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ue, 23 Jan 2024 02:34:0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0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腾讯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腾讯也向抖音低头了 //www.f-o-p.com/336154.html Tue, 23 Jan 2024 02:34:04 +0000 //www.f-o-p.com/?p=336154

 

1月21日,《王者荣耀》抖音直播权限终于全面开放,主播张大仙直播五个小时后,观看人次4719.7万,累计点赞破10亿,涨粉百万粉丝。

这是让游戏圈振奋的一夜,抖音直播《王者荣耀》也意味着,腾讯、字节两大巨头总算是“握手言和”。

想当年,字节跳动(今日头条)与腾讯各种你来我往明枪暗箭,除了在各大科技媒体中打起公关战外,更是封禁对方跳转外链,搞得不少用户苦不堪言,称之为“头腾大战”。

当年腾讯手握海量流量,更是有《王者荣耀》这种头部IP加持,而抖音作为内容平台的后起之秀,自然需要借助内容IP、微信流量来丰富自身平台内容生态,也就自然迎来了腾讯的反击。‍‍‍‍‍‍

但此一时彼一时,腾讯的反击并没有压制住抖音崛起的势头,腾讯当年的微视、you视频等短视频产品尝试,如今更是彻底宣告失败,视频号成为了马化腾心中“全村的希望”。‍‍‍‍‍‍‍‍‍‍‍‍‍‍‍‍‍‍‍‍‍‍‍‍‍‍‍‍‍‍‍‍‍‍‍‍‍

反而如今抖音内容生态已经十分丰富,成为全网重要的流量来源地,同时抖音更是通过短视频、直播的形式,重塑了大众内容消费习惯,一定程度上抢夺了公众号等图文内容的用户注意力。

尽管视频号的月活(8亿)在数字上超越抖音(6.8亿),但显然只是因为视频号依托于微信本身的产品框架,难言独立产品,因此视频号的自造血能力还有待验证。

在视频号还难以独挑大梁的情况下,腾讯与字节的角色便戏剧化地反转了。如今,腾讯也向抖音这个“时间熔炉”低头了。

商业世界的法则是: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字节或许还知道,不管用怎样的手段,一旦你登上顶峰,那么四周就都是朋友,腾讯也不例外。

01

说起来,《王者荣耀》在抖音的封禁已经过去五年了,这五年整个互联网生态用巨变来形容并不夸张。

按照腾讯的计划,游戏直播应该需要斗鱼虎牙等电竞娱乐直播平台来承接,可惜2021年虎牙斗鱼合并未通过反垄断审查而宣告失败,腾讯游戏旗下的企鹅电竞也于2022年关停,如今斗鱼CEO陈少杰更是涉嫌开设赌场罪被依法逮捕,传统直播平台显然走入了衰退通道。

平台颓势已显,不少斗鱼虎牙的头部游戏主播纷纷转战抖音、B站,抖音由此逐渐成为了游戏直播重镇。根据抖音游戏官方数据,抖音游戏已经覆盖3亿用户,人均游戏内容消费时长超9小时。‍‍‍‍

当抖音逐渐成为游戏买量平台时,字节最初的想法是借助流量分发优势改造整个游戏产业,通过在上游自研游戏来实现赢家通吃。

这也就有了后来的朝夕光年,有意思的是,此前的字节游戏负责人严授并不来自于游戏内容产业,而是拥有咨询、战略背景。

自研游戏的字节等于是与腾讯游戏正面硬刚了,字节也对吸金能力极强的游戏业务寄以厚望,但后来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字节的高举高打并没有换来预期的回报,如今已经战略性放弃游戏业务。‍‍‍‍‍‍(详见「传播体操」2023年11月28日稿件《中国玩家叫字节跳动好好做人》)

放弃游戏业务的字节与腾讯游戏之间,其实已经没有太多利益冲突,而字节的朝夕光年业务,也有可能出售给腾讯游戏。“头腾大战”至少在游戏业务领域,也显得更加没有必要。

同时,如今中文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存量时代,相互抱团取暖、资源共通才是各自的业务增量重要来源,再加上国家层面对互联互通的倡导,这些便构成了《王者荣耀》抖音直播的先决条件。

从字节的角度来看,《王者荣耀》不仅是IP也是客户,不仅能够丰富和强化抖音游戏内容生态,还能够为抖音带来直播商业化价值;

而对腾讯游戏而言,2015年推出的《王者荣耀》已经九岁了,在国内很可能走入了产品衰退阶段,抖音平台的直播曝光可以延缓产品衰退速度,最大化地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王者荣耀》接下来的增量很可能来自于全球市场,那么腾讯对抖音的直播解禁,或许也在为未来与TikTok的合作铺路。

02

《王者荣耀》尽管已经全民皆知,但显然不再会是腾讯游戏接下来的产品战略重点。

比《王者荣耀》在抖音直播解禁更值得关注的,是派对游戏在抖音传播后的逆袭破圈,以及后来腾讯游戏在抖音平台上的大手笔买量。

网易《蛋仔派对》成为这两年手游行业的一匹黑马。实际上,《蛋仔派对》最初推出时平平无奇,但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逐渐破圈,最终杀入2023年春节期间IOS总榜前十。‍‍‍‍‍‍‍‍‍‍‍‍‍

根据网易官方数据显示,《蛋仔派对》上线一年后注册用户破5亿,日活用户超3000万。显然已经成为了继《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后的又一超级爆款。‍‍

「传播体操」曾在《腾讯又想赌一把大的》中分析指出,《蛋仔派对》出乎意料的成功,背后预示着手游行业两方面的重要变化:

第一,从营销推广方面来看,抖音小红书这类新兴平台的社交裂变传播能量巨大,抖音很可能成为手游接下来的重要发行平台,以试图复制《蛋仔派对》的成功;‍‍‍‍‍‍‍‍

第二,从玩家需求变迁来看,过去《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这类社交竞技型游戏风潮已经逐渐过去了,而《蛋仔派对》这种更具社交休闲属性的游戏正在受到新一届年轻人的喜爱。‍

以上游戏分发和游戏产品问题两个方面,其实都是腾讯游戏接下来所需要重点关注的。也正是因此,腾讯游戏如今推出对标《蛋仔派对》的《元梦之星》,将其定位为合家欢派对游戏,并且计划首期投入14亿进行相关的生态建设。

根据DaraEye数据,《元梦之星》上线首月38%广告投放在字节跳动广告系统「穿山甲」中,超过腾讯自家广告平台「优量汇」(12%)成为当时最大的投放广告渠道。

同时,本次直播《王者荣耀》的游戏主播张大仙,去年12月2日在抖音的直播首秀中就有《元梦之星》,当晚有超6000万观看,最高在线人数超200万。

「传播体操」认为,《元梦之星》的成败可能极大关系到未来腾讯游戏的盈利能力,腾讯与字节的重归于好,也是目前急于阻击网易《蛋仔派对》的形势所迫。‍‍‍‍‍‍‍‍‍‍‍

在“头腾大战”游戏赛场告一段落之时,恐怕快手、B站、斗鱼、虎牙一众才是最受伤的,但微信视频号则会更加令人玩味。作为“全村希望”,“视频号挑战抖音”几乎是腾讯战略上已经写好了的方向,也是视频号接下来注定的命运。

如今视频号从内容生态、电商生态、商业化效率等诸多方面显然依旧不敌抖音,视频号与抖音的正面对决尚未开始,腾讯游戏与抖音的合作,我们亦可以看做是韬光养晦择时而待。‍‍‍‍‍‍‍‍‍‍‍‍‍‍

商业世界也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天腾讯与字节的“和解”或许也只是短暂的,待微信视频号壮大之后,恐怕还会出现新的变数。

作者: 传播体操

来源公众号:传播体操

]]>
腾讯,网易元宇宙“大战” //www.f-o-p.com/263027.html Fri, 19 Nov 2021 01:44:55 +0000 //www.f-o-p.com/?p=263027

 

最近一段时间,作为半个互联网从业者的小雷被一个新词反复洗脑,那便是“元宇宙”。从海外到国内,从互联网公司到与互联网搭不上边的公司,似乎只要是个人都想着蹭一蹭热度,好像只要不谈及就已经与社会脱节。

虽然不少网友都认为,如今的元宇宙热点都是互联网公司在进行炒作,但是小雷在认真分析后觉得并非全部是炒作,对于互联网头部企业来说,元宇宙是一个既遥远但是又迫切的需求。

为何这么说?因为国内外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算是相当的全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已经融入到了互联网世界中。而全面的发展就意味着待开发的蓝海已经所剩无几,那么占据了互联网顶端的各大公司想要继续获得高额的利润就必须开始挖掘下一片蓝海或者说新的世界,而元宇宙就是他们所锁定的下一个目标。

为了抢占这片新世界,国外著名的互联网公司Facebook就直接改名为Meta,Meta的含义是“元”,也就是元宇宙MetaVerse中的Meta,配合上形式莫比乌斯环,寓意无限的新LOGO,可见Facebook的决心有多大。

而在国内,腾讯网易等公司也纷纷发布了自己针对元宇宙的计划,并且抢占了多个商标。两者也都声称自己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积累有着巨大优势,可以抢占先机,如此一来未免让人好奇,在“元宇宙”上腾讯和网易到底谁更占优?

元宇宙是啥?腾讯网易认可同一个答案

在讨论腾讯和网易谁的优势更大之前,不得不说现在的元宇宙其实已经与最初的定义相去甚远,根据不同互联网公司的发展需要,元宇宙可以说被赋予了更丰富且多样的含义。

最初的“元宇宙”定义是由一本上世纪的科幻小说《雪崩》提出来的,小说作者斯蒂芬·森在故事中创造了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网络世界——元界Metaverse(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元宇宙)。在元界中每个人都有对应的虚拟世界身份,元界与现实世界的金融系统互通,人们可以自由的选择生活在现实或是虚拟中。

但是,如果元宇宙的概念仅限于游戏等形式,显然是无法满足互联网公司的。所以,互联网公司们开始赋予元宇宙更多的含义,从纯粹的社交社区到音乐社区,从网络游戏到虚拟电子商城等,似乎与互联网有关的产业都能够套入到元宇宙的概念中。

如今的元宇宙已经不再仅指一个游戏世界或是一个虚拟世界,它可以是一个虚拟社区、一个虚拟娱乐系统,反正只要能够与虚拟身份、虚拟生活等Slogan扯上关系,那么就可以自称“元宇宙”。

对于“元宇宙”的解释,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和网易的创始人丁磊,也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不过在小雷看来,两者的最终目的和成品都是一样的。马化腾认为:“元宇宙是个值得兴奋的话题,我相信腾讯拥有大量探索和开发元宇宙的技术和能力,例如在游戏、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我们都有丰富的经验”。

在腾讯的规划中,将游戏与社交社区相融合,在社区建设中融入更多的用户建设属性,让用户能够真正参与到整个世界的搭建、发展中,让用户在虚拟的世界中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同时,腾讯还将通过MR、AR等技术,让虚拟世界出现在现实世界中,让真实的世界也具有更丰富的虚拟体验。

实质上,腾讯对于元宇宙的布局和理解就是基于自身的社交属性出发,从用户社区的角度来解析和推动属于自己的元宇宙建设。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我们其实已经能够看到腾讯元宇宙的雏形,比如QQ中的“看点小区”,就是以用户为基础所搭建的一个虚拟社交社区,在此前的兴趣部落等玩法也是腾讯在相关领域的探索与尝试。

在此之前,马化腾也提出过一个名为“全真互联网”的概念,从特点来看,其实与元宇宙是不谋而合的。在“全真互联网”中,马化腾描述了一个通过多种技术的发展,最终从量变演变为质变,让实体和虚拟完美融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世界。

另一方面,丁磊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认为元宇宙是一个很火的概念,但目前谁也没有接触到元宇宙。他相信网易不会掉队:“可以非常肯定的跟大家说,对于元宇宙,在技术、规划各个层面上,网易已经做好了准备,怎么去做规格的设计,怎么去做技术的储备。枪响一下,我们可能跑的比谁都快。”

虽然没有明确说出对于元宇宙的想法,但是我们从网易近年来的一些动作可以分析其大致的方向。网易云音乐社区、虚拟AI主播生态、网易云游戏、VR、AR在旗下热门游戏上的运用,可以看出网易的元宇宙同样是从社交层面进行探索与构建。

相较于腾讯的大而全,网易则更倾向于关注小范围内的社交元宇宙搭建,比如音乐、虚拟偶像等,还有就是由游戏IP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作品构建而成的“幻想世界”。

但是,小雷认为网易与腾讯目前选择的路线或许有所不同,最终到达的终点却是相似的:一个虚实交融、能够吸引用户自发建设、自发完善的虚拟现实社区,这个社区的终极形态,也许就是头号玩家中的“绿洲”。

腾讯vs网易,谁的元宇宙更优?

