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用户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ue, 30 Aug 2022 08:56:0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0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种子用户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产品推广从0到1:如何获取种子用户? //www.f-o-p.com/247237.html Mon, 28 Jun 2021 10:07:51 +0000 //www.f-o-p.com/?p=247237

 

今天我们来介绍如何撰写文案、如何优化文案;如何设计活动、以存量找增量;如何改善产品,如何优化产品方面进行详细的叙述。

至于文案在渠道前还是渠道后,现在想想肯定是在投放渠道前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渠道和人群确定了之后,我们才能确定文案的写作风格,以及写成什么样子,所以还是把文案放在了渠道之后写。

当然,如果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可以提出来,咱们一块探讨。

一、文案

这里的文案包含广告页面上的文字、网站上的文字、软文,并不单指写在广告上的文字和网站上的短文字。

至于文案写成什么样子,还是取决于文案在整个流程中的作用。

1、文案撰写

文案撰写与渠道、产品、人群和在渠道中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这里我们举例sem、banner图、edm和软文四个方面来写。

首先分析文案在其中的作用

1、sem:吸引用户点击到落地页。

2、banner图:吸引用户点击到落地页

3、edm:标题:吸引用户打开邮件,内容:让用户产生兴趣并转化。

4、软文:标题:吸引用户打开文章,内容:让用户产生兴趣并转化。

这里的文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1、吸引用户点击;2、让用户产生兴趣并转化。

对于小型的公司来讲,文案很少承载产品形象,因为一般高大上的文案转化并不是太好,或者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转化,只是加深品牌在用户心智中的地位,显然对于生存才是硬道理的公司并不划算。

鸟哥笔记,用户运营,运营官张沐,用户增长,产品运营,活动推广,增长

于是,我们的文案决定方向:

标题:夸张、引人醒目。

内容:写出亮点,提升用户转化。

考虑我们的产品是国内首家,而且世界上只有寥寥无几的人再做,而且国内知名度不高,于是我们的内容偏向使用方面来写。

在banner图的文案,字数较少,只能用ai编程提升3倍工作效率这类的字眼。

于是我们的软文标题就出现了:人工智能帮你写java代码,99%的程序员都不知道的代码必备神器,ai撸码神器让程序员界沸腾了……邮件的标题大致就:邀请您一起XXX

sem的标题和简介有自己的规则,在写标题的时候有自己的规则,首先要符合他通用词的规则,一般为:你还在找{代码补全}工具吗?大家都在用ai写代码了。

看起来好标题党,不过这样的点击还是可以的,当然咯,如果内容跟不上标题就会被人骂标题党,内容攥写方面还是要与标题相符合。

我们的内容方向是产品介绍,与ide自带的代码补全的区别与优势。突出产品使用的便利性和先进性,附上用户评论照片。

EDM还是以邀请的口吻叙述,邀请编程大牛一起做人工智能编程。

2、文案修改

文案写完投放出去就万事大吉了?NO!还差得远,这才是刚刚开始。

在文案落地之后,把从曝光,点击,转化等一系列的用户数据做好记录,在数据中分析问题。

理想状态我们在每一层的数据都能进行埋点,做成数据漏斗,分析数据转化问题,然而实际工作中,有几家公司可以做完这些步骤,很少很少。

更多的时候,还是依靠运营敏锐的判断力,至于判断力如何养成,只能是多踩坑了。不过说过来,能统计的数据还是要统计上。

百度可以统计到点击率、进入网站的pv、最终的下载量;banner图统计不到曝光,只能统计进入网站的pv和最终的下载量;edm可以统计发送数量、打开率、点击下载链接;软文可以统计阅读量,至于转化统计就很尴尬,基本上属于当天发送完,统计24个小时的注册量,至于阅读量与之前10篇的平均阅读量相比,看文章标题如何。

拿到这些数据之后,再决定对标题还是对文案进行优化。有一些不怕死的运营或者文案人员,修改什么东西都是靠感觉,还是建议一下,感觉不靠谱,还是数据靠谱。

整体的文案、标题和内容相符合,以及后期优化之后,整体的转化效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在如此长的转化链路下,最差的阅读转化效果也到了10%。

二、活动

拿到了第一波的用户之后,只能让他们作为一个产品使用者吗?如果他们只作为一个产品使用者,在他们身上花的引流的费用就有点浪费了,把他们变成产品的形象大使或者品牌的宣传者。

很多人又会分析AARRR模型,套用理论是没有错的,关键还是要落地。

鸟哥笔记,用户运营,运营官张沐,用户增长,产品运营,活动推广,增长

让用户分享一个产品,个人人为只有两个方面:1.产品足够令人惊喜,用完之后满足了用户的心里,自动发起分享。2.物质奖励,刺激用户进行分享。

1、活动目的

预选本次活动目的:1.增加用户注册量;2.增加产品知名度。

我们可以说出很多个活动的目的,不要忘记,现在阶段的北极星指标是增加用户注册量,所有的活动以及其他操作,均要贴合这个目标。

确定活动目的:增加用户注册量!

这个目的有了,目的不能作为考察的指标,于是把模糊不清的数据进行量化。

活动目标:1个月通过活动增长2000用户。(ps:目标不能拍脑门定,要根据投入的资源和精力进行估算,特别是背负巨强kpi的运营,拍脑门的目标当心你的奖金不见哦~)

2、活动细节

要用户分享产品,显然产品本身并没有让用户产生尖叫感,只能通过活动奖励让用户产生传播。

这里有很多种奖品方式,不过一般公司不会通过RMB来刺激用户,当然也有通过RMB刺激用户的产品。对于一个没有充值接口的工具类型产品,通过RMB刺激用户就有点low了。

还好,在产品设计初期就规划了社区版本、专业版本和企业私有化版本,社区版本免费,VIP版本是128元/年,企业私有化不在活动考虑范围之内。

于是我们以最低的成本,邀请满3个人送1年VIP,并且可以累积,并且送企业文化衫。宣传渠道为自由公众账号、软文投放和插件客户端提示。

3、活动流程

鸟哥笔记,用户运营,运营官张沐,用户增长,产品运营,活动推广,增长

活动流程,用户注册登陆客户端的时候,给用户一个提示,免费升级VIP!用户点击之后会跳转到官网,官网上有一个强提示,在用户下载客户端或者浏览网站的时候就能看到,提示用户升级专业版。

顺便说一下,开始升级为专业版并没有这么显眼,但是转化太差了就搞的显眼一些,效果就上来了。

用户登陆到网站之后,有3中方式供用户进行选择,1.图片邀请,2.文字邀请,3.扫码分享邀请。

鸟哥笔记,用户运营,运营官张沐,用户增长,产品运营,活动推广,增长

获取到邀请码之后,用户自动去传播,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自动升级为vip用户。

活动的目标定完之后就要

制定活动的日期:2019年7月1号

活动投放渠道:自有公众号、软文渠道、官网。

物料准备:公众号增加获取专业版tab;软文增加活动板块;官网增加活动入口、准备分享的物料;VIP功能的完善、用户自动升级。

在确定活动计划的时候,涉及开发以及物料准备,一定要责任到人和确定last day,不然活动就不能如期举行,运营肯定是要拿来第一个杀了祭天的岗位。

3、活动效果

实时监控活动效果,活动上线之后,第一周只有120人参与了这个活动,只邀请到了200多人,按照这个节奏,我们的目标远远不能完成。

当然喽,这种很多数据都不能够进行监控,我们只能分析整个活动的链路,看看在哪一步挡住了用户。

第一:整个链路过长。

确实整个链路长,但是也只能用户注册之后才能邀请用户,而且目前的研发精力不够,没有足够的时间优化链路。

第二:各地方提示不够突出。

在投放的软文中突出活动,专门做一个福利板块,并把重点以及获取流程标注出来;官网突出获取专业版的方式;公众号的一个栏目专门一篇文章介绍如何获取vip。

优化完这些细节,3周的时间,参与活动达标升级专业版用户1300多人,邀请VIP用户5000多人。

整个活动流程大致就是这样,定好活动目标,确定刺激产品、做好产品流程并优化,确定投放渠道,确定活动日期,确定准备的物料。

说点活动题外话,当初我们与大V合作投放软文,其中就有一个大V怒气冲冲的过来找我说我们做了群裂变,原来是他自己有一个社群,好多参与活动的用户把邀请码都发到他群里了。我还给他解释了一通。最后他并没有理解,双方就互删了好友,从侧面也说明了我们活动的效果还是可以的。

三、优化

随着渠道和活动的深入,用户的增多,产品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就越多。顺便说一下,产品测试也很尽力,公司电脑配置较高,而且真正工程中使用和按照测试案例进行测试是两码事。

我们收到了很多用户的吐槽。

1、收集问题

如何收集用户的问题,用户调研是一个方式,但是用户调查不一定获取真实的数据。

我们着重收集自建用户群里的吐槽内容和每次大V投放之后的评论和留言,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

在群里吐槽的用户,能够私聊的尽量私聊了一下,看一下用户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总结所有的问题,最后挑选主要问题进行解决。

2、产品改进

产品上线之初,总会有很多的问题,至于改进那个产品的方面,在创业公司尤为重要,毕竟就那么几个人,做了这件事就做不了另外一件事。

最后我们定义了两个最为主要的问题,延迟和卡顿。

其中有一部分卡顿是因为延迟引起的,那么解决延迟就成了首要的问题。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bug修复四象限,快速定义先修复那些bug。

鸟哥笔记,用户运营,运营官张沐,用户增长,产品运营,活动推广,增长

有了这个bug修复四象限,我们就能快速定义修复延迟的问题,其他个别电脑导致IDE卡顿的问题,属于致命影响人数少,暂时先不处理,毕竟现在用低配电脑的人少。

修复bug属于AARRR模型中的解决留存问题,当然这里留存还有一些其他方式,暂时不做讨论。

到这里,产品运营从0到1获取种子用户的方式已经介绍完了,接下来就是理论篇了,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扯理论了。

至于有没有0元获取种子用户的方式,当然也有,不过我做的并不成功,1个月获取几百个种子用户,而且是产品上线之前,有时间给大家分享0元预算怎么获取种子用户的方式。

 

作者:增长黑客

来源:增长黑客一本黑(ReadMeditation)

]]>
如何做好冷启动?如何找到1000位种子用户? //www.f-o-p.com/243738.html Wed, 26 May 2021 05:50:28 +0000 //www.f-o-p.com/?p=243738

 

笔者结合这几年来的创业实操和观察,今天和大家聊聊,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冷启动,如何先找到自己的1000位客户。

01、如何先找到1000位客户

1、先发动所有团队的力量

只要你做的产品不是特别偏门、高端、to B方向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你的每一个员工及其人脉圈,都是你潜在的客户。

我们按照一个员工贡献10个客户,一个团队10个人,就是100个了。

或者一个员工提供两个群,10个员工就完成了20个群。

当然这里要注意一点,其实一开始90%以上的员工内心都有抵触情绪,这个新用户心态是一样的。

这是极为常见的情况,作为老板也不要觉得员工没有使命感、奉献精神,因为许多员工没有经历过自己创业,价值观还没有到那程度。

所以我们在发动成员完成身边资源贡献的时候,要做一些政策鼓励。

a、可以是业绩奖励的政策,比如贡献多个人、多少个客户奖励多少钱。

b、针对内测用户给予一些特殊的福利,这样团队去沟通也有了敲门砖。
这里举两个例子:

其一是我们之前做一个宝妈相关的项目,我们最初的冷启动来源就来自于员工的贡献。

因为我们团队里面有三个宝妈,他们就有自己的小区业主群、宝妈群,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几个合伙人,所以立马就有了10个宝妈群,这意味着我们潜在覆盖了两三千的宝妈客户。

另外因为员工和小区宝妈的关系还不错,所以就让他们定向邀约几个到公司参观、吃饭、交流,我们第一次项目的沟通会现场就来了20个宝妈。

而再通过这个20个宝妈,我们又陆续完成了10几场的项目说明会,其中就三四位宝妈脱颖而出,成为月入过万的团队长,为我们实现月销百万奠定了基础。

其二为了鼓励大家去邀约,每个人在微信请教、面对面沟通中产生的各种人情费用由我们公司来承担。

比如请别人吃个饭,或者微信发个红包等等,我们觉得早期与其把钱投到看不到的市场上,不如让员工来做市场,本质上是一样的。

2、通过社群沉淀+分销裂变

从电商的角度来说,不管你是做平台还是单纯的一款消费品,分销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哪怕你并不打算把他做成一个开放性的功能,那也要给一些人特权,尤其是早期裂变推广的时候。

当我们通过员工或者其他渠道找了一些基础种子用户之后,我们最好是把他们添加到我们微信里,再邀请到创始会员群里。

而不是给他们丢了一个链接、发了一个二维码或单页就完事了,一般有了这部分初始客户,我们要做三件事情:

其一是免费内测,选择部分商品让他们免费评审体验,这样他们既没有觉得自己被营销了,也会更加积极的配合我们。

其二是深度访谈,针对潜在用户的使用感受以及她的一些经历,了解对产品的评价和需求。

其三是培训裂变,通过线上和线下对话、培训,从中选出一些感兴趣且认可的用户,并鼓励他们做分销,只要这其中有一两个有分销能力的。

对于我们的业务来说就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不仅带来了用户量,也带来了更多数据的参考。

3、找到垂直的渠道付费推广

几乎所有的行业,你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垂直渠道,通过这些渠道做一些曝光和引流。

其一行业媒体,如果你是卖母婴产品的,那么你就可以选择一些母婴领域的公众号做投放。除了产品的政策给力外,最好投放的渠道能支持引导添加微信或入群。

其二行业展会,这种可能更适合To B领域的产品。

而这里提到的展会不局限于布展,还包括一些行业的分享会、资源对接会,哪怕只有几十个人也可以去露露脸。

其三行业社群,2021年算是社群组织爆发的一年,从淘客、流量、私域、视频号、新消费、SaaS、货源等等,花个几千块钱参加一下,多分享,或者赞助一些礼品即可。

这里最需要强调的一定就是,一旦在付费渠道进行投放、卖货,就要想方设法去添加这些人的微信。如电话、短信、包裹卡等。

4、地推最接地气

一谈起地推,有些人可能会嗤之以鼻,心想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地推,效率多低啊。

但村长却发现,地推的效率反而更高,更真实,更可见。

而且有很多业务,反而更适合做线下的地推,比如近一两年热火朝天社区团购、外卖CPS、淘客、本地公众号等。

那么地推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在小区、商业街做地推更容易抓住用户。

不管你是做访谈、一分钱福利、还是派发任务都可行,一个星期里面真实的、有交流的、有加微信的用户至少可以做到三四百以上,而这些用户的价值极高。

因为有信任、有体验、有调查以及有微信。

5、兼职招聘

我们这里说的兼职招聘,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找大学生,而是以调查、访谈、体验官、创始会员等名义,在朋友圈、微信群以及招聘渠道进行招募。

一般来说,招募50-100个兼职,并且能够完成一对一的电话或面谈,那么这个人成为客户以及分销者的可能性是极高的。

村长去年就通过手机兼职的方式,在一个县城里面招募了一个100个兼职,完成了一个县区域的初级营销覆盖。

6、自媒体

如果你是初次创业,且有一定的影响力,比如个人经历、人脉等,那么村长建议你写一篇自己的业务介绍。

当然这不是赤裸裸的营销广告,而是和大家分享一些你的过往以及你现在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你想把它做成什么样,你可以提供哪些服务,你需要得到什么帮助。

然后把这篇文章发到自己已有的微信群、朋友圈,顺便再找你朋友圈内三四十个甚至更多有影响力的人付费让他们帮助你转发。

既然请别人帮你转发,就发个88、188、288不等红包,哪怕找100个人转发最多才3万块钱。

不出意外的话,第一篇文章的宣发效果会成为你阅读量、转化率最高的一篇文章。

除了个人第一次爆发式的营销外,学会利用抖音、快手、知乎、公众号或视频号,坚持3个月以上的内容更新,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

比如村长的十里村从零开始写作,在第三个月的时候就有了数千位村民关注,而到现在加我微信好友的也有近万人了。

再如一位朋友在抖音卖袜子,每天拍自己的工厂、办公室、仓库袜子相关的视频,两个多月的时间,也吸引了500多位微信好友。

以上这六种冷启动的方法它并非像你看到一些大咖或营销文章,和你说只靠免费、只需几天就能完成几十万的裂变。

它是村长在实际业务测试中,真正务实的,有作用的。

02、冷启动中需要注意什么

那有了基础流量池,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呢?

