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短视频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移动互联网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Sat, 07 May 2022 03:38:0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6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知乎短视频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知乎折戟短视频! //www.f-o-p.com/279870.html Sat, 07 May 2022 03:38:02 +0000 //www.f-o-p.com/?p=279870

 

从微博、微信到知乎、小红书,现在几乎所有的内容平台都想做视频,原因很简单,短视频是一种趋势,它在吞噬社交媒体、图文资讯、长视频等应用的用户时间。如果不抓住这个趋势,意味着将在时代的大浪潮中被甩下,因此,视频化几乎是所有内容平台想做成的一个战略级业务。

但无奈的是,不是所有的内容平台都适合做视频,不是所有的内容平台都必须做视频,而且大部分内容平台都做不好视频,知乎就是一个典型。

早在2020年5月,知乎针对视频战略,就推出5亿现金激励、百亿流量扶持等激励计划。2020年10月,知乎进行一轮重大改版,产品首页增加视频的独立入口,与“推荐”、“热榜”等并列,将视频提到了战略级位置。

与此同时,它通过重金引入外部专业视频创作者、上线视频自动创建工具、采取进一步激励措施来引导短视频内容的生产。

但是发展到今天,知乎的视频板块不尽如人意,无论是从外界的关注度、创作者的参与度以及用户的内容消费,都处于不温不火甚至低迷的状态。

在知乎APP中,关于“如何屏蔽知乎上的视频?”的问题大量存在,排名靠前的一名叫“阅读修身”的网友详尽解释了从电脑端到手机端屏蔽的操作细节,收获了471个点赞。

今年2月,“知乎视频部门被裁掉一半”曾经登上热搜,不久前根据《财经天下》周刊报道,知乎视频部门的确存在大范围裁员情况,占运营团队比例60%。

尽管知乎回应称“没有裁员计划”,还将继续在视频领域发力,但在最新的内测版本中,知乎新一轮的改变似乎正在弱化视频业务,包括它将首页的“视频”一栏取消,用“想法”页面替代了首页的“视频”模块等。

根据《中国企业家》的报道,知乎视频部门发生诸多变化:视频部负责人蔡林离职了;视频部被降级,融合到社区部;之前的战略负责人张宁调整成为大社区负责人。

从整个势头来看,知乎或许也在看到它与视频业务八字不合的一面,并有意识的降低视频业务在整个架构中的权重。

从张同学到刘畊宏,相对于抖音每个阶段都会制造现象级的流量型网红,知乎自从强推视频战略以来,从未出现过视频创作的标杆性大V,优秀的视频内容创作者似乎很少把知乎作为一个获取流量的主要平台。

根据Tech星球的一篇报道,知乎在大力推进视频业务过程中,过于注重数量的积累,用力过猛,不少创作者为了拿到平台的激励政策,会选择从站外搬运视频到知乎,知乎成了视频搬运分发平台,最终导致知乎图文原有生态优势被破坏,创作者与用户体验多维度的满意度下降。

用户满意度下降,自然难有理想的播放效果。根据早前媒体的爆料,知乎为了给内部定流量KPI,曾跑过一次全站数据,结果发现,在某一天里,知乎平台上超过50万点击的视频没超过5条。

不是知乎做不好视频,而是知乎不适合做短视频。

有个业内人士打了个比喻,表示图文类平台与视频类平台的关系,更像是现在油车和电车的关系。对于内容平台而言,重点发展视频内容,是存续其流量商业价值的唯一方式。

但事实上,这是个经不起推敲的观点。

因为图文与视频其实并不是一种递进的进化关系,而是一种信息的互补关系。  不管内容的表现形式从图文到视频再到未来VR或者其他三维形态的信息展示,图文作为一种信息获取的底层基础设施,它始终是存在的。

从历史来看,从博客时代到门户时代,再到微信公众号时代,图文内容一直在随着平台迁移而迁移,文字作为人类几千年来储存文化、知识的一种最基础的方式,它从来不是一种潮水的方向,而是一种必然存在的文化、知识的表现形式——它永远是内容的基础载体。

而支撑短视频内容表现的演技、画面效果、转场、特效可以为整体的内容加分,但内容观点以及剧本创作的底层核心台本,依然是文字。因此也有评论称:“古典自媒体(图文)可以是视频自媒体的上游供应商。”

知乎如何成为知乎?

