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贴吧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ue, 30 Aug 2022 08:50:3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0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百度贴吧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百度贴吧”用户流失分析 //www.f-o-p.com/220698.html Fri, 06 Nov 2020 02:01:53 +0000 //www.f-o-p.com/?p=220698

 

用户对社交产品的更新换代不仅源于新技术的出现,也源于使用疲倦及社交产品从出现到被用户接受喜欢再到逐渐适应依赖。最后,厌倦不再使用这种加入到退出从肯定变为否定的变化,就是用户对该社交产品使用疲倦的过程,也就是社交产品用户流失的过程。

01 百度贴吧用户流失现象

百度贴吧于2003年11月25日上线,是一个基于关键词的主题在线交流社区。结合百度搜索,让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展开交流和互助,涵盖主题包括游戏,小说,体育,娱乐,生活等各个方面。

截止至2020年09月,百度贴吧已有2267万个贴吧,百度贴吧从上线起就以其专业性在众多BBS中脱颖而出。依托百度搜索平台优势,通过关键词方式聚合某一领域的相关人群。

贴吧内容全部为用户自生产,并且有用户自管理及贴吧吧主拥有帖子删除设为精品帖,设为置顶帖任命小吧主等权利,这种模式吸引了十几亿用户注册并加入贴吧。

但据百度指数显示,百度贴吧的搜索数仅为新浪微博的一半不到。百度贴吧的用户数量,用户使用次数,用户使用时长的不正常下跌。可以看出,百度贴吧这一社交产品的用户流失非常严重。

02 产品层面的主要问题

1. 广告问题

百度贴吧的广告起源于2012年9月推出的一项名为“贴吧推广”的业务,百度贴吧广告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版头广告,贴吧主题列表页广告和帖子详情页的广告。

以关注量超过200万的贴吧“李毅吧”为例。手机app百度贴吧中,该贴吧前15条帖子中就有3条广告。点进最新回复的,某帖子详情页中,前30条回复中才有三条广告,在电脑端的百度贴吧网页前20条帖子中插有两条广告。

过多的广告插入让与该领域相关的帖子展示变少,在观感上贴吧专业性降低。同时使社交网络中无效信息增多,造成用户对该社交网络产品使用疲惫。

2. 过于受制于专业性

2011年百度贴吧会员制度由吧主审核变为点击关注即可加入。这种变化优势在于可以使更多人加入贴吧贴吧活跃度提升,但弊端也十分明显。

首先,成为贴吧会员成本较低,造成越来越多的广告账号,甚至机器人账号,发布各种广告信息,甚至色情信息和钓鱼网站链接。在吧主吧务现有人数下,难以做到完全删除此类信息。

其次,贴吧类的传播属于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中群体规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离性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新会员并不熟悉贴吧原有发帖规则,尤其准入门槛降低,对于贴吧了解程度低,因此所发内容经常会不符合原有贴吧规则。影响贴吧正常秩序,也造成了故意影响贴吧正常秩序的爆吧事情不断增多。

最后,除了非故意的不符合吧规的帖子,为了快速提升会员等级,新会员的混经验水贴也随之增多。大部分为同样内容的复制粘贴在每个帖子中都发表一次,无效信息的累加,但一旦脱离低级混经验状态,会员则会减少,甚至不再发帖。

这就造成了贴吧表面上主题和回复数量都很多,但实际上内部帖子专业性下降。无意义帖子占比大幅增加,导致内容不能满足用户需求,造成核心用户的使用疲倦和流失。

3. 贴吧管理混乱

(1)出现贴吧买卖现象

2015年3月百度贴吧推出了贴吧合伙人模式,其官方宣传将贴吧合伙人定义为兴趣领域中的好几玩家或垂直领域内的资深企业。成为贴吧合伙人后,不仅拥有贴吧的经营权,可以直接在该贴吧进行推广和广告投放等业务,还想有该吧的所有资源,可拥有删除帖子,监控发起吧内活动等吧务的所有权限。

此项功能原本是百度为了使贴吧变现而推出的措举。但2016年1月,血友吧事件的出现造成了贴吧自上线以来最严重的公关危机,2016年,开始拥有近十年历史的血友吧,被卖的消息开始在网上传播,随后网友发现不仅血友吧,还有脑瘫吧等吧被卖。

百度贴吧的做法引起声讨,1月14日,百度贴吧合伙人招募网页下架;

(2)吧主被撤造成贴吧混乱

除了上文提到了贴吧合伙人造成吧主被撤的情况,贴吧吧主也经常因举报或其他原因被撤换,但在吧主被撤后,新的吧主审核并不能及时通过,由于长期无人管理造成贴吧混乱以至于用户流失。

与此同时,还有账号无故被百度官方有种凶永久封禁的情况,通过用户渠道贴吧意见反馈发给反馈后仅能搜到机器人,关于反馈已记录的回复,解决效率低下。

03 用户层面的主要问题

1. 原有的社交难以在其他领域延续

马斯洛在需求理论中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

在群体传播中,群体是满足个人需要的重要手段,社会自我是一个通过与其他人的关系而得到实现的自我,他只有得到其他人的承认,才能具有我们所希望它具有的那种价值观。

在百度贴吧中,这个贴吧中的会员就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能满足社交需求,在用户关注的某一领域,贴吧中用户很容易找到。很多爱好相同的网友彼此不断熟悉发帖子相互回帖进行互动,在贴吧中通过发表帖子也可以获得大量回复和粉丝,满足了用户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但是吧与吧之间渐渐清晰,一旦对这个领域不在感兴趣,脱离这个贴吧,之前的社交所积累的声誉便难以延续。每到一个新的吧,都要从新开始,再反复几次后,用户很容易产生疲倦感,即使始终在一个贴吧,随着之前熟悉的人不断离开,会让原有用户失去归属感,逐渐对贴吧失去兴趣,造成核心用户流失。

2. 用户自生产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百度贴吧作为一个社交产品,也有其特殊的发帖及沟通模式,甚至每个贴吧用语都各不相同,这些用语甚至有的会反过来形成网络流行语。如贾君鹏,屌丝等用语,就是从魔兽世界吧李毅吧出现的,大众面前的每个贴吧也逐渐形成了其固有文化。

但是并非每个贴吧形成的文化都是正面的,再加上百度贴吧监管不力,导致广告贴、相互谩骂帖屡禁不止,还有多次的恶意爆吧事件,让拥有十几亿用户的百度贴吧在用户心中留下了低级暴力,恶趣味的负面印象,甚至你是从贴吧来的吧,成为网络世界中形容一个人素质低下的贬义词。

当贴吧变成素质低文化水平低,年龄低的人才使用的社交产品会导致原有用户,尤其是高质量用户的流失。

结语

百度贴吧从2003年11月至今已上线16年,因为起步早,在页面上依然保留着以前BBS的风格,基本格局没有大变动,但与现在的社交产品相比,界面过于死板,用户失去了使用的新鲜感。

同时,同类竞争产品不断推出,豆瓣小组,知乎话题,微博话题等都是通过关键词和相关领域人群的形式不断分流百度贴吧原有用户,同时这些社交产品除了专业性强的话题小组等分类后,还有其他功能可以向全体用户传播这件事是百度贴吧所欠缺的。

但因为多年的积累,无论是数据的广度还是深度,百度贴吧都远远超过同类产品,尤其是每个贴吧的精品贴。甚至就是该领域最重要的资源的整合,在这种情况下,百度贴吧却因为急于将资源变现,投放大量低质量广告,甚至通过买卖贴吧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来获利用户。

用损失用户和自身形象的高代价换取利益,最终造成自身形象无话挽回和用户的使用疲倦,这也值得同类社交产品反思和警醒。

作为社交产品,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用户的需求而非变现能力,根据已有数据建立用户模型,对用户进行更精准的推荐,留住原有用户,吸引更多用户,保持产品本身格调,实现社交产品可持续发展。

 

作者:漂漂

来源:漂漂

]]>
从0到1深度解析KOL运营! //www.f-o-p.com/109399.html Fri, 07 Dec 2018 03:04:35 +0000 //www.f-o-p.com/?p=109399 KOL运营

 

最近和朋友聊得最多的,就是KOL运营。很多人认为KOL运营就是找大咖背书,事实上并不是这么简单。

今天,我将详细和大家聊聊,什么叫KOL运营。

内容较长,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下面,enjoy~

1、什么是KOL

KOL,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通常被认为是: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且为相关群体所接受或信任,并对该群体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个领域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大如锤子科技罗永浩、小米的雷军;小到贴吧的吧主、某读书群的领读人···这些都可以称之为KOL。

而KOL最大的两个特点是:有粉丝基础,能影响粉丝行为!

那到底该怎么做KOL运营?别急,在这之前,我们先说说,为什么要做KOL运营?

2、KOL运营的好处

一切运营手段,都是以提升用户指标为目的,而KOL运营是其中比较高效的手段之一,如使用明星来吸粉,大咖分享来促活等等。

这里,我们按照付费和免费的模式,来介绍几种常见的KOL运营场景:

花钱的:

微博和抖音早期使用明星进行拉新

英雄联盟每年举办LPL比赛,利用选手来促活;

得到知识付费产品,利用KOL的影响力促成你的付费···

不花钱的:

天涯猫扑等社区论坛利用KOL进行促活;

百度贴吧通过吧主和小吧主来管理贴吧;

游戏公司通过头部玩家来产出游戏攻略···

相较于一些常规的运营策略,KOL运营做得好,往往会事半功倍。那么,KOL从引入到流失的整个生命过程,我们分别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运营逻辑呢?

我们以社区类产品为例,来进行深度的分析:

3、KOL的引入

1.引入节奏把控

不同时期、不同用户基数的产品,需要结合自身的需求程度,去把控引入节奏。

前期引入的KOL过多,供过于求,内容缺乏足够的粉丝互动,KOL会失去创作的激励,引发流失。

前期KOL引入过少,供不应求,用户看不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引发流失。

当然,并非所有金字塔头部的KOL都是好的,也并非金字塔底下的KOL不值得花时间,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2.KOL类型把控

气质相符!气质相符!气质相符!

粉丝量多的KOL不一定适合你,垂直领域的小KOL对你价值可能更大。

对微博来说,我的目的是娱乐,那么我的KOL必须有趣好玩;

对于得到来说,我本身是做知识付费,那么我的KOL必须有料;

对于KEEP来说,我的KOL是健身达人而不是那些美妆大师;

···

不管你是引入还是培养,一定要注意,KOL必须契合你的产品。想象一下,当抖音上全是关于考试培训的KOL,官方还大力扶持···画面太美了,我想象不下去。

3.引入的方式

KOL引入又分为外部引入和内部挖掘。

内部培养的KOL忠诚度高,流失少,而外部引入的KOL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产品进行磨合。

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内部的挖掘,当内部无所需的KOL的时候我们再从外部引入。

下面,我们分别聊聊这两种方式如何去做:

外部引入

引入流程:明确引入KOL的目的-列出备选KOL人员名单-准备相应的合作方案-寻找联系方式-商谈合作引入。

明确目的:

我引入KOL的目的是什么,拉新,促活还是转付费?KOL引入之后希望他们做什么?明确了目的之后,你才可以去列出想要的KOL。

比如你希望快速获取一批新用户,这时你更倾向于找粉丝量多的。而如果你需要的是转化,那么你需要的是粉丝忠诚度更高的。

列出备选人名单:

明确目标之后,我们需要列出备选人名单,此时你需要收集备选人的资料,包括但不仅限于个人信息,粉丝质量信息(PS:需要注意,如果KOL离开现有平台,粉丝是否还在),候选人偏好等信息。

合作方案的选定:

合作方案中,需要明确告诉KOL,需要他做什么,他可以获得什么。

一定要注意对方的诉求,现在很多KOL,已经无法单纯用钱去打动。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当前的情况过的很好,而转移平台需要重新开始,收益却只是钱,为什么要折腾呢?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和KOL合作,不仅仅只考虑钱的问题,还需要考虑KOL的其他诉求,如个人品牌、平台扶持等。

拉KOL要坚持:

当我们什么都准备好了,开始去拉KOL时,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都会碰钉子。

可能你发过去方案石沉大海,微博私聊一直是未读状态。但我们不能放弃,微博微信找不到人,就去垂直社区找,去群内找等等。

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一次找不到换一个,一个方案不行换一个方案。当然如果时间要求较高的,而且预算充足,也可以直接通过专业的经纪人去找到你想要的KOL。

内部挖掘

内部挖掘,通常要寻找有一定影响力,并且内容产出较高的用户。

当前他是什么样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将他打造成什么样的KOL。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个用户可能当前非常活跃,但是产出内容质量不高。而另外一个用户内容产出较高,活跃度不高的,我们则更倾向于培养后者,活跃度你可以去提升,而内容质量你只能小幅度帮助提升。当然也要看用户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内部挖掘的时候需要找到其亮点,且这个亮点可以通过你的方式来进行包装放大。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成功地引入了一批KOL ,那么,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去维系这批KOL,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呢?

4、KOL维系

目前常见的KOL维系都是社群或者是单点联系。

针对KOL如果使用社群的方式进行沟通联系,最好是根据KOL的类型分类建立社群,便于同类型KOL间更顺畅地交流。

如果自身的KOL用户较多,最好在产品上可以给这部分用户一些特殊的通道,如游戏内通常有VIP专属板块,电商类的平台的大卖家后台等。

建立好信息的沟通渠道后,我们需要建立KOL档案。

KOL档案

KOL的运营工作一定要精细化,而精细化的运营需要你对KOL非常了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份KOL档案。

为什么要给KOL建档案?就像你为了追一个女孩子,你会关心她喜欢什么东西,喜欢哪个明星,喜欢吃啥等等,之后投其所好,这样追到女孩子的成功性会更高。

KOL运营也是同样的道理,平时不仅仅是利益关系,而是让KOL觉得你是真的在关心他、帮他实现他想要的内容。

同时,KOL档案对于公司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一份好的KOL档案集,除了能帮我们更高效的工作对接外,对于日常优化KOL引进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KOL的档案通常会包含以下内容:

个人信息:姓名,电话,微信,联系地址个人档案等。

业务信息:这类KOL属于什么类型的KOL,自身带大概多少粉丝,影响力如何,在哪一个方面比较有影响力。

比如说知乎上找用户A做KOL,那么可能就会增加用户A写过书,XX企业的创始人,在产品和运营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个人比较擅长的是运营的节奏,内容运营等方面。有了这些信息之后,针对性的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组织个内容运营的大咖分享专场,就可以找用户A去做这些事情。

KOL在平台的信息:KOL档案中需要记录该KOL在自身产品上的情况,用于后续的运营判断。

如用户A虽然在产品和运营方面有影响力,但是在知乎上没人找他,那么后面我们需要考虑是否把用户A从我们KOL行列中剔除,不再给他享受特权。

KOL在其他渠道的信息:通常一些KOL不会只在一个平台进行合作,那么我们还需要了解我们的KOL在其他平台的表现。

同样的例子,用户A在知乎不怎么回答问题,但是发现在悟空问答上回答问题很积极,那么我们后面就需要进行对比,来调整对用户A的运营策略,是增加物质激励,还是通过精神激励促进其产出。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也可以加进档案中,如KOL近期的一些动态,个人的性格等内容。主要是方便后续更精细化的运营。如用户A近期要生孩子,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送个婴儿车给到用户A作为一个小礼物。

在档案中,用户需要进行分级、分阶段,当前的用户影响力或者是价值在什么水平,当前所处于的阶段,我们针对这类用户是采用哪种方式进行赋能?针对不同层级的KOL,调用的资源、使用的手段也是不同的,在档案中我们需要将这些信息都记录到位。