1、1000只是个数字代表

因为每个业务的属性不同,所以并不是非要做到1000个客户才行。

有的业务可能只要10个客户就已经算是成熟规模的,比如一些重度的SAAS工具来说。

基于自己的业务,给自己设定一个阶段的冷启动目标,50、100或500都可以。

因为无数的案例证明一个真正好用的产品或工具,1000以内的客户足以。

就像我们以前做@微信官方给我一顶圣诞帽子的小程序,还有今年的微信红包封面,我们就是找了50个好友转发了朋友圈,就完全了自裂变。

2、产品本身要足够靠谱

对于初创团队总会陷入一个自我安慰的误区,那就是产品功能做的很一般的时候,就拿出去推广。

这时多半得到的反馈,不是惊喜,而是吐槽,好不容易有个用户愿意体验,最终却出现无数的问题。

哪怕你再简单,也要保证你推出的那一款产品在功能、流程上很顺畅。

因为在用户的眼里,不会说你是刚创业,所以就不拿你和成熟的企业比较了。

比如你做一款手机,用户一定会拿你和小米、苹果、华为比,而不会拿你和联想、魅族比。

所以你至少要有一两个产品两点能够打动对方,否则前面的推广都是白费的。

因为用户不是慈善家,明显有好的产品不用,而要用你不成熟的。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干销售的出去卖货卖不动的原因,因为产品本身就有很大的缺陷。

3、要持续进行迭代

第一款产品之所以要保证质量,目的有二:

其一是为了增加用户对你的信任,因为用户的信任只有一次

其二是为了增加用户对新品了解、使用的好奇心,才有你改进的机会

所以针对冷启动用户的问题反馈,要保证足够快的迭代速度,这样他们也才有分销推广的动力。

我们现在每个新项目开发的时候,会把创始用户拉入微信群,每天群内与他们同步产品修复及升级的进度。

4、要长期用耐心

尽管我们不得不面临着市场、经济等因素带来的压力,但任何一个创业项目的启动期至少需要3-6个月的时间。

所以在这段时间里,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找到自己的冷启动渠道和用户。

不能操之过急,否则看起来很美的数据,并没有持续变现的价值。

我们在挖掘前期的100个或者1000个客户的时候,是真的要靠我们去筛选出来、去聊出来的,有多次交易之后沉淀出来的。

要先让这100个客户满意才行,而不是做一个丢一个。

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两个电商真实案例可以分享给大家:

其一是一个母婴社群,创始人最初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育儿食谱,有一些圈友看了之后比较感兴趣。

坚持3个月后,她拉了一个50人的宝妈群,然后通过这50个人宝妈群裂变成了几万的代理,现在一年销售额在5000万。

其二是品质团购群,创始人自己是一个高档小区的家长,通过学生家长群里拉出来的几十个女性分享一些自己购买过的、有品质的商品。

直到现在核心群人数不超500人,但是靠着口碑做了六年,其中有三个团队长一年就能卖货一个亿。

所以,有时候慢就是快,不要为了短期业绩而盲目的招人、投放,应该以最合理的模式先测试再大规模复制。

否则你看看周边那些曾经看似响亮的项目,都没活下去。

最后想说三点:

其一每个人的业务不同,所以定位冷启动的渠道也不同,要找到精准的适合自己的。

其二在冷启动阶段,免单、访谈、线下聚会、快闪团购都是运营的思路,大家要多测试。

其三无论是100个种子用户,还是1000个甚至是10000个,都要把他们添加到微信里,这样你才有足够多的机会做沟通。

 

作者:十里村

来源:十里村

]]>
如何通过种子用户运营打造爆品? //www.f-o-p.com/235118.html Fri, 05 Mar 2021 10:15:38 +0000 //www.f-o-p.com/?p=235118

 

种子用户一般都具有开放冒险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他们拥抱变化,积极尝试新鲜产品或者事物,还能容忍新产品的不完美。

一、有意思的一个问题

你是否可以想象一下……

正走在路上的你看到地上有两张人民币,一张100元,一张5元,你会捡哪一张?

这是一道有意思的脑筋急转弯,曾经有人回答说:“当然是捡100元啦,傻子才会捡5元的”,那么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事实上,正常人在这种情况下两张都捡,这才是正确的答案,不是吗?但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显而易见,捡两张共105元不是比捡一张100元多吗?让收益最大化这是人的天性。

二、问题的启发

我为什么说这个事情?

其实我们运营人在启动一个新项目时,往往也是这样的一种选择:希望我们的产品或服务让更多的人看到和购买使用,所以一开始就推向全国市场。

但是很多时候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毕竟每一家企业,每一个项目预算都是非常有限的。把有限的预算,投放到无限的市场中去,无异于在大海中投石,却想让海平面上升一样。

但是,如果把石头投放到一盆水中,水位即可立即上升,立竿见影。正如乌鸦喝水一样,只需要将为数不多的石子放到瓶子里,就可以喝到水了。

早在两年前我推了一个项目,本身预算非常有限,但还是推向了全国市场的用户,结果当然是失败告终了(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这两年多来,我逐渐意识到了种子用户的作用,后来在几次的小项目实践中,无招式地使用了种子用户启动,都取得了不错的结果,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在资源、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种子用户启动是一个不错的模式,重要的是,这符合产品发展的生命周期规律。

三、种子用户

如果你看过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推爆品?1个核心思路,2个公域流量池,8种引流方式,你必须了解》,你就知道目前我现在操作的项目进入到公域流量选择阶段。并且我在之前那篇文章中给出了8种引流方式,值得收藏。

如果说之前那篇文章是「高大上」的爆品打法(时间短、见效快,但花费多、风险高),那么种子用户运营的爆品打法则是「小而美」(时间长、见效慢,但花费相对会少,风险也低)。通过种子用户跑通一款产品后,就可以加大投入,继续通过种子用户进行大规模拉新裂变。

但是一个项目启动,如何通过种子用户来运营呢?特别是对于传统电商的运营人来说,我想会是一个比较懵逼的状态。这半年来,我总结了一套种子用户运营模型,内容非常干,虽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但对于我们运营人的学习、项目指导意义非常大。

1. 什么是种子用户

种子,顾名思义,就是能生根发芽、能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潜力股。那么种子用户就是:从产品最初形态就开始使用产品,接纳产品的不完美,不断地对产品提出优化建议,愿意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也愿意自主维护产品的美誉度。

并不是所有用户或者最初的用户都是种子用户,要成为种子用户,至少要符合以下这几项条件。

种子用户这几个条件都是最基础的,但并不是说拥有这几个条件就能成为种子用户,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筛选才行。

2. 大五人格

上面我们知道了种子用户的条件,那么对于运营人来说,要怎么才能知道在用户群中哪些用户具备这些条件呢?换一句话来说,要怎么样才能筛选出具备这些条件的用户呢?这就需要用到「大五」人格模型。

那什么是大五人格呢?

首先,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是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人格是人类独有的、由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

人格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相对稳定,不易改变,本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然后,大五人格的「大五」是把人为分了“开放性、责任感、外倾性、宜人性和神经质”这五种特征类型。如下图所示:

上面详细介绍了大五人格特征,其中「开放性」的人格特征最符合种子用户的气质。也就是说我们在筛选种子用户的时候,可以优先选择开放性人格特征的用户。

最后,那怎么判断用户这些人格特征呢?其实这个早已经有了解决方案,通常就是让用户回答一份问卷,系统通过这份问卷得分情况来判断用户是属于哪一种人格特征类型。

那么这份问卷在哪里呢?为了避免广告嫌疑,你可以私信或回复这篇文章,我告诉你你份问卷在哪里。

3. 种子用户有什么用

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种子用户到底有什么用呢?根据这些年我个人的经历和理解,我认为至少有两点。

1)种子用户能帮助企业快速迭代产品

一款产品,刚推出来的时候,一定是存在诸多的不完善,种子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快速发现我们发现不了的问题。我们根据种子用户反馈,快速做出修改和完善。

另外,一款产品要不要增加某些功能,我们可以通过种子用户访谈获得反馈数据再做决策,而不仅仅是老板拍脑袋来决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独裁”而做出一些看似有用却很鸡肋的功能,浪费企业的时间和金钱。

2)种子用户可以裂变拉新

一款新产品出来的时候,直接付费推广投放市场的时候,成本通常都是比较高的,而且通常效果也不会很理想,还容易落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什么进退两难呢?前一两次的投入很多时候是运营人测试市场反馈的,也可以理解为交学费。但是老板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投放了就应该有产出,看到前一两次产出严重亏本,信心会大受打击。

在运营人积累了数据、摸清了市场情况,重新优化的投放策略情况下,老板却胆怯了,投吧,又怕继续亏损;不投吧,前面的投入就打水漂了。

但是有了种子用户,这些情况可以得到大大的改善。运营人可以设置一套裂变拉新流程机制,只需要极少的成本,就可以让种子用户去裂变拉新。拉到的新用户马上又可以让其再裂变拉新,然后享用与种子用户同等的待遇。

这种运营手法在教育行业或者知识付费行业已成为标准套路,只是变换了玩法和概念,本质还是一样的。当然,种子用户的裂变运营,除了教育行业,电商行业、餐饮行业同样适用。

四、种子用户运营

既然种子用户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找到并运营种子用户呢?在这里我给出了我初版的思维模型,如下所示:

1. 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相信做电商的人都不陌生,换一种说法就是我们要非常清晰我们的目标用户是谁。

但遗憾的是,我们电商人对用户画像虽然熟悉,却又很陌生。熟悉,是我们知道要做用户画像,比如:性别、年龄、消费层级、常住地点这些基本数据;陌生,是除了这些基本数据外,好像也不知道还要什么数据,而且要了这些数据又有什么用。

那么我给出我的用户画像模型,由于用户画像有很多种方法,我的仅供参考,如下图所示:

我们做用户画像,数据越详细越好,但是数据仅仅是数据,还需要将数据进行标签化(信息化)才能使用。

所谓标签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标签归类;另一种是信息化。

标签化容易理解,就是把具有相同、相近属性的归为一个标签,标签与用户是多对多的关系;信息化就是将具有详细数据及画像倾向的用户群进行信息化描述。

比如这一组数据:女,25~32岁,公司主管,收入8000~12000,广州,养有小猫,喜欢运动,生活积极向上。那么我们要将这一组用户数据进行信息化描述为:都市白领,有爱心,喜欢运动,消费能力强。

那么有了对用户这些标签化和信息化描述后,我们运营人在后续营销的时候,就可以针对性地进行促销活动。比如针对广州本地用户,举行一次羽毛球比赛活动,然后在活动过程中把与羽毛球相关的产品促销一次。

2. 定向抓潜

我们在用户画像之后,再结合前面说到的种子用户条件和大五人格,我们就可以精准地选择种子用户了。

比如你要的是宝妈类人群种子用户,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一定条件门槛,赠送宝宝玩具、宝宝用品,通过与线下母婴店联合促销获取第一波宝妈类用户。多做几次这种获取宝妈类人群活动后,就能加到很多宝妈的微信了,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过滤筛选出种子用户。

那么至于在哪些渠道可以投放,如何投放才能获取得更多用户,一个投放活动如何策划等等,这些内容可以单独写成一两篇文章了,在后面有时间我再继续分享。

3. 筛选打标

筛选打标可以简单理解为对种子用户进行分组管理,以方便后面的针对性营销。前面说了如何对种子用户进行打标,那么这里进一步解说怎么对种子用户进行筛选。

一般正常流程都是先筛选,后接着打标的。那么怎么筛选呢?除了前面提到的“人群画像”、“种子用户条件”识别外,我再提供以下7种方法。

每一种方法理解起来都非常简单,至于操作方法和工具,在后面有时间我再继续分享。筛选出种子用户后,如果有必要,我们还可以将种子用户进行分组,以达到更精准的种子用户运用。那么怎么对种子用户分组呢?根据运用目的,我们可以划分以下几种:

不同的种子用户,在不同阶段作用是不一样的。种子用户再分组,需要有庞大的种子用户群作为支撑才有意义,否则起不到多大作用。

4. 价值互献

价值互献,就是相互贡献价值的意思。比如,我们希望种子用户帮我们裂变拉新,那么我们必然要给予种子用户一些好处,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多多少都要有一些回报,种子用户才更有动力去这些事。

价值互献在整个种子用户运营体系里占据重要位置,平时的运营好坏决定了种子用户的参与度。那么要怎么样才能做好种子用户的运营呢?这同样是一个很大的篇幅,可能得要好几篇文章才能说得完道得尽,甚至还需要整理详细的案例,那么这些内容在以后有时间我再做分享。

5. 裂变

这个容易理解,就是希望通过种子用户的运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用户,而裂变就是营销中拉新的核武器之一。

那怎么去做种子用户的裂变呢?流程是怎么样的?需要用到什么工具等等,这同样是一个很大的篇幅,后面有时间我再详细分享。

如果说启动一个项目有多种方式,那么通过种子用户来启动将会算一个比较稳定,风险较小,成功率相对比较高的一种方式。当然它同样有缺点,就是时间相对会比较钱,前期见效慢,非常考验老板、运营人和团队的耐心。

这篇文章是从整体视角下说明了如何来做一个种子用户运营,更加偏向于方向、思路层面。那么至于后面的“种子用户运营”模块,过段时间我再抽时间做详细的分享,如果你还没有关注我,欢迎点击关注,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作者:智卓见

来源:智卓见

]]>
如何用0元获取1000名种子用户? //www.f-o-p.com/217278.html Tue, 13 Oct 2020 03:01:29 +0000 //www.f-o-p.com/?p=217278

 

所谓种子用户,即新产品或未上线的产品的第一波用户,种子用户通过使用新产品并且给出实际的感受和反馈建议,往往可以促进新产品的不断迭代和创新。既然种子用户这么重要,如何才能获取种子用户呢?本文作者为我们分享了实战经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用0元获取1000名种子用户的吧。

一、如何“做”出一批种子用户

1. 什么是“种子”用户

所有新产品的或者是未上线产品的第一波用户,只要有人使用我的新产品并且给出实际产品反馈建议,其实这这样的用户,就可以被视作你的种子用户。

在积累种子用户的过程当中,我们要追求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所以如何甄选真正的种子用户变得非常重要。

“种子用户不是盲目的,已经有需求或者潜在有需求,更有可能是已经感觉到痛点,正在积极寻找需求解决方案”——出自《种子用户方法论》。

一个合格的种子用户拥有哪些特点?

