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广告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移动互联网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Wed, 01 Aug 2018 01:25:5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6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社交媒体广告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这3个关键点,让你的推广费节省50%! //www.f-o-p.com/92687.html Wed, 01 Aug 2018 01:23:57 +0000 //www.f-o-p.com/?p=92687

不管是对于营销人,还是运营人来说,广告投放一直是一个必学的课题,几十年来,大家都在讨论这个话题,如何把广告效果最大化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线上线下广告费都暴涨的年代。

但是,大家都知道那句经典名言:“广告费至少浪费了一半以上,但我不知道究竟浪费在哪里?”这很悲剧!

从以前大做线下广告,电视广告,到之后做门户网站、论坛广告,再到现在做社交媒体广告、场景广告。我想没人能说,自己的广告费一分钱都没浪费吧!

所以,推广人共同的心声:的确广告难做啊~~

虽然如此,但还是有一些建议给大家。

这里,广告投放平台的选择、目标用户的覆盖、广告效果的预估、投放时间段的确定等就不说了,这些提前就有确定好。

首先,之前看过一段话,说得很好,分享给大家:

一个人第一次看一则广告,和没看见一样。第二次看到这则广告,他没有注意。

第三次,他意识到了它的存在。

第四次,他隐约地记起在哪儿见过。

第五次,他会阅读这则广告。

第六次,他对它嗤之以鼻。

第七次,他看一遍后说道:“真烦人”

第八次,他说:“又是这讨厌的广告”

第九次,他开始狐疑这东西是否的确有价值。

第十次,他觉得他应该去问问朋友是否用过这个产品。

第十一次,他想这个产品也许还有点价值。

第十二次,他认为这肯定是个好产品。

第十三次,他想起来自己对这个产品已经望穿秋水。

第十四次,他感到很着急,因为那产品太贵了,他买不起。

第十五次,他觉得自己将来一定会购买这个产品。

第十六次,他开始痛恨自己囊中羞涩。

第十七次,他清点自己的钞票。

第十八次,他看到广告,立刻购买了那个产品。

这一段话其实信息量巨大,大家不妨收藏一下,时不时拿出来细细品味。这里,我就引出今天要说的第一个点:广告的重复投放。

1、广告的重复投放

大规模的广告投放,有一个核心的目标:让人们记住你的品牌或产品,也就是占领用户心智。

而这就需要你重复、集中的投放你的广告。最典型的就是史玉柱的脑白金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整整折磨了我近10年之久。反正大家都记住了,而且效果不错,印象深刻。

这里说的重复主要包含3点:

1)广告内容重复:一段时间的内容,广告始终围绕一个核心点或核心目标进行,不要一个广告里包含所有内容。

很多人喜欢把所有东西都放在广告里面,就怕别人看不到,殊不知想当然了,现在留给广告的时间越来越少,消费者也越来越健忘,所以关键点一多那就等于没有关键点了,你的广告就是一盘大杂烩,没什么味道。

2)长时间重复投放:喜欢不断变广告,是现在很多企业做广告的通病,问题是,你自己都不知道要表达什么,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谁”,那消费者就更懵逼了,他们就更不会记住“你是谁”了,那对不起,你在他们的大脑里永远是模糊的。

一个广告出来,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看见效果,没有重复的进行是成就不了记忆的,想占领用户心智就得占领用户时间。千万不要今天一个策略,明天一个策略,不断的变,费钱费力。

很多人会说,我们公司没有那么多钱一直打广告啊,的确,大多数企业都是承受不了的,所以我们投放广告就要做到聚焦、高效。固定时间用聚焦的方式“洗脑”用户。

脑白金当时那么有钱,也没有一年四季的一直砸广告,而是每年只集中在春节和中秋节两次高潮。广告密度最大的时段是从中秋节倒推10天,从春节倒推20天,加起来一共30天,集中火力开炮,这就是史玉柱总结的“沸点法则”。

还有天猫双11,大家都看在眼里,这段时间所有广告一触即发,全天候火力开放,超级高效,把所有预算都放在一个点。

3)广告中核心关键点重复:就像刚刚说的,广告要重点突出1个关键点,比如你的品牌名?你的产品核心特色?你的情怀?你的促销信息?等等。

那么,这个最重要的核心信息你就要在广告里重复,比如“上58同城”、“瓜子二手车”、“饿了别叫妈”、“拼多多”这些广告等等,你会发现它会反复提及重点关键信息,你记不住都不可能。这里视频广告,其实其他广告也一样,比如双11海报,它都会围绕一个核心点做一系列的,这就是重复。

2、广告传递的声音

首先,有一点需要指明,这个声音不是指视频广告里的声音,而是消费者脑子里面的声音,他会记忆深刻,时不时就脱口而出了。

视觉是不会传播的。而口语,无疑依然是当今社会中信息传播的最重要来源。我们的很多品牌广告、形象广告不仅是说给用户听,更重要的是让你的受众说给他身边的人听的,而且朗朗上口。这一点非常非常关键,听上去很没意思,但是细思极恐。

所以说,我越来越觉得,之前的视觉升级可能偏向于眼球,而现在还要考虑听觉(或者理解为可以直接说出来的文案创意),而且还要重点考虑。

营销传播的关键在于传,传是口耳相传,如果仅仅是视觉感官,没有听觉上面的传播,那效率会很低,要知道能说出来并且很容易让人记住的广告才是好广告。

先说视频广告,这个是有声音的,但是我说的消费者脑子里面的声音不是这个视频里念广告的声音,而是有那么一句广告语在你脑子里挥之不去,形成一个声音。比如之前火爆的优信二手车广告就是,就算视频结束,那个“上上上…”的声音也一直存在。