简单理解,KOL运营是先给到KOL想要的东西,之后让KOL产出我们想要的内容。而给到KOL什么,则需要你不断去了解KOL的需求,去接触沟通分析,这是一个长期且考验耐心的工作。

设立规则

建立好档案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设立并告知规则。

设立规则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影响到用户或是造成KOL流失。一般情况下这个规范在合作之初都会说明,但最好额外制定一个KOL和产品之间的互动规范说明。

举个例子:KOL遇到问题可以及时找到我们的运营人员,不得发布有损产品形象的言论。KOL和用户之间产生冲突,请及时与运营人员沟通,否则取消相关的特权和福利等内容。

另外有一个特别说明的点是,平台设立的惩罚性的内容,针对KOL千万不要设立特权机制,避免造成自身用户流失

在设立规则的时候抱着一个目的:我们引入KOL是为了更好的和产品一起服务好我们的普通用户,而不是服务KOL

5、KOL初期运营:赋能成长-形成影响力

初次引入的KOL,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影响力,我们前期都会进行包装、赋能。在推出亮相之前,预先设计正面的形象。

包装:通常在内部挖掘一些KOL的时候,我们会去挖掘这小部分KOL的亮点,加以包装。

咕咚上,产后辣妈坚持锻炼,单纯这个点无法形成KOL的效应,那么我们可以包装几个点,如励志,苦情戏等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打动用户,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最初的猫扑,也存在较多这样经过包装的用户,如筷子兄弟,小月月等。

KOL赋能:作为运营方,你必须对你自身产品非常了解,而KOL对他自己领域的内容非常了解,这样你们的结合,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威力。

你需要给KOL说明他该如何在你的平台上获得足够的影响力,包括但不限于部分专业技巧上的辅导,以及平台上一些产品功能的实现,甚至于说开放部分数据,让KOL更好的进行产出。

如抖音引入部分KOL的时候,不仅仅是说:你拍个视频,我给你流量就完事了。视频具体怎么拍,服装怎么搭配,你的受众群体是什么,他们更喜欢什么视频等等,这些抖音的运营都会给到对应的KOL。

作为 KOL运营,你要做的不仅仅是引入,更多的是陪他一起成长。

资源倾斜:当万事俱备的时候,你需要给这些KOL资源倾斜,让其真正在自身平台形成影响力。

除了流量倾斜,甚至不断地去制造关于KOL的话题热点。就像李健刚去好声音的时候,好声音在第一期第二期给了更多的画面,同时也不停地制造李健的“学霸”属性和段子手话题。

只有当KOL在产品上形成影响力后,你才可以通过KOL运营去影响自己的用户。

6、KOL中期运营:合作深入-价值体现

排他约束

当KOL已经形成影响力后,我们需要建立排他约束,我们付出了资源,也付出了其他情感上的东西,这时我们需要从语言和书面上要求我们的KOL用户制定一个排他的标准,如果KOL心猿意马,肯定是不可取的,应该及时止损,终止合作。

有了排他约束之后,我们就可以放心去进行更好的深入合作,给予更多的资源投入。

KOL激励和策略调整

KOL形成影响力后,我们一方面要给予KOL激励,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同时也需要不停地去调整你和KOL合作的一些策略。

比如前期你给那个辣妈设定的苦情戏,后来发现KOL自身不喜欢,那就尝试调整为励志方向,去测试粉丝反应。

同时,你整个的激励也需要随着KOL的不同去设定不同的内容,比如初期的KOL给精神激励即可,中期有一定影响力的给一定的物质激励,当形成非常大的影响力的时候,你需要给到的是更多的利益,包含打造IP、粉丝运营等。这个时候你的策略也需要调整,从最早之前的给予,到最后面的利益捆绑

就像很多知识付费产品,我可以采用买断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分成的方式。而你需要做的则是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影响力的KOL给予不同的激励,让其更好的活跃起来。

KOL价值体现:

当我们的KOL形成了较大影响力后,这时就是我们前期投入的回报时刻。

如果我们希望拉新,这时可以利用KOL发起好友邀请赛;

如果我们希望社区活跃,这个时候可以利用KOL进行话题带动;

如果我们希望用户付费,这个时候让KOL去进行背书宣传;

···

这里要注意整体的运营节奏,不要刚有了影响力就马上进行变现,这样很有可能会毁了你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KOL,也会让你的用户渐渐流失。

当然,只有当KOL给你带来了价值,给了你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你才算运营成功了一小步,但很多时候这个回报都是后置的。

7、KOL运营后期:留存你的成果

在KOL运营后期,我们更注重KOL的留存,自己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KOL,要尽可能留住,产出更大的效益。

不过有一点需要看开,KOL始终会走的,我们做的,只是让这部分KOL留在自己产品上的时间更久,获取更多的回报。

通常我们有两个手段:利益捆绑、情感维系。

情感维系

我们在KOL引入之初就建立了KOL的档案,这份档案贯穿整个KOL运营工作,因此非常重要。

在KOL运营后期,需要借助之前建立的档案,了解当前KOL的情况,之后投其所好,送小礼物,在重要日子进行问候等。这里最重要的是,让KOL感觉你很用心。

情感维系中最重要的是真心去做,而不是为了KPI去做。人与人相互交流,是否真心、是否用心都是可以感受到的,而你对他的细节了解,会让他觉得你很用心。

利益捆绑

和KOL进行合作的时候,提前考虑KOL可能流失的情况,在合作方案中规避掉。如使用分成的方式而不是买断的方式,使用持续活跃的方式而不是一次性爆发的方式等。

当然最好可以让KOL参与到平台的运转中,让他留下更多的东西在平台上,如他的粉丝。让他依赖平台,离开平台这些影响力都会消失,这样会让KOL留的更久一点。

8、结尾

很多时候,KOL运营和我们现实中谈恋爱很相似,你要去了解她,逗她开心,给她好处,也会约法三章,在困难中一起成长。只是我们在KOL运营中,是一个人和多个人谈恋爱,当然,这更考验运营者的能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做到的是细致,细致,再细致。

KOL运营会比常规的精细化运营要求更高,而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KOL运营,你需要比其他人更细致。

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些你能轻松地解决,有些没那么容易解决,但你可以记住一个准则:我们引入KOL最终目的是一起服

务好我们的普通用户,而不是我们一起服务KOL用户。

愿你在KOL运营的道路上,把自己,变成业内的KOL!

 

作者:兑吧运营帮,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兑吧运营帮(DByunyingbang

]]>
青瓜早报:任正非女儿在加拿大被捕或引渡到美国;锤子科技被拉横幅”还我血汗钱” //www.f-o-p.com/109109.html Thu, 06 Dec 2018 01:09:42 +0000 //www.f-o-p.com/?p=109109

早安(* ̄︶ ̄),艾瑞巴蒂,一起来看今天的早报

一、头条:任正非女儿在加拿大被捕

1.任正非女儿在加拿大被捕 或引渡到美国

12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加拿大应美国当局要求逮捕了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公司创始人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其因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而面临被引渡至美国。据悉,美国正在寻求实施引渡程序,计划于美国当地时间周五举行保释听证会。消息人士称,“由于禁止发布相关消息,我们目前无法提供更多细节。”美国纽约检察官一直在调查华为是否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网易)

2.华为回应:没有任何不当,相信法律体系最终给出公正结论

3.中国驻加使馆:要求美加立刻恢复孟晚舟人身自由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网站消息,加拿大警方应美方要求逮捕一个没有违反任何美、加法律的中国公民,对这一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中方表示坚决反对并强烈抗议。中方已向美、加两国进行了严正交涉,要求它们立即纠正错误做法,恢复孟晚舟女士的人身自由。我们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采取一切行动坚决维护中国公民合法权益。(央视新闻

二、国内新闻

4.消息称锤子楼下有人拉横幅”还我血汗钱” ,锤子尚未回应

消息称锤子科技在北京望京北路的中国数码港的办公楼下,有十数人拉起了“锤子科技 还我血汗钱”的标语。此次爆料来源于网友上传图片,并且在微博中也有途经网友相互佐证这一传闻。近几个月锤子科技负面缠身,先后曝出了“成都团队被裁撤、CTO吴德周计划离开、资金紧张,员工无法开出工资”等负面传闻。目前锤子科技公关团队并没有回应这一消息。(新浪科技)

5.ofo回应“求助政府官员谋求上市机会”:不存在

针对《财经》杂志报道称,“ofo创始团队在求助政府官员,谋求上市的机会。”ofo小黄车回应称,“不存在”。(新京报)

6.趣店被曝裁员200人,人均获赔近10万元

趣店认证员工在脉脉发贴称:趣店去年年底招聘的管培生,经过激烈的协商,走了80%,拿着N+6.5补偿走人。此前,有管培生在一个近400人的趣店员工微信群提出“必争18薪”的诉求,近百号员工向大白汽车许龙(趣店高级副总裁、原大白汽车负责人)发邮件,提请18薪诉求,后得到回复消息:不愿留的自己走,走的话N+6.5。80%以上员工接受赔偿方案,毅然决然的拿钱离开趣店。有趣店员工根据补偿方案粗略算了一笔账,人均9万+,有的大白汽车门店店长可拿10万+。(异观财经)

7.滴滴架构调整:成立两大平台公司 设首席安全官

滴滴今日发布员工邮件,宣布组织架构升级。此次升级,滴滴核心业务和多部门都将进行合并、调整,其中专快车事业群合并,成立网约车平台公司,原小桔车服和汽车资产管理中心(AMC)合并,升级为新车服,成立车主服务公司。

8.东风汽车获首张网约车许可证

东风汽车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12月3日武汉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处向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颁发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这是东风公司在全国取得的第一张网约车经营许可证。根据东风公司战略部署,预计2019年,“东风出行”将布局线下运营车辆超过5万台,未来几年达到50万台以上。

9.联想集团贺志强谈TO B巨头定义:BAT不是 华为也不是 只有联想是

12月5日,联想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表示,在他看来To B的巨头定义中,BAT并不能够称得上巨头,华为也不能,只有联想真正把IT技术做到所有行业的。“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没有边界,这是自我误判和自我膨胀。”

10.FF内部人士:公司剩1000人左右 目前都领美国最低工资

贾跃亭领导的法拉第未来,也就是简称FF的公司现有员工约1000人左右,其中包括美国员工400余人,中国员工600余人。一名内部人士称:“留下来的这些人都是以美国最低工资来开,大约月薪4000多美元,保险也是上的当地最低。”

11.央行查处拒收现金行为602起,盒马生鲜被点名批评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整治拒收现金工作开展以来,全国共处理拒收现金行为602起,经约谈、政策宣传和批评教育,558起已全部整改到位,44起正在处理过程中。其中,新零售行业已成为整治拒收现金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央行上海总部近期在接到针对盒马鲜生拒收人民币现金的投诉后,立即开展调查。经查证,在盒马鲜生消费必须使用其App,现金无法使用。(上证报)

12.盒马双十二减免活动仅限APP,现金支付不享受优惠

在盒马鲜生店内,付款方式主要为自助收银,消费者在自助收银台扫描商品后使用盒马APP,针对部分没有下载APP的用户,盒马在服务中心处设置了单独的人工收银通道。据工作人员介绍,临近双十二盒马鲜生推出减免活动,但现金支付不享受优惠,活动仅限APP,需要在APP上领取优惠券才可以使用。(新京报)

13.链家:12月起采用“新均价“统计口径,不存在人为修改

近日链家网市场均价数据的变化引发业内广泛关注。对此,链家方面表示,不同时间段用户先后看到的参考均价存在差异,是因为从底层数据汇总、计算再到前端展示过程中,会存在系统缓存期,属于正常情况。链家在其官方公众号上表示,12月起将采用新的市场参考均价计算方式。在导入新计算模型后,链家网首页所显示的城市均价数据将会对应发生改变。

14.微信公众平台开放微信搜索一级菜单

微信公众平台后台新增了“微信搜索”一级菜单。在“微信搜索”一级菜单下,有“品牌搜索”、“服务搜索”、“功能组件”三个子菜单。此外,微信曾在7月6日官方宣布开放品牌搜索,当时其入口在公众号后台的“搜索开放平台”插件中,开通需满足公众号获得商标保护以及非金融、医疗行业两个条件。(亿邦动力)

15.百度贴吧被爆可买卖身份证:开网店、开房、贷款都能用?

近日,百度贴吧上有大量买卖身份证的帖子,一张身份证的价格由50-300元不等,300元的可附带银行卡和手机卡。调查发现,这些身份证多是捡来的,可用于开网店、开房甚至贷款,而身份证原主人则可能面临征信问题。

16.管清友:2025年中国可能买下全球45%的奢侈品,没有品牌敢得罪中国女性

4日,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表示,中国2025年可能会买下全球45%左右的奢侈品,没有哪一个品牌可以得罪中国女性市场,它会比当年日本东方女性市场更庞大。

17.上海首家喜茶PINK主题店开业,落址新天地广场

上海地区第一家喜茶PINK店将今日在新天地广场B1层开业,这也是喜茶继广州、深圳、南京后的全国第4家PINK主题店。据喜茶方面透露,在喜茶门店消费的顾客,约有70%-80%是年轻女性消费群体。粉色是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色,通过粉色道具与软装的体现,将幸福感强烈的色彩语言运用到空间中,喜茶可以更直接跟女性消费者交流。(联商网)

18.爱奇艺CEO龚宇:95后、00后以看盗版内容为耻

爱奇艺CEO龚宇近日表示,“中国网络用户对知识产权的尊重越来越深刻。特别是现在年轻人,95后、00后普遍以在网络上看盗版内容为耻。这已经不是简单一个别人的约束,而是自我约束。”(快科技)

19.上海星巴克烘焙工坊开业一年,成星巴克全球销售额最高门店

星巴克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7年12月5日开业之来,上海烘焙工坊每天平均接待8000人次,一年累计接待量超过数百万人次。上海烘焙工坊也成为目前星巴克全球销售额最高的门店。(界面)

三、国外新闻

20.Facebook被曝给广告客户开特别权限,考虑过兜售用户数据

英国下议院曝光了一批此前强征的Facebook内部电邮。它们显示,在限制第三方开发者获取用户好友数据后,Facebook还给予Netflix、Lyft等广告客户开了获得所有数据的白名单;扎克伯格考虑过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一些数据权限,为此收取费用;对可能威胁自身业务的同行Twitter旗下服务,Facebook采取打压措施。(新浪财经

21.三星2017年广告投入112亿美元,成全球最大广告主

三星去年在广告和营销方面的开销达到了112亿美元,相比而言,宝洁花费了约105亿美元。三星重磅投入广告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应付媒体的恶评,包括Galaxy Note 7手机起火招致的媒体批评。此外,与苹果争夺注意力也让他们破费不小。

22.梅西百货关闭天猫旗舰店,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梅西百货在其天猫旗舰店中发布撤店公告称,将于12月3日起停止接单,之前所有订单仍会正常发货,未来将通过美国官网继续服务。这意味着梅西百货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2017年上线的梅西百货中国官网也于2018年6月9日停止运营。

23.香奈儿宣布停止使用珍异皮革,包括:鳄鱼、蜥蜴、蛇和黄貂鱼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香奈儿CHANEL宣布不再使用皮草和特种皮革(包括鳄鱼皮、蜥蜴皮、蛇皮),是全球首个宣布禁用特种皮革的时尚奢侈品牌,此举受到动物保护团体的欢迎;2)香奈儿的艺术总监Karl Lagerfeld说,香奈儿是自己选择不使用稀有动物皮革的,而不是受到强迫的,他说香奈儿这么做是因为这是流行趋势;3)确实,追求时尚不一定要牺牲生命。