分别是三个特点:有真实需求、能裂变、勇于尝鲜。

先说两个最好鉴定的特点,“能裂变”代表的是这个用户能积极的向身边的人来推荐和传播新产品,在自主推荐这个层面上,有潜力可以成为产品的代言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特点,奠定了你的产品的传播速度和真正是否能带来新用户的基础。

“勇于尝试”代表的是我们的种子用户,可以很快的信任你的新产品,并且积极的尝试你的新功能和新服务,他们是流量池当中最喜欢尝鲜的一类人。毕竟一个没有名气的产品想找到一个用户去下载注册使用,除了需求的解决方案之外还需要强大的背书才可以。

毕竟人性,是惧怕未知的风险,勇气会变得更加难得。

2. 选择用“社群”培养自己的种子用户

用户就是朋友,所有做社群营销的小伙伴必须谨记这个基本原则,所有的用户都是自己 的朋友,擅于交朋友才是做社群的关键。在培养种子用户的过程当中,利用社群的形式是目前的最优的解决方案。

因为社群具有三个核心,可以迅速培养用户对于新产品的粘度:

  1. 第一:及时反馈,只需打开微信你就可以收集用户的各种反馈并迅速作出反应,处理问题;
  2. 第二:情感传递,事物的发生必然有其合理性,任何的事物的诞生都是合情合理的,不存在横空出世的东西。新产品都是带着解决问题的使命来到这个世上,例如探探陌陌解决陌生人社交的问题等;
  3. 第三:庞大的社交链,在微信上的社群可以形成大规模的传播效应和更快捷的分享功能,用社群是当下最快且最好做自己的种子用户的方式。

二、实战讲解,上哪找种子用户

1. 项目基本情况,和种子用户画像

  • 市场领域:灵活用工市场、蓝领求职;
  • APP产品: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求职网站,可在微信公众号直接访问的H5;
  • 基础用户画像:年龄35岁以下;
  • 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
  • 地域:江浙沪、广东、性别以女性为主。

先说说这个项目的基本情况,产品和用户基本是我一手抓,在项目初期,我们是要给各地的工厂、和客服中心推荐大量的求职者去上班,属于人力派遣和劳务派遣的性质,大规模的外包。

为了提升“招人”效率的这个需求,我就开始打造一个专门面向低学历和无学历者的招聘网站。

在整体的产品设计上,主要是借鉴两个产品分别是BOSS直聘和58同城的招聘模块,原因很简单首先58同城的招聘模块更加的简单直接,在开发成本和进度上可以极大的压缩,争取在3-5天内上线产品。

同时,也是为了迎合年轻人和互联网化在样式和功能上借鉴BOSS直聘的风格。

说说种子用户的画像,在用户的选择上我们更加喜欢年轻人基本是在00年前后出生的人,这类人群符合我们的用工标准在工作的选择上和新产品的尝试可以有更大的接受能力。

在学历和地域上以后相对的集中,小镇青年的典型用户,他们群体和圈层非常拥有出圈的可能性,经过我的实际测试,他们的传播速度高于90后。

00后是极具尝鲜能力和乐于分享产品给身边的人群,90后经过岁月的打磨变得更加谨慎了。

2. 广撒网,精渠道,全细分

基本的产品打造完成之后,马上就到了如何找到用户的环节了。

鉴于我们聊胜于无的经费情况,我们选择通过线上免费发帖的方式去做这个事情。初步筛选了以下几个渠道,百度贴吧、简书、微博、豆瓣这四个平台上去发帖来引流用户。

筛选渠道的主要原则有三个:分别是用户多、有细分、门槛低。

1)用户多:微博——贴吧——豆瓣——简书(我心中的用户排名)

哪个平台用户多,我们就去哪里引流,这个是首要条件,如果用户基数达不到自然受众就小。所以在选择渠道的时候,我们按照用户数量做伟权重的标准。

新浪微博是老牌的流量池选手了,在整体的用户质量和活性上当属第一名,而且你可以通过查看用户的微博主页来对你的用户进行判断,看他是不是一个真实的种子用户。

其次是百度贴吧,百度贴吧的用户基本是杂乱无章的,但是其用户的网感极强,不需要你过多的引导就可以自主按照你的提示去加入你的群聊成为你的私域流量,好上钩。

剩下的两名选手,豆瓣和简书,用户质量还是可以的,但是打广告和垃圾用户也很特别的明显,不作为主力渠道去做运营;但是豆瓣的小组流量,值得大家去挖掘,即使是今天你在去玩豆瓣,也是可以获取到真实的用户群体关注。

2)有细分:平台有细分用户的功能例如微博超话、贴吧分类、豆瓣小组分类、简书社区

以如何“引流求职者”人群为例子,我们可以通过微博、贴吧等渠道去发布对应的招聘信息吸引用户关注我们的微博账号和帖子。

这是我们做的第一步,广渠道!接下来就是要做每个渠道里面的领域的细分和霸占,像新浪微博这个渠道,我最开始是做微博的超话“深圳招聘”,然后我如何去细分微博里面的领域呢?

将超话去做细分,寻找“深圳XX区的”超话,从大的范围里面去细分,深圳市的龙岗区、南山区等超话去做细分的覆盖广告渠道;贴吧、豆瓣等也是同样的方法去细分你的关键词,争取可以的覆盖人群的标签。

假如我们要吸引60岁以下的深圳女性用户,就可以组建出50岁的深圳女性,诸如此类的人群细分化关键词然后去把用户覆盖全面。

3)精渠道:迅速筛选自己不擅长和效果差的渠道,专注于唯一或唯二渠道

在做全网引流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提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渠道你都可以做的好”每个渠道的引流效果都是有限的,所以迅速的大面积尝试是否有效就显得非常重要。

让试错成本变得更低,筛选你做的顺手的渠道,摒弃效果差的渠道,将努力都放到有效果的渠道去,做到该渠道的第一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挑软柿子来捏,比你愣头愣脑的死磕要好。

4)成本低:付出要少,收益要高,杠杆流量的高收益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有一个疑惑,为什么我选择的是微博、贴吧等这类的平台,本质上引流的过程都是在做内容营销,你的内容对目标用户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达到引流用户的这个目的。

这几个平台的内容展现的形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发帖”,微博你只需要编辑140字就可以发布了,百度贴吧你只需有一个标题和文字不限的正文即可,标题的文字上限也才60个字。

尽可能的字少,就是代表的少付出并且你可以迅速试错多类内容的引流效果。不像是微信公众号或者是其他的内容平台,动辄上千字的稿子还得排版打磨才可以发布。

三、复刻社群标准化流程,做流量型社群矩阵

通过上诉的渠道,在一周的时间内我积累了接近两百名的求职者用户,最高的一周吸引流量高达500名用户。那接下来就是,导流到微信社群里面,准备做我们的社交裂变的前期准备。

在这个阶段,有两个大的工作核心:细化流程、复制流量。

1. 细分流程:社群SOP流程,时间作为横向轴,人数纵向轴

所谓社群SOP,即我们的运营人员,在做社群的时候标准作业程序,指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建议使用Excel表来表达),用于指导和规范运营人员的社群日常的工作。

社群SOP的精髓是将每一个社群的细节进行量化,例如,SOP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实际执行过程中sop核心是符合本我们做社群的初心并可执行,不能流于形式,但是需要有形式。

以社群从建立的那天开始做为横向轴,设立你的每天社群的日程,保证自己每天都有事情做。以人数的增长作为纵向轴,设定每个阶段我们要达成的目标,例如当本群满50人,我们需要让大家去关注公众号等!

2. 复制流量:将社群的打造变成标准化的流程,批量执行一个重复的过程

“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要打造流量型的社群矩阵,需要长时间的执行,反复执行并且反复的去反馈推倒自己的SOP,才能得到你最终想要的效果。

因为做一个社群是新鲜的,但是要你重复做N个社群,这个时候这是令人作呕的一件事情,因为反复的操作会让你磨灭自己对于社群的热情,很难去保持做社群的初心,人会变得更加懈怠。

希望各位社群运营和想做社群的人,要做好心理准备,不忘初心,方得社群。

 

作者:文叔

来源:文叔本人

]]>
产品推广:拉取种子用户的4种方法 //www.f-o-p.com/205396.html Tue, 21 Jul 2020 10:00:44 +0000 //www.f-o-p.com/?p=205396

 

本文作者将介绍其在拉取种子用户时,经常采取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比较新的产品,我觉得没有用户来,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第一步要先了解你的目标用户是谁?很多同学并没有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拉哪些人,他们是谁?到底在哪里?所以我列了三个问题,希望大家真正做用户运营工作之前,先考虑好这三个问题,该怎么去回答。

拉取种子用户的4种方法

  • 第1个问题,他们到底是谁?
  • 第2个问题,谁对这些人有影响力?
  • 第3个问题,有影响力的这些人又在哪里?

第一个问题:他们是谁,指的是你要先思考你的目标用户是谁?先考虑一下自己的产品是什么样的产品?比如说我做的是美妆的产品,我去定点的跟一些男士甚至运动场里的打篮球的人去推荐我的产品企图拉一些用户进来,他们回应你的可能性就不会太高。第二要想,谁是对我产品的目标用户有影响力的人,美妆达人还是运动健将?考虑清楚这两点后就要想清楚这些有影响力的人他们又在哪里了。

思考完关于用户的问题那接下来又有一个更前面的问题了,那就是我究竟运营什么类型的产品?按照一个比较广泛的分类概念,把互联网产品分为五大类,现在互联网在运营的产品也基本在这几个圈子内。

  1. 用户社区。社区是最需要运营的,因为从产品层面上看,差异性不大,或许功能层面会有所侧重,但总体来看是属于平台吸引特定用户来产生内容。
  2. 电商社区。为什么要把它细分出来呢?因为用户社区产品的产品目标不一样,这也体现在这两种产品的变现方式也很不一样。用户社区是先把人聚集过来,然后考虑怎么用这些人变现。而电商社区本身产生的所有内容的最终目的都是刺激用户消费,所以我把这两个细分出来。
  3. 工具产品。这种产品可能用户没有很强烈的登陆需求,我能知道用户来我这里的目的是使用产品,但是使用之后我不知道他会落地在哪里,会为了什么而聚集。这是很典型的工具产品。
  4. O2O类产品,这类产品这两年的热度慢慢降下来,但是它还是有很大的体量。
  5. 金融理财,金融理财在去年前年P2P兴起时特别热,这种产品有一定的特殊的用户属性。

在拉用户前先想一下先在自己运营的产品里分别属于哪一种?这样可以更有效帮助你去缩小范围把你的用户优先找到。

考虑好以上两个问题,我们该真正开始去想方法拉种子用户了,那么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拉取种子用户时经常采取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我把这个方法抽象为四种大的方法:

  1. 渠道拉新和筛选;
  2. 邀请机制;
  3. 平台活动;
  4. 线下点对点。

1、渠道运营是走在第一步,要先把产品推出去

提到渠道,大家认为渠道运营跟用户运营根本不是一回事,没什么必然关联。很多运营同学认为,当一个产品上线以后你第一想到把产品推出去,不管是APP还是小咖秀哪怕是一个公众号,首要的肯定是要通过渠道先把产品推出去,当有用户进来后才开始考虑用户运营。

其实很多公司很小,因此会有运营同学是当产品上线后先兼渠道的工作,用户聚集了再做运营。但其实在你去挑选渠道时,提交完自己的物料后应多一步关注一下,渠道里本身会有自己的渠道活动,你想挑自己的种子用户,就要利用好这些渠道。

举例说,小米市场四月份做一个踏青季,或者6月份“618”马上到了,要做一个电商类的消费季,你有没有把自己的产品提交到活动里争取一下?因为在这个期间,下载的这些用户首先就已经是电商类消费类感兴趣的用户,这些用户进来他的转化率肯定比你泛泛的提交安装包下载的转化率高出不少。

其实这一点跟手机APP预装也一样的,过去预装是多少装机量多少钱一个用户,但现在的预装跟原来也是不太一样的,现在有很多厂商会做相对比较深度的合作。如果你的产品有自己独特价值的话,可以跟这些手机厂商去谈更深度的合作。比如我做美颜相机类的产品,我能不能把我的产品直接植入到手机的原厂相机里面去和厂商共享用户,这些都是值得去关注的。

拉取种子用户的4种方法

当渠道运营提交完产品之后,产品进入了冷启动的阶段。而这个阶段是可以累积最原始的一批种子用户的。如何去发现?产品冷启动之后,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些渠道用户进入到产品之后路径是什么样的?上图是用户初次进入一个产品的基本路径,这个路径能够帮助我们区分他是否会成为一个种子用户。用户路径:通过推荐/下载进入产品,一般的用户可能进行推荐页的内容消费,部分用户随便看看就离开了,而有的用户却可以离开当前页进入第二页进行第二次消费并可能多次跳转,一直到最后认为没有感兴趣的内容再离开这个产品。

通过观察用户路径就可以让我们去筛选一批用户。一般来讲,要观察一下看看这个用户在产品里他的停留时长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地方,如果是的话,你要把TOP用户中很愿意在你产品消费的用户单独拿出来,再做第二次的推荐,第二次拉回,把这些用户慢慢转变成你的种子用户。这点从渠道开始,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常运营中更深入思考的地方。

从渠道上来讲,大概可以通过参与适合自己的应用市场活动和观察用户路径两种方式来初步积累种子用户。当然里面还有很多细的地方,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思考的方法,具体怎么实际操作需要大家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2、通过邀请的方式,给分享者和被分享者带来更多收益 

接下来说一下比较常用的,邀请机制。这一部分通过不同类型的产品举几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其中的差别。

首先拿用户社区举例:大家还记得这个页面吗?

拉取种子用户的4种方法

开心网虽然现在用户活跃已经很难和鼎盛时期相比了,但是它确实风靡一时。最开始它传播如此之快的一大手段就来源于它的邀请机制。因为SNS的核心还是一个社区,它通过邀请这种方法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它的产品建立起来,这是用户社区很核心的地方。这种类型的邀请,它的主要的特征是靠内容和社交关系去吸引用户进来。而最开始的那一批用户,其实就是它自己内部的员工。因为当时SNS兴起的时候,大家都笃信那六度理论,说人和人之间只有6个人的距离。所以它根据这一理论做产品的外延关系传播,用偷菜,抢车位等一些社交游戏去刺激大家来邀请互动,这些都是手段,它的目的是通过这些方式跟快速让用户建立起联系。

拉取种子用户的4种方法

同样是邀请机制,我们看一下工具属性的产品会怎么做。拿Dropbox举例,你邀请给你朋友使用dropbox,会获取更多的空间,通过邀请的方式,给分享者和被分享者带来更多的产品功能,这个是工具型产品用户去分享的驱动力。

拉取种子用户的4种方法

而像金融理财类的邀请,它有一个特征是会靠收益返点吸引客户。这也是因为这类产品的运营清楚的认识到用户使用金融理财产品时,最核心目的是想要得到更多的钱,这是他的原动力。所以在金融型产品中,邀请机制被用到极致。它甚至会分更多的层级,把邀请分为,你邀请多少人,再累计多少人,我再返你多少点,通过这种方式刺激你分享给更多的好友。并且在真正去分享时,分享的好友也不会有太多的负担。他觉得我分享给你让我们两个都会得到收益,所以在金融类产品里使用邀请的方法非常频繁。

它的方法是初期的种子用户基本都是从好友推荐开始的。这个方法它的转化率一定是相对比较高的,各类的工具、金融产品都很喜欢通过各种平台发布自己的有奖励邀请。

而当大家都在使用这种方法,这个时候就要拼产品的稳定性,并且还要看你能不能烧得起这个钱。如果你要做的话,应该去想怎么去衡量投入和产出比,投入多少收入多少。

3、平台活动:成本低、定位准

有的产品其实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社区,就是一个论坛。有的产品可能就是在其他的平台上有自己的帐号,去维护了一些其他平台上的用户。根据自己的产品属性,可以到很多用户分类多的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平台活动来收集原始的种子用户。通过这种方式收集到用户信息之后也一定要及时跟进,并且和用户建立好后续的沟通路径。

之前我看微博上有一个健身软件,它就是典型的大平台活动中获取种子用户。他的平台活动是在微博上发了一个帖子召集健身达人,一起跑多少公里,或者一起达到什么样的健身目标。其实从体量上来看,它的帖子转发也不太多,转了200左右,底下响应的用户大概也是有一两百人,然而因为活动中锁定的用户群体就比较精准,所以这些用户的质量都相对偏高,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也都被运营吸纳为种子用户。做活动时一定要先把活动想好,我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拉来什么样的用户?这些用户是不是我想要的。这个软件就很聪明,一开始做活动时就是征集热爱运动的人,在下面回答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被运营者私信去拉来成为种子用户。

4、点对点的拉取种子用户最适合O2O行业

拉取种子用户的4种方法

实例:滴滴打车。之前我做过一阵子O2O的创新产品,当时研究了一下,问了一下滴滴的朋友,说你们一开始怎么累计到这些用户的?