回到知乎的话题,知乎其实是一个有一定深度价值的知识性的问答平台。

在知乎最初的200位用户里,包括了李开复、王兴、王小川、徐小平和马化腾等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

可以说,第一批种子用户对于知乎的气质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种子用户本身在互联网领域已颇具知名度,对问题的回复则讲究方法论与逻辑以及专业视角,它带来了不同于百度知道、搜搜问问等传统问答社区的气质。

周源自己总结说,正是首批用户奠定了知乎的发展基调。而知乎后来所形成的高质量内容分享的问答社区的氛围与基调,这批开拓者功不可没。

知乎由此带动了大批大V的入驻,连接了各路精英,吸引更多高质量的用户进入,通过问题的抛出和讨论,形成用户黏性,并推高内容的品质与深度。

知乎问答模式之所以与视频存在割裂感,本质源于知乎的问答模式类似一个树洞性的结构——通过一个问题,带出一群人,挖掘出新的问题与解读,不断扩散观点、延伸思考。

它不是一种信息洗脑式的单向输出,而是一种围炉篝火式的互相探讨  。

比如2018年霍金去世,相比于其他平台,在知乎上,关于讨论霍金的角度呈现出了多元化、深度化、垂直化的走向,包括在罕见病、物理学、科普、宇宙学、残障护理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度的有质量的探讨,关于霍金的社会影响、艺术审美、宗教影响等话题探讨也颇为全面。

同样在2018年,马化腾在知乎的破天荒的提出天问:“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这一提问,也引发了较大范围的波澜与热议。

截止到今天,这个问题已经有了3319个回答,各行各业、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还在回复这个问题。回答者来自近百个行业的用户,涉及数据存储和传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5G 通信、电池技术、汽车、流行病学等诸多领域。

如果我们花一天的时间去整理与思考这些回复,会收获大量基于未来的基础科学与产业变革方向的前瞻性思考。

这其实就是知乎的价值所在——

它通过设置一个热门事件的议程,带动诸多亲历者、围观者、关注者与专业人士来聚焦于这个话题进行深入式探讨。

各个侧面信息与观点得以不断聚合与发散,各方有价值的观察视角与解决方案能够快速聚拢与呈现。

它也不是微博这种短链条、浅层次的社交狂欢,而是通过一个问题凿出一个洞口甚至开辟一块专业讨论区与集体爆料区,就问题的解决不断延伸、扩散,产生更多有价值的观点、思路与理论。

而短视频模式却做不到这点,从目前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模式来看,知识性、观点性的解读也颇多,但更倾向于通过一种情绪化、有倾向性的观点去洗脑、影响他人的想法,从而获取粉丝与流量。

前者的模式其实更加有利于扩充知识的深度与维度,而后者更倾向于通过知识或观点来圈占那些与自己有相近观点或想法的观众,继而实现商业化变现。

某种程度上,短视频的信息输出更容易集结粉丝,获取流量,再通过打造某一领域的IP将其商业化变现,这是知乎为什么要死磕短视频的底层逻辑。

知乎要做商业化变现,但是短视频与树状式问答结构的知乎相悖。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进入知乎,是为了基于一个问题获取一个有效的或者让自己满意的答案与观点,而短视频信息嫁接于问答社区,从产品层面来说,它本质上是形成了对问答社区用户体验的一种破坏——破坏了知识问答体系的连贯性以及探讨的社区氛围。

重新反思图文的价值

事实上,知乎或许也知道视频信息流对知乎问答体系结构的破坏,但知乎也要吃饭,根据财报信息,知乎过去三年亏了28亿,商业化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但从今天来看,短视频这条路已经走不通,知乎的盈利还得寻找其他通道。如果说因为视频化导致用户体验急剧下降,高质量问答社区的基本盘用户流失,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知乎的路子其实是可以推出一个纯粹的视频版知乎APP,将之与图文版分割开来,类似于抖音APP与今日头条APP的差异化定位关系。  这样既能确保知乎的图文问答体系的连贯性,又能确保视频战略纯粹性与延续性。

