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大学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移动互联网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Wed, 05 Dec 2018 02:17:1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6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湖畔大学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一批“拼多多们”正在和“马云们”抢夺市场 //www.f-o-p.com/108859.html Wed, 05 Dec 2018 02:17:19 +0000 //www.f-o-p.com/?p=108859

 

近年来,“终局思维”成为了一个在创业者投资人和媒体中广泛传播的高频词汇。究竟什么是“终局思维”,不同的人做出过不同的解读。2014年,阿里巴巴参谋长曾鸣曾经用“终局、布局、定位、策略”来概括阿里的战略步骤,2016年,他又对“终局”做了更详细的阐述,指出要不断地思考产业的未来,但在落地时则不必纠结于最优状态,重要的是当下的动作符合未来大势,只要方向对,在几波风浪中活下来,终局也就清楚了。

不过,在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杨浩勇先生那里,“终局思维”则充满了“算大帐、不算小节,短期内可以为达目标不惜代价”的战斗意志,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投放与短期聚起来的规模优势,期望构筑起瓜子的护城河。这不足为奇,在过去几年,找到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融到足够的钱、前赴后继、快速烧出一个市场的绝对头部选手、然后IPO或者并购,皆大欢喜,这种模式也确实让很多长袖善舞的玩家体会到了王者的荣耀。这样的“终局思维”让空气中弥漫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劈开红海,终到迦南”的英雄主义味道。

“终局”是个围棋术语,指对弈时一局的终结。如果说终局意味着一路博弈后演变出来的均衡、稳定的态势,那么无论是曾鸣教授的以终为始,还是杨浩勇先生的百战功成,在变幻莫测、裂变分化、颠覆式创新屡见不鲜的当今商业里世界里,在连GE都被剔除出了道琼斯指数的ABC时代,真的还有什么“终局”吗?

拼多多式的新选手

2018年夏天,拼多多“意外”赴美上市成为了舆论焦点,根据拼多多11月20日发布的Q3季报,拼多多收入同比增长了697%、较Q2环比又增长了24%,显示了来自市场的真实、强劲的支持。一部分人的吐槽归吐槽,另一部分的买卖归买卖,吵吵闹闹无碍生意红红火火。

拼多多的创始人黄铮在致股东的信中说,“拼多多不是一个传统的公司,它在大家都觉得电商的格局已定,历史书已经写完的时候诞生……建立了一种新的购物模式……它的飞速增长表明它有着巨大的潜能和无限的未来的可能性”,明白无误的否定了所谓“大局已成”、“尘埃落定”的说法。

其实,即使不考虑唯品会苏宁、一号店等品牌电商长期在与天猫淘宝京东争夺流量,就在过去几年,除被视为“异类”、介于廉价电商与微商之间的拼多多之外,还有小红书网易严选、小米有品等一众应对消费分级的新兴电商品牌也在悄然崛起,依托各自品牌的基础流量,不断拓展他们的边界。有意思的是,网易严选在天猫、京东、拼多多上也都开设了店铺,投放的商品种类不尽相同,在拼多多上以箱包、内衣为主,在天猫上则是以食品为主,而在京东上则以家居用品为主,充分反映了商家对不同电商平台的定位和调性认知。

如果说“终局思维”眼中的电商世界是魏蜀吴天下三分的话,现实中的电商世界更像是仍在春秋,虽齐晋楚秦大国争雄,但郑鲁宋燕吴越也过得有声有色。清华大学的朱恒源和杨斌两位教授今年上半年曾经出版了一本《战略节奏》,介绍了观察市场演进和动态思考战略的框架,用战略节奏的视角看,当下的零售电商平台业态实际上正处在一个垄断竞争的分众市场中,消费从来都是形形色色的,恰如供给事实上也从未千篇一律过。

战略节奏

自1999年8848网站开通算起,中国的电商行业已经弱冠成年。ebay在中国的折戟沉沙、亚马逊的不温不火、淘宝天猫的枝繁叶茂、支付宝与境外投资者的纠葛、当当网的起伏、京东的蜕变、国美与世纪电器的婚姻、苏宁的声东击西、千团大战、唯品会、新零售、阿里对大润发的收购、腾讯的投资与流量加持……中国电商前20年的发展历史可谓精彩绝伦。

早在2008年,马云就曾做出过C2B模式是电商行业的未来的判断。在用户增速趋缓、天猫独立成家的背景下,2012年曾鸣教授也指出,未来的电商形态会是“C2B+SNS”,即买卖流程重塑+电商社交服务化。

此后,天猫预售频道上线,聚划算启动了家居与家电品类的聚定制平台,阿里开始了C2B+SNS的尝试。不过,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这种尝试并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随着2015年盒马鲜生的成立,阿里的注意力逐渐转向了实体零售数据化、线上服务本地化的“新零售”。关于线上业务,曾鸣教授则在2017年提出了S2b(服务小型商户的供应链平台)、S2b2c(支持小型商户、同时服务消费者的服务平台)的新构想。

此时再看看拼多多的样子,用阿里尝试未果的“C2B+SNS”做镜子照一照,不禁会怀疑人生,拼多多怎么会不在阿里阵营中?

我们究竟该如何给拼多多定位呢?它究竟是代表着电商未来的C2B+SNS模式的早期雏形,是颠覆式创新,还是仅仅是解决廉价供需的细分电商呢?或者说,用战略节奏的语言解读,它究竟是开启了一根新的S曲线,还是仅仅是原有商业曲线上做的细分切割呢?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移动上网人数接近饱和,从快速发展的增量市场到增长放缓的存量市场竞争,这是处在电商舞台中央的阿里和京东自然要面对的变化。2011年,阿里就把淘宝分拆成了三家公司,其中一家就是现在的天猫,专注品牌商家的B2C业务;2015年,京东也停止了C2C模式(拍拍网)的平台服务,虽然比阿里迟了很多,但思路异曲同工。总之,大平台的主战场集中到了大品牌、大卖家、大市场、大生态,升级的意味非常明显。

从产品市场的供需看,当天猫独立、淘宝打假、京东向“多、快、好”而不是“省”的方向发力的时候,不得不说,原有低端供给和低端消费的需求被“消费升级”的主流话语所忽视了。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三大差别仍在、多层次结构并存的不均质市场,即便是“消费升级”,不同消费群体所体现出来的消费形态也存在巨大差异。

换句话说,低端市场的供需并不因主流电商的集体升级而自然消失。有人说这是“暗市场”,其实并不准确,因为这种掩盖在主流关注和主流话语之外的弱区域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它既不暗也不弱,只是很多人听不到他们的声音。2015年以后,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完成了向中国三线以下城市、乡村的渗透。2017年,36%的农村人口已经上了网,微信的用户量达到了十亿,微信支付开通了,支付问题也得以解决。这意味着,有基本消费能力的人口基本上都成了电商的潜在用户。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市场,电商作为一种商业形态,在完成对主要城市中等收入以上人口(为方便起见,本文称之为“中心市场”)的全覆盖后,仍然在向更广大的3~6线城市、乡村和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为方便起见,本文称之为“纵深市场”)渗透。市场纵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优势,而纵深市场的消费群体有着与中心市场大众不同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这也同样不随线下消费的在线化而改变。相反,正是“便宜”、“方便”的基本属性帮助电商实现了对纵深市场的渗透,把人们的消费请到了网上。

拼多多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低价是拼多多的标签,在“低价就是差异化”的逻辑中,备受吐槽的品牌、服务等等其实是次一级的价值,“拼的多、省得多”的广告言简意赅、深入人心,GMV的持续高速增长即是证明。

价值链,而不只是流量

湖畔大学的梁宁女士曾形象地描述,“阿里巴巴做了中国电商科普的工作,把那些完全对互联网电商没有概念的人拉到网上来”。从价值链的角度看,在拼多多诞生前,支撑电商行业价值链的设计、生产、批发、仓储、物流、终端配送、支付、第三方平台服务、广告等要素都已经被阿里、京东等先行者打磨成熟,特别是物流体系和移动支付,更是几乎与移动互联网同步完成对纵深市场的渗透,让拼多多这样的后来者无需经历前人在价值链上拓荒的艰辛,就可以在良好的基础设施上继续前进,盘整资源,做新的探索。

在与消费者的交互界面中,拼多多最大的创新在于社交拼单模式营销游戏运营信息流推荐,其实做纵深市场,这些动作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基础。

拼单模式与限时团购类似,相比当年的千团大战,拼多多拥有了来自移动社交平台的强大支持。在微信二级页面钱包中,拼多多被归入了“限时推广”的类目,与腾讯王卡并列,相比下方的滴滴、京东、美团蘑菇街、唯品会等,拼多多的位置更为醒目,这也一个侧面上显示了腾讯眼中的亲疏。

其实,从绝对市场渗透率上看,拼多多与淘宝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淘宝在流量获取上仍然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页面推荐阿里很久以前就已经在做,并不新鲜,但像今日头条推送信息一样,用产品本身的传播、裂变程度作依据给予优质曝光位支持,用“快乐”“分享”的体验增加用户粘性,从而进一步刺激传播与裂变,这是非常独特的创新。

如果说“互联网的上半场”是流量逻辑,那么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基本上解决了对中心市场用户的信息触达,而社交工具必要性和有效性并不突出;在“互联网上下半场转换之际”,对耕耘纵深市场的拼多多来说,仅仅信息触达显然是不够的,用户需要有强度的影响、激发和震荡,而社交平台的引入和传播工具的充分利用,就是补足与用户互动、触发购买行为的最后一块价值链拼图。

如果仔细看唯品会的用户结构,会发现它与拼多多是高度相似的,不妨大胆猜想,以经营服装为主的唯品会如果如拼多多般引入并充分使用社交工具,效果应该也不会错。

总的来说,腾讯持股高达18.5%的拼多多,实际是将社交平台和社交工具作为价值链的一环来进行深度整合开发的,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流量思维、即最大化实现用户触达的概念并不相同。主流用户特质不同、社交工具的有效性和利用强度不同,这可能也是阿里早先做SNS尝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供应链的改造

在产业价值链层面,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拼多多通过社交传播、拼单团购在C2B意义上的尝试。B2C是商品现货模式,C2B是商品期货模式,两者在价值链内部的互动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曾鸣教授曾经撰文对C2B模式做过详细的拆解,互联网技术的商业渗透、柔性化生产、巨型网络零售平台、社会化协作的供应链,这四种趋势合力形成的C2B链条,即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供应商(生产者)的链条,将逆转工业时代的价值链传导方向,产生极大的社会价值。

在B2C、C2C模式中,尽管物流效率在不断提升,但铺货逻辑中的实物库存,无论发生在厂家一侧还是由流通企业承担,总之仍是必要的;而众所周知,库存伴随着成本和风险。

C2B的模式下,消费者集合预定,供应商照单组织生产和供货,本质上是用来自购买者的无形的“信息和时间库存”取代了一直以来由卖方承担的实物库存成本和经营风险,在买卖双方的信用得到平台保障的情况下,用时间机会成本较低用户的时间置换原本供应商承担的库存成本和经营风险,显然是多赢的解决方案,意味着价值链效率的实质性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正是电商长期以来探寻的方向。

其实,在B2B的工业品采购中,大型物资的订单生产早就是常态,只是,在消费品领域,由于供应链信息化、物流、规模经济等种种问题,C2B订单生产一直没有找到成规模的突破口。

拼多多用社交裂变的方法聚合确定性、成规模的购买意向,卖方依据买方的期货性的购买信息组织生产和供应,这是很清晰的C2B实践。在这种模式下,货币形式上的低价不仅合理,而且产生资源市场意义上的效率利润。黄铮在接受采访时也说,“供应链升级将是我们很长时间内的战略重点,拼多多的最终模式是使得上游能做批量定制化生产,但我们现在对上游的投入和整个产业链的赋能都太弱了”,可见拼多多的志向远不止做一个低价标签的细分电商。

另一个有意思的视角是,整体上看,C2C、B2C模式电商用户与C2B模式电商用户进场的顺序是相反的。中国C2C、B2C电商购物的普及基本上与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渗透同向、同步,总体上沿着从中心城市到边缘城市、从城市年轻中产阶层到中年、中低收入阶层的顺序展开,尝鲜的是城市中产阶层和年轻人,而纵深市场用户则进入较晚;而从拼多多的商业实践看,C2B模式的电商购物则首先在纵深市场用户中推广开来,而中心市场用户则进场较晚。可以想象,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体验C2B模式预购,当社会整体上认可C2B的意义和价值之后,无论是否仍然依靠拼多多式的社交传播,这个模式的电商形态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机会窗口

从C2C、B2C到C2B的变化涉及价值链和社会习惯的深刻变革,信息、数据、运营、传播等方方面面都将面对诸多挑战,多年前阿里做尚且尝试未果,何以年仅三岁的拼多多敢于趟如此深之河?

在上市前的拼多多的投资者中,腾讯、高榕资本、红杉资本、IDG等巨头悉数在位,腾讯甚至自B轮后一路加码,先后投入十几亿美金,视为己出;更不必强调网易丁磊顺丰王卫、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和淘宝创始人孙彤宇从天使阶段就开始的背书与支持。

数据显示,与其他主流电商重度依赖APP端流量不同,拼多多的月活用户中有38%来自微信界面内。Questmo-bile数据则显示,截至2018年3月,拼多多小程序累计用户数已达2.33亿人,远高于同期京东的0.86亿人和唯品会的0.53亿人。尽管拼多多广告开支高昂,但基于微信社交拼团模式,其人均获客成本其实远低于其他主流电商。从某种意义上说,基于背后的股东阵容和实际的商业模式,把拼多多看成是腾讯军团中出击电商战场的骑兵先锋也并不为过。

拼多多今年5月向美国SEC提交了上市申请,7月就完成了上市,从成立到IPO仅用时三年,创造了电商行业的记录。尽管风头正劲,但拼多多的模式决定了它仍然需要大量融资资金,以完成进一步的技术、运营和价值链的完善,令人乍舌的资本运作,离不开高能量股东的推动。

如果仅看“全网最低价”的口号、“拼的多、省得多”的广告、“拼团”以及“闲来无事逛一逛”的场景,应该把拼多多归类到电商细分市场中的低端平台,而中国多层次市场结构中的低端电商市场同样不容小觑。

不过,如果仅是原有电商逻辑中的低端平台的话,那么即便阿里、京东等巨头在向新零售战略转进的过程中为新玩家提供了机会窗口,那么这种机会窗口也会因巨头的重新布局而将这个细分市场再度拆散,拼多多即使想守成也不容易。毕竟,就算是“农村包围城市”,攻城之战还是绕不过去的,但“农村后院”的大门其实根本没有锁,这所有人都看得见。

2018年3月,淘宝上线了特价版淘宝,京东也推出了多年未受到重视的京东拼购。极光大数据显示,卸载淘宝APP的用户有50.3%流向了拼多多,而拼多多APP的卸载用户中有78.3%流向了淘宝。QuestMobile猎豹大数据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9月,拼多多一二线城市用户的占比接近50%,拼多多“攻城”之战的开始,意味着更多元化的用户构成与更多形式、更大强度的营销和平台运营投入,就算甩开了那些拼多多的模仿者,面对更大实力玩家,竞争只会让细分市场继续细分下去。

但是,另一方面,拼多多依托社交传播的低成本聚客优势,真如其所说在C2B供应链整合的路上做长线的战略耕耘、使得上游能做批量定制化生产的话,说了多年的C2B+SNS的道路将由拼多多趟出来,功莫大焉。这确实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不光对整个电商价值链体系意义重大,对整个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也将影响深远。

拼多多的价值观是“本分”,若本分如此,那么可以说,拼多多前三年的故事开了一个好头。根据拼多多Q3财报,在过去的一年中其GMV又比上年度增长了386%,增速相当于行业平均增速的15倍,已经占到全国网上零售规模的5%。面对美国做空机构的压力,拼多多的表现堪称倔强。

尽管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诚如段永平所言,三岁的孩子有些问题很正常,但十年之后会非常厉害。因为,纵使在产品市场上低价通常意味着微利,但在资源市场上,价值链效率的提升则是实实在在的价值创造,拼多多平台的价值不可低估。从所谓低端、纵深市场开始,通过社交电商的方式完成价值链体系的革命,将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之,拼多多打开了一个多年前阿里曾经畅想过、但未顺利实现过的C2B+SNS的盒子,无论接下来电商业态将演绎怎样的竞争烽火,可以说,电商的终局还远未到来。

 

作者: 崔桂林,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

]]>
脑白金一条文案,如何卖出了100亿产品? //www.f-o-p.com/88085.html Wed, 27 Jun 2018 03:01:49 +0000 //www.f-o-p.com/?p=88085 脑白金文案

营销能力,史玉柱绝对可以排的上中国前3名。

毕竟没有多少人,可以把一个保健品买到百亿销售额;也没有哪个人的营销能力,可以得到马云的佩服,被请到“湖畔大学”讲课,并担任校董。

那么“脑白金”最知名,并且拯救了史玉柱的那条广告文案——“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

在这里多说一句:有人说学习、研究广告营销,其实是一门考古学。

比如我们要研究一个学生考上了北大,不能只去研究他的高考试卷,而是要往前追溯,他的学习方法、补习资料、学习笔记,看是什么原因使他的成绩,可以爬升到这个水平。

而研究广告文案案例,也是一样。

我们不能就文案本身研究文案,而是要看它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1、一点常识:广告是对注意力的争夺

人们的时间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更倾向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注意力主动放到,对自己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上:

比如给自己带来成长的读书、学习;或者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娱乐、休闲;甚至一些生活琐事上。

而广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基本是毫无意义的,很少人会主动找广告来欣赏,反而是看到广告之后,习惯性的躲避。

比如看电视剧遇到插播广告,会去趟卫生间;或者逛街时接到小广告后,就顺手丢进垃圾桶。

1530005226141819.png

基于这个原因,广告的所有创意、制作、投放理论,就是以“争夺消者注意力”为核心,首先让消费者注意到自己的广告,并尽可能多的接收广告信息。

毕竟再牛的广告、再好的文案、再炫的创意,消费者看不到你、记不住你,一切都是白费。

所以广告的本质之一就是:

争夺消费者注意力,让他看到广告;继而让消费者知道,世界上还存在某一种好产品。

2、不相信广告公司的能力

谦虚点说,几乎一半的成年中国人,都能背下来脑白金的那条著名广告文案: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这条广告不仅成就了脑白金,使它成为十几年来最辉煌的保健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当时陷入巨大失败,负债2.5亿人民币的史玉柱。

但是,可以进入营销史的这条广告,虽然是由广告公司制作的,但是从策略到文案再到定位,基本都是史玉柱自己搞定的。

其实史玉柱不怎么相信广告公司的能力,理由很简单,他一直认为:“做广告,一定要是对产品和消费者,最为熟悉的人”。

因为做广告的目的,无非就是将产品介绍给消费者,只有同时熟悉这两个事物的人,才可以更好的完成任务。

而广告公司,显然对产品和消费者都不够了解,一年要接那么多案子,怎么可能对每个行业都了解。

退一步说,即使广告公司,真的认真调研市场,但是在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怎么能比得上自己,在这个行业浸淫数年、加班了无数个夜晚的经验和观察呢?