他说,先去深入行业里面,了解一下目标用户群体(B端的司机师傅们)在哪?然后去南站那些地方一个一个给司机装手机。装完手机之后,司机也将信将疑先试试,然后员工就开始假装自己是用户打车给司机制造有订单的场景。司机慢慢听到响声开始发现,这东西真的能接到单,司开始内部口碑相传,于是滴滴在司机内部一下就火了拉来了大量的B端用户。

点对点的拉,其实是一个非常原始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运营工作。但是你要想好自己的产品是什么样的产品?什么样的用户是能吸引更多目标用户的种子型用户?比如,你拉来一个大V成本很高,然而这一个大V的影响力能给你带来多少的用户?比如像爱奇艺当时拉来了高晓松,后来又拉来个马东,这两个人拉来的成本有多高,但是他们又带来了多少的关注度。按照这样的方法先想清楚你的产品类型和用户类型分好类,不要盲目追求单一的用户量。

 

作者:汪雪飞

来源:汪雪飞

]]>
获取种子用户的9个案例12个方法 //www.f-o-p.com/201280.html Tue, 30 Jun 2020 02:59:18 +0000 //www.f-o-p.com/?p=201280

 

关于种子用户,有几个概念,我们需要先履清楚。第一,什么是种子用户?他们是最值得信赖、影响力大、活跃度高的粉丝,经常与你互动,帮你转发朋友圈,给你提建议的那帮朋友。

第二,种子用户不等于通过推广手段获取的初始用户,应该说,种子用户是从初始用户中挑选出来的,是经过后期的内容运营和互动,逐渐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正如晓涵经常说的:和用户做朋友。种子用户分隐性和显性,以公众号为例,比如经常赞赏、留言、发消息的、转发你的文章到朋友圈的是显性的,在个人微信经常互动、付费参加你的社群、线下见面交流,甚至产生深度合作的,是隐性的。

第三,种子用户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哪怕只有100个,也要精挑细选,不要盲目追求数量,种子用户的性格,要与公众号的调性吻合。少而精胜于多而杂,种子用户不等于关注用户。

第四,种子用户对于任何一个产品或品牌本身的走向,和调性,影响很大。豆瓣创始人阿北曾说,他最初招聘的五名员工,均来自豆瓣的种子用户,他们很活跃,给豆瓣提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直接影响到豆瓣的社区氛围。

其实判断一个公众号的种子用户质量,也一样,你可以观察一些大号的留言区,如果留言互动的内容比较深层、具体,带动讨论的氛围,说明这个号的初期运营、用户互动是做的很成功的,种子用户已经到位。

种子用户影响力,是否能波及更多的目标用户,对公众号起飞的速度影响很大。

然而,朋友圈就像个游泳池,现在下水的好号太多,种子用户的获取,是一个艰难的积累过程,从1-100个,是最艰难的,后面的100-1000就越来越容易。

我们需要想清楚,你想吸引什么样的种子用户?他们有什么特点?在哪里?如何吸引他们?

1,你的用户是谁——who;

2,用户有什么特点——what;

3,用户在哪里——where;

4,如何吸引用户——how。

我们一起看9个案例,看看获取种子用户的成功案例,别以为大公司获取种子用户很轻松、很高级,这些方法,我们现在看起来,也许会觉得Low,但是达到目的,能把事情做起来就对了。

事实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成功的创业公司获取种子用户的方法,都是“笨笨的”。

1、聚美优品:大老爷们注册马甲伪装BB霜资深达人

创始人陈欧是玩转社交媒体的高手,微博粉丝3700万,他讲故事很有一套,他的“我为自己代言”一度刷爆微博,一时之间,陈欧体泛滥,其实那会的聚美已经进入成长期。

聚美在初创之前,其实做的是一个游戏广告项目,天使投资都快烧光了,也没啥起色,三个创始人大老爷们,看到当时的团购开始火起来,于是一拍脑袋做了聚美。

网站搭建完之后,没钱宣传推广了,创始人之一戴雨森就在人人网注册了一个马甲,伪装成BB霜资深达人,写了一个帖子,告诉大家什么是bb霜,怎么用,火了,几十万阅读量,文末植入了聚美的购买链接,也就这篇软文,为他们带来几十万的销量,几千个种子用户,然后的事情,你们就都知道了。

靠一篇爆款软文,迅速打开市场,获取用户的案例,比比皆是,史玉柱当年也是找了一帮写手,在酒店封闭撰写脑白金软文,讲脑白金推上市场,获取种子用户。

2、Quora:没有用户回答问题就自己回答问题

国内的知乎,就是模仿的问答社区Quora,Quora的创始人是前Facebook的CTO。就像知乎一样,Quora是高水平的问答平台,最早没有用户的时候,没钱砸广告,就没有用户,他们怎么做的呢?自问自答,而是都是高质量的。接着,邀请测试用户继续提问和回答,直到网站的人气逐渐上来,他们才开放整个网站,让用户自己提问、回答和维护修改内容。

3、小米:混各大手机论坛

雷军和黎万强在很多场合说过,小米最初寻找手机发烧友,是在各大手机论坛发贴,一个个刷选、联系,最终找到100个用户成为产品的首批内测体验。

4、锤子手机:营销造势

老罗是很善于做营销造势的,它让锤子成为了一款有争议的手机,很多声音冒出来,自然就有了关注度,关注度上去了,种子用户就找到了,因为有人骂你,就会有人挺你。善于造势,做事件,有强大的公关能力的品牌,可以考虑。

5、知乎:kol推荐

玩知乎的同学知道,早期的知乎最多的是it界的用户,和当时知乎的邀请注册机制有关,他们请了李开复、雷军为其做背书,大批人想注册知乎,都得花钱购买邀请码,如果有大佬资源,一定要学会借力,抱大腿。

再看4个公众号的案例。

6、姑婆那些事儿–借助大V朋友圈转发

他们主要是借助行业大咖、意见领袖的力量获取了种子用户,选择一些有影响力的文章,推广给有影响力的人,让他们转发,同时发动文章的作者、公司的同事、朋友转发,转发的时候加上评论和推荐语,效果不止好三倍。

7、三节课–投稿给大号

三节课有很多优质的产品分析文章,他们凭借优质的内容,第一时间投稿给36氪,姑婆那些事儿,同时,在知乎热门话题回复,如此坚持,有效的完成了最初的精准粉丝积累。

8、某母婴类微信号–微信群

有个客户做母婴用品,是个新品牌,我们给他策划的是,注册了上百小号,不停的加入妈妈微信群、qq群,加起来将近3000个,和群主搞关系,做千群直播连载分享讲座,发红包,做活动,在比较轻松的情况下,逐渐形成了第一批稳定的重视用户。

9、一条:好的内容是最好的传播

这句话是一条创始人徐沪生说的,其实最开始一条砸了很多钱做朋友圈广告。后来,不断产出精品视频,推动了各路达人、kol转发 ,比如有一个介绍中国个性酒店的视频出来后,酒店圈的朋友都被刷屏了,摄影视频出来后,艺术圈被刷屏了,美食的视频,更不用说,一小时上万的转发。

靠精品内容的行业人群的转发,是垂直媒体所没有的优势,但是可以借鉴,找到垂直行业的舆论领袖,吸引他们评论、转发,是积累垂直行业种子用户的方法。针对不同用户人群采取的策略不同,但是思路都是相通的,紧紧围绕:

1,用户是谁——who;

2,用户的特点——what;

3,用户在哪里——where;

4,如何吸引用户——how。

结合小米寻找种子用户的案例,我们做的事情,高度吻合,行之有效。

以微信公众号为例,晓涵总结了以下12种常用的,寻找种子用户的具体方法,比较适合低成本、少预算的企业。

方法1:CEO上阵,是作秀,也是技巧

对于新媒体运营来说,获取种子用户,其实是体力活,拼的是强悍的执行力。

很多初创公司,ceo都直接挽着袖子上场干活,他们干什么?

和种子用户聊天,交朋友呐!

用户本来没有义务帮助我们,ceo却可以用创业的真诚和情怀去打动他们,用实际的利益和真心去感激他们的体验与参与,这也是所谓互联网思维的转变。

产品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在发生改变,我们是平等、友好、自由的关系,我们营造的是轻松愉快的氛围,我们传达的是品牌和产品的价值观和态度。

培育种子用户的过程,也是考虑我们的耐心的过程,做好了却是喜大普奔的一件事。

方法2:肥水不流外人田,内部资源最大化整合

这种方法适合内部资源较丰富的企业,如图。

晓涵曾服务的一家龙头企业,有30万人,集团有多个微信公众号矩阵,当要推一个新号的时候,首先是微信公众号矩阵,集中推广这一个引流。另外集团有app、官网、对外邮件、快递单、名片等,这些对外曝光的平台,都留了个广告位给这个微信公众号,以保证最大化的引流曝光。最重要的是,集团利用起30万员工的朋友圈,一篇文章统一转发,这粉丝数蹭蹭上去了,在没有付费的情况下,迅速获取了初始用户,然后通过内容运营,积累到种子用户。

所以在企业从事新媒体,首先是做一件资源整合的事情,需要考虑公司内部有哪些资源可以整合进来,为我所用,借力。

方法3:一句顶一万句,善用KOL(意见领袖)

以前常说的一句话,做自媒体,就要学会驾驭自媒体,核心是借力。意见领袖的一句话,的确顶普通小白一万句,要上位,须学会傍大腿。昨天文章提到的,知乎、姑婆那些事,都借助了大v的力量,如果有投资者的支持,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绝好的资源,省多少广告费!

秋叶ip知识群,是我接触过最抱团的一个社群,他们要集中推一个人,是很迅速的,他们自己本身就有各个领域的意见领袖。与其说依靠意见领袖,不如先学会混圈子。晓涵认识一个90后男孩,曾赞助鬼脚七拍摄了一天的视频,花了十万,然后做众筹雨衣,鬼脚七帮他宣传了一次,收获150万付费的种子用户。在没有足够预算的情况下,想蹭意见领袖的流量,也有捷径。

比如去他们的公众号回复留言,坚持每天去,如果每篇文章有一万的阅读量,那么有差不多一万人会看到你的名字,内容如果用心写,被大V注意到,也许被写进去文章呢,先混个脸熟,后面推广也不突兀。要想吸引大V注意,就要和他做朋友。我认识一个作者,就是在一个大V的公众号坚持回复了一年,吸引了大量粉丝。哪些人是意见领袖?如图,看来,晓涵也算是个小小的。当然拉,要让别人推你,首先自己要练好内功。

方法4:练好内功,优质内容自传播

写优质内容重要,让内容传播,更重要。很残忍的说,一篇文章的生命力,在微信只有24小时。如果能写出爆款文,一定要花足够精力去最大化的将内容传播,产出效益。

投稿的时候,记得留下公众号二维码,在知乎回答问题,也可以留下Id,唯独简书发文章,不能带广告,审核很严。做内容传播,可以考虑以连载的形式,比如有个公众号叫“同龄圈”,早期的吸粉方式与众不同:写连载小说。“同龄圈”创始人黄鑫淼并非职业写手,也没有文学天赋,但基于此前对孕妇群体心理的理解,写起了妇产科小说。要知道,对未完事物的好奇,会让全人类都心里痒痒。不管你连载的是小说,还是段子,只要内容足够好,相信总有人会追剧到底的。同龄圈后来根据用户标签细分,做了大量微信矩阵,考虑到孕妇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内容做得极为精细,俞敏洪投资后,更是如虎添翼,归根结底,还是内容做得好。但是做内容,需要注意一点,深度垂直、专业性、娱乐化基本上要靠内容,对人的要求非常高。

目前社会处于一个泛娱乐产业爆发的阶段,人们对无趣的东西关注度越来越低,太专业性的东西普通大众不感兴趣,因此需要娱乐化。

方法5:去精准用户聚集的地方,解决他们的困惑

比如论坛、贴吧、问答平台、微信群,去这些地方回答他们的问题,发表有价值的内容,每天量化,标准话术,虽然简单直接粗暴了点,可是有效。我有个做发图定制衣服的客户,他们三个月获取了7万用户,只用了一招,就是雇佣大学生水军,每天去淘宝社区、百度贴吧,回答关于衣服搭配、定制的问题,直接引流到app和公众号下单,引流成本单个3毛。

可以说,晓涵的第一批种子用户就来自微信群和知乎,在没有付费推广的情况下的,这是成本最低,最方便又有效的方式。

前文也写过微信群的推广,有些注意事项,比如找和内容吻合的群,和群主打招呼,发红包,找托,自己评论几句,现在广告群太多了,少即是多,质大于量。

方法6:小恩小惠,利益即价值

又要说到小米了,比如首批注册用户可以得到小礼品、优惠券、特殊权限和优惠政策,比如抢到预约码,可以低价购买手机,这种互惠心理,永远不会过时。《影响力》一书也曾写:当人们接受赠与的时候,会产生义务以反馈的感觉。获取了利益的用户,一方面会积极注册,另一方面也会对企业本身产生积极的看法,更配合去完成各种互动活动,套路源于利益。曾策划过一个做教育投资的公众号做活动,关注公众号,即送最新的教育行业投资研究报告,吸引的都是精准粉丝,接着聚焦这些粉丝做裂变活动,转发拿红包,拉人送大礼。

方法7:美女美色诱惑

又回归人性,美女有关的内容,是刚性需求。早期打擦边球的陌陌,都是靠这一点找到初始用户,进入一定阶段后,用户达到一定量级,开始洗白,通过运作品牌,修正人们对品牌的认知。

大名鼎鼎的微信,大家可能不知道,早期的微信刚推出公众号的时候,微信里面有无数的有色内容的公众号,以此吸引了大量用户订阅。总之,借助原始的性驱动力做营销,有灰色地带,却行之有效。

方法8:持续价值分享,沙龙讲座培训

有个客户做亲子培训的,他们的理念很有意思, 也有自己的一套体系。获取种子用户,他们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先把客户组建到一个微信群,每周固定时间安排一个老师讲座,用户可以拉用户进来,但是审核很严,必须是孩子父母,不能发广告,企业的公众号,如果是专业领域的,很适合这招,低成本,又快速。他们的课程是体系化的,每次都讲一个点,连载形式,每周固定时间答疑,引流到线下实体店,转化为付费培训课程。

方法9:花钱省时间–广告投放

花钱买时间,省钱花时间。有钱,任性,这无疑是一条捷径。如果企业微信号初期有一些推广预算,可以尝试以下的推广方式,将自己的微信号更大规模地展现给潜在用户,寻求潜在用户的主动关注。(1)广点通

(2)朋友圈投放

(3)红包转发、大号投稿等。

关于广告投放渠道,不多说,看图,值得收藏,能用到的免费付费渠道,基本涵盖很全面。

方法10:陆军阵地战,线下地推

我曾运营过一个美食的公众号,怎么快速完成一万粉丝的?只用了一周。我们找了几个线下人流量很大的的煎饼摊做活动,买煎饼的扫一下二维码,送一个鸡蛋,这是几年前了,获取用户的成本非常低。线下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发传单、关注立减、即送、微信照片打印机等。

方法11:有趣味的线上活动

我们常见的活动,如:

1)萌宝大赛

2)集字

3)拼团

…..