而无论是知乎,还是其他互联网内容平台,都需要反思优质图文的价值。

从国内互联网平台的竞争来看,随着用户增量市场已经见顶,无边界竞争已经成为共识,彼此基于竞争的需求在模糊彼此的边界,不断切入别人的领地与业务范畴,一个共识是给产品不断的叠加直播、短视频、电商等等业务与功能。

但用户并不这么思考,对于在什么平台干什么事,用户心里其实都有一块明镜——

上淘宝天猫是购物,刷微博是看明星八卦,刷短视频是打发无聊时间,而上知乎的人绝大多数都具备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并保持着文字阅读的习惯,他来知乎,是来找知识、找答案的,而不是找刺激找乐子。

从知乎开始切入短视频的那一刻起,其实就已经迷失了初衷。知乎在过去曾经一直强调其使命——让每个人高效获得可信赖的解答。

但对于主动获取信息与知识的用户来说,短视频的模式其实是降低了效率。

从知识的获取方式来看,抖音短视频确实适合一些特定的操作类课程的教学——比如厨艺教学、Excel、PPT教学、开车教学、挖掘机教学等,但不适合一些专业性的知识性的内容信息获取。

一般而言,基于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追寻与答案找寻,用户会更加注重干货总结与关键信息的获取效率,但视频内容中有用的关键信息无法像文字那样直接提取,需要反复回放去逐帧提取,不方便搜索、查找、记录与存档。

如果搜索出来的视频内容不是用户想要的结果,则需要打开多个视频,非常耗时。因此,视频查找、搜索在索引、精准查询处理、记录等方面的难题不少。在知识性、专业性的内容搜索上,视频观看、查找反而降低了用户寻找答案的效率。

因此,明白用户的需求,而不是与用户需求背道而驰,产品的定位才能更清晰。为了做短视频而做短视频,是知乎需要反思之处——

视频作为一种信息流算法下的内容产品,它对应的是一种被动的打法无聊时间的需求,它与用户主动获取知识的需求相悖,也无法融入平台问答结构的知识体系之中,因此,视频之于知乎,就像一个强行拼装而不伦不类的衍生品。

中文互联网需要更好的质量

短视频泛滥的时代,很多人开始变得缺乏耐心,快餐式的消费大行其道,也消解了许多深度与严肃以及有价值的内容,这其实更需要我们反思。

在今天,当所有的内容平台都想搭上短视频的时代列车,但其实站在用户需求的角度,并不这样想。图文的本质是用文字来激发、引导我们有逻辑的思考,而视频的本质是画面刺激,它的底层逻辑是娱乐。

有读者曾经向笔者表示:“他其实期待平台之间,有更加泾渭分明的界限,他们其实不希望自己手机里的APP都变成短视频直播APP,那将非常可怕,也非常可笑。因为那将意味着严肃阅读与深度探讨所剩不多的净土也将被快餐式的刷屏所覆盖掉。”

在互联网上,深度话题的探索与思考一直有很大的市场与需求,而知乎本身的开放式话题讨论设计恰恰迎合了这种需求——

它不是通过画面与视频去刺激大脑的多巴胺,挑动情绪,而是用文字的力量来激发、引导人们有逻辑的思考,进而建构知识体系。这也是知乎在过去之所以能成为不多见的互联网高质量问答社区的重要原因。

周源曾经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谈到的一个观点:「整个中文互联网不需要更多的流量,而是需要更好的质量。互联网上不仅仅是流量文化、粉丝文化和功利文化,而是需要一种认真你就赢了的文化」。

但从今天来看,在商业化与流量焦虑的裹挟之下,知乎似乎并没有践行好这种价值观,强行推短视频,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之余,也导致此前的社区调性渐渐走远,优质内容调性下滑,如果大众觉得在知乎已经学不到东西,渐渐变味儿了,这可能才是知乎真正的隐忧所在。