更别说,有的广告公司的人,只会坐在办公室里拍脑门了。

所以史玉柱不相信他们。

那么他相信谁呢?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史玉柱是毛泽东的铁粉,据说他看书只看《毛泽东选集》,所以在管理上,也有明显的毛氏风格。

比如毛泽东就特别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史玉柱的公司内部就有规定,每个广告部员工,每周必须访谈50名消费者,以获取消费者的第一手信息。

更难能可贵的是,史玉柱在做市场调查时,都是亲自在一线和消费者接触,估计没有曾经几个身价上百亿的老板,可以做到这样。

但是脑白金的文案,就是建立在这样大量一线调查的基础上。

当时史玉柱在跟消费者聊天时,发现了一种现象:

中国的老人其实对自己挺抠的,很少老人会愿意主动花钱,给自己买那么贵的保健品,他们大多数人都想着把钱存着养老,或者给儿女们备用。

但是当史玉柱问这些老人,为什么我看到你们也在吃脑白金呢?

老人们说,这是儿女们主动为自己买的,如果儿女们给我买,我就吃。

同时,在中国的传统中,儿女们尽孝道的表现之一就是:给老人送礼。

按照这个逻辑,史玉柱洞察到了保健产品,在功能属性之外的一个本质:礼品属性。

在脑白金之前,大部分的保健产品都是都是主打功能属性,把宣传重点放到了比如“降血压”、“补钙”、“补血”、“补脑”等功能上。

但是史玉柱根据自己的市场调查,发现保健品有明显的礼品属性,完全可以把脑白金,打造成儿女送给老人的首选礼物。

因此他把广告的定位,放到儿女的身上;广告文案的诉求,就是让儿女们把脑白金当做礼品送给老人。

这也就是“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这条广告文案的内在逻辑和策略。

也就是这条广告,开辟了以“礼品属性”为主打的,保健品的蓝海。

而脑白金的这条文案,也说明了有效的广告,一定是有一个绝佳的策略在支撑。

4、必须频繁的侵略消费者时间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广告的本质,其实就是对于消费者注意力的争夺。

争夺消费者注意力,总结起来大概有两个方法:

1、特别爆炸的创意。

2、不停的侵略消费者时间。

首先是,特别爆炸的创意。

如果广告的创意做的非常惊艳,对于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肯定会有优势。

但是广告创意做得再好、再令人惊艳,它的本质依然是一条广告,消费者的接受度依然不高。

有没有那种看了一遍,就终身难忘的广告?几乎没有。

即使是像《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这样堪称伟大的电影,只看一遍,也很难长时间记住电影情节,更不要说一条广告了。

不过也不可否认,一个好的创意,起码可以在消费者头脑中,停留的时间长一些。

但更为关键的是:

再好的创意,如果消费者看不到、记不住,那么一切都是白费,因为消费者在看广告和实行消费行为之间,是有一个时间差的。

很少人会在看到广告之后,就立即行动去购买产品,而是当有了购买需求之后,再考虑那种品牌适合自己。

所以想要广告起到应有效果,还必须不停的、频繁的侵略消费者的时间,让消费者看到你、记住你、甚至忘不了你。

而当一个广告,频繁的侵略你的娱乐、休闲时间,再好的创意,也会被消费者所讨厌。

如果你的广告不令人讨厌,只有两点原因:消费者忽略了你和消费者忘记了你

5、知名度>美誉度

占据市场最大份额的产品,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最具“好感度”的产品,而是知名度第一的产品。

因为广告术语中,所谓的“美誉度”“忠诚度”都是相对的、主观的、无法衡量的,而只有知名度是绝对的、客观的。

而购买你产品的人,首先要知道这个产品的存在,才可以完成完成购买。

所以当没有“知名度”的时候,其他的“美誉度”“忠诚度”统统都是扯淡。

以前的广告界,每年都会评“十佳广告”和“十差广告”。

不同的是“十佳广告”由广告圈的评委们评选,而“十差广告”是由电视观众评选的。

脑白金的广告,几乎年年都被评为了“十差广告”。

但是这么多年下来,被评为“十差广告”的产品,大部分都活了下来,而当时被广告界评为“十佳广告”的产品,却几乎全军覆没了。

其主要原因还是上面说的,消费者几乎不会对广告产生好感度,因为你争夺了它的娱乐、休闲时间。

只要能记住产品的广告,几乎都是令消费者讨厌的。

6、“脉冲”的广告投放技巧

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里,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史玉柱在广告上,运用了一种叫做“脉冲”的技巧,也是另一种的“集中优势兵力”。

很多消费者觉得“脑白金”的广告频次高,其实都是由于这种技巧制造的“假象”。

比如,脑白金和大部分的商品一样,都是分为淡季和旺季的。

脑白金的做法就是,在淡季的时候,将广告的频次降到最低,甚至是停播。

这时候的停播,一般消费者是很难觉察的,因为没有哪个消费者,会无聊到找脑白金的广告来看。

这个时候就可以将广告费用省下来。

等到旺季到来时,就以最大的火力、最高的频次、压倒性的猛播,这时候消费者就会感觉脑白金广告量巨大,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还可以隔天播,省下第一天的广告,集中放到第二天猛砸,也会给消费者留下一种“火热”播出的印象。

所以脑白金的广告看起来频次很高,其实平均下来,广告费用并不是特别高,据说连前50名都排不到

7、样本市场快不得、全国市场慢不得

当初史玉柱破产后,跟朋友借了50启动资金做脑白金。

这个当年一挥手就是几亿现金的老板,居然认为这50万足够了。

因为他的理论是“样本市场快不得;全国市场慢不得”。

什么是样本市场?就是先找一个小城市当做实验样本,搞消费者调查、广告试播、调整产品定位、尝试投放市场等等。

当时史玉柱选择的,是江阴这么一个小城市,在这段时间里,史玉柱一点都不着急。

他每天跑一线见消费者,陪老头老太太聊天,然后亲自一个字一个字修改广告文案,一个报纸软文的标题改几十遍,根据广告试播的效果,调试广告的表现方式,调整产品包装等等。

这样的工作,在江阴竟然默默做的8个多月。

但是当所有的营销计划,在样本市场跑通之后,他又复制同样方法,启动了武汉、南京等市场。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这句广告与,就是在这个期间确定的,并且在市场中取得了极大的效果。

当在市场中证明,这些营销手段的效果之后,史玉柱开始了“全国市场慢不得”。

之后的脑白金就开始了跑马圈地,大开大合的全国性推广,从央视花大钱砸广告开始,放到促销员的接地气推销,百倍复制,全面爆发。

销量一路飙升,成为了营销史上的传奇产品。

8、总结一下

其实从脑白金的营销运营来看,史玉柱的风格是极度的务实,他基本上不谈论什么营销理念,眼睛只盯着消费者,只相信市场的反馈。

营销理论说的再好听,市场中没有效果,也是扯淡。

也许喜欢毛泽东的史玉柱,记忆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下面是脑白金广告文案特点的总结。

1、广告,其实是对消费者注意力的争夺。

2、做广告,一定要是对产品和消费者,最为熟悉的人。

3、脑白金的文案,就是建立在这样大量一线调查的基础上。

4、广告必须频繁的,侵略消费者时间。

5、在一定程度上,知名度大于美誉度。

6、脉冲:将广告资源集中使用,也许效果更好。

7、样本市场快不得、全国市场慢不得。

 

作者:文案人于极,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文案人于极(ID:jimtchina)

]]>
青瓜早报:网信办等三部门联合约谈美拍;无锡地税已介入范冰冰涉税案调查… //www.f-o-p.com/84961.html //www.f-o-p.com/84961.html#respond Mon, 04 Jun 2018 01:21:44 +0000 //www.f-o-p.com/?p=84961
早安艾瑞巴蒂,一起来看今天的早报…

一、头条:范冰冰涉税案调查

1、无锡地税已介入崔永元微博爆料范冰冰涉税案调查

崔永元曝范冰冰4天6000万天价片酬,并起底疑似大小合同、阴阳合同等偷漏税等潜规则,日前有了最新进展。记者了解到,由于范冰冰工作室 在无锡,无锡市滨湖区地税局目前已经介入调查取证,相关情况有待后续由税务机关权威发布。

2、范冰冰工作室回应:从未签署“阴阳合同”

范冰冰工作室负责人称范冰冰及其工作室从未通过“阴阳合同”方式签约,并表示接下来会全力配合相关部门依法核查。

3、崔永元:向范冰冰致歉,4天6000万合同与她无关

6月3日,因崔永元在微博中曝出写有范冰冰名字的拍摄合同,以及“大小合同”“4天6000万片酬”事件,国税总局下令彻查明星“大小合同”,无锡市滨湖区地税局随后宣布介入调查取证。

对目前事件的进展,崔永元表示始料未及,“好像被逼上梁山……一开始我只是想跟刘震云、冯小刚讨个清白”。在记者的求证下,崔永元明确指出,“4天6000万片酬合同”涉事明星并非范冰冰,涉案金额也远超目前曝光金额的十倍以上。

二、国内新闻

4、网信办等三部门联合约谈美拍,美拍承诺整改

因涉传播未成年人低俗不良信息,国家网信办等三部门日前联合约谈“美拍”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美拍承诺暂停有关算法推荐功能,下线“校园”频道,停止更新“热门”频道30天、“直播”频道15天。下一步,网信办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监督管理。

5、哈罗单车被传日订单量超摩拜ofo 专家:正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此前称哈罗单车日订单总量已经超过摩拜ofo总和,但这一说法目前还无法确定,现在没有各家共享单车企业都认同的、采用统一标准的相关市场统计。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哈罗依靠二三线城市和免押金的方法收获大量用户,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正从两家独大的格局演变成“三足鼎立”。

6、小米传6月7日上市聆讯 部署7月上旬于港股挂牌上市

小米上市进入关键进程,市传将于周四(7日)进行上市聆讯,最快月底招股集逾70亿美元(约546亿港元),部署7月上旬挂牌。

7、刷屏地图小程序的制作者或将被起诉

据新京报报道,日前在朋友圈刷屏的西瓜足迹地图或涉嫌侵权。去年12月,公众号运营者赵恩彪已经做出了“脚步地图”小程序,并在不久后为其进行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他意外发现“西瓜足迹”与自己之前开发的“脚步地图”几乎一模一样,因此准备起诉,并作侵权认证。

8、传苏宁勒令商家禁用京东物流,内部人士称系业务人员规避风险

日前,网上传出苏宁勒令商家禁用京东物流,否则直接关店。苏宁内部人士透露称,目前集团内部未有明确声明禁止商家使用京东物流,但由于此前媒体报道京东物流调包茅台事件,业务人员考虑规避风险,拿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并不是不可能。

9、中国银联:免密支付额度由300元提升至1000元

据中国银联消息,本月起,银联小额免密免签支付业务的单笔限额由此前的300元上调至1000元。今后使用银联闪付消费额1000元以下,可无需密码签名直接付款。持卡人可根据使用习惯决定是否开通。

10、话剧、音乐剧等现场娱乐在线票务市场快速增长,接近500亿元

最新发布的《中国现场娱乐消费洞察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现场娱乐在线票务市场快速增长,接近500亿元大关。其中涵盖话剧戏剧、舞蹈音乐剧等在内的演出市场体量增加迅速,观演人次年均增幅超过10%。虽然体量很大,但业内人士表示演出市场票价偏高、单剧冷热不均、创新乏力的情况仍然严重。

三、国际新闻

11、彭博”剧透”苹果开发者大会:iOS小幅更新,没有新Mac/iPad

苹果2018年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即将于北京时间6月5日凌晨召开。彭博认为苹果将重点推广“数字健康”计划,通过升级iPhone和iPad上相对较新的工具来展示其AR实力。Mac系统的重点将是更深入地与iOS整合,让iOS应用在Mac电脑上运行。

12、墨西哥偷车贼盯上中国共享单车 当地车辆频失窃

不少墨西哥用户近日在社交媒体上抱怨称找不到摩拜车辆。摩拜表示,墨西哥城的盗窃现象很普遍,车辆短缺一方面是因为盗窃行为。另一方面,摩拜目前只在墨西哥城的一小块地区提供500辆单车,而市场需求正越来越大。

13、三星中国回应遭中国反垄断调查:有现场调查,在接受问询中

针对中国反垄断机构日前对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存储芯片三巨头涉嫌价格垄断展开调查一事,三星中国公司相关负责人予以确认,称5月31日有过现场调查,中国三星在接受问询当中。

14、不满足硬件收入 苹果拟拓展数字广告业务

苹果一直以来主要依靠硬件获得收入,不是广告。然而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准备拓展数字广告业务,想依靠服务获得更多收入。知情人士称,虽然业务规模不大,但是它的利润还是蛮丰厚的,增长也很强劲。

15、特斯拉股东下周二投票决定是否任命独立董事长

特斯拉2018年度股东大会将在下周二召开,届时股东将投票决定马斯克能否继续担任特斯拉董事长。马斯克自2004年至今一直担任该职,并且他还是特斯拉的CEO和产品架构师。但部分股东对马斯克集多个重要职位一身略有不满,因此提议特斯拉任命一位独立董事长取代马斯克。

16、世界首富贝佐斯身家增至1355亿美元 超盖茨426亿美元

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提供的数据显示,贝佐斯目前的身家为1355亿美元,稳坐全球首富宝座,领先排名第二的盖茨426亿美元,同期盖茨的身家为929亿美元。

美票务巨头Ticketfly遭黑客勒索比特币 已停业24小时

本周四,美国票务巨头Ticketfly遭遇黑客攻击勒索,出现了严重的数据泄露,损害了其中一些客户的个人信息。截至目前,公司暂停营业的时间已经超过24小时,正在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17、智能健康公司Withings:将从诺基亚回收互联健康业务

2016年,诺基亚曾收购智能健康公司Withings,并将该公司的产品延伸打造成了诺基亚智能手表等系列健康相关的产品。不过收购之后一直没有什么太好的表现和动作,Withings公司联合创始人Eric Carreel近日宣布会将公司所有权回收。(

18、麻省理工毕业生本月将获得区块链毕业证书

美国软件公司Learning Machine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合作,学生本月可以选择下载区块链钱包,安全存储和分享自己的文凭。推出区块链形式文凭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及时可靠地获取到自己的学历证明。

19、ARM新处理器堪比英特尔i5,给苹果iOS笔记本“添把火”

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日前推出一款新的处理器设计方案Cortex-A76,处理性能比目前的A75高出了35%,已经达到英特尔公司Skylake i5处理器的水平。这将有助于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进一步缩小和英特尔之间的性能差距。

20、报告:2875个iOS应用年营收超100万美元 游戏占消费者支出75%

苹果推出App Store已经10年,应用数量仍然在膨胀,速度还很快。近日一份报告指出,营收超过100万美元的App有2857个。2017年,游戏只占总下载量的31%,但是却占了消费者支出的75%,亚洲区iPhone用户尤其积极。

21、EOS主网全球公测6月4日开启

EOS原力计划在“EOS主网启动团队”之外,基于EOS开源代码独自启动一公链。不过,该公链将修改此前EOSGo社区所宣布的社区规则和投票规则:完全开放超级节点给用户分红的权限;降低早期出块速度;暂时关闭系统合约升级功能;投票机制改为一票一投等。

22、新版emoji候选列表公布,有火烈鸟和残障人士专属

据The Verge报道,Emojipidea公布了 Unicode 12.0的emoji候选列表,列表中共有58款新emoji,超过一半是新设计的形象。

今日思想一个人想获得成功,首先要相信自己。世间的道理没有任何规矩可言,没有成套的既定的说法。也许某种既定的说法是对的,但未必适合你,一定要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张朝阳

 

本文作者@静静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
//www.f-o-p.com/84961.html/feed 0
重磅!时间的朋友·2017罗振宇跨年演讲(精华版) //www.f-o-p.com/67375.html //www.f-o-p.com/67375.html#respond Tue, 02 Jan 2018 07:54:45 +0000 //www.f-o-p.com/?p=67375 1 (124)

一个月前,我问了一遍身边的朋友和我们的用户同样一个问题:对你来说,2017年哪一天你认为很重要?我得到了很多答案。

其中最有共识的答案是,10月18日,十九大召开的那一天很重要。对这个国家,对我们所有人,都很重要。

如果你问我,哪一天很重要?当然就是今天——2017年12月31号。

各位时间的朋友,感谢收看“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这是倒数第18场。

一、我们的2017

2017年,我们这个国家已经变得很牛很牛。

GDP大概是12万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世界财富500强公司中,中国已占115家;

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在校大学生;

你看,全是好事。

但是好事多,不见得焦虑少。

我很焦虑——

我们这家小小的创业公司能不能长大?

社会阶层是不是真的像有的人说的已经固化?

我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了,该让他们去哪种学校?

过去,我们提到商业,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是“竞争”。而现在,你还来不及摆好姿势和竞争对手厮杀,用户就已经变成了另一个物种了。过去商业世界的主题是和对手竞争。未来商业世界的主题是追赶上用户。

用户是一条河,在奔腾向前。

《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红桃皇后说过一句让人很费解的话,“在我们这个地方,你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留在原地。”之前,我们以为这是童话;2017年,才意识到这是现实。

一方面是大者越大、强者恒强,前面的咱是追不上了。另一方面,是所有人都在逾越规则、所有人都在离经叛道,后面的很快就要把咱超过去了。

2017年,我就这样逢人就问,关于我们这一代人形形色色的焦虑,得到了各色各样的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讨论,都逐渐聚焦到了以下六个问题上:

第一,我们不是强者,还能不能登上舞台?

第二,我们刚刚进场,怎么找到新玩法?

第三,跟不上变化,会不会被淘汰?

上面三个问题,离我们很近。更进一步,还有三个问题,看似离我们有点远,但其实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更大——

第四,中国经济增长会不会遇到天花板?

第五,中国经济增长有没有可持续性?

第六,中国能否赢得良性的全球发展环境?

2017年,这六个问题,我不断请教高人,我觉得我是得到了阶段性的答案。这些答案,我把它总结成了“六个脑洞”。在这些问题、答案和脑洞中,我也逐渐看清了我们这代人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只有在中国才会发生。我把它称之为——“中国式机会”。

脑洞一:动车组脑洞

那接下来,我们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在大者越大、强者恒强的时代,还有没有新玩家的舞台?