虽然目前的路线各有不同,但是从结果上来看,腾讯和网易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打造一个虚拟与现实融合,人们可以自由社交的新型网络社区。那么,同为国内顶尖的游戏公司与互联网公司,腾讯和网易在元宇宙的搭建上谁更占优呢?

从技术层面来看,腾讯显然更占优势,作为一个以社交软件为核心所搭建起来的互联网帝国,腾讯在相关技术上的累积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存在。而且,腾讯很早就开始在人工智能AI、UCG、PGC工具、社区服务器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并且其成果已经在不少旗下产品中得到应用。

另一方面,在智慧芽的最新统计中,腾讯在全球126个国家/地区中共握有24000余件与元宇宙领域相关的公开专利,而且发明专利的占比高达99.74%,专利范围跨越数据处理、区块链、服务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虚拟场景等多个领域。

以虚拟现实(VR)专利为例,作为与元宇宙密切相关的一项前沿技术,在全球的相关行业公司专利申请数量排行榜中,腾讯就以709件专利申请高居榜首,排名第二和第三的LG电子及歌尔光学在申请数量上均落后腾讯近30%。

可以说在元宇宙的相关技术领域中,腾讯的技术布局相当丰富且全面,即使是将公司名称改为Meta,五分之一的人员安排到VR/AR相关领域的Facebook,在该排行榜上也仅排名第八,专利数275件。

作为对比,网易在元宇宙相关领域的专利申请书为110余件,95%以上为发明专利,在数量上远不如腾讯,说一句很现实的话,在技术层面上网易是完败的,但是网易的优势也不在技术上。

从丁磊的讲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网易并非打算掌握元宇宙产业的整个上游和技术基础,而是力争完成从前端研发到终端商业场景应用的元宇宙全链路探索。所以,在网易的相关专利类型中可以看到,主要还是集中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虚拟角色、游戏场景、人机交互等相关的技术领域。

站在技术角度来说网易也更偏向于用户体验方面,而非基础领域的搭建,在技术力与资源都弱于腾讯的前提下,网易的布局无疑是正确的,只要在用户层面吸引到足够的注意,所能带来的利润并不会低,而且相较于基础领域的巨大投入,应用层面的投入产出比也更高。

而且,腾讯也认为元宇宙的关键在于软件方面而非硬件方面,硬件由谁来提供,对于元宇宙的内容提供商来说并没有多大区别。所以,腾讯虽然有着不错的技术优势,但是网易的选择也有很多,与其它公司进行合作同样可以打造出一个令人惊叹的元宇宙。

那么软件的优势又该如何表现呢?是更人性化的推荐算法?还是更有趣的人工智能AI系统?还是说IP内容?个人认为是都包括在其中的,推荐算法能够吸引用户点击进入,人工智能AI能够引导用户熟悉这个虚拟世界,而成熟的IP内容则是保证用户留存率的关键。

所以,回看网易的产业布局,小雷认为网易的优势在于内容创作和成熟的二次元IP布局,网易在Z世代所钟爱的二次元领域中已经有了多个成功IP孵化经验,比如手游《阴阳师》所衍生出来的“阴阳师世界”、网易的虚拟偶像计划等。

而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Z世代无疑将会是元宇宙第一批用户,那么在“讨好”Z世代方面经验充足且成效显著的网易,显然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能否凭借过往孵化除了的二次元IP抢得先机,还要看接下来网易在这方面的布局与发展。

另一方面,腾讯也意识到了IP内容在元宇宙中的重要性,在二次元领域,腾讯的布局也不并少,虽然目前更多的是集中在漫画、动画等方面。但是在游戏领域也一直在尝试推出新的IP,但是除了少数热门IP的授权游戏外,原创二次元IP游戏基本都收效甚微,以至于有人提出“腾讯不懂二次元”的言论。

不过,腾讯如今也在尝试另一条道路,从国风与日风两个方向入手,同时进入Z世代所钟爱的二次元领域,近期已经看到了一些效果,假以时日是有可能成长为国内另一个二次元游戏大厂的。

所以,网易的IP优势能否保持到元宇宙技术成熟的那一天,其实也是一个挺难回答的问题。毕竟成功IP的孵化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钱砸得再多也不能保证孵化一个成功的IP,同样的,一款背离粉丝需求的作品,就有可能直接毁掉一个高人气IP。

但是总体来看,小雷认为在元宇宙领域中,腾讯毫无疑问是目前综合实力最强,且最接近成功的公司。不仅仅是技术层面是的优势,在社交社区、生态布局等方面,腾讯也有着明显的优势,就以微信、QQ为例,大多数的互联网网民如今都无法离开这两款社交软件,而微信和QQ里的用户社群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元宇宙的雏形呢?

不过作为一个崭新的领域,元宇宙所能够覆盖的人群、市场将十分宽广,就像一个新大陆往往会有着无数的机遇,“元宇宙”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多个不同的虚拟世界,腾讯和网易在未来都有胜出的可能,在这个领域中,胜利者并不会只有一个。

 

作者:TSknight

来源:雷科技(ID:leitech)

]]>
腾讯买下搜狗的真实意图 //www.f-o-p.com/257495.html Wed, 29 Sep 2021 01:12:27 +0000 //www.f-o-p.com/?p=257495

 

搜狗退市,搜狐放手,小川退出,腾讯接棒。一切尘埃落定。

这场并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8年前,共同的敌人让腾讯和搜狗走到一起,每个人对未来充满想象和期待。

8年后,腾讯全盘回收搜狗,最初意气奋发的情绪,再也无从寻找。

对于每个普通搜狗员工来说,公告发布之前,他们已经知晓自身命运。所在部门和业务进入腾讯哪个板块,工作地点是否发生变化,薪资和期权怎么处理,邮件说得一清二楚。还有一些人,去年年底已经被动离开搜狗,等不到亲眼见证收购完成的那天。

收购一家公司不是腾讯的常规手段,除非涉及游戏、内容等核心业务。从作为大股东战略投资搜狗,到买下搜狗,腾讯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这场并购不关乎胜利,也没有庆祝。在经历救搜狗、并搜狗之后,腾讯正在做的是拆搜狗,选择性吸收。

01腾讯拆搜狗

听闻要被腾讯收购,搜狗员工最初的喜悦之情是掩藏不住的。

「从二流甚至三流公司的搜狗,一下进入到一流公司行列的腾讯。」一位搜狗员工告诉「新芒daybreak」,跃升带给大部分员工一种美好的期待。

但是这种乐观情绪并没有持续太久,迅速冷却甚至急转直下,他们意识到,事情不是大家想象的样子。

腾讯发出收购要约三个月后,2020年10月份,各种渠道飘进来的风声、小道消息弥漫在搜狗。大概意思是,搜狗不可能保持现有编制完整进入腾讯,也压根不会保持搜狗的独立运营。

他们终于明白,腾讯不是来复兴搜狗的。这是一场按需所取,继而重新分配的并购。各种蛛丝马迹显示,腾讯并购搜狗不是一口吞下,而是化整为零,选择性吸收。

拆解动作去年12月份就已悄然进行。一批搜狗员工被离职,「这些人被辞退并一定是能力不行,而是腾讯不需要这块业务。」

搜狗内部沟通工具小P,类似于微信朋友圈,按照惯常是可以匿名发布消息,后来被改成实名制。谁走了,留下一条信息:江湖再见。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人排队说再见。

留下的人起初判断不会受到波及,但随着事态进展,他们陷入一种复杂情绪。

今年年中,腾讯已经基本确定要保留的搜狗业务板块:搜索、浏览器、输入法、地图、问答社区等。而搜狗游戏、硬件、广告等部门,已经陆续被裁撤。保留的团队,大部分将被划分到腾讯PCG事业群,搜狗地图则归入腾讯地图业务,隶属CSIG。PCG旗下腾讯看点产品负责人殷宇是这次收购整合的牵头人。

从这几年互联网格局变化和媒体的分析报道中,搜狗员工对PCG的理解是,它是被腾讯定位为一个对抗头条系的主力,内部承压严重,相当于这是帝国之间战争的最前线。

随着针对搜狗的业务裁减合并的动作不断推进,一线人员的心情也变得沉重。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跟着搜搜划归搜狗的团队,至今还有部分成员在职。这次,他们又将随着搜狗再次回流腾讯。只是8年时间过去,他们的身份没有特殊性。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次回归,「就是加入一家新公司」。

加入腾讯后,一线员工的薪资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年收入从15.7个月增长到16个月。至于期权,已经行权的股票,腾讯按最终收购价每股9美元支付现金;还未行权的,到期之后,员工按相同的价格变现。

大部分人的工位没有发生变化,技术团队不到1/2的人员搬迁至西二旗。变化最大的是职级,「对应腾讯的职级序列,我们大概降了两级。」上述员工称。

遥想当年腾讯搜搜团队加入搜狗,艰难适应了很长时间。一位亲历当年整合并购的员工告诉「新芒daybreak」,两家公司的文化差异巨大。

「当时腾讯内部氛围轻松,同事之间,上下级关系都很融洽。搜狗更看重的是,自上而下,上面的指令,必须坚决执行,结果很重要。甚至在搜狗,平时的言行也要注意,谨言慎行。」

02腾讯救搜狗

搜狗交出去,公司最高管理者王小川,也就事了拂衣去。

王小川和龚宇,大公司内部创业的两个成功代表。尽管他们头顶创始人的光环,搜狗和爱奇艺却很难讲完全属于他们的掌控范围。

王小川对搜狗最大的两个贡献:

一,2004年就推出搜狗搜索,这是非常有勇气的技术探索。在王小川心中,搜索是技术制高点,「一个简单的界面蕴含了技术上特别难的事情,超高难度中有一种美感,很优雅。」但是,经济意义是什么,他想得比较少。

按照王小川的讲述,腾讯也做搜索,但是发现搜狗的流量是腾讯的三倍,成本却是他们的三分之一;搜狗基本盈亏平衡,腾讯却要亏很多钱。

腾讯还曾成立过「打狗办」,王小川无意间知道腾讯内部的邮件内容,涉及到对搜狗不友好的事情,他就转给了马化腾。「他马上说,这不对,要停止这种行为。」

这也成为后来腾讯战略投资搜狗,开启「搜狗模式」的铺垫。那时候,王小川站在马化腾和张朝阳中间,是两个互联网大佬最为倚重的前锋大将,那可能是王小川最高光的时刻。

王小川对搜狗的第二大贡献是提出「三级火箭」模式,即输入法、浏览器和搜索三个产品层层递进,成为用户使用的驱动力。

那也是搜狗最鼎盛的时期,互联网只要增长就是政治正确。腾讯此次收购保留的三块核心资产,正是这「三级火箭」。

但是母公司搜狐早已不是互联网的核心,搜狐不但无法给搜狗赋能,相反搜狗作为集团最有价值的资产,还要为之护盘。360虎视眈眈意图吃掉搜狗,王小川先是争取阿里的投资没起到实质性效果,最后只能寻求腾讯的羽翼护佑。

2013年,腾讯以放弃搜索业务为基础,战略投资搜狗,这是当时腾讯很重要的一个战略思考。把不擅长的、非核心业务交给合作伙伴,被称作「搜狗模式」,也是「腾讯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说法的由来。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因为有了战略投资这层关系,腾讯还将继续给搜狗、京东这些伙伴以流量、商业合作协议。

尤其在2014年,微信接入搜狗搜索,是全网唯一可以搜索到微信公号的渠道。搜狗差不多接近40%的搜索流量来自腾讯。搜狗输入法还实际承接了QQ输入法的后台生产和维护。

