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攻略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ue, 26 Jun 2018 03:21:26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0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推广攻略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如何借助分销手段,搭建用户增长体系? //www.f-o-p.com/87679.html //www.f-o-p.com/87679.html#respond Mon, 25 Jun 2018 03:04:45 +0000 //www.f-o-p.com/?p=87679

2018年开始,裂变、病毒营销、分销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产品相差无几的情况夏,运营成为决胜的手段之一。而在创业公司,很多资源都是有限的。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如何搭建自己的用户增长体系呢?

那从今天起,我将撰写多篇文章,为大家详细讲解各种用户增长体系是如何搭建、完善、运营,以及收到最终实效的。

今天就为大家带来“分销”,这种现阶段已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用户增长策略方面的详细讲解。

无论你是否熟悉分销这种推广模式,以下场景已经越来越多的在你的朋友圈微信群,以及生活中出现。

你是一位妹纸,非常喜欢购物,有一天,你偶然加入了某剁手分享群,群里每天都会有群主分享XX平台的商品链接。虽然这个XX平台你从来没听说过,但群主分享的这些商品看起来性价比不错,既非常便宜,又感觉很实用,终于有一天,你点开了链接,下单购买;

你的朋友圈每天都会被某家庭主妇小小的刷屏一下,她经常会在朋友圈安利某生鲜平台的各种优惠,发的海报漂亮,海报上的水果价格诱人。终于有一天你心血来潮,点开了她发的海报,决定下单购买;

你是一位爸爸,今天你的孩子在幼儿园刚刚开始学习英语26个字母,幼儿园老师在家长群里多次重点强调,要求各位家长带宝宝回家后,要多多练习今天学习的知识,同时发出来一个链接,要求各位家长点击链接,下载一个叫XX练英语的APP,同时告诉家长们,这个APP可以帮助宝宝练习口语。听了老师的话,你自然不敢怠慢,赶紧下载;

你在某股票群里经常和大家讨论股票,有一天你突然抱怨,自己用的股票APP不是太好用,想换一个,是否有人能推荐?群里某大佬发给你一个链接,非常热情的让你下载这个APP,并且告诉你现在注册就有充值金,输入邀请码XXX就能领取;

以及更不要说的,各种经常刷屏你朋友圈的《腾讯前X总监主讲:9大要素助你涨粉百万》,《理财大神私密传授:如何在25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等等课程海报。吸引你去交钱报名。

在以上我说的这些推广场景中,基本上全部都用到了“分销”这种推广模式。当我们作为“下家”完成购买,下载,注册,使用,填写邀请码等各种动作后,那向我们推荐这些产品的“上家”都会得到相应的佣金或奖励。

所以,“分销”这种用户增长模式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电商,微商,代购等消费品行业中,还已经应用到了媒体,金融,招聘,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等产品的推广中,只是根据场景的不同,出现的频次或高或低。

作为一种“上家推广下家收佣金”用户增长策略,我认为“分销”这种推广模式,非常适合做创业公司早期的用户增长,因为它有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

首先“分销”为创业公司低成本推广产品和获客创造了可能。

尤其现在做各种CPM广告,信息流广告应用市场推广的花费感人,经常账户里刚充完钱,跑一跑广告立马数字变成零,但带来的下载,注册,转化却寥寥无几。

所以相比之下,“分销”这种先推广,有下载,有注册,有转化,有购买行为后,再付款给推广者(以下简称小B)的模式越来越受到创业公司的喜爱,毕竟大部分创业公司在早期并没有太多金钱去砸向市场。

同时很多创业公司在早期做推广的时候经常会被假量,低质量的用户所困扰,但使用了分销体系推广产品后,由于采用后结算的方式,所以产品方可以对于小B们带来的用户质量有更加高的考核要求。尽可能的保证获得高质量的用户。

其二,如果把“分销”看做是一种推广渠道,那建设这样的推广渠道无疑是非常高效的。

相比线下开店,约谈线下渠道,谈代理商谈,谈广告投放地推等等手段,建设“分销”体系相对来说要高效的多。当你制定好相应的返佣规则,奖励规则,传播流程之后,近可以发动手上已有的用户成为小B去传播,远可以发动“上线拉下线”的方式快速起量。这无疑要比一个个城市跑,一个个商户谈,一个个广告投要快速高效的多。

其三,分销是杠杆,可以帮助产品快速触达目标用户

由于很多创业公司做的是小众垂直市场的产品和项目。这些产品的目标用户狭窄而又垂直。这就搞得创业公司通过常规广告投放的形式很难触达到他们,捞取出他们,而这时候,“分销”就能作为一种非常好的杠杆,帮助你的产品快速触达目标用户。

接下来,我为大家说一个案例:

某孕期控糖管理APP在产品开发上线后,由于目标用户群体狭窄(怀孕妈妈中血糖高危人群),始终饱受无法精准获客,高效获客的困扰。

如果当过妈妈,或者家里有宝宝的人都会知道,女性在孕期对于血糖的管理有着极高的要求,需要高频次的监控自己的血糖,以防对胎儿产生影响。

该公司的团队也曾尝试过在一些母婴社区,公众号进行投放,但由于这些公众号,母婴社区的用户数比较庞大,用户层次也是千差万别,这就造成精准用户的转化极低。同时由于费用高昂,这种投放推广根本无法长期为继。

后来他们仔细分析了用户的特征,决定直接打医生推广的这个点,走“分销”模式。

他们迅速组建了一支医院推广团队,密集拜访医院,诊所的医生,告诉医生只要让患者下载他们的APP,医生就会得到50元一位用户的奖励,而且下载的场景也非常自然,医生只需向患者告知一下,你下载好这个APP,输入我的特定号码,定期记录血糖,我就能在后台看到你的血糖记录。方便管理。

听到医生这样说,那孕妈当然会乖乖的去下载喽,甚至还会高频的使用。

你看,正是有了“分销”的帮助,这家公司的产品才可以快速触达到了非常狭窄的用户群体,而且相当的高效。虽然初期谈医生需要花一些时间,但只要每谈成一个,就等于新开了一条“高速”公路。同时顺带还解决了用户下载后的日活问题。

就这样,该公司很快砸出了前1万个精准种子用户,为后续的融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讲完这个案例,我相信创业公司应该会认识到,分销,对于用户增长的重要性。

那创业公司到底该如何搭建自己的分销用户增长体系呢?