沈南鹏告诉我,你看到的舞台虽然更单调,但是你没有注意到,舞台本身正在变得更大。虽然聚光灯下的主角在膨胀,但是聚光灯外,在更大的舞台上,有更多的角色在登场。

一部手机的平均价格是2000块人民币,而一部汽车的平均价格至少能达到十几万人民币,所以智能汽车行业比智能手机行业大很多,这将会是一个几十万亿的市场。这个领域一定会产生一批巨头。和手机一样,其中,必有中国公司的身影。

再放眼那些新领域,从AlphaGo到AlphaZero,好像都在讲述一个西方科技打败东方智慧的故事。但同时呢?世界上最多的人工智能论文出于中国人之手。你说还有没有机会?

“得到”作者刘润老师今年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发现,今年的一些热门公司,来历有点奇怪?他们都出身在二三线城市。你会发现,这些公司都不是从一线城市发展出来的,是二三线城市的成功逆袭。

按说,一线城市人口聚集多,信息传播快,示范作用好,为什么这些成功的消费品牌反而诞生在二三线城市呢?

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是所有的答案,都和中国独特的国家禀赋有关。

尤其是人口的分布结构。中国最大规模的人口还是聚集在二三线城市。它们更能代表典型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一种消费品,无论是价格、消费习惯,还是供应链的成熟度,只有在这些城市被检验了,成功了,才有在更大范围内复制的能力。

这些城市,虽然并不像一线城市那么庞大,但本身也有一个不小的人口规模和市场。同时,又不像一线城市那样,选择那么多,竞争那么激烈。于是,天然就成了消费品牌的实验室。

李丰说,“如果拉长时间范围看,过去一百年全世界已经有三次消费升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向全球输出了立顿,还有一些酒类品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输出了沃尔玛、肯德基麦当劳。上世纪80年代,日本贡献了索尼、松下等品牌。

按照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可以想见,未来全球的大消费品类,都会有中国品牌的一席之地。

举个例子。2017年,很多人都在谈论喜茶。其实,还有一家叫做古茗。7年前,它在浙江台州的一个镇上开了第一家店,今年开到了第1200家店。想不到吧?那他有什么诀窍呢?其实都是这种小知识。 比如,他就发现,在小镇上开店,装修不见得要多高大上,但是灯一定要亮,要成为当地的路灯。镇上的灯光通常是很暗的,你的店特别亮,顾客就觉得这家店更好、更干净。

你看,这种知识难吗?这种知识,即使你不在大城市里,听不着热门的创业课,也见不着硅谷大佬,你也一点都不可惜,因为这些知识只能来自于实践中的点滴积累。

在很多人眼中,这不是技术,不是创新。但是不要忘了熊彼特的教导:“创新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的创新,没有必要走什么捷径,扎到最深深的现实中去,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就像我们办公室的墙上有这么一句话:结硬寨,打呆仗。这是我们的商业信仰。

商业世界里有一些自古不变的朴素道理。比如货真价实,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对客户诚信,做生意要赚钱等等。这可能就是下一轮崛起的创业者的群像。

这个认知,是我今年开的非常大的一个脑洞,我称之为叫“动车组”脑洞。为什么这么说?

过去四十年,我们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认知,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先富带动后富,发达地区带动不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带动内陆地区,一线城市带动二三线城市,精英带动普通人。在这个认知里,我们认为中国是一辆绿皮火车。

但是,从2017年发生的桩桩件件来看,中国已经分明是一组动车。很多人还不知道动车的原理,其实简单说,就是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

如果靠火车头,车厢越多,就车速越慢。而在动车组,车厢越多,也就意味着动力单元越多,速度反而不会慢下来。这就是我们把这个脑洞称之为“动车组脑洞”的原因。

所有人都在分享这个时代的机会,也在给这个时代创造动力。带着动车组脑洞,我们也可以更深地理解,中国的全球性崛起。

过去每一步成功,我们都把它解释为勇气、智慧和胆略。但是现在,很多发展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水到渠成的、自然生长的,是中国国家势能的一种“溢出效应”,像高山滚石一样,就这样倾泻出去了。中国正在从一种“追赶式”的力量变成一种“溢出式”的力量。

何帆老师说,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平凡创新时代”。它就像动车组一样,不再依靠一个单一的火车头,而是每一节车厢都提供了驱动力。

你可能觉得这样的创新太过简单。简单到乏味。但是,管理大师德鲁克早就说过,一项创新所能赢得的最大赞美莫过于人们说:这太显而易见了,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呢?

确实这是一个大者越大、强者恒强的时代,但是机会还很多,属于传统行业和普通人的机会也很多。这是2017年关于中国式机会,我开的第一个脑洞,我称之为叫“动车组脑洞”。

脑洞二:热带雨林脑洞

第二个问题,既然机会有的是,那在这些机会里,以前的玩法还管用吗?会有什么新的玩法?

这两年,有一家公司快速崛起,叫快手。去年这个时候,快手的日活跃用户大概是3000多万;今年12月份,我见到快手创始人宿华的时候,它的日活已经过亿。

这是什么概念?按照任何标准,都已经是最大的互联网产品之一。

我问宿华,这是为什么?他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头儿,在快手上陪了我一年了,每天晚上他都要表演一段拉二胡。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不对啊,拉二胡一般都是右手持弓、左手握弦,而这位老人家是反的,两种可能,一种他是左撇子,这个可能性比较小。还有一种可能,说明他是一个孤独的老人,要么单身,要么老伴离婚或者去世。所以,他只能自拍。

这种生活其实一直都在,但是不可能被记录下来。为什么?因为电视台的摄影记者爬不了那么高。为什么现在可以被记录?因为这些工人每个人都有手机。而且在深山中都有网络。

最难被互联网世界连接的人、最难被记录的人、那些社会末梢的人,就这样因为短视频,被接入了这个时代。而快手这个连接器就抓住了这个机会。

小镇青年因为电影院线的建设、因为互联网被连接进来了。他们开始在中国的社会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力量。这是一股新力量,他们的价值观、消费口味和我们熟悉的人迥然不同。

每冲进来一拨人群,就成就一拨连接器,每成就一拨连接器,就诞生一拨商业新物种。

2017年,有一个人一直在谈“新物种”这个词,那就是吴声。但是我觉得,他更有价值的说法是“超级用户思维”。也就是说,因为新物种越来越多,商业的打法出现了一种从流量思维到超级用户思维的转变。

过去,受互联网的影响,大家都觉得主流的商业打法,应该是流量思维。一个网站需要更多的点击,一个小店也应该开在人流密集的地方。但是这个词背后是一种冰冷的心态。不论你是什么人,你在我的商业棋盘上,就是一个数字,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流量,用一个统一的词汇,掩盖了互联网世界的丰富性。

不能说流量思维就错了。过去这20年,互联网人口红利爆发,大量的人从线下转到线上,从真实世界移民到网络空间,用“流量思维”来数人头,图进取,是一个不错的策略。反正遍地沃野,插根扁担都能开花。

但是现在不行了,流量越来越贵,而且都已经被巨头们垄断。

那一个新的创业公司,要想崛起,没有流量还怎么玩呢?只好变玩法。

不要留恋互联网的伊甸园时代啦。不要再想着像亚当、夏娃一样,能够随意摘取树上的果子啦。互联网人的“狩猎采集时代”结束了,“农耕时代”开始了。什么叫农耕时代?就是圈一块地,种一季粮,精耕细作,秋收冬藏。至于能圈多大,看你的本事,但是对这块地上的每一棵庄稼,心态就不一样了。他们不是什么点击量,他们是活生生的具体的用户,他们是你的衣食父母,你还胆敢大大咧咧地把他们称作是“流量”?

2017年,吴声提出了一个词,叫“超级用户思维”。也就是说,因为新物种越来越多,商业的打法出现了一种从流量思维到超级用户思维的转变。所谓的“超级用户思维”,就是我不仅关心我有多少用户,我更关心我有多少超级用户。

超级用户模式虽然由美国人首创,但是中国市场正在赋予它更大的想象空间。

德鲁克说过一句话,“企业的使命是创造并留住客户”。

就像新加坡,我地方很小,但是我尽可能提供干净的市容,良好的法制,宽松的环境,丰富的全球资源链接,你来我这里,给我交点税,就像你给小区交的物业费。

但是这就够了吗?不够,超级用户思维不止是营利模式的变化,它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文化的迭代。它还有一句更重要的潜台词:我希望你以我为荣。就像一个城市,我不仅要提供你生活的良好设施,我还要给你提供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荣耀感。

说到这里,我必须拿我们的「得到」App来举例子了。

你可以去打听打听,「得到」用户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一家硅谷著名的创业公司明确在它的招聘启事里说,如果应聘者在「得到」订阅过五个专栏,就可以直接进入面试。

面对这样的用户,我们不用做推广,你做推广也没有用,这样的用户是糊弄不了的。但是我们要做两件事:

第一,要尽可能做让用户觉得长脸的事。

我们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绝不给用户丢脸。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问的第二个问题,刚刚进场,怎么找到新的玩法?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亚马孙热带雨林。它有700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独立生态系统。光昆虫就有250万种。动物植物很多都是别处没有的。为什么别处没有?

我们的中国跟亚马孙热带雨林一样,它有足够的规模,有足够的内部多样性。你看,这就是大生态系统的好处。不管它原来有多少古木参天,也不管它原来有多少野兽成群,都会有新机会出现。

而且新机会还有两种,一种是做物种间的新的连接器。另一种,是维持一个独立的小生态。

在亚马孙热带雨林里都是不错的活法。所以,我把2017年开的这第二个脑洞,称之为“热带雨林脑洞”。

脑洞三:比特化脑洞

下面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都说这个时代变化快,那如果没有能力快速变化,是不是就一定会被淘汰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2017年变化最快的一个地方,那就是新零售。它快到了什么程度?快到了,没有人明白它究竟是什么,所以,只好在老概念前面加了一个“新”字,管它叫新零售。

新零售的玩法和打法,今年看来只是一个买棋子、做布局的阶段,真正的好戏,得明年上演。

新零售说起来很玄乎,但其实本质很简单,就两个字,效率。三个字,高效率。九个字,用一切手段提高效率。16个字,用一切手段全方位无死角地提高效率。

有的,在数据算法上下功夫,有的,在支付上下功夫,有的,在物流配送上下功夫,有的,在建仓策略上下功夫,有的在创造场景上下功夫。

不管什么功夫,你站在消费者这头看,本质上都是让你“想要就要,马上就要”。在你的购买欲萌发时,就能完成支付。在你的购买欲消退前,就能完成送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快递来。

你看,效率的提升就是这样一点点挺进。当你意识到的时候,这一点一点的量变,已经积累到把你的生活改变。

这是一场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战争。从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到你楼下的夫妻老婆店,全面被动员,分开走,一起打,打一场效率战争

那你说,既然是效率战争,就很简单啊,找到货更快,支付更快,送货更快,不就行了吗?这么想你就把这场效率之战想得简单了。还有更快的打法。

你想过没有,在人的脑子里,还可以继续比拼效率?

去年跨年演讲,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认知战”。

价格战,不管多惨烈,仍然是靠产品本身赚钱,战场仍然摆在商场里;而认知战,战场只在用户的头脑中。价格战的目的,是消费者仔细权衡之后,选择我;认知战的目的,是消费者只知道我。价格战的目的,是在比较中胜出;认知战的目的,是不存在比较。

速度、速度、速度,你看我们刚才讲,从货逼近人的速度,支付的速度、送货的速度到认知的速度,我们其实只是想问一个问题,这么强调效率、速度,演化这么快的领域,真的把那些不赶时髦的人甩出去了吗?

前几年,几乎所有产业的人都在谈互联网冲击,似乎互联网是一张过时不候的船票,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大家都深陷在所谓的转型焦虑中。但是,在2017,连一个水果摊,一个烤红薯的,都已经被微信支付宝拽到了线上,还有什么互联网转型的问题?

2017年,不管你原来有什么认知,什么处境,有没有互联网思维,不管你是一个传统超市,还是一个夫妻老婆店,都被资本,被阿里系、腾讯系的力量,用投资、并购、地推、补贴的方法拉上了轰隆隆的战车。

2017年,有一个词大热,叫“赋能”。这个词的发明人,阿里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务长曾鸣说:“赢得未来的制胜法宝,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能调动多少资源。”

调动不属于你的,组织外的资源的方式是什么?就是你原来不能,但是我有办法让你能。所以,你才会听我的调动嘛。这就叫“赋能”。反过来,我是一个小创业者,我怎么调动阿里的资源呢?就是反过来接受它的赋能嘛。

去年的时候,我们还是想,想个什么辙,我能变成一个带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而今年,你还用想辙?只要你握住来自比特世界的那支赋能之手,就已经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还有什么转型焦虑可言?

就像在内容产业里面,很多内容生产者原本还在焦虑,怎么完成这一轮互联网转型。但是你们不知道的是,只要你有真才实学,你不知道,像「得到」这样的公司是多么饥渴地在寻找你。

这就是我们今天问出的第三个问题,“跟不上快速变化,是不是就会被淘汰?”所以我们开了这第三个脑洞,叫“比特化脑洞”。

什么意思?这个世界正在被迅速比特化、数字化。2017年,新零售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比特世界是一个需要我们攀爬的山峰。但是,2017年,比特世界给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脑洞。原来它哪用你攀爬?它是主动匍匐到你的脚下,席卷你,拽住你,托举你,赋能你。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脑洞。过去几年,我们经常会害怕一些大词。我们受到互联网思维、免费、共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概念的冲击,我们一时恍惚,觉得这个世界下一秒就会变得陌生,我们会因此掉队。但是,明白了比特化脑洞,我们明白了,有两个趋势永远不变——

第一,无论产业怎么演化,都是往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演化。所谓的新零售,不过就是让更多的人,以更便宜的价格、更便捷的方式、更好的体验,买到更丰富的商品。这一点,不可逆。

第二,分工会越来越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只做专业的事。越专业的人,就越不会被时代抛下。这一点,也不可逆。

既然这次是这样,未来再有什么新词、大词,也许我们就不会被它们吓到。

做最好的自己,以更高的效率做好自己,比特世界自然会给你寄来船票,什么都不用担心。这就是比特化脑洞。

脑洞四: 拔河脑洞

我们来回答第四个问题,中国人口太多,资源太少,会不会发展空间不够,后劲不足,说白了,中国会不会遇到增长的天花板。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回答,那么前面三个问题,不管是什么答案,都没有意义。

2017年,我问遍身边的朋友,哪个时刻你觉得很重要?这回我问的是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老师,他说是10月20日。

那一天,坦桑尼亚批准了巴加莫约(Bagamoyo)港口项目。这个港口预计3年后建成。建成之后的吞吐量相当于现在非洲东部所有港口的总和。这是中国无数个海外建设项目中的一个。那为什么这个港口很特别?

我们先来看一眼坦桑尼亚的地图。

这个红点的地方就是巴加莫约(Bagamoyo)港口,它连接着坦赞铁路。坦赞铁路,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援建的项目。质量非常好,但是现在运行得并不理想。为什么,因为这条铁路沿线没有什么大城市。现在每周只能开行两三趟车,开起来也是晃晃悠悠速度慢得很。

但是,坦赞铁路的两侧还有一个别名,叫“南方粮食走廊”。可耕地是9亿亩,80%都没有开发。

巴加莫约港口修建以后,这片地方就可以和全世界,尤其是和中国连接起来。那是什么结果?放飞下想象力。

中国的耕地非常有限,大家都知道一个数字,就是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底线。其中有5.5亿亩耕地是种玉米的,这里面相当部分是做饲料用。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饲料用地转移到坦桑尼亚去,用他们的5亿亩土地来种中国需要的饲料。这并不会影响到中国人的粮食安全,最多对猪的粮食安全有点影响,但是中国这边就有可能腾出来几亿亩的土地。

在这样一种连接中,受益的绝不只是中国。

这个事情,其实是在提醒我们,思考今天的中国,已经不能局限在中国本身。我们刚才那个问题,中国会不会遇到增长的天花板?这个问题必须在全球的框架中才能找到答案。

2017年,我找到的答案,来自于我在「得到」里看的一本书,中信出版社的《超级版图》。这本书,我觉得被严重低估了。它讲了什么呢?就是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世界不再只是国与国的拼图,而且是由基础设施连通的网络。世界不再是分散平摊的块块,而是连起来的点点和线线。世界越来越像互联网。

光占有,不连接,就是一个资源孤岛,是没有用的,这就是把世界看成块块逻辑的bug。

但是如果把世界看成是点线网呢?那注意力就是放在基础设施上,放在互联互通上,放在塑造和维护供应链上。我们来看看,基于这个全新的逻辑,中国这些年是怎么做的。

《超级版图》这本书提出了“拔河游戏”这个精彩的比方。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大国其实是在走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模式中。美国人眼里的博弈,是一场拳击比赛;而中国人正在进行的,是一场拔河游戏。我们来看看这两种博弈逻辑的区别——

拳击比赛是强者的竞技,是有准入门槛的;而拔河游戏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的,人人都可以有贡献。

拳击比赛以击倒对手为目的;而拔河游戏只是想把供应链上高价值的部分拉过来。

拳击比赛取胜的关键是让自己更强大;而拔河游戏取胜的关键是让更多的人站到自己这一方。

拳击比赛的输家必须离场;拔河游戏希望人人都不要松手

拳击比赛之所以玩不下去,因为世界已经越来越混为一体。

中国正在参与的拔河游戏的逻辑来看,所有国家的人口、产能、资源、资本和技术,都共生在一条供应链上,休戚与共,谁也不能放手。这里面的博弈再也不是你死我活的问题,而是绳子往哪移一点,主导权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的问题。

那么拔河游戏里面,谁能获得主导权呢?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胖子多的、肉大身沉的、心更齐的有优势。在拔河游戏里,人口规模、市场规模、产业规模,就是决定性的因素了。说到这,你才会理解,为什么中国会在全球那么积极地去参与修建基础设施、去维护供应链,为什么积极地倡导“一带一路”。

拔河游戏不关心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只关心价值的移动方向。

理解了拔河游戏,你就会明白,中国和美国,这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也许根本就不在一条赛道上竞争,甚至根本就不在同一幅地图上竞争。它们看到的是两种图景,实践的是两套逻辑。

不要以为两套逻辑,就一定有好有坏、有优有劣。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尼尔斯·玻尔说,“一个深刻的真理的反面,可能是一个更深刻的真理。”

还记得我们刚刚提出来的第四个问题,中国的经济会不会遇到天花板。还记得我前面说的么?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回答,那么前面三个问题,不管是什么答案,都没有意义。

听完了拔河游戏这个比方,有没有一种开脑洞的感觉?所以,这就是今天跨年演讲我给各位介绍的第四个脑洞,我把它称之为“拔河脑洞”。

在国境线构成的世界里,在拳击比赛的规则里,这个问题好像很严峻。但是在由供应链构成的互联互通的世界里,在拔河游戏的规则里,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

脑洞五:终点站脑洞

下面我们来回答今天的第五个问题,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如何?