这个是能说出来的广告,再比如“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省的多”,“3亿人都在拼的购物APP”,暂且不说广告的美感,单广告语就很容易让你把这个广告传递给身边的朋友了。

再说说其他一些没有声音,只有画面的广告。这些广告就没有我说得那个“声音”吗?也有。

说白了,这个“声音”(即广告创意)就是那些不管你是听到,还是看到,都能在你脑袋里停留下来,不断循坏的话语。再直接点,就是那些高度概括的精华短句,而且这个点要反复突出。

3、不要以为品牌大就不需要广告

我们知道广告的作用有:告知、说服、提醒、强化。大部分广告前期都是为了告知和说服,而当品牌比较大时,就需要强化了。不要觉得你的品牌有多么大了,不需要推广了,你跟可口可乐相比如何?你跟麦当劳比如何?跟LV相比如何?

首先,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的,消费者又是那么容易被拐跑。如果别人做广告,你不做,那么消费者就会越来越关注你的竞争对手而选择忽略你,那你就悲剧了。

其次,很多时候,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是很随机和偶然的,你不去时不时的提醒一下,不去强化一样你在消费者脑袋里面的印象,那他很可能就慢慢淡忘了你,千万不要觉得用户对你有多忠诚,还是悲观点好。

另外,消费市场在不断扩大,也在不断变化。如果你不打广告,那么新的消费者分分钟就会被对手拉走。再有,市场变化,你的广告策略也要跟着变化,要知道,广告很多时候不只是为销售,还有品牌,还有理念,你的品牌越大,就越需要重视这些。

 

作者:懒阳阳谈营销,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懒阳阳谈营销(ID:Lan—yangyang)

]]>
一篇文章读懂腾讯广点通广告 //www.f-o-p.com/63565.html //www.f-o-p.com/63565.html#respond Wed, 29 Nov 2017 02:23:27 +0000 //www.f-o-p.com/?p=63565 14 (5)

这几年,笔者大概每年给广点通贡献近百万广告费吧,操作了多个账户,每天烧钱。然后对广点通这个产品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今天跟大家科普下广点通广告投放事宜。

我们知道,投放社交媒体广告只有经过精准的数据分析,找到用户的喜好和他们的习惯,通过好友关系和口碑传播,才能实现最好的营销效果,这正是社交广告的独有营销方式。

 

7

一、如何做好广点通广告投放

1、转化定位

信息流广告就好比我们在逛街时接收到的广告,如果想要凭借一个创意或者一个页面展示就让一个没有明确意向的访客购买产品,这无疑有很大难度。想要做好信息流广告,第一步就是正确定位转化方式。你想通过信息流广告达到什么转化目的?引导搜索,关注账号,访问更多,还是直接转化。只有确定了转化目的,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推广策略

2、物料撰写

不用渠道用户画像不同,使用目的不同,所以投放渠道类型往往决定了创意的主题类型。信息流广告的物料撰写跟竞价的创意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信息流的物料撰写要符合用户思维并且追求原生化,在不引起用户反感的情况下吸引点击。

3、着陆页面

在竞价的着陆页上,我们通常会简单地放一些弹出窗口等强转化方式。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通过竞价推广引来的都是比较精准的流量。但是信息流就不一样,用户正在浏览新闻或者朋友圈,突然跳出一个吸引我的话题,打开一看,就是广告宣传和弹窗,恐怕我会直接关闭网页走人。所以着陆页设置对于最终的成交是特别重要的一步

4、人群分类

信息流广告很难精准的覆盖某一类人群,它所面对的人群属性比较复杂。做好人群分类,根据不同的人群来制定不同的转化策略,如果想通过一个套路转化所有人,你认为会有多大的可能? 答案显而易见。

二、信息流广告究竟该如何进行优化?

1、设置合理的转化点

做任何推广之前,必须明确广告主产品目标用户是谁,有哪些属性,多和产品/业务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分析总结 目标人群属性,做好产品定位 和 受众人群分析,明白自己的推广目标,根据选择的定向方式,设置合理的转化点。

比如金融客户,那么人群属性可能为20-40岁,男性居多,对房子、汽车等感兴趣人群,如果是电商客户,那就要分品类,比如小红书,是20-25岁,职业白领,较高消费能力,而唯品会则是18-40岁,普通女性,尤其对价格敏感。经过前期分析将目标客户打上相应标签。

2、基本定向

性别、年龄、地域、学历、收入、使用设备等等。

3、兴趣定向

受众搜过什么、用过什么、关注什么。

4、行为定向

去过哪里、下载过什么APP、买过什么。

5、物料撰写符合用户思维

信息流的物料撰写不能像竞价一样简单,而应该站在用户的思维角度来考虑。先进行产品卖点分析,再进行用户需求分析,然后将两者匹配写出打动用户的文案。建议参考以下套路:

1)只说有用的话,我们可能只有三秒钟的展示机会。

2)内容放上一些福利,没人不喜欢好处。

3)尽量贴近生活。

6、优化着陆页面

普及一下正确的信息流着陆页面优化流程:明确覆盖人群—确定转化通道—引导访客行为—设置转化点。

三、关于广点通广告投放,以下经验可供参考:

1、瞄准用户,制定策略

我们可以把策略的制定,总结为广点通的3C理论,即Customer(用户)、Cost(广告成本)、Core(广告核心主题),通过3C理论的灵活组合运用,定会在您广点通投放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精准定向找到核心用户

精准的定向广告带来的是高转化率,低安装成本!在制定广告策略第一步找到核心用户。

找到核心用户小贴士:出较低的价格不定向投放给所有用户,投放结束后通过报表分析找到点击广告的核心用户群,通过几次的广告投放取点击广告核心用户比对,找到广告核心受众。

2)探索核心用户感兴趣素材

设计几套素材风格,投放给相同的用户,试用同样的出价,查看线上的效果。点击率较高的素材可初步判定为用户较感兴趣的素材。

通过多重测试,可以便捷的寻找核心人群喜爱的素材。

3)关注广告成本

a、只为潜在用户买单!

