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观智库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ue, 18 Apr 2023 06:31:2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0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易观智库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2018抖音完整分析报告! //www.f-o-p.com/101251.html Mon, 08 Oct 2018 07:20:23 +0000 //www.f-o-p.com/?p=101251

 

很久没有认真写过东西了,看着本地抖音用户越来越多,想起一年前写了一篇抖音产品分析报告,当时的抖音独立设备数仅仅才3080万台/月,如今的抖音独立设备数已经达到了26327万台/月,经过了一年的时间,抖音短视频的异军突起,发展迅猛,相信不少读者已经亲身感受过抖音强劲的扩张势头。

2018年以来,抖音几乎一直盘踞在App Store第一位子,7月中旬,抖音官方正式宣布,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打算重拾烂笔头,重新对抖音进行分析解读,让自己重新认识一下一年后现在的抖音短视频。

一、产品介绍 1. 产品背景

一年前,截止到2017 年 5 月 1 日,行业存量超过 2.5 亿,行业整体日活跃超过 5000 万,如今按照艾瑞指数的月度独立设备数26327万台来计算,仅抖音短视频就占了17%。

艾瑞数据显示,2018年6月短视频行业月独立设备数的同比增长率高达173.1%,在所有视频服务的细分类别中遥遥领先,而同期视频服务整体的月独立设备数同比增长率仅为17.8%。

从触媒习惯来看,用户投入在短视频上的时间也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长已经从2017年第一季度的21.1分钟增长到2018年第二季度的33.1分钟。

数据来源:艾瑞mUserTracker)

(数据来源:艾瑞mUserTracker)

经过一年时间的野蛮生长,短视频行业已经从蓝海变成了红海。艾瑞mUserTracker数据显示,进入2018年以来,短视频行业月独立设备数的环比增长率逐渐放缓,短视频行业用户红利期已经开始消退,2018年6月短视频月独立设备数环比增长仅为3.7%。

(数据来源:艾瑞mUserTracker)

还记得一年前的快手吗?当时快手的数据是抖音的近30倍。

根据极光大数据2017年7月份发布的一则报告:

截至2017年7月23日,抖音的安装量是2086万,而快手的用户数则早已超过5亿;

日活方面,抖音的日活从4月份开始迅速攀升,短短4个月的时间就从29万上升到了173万,而快手的日活则从2017年开始就一直稳定在5000万以上。

然而,一年后的今天,快手的优势被抖音一路追击到现在超越。

  1. 产品简介

抖音短视频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就不过多去说明了,抖音上线时间 2016年9月26日 。一年前的应用描述“抖音短视频,是一款专注于新生代的音乐创意短视频App”,一年后的应用描述“抖音短视频,是中国广受欢迎的原创短视频分享平台”从应用描述的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对产品的阐述是有所不同的。

(一年前苹果商店应用截图

(一年后苹果商店应用截图)

一年前抖音不管是在应用截图和应用描述中,过多呈现的是告诉用户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可以用来做什么,跟多的是指引用户;一年后抖音而是突出产品带来的价值,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1. 产品定位

从一年前的抖音Slogan“专注新生代的音乐短视频社区”,我们可以知道产品的定位是适合中国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一年后的抖音已经不是那么垂直于音乐,从新的Slogan“记录美好生活”来看,抖音革命式进行快手化了,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短视频UCG平台。

  1. 产品当前情况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通过上述App store排行榜数据,我们明显看出产品的成长到称霸之路,2017年2月14日,抖音在排行榜位列90名,时隔一个月抖音的名次迅速从排名近100提升到排名第7,攻进榜单前10名;接着直至今日,抖音长期称霸第一名。

2018年4月,广电总局发布消息勒令今日头条永久关停内涵段子应用及公众号(可怜了我们的段友了,好在现在有了皮皮虾),当然也波及到抖音——进行内部大整改,导致排名有所下降。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 2016年09月18日~2017年09月17日 IOS平台下载量预估总计:1944万;
  • 2017年09月18日~2018年09月04日 下载量预估总计:12587万

从两个时间节点的数据可以看出,产品上线以来,没有下载量呈现出增长趋势,从2017年3月份开始有了增长趋势,一直到2017年12月再次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趋势;一年前分析报告中 IOS平台下载量仅占了一年后的15%,可见下载量的爆发性增长趋势的猛烈。

写到这里我想说一句: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款增长速度能超过抖音的,大家没有反驳的意见吧?

二、产品分析 1. 产品生命周期

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导入期(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一年前抖音还是一个新生儿,处于产品的高速成长期;经过一年高速的成长,让我们看看现在的抖音处于产品生命周期哪一个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特征)

通过上面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特征我们可以知道:

  • 导入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较高,需求增长较快,技术变动较大,主要致力于开辟新用户、占领市场,用户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多。
  • 成长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
  • 成熟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不高,需求增长率不高,技术上已经成熟,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非常清楚和稳定。
  • 衰退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下降,需求下降,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目减少。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抖音2016年9月26日IOS平台上线,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到:产品上线至2017年3月,下载量没有明显的变动。

2016年09月26日~2017年03月01日 下载量预估总计:17.1万——说明新产品投入市场,此时用户对产品还不了解,除少数追求新奇的用户外,几乎无人实际使用该产品,符合引入期的特征。

从2017年3月以后,下载量开始日渐飙升:

2017年03月01日~2017年09月17日 下载量预估总计:1928.3万——说明用户逐渐接受该产品,产品在市场上站住脚,下载量迅速上升,符合成长早期的特征。

2017年09月18日~2018年01月31日 下载量预估总计:3458.5万。我们可以看到:下载量爆发性的增长和曲线上升趋势,符合高速成长期的特征。

从2018年2月以后下载量仍然保持增长:

2018年02月01日~2018年09月05日 下载量预估总计:9153.6万,虽然下载量是引入期和成长期的2倍之多,但从曲线上升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之前较于平稳,曲线一直处于高峰阶段,并没有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需求增长率不高,市场已成熟,行业竞争激烈,同类产品瓜分着用户体量,符合成熟早期的特征。

(数据来源:艾瑞数据)

我们可以通过上面数据可以看出:抖音短视频独立设备数量的增长趋势,2018年3月之前增长量波动较大,3月之后增长量逐渐走低,基本环比增幅保持在10%左右,也很好的印证了成熟早期的主要特征。

(数据来源:抖音短视频)

根据不同生命周期运营的侧重点:

  • 引入期:口碑(超出用户需求预期);
  • 成长期:增长模式、速度;
  • 成熟期:用户活跃度,商业变现;
  • 衰退期:用户防流失,维系。

我们可以确定产品的生命周期阶段。

通过上面抖音短视频产品截图我们可以看到:一年后的抖音已经有了广告、直播、企业认证、外链、淘宝购物跳转功能;根据不同生命周期运营的侧重点,成熟期的侧重点包含了商业变现,可以看出:今天的抖音已经走上商业化道路。

通过以上多种数据的分析 ,增长趋势平稳,保持继续增长,产品商业变现,我们可以判定抖音短视频的生命周期已进入成熟早期。

  1. 产品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一年前抖音IOS平台所有版本评论次数2676个,一年后的抖音评论数达到了1143万个。我们还是先通过用户评论看看现阶段产品面临的问题。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一年后)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一年前)

抖音自2016年9月份上线以来,基本上每个月都有2次左右的更新,截止到2018年9月8日,抖音版本更新了59次,小版本号更新了42次,中版本号更新了15次,从1.0更新到2.0版本。

从七麦数据的数据来看,上线初期用户的评价虽有不同声音,但整体上仍是好评居多,一年后抖音的评论数已超越千万级别,但整体评分上升到4.9分。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从用户评价的内容来看,抖音确实凭借着不断的努力收获了一大票粉丝,总结其最吸引用户的关键点:

① 能够让用户拍摄出乎意料的炫酷的视频。

② 抖音相比之前更多的是提升用户的体验性,增加新功能满足用户需求。

③ 在视频拍摄上画质和滤镜等效果的丰富,用户参与积极性增加。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从用户评价的内容来看,非5星的评价里也会暴露出抖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起来包括以下几点:

① 网络有时不太给力,偶尔有加载失败的情况。

② Anti-Spam机制有时不准确,可能会把正常的视频误判,或把正常使用的用户封号。

③ 抖音商业化之后,广告一直被用户吐槽,广告的质量,广告的数量。

④ 随着内容丰富,推送的视频很容易让用户忘记自我,从而耽误时间,这一点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有部分用户吐槽自己的时间被耽误。

社交短板

除了以上问题外,抖音的社交短板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无限下滑”的首页机制,不利于建立社交关系。抖音是极度依赖算法的分发模式,而且对算法十分自信,才能实现“一击即中”,让用户日刷300条。

不过,在其算法逻辑中热门内容会得到更多推荐,长尾内容却很难得到有效分发。

所以我们会发现抖音上的内容越来越类型化,甚至有新媒体运营总结出了抖音火爆内容的15个模式:如甩碗、撩妹撩小哥哥、死不要脸、励志哭穷等等,我每天刷抖音偶尔也会看到模式相仿的内容。

内容趋同,无运营带来的持续用户留存风险

这个分发逻辑也会引发顶部效应,限制长尾内容分发:部分内容确实很容易火爆,点赞动辄数十万,然而能够火爆的内容是少数。这距离抖音要实现让人人可以“记录美好生活”的UGC平台还有很远的距离,因为UGC中会有大量长尾、冷门内容需要被分发。

而作为UGC平台的快手、美拍等平台则更侧重“算法+关注”结合的分发模式,其用户获得内容的方式并不依赖于热门推荐,甚至不只是依赖于推荐,而是有很强的主动搜索、发现欲望。其内容获取行为是点对点式,供需关系更加有针对性,用户间更容易建立联系、形成互动,真正的社区氛围也由此产生—基于短视频内容实现人与人的连接,是短视频的重要价值之一。

微信封杀后,抖音进行了一次改版,把关注的页面改成了类似朋友圈的设计,但个人觉得设计得有点鸡肋,一方面缺少了抖音视频大屏观看的沉浸感,另一方面,抖音并不像微信拥有共同好友,朋友圈能形成互动。很多时候交流只是单方面的交流,很少能形成互动,并不能带来朋友圈社交的乐趣。

日常使用中有一部分几率会刷出自己关注过的用户,同时在2018年08月22日更新的版本:2.5.0 ,加入了抖音热搜新增视频榜,私信支持发送语音消息功能,但仍然需要加强用户与用户之间建立社交关系。

高度中心化的模式,需要向垂直化过度

高度中心化的模式,导致了短视频同质化严重,创意成本高,现在的抖音有点像2013年的微博,微博主要是靠大V在支撑,明星名人是微博运营的重点。

2013年,微博的运营重点从头部大V转向垂直领域大V,根据微博副总裁曹增辉介绍,下沉运营这一步“拯救”了微博,因为:

在那以前,微博阅读量排名靠前的领域只有明星、媒体、社会时政;其他领域不能说是零,但也接近。中小V为微博贡献了大量的内容,却没有形成品牌

如今,微博有55个重点垂直领域每一个垂直领域都有自己的大V(垂V),MCN(机构)和商业模式,整个平台欣欣向荣,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二次崛起。

现在的抖音只能花高成本与MCN机构合作,发展优质内容;砸钱与明星合作拍摄短视频。但这些都不是良性循环的因素。

真正良性循环的是:用户自己产生优质内容。

但是很多用户都只看不拍——也许抖音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无聊的时候打发时间的一个地方,参与拍摄的积极性根本不高。

就算很多草根用户拍了,但由于视频内容缺乏创意,也得不到有效的支持,用户创作的热情就会降低。

实际上,我们真正看的视频也只是在推荐上的几十万赞的那些高质量的视频,很多长尾视频被淹没在茫茫视频之下,未能得到关注。

而在短视频领域,率先完成垂直化搭建的是美拍,它建立起了16个垂直内容频道,如美妆类、宝宝类,据美拍团队在公开分享中介绍,在这些频道下的细分兴趣领域有300多个。

可以观察到的是:美拍在针对不同领域进行内容运营,功能定制和变现尝试。

比如美拍今年押注的“舞蹈”领域,美拍就为此推出“舞蹈跟拍器”功能,这是以功能引导普通用户向垂类用户迁移的手法。另一方面,近期关注到新闻,美拍通过和WOD、Arena等世界性舞蹈比赛合作,把这个领域具有权威影响力的人都拉到了美拍,在垂类大V的影响力,这个垂直领域的人群有了领袖,就可以迅速聚拢。

美拍团队曾分享过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单个垂直兴趣领域的用户量可能是几千万的规模,但是当众多兴趣垂类都在美拍聚集的时候,这个用户容量是无限的。

因此,当抖音等主打泛娱乐的短视频走过了粗放式的大跃进增长后,精耕细作的垂类运营是值得考虑的方向。

“一夜爆红”的网红如何可持续商业化?

现在的抖音只能花高成本与MCN机构合作,发展优质内容;砸钱与明星合作拍摄短视频。上述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自己也算是抖音的老用户了,看过了很多一夜爆红的案例,可后来频频消失在大众的眼前。

微博、美拍在内容创作者的支持上,比抖音走得更远。确实有网红在抖音上一夜爆红,然而如何帮助他们一直红下去?如何将人气转化为商业价值?是抖音—也是今日头条要补的课。

Aha moment很美好,控制不好就是沉迷

很多人都“沉迷”在刷抖音上,晚上睡觉前刷抖音,刷着刷着就到凌晨了,导致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工作;有的做着做着事情,停下来刷抖音,刷着刷着就几个小时过去了,原来的事情就被耽搁在那里。

当抖音不断地占领用户心智和时间的时候,其实也是应该警惕的时候。因为它与“人性弱点”息息相关,它能够抓住你的兴奋点,知道你对什么东西沉迷,就跟毒品一样,让你沉浸在一个完全忘我的状态上。

然而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在别人的美好事物上,除了能够满足自己的“窥视感”外,对自己剩下的都只有自卑和空虚。

抖音成功地满足了低级的消费娱乐需求,以及自我展示自恋的需求。

抖音面临的是一个道德上的考验,是选择继续增长用户停留时长,还是防止用户沉迷,但伟大的产品应该建立在道德之上的,据说已经有因为上班刷抖音被罚的事情出现,未成年的管控监管,这些都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可能会走向王者荣耀的道路,可能这样说有点夸张,但不要忘了今年四月内涵段子的关停将抖音推上风口浪尖是一个警示。不仅在沉迷上,政府管控,内容监管上,抖音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1. 改进建议及突破口

网络优化:根据App Store的评价,有些用户会遇到网络不给力的情况,随着抖音用户体量的剧增,在网络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视频加载快慢和网络优良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方面。

完善Anti-Spam机制:通过评论我们可以知道有不少用户反映封号情况,一方面为了管控内容,也是受了政府管控的影响,导致在这样用户量高速增长的时候,有大量的用户被封号,删除视频。

(抖音短视频APP界面)

今年清明节假期,快手启动了3000人的内容审核员的招聘,在明确了算法应该有价值观这个答案后,快手用行动来给算法赋予更多价值观。而在快手前面,今日头条已经大规模招募类似岗位人员,美拍也已启动人机结合的内容审核机制。

抖音也加入了用户内容举报机制,但这个功能个人觉得比较鸡肋。

为了测试这个功能,一直刷着抖音在举报视频;按照申请条件已经可以加入了,但永远都过不了最后一个标准。不知道这个功能真实的审核标准是什么,并没有给用户一个明显提示;如果说人数已满,应该提示用户,相反用户举报的积极性会下降,但用户始终申请不了,结果是一样的。

Anti-Spam机制不完善会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应该完善优化相关的机制,对于误封号的用户给于申诉渠道,进行人工排查给于及时处理,处理结果要做好用户提示。

强化产品社交,完善算法推荐机制:不论是Facebook还是Twitter,其时间线最初都是基于Follow即关注关系,逻辑是“我关注的人的兴趣就是我的兴趣”,整个内容的传播路径都是基于粉丝,与算法没半点关系。到如今微信朋友圈仍旧是这样的分发逻辑。而算法分发的逻辑则是“算法懂你的兴趣”,给你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内容,内容能走多远主要是算法决定。

然而只依赖算法的缺陷十分明显,会有所谓“信息茧房”效应,就是算法根据你此前的行为,推荐越来越精准,但也会让你看到的内容面越来越狭窄,比如你老看科技视频就不断给你推科技视频,但你可能不只是对科技视频有兴趣。