24.问答网站Quora CEO德安杰洛为数据入侵事件道歉

据外媒报道,在黑客窃取了1亿多用户的个人信息后,问答网站Quora首席执行官亚当·德安杰洛进行了公开道歉。Quora网站在11月30日发现了此次数据入侵事件,被盗信息包括用户姓名、电子邮件地址和加密密码。德安杰洛在博客中表示:“确保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未能履行这一责任。”(腾讯科技

25.汤森路透计划两年内削减3200个工作岗位

据路透社报道,媒体巨头汤森路透计划于2020年以前裁员12%,减少3200个工作岗位,作为精简业务和削减成本计划的一部分。在多伦多举行的投资者会议上,汤森路透宣布了裁员消息。会议上,该公司还表示,到2020年,该公司的产品将减少11%,其全球办公地点也将缩减33%至133个。汤森路透没有说明裁员会涉及哪些部门。(华尔街见闻)

今日思想

惶者才能生存,偏执才能成功。

——任正非

 

作者:静静,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i黑马

]]>
互联网社交下半场,年轻人该去哪「蹦迪」? //www.f-o-p.com/108361.html Thu, 29 Nov 2018 09:37:11 +0000 //www.f-o-p.com/?p=108361

 

朋友圈装死,在即刻蹦迪;即刻开始从内容资讯软件转变为同好社区,并正式“宣战”十几家BAT品牌,塑造自身兴趣社交的形象。即刻转变的思路和目的是什么?它如何打造出自身品牌定位的?一起来看下吧~

最近,一些互联网大厂门口的广告,都变得「黄黄」的。

嗯,又是“大字报”TVC。

这次是即刻App,一个年轻人的兴趣内容消费和互动平台。

围绕「同好交友上即刻」,官方创作了⼀系列“警告体”海报,以9⼤品牌的公司地址为中⼼进⾏贴脸投放,对它们隔空喊话。

每篇文案都符合企业特色,比如喊话天猫,就是「醒醒,脱单才是双十一的正经事」;喊话微信,就是「都是同好的社交圈,才是我要的朋友圈」;喊话百度,就是「搜索才竞价排名,交友有趣就行」……类似这种,有七八上十张,最终落脚到「同好交友」上。

印象中,这是「即刻」首次大规模线下推广,之前哪怕是拿了腾讯的投资 ,也是轻描淡写不太声张。

这意味着:一个资讯订阅App,已经全面转向同好社区,开始了「务实」阶段。

01

可能还有很多非互联网人士,不太了解「即刻」这款软件。

即刻App,2015年就已经上线,大概从2016年开始,因为部分科技圈人士推荐,它逐渐渗透到产品、投资和媒体圈。如果你经常混迹于互联网社区,就会发现很多互联网大V,都在17年前后密集地点评过「即刻」。

很多人把「即刻」当作故去的RSS,或是iFTTT。因为用户也是通过订阅某个事件,比如「xx的几点看法」、「又有航空优惠提醒」,来快速筛选和了解信息——魏武挥将其称之为「精细化内容颗粒度」。阑夕举例说:有的书论斤卖,有的书论个卖,而「即刻」按页卖。

这种类RSS的订阅和整合,不少内容产品都尝试过。比如前谷歌设计师王俊煜的「豌豆荚一览」,和他之后做的「轻芒阅读」。用户同样可以省去下载一堆App的麻烦,直接在手机端浏览所有资讯;因为只能订阅内容源,无法解决更多需求,这两款产品未能走向大众。

相较之下,「即刻」一开始就强调订阅「事件」而非「资讯」,在使用范围和个性化方面,略胜一筹。

2016年流行的内容分发方式,一种是类似今日头条的纯算法推送,过于了解人性从而显得有点 low;一种是门户演变来的人工编辑+订阅,太不了解人性而显得非常难用。「即刻」混合了这两种模式,并且使用更细的标签划分,从而填补了二者的缺陷。

一开始,「即刻」的主题设置,绝大部分由运营编辑负责。

官方建立社区规则后,逐渐开放自建主题和动态精选功能,从而把编辑和筛选的权利,部分移交给用户。

事实上,现在的「轻芒杂志」小程序,也遵循类似的分发方式。算法「抓取」,加上用户「马克」,共同把好内容「顶」到前排。只不过,它的门槛还是太高,并且没有社区黏性。

到这里,「社区」终于出场了;因为工具属性,一群人被汇聚到一起。

如果是刚需,比如联网、杀毒、地图等,用户量足够大,基本就成功了一半。可「订阅信息」这种需求,其实有太多解决方案;「即刻」必须摆脱工具性,让用户之间建立联系,通过网络效应提高产品价值。

因此,以产品图标从黑色变为黄色为界,「即刻」这款产品分成了两个阶段:一个是以信息订阅为主要任务的工具时代,一个是以兴趣交友为主的社区时代。

目前即刻站内,已经有25万个兴趣主题。95后、00后在这里记录喜怒哀乐,找到优质的内容,发现趣味相投的新朋友。

02

这就要动百度贴吧豆瓣、知乎等社区的蛋糕了。

如果以2003年百度贴吧成立开始计算,互联网社区已经15岁了。贴吧和两年后诞生于胡同的豆瓣,共同形成了早期人们对「兴趣社区」的认知。

「兴趣社区」不是新概念,BBS时代就出现了「斑竹」、「盖楼」、「灌水」等用词。百度贴吧和豆瓣,本质上都是大型BBS。只不过,信息来源和人的汇集形式不同,前者通过「搜索引擎」,后者通过「书影音」。

百度贴吧和豆瓣小组,看起来有诸多相同之处。除了类BBS的发帖和回复机制,还有个共同点是都为零散的孤岛。不同贴吧、小组成员「老死不相往来」,用户之间没有共同情感和记忆,这对平台运营和商业化,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当然,如果能让用户在小众圈子high起来,也是一门不错的生意。可惜两款产品的设计和运营,似乎都过于强调「内容」而非「人」。

百度贴吧早期为了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允许不注册ID的游客发言,用户体系并不完整;豆瓣小组的标签大多比较广泛,类似摄影、读书、旅游之类的兴趣,其实是无法让用户形成强关联的。

不过,以上完全属于「马后炮」分析,对于一个十几岁的产品来说,它往后走的每一步,都是被推着、被动完成的。然而正是在新老用户的两难中,在纠结的自我修复中,它们可能要眼睁睁地错过新机会。

其实这几年,大家发现一个可以降低用户门槛,有利于形成用户黏性的「利器」,叫作「短动态」。各自为政的BBS被抛弃在历史长河之中,现在所有的内容产品都在「微博化」,通过鼓励用户UGC来增强彼此的联系,和对平台的依赖。

「即刻」的转向就是如此。

表面上看,你会发现早期用户把它对标成 RSS,或者订阅号,甚至资讯App;不知何时起,用户开始担心它变成了微博。翻一下版本更新日志,这种变化会更加明显:从只有订阅到热门推荐页,到动态精选,再到点赞和@功能,「即刻」一步步完成了工具到社区的转变。

另一方面,即刻在有意识地引导用户社交——不要「沉溺」于自己订阅的信息了,好歹出来找一下同好,从「偶然聊天」到「转评赞」到「关注」,再到「线下面即」,一站式解决年轻人社交需求。

03

今年2月,即刻4.0全新上线,版本介绍中首次出现「同好社区」的字眼。不久之后,官方放出一支魔性的视频广告《内个内个内个啊》。一开始「就想看点好东西」的slogan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这支15秒的广告,传播可能不算广,脑洞却相当大。大学宿舍楼栋里,女主对男主破口大骂:「内个你也敢发」、「内个你还点赞」、「内个你也敢粉」,响度一声比一声大,情绪一次比一次激动。

直到短片结束,男主和用户也不懂「到底是哪个啊」。

这里的「内个」指代不明,暗含「兴趣广泛」的意思。而短片结尾的「即刻,相当内个」,代词活用形容词,有点内涵。「即刻」想通过鬼畜的画面,打造属于年轻人的流行用语。

其实,判断一个社区的氛围浓不浓,关键标准就是看有没有「黑话」。比如前段时间的王菊刷屏时的「菊外人」「大菊已定」,背后就是粉丝对「菊文化」的认同。而即刻App的 #即话宝典# 主题中,也有「高手云即」、「即学即用」等词。

这些「黑话」虽然很有特色,但不具备细分用户,逐一打破圈层的作用。

当我们在说「同好社区」时,必须要明确一点:广泛的兴趣并不能产生联系,细分小众的同好才能引发共鸣。即刻的升级,一定程度上,是要把兴趣社区带向同好社区的时代。

因为,兴趣之外,情绪、职业、状态、经历、地理位置等都可能是让⼀个⼈和他⼈产⽣情感交流,并且获得身份认同的特征。所以你会发现在即刻有很多这样的主题:今天不开心、浴室沉思、我就想定个位、这么过分一定发即刻……

即刻的目标人群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希望找到存在感、渴望认同;通过发现同好、找到组织,即刻想帮助年轻人找到认同。

而只有垂直圈层才能建立更强的联结,更容易形成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反应在内容上,即刻锁定了六大核心圈层:搞笑、饭圈、二次元、生活方式(吃喝玩乐萌宠旅行美妆等)、情绪和职场。

2018年,「即刻」陆续赞助了《中国音乐公告牌》、《故事王2》,以及《即刻电音》,试图渗透到饭圈、二次元圈和潮流圈。七麦数据显示,近3个月即刻App下载的高峰,出现在9月8日,正是《中国音乐公告牌》开播的第二天。

即刻站内设置了相关主题和打榜入口,短期内吸引了一大批饭圈迷妹。因为这些综艺还在播出,新涌入的用户大多还很活跃,不过之后的留存就要凭运营本事了。

另外,即刻早期用户,其实是一批对阅读要求高,讨厌信息噪音的人。经过一波波「年轻化」的下沉,原有用户如何「自洽」,也成为平台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要向外扩容,就不得不开放大门。而人一多,广场就势必吵闹。所幸,「兴趣」五花八门,但锚定的用户都是「年轻人」。

互联网社区产品15年的迭代,也见证了网民代际的变迁。

近些年,新型社交/社区App创业浪潮滚滚而来,且这一赛道八九成都盯上了00后。无论中外,社交产品有条铁律是:父母多的软件,孩子就会逃离。Facebook是这样,微信亦如此。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瞄准95后、00后的App,不少以「逃离朋友圈」为设计初衷。

「即刻」虽不像知乎、抖音小红书等产品,却一早就提出「在朋友圈装死,在即刻蹦迪」的口号,并在试图引领这个潮流。

 

作者:吴怼怼,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吴怼怼(esnql520)

]]>
青瓜早报:科技部:基因编辑婴儿如确认出生 ,将依法处理;拼多多在苹果应用商店恢复上架 //www.f-o-p.com/108052.html Wed, 28 Nov 2018 01:11:13 +0000 //www.f-o-p.com/?p=108052

 

早安,朋友们,一起来看今天的早报!

一、头条:科技部:基因编辑婴儿如确认出生 ,将依法处理

1.科技部:基因编辑婴儿如确认出生 ,将依法处理

 

11月27日消息,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对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做出回应。徐南平表示,2003年颁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规定,可以以研究为目的,对人体胚胎实施基因编辑和修饰,但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而本次“基因编辑婴儿”如果确认已出生,属于被明令禁止的,将按照中国有关法律和条例进行处理。

2.人民日报评基因编辑:科技发展不能把伦理留在身后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这样的医学行为不是割双眼皮那么简单,更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它关系到人类基因的谱系,关系到每一个人,也蕴含着伦理风险。人文科学,应该走到科技的前面去;人文关怀,更应该走到科学的内部去。基因编辑,根本目的应该是服务于人的健康,服务于人的整体福利。对这一次实验本身及结果,科学界会如何进一步回应仍需观察。

3.超一半网友不反对基因编辑婴儿

昨日,针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i黑马进行了投票,来看大家对此事件的支持度。其中,有20%的网友持支持态度,认为可以达到抵控严重疾病的风险,44%的网友不支持此行为,还有35%的网友持中立观望态度。

二、国内新闻

4.京东回应大面积裁员:正常人员流动,已报案

昨日有媒体报道,京东正面临大面积裁员,有部门裁员幅度达两三成。京东官方回应称,系正常的人员流动和末位优化,但被造谣为“京东大面积裁员”,已收集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业内人士认为,裁员可能且最直接的“止损”方式。

5.拼多多在苹果应用商店恢复上架

11月27日23时左右,拼多多在苹果应用商店陆续恢复上架。昨日上午,苹果方面共计暂停了718个中国地区的App下载,其中包括拼多多、搜狗地图等热门应用。15个小时之后,拼多多买家版app在iOS系统中恢复上架。拼多多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买家版App被暂停下载,消费者涌进了卖家版,消费者对于拼多多买家版下载需求量太大,拼多多卖家版在iOS系统中罕见地冲进了下载排行的前十名,超过往日十倍以上。

@tx网友.:就凭它用什么平衡车9.9元,什么20元红包没有领等等的诱惑,我就很反感这款APP

@YIDA:不是没有好东西,而是你想用白菜的价格买到人参鹿茸的东西。正常价格范围内的东西绝大部分就不会假

@A的故事:淘宝刚起步也是这样的,但现在在拼多多买点小东西还是不错的,比淘宝便宜多了

6.合作方涉嫌违规,支付宝宣布“相互保”升级为“相互宝”

11 月27 日,支付宝官方微博宣布 ” 相互保” 升级为 ” 相互宝 “。支付宝表示,自 10 月 16 日上线以来,”相互保 ” 已有超过千万用户加入。但 ” 相互保 ” 合作伙伴信美人寿涉嫌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费率、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性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

7.王慧文:互联网公司组织能力都不合格,除了阿里

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在WISE2018大会上表示:在市场驱动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组织结构往往存在问题。在所有新经济公司里,只有阿里的组织能力过关,包括美团在内的公司都不过关,阿里巴巴我还是很服的,它今天能支撑这么多业务,还不出乱子。

8.百度贴吧出现收售身份证,用于开房,洗钱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部分商家在百度贴吧以50-300元一张的价格公然收售身份证,而这些成为“商品”的身份证,往往被用于非法用途,带来诸多后患。根卖家说,身份证大多是“收购”或“捡来”的。记者与部分卖家沟通得知,丢失的身份证可用来上网,开房,洗钱等。(新华社)

9.苹果下线拼多多、搜狗等百款应用,或与违规“热更新”有关

苹果应用商昨日集中下线了拼多多、搜狗、科大讯飞悦跑圈等多家公司的应用产品。数据显示,截至昨日14:10共有719个应用下架,并且在持续增加。搜狗回复称,正在向苹果核实原因,暂时没有回应。科大讯飞也暂未有回应。悦跑圈表示因为2.5.2的“热更新”技术的问题导致下架。“热更新”,就是通过技术使得应用上架后,可以无需更新,就修改代码或新增功能。(新京报)

10.宝宝树昨日陆港股,首日即遭破发

11月27日上午中国母婴社区平台宝宝树成功登陆港股,以每股6.8港元的发行价挂牌交易每手500股,全球发售共计250,323,000股。股票代码为1761。午盘破发,目前股价为6.71港元,较6.8港元的发行价跌1.32%。

 

