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流量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移动互联网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Mon, 15 Aug 2022 07:33:3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6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线下流量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线下流量困局指南 //www.f-o-p.com/290603.html Mon, 15 Aug 2022 07:33:37 +0000 //www.f-o-p.com/?p=290603

 

起初,品牌做数字化是想要降本增效。

有些高层认为通过私域、小程序、直播等方式就可以解决销售链路问题,这样品牌避免给传统电商平台抽成,以及其他需要支付的扣点,从而实现所谓的DTC模式。

归根结底,我们认为采用DTC战略有两大优势:

第一,能够帮助品牌主收集客户数据;通过直接向个人销售,获得年龄、购物偏好等兴趣特征,利用这些数据促进用户复购,微调营销策略、推进新品信息等工作。

第二,能够为品牌主带来利润的提升;通过自建渠道卖给顾客,而不是以最低的批发价格卖给中间实体零售商,节省下来的预算可以打造更好的客户体验。

不过DTC也面临相关挑战,像新崛起的消费品牌不仅靠社交媒体种草、social营销整合意向群体,还需要兼并“中间商”利益去铺货。

拿饮品而言,单纯靠线上投放、私域想养活团队是很难一件事。

换个角度,目前这种背景下,曾经由传统经销代理模式演变出的门店(中小微商家)也陷入经营困境。

一边是工厂端急于品牌化直接对用户的转型另一边面对周边三公里“流量流失”,他们也不断想通过主流“数字化”相关工具,亦或短视频、直播突围,结果并没有想象中顺利。

一段时间走访调研数据发现,很多传统线下小老板大概率沦为数字化转型的“炮灰”,利用各种平台动作并没有真正起到生意赋能,更像一场未知的熵增。

一、转型当中的现象

什么是中小微商家?可以理解成所处行业中相比大企业经营资产、人员规模都比较小,一般指传统加盟店,个体户、他们依靠“中间商差价”维持生存,并不具备整合上游供应链和满足下游用户多元化问题。

比如:

加盟赛道,有大大小小餐饮、饮品、幼儿教育等垂直领域老板,行业兴旺时开设好几家门店,依靠总部在操作技术、商品、经营指导帮助下抓住趋势红利,但随着近两年货品主导向用户思维的改变,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原因出自哪里?

从宏观视角看,以前哪个行业赚钱大家往哪个行业跑,会造成单一行业饱和;现在还不如以前,经济快速发展让几乎所有传统行业都饱和了。

饱和后自然竞争压力就大,中国市场又普遍习惯打价格战,自然也就没什么利润。

其次国内物价连年上涨,每个人工资却纹丝不动,以猪肉为例,从2020年以来价格从10元/斤上涨至29.8元/斤,上涨后居民消费能力被挤压一部分,很多人可买可不买的商品忍忍也就不在购买。

再者国内的高房价几乎掏空每一个普通家庭大半积蓄,以三四线城市为例,一套100平方的房子,首付需要30万左右,月供在4000元/月,收入用在固定资产上,严重影响消费能力。

当然现在房租,水电、人工价格都特别贵。

即便门店老板选择做线上也要花费高昂的人工、流量费;与此同时,价格竞争又特别激烈,此消彼长之下生意自然就更难做;电商兴起后,各行业售卖价格都比较透明,你卖贵根本没人买。

线下小老板流量困局,无解吗?

从微观角度看,消费者行为目前在发生巨大改变,过去物质稀缺时代,琳琅满目的商品就击中人们的需求。

很多人都怀念过去本地特色,在逛的过程中环境、布局、照明设计能够满足体验感,同时和三两朋友一起闲聊,更能打发无聊时间。

现在商场已经不是稀缺品,每个片区有很多,这种加速分化很少能出现一个全民为之癫狂的明星、产品或影视剧,即便有也只能成为现象级爆款。

一大原因在于“人们已经过了物质满足时代”。

一位海口水果店老板曾谈道:

我开店快15年时间,以前大家能买到“水果”是件幸福的事,现在一款苹果都能分为红富士、金元帅、红星、红玉、金冠等多个种类,平台上下单用户有时指定品类都不够,还要切成“水果沙拉”。

可以说,物质极度饱和背后人们上升到对品味、精神的追求会更加挑剔。

加盟做母婴品类的老板也曾提到:

