境的文案写作“秘笈”。

因为微信环境为由熟人/半熟人关系建立的环境,因此在阅读本文之前,你需要进入到这样一个假设场景:你和某个/某群好朋友正在聊天,你现在只有1分钟的时间说一件事儿

这个场景就是文案分享到微信环境的类比还原:

一、邀君共享拼多多分享后文案

如下,整理了拼多多9大社交列表功能模块分享到微信后的文案,拼多多每个功能模块应该有个分析文案池,同一个用户不同时间分享后的文案随机展现,以下为体验时间内随机出现的文案。

标红内容请重点关注,第二部分中会分析到:

二、拼多多微信分享文案特点总结

分享的本质是推荐邀请以达成某个目的——帮忙、共享福利或完成售卖。

  1. 语气要像和朋友讲话一样,要有“你”、“我”这些主体,表达要简单直接

首先,说话的语气均为口语,就好像是你自己编辑的和好友对话的内容,模仿的是与好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聊天的场景。

不同于公众号发表的图文消息,聊天是基于熟人/半熟人关系,所以语气要像自己真实能够说出口的话。

举个栗子:微信图文的场景类似于在线下发传单,一般话术为“问候语+产品特征介绍+优惠介绍+……”。

而在和朋友聊天时,我们定是不会这么说话的,否则就像被盗号了。

比如拼多多的文案里会带着撒娇的语气说:“帮我砍一刀嘛,我真的很想要,爱你呦~”,“在吗?给你发红包了,记得领啊”。

几乎每条文案都包含“你”或“我”这些主体词,体现指向性,突出对方的特别之处——是我重视的人,我此刻很需要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你;设想一下每年拜年的时候,你是在每条祝福短信里都加上对方的名字或者爱称,对方体验更好,还是啥也不写好呢?

文案要简单直接,试想你和好朋友聊天会一口气发一大长窜话么?

越是亲近的人,越是可以把一件事儿拆封成多句话来说,跟领导汇报才用一大段话呢。

但是文案可以短,但一定要突出目的——需要对方完成什么任务。比如拼多多的分享文案里反复出现的“点一下、参个团、砍一刀、记得领、看来抢”等。

  1. “这是真的,我体验过了”

微信环境里各种“领奖”、“免费送”的字样太多了,大家都有了抗体。

如果有朋友关系做背书,可信性将会提升。正如拼多多文案里会出现“100%真实”、“我的已经到账了”、“官方”、“已有XX人领取”等。

  1. 带有邀请/请求的语气,并且突出“帮我/参与进来很简单的”

用“帮”、“快来吧”、“一起”等邀请/请求的词汇,还原现实中朋友之间互相求助或邀请的场景,使对方不好拒绝。

并且要突出“帮我/参与进来很简单的”;比如文案里反复出现“点一下”、“随时提现”,传达一种“这么简单就能实现,不帮我/不参与进来都对不起咱俩这关系”的作用。

  1. “分享给你是为了你好呀”

分享终究不能自high,能让双方共同获利的分享才是“喜闻乐见”的场景。

设想一下,你一直帮一个好友忙,他从未帮助过你,时间久了,他也不好意思麻烦你了,你也不愿意帮助他了。所以在设置分享逻辑时,就要突出分享双方可“共同获利”这一点,分享可能性会大幅提升。

  1. 表达情感——感激、爱等

如果是邀请对方帮助自己,可以先表达感激之情,或者爱你。设想现实生活中向别人求助,在求助的同时加上一句“多谢”,是不是求助的成功率就会高很多~

三、分享文案不要踩的“雷”

  1. 避免过分夸大

基于熟人关系,分享的同时,你不仅是一个宣传渠道,还要承担“客服”的职责,因为朋友有问题肯定会问你,所以文案不要过分夸大,避免消耗过多社交货币。

  1. 避免自说自话

分享就是有指向的,有指向的就说明这个分享文案是有受众的,要说受众想听的话,说对他们有帮助的话。

比如:“我今天穿了一条好看的裙子”这是自说自话,如果后面加上一句“我觉得你穿一定更好看”,这就让对方有了参与进来的动力。

四、关于撰写推荐文案的其他思考

  1. 分别撰写分享给好友和分享到群聊/朋友圈的文案

在体验拼多多——签到领现金功能分享时,我明明分享的是一个微信好友,但文案主标题竟然是“群主发红包了!!快来抢!”,当时是有点疑惑,因为一对一对话是没有“群主”这个主体的。

所以就在思考需要分别撰写分享给好友和分享到群聊的文案么?