11.猎豹移动回应7款应用存在广告欺诈:平台提供不实信息,予以起诉

近日,猎豹移动就7款应用被指广告欺诈做出回应:由于广告监测平台Kochava向公开媒体提供了有关猎豹移动广告系统的不实信息及判断,造成猎豹移动股价剧烈波动及恶劣影响。对此,猎豹移动决定对Kochava予以起诉。(新浪科技)

12.工信部通报违规电信企业:阿里云、途牛、携程等上榜

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近期对7家电信企业落实《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企业进行整改。7家企业分别为:南京途牛科技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上海帝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市景安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武汉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成都西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13.西安ofo原办公地清空 多名用户前来要求退款扑空

11月24日,陕西西安,OFO西安分公司位于高新区创业广场的办公地点已搬空,保安称近日有多名用户前来要求退款扑空。有用户表示申请退款已超二十天,电话无法打通。

14.携程亲子园虐童案:8名被告人被判1年到1年半不等

11月27日下午14点,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案在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八名被告人均因犯虐待被看护人罪被判处刑罚。

15.京东上线“友家铺子”小程序或入局社区团购

近日一个名为“友家铺子”的小程序在微信群活跃,记者注意到,友家铺子的主体信息为“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是“京东购物”小程序的开发主体,系京东集团子公司,刘强东担任法人。从该公司的招募信息来看,友家铺子被定义为“京东直属社区团购平台”,当前以华北为主要阵地,主攻二三线城市市场。京东对此尚未回复。

16.法拉第未来北京办公室被曝拖欠物业费:近半个月没有暖气

恒大法拉第未来中国北京地区员工爆料称,恒大法拉第北京公司拖欠物业费用,导致公司办公室近半个月来一直没有暖气,不少员工被冻感冒。该员工还称,贾跃亭在内部会议上还再次强调,“中美双主场”是法拉第未来(FF)的战略永不会变,它是FF成功的基础。(澎湃)

17.趣头条”诉“哇趣头条”不正当竞争,索赔150万元

因认为北京弘邦君达科技有限公司使用“哇趣头条”作为其App及官方网站名称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趣头条”App经营者上海基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该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其立即停止使用“哇趣头条”作为其软件名称或者作为其软件的官方网站名称的行为、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费用150万元。海淀法院受理了此案,目前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18.连尚网络宣布将于2019年发射第一颗卫星

连尚网络(Wi-Fi万能钥匙运营方)昨日宣布启动连尚卫星上网计划,2019年将发射第一颗卫星连尚一号,2020年计划完成星座系统第一批十颗卫星的发射。连尚网络自主研发的“连尚蜂群星座系统”由272颗混合轨道卫星组成,目标在2026年为全球提供免费卫星网络。(凤凰科技)

19.加多宝被卷入中弘重组,总裁首度回应:根本没谈合作

中弘股份在退市之前曾几度披露重组计划,其中8月底公布与加多宝的重组计划,遭加多宝方面全盘否认。今日,加多宝总裁李春林首度回应称:“我们从来没有和中弘谈过重组。”李春林进一步坦言,被卷入中弘股份的重组事件确实将加多宝带入被动局面。此外,李春林强调今年年初加多宝方面提出的三年上市目标依然不变。(经济观察网)

20.QuestMobile:拼多多用户一年增加近6700万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综合电商净增MAU量对比来看,拼多多增加了6700万,淘宝增加6200万,京东增加2600万,唯品会增加1200万,天猫增加1000万。

21.广电总局:坚决向过度娱乐化、明星高片酬说“不”

全国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在会上指出,要求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文艺工作坚决向追星炒星、过度娱乐化、低俗媚俗、高价片酬等说“不”,合理控制明星、嘉宾片酬额度。

22.蔚来与何小鹏赌局或提前胜出

蔚来汽车在合肥工厂昨日下线第1万辆ES8,这也意味着,不出意外的话,蔚来将在今年年底完成1万辆ES8的交付与何小鹏赌局或提前胜出。李斌近期称,自己与何小鹏的赌约筹码应该变成:如果李斌赢了,何小鹏送他一辆ES8;如果何小鹏赢了,他送何小鹏一辆小鹏汽车。

三、国际新闻

23.Facebook股价跌40%,股东要求扎克伯格辞任董事长呼声再起

 

与7月25日的高点相比,Facebook股价近期跌幅高达约40%。该公司同时面临大量批评,其中包括其平台被用来传播虚假信息、管理层应对危机不力等。在投资者中酝酿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公司CEO马克·扎克伯格辞去董事长一职,实现董事长和CEO分离。相关提案将在Facebook 2019年股东大会上进行表决。(凤凰科技)

 

24.特斯拉回应10月在华销量跌至仅211辆:严重失实

 

《财富》杂志引述未具名特斯拉发言人的话报道称,特斯拉认为关于其10月份在中国销量的报道“非常不准确”,并表示该公司“没有披露地区或月度销售数据”。此前中国乘用车行业协会一名人员在被采访时说,第三季度特斯拉在华销量下滑37%,进入10月份更是暴跌70%,销量跌至只有211辆。(新浪财经

25.消息称苹果第二次减少iPhone零部件订单

外媒援引业内人士报道称,由于新款iPhone的销量弱于预期,苹果第二次减少了订单数量。这给除了台积电之外的很多iPhone零部件供应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腾讯财经

26.华为在俄罗斯赶上三星,Q3俄罗斯手机出货量超200万

 

外媒称,IDC的报告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华为在俄罗斯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赶上三星。IDC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手机市场分析员奥莉加·巴比宁娜说:“华为公司的出货量赶上了三星。两家公司智能手机的出货量都超过200万部,加起来占据约一半的市场份额。”

27.纽约民众抗议亚马逊将第二总部设在该市

 

当地时间周一,大量抗议者涌入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亚马逊书店,抗议其将第二总部设在该市。亚马逊在11月初宣布,将在皇后区的长岛开设其第二总部办事处,提供至多2.5万个工作岗位。但Zillow的一位高级经济学家称,亚马逊此举可能导致纽约市每年新增830名无家可归者。(BI中文站)

 

28.App Store抽成30%涉垄断被告,美最高法院或支持原告

 

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似乎有意批准一项针对苹果的反垄断官司,这起官司指控苹果利用市场支配地位人为抬高App Store的应用售价。这起案件的原告消费者在周一表示,他们通过较高的应用价格支付了佣金。而最高法院的4位自由派大法官表示,他们会让这起案件继续推进。(新浪财经)

 

29.富士康在美国开始裁员:两公司三个月内裁减155名员工

 

据外媒消息,富士康集团在美国的Q-Edge公司和“鸿海物流加州公司”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裁减155名员工。两家公司表示,裁员是因为需要适应业务和生产目标发生的变化。被裁减的岗位涉及到制造部门、组装部门,以及部分有关联的办公室人员。裁员完成之后,富士康集团在上述的办公园区仍然将保持运营。富士康官方尚未对裁员报道发表评论。(腾讯科技

 

30.三星移动总裁:对于三星手机如今的挣扎状态,我很抱歉

 

三星电子移动业务部门总裁高东真发送公司内部信时表示:“对于当前三星智能手机业务所处的挣扎状态,我感到很抱歉。不过,我将竭尽所能,通过即将上市的Galaxy 10和可折叠屏幕手机来度过危机。”(商业周刊中文版)

今日思想

买车你一生做的最坏的投资。因为车有96%的时间是停滞的,1%的时间寻找停车位或是堵车,真正开车的时间只有3%。未来交通有三大力量推动:第一是共享出行,可以让我们有需要上路的时候才上车;第二是无人驾驶,这是更未来的一个技术,可以节省更多时间;第三是电动汽车,在能源排放方面会给城市带来很大好处。

——李开复

 

作者:静静,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i黑马

 

]]>
深度复盘:转化率仅为9%,我总结出了6个坑 //www.f-o-p.com/107684.html Mon, 26 Nov 2018 01:21:42 +0000 //www.f-o-p.com/?p=107684

 

引流课作为被验证的有效拉新手段之一,对于运营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拉新技能;本文从什么是引流课、教育业内优秀的引流课的设置特点是什么、自己一次失败的引流课经验出发,和你阐述清楚如何做课程引流,enjoy~

放眼望去,如今无论是知识付费还是在线教育,引流课都已是被验证的有效拉新手段之一。

原因如下:

  1. 引流课普遍首选刚需类课程产品,这类课程用户需求大,拉新效果明显;
  2. 引流课价格低廉,用户几乎没有决策成本;
  3. 引流课的内容设置主打干货,老师用秀“肌肉”的授课方式,让用户产生较强获得感;
  4. 引流课提供用户超出预期的用户体验,不仅局限于高质量的课程产品,也可以是贴身化的课程服务和超值的相关赠品。

以上几点是引流课的4大基本特征,也是实现转化到正价课的基本“抓手”。如果你做的引流课没有符合上述任意一条特征,那对不起了,你可能就是做了一节课而已,与引流压根无关。

很多时候,我们在“引流课”里设置很多自以为巧妙的转化环节,其实全是自嗨,因为课程产品就是个错误:它压根就不是一节引流课啊!

要想靠引流课拉新,然后实现转化到正价课?

首先我们要明确,到底什么是引流课。

一、提问:什么是引流课?

考虫,以大学英语四六级培训为主打产品,现在产品线拓展到考研、雅思托福、专四专八等其他延伸品类。

Jian兮兮的图标,一眼就记住了

考虫APP

考虫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功,更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引流课”的设计。

仔细研究考虫的课程,不难发现:所有品类的课程都包含“系统课”和“公开课”,前者价格在99~499元区间,其中199元最多,后者价格以免费和低价(最高不超过9.9)为主。

一句话概括:“系统课”就是正价课,“公开课”就是引流课。

那考虫的引流课是怎么设计的呢?

这里以考虫经典品类项目——大学英语四六级为例:引流课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复习规划、技巧方法、刷题课、在线模考和礼包课5种。

公开课即是引流课

其中四六级过级复习规划课(免费),28万人报名量;四六级礼包课(单人购买9.9,三人成团1元),连卖4期,累计8万人购买,如此亮眼的数据,和精益化的引流课设计密不可分。

下面重点对这类引流课类型进行分析:

  1. 四六级过级复习规划课

名师坐镇的复习规划课

  1. 用“名师+多节有针对性课程”作为课程卖点,力在解决用户备考四六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抓到了用户的刚需;
  2. 完全免费,用户没有决策成本,即使之前没有上过课的用户,也会想试试看,而且课程可回放,听课体验好;
  3. 在课程的设置上,除了讲备考规划外,还穿插“抖干货”环节,如“快狠准记忆核心词”、“如何练就阅读满分”、“翻译的救赎之路”等,通过这些来体现名师实力,为后续转化做铺垫。
  1. 四六级礼包课(单人购买9.9,三人成团1元)

这边,别人还在探索引流课模式创新;那边,考虫已经跑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引流“新模式”。

从今年起,考虫的“黄色炸药包”(即课程随材)席卷全国高校校园,甚至变成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黄色炸药包”不仅正价课送,引流课也送,价格更是低到难以置信,三人拼团仅1元,而且还包邮!

用户晒单-“黄色炸药包”

用户仅花1元钱,就可以获得“多节直播课+精美实物礼包+名师在线指导”等一连串课程产品,完全超出预期!加之大学生群体人口密度高度集中且封闭,且群体本身天生有“爱分享”的特性,不用运营引导,这部分人就是天生的宣传员:

在微博里搜索“考虫”,会出现8382563条结果,“考虫四六级系统班”微博阅读总14.3亿,不仅如此,在其他流量平台,如知乎、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等也全都是来自用户的自发好评。

微博里自来水的好评

这也是至今考虫的营销费用占比不到5%,几乎全部依靠口碑营销和老生转介绍的原因:给用户超出预期的体验,就是在给用户一个传播你的理由。

总结一下,考虫的引流课是怎么做的?

  1. 大学四六级英语补习,抓住了大学生学习刚需;
  2. 课程价格低,大学生几乎没有决策成本;
  3. 明星老师直播授课,干货和大招频出,对大学生圈粉能力强;
  4. 1元=多节直播课+精美实物礼包+名师在线指,产品完全超出用户期待。

当你不确定你做的产品是否是引流课时,不妨回过头看看考虫的产品。

记住,引流课要做低价,但低价不意味着质量要打折扣,恰恰相反,引流课要质量先行。

二、案例:一次失败的引流课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到引流课的设计:包括课程内容设置、定价策略制定、活动策略制定和宣传策略制定等。

本次活动实际结果:虽然在招生人数上达到了预期,但相比于投入资源,产出效能过低,且转化率过低,所以是一次失败的引流课没跑了。

为了让各位看官和我信息保持对等,便于更顺利得出相关经验。

现将本次项目基本情况列出如下:

  1. 项目背景

这次引流课目的是为秋季正价课做转化,目标实现招生5500人,转化率30%。

  • 面向群体:小学3~6年级学生
  • 时间安排:国庆期间,课程为期3天,每天课时1小时
  • 课程内容:开设语数英三科,以新学期重难点知识为主
  • 价格设置:39元/科
  • 活动策略:主打0元购课,用户按时到课就可领取39元无门槛代金券
  • 宣传渠道:客户端内
  1. 项目结果

本次引流课实际招生6500人,转化率9%。

与目标相比,招生人数虽达到预期,但转化率很低。从更详细的数据可知,本次引流课的到课率比9月引流课高出22%,领取代金券的用户占比77%,但使用率仅有21%。

  1. 分析原因

判断一次引流课是否成功,最核心的指标无疑是转化率。

毫无疑问,这次引流课失败了。

活动结束后,我针对转化环节做了快速复盘,导致这次转化率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报名用户构成中,新用户占比小;
  2. 转化环节仅由老师在课上进行,在课后没有渠道持续推进;
  3. 用户领取到的无门槛优惠券,更倾向于低价课购买。

但这仅仅是从转化层面去思考的。

要知道:一个引流课转化到正价课是一个系统化运营流程。

是什么原因造成本次活动转化率低?接下来我们的引流课活动中,每一步我们应该如何去设计和优化?

我和团队成员们从头梳理,总结出以下“引流课转化到正价课避踩的6个坑”,希望能让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少走点弯路。

三、经验:转化到正价课避踩的6个坑

  1. 课程设置

这次课程,我们安排了3天课,每天课时1小时。

这样的时间安排,对小学生来说未免过重,而且主讲学科重难点的课程内容也过重。在节假日期间,小学生及家长的普遍心理是:趁着放假多开阔眼界。

如果非要在节假日开课,针对小学生群体,其实1~2节的轻课更合适,比如今年国庆《学而思旅行1元课》:

《学而思旅行1元课》课程介绍页

《学而思旅行1元课》相关介绍:

  • 课程内容:跟着老师在课中游历山水,掌握语文素养知识
  • 课程安排:1元5次课,每次课20分钟
  • 课程活动:1元解锁第一节,邀请3人后免费解锁全部课程/直接支付剩余98元解锁全部课程

我们的经验:在设计引流课的课程内容时,切记要符合用户使用场景,而且形式力求轻量化,能用语音的别用视频,能手机看的别限制用电脑,最好单节课时间不超过1小时。

  1. 价格策略

这次课程,我们定价是39元/科(包含3节课),用户决策成本较高。

虽然按时到课能返回同等金额代金券,但毕竟不是现金,对用户的吸引力很有限。

我们的经验:要明确引流课的“流量入口”定位,引流课单价不超过19元/科(包含3节课)。围绕价格可以尝试多种价格策略,如19元+1元,即可报名2科,不仅能提高用户停留时间,而且能间接提高转化成功率。

对于K12领域来说:+1元多1科,可以和家长课进行捆绑销售,通过这样的方式直接触达购买决策人。

其中“凯叔讲故事”在这个领域做得很扎实,近期其公众号上线了“亲子日课”菜单,里面包含1元训练营、免费亲子日课、父母课堂等内容,通过解决家长在养孩子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来带动自身拳头产品,即讲故事课程的售卖:

“亲子日课”课程入口

课程页面上线仅1周,其中《高情商是培养出来的吗》单科订阅量就达到了2w+,这在流量红利日益趋低的大形势下,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1. 活动策略

这次课程,我们尝试了“按时到课即返代金券”的活动,对用户的到课率起到了非常不错的促进作用,相比9月到课率提高了22%。

我们的经验:引流课由于“低价+刚需”,所以吸引用户报名并不难,最难的是怎么提高到课率,让尽可能多的人都参与直播?