做活动,要根据产品的特性策划。不建议用抽签,发红包,投票等活动,这些活动同质化太严重,且用户不精准,真正精准的,还是契合产品功能,微信号功能本身的活动。

方法12:病毒式H5传播

设计一些契合自己微信号定位的H5,进行转发。如果公司有技术就开发,无技术就外包给第三方公司,以后再撰文介绍病毒传播。

总之,增粉,寻找种子用户的途径很多,我们需要遵循一个原则:用户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用户喜欢什么,就给他们什么,给他们想要的东西,自然会得到你想要的!

 

作者:晓涵

来源:唐晓涵

]]>
如何在冷启动期获得种子用户? //www.f-o-p.com/200376.html Mon, 22 Jun 2020 10:01:26 +0000 //www.f-o-p.com/?p=200376

 

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如果没用户,没钱,没资源,没数据,就常被互联网人成四无产品,运营起来更是举步维艰。但是不经历冷启动的运营不是好运营,所谓的冷启动冷启动就是从0用户开始积累用户的过程,在这个冷起动期间最重要的是如何快速获取种子用户,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

在这里申明,本文的冷起动期为创业从0到1的过程,并不是有成熟稳定环境,成熟团队,又或是有有成熟体系的架构支持和资源支持的公司,所以一定层面上来讲更具有普适意义。

那么在创业的这个冷启动期,产品和运营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如何确认我们的用户,怎么提升用户体验,使我们的用户满意。

因此有一套具体的流程:寻找正确的目标群体——匹配目标用户的需求——培养目标用户的忠诚度——捆绑核心用户。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要根据我们的产品定位去寻找我们的头羊,找到我们的目标群体。由于在产品初期,产品的定位有可能会随着探索加深而发生改变,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在目标群体中去筛选匹配我们自己的用户,慢慢细分用户层。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用户会在初期去使用我们的产品,在找到用户后,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增强用户的忠诚度,实现我们的用户增长。在这个阶段后要注意绑定我们的核心用户,很多产品在增长时都容易忘记前期核心用户,然而这批用户才是我们产品后期变现和做用户留存的关键。

接下来就对以上四步做具体论述:

1. 寻找正确的目标群体

不管是产品还是运营,在冷启动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目标用户,产品要根据找准目标用户去设计和开发,运营要找到目标用户在哪里,让目标用户使用自己的产品,然后再反馈用户的意见,刚才说到这其中还可能会涉及目标用户的变动。那么我们应该寻找什么样的目标用户呢?

接下来以小红书为例,为大家提供下参考:

首先是要选择好对的市场。2013年,小红书正式创建于上海。在2013年,正值跨境旅游高速发展阶段,旅游中购物是一大痛点,人们面临着如何购买优质商品、如何不被骗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商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2013年开始转向海淘,但人们不了解海外商品,不知道在何处购买划算,更不了解如何交税退税。

小红书正好切中了这个痛点,爱旅行的毛文超和爱海淘的瞿芳发现,市面上的旅游攻略五花八门,但海外购物信息分享领域还是空白。

于是,他们萌发了将自己海外购物经验通过产品来分享给网友的想法,于是他们找到了旅游市场上的一个切入点——分享海外旅游购物笔记,这也是初步其奠定了小红书在日后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分享美好”的社区基因,在这个过程中,小红书迅速培养了一大批的种子用户。

雷布斯有句话说的特别的好——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懒惰。选好对的市场,可以让你以后的日子轻松好的。

选择好对的市场至少有两个关键点:

  • 一是这个市场是不大不小的,太大,在初期很难打得过巨头,或者会面临一大波竞争对手,太小,可能就养不活你自己了;
  • 二是这个市场一定正在处于大变化中,否则难去跟在这个市场混看好久的老玩家比的。

选择好对的市场之后就要去确定用户和场景,小红书之前的口号是“找到国外的好东西”,目前的口号是“标记我的生活”。都是关注于如何提升用户的生活品质。所以目标用户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年龄集中在20岁-35岁之间的女性,职业分布包括大城市白领、公务员,以及留学生。

总结来说小红书的用户主要为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的女性,并且消费水平中等偏上。他们对于生活水平有着较高追求,也具备相应的消费水平。同时乐意将自己的生活方方面面,分享给和自己具有一样特点的人。

小红书的主要定位为跨境电商以及分享社区平台,使用小红书的场景主要分布在两个方面,分享社区和购买商品。小红书通过UGC的形式为想购买国外商品的用户提供实时的购物信息以及使用心得,用户可以通过社区获得购物信息和购物心得,还可以通过商城进行购物。真正的目标用户总是要存在于具体的场景之中的。

确定好目标群体之后,才能继续往产品的下一个阶段任务匹配目标用户的去获取我们的第一批用户,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是, 第一批用户应该是产品的强需求用户,会花时间和金钱尝试去解决需求,具有强需求的用户才会对产品的容忍度更高,这就是我们寻找第一批用户的一个思路。

2. 低成本精准获取初期用户

知道了谁是目标用户,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去找第一批用户呢?毕竟这时候探索期的产品一般资金比较欠缺,没法办拿出大量经费去获取用户,而且现阶段对用户的要求是精准,不是要求数量,所以在获取初期用户的时候,追求的是精准和低成本。

这里介绍三种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根据公司情况而定:

2.1 和广告业务员交换名单

有些小伙伴每天都会接到很多骚扰电话,多半都是那些没完没了的推销人员,事实上这些人除了会惹你生气之外,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的,因为他们手上有大量的互联网准客户名单而且都是活生生的~

举个例子:记得有一次一个百度推广的推销员三番五次打电话给我让我做竞价,我说我自己也是互联网行业,手上有很多大客户名单,我们来个资源互换你觉得如何?于是经过几轮沟通下来,买卖自然就达成了。

2.2 去互联网会场拿名单

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销售都是在会场去拿名单,认识更多的潜在顾客。会场里面的人很多都是甲方(需求方),当然也有很多是同行。去会场认识的人本身已经过滤了闲杂人等,所以具备很高的精准性。要在会场上拿到更多的名单需要你有一定的实力,要会演讲,要学会一对多式的批发式演讲。一对一的交换名片虽然你也可以拿到很多名片,但这个没有一次上台的演讲来的收货之大。

当然每个演讲都需要有目的,在演讲的末尾,你可以要求成交,但更多的是可以把你的联系方式公布于众,有需求方让他们主动联系你。通常一次200-300人的演讲,换来10-20个意向准客户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2.3 内容社区引流

早期的种子用户都是从周围的朋友传播起来的,而这些用户不一定是你的核心用户,但是他们能够产生优质的UGC内容,吸引用户观看,这部分种子用户的传播节点很重要。

可以经常抛一些话题来与用户产生互动,迎合用户的喜好,筛选一些有质量的提问,并结合例子和对事件的理解加以整合,让用户认可这个社区讨论氛围,能够长期间留下来,后期通过编辑筛选社区UGC内容进行二次整合,用户也愿意去传播扩大影响力,慢慢的形成有黏性的愿意分享的核心用户群。

举个例子:知乎早期是通过邀请码的模式在朋友圈传播,获取种子用户并产生UGC内容进行传播,带动一些用户来社区提问,通过一定的运营手段进行内容整合,邀请更多的行业大咖入驻,帮助用户解答问题,形成学习知识的氛围,不断的壮大社区。

知识型社区不仅仅依靠线上传播,线下也会进行联动,通过不定期的举办小沙龙,在线下形成良好的口碑,加强KO与粉丝之间的链接,产生强链接,让粉丝有种依赖感,带动了用户的快速增长。

所以创作优质的内容是低成本获取用户的方法之一,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屡试不爽。

找到用户后,又涉及到了一个因素——场景,我们希望用户在什么场景完成什么行为呢?什么样的行为是符合我们产品的核心价值的呢?这也是运营需要去思考和引导用户完成的。

3. 培养用户忠诚度

精准找到第一批用户后,接下来就是培养用户忠诚度了,如果我们的产品没办法使我们的第一批用户满意,或者说我们不是用户的第一选择,后续增长就是空想,这时候也就说明我们产品本身存在问题了,需要不停的修改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甚至还可以要推到重来。

培养用户忠诚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一般需要经历习惯、满意和有感情三个阶段才能完成从无忠诚到有忠诚的转变。

(1)让用户习惯使用你的产品

当一个用户第一次使用你的产品时,你要使用户去习惯使用你的产品,这需要产品上做到易用、可用、好用,还需要运营给用户建立起:我是你的第一选择的用户心智,让用户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去想起你的产品。

习惯的前提是,给用户提供匹配的内容和服务。把握住用户的强需求进行引导,进行差异化营销,将用户细分运营,可以让不同属性的用户都能感受到产品在说自己的语言和推介自己喜欢的内容,让用户感受到产品是懂我的,从而有效建立用户心智。

(2)让用户对你的产品感到满意

用户满意是用户产生忠诚的基础,用户满意度=用户整体利益-用户整体成本-用户期望价值,提升客户满意度,关键在于提升产品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即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例如:成为了航空公司高级会员的用户,购买飞机票时,不仅可以满足他们乘坐飞机的需求,还满足了他们能够在机场获得休息室和在休息室进餐的需求。对于部分人而言,甚至满足了部分人的自尊心。所以航空公司忠诚度计划,能够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

除了提升产品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我们还需要降低用户的整体成本,用户成本不仅包括经济成本,还包括使用时的时间成本和获取和使用产品的体力和心力成本。降低用户的经济成本是用户忠诚度体系的常用玩法,如在购买后赠送优惠券给予用户复购时的返利:京东的京豆、唯品会的唯品币、苏宁云钻都可以用于下次购物抵现,这些购后返利,有助于提升复购行为对于用户的价值。

降低用户的心力和体力成本则是忠诚度维护的高级玩法,如滴滴打车,里面的大数据算法能够根据你打车的时间和起点自动猜测目的地,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成本。

(3)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感情

有感情,即是让用户对你的产品和服务产生情感,也就是你要做到把你的产品人格化。

那么怎么去做到产品人格化呢?

重点在于要和用户有互动,有交流,让用户感知到你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你是有情感的,你会对用户表达出你的情感。

用户会因自己与事物或人的远近亲疏而改变自己的态度,“自己人”心态是用户普遍存在的心态。除了让用户参与互动,互联网产品的开源态度,甚至可以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当中,那些能够参与到产品设计当中的用户,最终就会成为产品最狂热的粉丝。

在这里举个得到的例子,得到跟用户情感的联系很强,首先得到的定位就是给用户提供知识服务,不管罗胖还是其他专栏的大咖都是服务意识很强的,只要听专栏的节目就能清晰地感知到。

得到每周都会选一天晚上进行每周工作例会报告的直播,向用户报告一周的工作,是的,你没听错,是报告。而且报告的都是得到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通常都是罗胖和CEO、产品负责人。

看到了吗,比起其他内容服务平台,是不是觉得得到更加有温度,更加重视每一个用户。除了这个之外,每一个专栏节目后,都会鼓励大家留言讨论,专栏的老师也会去跟用户讨论问题,甚至还有有自己组织,如刘润老师的“学生会”。一步步加深用户在产品上的情感和时间的投入,做内容一定要讲究温度,如果只是冷冰冰地提供知识,那不就成我们上学一样了?

完成种子用户到忠诚用户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冷启动就此结束,我们应该同时建立起用户的维系机制,捆绑核心用户,为产品做足积淀。

4. 捆绑核心用户

这里说的核心用户,是指对产品的核心业务会产生极大影响的用户,比如社区产品的KOL,游戏产品的大R,为了绑定这批用户,这里给大家提供8种常用方法:

(1)多渠道触达用户

触达用户是一种非常好的提高用户留存的方式,最常见的触达方式有push触达,短信触达,微信公众号触达,以及更高阶的智能触达。

(2)每日签到

每日签到指在为产品引入签到功能,当用户达到一定的签到数量后,可获取积分,一般和积分体系,以及会员体系搭配使用,也有单独使用签到功能的。

(3)活动激励

通过活动激励,引导新用户产生关键行为,从而留存。

新手任务、新人福利、减免卡券等激励手段就会提升新用户去使用服务的动力,也会起到引导用户使用服务的作用。比如淘宝客和电商产品会提供0元购或者新人优惠券的激励,提升新用户使用服务的用户比率。

再如美团app,新用户的操作流程,先获得的是外卖的红包,领取后回到美团app,又看到新客的红包弹窗,关掉弹窗后又看到新人专享礼包,每一步都有活动的引导。再加上本来用户对美团的理解就是「优惠」,所以这样的活动也是符合用户预期的。

(4)用户分层

如果产品覆盖用户量过大,不同特征的用户在相同需求上也会有细分的差异化需求,单一的服务无法满足。这时候找到有明显需求差异的用户特征,再提供与之匹配的服务,就会提升新用户使用服务的比率和使用后的满意度。

比如小红书发现新用户中低龄用户留存比较差,去研究他们的使用行为,发现他们在搜索的动漫头像明星内容,需求没有得到满足,feed的推荐内容也没有满足,就去安排运营团队做该部分内容的补齐,或者缺内容标签的隐藏。

比如信息流渠道,可以按照固定人群去做定向投放,在圈定用户的同时,也能获得人群的属性。这样就可以针对这部分群体,做对应的留存策略。女性+一二线城市+兴趣点的用户,推荐什么内容或商品转化好,都是可以有目的的尝试。

(5)积分体系

积分体系就是为产品引入积分的概念,通过积分的奖励,鼓励用户完成一系列的操作,同时提升用户的活跃和留存,在积分体系中做的比较好的如蚂蚁金融的积分体系,鼓励用户通过支付宝进行消费。

再比如淘宝的积分体系,鼓励用户在淘宝上购物,获取积分,积分可以兑换一定的奖品,这样就增强了了用户对于淘宝的黏性,用户的留存大大提高。

(6)会员体系

无论传统的零售业,还是新零售,都十分重视会员体系的建设,各种会员体系让人眼花缭乱,有名的有京东会员,亚马逊会员,肯德基会员等等,最近阿里也推出了88会员。各大企业推出会员的目的在于现在是存量的时代,各家企业想尽办法在已用用户上下功夫,挖掘存量的价值。

(7)产品流程优化

要提升产品启动到关键行为的转化率,就要把每一步都列出来,看转化率有哪些可以提升空间。

举例,今日头条和手机百度这样的大流量产品,为什么没有收集用户兴趣点的环节?虽然让用户填写兴趣点,推荐就可以更精准。但从逻辑上来讲,产品多一步操作,就会多一次流失。只是要衡量多这一步的收益,与流失之间,哪个更值得。从今日头条的情况来看,收集兴趣点这件事肯定是负向的。

比如:在线教育引入会员体系,结果用户发现你的产品没有多少课程,用户还会留下来吗?再比如购物网站的签到和积分,要是产品非常差,经常闪退,假货非常多,用户还会购买吗?