因为腾讯的保驾护航,搜狗在2017年终于上市。腾讯占股38.7%,拥有52.3%的表决权;搜狐占股33.4%,对应的表决权是44.0%。这家公司谁拍板说了算,不言自明。

但提及搜狗,外界只知王小川,看不到其他高管的身影。一位搜狗员工说,「其他互联网公司都有管理层梯队,搜狗似乎更专权。」

王小川的感受可能不是这样,他将其视为一种束缚。

他曾说,搜狗上市对他是一种解脱。「从一个被绑架的状态或者一个巨大的责任感里解放出来,再往下我可以更加狂野一点,更加自由一点,真正按照每个人的价值最大化,按照未来世界长啥样去做构想。」

他还有些意难平。以用户量计算,搜狗在互联网排名前几,但要说中国几大互联网公司,谁会想到搜狗?「因为输入法还没有变成存在感的价值。」

这几年搜狗的战略重心也向AI和硬件倾斜。但始终没有大放光彩,站在舞台中央。

搜狗的结束,也是王小川的开始。

03腾讯合搜狗

腾讯没有想复兴搜狗,也不会单独成立部门承载,那么腾讯收购搜狗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搜狗内部流传着两个版本的说法:

2013年,腾讯交出去的业务中,包括一个叫「问问」的产品,类似百度百科、百度问答。当时搜狗没有问答,所以吸收之后,保留了原始建制,至今未动。

据说,这是腾讯目前比较看重的社区版块。因为两家公司之间合作,需要频繁地走审批流程,甚至经常要惊动更高级别的管理层。腾讯主导者认为,既然这么重要,不如将其收购。

第二种说法是,字节早在2017年就入侵搜索,腾讯也要组建自己的搜索团队。想起当年拱手相让的搜索团队,不如将其收回。

即便没有收购搜狗,目前腾讯也现存两股搜索力量。

其一是PCG,据说腾讯看点已经有几百人的搜索团队;其二是WXG的微信搜一搜,在北京和广州都设有团队,因为搜索人才基本来自百度,主要在北京,考虑到异地招人的难度,所以微信在北京设立了搜索岗位。

PCG和WXG,这两个事业群对搜索的理解和应用场景也不尽相同。

微信搜一搜的意图和策略相对更清晰。

2017年5月,微信同时发布看一看和搜一搜。微信对搜索的理解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描述:算法机制不是Page Rank,而是People Rank;搜一搜不是独立的搜索引擎,而是微信生态的重要一环,用户对「站外」内容通用搜索的需求,之后会通过开放连接的方式实现。

搜索本是为微信解决公众号需求而实现的,后来发现搜索的延展性很强,决定把更多服务和内容接入到微信,最终实现「用微信就能搜」的结果。这也符合微信将自身视为浏览器化身的定位。

而对主力承接搜狗团队的PCG来说,相比打造一个成功的通用搜索产品,他们更需要的是成熟的搜索能力。

PCG的核心业务是图文、视频、社交等内容,移动时代内容分发的利器是推荐,但这并不妨碍搜索在其中的重要性。

移动互联网弱化了搜索的入口属性不假,但试问哪个APP不具备搜索的能力?携程、美团、快手、抖音,搜索几乎成了移动服务内嵌的标配。

其次,搜索和推荐可以产生协同效应。今日头条刚开始做推荐,张一鸣就想把用户搜过的字词用在推荐策略,相当于搜索变成算法模型的一个推荐特征,因为搜索是有明确的需求。但当时头条做得并不是很好,投入也不够,2016年只有一个人在做搜索相关的事情。

转年,头条就开始加大了对搜索的投入。而且后来搜索在字节是类似中台的服务能力,可以提供给头条、抖音和西瓜等产品。

腾讯过去以连接一切内容为立身之本,却在内容侧屡遭围攻。腾讯看点差不多是对抗头条系,唯一战绩拿得出手的产品。但图文时代过去,短视频时代,腾讯短视频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推荐算法的魔力没有站在腾讯这边,搜索团队又拱手相让。除了微信的社交分发,腾讯在移动端的内容分发并没有真正连接用户。

腾讯要补的课是,过去在搜索能力的短板,而不是为了重塑一个独立的通用型搜索产品。买下搜狗是否能够实现这样的愿望,要看PCG掌门人任宇昕接下来如何排兵布阵。

王小川在四十不惑时,曾提出一个思考命题:「在不同的时间里面,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意义,做到更真、更美,把自己的意义和别人对你的意义连接在一起。」

17年前创造搜狗,他大概没有想到,自己的位置和一部分意义,是因为跟腾讯的连接而存在的。

 

作者:翟文婷

来源:新芒daybreak(ID:new-daybreak)

]]>
腾讯“门户开放”? //www.f-o-p.com/256612.html Sun, 19 Sep 2021 00:00:20 +0000 //www.f-o-p.com/?p=256612

 

今天是9月17日,工信部要求各大互联网公司解除“屏蔽网址链接”的期限已至。腾讯迈出了一大步:用户升级最新版本微信后,可以在一对一聊天场景中访问外部链接,群聊尚不支持。微信在声明中提及,群链接因涉及广大接收方用户,将继续开发功能便于用户自主个性化选择。

我们体验发现,目前部分用户已可在微信一对以聊天中访问抖音外链。

微信在调整外链声明中指出的开放外链循序的原则也值得注意,其中两条为:防止出现过度获取用户隐私、危害网络信息安全与数据安全的行为;防止出现过度营销、诱导分享等有损用户利益的行为,对于急于开掘微信流量金矿的电商平台来说,这并不是个乐于听到的消息。

不论如何,中国互联网从2013年开始形成的超级APP之间互相隔绝的格局,终于在强大的行政压力之下,开始显露出互联互通的趋势。

2013年底,阿里关闭微信跳转到淘宝商品和链接,用户点击链接后,会进入到手淘安装页面,阿里的理由为: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消费者上当受骗,以及保护用户隐私安全,“微信一天不安全,我们一天不开放。”

后续大家都知道了,微信从此也对淘宝关上了大门。

围绕链接屏蔽、接口授权,自2018年3月至今,字节和腾讯更是已大战过三百回合。

双方近日又围绕违规链接展开了一轮舌战。腾讯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字节跳动涉嫌盗取腾讯关系链。《财经》在文章中指出,腾讯给出的违规链接判定标准来看,似乎不能明确将短视频和电商链接划入违规之列。对此,腾讯相关负责人表示,字节跳动涉嫌盗取腾讯关系链。9月13日晚间,抖音回应称,“字节跳动涉嫌盗取腾讯关系链”系谣言。

有趣的是,抖音指责腾讯屏蔽链接,但屏蔽对手链接似乎是巨头的通病,抖音自己也不例外。去年年底,抖音公布新规,直播间商品不支持第三方链接,需使用抖音小店商品链接,时任抖音电商总裁的康泽宇今年4月曾对此解释,禁止外链最重要的原因是平台难以检查和管控——跟腾讯、阿里屏蔽外链的理由如出一辙。

最早是淘宝屏蔽了微信,而后微信屏蔽了抖音,如今抖音直播间商品同样不支持第三方链接(这当然包括淘宝),巨头之间的屏蔽链越来越长。

自从AT争霸的格局形成以来,建设流量闭环、自给自足的超级APP,就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发展方向,中国互联网也因此越来越孤岛化。

然而,随着竞争的深入,原本割据自雄的互联网巨头纷纷撞上了增长天花板。孤岛化难以为继,为了进一步发展,巨头们摇身一变,转而成为互联互通最有力的鼓吹者。

打开天窗说亮话,在一定程度上,互联互通这个课题可以简化为腾讯——或者更进一步,微信——如何“门户开放”。

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微信拥有12亿多月活,流量充沛无比,社交关系链也分外完备。对于陷入增长停滞的电商平台,以及渴望打通关系链的内容巨头,这是一块远比海外市场更加现实的矿藏。

打破“孤岛”的呼声,放在以往,腾讯大可不屑一顾,但今时不同往日,反垄断大潮笼罩中国互联网,互联互通作为政治正确,已经成为所谓的“非如此不可”。

旧秩序的瓦解与新秩序的建立,并非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互联互通的大趋势已板上钉钉,但每一个环节处理形式的细微差别,可能就会引领巨头新秩序走向不同的结局。

在多方利益博弈下,新秩序正在缓慢建立中。

A

9月13日,针对工信部提出的“推动即时通信屏蔽网址链接等不同类型的问题,能够分步骤、分阶段得到解决”,腾讯、阿里、字节三方做出了不同表态:

腾讯回应,将坚决拥护工信部的决策,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

阿里回应,互联是互联网的初心,开放是数字生态的基础,阿里巴巴将按照工信部相关要求,与其他平台一起制定未来,相向而行;

字节跳动回应,将认真落实工信部决策,并呼吁所有互联网平台行动起来,不找借口,明确时间表,积极落实,给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便利的网络空间。

不用细品,便可知三方立场、诉求迥异。腾讯的立场自不消说,它肯定不会允许微信沦为巨头的营销乐园,背后动机或出于用户体验、生态健康,或同样出于商业考量。

阿里的立场则要复杂得多了。截止今年二季度末,阿里中国零售市场年活跃买家为8.28亿,环比增加1700万;同期,拼多多这一数字为8.499亿,环比增加2600万。电商平台无一例外地即将触碰用户增长天花板,但有微信加持的拼多多,天花板显然要高上一层。

过去几年,阿里派出了数路小队或在内、或向外寻找流量之源,但相比拼多多拥有的地利优势,总归是棋差一招。倘若微信大门洞开,淘系用户增长天花板就有打开的可能。

今年3月,淘特向微信发难,提交了小程序开通申请,这被视作阿里与微信关系的破冰。事实上,更早之前,饿了么、盒马、菜鸟都已开通微信小程序。

但把这一串名单列出来便可发现,阿里系进驻微信是有选择的进驻,而非全盘托付。

上述这些产品的主要收入来源都并非广告,至少在现阶段不是。以外卖为例,美团财报显示,其餐饮外卖业务中,佣金收入为203.53亿元,在外卖总收入231.25亿元中占88%,在线营销服务收入为27.64亿元。饿了么的收入结构大概会与此相当。

长远来看,淘特的主要收入来源依旧会是广告,拼多多正是如此,但在现阶段,淘特的战略使命是帮淘系寻找新增用户以及服务下沉人群,微信自然成为淘特想要安营扎寨的土地。

值得注意的是,淘宝主站并没有奏响进军微信的号角。

无码科技CEO冯大辉(Fenng)2014年曾在《微信和淘宝到底谁屏蔽了谁?》一文中提及,“淘宝的收入主体可以说就是广告,说白了就是在通过自己的流量进行变现,越是闭环,变现的能力就越高。如果被微信或是其他第三方撕开了一道口子,毫无疑问会影响营收,而且是致命的。从战略上,大淘宝体系应该不希望卖家们有自主的免费的流量。”

完成无线化转型的淘宝曾试图封掉微信这道口子,以避免向收银台靠近,但当商家对流量的需求逐渐超出淘宝的环境承载能力,补给流量就变得愈发迫切。

进入微信内场,对淘宝来说,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多了一块未被开采殆尽的流量金矿,多了一个可方便触达用户、用户同样可方便唤起产品的渠道,产品社交传播的能力也可大为增强。

以淘宝为例,按照现下规则,用户将商品链接分享给好友时,需进行“复制”、“打开微信”、“粘贴”三个步骤,好友要完成“复制”、“打开淘宝”、“粘贴”三个步骤,倘若淘系拥有小程序,则双方步骤都缩减至一步,分享的门槛大幅降低,用户分享意愿自然更强,平台做社交裂变也就有了最基本的条件。

但同时,对淘系来说,开放也不只有好处。一旦开放,商家、淘宝客等大队人马必将来到微信寻找更便宜的流量,淘系长期以来精心构筑的流量壁垒,就面临被打破的风险。

一旦淘宝站内流量价格上升速度减缓,显然对阿里妈妈的广告收入不利。不过,这种变化会以何种程度演进,尚未可知,说不定长久看还会有利于淘系生态健康。

B

单看对流量增长的渴望程度,抖音自然不若淘宝迫切,它本就是最大的新兴流量主,但因近年头腾战事持续升级,与阿里并肩站在腾讯大门前的字节,叩击门环的力度,要比盟友大得多。