现在90后年轻人购买“婴儿、儿童”用户很少在门店下单,要么因为某个品牌力较强直接来店里“点名道姓”的选择某个品牌。

像我们这种母婴专卖店看似品类较多,顾客上门购买较贵商品却很少,购买一些紧急使用的东西居多。

当然还有一些消费者“不再相信大牌,会根据自己需求的紧急度和场景使用频次选择商品”,你都不敢、甚至也无法卖高价,毕竟商品价格太透明选择空间大。

在三亚海棠湾亚特兰斯蒂一位超市老板谈道,一套品牌泳衣便宜的也在300元左右,现在打折都很难卖出去。

客户紧急需要情况下会选择“大裤衩”这种便宜品类、或者直接在美团这种本地化电商平台下单,送货快价格低。

面对上述种种情况,大家也都在积极转型。

有的小老板选择做直播、或者做社群,甚至运用企业微信软件管理用户,但最后均不了了之,原因是有些品类根本没有竞争力,更不适合。

本身就是赚中间差价生意,最后做线上一顿操作没有利润不谈,还需要付费做推广。

坦率讲,离用户最近,本该成为数字化经济生产力的中小老板却陷入“试点困境”,他们频繁尝试各种方法却没有找到最佳“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经营方案”。

一则《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数字报告》数字显示,围绕“衣食住行”的中间商生意,89%的老板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只有8%的中型企业处于践行阶段,仅有3%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深度应用阶段。

你会发现,当视角真放在万千小老板身上,说那么长数字化转型只是一层表象。

盘子是很大,实际却很脆弱,疫情反复形势多变,任何一个变数都可以让中小企业老板在风雨中飘摇不定。

其实,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盘,线下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税收,60%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他们最关注的并非是“技术”有多强,而是“全域、公域、本地化流量”该如何抓住。

二、三公里流量显关键

从草根创业商家角度来说,数字化本身并非高屋建瓴,而是生活所迫。

以我在海口近几天所住酒店旁边的“馄饨小店”为例,以前老板从来不愁上座率,客单价在30元/人,一天营收在4000元左右。

夫妻经营加上2名员工,经营游刃有余。

现在因为城市疫情,动不动就全域静默大排查,不营业,导致最近两个月一直下滑,这种情况下根本找不到老客户,简直一筹莫展。

前段时间也是一位顾客说,“你弄一个微信,把老客户都加上”到时候可以预订送餐,才勉强加了小2000人。

显然,这才尝试迈进数字化的一步。

对比发现,二三线城市小老板想转型,使用头部品牌社交种草的打法根本行不通,他们首先需要解决如何把线下店铺搬运到“线上”,然后再进行获客、老客户维护等部分。

一位在海口老街做本地特色连锁餐饮店的老板谈道:

我们每道菜系价格本来就很低,像清补凉12元/份,炒粉18元/份当做爆品来做,就是为服务旅游的客户;不是不做线上外卖,是价格低的赔钱,如果要提价经营本土消费者就会觉得贵。

现在不是旅游旺季,我们还需要本土消费者。

最后经过大量摸索,发现旅游的人一般会选择通过大众点评、抖音来查本地美食。

一开始,我们尝试投站内推广,发现那种方法效果并不大,后来研究觉得“视频拍摄”问题,消费者并不喜欢看单刀直入的菜品介绍。

于是,我们开始模仿各种网红、探店达人的拍摄手法,为挖掘内容得到更高推荐,还组织店内员工想创意一起拍,给他们拓客奖励。

正是娱乐化的拍摄结合特价团购券上架到平台,发布时关联定位、本地美食等标签,平台才给很多公域曝光,这种效果非常不错。

为能起到更多传播效果,客户到店消费后,我们给打折或送特色菜的方法,引导客户主动在大众点评写评价形成整体循环。

由此看出,如果将数字化看做一个圆球,那私域则是圆球中的一个点,两者之间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线下小老板流量困局,无解吗?