(8)优质的服务

当新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要拿出最优质的服务或商品,抓住最重要的这次机会去留存这批用户。

比如说外卖和生鲜电商产品在你没有使用他们到一个频次时候,会经常给你推送优惠券,培养你的使用习惯;社交产品会经常推送给你附近的妹子,刺激你去使用。

在使用运营策略提高核心用户留存的同时,也需要花大力气不断地打磨优化产品,提高产品服务。

以上就是绑定核心用户的八种方法,在具体的运营实践中,到底采用哪种方式,还需要根据自己的产品评估后,做出最优的选择。这里也提醒大家请把握好宣传途径,因为传播路径的完整性,是你体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很大一部分种子用户是愿意分享自己的体验的。

最后,固定的运营模式并不是好的运营,好的运营活动善于拥抱变化,切记循规蹈矩,毕竟从0到1都能走,难道还怕从1到100吗?

 

作者:Te Fuir

来源:Te Fuir

]]>
如何在冷启动期获得种子用户? //www.f-o-p.com/199727.html Thu, 18 Jun 2020 07:58:48 +0000 //www.f-o-p.com/?p=199727

 

在冷启动初期,如何确认我们的用户,怎么提升用户体验,使我们的用户满意?我们可以根据这样的一套流程来行动:寻找正确的目标群体——匹配目标用户的需求——培养目标用户的忠诚度——捆绑核心用户。

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如果没用户,没钱,没资源,没数据,就常被互联网人成四无产品,运营起来更是举步维艰。但是不经历冷启动的运营不是好运营,所谓的冷启动冷启动就是从0用户开始积累用户的过程,在这个冷起动期间最重要的是如何快速获取种子用户,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

在这里申明,本文的冷起动期为创业从0到1的过程,并不是有成熟稳定环境,成熟团队,又或是有有成熟体系的架构支持和资源支持的公司,所以一定层面上来讲更具有普适意义。

那么在创业的这个冷启动期,产品和运营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如何确认我们的用户,怎么提升用户体验,使我们的用户满意。

因此有一套具体的流程:寻找正确的目标群体——匹配目标用户的需求——培养目标用户的忠诚度——捆绑核心用户。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要根据我们的产品定位去寻找我们的头羊,找到我们的目标群体。由于在产品初期,产品的定位有可能会随着探索加深而发生改变,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在目标群体中去筛选匹配我们自己的用户,慢慢细分用户层。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用户会在初期去使用我们的产品,在找到用户后,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增强用户的忠诚度,实现我们的用户增长。在这个阶段后要注意绑定我们的核心用户,很多产品在增长时都容易忘记前期核心用户,然而这批用户才是我们产品后期变现和做用户留存的关键。

接下来就对以上四步做具体论述:

1. 寻找正确的目标群体

不管是产品还是运营,在冷启动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目标用户,产品要根据找准目标用户去设计和开发,运营要找到目标用户在哪里,让目标用户使用自己的产品,然后再反馈用户的意见,刚才说到这其中还可能会涉及目标用户的变动。那么我们应该寻找什么样的目标用户呢?

接下来以小红书为例,为大家提供下参考:

首先是要选择好对的市场。2013年,小红书正式创建于上海。在2013年,正值跨境旅游高速发展阶段,旅游中购物是一大痛点,人们面临着如何购买优质商品、如何不被骗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商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2013年开始转向海淘,但人们不了解海外商品,不知道在何处购买划算,更不了解如何交税退税。

小红书正好切中了这个痛点,爱旅行的毛文超和爱海淘的瞿芳发现,市面上的旅游攻略五花八门,但海外购物信息分享领域还是空白。

于是,他们萌发了将自己海外购物经验通过产品来分享给网友的想法,于是他们找到了旅游市场上的一个切入点——分享海外旅游购物笔记,这也是初步其奠定了小红书在日后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分享美好”的社区基因,在这个过程中,小红书迅速培养了一大批的种子用户。

雷布斯有句话说的特别的好——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懒惰。选好对的市场,可以让你以后的日子轻松好的。

选择好对的市场至少有两个关键点:

  • 一是这个市场是不大不小的,太大,在初期很难打得过巨头,或者会面临一大波竞争对手,太小,可能就养不活你自己了;
  • 二是这个市场一定正在处于大变化中,否则难去跟在这个市场混看好久的老玩家比的。

选择好对的市场之后就要去确定用户和场景,小红书之前的口号是“找到国外的好东西”,目前的口号是“标记我的生活”。都是关注于如何提升用户的生活品质。所以目标用户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年龄集中在20岁-35岁之间的女性,职业分布包括大城市白领、公务员,以及留学生。

总结来说小红书的用户主要为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的女性,并且消费水平中等偏上。他们对于生活水平有着较高追求,也具备相应的消费水平。同时乐意将自己的生活方方面面,分享给和自己具有一样特点的人。

小红书的主要定位为跨境电商以及分享社区平台,使用小红书的场景主要分布在两个方面,分享社区和购买商品。小红书通过UGC的形式为想购买国外商品的用户提供实时的购物信息以及使用心得,用户可以通过社区获得购物信息和购物心得,还可以通过商城进行购物。真正的目标用户总是要存在于具体的场景之中的。

确定好目标群体之后,才能继续往产品的下一个阶段任务匹配目标用户的去获取我们的第一批用户,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是, 第一批用户应该是产品的强需求用户,会花时间和金钱尝试去解决需求,具有强需求的用户才会对产品的容忍度更高,这就是我们寻找第一批用户的一个思路。

2. 低成本精准获取初期用户

知道了谁是目标用户,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去找第一批用户呢?毕竟这时候探索期的产品一般资金比较欠缺,没法办拿出大量经费去获取用户,而且现阶段对用户的要求是精准,不是要求数量,所以在获取初期用户的时候,追求的是精准和低成本。

这里介绍三种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根据公司情况而定:

2.1 和广告业务员交换名单

有些小伙伴每天都会接到很多骚扰电话,多半都是那些没完没了的推销人员,事实上这些人除了会惹你生气之外,他们还是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的,因为他们手上有大量的互联网准客户名单而且都是活生生的~

举个例子:记得有一次一个百度推广的推销员三番五次打电话给我让我做竞价,我说我自己也是互联网行业,手上有很多大客户名单,我们来个资源互换你觉得如何?于是经过几轮沟通下来,买卖自然就达成了。

2.2 去互联网会场拿名单

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销售都是在会场去拿名单,认识更多的潜在顾客。会场里面的人很多都是甲方(需求方),当然也有很多是同行。去会场认识的人本身已经过滤了闲杂人等,所以具备很高的精准性。要在会场上拿到更多的名单需要你有一定的实力,要会演讲,要学会一对多式的批发式演讲。一对一的交换名片虽然你也可以拿到很多名片,但这个没有一次上台的演讲来的收货之大。

当然每个演讲都需要有目的,在演讲的末尾,你可以要求成交,但更多的是可以把你的联系方式公布于众,有需求方让他们主动联系你。通常一次200-300人的演讲,换来10-20个意向准客户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2.3 内容社区引流

早期的种子用户都是从周围的朋友传播起来的,而这些用户不一定是你的核心用户,但是他们能够产生优质的UGC内容,吸引用户观看,这部分种子用户的传播节点很重要。

可以经常抛一些话题来与用户产生互动,迎合用户的喜好,筛选一些有质量的提问,并结合例子和对事件的理解加以整合,让用户认可这个社区讨论氛围,能够长期间留下来,后期通过编辑筛选社区UGC内容进行二次整合,用户也愿意去传播扩大影响力,慢慢的形成有黏性的愿意分享的核心用户群。

举个例子:知乎早期是通过邀请码的模式在朋友圈传播,获取种子用户并产生UGC内容进行传播,带动一些用户来社区提问,通过一定的运营手段进行内容整合,邀请更多的行业大咖入驻,帮助用户解答问题,形成学习知识的氛围,不断的壮大社区。

知识型社区不仅仅依靠线上传播,线下也会进行联动,通过不定期的举办小沙龙,在线下形成良好的口碑,加强KO与粉丝之间的链接,产生强链接,让粉丝有种依赖感,带动了用户的快速增长。

所以创作优质的内容是低成本获取用户的方法之一,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屡试不爽。

找到用户后,又涉及到了一个因素——场景,我们希望用户在什么场景完成什么行为呢?什么样的行为是符合我们产品的核心价值的呢?这也是运营需要去思考和引导用户完成的。

3. 培养用户忠诚度

精准找到第一批用户后,接下来就是培养用户忠诚度了,如果我们的产品没办法使我们的第一批用户满意,或者说我们不是用户的第一选择,后续增长就是空想,这时候也就说明我们产品本身存在问题了,需要不停的修改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甚至还可以要推到重来。

培养用户忠诚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一般需要经历习惯、满意和有感情三个阶段才能完成从无忠诚到有忠诚的转变。

(1)让用户习惯使用你的产品

当一个用户第一次使用你的产品时,你要使用户去习惯使用你的产品,这需要产品上做到易用、可用、好用,还需要运营给用户建立起:我是你的第一选择的用户心智,让用户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去想起你的产品。

习惯的前提是,给用户提供匹配的内容和服务。把握住用户的强需求进行引导,进行差异化营销,将用户细分运营,可以让不同属性的用户都能感受到产品在说自己的语言和推介自己喜欢的内容,让用户感受到产品是懂我的,从而有效建立用户心智。

(2)让用户对你的产品感到满意

用户满意是用户产生忠诚的基础,用户满意度=用户整体利益-用户整体成本-用户期望价值,提升客户满意度,关键在于提升产品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即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例如:成为了航空公司高级会员的用户,购买飞机票时,不仅可以满足他们乘坐飞机的需求,还满足了他们能够在机场获得休息室和在休息室进餐的需求。对于部分人而言,甚至满足了部分人的自尊心。所以航空公司忠诚度计划,能够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

除了提升产品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我们还需要降低用户的整体成本,用户成本不仅包括经济成本,还包括使用时的时间成本和获取和使用产品的体力和心力成本。降低用户的经济成本是用户忠诚度体系的常用玩法,如在购买后赠送优惠券给予用户复购时的返利:京东的京豆、唯品会的唯品币、苏宁云钻都可以用于下次购物抵现,这些购后返利,有助于提升复购行为对于用户的价值。

降低用户的心力和体力成本则是忠诚度维护的高级玩法,如滴滴打车,里面的大数据算法能够根据你打车的时间和起点自动猜测目的地,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成本。

(3)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感情

有感情,即是让用户对你的产品和服务产生情感,也就是你要做到把你的产品人格化。

那么怎么去做到产品人格化呢?

重点在于要和用户有互动,有交流,让用户感知到你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你是有情感的,你会对用户表达出你的情感。

用户会因自己与事物或人的远近亲疏而改变自己的态度,“自己人”心态是用户普遍存在的心态。除了让用户参与互动,互联网产品的开源态度,甚至可以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当中,那些能够参与到产品设计当中的用户,最终就会成为产品最狂热的粉丝。

在这里举个得到的例子,得到跟用户情感的联系很强,首先得到的定位就是给用户提供知识服务,不管罗胖还是其他专栏的大咖都是服务意识很强的,只要听专栏的节目就能清晰地感知到。

得到每周都会选一天晚上进行每周工作例会报告的直播,向用户报告一周的工作,是的,你没听错,是报告。而且报告的都是得到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通常都是罗胖和CEO、产品负责人。

看到了吗,比起其他内容服务平台,是不是觉得得到更加有温度,更加重视每一个用户。除了这个之外,每一个专栏节目后,都会鼓励大家留言讨论,专栏的老师也会去跟用户讨论问题,甚至还有有自己组织,如刘润老师的“学生会”。一步步加深用户在产品上的情感和时间的投入,做内容一定要讲究温度,如果只是冷冰冰地提供知识,那不就成我们上学一样了?

完成种子用户到忠诚用户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冷启动就此结束,我们应该同时建立起用户的维系机制,捆绑核心用户,为产品做足积淀。

4. 捆绑核心用户

这里说的核心用户,是指对产品的核心业务会产生极大影响的用户,比如社区产品的KOL,游戏产品的大R,为了绑定这批用户,这里给大家提供8种常用方法:

(1)多渠道触达用户

触达用户是一种非常好的提高用户留存的方式,最常见的触达方式有push触达,短信触达,微信公众号触达,以及更高阶的智能触达。

(2)每日签到

每日签到指在为产品引入签到功能,当用户达到一定的签到数量后,可获取积分,一般和积分体系,以及会员体系搭配使用,也有单独使用签到功能的。

(3)活动激励

通过活动激励,引导新用户产生关键行为,从而留存。

新手任务、新人福利、减免卡券等激励手段就会提升新用户去使用服务的动力,也会起到引导用户使用服务的作用。比如淘宝客和电商产品会提供0元购或者新人优惠券的激励,提升新用户使用服务的用户比率。

再如美团app,新用户的操作流程,先获得的是外卖的红包,领取后回到美团app,又看到新客的红包弹窗,关掉弹窗后又看到新人专享礼包,每一步都有活动的引导。再加上本来用户对美团的理解就是「优惠」,所以这样的活动也是符合用户预期的。

(4)用户分层

如果产品覆盖用户量过大,不同特征的用户在相同需求上也会有细分的差异化需求,单一的服务无法满足。这时候找到有明显需求差异的用户特征,再提供与之匹配的服务,就会提升新用户使用服务的比率和使用后的满意度。

比如小红书发现新用户中低龄用户留存比较差,去研究他们的使用行为,发现他们在搜索的动漫头像明星内容,需求没有得到满足,feed的推荐内容也没有满足,就去安排运营团队做该部分内容的补齐,或者缺内容标签的隐藏。

比如信息流渠道,可以按照固定人群去做定向投放,在圈定用户的同时,也能获得人群的属性。这样就可以针对这部分群体,做对应的留存策略。女性+一二线城市+兴趣点的用户,推荐什么内容或商品转化好,都是可以有目的的尝试。

(5)积分体系

积分体系就是为产品引入积分的概念,通过积分的奖励,鼓励用户完成一系列的操作,同时提升用户的活跃和留存,在积分体系中做的比较好的如蚂蚁金融的积分体系,鼓励用户通过支付宝进行消费。

再比如淘宝的积分体系,鼓励用户在淘宝上购物,获取积分,积分可以兑换一定的奖品,这样就增强了了用户对于淘宝的黏性,用户的留存大大提高。

(6)会员体系

无论传统的零售业,还是新零售,都十分重视会员体系的建设,各种会员体系让人眼花缭乱,有名的有京东会员,亚马逊会员,肯德基会员等等,最近阿里也推出了88会员。各大企业推出会员的目的在于现在是存量的时代,各家企业想尽办法在已用用户上下功夫,挖掘存量的价值。

(7)产品流程优化

要提升产品启动到关键行为的转化率,就要把每一步都列出来,看转化率有哪些可以提升空间。

举例,今日头条和手机百度这样的大流量产品,为什么没有收集用户兴趣点的环节?虽然让用户填写兴趣点,推荐就可以更精准。但从逻辑上来讲,产品多一步操作,就会多一次流失。只是要衡量多这一步的收益,与流失之间,哪个更值得。从今日头条的情况来看,收集兴趣点这件事肯定是负向的。

比如:在线教育引入会员体系,结果用户发现你的产品没有多少课程,用户还会留下来吗?再比如购物网站的签到和积分,要是产品非常差,经常闪退,假货非常多,用户还会购买吗?