填补上社交关系链,是抖音长久以来的一桩心事。公众号已经验证,“内容+社交”是行之有效的组合,一旦内容平台能构建相对稳定的社交关系网,用户粘性会大大增强;而社交关系网,会加快内容的流动速度,传播范围也会更广。

由于产品设计等历史原因,抖音走了一条弱化关注,重内容分发效率的道路,这导致抖音缺少社交关系链的沉淀,在社交传播、社群传播一环自然存在短板。

近期,抖音就在发力建立自己的社交关系链,具体动作为在“推荐”页面以卡片形式向用户推送“通讯录好友”或“可能认识的朋友”等存在社交关系的好友。

“头腾大战”中,腾讯和字节之间的主要争端之一就是字节是否获取了腾讯关系链。

2019年1月,抖音就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微信账号登录发布声明称,应是由于微信提供的登录服务出现问题;腾讯随后回应,微信及QQ用户在抖音APP授权登录后,帐号被无感知地推荐给大量微信及QQ好友,甚至二度好友,给用户带来隐私安全困扰,因此取消抖音APP新增用户授权微信及QQ登录能力。

抖音最新的回应是,“字节跳动涉嫌盗取腾讯关系链”系谣言,“抖音推荐好友主要是基于用户授权后的个人信息,与腾讯无关;微信关系链除非微信主动提供,否则从技术上不可能获取;法院判决证明抖音并未获取用户微信/QQ 关系链。”

而诉讼结果,以及公众对字节是否获取腾讯关系链的判断,可能会直接影响后续微信对字节系产品链接的开放程度。

微信在外链新规中提到的这点就值得注意:“防止出现过度获取用户隐私、危害网络信息安全与数据安全的行为。”

除了抖音内容传播会因微信开放受益,如同淘宝商家会从开放大潮中受益,一旦微信开放,抖音生态内的品牌商家、达人、服务商想必也会参与到这场微信流量再开发的浪潮中。

字母榜曾发现,商家会在抖音主页留下客服微信号,用户可加入粉丝微信群,直播开启后,商家会在微信群内通知,并鼓励用户进行社交传播。

倘若商家在抖音开播时,可直接将直播间链接分享到微信群,商家、达人便多了一个取之不竭的流量池。

在既有的互联网秩序中,腾讯自身已有小程序+视频号的组合,拼多多、快手也分别有电商+直播的组合,拼多多、京东、快手与微信之间也是互通的,但微信+淘宝、微信+抖音,乃至再在这个公式后添加数个平台,却是全新的组合,这对商家无疑是好事一桩。

但这时抖音的广告收入,恐怕也会遭遇与阿里妈妈类似的挑战。公域的算法推荐制,正是抖音广告变现效率较高的重要原因,当商家争夺用户时长的阵地被拉到微信,抖音主站的广告需求量恐怕也会受影响。

从另一个层面,抖音入侵微信后,视频号乃至视频号直播面临的挑战要更大。

以上设想皆为后话,环环相扣的连锁反应的发生尚需时日,互联网新秩序的搭建,尚停留在初级阶段。

按照微信调整外链规则的最新政策,现阶段访问外链仅支持一对一聊天场景,并不适用于群聊,但商家做私域流量的一个重要阵地就是微信群,没有这一工具做凭依,想来微信淘金的淘宝、抖音商家也无的放矢。

C

腾讯如何接招,这是互联互通的焦点。开放是大势,但腾讯会对此前屏蔽的淘宝、抖音链接以何种形式放开、放开到什么程度,存在多种解决方案。

据《财经》报道,在9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赵志国强调,如果无正当理由,不能屏蔽合法链接。另外,工信部对即将开放的平台外链提出了3点合规标准:

1.具有外部网址链接访问功能的即时通信软件,对于用户分享的同种类型产品或服务的网址链接,展示和访问形式应保持一致;

2.具有外部网址链接访问功能的即时通信软件,用户在即时通信中发送和接收合法网址链接,点击链接后,在应用内以页面的形式直接打开;

3.不能对特定的产品或服务网址链接附加额外的操作步骤,不能要求用户手动复制连接后转至系统浏览器打开。

这三点要求就给后续腾讯的开放之路指明了两个关键点:一是腾讯对合法的商品/内容链接如何放开,二是该如何定义非法链接。

现阶段,“点击链接后,在应用内以页面的形式直接打开”有两种方式:拼多多、京东、快手等APP在微信中的打开形式为,用户将APP内的商品/内容链接分享至微信后,在微信内以链接形式呈现,用户无需跳转到APP即可查看相关内容,另可通过“在APP内打开”按钮,跳转至APP打开。

第二种方式为,由美团、饿了么等APP发来的链接,在微信中的打开形式为,在微信内以小程序形式呈现,无法直接跳转至APP。

这是今年5月,微信调整了小程序政策后的结果。微信方面表示,因小程序使用过程中,出现正常使用流程被阻断、被引导跳转至APP情况,严重影响了小程序用户群体,平台将于5月20日之后不再提供“小程序打开APP技术服务”。

QQ的解决方案则是第三种方式。当其他用户在淘宝、抖音网页版复制商品/内容链接并发送给QQ好友后,用户可直接在QQ内点击查看,无需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另外淘宝用户在登录账户密码信息后,可直接使用淘宝触屏版在QQ内完成商品购买。

让淘宝、抖音获得与目前拼多多、京东、快手享有的“最惠国待遇”恐有难度,三点合规标准也未指出,要支持链接可跳转到APP。

从微信最新政策来看,在互联互通的第一阶段:它选择了第三种方案:即在一对一聊天中,可自由分享、点击外链。

但“对于用户分享的同种类型产品或服务的网址链接,展示和访问形式应保持一致”,又提出了另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平衡淘宝、抖音这些敌人与拼多多、京东、快手这些盟友的关系。除了九宫格,这些与腾讯关系亲密的公司是否还会享有优待,是个未知数。

D

即便微信方面放开了对淘宝、抖音的链接屏蔽,也并不意味着淘宝、抖音在微信里畅行无阻。

2019年年底,微信曾进行一次规模较大的整治外链行动,拼多多成为被整治的重点对象,拼团砍价和领红包链接皆被屏蔽,拼多多不得不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将分享链接掺杂在大段故事会式的微信文字中,以躲避微信屏蔽。

目前,若拼多多用户想要邀请微信好友助力,同样无法直接分享助力链接,链接内容类似于火星文的编码,用户需复制链接后,粘贴到微信,好友再进行微信内复制、APP内打开的动作,才能完成助力。这与淘宝、抖音链接分享形式无异。

此外,为躲避微信屏蔽,拼多多另有一种更为复杂的助力方式:用户分享的助力邀请为二维码图片,好友在微信识别图片二维码后会获得一串数字,好友需复制数字,并将其粘贴在拼多多的搜索框内,才能助力完成,整个助力链路极为复杂。

今年春节期间,微信曾发布过一则处理违规营销内容的通知,其中就包括这样两条:一是为避免过度营销内容对用户的骚扰,请不要唆使用户在朋友圈和会话内发布及传播具有识别、标记功能的特殊识别码、口令类信息;二是外链内容不允许通过明示或暗示的金钱奖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等利益内容,诱导用户下载或跳转到外部APP,或需要用户离开微信、下载特定内容或完成特定操作。

前者的处理对象包括腾讯视频、百度、抖音、拼多多、今日头条;后者处理对象则包括快手。

此前微信生态游戏规则的裁定权与解释权一直掌握在腾讯手中,虽然这套游戏规正发生变化,但仍给腾讯留下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显然,腾讯不会任营销外链在微信横行。

目前来看,微信用了两套方案以试图压住营销过盛的苗头。一是在开放的第一阶段,外链开放的范围只限于一对一聊天,而不开放给营销重要阵地群聊。

二是微信在外链新规中指出,外链开放要防止出现过度营销、诱导分享等有损用户利益的行为,并将更多选择权交给用户。另外,微信会设立外链投诉入口,用户可以举报违法违规外链。“平台将按照相应规则处理,并对外链提供平台的管理有效性设立信用分级。”

从一个普通用户角度看,若淘宝、抖音等平台链接可自由在微信里打开,无需通过复制、粘贴完成分享会方便不少,如果这类营销属性较弱的链接得以放开,用户使用这些产品的体验会得以上升,同时,进行社交分享的动力会更强。

同样的道理,如果好友助力等营销信息可一键分享,并被一键查看,分享链路的缩短,也必将增加用户邀请好友助力、砍价的动力,类似营销玩法自然会更盛,在短时间内,火星文恐怕不会从互联网世界消失。

但现下的互联互通只进行到第一阶段。如何既顺应互联互通的大势,又不导致类似营销信息泛滥,是微信未来要继续面对的难题。

过去数年,因投资关系、业务竞合,国内互联网公司隐隐组成不同阵营,在此前的流量竞争中,腾讯一方始终占据上风。但在汹汹而来的字节面前,腾讯的优势不再具有压倒性。

另一个有趣的可能是,随着腾讯解除对淘宝、抖音的链接屏蔽,如今利益一致、同样站在腾讯对立面的淘宝和抖音,可能因电商业务、商品链接产生新的争端——多米诺骨牌已然推倒,新规则必然会建立新秩序。

 

作者:谭宵寒

来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
腾讯阿里相爱相杀简史 //www.f-o-p.com/249321.html Fri, 16 Jul 2021 00:26:00 +0000 //www.f-o-p.com/?p=249321

 

从在商业的狂风暴雨之中加固自己的城墙,到明争暗斗、你追我赶、互不相让,再到如今的破冰、合作,阿里腾讯的合作-对抗策略在互联网发展洪流中发生着改变。而二者相爱相杀的简史,也是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简史。

2021年,“活久见”系列需要多加一笔,阿里腾讯“握手言和”。

“阿里巴巴和腾讯正考虑采取措施逐步向对方开放服务。”7月14日,一则腾讯与阿里正在分别制定放松限制计划的消息,让整个互联网一片哗然,如同往一个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弹,瞬间引爆。

根据道琼斯援引未具名知情人士报道称,阿里巴巴将在其电商网站上添加银联开发的移动支付服务。阿里巴巴方面最初采取的步骤可能包括在其电商平台、淘宝和天猫上引进腾讯的微信支付功能。

这意味着,阿里、腾讯长达8年的对抗,有了缓解的迹象。

消息一出,阿里巴巴美股盘前大涨超3%,腾讯控股ADR盘前一度大涨3.76%,而背靠腾讯的拼多多却“躺枪”了,盘中一度大跌超5%。

不少人直呼“世纪大和解”

作为互联网界的“拓荒者”,这两家公司盘根错节,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有一家公司可以完全独立于这两大生态之外。

作为竞争对手,二者之间也早已横亘了一道“三八线”,从2013年开始,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与腾讯旗下的微信QQ就互相屏蔽,8年来,这种“屏蔽”更是在多个领域出现。

合作早有征兆。今年3月,就有消息称阿里方面提交了淘宝特价版小程序的申请,期待和腾讯合作,但申请仍在审批中。当然,这种合作也是基于一个更大生态的改变。

从在商业的狂风暴雨之中加固自己的城墙,到明争暗斗、你追我赶、互不相让,再到如今的破冰、合作,AT(阿里和腾讯)的对抗策略在互联网发展洪流中改变。

而二者相爱相杀的简史,也是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简史。

8年针锋相对

当你想要从淘宝分享链接给微信朋友,需要经过几步?