一年前由于用户体量有限,在UGC内容上面会刷到重复度高的视频推荐,例如逆天化妆技术、千万别回头等,有时每刷5个视频就会出现一个类似的视频,频次太高,容易使用户失去新鲜感。

而今日的抖音依靠自家强大的算法推荐,却让用户看到的内容面越来越狭窄,记得刚使用抖音的时候到处都是技术流,深深被吸引住了,而现在刷到技术流的视频少之又少,不关注并不代表不喜欢看。

(抖音短视频APP界面,一年前)

(抖音短视频APP界面,一年后)

一年前提过增加私信功能,私信功能会帮助积极用户之间建立起联系,促进用户间的互动,进而提高用户粘性。现在抖音是可以关注后发送私信,在版本:2.5.0,私信支持发送语音消息。

在今天的版本中,我们可以看到:把之前的故事拍摄功能取消,向左滑动替换成以前的发现页面,把首页关注独立出来,替代了原来的发现子页面,比原来多了一个评论,增加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之间建立起联系。

想要在算法和社交上有所突破,破除的方式个人觉得有三个方法,给你推荐大家都要关注的内容,如热门新闻,如今抖音在发现页面增加了热搜排行榜功能;算法猜测你的兴趣,给你推荐一些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引入关注关系,让你关注的人给你推荐更多内容,你就有机会接触更广泛的兴趣领域,这也可以帮助长尾内容实现分发。

微博在关注外引入发现流;今日头条在算法外引入社交启动“千人百万粉”计划,不惜打破流量平衡,在给一些金V账号强势导入数十万粉丝;美拍在首页采取双Feed列设计融合推荐和关注,都是在算法与关注间寻求平衡。不过,算法与关注结合的关键是,分发层面要两者兼顾,抖音一直在不停的改进,同时也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网红盈利模式: 一年前抖音处于在产品的成长期,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更多关注在用户增长上面,今天的抖音盈利模式基本比较成熟,像直播一样通过付费送礼物的机制,通过开屏广告、信息流广告等的广告机制,如今抖音有了商业化运作,让网红可以有变现的渠道。

如今抖音面临的问题是怎么让网红能长期的商业化,今日头条和抖音对于大V更像是放养—我给你水草丰沛的草原,其他的就要靠你自己了。

你只要有一定的内容创作力,可以得到分发和粉丝,然而却很难得到更多的支持,这一点跟微信公众号的玩法相似,就是除了基础设施外,不进行更多运营或者商业化支持。

反观微博、美拍等玩家却很注重对创作者的专业支持。微博在商业化上提供微任务广告平台,与多家MCN合作,每年的V影响力峰会都会宣布创作者通过微博转了多少钱;美拍与50多家国内MCN机构达成合作,提供流量扶持,甚至把优质达人输送给MCN机构。

可以看到:喵大仙、刘阳等从美拍成长起来的达人,已经成立自己的公司或者MCN机构,成为了短视频行业更重要的参与者。而在帮助达人赚钱这件事情上,美拍推出短视频营销平台“美拍M计划”,上线打通达人的电商销售渠道“边看边买”。

商业化、电商渠道搭建,这些方向抖音目前已在跟进,凭借着抖音的流量优势,这些业务的开展并不难。不过,虽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媒体分析多少人在抖音一夜成名,又做成了一笔价格多高的广告,但是暂时还没有像喵大仙、刘阳这类能够公司化运营的案例,抖音还需要在达人商业化上提供更多工具和运营支持。

防沉迷机制:2018年3月19日,抖音宣布将在下个版本中加入“时间限制”和“风险提示”两个新功能。4月10日,反沉迷功能正式上线,成为第一个加入防沉迷系统的非游戏类应用。当用户连续使用90分钟后,正在播放的短视频上会出现一行文字,提醒用户注意;2小时时间锁,由用户设定密码开启,一旦单日使用时长累计达到2小时,系统将自动锁定,用户需要重新输入密码才能继续使用。

个人觉得防沉迷是一种伪善,也是一个伪命题,抖音上每次下滑之前都猜不透下一个视频是什么,跟老虎机一样给你一种随机性奖励。自动循环播放让你的大脑第一时间接受刺激,并将本来有限的用户体验变成了一个无底洞。

这样「让人上瘾」的功能和设计还有很多,都是科技公司根据大脑的生理特性精心设计的——人类往往无法抵抗自身的本能和欲望。

市场竞争如此激烈,而「防沉迷」的功能是与互联网公司的目标是相悖的,因此很难想象会有一家互联网公司真心实意地去推动「防沉迷」,而把珍贵的用户时间拱手让人。推出防沉迷功能,就跟香烟盒子印有戒烟有益健康一个道理。

先不关注防沉迷功能是科技公司伪善的问题,未成年缺乏自制力,模仿网络视频出现受伤,身亡的不占少数。

虽然抖音上线未成年防沉迷机制,在视频播放时有危险动作请勿模仿的提示,但真正能起到实际意义上的作用还很难说;用户的使用场景是无法预测和限制,不仅靠产品本身,而更多的是涉及父母的监管问题,不是一个产品可以完全能控制的。

最近,滴滴因为乘客遇害而登上了热搜榜,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时间许多大众对于滴滴也是口诛笔伐,更有不少网友表示希望彻底封杀滴滴平台,而且声音也是越来越强烈。

换一个角度去想问题:难道说搭出租车就一定安全吗?为什么不选择专车,偏偏选择顺风车,个人自我保护意识去了哪里?这里面存在太多扯不清的问题,当然滴滴也有他自己的责任,但不至于彻底封杀,至少提高了人们出行的便利,成为日常不可缺少的产品。

有点跑题了,为什么要提起滴滴?假如有一天未成年接连因为模仿抖音短视频,出了事情,因为直播未成年充值打赏几万元,因为未成年模仿而受伤,会不会一样被社会舆论淹没?

尽管抖音建立了相应的机制,人总是不理智的,发生这种气愤的事情总是想发泄,想找到发泄口,加上“马后炮效应”,当你没有事情的时候,大家相安无事,也不去关注你,等你出事时,就咬死不放,开始大查特查。到那个时候,社会舆论会不会又要说抖音是网络毒品,要让它关停呢?

未成年不是成熟的理性人,父母进行恰当的干预和引导十分必要,在这个问题上面抖音的防沉迷机制,单纯是为了给自己穿上了一层保护壳,不至于被大家说你没有防沉迷。

抖音在防沉迷上还需要结合大数据及未成年不可控的使用场景上,提高内容过滤、防沉迷、未成年人风控模型等功能,以及「防沉迷」的功能和「让人上瘾」之间的平衡,这条路实在是任重道远。

  1. 内容挑选的逻辑

抖音发布视频后,得益于今日头条的推荐算法,最大的技术优势之一就是今日头条最引以为傲的算法了,本身抖音的创始人梁汝波又是今日头条的技术总监,那运用了算法的抖音更可谓是如虎添翼了。抖音在产品层面加入了算法推荐模型,来保证视频的分发效率和去中心化。

大家对今日头条的分发机制应该并不陌生,相信抖音也是采用了极度相似的分发机制。通常来讲,先后顺序包括:消重、审核、特征识别、推荐和人工干预等。

消重机制

在系统里是否存在相同或高度相似的视频内容;如果存在,视频内容的来源是否有权威、有价值。

系统相同视频数量,在抖音里这一机制控制不是很严格,毕竟每个人拍摄的视频内容是不一样的,如果按照今日头条的标准来要求,那么模仿类的视频将石沉大海了。

主要针对上传他人原创视频,同类视频转载或复制进行消重,使其不会同时或重复的视频内容出现在用户信息流中的过程。

审核机制

抖音同样包括机器审核和人工审核,机器审核为主,人工审核为辅。

在机器审核算法里包含了一个可被拦截的内容库,一旦出现与内容库相匹配的内容,包括标题、视频内容,就不会通过审核。

(审核不通过判定标准)

2018年春季,国家监管部门的一系列组合拳给短视频行业前所未有的压力,先是快手和今日头条旗下的火山小视频因存在问题视频被责令进行全面整改。

数日后,火山小视频的整改还未结束,今日头条旗下的另一款产品“内涵段子”收到了永久关停的通知,抖音对视频内容审核机制不断完善,加强审核力度,这也导致抖音现在普遍用户会抱怨发布的视频被删除,审核不通过。

特征识别

当用户拍摄/上传完视频内容提交审核后,抖音会根据视频内容及标题内容进行识别,来判断视频应该推荐的兴趣人群,系统在判定出这些兴趣人群后,会将视频与平台视频分类比对;然后,将发布的视频内容及标题,包含哪些兴趣特征词库关键词的比例大,就会被打上该兴趣特征标签。

推荐机制

为了受欢迎的内容被更多人看到,不受欢迎的内容不过多占用推荐资源,往往会分批次进行推荐。首先会被推荐给一批对其最感兴趣的用户,根据这批用户产生的数据,决定下一次推荐。

以此类推,视频新一次的推荐量都以上一次推荐的播放量、完播率、点赞数、评论数、分享数为依据。

人工干预

上面提到过短视频行业都在大量招聘内容审核员,视频内容审核要比文字审核排查困难很多倍,针对机器无法识别的视频内容进行人工审核,产品中也设置了用户举报机制,去过滤各种UGC和PGC内容,维护抖音短视频“高质量内容社区”这个口碑,从而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抖音13秒视频属性)

从一个外行人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人工干预?为什么无法杜绝违反平台规则的视频仍然会出现?

我们可以看到:

抖音一个视频是13秒,视频的帧数率是30帧/秒;视频是由一帧一帧的图像构成,那么一个短视频有390张图片组成;按照现在抖音日发布视频的数量至少达到百万级别,按照100万来计算,那么每日就会产生3.9亿张图片。

目前图片识别精确度和准确率均超过99.5%,单张图片响应时间小于0.2s,那么需要78000000秒,换算成天数是361天,那么就需要大规模GPU集群搭建的人工智能超算平台,支持亿万级别的图像处理,对于任何需要进行对内容审核的互联网公司来说,都是巨大的财力和人力投入。

人工智能审核利用学习算法更新特征库来判断视频,但始终是机器,会有疏漏,用户也会改变发布的方法,所以还需要人工来干预视频内容的审核和举报。

  1. 内容挑选逻辑的体现

(抖音短视频APP界面-一年前)

从一年前产品截图可以看到这四个短视频都参加了“我的身体会英文”的挑战,对比第一个精选短视频来看,后面的短视频的评论、转发,喜欢的数量都相比第一个较高,通过几次的重复播放,发现后面几个短视频和BGM的节奏是不合拍的,没有很好的卡住节奏做出动作。说明在抖音的动作是否能够和BGM节奏一致是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标准。

(抖音短视频APP界面-一年前)

(抖音短视频APP界面-一年后)

从一年前的产品截图可以看到前两个为精选后两个为普通,如果按照一般的评判标准是评论、转发、喜欢的数量高低,但会发现后面两个短视频的评论、转发、喜欢,都比精选的短视频要高很多。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挑选逻辑上,抖音是垂直内容的产品,主要以音乐为主,后面两个和产品的定位不相符,因此垂直音乐类的短视频要比其他视频获得精选的几率要大很多。

从一年后的产品截图可以看到短视频的评论,转发,喜欢,都比一年前精选的短视频要高很多,当然抖音的用户体量和那个时候不能对比,但从挑选逻辑上,这些视频都应该是精选。

黑脸大家都很熟悉吧?号称视频个个上精选的人物,但从截图上可以看到突然有一天,视频不在是精选,虽然每个视频的数据都表现很好,上述提到抖音进行内部大整改,对短视频挑选逻辑做出了调整,至今还没有开放精选视频机制。

(抖音短视频APP界面-一年前)

(抖音短视频APP界面-一年后)

从一年前的产品截图可以看到这四个短视频为精选,但四个短视频都不属于音乐的风格,不符合抖音产品的调性。

目前抖音短视频主要还是获取新用户为主,抖音短视频独立设备数已经超过美拍,做垂直内容的用户量是比不上美拍综合类型的用户量。

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抖音实际是为了能获取更多的用户体量,而从改变了自己的挑选逻辑,针对自己需要获取用户类型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挑选逻辑,为了获取更多的用户体量。

一年后的今天很好验证了之前对抖音挑选逻辑的判断,从一年后的产品截图可以看到这四个短视频:台风山竹,钢牙贼帅,身体真的好吗,眼神会说话,每一个短视频的数据都可以达到精选的标准,但视频内容都和音乐没有多大关系。

可以看出:抖音为了能获取更多的用户体量,改变了自己的挑选逻辑,从垂直音乐短视频平台,走向了多元化短视频内容平台,为了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获取更多的用户。

  1. 内容权重解析

当一个视频初期上传,平台会给你一个初始流量,如果初始流量之后,根据点赞率、评论率、转发率进行判断,该视频是受欢迎还是不受欢迎,如果第一轮评判为受欢迎的,那么他会进行二次传播,这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推荐机制。

当第二次得到了最优反馈,那么就会给与推荐你更大的流量。相反,在第一波或者第N波,反应不好,就不再推荐,没有了平台的推荐,你的视频想火的概率微乎其微,因为没有更多的流量能看见你。

你的视频火的第一步是被别人看见,第一步就把路给走死了,后续也只能依靠朋友星星点点的赞。不难看出这个算法背后思维逻辑: 智能分发,叠加推荐,热度加权。

详细算法介绍

智能推荐流量池,当一个新的视频传送到抖音上,抖音通过比对知道你这是新的视频,然后给你第一次推荐流量,新视频流量分发以附近和关注为主,再配合用户标签和内容标签智能分发,如新视频的播放量高,跳出率低,完播率高,点赞高,转发高,评论高,互动多,这个视频才有机会持续加持流量。

叠加推荐,所谓叠加推荐,是指新视频假设都会智能分发100vv左右的播放量,转发量达10,算法就会判断为受欢迎的内容,自动为内容加权,叠加推荐给你1000vv,转发量达100,算法持续叠加推荐到10000vv,转发量达1000,再叠加推荐到10wvv,依次累推。

所以那些一夜几百万播放量的抖音主也懵比,不知道发生了神马,实则是大数据算法的加权。

叠加推荐当然是以内容的综合权重作评估标准,综合权重的关键指标有:播放量、跳出率、完播率、点赞、转发、评论、互动,且每个梯级的权重各有差异,当达到了一定量级,则以大数据算法和人工运营相结合的机制。

热度加权,实刷近百条爆火抖音,发现所有一夜爆火的视频,和抖音推荐板块的视频,播放量多在百万级,综合数据:播放量、跳出率、完播率、点赞、转发、评论、互动,无一例外都很好。

可见经过大量用户的检验,层层热度加权后才会进入了抖音的推荐内容池,接受几十到上百万的大流量洗礼,热度权重也会根据时间择新去旧,一条爆火的视频的热度最多持续1周,除非有大量用户模仿跟拍,所以还需要稳定的内容更新机制,和持续输出爆款的能力。 在爆火的通关攻略中,算法只指明了路径,而内容才是启动人性的金钥匙,视频的播放量、跳出率、完播率、点赞、转发、评论、互动都是人群内心的一个个票选,而能打通关的秘诀只有内容。

权重的加分项

账号基础权重,完善自己的资料,越全越好。包括头像、昵称、手机、微博、微信、头条等,越详细越好。

因为是机器和人工双重审核,一旦机器进行审核,就会进行大量的劣质剔除,当账号频繁发布广告或其他违规内容,那么这个账号也被关进了小黑屋,是不会受到系统推荐的。

另外不要重复上传视频,也是会影响账号的基础权重的,如果视频被识别有水印,去掉水印重复上传并不会有多少播放量的。

视频创意,视频需要有亮点,视频只有15秒,在这短短的15秒内,没有亮点,没有转折,大家是不会跟你有任何的互动,并且还有屏蔽功能,一旦用户对你进行了屏蔽,这是很严重的事情,因为后期不会再给该用户进行你短视频的推荐。

颜值,依照3B原则:Beautiful—美景、美女、美少男;Beast—动物(野兽);Baby—婴儿; 任何成功都是有方法的,一定要选择对的方法。

自带流量,明星、网红、企业都是属于自带流量的,不用系统推荐,自然就会有大批的粉丝来支持,对于这类用户更容易产生爆款内容。

视频质量,一年前的产品分析过抖音是以音乐垂直分类的短视频,在这方面也是有着自己的调性和挑选逻辑的,主要体现在对视频内容的背景音乐,画面质量,节奏的踩点。

平台需求,不同产品生命周期运营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抖音一年前还是高速成长期,需要的是关注拉新,而今天的抖音在成熟初期,关注的更多的活跃,在视频内容上面从垂直跨度到了综合,各分类视频类型也开始趋于饱和,在选择视频内容的时候需要关注平台的需求,在不同时期平台分发的流量支持也是不一样的。