以及在搭建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哪些问题呢?

如果你希望使用分销手段助力用户增长,那一定要想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因为分销增长,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产品。

所以对于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非常关键。

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的产品到底好不好卖(是否好推广)?

这个好不好卖(推广)包括很多个维度。

产品是否足够好?品牌是否足够?是否够实用?小B的推广场景是否够自然?够刚需?够便宜?够高性价比?够有针对性?下载流程,购买流程是否够简便?等等。

这些维度都会决定着你的产品好不好卖(推广),适不适合做分销。

比如用分销的方式卖房子就很傻(某房产APP之前真做过这样的活动),因为场景就不够自然,谁会在微信群,朋友圈买这么贵的东西?

但2000元客单价的在线英语课程在微信里推广就很有针对性。

某在线英语平台的获客渠道有30%靠分销渠道获得,客单价高达2000元。你说2000元的英语课贵不贵?肯定贵,但因为课程足够好,家长之间的口碑发酵就会在社交平台加速传播。

再比如某新闻APP靠分销收徒模式拉来了大量用户,下载新闻APP就有5元钱,对于三四线城市的闲人,家庭主妇,大爷大妈来讲性价比足够高,这样的产品做分销很快就能跑通。

再比如学校老师推荐家长下载批改作业APP,场景非常自然,足够有针对性,用分销做增长绝对不会差。

还有某母婴平台,以高额补贴,将某纸尿裤价格打穿到地板价,作为爆款,让小B们刷屏朋友圈,拉来了大量新用户下单。产品足够好,足够便宜(虽然是补贴的),那非常适合做分销。

还有某女性社群电商平台,每日的爆款全是十几元,二十几元的高性价比产品,够便宜,够高性价比,可以帮助小B们(分销商)以最快的方式销售出产品。

再就是那些刷屏的讲座海报,十几元报名听课,足够低价,即使这钱花了不去听,也不足以心疼。

所以如果要用分销去做用户增长,还是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产品到底拥有什么样的优势?够便宜,够好用,够针对,场景对,够性价比,够解决问题,好口碑,都有可能成就分销爆发的增长点。

接着第二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能不能返给小B们足够高的返利和佣金?

如果自己产品的优势并不够足,那有着较高的返利以及高额佣金依然可以打透分销的增长。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例如刷屏朋友圈的课程,19,9元一节课,小B们动动手指,转发海报到朋友圈,每卖出一节课,返9元,返利高达50%,虽然客单价很低,但足够诚意。

社交电商某集,小B们卖出一条390元的毛毯给下家,会获得200元的高额佣金,同样高达50%。

某在线儿童财商教育课程,3000元客单价,佣金高达15%~20%,最高600元。

这还仅仅是一级分销的佣金。

如果是二级分销,上线还可以多层“抽水”。

例如我发展了我的下线小弟,我的小弟又发展了下线小弟弟。小弟弟卖出货之后,小弟赚了200元,我可以额外获得其中30%,60元的佣金奖励。

能否持续给到一级和二级的高返利,高佣金,是驱动分销用户增长的第二个要考虑的点。

不过这里要额外要说明一下:高返利还是要建立在产品好卖或者好推广的基础上,不然即使你给小B们高达90%的返利和佣金,但产品推广不出去,卖不出去,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接下来第三个问题就是:推广的门槛是否能做到足够低,流程足够短?

我们都知道,推广的路径越长,用户流失的就越严重。这个对于以转化,体验为导向的分销体系来说尤为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社群电商会将推广的主要承载放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而不是放在APP里,让小B用户从APP内发起传播。

因为这样小B用户可以迅速的在微信中取得传播,分享的素材,迅速的转发给目标用户群,减少下载APP,注册等多余步骤,降低转化流失率。

所以如果做分销,为了保证拥有尽可能短的推广和转化流程,推广的主力平台基本都会以公众号和小程序为主。

这里面不得不提一个案例:

就是像XXkid,某某英语等现在非常火的在线英语教育平台,尽管这些平台上课都需要用户下载APP或者在线客户端,才能接入远在大洋彼岸的北美教师。但这两家对于产品的分销推广并没有集中在推广APP或者客户端上。而是重点推广产品的微信公众号。

因为通过小B们转发课程海报,引导家长关注公众号报名,这个流程要比下载APP,客户端足够的短,转化率也高的惊人!所以这些英语平台会在公众号接入大量的客服系统和销售系统,让公众号完成用户的获取和报名。

试想一下,如果让小B们推广XXkid的在线英语APP,推广XX英语的客户端,那这样的流程无异于繁琐和冗长,对于提高分销的效率来说是非常不划算的。

所以如果创业公司做分销,一定要充分思考:

是否可以将分销的推广与用户获取流程足够简短。

最后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小B,也就是分销商们到底来自于哪?

小B们是来自于产品内自有用户的转化?还是搭建专门的分销团队?亦或者是两者有之?

这个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拥有的能力,资源,投入等等进行综合的考量。

小B从产品里的用户直接转化,这样的模式轻,快速。

比如在很多讲座的报名流程,都会增加一个分销功能,用户报名之后,立马弹出提示框:

将课程海报转发朋友圈,100%拿回报名费。

这样瞬间就能让报名用户变为分销用户,开始裂变。

再例如某在线奥数教育平台,会发动销售人员挨个给付费的家长打电话,让家长将课程链接转发到朋友圈,并附上推荐语,转发的家长都会给予减免学费,返学费,返课等奖励,让付费家长迅速转变成小B用户。

而对于某些电商类产品来说,这样的体系反而并不好,因为买东西的用户,并不能真正成为一个卖东西的用户。

因为从买东西到卖东西,这两者之间的身份转换还是非常之大。

所以这时候可能就要搭建专门的分销团队来助力出货。比如会引入一些早期的微商,宝妈,淘宝客作为小B,因为这样的小B足够专业,懂得如何出货,推广,会比那些普通用户更加有能力。

而对于一些功能性产品,例如批改作业APP,保险产品,在线教育产品,金融产品,信贷产品,也需要专门搭建分销团队,因为这些产品需要寻找一些特定,专业的KOL来进行推广。例如班主任,保险销售明星,幼儿园老师等等。

因为这些KOL往往是目标用户群中的节点,他们的身边聚拢着大量用户,只要抓住这些KOL,就能快速的触达到他们。

而这样的体系也足够重,需要较强的运营能力。

所以重新回看这四个问题,

1.产品好卖不好卖(是否好推广)?