中文互联网如今已经不缺各种短视频平台,缺的是高质量的内容社区。

随着用户的成长与成熟,浮躁的浅薄时代不会一直高歌猛进,人们总有一天会重新看到文字的力量与深度思考、多元化探讨的价值,而优质内容问答社区在未来的稀缺性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知乎需要延续高质量调性来维持它的平台品牌并再度赢得用户与各界的尊重,但是如何平衡商业化始终是难题之一。将不破坏用户体验与开放式问答体系模式作为底线,将视频产品独立于知乎图文大本营之外,可能是知乎需要思考的方向。

在浮躁的时代氛围下,要成为中文互联网高质量内容社区的一面旗帜,知乎其实更需要对内容原则与底线有长期主义的坚守,做好了这一点,历史终究也会嘉奖它的价值。

 

作者:王新喜

来源:热点微评(ID:redianweiping)

]]>
知乎为什么重金做视频? //www.f-o-p.com/237563.html Fri, 26 Mar 2021 07:56:31 +0000 //www.f-o-p.com/?p=237563

 

知乎作为一个问答社区,曾经以高质量的内容水平著称。然而随着圈子的扩大,用户们渐渐发现知乎的内容越来越“水”,虚假内容横行给知乎带来了很多负面消息。以文字内容为主的知乎,近些年也在不断往视频领域发力,推出视频创作激励计划。这样的举动,真的能“拯救”知乎吗?

01 反响:不温不火,不看好

截至今天,知乎视频专区及视频创作工具已经上线两个月了,那么网上对于知乎这一举动是什么看法呢?按照近几年大家对知乎的评价,应该好不到哪去,事实也是如此。市场很多分析说知乎的视频化显得分外尴尬,前途一篇迷茫,最多落得一份不温不火。知乎站内用户评价也是不喜欢远多于喜欢。

知乎重金做视频,吃力不讨好为啥这么犟?

图源:知乎截图

这种近乎倾倒式评价的产生,与现在知乎平台视频内容类型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大部分内容仍然依赖于其他平台的搬运和分发,与知乎原有氛围不符。还有一部分视频质量较差,破坏了社区原有的内容环境,引来用户反感。

这种搬运或低质量视频的出现打碎了用户对知乎知识性视频的期望,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好像以深度内容闻名全网的知乎变得越来越不堪。

知乎重金做视频,吃力不讨好为啥这么犟?

图源:知乎截图

02 知乎:这是我必须要做的

反对和不看好知乎视频的声音那么多,那知乎又为什么一定要做视频呢?这就要从内外部环境说起。

1. 外部环境

(1)用户习的改变

大家都说今年是直播元年、去年是Vlog元年,前年是短视频发力年,但是视频内容早在2016年就开始发力了。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视频已经成为大部分网民最喜欢的内容形式。根据人类的发展,图像类的信息比文字类的信息更容易接受,更何况,视频这种生活化的动态内容。

(2)技术支持

一方面,5G时代来临,流量成本降低、高宽带、低延迟的技术升级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让视频浪潮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及视频工具操的简易化,越来越多的普通网民可以投入视频创作。

(3)图文创作者的离去

视频的火热也吸引走了一部分创作者,比如之前知乎大V半佛仙人,最初在知乎发布内容,2019年12月转战B站,并在B站凭借《瑞幸咖啡是如何暴打资本主义的?》等内容一次次出圈,成为B站知识区代表人物。

这类优质创作者的离去对于知乎来说,无疑是“偏逢阴雨天”。这让人想起2017年8月头条一口气从知乎签走了300大V的历史,那场以图文为主的战场的争夺知乎胜利了,那这次呢?

知乎重金做视频,吃力不讨好为啥这么犟?

半佛仙人知乎(左)B站(右)主页

2. 内部需求

(1)一直未放弃

对于视频,知乎是赶了个大早,上了个晚集。早在2017年,知乎用户就可以上传视频。那个时候的抖音才成立1年。

2018年6月,知乎首次在APP新增“视频”专区,随后于2019年3月下线,转而上线了视频回答入口;2018年底,内测“即影”短视频APP,但这个app也在2019年4 月因未达到既定目标,产品进入 sunset 阶段,项目组已解散客户端,停止更新。

知乎重金做视频,吃力不讨好为啥这么犟?“即影”停止更新

直到2020年,视频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知乎又一次起航了。5月推出的视频创作者招募计划,7月中旬推出第二期,通过创作者签约、邀请、奖金扶持、流量扶持等吸引了一批视频创作者。