兴趣特征,视频分发时都是配合用户标签和内容标签智能分发,如果这一类用户体量本身就很少,你的视频各项指标也不会好哪里去,但不排除例外情况,有太多的视频一夜爆红,是没有依据可循的。

情感共鸣,现在有不少人总结了很多爆款内容的模板,这里面就牵扯到了人性,这东西很难去说明白。俗话说的好“物以稀为贵”当满大街都是情感共鸣的视频,你还是否觉得能一夜爆红起来吗?一切还取决于视频内容本身,加一点运气。

热点话题,这个已经不用说明了,做过运营的小伙伴都很清楚,热点对于运营来说是有价值的,但请不要为了追热点而追热点。如果是不能够给用户带来价值的(情绪的价值/实用的价值等),那就不要乱追了。 其次,对于符合自己的热点,不能新就快,不能快就新。

更新频率,目前还没有看过一个账号有几个视频就能捕获大量粉丝的,产品在不同时期的运营重点,产品需要提升数据时,都会有不同的权重加分;打个比方,用户A每周发布一个,用户B每天发布一个,你觉得哪一个用户会获得更多的机会,但切记不要为了评论和数量降低视频的质量,也是会影响权重的。

(抖音权重说明)

虽然都是一些个人的看法,但是从目前数据推断来看,抖音内部对视频挑选和推荐是非常慎重的。

如果一个视频能做到以上全部权重的话,我想这个视频不火也难,如果没有火,那就是人品有问题了——欠的是一份运气,赶紧去庙里烧烧香吧。

因此,对于运营的同学来讲,做爆款是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1.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关于这个话题让我也是很是头疼:刚写完一个问题,接下来的问题又要让人思考很久;从一个坑跳进了另一个大坑,或许就是这样的过程,才能让自己不停的精进下去。

依然是查看了很多资料和文章,在这里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抖音是得益于今日头条的推荐算法,在产品层面加入了算法推荐模型,来保证视频的分发效率和去中心化,但产品运营当中并不是完全去中心化的。

(抖音短视频APP界面)

这些大神大家还记得嘛?这些可都是抖音元老级别的人物,想当初刷视频的时候,出现率可都是100%,告诉我没有中心化,我都不相信;那时候UGC用户发布视频数量还不能支撑用户浏览视频的数量,而且抖音拍摄难度很高,那时候可都是技术流的天下,想要被推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那时候不可能推荐一些普通的视频给用户来看的,在产品初期这样做就是自寻死路,一个新用户进来看到的全是很普通的视频,怎么会留存下来?

是否还记得抖音举办的线下聚会,线下投放的广告内容,大多数都是利用这些元老级的人物进行宣传;从抖音一开始,就已经做着中心化的事情,不过在分发机制上面体现并不明显。

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当时的抖音并没有现在的用户体量,想要宣传自己,就要有代表人物。

随着抖音用户体量的上升,可以看到这些元老级的用户粉丝量并不高,没有给这些元老级别的用户特权,这也符合了去中心化的说辞,但其主要的原因还是:现在视频发布量足够多,平台的需求也和当时不一样。

(抖音短视频APP界面)

从最近更新版本中来看,2018年08月22日抖音更新到版本:2.5.0 ,加入了抖音热搜新增视频榜,作为”去中心化”代表的抖音却逐渐有向“中心化”靠拢的一个趋势。

热搜榜目前有三个分类,挑战主题,视频,音乐,主要说说视频的热搜,其他两个分类对流量分发影响不大,更新的频率较低,上面可以看到视频热搜是每隔10分钟更新一次,会发现会有同一个视频出现在排行榜中。

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点,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那个热度计算方式,十分钟后反而比之前还要低,22:50的时候视频的播放量是170万左右,20:00的时候视频的播放量是185万左右,但热度显示多出来了40万——又是一套黑匣子算法。

从开始进行观察时,视频播放量是150万,仅仅20分钟的时间差,增长了35万,这不是一个中心化的表现吗?

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这个功能层级是在三级——用户需要左滑动,点击热搜榜,才能看到,相信还有不少用户都不知道这个功能。

因此可以看出:抖音在中心化运营中是十分谨慎的,将层级隐藏很深,更新频率10分钟一次,保证更多的视频有展现的机会,都是为了在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寻找一个平衡点。

上述提到推荐分发机制,虽然表象是去中心化,目标是实现向不同的用户推荐他感兴趣的内容,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千人千面。但推荐内容是较为集中的,视频发布后会进行叠加推荐,从而获得持续的流量,优质内容得到的曝光越多,而一般的内容则难以得到足够的曝光,也就是说有非常明显的“偏袒”

而且,抖音的内容分发,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是一个完全的黑盒,你不清楚它内部的规则。分发的方式完全由平台来决定,从这一点来说它就已经是中心化的分发了,尽管我们分析的再透彻也不可能100%弄清其中的算法和原理。

在内容生产中,去中心化让每个人都能创造内容,但创造的未必都是优质内容,中心化做法便利于将优质内容提出给予流量支持;去中心化思维的让用户自主性更强大,同时也需要中心化措施保证产品符合公司的价值,运营重点是动态变化的,产品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如此种种,皆体现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产品数据分析 1. 数据分析目的

抖音目前已处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初期阶段,和一年前的高速成长期有着截然不同的变化,从垂直音乐技术流到现在的百花齐放,对照一年前的数据来看看现在的抖音用户群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1. 用户数据的变化

先通过极光数据看看抖音现在用户整体数据,抖音在这一年里取得了突破性的增长,增速远超行业竞品,在活跃用户方面也高于快手。

(数据来源:极光数据)

(数据来源:极光数据)

从上述数据,快手3月渗透率达25.6%,头条系短视频矩阵中,抖音短视频渗透率为16.5%,环比增长121.3%。6月抖音短视频以29.8%的渗透率超越快手位列第一,环比增长80.2%,DAU均值破亿;居于第二的快手6月渗透率为24.8%,环比下降3.2%。可以看到抖音的增长速度之快,截止今日,已经超过快手。

(数据来源:2018年抖音研究报告)

通过上面的2018的抖音研究报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与去年同期对比,男性用户占比增加,且向26岁以上人群下沉。

(数据来源:艾瑞,百度,360指数)

通过上面前后用户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确实抖音用户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抖音和海马数据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数据一致,用户年龄段下沉,男性用户占比在增高。

艾瑞指数为用户使用数据,百度和360指数仅为关注产品的数据,不难看出艾瑞指数与研究报告的数据差距是最小的。

(数据来源:极光数据)

我们在看看一年前的极光数据,用户以女性为主,且占比高达78.8%。在年龄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到20-24岁和25-29岁的用户占比最高,分别占据37.3%和29.4%的比例。

抖音初期可是吸引了不少小姐姐,没有那么多的小姐姐,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用户会来关注呢?

据极光数据2018年2月统计,依然还是女性用户为主,占比为66.4%;年龄分布上,依然是20-24岁和25-29岁的用户占比最高,但可以看出年龄段分布呈现下沉的迹象。

(数据来源:2018年抖音研究报告)

通过上面的2018的抖音研究报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用户城市分布下沉,下线城市人群成为增长生力军,看到现在的抖音用户增长图,让我想起了快手的用户群体,基本快重合了。

(数据来源:一年前极光数据)

这一份数据报告是最早期的用户数据,抖音自诞生伊始,便确立了要成为“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的定位,一二线城市占比50%居多,而一年后的抖音三四线城市占比50%之多,

从用户年龄分布,地域分布,不难看出现在抖音的战略是“快手化”,从高端人群切入再往低端用户下沉的策略,与快手正面碰撞,这使得快手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未来,是谁的天下,相信再过一年就可以看到结果了。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从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 一年前VIVO机型用户占比:33.3%,OPPO机型用户占比:18.6%
  • 一年后OPPO机型用户占比:39.39%,华为机型用户占比:28.93%

VIVO无论产品还是营销都和OPPO高度相似,一年后OPPO成为了安卓抖音用户第一的机型,华为也增幅明显超越了往年的VIVO,成为了用户的主流机型。

(数据来源:易观智库一年前)

(数据来源:易观智库一年前)

(数据来源:易观智库一年前)

根据易观智库抖音短视频一年前的使用数据,抖音的人均使用次数为5.21次/日,每日人均使用时长31.23分钟。用户的使用高峰时段集中在中午12点和晚上6点前后。

(数据来源:抖音蓝V白皮书)

通过《抖音企业蓝V白皮书》报告中,短视频行业国内日均启动次数最高达8次,远高于其他视频形态,用户行为层面呈现出相比一年前更高的用户粘性。

(数据来源:抖音蓝V白皮书)

从《抖音企业蓝V白皮书》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蓝V发布时段,抖音播放量时段,蓝V视频播放量的数据,不难看出抖音的高峰时段仍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用户的使用高峰集中在12点,18点,22点,分别对应的下班午休饭后消遣,下班路上及饭后消遣,晚上睡前的使用场景。

用户数据就写到这里,虽然部分数据是来自产品监测数据,但大部分的数据都来自第三方的数据报告,就直接推荐给大家详细查阅,我就不一张一张去挑选进行说明了,推荐几个分析报告,推荐大家看一看,对抖音现在用户数据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 《抖音企业蓝V白皮书》
  • 《短视频与城市形象研究白皮书》
  • 《2018 · 抖音研究报告》—秒针系统与海马云联合出品
  • 《快手&抖音用户研究报告》

这些都是联合发布,并不能代表真实数据,多多少少还是能起到一些指引上的作用,主要是蓝V运营,短视频研究,抖音产品分析,竞品快手对比分析。

  1. 抖音与快手之争

一年后的抖音在内容层面从垂直走向多元化,上述数据对比记录了抖音用户的变化,抖音正疯狂的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获取用户,从高端人群切入再往低端用户下沉的策略。

虽然快手与抖音在产品定位是不一样的,面对的用户群体也是不一样的,拿快手和抖音来对比,那么快手是广场,而抖音则是剧场。广场只是一个单纯的平台,想跳舞就来跳舞,想来搬着凳子聊天也行。

剧场有入场要求,更需要表演,不论是《海草舞》的配乐还是其他的剪切技巧,抖音都在竭力帮助用户把视频“表演”得更加娱乐化。

如果说这两个产品面对的用户群体是不一样的,当用户体量到达了瓶颈,是不是要抢夺竞品的用户。现在的抖音已经从垂直走向多元化,就是为了扩展更多的用户体量,当抖音和快手遇到瓶颈的时候,势必会有一场抢夺用户的大战。当然这里不能忽视腾讯微视的存在,说不定是一场更有意思的大战,至于美拍这个对手,送一首凉凉给他吧。

四、关于广告的馊主意

以前写过一篇关于抖音广告优化的改进建议,那时候广告刚开始投放,用户的反馈不是很好,就突发奇想采用糗事百科的用户审核机制,让用户也能参与到广告审核当中去,加入用户权重来决定这个广告是否出现在信息流中。

(数据来源:糗事百科审核页面)

一年后的今天,抖音的广告已经是常态了,刷几个视频就会出现一个广告,广告不仅数量多了,广告质量也变差了,过去的广告至少还有点看头,现在的广告简直无法去评价,于是又想出来了一个歪点子,通过这个馊主意提升广告内容的质量,减少粗制滥造的广告出现的频率。

(数据来源:一年前的广告截图)

(数据来源:一年后的广告截图)

如今的抖音已开始走向商业化的道路,产品里出现了大量的广告,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广告又升级了,可以当前播放页直接填写信息了,针对广告的优化和修改也是费尽了心思。

从上面的广告截图,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的差距:广告测试投放期,主要投放的商家都是一些大公司,广告内容质量也是很高的,也是符合当时垂直音乐短视频平台的调性;在看看走向多元化之后,开放广告投放之后,这些广告视频质量可是跌至了谷底——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广告内容质量差和公司大小也有关系,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投入去完成一个高质量的广告出来,但低水平的广告带来的影响也是很大,完全不符合产品的调性,这样的广告投放出去相信也没有很好的数据表现,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人已经没有办法让自己逃避广告了,广告无孔不入地侵袭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电视广告、网络广告、报纸杂志广告、车体广告、公交车广告、户外广告,现在就刷抖音也会有广告——做为受众的我们,好广告我们会觉得赏心悦目,差广告会觉得自己的眼睛瞬间被强奸了。

抖音广告投放目前有:开屏、CPM、CPC、CPA,这里就不说开屏了,一般能投放开屏广告的公司也不会投放一个垃圾广告出来遭吐槽——当然也可以这么干,引起反面的议论和传播,代价也是非同一般,玩砸了就不好了。

  • CPM:千人展示成本,即广告被展示1000次所需要的费用。
  • CPA:电话咨询,即一个客户咨询电话所需费用;表单提交,即用户提交一次个人信息所需费用;单次下载成本,即APP被下载一次所需要的费用,仅限安卓APP。

一般我们投放广告用的最多的就是CPM,CPC,采用的是竞价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出价越高,广告位置越靠前,获取的优质广告资源越多。

(抖音广告投放优化思路)

通过上面的馊主意思路,相信不少人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优质的广告获得更多的展现,对于劣质的广告,我们要尽快消耗掉限额,减少出现在用户面前的频率。

当然进行调整时候会告知广告主,而且做广告投放的运营都是盯着后台数据的。

我们通过2个用户场景分别说明一下:

运营同学A:使用CPM投放广告,千次曝光15.8元,竞价千次曝光22元,排在第4个广告位置。广告投放中,系统自动分发至1万个精准用户进行展现,视频内容受用户喜欢,广告视频的播放量,跳出率,完播率,点赞,转发,评论,互动数据都表现良好,系统经过数据监测判定广告内容优质,将千次曝光降至20元,其他权重不变,仍然排在第4个广告位置。系统自动分发至2万个精准用户进行展现,数据表现依然良好,将千次曝光降至18元,上升至第3个广告位置,以此类推,广告内容越受用户喜欢,获得展现机会就越高。

运营同学B:使用CPC投放广告,单次点击1.5元,竞价单次点击出价5.6元,排在第1个广告位置。广告投放中,系统自动分发至1万个精准用户进行展现,视频内容不受用户喜欢,广告视频的播放量,跳出率,完播率,点赞,转发,评论,互动数据都表现不好,系统经过数据监测判定广告内容劣质,将单次点击出价提高至6.8元,其他权重不变,仍然排在第1个广告位置。系统自动分发至2万个精准用户进行展现,数据表现依然良好,将单次点击出价提高至7.8元,下降至第2个广告位置,以此类推,广告内容不受用户喜欢,获得展现机会就越少,快速消耗掉广告限额。

通过上面用户场景,大家应该知道是怎么一个流程,还有一些算法以及权重计算就不深挖了,其实原理很简单,既然抖音是利用的头条的算法推荐视频,那么同样也可以利用到广告上面,灵活结合算法来优化广告投放效果。

至于带来的效果是好是坏,说一下表面上的看法,广告内容质量好与坏我们是无法做硬性要求的,如果采取硬性要求,限制视频画面,内容,久而久之广告投放量就会下降,广告主也就不来投放了。

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变相提升广告内容质量,相信广告主也是很乐意的,因为这些广告就是投放给用户看的,完全是依靠用户反映来判断,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展现机会,广告投放的投入成本也会减少。

相反,用户不喜欢的广告,带来的效果也是很差的,减少这样的广告出现,对产品本身也是一件好事,从而变相鼓励广告主提升广告内容质量,且并不一定非要多么高大上,用户喜欢的就是好的,所以并不会对广告制作费用增加太多。相比之前的用户审核,这个馊主意更实际一些,大家觉得如何提升广告内容质量,并能维护用户体验。

总结

目前而言,抖音相对其他竞品仍然呈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

抖音也开启了海外战略,从垂直走向多元化,用户人群分布下沉,下线城市人群成为增长生力军情况下,短期之内,抖音还能保持不错的增长趋势。

随着腾讯微视的加入,短视频领域势必再掀一轮混战,快手、抖音、腾讯微视三强争霸。

抖音未来之路并不好走:快手虽然不是腾讯亲生的,但背后有个靠谱的干爹;而微视是腾讯亲生的,富二代不差钱。不过个人用抖音之后,再看微视和快手,时不时都能刷到熟悉的视频内容,重复频率还很高,不知道这次微视是否像当年的腾讯微博大战新浪微博一样。

至于最后的是什么呢?可能需要时间来见证。

我也不是什么分析师,也预料不了什么结果,就目前来看抖音的优势还是处于领先地位。

唯一担忧的是:多元化之后,视频内容会变的不如以前,失去了以前的乐趣,而且怎么样保持内容的输出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如果每个平台看到的内容是一样,用哪一个都一样,而且微视加入了拍摄模板,将拍摄难度降低了不少。

我感觉抖音也会加入这样的功能,在这里赌一下,在半年里肯定抖音会对拍摄做一次大的整改,降低拍摄难度,十包卫龙辣条

这次就写在这里,一年之后,我们继续,这个赌注是有效的哟!