点击付费,可以设置一个可接受的最高出价作为广告价格,广点通将会以此价格为你的广告计算排名,同等效果下,广告出价越高,所获曝光也会越多。

b、按点击率和转化率效果,制定出价策略。

结合不同的定向条件设置不同的出价。点击率和转化率高的用户给相对高的出价,而针对点击率和转化率较低的用户则适当的降低出价;

不同的规格,由于市场竞争情况的不同,也需要设置不同的出价来进行竞价,以免出现出价过低,曝光不足,或是出价过高的情况。实时监控调整出价,拿捏最合理的价格。

c、结合推广活动出价。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您的实际推广需求,进行出价的调整。例如,游戏行业在开服初期,需要通过加大投入,抢占更多曝光,这时就可以提高出价水平,在短期内完成用户的快速积累。

或者当应用内有一些新的促销活动时,也可以加大一些投入,快速引入新老用户,提升应用活跃。

2、高效执行,快速响应

在制定好策略后,还需要对既定策略进行快速有效的执行。可通过实时调控,更灵活的掌控广告曝光情况,通过出价的即时上下浮动,进一步提升广告的投放性价比,最大化保障广告投放的效果。

3、快速响应,即时调控

目前广点通可以提供2小时延时的小时级广告数据报表,可以通过查看小时报表,迅速了解到广告当日的表现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出价或投放策略。

4、总结规律,优化效果

通过社交广告数据报表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广告素材的曝光、点击、安装等情况,并依次为根据调整广告的投放策略;从而 形成从投放机制到效果数据,再从数据回馈投放机制的良性循环。

广点通优化是一个循环过程,主要循环体如下:确定目标—策划策略—上线实施—日常微调—效果分析—确定目标! 所以,大家在投放过程中可以参考这个步骤反复测试,找到自己最适合的投放方式。

 

 

本文作者@唐晓涵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信息流广告投放  广告投放平台

78

]]>
//www.f-o-p.com/63565.html/feed 0
腾讯广告主席刘胜义:腾讯最强悍的就是“自己的历史自己书写” //www.f-o-p.com/49470.html //www.f-o-p.com/49470.html#respond Mon, 24 Jul 2017 01:45:30 +0000 //www.f-o-p.com/?p=49470 1

2017年6月中旬,有关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对旗下媒体业务进行重大改革的新闻,充斥了很多业界人士的朋友圈。这个部门在腾讯内部简称OMG(Online Media Group,“网络媒体事业群”),是个5000人之众的团队。论规模和行业影响力,在中国媒体生态圈内可谓举足轻重。

就在此前三个月,已经执掌这个部门11年的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马来西亚人刘胜义刚刚离任,改任“腾讯广告主席、集团市场与全球品牌主席”。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则接管OMG,到6月份即宣布了上述改革措施,内容包括打破新闻门户腾讯网(qq.com)原有的频道制架构,代之以“大原创内容”和“大内容运营”两个部门。此外,多数行业分析还指出,任宇昕提升了OMG旗下新闻客户端“天天快报”的战略地位,希望尽快打破天天快报与竞争对手“今日头条”在争夺移动流量入口方面陷入的胶着状态。

对于市值屡创新高,已经跻身全球第五、六大互联网公司的腾讯,这一系列近年来罕见的架构调整,体现了什么样的战略考量和得失的反思?“腾讯广告主席”究竟是干什么的?广告将在腾讯未来的发展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6月中旬,我在香港与刘胜义共进午餐,就上述话题长谈了两个多小时。

我们在港岛香格里拉酒店56层的珀翠法国餐厅(Restaurant Petrus)见面。今年52岁的刘胜义身着一袭黑色中山装,态度亲切,笑容可掬。他是一位资深广告人,在2006年加入腾讯之前,曾在阳狮(Publicis)、麦肯(McCann-Erickson)等多家跨国广告集团担任中国区高管职务,现在仍旧是全球各大广告节和商学院营销课程讲堂的常客。

于是,我们的对话就从他非同寻常的职业轨迹开始:一位拥有20多年从业经验的4A广告人,加入一家年轻的互联网公司,在11年间组建并管理了一个庞大的媒体集团,现在又被任命为这家互联网巨头的“广告主席”,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刘胜义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颠覆”。“我当年从马来西亚来到中国发展,是颠覆1.0;再从广告行业到互联网公司,是颠覆2.0。在互联网公司又开始做内容,现在又被调回总部做广告… 这一切不都是颠覆吗?”