10月9日,知乎正式上线了可以将图文一键生成视频的制作工具。10月12日,进一步推出视频专区,位列知乎首页,成为仅次于知乎热榜的二级流量入口。并宣布推出包括5亿现金激励、百亿流量扶持、视频工具、签约机会和创作者学院等在内的“海盐计划

知乎重金做视频,吃力不讨好为啥这么犟?图源:知乎截图

这三年,知乎在视频方面,起起伏伏也尝试了不少,早期因为用户关注度低、商业路径不通畅、视频制作门槛高,导致视频内容较少。但是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大的解决,知乎没有不再起航的理由。

(2)图文和视频是互补的

图文与视频创作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互补的,知乎的图文还是比较适合做成视频的。比如之前因为内容抄袭知乎回答的巫师财经,他的内容在B站都是爆款,可以说依靠他一己之力,在B站为财经区开辟了一片土地。

知乎重金做视频,吃力不讨好为啥这么犟?图源:B站截图

(3)补齐平台内容生态

知乎副总张荣乐在接受Tech星球的采访中,对于视频内容的选择说到“过去美食、旅游类内容,在知乎纯图文时代是比较弱势的品类,因为不太好用图文去表达,但有了视频之后,这些领域的需求就被激发了。”视频形式的加入,可以很好的完成这些问题的回答。

03 未来:知乎和用户如何更好相处

从用户层面来说,他们讨厌的不是在知乎出现视频形式的内容,而是讨厌那些低质的、同质的视频内容,其实这也是目前国内视频行业的通病——大量围绕生活、搞笑、娱乐为主题的相似的内容,且短视频的模仿与复制性较强。

知乎重金做视频,吃力不讨好为啥这么犟?

图源:头豹研究院《2019 年中国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

解决这类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整治视频内容,增加优质创作者、创作符合知乎氛围的视频。但传闻知乎十年,准备上市,这样的知乎会放弃更被普罗大众喜欢的娱乐化视频内容吗?

其次,对于优质创作者,知乎需要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不然这么多平台,创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你?这种安全感需要战略上的重视、流量的扶持、现金的激励。另外,签约更多优质创作者和转型原图文创作者也是要做的,对于没有剪辑能力的创作者,可以采取剪辑者与答主联合创作的形式

面对外部竞争,知乎其实可以不用那么焦灼。因为知乎和当下视频领域火爆的平台并非在同一垂类赛道直接竞争,它们是横向的拓展,知乎是纵向深入。知乎需要做的是把视频这个载体跟图文载体在社区内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私域流量转化成交公式拆解

很多朋友一直有个误会,认为“私域流量”即是不花钱即可随手可得,确实,私域流量相比公域流量省下了一大笔推广获客费用,但是千万不要忽视私域流量的拉新成本、持续运营成本、召回成本等,这些当然还是需要投入的,只不过私域流量的维护成本相比每一次全公域投放成本更低,更高效,也更可控。

私域流量转化成交公式拆解

 

很多朋友一直有个误会,认为“私域流量”即是不花钱即可随手可得,确实,私域流量相比公域流量省下了一大笔推广获客费用,但是千万不要忽视私域流量的拉新成本、持续运营成本、召回成本等,这些当然还是需要投入的,只不过私域流量的维护成本相比每一次全公域投放成本更低,更高效,也更可控。

一、为什么会出现「私域流量」的概念?

最早在2015年淘宝电商的时代,当时很多淘宝品牌商家会在发货时在物流箱里面放置上引流小卡片,比如:扫码添加微信给好评返现的活动,这就是淘宝商家在进行流量私有化的过程。

在17、18年的时候,很多互联网公司已经感觉到增量到顶了,要想维持公司的增长势头,解决发展瓶颈,维持利润水平,只有两条路,一要么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二要么优化组织结构,降低运营成本。长远来说,开辟第二增长曲线一定是被公司看重的,私域流量的价值也就渐渐被大家挖掘出来。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增加收入,基本就两条路,要么获得新用户,要么让老用户的价值发挥的更大,而在流量红利殆尽的当下,挖掘老用户的最大价值成为了所有公司的共识,于是私域流量的概念开始流行起来。