对中小门店餐饮老板而言,聚焦拉群、维护老客户适合品类复购率极高的品类上,要是客单价稍微高一点,还得往本地化的公域生态发展。

一位餐饮老板谈道:

公域也是有边界的,并非无限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是我的市场这并不现实;全域的边界就在于,什么时候看到复利和成本之间产生对冲很重要。

也就是,如果投入成本变得更高,效果并不好,那肯定到了极限。

比如,我要招聘2-4个做短视频显然hold不住成本,还不如把这笔钱分发给员工,激发他们玩短视频的动力,反之会带来更好效果。

另外经过大量测试,如果门店做短视频获客,聚焦“本地化的周边三公里”是最佳策略,其他流量只能等平台随机分发。

也就是,中小商家、企业老板在做线上的过程要考虑平台运营成本,商品商家成本、运营维护成本以及整体的流量成本。

坦率讲,过去一年头部平台也推出许多政策拥抱“中小商家”。

如抖音惠民计划,美团六项扶持等,均从开店托管,外卖帮扶,技术服务等各种维度降低费用,来提高线下商家,线上订单量和履约效率。

为什么扶持情况下,绝大多数商家还做不下去呢?

经过调研众多小老板反馈,一是缺少专业人才,二是针对非餐饮的特殊品类所谓商家自播根本是伪命题,即便平台给基础流量扶持,没有品牌力和私域底子,也留不住用户。

三、商家自播属于伪命题

前段时间体验一次脸部清洁项目,加盟店老板谈到公私域不同场景下直播问题。

他认为自播的目的是“增强用户粘性、培养用户心理依赖和习惯”,让用户有事没事来自己店铺逛逛,从看到转化成意向、再到“留量”。

从该层面来说,店铺自播和建立微信群、不定期发红包、办活动起到的作用殊途同归,这种频繁与用户增强联系的做法的确有效,众多头部玩家也证明该策略。

比如:

线上起家的完美日记近两年把线下门店用户也开始引流到线上”私域流量池“中,通过打造的红人IP小完子,活跃在各个消费者朋友圈、微信群或关注的公众号上。

通过推送新品教程,真人测评,打造出几款爆品,品牌力也大大提高。

但自播也罢,微信群也罢都只能在自己私域流量的基础上起到作用,像类似加盟类服饰店、快餐小吃店如果没有自己私域流量,何谈增加黏性一说。

也就是,公域层面商家们自己的开播,平台如果不给扶持,本来没什么流量的他们更无法把公域引入到私域中。

另外光凭公域下的一点推荐没有私域作为打底,是无法激起浪花,这样看两者属于“相互关系,缺一不可”。

线下小老板流量困局,无解吗?

另外,各个平台的分发机制我们也非常清楚,内容、头部效应很强,内容认可度高就进入新的流量池,下次再播会给更大曝光率。

可用户比较喜新厌旧,播的花样不能引起注意,就会瞬间被划走。

海口一位开蛋糕店的老板曾说:

店铺直播账户基本6个小时在线,有时没空聊天就要求店员在线沟通,并且还给他们下KPI。

要求拥有娱乐精神,平时多看看段子、学习几首歌曲,然而每天观看人数最高峰值也就1000多人,直接下单的更是屈指可数。

所以,中小企业(商家)自播的苦久矣。

美妆首饰店这些自然可以直播,但卖香水的个体,做活海鲜、宠物店、包子铺真的有人看或带来转化吗?

可以想象,有些中小老板都是撸起袖子自己干,一张张笑脸春风相迎的背后实则代表不知“何去何从”。

假设店铺本来就小,平时没什么生意时用来消磨时间自然没问题;如果要投入人力、物力做这件事,就会让人反思,耗精力做这件事意义何在?

真的是最佳策略么?我想未必。

更何况一些年轻的中腰部主播本身就比较专业,他们对商品、营销话术、市场更为了解,也有多年从业经验,积累一套套带货话术更不是中小老板能比的,如果你请一个专业主播又是一笔不小开支。

那么有一个问题,中小实体商家非要走这条路吗?不走不行吗?

抱歉真的不行,别的小老板都在转型直播浪潮中,好歹能够划分一些流量;但是不播,唯一的流量都有可能被挖走。

可以说,自播始于商家,亡也在商家。

由此,在充满巨头游戏的资本世界中,直接押注自播并不是最佳方法,小老板们不论怎么努力,都有可能变成垫脚石。

四、人货场本身不会变

到底出路在哪里?基础层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重新定义自己的生意模式:

  1. 把线下生意快速迁移线上;
  2. 阵地思维做促销和营销;
  3. 种草、做口碑不可少。

传统门店线下经营“用户时空辐射场”是有限存在,如同早餐店,你想把影响人群从5公里扩大到10公里怎么办?