2.分销是否能给到足够的高返利,高佣金?

3.是否能有效降低推广门槛和路径?

4.以及分销的用户从哪里来?

每个问题都要反复的思考和自问,并不需要每一个做到最好才是完美,因为很多时候,这四个问题往往会呈现一种动态的博弈。

什么意思呢?

比如我的产品可能不好卖,但我的小B用户们能力足够强,返利足够高,依然可以驱动分销体系的运转,参考X集微店;

再比如,我的分销用户不行,但贵在推广门槛简单,高频,人人都可以做,层层漏斗,总会转化,参考朋友圈各种刷屏讲座;

再比如我给的佣金并不高,甚至很低,但产品足够好,推广门槛足够简单,场景够自然,依然有很多人趋之若鹜,参考某在线英语教育产品

所以分销的成功很多时候是各种因素的动态博弈的结果,如果你要问我哪个因素在博弈中更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我认为还是:

小B(分销用户)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是的,找到足够多,足够能卖货,能推广的高质量小B,是分销最重要的一环。

那如何找到足够多的小B呢 ?

就现在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办法。

首先是创始人自带小B资源进场。

虽然看到这句话你可能会喷一屏幕的水,但不得不提,如果你仔细查看X集微店,XX捕手,X衣库等社群电商创始人的履历,会发现创始人早年都长时间混迹于电商圈,微商圈,拥有大量的微商,淘客资源。所以在后期转型做社群电商,分销模式的时候,都第一时间接入了之前的大微商,大淘客,迅速完成了冷启动

第二个就是声东击西的方式拉小B

这个我在之前的文章也讲过,例如某母婴社群电商平台,发现二三线城市中,妈妈这个群体既拥有大量时间,同时又有较强的赚钱欲望,所以发动妈妈开店是该母婴社群电商早期启动的主要任务。

但如果一开始就向妈妈们说开店这个事情,那推广过程中一定会受到较大的阻力。所以该母婴社群电商采用的是一种声东击西的方式。

他们邀请了众多母婴圈的大V,育儿专家在微信群,公众号里免费讲课,吸引大量妈妈关注,然后妈妈关注后派出运营一个个跟进,转化成开店的小B用户。因为有前期的讲座课程做铺垫,所以转化率非常高。

第三种方式就是小B拉小B

很多社群电商在初期有了一批小B用户后,并不会急于发动小B用户去卖货,带量,而是让这批小B尽快去拉更多的小B用户进来。比如某某捕手对于发展下线,拉人开店都有高额的奖励,发展一名新店长奖励200元等等,新店长带来新的店长还会有更多奖励。通过这种人拉人高额奖励驱动,快速拓展大量小B用户,扩大盘子。

可能有朋友会问了,难道这种奖励驱动拉下线不会被羊毛党狂薅吗?不会被拉来一堆僵尸用户刷奖励吗?

这里面就要提到“分销”经常用到的一个奖励策略:

奖金到账,门槛提现。

什么意思呢?

就是当我拉来了大量新的小B用户后,会迅速收到平台给予我的金钱奖励,可能几百,可能上千,可能上万。但如果我想把这些金额提出来的时候却并不容易,一般平台方会设置各种标准。

比如有的平台会规定,新拉来的小B用户必须有营收之后,我的奖金才可提现,或者营收达到某个额度后,奖励才可提现等等。

这种奖金先“到账”,设置门槛提现的方式在分销体系的运营中会经常用到。既快速的给予小B用户极高的愉悦,同时又让奖励只用在他们带来货真价实的用户做身上,避免了被薅羊毛的风险。

第四种方式就是地推直接寻找KOL。

比如班主任,销售大V,幼儿园老师,医生,站长,数码城小老板,商店小老板等等。这些节点都围绕着大量的用户资源,直接派地推找到他们,简单粗暴直接。

某APP服务推广商采用的就是直接与数码城小老板合作的方式,早年智能手机换机潮开始逐渐兴起,该APP服务推广商发现这些卖手机的小老板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分销渠道。他们会派出地推人员和这些小老板沟通,只要他们卖给客户的手机内预装好某些APP,推广商就会以一个APP3~4元的价格付钱给他们。

这种场景非常的自然,因为很多人买完手机后,老板都会说,你这个手机里什么APP都没有,我帮你装好APP吧?那顾客一定会欣然同意,就这样,老板既为顾客装好了微信,支付宝等等常用APP,还夹带了一些服务商的私货。而服务商只需根据特定的安装识别码就会判断是否安装成功。

第五个就是在产品端不断洗出小B用户。

转化报名课程的人成为小B用户,转化付费家长成为小B用户,再比如X头条,靠推荐好友,收徒领红包成为小B用户等等,这样的例子非常非常多,都是在产品端通过各种方式去洗出来小B用户,然后用分销的方式助力用户增长。

所以当你有了大量的小B用户之后,用什么样的平台和功能来承载他们就非常重要了。

因为小B们也需要产品对于他们的推广进行支持。

比如他们需要每日都领到新的推广素材,

我作为一名小B用户卖你们公司的产品,你连张商品海报都不能很好地提供给我?这让我如何推广?

再比如他们需要在产品内可以看到自己推广的成果,收益。

比如我作为一名小B用户,今天在十几个群里发了商品链接,然后去我的收益里看,里面清晰的显示有多少人点击了我的链接,有多少人放入了购物车,有多少人下了单,我收到了多少收益…..

这推广做的多么美滋滋。

再比如产品要支持我能绑定发展下线吧?

这个绑定是如何绑?是邀请码?手机号?还是扫码就能绑?

我是否能在产品里看到我下线的推广成果?

等等等等。

所以分销同样也需要产品和功能的支撑。甚至有时候需要做一个新产品去支撑。

比如在上面说的那个批改作业APP推广。为了让老师们方便查看自己的收益,以及领取推广素材,该公司专门做了一个独立的公众号,非常隐蔽,只有真正推广APP的老师才能关注该公众号。

这样就将作业APP和分销体系隔离开,不会让学生家长知道老师推广APP是一场商业行为,从而产生任何不愉快的想法。

好了,万事俱备,产品有了,小B们有了,分销体系也建立好了,最精彩运营环节也随之而来:

如何驱动小B们高效推广?