 

作者:职业丶小白,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职业丶小白

]]>
网红生产线揭秘:从素人到网红,最高月入8万 //www.f-o-p.com/80586.html //www.f-o-p.com/80586.html#respond Sat, 28 Apr 2018 06:36:31 +0000 //www.f-o-p.com/?p=80586

网络直播的红火,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加入这股潮流,从素人到网红最快1个月,最高月入8万。事实上,这些网络主播背后,也有专业经纪团队精心布置好一切。

4月23日,位于成都锦江区东大街某写字楼39层,骆文军,某网红经纪公司的负责人,正透过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欣赏窗外风景,摆在他面前的不仅是林立的高楼,还有网络直播的一片蓝海。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网络表演(直播)市场整体营收规模达到304.5亿元,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4.22亿人,年增长率达到22.6%。

不少年轻人趁着这股直播热潮,一跃成为月入过万的网络主播。事实上,这些网络主播背后,也有专业经纪团队精心布置好一切。

近日,记者也走访了成都的网红经纪公司,了解从一个“素人”(非明星、网红的普通人)到“网红”的全过程。

个例:95后网红女主播月入3万元

网红经济公司墙上贴满主播艺术照

今年22岁的笑笑是一名网络主播,在某知名直播平台上拥有20万粉丝,在圈内也算是红人,而她另外一个身份是成都某文化传媒公司的签约艺人。

表演专业出身的笑笑长相甜美,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接触网络直播,最初也只是作为娱乐消遣。毕业后,她经朋友介绍,去了某个平台做网络主播,靠着礼物打赏,两个月就赚了6万块。

尝到甜头后,她开始接触不同的直播平台。去年9月,笑笑看到成都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招聘艺人的启事,通过一系列面试,成为该公司签约艺人。

近日,记者探访了这家位于成都青羊区的网红包装公司。公司配有专业的录音棚、化妆间和舞蹈房,以及20多个精心布置的直播间。舞蹈房内,几个身材高挑的艺人正在进行形体训练。而在直播间内,几个年轻女孩正在对着手机镜头直播。

该公司运营总监邵暑东介绍,从去年6月成立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签约艺人已经有1189名,而这只是成都众多网红经纪公司中的一家。

包装:打造网红主播最快只需要1个月

网红经济公司直播间内景

从“素人”到网红主播,需要经历一个坎坷的过程。所有进入网红经纪公司的艺人,都需要经过严格面试和筛选。上述公司负责人邵暑东介绍,公司会考察他们的五官、性格和才艺,五官端正、性格开朗并具备一定才艺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公司签约艺人。

成都另一家网红经纪公司负责人骆文军说:

“长相精致,或五官气质佳,或得有一定才艺和个性之处。”

才艺方面,唱歌、跳舞都是最基础的,最好是会演奏乐器,而且具备专业水平。

此外,还有一家公司负责人李旭提出对艺人自身条件要“多维度衡量”,包括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对社会的认知、甚至对于生活的理解等等,而不是纯看颜值。

公司签约只是第一步,这些“有潜质”的新人进来后,公司会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和包装,开设穿搭、妆容设计等基础课程,供艺人选择学习。

邵暑东说:“从一个素人成长为主播,一般需3个月。学习能力比较强的,最快只需要1个月。”

而经过选拔出来的主播一旦正式入职,每天至少要直播3个小时,多的甚至要6-7小时。“不是每个网友点进直播就会一直看下去,直播时间够长,吸引的人才越多,才越有机会发展成粉丝。”

推出:主播流失率高达90% ,“情商高”才干得久

直播间内网红正在直播

据了解:新入职网络主播收入来源主要靠网友打赏,但前期收入也非常不稳定。有的主播会因为一段时间收入减少而放弃,因此主播流动性也非常大。

骆文军说:如今人人都能当主播,但要成为网红主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来公司应聘的人能坚持做下去的只有10%左右。“既要有毅力能坚持,还要能保持平常心,只有情商高的主播才能做得长久。”

流失率高的现状,李旭也深有体会:

“我们公司真正能坚持做下去,并走在前端的只有几人。三个月实习期过后,只有30%的人还留着,也就是说,淘汰率高达70%。”

什么样的主播才算是“高情商”?怎样才能走的更远?

骆文军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粉丝当朋友,和粉丝找到一个聊天的共同点,人家喜欢你的性格、聊开心了,才会进行后续消费。如果主播只是抱着要礼物的心态,那肯定做不长。

邵暑东提到:类似直播周年纪念日会,有的主播都会和粉丝一起线上庆祝,也会为个别粉丝准备惊喜。一些女主播平时也会为粉丝们准备些贴心小礼物,亲手做小饼干给各地粉丝寄过去,冬天为东北地区的粉丝织围巾。走心的套路加之适当的距离感,更有益于主播和粉丝间的相处。

盈利:超过60%月入过万,收入高也有运气成分

对外界而言,大家最好奇的是网红究竟能挣多少钱?她们背后的“包装”公司如何盈利?

骆文军所在公司,目前活跃在线上的两千多名网红主播中,月收入1万-2万的占比超过60%,其次是4万-8万的。只有几千元或者超过8万元的都是少数,而月收入上百万元的更是“凤毛麟角”。当然也有运气成分,有的主播就是会遇到很大方的粉丝,一送礼物就是几万元。

按照他的说法,直播这种模式下,公司主要的收入模式是分成。一般规矩是主播收到礼物,平台分成30%-50%,经济公司分到10%-15%,最低5%。主播个人分到40%-50%。按照平台的不同,可能比例会稍有差异。

如果是提供全方位网红包装的公司则略有不同,邵暑东形容公司是“前期经纪公司养艺人,后期艺人养公司”。他介绍:前期公司负责旗下艺人的课程培训、与商家接洽,费用都由公司承担。后期,当主播有了一定关注度和粉丝量后,便可接广告、推销产品等商演活动,在于公司进行分成。

虽然并未说明具体收益分成,但该公司负责人透露:公司收益情况符合“二八定律”,即公司签约培养的艺人中有80%会走,最后20%的留下来。而这20%的人的收入,会填补80%的没有做出成绩的人让公司亏损的钱。

专家:网红要传播有价值的内容

网红在当下已成为一种正式职业,如何看待“网红经济”?

易观智库资深分析师薛永峰说:

网红公司是随着娱乐业发展而出现的新的商业模式。前期,这个行业的门槛比较低。后期,由于监管的规范和受众审美的提高,职业门槛会越来越高,所以现在市面上出现很多网红经纪公司,专职做网红的孵化和打造。

他认为:现在“网红”跟“明星”几乎没有差别,网红公司的大量出现是娱乐化和互联网时代的一种趋势,只要在正常监管范围内运行就可以了。

高新区移动互联网秘书长张正刚说:网红经济超越了传统的“先产生流量,再把流量商业变现”的模式,一个个网红个体本身就是基于人格特质的IP资源。

而网红不仅意味着商业领域的新思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张正刚说:“网红不应该仅仅是娱乐化、明星化、搏眼球的,更应该是知识传播、价值传播、正能量传播的公众人物。”

 本文作者@创业邦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78

]]>
//www.f-o-p.com/80586.html/feed 0
2018中国信息流视频广告市场及趋势分析! //www.f-o-p.com/67502.html //www.f-o-p.com/67502.html#respond Wed, 03 Jan 2018 02:46:32 +0000 //www.f-o-p.com/?p=67502

3

2017年无疑是 中国原生视频广告市场 高速发展的一年,不论是综合视频平台还是短视频内容平台,产业生态基本成熟。接下来我们就从背景、现状、案例、趋势这4个方向来全面分析下中国原生视频广告市场。

1.jpg

2.jpg3.jpg4.jpg5.jpg6.jpg7.jpg8.jpg9.jpg10.jpg11.jpg12.jpg13.jpg14.jpg15.jpg16.jpg17.jpg18.jpg19.jpg20.jpg21.jpg22.jpg23.jpg24.jpg25.jpg26.jpg27.jpg

本文作者@易观智库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世纪

78

]]>
//www.f-o-p.com/67502.html/feed 0
激烈竞争下,手游CP如何能成为那活下去的0.04%? //www.f-o-p.com/52128.html //www.f-o-p.com/52128.html#respond Tue, 15 Aug 2017 01:30:01 +0000 //www.f-o-p.com/?p=52128 12

创业的路上,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见后天的太阳。”这是马云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似乎在移动游戏行业中同样适用。

0?wx_fmt=jpeg.png

在某次演讲中,乐动卓越CEO邢山虎提出了0.04%的手游公司生存率

2014年有媒体指出,单在成都地区登记在册的手游公司就超过600家,而业内更是流传当时成都CP的数量超过了1000家。但正如乐动卓越CEO邢山虎所说的一样,“过万家的游戏公司,最后存活率仅有0.04%”。

不计其数的中小团队可能还没有熬到产品面世的那一刻,就已经失败;而即便能活下来,所面对的情况依旧严峻。当下手游CP的市场选择到底还有多少?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人口红利消失,市场再无“先机”

2013年和2014年,是整个移动游戏市场发展最为迅猛的两年。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在这两年中,中国移动游戏的市场规模增速都超过100%。而正是在这两年间,涌现出了如乐动卓越、蓝港互动、银汉游戏、莉莉丝等一大批游戏优秀企业。它们的风头在当时可谓一时无两。

银汉游戏的《时空猎人》、乐动卓越的《我叫MT Online》、蓝港互动的“蓝港三剑”以及莉莉丝的《小冰冰传奇》都是当时各大应用市场畅销榜前列位置的常客。《小冰冰传奇》(曾名《刀塔传奇》)更是在上线后打破了游戏巨头对于App Store畅销榜长时间的垄断,并成功霸榜,成为了中国移动游戏式上里程碑式的作品。直到今天,这些产品还能保持着不错的营收。

0?wx_fmt=jpeg.png《小冰冰传奇》(曾名《刀塔传奇》)上线后打破腾讯对于App Store畅销榜长时间的垄断

如果说蓝港互动和银汉游戏之前在页游和Java游戏上已经有一定积累的话,那么乐动卓越和莉莉丝则更像是“横空出世”一般。它们的成功,除了自身对于市场准确判断以外,客观上应该更多地归结于当时移动游戏市场的人口红利。当年移动游戏用户的年均增长率都在50%以上,上述产品也成为了大量小白用户第一款接触的移动游戏。

因此它们的成功,可能连它们自身,也难以复制。在《我叫MT Online》和《刀塔传奇》之后,乐动卓越和莉莉丝至今没有推出过能够企及这两款游戏的产品。究其原因,或许是这些企业在综合实力层面还没有真正沉淀出核心竞争力,但也不可否认,市场红利的消失,令绝大部分游戏企业都更难有“一夜爆红”的机会了。

端游大厂的垄断,压缩了中小CP的生存空间

除了人口红利的消失,令中小厂商透不过气的还有大厂垄断。虽然在2015年以前,腾讯、网易等端游大厂早已开始布局移动游戏领域,但是当时它们对于市场的影响远没有当下之大。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就是《刀塔传奇》还能打破腾讯系游戏对于App Store畅销榜的垄断。

手游那点事看来,端游大厂们对于移动游戏行业的全面垄断,始于网易游戏在2015年3月推出《梦幻西游手游》这一时间节点。根据App Annie的显示,在上线后的18个月内,《梦幻西游手游》从来没有跌出App Store畅销榜前三位。

同为2015年,腾讯游戏在年底推出了国民级移动游戏《王者荣耀》。虽然当时《王者荣耀》的前景并没被业界看好,但是事实却是《王者荣耀》已经成为中国移动游戏史上最成功的产品,没有之一。而在2016年的腾讯互娱Up发布会上,腾讯游戏与各端游大厂的强强联手,更是把这种端游大厂对于行业的垄断推上了顶峰。

0?wx_fmt=jpeg.png

行业中有人笑称腾讯将自家的发布会办成了行业峰会

即便是除去了腾讯、网易两家,巨人、完美、三七、蜗牛、西山居等其他游戏厂商,虽然错失了移动游戏的第一波市场红利,但是凭借多年对于游戏研发、推广运营所积累的经验,也渐渐找到了各自的节奏。例如完美推出的《诛仙手游》、巨人旗下的《球球大作战》、三七手游的《永恒纪元》以及蜗牛打造的“太极熊猫三部曲”等,都在市场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可以说,以腾讯、网易为首的各个端游大厂的存在,进一步压缩了中小CP的生存空间。

中小CP该如何应对,才能成为那最后的0.04%?

在人口红利消失和端游大厂的垄断下,移动游戏行业是否不再有机会?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大厂们虽然已经把触角延伸至各个细分领域,但是它们并不能完全深耕下去。因此在每个细分领域中,都给中小游戏厂商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而出海,则是国内游戏企业的另一种选择。

1.深耕细分市场,在各自细分领域成为领头羊

2014年3月28日,《崩坏学园2》上线App Store,在畅销榜TOP30内保持了三个月。截止2016年9月30日,《崩坏学园2》累计注册用户超4500万,充值流水累计超过7亿元。2016年10月,《崩坏3》全平台公测,其成为了米哈游推出的第三款移动游戏。今年3月,米哈游正式提交了A股的IPO申请,估值达到了36亿。其也成为了端游大厂垄断下中少游戏厂商逆袭的最佳例证。

而在《崩坏学园2》和《崩坏3》的大获成功后,米哈游表示将会持续深入开发和运营“崩坏”这一IP,包括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等等。米哈游的成功,表面上是得益于二次元细分领域的迅速崛起,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它对于二次元领域持续深耕。

0?wx_fmt=jpeg.png

米哈游已经成为了端游大厂垄断下中少游戏厂商逆袭的最佳例证

其实类似于米哈游的游戏企业并不在少数,例如专注于女性细分领域的好玩友、儿童游戏的Dr. Panda以及策略游戏的傲世堂,它们都是通过对某个细分领域的持续沉淀和深耕,最终成为了各自细分领域的领头羊。

2.放眼海外,用高品质游戏做全球化市场

国内移动游戏的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因此也有不少游戏厂商把目光放在了国外,推出了全球化的游戏来攻占海外市场。当中的佼佼者就包括沐瞳科技、FunPlus等游戏企业。

以沐瞳科技为例,虽然在国内知名度并不算太高,但是其旗下的《Mobile Legends(无尽对决)》在全球范围已经成为了一款家喻户晓的MOBA类移动游戏。单单在东南亚地区,《Mobile Legends》的下载量就超过了1000万次,而该游戏在欧美国家中同样大受欢迎,在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的App Store中进入了畅销榜的前十。沐瞳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除了具备优秀的研发实力之外,其对全球市场市场趋势的准确捕捉及反应速度也是相当值得学习的。

0?wx_fmt=jpeg.png

《Mobile Legends(无尽对决)》在全球范围已成为了一款家喻户晓的MOBA类移动游戏

而成立于2010年5月的Funplus,从网页社交游戏开始入手,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游戏出海的领头羊之一。早在2014年,就有媒体推测其年利润在2.9亿元左右。去年,其自研的SLG手游《阿瓦隆之王》更是登顶了美国区App Store的畅销榜。

相较而言,海外市场的规模和份额的确还有更大的空间,面临的竞争或许也会比国内低,但是门槛依然是存在的。全球化的游戏对于题材、玩法都有更高的要求,这也极为考验游戏厂商的研发实力。因此沐瞳科技和FunPlus等企业的成功也不是偶然,而是建立在对于全球玩家的理解和对于游戏品质的不懈追求上。

结语:

作为游戏CP,或许你失去了市场先机,或许你不具备像大厂那样的丰富资源及沉淀,更或许在综合实力层面没有任何优势,但只要修炼好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专注自己最擅长的市场,相信你终究会得到市场及用户的青睐!