很简单,只需要开两间店即可;可以说,一家类似加盟类型的品牌影响力实际和它实体门店数成正比例。

所以,在大宗消费领域不管哪个赛道,以前发展的唯一方式是开店、招商加盟,因此才有区域品牌,全国品牌一说,一个区域品牌想要进入外地市场,就要冒着极大不为人知的风险。

然而现在很多做加盟生意的总部根本没有能力扶持加盟店、更别说独立自主经营的小老板,那唯一生存的方法,巧借互联网平台把店铺做更大曝光。

可以说,互联网和交通方式发展带来的改变共同作用在于,让实体店辐射半径不局限在周边,同时因线上店铺范围扩大,其影响的边界也就超出实体店面限制。

换言之,小老板要把线下店铺的各种品类抓紧上架到各种线上平台,在一线城市,这不足为奇。

比如:

酒店基本把店铺信息上传到同城、携程、去哪网;珠宝店会把店铺开在京东、淘宝;餐饮、上门服务类基本把饿了么、美团当中主战地,可下沉市场一切动作并没有那么快。

这样做,先不说赚不赚钱,至少能保证流水。

线下小老板流量困局,无解吗?

其次,我认为促销和营销是两码事。

一是在用户基础消费习惯平台做促销,另一个是在流量大的平台做营销;你出行和点外卖所用APP完全不是一个对不对?这些都是经过长期认知教育所形成的习惯。

目前主流短视频平台是可选手段,像一些商家会采用做爆品的方法把“团购券”上架到平台,然后参与各种本地化扶持的内容活动,我认为是最佳选择。

一位三亚本地做跳伞运动、游艇项目的朋友谈到,我们的客源基本分为“朋友圈老客户介绍”和“短视频获客”。

另外做海鲜生意的一位老板也指出,短视频的确不错,像我们这一条街都是美食,怎么能抓住客户呢?

除自然流量剩下的就是靠“短视频推爆款套餐”,直播只是一种手段,真正让用户留存的还是优惠、产品本身。

拿旅游人群来说,用户碎片化时间爱看短视频。

到一个新城市,本地化视频会潜移默化地被推送到个人主页,被种草概率非常大。

与我而言,在北京“剪发”会优先选择“美团平台”买券,在海口发现“抖音”更容易被种草,且给的优惠力度比其他平台要大。

由此,商家把必须要经营的平台店铺做好后,用短视频营销更容易赋能生意的增长,如果盲目就做短视频,根本起不到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线下商家们忽略“种草、评价”这件事,曾经我住在海棠湾时老板为得到一个携程评价,可以把每天房价打8折,退房时间从2点多加1个小时,在某餐饮店消费时,员工直接说“现写即送菜品”。

不论在哪个平台,商家想要消费者做“种草、评价”的动作千万不能在马上离店时,要做好提前量。

有些客户可能想给评价却抽不出时间,就像网约车,你“马上到目的地”和“到目的地”让用户帮点好评,使用用户的时间成本完全不同。

内容复利属于长期主义,不要小看这个动作,它是线上生意的基石。

由此,线下生意本身是把人货场迁移到了线上,那些要求商家在一个平台打通全链路的方法并非不可行;在哪里适合做店铺,哪里适合拓客,哪里又适合口碑传播都已经形成竞争格局,只需要顺势而为,才能把握住新人群。

五、总体而言

做线下生意的小老板们,不必过分悲观。

多平台布局内容+电商战略的今天,拥有优质品类的经营和专业销售能力,以及内容产出力,或许在新流量平台才大有作为。

稳住基本盘,通过内容不断叠加,实现精准获客转化后把用户沉淀在“私域”,然后再结合直播,才能带来店铺销量的可持续增长。

 

作者:王智远

来源公众号:王智远

]]>
引爆线下流量的推广方式 //www.f-o-p.com/287574.html Tue, 19 Jul 2022 08:44:13 +0000 //www.f-o-p.com/?p=287574

 

线下门店客流低直接关系到门店的生存。很多传统行业没有多余的精力和预算去做短视频、小红书等专业平台运营,如:二手车检测、录课室出租、大型机械器材等行业,新媒体运营的成本也比较高;现在新媒体运营发展爆火,很多运营人都忘记了即直接又有效传统线上推广引流方式;