在淘宝上复制分享链接——在微信粘贴——朋友在微信上复制——淘宝上打开链接。

而在许多应用上,这个过程往往只需要一步,跳转。

反人类的操作背后,是两大巨头之间的“泾渭分明”,或者说是“相互封杀”。

AT矛盾的公开化,可以最早追溯至他们在自己的生态圈中互相封杀。

第一次大战,始于阿里入股新浪微博,并让后者成为淘宝营销阵地,微信为了以防步入新浪微博的“后尘”,2013年7月26日,主动出击实施封杀微信营销账号。

微信封杀的营销账号中,不乏有80万粉丝的公共账号,其中大多是淘宝卖家的公共账号。被封杀的账号均被取消包括群发在内的功能,此外微信还向用户发出建议取消关注的通知。

面对如此直接的针对,阿里以安全为由、封杀微信流量入口作为回应,7月31日,阿里屏蔽微信淘宝客类营销应用数据接口的消息传来,无数混迹于微信与淘宝边缘的淘宝客哀嚎一片。11月,手机淘宝正式关闭微信通道,安卓和iPhone微信用户点击淘宝商品或店铺链接,均会跳转到手机淘宝的安装页面。

彼时,与阿里巴巴有着紧密资本联系的新浪微博、酷盘、虾米音乐也加入了战斗,均在取消了“分享到微信”的按钮,转而“分享到来往”。阿里此举,势将微信踢出自己的生态之意明显。

而在另一面,微信也迅速做出反击,将导向淘宝网站流量渠道全部关闭,并且提示用户该地址已被屏蔽。腾讯也围绕公众账号拉拢合作伙伴,其中重头戏就是电子商务企业和线下商户,也与阿里形成直接竞争。

二者的相互出击,此后也不断祭出新封杀,最终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是“淘口令”这样妥协的方案,以及双方系应用的长久割裂。

从这场相互封禁的大战开始,也标志着,这两家曾看似没有交集的巨头,随着各家生态圈的不断扩大,短兵相接正式开始。

彼时,多名业内人士就预言,阿里、腾讯必有一战。

在传统互联网时代,凭借电商的强大生态链,阿里营收曾数度超过腾讯,成为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凭借微信和手机QQ两大产品迅速占领了移动社交领域的大部分市场,其市值也超过了阿里和百度,成为中国第一家市值达千亿美元的互联网企业。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势头日趋加快,相同业务领域的渗透让激战不可避免。

谁曾想,这样的交战来的如此之快。另一场激战的焦点,就在彼时的蓝海移动支付上。

2014年,春晚首次引进新媒体互动创意。一夜之间,让国民认识了“摇一摇”和“微信红包”,培养了用户使用红包的习惯。

微信支付的兴起打了阿里系一个措手不及。根据微信官方披露数据,2015年春晚直播的近5个小时内,微信发出红包总量达到10.1亿个,是2014年的60余倍;截至2015年5月,微信零钱的用户数达到3亿,占微信月活用户的54.6%。

此时,距离微信推出线上红包产品,刚刚过去一年。微信支付打的这一翻身仗,被马云称之为“偷袭珍珠港”,也成为日后与支付宝分庭抗礼的重要基石。

公开宣战后,双方还曾不断试探对方的领地。2013年,马云就推出“来往”向微信发出挑战,可惜“来往”失败了,但马云并没有放弃,推出企业微信“钉钉”,如今算小有成绩,面对挑衅,马化腾也在电商领域进行反击,利用微信强大的流量鱼塘,给京东、拼多多输送流量来对抗淘宝。

经历耗时8年的持久战,阿里与腾讯两大巨头的业务触角在互联网行业已无处不在。从滴滴快的大战、外卖大战、共享单车大战、社区团购大战,都有他们的身影。

马化腾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称,滴滴与快的大战时,背后的腾讯与阿里最高一天亏4000万,谁也不敢收手,一收手就前功尽弃了。后来在跟马云沟通,以及很多资本的撮合下,2015年滴滴与快的才合并。

很多人认为阿里与腾讯各自支持快的与滴滴,只是在争夺共享出行的市场份额。事实上,往更深层次看,阿里与腾讯是在抢夺支付入口,进而掌握在O2O领域的主动权。滴滴与快的的竞争,只是阿里与腾讯在O2O竞争上的一个局部战场。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市场竞争逐步进入下半场,几乎所有互联网企业都选择“以邻为壑”,腾讯与阿里这两大巨头角力也在此后愈发升级。

这次破冰,无疑是一次史诗级的局面。

10年野蛮生长

腾讯阿里相爱相杀的简史,也是一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简史。

1998年,毕业不久的马化腾,在深圳创建了腾讯。

1999年,辞去英语老师的马云,在杭州创建了阿里巴巴。

这一年,QQ的前身模仿软件OICQ发布,腾讯长成参天大树,最初的幼苗开始萌芽,初入社交领域。恰在同一年,阿里成立并推出专注于国内批发贸易的中国交易市场,这是1688的前身。

初入商业领域,在步入千禧年之前的1999年,两颗交织争斗的大树同时被埋下种子,此后野蛮生长的互联网市场给这两颗种子浇上爆炸生长的养料,他们后来交织成遮蔽巨树。

2000年,腾讯获得IDG与盈科的投资,估值550万美元,马化腾彻底打消了将QICQ卖掉的念头。恰在同一年,走投无路的马云也获得软银2000万美元投资,这两笔投资帮助这两颗种子度过了最脆弱与艰难的成长期。

2003年,马云在阿里巴巴之外创立淘宝,2004年,支付宝从淘宝分拆,做第三方支付。如今淘宝、支付宝已经长成参天大树。2006年,雅虎获得阿里巴巴四成股份之后,腾讯与阿里开始产生第一次交织。

这一年腾讯推出财付通,支持全国各大银行的网银支付,用户也可以先充值到财付通,享受更加便捷的财付通余额支付。2006年前后,雅虎的投资与阿里巴巴B2B业务在香港上市接踵而至,给阿里的业务再度添了一把火,淘宝开始成长为国内第一大电商平台。与此同时,腾讯开始进军游戏行业,并在此后一度成为腾讯利润的主要来源。

以2016年为例,这一年腾讯1520亿的收入中,700亿都来自游戏,占比46%,排在其次的是广告收入,只占约17.7%,而唯一能在腾讯游戏版图中突围的,大概也只有网易一家。

时间来到2010年,移动互联网迎来是真正意义上的元年,“SoLoMo”,即社会化、本地化、移动化成为主流。

2010年1月1日,淘宝更换了新首页,注册用户达到3.7亿,在线商品达到8亿。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在这一年,用户对电商在价廉之外,增强了物美的需求,以淘宝商城为代表的B2C业务交易额在2010年翻了4倍,淘宝单日交易额峰值达到19.5亿元,淘宝替代B2B成为阿里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腾讯与360的“3Q大战”激烈正酣。

2010年春节,腾讯推出了一款免费安全软件QQ医生,迅速达到1亿装机量。2010年中秋,按照周鸿祎回忆,他突然接到报告,QQ医生升级成为QQ电脑管家,兼有360安全卫士的所有主要功能。

周鸿祎立刻召集员工回公司商议具体对策,一周后封闭开发了360隐私保护器。这款隐私保护器在2010年9月27日发布,专门搜集QQ软件是否侵犯用户隐私。随即,QQ立即指出360浏览器涉嫌借黄色网站推广。经此一战之后,腾讯开始变得自省、开放、更加强大。

一款通向未来世界之门的软件,正在孕育之中。2010年10月21日,跨平台聊天应用Kik正式上线,发布后两周内,注册用户就超过100万人次,成为App store上的明星,创始团队是一群来自滑铁卢大学的学生,号称要干掉短信。

远在中国广州的张小龙关注到了Kik,他给老板马化腾写了一封邮件,他认为移动互联网会产生新的即时通讯工具,可能对QQ造成颠覆性的威胁,建议腾讯也做类似产品,马化腾很快回复了邮件表示认同。2010年11月20日,在工信部官方调停3Q大战的当天,“微信”项目正式启动,2011年1月21日,微信上线。

 2011年1月21日 微信开启公测 

至此,阿里、腾讯和百度,分别掌握了互联网最重要的三个入口,电商、社交和搜索。一个概念的形成与固化,并非一日之功,很难查出BAT最初的定义者,大概在2009年底到2011年初,它们成为公认的三巨头。

自此之后,腾讯开始沿着社交、游戏不断发展,而阿里则沿着电商竞技。

但两家公司的“野心”远不止这些,它们不仅仅只是想做某个领域巨无霸,而是试图和国家的经济发生更紧密的关联。要做“空气”和“水”,成为无法被前行的列车抛下的“特别乘客”。

新财富2020年11月曾统计,全球586家独角兽公司中,腾讯投出了将近1/10,高达52家,仅次于红杉资本;而阿里系(阿里、蚂蚁、云锋)投资了44家;中国前30大APP,7成隶属AT旗下;中国最富500人中,与AT有股权合作关系的超过1/10,40岁以下富人有1/3来自阿里系、腾讯系。

如今,在社交、支付、外卖和大文娱领域,双方的竞争已经十分焦灼。例如,在社交领域,腾讯握有微信、QQ两大王牌,阿里则控制着微博,并推出了钉钉等;在支付领域,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一直都是“死对头”;在外卖领域,阿里有饿了么,腾讯则重金押注美团。

 互联网大佬们的饭局

截至7月14日,阿里巴巴的总市值为56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719亿元),腾讯的总市值亦高达5340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4434亿元)。

分水岭已现

腾讯和阿里的竞争,反映的是全球商业市场的一个规律——双子星,即每个行业,最终都会形成两个巨头,它们是双子星。比如:麦当劳和肯德基、耐克和阿迪达斯、空客和波音。

双子星的好处是,形成良性竞争,避免单独发展的风险。但在近乎双巨头垄断的战略驱动下,互联网双子星引发的风险在于,这种双头垄断的竞争也阻碍了初创公司的雄心壮志。

比如,如今广为人知的阿里系饿了么,曾经也是被预测会独立成长为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企业。

但在2015年,由阿里支持的美团网与腾讯支持的主要竞争对手大众点评网联手,不久以后,美团-大众点评在腾讯领投的一轮融资中筹集到了33亿美元资金,让腾讯在这轮融资中拥有了更大影响力。

这桩并购交易让阿里巴巴在外卖领域感到不安。对此,阿里巴巴的回应是抛售几乎所有的美团股份。为了寻求新的竞争方式,阿里巴巴投资了饿了么,并且于当年4月以 95 亿美元的市值买下整个饿了么平台。阿里巴巴的一名副总裁随即被任命为饿了么新任CEO。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巨头越做越大,能够摆脱巨头控制的公司就会越来越少。巨头们始终牢牢掌控着中国的科技圈。他们的生态帝国已经融入了各行各业。

这是时代赋予的“特权”。中国互联网的草创时期,受益于宽松乃至鼓励性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中国互联网企业一度享有一般实业所不具有的巨大创新试错空间,也因此获得了飞速发展和大规模扩张。

很长一段时间,阿里与腾讯都是并驾齐驱。

但这一现象被打破了。

2020年10月24号,马云在上海的一次演讲,让整个阿里陷入舆论漩涡。这次演讲史称“最贵的演讲”,他让阿里掉了20000亿港元。

两个月之后的12月24日,阿里再次面临危机,阿里巴巴因涉嫌“二选一”垄断,被国家立案调查,这场调查的最终结果是罚款182亿元。

从此,阿里腾讯的AT大战暂时告一段落。腾讯市值已经遥遥领先阿里。

而在整个互联网圈,以去年出台的《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为分水岭,一场更大的反垄断生态正在来袭。

监管,对互联网大公司而言,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

两大巨头的握手言和早有征兆,今年3月,据36氪报道,阿里巴巴副总裁、C2M 事业部总经理七公曾表示,阿里方面提交了淘宝特价版小程序的申请,期待和腾讯的合作,但申请仍在审批中。

更早之前,阿里旗下的淘宝特价版曾在春节前夕登陆过微信小程序,当时的名称为“拣值了”,但上线不久后,便被暂停服务。

可以看出,两家巨头正在尝试性地探索如何深入合作

对阿里而言,面临的问题在于用户基数低、不够高频,旗下产品入驻微信,可以寻求更多流量;而对于腾讯来说,用户数已是第一,阿里系产品入驻则可以增加微信支付的使用率,似乎双方都能受益。

更为深远的意义是,这将是一个全新起点,互联网科技圈将以一种更公平、开放的形态,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谭丽平 任娅斐

来源: 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
拼多多腾讯,互攻对方腹地! //www.f-o-p.com/237854.html Tue, 30 Mar 2021 02:19:13 +0000 //www.f-o-p.com/?p=237854

 

去年2月,拼多多上线拼小圈,被看作是拼多多版朋友圈。该功能支持添加“附近的人”为好友,对标微信的同名功能,其进军陌生人社交领域的野心已经初现。但拼小圈因暴露用户购物记录、反复弹窗诱导用户添加好友等问题备受诟病。

近期,拼多多在小程序灰度测试了社交功能,在引起外界关注和争议后迅速下线。同一时间,社区版块也因涉嫌抄袭和打色情擦边球,引发有关部门点名和外界抵制。

拼多多的社交基因来自于微信。正式做社交,意味着冒犯腾讯。而腾讯也没有对拼多多留情,推出了拼团砍价型产品,作为战略防御。

种种迹象表明,拼多多做社交是势在必行。而其和腾讯的关系,也将随着彼此的业务布局的不断重合而迎来质的变化。

争议不断的拼小圈和行家心得

拼多多的产品逻辑,是强迫式逻辑,如果用户不说“NO”,拼多多就默认用户表达了“YES”。拼小圈上线之后,每当用户购买商品时,都会默认将购物记录同步到拼小圈,除非用户每次都主动选择取消。收货后,用户还要及时对商品进行评价。如果不评价,购物记录依然会同步到拼小圈。

拼多多腾讯,互攻对方腹地!