结论:技术及人力资源层面支撑的情况下可以分别撰写。

原因:现实生活中两个人单独聊天和与一群人聊天时的语气、内容、表达方式都不一样。

  1. 主体不同,单独聊天只有你和我;群聊主体是大家,更像是广播;就像我遇到“群主”的这个主体描述不适合出现在单独聊天分享文案中;
  2. 在一对多群聊是需要考虑关系组成的复杂程度——既有熟人关系、也有半熟人关系,“社会认同”带来的压力会更大,所以与其会更加严肃;
  3. 还有更多差异点,可结合自己日常对话,来补充。
  1. 为什么分享的时候不愿意加上自己的推荐语

分享都有可以增加自己推荐语的功能,但大部分都不会自己写内容。

原因大概有两个:

  1. 人是懒的,大部分也懒得写;
  2. 分享之后我明明可以在对话框或者朋友圈描述中写一句,干嘛非要在留言这个小小的区域里输入一段字。
  1. 可以增加一个高频的、具体的、有趣的场景描述

高频的、具体的、有趣的场景更容易引起他人的共鸣或激起兴趣。

首先是描述高频场景:比如最近遇到的一个“推荐视频定向流量包”的一个场景,你在写推荐文案的时候可以描述的场景很多:在家里、在办公室里、在上下班途中使用定向流量包。如果让你选一个场景,你会选什么?

自然是“上下班途中”,因为家里可以用WIFI,用流量包为WIFI发生异常的低频场景,说服力不够;同样在办公室里看视频的场景发生频率页比较低。

其次是描述具体的场景,如上在“上下班途中”的场景中又可以细分为发生在地铁里、公交车里、私家车里。

如果再选一个细分场景,肯定是选择“地铁里”或者“公交里”,可根据你熟悉的场景来选择,不选择私家车的场景因为:

  1. 私家车里你可能是司机,没办法看视频;
  2. 大部分没有私家车,覆盖人群有限。

其次是描述有趣的场景:有趣场景多发生在和别人发生“故事”的时候。假设我们上面选择的场景是“上班途中的地铁里”,可能发生的有趣场景是“之前我们流量不够时,总是偷偷瞟别人的视频看,过过眼瘾”,别笑,你肯定也干过。

但有了视频流量包就不同了,我可以正大光明的看自己喜欢的剧。描述了一个这样有趣的场景后,能够勾起他人共鸣并增加参与进来的兴趣。

写在最后

在体验拼多多文案的时候,虽然也会觉得有些文案带有“要挟”色彩,容易引起好友“不适”;比如:“测试我们真感情的时候到了,快来帮帮我!”,但绝大部分的分享文案都是优秀的。

同时我也不觉得“拼多多”很low。

原因:

  1. 不要以中产视角去看,low不low不应该以商品价格、品牌和购买者的身份确定,产品的价值观正确就不low;
  2. 数据已经证明拼多多的社交裂变是成功典范,尤其是今天体验的这些分享文案,高度还原了社交对话场景,不low哦~

文绉绉的不一定是高大上,讲人话的一定不low ~

 

作者:根本停不下来~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根本停不下来~

]]>
从拼多多的文案套路,学5种高转化率营销套路 //www.f-o-p.com/102519.html Wed, 17 Oct 2018 02:34:25 +0000 //www.f-o-p.com/?p=102519 拼多多文案

 

电商届的新晋网红兼3岁巨婴:拼多多,其文案堪称是营销圈一股清新脱俗的泥石流。

 

“老板跑路了!” 、“血亏,不抢不是中国人!”、“疯狂秒杀,1折赶紧抢”……

 广告营销,柴季,营销,文案,策略

淘宝京东正纷纷用”新风尚”、“品质精选”等概念,来卡位消费升级,占领中产阶级心智时,我们反观拼多多的文案简直如泥石流般简单粗暴。

 

言归正传,不论粗暴与否,拼多多文案转化率极高,一篇头部推文平均能给平台带来40万GMV(销售额),是各大商家争抢的重量级资源位。它的文案到底有什么秘诀?历时2天,我盘点了拼多多公众号的72条推文,总结出5大营销套路,虽然电商卖货式营销与品牌性营销在手段和方法上有所差异,但对于用户心理的洞察却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 绝对低价法—数字的力量

在72条推文中,“1元秒杀”、”3.9元起”、“3件9.9包邮”等诉诸于绝对低价的字眼共出现了68次,占比94%,足可见绝对低价法是拼多多最拿手的好戏。

 