我认为这是分销用户增长中最有乐趣的部分,也是完全能体现一家公司的运营实力。

那驱动小B们高效推广主要围绕两个核心进行。

第一个核心,尽可能的降低小B推广门槛。

第二个核心,提高小B的输出质量。

首先来说第一个。

这个降低推广门槛是多方面的的。

比如像我之前提到的,将小B的推广,用户的落地尽可能的提前到微信公众号中,而不是引流到下载APP里,就是降低推广门槛的手段之一。

还有的降低推广门槛的方法是,考虑到小B一上来推广,让用户付费很难,但如果能做到引流过来,同样也是极好的。

所以有些在线教育平台,会为小B提供免费的体验课程,让小B去分销推广。只要用户过来免费体验,后面再付费,依然会给小B相应分成,这也为小B的推广大大降低了门槛;

再有的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用一些低价爆款商品,补贴,尽可能的让小B先和他圈层内的用户发生绑定,交易,然后再为后续的二次复购创造条件;

再比如很多产品都会提供红包,用户注册,下载等等就会有红包,所以产品会让小B们在推广的时候不直接说买货,报名,而是告诉大家都来领红包,也是人为的降低推广门槛;

这些降低推广门槛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给予小B们充足的信心。因为卖货这件事情本身是一件经常受打击的事情,如果在最开始不能通过一些技巧让小B快速挣到钱,那小B的流失就会非常严重。毕竟分销本身就不是一件很稳定的工作,很多人纯粹是有兴趣了做一做,没兴趣了就不做。

接下来说第二个核心:提高小B的推广质量。

这个推广质量包括物料的文案、精美程度、更换频次。

以及相应的培训,推广技巧培训等等。

比如很多小B每天都要来领推广物料,像X集微店,会为小B们做好4张版,6张版,9宫格版的海报,以及配好相应文案。

小B只需复制、粘贴、保存、转发即可,无需再向以前做微商那样还要自己配图写文案。

而提高小B另一个推广质量的操作就是培训。

所以如果你有幸成为一名小B,那想必每日在微信群中被各种洗脑,技巧安利必不可少。

很多平台会定期邀请推广数据较好的小B为整个分销团队做分享,尽可能的让好的策略被更多的小B尽快复制。

这里面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是当属某借贷APP在早年间做的大规模分销裂变推广活动。当时只要任何人推广该借贷APP,每成功绑定一个用户,至少奖励20元,当时官方也是出了诸多推广攻略,让这些小B用户们学习成功的推广经验,更快的推广该APP。

其中非常有名的一个例子是:

某超市小老板,为了更快的让进店的人都安装该借贷APP,特意买了很多鸡蛋,告诉顾客,只要装APP,就送8个鸡蛋。结果一天推广量就达到100多个,刨除掉鸡蛋成本,还是非常赚的。该套路后来被诸多小B复用,当时诸多小县城电影院,超市,都有这样的推广摊位,下载该借贷APP领牛奶,领毛绒玩具(成本几元钱),领…….

也算分销模式的另类套路吧。

好了,今天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相信一定能够为创业公司搭建分销体系提供一些思路和想法,也期待创业公司能通过分销手段,今早攫取第一批种子用户,尽快打开自己的用户增长之门。

之后,我也将为大家带来更多关于用户增长的实操内容。

谢谢大家!

 

作者: 刘玮冬,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刘玮冬运营手记(ID:382033730)

]]>
//www.f-o-p.com/87679.html/feed 0
近两年的运营,到底学到了些什么? //www.f-o-p.com/30633.html //www.f-o-p.com/30633.html#respond Tue, 13 Dec 2016 08:45:17 +0000 //www.f-o-p.com/?p=30633 1
运营是以特定产品为运营对象,以企业阶段性发展要求为导向,通过对运营资源的配置、实施、优化,持续提升产品的目标人群与产品的关联度。经验局限,以下看法必然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希望业内大能多多包涵,也希望能够对运营新人有一定启发。
 
在运营工作开展前,需要整体上做一个运营规划,所以运营者需要有一个规划的大局观。结合自己的工作,无论是之前在某O2O平台的运营(本质上是用户运营+分城市运营支持),还是目前所做的某APP整体运营,都需要结合业务和产品进行相应的规划,包括方案、手段、预期结果等等。思考三个问题:what is goal;how to do it ;the result of roi。以某O2O平台拉新为例,假设月度目标为1W,依旧各个城市运营情况,分解城市任务,提供拉新渠道和运营支持,月末考核完成率,这是最通用的运营方案。以APP运营方案为例,需要考虑APP的各个方面,其核心为拉新和留存,通过整合公司资源利用不同的手段,低成本的获取较大收益。附2016年4月所做的APP整体运营方案框架做补充。
 

 
着重笔墨来分解下运营工作中两大难题,用户运营和产品运营
 
用户运营是运营工作中最简单、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难的一项,用户运营以用户为中心,制定运营目标,通过运营手段辅以“感情运营”把控实施过程与结果,达到设定的目标与任务。
 
以我目前负责的针对金融机构APP为例,拆解六块内容来具体阐述用户运营的工作,暂且将用户画像合并在产品运营的大框架下进行叙述,对应移动应用生命周期的AARRR模型。PS:不同产品在不同阶段所涉及的用户运营工作内容有不同侧重点,实操过程中勿轻易套用。
 
1、 以拉新为目标(Acquisition);
 
一款产品发展周期分为种子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针对不同阶段的产品,所采用的拉新手段也就不一样,在运营过程中,多结合产品核心卖点做测试,选取最优的拉新手段。每一个产品在其不同的产品阶段,采取哪种拉新手段并不是通用的,所以方法论并不具有适用性。拉新从本质上来讲,是对用户的深度分析,了解产品针对的用户群体特性尤为重要,结合自己产品的卖点,把卖点展示在需求用户眼前,达成初步的拉新效果。整体上都可以把获取新用户的方式统一到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具体手段又可进一步拆分为活动、内容、媒体等。
 