购物后用户需要手动取消同步

这样的默认规定,让很多用户在无意间将自己的购物隐私暴露给了拼多多好友。

在某些情况下,即便用户说了“NO”,拼多多也会反复骚扰用户,直到用户回答“YES”才罢休。拼小圈上线初期,每次用户上线,都会弹窗诱导用户添加好友,如果用户不点击添加,就会反复弹窗询问用户,直到用户愿意添加为止。

令用户不厌其烦的引流方式,虽令人诟病但成绩斐然,即便是不玩“砍一刀”的用户,经年累月下来,也会具备一定数量的好友。

除了拼小圈,拼多多还着手搭建社区。去年8月,拼多多上线了内容版块“行家帮你选”(又称行家心得)。拼多多对产出优质评价的账号会予以行家认证,通过整合优质评价内容、进行集中曝光来帮助用户进行消费决策。

但今年3月,该内容版块曝出大规模搬运抄袭事件。众多种草博主指出,有大量拼多多行家账号,搬运自己发布在小红书等平台的内容。有博主联系小红书官方客服,得到的回答仅仅是“对您没有影响”。

有博主反映,拼多多在3月初抄袭质疑爆发之后,迅速下线了行家帮你选,但又于近日将该版块重新上线。重新上线后的版块内,仍然存在行家账号搬运小红书笔记的现象。

拼多多腾讯,互攻对方腹地!

仍有其他平台创作者反映行家心得盗图

在百度贴吧等平台,存在许多拼多多行家心得的有偿接单帖。「新熵」从多位接单的行家处了解到,制作行家心得的流程和普通刷单一致,只是内容质量上有区别。“重点是图片要清晰好看,再配上比较真实的文案,基本都可以入选行家心得”,一位行家心得接单者表示。

目前,在刷单黑市,行家心得内容报价为每条20元左右。行家心得经过系统筛选才能显示,如果未能被筛选,则每条按2-4元结算。

关于近期曝光的搬运事件,有接单者表示,白牌商品做不了,只有品牌产品才方便直接搬运小红书内容,操作更快,价格也更低。有的商家甚至自己去小红书扒图提供给刷单者,以节省行家心得的刷单成本。

祸不单行,3月25日,拼多多被网信办点名,指平台部分店铺发布色情低俗图文信息。目前重新上线的行家帮你选,依然存在打色情擦边球的内容。例如身着暴露服装、所展示图片和商品弱相关的评论。

在涉嫌打色情擦边球的内容下,通常会出现不少男性头像用户的言语骚扰性质的评论,引发女性用户不适。这样的内容社区,毫无疑问偏离了内容社区的种草初衷。

拼多多腾讯,互攻对方腹地!

某款探照灯的行家心得

抄袭搬运能够帮助社区快速启动,打色情擦边球又能快速吸引流量,即便是部分商家的自发行为,作为平台的拼多多,也责无旁贷。

和拼小圈一样,即便争议不断,也没有帮助行家帮你选斩获数据和流量,每条内容的评论和点赞数据多在几十至几百不等。

从推广拼小圈等基础社交功能到社区搭建,即便一路伴随着争议,拼多多也丝毫不掩饰其冒进的作风。拼多多距离做真正的社交,只差临门一脚。

进军社交,势在必行

3月初,有媒体报道拼多多小程序端小范围测试了交友版块“找朋友”,进一步试水陌生人社交。但该功能似乎“见光死”,在引发外界关注之后迅速下线。

拼多多做陌生人社交也改不了“下沉市场为王”的惯性,极力迎合下沉市场用户。交朋友版块内设置了许多低俗的互动话题,引导用户参与讨论。

拼多多腾讯,互攻对方腹地!

此外,该版块内,用户发布的多是相亲交友类帖子,其中不乏有用户穿着暴露。

拼多多腾讯,互攻对方腹地!

暴露隐私、诱导用户、抄袭搬运、内容低俗,拼多多的每一个社交方面的动作都会落入争议的窠臼。但凭着种种有意无意的手段,拼多多的社交体系已经初具规模。

电商平台角逐的下半场,都是朝着复合型平台的方向迈进,而社交,又是各个电商平台重点发力的方向。所以拼多多正式进军社交,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从大的视野来看,很多电商平台都想做社交,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在社交上做过诸多尝试。电商平台为什么要做社交?答案也随着平台和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着。

起初,电商平台做社交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借由社交功能,增强用户粘性,以提高转化率。阿里在支付宝社交业务进展缓慢的情况下,曲线救国,选择用内容增强用户粘性,于是淘宝直播和淘宝短视频诞生了。

再后来,电商平台做社交,考虑的不仅仅是增强用户粘性,而是希望能够通过社交,分析用户画像和潜在需求,以提高智能推荐的转化率。淘宝的逛逛和拼多多的行家心得,都是基于这种逻辑而生的。

从大的角度来看,社交功能还是电商平台的“破壁机”。在线下交易时代,人们去实体店购物,可以感受到商品实物质量,后续如果有质量有问题可以到店退换。但是电商时代,这种传统的信任系统不复存在,隔着电子屏幕,卖家与买家之间产生了厚厚的壁垒。

电商平台的“七天无理由”“退货包运费”等措施,均是破除壁垒的手段,但实际上,社交才是能够有效迅速打破不信任的武器。

社交电商,通过基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背书,让线上交易的不信任感被大幅降低,人们便有动力去购物。这也是微商模式不以电商平台为中介,却得以成功的原因。

正在急于上行的拼多多,当然希望能够通过社交,破除“五环内”用户对其的固有印象和防备。

但是对于拼多多来说,做社交还有着一层别样的理由,那就是社交电商仍富有想象力,且与拼多多自身的资源相契合。

事实上,拼多多牢牢占据的下沉市场,是非常适合做社交的。因为下沉市场的用户,闲暇时间更加充足,社交的欲望也更为强烈。

更幸运的是,目前行业内恰好缺乏一款下沉市场的社交产品。在下沉市场,站在金字塔尖的内容产品是快手,电商平台则是拼多多,唯有下沉市场社交这一细分赛道尚未诞生巨头级产品。

目前,拼多多的用户数达7.88亿,是国内用户数量排名第6的移动应用。有大量用户,用户有强制沉淀的拼小圈好友,拼多多已经具备做社交的初始条件,只要把用户的关系网进一步扩大,就能彻底激活社交业务。所以,以陌生人社交为核心的“交朋友”功能出现了。

但是,从交朋友功能的匆匆下线可以看出,即便一向冒进的拼多多,进军陌生人社交的步伐变得保守了,似乎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和腾讯渐行渐远

拼多多进军社交,无疑会影响到和腾讯的关系。

拼多多的迅速崛起,得益于腾讯的扶持和输血。很难想象,一向“洁癖”的微信,竟然纵容拼多多的“砍一刀”等链接在微信体内纵横多年。通过寄生微信,拼多多也获得了社交基因。

对于拼多多来说,拥有自己的社交体系至关重要。因为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如果拼多多不开拓自己的增长渠道,仅依靠微信裂变获客,等于将命脉置于他人手中。

今年1月,微信大面积封禁外链。出人意料的是,整治对象中,不乏拼多多、知乎等腾讯系产品,甚至连腾讯自家的QQ音乐和QQ浏览器也包含其中。

微信变得越来越洁癖,甚至容不下“自己人”。面对这种情况,拼多多更有必要搭建自己的社交体系。

另一边,腾讯也隐隐感觉到了拼多多的威胁。从2011年开始,腾讯一改之前以控股和全资收购为主的投资策略。腾讯总裁刘炽平认为,腾讯不可能涉足所有的互联网产品,只有通过资本形成结盟关系,才是唯一可行的路径。

事实证明,腾讯的盟友们通过借力微信,成长为巨兽之后,并不会甘愿给腾讯做嫁衣。美团和滴滴分别于2016年和2018年上线了自己的支付系统。去年12月,拼多多也正式上线了多多钱包,和微信支付做进一步切割。

腾讯的既定策略开始松动,开始涉足盟友的领域。2020年5月2日,微信上线了官方小程序小鹅拼拼。小鹅拼拼也定位于社交电商,通过诱导用户找好友砍价以完成用户裂变。其主推品类也和拼多多一致,为日用百货、零食水果等快消品类。显然,小鹅拼拼本质就是拼多多的竞品。

拼多多腾讯,互攻对方腹地!

小鹅拼拼小程序界面

面对美团和滴滴在支付业务上的疏离,腾讯并没有采取行动。但是在拼多多上线拼小圈3个月后,腾讯就推出了小鹅拼拼,显然开始对拼多多有所防备。因为对于腾讯来说,电商业务实在是尤为重要。

2020年,微信在一年时间内紧锣密鼓地上线了视频号和直播功能,还灰度测试了微信群直播。外界也普遍猜测,一系列视频类功能的上线,将有助于微信成长为第一个集社交、内容、电商为一体的超级生态。

在互联网第一梯队,社交、内容、电商这三端的融合正在越来越明显,各个平台都在贪大贪全。随着拼多多在内容和社交上的动作越来越频繁,和腾讯成为竞争关系是必然。

即便拼多多以陌生人赛道为切入点,避免与微信发生直接冲突,但社交作为腾讯的根基,是容不下任何挑衅之举的,更何况腾讯旗下已拥有多款陌生人社交产品。

目前,腾讯依然是拼多多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6.5%。拼多多支付页面的第一顺位仍是微信支付,且大力扶持基于微信支付的“先用后付”。在可预见的未来内,拼多多和微信仍将保持共生的关系。

但拼多多的社交业务已经在伺机而动,无论是拼多多着手陌生人交友功能,还是腾讯推出小鹅拼拼,都意味着拼多多和腾讯,开始渐行渐远。

 

作者: 新熵

来源: 新熵

]]>
小众社交围剿腾讯 //www.f-o-p.com/232238.html Fri, 29 Jan 2021 08:05:35 +0000 //www.f-o-p.com/?p=232238

 

如今的小众社交类产品让人眼花缭乱,社交软件也分为各种类型,从内容的不同到社交关系的不同,都意味着产品的定位有所差异。坐拥中国社交头把交椅的腾讯,也一直在试水小众社交,探寻下一代社交产品机遇。

关于腾讯在社交上的动作,大多数人的目光都只会聚集到微信和QQ身上,比如近期微信发布了8.0版本,QQ关闭了兴趣部落等等。

鲜有人注意到,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腾讯在陌生人社交赛道做了诸多尝试。

社交之于腾讯,好比树根之于林木。近些年层出不穷的陌生人社交产品,不断分食着社交这块“大饼”,使得以社交起家的腾讯不得不战略性反击,频频推出陌生人社交产品试水。

QQ诞生于1999年,微信诞生于2011年,两大产品的接连推出,使得腾讯牢牢占据了国内社交市场的基本盘。如今看来,不得不感叹腾讯在社交领域的反应之迅速。微信在QQ发展疲软之际及时推出微信,为自己成功续命。

QQ诞生12年之后,微信诞生了。如今10年过去,社交赛道已然暗潮涌动。腾讯亟需找到行业突破口,再次为自己续命。

01 陌生人社交崛起

“社交赛道还存在新的可能性吗?”