问答间,午餐的前菜已经端上来,是由黄、绿、橙各色小西红柿制作的沙拉,配以鱼子酱和罗勒叶,异常清爽。

讲到他的老本行,刘胜义不无怀旧地提起了4A广告行业的黄金时代——“Mad Men的时代… 一个ideas可以改变世界的时代”;但他话锋一转,很快就深入了广告行业和传统媒体行业面临的种种危机和挑战。“以Big Idea(大想法)为核心的传统营销时代,即将被Big Data(大数据)为基因的现代营销时代取代,”也是他在采访中多次重复的主题。

从即将被颠覆的行业及早转型,加入颠覆者的阵营,这就是他改变自己命运的方式。提起自己在执掌OMG十一年的探索和得失,刘胜义仍旧兴奋得两眼放光。

他并不讳言腾讯微博当年面对新浪微博的败绩,以及近几年“天天快报”与“今日头条”的鏖战,但着重讲到了最令他自豪的几项成就,比如对腾讯视频的改革。

2014年初,腾讯高层曾考虑剥离亏损的视频业务,将其出售给优酷土豆。而刘胜义看好Netflix的商业模式,认为腾讯视频也有同样前景,坚持认为“不能卖”。在香港的一次决定腾讯视频命运的高管会上,他成功地说服马化腾、刘炽平等决策者放弃出售。此后,他又主导对腾讯视频进行“深度改革”,在人员调配和购买版权内容资金方面全力以赴。腾讯视频团队还抓住获得《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网络直播权的时机,说服张小龙,与微信共同推出了“好声音摇一摇”竞猜玩法,大幅增加了移动端用户粘性。2017年第一季度腾讯财报显示,腾讯视频成为媒体广告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腾讯视频的各项指标也跃居行业前两名。

但是无法回避的是,随着OMG换帅,他亲手建立的腾讯媒体帝国也面临调整变革。刘胜义对此的回答非常冷静、坦诚。他甚至主动提起了外界对自己职务变动的评价:

“外面有不少人说,我被降权了。听到这种说法, 我不以为然。原因是什么?是我内心就认为这是正确的决策。”

他说,从腾讯集团的角度看,内容生产者未来必须进一步挖掘与上下游产业合作的机会,并且以技术作为引领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Mark(任宇昕)作为公司的COO,又是技术出身,他在整合公司内不同业务群的的实战经验比我丰富得多。”

除了认同公司战略、服从调配的“大局观”,刘胜义说,自己对此次角色变化处之泰然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看到了腾讯广告战略的大前景,有一种二度创业的兴奋感。

“我做为OMG的负责人11年了,现在公司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也获得了第二次绽放才华的机会。现在谈起广告来,我自己都觉得不像是52岁,而是像个25岁的年轻人。”

这时,我们的两道主菜——煎鳕鱼和烤牛柳——陆续上桌。鳕鱼肉质很嫩,配以绿色的鹰嘴豆泥和切得极碎的西班牙辣肉肠,非常诱人。但是我已经无暇用心品尝,而是努力想撬开他的口,希望他能在腾讯广告战略方面透露些“大新闻”:广告是否会成为继游戏社交之后,腾讯的下一个增长点?

这也是近来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就在我们见面前两周,美国知名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在一篇报道中称,微信2017年初与星巴克合作推出社交送礼功能“用星说”,曾在微信产品经理内部引发争论:是否值得为单一品牌专门开发这样一个功能?这篇报道指出,这个案例体现了腾讯内部正在发生的一种文化转变:一向专注消费者产品和体验的腾讯,现在正试图从企业服务领域赚取更多利润,比如广告销售和云服务。

刘胜义倒仍旧是不徐不疾,一边思索一边侃侃而谈。一方面,他强调广告是腾讯一贯的重要战略,并非最近才开始发力;而中国与美国互联网广告生态的差异也让他确信,腾讯的广告业务尚大有可为,并且可以走出与Google和Facebook两大巨头迥异的发展路径。

以下为我们与腾讯广告主席刘胜义对话节选:

问:你在2006年加入腾讯之前,是中国4A广告行业顶尖高管之一。为什么选择腾讯?当时它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刘胜义:那个时候我隐隐觉得4A广告公司的商业模式需要演进变革。如果我们研究4A行业在过去100年的历史,在“Mad Men”的那个年代(编者注:即美国广告行业的黄金时代——1950-1960年代), ideas是可以改变世界的。Ideas能够主导很多想象空间。

但是在20年前、15年前的中国,consumerism (消费主义)尚处在发展初期,4A公司的业务模式难以形成一个很大的规模;另一方面,这些4A公司对他们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仍旧是以集团化、全球化企业的思维模式在管理,两者形成了矛盾。于是我想,能否去颠覆一下自己,挑战自己的局限?

我期待成为互联网颠覆时代有实战经历的布道者。那个时候没有人讲人工智能,没有人讲社交媒体,我只知道科技和互联网一定是未来。有机会跟腾讯接触后,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时腾讯的收入比较单一,还没有游戏收入,完全靠互联网增值服务,连Pony(编者注:即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也认为,能够对照的全球成功模式就只有Yahoo。当时连Google也刚刚成立不久。

当时刘炽平(腾讯集团公司总裁)也刚刚加入腾讯,他最大的使命就是帮助Pony布局未来。他们拉我进来,就是为了帮助腾讯在广告行业打开全球的局面。我进来的时候,腾讯每年的广告收入才一个多亿。2006年做到了2.67个亿。2016年的财报里腾讯的广告收入将近270亿——在这10年中广告收入翻了100倍。这一切真要归功于团队。

问:作为“腾讯广告主席、集团市场与全球品牌主席”,你的战略目标和具体任务是什么?