这个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看起来很宏观,但是它关乎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选择。

好像一直有一个声音说,中国的发展模式并不独特,所以持续性并不好。

这种声音中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学者提出的“雁阵模型”。简单说就是:“随着成本提高,产业会在不同国家之间转移。”

日本承接美国的产业转移,亚洲四小龙承接日本,中国承接亚洲四小龙。所以,21世纪初,中国才成了“世界工厂”。所以任何一个国家,都只是产业转移的中转站而已。

这里面就有两层意思啦——

第一,中国在雁阵中永远也不会是领头雁,你虽然规模大,但是你干的是低端产业,是别人转给你的。

第二,随着中国各项成本的提高,“世界工厂”的地位迟早是要交出去的。这就是可持续性问题。

你不觉得吗?过去几十年,中国人确实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焦虑中——

虽然我们的经济在增长,但是我们的各项成本也在上升,产业会不会转移出去?我们的黄金时代会不会就要结束?

到了2017年,回头一看,过去十年,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了5倍,已经接近于发达国家水平。但是,制造业向中国集中的趋势仍然没有减缓。那说好了的产业转移呢?中国为什么还没有掉到那个预言中的大坑里?

清华大学的魏杰教授,2017年还进一步提醒了我们一件事:中国正在启动一次全新的全球化。

2017年,我遇到了一个人,他给了我这一年最大的一次思想冲击。这个人就是前面我已经提到的,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老师。

我第一次见到他,关于中国到底是什么,中国为什么会有今天的成就,中国到底有没有前途,中国在世界上的真实角色是什么,他跟我讲了4个小时。

其中,我打断他,问了一个问题。他说,别急,你的这个问题,20分钟之后我会说到。

这个解释的核心着眼点在于,这一轮产业向中国的转移,到底是西方国家不愿意干了,转到中国来?还是他们干不了了,转到中国来?这是这个解释的核心。

施展引入了看这个问题的一个新维度,过去几十年,世界产业演化的速度在发生变化。

我们来看几次产业革命的典型产品——

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典型产品是火车。

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典型产品是汽车。

这次产业革命的典型产品是手机。一部手机买了之后,能用多长时间?大概1年,大多数人就已经更新换代。

还记得一个品牌叫诺基亚吗?在它被微软收购的时候,CEO约玛•奥利拉说过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从产业演化速度的角度,也许我们能给出答案。

当智能手机出现的时候,诺基亚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在所有手机厂商中,它是拥有自己完整生产线的最大厂商。这意味着它对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把控力,综合成本控制能力是最强的。但是,智能手机的基本需求是什么?是创新。而诺基亚的庞大生产线,就意味着它的创新能力一定是被抑制的。因为生产线是按照之前产品的需求设计的,想创新的话,整条生产线都得调整,成本极高。

所以,诺基亚是怎么死的?是被它沉重的肉身拖死的。

当西方国家整体进入了创新经济的时候,它就出现了一个急迫的需求,就是必须把生产流程外包,把生产流程转型的成本全部甩给别人,只做观念层面的创新,不停地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

在以前时代的创新,创新的基础是技术,技术本身就构成竞争壁垒;但在今天这个时代的创新,创新的基础是观念,观念本身很容易被抄袭,所以它的竞争壁垒就是自己的创新速度,只要我的速度比你快,你就永远只能追赶而没法抄袭。

举个例子,在皇家御膳房里,你要想把菜做得好,皇上高兴,你就只能专攻一门,比如说,只做川菜,手艺越来越精,十分钟就能上一道水煮鱼,这就叫专业化带来的有效率。但是,皇上突然变口味了,不爱吃川菜了,改吃法餐了,你就傻眼了,这就叫专业化带来的没弹性。你看,高效率和高弹性是矛盾的。

在制造业领域,谁能把这对矛盾给化解了?当今世界,只有中国能够做到。

中国企业的高度分工到了什么程度呢?一个简易打火机,28个零件,在浙江的一个村子里,那就分成了28个专业厂家生产,然后再组装。平时你看到的那种卖1块钱的打火机,成本可以压到1毛钱。施展老师在浙江考察的时候,就见过一些生产拉杆天线的厂家,一个厂只生产其中的一节,可以说是专业化到极致,效率也达到极致了。

但是与此同时,无数家极度专业化的中小企业还密集地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高效的供应链网络。他们彼此之间有互相配套的关系。上游需求一变,这种配套关系可以迅速重组,确保弹性。

为什么只有中国能做到?

这里面既有“命”的成分,也有“运”的成分。

所谓“命”,就是中国独有的禀赋,其他国家想学也学不去,那就是中国的超大规模性。

所谓“运”,就是中国在特定的时间点上,恰好踩对了节奏。

「得到」作者、也是投资人的王煜全老师,一直对未来的全球分工有一个判断——美国科技、中国制造、全球市场。

何帆老师从另一个角度也解释过这件事,在他的「得到」专栏里就提到过,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的时候,国际贸易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此前国际贸易是“产业间贸易”,而中国参与的国际贸易更多的是“产业内贸易”。

什么叫产业间贸易?就是中国人80年代干的,用十几亿条裤子换人家一架飞机。用成品换成品。

什么是产业内贸易?就是美国苹果公司要生产iPhone,供应链遍布全球,而中国分担其中的一部分环节。

那中国就非常容易打开这个缺口了。中国就会利用自己的超大规模性优势和兼具效率、弹性的优势,在这个机会窗口里开疆拓土,攻城略地。

规模不再只是规模,规模本身就是能力。

这是在2017年我开的第五个脑洞,我把它称之为“终点站脑洞”。还记得刚开始提出来的问题吗?中国的独特优势是什么?中国是兼具效率和弹性的供应链网络,所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不是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其中一站,而是最后一站。

脑洞六:枢纽脑洞

刚才我们已经谈了五个问题,我们还有一个问题要关心。中国能不能营造一个良性的全球发展环境?

为什么要关心这个问题呢?刚才我们一直在讲中国机会很多,中国增长还没遇上天花板,中国的优势很独特,那你一家独大,别人怎么办?别人过不好,我们也好不了。所以最后的问题来了,我们能不能和世界建立良性关系?换句话说,我们未来的全球角色是什么?

在《枢纽》这本书中,施展老师有一个很重要的判断:“中国一直是世界秩序的自变量。”请注意,不仅现在是,历史上一直都是。

什么是“自变量”?就是它一变化,系统就变化,它的变化是参与到系统的生成和演化中的,这种大块头的因素,就是自变量。中国这个超大规模的国家,就是世界系统的自变量。

还记得吗?总有人说,中国很倒霉啊,我们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这似乎是中国的一个软肋。但是你一旦把思考角度转过来一看的话,世界缺不了中国。这就是自变量的地位。

但是,自变量只是说明你的重要性,还不能说明你在全球结构中的位置。这个位置不是争来的,是世界格局演化逐渐形成的对中国的一种需求。

我们来看看二战之后,世界格局的一个局部演化——

非洲国家在二战后纷纷独立。说实话,那个时候非洲经济发展是不错的。原因是西方的带动。西方要资源,要经济腹地,非洲正好有这些好东西,所以非洲的日子就好过。

但是一转眼到了1970年代,发生了石油危机,西方经济突然之间遭遇了一个巨大的停顿,对原材料的需求急剧下降,非洲国家于是陷入到了非常艰难的经济困境当中。

然后呢,西方的危机很快过去了,我们都知道里根、撒切尔一系列改革,西方经济继续爬起来,80年代中期迎来一个繁荣的周期。但是,在西方的这一轮繁荣的同时,恰恰是非洲现代历史上最为悲惨的十年。

因为西方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他们已经进入了创新经济的时代,超过70%都是第三产业,对原材料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这和以原材料出口为主的欠发达国家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裂缝。

这个裂缝谁来填?上个世纪90年代,答案揭晓,是中国。

理解这个过程,我们就理解中国的全球角色了。

西方国家已经没有办法和欠发达国家直接形成经贸循环了,中国是全球经贸循环有效运转的必须结点。这不是什么推演,这就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中国正在变成全球经济体系的十字路口,是资源、信息、资本在全世界流动的必经之路,是世界的路由器,也是施展老师这本书的名字——枢纽。

作为枢纽,我们向原材料产地国家输出资本、制成品、基础设施和就业机会。

作为枢纽,我们向西方发达国家,提供形形色色的工业品和创新落地的机会。

2017年,我们已经看到,当大规模难民涌向欧洲的时候,欧洲既无法抵挡,也很难让他们融入。

就像《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戴蒙德说:“历史上的国家和社会衰败,更多只是影响到自己。而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衰落,都可能影响到世界上其他地方。”

中国2016年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总额为361亿美元,占非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39%,是世界第一。这不是简单的投资,而是在非洲建设铁路、公路、电信等基础设施,把非洲的矿山、农田、村镇和全球连接起来。

站在西方的角度看,他们通过中国投放秩序。站在欠发达国家的角度看,他们通过中国在分享全球化带来的繁荣。这就是中国的枢纽作用。

中国,处于大陆和海洋的连接点上。

在古代,世界通过丝绸之路和中国互动,大陆是秩序的生成线,然后以中国为枢纽,向海洋世界投放秩序,海洋是秩序的传播线。

在当代,世界潮流反向而动,海洋世界是秩序的生成线,然后以中国为枢纽,向大陆的深处投放秩序,大陆是秩序的传播线。

但是,不管方向如何,中国都是联系海洋与大陆的中介性、枢纽性存在。

这是中国的地缘位置和超大规模性共同决定的,这是全球都希望中国去承担的角色和责任。认清楚这个角色和责任,我们就有能力去营造一个良性的生存环境,就不会和现有的大国发生零和博弈。

这是这场跨年演讲试图回答的最后一个问题,我把这个答案称之为叫“枢纽脑洞”

特别感谢施展老师在2017年给我开的这个脑洞。他把这套思想,和关于中国历史三千年演进逻辑的思考,写进了一本书,就是我们反复提到的这本《枢纽》。

今天,我们回答了六个问题,回应了六种焦虑,在开出的六个脑洞中,其实也认出了六种“中国式机会”。

这只是一个起步。我不觉得今天说的是什么终极答案。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将会持续探索这些问题,这种探索一点也不抽象。它和我们每一个人当下的决策息息相关。

还记得我们这个演讲一开始提的那一系列问题吗?

什么样的行业会有前途?

孩子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怎样配置自己的资产?

不管你原来是怎么想的,2017年到了最后的时点,让我们带着中国式机会的视角,重新启动对所有这些问题的思考。

人生算法

下面我要说的话,只能是说给你们这样少数人的。它只跟少数人有关,也只对少数人有用。这是2017年我感受很深的一个词——人生算法。

过去,我们对于人生策略有一种误解。以为最成功的人生,一定是因为寻找到了某种规律。我们总觉得,这规律应该是客观的,是不能改变的,是躺在那等着你发现的。但是,只要找到了,就可以一把解决所有问题。

但是,在人生算法看来,成功策略不该是这样的。

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规律,只有可以不断增大的概率。

哪有什么可以直接登顶的人生,只有根据反馈不断迭代的过程。

为了说清楚什么是“人生算法”,我的朋友喻颖正考过我一个很好的问题。今天也考考你。

假设你现在面对两个按钮——

按下第一个按钮,直接给你一百万美元;

按下第二个按钮,你有一半的机会拿到一亿美元,当然还有一半机会就什么都没有。

这两个按钮只能选一个,你选哪个?

有人会选第一个,因为落袋为安。100万美元也不是个小数。

有人会冒个险,选第二个,因为万一成功,从此就成了人生赢家。

但是,出这道题的喻颖正告诉我,这道题的本质,不是考这个。

这道题目,是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那就是要选第二个按钮。有一半机会拿到一亿美元。

你可以找一个人,说,我有一半机会能拿到一亿美元。咱俩关系不错,如果你给我一百万美元,我就愿意把这个机会分享给你。你去按,什么也没有,你认倒霉,如果拿到了一亿美元,咱俩平分。

有的算法,虽然引入了风险,但是没有风险的控制机制,所以也不怎么样。有的算法,引入了风险共担者,有的算法引入了市场。算法越迭代,成功的概率就不断地提高。

这就是“人生算法”的力量。

我想给你推荐一本书,这里面呈现了一个用“人生算法”驱动的生存方式,美国最著名的投资人之一瑞·达利欧写的,中信出版社刚刚出版的《原则》

我牢牢地记住了达利欧的下面这段话:“算法,就是在连续性基础上运行的原则。”

我们总觉得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憋着什么发财的诀窍,但是查理·芒格说:“当成功概率很高的时刻,下最大的赌注,而其余时间按兵不动。”这就是在说人生算法。

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这也是在说人生算法。

如果还是觉得费解,喻颖正也写了一个公式:

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

说得更简单一点,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重复它,强化它。你抓住中国式机会,就是更大概率的事件。

2018年已经开始,我们这群人即将分头前行,各自启动自己的人生算法。祝各位好运。下一次,我们聚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现场的时候,希望每个人都会像木心先生所说的那样:

“岁月不饶人,我也未曾饶过岁月。”

 

本文作者@罗振宇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世纪

78

]]>
//www.f-o-p.com/67375.html/feed 0
青瓜早报:马云、李健深情合唱《传奇》;腾讯游戏官方辟谣王者荣耀100月年终奖不实… //www.f-o-p.com/58279.html //www.f-o-p.com/58279.html#respond Thu, 12 Oct 2017 01:11:42 +0000 //www.f-o-p.com/?p=58279
//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16/11/1-101.jpg早安艾瑞巴蒂,一起来看今天的早报…

一、头条:云栖大会

1、阿里成立研究机构“达摩院” 3年投入要超千亿

10月11日上午,在2017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CTO张建锋(行癫)宣布,阿里成立全球研究院—达摩院,3年投资1000亿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据张建锋介绍,达摩院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在全球各地的实验室;第二部分是跟各大高校合作联合实验所,目前已经跟浙大、清华和UC Berkeley等合作;第三部分是前沿创新研究计划,这是一个产学研协作网络,将阿里发现的问题分发给所有高校,一起来研究解决。

0?wx_fmt=jpeg.png

2、马云:阿里巴巴没了以后 要给世界留下三样东西

云栖大会上马云表示,任何一家公司都是有生命期限的,如果阿里巴巴没了,希望留下三样东西给世界:第一,要有一个研究院,把技术留下来,第二是建立湖畔大学,把商业智慧留下来,第三就是公益基金会,把社会责任留下。

3、马云、李健“深情”对唱

在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压轴出场,演唱了三首歌曲:《Unchained Melody》、《我终于失去了你》和《当我想你的时候》。值得一提的是,马云还和李健“深情”合唱了一首《传奇》,引爆现场!

4、阿里发布“城市大脑1.0” 杭州128个信号灯实现无人调控

在2017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正式发布城市大脑1.0智能治理城市系统。一年时间内,城市大脑接管杭州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在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事件报警达500次以上,准确率92%;在萧山,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一半。

5、蚂蚁金服推可信身份平台ZOLOZ 准确率和安全性更高

10月11日消息,在2017杭州·云栖大会上,蚂蚁金服正式发布旗下全球可信身份平台ZOLOZ(蚂蚁佐罗),开放领先的金融级生物识别技术能力,其定位金融级的人脸识别:准确度极高,错误率跟苹果人脸支付一样达到1%。这也是蚂蚁金服孵化出的首个独立运营的科技平台。

0?wx_fmt=jpeg.png

@怪叔叔之夏:次日,马化腾决定成立罗汉堂!

@清影:不过一千亿只用于科研是够的,要想把所有科研成果商用,量产我看三千亿都不够用。

@404_同学:城市大脑很酷,但是得过几年才知道好不好。

@言己亦心:城市大脑被黑了会不会全城瘫痪。

@柔中带刚:科技改变生活 希望能真真切切为社会谋福利 。

@Mikaelson:Jack,什么都服你,就是受不了你唱歌。

二、国内资讯

6、中通、韵达先后宣布涨价

赶在双十一来之前,中通和韵达先后宣布提价,原因为运输成本增加、人工成本提升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有分析认为,不排除另外几家民营快递公司跟进涨价的可能性。对此现象,顺丰表态自己不会涨价。

菜鸟网络内部人士表示,这是企业自身经营行为,与平台没有关系。客观地说,中国快递价格普遍偏低,价格调整体现出他们提升服务品质的决心。

0?wx_fmt=jpeg.png

@办公室马里:为啥说价格偏低?原因是啥。

@徐大人:中通、韵达……这是在帮顺风吗?

@一一:江浙沪:告诉我,啥叫运费?

@多云之后:涨可以,希望价格和服务成正比。

7、网传王者荣耀年终奖达100个月工资?官方回应“不属实”

有网友爆料,王者荣耀团队年终奖达到100个月工资!随后竟还有回复称“大部分是120个月,最低的100个月”…对此腾讯游戏方给出回应,称消息不属实,比如光是从“时间点”出发这“谣言”就站不住脚。

0?wx_fmt=png.png

@一个大公司:不公平,我每天在王者荣耀上投入的时间可比他们员工多!

@释南:他们一个月工资就顶我我12个月的[笑cry]。

@小鹿旅行:我贡献了一千,并将持续贡献。

@乐天大狼狗:嗯,辟谣了,不是年终奖,是季度奖~

@温柔过后:嫉妒使我面目全非!