(8)优质的服务

当新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要拿出最优质的服务或商品,抓住最重要的这次机会去留存这批用户。

比如说外卖和生鲜电商产品在你没有使用他们到一个频次时候,会经常给你推送优惠券,培养你的使用习惯;社交产品会经常推送给你附近的妹子,刺激你去使用。

在使用运营策略提高核心用户留存的同时,也需要花大力气不断地打磨优化产品,提高产品服务。

以上就是绑定核心用户的八种方法,在具体的运营实践中,到底采用哪种方式,还需要根据自己的产品评估后,做出最优的选择。这里也提醒大家请把握好宣传途径,因为传播路径的完整性,是你体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很大一部分种子用户是愿意分享自己的体验的。

最后,固定的运营模式并不是好的运营,好的运营活动善于拥抱变化,切记循规蹈矩,毕竟从0到1都能走,难道还怕从1到100吗?

 

作者:Te Fuir

来源:Te Fuir

]]>
从0获取10万种子用户实操全流程 //www.f-o-p.com/198659.html Thu, 11 Jun 2020 09:46:39 +0000 //www.f-o-p.com/?p=198659

写在前面:产品运营从0到1(实操篇):如何获取种子用户的系列文章,主要是针对产品、人群、渠道、文案、活动、优化六个方面来写。

至于为什么先写实操篇:

1、实操篇难写而且累,没有真正主导、经历过的人很难写出来;

2、网上的文章大多讲理论,脱离了实操的步骤,小白一般看的很明白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实践。

3、从实操到理论更好理解理论层面,帮助新手快速成长。

步入正最近特别幸运,经历了两个工具产品从0冷启动阶段,这两个产品已经开始增长,个人感觉有必要总结一下这方面的想法和趟过的坑。

接手产品冷启动,看了很多网上的文章,很多从思想层面来分析或者大方向指点,真正落地是有问题的,也就是看着说的都对,做起来却都错。其实有一部分写文章的人,把其他人的思维总结一下就拿出来分享,连运营基本的玩法都没搞明白。看这类总结是真没有价值。

本篇不同于市面上讲理论和案例的文章,将会从落地方向分享,做过的先有产品后有运营的套路,与先有运营和后有产品的运营方式略微有所不同,另一个产品属于先有运营后有产品的运营套路。(如果有时间,将会从0到1分享,ai产品的快速落地,从先有用户后有产品的思路来写)。

这篇文章更适合刚入运营的小白,大多操作都属于落地层面,思想也有不过不作为重要总结,真正的思想层面的东西,将会在思想篇总结。这顿操作是如何把产品从0做到大几万用户,而且行业内的人也已经知道,用户奔着10万的目标去了。

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或者意义,不然就属于盲干,对于产品运营,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北极星指标。

产品的北极星指标怎么来,一般都是领导下达或者运营部门上报,领导审批。

一、目标

第一阶段北极星指标:快速获取1万用户并验证产品是否达到了pmf。老板这句话有两个重要的指示:

1、快速获取1万用户,快速过于笼统,只能找领导在此之前沟通。

2、产品是否达到pmf,pmf应该也有一个指标,何种状态属于达到了pmf。

于是把老板、产品和运营,最好也叫上技术,一块讨论一下,快速到底有多块,何种状态为pmf,对于笼统的指标一定要量化,讲感觉的指标都不靠谱。

最终定义为:快速的时间为1个月,pmf状态为次日留存大于20%。

于是北极星指标改为:1个月内获取1万用户,并验证产品次日留存率是否大于20%。

运营的目标很明确:1个月内获取1万用户,产品目标也很明确:次日留存大于20%。

所有的指标要可量化才能有接下来的运营方案。

二、产品定位

有了目标要对产品进行定位,我接触产品的时候,产品已经制作出来,但是还没有上线,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讲,在产品没有上线的时候优化产品细节是很致命的一件事情,

无论如何,产品已经有了,那就从产品角度进行分析,对产品进行定位,开干吧!

2.1、产品属性

产品是aixcoder智能编程插件,只有程序员才会用的产品。程序员绝大多数都在电脑上写代码,也就决定了产品的使用场景:程序员坐在电脑前编程。

虽然都是坐在电脑前,但是操作系统、编程工具、编程语言都不同,产品使用场景也将从这三个纬度方面来划分。

2.1.1、操作系统

Windos、Mac、Linux

2.1.2、编程工具

IntelliJ IDEA、Eclipse、PyCharm、Android Studio、PhpStorm、Visual Studio Code、sublime……

2.1.3、编程语言

Java、python、php、c++、js、go……

按照产品使用场景划分,有这么多的操作系统、编程工具和语言,那一个才是主攻路线?我们是从3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判定。

2.2、产品数据

2.2.1、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发哪里?平时看到有人在朋友圈发送调查问卷的链接,这种方式获取的数据可信性有待考察。毕竟朋友看到之后可能会给你填写,但是他不是做这个行业的人,这种拿到的数据没有可信性。

调查问卷发放的最佳姿势,加入几个相关QQ群,之所以建议入QQ群入手,因为微信群不太好找,QQ有搜索功能可以找到相关QQ群。

发出一个调查问卷的链接,随即发一个红包,个人感觉有两个好处:

(1)、避免被群主或者管理员踢出

(2)、调动群内用户的积极性

从操作来看,却是避免了被管理员踢出群,而且能收集到10%群用户的反馈,不发红包收集到大于3%左右的用户反馈。

2.2.2、内部讨论

选取那个作为主打的渠道,一般老板和产品经理已经有思路了,但是他们的想法有的时候并不靠谱,一定要拿出数据来决定选取那个渠道;或者产品经理在做产品的时候,已经对产品数据进行过统计,根据产品经理的数据就可以选择主要的方向。

2.2.3、第三方数据

每一年都会有数据统计机构,放出一些数据,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到这些数据,不过不建议通过百度搜索,很多搜索出来的数据都不靠谱,如果你不知道有没有类似的数据,最好还是找专业人问一下。

针对编程语言:编程行业还是容易获取到编程语言使用情况。

2019年3月份编程语言排行榜

 

针对使用场景:windows、mac和Linux都支持,不存在先投放那个操作系统的问题。

针对编程工具:这个需要对用户进行调研,根据用户调研数据,发现有一部分人使用的编辑器产品不支持,从其他方面数据来分析,没办法按照编辑器进行产品推广,除非上官方市场。

于是我们根据产品使用场景的获取用户的投放就排列出来,从语言入手:按照语言排行榜从上往下,按照产品已经支持的语言投放。暂不考虑操作系统和编程工具的因素。

三、人群定位

其实这个产品已经决定了人群,程序员。针对程序员人群划分,工具类产品的人群划分没办法按照普适性产品,按照性别、年龄、偏好进行划分,这里只能划分成初级程序员,高级程序员。

3.1、用户属性

也可以通过第三方的工具进行探索性划分,比如按照Java从地域、年龄、兴趣分布

从这里,可以得出:我们的用户群体为:30-39岁的的男性,因为兴趣分布差不多。

这里得出的是表面现象,是一种极度不负责任的推论。因为这个编程类工具,对任何程序员都适用,所以我们的用户群体为全体的程序员。

3.2、用户爱好

根据Java用户搜索访问java的数据进行访问设备划分,(ps:这里的访问设备不同于产品使用设备)

按照用户日常访问数据,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周六周日这两天数据偏低,主要是周六周日的程序员不上班,于是我们就放弃了周六周日推广产品的想法。(到后面的产品使用数据也证明了我们的想法。)

3.3、用户聚集地

用户都在哪里?所谓的鱼塘到底有没有?其实是有的,比如:qq群就算一个小鱼塘。

国内最大的程序员聚集地:CSDN、51CTO。

既然有鱼塘,有没有办法从里面钓鱼?

常规想到的是发帖子、不过这类方式来的太慢,不能满足公司的目标。至于这些渠道如何玩,在渠道的里面会做介绍。

从人群定位,我们可以得出,我们的产品投放人群:针对所有程序员的pc端,时间: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时间。

四、渠道

非常开心,渠道是我的强项,因为我是网络营销出身,从seo、sem、自媒体、电商、社会化媒体、edm都有过操作。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每个渠道都有流量,只是流量多少的问题,能不能支撑起来公司的业务目标。

4.1、渠道划分

按照获客渠道的三种类型,我们把渠道划分成:口碑渠道、有机渠道和付费渠道。

其中口碑渠道有:社交媒体(比如:微信、微博)、朋友推荐、社区推荐等等

有机渠道:SEO、内容营销、edm、投稿等等

付费渠道:SEM、广点通、粉丝通、赞助等等

其实每个运营人员都会想到这些渠道,但是好多人(包括运营总监)不了解渠道的特性,做方案的时候,只能胡说一通,搞了一个根本不能测试或者实行的方案。

有的时候产品是一个好产品,被一些不懂运营和推广的人给玩死了。

如果有幸在大厂,这种渠道划分的问题几乎不存在,随便一个渠道导量过来就足以让产品成为6位数的明星启动产品,不过大多数的运营并没有那么幸运,只能按照这些渠道来吸引用户。

4.2、渠道测试

罗列出来这么多的渠道,至于先投放那个,从掌握情况、成本、时间投入、产出时间、规模几个方面进行评测。

确认掌握情况:对于渠道的了解程度,团队中谁对渠道比较了解,让对渠道比较了解的人,确认渠道是否能用,按照5分计算,看看我们对渠道掌握分数是否及格,以及其他投入的计算,并且内部讨论渠道是否可以测试。

这里只是一些简单的罗列,其实在这正考虑以及计算的时候要比这个表格详细,至于为什么一天触达这么多人,为什么花费这么多钱,以及最后的转化多少人,一定要有理有据的罗列出来,不然领导会质疑或者不给通过测试。

对于别人的疑问,渠道人员一定要能解释详细,而且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当时出现的争执,很多人认为EDM在国内没有效果,大家一致认为要放弃EDM渠道。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知道如何做有效果,坚持要做EDM,最后一天发送1万封邮件,转化大概500下载使用用户,转化率在5%左右,一封邮件的成本在3分钱左右,也就是一个用户的成本在0.6元,非常划算的ROI。

第一轮筛选出来的渠道有:EDM、SEM、赞助、付费投稿

测试顺序为:EDM、SEM、赞助、付费投稿(这里有人会问,为什么付费投稿又搞出来了,因为渠道太少,没有可以拓展的空间)

4.3、渠道细分:

4.3.1、EDM渠道,按照语言和ide进行划分,语言有java、python、php、js、c、c++,按照ide划分,用户量太少,暂时放弃。

SEM:渠道暂时只投放百度,考虑程序员只用电脑,放弃移动端,渠道只有百度&pc。

4.3.2、赞助:按照综合领域和垂直领域进行赞助,综合领域又csdn、51cto等等,垂直领域又java、python。

当然,这里细分完之后,又应该有一个表格,这个表格我以EDM为例进行展示,因为有些数据确实不方便透露。

渠道细分完,准备需要的东西,上线进行测试,最终拿到测试结果,我们预估获取用户的单价在15元左右。

测试结果:测试结果按照细分渠道统计,根据总目标的kpi,考核指标为注册用户单价。

百度&pc:150元,赞助:csdn:150、51cto:60;垂直领域java1:6元;EDM:java:0.6,python:1.5,spring:0.9。

4.4、渠道寿命:

每一个固定用户渠道都有一定寿命,随着在单一渠道的加大力度投入,渠道的流量来源就会枯竭。这里不包含dsp、sem、seo这些流动渠道。

4.4.1、固定用户渠道:

因为固定用户渠道,一般用户群体变动很小,你从这里获取用户,这里的用户只有流出,没有流入,最后池子里的用户日渐枯竭,最终就要换渠道。

4.4.2、流动渠道:

而流动用户的渠道,一般有客户的流入和流出,池子里的用户永远不会枯竭,而且流入的用户远大于流出的用户,这样的池子可以一直利用下去。

渠道测试完毕,可以筛选出来合适的渠道加大投放,不合适的渠道暂停投放。让我们始料未及的问题还是来了,EDM渠道,因为规则的改变,再我们进行了两个月之后,渠道彻底的废掉,需要用其他渠道来代替。

也就是在做渠道测试的时候,至少要有1个主要渠道,2个辅助渠道,一旦主要除了问题,及时加大辅助渠道投入,不至于主要渠道除了问题之后手忙脚乱。

至于文案在渠道前还是渠道后,现在想想肯定是在投放渠道前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渠道和人群确定了之后,我们才能确定文案的写作风格,以及写成什么样子,所以还是把文案放在了渠道之后写。

当然,如果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可以提出来,咱们一块探讨。

五、文案

这里的文案包含广告页面上的文字、网站上的文字、软文,并不单指写在广告上的文字和网站上的短文字。

至于文案写成什么样子,还是取决于文案在整个流程中的作用。

5.1、文案撰写

文案撰写与渠道、产品、人群和在渠道中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这里我们举例sem、banner图、edm和软文四个方面来写。

首先分析文案在其中的作用

1、sem:吸引用户点击到落地页。

2、banner图:吸引用户点击到落地页

3、edm:标题:吸引用户打开邮件,内容:让用户产生兴趣并转化。

4、软文:标题:吸引用户打开文章,内容:让用户产生兴趣并转化。

这里的文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1、吸引用户点击;2、让用户产生兴趣并转化。

对于小型的公司来讲,文案很少承载产品形象,因为一般高大上的文案转化并不是太好,或者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转化,只是加深品牌在用户心智中的地位,显然对于生存才是硬道理的公司并不划算。

于是,我们的文案决定方向:

标题:夸张、引人醒目。

内容:写出亮点,提升用户转化。

考虑我们的产品是国内首家,而且世界上只有寥寥无几的人在做,而且国内知名度不高,于是我们的内容偏向使用方面来写。

在banner图的文案,字数较少,只能用ai编程提升3倍工作效率这类的字眼。

于是我们的软文标题就出现了:人工智能帮你写java代码,99%的程序员都不知道的代码必备神器,ai撸码神器让程序员界沸腾了……邮件的标题大致就:邀请您一起XXX

sem的标题和简介有自己的规则,在写标题的时候有自己的规则,首先要符合他通用词的规则,一般为:你还在找{代码补全}工具吗?大家都在用ai写代码了。

看起来好标题党,不过这样的点击还是可以的,当然咯,如果内容跟不上标题就会被人骂标题党,内容攥写方面还是要与标题相符合。

我们的内容方向是产品介绍,与ide自带的代码补全的区别与优势。突出产品使用的便利性和先进性,附上用户评论照片。

EDM还是以邀请的口吻叙述,邀请编程大牛一起做人工智能编程。

5.2、文案修改

文案写完投放出去就万事大吉了?NO!还差得远,这才是刚刚开始。

在文案落地之后,把从曝光,点击,转化等一系列的用户数据做好记录,在数据中分析问题。

理想状态我们在每一层的数据都能进行埋点,做成数据漏斗,分析数据转化问题,然而实际工作中,有几家公司可以做完这些步骤,很少很少。

更多的时候,还是依靠运营敏锐的判断力,至于判断力如何养成,只能是多踩坑了。不过说过来,能统计的数据还是要统计上。

百度可以统计到点击率、进入网站的pv、最终的下载量;banner图统计不到曝光,只能统计进入网站的pv和最终的下载量;edm可以统计发送数量、打开率、点击下载链接;软文可以统计阅读量,至于转化统计就很尴尬,基本上属于当天发送完,统计24个小时的注册量,至于阅读量与之前10篇的平均阅读量相比,看文章标题如何。

拿到这些数据之后,再决定对标题还是对文案进行优化。有一些不怕死的运营或者文案人员,修改什么东西都是靠感觉,还是建议一下,感觉不靠谱,还是数据靠谱。

整体的文案、标题和内容相符合,以及后期优化之后,整体的转化效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在如此长的转化链路下,最差的阅读转化效果也到了10%。

六、活动

拿到了第一波的用户之后,只能让他们作为一个产品使用者吗?如果他们只作为一个产品使用者,在他们身上花的引流的费用就有点浪费了,把他们变成产品的形象大使或者品牌的宣传者。

很多人又会分析AARRR模型,套用理论是没有错的,关键还是要落地。

让用户分享一个产品,个人认为只有两个方面:1、产品足够令人惊喜,用完之后满足了用户的心里,自动发起分享。2、物质奖励,刺激用户进行分享。

6.1、活动目的

预选本次活动目的:1、增加用户注册量;2、增加产品知名度。

我们可以说出很多个活动的目的,不要忘记,现在阶段的北极星指标是增加用户注册量,所有的活动以及其他操作,均要贴合这个目标。

确定活动目的:增加用户注册量!