刘胜义:其实广告并不是腾讯的一个新战略,而是一直以来的重要战略,从我最初加入腾讯就是如此。我们在十年间的成绩和进步也有目共睹。

现在我更想做的事,不光是要提升对短期成长的预期、挖掘资源、增强变现能力,也不光是要站在腾讯集团的高度,更好地整合腾讯内部各路英雄们旗下的广告资源,更好地合作。

我觉得,今天的广告行业面临很大的变革和被颠覆的局面。中国互联网广告所处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过去很多时候都是对照美国,现在美国也开始对照中国。如果仔细分析这两个广告生态系统,你会发觉它们是不一样的。比如,美国广告市场中,现在40%的份额是互联网广告;而中国今年互联网广告占比应该能够达到64%。当然,美国的互联网广告市场绝对值仍是中国的1.6倍。

另外,在美国广告生态当中,社交类广告在整体互联网广告中占比是20%,而Facebook又占了社交类广告中的80%左右。在中国,目前社交类广告占互联网广告比例只有8%-9%左右;腾讯又占据中国社交媒体广告中的将近80%。

所以说,中国在线广告的机会是很大的。面对这个机会,我们是按照美国那个思路去跑起来,还是沉下来好好想一想,如何按照中国市场的需求,一步步部署腾讯自己的广告蓝图、写出自己的鸿篇巨制?我觉得腾讯最强悍的事就是“自己的历史自己书写”,这才是我们想做的。

我们会走出什么样的不同道路呢?在腾讯,广告已经被赋予了两层意义:一层是对股东价值创造的意义,在未来更长的时间内成为一个对公司财务贡献的稳定来源;另一层则是进一步巩固、加强腾讯作为一个“连接器”的意义,把商业的连接透过广告的形式变成更深的结合。腾讯希望能够把平台的能力通过广告的形式赋能于广告主。

例如我们最近发力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广告,主要面对线下的商户,围绕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用户进行推送,把用户的区域缩到某个区甚至是商业区块。通过LBS广告,类似星巴克这样的咖啡店就可以给周围的用户发送邀请或者优惠券。这将会更大地程度发挥社交广告连接用户和线下商户的功能。

腾讯希望服务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在保持收入稳健增长的同时,继续追求广告主的高增长。而行业的覆盖度以及每一个垂直行业广告主的渗透率和留存率,是我比较在意的指标。总之,我们希望能够品牌和效果并重。

问:你对腾讯广告业务的发展有何具体策略?比如近几年业内和消费者关注度都很高的微信朋友圈广告,未来会有什么变化?

刘胜义:腾讯广告业务未来的发展路径非常清晰,即全面拥抱社交网络、视频和移动广告

我认为,未来整合方向在于:

一、对于大客户提供品效合一(编者注:即“品牌广告与效果广告合一”)的广告综合解决方案,以提高渗透率。

二、对于长尾客户,通过优化定向算法及升级关于营销管理及效果衡量的广告自助服务工具,继续提高小型及区域性广告主的数量。

从广告资源的角度来说,腾讯社交广告资源对广告主格外具有吸引力。要凭借平台卓越的定向能力,突出的消费者触达能力以及优质的品牌形象,围绕广告形式进行创新,向用户提供更多原生及沉浸式体验,以增强广告效果。目前微信公众账号互选广告允许广告主与微信公众账号进行互相选择,可以更好的将相关广告和恰当的内容进行匹配。微信平台已成为社交及其他广告业务同比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升级微信朋友圈的LBS本地推广广告功能,使广告主可更精准定位“附近的客户”这项功能,尤其受到了婚庆服务及家居装饰等广告主的欢迎。

目前,微信朋友圈的互动非常活跃,内容也是非常优质的。我们对微信的广告收入增长持乐观的态度。我们会自然而然地释放库存,一点点地增加广告数量,但前提是不伤害用户体验。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逐步增加广告量。这就需要我们具有更强的定位能力,以锁定合适的广告商。这是腾讯在微信朋友圈广告上的策略。

广告业正经历潜移默化的改变。就趋势而言,一方面按效果付费广告营收的快速增长,而另一方面品牌广告的增长速度其实却在下降。关于信息流广告,按时长计费(CPT)广告向按效果付费广告的转换,我们认为此类转换已经足够多了,这种转换反映了一些广告市场的趋势,即传统品牌广告商越来越有兴趣采用按效果付费广告。另外,新闻聚合类广告服务的需求量的确很大,商业化前景很高,已是我们最大的品牌广告类别,这部分是因为手机屏幕浏览和PC屏幕浏览不同,手机浏览需要一滑一点地浏览,因此适合根据点击计算的按效果付费广告。这种转换是广告主需求导致的。

社交平台上的短视频广告已成为全球趋势,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尝试,因为短视频广告不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同时也能为客户带来比较高的转化率。我们将会扩大短视频广告形式的投放,但不会操之过急,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

问:你提到广告行业面临被颠覆的局面。腾讯要做这个颠覆者吗?

刘胜义:五六年前,我在哈佛商学院深造的时候,有一位很有名的教授David Yoffie请我去给他的学生讲课。他在课堂上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腾讯不去拥抱开放平台?” 当时我的回答是:“为什么要开放呢?腾讯的很多成就都是我们自己辛苦努力做出来的。” 今天我才意识到,当时的回答有多傻。

在“3Q大战”之后,我们意识到,开放了才天外有天。所以说,我觉得一家公司去主宰整个广告行业不见得是好事。我们得去建设开放的生态,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问:Google和Facebook是当前全球数字广告业两大霸主。未来的腾讯广告会跟这两者模式有何异同?