今天就分享一下我是如何0成本给线下门店每天天引300多人,而且做成之后不需要去刻意维护就能长期引流的方法。

本推广方法比较经典老派的,引流效果非常好,特别是推广本地化服务效果非常明显,大家举一反三,能用到的地方很多;

注:不要找任何的平台代发,平台代发主要原因是效果不稳定,平台会定期删除内容,价格虽然不贵,但浪费时间;

1、推广平台选择

曝光引流最重要一点就是效果持久,花最少时间和精力达到持续性的引流效果;如发布一篇文案,能持续几年不断的给我带来流量。

具备上述效果的平台选择标准:

第一标准:平台内容能被各大搜索引擎收录,收录时间短,当天/隔天收录最佳;

第二标准:平台稳定性高,权重高,能轻松上搜索引擎自然排名;

第三标准:平台一定要任何行业能通用,付费免费都行;

2、推广平台推荐

(1)自媒体平台:知乎、小红书、搜狐号、企鹅号、百度百家、B站;

知乎、百度百家、搜狐号这三个平台效果最佳,知乎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权重高,收录快,排名稳,有大模块搜索展示特权;百度百家是百度自家产品,排名和稳定效果不用多说;搜狐国内老派新闻自媒体第一梯队的,与网易企鹅等新闻平台相比稳定性要好的多。

(2)B2B平台:顺企网、中国供应商网、黄页88;

目前国内B2B平台收录稳定性高排名好只剩这3个,如今B2B信息发布平台已经走向落寞,但愿往后有好的发展。

(3)分类信息平台:58同城、百姓网;

58同城效果较好,推广本地服务引流效果不错,排名非常稳;

(4)搜索引擎自家平台:百度知道;

上面这些平台都是本人经过多个项目测试,平台的排名和收录都比较稳定;能发布的内容平台有很多,但是能达到稳定效果的很少。

3、推广方式

1)关键词准备

(1)挖掘行业长尾关键词

挖掘关键词是做排名推广的第一步,可使用5118、百度竞价推广后台挖掘,只挖掘与主词相关的长尾关键词即可,长尾关键词搜索量越高越好。

为什么不用短词?不用短词的原因是短词排名用第三方平台做排名很难上首页,而且短词数量少,转化率比较低,范围比较广;长尾关键词搜索量低,但长尾词数量是短词的无数倍,综合指数的综合远大于短尾词。

想实现搜索霸屏截流,必须用长尾词去制作。


(2)长尾词进行有效分类

挖掘出来的长尾词比较杂乱,会参杂很多无效词,把有效词根据不同的词根进行合理筛选分类,这里可以使用Excel的宏命令进行分类,几分钟就能把上万个关键词轻松筛选分类出来了。

2)长尾关键词批量组合形成推广标题

把长尾关键词分为ABCD类,利用组合的方式把ABCD类关键词进行批量组合,加上需要推广的地区就形成了文章标题;标题组合也可以使用Excel的宏命令实现,1秒钟快速组合上万个标题。

批量组合形成的标题,1个标题内包含多个需求关键词,增加了搜索文章排名的展现次数。

如:南京二手车检测-南京二手车第三方检测机构-南京二手车检测费用,这个标题可以拆分组合8个长尾关键词。

3)高排名内容编写

想要自然排名高且稳定,依靠平台的权重是不行的;高质量的文章内容,符合搜索引擎的排名算法才能得到搜索引擎的青睐给予更高更稳定的排名。

文章直接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了文章的收录速度,上述讲过平台权重高收录快,不代表在平台发布什么内容平台都会收录,百度自然收录还是看文章质量。

(1)原创

原创内容是最基本的要求,任何平台都喜欢原创内容,各大媒体平台也推出了原创保护功能,主要是维护原创博主们的利益,搜索引擎也是一样,喜欢高质原创的文章内容;对原创内容的收录和排名都有很好的加分项;

(2)相关性

文章主题内容一定要跟主题相关,不能偏题,很多运营人员写文章容易写跑偏,搜索引擎会根据自己的分词算法来识别主题内容和主题的相关性,提升文章相关性有以下几种方式:

在文章的首段自然插入2~3个主题相关关键词;

文章分多个段落编写,每个段落有各自的主题,每个段落的主题与文章主题及文章主词相关;

文章内容图文并茂,格式美观,搜索引擎对图文并茂格式美观的文章会给予更高的评分,主要原因是可读性高,用户体验好;