所以,其实私域流量一直都在,现在私域流量运营本质也没变,只是会更集中在新的平台上进行,而且随着交易场景的升级变化,私域流量也明显进化出以下几个特征:

1) 自有:用户流量是品牌方自己的

2) 免费:不用额外付出采购流量的成本

3) 直达:无论过往短信、邮件,还是社交工具都可以直接触达

4) 持续:我们可以对已有的用户群持续运营,可反复触达

看了这4点,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兴奋,因为这恰恰是现在企业所关注和渴求的流量宝藏,私域流量只需要通过一次拉新的成本,而二次的维护成本往往比通过公域的每次做投放的拉新支出成本要低的多,而且更重要的是,随着2020年以来,企业微信的服务能力的提升,企业可以做更多数字化运营,比如用户画像、标签管理、朋友圈等等,而且企业微信强大的穿透能力,更方便企业并对用户进行全生命周期内的价值维护,也能通过老带新去召回更多新用户。

二、如何让私域流量真正发挥作用?

私域流量千般好,那应该如何运营才会让私域价值最大化,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呢?

首先我们要清晰一件事:

打造私域流量只是中间过程,而非终极指标,“转化销售”才是终极指标,带来收入才有价值。

所以想要做好私域流量,我们可以借用一个电商的万能转化公式来帮助我们做拆解:

GMV=【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频次

如果希望实现终极目标的增长,那我们就需要优化提高整个链条的每一个环节。

1)  流量来源:

私域的流量大致可以分为3个来源,公域流量、私域存量和裂变增量,只有流量够大,覆盖面够广,才有之后环节优化的可能,所以私域的第一步,需要先把流量口子不断做大,沉淀更多流量进入私域。所以这时候我们需要思考:

a. 从哪些公域平台引流(如小红书、抖音、微博、视频网站等),这些平台有哪些特征,适合如何引流?

b. 如何设计公域引流到私域的流程、话术和诱饵?让用户体验更平滑,也不被公域平台封杀。

c. 用户进入私域,我们是否可以做裂变活动,设计裂变诱饵,把引来的私域流量再扩大?

2)转化率:

私域运营的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到转化率,比如公域转私域的过程中,公域的曝光量、点击量、引流量、激活量每一个环节的优化都对最后的转化效果有着巨大的提升,即使是朋友圈传播的裂变海报活动,也需要优化路径,优化内容,各个环节是否足够吸引,足够顺畅,直接影响着转化率的提升。

3) 客单价:

想让客户买单,除了不断迭代提升韩派和本身用户对购买的商品/服务的期待值和兴趣度外,通过促销活动和工具来作催化剂,让客户买单的套路一直屡试不爽,大到淘宝天猫的双十一,小到一些品牌的优无门槛优惠券、拼团等,都无数次的激发我们的损失厌恶心理,让我们冲动的下单下单。而且随着微信生态上小程序、微信支付卡券这些支付能力的完善,促进用户买单更加顺滑。

4)复购频次:

私域流量的运营是和用户建立长久而稳定的关系,品牌需要通过公众号、社群、企业微信、小程序等载体持续付出运营成本活跃私域用户。但是如果要实现多次复购,通过一次次的促销活动难免会让用户觉得疲劳,所以会员体系的搭建或者储值体系的搭建往往会帮助品牌事半功倍。当然持续的创意内容和干货的输出,也能让用户是感受到品牌人设和温度。完美日记在私域流量运营上就属于美妆版块的标杆。

最后,玩转私域流量,我们不仅需要不断拉升用户增长留存,提高各环节转化率,通过产品革新、优惠活动等提高客单价,人设型、种草型、服务型的内容也不可或缺,这些都是私域运营的弹药,帮助我们持续与用户建立长久而稳定的关系。

一切以客户为中心

我们都在说「私域流量」,流量的概念更像是一个个没有生命力的数字,但是每一个客户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代表着独立的思考、个性化的需求和不同的生活场景,不仅有产品需求,还有情感需求,社交需求。所以私域营销的本质以客户作为出发点,洞察客户心理,一切围绕客户的需求展开设计。

 

作者:瓶子运营笔记

来源:瓶子运营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