刘胜义:Google 和Facebook分别制定了搜索和社交广告的游戏规则,都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丰富而且可以做到精准营销,并根据广告效果付费。根本性的不同在于他们所掌握的用户信息。

我无意比较腾讯与上述两家公司模式的异同。我想说的是,所有互联网公司在广告业务上保持一致性认同的是,当下是算法驱动的时代。基于算法的智能推送和信息流广告,也已成为当下互联网效果广告主流。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中国移动端信息推送服务广告收入在2016年接近40亿美元,增幅超过110%。在2017年收入将预计达到66亿美元。

优质内容将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时代的广告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用户参与产生的内容和围绕广告主需求打造的原生广告,将取代品牌的自说自话,吸引更多受众的有效关注。腾讯会结合本身多个平台的数据洞察以及广告主的需求,量身打造更符合用户习惯的原生内容,将广告变为内容的一部分。

近年来,我们通过极致的互联网服务解决用户“痛点”,另一方面提供平台,让再小的个体都能拥有自己的品牌,并帮助他们高效地与用户建立连接,从而实现品牌的快速成长。这些个体品牌覆盖了自媒体、数字内容创作者和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创业者等多种类型。我相信,在腾讯平台上成长起来的个体品牌价值总量已经超越了腾讯的品牌价值。

问:你现在要整合腾讯内部的各种广告资源以及相关的业务和团队,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刘胜义:我觉得最大的挑战首先是“放空心态”。以前,作为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我整天冲在前线,任务就是带领团队过关斩将,实现总部设定的目标。现在回到总部,则需要从宏观层面思考问题:什么东西对企业长期发展是最好的?什么对用户是最好的?立足于长远,就要耐得住寂寞。另外一方面,我们现在要研究广告这个垂直领域涉及的各个层面的具体问题,事无巨细都要参与。

第二大挑战在我看来是“Silo”( 编者注:Silo原意为“存放农作物的圆筒形谷仓”,作为企业管理概念,指的是大企业内部互相平行业务线、部门之前缺乏有效沟通、整合而形成的“孤岛”)。我来自业务群,很能够理解业务群负责人的“我能够攻下一个城市,我以此为豪”的血性、狼性。这也是腾讯所尊崇的。但各个部门能否将这种驱动力统一为整合的意愿,我觉得还是需要继续深化加固的。 坦率地说,我觉得腾讯18年来,我们的管理团队互相磨合的能力,互相理解、宽容的程度,每年在增强。

第三个挑战就是观念的转变。我相信,全世界都会同意我们是一家很强悍的企业。腾讯的成功在于我们To C(面向消费者)能力很强,其实这也是腾讯的基因。但广告业务是To B(面向商家)的,我们需要转变观念。

让我感到兴奋的是,马化腾和刘炽平在最近的干部大会中,都把这一点明确指出来。现在我要做的就是协助腾讯建立To B的能力。腾讯一向强调用户体验,如果我们把关怀用户体验的那份热忱用在To B的业务中,用心去理解To B业务成功的每一个关键路径,就能真正实现 “from good to great”(从优秀到伟大)。

 

本文作者@FT中文网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

78

]]>
//www.f-o-p.com/49470.html/feed 0
新用户为什么留不住?这有4个最好用的解决方法 //www.f-o-p.com/40031.html //www.f-o-p.com/40031.html#respond Thu, 13 Apr 2017 02:37:56 +0000 //www.f-o-p.com/?p=40031
4
为什么一直在拉新,用户量还是上不去?
 
互联网公司,除了研发外,还有两类非常重要的角色。分别是产品和运营,而运营中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流量运营。流量运营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的网站或者APP引来更多的用户,使我们的网站和APP实现用户的持续增长,同时实现营收。
 
一、产品和运营最该关注哪些问题?
 
在做流量运营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其实大部分的流量都来自于付费渠道。如果把精力放到付费渠道上,就会遇到这个问题,在固定预算的情况下,我怎么样去分配,才能获得一个更好的ROI?(投资回报率)。
 
常见的一些付费渠道包括:
 
 
在这个时候,如何做好精细化运营,使我的钱花出去的物有所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除了运营以外,另一个角色产品也非常重要。产品的问题在于用户被引流到我们的APP或者是网站后,我们怎么样使他能够在我的APP或者网站内更好地留存,更好地转化
 
运营和产品的问题,本质上都是围绕着如何获得更多转化展开的。而与转化关联的一切数据 都值得认真审视。转化不是一步到位,每个环节的优化,都可能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二、怎样才能获得更好地转化?
 
首先,要保证流量来源是优质的。如果流量的量的来源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后续的转化就很难得到一个好的效果。比如说你可能引来的这批用户,根本就不是你的目标用户,可以预见的是流失肯定是会非常厉害的。
 
怎样从源头上来保证效果呢?首先要把我们流量来源和转化数据进行关联。
 
现在的统计工具越做越精细,我们大概可以看到其他更多的一些指标。包括我们的跳出率、停留时长等等。但是,这些指标,可能只是一个辅助判断的指标。也许某一个渠道来的用户跳出率并不低,但是你无法保证它的转化一定是好的。
 
而如果我们把转化的实际数据和流量来源来做一个关联,这种时候可能会更好地给我们的渠道来做一个比较精细化的评估,从而达到精细化运营的效果。
 

 
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流量运营的同学都会比较熟悉,不同的三个渠道有三种不同的报价方式。A跟C价格都还可以,那是不是就直接买A和C就可以?不一定,因为A跟C它每一个点击,它所换来的一个转化效果,其实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C可能每5个点击,有一个用户的进行转化。那么他给你带来的这个收入是一个固定的值。如果A有另外一个数据的话,它带来的收入值,可能又是不一样的。所以你只有监测到它的转化和渠道的来源,才能做出最精确的判断。
 