8、微信小程序悄悄支持“虚拟物品购买”

曾经在应用层面上限制小程序发展的关键一环——小程序内虚拟物品购买功能——已经在多家小程序产品上上线。尽管微信官方对此并没有表态,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微信的态度已经从原来审核层面上的一刀切转向了“不抗拒”,尤其表现在早期参与小程序内测的产品以及部分腾讯系企业上。

9、苏享茂自杀一月 法院仍未立案

10月10日,苏享茂自杀已过去1个多月,但记者从翟欣欣代理律师易胜华处获悉,目前仍没有收到法院立案的消息。易胜华还认为,该起案件是一场不对等的较量。在微博公布自己成为翟欣欣代理律师后,他收到如潮的负面评价甚至恐吓威胁。他表示“案件没有任何新进展,现在我们还在做一些准备工作。”“先让它(苏享茂自杀案)冷下来吧。”

10、ofo被指误导消费者搭售年卡

近日,有ofo用户反映,ofo的押金支付页面存在误导消费者情况。充值押金的页面上默认为59元年卡选项,误导用户由充押金变为充值。ofo相关负责人表示,购买此次活动ofo 59元年卡的用户,可在一年时间内免缴纳押金用车,也是给更多用户提供免押金福利,“针对小部分误操作受影响的用户,我们已第一时间取得联系并做退款处理。”

11、一加手机被曝大量搜集用户隐私:官方承认了

据外媒报道,一加被发现暗地里大量搜集用户手机信息。一加回应称,通过HTTPS协议向一台亚马逊服务器安全地发送两个分析数据流。根据用户使用习惯更精确地优化软件,便于提供更好的售后支持。同时也等于承认了的确在搜集用户手机的信息。

12、乐视系3公司被裁决3月内支付拖欠员工的补偿金

10月11日,上百名乐视员工前往北京朝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就此前的乐视拖欠离职员工补偿金一事在仲裁调解书上签字。根据调解结果,乐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在12月10日前将所欠员工补偿金发放下去,不然法院将强制执行。乐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期限是明年1月10日,乐视汽车也在调解范围内。

0?wx_fmt=jpeg.png

13、共享储物柜现身高校 5元租一周包年95元

近日,辽宁首批共享储物柜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上线,由一个7名沈航学生组成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研发,使用时只需用微信扫码就能打开。共享储物柜并非免费使用,一天的租金是1元,一周是5元,一个月是15元,一个学年是95元。

0?wx_fmt=jpeg.png

14、北京首条自行车高速路 明年逐步落地回龙观

记者从交通部门获悉,目前北京正研究试点建设全市首条封闭式的自行车高速路,连接回龙观、上地、中关村等区域。天通苑至中关村近9公里自行车高速路正在规划中,将于明年逐步落地。具体形式上,自行车高速路一部分是在地面上,一部分是高架的形式。双幅道路宽度可能达到5米至7米。

@不知名:是不是低速还不能上嘞?我得站起来骑。

@冰淇淋小公主:喝酒了骑单车算酒驾吗?

@小兔子的小乖:其实就是原来的京包铁路了,因为原来就是一条铁轨,就不宽,拆了之后修不了铁路,修不了公路,只能修自行车道了。

15、全面屏进入千元机时代 荣耀畅玩7X售价1299元起

11日下午,荣耀发布了首款全面屏产品—荣耀畅玩7X。4GB+64GB版定价1299元,17日正式开售。配置上,荣耀畅玩7X配备5.93英寸屏幕,搭载麒麟659处理器,1600万+200万像素的后置高清双摄,前置800万像素。电池容量3340mAh。

0?wx_fmt=jpeg.png

@岩漏子:虽然处理器没有首发麒麟660有些遗憾,但1299的价格还要啥自行车,极具竞争力。

@月色:红米note5有压力了。

@爱有你相伴:换个屏幕比例就说是全面屏,大家都被娱乐了吗?

16、office2007即将告别

10月10日,微软宣布,这次将是Office 2007最后一次例行更新,从此之后告别主流和扩展支持,再和微软无关。官方建议相关用户尤其是企业级和IT专业人士尽快换用Office 365订阅服务。

0?wx_fmt=jpeg.png

17、外媒评全球10大无现金国家 中国仅排第6

据国外媒体报道,市场研究机构Forex Bonuses近日评出全球十大在非现金交易方面领先的国家,加拿大、瑞典和英国分列前三甲,而中国仅排第六。中国虽然多项标准均获高分,但信用卡使用量较低,且现金仍十分流行,非现金支付方式仅占消费总量的10%。

@关注微生物:再过一段时间,.我都记不清人民币上的毛爷爷长啥样了!

@施情化忆90:这个排名仿佛在逗我笑。

@苦于无肉:信用卡在中国使用率不高是因为中国人不喜欢透支的消费方式,这是民族性格决定的。

18、程维:还有太多事要做 滴滴的使命只实现了1%

10月10日,滴滴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受邀来到清华大学,与现场的90后甚至00后同学分享创业经历。程维感慨不负青春,推动技术变革改变世界,是年轻人最幸福的事。“让出行更美好”是滴滴的初心,但在演讲中,程维表示“还有太多事要做,到今天,出行更美好的使命只实现了1%”。

0?wx_fmt=jpeg.png

三、国际资讯

19、下一代iPhone X电池续航时间或将长达两天

有两份独立报告称,苹果明年将会推出两款升级版iPhone X。其中一款是大屏幕的iPhone X Plus,其电池续航时间恐怕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旗舰智能手机都无法匹敌的。根据苹果的传统做法,iPhone X Plus的外观和内部设计可能与iPhone X一样。这意味着它可能会像iPhone X一样采用新的L型电池技术。

0?wx_fmt=jpeg.png

@Ooo.. :你要是说国产手机我还信,苹果电池出了名的不行。

@海:苹果开始在续航方面找存在感了,真找不出卖点了?

@黄颖:反正都是一天一充的东西,电池续航在于别人怎么使用手机。

20、苹果正在研发折叠屏产品

据韩国先驱报报道,苹果正在规划折叠屏产品,目前处于原型研发阶段。该报甚至指出,苹果已经选定LG作为其柔性OLED屏提供商。据悉,后者正在大力投资OLED中小尺寸的屏幕建厂,预计最快2019年,最慢2020年进入苹果供应链。

0?wx_fmt=gif.png

21、亚马逊服务器泄露医疗数据 15万病人信息曝光

10月11日消息,据国外安全研究机构披露,一家医疗服务机构存储在亚马逊S3上的大约47GB医疗数据意外对公众开放,其中包含315363份PDF文件。据估计,这些文件至少涉及15万病人,泄露的内容包括验血结果以及姓名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另外还有医生和他们的病例管理笔记等内容。

22、高通在台湾地区遭罚款234亿元新台币

据台媒报道称,高通遭台湾地区公平交易委员会罚款234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50.96亿元)。创台湾地区公平交易委员会创会以来最高裁罚纪录。公平交易委员会认定高通以不公平的方法,直接或间接阻碍其他业者参与竞争的行为,违反台湾地区相关规定。

23、马斯克身家达210亿美元 半年增加了71亿美元

据国外媒体报道,特斯拉CEO、SpaceXCEO埃隆?马斯克,身家在最近半年的时间里是大幅增加,目前已到了210亿美元,排在全球第43位。马斯克的身家在最近半年的时间里增加71亿美元,增幅高达51%,主要还是得益于特斯拉股价的上涨。

0?wx_fmt=jpeg.png

今日思想一件事情几个方向都在谈的时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到来,其实大家都在步入一个新的能源时代,或者步入一个数据时代,计算将是生产力,数据将是生产资料,互联网将是新的生产关系。未来将不属于互联网公司,未来将属于最会利用互联网公司的公司。——   邻章

 

本文作者@静静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信息流广告投放  广告投放平台

78

]]>
//www.f-o-p.com/58279.html/feed 0
共享单车大决战7:阿里在单车领域的超级核武器是什么? //www.f-o-p.com/41437.html //www.f-o-p.com/41437.html#respond Fri, 28 Apr 2017 02:46:48 +0000 //www.f-o-p.com/?p=41437 1 (37)

城市共享单车两大领头羊,摩拜单车ofo小黄车的PK决战,结局如何?除了前面各讲所讨论的几大核心因素之外,还有4大变数。

其一是,各地方政府的规范化管理会给它们带来什么?

其二是,土豪干爹的大腿,抱得怎么样?目前摩拜单车已经先声夺人,与腾讯进行了紧密的战略合作,不仅仅腾讯D轮领投了摩拜,而且摩拜刚刚接入了微信小程序,尤其是可以在顶级页面下直接扫码,启动微信小程序和开锁,操作便利程度堪比微信本身的扫码支付了,非常给力!

看起来,这一局,小黄车和阿里,要输了。(注:该演讲发布于4月4日,不过4月24日的最新消息是,阿里已经投资了ofo。)

但是我们分析认为,这一次的土豪大决战,其实天平是倾向于阿里的,这并不同于之前的红包大战、打车大战等。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阿里巴巴做2c的电商这么多年,终于积累了一个超级核武器,那就是蚂蚁金融的芝麻信用,这是中国数亿人的商业信用,虽然正在沉睡中,其实一直在等待爆款应用的引爆,威力堪比下一个余额宝,而这是微信基于个人的海量社交关系所无法相比的。

芝麻信用如何出招,并如何进行紧密的战略协同:“免押金+无缝一体化嵌入”,就是当务之急、也是唯一道路。对阿里来说,共享单车这一局,迫在眉睫的危险与尚存一线的机遇,就看如何做了!

(剩下两大变数在正文内都会提到。)

正文

共享单车的未来究竟怎么样?虽然结局是开放的,但我们还要讨论最后几个大的变数。

这四大变数:

  1. 政府作为积极的角色参与其中
  2. 两大土豪干爹也积极了
  3. 个别后来的有力搅局者
  4. 更广大的345线城市中的竞争情况,这些地域之前在其它的互联网应用中属于边缘领域,被pass掉了

第一个,积极的政府,作为参与者参与其中。政府总体上肯定是对共享单车属于肯定的态度和鼓励的态度,但是也会进行相应的具体规范。如何设置规范的目的和规范条件,结果就不一样了。一般来说根据以前的情况,大概有四种结果。

第一个,对后来者都有利,避免恶性循环的竞争。就做一个调令者出面,否则大家军备竞赛,谁也下不来,所以只能硬拼到底。做个调停者,这样对大家都有利。

第二个,对大家都不利。比方说,互联网专车规范出台,对于滴滴或者合并后的滴滴来讲,总体上是不利的。

第三个,对后来者不利,对已经在前面主的要玩家是有利的。比如说,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进行规范之后,支付宝作为一马当先,肯定是最得力的。因为后来者,要么被关在门外,要么条件不够,资质不够,其实是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最后一种情况,就是这个规范对大家没什么影响,这个行业过一段时间继续野蛮成长。比方说,QQ这么多年,淘宝这么多年,过程中也有些规范,然后也是有一些问题,循序渐近也解决掉了,甚至有可能,有一定的大到不能倒的因素。还有像教育领域,经常出现的三令五申的课外辅导,学区房的追捧,还有像上海这里的民办学校提前选拔招生,也是过程中一路规范屡禁不绝。

这个就是,主要的四种情况。但是对于共享单车来讲,政府的参与其中进行规范,究竟是哪一种可能性,这个还不能有个定论。

从上海的情况来看,上海即将发布一个规范,它提出了一些要求。比方说三年报废,你必须GPS联网,必须使用实心的轮胎,必须年满十二周岁的用户才能使用,而且你每1万辆车必须配备50名服务人员。

总体上,我觉得已经是相对比较宽松的,因为没有要求你必须有固定的地点停放,这个要求要是提出来那就是很难。上海的这个规范,总体上看起来更符合摩拜单车的现状。当然我们不能说它就是参照了摩拜单车的标准,而且将来可能是也不会有国家的统一标准,可能更多的是地方标准。但作为大城市一个示范作用,上海的标准对其他地方肯定有一个引导作用。

但是我们也希望这个规范是做最低要求,而不是好的标准。就是说设立了一个行业规范,对于诸多的参与者来讲,应当是基本的,或是合格的标准。比方说,GPS联网,这是一个好的高标准。实心轮胎也是一个高标准。

但是,这个对于互联网单车来讲,它不是说必备的。它是一个高要求。对于企业来讲,从竞争角度来讲,它可以自行拔高。但作为一个基本规范,应该还是达到一个基本要求,这样的话可能就是无形中,有些参与者就被拦在门外了。

总体上来讲,政府规范的出台,有利于消停一下愈演愈烈的营销大战与投放大战。大家投放的车满为患,好让大家快速达成一个战略均衡。而且在规范的指引下,各个玩家的产品与营销模式也会慢慢的改变,改变了什么?就是趋同进化。大家产品上相互也比较类似,有规范提出来,大家也会朝着规范的方向去满足。

就像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现在各家出的,有一些差异,比方说颜色的差异,特色的差异,营销的差异。但是总体上,大家是越来越相似的,大屏手机,大家都是大屏手机,都是高内存,都是高分辨率,都是照相功能越来越强。

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部分的地方政府,可能跟已经在那里开展公共租赁自行车的企业之间,有一种紧密合作关系的,之前也提到过。这样的企业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当然是中性的,就是地头蛇来表示。

在这个地方的共享单车,可能就会重演之前出现的互联网打车对当地的出租车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后来引发的反反扑,甚至有的地方出租车集体抗议。当然在这些地方出台的一些规范肯定是事出有因的,肯定也不会简单直接无理,野蛮的方式。

包括之前说的,如果在这些地方出现了破窗效应到了拐点之后,也会引发这样的规范,设置一些无法满足的规范要求,事实上让外来共享单车玩不起来。比方说,他提出你必须有一定比例的固定桩位,或者必须停在指定的少数地点,而这个少数地点又是划的比较严格,那符合要求的只能是本地的地头蛇,这个也是一个中性的称谓,就是已经在这里经营共享单车的运营方,肯定就更有利了。

还有一些就是个别的小的地头蛇,比方说,机构,景区,园区,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在那个地方,基本上他本来就是地皮的管理方,那么他有充分的理由和行动力。

比方说,像上海的黄浦市中心区,个地方本来很窄,而且又是各大共享单车的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大家拼命投放,投放的车最后也被集中起来,几千辆车被收到一个大院子里去了。这样造成产能的浪费和运营上来,你投多少收多少,你相当于白投,这个地方也会是一个特别的,当然是一个区域化的现象。

总体上就是各大城市的主要管理者,对这个事情肯定积极参与,然后设置相应的具体规范。而这个规范,总体上可能是对主要玩家是有利的。但是对于其它的后来者,或者说小的玩家,可能就相对来讲,就不是特别有利。当然在个别的地方可能也出现,对大家来讲,要求比较高,规范也难以达成的这种情况,各个地方总体不一样。

第二个大的变数就是土豪的大腿。土豪巨头的大腿,抱与不抱,谁先抱谁后抱,是一个大的变数。摩拜已经拥抱了微信,现在有三大入口,就是有普通的小程序和钱包里的九宫格的临时推广

这个临时推广的位置,以前只有滴滴打车享受过这个待遇,还有微信顶级目录下的直接扫码,扫一扫,这个相当于微信二维码和微信支付的地位,如果以后都可以这样扫一扫,就能调用小程序,在小程序应用里面直接操作开锁,那么摩拜单车与微信的合作,就基本上是无缝集成的,而且摩拜单车已经接受了腾讯的战略投资,在D轮是领投的。

但是考虑到操作的便利性和使用的频度,其它的这个入口,就是普通小程序和钱包里九宫格的入口,还不如摩拜单车本身的APP,所以其中一部分也是一个营销力度。

总提上来讲,看起来好处很大,微信现在有九亿用户,而且现在这几天已经copy当年滴滴打车的营销模式,就是借助好友关系发红包,推出了一个三十天免费骑行的红包,也可以转到你的微信群和转给你的微信好友,就像当年的那个营销逻辑一样。

但是今天这个逻辑还成立吗?倒不一定。

第一方面,你还差钱吗?以前你跟它打车,打一次车几十块钱,如果你能补贴二三十块钱的话,大家乐于去享用一次打车,感觉赚了一次便宜。但今天你本来骑一次车就五毛钱一块钱,你对这个红包的感觉你会念念不忘说我拿了几块钱的红包,钱还在那里,我得赶紧去把它用掉吗?或者说我赶紧必须用摩拜共享单车吗?这种力度就会小很多。

第二个,就是以前我们打车,出租车是第三方提供的,服务体验是一样。但共享单车是每家不一样的,一方面是线下可以遇到的车也不一样。今天你恰好遇到了小黄车,你说我非得用摩拜单车,这个倒不一定。

第三个就是每家车的骑行体验是不一样的,你可能喜欢上了小黄车的轻巧,可能总体上还是继续用小黄车,不会说为了省一块钱几块钱,去特意转到摩拜单车上。

另外一方面,虽然你有9亿用户,但是支付宝也有活跃用户2.5亿,而其中60%,70%以上的肯定也是有六七百分的蚂蚁信用这2.5亿跟你9亿用户看起来数量差距很大,但是在某个特定的人群中是高度重合的。就是在大城市的年轻人当中重合度是比较高的,就是商旅学生白领这些流动性比较强的人,也就是现在大城市里坐地铁的那一群人。

他们在之前我们讨论的,就是最后1到3公里的交通当中,属于非主流的用户群。他们往往没有电动自行车,也没有固定的自行车,因为很多是本地居民多一点,但是像流动性比较强的年轻人就比较少一点。

但年轻人当中,在支付宝里的活跃度和微信的活跃度就是一样的。所以微信更多的人,也许带来了更多的覆盖率,但不一定会显著提高摩拜,在这个特定群体里的每天的实际使用量。

在微信里转移过来的流量看起来很大,其实可能也是处于摩拜APP本身的流量,也就是说它并不构成当年在滴滴打车里面,一下子把用户的流量的天平拉过来。

所以我们总体上分析,摩拜单车现在跟微信合作,总体上是一个大招,极大的方便了已经用了摩拜单车的人,极大的方便我们每次扫一扫就可以启动一次骑车。但是这个用户流量,也并不天然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因为在核心用户群当中,大家都是双重覆盖的,接下来谁能够占据天平的有利地位,还要看具体的操作。

阿里的超级核武器

而我们认为这次天平,其实是偏向马云这边的,就看阿里巴巴这边有没有意识到,把握住及时反应,以及采取正确的反应措施。因为阿里这次有了一个超级核武器,都不知道怎么大规模应用,这个超级核武器就是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

阿里这一次其实来晚了,因为阿里和马云天天搞合纵连横的战略和创建中国的哈佛,湖畔大学去了,想做商业领袖和教育家的春秋大梦。而且阿里过去几年受了一系列的伤,几次大的努力和跨界,要么不愠不火,要么铩羽而归。

比方说,来往熄火了,美团单飞了,陌陌近期也减持了。超级课程表现在没声音了,其实它是可以有几个转型方向,可以继续进行迂回的,只是在战略上陷入了误区。快滴打车也相当于卖掉了,支付宝的红包是个鸡肋,刚刚的白领日记被打了脸。社交做不成,反而成了内部的反面教材。因为阿里端着下不来了,只能往上走,但是你如果去学像陌陌当年的发家史,说起来那大家现在都要羞死了。

为什么说阿里巴巴现在还有一个超级核武器,就是蚂蚁金融的芝麻信用,那为什么说,阿里必须抓住芝麻信用这么一个大机会,才能迎来一次大的跨界的迂回?