 

本文作者@手游那点事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

78

]]>
//www.f-o-p.com/52128.html/feed 0
什么是用户画像、用户生命周期?3招教你做好用户运营 //www.f-o-p.com/51203.html //www.f-o-p.com/51203.html#respond Mon, 07 Aug 2017 02:45:00 +0000 //www.f-o-p.com/?p=51203 3
做好用户运营工作的三个前提

用户运营就是直接和粉丝打交道的人。同所有运营一样,他的工作目的也无非是——拉新留存、促活、转化

用户运营常见的有:后台客服、微信群管理员、公众号衍生的个人号。

下面就来看看做好用户运营工作的三个前提:做好用户画像、了解用户生命周期、与用户建立关系。

▌了解用户画像

用户运营工作的第一步,就是了解目标人群的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建立在大量的数据基础上,分为两个维度,用户属性、用户行为

这些数据怎么获得呢?

首先是参考一些行业内报告,看看这个行业内电商、App、网站、论坛的一些用户数据,作为一个基本参考。

另外就是去看对标的公众号,行业内大号的用户数据。当然这些都是保密的,不过有一些第三方平台里会提供一些。

比如可以用 BlueMC 的公众号画像和微博KOL画像功能,去拆解公众号的数据。

KOL画像中的用户数据比较全,不过是微博的。但只要数据量足够大,微博和微信的用户数据还是比较近似的。

现在就假如你要做一个母婴行业的公众号,那我用宝宝树的用户数据来说明一下。

数据报告来自易观智库,如果你不知道哪里找,直接淘宝搜 “行业+报告” 就行。

1、用户属性

用户属性,就是指用户的性别、年龄、地域、学历、收入、职业等等。

看这里,宝宝树的主要用户群是25—30岁的女性用户。80%是女性,20%是男性。

用户性别决定了你公众号的调性,粗暴的来讲就是 理性VS感性。80%是女性用户,那就肯定是感性。

所以你在选题、行文、排版、语气上都要感性一点。直男做的内容,她们不会感冒。

25-30岁的有59.4%,24岁及以下的有25.6%,都是87后,还有相当多的90后。所以账号要年轻化一点。

前两天我面试了一个94年的小编,他之前做转载视频号,受众都是中年人。

我问他选择视频有什么心得,他说他发现凡是他喜欢的就一定不会火,反而是他觉得很鸡汤、很老套的内容常常会火。

公众号就是和用户沟通,两个人年龄差太多就一定会有代沟。

不过这里另一个显眼的数据就是41岁及以上的用户占6.8%,看来是有相当多的高龄孕妇。这可是一个大市场,用户痛点很强,付费意愿也很高。

再来看用户地域数据,北上广深占比13.7%,相当大的部分是在乡村地区。我之前看过一个电商数据,说母婴电商很大一部分购物人群数是在三线城市,甚至一些乡村地区。

这些地区不像一线城市购物那么方便,尤其是要求比较高的母婴用品,所以这些人反而会很依赖电商。

另外如果你要做线下活动,或者是有线下业务的话,用户地域数据也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从我的后台用户地域分布来看,我做线下培训顺序应该是:北广深上、杭州、成都、武汉……

用户学历、职业、收入也是一个内容和变现的重要参考。

这里面都有一条鄙视链存在。总体来说,用户越是高知,付费能力越强,但对内容的挑剔程度也越高,对这些人你要努力打磨内容。

相反如果目标用户文化层次不高,那只要你内容及格,传播和裂变做得好也不错。毕竟高质量的内容也不是人人都能产出,把更多精力放在优化其他方面是更好的选择。

2、用户行为

用户在公众号上的行为,大致有以下这些:

关注、发送消息、点击菜单栏、点赞
阅读、打赏、收藏、转发、分享朋友圈
点击原文、分享公众号名片、取关

当然用户行为还包括:一对一互动,以及群互动。这里暂且先不谈。收集用户的这些行为数据,最重要的就是给用户贴标签。

首先第一步就是给用户分类,也就是弄清楚用户结构。

宝宝树根据用户的浏览行为,将用户结构分成了三大类:备孕、孕期、产后。

有些用户结构是可以直接用年龄来划分的,也有些要根据兴趣。账号不同,要选择不同的标准来划分人群结构。

用户分类之后,就要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给每一个细分类别的用户去贴标签。

在公众号上就表现为关键词,一些选题、标题的关键词。我之前发过一篇文章《听说你辞职了,那你很适合做公众号哦》,讲实话标题起的比较随意,但打开率很高。

后来经过几次测试,我就发现跟”职业”相关的话题,用户都是很感兴趣的。那“职业”这个词,就是一个用户兴趣标签。

报告里把宝宝树孕期的用户又划分为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后的用户又划分为0-6个月,7-12个月,1-3岁,3岁以上。并且总结了每一类用户的主要标签。

这个是我用Excel总结的。

假如说你要做母婴号,那提前备一份这样的用户标签清单是很有必要的。你会知道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是哪些,选题也不用愁了。

报告剩下的就是一些电商、购买转化率之类的用户数据,离我们大部分人比较远,也就不展开了。

总之,用户画像不是一份死的报告,一个小人站在中间周围一堆信息的图表。它是你脑子里攻城略地、泡妞把妹的指导方针。

▌了解用户生命周期

微信有一个三个月魔咒,就是一个微信用户从关注到取关(不打开),一般就3个月左右。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如果在三个月内没有挣到他的钱,你就再也找不到他了。

所以了解用户的生命周期,对于设置转化、变现的步骤,都是非常重要的。你要在他前进的道路上,帮他去除障碍,或者是干脆给他埋雷。

这就需要你知道每个阶段都要干什么事情,有哪些现在是重点,哪些是未来才要去考虑的事情。

比如说你跟女朋友在一起,大致经历了这个几个阶段:陌生人、相识、相知、朋友、好朋友、暧昧、热恋、平淡、冷战、分手。

你不可能第一次见面牵手,第二次见面直接带走吧。都是要有一个周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交往策略和方式。就算是最烦人的理发店小哥,他推销你买卡至少也都是循序渐进的。

做人如此,做号也是如此。

了解用户的生命周期,针对用户周期设置一条想对应的成长路径,解决用户一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给用户提供价值,用户才愿意给你回报。

用户在宝宝树的生命周期是从备孕开始,一直到孩子3岁,4年多的时间,当然这个就属于最理想的情况了,但你要根据完整的周期来设计,才最可能让她走完全程。

上面刚才总结出了不同阶段用户的兴趣标签,其实也就是用户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你要提供各种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来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一条用户成长路径。比如宝宝树就有帖子、有论坛、有课程、有问诊等等,根据自己的账号属性来设置。

而且这个不单单是提供内容就完事,需要各个运营配合起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下面这个图,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大学生求职号的用户成长路径。

求职号的用户成长路径,有些账号能做到两年,学生从大三开始关注,一直到毕业求职。

▌与用户建立关系

有一句话叫 Business is relationship,商业本质就是关系。

用户运营也是一样,最重要的就是和用户建立关系。最直观的指标就是,你手上有多少用户的微信。

为什么说这个事情很重要呢?我随手列举几个好处:

  1. 方便你第一时间找到用户
  2. 有重要信息时可以直接群发触达用户
  3. 可以对用户做朋友圈营销
  4. 可以刷用户的朋友圈,深入了解(收集用户评论)
  5. 运营用户群(各种测试、投票、交流问题)
  6. 方便推广新号
  7. ……

前段时间被封的那一批大号,有一些账号新开了小号,很快就又做了起来,有一些的号,现在阅读还不到之前的十分之一。

手上有没有大量用户的微信号,对于你能不能东山再起,非常的关键。很多人,包括很多大号的运营者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前段时间一个在行学员来找我,帮他们规划一个新开的小号。他们公众号有200万粉丝,全网矩阵有300万左右。我问他们手上有多少粉丝微信呢?不到5000。

加了用户微信之后,有事没事的时候翻看一下他们的朋友圈,看看一般都转发什么内容。这样也能很好地了解他们的喜好。

我自己会尽量把每个公众号1/5的粉丝,都导入到个人号上。无非是增加几部手机,十几个微信号。一个5000真实粉丝的微信号,可比一个手机珍贵多了。

把粉丝导入微信号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我这个号每周的微课,用户想要报名参加,就得添加客服的微信,这就是一个可持续性的方式。

或者是像一些原创作者,在文末附上自己的个人微信,让读者自动来加你。

总之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需要你从开号的第一天就开始计划。导入公众号十分之一的粉丝到个人微信上,听上去很多,但你拆分到每一天来看,其实也并不难。

最后说两句

做好用户运营的3个前提:做好用户画像,了解用户生命周期,与用户建立联系。

001 用户画像不是一张死的图表,而是在你脑子里清晰的指导方针。清晰的知道什么样的内容用户会喜欢,什么样的内容用户不喜欢。

002 用户生命周期也就是用户的成长路径,你要跟用户一起来打怪兽,帮他成长。所以需要制定一个作战计划。

003 与用户建立联系简单讲就是加个人微信,做不到和用户交朋友,就更别提让用户为你付费了。

 

本文作者@好奇dog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

78

]]>
//www.f-o-p.com/51203.html/feed 0
旅行类 App竞品分析:旅行类APP的社交之路还有多长? //www.f-o-p.com/47972.html //www.f-o-p.com/47972.html#respond Mon, 10 Jul 2017 07:53:27 +0000 //www.f-o-p.com/?p=47972 14

本文大纲如下:

一、分析目的

二、竞品对象

1、产品名称及版本

2、选择理由

3、测试环境

三、市场分析

1、在线旅行行业市场现状与社交化的现状

2、在线旅行行业市场分析

3、人群画像

四、产品战略

1、现状

2、产品痛点

3、产品定位

4、产品优势

5、盈利模式

五、产品范围层

1、功能对比

2、主要功能详述

3、小结

六、产品结构层

1、产品结构

2、结构分析

3、小结

七、产品框架层

八、产品表现层

1、交互

2、视觉和风格

九、总结

1、产品总结

2、发展趋势与未来

一、分析目的

分析在线旅行产品在社交化方面的探索,思考旅行产品社交化的未来。

二、竞品对象

1、产品名称及版本

  • 飞猪v8.2.2
  • 在外2.7.1
  • 携程旅行v7.4.1

2、选择理由

  • 携程为典型的在线旅行产品,OTA的老大,飞猪是市面上主要的后起之秀,阿里巴巴旗下的旅行产品,且俩者都在自己旅行产品中加入了分享与约伴的功能,开始了其社交化的探索。
  • 在外为市面上较为流行的旅行分享、约伴产品

3、测试环境

设备型号:MI 5

操作系统:Android 7.0 NRD90M   MIUI 8.2.1.0

测试网络:联通4G TD-LET

三、市场分析

1、在线旅行行业市场现状与社交化的现状

根据Analysys易观智库数据监测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到4737.7亿元,同比增长49.6%;中国旅游产业线上渗透率达到11.5%,预计未来在线旅游在整体旅游产业所占的交易规模比重将进一步扩大。数据统计显示,在线旅游在旅游行业,尤其是产品销售板块已经具有绝对市场优势,目前已经成为旅游行业最主要的商业模式之一。

面对这巨大的市场,国内一些互联网巨头纷纷涉足在线旅游行业,面对激烈的竞争,无论老牌的在线旅行巨头还是飞猪等市场后入者纷纷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提高自己的产品竞争力,其中在旅游产品中加入社交属性,提高产品的用户粘性,增强其商业价值是许多企业所探索的方向之一。

同时,市面上也出现了一批以旅行约伴/分享为主要功能的app,而我们在通过百度搜索“旅行分享”“旅行约伴”后,也可以看到数目巨大的相关结果以及各种各样的分享提问内容,可见人们在旅行中分享与约伴的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百度搜索“旅行分享”“旅行约伴”结果

2、在线旅行行业市场分析

我们在各种数据网站搜索了几个产品,在外大多没有被录入在内,所以我们首先仅以艾瑞网的数据对飞猪与携程进行对比:

可以看出,在活跃设备上,携程远大于飞猪,无愧于其在线旅行行业老大的称呼,而飞猪的增长趋势则十分的强大,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必然对携程造成巨大压力。

同时,我们从ASO100中截取了几个产品的下载量:

从下载量中也可以看出携程的下载量大于飞猪,且俩者都为亿级,而在外的下载量仅为百万级别,与携程和飞猪相差较远。

3、人群画像

飞猪与携程的地域分布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飞猪与携程俩个产品的分布基本一致,都主要以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为主,西部地区则分布较少。

飞猪与携程的人群属性

从年龄分布来看,俩者的主要用户都为19岁以上的人群,其中30~39岁的中年用户在俩者中都占了最大的比例。其次在飞猪中20~29岁的年轻人占比较大,而在携程中占比第二的则是40~49岁的人。可以看出,飞猪在年轻人中比较受欢迎,而携程则更受成熟的商务人士欢迎。

从性别分布来看,飞猪的用户中男性超过女性28%,而携程的用户中,男性仅比女性超出10%。我觉得原因可能是男性普遍对互联网的产品更加关注,也更容易使用新的产品。

对于在外,我们没有找到相关数据,就暂且略过。

四、产品战略

1、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除了将精力用于工作生活之中,也越发的向往着诗和远方,旅行人次因此不断上升,旅行中的约伴与分享的需求也日益凸显了出来,市面上出现了不少的以此为主要功能的app,一些老牌的在线旅行产品也纷纷在自家产品中加入了相关功能,企图走好旅行产品社交化之路。

然而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以此为主要功能的app都没有达到一定规模,而在老牌的在线旅行产品中,此类功能也都处于探索阶段。

2、产品痛点

  • 如何保障用户安全,提升用户信任
  • 社交产品如何变现
  • 如何确保用户不跳票

3、产品定位

(1)飞猪发现

  • 产品定位:作为新的引流入口,同时提高产品用户粘性。
  • 用户目标: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即新一代的年轻人。

(2)携程旅行微领队

  • 产品定位:提升用户活跃度、用户粘性,更好的留住客户。
  • 用户目标:在中等收入及中等以上收入的白领阶层。

(3)在外

  • 产品定位:专注的基于兴趣爱好的社交平台,为了让户外运动者、旅行爱好者更心无旁骛的社交。
  • 用户目标:户外爱好者和旅行爱好者。

4、产品优势

(1)飞猪发现

  • 雄厚的产业背景;
  • 支付宝互形成“消费—支付”产业关系;
  • OTP的商业模式。

(2)携程旅行微领队

  • 在线旅行行业老大,有丰富的行业经验。
  • 庞大的用户量。

(3)在外

  • 专注约伴分享的社交平台;
  • 由“8264”打造,拥有用户与经验的双重资源。

注:

  • OTA:在线旅游
  • OTP:线上旅行平台
  • 8264:8264是PC端的户外旅行社区霸主

5、盈利模式

(1)飞猪发现

不直接盈利,用以作为新的引流入口,同时提升用户粘性,带动其他旅游业务增长。

(2)携程旅行微领队

不直接盈利,主要提升用户粘性,带动其他旅游业务增长。

(3)在外

以出售更具特色化的旅行产品为主要盈利方式,兼以商城、广告等方式。

五、产品范围层

1、功能对比

注:

飞猪、携程将一些功能置于其他功能块,由于皆为辅助功能,我们在此不做讨论

2、主要功能详述

(1)分享

① 飞猪

在分享方面,几个产品都支持发布动态、评论、点赞、依地方查看等功能。

其中飞猪提供了俩个特色功能:

时景发布功能:在屏幕下方的醒目位置有醒目的小照相机按钮,点击即可进入拍照页面,可以便捷的发布实时拍摄的景色与简单的话语,符合人们快餐式的分享方式,降低了分享功能使用的门槛。而用图片为主的展示方式,也可以极大的激发用户的分享欲望。

玩家秀:由商品卖家发布的,买家提供的分享内容,点击可以直接进入产品页面。我猜想应该是想起到口碑宣传的作用,但是由于没有目的地、种类的分类,实际上几乎无法操作。

而在飞猪的动态中,用户可以看到发帖和约伴俩方面的内容,但用户的约伴行为是有高度目的性的行为,而在浏览其他分享内容则是一种较为随意的行为,将俩者放到一起,想要看看动态的用户看到约伴信息时需要快速划过,而想要约伴的用户则可以去更方便的约伴板块,使这个动态的内容可读性降低,建议将约伴的信息排除在动态之外。