对于很多的PM来说,他们希望的是把用户尽可能地在自己的产品里面留下来,产生留存。只要有持续的,活跃的行为,用户最终就会形成一些转化。
 
而我们不应该非常短视地希望,用户来了就得马上转化。而是可以尽可能地使用我们的产品,在我们的产品里留存。所以在这种时候,我去判断渠道质量的时候,不仅仅是看他最终是否发生购买行为。如果用户他收藏了商品,我们也可以认为这算是一个有效的转化。或者对于内容型的产品来说,用户去点赞,去查看评论,这都算是一个有效的流量。
 
当我们确定流量是没问题的,足够优质的以后,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优化这一部分正常的到达我们产品内的流量,从而使它能够实现一个更好的效果。
 
怎么才能实现最大化的优化呢?
 
我首先要把这个转化进行一个拆解,从而才能知道,哪个地方是我们可以具体优化的空间。一般来说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纵向拆解,即过程拆解。比如说是一个电商类的这种网站或是APP,我们最终关心的是我们购买成功的这个成单量。但是如果我们想去对数字进行优化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把前面的每一个环节去进行拆解,从而我才能知道哪一块是有问题的。这里面,我可以整整拆出6个主要的步骤,包括:进入网站,浏览服务/商品,点击购买,结算,提交订单,购买成功。
 

 
另一种横向拆解,维度/人群拆解。包括,按地区,比如看北京地区的访客和天津地区的访客,或者和上海地区的访客转化的情况是不是不一样。还有某一个手机机型的转化,跟其他机型的转化,是不是有差异。或者说,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分析。比如说领过优惠券的访客,是不是有一个更好的转化等等。
 
通过很多维度去拆解,我们才能知道,哪一块会影响我的转化,哪一块对我的转化有更好的贡献。从而去优化转化。
 
三、常见的流失原因有哪些?怎么解决?
 
常见的流失原因都有哪些呢?在这里,我归结了4大类。
 
1. 和我们的需求不匹配。
2. 产品功能/服务/商品不符合预期。
3. 交互体验不太好。
4. 还有一类,以上这几种原因我都排查完了,但是我确实就是不知道他为什么不转化,这是属于我们的一些神秘的原因。
 
所以不同的这个步骤,它流失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需要能够定位到这种不同的原因,从而做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方案。
 
1.和我们的需求不匹配
 
第一类原因,用户刚进来,他可能就看了一眼我们的首页,或者看了一眼我们的landing page,就跳出了。这种情况下,很可能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提供的需求和他是不太匹配的,他进来看一眼,他都觉得好像不是很感兴趣就走了。
 
比如说一个英语很好的访客,他不小心被导流进入了一个英语培训类的网站。其实他根本不需要任何网站提供的英语培训服务的,所以他是一种根本上的需求不匹配。除了这种情况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访客是说他潜在的需求,我们的网站或者APP是可以去满足的,但这些人还是流失了。
 
在这种时候,一般来说,会有两种不同的原因。
 
  • 第一种,虽然产品能够激发用户的需求,但用户根本就没有看到这部分内容,于是他就流失了。
  • 第二种,产品确实就没有办法去满足这个用户的需求。那么对于这两种情况,其实PM他需要回答的是两类不同的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PM需要回答,他既然没看到,那这部分用户,他都在看什么?第二个问题,如果我这个产品,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那是什么样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如何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呢?针对第一种原因,用户能够在我的网站上获得他想要的东西,但问题在于他没有看到。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让用户他能够更好地去看到,即在正确的位置去放置一个正确的内容。
 
在这里,我们说一下如何通过排序的方式给用户提供正确的内容。排序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东西。我们先不考虑个性化推荐的情况。假设一个APP,有10个功能入口,分两屏摆放。放在第二屏的功能使用用户量都不大,是因为功能的问题,还是因为摆放的问题?我有10个功能入口,但是因为我觉得,放在一屏其实有点挤,我其实想把它放在两屏,然后我放完了以后,我发现所有被放在第二屏的功能,使用的用户量都不大。
 
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这个功能本身它的吸引力有问题,还是因为摆放,把它放在第二屏导致有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去统计一下这两屏的浏览量。如果第二屏的浏览量本身就很小的话,那原因就可以定位,确实因为用户没有看,所以说才导致这个效果。如果第二屏的浏览量并不低,那说明可能是功能本身就有问题。
 
第二个场景,当我有许多内容/商品,需要按列表式展示给用户,如果希望产生尽可能多的点击的话,应该怎么摆放?
 
一个位置的内容点击量大,到底和位置有关系,还是和内容有关系?如果我有希望用户点击的内容,我应该放在哪里?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去解答的。
 
我们可以通过统计实际的数据来看,这个地方有两张图,这两个分别都是两个实际的APP它的前50位的点击量的分布。
 

 
我们可能会认为,毫无悬念地说,点击肯定都是集中在列表的上部,但我们能从这个图里面看出来不同的产品,它的集中度是不一样的。
 
这两个产品,一个是Top10的内容占据了45%的点击量,而另一个产品Top10,它已经占据到了60%的点击量,Top20这个数据的差距就进一步地拉开了。虽然同样是同一个列表内的分布,但是不同的产品的集中度是不一样的。
 
所以你要尽可能地把你的希望的用户去点的内容,放在他点击比较集中的位置。
 
总结一下:
 