这是因为阿里巴巴做了这么多年,终于积累了一个对于我们普通用户来讲非常重要一个,叫做个人商业信用。因为在很久以前,在那个年代中国的很多个体是没有商业信用,所以当时淘宝刚刚做电商的时候,C2C的时候,额外做了个支付宝。反正你们谁也不相信谁,那行,你们把钱压在我这里,你把货收到了之后,我把钱再交给卖家。

差不多二十年前,那时候办信用卡,信用卡的核心是信用,普通的人是没有多少信用的,你办信用卡,你必须把钱存定期放在那里。但是后来我们知道,招商银行打破了这个了禁忌,直接给大学生发信用卡。你只要是在校正规的大学生,直接给你,凭学生证,身份证发信用卡,三千块钱信用。而不是说,你必须有一个到了社会上,正式的工作,有了正式的待遇,还要像有些银行可能还让你先存一笔钱放在那里定期压着,还包括以前办电话卡,也要预存电话费。

所以阿里巴巴的淘宝、支付宝好不容易经历了n年真实身份积累起来的芝麻商业信用,这个信用是非常难得的。这个信用也不是微信所能具备的,因为微信里面,虽然大家说,有个人社交关系,但是除了你认识的人有关系,有信用,不认识的人,这个信用还只是存在于点头之交的。

但是可惜的是,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现在热衷的是什么呢?广种薄收,小富即安,并没有想到自己是个超级核武器,等着好好利用一下,可以整个阿里巴巴再带来一次大的迂回跨界机会。比方说,蚂蚁信用大于650分的,现在可以干嘛呢?可以免押金租赁iPhone7,一天八块钱,包月249块钱,就做做这些事。

还有花呗、借呗,芝麻通行证,就是倾向于让大家做一些,传统的银行做的一些金融业务,但是谁动不动去贷款,谁动不动还以高利率贷款,或者说做分期呢?毕竟是一部分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去做的。

阿里天天想着看得见的还是银行的那个肉,想着虎口夺食,能够吃一口是一口,就很满意了,因为毕竟自己是轻资产。这么想也是对的,但是就没有一点点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没有想过另辟蹊径,多一点耐心,再放个大招什么的。

弯道是可以超车的,但是弯道超车,成不了大气候,有时还要翻车,马云自己也讲过。但马云认为,混道是可以超车的。我们说的,混道也不一定能超车,因为你的道和他的道性质上是一样的,必须跨界,才能超车。这个界,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时空了,所以跨界才能超车。

你还是盯着那些贷一个消费贷的,搞个分期付款的,想着那些买不起iPhone的人能够租,都是一个小打小闹,都是分一杯羹。

当然有人说,我免押金难道不算是个大招吗?现在在蚂蚁金融里面的芝麻信用,你出国去旅游,你租一个境外的WiFi是可以免押金的,来回几天免一下。你充电宝,也是可以免押金的。你下雨天想打雨伞,也是可以免押金。包括刚刚入住支付宝的蘑菇租房也是,你住酒店租房不需要押金。

但你发现这种押金都是什么?都是短期的,一天甚至几天,你交了押金几天之后也回来了,不用交押金,也就省了几天,所以不是长期被他人占用。

我们真正在意的是我交的押金,这个押金长期被他人占用,我用他三个月五个月,一年三年,我用了十年,相当于这个押金占用了十年,这个押金相当于给贡献出去了。所以总体上来讲,芝麻信用现在属于做的很多业务都是广种薄收,小富即安,看起来有点业务量,但属于核武器打蚊子,极其浪费。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领域去突破呢?首先,选择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情况下使用的。其次,大部分人在部分情况下使用的。接下来是,部分人在大部分情况下使用的。再接下来是,大部分人在极少情况下和少部分人部分情况下使用的一个产品。

就是100个低频偶发的需求,抵不上一个高频日常的需求,这里涉及到一个普及率和频度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一片压抑的大蓝海,而不是一个特别小的细分市场。

比方说,一个内陆湖泊,或者太平洋,但太平洋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是大家已经看得见摸得着的蓝海。当然这是个比喻,所以如果你做不到大部分人大部分情况下,那我们还得优先找大部分人的部分情况下和部分人在大部分数情况下的应用,毕竟来讲它这个体量大啊。

前面讲了几个应用都不符合,都是少部分人在少部分情况下个别的需求,你只能聚沙成塔了,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了,所有应用看起来都有点意思,但加起来总量也不大。

所以这一次,我们的大阿里是对于共享单车这么一个机会,是虎视眈眈,纵身一跃呢?还是继续在昏睡中匆匆一瞥,彻底沦为吃瓜群众。所谓危机,危险加机会,是一体两面的,尤其考虑到微信与摩拜已经先行一步先声夺人了。(注:该演讲发布于4月4日,不过4月24日的最新消息是,阿里已经投资了ofo。)

面对微信的一系列小程序爆破应用,尤其是顶级目录下面,直接扫一扫就可以启动小程序,使用摩拜单车,便利程度就到顶了。毕竟微信和小程序是张小龙主帅亲自操刀,随时想要突破,随时想要树立样板合作典范,那么他的这个业务力度还是非常大的。

但是,阿里这边支付宝里面也有骑行合作业务,但是在主页面下面的一级目录下面的二级三级目录,而且是淹没在一堆的第三方应用当中,没有考虑到哪个可能是核心爆款,没有考虑到哪个可能是更加流行的,就应该把它往前靠,而不是可有可无随意的。让一群普通的中层干部来确定这些战略级别的业务安排,这个是非常不合适的。

第一个,支付宝里面也介入了骑行,在这个骑行里面,其实有几家都在合作,都不深,都没有这个无缝紧密的合作,ofo小黄车只是其中之一。

第二个,现在只是一个押金环节免了,而且你为了免押金环节还要跳转操作,比较麻烦。

第三个,就是多级目录操控体验。一级级下去,好像为了骑个车我在手机上盯着手机屏幕,尤其在户外,而且太阳光很直射的情况下,还不如一个独立的APP,打开这个app,点一下,简单操作,省事。

最好的方式,就是首屏上的显著位置,以不输于支付宝内的滴滴出行,滴滴出行在支付宝里面现在还有。最好支付宝的顶级扫一扫,扫码就可以,而且像微信里的摩拜一样,尽可能这样。

但是可惜的是,芝麻信用本身现在都不在顶级目录里面。顶级目录是什么?是念念不忘的社交大梦,首页上的核心显著位置,是记录我的生活,希望大家像在微信里面一样发支付宝的朋友圈

还有朋友还在主页面底部,希望大家找社交用户去聊天,真的有用吗?所以阿里的社交大梦,其实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它还念念不忘,念念不忘恰恰阻碍了后面适合阿里的大机会,反而让公司的注意力,得不到重新聚焦。

所以一句话,就看反应速度,合作的紧密程度和彻底程度。如果一切都免费,就是说我不要押金,押金为零,加上支付宝的顶级目录,扫码直接扫一扫就可以启动应用,那才是阿里这次核武器的彻底爆发,才是对摩拜单车和微信合作的一次重击。

因为阿里巴巴积累了个人的商业信用,这个商业信用是可以起到比实名制更强烈,比押金更强烈的一个押金效果,再加上操作体验不输于摩拜在微信里的操作体验,那这个重击力量就比较大了。

所以这次是出局还是ALL IN,全力以赴,再加上小黄车是不是情愿,同时在时间上,是否及时反映出来,是接下来摆在阿里巴巴和小黄车面前的重大选择。也许小黄车可能还不愿意呢,对不对,谁知道呢?凡是有收益就有代价的,如果阿里开出的代价太高,小黄车不愿意呢?

我们可以继续讨论一下共享单车的网络效应。共享单车的网络效应有一定,但是它没有绑定的效果,这不是说我用了你家的单车,我就坚决不会用另外家的单车了,这个不会的。

我可能装同时装了两三个单车APP,但最后合适的时候用谁的都可以,最后看自己的心情。就没有一种先来后到的规模效应,所以对于后来者来讲,哪怕阿里和小黄车反应慢了,作为后来者来讲,也是追赶上来,但是如果你拉的时间久了就不行。

另外对于新用户来讲,就是一个用户,他没有装过任何一家的应用,那么你第一步上来,免押金加免账号注册,免身份认证,这个作用就非常的大。因为第一次操作的时候,要注册账号,身份认证,要交押金,其实是一个非常高的门槛。很多用户可能就是第一步,每次犹豫放弃。

但是,你最终要是PK微信的话,免押金是不够的。我们也说了,如果账号打通,免注册实名认证,加充值,本来支付宝余额宝里面就是一堆钱,每次可能做到极简使用,比支付宝扫码付款还快,那这个天平就可以达到我们前面说的,现在慢慢倾向于支付宝的核心用户,就是那2.5亿当中的那几千万年轻人为主。当然还要有一些配合,比方说线下车辆的投放配合,当然这对于小黄车来讲问题不大。

据说支付宝即将推出一个叫万能二维码,给他的口碑用户用,当然这是它以前那个规划,还不知道具体情况怎么样,推出了之后会不也像小程序,突然一下转到跟摩拜单车紧密合作,因为突然发现摩拜单车原来是最适合它的小程序去做。这个万能二维码是不是推出了之后,也能够马上移到ofo小黄车上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另外还有一些小的巨头,除了两大超级巨头抱大腿之外,小黄车ofo准备跟滴滴打车合作,就进入滴滴打车的app里面。但是,我们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都不知道谁拉谁一把。

滴滴打车,现在反正还是比较困难,被规范相当于给废掉了。比如在上海的滴滴专车,你必须是上海户籍的司机开着上海牌的车,再加上对车的价格,车本身的硬件要求,那你规范就把很多人给刷下去了。

而且对于骑单车来讲,用滴滴多此一举,那我不如用小黄车自己的APP。因为频度高,每次使用起来还方便点,我进了滴滴里面,还要在滴滴里面再次操作,这样就反而绕了。所以我们跳出画面看画面,其实现状是一回事,就滴滴来了,滴滴火了,滴滴现在有点冷了,滴滴想拉小黄车一起,1+1大于3什么的。

但是,这是现实世界的,其实滴滴应用来早了,或者说共享单车这个项目来晚了。

我们前面分析过,共享单车尤其小黄车从校园起步,其实从两年前开始的,其实它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前就可以开始。因为校园内的最后1到3公里的骑行的痛点,其实早就存在,早就被压抑当中。而且技术手段也来了几年,移动互联网都来了几年,即使在非移动互联网时代,那个时候你可以通过发短信,拿开锁密码的方式,也可以完成这么一个用户的体验过程。所以遗憾的是,共享单车项目来晚了,滴滴打车来早了。

如果反过来共享单车先来的话,有了高频的海量用户,免费骑车,其中一部分人,在一部分情况下突然说我要打车了,骑车不够,因为在5-10公里的交通需求,这是可以带动一个打车应用出来的,就是迂回出一个打车的细分应用,而且也容易迂回出支付宝的线下支付。

当然没有如果了,所以沿着这么一种思路进行推理,一个合理的结论就是,从今往后,一些特种自行车,比方说,高档的山地自行车,可以比赛的自行车,各种各样的电动自行车,电动滑行车以及再往上走的公共租赁汽车其实都是可以从比较lower的第一步,就是共享单车里面继续细分出来,因为它们相对来讲是更低频、更重的。

所以从一个比较小微的领域起步,以轻简快爆发的方式,获取了海量高频用户之后,你在迂回到比较重的比较繁琐的比较慢的,比较少量的和低频的领域,这个就符合迂回创新的基本内在逻辑了。

而不是反过来,比方说,像罗辑思维之前号召大家不买房,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以不以拥有为目的的U盘化生存,所以鼓励大家租房,就被打脸。理念是比较前卫的,但事实残酷的。因为房地产确实是比较重,频次特别低,在这个领域里面,互联网思维现在还不能渗透出什么大结果出来。能够做的是从轻简快爆款,做成一个高频的,海量的一个应用,之后你再向相反的,重的领域去走,总体上最终达到一个U盘化生存。

现在事实上我们的共享单车就是一个U盘化,即享即用,用完即弃,不以拥有为目的,就完全实现了。

当然还有一些其它的合作,就无关紧要了,算是锦上添花了。比如,摩拜准备跟富士康携程合作,趋向于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方向,做一些发展。小黄车与中国电信和华为达成合作,将来研发基于新一代物联网的共享单车的智能解决方案,都属于一个正常的业务合作,而已。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钱致远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41437.html/feed 0
一些所谓大V,其实不过是知识付费时代的盗窃者 //www.f-o-p.com/41302.html //www.f-o-p.com/41302.html#respond Wed, 26 Apr 2017 09:22:06 +0000 //www.f-o-p.com/?p=41302 13

知识付费不同于出行或外卖行业“高频+刚需”的应用场景,知识交易的频率相对较低,但是个性化程度非常高,未来的竞争也许会很残酷,但用户是跟着内容走的,未来谁能时刻把握内容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先机。

日前,一篇《黄老师,黄小厨方案的钱我们不要了》的文章火爆网络,一家名为A&A Communication公关公司怒怼黄磊及其旗下品牌“黄小厨”,剽窃己方创意,也就是侵犯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事实上,在今天的知识付费时代,同样不乏众多大V剽窃知识的现象存在,并借助剽窃实现自己的商业盈利。

2016开始,知识付费旧貌换新颜。知乎、得到分答、微博、微信果壳36氪钛媒体小密圈……各路人马纷纷杀入知识付费战场,用专栏订阅、付费课程、内容赞赏、有偿问答、社群等形式实现内容变现。以BAT为代表的的互联网界,在发现知识这个领域还可以刨到新的商业机会后,也开始扎堆进入,布局各自的内容价值平台。

于是有人惊呼——“知识付费的时代到来了!”难道以前我们很少为知识付费?

显然知识付费这桩买卖一直都是存在的。在互联网兴起之前,阅读文献、看出版类书籍报刊都是要付费的,而这些所谓的知识付费就是网上卖书卖杂志,载体换了而已,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把知识付费割裂看待。

可以说的是在互联网不断催化下,产业集中向技术密集和智力密集型转化,以无形资产形态存在的知识资本,在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于是催生出了一个新的知识消费模式。据《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显示,33.8%的新媒体用户已经产生过对新媒体内容的付费行为,15.6%的用户有进行付费的意愿但是还没有进行付费行为,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有将近一半的新媒体用户产生了知识付费的意识,而这种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中国市场三大维度的改变。

一、经济增长驱动消费新观念

一直以来,只有成功戳中消费者痛点的领域才能诞生出巨大的时代红利。在知识付费中,2016年最火的便是各类知识平台。例如罗振宇罗辑思维得到APP,生长于得到的李翔商业内参,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每天听见吴晓波”音频,马东团队推出的“好好说话”音频课程、李善友和他的混沌研习社、樊登和他的读书会等等。

这些平台火爆的原因无外乎是一种人们思维转变的体现,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在人们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后,开始转向提升精神消费。特别是小白中阶层,为了追求更快的自我提升,进行碎片化的学习显然很有必要。在这种情况下,付费内容无疑是最能满足他们的产品,越来越多的小白中愿意去为了优质内容付费

因此,新常态经济下消费观念的转变成为了滋生知识红利的根本原因。

二、信息量过载铸就消费新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各种免费内容爆炸式涌现出来,信息量严重过载,于是人们不得不用付费的方式来筛选一些有价值的知识。据悉,信息量过载心理学家Iyengar和Lepper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相比于给消费者24种果酱,当只给他们6种果酱的时候,反而购买率最高,对选择的满意度也最高,证明选择并非越多越好。”

同样的当消费者发现,大量摄入重复低质内容不再能带来好处,又增加了自己时间成本的时候,发现自己本质上已经在为筛选深度服务付费了。这个逻辑在电商的发展层面,同样适用。当可选择量过载的淘宝慢慢被消费者厌倦,什么值得买小红书网易严选们则开始逐渐捕获消费者的心智了。而现在各大知识平台大V网红们替广大用户筛选好有看头的知识,于是付费似乎理所当然。

显然,互联网信息量过载成为了铸就知识消费新模式的前提条件。

三、价值效益激发消费新需求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不满足于单一片面的内容模式,而是希望在内容消费中获得更丰富的愉悦。光看知识“有料”不行,还得“有趣”;光看整容脸不行,美女还得有一技之长;光看心灵鸡汤不行,你会被嘲笑太low,看遍了世界道理、还是过不好人生。

从这个方面说,今天的知识主题内容消费几乎是最成熟最丰富的内容类型。在知识经济市场,不乏有真正深耕内容价值的平台,消费者既可以从中获得真知灼见,满足旺盛的求知欲;又能通过丰富感人的剧情内容,获得精神体验;还可以推销某种观点,获得别人认同。内容的价值或利益高度相关,或足够新奇引人,总之能够不断给用户提供满足感。今后随着时代热点的更迭,知识付费会爆发出更多样化的需求,到时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形成知识付费的习惯并产生一定的依赖性。

无疑,价值效益成为了知识付费续航的关键动力。

无论从媒介还是内容方面看,中国人为知识付费的意愿都不低,并且付费行为促使他们更珍惜内容。那么未来一段时间内知识红利会爆发式增长吗?瑞士瑞信去年底发布的《2015年全球财富报告》给出了明确答案: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达到了1.08亿。在有足够消费能力的情况下,人们越来越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巨大市场机会摆在眼前,此时行业大佬们不淡定了,创业者也都纷拥而至,知识付费引发了新一轮厮杀。

知识付费战争打响,哪种模式最具可能性?