目前看来,腾讯已经攻占了人们的大多数线上社交场景,无论是亲友交流、工作沟通,还是分享生活点滴,都可以通过微信或QQ来完成。

但对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等场景的深度渗透,也使得微信和QQ越来越工具化。即时通讯功能越来越突出,社交功能就越会被用户选择性边缘化。

这也意味着,微信和QQ成了典型的熟人社交产品,失去了陌生人社交的优势。

曾几何时,微信是陌生人社交赛道的扛把子,它拥有“附近的人”“摇一摇”和“漂流瓶”等各种促进陌生人之间认识并交流的功能。但如今,漂流瓶功能已经悄然下线,摇一摇功能被延展,附近的人这一功能也渐渐失宠,微信的陌生人社交迎来全面滑坡。

比起微信,QQ的陌生人社交倒不是那么糟。2019年4月,QQ上线了扩列功能,并提供多维度的好友匹配,这使得QQ的陌生人社交体验有了些实质性的突破。

但QQ的这点努力,并不足以让腾讯在陌生人社交赛道中重占优势。腾讯亟需一款独立于微信和QQ之外的陌生人社交产品。

在腾讯疏于对陌生人社交赛道严防死守的那些年里,众多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的陌生人社交产品应运而生。

陌生人社交的种类繁多,按交友目的划分,可以归结为五种类型,分别是荷尔蒙驱动型、婚恋驱动型、兴趣驱动型、游戏驱动型和人脉驱动型。

荷尔蒙交友是陌生人社交中发展最为蓬勃的一股力量。近几年成为行业黑马的荷尔蒙社交产品均突出了用户某一维度的优势,看地域、看颜值、听声音甚至看“灵魂”。代表产品有陌陌、探探、赫兹、Soul等等。

荷尔蒙赛道势头猛劲,陌陌、Soul等社交产品已经走到了社交赛道的第二梯队。“食色,性也”,顺从人性的荷尔蒙经济,撑起了陌生人社交赛道的半壁江山。

也有一种介于荷尔蒙社交和婚恋相亲平台之间的社交产品,姑且称之为婚恋社交产品,代表产品为伊对。这类产品有着较为鲜明的婚恋属性,但又比专业的相亲平台多了些自由社交的空间。

兴趣交友和游戏交友也是陌生人社交中较强的两股力量,目前发展猛进的兴趣交友和游戏交友平台,基本都锚定了Z世代的喜好和需求。

兴趣交友还可以细分为影视喜好和户外娱乐两个主要方向。例如微光,用户可以寻找有共同的影视娱乐偏好的好友;积目则是户外娱乐的代表产品,用户可以在平台上组局,寻找一起密室逃脱、喝酒蹦迪的好友。

人们在网络游戏中会自发地产生社交行为,这种现象为游戏交友平台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目前,游戏交友领域的典型产品为会玩、玩吧,用户能够在狼人杀、你画我猜等互动型游戏中完成社交行为,达成交友目的。

人脉交友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细分领域。严格意义上来说,人脉交友不是单纯的陌生人社交,而是陌生人社交和熟人社交的复合物。因为人脉的扩张,就是从熟人网络到陌生人网络的扩张。人脉交友产品中的佼佼者为脉脉和领英,均属于职场社交平台。

陌生人社交的全面开花,丰富了社交的可能性。但有观点认为,陌生人社交永远无法威胁到腾讯。因为人的社交路径永远都是从陌生到熟悉,陌生人社交的最终归宿,只能是“加个微信吧”。所以无论陌生人社交产品如何红火,最终都逃脱不了为微信或QQ导流的命运。

但已经有陌生人社交平台开始试图打破这种“宿命论”。去年11月末,陌陌推出了熟人社交产品咔咔。一旦有所成效,注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陌生人社交产品向熟人社交发力,避免为腾讯做嫁衣的命运。

02 腾讯的自卫和反击

腾讯的陌生人社交反击战,早在两年前就悄悄打响。

2019年7月起,腾讯陆续推出了8款陌生人社交产品,分别是糖罐社区、卡噗、猫呼、回音、轻聊、有记、灯遇交友和腾讯朋友。

2020年,腾讯再接再厉,陆续推出了去聊、欢遇、HOOD和轻缘4款陌生人社交产品。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腾讯已经推出了12款社交产品。

目前,猫呼、回音、灯遇交友和欢遇这四款产品均已下线。糖罐社区虽仍可以下载,但用户无法注册或登录。腾讯在陌生人社交赛道,短时间内已经折戟了近一半的兵力。

陌生人社交是一条充满风险的道路,其艰险程度和产品的创新程度成正比。近年来兴起的匿名交友、声音交友和视频交友等形式新颖的交友产品,均出现过售卖色情资源、网络招嫖等黑产问题。甚至连QQ的自习室功能,近日都牵扯进涉黄问题当中。

陌生人社交的高风险,使得腾讯的反击举措十分保守。

腾讯的诸多陌生人社交产品,呈现出两种特征,一是将QQ或微信的某一功能延展化、独立化。二是核心功能和头部陌生人社交产品高度雷同。

卡噗、有记和去聊均符合第一个特征。卡噗是一款3D虚拟形象交友产品,本质上是将QQ的厘米秀功能进行了延展和丰富,再加上社区和娱乐元素,就打造成了一款独立的社交产品。

左为卡噗,右为厘米秀

有记引导用户记录生活点滴,其实就是把朋友圈做成了独立的社交产品。不同于微信朋友圈只能看到微信好友的动态,用户可以在广场版块看到陌生人所记录的内容。

去聊是婚恋交友型产品,从产品核心功能上来看,该产品本质是微信“附近的人”这一功能的延展。

附近的人这一功能的失势,根源在于作为熟人社交产品的微信,具有极强的隐私性,头像、个人简介和朋友圈内容,都可能暴露用户的真实信息。因此许多用户并不愿意以牺牲个人隐私为代价,去使用附近的人这一功能。

微信的高度隐私性,也是用户纷纷流向陌生人社交产品的根本原因。这样看来,腾讯推出去聊这样一款独立于微信之外的LBS(基于位置服务)社交产品确实有其必要性。

轻缘、轻聊、HOOD这三款产品和头部陌生人社交产品,有着逻辑和功能上的雷同。

轻缘也是婚恋交友型产品,该产品和黑马产品伊对一样,以视频相亲作为核心功能。

轻聊、HOOD这两款产品则和探探高度相似,要求用户上传真实的个人照片,主打简单粗暴的照片点赞配对。

轻聊、HOOD和探探的首页对比

和探探有所不同的是,轻聊主打高品质交友,目标受众是职场或高校精英。HOOD则不看颜值,会把用户的脸部做遮挡处理,有着品味配对这一小众卖点。

不过上述的6款腾讯系陌生人社交产品,也有共同的特点,即功能较少,创意不足。无论是对QQ或微信的某一功能进行延展还是直接借鉴竞品的核心功能,都只能让新产品在已知的范围内打转,难以吸引用户。

即便是已经下线的猫呼、回音、灯遇交友和欢遇也不过是分别抓住了视频美颜交友、语音交友、漂流瓶匿名交友和视频相亲这几个单一卖点,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在打造陌生人社交产品上,腾讯需要更大的脑洞。

目前,陌陌、Soul、积目等黑马型社交产品,都在往功能新奇且繁多的方向发展。

去年,陌陌上线了基因社交这一功能,本质不过是通过标签为用户进行配对,但却一下子带活了基因广场这个暂新的社区版块。

Soul更是打出了灵魂匹配、恋爱铃、群聊派对、语音匹配、视频匹配这一套组合拳,基本囊括了目前市面上所有小众社交产品的特色功能。积目也凭借线下组局这个脑洞大开的功能在陌生人社交赛道站稳了脚跟。

在这些不断突破原有框架的新兴社交产品面前,腾讯的一众社交产品难免相形见绌。

此外,腾讯在陌生人社交赛道的战略部署也有所不足。

按照交友目的来划分,轻聊、去聊、HOOD属于荷尔蒙交友,已下线的猫呼、回音、灯遇交友也属于此类;轻缘和已下线的欢遇均属于婚恋交友产品;有记、糖罐社区略有兴趣交友的基因,但是并不典型;卡噗有游戏交友的影子,但也不是典型的游戏交友产品;腾讯朋友则属于典型的人脉交友。

总的来看,腾讯对荷尔蒙交友十分看重,但在兴趣交友和游戏交友方面十分欠缺。

在兴趣交友方面,QQ内置的兴趣部落是典型的兴趣交友产品。QQ近期宣布,兴趣部落将在2月末正式停运,意味着腾讯在兴趣交友方向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兴趣部落的衰落原因之一是过度饭圈化,脱离了社交的初衷。而热度颇高的兴趣社交产品微光,则从用户自身的社交需求出发,立足于寻找一起做某件事的朋友,强调场景感,从而成功突围。腾讯有丰富的资源,有培育兴趣社交产品的土壤,但在这个方向缺了不少的课。

腾讯在游戏社交方面无所动作倒可以理解。因为腾讯本身就有强大的游戏矩阵,且和微信、QQ的生态相连通,两相结合,腾讯自然具备强大的游戏社交能力,所以并不惧怕以互动型小游戏为核心卖点的游戏社交产品。

无论从产品功能还是总体战略上来看,腾讯对小众社交产品的反击,都不能称之为成功。

03 下一个微信在哪里?

在微信诞生之前,人们觉得QQ已经是国内社交领域无可超越的天花板,但是微信诞生之后,人们才猛然发现,QQ已经不适应时代步伐了。在可预见的未来内,也极有可能出现一款取代的微信的社交产品。

QQ是如何落后于时代的?一是冗余功能繁多,不利于全年龄段普及;二是QQ空间较为开放,不能隔绝陌生人的互动行为,对隐私的保护较差。

微信的顺利上位,正是因为解决了QQ的种种痛点。一方面抓住了“大道至简”的精髓,使得产品的普适性较好,另一方面又隔绝了陌生人的动态,使得朋友圈远比QQ空间清朗。

但如今看来,微信正在重复QQ的老路。如果说看一看、搜一搜的上线,只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公众号生态,是锦上添花之举,那么视频号和直播功能的上线,则完全是超出了社交产品的“本分”的行为。

在以往,微信从不主动给用户推荐内容,用户所能接触到的内容,要么是基于朋友的分享行为,要么是用户主动关注的结果。但是视频号和直播版块内有大量的系统推荐内容,这打破了“微信之父”张小龙提出的“不打扰用户”的产品原则。

很明显,视频号和直播功能的推出,是为了和短视频平台争夺用户时间。但让用户被动地接受内容,使得微信丧失了自己的独特性。一旦用户认知发生改变,认为微信不再克制和矜持,就会让其他产品有了可乘之机。

目前来看,陌生人社交赛道的诸多小众黑马,现阶段的敌人是彼此,终极敌人才是微信。在到达巅峰之前,它们只能和微信抢夺用户时间,并不能取代微信。

对微信造成实质性威胁的只有两方势力,一是拥有互联网巨头背景的社交产品,如抖音推出的社交产品多闪、飞聊,百度推出的社交产品如流等等。以巨头的用户基本盘导流,理论上可以实现用户的快速增长,甚至培育出熟人社交产品。

另一方势力是第二梯队的社交产品打造的产品矩阵。产品经理林筝告诉「新熵」,“小众社交产品的天花板很低,大多数小众社交产品只能是一款小而美的产品。打造产品矩阵才有突围的可能。”

早在2018年,陌陌就开始做产品矩阵,在各个细分赛道做了很多尝试,并陆续推出数十款特色各异的社交产品。仅去年,陌陌就先后推出了对眼、对对、陌多多、哇偶等社交产品。

新的社交产品的表现还有待观察,不过陌陌旗下的其他社交产品中不乏佼佼者,例如几年前收购的探探、声音交友产品赫兹。陌陌已经成为社交赛道内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微信的发展路径可以看出,陌生人社交产品到达一定体量之后,注定会发展成熟人社交产品。巨头导流也好,矩阵抱团也罢,都是社交产品扩充体量的翘板。

腾讯想要在社交赛道维持霸主的地位,光靠微信和QQ还远远不够。面对小众社交产品的强力围剿,腾讯要么被革命,要么自我革命。

 

作者:于松叶

来源:新熵(ID:baoliaohui)