在展示的内容方面,飞猪发现展示用户的头像、昵称、发布时间、发布内容以及点赞、评论的人数,如果想要查看详细的评论以及点赞的用户信息则须点击该条内容进入详细页面,同样,如果想要进行评论也需要同样的操作。考虑到使用此类产品的多为陌生人关系,更为关注分享内容而非评论,这样的设置可以在页面中展示更多的内容,更符合用户的使用场景。

飞猪的玩家秀与时景

同时,飞猪支持将某个具体帖子分享到支付宝、微信等app功能,分享按钮也比较显眼,用户可以就某个自己感兴趣的帖子或约伴信息进行便捷的分享,既方便了使用,又可以更好的宣传产品。

飞猪发现的分享功能

② 携程

携程分享功能较为简单,只有旅友圈一项,当你打开旅友圈时,会根据你的定位地点推荐附近的分享内容,但内容只能在之前添加过的目的地中切换,如果想要查看更多地点的内容,则必须返回上级菜单,这在实际操作中很不便。

在展示内容方面,旅友圈会展示用户头像、昵称、会员等级、地点、发布内容以及点赞用户和评论,而进行评论时也无需进入详情页面,可以直接在当前页面评论。但同样考虑此类产品的用户属性,展示具体评论的意义不大,反而会使页面展示内容变少。建议在保留当页评论功能的基础上,将具体评论及点赞信息放到新一页。

同时,分享功能也只限于分享整个旅友圈,无法对单个帖子进行分享,几乎没有实际的意义。

携程的旅友圈

③ 在外

在外的分享功能提供热门及附近的选项,同时有不少特色功能:

  • 热帖:在“发现—8264论坛—热帖”内可以找到贴吧样式的分享内容。
  • 女王驾到:一些美女晒自拍、晒图片的分享内容,用美女吸引用户持续的使用产品,感觉是个不错的想法。

而首屏的动态则包含“关注”“热门”“附近”三部分内容,其内容都是用户分享的内容,可读性较强。

在展示内容方面,在外展示了用户头像、昵称、发布时间、地点,发布内容以及点赞与评论人数,同飞猪一样,如想要查看具体的评论等内容,则须点击该条内容进入详情页面。同时,在每条分享内容的右上端有直接关注该用户的按钮,更方便用户间的互动、社交。

但整个分享内容都不提供按目的地查看的功能,无法满足用户对特定目的地信息了解的需求。

而且在测试中还发现“旅行记”“微游记”俩个栏目,点击无法打开,在卡顿之后就跳转回了首页。

且同一页的“8264资讯”与“户外论坛”打开居然是同一内容,实在无力吐槽。

在外的分享内容

(2)约伴

① 飞猪

飞猪的约伴功能十分简单,只提供约伴信息,评论,私聊,筛选等基本功能。我们筛选出以丽江为目的地的约伴信息:

飞猪的约伴功能

可以看出,飞猪的结伴界面较为简单,显示的内容也比较少,仅有:用户头像、昵称、发布时间、路线、详细描述、评论与点赞人数(6项)。

而在发布方面,飞猪除“时景”在当前页有快捷发布的功能外,其他内容的发布必须通过页面顶端的“+”发布,相比有其他俩个产品,操作不够便捷。

在具体的发布页面,飞猪需要添加“出发地”“目的地”“出发时间”“结伴安排”等结伴的必须内容,发布起来较为便利。

② 携程

携程的约伴功能比较完善,且可以关联百度地图,在地图中直接查看附近的约伴、互助、聚会等信息,在实际操作中十分便利。但是同样有之前提到的切换目的地必须返回上一级的缺点。

携程的约伴功能

我们同样以丽江的约伴为例进行体验:

携程的丽江约伴

我们首先在首屏中新增丽江为目的地,之后点击旅友结伴即可进入丽江的约伴界面,而在进入约伴界面之后则只能进行目的地的切换,而无法进行添加,在操作中经常需要返回上一级菜单,十分的不便利,建议进行更改。

而在约伴内容的显示上,结伴的界面要比旅友圈的界面简洁了不少,显示了用户的头像、昵称、会员等级、时间、行程、行程描述、评论与浏览人数以及约伴方式等内容(9项)。

其中约伴方式包括“拼车”“泡吧”“亲子组队”“找同游”等,利用这些分类,用户可以更加方便的使用约伴功能。

同时,如果用户在携程旅行中已有旅行的订单,约伴界面会显现“已有订单”的标签对用户与有区别,而选择“已有订单”的用户进行约伴,会极大的提高用户约伴的成功率,提升用户的产品体验。

在发布方面,约伴页面右下端右较为明显的发布按钮,点击之后即可进入发布页面,包含:结伴主题选择、结伴时间、出发地、目的地、详细介绍、是否仅对订单用户显示等多项内容,虽然包含内容虽多,但多为选择项,操作起来也比较便利,且较为详细的分类使用户的约伴感受更好。

③ 在外

在约伴功能方面,对照上面功能表,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在外的功能较为完善,支持发约伴信息、目的从搜索、热门推荐、附近信息、评论、筛选功能、约伴助手等功能。

我们同样选取热门目的地中的“丽江市”进行体验:

在外的约伴功能

可见整体界面比较简洁,页面顶端有俩个筛选的功能的入口,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建议取消。

具体每条约伴信息上,展示内容和其“动态”中的内容基本一致,仅有俩点不同:

  1. 将动态中点赞人数的位置换成了私信,更符合了约伴的功能需求。
  2. 将动态中加关注的位置换成了分享/举报,这一点好像没什么实际意义,反而不如保持一致的好。

而点击约伴页面中位于下端的“发约伴”便捷的发布约伴信息,我们对其约伴功能进行了测试发现:

在外在发布流程中没有出发地/目的地的设置,起初我们以为是产品的漏洞,但在实际测试后发现,在外会根据你的行程描述自动生成出发地/目的地,通过测试发现准确率还是很高的。但对这部分的功能缺乏提示,容易造成用户的困惑,且如果遇到行程描述中没有相关信息的,会造成无法分组的问题。

(3)其他功能

在其他功能方面,飞猪只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讯:

飞猪的旅行头条

携程则提供“旅友互助”“紧急支援”“出现清单”等特色功能及服务,展现出了在线旅行行业老大的丰富经验。

携程的特色功能与服务

在外作为几个产品中唯一一个专注与约伴分享的社交平台,提供了户外学校、旅行用品出售、特色路线、户外点评、《女王驾到》、特色户外旅行产品、必答等更多的特色功能,相比于飞猪与携程显得更为专业。

在外的特色功能

同时,在几个产品中点击用户的头像,分别可以进入如下页面:

从左到右依次为:飞猪、携程、在外

如图可见,只有携程可以进入目标信息页面,且所提供信息也寥寥无几,飞猪和在外则只能看到曾经分享的内容。而没有详细的信息就很难在用户间建立信任,产品的目标也很难达成。

3、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1)飞猪发现

作为主要面向年轻用户的旅行产品,飞猪发现在功能方面比较还简单,可以满足用户基本的需求,一些更专业、更细致的需求则暂时被忽视。而与携程相比,在各种旅行服务与功能上也还有一定差距。同时,没能在约伴中更好的利用支付宝芝麻积分体系,也是一大遗憾。

(2)携程微领队

从上面的各种功能中,携程在线旅行行业丰富的经验与优势尽显无疑,各种功能都比较丰富,而“紧急救援”之类的功能更是体现出其强大的旅行服务体系。但其对社交的重视明显不够,很多明显操作不便的功能还堂而皇之的存在着,需要多加改善。

(3)在外

在外做为专注于分享、约伴的平台,其功能无疑更加完善、专业,但其某些功能的逻辑与优化明显不到位,深入体验中有很多难以忍受的地方,还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优化才行。

六、产品结构层

1、产品结构

飞猪发现产品结构

携程微领队产品结构

在外产品结构

2、结构分析

从以上结构图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飞猪的结构较为简单,将主要的功能都集成在了“广场”中,而携程微领队与在外的结构较为复杂,分类较为详细。

接下来,我们还是主要对分享、约伴俩部分内容进行分析。

(1)分享

  • 飞猪发现:通过点击首屏上端的“广场”进入,可以直接查看“动态”,可以通过导航条与左右滑动切换到“时景”“玩家秀”“结伴”“关注”。
  • 携程微领队:通过点击首屏中央的“旅友圈”进入,可直接查看旅友圈内容。如果想要切换查看其他内容,则必须返回上级菜单。
  • 在外:首屏直接显示分享内容,点击导航条与左右滑动页面可以实现“关注”“热门”“附近”之间的切换。

分享功能入口对比

(2)结伴

  • 飞猪发现:通过点击首屏上端的“广场”进入后,通过点击导航条与左右滑动切换到“结伴”。
  • 携程微领队:通过点击首屏中央的“旅友结伴”进入,也可点击首屏“附近旅友”从地图上查看。而如果想要切换查看其他内容,则必须返回上级菜单。
  • 在外:通过点击首屏底端tab导航条“约伴”,转换到约伴界面,在通过搜索或选择目的地之后才能看到具体内容。

结伴功能入口对比

3、小结

(1)飞猪

飞猪的结构较为简单,将主要的功能都集成在了“广场”中,通过左右滑动与点击导航条的方式进行切换,操作起来较为简单方便。

(2)携程微领队

携程微领队内集成了太多的功能,每种功能之间的切换又必须返回上级菜单,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诸如“门票玩乐”“飞行助手”一类的功能在携程中又有其他更加方便的入口,将之加到“微领队”内意义不大,反而使整个功能块显得复杂、臃肿。

(3)在外

由于在外是几个产品中唯一一个专注于旅行社交的产品,它可以将分享内容置于整个产品的首屏,通过底部tab导航条实现其他的转换,在这点上它比其他产品方便了不少。

但其所设置的“发现”内部的内容却乱成一团,有打不开的内容(旅行记、微游记)、有打开内容相同的按钮(8264论坛、户外资讯),且打开内容分类过多,操作起来十分的累人。

七、产品框架层

在产品的框架层面,我们分别绘出几个产品的发布功能流程图。

飞猪发现发布功能流程图

携程微领队发布功能流程图

在外发布功能流程图

飞猪发现:流程较长、但功能简洁,操作便利

由于飞猪线上旅行平台的定位,致使发布功能的流程较长,同时,其内容也比较简单,只有一条发布的路径,减少了用户的选择。使用起来还算方便。

携程微领队:流程较长,且操作不便

携程作为在线旅游平台,同飞猪一样,发布功能的流程也比较长。而且从流程图中也可以看出如果你没有提前选好目的地,且之前没有添加过想去的目的地,则必须返回到上一级菜单进行添加,这样的话用户的操作流程最少也要增加3部,建议赶紧优化。

不过在携程微领队中有一个“添加主屏”的功能,可以在手机屏幕上添加一个微领队的快捷入口,可以使产品的操作流程大大缩短。

在外:流程较短,功能有新意

得益于其专业性,在外的发布功能流程较短,且有俩条发布途径,满足了用户不同场景下的发布需求。

同时在外通过之前提过的目的地/出发地自动识别的功能简化了一部分的流程,虽然存在了一些问题,但也算有新意的功能。

八、产品表现层

1、交互

(1)飞猪发现

飞猪发现的主要交互界面

飞猪发现在交互方面做的十分到位,在广场内,既可以通过点击顶端导航条来选择不同的栏目,也可以通过左右滑动来实现快速的切换,当你滑动页面进行内容的浏览时,整个页面最上端的内容会自动隐藏,只保留导航条的内容。同时每页都有可以返回最上层的按钮,方便用户快速的回到页面的最上层。

而时景发布的功能操作起来和朋友圈的方法十分的相似,每个用户都可以快速的上手,便捷的发布身边的景色

(2)携程微领队

携程微领队的主要交互界面

携程微领队在交互方面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可以通过地图查看约伴、游客、互助等内容,极大的提高了用户操作的效率。

但在其他交互方面表现平平,不只有目的地切换复杂这个硬伤,每个项目之间的切换也必须返回上一级菜单,操作起来比较麻烦。

(3)在外

在外的交互与其他俩个产品相比就差了很多,除了之前提到的那些近乎bug的地方,还有很多操作起来很别扭的地方。

在外的热门目的地切换功能

同时,我们点击位于底端tab导航条的活动,可见各式各样的活动内容,如果通过页面上方的导航条查找,会发现导航条所含的项目太多,滑动起来太累。而通过点击导航条后方的加号,可以进入如下界面,同样可以看出项目太多的问题,如果加强分类,改为多级页面展示的方式也许更好。

在外的活动界面

而通过“发现—8264论坛”的路径进入论坛后,点击如“热帖”“户外大厅”等栏目后,会转到统一格式的内容,顶端的导航条也会保留,而点击如“户外学校”“值得买”等则会进入风格完全不同的内容,导航条也会消失,给人的操作感受很不好。

在外的论坛界面

2、视觉和风格

几个产品的主要界面

几款app视觉和风格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方面,具体如下:

相同点:

扁平化设计,卡片和留白设计,统一字体。

不同点:

  • 飞猪设计风格与淘宝类似,采用橘色为主色调,橘色代表欢快活泼的色彩,也比较符合飞猪定位年轻群体用户;
  • 携程以淡蓝色为主色调,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文静、 理智、安详与洁净,给人以轻松、舒适的心情;
  • 在外同样以淡蓝色为主色调,整体界面设计十分简洁。给人以效率、简单的感觉。

九、总结

1、产品总结

(1)飞猪发现

飞猪发现作为飞猪的一个重要功能块,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是其最大的优势,再加上淘宝、支付宝庞大的客户群体,很容易做出规模,进而提高飞猪的产品粘性,促进整个产品飞速发展。

当然,它也有它的不足之处,由于做旅行行业的时间不长,经验与服务与携程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同时,没能更好的利用其蚂蚁积分信用体系做好约伴用户的信任建设体系也是极为可惜的一点。

(2)携程旅行微领队

携程是OTA的老大,定位一直是大而全,而微领队作为携程旅行一个新的功能块其功能也十分的丰富,在满足用户基本的分享、约伴的需求之上,添加了诸如“旅友互助”“紧急救援”等特色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了更贴心的服务。

但也因此,携程微领队中集成了太多的功能,使整个产品的结构变得十分的复杂,而且,在操作流程中也存在了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

(3)在外

在外作为几款产品中唯一专注于约伴分享的社交平台,可以为用户更方便的展现内容,仅从社交的角度来讲优势大于飞猪发现与携程微领队,而其8264社区的背景也为其带来了丰富的经验与不少的核心用户。

但其由社区到app的转换却做的不是很好,有大量的内容直接搬了过来,致使app中存在了很多不符合移动端操作习惯的内容。同时,其用户数量与市面上主流的在线旅行平台还有较大差距,在这个其他平台纷纷开始其社交化的探索的时代,如果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尽快的做大、做强,可能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2、发展趋势与未来

(1)更好的社交体验

就目前来说,无论在线旅行平台的社交功能块,还是市面上以旅行社交为主要功能的产品,其社交体验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改善,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其主要方向为:

  1. 更好用;
  2. 更好看;
  3. 更丰富;

(2)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用户间信任

旅行产品的社交功能不同于其他的社交产品,用户间的约伴旅行意味着用户会和一些陌生人、在陌生的地方一同旅行,这导致用户在约伴时,会考虑更多的安全问题,如果不能保障好用户在约伴时的安全,不能建立用户间的信任,那这样的约伴产品用户数量一定不会高,产品的意义也就不会大。

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完善用户信息

建立完善的用户信息体系,可以让用户更好的了解与自己相约的人,从而达到相互信任的效果。

而方法可以是实名制、积分体系等,在这一方面飞猪有着天然的优势,实名制可以直接通过支付宝授权得到,而积分体系则可以直接使用芝麻信用,也可以更改芝麻信用算法后引入。

②平台备注

对于约伴成功的用户,可以在平台进行备注,设置紧急联系人,如发生意外情况,可以寻求平台的帮助,而平台的备注信息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提供相关的线索。

③行程跟踪

通过对行程中预定的旅行产品(机票、火车票、酒店、景点等)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可以及时发现用户旅行的异常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设置不同的处理方案,保障用户的旅行安全。

同时,此方法也可以促使用户更多的使用本平台预定旅行产品,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

 

本文作者 @luanma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

78

]]>
//www.f-o-p.com/47972.html/feed 0
产品人如何快速写出有深度的产品体验报告 //www.f-o-p.com/41277.html //www.f-o-p.com/41277.html#respond Wed, 26 Apr 2017 03:11:37 +0000 //www.f-o-p.com/?p=41277 2 (73)

本篇文章是笔者分析了多篇优质的产品体验报告,将这些报告中的亮点部分进行汇总,以自己的理解来告诉大家报告中必备的几个模块应该注意哪些点。在此,要先感谢许多前辈产出的精华,来指导像我这样的产品新人。

一、产品体验报告有什么作用?