知乎、得到、分答……知识付费领域的大牛们,早已吹响战争号角,并围绕着三个核心点展开了厮杀。

1、爆款的耕作

在内容方面,罗振宇的得到口号打的最响,与严选电商的产品逻辑相似,得到容易产生爆款,其将功利和焦虑的心态大大方方地呈现,并能够用一种高完整度的方式,向他们的目标用户售卖一种精神慰藉,让用户感到随时随地都能“得到”些什么,从而增强他们的购买意愿。知乎live在内容生产端也具有较大优势,站内知名用户较多,且相比其他平台重金邀请业界大牛的方式,知乎让大v参与活动的难度相对较低;相对于得到和知乎的精英型爆款,分答则趋于更大众化、更易引起共鸣的实用性内容。

2、模式的对拼

目前知识付费有订阅付费、线下讲座、线上课程、文章打赏、付费问答等模式,知乎LIVE的线上分享会内容相对专业,其有原生的大V,在共生关系下能保证这一模式可以持续运转下去。喜马拉雅主打FM的联合出品(PGC)+主播入驻(UGC)的生产模式前景尚好,不过喜马拉雅的大V都属于外部邀请(比如马东、湖畔大学和吴晓波等),而非社区原生,在粉丝管理这个维度上,喜马拉雅对大V的控制力不强;得到,除了和喜马拉雅一样强调个人ip和品牌栏目,更像是现实中的简报和读书会,这是一种更轻的模式。

3、流量的争夺

流量的争夺,比的就是平台获取用户信息的难易度和博眼球的能力,在此方面知识大V代言的付费问答平台分答无疑是最无忧虑的行家,其优势在于可以现成地从原有的社交媒体平台自带粉丝进入这个付费问答系统。所以分答不必像知乎那样辛辛苦苦从200用户一手一脚的垒人气。另外有国民老公思聪把分答话题燃爆,迅速占领新闻头条;回答限时1分钟,再比如利益均摊,付费者可转型为提问者,有可能和回答者共享收益,增加用户的黏性等等都赚足了大众眼球。但不可忽视的是,长此以往分答必须不遗余力地刺激乃至于炒作,用以维持粉丝经济的热度,不停地把在各个领域新鲜的有着大量拥趸者的答主拼命包装。

显然这些平台的运营模式各有利弊,说将来哪一方会一马当先还为时过早,或许微信做一个付费问答把四家都吃了也不无可能。不过大佬们的厮杀是知识时代发展的必然,我们要看到的是对于想要获取知识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知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唾手可得;但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知识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泛滥冗余。

如同前段时间火热的短视频浪潮一样,知识经济时代造就了无数的知识网红大V,但是其中也不乏有很多“造星”出身和营销炒作类的水货。

一些所谓大v们其实不过是知识的“盗窃者”

在这一波知识红利的浪潮中,很多平台热门大V们号称深耕专业领域十几年,成功故事光辉闪闪,为了深化自己的内容价值,表面上对消费者扮演着内容方面的行业资深人,私底下却对知识进行可耻的偷窃和搬运,而这种基于互联网变革下的知识供给,让很多真正有内容价值的知识工作者得以埋没。

当下的知识付费,很多时候只是披着知识外衣的粉丝经济。“60天学习,让你成为天才”、“急速提升课程,半年轻松撩老外”,迅速见效;附赠导师点评和社群互动,进了社群还能积攒人脉,简直买一送三。所谓知识,不过充当了和偶像之间深度交流的一种媒介而已。

而对于推动知识经济兴起的“小白中”,从细分市场在线培训到付费社群,很多知识分享平台利用你们“自己思考不但浪费时间还可能犯错,于是跟着各路大哥直奔高潮的求快抄捷径”的心理进行收割,这时候的你学习了二手知识,为内容创业者变现。

知识付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坑很多,但应到看到,这波红利的滋生对社会是一个良好预告:知识价值正在回归,在各大平台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的知识付费商业模式正在成熟,未来知识付费会具备更多的想象空间。

盗得走知识盗不走价值,未来知识付费终将朝着更好的方向进化。人们对深度知识越来越渴求,同时却希望深度知识越来越浅显易懂,而在付费模式上面,可以看到未来知识付费正在迎来两大方向的变革:

  1. 媒体业务、内容业务、教育业务三大板块将融合。在人们完全形成知识付费的习惯后,用户会慢慢的沉淀并变成知识消费社群。而知识社群的导向,可以是电商、可以是线下活动,可以是广告变现,但净值最高的变现一定是培训或者出版,因为知识付费维度太单一了,没有粘性,又是非标准品,因此一定会向着标准化程度高的行业发展,未来或催生集媒体、内容和教育培训为一体的行业。
  2. 结合AI,知识付费将走向定制化道路。未来AI和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得以结合后,丰富的信息载体和互联网创新技术会将用户的个性化知识需求与各行业的专家大牛以订制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实现“用传媒的方式赚教育的钱”,完成一次新的颠覆,甚至可以说“知识工作的自动化”几乎就是知识付费或者说是未来人类的方向。

总的来说,知识付费成为风口,预示着知识价值正在回归,无论对于生产者、消费者还是创业者,这都是一个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知识付费不同于出行或外卖行业“高频+刚需”的应用场景,知识交易的频率相对较低,但是个性化程度非常高,未来的竞争也许会很残酷,但用户是跟着内容走的,未来谁能时刻把握内容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先机。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刘旷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41302.html/feed 0
一流的自媒体都在贩卖二手信息赚钱,你一样可以。 //www.f-o-p.com/40408.html //www.f-o-p.com/40408.html#respond Tue, 18 Apr 2017 03:03:04 +0000 //www.f-o-p.com/?p=40408 4 (28)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写过两篇文章,告诉大家企业旗下的公众号该怎么运营
一个人的信息储备量是有限度的,当信息输出跟不上信息输入时,学会拿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是一种高明的偷师技巧,从而变成谋生手段。
2009年吴晓波一次性出版了四本书:
那年他的版税是750万,登上了第四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5位。其中有一本《大败局》堪称是中国企业家们的必读书籍,但很多人不知道,其中大量的案例早就已经公之于众。
吴老师高明之处就在于,早在数十年前就整理失败案例给企业家们,这点恰巧和马云粑粑所说的“湖畔大学只研究失败”不谋而合。
前些天《奇葩说》的一期节目:
辩论题是“不给人添麻烦是美德吗?”,最后辩论时罗振宇引用了两个案例:
1、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里,一个父亲在送他孩子远行的时候,跟孩子说了一句话,不要借钱给别人,也不要向别人借钱。这个叫做不添麻烦。
2、27年前,罗胖上大学,父亲跟他说了一句话,爹妈再也帮不了你了,但要记住四个字,学会求助。这个叫做添麻烦。
很显然,罗胖的父亲比哈姆雷特里面的父亲更睿智聪明。而举哈姆雷特的例子,就是在贩卖二手信息。因为观众不会觉得罗振宇偷了别人的一手信息,反而觉得他博学多闻。
最后凭借这个观点,罗胖的团队获得了那期节目的胜利。
他们两个人是中国目前最顶尖的自媒体人,这两个案例同时告诉我们,将二手信息变成自己的信息,从而获利有多么重要。
运营公众号时,同样可以运用这种技巧,接下来由这个出发点讲三大块:
一、二手信息怎样变成一手信息,输出给用户?
二、一流的大V们是怎样讲故事和案例的?
三、普通人怎样快速记忆信息?
一、二手信息怎样变成一手信息,输出给用户?
昨天周冲写了篇文章《黄渤的情商有多高?》,引用了七八个生活案例,综艺节目案例等来证明黄渤的高情商,文章最终获得了5000多个赞。
另外一位知名自媒体“社长从来不假装”,前几天写了篇文章《建议王菲给白百何上一堂婚姻课》。
通过王菲的婚姻案例旁敲侧击分析#白百合出轨事件#,文章远高于平时阅读量,最终有近8万阅读。
这两篇爆文有三个共同点:
1、抛观点
2、二手信息
3、举案例
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一流的自媒体写文章都拥有这三点特征,这是蹭热点写文章的基本要素。
总结成两个步骤:
1、确定选题
2、搜集二手信息
贩卖二手信息的具象化表达方式就是讲故事,现在你去观察下头部的自媒体大号,都逃不脱讲情感故事,讲生活故事,讲创业故事的。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二、自媒体怎样讲故事?
1、首先,故事分为两种:
1)短故事
发生在自己身上、朋友身上、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几百字就能讲完。
2)长故事
发生在自己身上、朋友身上、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几千字才能讲完。
有的人适合讲短故事,就做短视频;有的人适合讲长故事,就写文章了。
2、把运营公众号当作讲故事:
1)普通人是讲各种类型的故事
2)专业领域的人应该在该领域讲专业的故事
3、典型手法就是引用故事性案例
以小公举这个号为例,我统计了近期阅读量相对不错的文章,非常神奇的是全部符合这个了定论。
4、引用故事性案例对于内容运营有几个好处:
1)增强阅读快感
不管是感性的文章还是理性的文章,阅读到一定字数时,都会让读者觉得枯燥,不断的插入故事能促进阅读气氛。
2)增强说服力
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事物去辅助说明,以利于人去理解,并且这些案例通常都已经被证实成立。
3)抑制信息枯竭
持续从自己的大脑中输出信息,经常会感觉信息不够用,蹭热点,引用案例能缓解这种症状。
4)增强谈资
拿小公举前几天写的文章《罗永浩和罗振宇分别面临的商业困境,促成了这次直播》为例。部分粉丝把它转发到朋友圈,不是因为我写的好,而是因为罗永浩或罗振宇那部分写的好。转发到朋友圈时,增加网红领域的谈资,同时意味着发行社交货币。
这些故事性案例,无一都是来自与平时的所见所闻,所以我们会面临第三个环节:怎样将信息储藏到大脑中?
三、普通人怎样快速记忆信息?
1、人类的基本思维是怎样的?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由神经记忆点(点,概念)、联系记忆点的神经线(线,判断)、神经线之间的联结(面,推理)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结构,这种结构便是人脑思维的物质基础。
例如:“茶杯”这个概念在我们的头脑中便连结了它的发音,它所代表的具体的事物,这事物在人们头脑中呈现出各种信息:形状、颜色、材料、质感、功能等。
但是单有概念还不行,还得把不同的概念连结成判断,才能表达出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认识。你无法灵活运用某个案例典故到内容创作中,是因为无法将它们连结成对某种事物的认识。
在平面几何中,就很形象的解释了这一点:
概念——点、线、角、三角形、平行……。
判断——两点可以连成且只能连成-直线、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由于我们的时间被现实打破的很零碎,只能通过分散学习法记忆信息,最后组成对某种事物的认知。
2、分散学习法:
自媒体生产内容的第一要素就是分散学习。
商业社会中,所有事情都将与互联网发生关系,互联网本身就把你的时间打破的七零八散,与其和它作对,不如学会如何分散学习。
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天阅读完10万字的专业文章,分五天阅读完10万字的专业文章,你会选择哪种学习方式?
我相信就算你选择前者,也很难完成,因为我们的时间是破碎的,精神是焦虑的,明显后者的完成难度系数更低。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
3、人的记忆力类型主要有两种:
1)瞬时记忆
瞬间记忆信息的时间为30秒之内,超过这个时间,你就难以想起这段记忆,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迅速通过书面形式记录这段记忆。
2)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的信息提取形式有回忆和再认两种,加工的深度对记忆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4、记忆信息的五种方式:
1)挖掘信息本身
加深对信息的理解,比如“海马体担当着关于记忆以及空间定位的作用”,很简单但很学术,可以将其转化为“海马体是个人的GPS系统”,很容易就能记住海马体的功能且不会遗忘。
2)将信息组织化
长期记忆基本都是组织化的信息,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必须将信息组织化,将知识变得立体,连结成对某种事物的认识。最简单的方式是建立知识树而按照目录建立知识结构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方式。详见我之前写过的《微信小编和运营总监的真正区别在于:构建并强化自己的知识体系
3)与已有知识和记忆建立联系
比如你在阅读这个记忆笔记,可将其中知识与已有记忆、经验进行比较、匹配,逐渐融合成新的知识体系,这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但效果立竿见影。
4)是关键词记忆
例如下面这张图片,解释了如何才能拿到原创功能,提取核心关键词后就是:300字、原创、日更
通过回忆各个关键词组成的支线脉络,最后形成几百字的组织化信息。
5)复习记忆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接着逐渐变得缓慢。
遗忘是人类的本性,因此及时复习非常重要,12小时之内进行复习效果最佳。
5、学会侃大山:
侃大山没有什么不好,就拿梁宏达汪涵、梁宏达、崔永元、白岩松、周立波、郭德纲、高晓松这些名嘴主持来举例,台风,镇场能力且先不讲。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侃大山。
这里就不得不提中国主持界的传奇性人物——梁宏达。
老梁05年在央视开播体育评书,他能从NBA聊到美国文化,从美国文化聊到苏联解体,从苏联解体聊到大国关系,从大国关系聊到如何打牌,从如何打牌聊到扑克,开始讲其中的奥妙……
而且话题与话题间自然而平滑地转换过渡,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后到历史前到未来,从宗教到哲学,从文学到曲艺,从军事到体育,从分析到表演,中间几无停顿更无不畅全无冷场。
看过老梁节目的人就知道,恐怕连高晓松都会自愧不如,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侃大山——绝对是一种谋生手段。
永不被淘汰的唯一方法就是提高自己认知信息的能力。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运营公举小磊磊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40408.html/feed 0
如果中国中产们都不焦虑了,知识付费的模式还能跑通吗? //www.f-o-p.com/40095.html //www.f-o-p.com/40095.html#respond Fri, 14 Apr 2017 02:08:41 +0000 //www.f-o-p.com/?p=40095 1

作为一个看了50+场知乎live和订了7个得到专栏的深(nao)度(can)用户,最近我又集中横向对比了一系列知识付费类的产品,比如喜马拉雅分答,小密圈等,当然为了体验产品,我全都花钱了,这里忍痛和大家分享几点心得。

一、信息泛滥后,知识就该付费了

这点业内已经讨论了很多,知识付费的一个大前提就是,互联网出现20多年来,信息太泛滥了,有不少优质的信息,但劣质的更多,而且劣质的更容易刷屏,因为它自我曝光和吸引眼球的动机更强。

关键的节点是在10多年前时,博客时代到来,也就是所谓的web2.0或者UGC时代,任何一个人都能随意的生产内容,可以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共同颠覆了传统媒体,也导致普通用户的内容鉴别难度提高。但大致上,你还是可以通过作者名气,粉丝量,内容的转发、评论和赞的比例做一定程度的区分。

然后是五六年前的智能手机时代,内容不但更多了,而且碎片化,同时呈快速流动状态。经过几何级的数量爆炸后,普通人几乎完成失去了鉴别内容好坏和真假的能力,免费逻辑在很多场景下失效了。你需要求医、留学和职场的经验时,互联网上的信息前后矛盾莫衷一是的很多,甚至碰上完全虚假的软文广告,哪是一个小白可以在短时间内能搞明白的?

另外还有一点核心原因:中产阶级的崛起。且只要是中产阶级,几乎没有不焦虑的。国外的中产一般是指生活稳定富足健康的人群,但我国的中产天天想的无非房、车和升职。中产阶级的人们,生怕上不去,更生怕掉下来。但同时他们手头又都还有一定的现金流,对自我提升类的知识很愿意花钱。

二、音频成为主流形式

 

这一波的知识付费大PK,和去年火热的直播以视频形态为主不同,也和共享单车这类线下交付的形态不同,音频这一形式被重焕新生,做知识付费的几乎没有不提供音频服务的。

音频成为主流,一方面的原因是前面说的20年来互联网信息泛滥,这个泛滥首当其冲的就是图文类的内容。而同时,如果算上承接电视时代的长视频内容,手机时代的短视频和直播类内容,那么其实互联网上的视频类内容也已经泛滥了。

而音频类的互联网内容,其实相对来说是稀缺的,常见的比如音乐类产品,还有电台类产品,但它们受制于政策、版权和许可证等,发展屡屡受挫。包括这几天刚刚融资了的网易云音乐,在歌曲版权上也走得万分艰难。

同时,音频由于产品形态的限制,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也非常不顺利。广告主偏爱可以固定位置的图文类产品和形态丰富的视频类产品进行投放。

另一方面,由于中产的焦虑,且中产大都非常忙,音频是一种可以解放他们双眼,充分利用他们的碎片时间的产品。这点相信大家都体会到了,比如在上下班路上,地铁上,开车的时候,饭后散步等场景。

当然本质上,音频的形式也更接近于我们过去上学时候,在课堂里学习知识的状态:老师在上面主讲,配合图文PPT等辅助。这可能是教育业经过千百年演化,特别是对于技能类的知识,这种形式不但信息传递效率最高,也是学生理解程度最好的。

三、都是知识付费有啥区别?

 

罗振宇在一次和知识付费类产品的同行分享会上提到:“我们都是汪洋里孤独的打渔人,只有这几条小船,怎么会是冤家呢?我们尽可能凑近一点打渔,关键时刻还能守望相助。”

所以相比知识付费大PK,我更愿意称现在为知识付费的大航海时代,因为根本还没走到你死我活这一步。现在的状况,更像是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入局,是以图文还是音频还是视频为主?是做深度内容还是做成平台模式?是单次分享还是付费包年?这都需要大家在知识付费的海洋里不断去探索它的边际。

当然,如果知识付费最后还是互联网传统的流量经济模式,也就是得入口者的天下,那最后的决战看上去必不可免,而且同时大部分产品会死掉(后面会详聊)。

1)知乎live是基于特定主题的单次分享,类似线下的主题分享会被搬到了线上,它以音频为主,配合图文,也可以解答参与用户的特定问题。知乎的优势是知乎原生的这批大V,在共生关系下能保证这一模式持续运转下去。而且,知乎的话题种类已经覆盖足够多,能聊的话题总能找到相应的达人来做live。同时,知乎在焦虑的中产阶级人群中,还有着相当的知名度。

2)得到的头部效应相信大家看到了,利用罗振宇个人的品牌效应,带动其它特定领域的高水准学者专家加盟,并且针对开设的课程,得到团队有非常深度的介入和协同策划,所以相对来说,得到上面的课程数量也是最少的。用户在上面付费后提供为期一年的课程,非常类似传统教育里的系列课程:费用是预付的,以年为单位提供服务。

由于得到没有知乎那种粉丝的概念,上来就开卖,它要保证这个模式能持续跑通,除了从外部利用跨年演讲、最近和老罗的长谈和由优酷视频转换而来的每日5分钟音频来获取足够的流量(客源)来源外,最重要的是让上面大咖级别的内容生产者们,不但能赚钱,还能大量赚钱,罗振宇自己对赚钱的判断是:“最少每年100万。”

3)喜马拉雅属原本是属于电台类的互联网产品,提供的内容相对简单,比如说书,听故事和相声节目,但是由于知识付费里不可或缺的声音服务,它也由此切入了这个战场。

喜马拉雅的知识产品的形态介于知乎live和得到之间,它原本也是有UGC社区的,因此有关注关系,但推广上它更突出大V本身,但由于这些大V都属于外部邀请(比如马东、湖畔大学吴晓波等),而非社区原生,在粉丝管理这个维度上,喜马拉雅对大V的控制力不强,而在赚钱效应上,她又不及得到,唯一的差异化打法是快速铺开付费产品的品类和数量。不过,由于其原本就是音频产品,原有的用户们对付费产品这种音频服务的形态的接受毫无转换成本(相比知乎原本以文字为主而知乎live以音频为主)。

4)在行去年推出的分答有如流星般划过天际,在微博问答出世后几乎已经完全没了声音。新推出的小讲,我认为和喜马拉雅的音频产品类似,但又有所差异。其更多直面中产阶级的焦虑,在使用场景做了更多的细分,涵盖诸如子女教育,心理咨询和两性情感等等话题,利用自身在产品和运营的多年功底,快速打造了一个知识服务的大型商超。但它的问题和当年的分答一样明显,在没有流量来源,没有头部效应,没有议价优势的情况下,未来如何面对其他家的竞争?