“按时到课即返券”可以进一步包装成“奖学金机制”,实施阶梯式到课时长,领取阶梯式奖学金,刺激用户到课,并能同时提高完课率。

除了给用户直接利益,刺激到课还可以利用很多虚拟化奖励,如“按时到课才赠课程讲义”,“按时到课可进入免费答疑社群”等,这类奖励边际成本低,是教育机构的常用方法。

  1. 宣传策略

这次课程,我们仅用了客户端内宣传资源位,并没有在外部渠道进行宣传,导致的结果是新生比例少,转化率低

我们的经验:在获取新客上,拼团和助力砍价已是常用的裂变手段。但这种方式也有弊端,一二线城市的用户,会碍于面子不愿意分享,但又不愿意支付全额,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用户流失场景。

对于课程产品,定向邀请制是更好的选择,老用户通过课程页面分享,如果其好友通过其分享的页面购买课程,可以得到优惠,同时老用户可获得现金分成或其他奖励。利用老用户的圈层口碑效应,帮机构拓宽传播范围。

这里举一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瑞幸咖啡;它通过邀请好友免费喝咖啡的方式来大量获客。

好友通过你的分享,免费尝鲜咖啡,消费后你也可以获得一张免费优惠券,双重利益诱惑下,这种裂变方式快速在朋友圈病毒传播开来。

  1. 服务策略

这次课程,我们没有配备社群,仅靠老师在直播课上做转化。

虽然有3节直播课,但没有课后答疑环节,造成用户对课程的感知仅停留在授课上,和机构缺乏感情维系。

我们的经验:引流课配备社群,一是便于做到课提醒,二是方便课后答疑,三是维系感情。维系感情这条看似比较抽象,但实则最后的转化全靠它。在做好基本的课程服务外,老师和运营人员可以在群里发起一些讨论,通过日常交流建立起对机构的信任感。

调研了多个在线学习平台,个人觉得熊猫小课的社群运营做的比较好,这里由于篇幅关系,就不展开多说,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熊猫小课”购课成功后引导加群页面

切记:建立信任是实现转化非常重要的一环。

  1. 运营细节的把控

这次课程,我们在很多运营细节上没有做到位。

比如:

  1. 课程详情页关于活动的描述不清晰,没有直接说明代金券在何时发放,导致带来很多客服问题;
  2. 代金券的端内推送没有配合短信通知,导致很多用户并不知道已经收到代金券;
  3. 代金券即将过期时没有配合短信提醒,导致错失大量有购买意愿用户……

我们的经验:引流课是一个需建立起运营流程化的系统项目,在策划初期就需要对每个运营细节进行书面说明,并落实到具体执行时间和具体执行人,防止因项目出现其他突发情况,而在运营细节上没有执行到位。

最后项目执行结果=细节1完成百分比细节2完成百分比细节3完成百分比……,只有每个细节做到100%,最后的结果才会是1。

关于运营细节的书面说明,建议用甘特图来做规划:

四、总结本文

  1. 在做引流课前,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否真的在做一个引流课产品,而不是在自嗨。
  2. 引流课的基本特征主要有4条,即课程有刚需性、课程价格低廉、用户学完课程有获得感、课程产品体验超出预期
  3. 在设计引流课内容时,切记要符合目标用户使用场景,而且形式力求轻量化,能用语音的别用视频,能手机看的别限制用电脑;
  4. 引流课价格一定要低,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多种价格策略,如19元+1元,即可报名2科,尽可能提高用户体验课程产品时间;
  5. 引流课成功与否关键看转化率,在策划之初就要考虑如何提高用户到课率;
  6. 对于小微课程平台,在宣传期要用好老用户的圈层口碑效应,扩大信息传播范围;
  7. 引流课一定要搭配社群进行服务,最后实现转化的关键是用户对机构的信任感;
  8. 引流课是一个系统化的运营项目,有时候往往细节决定成败;在细节的执行上,要落实到具体时间点和具体责任人。

实践出真知,复盘得经验;我踩过的坑,请各位跳过去!

 

作者:木公子,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木公子

]]>
00后的“社交玩法”了解一下? //www.f-o-p.com/107543.html Sat, 24 Nov 2018 01:21:15 +0000 //www.f-o-p.com/?p=107543 社交玩法

 

在所有的产品类型中,社交产品是最需要研究“人”的东西。不同年龄层的人有着自己独有的社交产品,比如年轻人用“一罐”、用“soul”;成年人用“陌陌”、用“脉脉”、老年人用“糖豆”等。

如果产品有性格的话,大概是这样的:年轻人的社交产品讲的是小情小爱,带着羞涩和懵懂,要“好玩”;中年人的社交产品讲求效率和目的,拓展人脉上“脉脉”,解决生理需求上“陌陌”。老年人的社交产品以休闲娱乐为主,能切入老年人的生活,比如“糖豆”。

不同年龄层有着自己特有的社交方式,你想知道00后的年轻人怎么玩“社交产品”么?本文主要研究00后的“陌生人”社交产品,以体会为主,方法论为辅。

一、社交产品初体验

  1. 实名社交产品偏工具,匿名的陌生人社交偏“装扮更好的自己”

社交产品按照是否需要填写真实材料可分为实名产品及匿名产品,按照社交关系的类别可以分为熟人社交产品和陌生人社交产品。

实名不等于是熟人社交,比如脉脉要求实名,但是陌生人社交。在“微信”一统天下的的时代,实名社交可想象空间太小了,“陌生人社交”产品竞争也日趋激烈。

实名社交产品基本上作为“沟通工具”出现,比如“微信”、“脉脉”、“子弹短信”,因为实名 确实会限制“自我呈现”。而匿名社交更自由,想象空间比较大,带着或者“找男女朋友”或是“寻找souler”的美好理想——“装扮更好的自己”。

  1. 推荐几个00后的陌生人匿名社交产品

其中最喜欢的还是“一罐”,真的是想要拯救你的孤独,却无论从产品逻辑还是UI设计等角度,都会让你陷入无尽的“孤独”中。如下产品会在第二部分作为案例出现。

二、00后社交产品的几大特征

  1. 性别关系中的三个“越来越xx”

“ 两性 ”是构成社交产品的基本单位,基本上什么社交产品都会涉及到“两性”,这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交产品的构成的基本单元。

在00后的社交产品中,“性别”关系呈现出如下几个“越来越XX”的特征:

(1)越来越严格的性别设置

在多数00后陌生人社交产品中,在初期设置个人资料中“性别”这一选项的一旦设定后即不可更改。比如“一罐”、“恋爱圈”、soul等。

确实,如果我们严肃认真的来使用这些产品,那么这些“人口统计学”上的内容本身就无需更改。

(2)越来越多元的性取向偏好

在选择感兴趣的人的时候,不再默认“喜欢异性”这一性取向。你是女生也可以喜欢“女生”,甚至可以标记为“都喜欢”。体现了从多元化的“性取向”偏好,年轻人可能更包容。

(3)“社交天平”越来越偏向女性

社交中权利天平越来越倾向于女性,比如“恋爱圈”,只有女性可以发起私信聊天。

  1. 从看“脸”到看“灵魂”的花式“匹配”

(1)通过“系统匹配”找三观相同的souler

最典型的就是“soul”了,你可以通过“灵魂匹配”也可以通过“语音匹配”。

匹配的逻辑分为三种:

  • 第一是按照你填写的个人资料如年龄、兴趣爱好、星座等;
  • 第二个维度,如果是按照是否在线进行匹配,毕竟线上社交讲求效率,能及时联系到很重要;
  • 第三个维度是刚进入APP后做的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分析你的性格,从而进行匹配。

总之,你在这个平台暴露的个人信息越多,越容易匹配。

不仅如此,soul还会告诉你你们的匹配度、匹配原因,从而找到共同点展开对话。

再比如积目,同样会强调”灵魂匹配”,匹配后,双方以匿名的身份可在180s的时间内快速对话。这180s之内如果有人退出,匹配失败。如果聊满180s,双方觉得合拍,可互加好友进一步“沟通”。

(2)通过“回答好友问题”找souler

比如“一周CP”中的“三观匹配”功能,需要你回答对方设定好的问题,如果回答答案和对方设置答案一致才可访问对方主页—关注—私聊。设置“问答”环节,来降低“不匹配”可能带来的“沉没成本”。

(3)通过“广场”中的“内容”找souler

“广场”也就是“朋友圈”是各个社交产品的“标配”,名字各异,积目叫“社区”、soul叫“广场”、pop叫“派对”。

本质上是在解决一对一沟通过于消耗精力且失败成本过高,转而进行一对多的“自我展现”。

“广场”功能的设计逻辑一般分为“关注”、“推荐”两个模块,通过“内容”连接人,毕竟天天找陌生人聊天持续性动力有限,我可能需要的只是随便逛逛。

如果某个人发表的内容我感兴趣,可以通过回复、点赞等“轻互动”方式建立较弱连接,如果很“合拍”再通过“私聊”方式进行沟通。

  1. 连接了更多人,然后该如何“破冰”?

(1)话题引导,提示你该聊什么

陌生人社交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是否匹配”之外,另外一个是“该聊什么?”假设还是以“hi”、“你多大”、“你家是哪儿的”、“吃饭了么?”这些千篇一律的无聊的问题开场,对于00后来说根本不够“好玩”。

所以在产品设计中增加了“话题引导”。这个“话题”可能是你们共同的兴趣点,能让你们产生共鸣、快速熟络起来。

(2)以“升级”的方式监测你们“亲密度”的变化

soul在私聊过程中通过“升级”方式监测“亲密度”的变化。

在双方对话过程中会出现爱心,一颗爱心满了会变小,继续聊天会出新的爱心,三个爱心可点亮一个字母,终极目标是凑够“soulmate”这几个字。

百度贴吧soul吧里有个问题“凑够了这几个字母就真的能成为情侣么?”

这种亲密度“升级机制”其一可以告知双方“亲密度”进展,其二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我们都倾向于要填满那颗心那几个字母。

(3)群聊吧,总有人会带动节奏

比如鱼耳,有聊天室、有房间和管理,甚至有主持人,用户可以选择围观、上麦、发语音。比如join的派对功能,用户可以加入某个主题的群聊。

群聊模仿了线下多人聚会的聊天场景,解决陪伴的需求,而且群聊的好处就是可以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总有人会带着大家聊high。

据说灵魂匹配产品的连麦平均时长有几十分钟。(配图如上)

  1. 视频和语音是新的社方式

视频和音频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00的社交产品中,呈现出“多媒体”化的趋势。

比如TIKI及大眼主打视频社交、HI及鱼耳专门做语音社交、soul及uki融入了语音匹配功能,可以让你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好友”。

  1. AR等新技术的初步试用

典型的就是秀蛋app了,主打AR虚拟形象视频聊天,基于人脸识别虚拟技术,生成AR大头形象(可DIY),为陌生人视频社交“降压”。

同时,AR大头像可跟踪人的表情、聊天界面可涂鸦等细节,让这个产品不仅可以交友而且更加好玩。

19年AR及VR技术更加趋于成熟,那么AR及VR社交会不会是新的发展方向?

三、关于社交产品的我的迷思

  1. 线上社交“连接”人很重要,那“连接”之后呢?

最近看社交产品的时候有个感觉,现在社交产品大部分还停留在解决“连接”人的问题上,也就是“匹配”。

难道线下社交困难的原因只是因为认识的人少么?可能更多在于“聊不起来”或者“不会聊天”。

体验某些社交产品的时候,直观感受就是它一定做不起来,因为一对一对话场景中除了开头说句“hi”,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在一对多的场景中,比如广场功能,呈现的内容很少,更新频率也很低。

“连接”是第一步,教“怎么聊”会不会更重要。

比如匹配后给出沟通双方“匹配”的点,假设是因为“爱看某类电影”那么就以这类电影为主题引导双发聊天,可参考soul。

如果是基于“地缘”匹配,就以“附近美食”为切入点引导双方发起话题。如果对方突然不理你“,可以增加“专家指导”,告知你问题发生的点、教你如何进一步发展,或者可以在线求助其他好友献计献策。

  1. 中年人需要匿名社交产品么?

当前市场中年轻人社交产品比较饱和,老年人社交产品有几个,但中年人(30-50)的社交产品还很少,现有的中年人的社交产品基本上围绕着“实用性”(包括职场社交、微信等)展开,没有属于自己的陌生匿名社交产品,难道中年人没有情感宣泄需求么?就必须保持完美的成年人形象么?

按理说他们才是上有老小有小,有车贷有房贷的压力最大的那一群人啊。是不是可以做一下中年人的陌生人匿名社交产品,偏情感宣泄及心理治疗类别的。类似于中年人的一罐,圈层和衍生功能不一样。

广告语为:

我知道,有的时候你很孤独,也很软弱。那些的美好话留给身边人,把“讲不出口”的说给我听。在这里,没有人知道你是谁,没有人嘲笑你的软弱和无能,你要面对的就只有你自己。幸有你来,不悔初见。

在这里你可以勇敢地说出来:

“妈妈生病了,但我没钱带她去医院”、“我真的老了,年轻人学东西太快,我追不上了”、“女儿要报补习班,但我没有钱”、“要结婚了,但我买不起房”、“我离婚了,不知道生活该怎么继续”、“单身基到45岁,可能一辈子就要自己过了”、“在出租屋里痛哭,我的人生是失败的,可能一辈子都完不成少年时候的英雄梦”。

产品的功能模块除了发布心情短语到广场之外,增设每日一语、静心养神两个功能。如果具备条件,可以增加心理咨询功能。

萌生这个想法的出发点很简单,最开始是想垂直到中年离婚女性群体,他们太脆弱太需要心理治疗了。

后来这样人群太窄了,可以围绕着“婚姻”为话题做个深度垂直类社区,毕竟没有人敢说自己百分之百的懂得婚姻是什么,两个人的相处模式,对不对,好不好,其实自己也看不清(手动表达我的婚姻很幸福)。然而现实中我们又碍于各种心理因素,没有办法和身边人分享你的婚姻故事。

如果可以匿名的把自己的故事讲给陌生人听,再有陌生人的第三人视角来评价会不会客观公正些?后来又觉得“婚姻”的话题还是太窄了,而且“困惑”发生频率还是相对低。

再后来就想围绕着“婚姻”、“工作”“养老”、“育儿”来做中年人的陌生人匿名社交。

社交参与形式不要求很重,不要求你必须针对别人的观点发表长篇大论,互动方式以发短心情,涉及评理类的可投票;涉及情感宣泄类的可以留言或点赞或踩的形式展开,支持匿名私聊。

 

作者:根本停不下来 ,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根本停不下来

]]>
最新56个信息流广告媒体平台数据排行榜 //www.f-o-p.com/107203.html Wed, 21 Nov 2018 01:41:26 +0000 //www.f-o-p.com/?p=107203 信息流广告数据