(3)文章字数

文章字数800左右,低于800字的文章排名的稳定性较差;内容中加上品牌名称或者联系方式,部分平台可留电话号码,部分不可留的写出品牌名称就可以;

注:最好有自己品牌官网,品牌词流量就能到官网去承接,实现线下引流;

4)发文数量

想要短期内出结果,每个平台注册多个账号,每天需要发文20~30篇,一篇文章发布多个平台,坚持1个月左右就会有明显效果。

想要引流效果持久稳定,坚持发文3个月,累计发文数量超过2500篇;

5)收录监控

每天把发文的链接用表格收集,每天查看链接的收录及排名情况,1个月内所有的链接正常收录率达到70%以上算合格,收录率低于70%肯定是内容方面的原因没有做好;

总结:

本方法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执行力,推广方式没什么难度,但是工作量比较大,也比较繁琐,把上面所有的工作全部做到位,流量咨询猛增不是问题,而且还特别利于品牌宣传,可长期获利;一旦做成之后每月只需补充几篇内容,稳定住平台的排名即可。

 

作者: 火毛运营笔记

来源: 火毛运营笔记

]]>
线下流量:电梯广告的核心价值! //www.f-o-p.com/165695.html Fri, 01 Nov 2019 09:42:42 +0000 //www.f-o-p.com/?p=165695

 

在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刷朋友圈、刷微博、逛淘宝、看抖音……时间被高度“碎片化”,这也造成了人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对于品牌而言,如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最大化实现广告营销价值,成为当下的难题。

于是,洗脑式的广告成为了首选,尤其是在不看也得看的电梯里,电梯广告每天以强制性和高频次正在不断逼疯消费者,对于这种“强奸式”的传播手段,消费者的“讨伐”声也越来越高。

电梯广告真的这么不堪吗?电梯广告还有没有未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理性分析一下:

1、作为线下流量的核心入口,电梯成为品牌营销的首选渠道

说到电梯广告,首先就不得不谈到中国的电梯行业。根据中国电梯协会的统计数据,中国电梯的年产量2018年已经达到80.7万台,增长始终保持强劲势头。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梯市场。

而保有量是电梯广告始终关注的一个点,2018年中国的电梯保有量达到628万台。目前,各大梯媒进入的电梯大约为207万台,市场远远没有饱和。

中国电梯保有量

市场红利为电梯广告的发展提供了载体支撑,boss直聘、铂爵旅拍、马蜂窝等品牌纷纷将目光投向电梯广告,从而覆盖消费者的生活化场景,与他们进行近似零距离的直接接触,为品牌带来精准导流和被迫记忆点。

对于品牌来说,流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营销成本,提升复购率,还能驱动用户的主动分享和传播。在流量日渐变贵的当下,电梯作为线下流量的核心入口,已逐渐被品牌们挖掘并布局,而电梯广告也以精准人群覆盖、强迫性的“观看”以及反复性阅读的优势,成为了品牌营销的新宠儿。

2、营销手段强出位,只为博取注意力

如果你留意过电梯里的广告,你会发现以单一的海报和洗脑的视频内容为主,这些形式都能辅助品牌在狭小的空间,沉默的环境中,让其不自主的停留在广告画面上,用视觉冲突加深消费者的印象和记忆。

品牌选择电梯广告,其目的是为了聚拢消费者的注意力,也拥有其它媒介渠道无法比拟的优势:

1)精准人群覆盖,持续为品牌拉新

电梯一般在办公楼,居民区、大型商超等区域出现,而这些场景中出现的用户都是每个城市的主流人群,对于品牌来说,利用电梯把品牌信息渗透到这些人群必经的生活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用户的强制到达和精准覆盖。

比如boss直聘,在各大办公区域投放了大量的广告,让“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的口号印在了职场人群的脑海里,让有跳槽或者换工作的职场用户,第一个想到boss直聘。这样的触达效果也是符合品牌营销预期的。

boss直聘营销广告

2)强迫性的“观看”,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最长久的记忆

我们之所以乘坐电梯,是为了方便我们的生活,节省时间体力,且别无选择。而品牌选择投放电梯广告也正是洞察到了消费者必须乘坐电梯的单项选择,总不能为了不看广告,去爬几十层的楼梯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用户在乘坐电梯这一段“真空”时间里,彼此陌生的人群被突然的拉近距离,或多或少都会有点“不知所措”的心理,而幽默、洗脑的广告恰好打破了这种沉默的尴尬气氛,从而瞬间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品牌便被大众知晓且记住了。不信,你想一想:是不是现在只要一想到旅行拍照,脑子里都会想到铂爵旅拍。一说到二手车,脑子一定会想到瓜子二手车。这就是强迫性的“观看”带来的广告效应。