这个目的有了,目的不能作为考察的指标,于是把模糊不清的数据进行量化。

活动目标:1个月通过活动增长2000用户。(ps:目标不能拍脑门定,要根据投入的资源和精力进行估算,特别是背负巨强kpi的运营,拍脑门的目标当心你的奖金不见哦~)

6.2、活动细节

要用户分享产品,显然产品本身并没有让用户产生尖叫感,只能通过活动奖励让用户产生传播。

这里有很多种奖品方式,不过一般公司不会通过RMB来刺激用户,当然也有通过RMB刺激用户的产品。对于一个没有充值接口的工具类型产品,通过RMB刺激用户就有点low了。

还好,在产品设计初期就规划了社区版本、专业版本和企业私有化版本,社区版本免费,VIP版本是128元/年,企业私有化不在活动考虑范围之内。

于是我们以最低的成本,邀请满3个人送1年VIP,并且可以累积,并且送企业文化衫。宣传渠道为自由公众账号、软文投放和插件客户端提示。

6.3、活动流程

活动流程,用户注册登陆客户端的时候,给用户一个提示,免费升级VIP!用户点击之后会跳转到官网,官网上有一个强提示,在用户下载客户端或者浏览网站的时候就能看到,提示用户升级专业版。

顺便说一下,开始升级为专业版并没有这么显眼,但是转化太差了就搞的显眼一些,效果就上来了。

用户登陆到网站之后,有3种方式供用户进行选择,1、图片邀请,2、文字邀请,3、扫码分享邀请。

获取到邀请码之后,用户自动去传播,只要满足条件就可以自动升级为vip用户。

活动的目标定完之后就要

制定活动的日期:2019年7月1号

活动投放渠道:自有公众号、软文渠道、官网。

物料准备:公众号增加获取专业版tab;软文增加活动板块;官网增加活动入口、准备分享的物料;VIP功能的完善、用户自动升级。

在确定活动计划的时候,涉及开发以及物料准备,一定要责任到人和确定last day,不然活动就不能如期举行,运营肯定是要拿来第一个杀了祭天的岗位。

6.3、活动效果

实时监控活动效果,活动上线之后,第一周只有120人参与了这个活动,只邀请到了200多人,按照这个节奏,我们的目标远远不能完成。

当然喽,这种很多数据都不能够进行监控,我们只能分析整个活动的链路,看看在哪一步挡住了用户。

第一:整个链路过长。

确实整个链路长,但是也只能用户注册之后才能邀请用户,而且目前的研发精力不够,没有足够的时间优化链路。

第二:各地方提示不够突出。

在投放的软文中突出活动,专门做一个福利板块,并把重点以及获取流程标注出来;官网突出获取专业版的方式;公众号的一个栏目专门一篇文章介绍如何获取vip。

优化完这些细节,3周的时间,参与活动达标升级专业版用户1300多人,邀请VIP用户5000多人。

整个活动流程大致就是这样,定好活动目标,确定刺激产品、做好产品流程并优化,确定投放渠道,确定活动日期,确定准备的物料。

说点活动题外话,当初我们与大V合作投放软文,其中就有一个大V怒气冲冲的过来找我说我们做了群裂变,原来是他自己有一个社群,好多参与活动的用户把邀请码都发到他群里了。我还给他解释了一通。最后他并没有理解,双方就互删了好友,从侧面也说明了我们活动的效果还是可以的。

七、优化

随着渠道和活动的深入,用户的增多,产品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就越多。顺便说一下,产品测试也很尽力,公司电脑配置较高,而且真正工程中使用和按照测试案例进行测试是两码事。

我们收到了很多用户的吐槽。

7.1、收集问题

如何收集用户的问题,用户调研是一个方式,但是用户调查不一定获取真实的数据。

我们着重收集自建用户群里的吐槽内容和每次大V投放之后的评论和留言,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

在群里吐槽的用户,能够私聊的尽量私聊了一下,看一下用户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总结所有的问题,最后挑选主要问题进行解决。

7.2、产品改进

产品上线之初,总会有很多的问题,至于改进那个产品的方面,在创业公司尤为重要,毕竟就那么几个人,做了这件事就做不了另外一件事。

最后我们定义了两个最为主要的问题,延迟和卡顿。

其中有一部分卡顿是因为延迟引起的,那么解决延迟就成了首要的问题。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bug修复四象限,快速定义先修复那些bug。

有了这个bug修复四象限,我们就能快速定义修复延迟的问题,其他个别电脑导致IDE卡顿的问题,属于致命影响人数少,暂时先不处理,毕竟现在用低配电脑的人少。

修复bug属于AARRR模型中的解决留存问题,当然这里留存还有一些其他方式,暂时不做讨论。

到这里,产品运营从0到1获取种子用户的方式已经介绍完了,接下来就是理论篇了,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扯理论了。

至于有没有0元获取种子用户的方式,当然也有,不过我做的并不成功,1个月获取几百个种子用户,而且是产品上线之前,有时间给大家分享0元预算怎么获取种子用户的方式。

 

作者:运营官张沐

来源:运营官张沐(coozhangmu

 

相关阅读:

如何持续不断的获得种子用户?

种子用户运营方法论

产品运营之如何寻找种子用户?

案例分析:种子用户的获取与维护!

]]>
如何持续不断的获得种子用户? //www.f-o-p.com/181206.html Tue, 18 Feb 2020 06:04:02 +0000 //www.f-o-p.com/?p=181206

现在网络上讲关于获取种子用户的技巧有很多,但是能持续性获取种子用户的方法我相信没有太多人知道的,仔细看完整篇文章,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当我们要去做裂变活动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种子用户启动量的问题,对不对?如果在做裂变活动之前,你没有种子用户,只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目前大多数人获取流量的方式是以平台流量获取为主的,这种平台我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APP类的平台,比如说知乎APP豆瓣APP百度贴吧APP等。

第二类是以微信群为流量载体的平台,比如说宝妈群,运营群,创业群等,每个群都是一个平台,在确定自己要去哪个平台获取流量之前,我都会先用到两个工具,第一个工具叫百度指数,利用这个工具去看人群画像,人群画像主要体现在哪?

第一个是年龄的分布,比如说我们的用户属性,它的年龄阶段大概是多大的?比如现在我的产品目标用户是在30岁到40岁的,我启动的时候找了一群18岁到25岁的之间的人,他们自然对我的产品不感兴趣 ,第二个是可以看出来性别的分布比例,它的性别比例如何?

比如我现在推的这个东西,他男性所占比90%,女性所占比10%,我找了一个女性用品去推,你觉得能做的起来吗?这肯定是做不起来的,而且我们去做种子用户的时候,针对女性用户去做也不好做。 所以我们只需要通过百度指数这个工具看出人群画像中的年龄分布和性别的属性就可以了 。

第二个工具是七麦数据,这个工具主要是可以通过一个关键词,帮助我们找到更多的流量池,这个七麦数据要怎么用? 你首先要先找到你的竞品,比如说我们之前是在豆瓣引流的,我们可以去在七麦上面去搜索豆瓣,我们可以看到搜索出来的结果,前面都是豆瓣公司的其他产品,比如豆瓣阅读、豆瓣电影这些,同时也能看到他的一些竞品,像微信读书,人人这些。

 

我们可以把这些竞品APP都下载下来,每一个都去注册体验,体验的过程中,你就去看他这个平台上的人群。这个人群应该怎么去看呢?这时候我们选平台就有一个很重要的点,你去做流量,做粉丝的目的是什么?赚钱,对吧?

所以我们应该找什么样的用户,我们要找的用户并不是满足了年龄,满足了性别就可以了,这样的用户不能算是我们的用户,他应该是满足上面两点以后,还应该满足的是愿意付钱,这才是我们的做流量的关键。在我们体验完十几个相关的竞品以后,筛选出符合我们的前面三个条件的平台,我们再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或者鸟哥笔记这两个平台上去输入关键词,里面会有很多关于你想研究的平台分析。从这些分析中,你可以更加了解用户的心理,以及后续的付费服务成功概率的多少。

所以你只要能理解这些人分析这个产品的逻辑,或者说他们从某些观点去概述的这个产品,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慢慢的对这些你想做流量的平台有更深的理解,获取流量的事情就更加的简单了。

你在研究任何平台的时候都需要注意两个点,这两个点是你做任何一个平台的流量,去获取种子用户的时候都要去研究的。

第一个核心的点是平台的用户分析 

比如说知乎这个平台上或者豆瓣这个平台上有什么样的用户?什么类型的用户?什么年龄段的用户?这个用户是否愿意花钱?然后用户的消费水平和营收水平是什么?这些信息你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还有鸟哥笔记上都是很容易获得的。

第二个就是平台规则的研究 

要从哪里开始研究平台?从历史版本,这是第一个你研究的方向,比如我们可以去看每一个APP上线的时候,都会有这种1.0、2.0、3.0版本更新迭代,对吧?

你从每一次更新迭代,你要去思考他们想发展的方向以及你去看人人和鸟哥上看产品分析,基本上都能明白平台的方向,跟着平台的方向去研究规则,你百分百不会有错。

接着,我们讲另外一个微信群平台,在做微信群的时候,你需要明白你要获取什么样的流量?定位好你的流量以后通过找群,设置诱饵,引导别人添加,最后再去计算转化。

在我们定位好自己的目标人群以后,我们应该如何去找群?

我把群分为两类,第一类,我把群统称为搜索群,但是搜索群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内部搜索,一类叫外部搜索。

内部搜索的意思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几百上千的好友,对吧?其实我们每天的朋友圈都是可以搜索的,比如你想进运营类的群,你可以在朋友圈搜索运营,这时候,你就能看到有一些好友建了相关的群聊,所以直接进群就可以了。

在内部搜索的时候,你只要把你流量定位的关键词全部梳理出来,然后每天挨个搜索一遍,那么你至少能进到1到2个群里面,这里面至少也有100-200的用户量,对吧?这个时候不要和我说什么用户量不行什么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行动永远只会在原地。

第二个搜索是外部搜索,同样的,我们以新媒体运营为例子,在豆瓣平台上搜索相关的关键词,比如转行新媒体,运营资料等,这时候就会有一些二维码出现,这个二维码可能是微信个人号的也可能是群的,你不用管,只需要扫码添加就可以。

你通过这种方法能搞到多少群?这个时候你还会担心没有群吗?你根本不会担心,甚至还有很多类似千聊,荔枝,知识星球这些可以搜索进群的平台,我另外整理了一份详细的找群攻略,这需要你花点心思找到我,我可以把这份资料免费赠送给你。

在我讲完上面这些找群的方法以后,我知道有很多人之前是知道这个方法的,但是他们还是做的不好,不能坚持的去做这个事情,为什么呢?

第一个是目标不明确,他们不知道找这些群干嘛?第二个反馈弱,找完群以后收获比较少,导过来粉比较少,第三个转化低,转化低和反馈弱是一样的,就是你去爆粉的时候,基本没人通过,第四个就是惰性强,缺乏执行力,你只要有这个点,你是不可能持续性的来流量的。

我们要怎么在找群的过程中要坚持下来?你有惰性,我们是可以解决惰性的!你只要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赢利点,建立以赚钱为目标的循环工作形式。如果你一直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一直不赚钱,无论是谁,搞着搞着就没意思了,这个是肯定的。

所以设计盈利点怎么设计?比如说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一块钱的产品,设计一个转发的产品,设计一个保证金的产品,你的目标就按这三类去设计,你会发现它能完全实现让你跟前面不一样的东西。比如你设计一个一块钱的课程,一千人给你付款,你瞬间收到一千块钱,这不是说一千块不多,而是当每个人给你付钱的那个小红点亮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很爽,这个你知道吧?或者我们设置一门免费的课程,但是我需要用户先去转发才能学习,那用户转发以后就会有新的流量加到我。如果是一个很牛逼的人转发了,转发一次有一百个人过来添加我,你说你会有这种找群坚持不下去的情况吗?所以,你有了这些很强的反馈,你会发现你才能坚持的下来。

而保证金类的产品就是需要保证新产品即使这个产品我没赚钱,但是你也得先把钱装到我的兜里,装我兜里的这个时间,我是一直很开心的,在退你保证金的时候,因为你能把钱装我兜里,我再设计一次活动,你还会把你的钱再装进我的兜里的,对吧?

那么,懂了这些设计以后,我们该如何做到批量化?在快速搞到我们需要的种子用户之前,你得保证把前面讲的那些步骤都进行一个实操并且练习到很顺畅为止。到这个时候你只需要四个点,第一个点,你需要批量的微信号,第二个你需要批量的微信群,第三个你需要批量的人,第四个你需要批量的手机,对吧?解决这些问题以后,你需要把找微信群要群的方法教给能帮你做的人就行,这个能理解吧?

当你自己去做的时候,你自己一天累死也就弄几十个群,无法做到批量化,与此同时,那个你找过来的人,你们两个需要建立利益共同体的绑定关系,你赚钱的同时他也赚钱,这样才能长久。

最后,我们回顾一下,获取种子用户最核心的是什么?种子用户最核心的是不是就两个,第一个是用户的分析,第二个是确定你获取流量的平台,这个是两个最核心的点,尤其是第一个用户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把上面说的工具都用一遍,多用几次,直到你非常的熟悉。

另外你要找到目标流量的载体,你需要干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找到两三个有自己流量的平台,第二个是用人人和鸟哥这样的平台去分析了解这些平台,至少读里面相关的三篇文章以上,熟悉以后,剩下的就是执行了,只要重复以往,就能持续性的获得种子用户。

 

作者:知愚随笔

来源:知愚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