  • 对于内容比较多的产品(电商、资讯),位置是影响点击的重要因素。
  • 各个产品有自己不同的点击集中度,需要区别对待,了解自己产品的点击分布状况。
  • 找到自己的黄金位置,把转化潜力最好的内容放在那里,不浪费每次曝光机会。
 
2.产品功能/服务/商品不符合预期
 
针对第二种原因,如果我这个产品,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那是什么样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面对这种情况,用户有时候会用一些变相的方法来告诉你。比如说假设我们的网站或者APP有搜索的功能,当用户浏览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产品内容的时候,他就会去用搜索。搜索的时候,就会用到搜索词。
 
当他搜索不到结果,我们会有一个页面展示,这里举一个淘宝网的例子。因为是我自己随便打的一串关键词,所以肯定是会搜不到结果,搜不到结果以后,我们就会在页面显示这样一个无结果的搜索页。这个地方会提示你你当前搜索的搜索词。
 

 
我们把这个搜索词的出现的频次进行一个统计并做成条形图。我们就能知道这个用户,他跑到网站或者APP想找却没有找到的比较多的内容是什么。
 

 
流失的第二个原因,产品/服务/商品不合预期。比如说用户已经觉得你的网站或者APP提供的内容他很感兴趣。于是他浏览了一些详情,但是他最终却没有形成转化,比如说点击购买。这个时候,你没有办法直接知道,他对你的产品抱有一种正向或者是负向的态度。但是你可以去通过一些其他的方法,去进行验证。
 
还是以这种电商类产品为例,我们电商类的网站或者APP,一般都会设置一些帮助用户转化的模块。比如说评论和客服。设置评论模块,本意是希望用户看到评论以后,觉得我们这个产品不错,从而去产生购买的行为。但是有时候,我们不排除有一些用户会产生不好的评论。
 
所以我们想知道,设置评论的模块是不是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数据去做验证。怎么验证?我们能想到的一种可能的方案是:统计一下到过详情页的这一部分用户看过评论的这一堆人,跟没有看过评论的这一堆人他整体的一个转化,是不是有差异?
 
怎么做呢?
 
第一步,我们需要做的是定义,即完成什么样行为的用户叫做看过评论。
 
一般有两种方法,评论入口点击过,说明他进去看过评论。还有一种是评论的页面产生过浏览量。这两种情况,都能够说明用户曾经看过评论。我们就通过这种行为的定义,去把这一部分用户做一个分群。
 
分群完了之后,我们把分群应用到我之前建好的转化漏斗上,可以得到一个对比的数据。
 

 
看过评论的用户,转化率是53.1%。总体转化率是41.8%。我们可以知道用户会去看评论,本身说明他有了比较强的购买意愿。那么它数据高一点就很正常。而如果它的数据反而比整体的低,这个时候就可以说明,你产品的评论设置是出了非常大的问题的。
 
所以说明我评论这个模块的设置,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这种正向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数据的对比的方法来验证,不同的模块设置,到底有没有起到它相应的作用。
 
3.交互体验不太好
 
一些用户,他已经决定要购买了,但是他却在结算这个流程的时候流失掉了。或者说他明明已经把订单给提交了。但是他在最后一步购买成功的时候,就是没有成功。在这个时候,我们在实际去做分析的时候,发现了很多案例都是因为他在这种可用性或者交互体验上,产生了一些问题。
 
比如说用户最终对于某一些机型的购买结算的按钮,他在点击的时候可能点击不太动,点击几次以后,这个用户可能就会烦燥。烦燥了以后,他可能就不愿意去完成购买了。所以,平时这种交互的体验,和我们的这种可用性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如果某个浏览器、某个手机机型转化率低,那就要注意是否存在设备的适配性问题。
 

 
4.神秘原因
 
以上三类原因,都是我们在平时分析中很常见的一些转化的低,可以去优化的一些原因。但是还有一些情况下,或者说是更多的情况下,是我们把以上这种情况都做了排除,发现好像这些方面都没有什么异常,但是问题转化就是不够高。
 
这个时候要怎么办?我自己的思路,是会看我们的用户细查,对一个产品经理来说,他可能非常需要时不时地去关注一下这个用户的原始访问轨迹,去查看一下,有没有明显的导致用户流失的原因。即我能够看到每一天每个不同的时段,用户他从进来访问了什么页面,点击了什么内容,又去跳到什么页面,等等。就是能够看到他在这个网站或者APP详细的每一步的一些内容。
 
在某个case中,细查该产品的最后一步流失用户,发现:这部分用户活跃度不低,网站浏览量多,也走完了大部分转化路径(甚至不止一次),但就是没有最终转化,基本在最后一步放弃支付了。结合该产品服务单价较高的情况,这部分用户很有可能是在犹豫是否购买的过程中流失了,这种情况怎么办?
 

 
发生这种情况,因为它是一个用户心理上的犹豫。这个时候,我们应当去结合我们的访客打通的机制,对于这一部分用户,去进行一个再运营。也就是说找到你的这部分用户,去把他推一把,促进他能够尽快地完成转化。
 
因为我们的产品在注册的时候,其实都会让用户去提供一些他自己的一些信息,联系方式。比如说用户的邮箱地址,他的手机号码,他的社交媒体帐号。对于有一些APP类的产品,我们是可以给用户去推送一些通知。比如可以给用户直接推送一些优惠政策:给你发一个500块的优惠券,或者说我给你发一个买一送一,等等这种行为,促进他尽快地进行一个转化。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馒头商学院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40031.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