瓜子二手车广告

3)重复性的“阅读”,只为传递品牌,占领用户心智

电梯的重复使用率比任何媒介都要高,这也是品牌在电梯里投放广告的原因之一。无论是我们上班、回家、逛商场,使用电梯的次数都是双倍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会重复“观看”电梯里的广告内容。

这样的重复性能够帮助品牌快速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让消费者产生洗脑的效果。比如铂爵旅拍的电梯广告,就成功利用封闭的空间、熟悉的旋律、魔性的台词,重复的播放,让消费者一想到要拍婚纱照,就会首先想到铂爵旅拍。而从铂爵旅拍的百度指数上,也印证了这一点。

铂爵旅拍百度指数

铂爵旅拍百度指数

总之,乘坐电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单调而乏味的事情,这时候人有着强烈的、下意识的视觉需求,品牌广告的出现会自然成为视觉的中心,这也正是电梯广告当下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3、电梯广告的未来,打造喜闻乐见的营销模式

电梯广告正在暴露出强制的、高频的以及强大的品牌引爆的能力,而现阶段的电梯广告主要以“洗脑”的形式为主,而洗脑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停的重复,让用户由厌恶感逐渐过渡为“熟悉感”,建立条件反射式的品牌强行关联。

但电梯广告只有“洗脑”这一条路可走吗?在信息大爆炸、高度碎片化、媒介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利用电梯广告打造喜闻乐见的注意力争夺战是品牌电梯广告未来的方向。

1)抓住用户心理,让广告从被迫接受转变为主动接纳

想做营销 ,不懂心理学 ,几乎不可能做好营销。电梯广告正是抓住了用户乘坐电梯时“无所适从”的空间恐慌心理,但洗脑的形式去引起了消费者“厌弃”的抵触情绪。优秀的电梯广告应该更具备创意的形式,让用户从被迫接受广告,到主动接纳广告。

2)开发多种互动形式,避免“洗脑式”的创意偷懒

在不足3平米的狭小空间里,消费者的停留时间也只有10—15秒,空间和时间的弊端,让品牌们陷入了一个创意困局,除了“洗脑”好像别无选择。其实电梯广告的互动形式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叶川之前看到一个电梯创意,将两个车主由于汽车追尾而产生“争执”的画面贴在电梯门上,图片中即将要掰开电梯门的一双手也引起了大众的好奇心,而电梯门开的一刹那,呈现了两位车主握手言和的画面,这时大众的情绪也会跟着背后站着微笑的理赔人员一起,会心一笑。

因为“洗脑”惹争议,电梯广告的未来在哪里?

好的电梯广告会说话,这样的互动形式不但不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还能让大众记住某保险公司的微笑服务,从而对品牌产生好感度和美誉度。

3)保证广告本身的美感和品质,保证品牌的正形象传播

由于电梯环境的特殊性,很多品牌做的广告都相对比较粗糙,忽视了广告本身的没敢和品质,这样的广告对品牌来说,只会是一种损伤,得不偿失。品牌做电梯广告,应该以电梯为载体,从广告内容,到广告风格,再到广告品质,进行量身打造,以保证在10—15秒的短暂空间里,保证品牌的正形象传播。

铂爵旅拍、boss直聘等品牌的电梯广告叶川是不推荐的,这样品牌靠的是消费者的“谩骂”和“讨伐”火起来的,虽然达到了记住品牌的效果,但是不利于品牌的后期形象打造和推广,尤其是刚面市或者中小型品牌,这种形式只会让消费者对品牌贴上低级、low的标签。

总而言之,电梯只是一个载体,洗脑或是走心亦是一种形式,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消费者记住你是谁,你是干嘛的,你能为他们做啥。所以,对于品牌来说,电梯广告未来可以更完美,既能够帮助品牌在特定传播环境下,实现有效的传播效果;又能够帮助品牌在后期的品牌树立中加分。

 

作者:叶川

来源:叶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