以我司app产品为例,因为用户群体的特殊性(针对传统金融机构从业人士),在产品上线后,初期我考虑以公众号运营为核心,辅以微信群运营,积累初期用户。为此我写了一份公众号运营方案,整体逻辑是首先增加公众号粉丝数目,转而从粉丝获取app下载量。方案核心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定时更新与app功能相契合的软文内容;2、寻求紧密结合当下财经热点的优质文章定时推送;3、充分利用公司现有资源,并拓展外部渠道,做文章推广或互换;4、预期效果和投入产出比。在两个半月的尝试运营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数据显示也并不理想,首次以拉新为目的运营方式可以说是几乎失败的。事后,我对此次运营数据做了一次比较简单的分析,也跟一些用户做了沟通,总结运营道路选择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墨守成规,未充分了解行业和用户特征,套用C端用户拉新手段;2、公众号针对我们特殊用户群体吸引力有限,需要一个爆炸点;3、资源有限,文章互换需要一定的门槛;4、文章内容创作难度比较大,需软文创作+金融知识+互联网营销三者结合;5、获取的公众号粉丝针对性不强,转化率低于预期值。
 
失败的经验给了我很多的思考,结合公司资源和品牌效力,开始尝试以活动为核心的拉新手段。姑且将活动分为线上和线下活动两种,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能归类在互联网线上活动的范畴内,但是只要目的为app产品获取新用户,暂且归于活动拉新上。我们此次运营方式以线上活动为主,线下活动为辅,设定固定的场所聚集一批金融从业者,围绕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邀请业内有分量的嘉宾做分享,进而宣传我们的产品,获取下载量。可以说,此次的方式对于产品的推广和使用,获得了比较不错的效果,原因在于:1、用户针对性大大提高,且获得了高质量的用户;2、活动主题更切合行业从业者的需求;3、产品卖点更直接了当的展示在目标人群的视野中。此次运营方式的转变带来了相当不错的数据呈现,首次结合app产品的活动开展,日拉新破百,DAU破500,需要解释的是由于用户群体的特殊性,此数据在产品种子期可以说是相当不易,也借此产品和品牌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抛开我目前运营的产品来谈,其实整个以拉新为目地的方式很多种,我一直坚信的以老带新的方式仍然有很大作用力;渠道拉新也是大部分互联网公司贯彻执行的;自媒体宣传,广告铺设也是惯用的手段;包括目前最受争议的线下地推也不失为一种办法;更有换量,产品合作共赢等等。我要表达的一种观点是:拉新是目标,运营方式是手段,但前提是要结合你的产品特点和产品发展阶段寻找适合的最优途径。
 
 
 
2、 以活跃为动力(Activation)
 
活跃用户是用户运营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如何让用户能够在你产品上动起来,并且能够留在你 的产品上,持续使用,是需要用户运营思考的。个人觉得以活跃用户为主的话,重点观测一个数据即”停留时间“,用户在你产品上停留的时间越长则标明你的活跃用户质量越高。以京东为例,开始运营集中在购物需求上,铺设大量商品,美化页面,增加品类,生成订单;而后评价体系上线,用户留存有了一定比例的提升,运营人员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构想,增加晒图好评,大大提高了用户的活跃度;而如今,我们也看到了京东开始紧跟潮流,做起了京东上的直播,虽无具体数据呈现,但可想也会进一步提升用户活跃度和留存率
 
 
3、 以留存为考核(Retention);
 
品牌离不开产品载体和服务理念,同时需要持续的用户运营相结合。在活跃用户上已经涉及了一部分用户的留存,做留存的分析也是显得尤为重要,个人在这块内容同意此篇回答的关于留存的分析,我就不多赘述了。
 
4、 用户召回方式(Refer);
 
在前面三者运营过程中,同时也伴随这用户流失,那么针对流失用户如何对其召回,目前普遍使用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1、短信送达或电话回访,最普遍也是送达率比较高的一种途径;
2、邮箱送达,易被屏蔽且打开率有待考证;
3、app内push推送,几乎零成本的运营手段,但送达率和开启率无法做到精确召回;
4、品牌宣传,涉及面比较大,也可说是广告铺垫,也可以说是产品知名度提升,成本较高。
 
其实在用户召回运营过程中,个人感觉尤为重要的是产品价值,无论是产品功能点还是产品核心卖点,能够切实切中用户需求,打中用户痛点,不断提升产品体验是召回用户的核心所在,否则手段终究只是手段。
 
5、 以付费为目标(Revenue);
 
无论是拉新用户、提高用户活跃度还是保持用户留存率,最后的目地都是为了付费而服务。没有现金流的产品不是一个好产品,没有付费用户的产品无法得以长久生存,没有商业模型的产品无法在竞争中拼杀出一条道路。主流的变现模式有流量变现、内容变现、增值服务等,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特点,选取适合自己的变现模式。建议从一个小需求的小功能点切入,培养用户付费意愿和习惯,逐渐增加多需求多功能点的付费模式。
 
6、 用户奖惩措施;
 
滴滴设置一个运营岗位叫做司机运营,百度外卖设置骑士运营,美团设置商家运营,这些岗位本质上都属于用户运营范畴。无论是这种针对半B半C的用户设立的岗位,还是我们普遍的用户运营岗位,都涉及一个用户奖惩问题,可能前者体现的尤为突出一点。我们以滴滴某月专车司机奖励政策为案例,对用户奖惩做一下总结。
 
 
此方案的目地是为了刺激专车司机,我们姑且不讨论方案好坏,只是想从中抽取适用的普遍方法论。奖是为了激励,惩是为规则。制定奖励的方案要遵从,1、短期性,只为了短时间内做刺激方案;2、可控性,关注投入产出比,要将成本控制在可操作范围以内;3、目地性,奖励要打一张主牌,服务一个目标;4、可变性,设置奖励方案要根据数据反馈及时调整。制定惩罚措施要遵从,1、公平性,要对所有使用产品的用户一视同仁;2、公正性,制定规则要有理有据;3、公开性,事前规则、事后处罚要透明公开化;4、强制性,规则制定出来后要做到强制执行,切忌纸上谈兵。
 
产品运营
 
这块内容其实说起来本并不打算叙述,之前也跟业内一些同行讨论过,产品运营这个岗位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细分类,严格意义上更不属于运营的分类,它其实更似一个综合管理岗位。
 