 

以下为10月最新56个热门信息流平台流量榜单,本期榜单,分为信息流各平台月活及人群画像数据、移动终端数据排行两大部分,整体数据可推测11月、12月的流量趋势。信息流广告更精准的定向提供参考依据~

下面,来看下各大信息流平台上月的整体数据表现:

▼ 总   榜

(点击查看大图)

从最新的总榜月活数据上看,56个流量平台中,大部分平台流量波动较小,涨幅降幅相对均衡。下面我们详细来看下各大平台各维度的数据表现。

▼ 月活TOP榜

排名 app 月活(万台) 增长
1 微信 107965 -0.10%
2 QQ 66980 -0.40%
3 腾讯视频 55883 -0.70%
4 爱奇艺 55807 -2.90%
5 新浪微博 54829 0.30%
6 百度搜索 47003 1.60%
7 QQ浏览器 43148 2.30%
8 优酷 39095 -1.10%
9 wifi万能钥匙 35924 -0.20%
10 UC浏览器 32149 1.70%
11 抖音 28455 4.50%
12 腾讯新闻 26955 -0.50%
13 快手 25965 2.60%
14 墨迹天气 24495 -1.20%
15 今日头条 24169 0.70%
16 OPPO浏览器 22659 0.60%
17 VIVO浏览器 22009 2.70%
18 西瓜视频 16116 1.40%
19 网易云音乐 15686 4.00%
20 火山小视频 14784 -0.30%
21 小米浏览器 14539 1.90%
22 新浪新闻 13904 1.20%
23 芒果TV 12592 3.00%
24 360浏览器 12275 3.30%
25 小米视频 11383 -0.50%
26 网易新闻 10216 3.80%
27 喜马拉雅 9960 8.90%
28 搜狐新闻 8387 5.90%
29 百度贴吧 7582 1.80%
30 陌陌 7356 -0.80%
31 天天快报 6461 -4.30%
32 趣头条 6314 13.60%
33 百度浏览器 5812 -2.60%
34 凤凰新闻 5126 -8.00%
35 知乎 4993 3.30%
36 荔枝 4592 2.20%
37 QQ空间 4501 -4.10%
38 搜狐视频 4103 -0.70%
39 一点资讯 4048 -1.60%
40 蜻蜓FM 3746 4.10%
41 美柚 3745 2.00%
42 猎豹浏览器 3654 5.90%
43 中华万年历 3643 0
44 汽车之家 2895 1.60%
45 懒人听书 2484 -1.00%
46 宝宝树孕育 2132 -1.70%
47 懂车帝 1849 -8.90%
48 驾考宝典 1713 -6.40%
49 脉脉 1272 -1.20%
50 ZAKER新闻 1006 -8.50%
51 懂球帝 764 -0.10%
52 新浪财经 679 1.20%
53 新浪体育 492 10.60%
54 柚宝宝 445 -11.10%
55 考拉FM 231 0.90%
56 UC头条 169 -13.00%

(点击查看大图)

▼ 月活涨幅前三

排名 app 增长 月活(万台)
32 趣头条 13.60% 6314
53 新浪体育 10.60% 492
27 喜马拉雅 8.90% 9960

▼ 月活降幅前三

排名 app 增长 月活(万台)
56 UC头条 -13.00% 169
54 柚宝宝 -11.10% 445
47 懂车帝 -8.90% 1849

数据看来,涨幅以趣头条为首的,包含新浪体育、喜马拉雅表现较好,其次抖音、搜狐新闻以及知乎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而UC头条、柚宝宝、懂车帝下滑较大。

▼ 男性用户TOP榜

排名 app
1 新浪体育 83.24%
2 懂车帝 81.16%
3 懂球帝 79.95%
4 汽车之家 79.93%
5 凤凰新闻 75.98%
6 新浪财经 73.61%
7 火山小视频 72.93%
8 UC头条 71.05%
9 陌陌 68.60%
10 ZAKER新闻 68.27%



(点击查看大图)

女性用户TOP榜

排名 app
1 美柚 98.55%
2 宝宝树孕育 91.89%
3 柚宝宝 90.44%
4 芒果TV 75.38%
5 荔枝 56.60%
6 QQ空间 55.49%
7 知乎 55.32%
8 爱奇艺 55.13%
9 腾讯视频 54.51%
10 网易云音乐 52.36%

(点击查看大图)

以上是男女占比差异较大的几个平台我们也需要格外注意,例如汽车、体育相关男性占比突出,母婴孕婴相关女性占比突出,尤其是当你的产品性别属性非常明显的时候,这些平台是一定要进行评估的。

▼ 24岁以下TOP榜

排名 app 24岁及以下
1 美柚 43.10%
2 芒果TV 36.99%
3 网易云音乐 35.20%
4 搜狐视频 33.22%
5 西瓜视频 33.07%

▼ 25-30岁 TOP榜

排名 app 25-30岁
1 美柚 37.61%
2 搜狐视频 35.72%
3 西瓜视频 35.19%
4 芒果TV 34.25%
5 爱奇艺 33.29%

▼ 31-35岁 TOP榜

排名 app 31-35岁
1 懂球帝 57.48%
2 新浪体育 57.09%
3 柚宝宝 46.16%
4 陌陌 45.82%
5 宝宝树孕育 45.57%

▼ 36-40岁 TOP榜

排名 app 36-40岁
1 360浏览器 19.68%
2 新浪财经 18.98%
3 驾考宝典 18.78%
4 小米浏览器 18.19%
5 QQ浏览器 18.05%

▼ 41岁及以上TOP榜

排名 app 41岁及以上
1 小米浏览器 8.01%
2 小米视频 7.36%
3 微信 6.71%
4 VIVO浏览器 6.18%
5 优酷 5.90%

(点击查看大图)

下面为移动终端设备指数,有设备定向设置需求的艾豆可以参考选择~(数据时间维度11月5日-11月11日)

▼ 手机厂商 TOP榜

排名 品牌 覆盖率
1 苹果 22.36%
2 华为 17.19%
3 oppo 16.51%
4 vivo 14.47%
5 小米 11.19%
6 三星 4.27%
7 魅族 3.33%
8 金立 2.11%
9 乐视 0.97%
10 360 0.63%

 IOS机型 TOP榜

排名 机型 覆盖率
1 iPhone6 2.55%
2 iPhone6s 2.33%
3 iPhone7Plus 2.33%
4 iPhone6sPlus 2.22%
5 iPhone 7 1.77%

 Android机型 TOP榜

排名 机型 覆盖率
1 OPPO A57 1.93%
2 OPPO R9s 1.92%
3 OPPO R9 1.35%
4 vivo Y66 1.27%
5 vivo X9 1.21%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呈上的 10月份信息流平台数据及排行,希望能帮助到艾豆们进行渠道选择、投放优化的参考,如需补充及其他建议,欢迎留言交流。

 

作者:艾奇菌,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艾奇SEM

]]>
从0到1深度解析KOL运营 //www.f-o-p.com/106981.html Mon, 19 Nov 2018 06:05:35 +0000 //www.f-o-p.com/?p=106981 KOL运营

 

最近和朋友聊得最多的,就是KOL运营。很多人认为KOL运营就是找大咖背书,事实上并不是这么简单。

今天,我将详细和大家聊聊,什么叫KOL运营。

内容较长,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下面,enjoy~

什么是KOL

KOL,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通常被认为是: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且为相关群体所接受或信任,并对该群体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个领域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大如锤子科技罗永浩、小米的雷军;小到贴吧的吧主、某读书群的领读人···这些都可以称之为KOL。

而KOL最大的两个特点是:有粉丝基础,能影响粉丝行为!

那到底该怎么做KOL运营?别急,在这之前,我们先说说,为什么要做KOL运营?

KOL运营的好处

一切运营手段,都是以提升用户指标为目的,而KOL运营是其中比较高效的手段之一,如使用明星来吸粉,大咖分享来促活等等。

这里,我们按照付费和免费的模式,来介绍几种常见的KOL运营场景:

花钱的:

微博和抖音早期使用明星进行拉新

英雄联盟每年举办LPL比赛,利用选手来促活;

得到知识付费产品,利用KOL的影响力促成你的付费···

用户运营,树猫,用户运营,营销,留存,社交

不花钱的:

天涯猫扑等社区论坛利用KOL进行促活;

百度贴吧通过吧主和小吧主来管理贴吧;

游戏公司通过头部玩家来产出游戏攻略···

相较于一些常规的运营策略,KOL运营做得好,往往会事半功倍。那么,KOL从引入到流失的整个生命过程,我们分别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运营逻辑呢?

我们以社区类产品为例,来进行深度的分析:

KOL的引入

1.引入节奏把控

不同时期、不同用户基数的产品,需要结合自身的需求程度,去把控引入节奏。

前期引入的KOL过多,供过于求,内容缺乏足够的粉丝互动,KOL会失去创作的激励,引发流失。

前期KOL引入过少,供不应求,用户看不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引发流失。

当然,并非所有金字塔头部的KOL都是好的,也并非金字塔底下的KOL不值得花时间,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2.KOL类型把控

气质相符!气质相符!气质相符!

粉丝量多的KOL不一定适合你,垂直领域的小KOL对你价值可能更大。

对微博来说,我的目的是娱乐,那么我的KOL必须有趣好玩;

对于得到来说,我本身是做知识付费,那么我的KOL必须有料;

对于KEEP来说,我的KOL是健身达人而不是那些美妆大师;

···

不管你是引入还是培养,一定要注意,KOL必须契合你的产品。想象一下,当抖音上全是关于考试培训的KOL,官方还大力扶持···画面太美了,我想象不下去。

3.引入的方式

KOL引入又分为外部引入和内部挖掘

内部培养的KOL忠诚度高,流失少,而外部引入的KOL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产品进行磨合。

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内部的挖掘,当内部无所需的KOL的时候我们再从外部引入。

下面,我们分别聊聊这两种方式如何去做:

外部引入

引入流程:明确引入KOL的目的-列出备选KOL人员名单-准备相应的合作方案-寻找联系方式-商谈合作引入。

明确目的:

我引入KOL的目的是什么,拉新,促活还是转付费?KOL引入之后希望他们做什么?明确了目的之后,你才可以去列出想要的KOL。

比如你希望快速获取一批新用户,这时你更倾向于找粉丝量多的。而如果你需要的是转化,那么你需要的是粉丝忠诚度更高的。

列出备选人名单:

明确目标之后,我们需要列出备选人名单,此时你需要收集备选人的资料,包括但不仅限于个人信息,粉丝质量信息(PS:需要注意,如果KOL离开现有平台,粉丝是否还在),候选人偏好等信息。

合作方案的选定:

合作方案中,需要明确告诉KOL,需要他做什么,他可以获得什么。

一定要注意对方的诉求,现在很多KOL,已经无法单纯用钱去打动。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当前的情况过的很好,而转移平台需要重新开始,收益却只是钱,为什么要折腾呢?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和KOL合作,不仅仅只考虑钱的问题,还需要考虑KOL的其他诉求,如个人品牌、平台扶持等。

拉KOL要坚持:

当我们什么都准备好了,开始去拉KOL时,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都会碰钉子。

可能你发过去方案石沉大海,微博私聊一直是未读状态。但我们不能放弃,微博微信找不到人,就去垂直社区找,去群内找等等。

用户运营,树猫,用户运营,营销,留存,社交

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一次找不到换一个,一个方案不行换一个方案。当然如果时间要求较高的,而且预算充足,也可以直接通过专业的经纪人去找到你想要的KOL。

内部挖掘 

内部挖掘,通常要寻找有一定影响力,并且内容产出较高的用户。

当前他是什么样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将他打造成什么样的KOL。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个用户可能当前非常活跃,但是产出内容质量不高。而另外一个用户内容产出较高,活跃度不高的,我们则更倾向于培养后者,活跃度你可以去提升,而内容质量你只能小幅度帮助提升。当然也要看用户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内部挖掘的时候需要找到其亮点,且这个亮点可以通过你的方式来进行包装放大。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成功地引入了一批KOL ,那么,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去维系这批KOL,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呢?

KOL维系

目前常见的KOL维系都是社群或者是单点联系。

针对KOL如果使用社群的方式进行沟通联系,最好是根据KOL的类型分类建立社群,便于同类型KOL间更顺畅地交流。

如果自身的KOL用户较多,最好在产品上可以给这部分用户一些特殊的通道,如游戏内通常有VIP专属板块,电商类的平台的大卖家后台等。

建立好信息的沟通渠道后,我们需要建立KOL档案。

KOL档案

KOL的运营工作一定要精细化,而精细化的运营需要你对KOL非常了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份KOL档案。

为什么要给KOL建档案?就像你为了追一个女孩子,你会关心她喜欢什么东西,喜欢哪个明星,喜欢吃啥等等,之后投其所好,这样追到女孩子的成功性会更高。

KOL运营也是同样的道理,平时不仅仅是利益关系,而是让KOL觉得你是真的在关心他、帮他实现他想要的内容。

同时,KOL档案对于公司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一份好的KOL档案集,除了能帮我们更高效的工作对接外,对于日常优化KOL引进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KOL的档案通常会包含以下内容:

个人信息:姓名,电话,微信,联系地址个人档案等。

业务信息:这类KOL属于什么类型的KOL,自身带大概多少粉丝,影响力如何,在哪一个方面比较有影响力。

比如说知乎上找用户A做KOL,那么可能就会增加用户A写过书,XX企业的创始人,在产品和运营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个人比较擅长的是运营的节奏,内容运营等方面。有了这些信息之后,针对性的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组织个内容运营的大咖分享专场,就可以找用户A去做这些事情。

KOL在平台的信息:KOL档案中需要记录该KOL在自身产品上的情况,用于后续的运营判断。

如用户A虽然在产品和运营方面有影响力,但是在知乎上没人找他,那么后面我们需要考虑是否把用户A从我们KOL行列中剔除,不再给他享受特权。

KOL在其他渠道的信息:通常一些KOL不会只在一个平台进行合作,那么我们还需要了解我们的KOL在其他平台的表现。

同样的例子,用户A在知乎不怎么回答问题,但是发现在悟空问答上回答问题很积极,那么我们后面就需要进行对比,来调整对用户A的运营策略,是增加物质激励,还是通过精神激励促进其产出。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也可以加进档案中,如KOL近期的一些动态,个人的性格等内容。主要是方便后续更精细化的运营。如用户A近期要生孩子,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送个婴儿车给到用户A作为一个小礼物。

在档案中,用户需要进行分级、分阶段,当前的用户影响力或者是价值在什么水平,当前所处于的阶段,我们针对这类用户是采用哪种方式进行赋能?针对不同层级的KOL,调用的资源、使用的手段也是不同的,在档案中我们需要将这些信息都记录到位。

用户运营,树猫,用户运营,营销,留存,社交

简单理解,KOL运营是先给到KOL想要的东西,之后让KOL产出我们想要的内容。而给到KOL什么,则需要你不断去了解KOL的需求,去接触沟通分析,这是一个长期且考验耐心的工作。

设立规则

建立好档案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设立并告知规则。

设立规则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影响到用户或是造成KOL流失。一般情况下这个规范在合作之初都会说明,但最好额外制定一个KOL和产品之间的互动规范说明。