首先,产品体验报告在产品经理求职面试中,可能会成为一个很有用的敲门砖,因为面试官能够通过你的产品体验报告,大致了解你的产品思维,以及你成为产品经理的潜能;

第二,产品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将产品体验报告当做一种提升和锻炼自己的方式,推动自己去广泛使用产品,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也能够很好的拓宽视野。

第三,在很多产品岗位中,领导可能会要求你写出一份竞品分析,比较自己的产品和其他产品,而写竞品分析的前提是你需要对这些产品有个体验和拆解,因此好的产品体验能力也是写出优秀竞品分析的前提条件。

二、方法论

1、明确目的,长驱直入

笔者阅读了多篇产品体验报告,发现让人感觉有深度的报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某个模块的分析足够深入,无论是市场情况、用户需求还是功能流程,只要有个点能够进行深入、创新的分析,那么你的报告必然不会差。

当然,这个点的选择可以以你的职位方向作为参考依据,例如你主要负责交互设计,那么你就重点对交互进行分析,如果你负责产品设计,那就对用户需求和功能进行分析。也可以以产品的类型作为参考,电商APP主要讨论消费流程,健身APP则讨论健身用户的需求等等。

这里有个方法可以告诉大家,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就写明此份报告所要讨论的重点,给读者一种针对性的阅读体验。相反的,如果一份报告,每个方面、模块都泛泛而谈,则会显得太浮于表面。因为,写报告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去对你的文字和内容进行猜测,而是能让读者一看就对你想要表达的重点有清晰的认知。

2、模块内容

上一点中提到,要明确写报告的重点,但这不代表全文只写一个模块,就像盖房子一样,盖好地基和外墙,还得添砖加瓦。所以有些内容是不可或缺的。

一份完整的产品体验报告,可能命名不同,但都缺不了以下几个模块:

  • 体验环境
  • 产品简介
  • 用户分析
  • 市场现状及分析
  • 产品分析
  • 竞品分析
  • 建议(如果我是PM)
  • 总结

接下来笔者将对每个模块提出相应的建议,至于写作的方式,这里将不细谈,可以多看一些产品体验报告,结合自己对产品的使用和思考撰写即可。

(1)体验环境

一般包括体验机型、系统版本、APP版本、体验时间、网络环境等,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模块是可有可无,更不是凑字数的,体验环境其实能够让你的读者有参考对象。比如有些产品安卓版与iOS版本是具有显著区别的,有的产品在无线网络和数据流量下也会有不同,比如网易云音乐,在wifi下打开是进入歌曲推荐,4G下打开则是进入到你的歌单。

另外,当你完成一篇体验报告,这个产品可能已经更迭了好几个版本,产品的迭代很多时候是依靠着企业在每个阶段的战略定位来决定的,因此你可以从每个产品版本的差异和部署重点中明确企业的战略,以及商业模式,这也为很多想要了解这个产品或企业的读者提供非常有用的参考依据。

其次除了作为自身积累,有些产品同学想要从当下新媒体中获益,发展自己的粉丝,如果能体验一些热点、最新的应用,那会让你的作品更受关注。

(2)产品简介

简介方面基本上都能从产品的进入页、官网或新闻报道等渠道中获得,从这些信息中可以获得关于产品的定位、价值和解决的需求。产品的slogan、简介一定都是经过别人的深思熟虑,几经筛选过的,稍作分析,有助于把握你对整个产品的全局观。

比如KEEP的“自律给我自由”、微信的“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这些都是很值得揣摩的句子。

另外,关于产品的定位,尽量写的全面,过于片面会让读者觉得你对产品的定位分析缺乏提炼。例如你如果只说微信是一个聊天工具,那这必然是不够准确的。用户分析

(3)用户分析

包括:用户群体、用户特征、使用场景、用户需求分析等。

用户群体:有的产品会解决不止一种用户的需求,例如有的分为教师端、学生端,有的分为听歌的大众、创作的音乐人,还有的分为商家和消费者,这就需要我们描述全面。

用户特征:同时,你可以从一些数据网站,如百度指数、企鹅智酷、易观智库艾瑞咨询等,获取到产品关于用户特征的实际数据并进行分析。数据有很多方面,如性别分布、年龄分布、职业分布、使用功能频次等。在此要提醒一点,有的同学会做地域分析,这个没有问题,因为这可以判断出产品推广的重点区域,但有些分析结果说东部地区的用户较西部地区的用户更多,一线城市较二线城市的用户更多,然而用户数量和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地区的经济差异是有很大关系,就我国的情况来说,东部、一线城市使用互联网的人本来就多,所以这样分析是很不科学的。

使用场景 :有人把使用场景分为用户画像和使用场景分析。用户画像是一个编故事、发挥想象力的阶段,但不是让你瞎掰,在用户画像中一定要体现需求和功能。而使用场景分析你可以结合用户画像构造出一个故事,也可以单纯的做分析。那么场景分析如何分析得到位?有深度呢?这里介绍一种方法:分类法。我们设想一下,一个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会有哪些场景,举些例子,微信用户的场景可能是社交、金融、游戏等;电商类产品的场景可分为目的性弱,随机浏览,以及目的性强专项浏览;再广泛了说,大部分产品还分为强需求场景和弱需求场景。分类完场景后,再针对每种场景的用户特征、心理和行为等进行分析。

用户需求分析 :如何做用户需求分析呢?倒推法。因为非产品公司的人,一般不会拥有完整的APP运作数据和用户资料,或者说需要高成本获得,因此可以先对产品的功能进行分析,即这项功能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满足了用户什么需求,然后进行提炼。需求同样也能分类,如核心需求和配套需求(主线功能和支线功能),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行业现状和产品功能)。

(4)市场现状及分析

这个模块还是主要从笔者上文中提到的几个数据网站,查询跟该行业相关的报告,但是我们并不需要对市场进行大篇幅或太深入的分析,只需要提取要点,对整个行业有个大致上的梳理即可。同时还可以从一些新闻报道,尤其是爆发时期的一些文章中获得该产品的整体困境和发展前景,参考别人的思想,融入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当然这个比较适用于热门行业,如团购、外卖、工具、共享等。

(5)产品分析

产品分析可分为:产品结构图、功能流程图、功能体验分析。

不要忙着对产品高谈阔论,你需要对功能进行一次走查,每个功能和按钮都点过一遍,通过列出产品结构图(用思维导图很方便)来俯瞰整个产品的功能分布及设计,比如有的产品是“宽而浅”,有的产品则是“窄而深”。

功能流程图需要合理的划分出核心需求功能,以及其延伸功能,同时分析过程中要让产品的主线、核心更加清晰。主要注意以下三点:

  • 流程上有特点的产品(与同类产品不同的),可以着重从流程上分析出产品的特色。
  • 流程上要考虑细致、全面,想到多种可能。
  • 从流程上可以想到设计者背后的设计目的,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可以加以分析。

功能体验分析上你可以对某些重点功能进行分析,同时也要符合你在行文开始对该篇产品体验报告的目的设定。如重点分析交互设计还是功能排布等。当然,你如果没有太强的目的性,那么也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产品分析,我这里罗列出几种维度可供参考。

  • 信息架构:信息分类合理性、信息处理的简洁程度、信息的完整性。
  • 操作流程:操作繁琐程度、操作区域的设置、交互行为的流畅度、页面的逻辑等。
  • 产品功能:功能满足需求的程度、功能是否冗余、功能设置、分类的合理程度。
  • 信息呈现:界面美观度、布局合理度、信息统一、完整度,等等。

(6)竞品分析

如果你要对竞品进行全方位的比较,那么选择1-2个竞品即可;如果你要针对某个功能或业务流程做分析,那么可选择3-4个甚至更多竞品,能够体现全面性。

竞品的分析有好多方法,先不对某种方法做详述,因为竞品分析在体验报告里不做太大篇幅,我们要避免头轻脚重。我们分析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

  • 基本功能的对比,借用一下大神的图(如果涉及侵权,烦请告知我,撤下图片,谢谢!)
  • 基本属性的对比,如下载量、市场情况、融资情况、运营模式等
  • 特色功能分析,如对方没有的特色功能。
  • 数据分析,从行业报告、数据网站可以对几个竞品的各类数据情况,以图表的形式做对比,专业又直观。

做竞品分析并不是无用功,在公司里对自身产品选择竞争对手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市场情况、提升自身产品;在产品体验报告中做竞品分析,能拓宽自己对产品的思考视野,让自己不局限在产品表面所带给你的限制中,同时,还能在下个模块(建议)中有所可言。

(7)建议(如果我是PM)

这里要在明确一点,各位在行文之初提出的所要体验的重点,在该模块仍需遵守。

也不要一味的对别人的产品进行吐槽,可以分为优点和建议点。同时,也不要太想当然的提出太宏观的做法,比如增加什么功能,排序应该怎么样,要知道你能想到的,一定是经过产品经理考量过的,切勿班门弄斧。另外,也许你能提出的建议或吐槽的点是比较微观的,但是能够从你提出的缘由中延伸到整个产品的战略定位,那有助于升华你的建议,且值得参考。

还有一个tip:我们在提建议的时候,有些建议我们自己都觉得带有不确定性或者容易受主观影响,贸然提出会显得不专业,因此你可以建议进行某项测试,讲明测试方法,以加强建议的可参考性。

最后就是UI设计方面容易受主观和个人审美的印象,所以这块上只需要阐述事实,无需过多加以评判。

(8)总结

总结方面写出你的感想和思考,或者对每一章节所做的重点描述进行简单的汇总。最后要说的是,体验报告的总结也要像我这里的总结一样,简洁!简洁!再简洁!!!前文的分析已经足够体现你的思考,过多的总结反而显得多余哦!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有馅儿的丸子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41277.html/feed 0
超级干货!看看运营大牛平常都上哪些网站,速收藏! //www.f-o-p.com/40372.html //www.f-o-p.com/40372.html#respond Mon, 17 Apr 2017 08:52:09 +0000 //www.f-o-p.com/?p=40372 5

运营的,谁的浏览器里没几个收藏夹啊,要不怎么好意思说自己伟大的工作岗位是运营,下面,重点来了。

1、APP资讯

移动概念 http://www.mconcepts.cn/
艾媒网  http://www.iimedia.cn/
机锋网   http://www.gfan.com/
爱范儿   http://www.ifanr.com/
威锋网   http://www.feng.com/
上方网   http://www.sfw.cn/
手机中国   http://blog.cnmo.com/
飞象网   http: //www.cctime.com/

青瓜传媒  //www.f-o-p.com/
搜狐移动互联   http://it.sohu.com/mi/
移动互联研究中心   http://www.ime19.com/
腾讯移动互联 http://tech.qq.com/ydhl.htm
21CN移动互联 http://it.21cn.com/mi/

2、APP论坛

机锋论坛 http://bbs.gfan.com/
安智网 http://bbs.zhiyoo.com/
木蚂蚁安卓论坛 http://bbs.mumayi.com/
手机中国 http://androidbbs.cnmo.com/
安卓中国 http://www.anzhuo.cn/
风暴数码 http://bbs.fengbao.com/
优亿开发 http://www.eoeandroid.com/
iFan苹果粉丝站 http://shouyou.178.com/
维维网论坛 http://bbs.appvv.com/
小米论坛 http://bbs.xiaomi.cn/

3、安卓市场

安卓应用汇 http://www.appchina.com/
安智市场 http://www.anzhi.com/
优亿市场 http://www.eoemarket.com/
木蚂蚁应用市场 http://www.xiaopi.com/soft/11489.html
机锋市场 http://apk.gfan.com/

91安卓软件 http://apk.91.com/
安卓软件园 http://www.anzow.com/

4、手机商市场

联想乐商店 http://www.lenovomm.com/
小米应用超市 http://www.miui.com/
魅族软件中心 http://app.meizu.com/
华为智汇云 http://app.vmall.com/
三星APPS http://www.samsung.com/cn/apps/mobile/galaxyapps/?redirectionId=http://apps.samsung.cn/main/getMain.as
酷派应用商店 http://www.coolmart.net.cn/#app_handpick

5、手机助手

91手机助手 http://zs.91.com/
安豆苗 http://www.andoumiao.cn/
360手机助手 http://zhushou.360.cn/
豌豆荚 https://www.wandoujia.com/
腾讯手机管家 http://sj.qq.com/

6、苹果商店

Apple-苹果官网 http://www.apple.com/cn/
iPhone中文网 http://iphone.tgbus.com/
摆弄网 http://www.bnapp.com/
威锋源 http://apt.feng.com/
iPad-电玩巴士 http://ipad.tgbus.com/
维维网 http://www.appvv.com/
app苹果园 http://www.app111.com/
苹果i派党 http://www.ipadown.com/
App堂 http://www.apptang.com/
App每日推送 http://appdp.com/
178苹果 http://shouyou.178.com/

7、APP推广工具

实时排名查询工具 http://www.ann9.com/
酷传 http://www.coolchuan.com/
APP Annie http://www.appannie.com/cn/
TalkingData https://www.talkingdata.com/
APPying http://www.appying.com/
云测(http://www.testin.cn/)–App测试平台
友盟(http://www.umeng.com/)
Mopapp http://www.mopapp.com/
AppGrooves(iso) https://searchman.com/
MobileDevHQ http://www.tune.com/
语音云开放平台 http://www.xfyun.cn/
极光推送https://www.jpush.cn/

8、移动广告

多盟 http://www.domob.cn/
百度移动联盟 http://union.baidu.com/customerLogin.html?fromu=http%3A%2F%2Fmunion.baidu.com%2F
抓猫广告聚合平台 http://zhuamob.com/
芒果移动广告 http://www.adsmogo.com/
有米广告 https://www.youmi.net/
米迪手机广告 http://www.miidi.net/
帷千动媒 http://www.wqmobile.com/
易积分 http://www.yijifen.com/

9、科技媒体:

移动概念 http://www.mconcepts.cn/
腾讯科技 http://tech.qq.com/
新浪科技 http://tech.sina.com.cn/
搜狐科技 http://it.sohu.com/
凤凰科技http://tech.ifeng.com/
和讯科技 http://tech.hexun.com/
千龙科技 http://tech.qianlong.com/
网易科技 http://tech.163.com/
21CN科技 http://it.21cn.com/
光明网科技 http://tech.gmw.cn/
牛华网 http://www.newhua.com/
环球科技 http://tech.huanqiu.com/
极客网 http://www.fromgeek.com/
人民网科技 http://scitech.people.com.cn/
壳壳网 http://www.ciaoke.com/
DoNews http://www.donews.com/

10、IT

移动概念 http://www.mconcepts.cn/
虎嗅网 http://www.huxiu.com/
36kr http://36kr.com/
雷锋网 http://www.leiphone.com/
品途网 http://www.pintu360.com/
i黑马 http://www.iheima.com/
砍柴网 http://www.ikanchai.com/
钛媒体 http://www.tmtpost.com/
速途 http://www.sootoo.com/
TechWeb http://www.techweb.com.cn/
TECH2IPO http://tech2ipo.com/
艾瑞咨询 http://www.iresearch.com.cn/
创业邦 http://www.cyzone.cn/
易观智库 http://www.analysys.cn/
商业不靠谱 http://www.bukop.com/
中欧商业评论 http://www.eceibs.com/commentary/
商业评论网 http://www.ebusinessreview.cn/
21商评网 http://www.21cbr.com/
互联网数据中心 http://www.199it.com/
趋势网 http://www.mtrend.net.cn/
3W咖啡 http://www.3wcoffee.com/

11、产品经理/运营

移动概念 http://www.mconcepts.cn/
91运营网http://www.91yunying.com/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http://www.woshipm.com/
青瓜传媒  //www.f-o-p.com/
PMtoo http://www.pmtoo.com/
PMCamp http://pmcamp.org/
极客公园http://www.geekpark.net/
中国PM联盟http://www.chinapm.com.cn/
互联网一些事http://www.yixieshi.com/
知乎网http://www.zhihu.com/
产品100 http://www.chanpin100.com/
产品帮http://www.masterchat.cn/
互联网那点事http://www.alibuybuy.com/

12、自媒体平台

今日头条 http://www.toutiao.com/
百度百家  http://baijia.baidu.com/
一点咨询   http://www.yidianzixun.com/
搜狐自媒体  http://mp.sohu.com/
企鹅媒体平台 https://om.qq.com/userAuth/index
易信公众平台  https://plus.yixin.im/login
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
凤凰自媒体  http://zmt.ifeng.com/

UC自媒体平台  http://mp.uc.cn/register.html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 运营大叔  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40372.html/feed 0
亲历B站从1到10后,我有5个深刻感悟 //www.f-o-p.com/32109.html //www.f-o-p.com/32109.html#respond Tue, 03 Jan 2017 02:31:54 +0000 //www.f-o-p.com/?p=32109 8
你会发现越是大的社区,其实越不会轻易定义自己的产品。越是拥有大规模用户的产品,表现就越简洁、越稳定,所谓大道至简。反观那些面面俱到,一个列表恨不得包含十几个功能的复杂产品,一定做不大。
 
理解社区
 
其实,VC的实战方法是很难被抽象出来的,也没有一本书能够真正地讲清楚,因为它与每个具体案例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本次我想以bilibili为案例,来与你一起分享我在互联网社区行业投资的实战经验和思考。
 
最开始看到bilibili(以下简称B站),我和大部分80后、甚至70后的看法一样,觉得弹幕是反人性的。大家打开视频网站是为了看剧,而现在满屏的字把画面都挡上了,这样应该会影响人们的体验吧?这是我的第一个困惑。
 
我的第二个困惑,在于对二次元文化的一些顾虑。B站当时日活在PC和APP上,一共加起来才三四百万,而现在已经超过了两千万。但在那个时间节点,它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没有人能够回答。
 
另外,当初在我们的理解中,基本上把二次元人群约等于动漫人群,而动漫又约等于动画片。大家觉得看动画片的都是小孩,小孩长大了就不再看了。将来会不会像人人网一样,用户在成长的过程中就逐渐流失了,从而成为了一个不具有延伸性的阶段产品?
 