 广告营销,柴季,营销,文案,策略

当然,价格的绝对优势,本身也就是拼多多相对于淘宝、京东等竞对平台最显著的特色,拼多多要求其所有供应商保证“全网最低价”,这是业内心照不宣的明规则。

营销从业者可以学习什么呢?学习巧用数字的策略。用户天生对数字敏感,从视觉性心理的角度来说,数字在获取用户注意力上,存在天然优势。

数字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不管数字本身是真是假(因为用户往往不会细究),只要使用了数字,就能使文案显得更可靠、更具权威性。

显然,我这篇文章的标题“盘点72篇推文,5种营销套路”,就是偷师拼多多的了。

二、 相对低价法—对比与价格锚点

除了绝对低价,拼多多还极擅长做比较。“原价几百的美衣,今天搞特价”、“超市卖十几块,这里统统几块就能买”、“价格吊打家门口超市”……

 

 广告营销,柴季,营销,文案,策略

最常见的套路,是将商品的原价和当前促销价对比,以及将线下商超的价格和促销价对比,以突出价格的优惠。这种比较有2个好处,第一是原价的高昂突出了商品的价值感,第二,有了原价做对比,促销价看起来变的非常诱人。

 

心理学在营销中其实有个落地的应用,叫”价格锚点”。主要是说当消费者无从判断价值是高还是低的时候,他会去选择一些他认为是同类的商品做对比,让自己有一个可衡量的标准。价格锚点就是商品价格的标杆,企业通过各种营销招数,暗示和对比,来营造氛围,影响人们的价值评估。

 

 广告营销,柴季,营销,文案,策略

很显然,拼多多是应用对比和价格锚点策略的好手。这种对比的方法,可供应用的地方很多,比方说行业中的老二往往喜欢在营销时,将自己与老大做比较,以突显自己的价值。知名度较差的明星会在营销时,往往喜欢带上高知名度的明星一起,这也是比较的力量。

三、 限时限量法—稀缺与焦虑

稀缺的东西,总会惹来追捧。

“限量1000份”、仅亏1天”、“赶快来疯抢吧”,类似字眼在拼多多的72条文案中,出现了33次,占比45%,平均每2条推文中就有1条在使用限时限量法。

 广告营销,柴季,营销,文案,策略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这可能是大多数消费者,在面对这些营销文案时的心理。而拼多多,也正在利用它人为制造的稀缺,及其所产生的焦虑,来缩短用户购物的决策流程,尽快促成下单。

这种方法可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比方说活动营销中,前100位送礼品;比方说游戏运营中,限量发售的各种外观皮肤。归根结底,不管是限时还是限量,都是在利用稀缺营造紧迫感,从而让用户快速行动起来。

四、 社交口碑法—朋友的安利

社交关系链中潜藏的巨大商业价值,前有微商佐证,后有拼多多检验。

 

“朋友都在用,你不来看看吗?”、“网友亲测好用“、”他们都在吃的零食,你也来一份吧”,拼多多极度口语化的文案,仿佛真的是朋友在向你卖安利一般。

 

 广告营销,柴季,营销,文案,策略

那么,为什么朋友的安利如此好用?一方面,人在犹豫不决时,往往会参考与自己相似者的选择,这是人本能的社会属性。另一方面,朋友两字很多时候意味着友好和亲近,而拒绝一个友好又亲切的朋友的请求,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

任何一个营销从业者,都可以利用社交营销法。类似朋友都说好的XXX,朋友都在用的/玩的XXX,都是屡试不爽的套路。

五、 天堂地狱法—欲望与满足

信者入天堂,不信者入地狱,在这种方法上,拼多多只学了“造天堂”这一半。

 

“用上这几款产品,颜值瞬间提高几个档次!”、“一擦,瞬间美白”、“一贴,立瘦5斤”……

 

 广告营销,柴季,营销,文案,策略

虽然用词夸大,但本质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消费者渴望什么?他希望通过消费,真正获得的是什么?洞察,理解,然后满足他的需求,为他造一个天堂。

 

这种方法,用高端一点的话说,就是“用消费创造理想生活的愿景”。这种将消费模式,与未来生活状态相联系的思路,国内外各大品牌的品牌方用的更是炉火纯青。

 

事实上,拼多多的72条文案,5种营销套路(勤用数字,巧用对比,限时限量,社交安利,天堂地狱),谁若能熟练运用,便是合格的营销圈内人了!若是还能排列组合或有所创新的话,基本就能玩转市面上80%的营销方案了。

 

作者:柴季,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柴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