举个例子:KOL遇到问题可以及时找到我们的运营人员,不得发布有损产品形象的言论。KOL和用户之间产生冲突,请及时与运营人员沟通,否则取消相关的特权和福利等内容。

另外有一个特别说明的点是,平台设立的惩罚性的内容,针对KOL千万不要设立特权机制,避免造成自身用户流失

在设立规则的时候抱着一个目的:我们引入KOL是为了更好的和产品一起服务好我们的普通用户,而不是服务KOL。

KOL初期运营:赋能成长-形成影响力

初次引入的KOL,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影响力,我们前期都会进行包装、赋能。在推出亮相之前,预先设计正面的形象。

包装:通常在内部挖掘一些KOL的时候,我们会去挖掘这小部分KOL的亮点,加以包装。

咕咚上,产后辣妈坚持锻炼,单纯这个点无法形成KOL的效应,那么我们可以包装几个点,如励志,苦情戏等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打动用户,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最初的猫扑,也存在较多这样经过包装的用户,如筷子兄弟,小月月等。

KOL赋能:作为运营方,你必须对你自身产品非常了解,而KOL对他自己领域的内容非常了解,这样你们的结合,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威力。

你需要给KOL说明他该如何在你的平台上获得足够的影响力,包括但不限于部分专业技巧上的辅导,以及平台上一些产品功能的实现,甚至于说开放部分数据,让KOL更好的进行产出。

如抖音引入部分KOL的时候,不仅仅是说:你拍个视频,我给你流量就完事了。视频具体怎么拍,服装怎么搭配,你的受众群体是什么,他们更喜欢什么视频等等,这些抖音的运营都会给到对应的KOL。

作为 KOL运营,你要做的不仅仅是引入,更多的是陪他一起成长。

资源倾斜:当万事俱备的时候,你需要给这些KOL资源倾斜,让其真正在自身平台形成影响力。

除了流量倾斜,甚至不断地去制造关于KOL的话题热点。就像李健刚去好声音的时候,好声音在第一期第二期给了更多的画面,同时也不停地制造李健的“学霸”属性和段子手话题。

只有当KOL在产品上形成影响力后,你才可以通过KOL运营去影响自己的用户。

KOL中期运营:合作深入-价值体现

排他约束

当KOL已经形成影响力后,我们需要建立排他约束,我们付出了资源,也付出了其他情感上的东西,这时我们需要从语言和书面上要求我们的KOL用户制定一个排他的标准,如果KOL心猿意马,肯定是不可取的,应该及时止损,终止合作。

有了排他约束之后,我们就可以放心去进行更好的深入合作,给予更多的资源投入。

KOL激励和策略调整

KOL形成影响力后,我们一方面要给予KOL激励,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同时也需要不停地去调整你和KOL合作的一些策略。

比如前期你给那个辣妈设定的苦情戏,后来发现KOL自身不喜欢,那就尝试调整为励志方向,去测试粉丝反应。

同时,你整个的激励也需要随着KOL的不同去设定不同的内容,比如初期的KOL给精神激励即可,中期有一定影响力的给一定的物质激励,当形成非常大的影响力的时候,你需要给到的是更多的利益,包含打造IP、粉丝运营等。这个时候你的策略也需要调整,从最早之前的给予,到最后面的利益捆绑。

就像很多知识付费产品,我可以采用买断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分成的方式。而你需要做的则是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影响力的KOL给予不同的激励,让其更好的活跃起来。

KOL价值体现:

当我们的KOL形成了较大影响力后,这时就是我们前期投入的回报时刻。

如果我们希望拉新,这时可以利用KOL发起好友邀请赛;

如果我们希望社区活跃,这个时候可以利用KOL进行话题带动;

如果我们希望用户付费,这个时候让KOL去进行背书宣传;

···

这里要注意整体的运营节奏,不要刚有了影响力就马上进行变现,这样很有可能会毁了你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KOL,也会让你的用户渐渐流失。

当然,只有当KOL给你带来了价值,给了你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你才算运营成功了一小步,但很多时候这个回报都是后置的。

KOL运营后期:留存你的成果

在KOL运营后期,我们更注重KOL的留存,自己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KOL,要尽可能留住,产出更大的效益。

不过有一点需要看开,KOL始终会走的,我们做的,只是让这部分KOL留在自己产品上的时间更久,获取更多的回报。

通常我们有两个手段:利益捆绑、情感维系.

 

情感维系

我们在KOL引入之初就建立了KOL的档案,这份档案贯穿整个KOL运营工作,因此非常重要。

在KOL运营后期,需要借助之前建立的档案,了解当前KOL的情况,之后投其所好,送小礼物,在重要日子进行问候等。这里最重要的是,让KOL感觉你很用心。

情感维系中最重要的是真心去做,而不是为了KPI去做。人与人相互交流,是否真心、是否用心都是可以感受到的,而你对他的细节了解,会让他觉得你很用心。

利益捆绑

和KOL进行合作的时候,提前考虑KOL可能流失的情况,在合作方案中规避掉。如使用分成的方式而不是买断的方式,使用持续活跃的方式而不是一次性爆发的方式等。

当然最好可以让KOL参与到平台的运转中,让他留下更多的东西在平台上,如他的粉丝。让他依赖平台,离开平台这些影响力都会消失,这样会让KOL留的更久一点。

结尾

很多时候,KOL运营和我们现实中谈恋爱很相似,你要去了解她,逗她开心,给她好处,也会约法三章,在困难中一起成长。只是我们在KOL运营中,是一个人和多个人谈恋爱,当然,这更考验运营者的能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做到的是细致,细致,再细致。

KOL运营会比常规的精细化运营要求更高,而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KOL运营,你需要比其他人更细致。

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些你能轻松地解决,有些没那么容易解决,但你可以记住一个准则:我们引入KOL最终目的是一起服务好我们的普通用户,而不是我们一起服务KOL用户。

愿你在KOL运营的道路上,把自己,变成业内的KOL!

 

作者:树猫,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树猫说

]]>
万字干货:短视频行业必须知道的关键讯息 //www.f-o-p.com/106323.html Wed, 14 Nov 2018 06:02:04 +0000 //www.f-o-p.com/?p=106323

 

短视频行业近年来风起云涌,这篇干货帮你缕清对它的认知思路,内容有点多,希望对你有启发~

一、市场概述

短视频最初起始于土豆,优酷等网站推行的拍客短视频业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以快手抖音秒拍为代表的一大批短视频厂商迅速发展,吸引了业界的关注。

但现在从商业变现模式,各个平台竞争情况等观察,短视频市场还不够成熟,只有主要玩家找到了稳定的盈利模式或者头部玩家IPO成功,才算又迈进了一步。故该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从技术,盈利,内容等方面着重发力,才会不断向前推进。

目前短视频产业各方面要素基本具备,包括内容生产,内容分发和相应的技术支持等,各个环节细分化明显,如下图梳理:

关于内容生产部分,主流的生产模式主要分为UGC,PGC和PUGC。

UGC模式主要是由用户去创作内容,制作门槛低、内容多元化、这种模式极具生命力。该种平台将内容生产权限下沉到所有普通用户层面,平台主要负责制定平台规则以及维护平台秩序。

PGC模式指由专业的人员生产内容,内容质量水平整体较高,推升PGC短视频进入门槛。短视频PGC平台更强调编辑推荐与算法分发模式的结合,帮助内容创业者依靠平台商业化政策实现内容变现。

PUGC集UGC与PGC的优势于一身,内容兼具广度和深度,平台在内容分发、生态建设等方面为PUGC创造条件。随着市场成熟度提升,UGC向PGC的转化程度加深,两者融合的PUGC模式内容及生产者数量将持续增长。

头部玩家包括快手,抖音的内容生产模式特色鲜明,快手旨在让每个普通人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不会着重推荐头部流量。这说明了快手是一款去中心化的产品,背后的价值观是让每个人自由的发声,去表达自己。

故其更侧重UGC,抖音的slogan是“记录美好生活”,旨在让用户分享和看到美好的、高质量的东西,这就意味着抖音必须是一款中心化的产品,所以其会着重推荐优质的流量,制作普通者很难有机会获得推荐,模式更偏向PGC。

虽然内容生产方式侧重点不同,但二者都是流量极大的玩家,均已开启流量变现模式,接下来对整个短视频行业的变现模式做出梳理。

二、变现模式分析

  1. 广告变现

(1)硬广宣传

广告变现模式历来就存在,只是随着短视频成为流量风口,其也成为重要的营销投放阵地,企业主也愿意将更多的资源投放到短视频行业里。

最传统的投放方式是将广告置于用户必须使用的路径中,如开屏广告、弹窗广告、积分广告等。

这种广告价格低廉,用户无法消除,触达率高,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该种广告只能简单的展示,互动性弱,难以影响用户心智。唯有提升互动性,或者利用算法分发技术在合适的场景中实现精准推送,才可以以较低的代价得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除此之外,现阶段短视频平台集内容化、媒体化、社交化、工具化多重属性为一体,成为品牌主实现更深层次商业化表达的重要阵地,平台也积极吸纳品牌主为其提供专属页面、机构认证等多种服务,甚至实现从营销到销售的转化闭环。

除了直接的营销内容输出,短视频平台更重要的是为品牌主提供了与粉丝、受众的人性化、人设化互动渠道,这也极大的增加的该品牌在受众间的影响力。最典型的案例是抖音app中可以搜索到大量品牌主的号码,如华为,小米等。这也说明短视频成为继微信、微博等之外重要的品牌运营通道。

(2)互动营销

互动营销指品牌主与短视频平台联合发起线上运营活动,该类活动的目的是加大品牌传播力度,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如其会引导用户主动分享、讨论、传播,以此帮助品牌营销信息在全网范围内触达目标受众。

这样做优势十分明显:用户作为最核心的营销内容创作者,激发大量具有个性化、创意性的UGC内容,借此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用户深度参与,实现从传播到互动。

目前流行的玩法包括表情贴纸、配音对嘴、模仿飙戏、话题挑战等,当然这将对平台的运营手段有较高的要求,但运营到位确实能吸引年轻用户参与。

(3)定制植入营销

定制植入营销已受到越来越多企业主的青睐,通常品牌方邀请具有一定内容创作能力和用户影响力的PGC/PUGC内容创作者,制作短视频,进而将品牌特性或者营销诉求巧妙的融入在短视频内容中,最后做到内容及广告。这“软文”性质相同,品牌主期望通过这种手段,加深对用户心智的影响。

与软文类似:软性植入的重点是匹配合适的内容创作者资源,包括内容选材本身,粉丝受众与目标受众的重合度等。

当然,作为一种日渐走红的营销方法,短视频平台都致力于为广告主对接优质创作者资源并提供数据分析服务以及交易服务等。

与软植入相对立的是硬植入,同样借助流量达人的影响力来推广企业影响力。目前主要的形式包括贴片、口播、道具、场景植入等。虽然这样会显得生硬,对用户的观看体验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成本也低很多。

当然也有改善的办法,如果在视频后期处理中能更加缜密的考虑用户感受,并以更自然的方式将品牌与视频内容结合,这样一来视频的营销效果会好很多。

(4)信息流广告

目前信息流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种资讯类,视频类app。

其中字节跳动旗下的多款app如今日头条,抖音等都是依托技术算法预测用户喜好,并自动推送相关内容。这是内容分发领域一次重要的变革,用户体验也极大的被优化。预计未来几年内会有更多广告预算转向信息流广告形式。

同时基于算法预测,对于广告主来说,广告精准度高,有较好的触达率和转化率;对于媒体渠道来说,盘活海量内容价值,释放了大量的广告库存;对于用户来说,广告即内容,用户体验干扰程度低。因为信息流的种种优点,使得多个泛媒体平台如微博,腾讯新闻等也相继引用这种方式。

但是使用信息流广告有一定的门槛,在制作广告方面,需要平台基于用户属性、行为、场景轨迹等多维度的大数据分析充分捕捉并识别用户需求,为广告内容的创作制作提供数字化支撑;在广告分发需要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技术的支挥使得平台能够更精准描绘用户画像并识别、定位目标受众群体,实现个性化精准投放,提升广告传播效果。

  1. 电商变现

电商变现是短视频影响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短视频营销将短视频内容通过算法分发至用户,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度挖掘。最后对内容和营销等结果进行评估,返回来指导内容制作,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但是要注意短视频与电商的本质冲突。短视频是一种娱乐社交平台,用户最核心的需求是寻求娱乐,而电商主要用来满足购物需求,故在结合是需要注意,一定要确定业务主体是电商业务或者是短视频娱乐业务其中之一。

试想如果在一个寻求娱乐的app里处处见到的都是商品销售的视频,那用户体验会很不好,这将是平台流量受到极大损害。

接下来列举些短视频和电商的结合模式:

(1)粉丝经济模式

通常情况下:由短视频红人在视频内容中加入与商品相关的信息并作出解释推荐等,基于粉丝相同的消费观念,刺激购买。

当然与上述注意点相同,这种功能只能针对小部分KOL开放,否则会影响用户体验。同时可以推测出,也只有部分商品适合以这样的方式推广:比如生活必需品、低价的商品,这些物品购买决策时间短,决策成本低,容易刺激购买。

而高价值的物品往往无法通过该方式推广。

(2)自建商城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手段是确立商城为主题,短视频导流为手段。

前期主要输出内容,通过多种媒体渠道,来宣传自身的价值观,对生活的态度,以此吸引具有类似观念的用户,甚至影响其他用户构建起该类价值观,后期则着力建设商城,并且围绕已发布内容中的核心生活观念来打造商城。

这种模式的核心难点在于建立自身品牌态度和价值观,并且选取符合自身定位的商品。

(3)C.MCN矩阵

MCN(Multi-ChannelNetwork)是一种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将PGC内容联合起来,在资本的有力支持下,保障内容的持续输出,从而最终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

通常情况下MCN都是由单个IP逐渐扩大为IP矩阵的,如 Papi酱属于典型的以人为中心的IP,真人是用户在提及节目想到的品牌形象;一般情况下这个个人IP都是只能在垂直领域发展,影响力有限。

在个人IP有一定的影响力之后,就可借助影响力成立MCN机构,将IP开发流水化,形成多IP的矩阵,这样一来除了通过广告变现,还可以在各个平台售卖周边产品。

对红人的孵化一般需要确定人设,选题思路,周期计划等,产出内容后选择合适的平台分发内容,同时已经成长起来的“大号”可以和小号互动,提升粉丝量。

从单一IP到IP矩阵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但随着IP 增多,新孵化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小,在扩展IP的过程需要注意,不要让多IP之间产生价值观冲突,同时头部IP需要多帮扶新的IP。

  1. 内容付费

进年来内容付费浪潮高涨,但在短视频领域的发展并没有很顺利。

首先目前用户进入短视频平台主要是想获得免费的娱乐信息,故获取目标用户需要较大的成本,其次是短视频时间限制严格,从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而优质的付费内容需要强知识属性,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阐述清楚一个问题,这样一来短视频的时长限制是制约内容付费的重要因素。

最后视频制作的成本相对于文本和音频都要高很多,要持续的产出高质量的视频内容将是很大的挑战。

三、主要玩家盘点

  1. 快手

作为短视频行业的老牌玩家,快手的各项用户数据,如月活,渗透率,留存率等都表现出优秀的数据,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关注,目前已获得腾讯3.5亿的D轮投资

快手的崛起离不来技术,运营等团队的强力支持。

在技术方面,快手的技术团队人数占比至今仍保持在80%以上,在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方面则由郑文博士牵头成立Y-LAB实验室,其对app 的算法分发起到了强力推动。

在产品设计方面,分别通过同城、发现两个页面实现内容的LBS推荐和算法推荐模式。

内容运营层面,以数据算法作为短视频信息流分发基础,没有明显针对明星、头部用户的流量倾斜,充分践行去中心化的平等思路。

在商业化层面,在产品较为成熟之后才开始探索商业化,同时并没有大肆开发信息流广告资源,保证社区内容的纯洁性,维持用户体验。

(1)快手去中心化的战略在产品中的体现:

快手将自身定位于以短视频记录生活的社交平台,其slogan是“记录世界,记录你”,旨在让每个普通人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不会着重推荐头部流量。这印证可快手去中心化的产品策略。具体表现为不刻意培养KOL,不针对明星进行倾斜,不与头部用户捆绑签约,不设置热点人物、热点话题等榜单。

Tips:

短视频的推荐机制一般综合以下要几点:

  1. 视频与用户画像的匹配程度;
  2. 热度(点赞量,评论量,转发量,完播率)权重依次为:转发量>评论量>点赞量;
  3. 发布时间。

在快手内,视频发布初期,随着其热度提高,曝光机会也会跟着提高,此时,“热度权重”起到“择优去劣”的作用。当视频热度达到一定阈值后,它的曝光机会将不断降低,给其他用户更多平等展示的机会。所以大部分视频大都是近期发布的。这样的执行规则很符合其去中心化的特征。

根据企鹅调研平台展示:与抖音相比,快手用户更喜欢刷“关注”和“同城”。

因为快手定位于短视频社交平台,用户更为注重与喜欢的人互动,通过刷关注和同城,可以维护旧有关系和探索新关系。同时快手上推荐的视频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用户想要通通过刷推荐持续得到高质量的并且自己喜欢的内容并不现实,如果多看自己的关注,则情况好很多,因为其经过了用户的筛选。

在搜索功能上,快手的查找需要点击首页左上方的三条线才能看到,这也体现了快手对于热搜话题的弱化,希望用户更多关注推荐和关注页的视频。

在搜索界面,快手的推荐话题更多是按照用户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标签,比如:“手势舞”、“王者荣耀”等。输入关键词搜索后,会发现快手的搜索下的推荐都是各色各样的用户,这说明快手对于社交的关注,产品设计和其品牌理念十分相称。

在设置界面,快手包含粉丝头条、实验室等。粉丝头条是指视频制作者为推广作品增加潜在的粉丝数量而向快手支付的费用。实验室中的“快手课堂”则是符合品牌调性的付费课程,“我的小店”允许UP主添加第三方平台的商品。

此外,实验室还可以开通直播功能,这些功能普通用户都可以去开通,而不像抖音,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可以开通直播,这体现了快手去中心化的思想,用户无论内容质量好坏,都可以自由的展示自己。

快手的“发起私聊或群聊”允许用户在没有互相关注的情况下,给对方发消息,这说明了快手对社交关系的重视。一般情况下,如果在中心化的app中,为相互关注的用户无法发送消息,防止头部账号被粉丝的大量私聊信息淹没。但在去中心化的快手,更强调平等,强调用户之间可以便捷的交流。

(1)快手商业化模式

目前,快手已正式迈入商业化元年,“快手营销平台”正式问世,平台定位“社交商业引擎”。“快手营销平台”的组成有这么几个部分:开放优质创作者能力的“快接单”、“快享计划”,开放电商内容的“我的小店”,开放内容生态能力的“商业号”和“矩阵号”。

“快接单”是面向头部红人的广告接单业务,“快享计划”则是面向中腰部红人的商业变现。“我的小店”则是面向电商,其会向淘宝、微信等各个电商平台开放,但暂时不考虑自建电商。从这里也可看出快手对于电商的态度,更多的希望帮助红人进行变现,操作越简单越好。

  1. 抖音

作为2016年下半年才正式上线的短视频应用,抖音背靠今日头条的技术优势,将15秒音乐短视频社区作为核心定位,在短视频行业杀出重围。他的成功离不开出色的品牌推广活动运营等手段。

品牌宣传方面:抖音已经与《中国有嘻哈》、《快乐大本营》、《明星大侦探》、《我想和你唱》等线上线下十余档综艺节目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快速提升年轻用户中的品牌认知。

活动运营方面:抖音官方及用户发起了大量的挑战话题激励引导用户生产短视频内容,并围绕话题产生用户互动;邀请平台达人录制拍摄指南,减少用户对各种功能和拍摄方法的学习成本;除了线上活动之外,抖音还在线下举办多种落地活动,为达人用户和优质内容提供更多曝光互动机会。

(1)抖音中心化的战略在产品中的体现

  1. 抖音的slogan是“记录美好生活”,旨在让用户看到高质量的东西,这就意味着抖音必须是一款中心化的产品,所以其会着重推荐优质的流量,制作普通者很难有机会获得推荐。
  2. 在抖音平台上,视频高热度会不断提高曝光机会,热门的视频只会更加热门,更有机会成为超级爆款(点赞量在100万以上),头部用户集中了大量的用户注意力资源。这种中心化会让普通制作者、草根制作者难以被关注,这也践行了抖音的理念“记录美好生活”,只让用户看见高质量制作的视频。
  3. 搜索功能上,抖音搜索按钮在首页可以直接看到,倾向于让用户去搜索更有意思的话题,入口则设置的很明显。
  4. 搜索结果上,抖音会推荐给用户各种相关的“话题”,说明其更重视用户之间兴趣的联系,同时可以看到抖音中有各种榜单,这也体现了其中心化的思想,希望把最优质的内容呈现给用户。

(2)抖音商业化模式

企业用户是抖音商业计划的新核心。抖音规划将众多企业营销阵地转移到抖音平台,从信息曝光、线索收集、内容共创、店面引流、用户互动、消费转化等切入,打造移动营销综合体。

这正与抖音的调性相吻合,中户来这里是观看精致的台上表演,那么广告的插入也需要尽量不破坏用户这种美的体验。同时与快手美拍明显不同的是,这两者都坚持去中心化,故头部用户和普通用户的关系会更加密切,粉丝都是凭借其人设累积的。

抖音的达人则大多数是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所以基于这样的感情纽带,这二者的带货能力根强,拥有天然的类似微商的属性。抖音,选择拥抱企业主之后,面临的瓶颈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微博到微信再到抖音,企业主是跟着流量在走,谁都不知道,下一个替代抖音的产品什么时候出现。

  1. 美拍

通过对美图旗下品牌、产品、用户资讯的持续整合,以及平台对舞蹈、美妆、宝宝、运动、萌宠、手工、穿搭、美食等女性化核心内容品类的重点扶持,美拍收获了一批相对稳定的平台用户,并通过广告营销、用户增值、直播等业务的开辟和发展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抖音等类似一个泛内容平台,而与之相反的豆瓣则基于不同人群的不同兴趣去运营社区,打造了更深层次和更丰富调性的社区氛围,所以其内容篇幅也更大。

美拍则介于二者之间,专注打造女性化核心内容的兴趣视频社区,其视频时长限制在10s到5分钟,可以看出要多于抖音这类泛娱乐平台,这样更利于舞蹈美妆等用户分享自己的内容作品。

分发规则上美拍也是去中心化的,这样会使达人的成长会更加稳定。在抖音上,观察作者的个人页,会发现大量的曾经有过1-2个高赞视频,但其他作品点赞寥寥的内容创作者。有些粉丝很多的创作者,依然面临新作品只要进不了热门推荐,就没有什么互动的情况。因为大部分抖音用户就是满足新鲜刺激感而来,很少翻阅关注列表。这种大起大落的现象,不利于达人和社区的深度绑定。

美拍推荐规则不同,它一直在尽量确保把流量向更多不同领域的达人倾斜。由此各种垂类的创作者也可以在美拍稳定发展,逐步从0粉丝,开始发布内容,慢慢吸引流量,积累粉丝,最终尝试商业化变现。

(1)美拍商业化模式

  1. 美拍推出的M计划是连接品牌方和达人的短视频营销服务平台,以帮助达人更好的广告接单。据36氪报道,上线不到半年M计划进驻上千位美拍达人,完成2.4亿元的广告签单,框架内视频播放量超6亿。
  2. 美拍的广告收入近几年增速也非常迅猛。在短视频营销方面,运营活动做得很出色。结合“10秒海报“、“有戏”、“舞蹈跟拍器”等功能玩法,打造出了“广告也有戏”、“KFC复古Disco“、“哈啤无聊创造力”等经典品牌营销案例
  1. 其他短视频玩家

百度的短视频布局有好看视频、全民小视频和伙拍小视频,尽管倾注了不少心血,但目前还处于“耕耘”阶段。

比如在流量资源方面,伙拍小视频是在百度贴吧的基础上孵化而来,原名为Nani小视频,今年8月正式更名。有评论将其称为“视频版贴吧”,用户可以将在伙拍上传的视频可以同步至贴吧,百度是想用已有十多年历史的贴吧,老树开新花,助推伙拍小视频。

阿里低调推出“鹿刻”,定位为生活消费类短视频社区。能够看到,鹿刻App内多是用户在淘宝购物后的体验分享以及导购。创作者还可以在视频插入商品链接,其他用户观看时可一键跳转至淘宝商品页。

腾讯的短视频矩阵包括微视、yoo视频、下饭视频、速看、腾讯时光、音兔等十多款短视频应用。期望推出多款App包抄围剿竞争对手。

BAT的短视频产品并未杀出重围,尚无一家能跻身第一梯队。那么面对这种局面,腰部玩家该如何破局呢?

在短视频内容生产平台泛滥、内容千篇一律的时代,突围者又需要何种异于常人的思路,才能获得持久的影响力。

  1. 技术驱动破局

或许者可以参考下刚发布4个月的LIKE短视频,LIKE短视频的成长速度也相当惊人,比如它已经在202个国家实现了2700万的下载量,在1月29号它也登顶了美国APP Store榜第一。LIKE短视频定位于“魔法视频自拍神器”,旨在通过新颖的技术帮助用户实现内容创作上的多样化需求,以使短视频内容本身达到一个较高的质量。

国内不少平台目前的短视频生产方式还比较原始,或者说对短视频的技术赋能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内容的优质与否基本全靠用户在内容上的自我规划。正是这样的大环境让LIKE短视频选择了以技术为中心的差异化打法。

LIKE 短视频拥有好莱坞电影特效制作大师级人物等业内领先的特效制作团队,其技术手段可通过人体识别、物体识别、前后景分割、AR建模、机器学习等影像层处理技术以及声音识别、语义分析等音频层处理技术为用户的创意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比如魔法+3D、4D特效等。

也就是说,LIKE短视频提高技术对内容创作的赋能,以激发用户对短视频内容的创作热度。同时以短视频内容的升级来提升用户间社交的活跃度。

短视频内容质量上的升级会强化用户之间的社交欲望,一是因为短视频内容上的升级或许可以充分刺激用户达到社交互动的临界点,试想如果用户自己制作的视频内容价值很低,那用户一般没有意愿去分享创作;二是因为这种正面的被技术赋能的内容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共鸣,也就是创新型的短视频内容能刺激到用户的趣味神经。

总的来说:这种技术赋能内容创作的手段前景广阔,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今后在AR、VR设备播放也有了可能。

基于此,百度也想通过AI技术,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在百度世界大会上,着重介绍了视频多模态信息融合技术。该技术不是简单的用户理解和内容分发推送,以及背景抠图、美颜滤镜等传统功能,其更关注对于影音数据的理解和学习,创造和加工内容的能力,对于情感信号的细致分析等,期望可以通过图像、标签、音频等多种传感器信号来共同识别视频内容。

大会上,百度也展示了自己的部分成果,在视频场景识别方面,百度信息流机器自动分类准确率达到98%;而在人体前景,背景分割技术能力上,百度掌握100多个人体关键点,人体区域的识别准确率大于94%;此外研发了人“影”背景分离、动作生成、帧间时空一致性等技术,生成的视频相似度为92%。这些AI技术对不少短视频企业显然难以望其项背。

可以预测出:多模态信息融合是一项新兴技术,其具备更强大的感知能力自然可以实现更好的内容理解和分发。比如以往单纯依靠机器视觉对视频画面进行分析,可能产生错误的理解。

如果把AI对于语音的分析和机器视觉的分析结果融合在一起,可以让AI也理解到其中的反差笑点和包袱,可以让机器对内容的理解更接近人类。

这些新技术如果能结合移动AI芯片、陀螺仪等手机硬件能力的不断翻新,未来用手机结合AI拍出大片的短视频并不是梦想,当然得看谁能将算法和硬件更加有效结合。

所以这一点或许是腰部短视频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虽然如今抖音快手如日中天,BAT难以突围,但随着新兴技术的到来,这一格局很有可能被改变,有望形成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类;以西瓜、M秒拍为代表的资讯媒体类;以百度为主的AI技术媒体类,以及以小影、VUE为代表的工具类等。

四、发展趋势

  1. 技术进步将不断提升行业效率

可以明确,技术创新对短视频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算法分发方面,提升算法分发模式在短视频领域的应用相对成熟,内容分发的精准度较高。但是算法分发模式对用户持续推送相关内容可能造成用户的审美疲劳,因此,算法模式仍有待优化,结合人工智能监测用户需求的实时变化,推送相应的内容。

增强现实以及多模态信息融合需进一步应用,增强现实可以显著的提高用户的体验,由于硬件设备的掣肘,AR在短视频领域的应用还未达到预期,随着技术发展势必会提供越来越大的价值;多模态信息融合可以让机器更好的模仿人类去理解内容,同时为用户提高更加完善的内容制作功能,这将是未来短视频领域发力的重点。

合理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行业版权痛点。区块链具备的安全性高等特点使得短视频内容在版权保护、确权追溯等环节高效运行,内容版权的保护将有实质性进展,短视频行业的发展也将更有秩序。

5G的商业化已经近在眼前,短视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方之一。基于5G网络超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万物连接的网络特点,短视频的应用场景将极大丰富,会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短视频快速消费的特点使得生产、运营、广告植入、内容审查等环节成本居高不下,人工智能技术在短视频领域的应用或许能降低各环节的运行成本。

  1. MCN助力高品质内容持续产出

MCN机构聚合若干短视频内容创作方,为其提供包括内容制作、版权管理、宣发推广、粉丝运营、变现销售、资源对接等专业化的服务,获取广告或销售收益分成,这将行业内分工细化,同时对参与的多方都有极大的益处。

  • 对内容创作者来说:MCN可以帮助创作者进行更有规划的生命周期管理,为创作者的价值变现打开更多通路。
  • 对平台方来说:与MCN的合作能促进实现以较低成本大幅提升平台内容运营效率。
  • 对广告主来说:与MCN的合作可以实现对整个营销项目更高效可控的流程管理。
  • 投资人来说:对MCN的投资在风险控制、投资回报方面有了更高保证。
  1. 短视频行业的崛起将影响其他产业发生变革

互联网是一张精密的网络,一点的剧变将会影响其相关的产业发生变革。短视频行业的不断成熟也将给用户,平台等带来冲击和影响。

对个体用户来说:UGC、PUGC、PGC短视频将共同打开优质原创内容市场,不断提高内容的质量要求,同时也会逐步影响其他泛内容市场,提升内容领域的数量和质量。

对平台企业而言:短视频作为新的社交内容介质,为不同圈层的用户提供了更高效的连接,也吸引了大量的关注额流量。非内容平台也纷纷开始增设内容战略,以期培育新的流量获取能力。

对广告行业而言:短视频的崛起吸引了更多广告主的广告预算。短视频平台与MCN提供集创意思路、制片筹备、内容制作、传播分发为一体的全套营销方案将加速互联网营销产业的去中介化,可能将成为广告代理公司的补充和替代,深刻的影响着该行业的环节分工。

谢谢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交流哦~

 

作者:见地未来,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见地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