四、圈子是圈子,知识付费是知识付费

 

被涵盖在知识付费系列的产品里,有一类稍微有点特殊,就是小密圈和贵圈。

就我最近开通小密圈的感受来看,它的形态更多是知识输出+线上“圈子”。小密圈不是一种纯粹的知识付费,它并没有说付钱后一定会听到类似知乎live那样特定的主题分享,也没有说付钱后一定会看到类似得到那样一年的过程中每天固定的专栏文章。

它更像是一种线下“圈子”文化的线上替代品,能够形成以圈主为核心的一个同心圆。我国传统的圈子文化里,交钱入会吃饭套交情是常见的桥段。不过,能够啥都不做就愿意让人一年先交个几百上千甚至过万的钱去入会的名人还是有限的,这样的人可能更多走线下的会所等渠道

提供这种超级名人的的圈子产品里,有一个叫贵圈的,拉了薛蛮子王思聪等人开通,但这些人在线上的投入程度,我是存疑的。也就是用户付了高价进去,除了纯好奇的,就是去膜拜的,本身和知识付费毫无关系了。

五、服务能力才是护城河

 

从现阶段的趋势来看,我认为在知识付费领域,流量为王的思路可能过时了,流量不精准,哪怕用户这次购买了你的产品来尝尝鲜,换来的可能只是一个差评。

同时,服务能力可能才是真正的壁垒。面对越垂直的内容领域,服务就该提供得越深。对于知识付费类产品,传统的PV、UV、日活、月活、注册用户数等数据评测维度,可能都要失效。

这种服务能力,可以是to c的,也可以是to b的。比如得到有专门的知识策划团队,并将这种团队能力开放给了来得到专栏的业内专家们,用来打造他们课程体系。

因为这种服务能力,可能是内容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和运营推广能力的三合一,人才明显不够用了。

知识付费并不完全是为了得到知识,核心并不是把一本书卖掉就好了,真正的服务在书卖掉后应该才开始。哪怕在半军事化和工业化管理的我国中小学校里,上大课(无差异化的内容输出)只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课后作业的批改,学生的课间谈话,针对性的补课,占据了老师时间的大头。而这些,都是服务。

同时,这个时代我们对于学习的态度,发生了这样三点转变:

-从阶段学习转为终生学习:学习不会因为大学毕业就结束,反而可能只是开始;

-从分科(专业)学习转为跨界学习:传统的学科分类失效,想要解决现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必须身兼数家之长;

从深度学习转为浅度学习:过去的学习有一种一门学科一定要数年时间钻研下去才算懂的感觉,但现在面对更复杂的情况,有时候“了解”比“掌握”更有效。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现有的教育行业明显没有能够提供配套的产业服务,这就给了众多互联网产品机会。过去的流量思维已经失效,你不能和BAT为敌,而BAT们已经提供了所有的基础服务,包括关键的移动支付能力。

知识付费领域,服务越深,壁垒越厚。

六、内容成为入口,个人大于平台?

 

从现状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头部大V的粉丝是跟着人走的,比如李笑来,吴晓波,罗永浩等,他们的影响力是跨平台的,且无视任何产品形态,pc或者app,文字、语音或者视频,他们都可以轻松胜任。他们就是行走的IP,他们的流量也不是平台的流量,而是他们自己的流量。

他们的内容是平台流量的入口,他们的个人影响力大于平台的影响力。

这是我对一些没有原生社区的知识付费类产品的担心,类似当年的分答,名人来得快去得也快,但知乎的原生大V可能就要好得多,说要离开了但又回来的还真不少。

上来就有收入的知识付费领域,看起来很美好,未来的竞争也许会很残酷。类似长视频网站优酷土豆爱奇艺等的竞争,买来的流量,买来的版权,用户却从不对你产生黏性。用户都是跟着剧集走的,哪里首发哪里独播就去哪里看就好了,这就是典型的跟着内容走。

而对于给你提供内容的团队,要么成名,要么赚钱,粉丝or收入,作为平台方,你至少得提供一样。

最后提一个思考题:如果我国中产都不焦虑了,知识付费的模式还能跑通吗?

哦,也许不焦虑,就没那么多人创业了吧。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柳胖胖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40095.html/feed 0
马云校长湖畔大学第一课是这么上的 //www.f-o-p.com/38698.html //www.f-o-p.com/38698.html#respond Tue, 28 Mar 2017 01:28:47 +0000 //www.f-o-p.com/?p=38698 1

谢谢大家,今年是第三期。我刚才给大家授校徽的时候,看见所有眼神里面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希望。通过湖畔大学能够学到很多东西,通过湖畔大学这个平台也能够给社会分享很多东西,但是,期待越大,往往失望越大。

我上来之前,大家在想我到底今天想跟大家讲什么,我觉得其实好的东西要不断重复讲,年年讲、月月讲、时时讲。公司里面的信念也是一样,我在2001年、2002年、2003年的时候,觉得价值观、使命感对于一个企业是多么的重要。我是真的觉得每一个人进来,必须得了解、必须得学习,差一点让公司里面的保安、扫地的阿姨都学习上公司价值观了。

只有不断的强调,而且最后你自己真正相信以后,边上的人也才会相信。如果我去投资创业者,关键看他自己是否相信,他边上的人是否相信。有的人说的跟想的不一样,做的跟说的不一样,挺麻烦。我们未必说的跟做的都一样,有的时候会出现各种情况,能够感受到。

我强调一下为什么办这个学校。办这个学校源于九年前我们在不丹的一次旅行,在飞机上很多民营企业家,那时候民营企业的状态非常艰难,想一想民营企业的状态永远没有好过,大家做企业越来越难。请问谁能告诉我做企业是容易的?都是过了以后才觉得是容易的。吹牛的时候可以讲,那时候厉害,其实当时非常艰难,今天是艰难的,未来依旧艰难。

那次我们在飞机上面,我们说成立一个大学,专门培养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大学。然后一哄而上,说我们搞一个这样的学校,于是推荐我为第一任校长,我也很高兴,九年以前我是Nobody,我今天认为我还是一个Nobody,只是很幸运有很多朋友的信任。

我公司的同事非常努力,时代机遇不错,走到今天。九年前背了这么一个责任,我自己也是老师,总是希望回到学校里面去,这样的初心,我们经过五六年的思考,建立这么一个湖畔大学。

我跟第一期同学讲过,湖畔大学是一个创业的学校,我们到底想干吗,走到多久,我们不是很清楚的。曾鸣刚才讲得非常对,我们在第一期的时候,上一天课,下一课都不知道上什么,这是实事求是讲,而且来的时候我们也没骗你们,说是一起办这个学校。

前面十年的人,你们是最倒霉的,也是最幸运的,莫名其妙以为自己学到东西,但是我认为学和习是一起的,学和习是两个概念,学了知识一定要习之,习就是犯错误。

所以我们思考要像做企业一样做这个大学。首先第一点,招来的学生都要非常不错。我一直这么坚信,哈佛也好、斯坦福也好,好不是因为教授好,而是因为学生好,这些学生不用太教都很好,但是这些学生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思考、互相争辩、互相合作,再加上一些优秀的老师的引导,使得这些学生、这些学校做得不错。

湖畔大学前十年,我们希望所有进入这个学校的人,你们就像黄埔一期二期一样,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到这里跟我们一起建立这么一个学校,这个学校已经不是一个民营企业学校,这个学校更不会小到说我们跟国有企业去竞争。这个学校所受到的关注非常之大,这也是这个学校的校董,包括校长我发虚的地方,关注的越来越大,哈佛、斯坦福的,我出国很多,居然很多企业家和政界问你们湖畔大学怎么样,是否可以合作一下。很多名校想跟我们湖畔大学合作,我说我们还没搞清楚方向定位,我们也正在慢慢摸索过程之中,过早地把自己跟任何大学合作,都为时过早。

别人对我们的期望,现在社会、同行业、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值都没有调整好的情况下,我认为我们应该脚踏实地把自己做得更加好一点。刚才在讲这个学校的方法跟人家不一样,我们更愿意分享很多失败的教训。

刚才周航同学讲的,我非常同意。我自己在想,我一路走过来倒霉的事情,所有的犯的错误,所有挫折。我经常讲,我去肯德基曾经应聘过,24个人,23个人录取。有一个网民写了一篇文章,说这是假的,肯德基1993年才进杭州,那时候我已经是大学老师了。我们讲的任何话,都有人去研究,我确实1992年、1993年应聘,我在大学里面毕业,分配到电子工学院教书,我答应我们校长五年内不离开学校,92年、93年,刚好接近五年了,我想快跑到五年了,我去找工作。那时候肯德基如日中天,到杭州来的时候,我去招聘。我那时候大学是杭师院毕业,到大学只能教专科生,那帮专科毕业以后,他们工作也找不到,我带这帮学生去,结果学生录取,老师没被录取,有点丢人。

在座每个人都知道,你们去融资,被人拒绝是正常的,被人接受是不正常的。你们去做销售,去卖一样东西,出去一天做十个客户,十个被拒绝是正常的,凭什么人家买你的,凭什么人家相信你。但是有人给你一次机会,有人买了你的商品,有人用了你的服务,有人给了你投资,你应该感到由衷的幸运,我比自己想象的好,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所有失败是最佳的营养,这是心态,你怎么看待这个失败,你怎么跨过这个失败。我到今天为止,阿里巴巴很大了,未来是不是一马平川,企业越大,碰到的困难越大。我们有五亿多的用户,在整个体系管理过程中,我不断去思考别人在这个关键时刻怎么跨过去的。

湖畔大学是不是MBA一样学习成功的案例,成功者有的时候是各种各样的元素造成的,我今天重新再走一遍,今天阿里巴巴的员工水平比当年十八个人好不知道多少,我们十八个人前几天坐在下面听员工开会,我们自己都发虚,重新应聘,我们没有一个能录取,重新走一遍根本没有这个机会。但是所有的失败、所有的成功者,经历的失败都是差不多的,上战场一样,死的那些,自己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一枪打死了,太多了。

我的经历,我看别人怎么失败,为什么失败,我花很多时间,把这些书拿过来,认真看,认真反思。你觉得这些愚蠢的问题是别人犯的,其实你也会犯,但是一旦这些事情出来以后你有一根弦跳起来,这个事情好像有点问题。

湖畔大学请来的学生也一样,我讲过,我也有信心再过二十年,中国五百强中的CEO,两百个CEO跟湖畔大学有关系,要么我们这儿读书过,要么到我们这儿应聘过。我们要有这个自信,我是有这个自信。但是我们在这儿不是培养最大的公司,未来我们培养出最好的公司,成为最舒服的公司。最优秀的公司,未必是最大的公司,最大的公司未必是最好的。

未来的时代不以规模来衡量,未来的三十年,过去以工业时代一定是标准化、规模、体量、资金,未来是企业做得多么美好、做得多么舒畅,做得舒畅的人一定是心态非常好,不断反思自己的人。

我前几天在马来西亚讲,我非常幸运,跟中国商界基本上所有杰出的绝大部分的企业家都交流过。我到海外,当今世界还活着的一些优秀企业家,我都经过长时间的交流和沟通,我很幸运,做企业的人,我见过无数政界领袖,我不是对他的权力感兴趣、光芒感兴趣,而是每个人走到这一步都有无数经历挫折,他是怎么跨过去的,他怎么面对的,他怎么面对普通人,他怎么面对商人。在这里学习过以后,我发现所有有出息的人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都很乐观,都很正能量,都不抱怨,都懂得反思自己。

很少有成功的人说这个事情别人干,这个事情别人做,湖畔大学带过去的东西,你的心态要乐观,乐观的人自信,你倾听别人,学会倾听,刚才女同学讲的,讲到这一点,到湖畔来听比讲更重要,来讲是分享,而不是做广告,更不是吹嘘。

我希望湖畔的人乐观积极,乐观积极的人,如果你没看清楚未来的结局是坏的,你的乐观积极不是什么,我认为未来的结局我们都会进火葬场,不管你多努力,这就是坏结局,仍为之。我们知道公司会关门,我每天开开心心把工作做好,乐观积极的心态。

另外一点,我希望大家不要去抱怨,任何人的抱怨,湖畔人要知道,别人的抱怨是我们最佳的机会。

第三我们需要反思,反思不仅反思自己的过错,还要分享自己的过错,从过错里面得到的东西才是真的东西。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很成功吹牛的东西,反过来一看,这些东西第二次根本没有机会赢。

湖畔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体系,我前几天在马来西亚讲过,我说阿里巴巴派很多人去学MBA,去之前都很聪明,回来以后都傻掉了一样,我有一段时间给停下来了,不是MBA不好,我们今天要换一种教育方法、教育思考。湖畔思想,一种新学,一种新的思考,刚才陈东升董事长讲,我们湖畔要有新的教育,其实今天经济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互联网技术走向互联网时代,我们湖畔第一期互联网公司为多,第二期、第三期传统企业越来越多,今后不存在互联网,互联网不是高科技。一百年以前,电是高科技,今天谁讲电是真正的高科技,未必。当然电力公司告诉你我做到、你做不到,但是教给大家,我们还是能做到的。

整个社会在未来三十年到五十年是天翻地覆,每次技术革命出来的时候,造成的很多思考方法、做事的方法、组织的方法都会变化。第一次技术革命的组织方式是以工厂,第二次技术革命出来,能源革命出来,以公司壮大,这次技术革命,对于公司的架构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公司的架构涉及到文化、人才、结构,全部都会变化。

在座每个人,未来三十年是动荡的三十年,未来的三十年是新企业诞生的三十年。我们可以打这个赌,我们公司里面跟我敢打赌的没几个。中国未来三十年,在台上的企业一定不是今天的企业,今天的前二十位的企业,三十年以后,不知道还有几个在,包括阿里巴巴在内。我们每天如履薄冰思考,因为变化超过我们的想象。昨天的套路不灵了,以标准化、规模化原来这种套路的教学方法必须反思,我们必须培养出新的一批人出来,而且坐在下面,我感受很重要的一点东西,当然不是完全颠覆,今天我特别感动,这帮人居然可以穿校服,挺难的,湖畔大学的同学能够穿校服,这是敬畏之心、感恩之心不、尊重之心,感谢大家,这是一种行为。

我希望未来三十年,你们成为榜样。未来三十年,湖畔大学所诞生的真正的一帮企业家,能够担负起未来整个世界经济的担当。每一个人一点点都会影响很多,企业家影响非常大,我们昨天讨论,我们在国家昌盛的时候,哎呦,奥运冠军,真不错,我们看科学好,去做科学家好,真好。但是科学家也好、奥运会冠军也好,背后是谁干的?我们企业的钱和税,但是没有人觉得企业家在这个社会上有多大的作用。

我们在座这一代的“新学”,希望大家担当起来的是企业商业社会、科技发展,离不开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努力。未来三十年、五十年,中国企业将会在世界中担当巨大的责任,中国要担当世界的责任,中国必须担当时代的责任。美国有今天,美国当年担当起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在科技的发展、理念思想的发展,在过去三十年取得巨大的进步。

我们今天必须准备好担当,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快要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我们对世界的担当、经济的担当,无论外交、军事各方面,都要强大的经济支撑。而经济的竞争,不是靠你有多少武力,而是文化的竞争,思想体系的竞争,执行力的竞争,学习的竞争。

湖畔大学不仅为中国,现在已经有很多老外向我提出申请,很多跨国公司提出能够是否把自己最优秀的公司里面具备创业精神的年轻人、未来的CEO来到湖畔大学,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创业者说愿意。要过来的人越来越多,这所大学必须是全球化的。

我们很快会接受全球的这些优秀创业者、企业家,在一起上课。因为只有全球的思考、全球的眼光、全球的格局,我们这个学校才真正会变成全球化,面向未来。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做好企业,不是大企业,大是自然的结果,为大而大,必定亡,为胖、吃胖没有什么意义,要健康。

企业也是一样,怎么舒服怎么来,面向未来三十年、四十年。这所学校我希望大家共同创业,这不是一个校长在讲话,而是一个创业者跟大家交流。我们在这里面,我们到这里来,我们教不了你怎么赚钱,你们跑这儿来还要学习怎么赚钱,你们找错学校了。你们到这儿来是分享经验、倾听教训,同时更希望大家在这儿学一些平时你根本不会去思考的,哲学、艺术、医学、军事。有些课是强制的,跟商学无关的课,我希望是强制学的,跟商有关的课是选修的。

我们云谷学校,阿里巴巴合伙人准备创办一个新型的小学中学,这个小学里面英语课、体育课、绘画课是必修课,数学、语文慢慢来。我从来没发现一个成熟的人不会算术的,但是音乐、绘画、运动,这些不好,这些人将来不会成为人才。希望我们在湖畔大学,我们三年Review一次,今年第三年,整个校董事会,Review过去三年来所有教学的成长痛苦。也希望共同搭建、完善整个保荐人体系。我们保荐人的职责,要把全中国最好的年轻人,有希望的企业家给找到,把他们聚集在一起,聚集一种新的经济的体量。这个经济体量为国家、为社会、为世界、为未来出力,因为聚在一起的人多了,才会不一样。

最后我在很多年以前讲价值观的时候,讲过这一个故事:一个老外,GE公司总经理坐在那儿,中国讲价值观没有机会,互联网讲价值观更不可能,  我请他到我们公司来几天,走的时候说你们公司不仅你是疯子,你们公司几百个人都是疯子。

我们在湖畔聚集在一起,不断创新,本身就是能对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不管说什么,都会有人讲,我相信跑到这里面的人,不是想认识马云、柳传志、郭广昌、沈国军、史玉柱这帮人,你们是商界的,要认识,总有办法。我们不缺这些人,我们今天坐在下面的保荐人也好,校董也好,没有一个人是傻子。我见了那么多省委书记、省长、中央领导,我倒吸一口凉气,这些人这么聪明,世界远比你们想象的复杂。企业是复杂的,但是只要你乐观、正能量,只要你反思自己,学习别人的过错,自然而然,做一个好企业,定好目标,一定能做好。湖畔与大家同在,三百年不容易。三百年的企业,几乎很难做到。但是三百年的大学有,三百年的宗教有,重要的职责,要做好三百年,赋能别人,真正创造价值,帮助别人成长,才有可能。湖畔希望在座的所有湖畔大学学生以及未来的同学们,一起参与建设湖畔、监督湖畔,找到好的人进来,只有好人、好思想、好执行才会有好结果。谢谢大家!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马云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38698.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