 
之所以在此处仍然提及,是因为产品运营这个概念下,有很多工作与运营是脱离不开的,与产品的结合度也是相当高,目前只谈关于三方面的理解。
 
1、需求收集
 
首先需求这块,其实一部分工作与用户运营工作差不多,用户运营处在与用户沟通的前沿阵地,大部分用户反馈集中在这里,与用户运营不同的是,产品运营针对需求要进行重新整理,进行优先级排序,并且从众多需求中选取真正对产品有意义的需求。撇开需求收集Kano模型、层次分析等理论模型不谈,集中说一下经常使用的几种需求收集方法。1、客户满意度调查,首先要做一个问题整理,可设计成调查问卷,采用线上问卷填写或电话回访都可,尽量收集用户反馈;2、一对一面谈,这种方式有一定成本,但往往能够抓取到个体用户的真正需求,从特殊向普遍扩散,这种方式经过我们实际操作后,确实收到了一些有价值的需求;3、会议或者核心用户群收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储备有一批核心用户,可以快速直接的切入用户的诉求;4、用户行为分析,根据产品的icon点击率来判定需求的着落点,进而整理需求。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类似与头脑风暴的内部讨论,市场调研等等,但以上四种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更为普遍。
 
2、用户画像
 
关于用户画像,是运营者必备的基础技能,也是产品在一段时间运营后必须呈现的结果,有利于根据现有用户体验进一步改进产品质量,甚至调整公司战略方向。用户画像是建立在真实数据基础之上,通过对数据整理和分析,进而抽象出一个标签化的用户模型。前段时间“Analysys易观”发表了一篇《2016中国旅游领域用户行为及偏好分析》的文章,用大量的数据和图型分析了不同用户的行为偏好,如有兴趣请自行百度。
 
 
由于用户群体的特殊性,介于半B半C之间且是高端用户,所以往常的一些用户画像的分析点不能完全适用于我们用户,这是做运营的一个共同认知,方法论是固定的通用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结合自己产品特点,围绕业务模型进行分析,不能拘泥于框架之内。在做对于我们产品的用户行为画像时,我的基本逻辑是:首先宏观上分析app内现有用户的特征,然后拆分不同维度,比如地域,机构,职级,部门等;然后切入app功能点,按照用户点击率排序,每个功能看参与者的互动行为;最后切入业务,比如活动为app贡献的拉新数据,活动内容为app提供的活跃率等对应活动主题和方向,提供业务方向的支持。还是那句话,不同产品针对不同用户群开展不同的业务,要用不同的分析方式做分析,不能随意套用普遍适用的方法论。
 
数据分析只是一个工具,在运营工作中更多运用在拉新留存的关注点上和用户行为的分析上。以之前在某O2O平台经验为例,对于取送员首先要制定招募的标准。那么首关注的第一个数据就是招募完成率(等同于拉新指标),在工作中要时刻关注各个城市的完成率梯队,针对不同城市设置不同的任务,在数据产生变化的时候,针对性的给与支持,进而完成招新任务;与之相对的要关注退出率,沟通分城市情况,收集退出原因,做出召回措施。第二,兼职人员(类似取送员)并不是正式的员工性质,平台化的运营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活跃率,关注整体和每个城市的用户活跃率尤为重要,根据数据来制定激励政策。第三,关注订单量和支付真钱比,这个可能是最为重要的指标,也是对于公司来讲最看重的一个数据,在运力支持才能产生更为真实有效的订单,透过这个数据可检验业务发展模型和盈利模型;第四,用数据产生用户行为画像,将订单量和收入挂钩,将用户年龄、性别、能力与活跃度挂钩,将新增退出与城市考核挂钩,做不同维度的数据分析。简而言之,要有一定的数据敏感性,根据数据反馈调整自己的运营方向。
 
最后,“长时间的运营工作,可以培养出一个强大的内心(责任、态度、细节、慎独、坚韧、坚持、逆商、价值观等),而这些特质对其他工作同样重要”,近两年的运营工作,与其说积累了更多运营方面的技巧,不如说学会了一种运营思考方式,在试错中从多维度思考方向,总结经验,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写此篇运营工作的一点心得,与诸君共勉!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信息流

本文作者@李杰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111

]]>
//www.f-o-p.com/30633.html/feed 0
APP推广运营手册完全攻略 //www.f-o-p.com/2377.html //www.f-o-p.com/2377.html#respond Thu, 18 Dec 2014 08:40:14 +0000 //www.f-o-p.com/?p=2377

1

从移动互联网市场总监岗位出发,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移动互联网部门如何制定一份运营推广策划案,至于关于移动互联网,移动电商是大趋势这些虚的、空泛的文字,不展开说了。

一、竞品分析

1.选择竞品,做好定位(选择两个产品最好,最多三个)

如何获取竞品?

A、百度搜索类似产品关键词,假设你的产品是一款三国主题的卡牌游戏,你可以输入主要关键词“三国 ”,一般排在自然排名前面,百度竞价推广前面的产品都是竞品。

B、各大移动应用市场上用关键词查找,如36091应用市场,应用宝,豌豆荚等。

C、行业网站上查找最新信息.。

D、咨询类网站如艾瑞、DCCI、Alexa等是相对靠谱渠道。

还有其他的方法,如通过参加行业展会,同行交流等渠道获取竞争对手信息,这里不一一介绍了。竞品分析选择两个产品最好,最多三个。

2.竞品分析,得出结论(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根据分析得出结论)

一般来说,比较全面的竞品分析要从用户,市场趋势,功能设计,运营推广策略等方面来展开。这里我们把它细化成以下几个维度:

1、市场趋势、业界现状;

2、竞争对手的企业愿景、产品定位及发展策略;

3、目标用户;

4、市场数据;

5、核心功能;

6、交互设计;

7、产品优缺点;

8、运营及推广策略;

9、总结&行动点。

对于移动互联网部门市场推广总监来讲,可以只关心市场部分,功能及设计这块可以忽略,如从1,2,3,4,7,8这几部分对竞品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市场数据及运营推广策略。

这里拿一款移动旅游APP来说,运营数据可从下载量、用户数、留存率、转化率、活跃用户数、活跃时长等来进行竞品分析。运营及推广策略可从竞品的渠道管理来分析,如应用市场投放,移动论坛,市场活动,软文投放,社交化媒体表现等。

3.根据结论,得出建议

通过对上述竞品分析,可以大致得出一个比较有市场商业价值的结论。

二、产品定位

将产品定位单独一个篇幅来讨论可见其重要性.清晰的产品定位,目标用户群定位是运营推广的基石。目标用户群分析的越透彻,越清晰,对于后期产品推广起关键性助推作用。

1、产品定位:

一句话清晰描述你的产品,用什么样的产品满足用户或者用户市场。

如:

陌陌: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社交工具

QQ空间:一个异步信息分享和交流的平台,是QQ即时通讯工具的补充

91运营网:分享互联网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干货

酷social:关注移动社交发展趋势,探讨移动社交商业价值

2、产品核心目标:

产品目标往往表现为解决目标用户市场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分析的越透彻,产品核心目标越准确。如:

360安全卫士解决用户使用电脑的安全问题。

微信为用户提供流畅语音沟通的移动应用。

3、目标用户定位:

一般按照年龄段,收入,学历,地区几个维度来定位目标用户群体。

4、目标用户特征:

常用用户特征:年龄,性别,出生日期,收入,职业,居住地,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

用户技能:熟练电脑办公,外语能力强

与产品相关特征:a电子商务类:购物习惯,年度消费预算等

b交友类:是否单身,择偶标准

c游戏类:是否喜欢3D游戏,是否有同类型游戏经验

5、用户角色卡片:

根据目标用户群体围绕目标用户特征建立用户角色卡片。

6、用户使用场景

用户使用场景是指将目标用户群投放到实际的使用场景中。

还 是以上述比价APP为例,张三每天来到了万达商场某体育用品店,看到了科比二代球鞋售价1400元,顿时心动想入手,他用比价APP进行二维码扫描发现京 东售价800,淘宝售价810,APP主动提示建议在京东购买,张三迅速浏览了商品的高清图片和产品说明,因为店家可以包邮,所以张三放弃了在线下购买。

三、推广方案

移 动互联网行业,创业公司市场则适合多面出击,把能够想到的各种途径方式都去尝试,用最小的投入把品牌效果最大化。在想到的 100种方法里,不断测试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剔除掉其中99个,集中火力把手里的资源集中在一个可能爆发的点上,不断放大,不断分析,等待爆发。最终吸 引更多的注册用户,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

1、渠道推广:

线上渠道

A 基础上线:各大下载市场、应用商店、大平台、下载站的覆盖Android版本发布渠道:推广的第一步是要上线,这是最基础的。无需砸钱,只需最大范围的覆盖。

下载市场:安卓、机锋、安智、应用汇、91、木蚂蚁、N多、优亿、安机、飞流等;

应用商店:geogle商店、HTC商城、历趣、十字猫、开奇、爱米、我查查、魅族商店、联想开发者社区、oppo应用商店等;

大平台:MM社区、沃商店、天翼空间、华为智汇云、腾讯应用中心等;

客户端:豌豆荚手机精灵、91手机助手、360软件管家等;

wap站:泡椒、天网、乐讯、宜搜等。

web下载站:天空、华军、非凡、绿软等

iOS版本发布渠道:AppStore、91助手、pp助手、网易应用中心、同步推、快用苹果助手、itools、限时免费大全。

B 运营商渠道推广: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用户基数较大,可以将产品预装到运营商商店,借力于第三方没有的能力,如果是好的产品,还可以得到其补助和扶植。

市场部门要有专门的渠道专员负责与运营商沟通合作,出方案进行项目跟踪。

C 第三方商店:上述A类都属于第三方商店

由于进入早,用户积累多,第三方商店成为了很多APP流量入口,全国有近百家第三方应用商店。渠道专员要准备大量素材,测试等与应用市场对接。各应用市场规则不一,如何与应用市场负责人沟通,积累经验与技巧至关重要。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投放一些广告位及推荐等.

D 手机厂商商店

大厂家都在自己品牌的手机里预装商店,如联想乐商店,HTC市场,oppo nearme,魅族市场,moto智件园等。渠道部门需要较多运营专员来跟手机厂商商店接触。

E 积分墙推广

“积分墙”是在一个应用内展示各种积分任务(下载安装推荐的优质应用、注册、填表等),以供用户完成任务获得积分的页面。用户在嵌入积分墙的应用内完成任务,该应用的开发者就能得到相应的收入。

积分墙起量快,效果显而易见。大部分是采用CPA形式,价格1-3元不等。但以活跃用户等综合成本考量,成本偏高,用户留存率低。

业内公司有tapjoy,微云,有米,万普等。

积分墙适合大型有资金,需要尽快发展用户的团队。

F 刷榜推广:

这种推广乃非正规手段,但是在国内非常的受欢迎,毕竟绝大部分苹果手机用户都会实用APP Store 去下载APP。如果你的APP直接都在前几名的位置,当然可以快速获得用户的关注,同时获得较高的真实下载量。

不过,刷榜的价格是比较高的,国内榜top25名的价格在每天1万元左右,top5的价格每天需要两万多。由于这种推广成本比较高,所以一般会配合新闻炒作一起搞,这样容易快速的出名。

G 社交平台推广:

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社交平台,潜在用户明确,能很快的推广产品。这类推广基本采用合作分成方式,合作方法多样。 业内公司有微云,九城,腾讯,新浪等。

如2010年6月非诚勿扰的交友软件,在微云社交平台上自传播自推广,上线第一个月用户达到32万。

H 广告平台:

起量快,效果显而易见。成本较高,以目前主流平台为例,CPC价格在0.3-0.8元,CPA在1.5元-3元之间。

不利于创业融资前的团队推广使用。

业内公司有Admob,多盟,微云,有米,亿动等。

换量:

换量主要有两种方式:

1.应用内互相推荐。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流量,增加曝光度和下载量,量级不大,但曝光度不错,有内置推荐位的应用可以相互进行换量,但这需要以一定的用户量作为基础。

2.买量换量。如 果自身无法给某一应用带量或者量很小,可以找网盟跑量,以换取应用商店优质的资源位或者折算成钱进行推广。这种方式也是比较实用的方式,包括应用宝、小米 等在内的商店都可以换量,通过某些代理,还能跟360等进行换量,可能会比直接在360做CPT有更好的效果,商店:CP一般以2:1的方式进行换量。

线下渠道:

手机厂商预装

出厂就存在,用户转化率高,最直接发展用户的一种方式。

用户起量周期长,从提交测试包测试-过测试-试产-量产-销售到用户手中需要3-5个月时间。

推广成本:应用类产品预装量付费价格在0.5-1元不等,CPA方式价格在1.5-4元不等。游戏类产品,采取免费预装,后续

分成模式,CPA价格在2-3元之间。

业内公司:华为,中兴,酷派,TCL,波导,OPPO,魅族,海信等。

操作难点:品牌众多,人员层级多,产品项目多,需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针对性的推荐与维护关系。

B 水货刷机:

起量快,基本上2-4天就可以看到刷机用户,数量大,基本上一天可以刷几万台。

重刷现象严重,基本上一部手机从总批到渠道到店面会被刷3-5次,推广成本剧增,用户质量差,不好监控。

基本上刷机单一软件CPA在1-2元,包机一部机器价格在5-10元之间。

业内公司:XDA,酷乐,乐酷,刷机精灵。

C 行货店面

用户质量高,粘度高,用户付费转化率高,见用户速度快。

店面多,店员培训复杂,需要完善的考核及奖励机制。

基本上CPA价格在1.5-3元之间,预装价格在0.5-1元之间。

业内公司:乐语,中复,天音,中邮,苏宁等。

案例:2010底微云与国内知名连锁手机卖场进行合作试点,将合作的光盘放到店面进行打包销售给用户,8万套光盘激活用户达到了一半。

2 新媒体推广

A 内容策划:

内容策划前需做好受众定位,分析得出核心用户特征。

坚持原创内容的产出,在内容更新上保持一天三条左右有趣的内容。

抓住当周或当天的热点跟进。

创意,还是创意,让你的产品讲故事,拟人化。

B 品牌基础推广:

百科类推广:在百度百科,360百科建立品牌词条

问答类推广:在百度知道,搜搜问答,新浪爱问,知乎等网站建立问答。

C 论坛,贴吧推广:

机锋、安卓、安智。。。在手机相关网站的底端都可以看到很多的行业内论坛。

建议推广者以官方贴、用户贴两种方式发帖推广,同时可联系论坛管理员做一些活动推广。发完贴后,应当定期维护好自己的帖子,及时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搜集用户反馈的信息,以便下个版本更新改进。

第一阵容:机锋论坛、安卓论坛 、安智论坛!

第二阵容:魔趣网 、安卓论坛、魅族论坛!

第三阵容:风暴论坛、木蚂蚁论坛、DOSPY论坛!

D 微博推广:

内容:将产品拟人化,讲故事,定位微博特性,坚持原创内容的产出。在微博上抓住当周或当天的热点跟进,保持一定的持续创新力。这里可以参考同行业运营比较成功的微博大号,借鉴他们的经验。

互动:关注业内相关微博账号,保持互动,提高品牌曝光率。

活动:必要时候可以策划活动,微博转发等。

E 微信推广: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推广需要一定时间沉淀,这里可以参考几步曲:

内容定位:结合产品做内容聚合推荐,内容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精并且符合微信号的定位。

种子用户积累:初期可以给定个KPI指标,500个粉丝一个门槛,种子用户可以通过同事好友,合作伙伴推荐,微博引流,官网引流等。

小号积累:开通微信小号,每天导入目标客户群。

小号导大号:通过小号的粉丝积累推荐微信公众号,将粉丝导入到微信公众号。

微信互推:当粉丝量达到一定预期后,可以加入一些微信互推群。 关于微信推广经验分享,这里不再展开讨论了,可以加入我的微信公众号yunying-91交流。

F PR传播

PR 不是硬广告,学会在对的途径讲一个动人的故事非常重要。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传播源,无论微博Kol、微信公众号、媒体网站的专栏或各大社交网站,我得去 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平台来讲述一个好的品牌的故事,反之,这些平台也会是用户对品牌产生UGC的最好渠道。在初创公司,作为PR需要把公司每一个阶段的方向 都了解透彻,然后学会向市场、投资人、用户传递一个有力的声音,这个声音并不是生硬的广而告之,而是抛出一个话题让大家对你的故事所感兴趣,并带动大家如 何把兴趣引到你的产品上来,最好形成行业的热议话题。

以下有几个策略:

用日常稿件保持稳定的曝光 。我们会定期做一张传播规划表,每个月要根据公司和产品的变化来决定该向外界传递什么声音,恰当的表达和持续的内容产出会让公司的曝光度及行业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维 护好已有的媒体资源,积极扩展新资源。 对于自己原来熟识的记者和媒体,我仍会保持续的沟通和交流,告诉他们,我们的团队在做怎么样的一件事。深信只有反 复的沟通,才会把故事的闪光点打磨得抓住人心。而作为PR也更能及时嗅到媒体关注的兴趣点,为下一次的报道梳理做好充分准备。 在创业公司对PR的经费并不是非常充足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仔细去分析,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和进度,需要利用的什么样的途径和资源去支撑公司的发声和观点。 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周都有计划的去拓展一些新的媒体资源,这样能为之后做事件输出时能有合适的渠道的进行支撑。

选 择的渠道决定了传播的效果。 说什么故事,用哪种方式呈现传播效果会最佳,这对于渠道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对于公司创始人的一些采访,我们可能更倾 向于行业及财经相关的权重高的纸媒,有利于大面积的带动传播;对于产品的发声,我们更倾向于科技类的新媒体,在行业内能引起更快速的关注力;而对于事件话 题性的新闻,我们更青睐于选择大型门户类网站。对于自媒体这领域,实力参差不齐,选择有中立观点和实力派的自媒体发声,不失为好的选择。但是成本对创业公 司来说,并不是性价比最高的。而对于电视媒体,选择对和你潜在用户相吻合的节目,是一个能快速让产品呈爆发式增长的途径.

最后,要记得做好对营销传播效果的评估,这些可能包括人群的覆盖率、点击量、阅读量,点赞量等。每一次的数据,都会告诉你下一次的内容应该怎样做得更赞。而PR作为连接内外的桥梁,最好也要藏身于用户中间,在深度沟通中突出品牌的个性。

G 事件营销:事 件营销绝对是个体力活和脑力活,这需要整个团队保持敏锐的市场嗅觉,此外还需要有强大的执行力,配合一定的媒体资源,事件才得以在最快的速度推出去。事件 营销的前提必须是团队成员需要每天接触大量新鲜的资讯,把这些信息整合,也需要养成随时记录下一些闪现的灵感创意并和成员们及时分享碰撞。对于能贴上产品 的创意点结合点,我们会马上进行头脑风暴,对事件的始终进行推理,若确定方案可行,那么马上做出与之匹配的传播计划,开始做项目预算并一边准备好渠道资 源。

H 数据分析

每周花一些时间去认真分析每一条微博、微信、每一个渠道背后的数据,你一定会发现传播度高的内容背后的契合点和关联性。这样非常有利于自己官方

]]>
//www.f-o-p.com/2377.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