*数据来源:《易观智库2015-2016二次元产业专题研究报告》
 
这些疑虑都是真实存在的,也无法摆脱掉,所以在A轮的时候我和徐逸(注:B站创始人)聊过但是没有投,到了B轮了才投进去。投资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纠结徘徊的过程,就像赌石,你的经验会让你有更好的判断,帮助你赢;但即使你是老手了,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成功。
 
在B轮的时候,我终于消除了困惑,说服了自己投资B站。当时我是通过数据、事件解读和用户访谈三个维度来打消困惑的。
 
第一个数据的维度
 
B站是一个典型的理性判断修正了感性判断的案例。做投资决策的时候,我觉得通常可以分为两个大的路径:一个是理性判断,主要是通过收集各种数据和信息,然后去解读他们,最终形成结论;另外一个是感性判断,或者叫直觉判断,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用户的角度去理解和感知产品。坦白来讲,当时如果只凭自己的感性判断,我是不会投B站的。
 
但这个时候从B站的业务数据上,我看到的不仅是好几百万的日活量,还有它的评论数、弹幕数、UP主的活跃数都非常好,而且用户的黏性极高,这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投资信心。
 
第二个事件解读的维度
 
B站的用户忠诚度凸显了它的社区属性。
 
在我们和B站进行尽职调查的时间节点上,某家知名视频网站和B站产生了一些纠纷。结果一群B站的粉丝就跑到那家网站的微博底下发表各种各样的言论,有讲道理的、也有不讲道理的。这当时让我非常惊讶,因为在互联网领域,你很少会看到用户因为喜欢某家的产品而主动地去维护它,甚至大家联合起来对抗其他产品。从这一点能看出,B站和传统的视频网站是不一样的,它更社区化,而传统的视频网站相对更工具化。
 
另外,在这过程中还有一件小事让我记忆犹新:当时有一个B站的粉丝在评论里写了这样一句话:“我希望B站能够开收费功能,我愿意付钱,这样它就不会倒闭了,我将来还可以带我儿子一起上B站。”
 
通过以上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信息,我感受到了视频社区与视频网站间的差别,也相信社区的形态会让B站成为互联网视频领域一个独特平台。当时自己在心里便反复想着B站与粉丝之间的关系,真觉得不投它自己会睡不着觉的。
 
第三个用户访谈的维度
 
进行了大量的用户访谈后,我逐渐地理解了用户对B站的「爱」。我不是90后,也不爱看弹幕,所以其实一直不是特别能理解B站的用户。后来,我开始去B站上试着找人聊天,但我发现自己融不进去,大家都在讨论剧的情况,我突然问一句,你们觉得B站怎么样?根本没人理我。
 
接着,我又找了一个方法,去知乎上看相关的回答,尤其是关注那些骂B站的答主。这样我加了大概四五个人,其中有一个还是北美地区的用户,他是出了名的「B站黑」。
 
我通过微信和他聊了很多,我问他弹幕这种东西你不烦吗?他说,自己有时会看,有时也会选择关掉。那什么时候会看?他说,当这部剧是自己看过的,已经对剧情没那么关注了,但就想看看别人是怎么评论的。因为有些美剧达人会帮你把整个故事线串起来,甚至这个演员在另外一部剧里面和对手演员发生了什么事也会串起来。
 
同时,因为B站大部分的用户是宅男宅女,一个人看剧很无聊,而弹幕在感觉上相当于一个虚拟的网络电影院,有很多人陪你看。当我顺清楚逻辑后,再打开B站去看之前看过的剧,还真觉得弹幕挺有意思的。
 
其实一类人想要理解另一类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沟通。之前我也投过一个游戏公司,但因为自己不怎么玩游戏,所以很难理解一些「大R」玩家往游戏世界里一下子充值十万块钱的行为。
 
后来,我就加了很多的游戏公会,发现这些人往往在日常生活中很有钱,但由于种种原因又不能表达出来;而在游戏世界里他就可以放肆地去表达,充值十万块钱进去,他就可以成为这个服务器里的王,只要他一上线就能受到其他游戏玩家的追捧,所以他在游戏当中花十万块钱所能获得的附加值是非常高的,可能远远大于他在现实生活中花十万块钱能获得的。
 
社区的分类
 
同一时期我们还看了很多的社区产品,B站是我们在这过程中捕捉到的一个机会。我发现产品和思路都可以千变万化,但从根本上来讲,一个好的社区是建立在两种基本要素之上的——关系链和内容,只要创业者在这两条线中,能抓好一条就能生存。最终,这两种要素也会演变出不同类型的社区。
 
比如,微博是一种以关系链为主轴,以内容为辅轴的混合型社区。在微博上,你会关注吴亦凡,也会关注自己的同事,因此微博包含了多维度的关系链,有现实中的关系,也有二度关系,甚至有陌生关系。而多维度的关系,又会产生多维度的内容,你通过微博可以看朋友的生活,也可以看时事新闻,还有一些娱乐花边和大V的社评。这种多维度的关系一旦形成,就会给社区带来很强的稳定性。
 
如果竞争对手想超越你,将你的用户吸过去,那么这种多维度的关系就会像一条锁链,紧紧地锁住你的用户。因为一个用户在这里面有很多的关系,如果他选择离开,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他要抛弃很多原有的社交关系,这无疑增加了用户的迁移成本,所以一个好的关系型社区是很难没落的。
 
而B站、知乎以及蚂蜂窝这种类型的社区则是典型的内容型社区。在B站上你关注一个up主是因为他上传的内容,而不是因为他的长相或是背景。并且,当这些用户因为内容聚在这里的时候,又很容易形成一种氛围,产生比任何工具类的产品都要强很多的黏性。同时因为用户在社区当中投入了精力、感情、时间,产出了评论、心情、视频,这些又会转为用户迁移的成本。
 

*此前Bilibili公布的用户画像,17岁以下是主流
 
记得投资B站时,一个用户评价到一些「B站黑」时说:“虽然他们说B站这不好那不好,但还不是天天上来玩,如果你可以从后台调一下他们的登录日志,没准这些人比其他人登陆得还频繁。”
 
另外一种类型的社区就是以关系链为主轴的工具社区。典型案例是主打熟人关系链的微信,以及主打陌生人关系链的陌陌。微信不用多说,已经是巨无霸,虽然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大家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但我还是认为它是强关系链型社区。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种感觉,朋友圈里面如果除去你关心的人,包括朋友、亲人、同事等的动态外,好的内容其实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原创性的。我一直认为这也是微博能够「起死回生」的一个重要隐性因素,正是微信在关系链和内容上的局限性,给微博制造了一个转机。
 
还有一类就是主打看脸的陌生人关系链社区,也可以叫陌生人社交软件。我感觉这种类型的社区发展起来总体是比较难的,一方面是因为它所形成的用户关系链非常脆弱,用户容易流失;另一方面它的内容很难沉淀下来,用户很难产生粘性。
 
如果定位是陌生人相识的工具而非社区,我觉得可能更好一些,因为工具的运营思路会和社区差别很大。对于工具来说,如果用户获取和变现的ROI(投资回报率)可以算得过来,那就是可以(靠买量)持续发展的。
 
现在有很多的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认为可以大体上把直播平台归类为一种陌生人相识的工具。但是由于竞争激烈,是否可以持续地获取低成本的用户以及控制好ROI就是决定直播平台生死的问题了。
 
目前,有创业者想尝试,抓住一个方向,找到一个维度去做社区产品。但是如果你选择的领域本身不够宽广,内容之间就会缺乏协同效应,用户访问频次和黏性就会降下来。换句话说,你不是把产品做垂直了,而是做窄化了。
 
社区的教育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社区,在爆发前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培育。比如知乎,从2011年就开始孵化,到了2014年才爆发;比如马蜂窝,从2009年就开始做,熬了好多年才做起来。所以尊重社区产品的「慢」规律,才是最有效的做法,尤其是在巨头林立,流量红利已经快到尽头的时候。
 
打个比方,社区就是我建一个地方,是大家可以随时来玩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课堂,所有人进来就得听我的。社区需要慢慢地做好内容分层、调性处理,在一定时间内,不是量大就有优势。如果调性管理不好,有可能新进来的人多了后,会把产品毁掉,这是做社区的特性,所以不能通过短时间的砸钱来加速。
 
根据这些特点,如何培养一个社区,我分享两条规律供你参考:
 
第一条规律:一定要掌握好社区发展的节奏,早期切忌过度营销社区就像一个小孩,在骨骼没有长健全之前,切忌给他吃激素。有些社区,早期调性很好,但在长到一定量又没有突破,恰好又拿了很多钱的时候,就开始疯狂地打广告,买了一堆流量进来,因为无法很好地容纳,结果活生生地把自己撑死了。
 
这就如同你建一个大楼,刚把大厅建好,就邀请了好几千人来,结果大家都只能在大厅待着,哪里也去不了,待了两个小时,实在无聊就都散了。
 
这里知乎是个正面案例,当它非常痛苦地熬到科技、财经、电影等每一个领域里都有一定数量的意见领袖和讨论氛围后,才开放了注册。这就像一个大楼已经建好了,里面有一千多间房间,这时候即使进来了很多人,大家也会去不同的房间,获得各自的乐趣。
 
第二个规律:注意用户的引导,顺势而为。好的社区是跟着用户不断演变的。比如B站,最开始用户集中在动漫新番,美剧等,后来渐渐鬼畜、音乐、舞蹈、游戏等都慢慢丰富起来了。一方面有这一需求的新用户被吸引进来了;另一方面老用户也带来了更多的相关爱好者,那么B站要做的就是跟着用户的习惯发展,开辟更多的频道,让内容有更好的去处,让用户查找和观看更方便。
 
所以你会发现越是大的社区,其实越不会轻易定义自己的产品。越是拥有大规模用户的产品,表现就越简洁、越稳定,所谓大道至简。微博,一个按钮就能发送;陌陌,上市之前产品几乎没怎么变过;快手,很多产品上的变化都是在后台的,所以表面上看好像没变过。反观那些面面俱到,一个列表恨不得包含十几个功能的复杂产品,一定做不大。
 
社区的变现
 
对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来讲,变现是绕不过的话题,社区也不例外。如果你的用户还在爆发性增长,你最好不要过多地考虑变现的事情。因为一个团队的精力有限,CEO的精力也有限,你更应该做的是趁着快速发展的机会,把你的房子盖得足够高,而不是忙着去装修。
 
如果你已经成为了比较大的流量入口,而且通过科学的判断,发现用户增长已经遇到了一些瓶颈,那么就要考虑变现的问题了。我理解的变现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自己来做;另外一种方式是开放自己的流量入口让其他人来做。
 
我看到的比较成功的变现方式,一般都是第二种。知乎现在在尝试帮他的用户做Live,做出版,付费问答。B站也一样,它自己不开发游戏,而是做游戏联运;它没有自己的电竞队,但支持其他战队在上面打比赛。还有一些有流量基础的社区,开始做直播,这些都是社区变现的有益尝试。
 
我的投资感悟
 
其实,在研究和投资社区时,除了这些特性,我也看到了一些创业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团队的扩张、公司在发展中的波动、还有投资人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接下来,我也想和你分享一些自己在这方面的思考。
 
在我们投资B站时,它的团队还不到100人,现在可能扩大了10倍。对于创业公司每一轮都会有很大的迭代,拿了更多的钱,请不同量级的人加入进来。
 
从0到1之间不仅是估值的扩张,更是人和团队的扩张。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叠加,0到100人是一个管理问题的层次,而从100人到500人,从500人到1000又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问题。这里面的管理升级包括团队的磨合,新老员工的磨合等等。
 
许多互联网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我觉得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不是停下来整顿,而是快速地奔跑。这和国家发展的道理一样,当GDP的增长速度很快的时候,很多内部矛盾都在无形中化解掉了,因为整体上每个人的收益都在上涨。
 
所以当业务增长速度是一个非常好的状态时,创业公司很多的问题是可以被解决掉的。团队会有一种整体积极向上的心态,蛋糕越来越大,虽然人更多了,但我的那份并没减少,反而是因为后来者的劳动将整个蛋糕的价值提高了。反之,如果一个公司一直在踌躇不前,小问题也会变成大问题,因为这个蛋糕你吃一口我就少一口,最后就演变成了一个零和游戏。
 
作为投资人,我在投资了一个企业之后,一直告诫自己要做到「帮忙不添乱」。
 
记得之前有一篇硅谷投资人的文章,大意是说要花大部分时间去管理被投公司,其实我不完全赞同这样做,反而我觉得投资人不应该管得太细,比如产品细节或是一些营销活动的策划等。
 
投资人的专长是在于做判断,而不是像咨询公司那样帮助企业解决经营问题。极端地讲,一个合格的投资人应该是在扔下钱的那一刹那,就基本上决定了这一次的输赢。当然我的意思不是扔完钱就不管了,由于投资阶段的不一样,可能对于投后管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就拿我所负责的险峰旗云基金来说,我们主要投资阶段是B轮以后,通常我们投资进去的时候,企业已经有一定的规模,管理团队也相对成熟。所以,在人才引进方面,我们更多的是帮助引入高级的管理人才;而在业务上,我们会提供大方向上的建议;在后续融资等方面,我们给予所投资的CEO全心全力的支持。但是最终的决策,我们还是会选择尊重和信任团队。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April张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78

]]>
//www.f-o-p.com/32109.html/feed 0
一张图告诉你医疗健康APP用户的行为习惯! //www.f-o-p.com/30300.html //www.f-o-p.com/30300.html#respond Sat, 10 Dec 2016 10:32:35 +0000 //www.f-o-p.com/?p=30300 1

谁是移动医疗领域最忠实的用户?
他们最爱用什么样的APP?
这些用户有什么特征?
他们爱做哪些事情?
近日发布了
《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移动健康APP用户行为偏好解析》
一张图带你看尽医疗健康APP用户行为习惯

0?wx_fmt=gif.png

0?wx_fmt=gif.png

0?wx_fmt=gif.png

0?wx_fmt=gif.png

0?wx_fmt=gif.png

0?wx_fmt=gif.png

0?wx_fmt=gif.png

0?wx_fmt=gif.png

0?wx_fmt=gif.png

0?wx_fmt=gif.png

0?wx_fmt=gif.png

0?wx_fmt=gif.png

0?wx_fmt=gif.png

0?wx_fmt=gif.png

0?wx_fmt=gif.png

0?wx_fmt=gif.png

0?wx_fmt=gif.png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ASO源头

本文作者@易观智库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dibu

]]>
//www.f-o-p.com/30300.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