]]>
腾讯的新增长不止于微信 //www.f-o-p.com/223472.html Mon, 30 Nov 2020 07:35:44 +0000 //www.f-o-p.com/?p=223472

 

“930改革”两周年之后,腾讯的面貌开始发生了全新的改变。无论是C端的核心坚守,还是B端的奋力进击,腾讯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前些日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正可以从中一窥究竟。

财报显示,三季度腾讯实现营收1254.47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385.42亿元,同比增长89%,非国际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为323.03亿元,同比增长32%。其营收及净利润,均超出市场预期。

在具体业务方面,C端业务开始重当“火车头”,网络广告业务稳中有进,B端业务进入平稳增长期。

总的来看,相比此前亮点单一的C端业务,腾讯财报能够看的点越来越多了。不过,对于腾讯而言,随着微信流量见顶,寻找新增量变得愈加困难。这种情况下,外界对微信还能否成为拉动腾讯营收的新增长点,抱有更多的顾虑。

一、C端业务强势回归

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净利润增长,腾讯本季度的表现均超出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一年中增长并不显眼的增值服务业务,在本季度再次充当了拉动腾讯营收增长的“火车头”。

具体来看,腾讯主要有增值服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网络广告三大核心业务,三季度腾讯的增值服务业务以698亿的营收额,占到了腾讯总营收的56%,继续占据了腾讯总营收的“半壁江山”。

作为腾讯的最大业务板块,本季度增值服务还以38%的高增速,成为本季度领涨其他业务板块的“火车头”,这一点尤为可贵。从具体业务上来看,腾讯的增值服务业务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其核心的游戏业务,另一部分是其社交网络业务。

其中网络游戏收入增长45%至414亿元,该项增长主要由包括《和平精英》及《王者荣耀》在内的国内及海外手游的收入增长所推动。手游及端游的收入分别为392亿元及116亿元。现象级爆款游戏《王者荣耀》,在诞生了五年之后,其用户活跃度也已经达到了日均1亿的日活跃用户数。

此外,社交网络收入增长29%至284亿元,该项增长反映来自虎牙直播服务、视频会员服务及音乐会员服务等数字内容服务及游戏虚拟道具销售的收入贡献。

 

从增长的角度来看,增值服务从2020 Q2开始,就已经重新进入了“增长快车道”。据历史财报数据显示,从2019 Q1开始,其增值服务业务就以一个“渐变”的上升曲线,形成了加速增长的态势。

从2019 Q1-2020 Q3,增值服务的业务增速,也从此前4%的增长率一路上涨到了目前38%,并在今年二季度超越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的增速,重新成为拉动腾讯业绩增长的“领头羊”。

二、B端业务进入新阶段

与高速增长的增值服务业务相比,腾讯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则表现稍微逊色。财报显示,从2020Q1-Q3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的增速分别为27%、30%、24%,较去年同期平均39%的增速有所下滑。

按照腾讯930改革的路线图,2019年腾讯开始全力,向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为代表的B端业务发力,这使得过去一年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总体保持了较快增速。

不过,随着今年以来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一些行业经营受到一定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腾讯B端业务的发展。

例如,腾讯云的增速,就因为其B端客户经营面临困难而受到影响。腾讯在财报中提到,因疫情对云及其他企业服务收入仍然有存留影响,导致项目交付及新合同签署有所延误等,因而导致云业务增长不及预期。

不过,排除疫情的影响,腾讯在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上的表现并不算差。

具体来看,在金融科技领域,今年三季度腾讯旗下理财平台客户,实现了同比增加超过 50%,其资产保有量亦保持了相当增幅;另外,其企业服务领域更是大放异彩。

财报显示,腾讯的重点企业服务产品企业微信的日活账户同比增长100%,其在疫情期间推出的云视频办公软件腾讯会议在上线245天的时间之内,实现了用户量破亿,展现出相当出色的增长潜力。

总的来看,经过了一年的剧烈变革之后,一路高歌猛进的B端业务,逐渐进入平稳发展的新阶段。

三、网络广告业务有所反弹

相比增长迅猛的增值服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腾讯的网络广告看起来有点“不温不火”。考虑到近两年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调整,腾讯网络广告的增速不高也可以理解。但相比上季度增速来看,其总体增速还是有所改善的。

据财报数据显示,上季度腾讯网络广告的增速为13%,本季度腾讯网络广告则实现了同比增长16%,增速较上季度有了明显回升。

对此腾讯在其财报中表示,本季度来自教育、电子商务和互利网服务等方面的客户,在广告投入方面有所增加,另外来自金融服务和消费品领域的广告有所恢复,这使得本季度网络广告业务总体企稳向好。

与此同时,腾讯针对广告算法技术的升级,也给其广告业务增长带来了积极影响。比如,为了吸引广告主加大投放,腾讯针对广告投放技术进行了升级,新升级的广告投放算法,极大的提升了广告转化率,从而使客户在广告投入上的预算大幅提升,进而带动了广告业务的增长。

另外,腾讯依托微信等社交工具,在其重点发力的社交及其他广告方面,也有了新进展。比如,在曝光率以及eCPM上升的带动下,其微信广告收入增长获得了持续稳健的增长;另外,微信推出的移动视频广告大受欢迎,使其移动广告聊盟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

与收入增长相匹配的是用户数量的增加。第三季度,腾讯微信及WECHAT的月活跃帐户12.13亿,同比增长5.4%。考虑到微信庞大的用户量,这个增长还是相当可观的。

值得注意的是,从季度来看微信及WECHAT的用户环比增长越来越慢,这对于腾讯显然是个不小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外界难免会猜测,体量庞大流量见顶的微信,还能否成为腾讯的新增长点?

四、新增长点不止于微信

腾讯向来不缺流量,但面对用户规模越来越大的微信,难免有点吃力。

从目前来看,微信的用户规模已经相当庞大了。据腾讯财报透露的数据显示,早在2019Q1开始,微信的月活人数就达到了11.12亿,其体量已经逼近我国人口的8-9成左右。随着微信用户的不断增长,其月活用户的增速难免放缓了下来。

财报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微信的月活用户的同比增速,基本保持在6%左右,环比增速则基本维持在1%-2%左右。近两个季度微信的环比增速,逐渐降低至0.3%、0.58%左右,增速开始明显放缓。这种情况下,微信显然需要进行新的战略转型。

今年1月份开始内测的微信视频号,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微信在转型上的一些新方向。具体来看,这款内置在朋友圈顶端的视频入口,从一开始仅支持信息流消息,到现在具备直播、私信、微信小商店、直播带货等越来越多的实用功能,已经逐渐进入复杂演进之中。

如今,视频号通过内置的智能推荐算法,并结合微信的社交关系,从熟人触及到陌生人,逐渐帮助微信实现了社交“破圈”。同时,它还通过插入公众号链接和微信小商店链接,使微信形成了“小程序+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的完整闭环。据相关数据显示,自公开内测以来,视频号的日活用户已经达到了2亿,且目前仍在高速增长,这让外界对这个迅速成长的新工具,抱有很大的期待。

除了视频号,微信“小程序生态圈”也初具规模。据腾讯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商家通过整个小程序生态完成的GMV就达到了8000亿规模,同年拼多多的GMV也才刚刚破万亿,微信小程序生态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目前来看,无论是视频号还是小程序,都还在持续的进化之中,这就意味着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微信,仍然不是最终版本。作为一个拥有十亿级别的超级APP,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它还有更多空间可以挖掘。

不过,腾讯手里的“牌”显然不止微信一个,其云服务、金融科技等诸多业务,也都还存在广阔的增长空间。这就意味着,腾讯想要在目前的水平上更上一层楼,还有更多可以发力的点可以挖掘。

 

作者:刘旷

来源:刘旷(liukuang110)

]]>
网易和腾讯必有一战 //www.f-o-p.com/209715.html Sun, 16 Aug 2020 01:00:26 +0000 //www.f-o-p.com/?p=209715

如果网易跟腾讯打起来,会是什么局面?

过去,当业界讨论互联网行业格局时,总是将目光放在那些有锋芒的企业和它们的竞争者身上。比如,早年的京东与阿里,之前的美团与饿了么,现在的阿里京东和拼多多。但是很少谈论网易。

网易老了,也太稳了。这家1997年就已经存在的公司,居然从始至终一直活跃在互联网巨头行列。游戏业务上它通常是第二,网易有道、网易云音乐等业务不是第一,但也处于前列;市值排名上它通常是第四或第五。任凭城头变幻大王旗,它自巍然不动。

但“慢”公司网易也在寻求突破了。网易和腾讯终于开始正面竞争。

在分析这场战局之前,先看一下网易最新的业绩。

8月13日,网易公布了今年二季度财报,数据整体上中规中矩:营收182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注明则同),同比下降3%(因为去年9月出售网易考拉,拉低了营收),剔除考拉的影响,营收同比增长26%;二季度持续经营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35.3%,业绩超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网易的核心业务——游戏,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速21%;新业务网易有道净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93.1%。财报发布当天,网易美股收盘股价下跌2%,市值638亿美元。

网易放弃考拉电商,出人意料地引阿里入局;在内容赛道上,如今它和腾讯的版权争夺战又如火如荼。如果不安于现状,它和腾讯短兵相接的机会将越来越多。这一仗,网易将会怎么打?

新引擎熄火

卖掉考拉,对于网易而言是一个转折点,意味着过去四年网易打造电商“第二引擎”的尝试宣告失败,丁磊用电商“再造一个网易”的口号成了空头支票。

站在当下的时点,再没有比“游戏公司”这个词,更能准确定义网易这家公司。从营收结构就能看到,游戏业务再一次成为网易的基本盘。

网易游戏收入占比变化 数据来源 / 公司财报 制图 / 燃财经

二季度,游戏在网易营收中的占比达到76%,回到了四年前的高位。过去网易大力投入做考拉和严选时,游戏收入的占比一度降到60%以下。放弃考拉后,这个比例从去年的六成,直接升至现在的近八成。

尽管网易还有一堆让人眼花缭乱的新业务,比如网易有道、云音乐、甚至To B的企业服务,但这都无法撼动游戏在它全部业务中“老大哥”的地位。二季度,网易有道净收入6.2亿元,在网易的大盘子中占比只有3.4%。而现在声量颇高的网易云音乐,甚至没有获得在财报中单独列示的资格。

看上去,新引擎熄火,重回游戏主业,网易还是老样子。

但实际上,这并非网易的主观意志。作为中国游戏行业排名第二、仅次于腾讯的重量级玩家,网易过去一直在寻找游戏之外的新引擎。

只有新业务才能让网易永葆年轻。这种转型思路,已经被腾讯验证是可行的。腾讯自从在2018年喊出全力进军产业互联网的口号,已经在云业务和企业服务方面大举落子。游戏之外,腾讯已经成功将toB级的企业服务打造成第二引擎。二季度,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在腾讯营收中的占比达到26%。

对于网易而言,既然电商作为新引擎的梦想破灭,那么,寻找下一个潜在的引擎,就是当务之急了。

从去年9月卖掉考拉到现在近一年时间里,网易做了三件事情,去接替电商之后的空缺。

一是网易有道独立上市。有道在去年10月登陆纽交所,网易持股超过60%,这是网易旗下第一个独立上市的业务。有道上市后,正好赶上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行业大爆发,至今股价翻了2.4倍,市值达到43亿美元。

二是加大对网易云音乐的投入。今年以来,网易动作最多的业务当属网易云音乐。不论是发布独立K歌平台音街,还是战略投资AI音乐公司“AIVA”,还是对外各种缔结战略合作,以及花大价钱买版权,网易云音乐在集团内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三是将网易云更名为网易数帆。网易云是网易旗下云计算和大数据品牌,跟其他巨头纷纷把旗下的云业务和金融业务更名为“数科”一样,网易也盯上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这条To B赛道,这背后是网易探索业务转型、寻找新增长点的尝试。

但是,新引擎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游戏业务是主引擎,毛利率高达64%,但缺乏想象空间;考拉电商是碎钞机,长期亏损已经被放弃;有道前景喜人,毛利率45%,但体量还太小;云音乐势头不错,但现在还不赚钱。

更重要的是,在网易参与的每一个重要赛道上,都能看到腾讯的身影。

和腾讯正面开火

如果拆解一下网易和腾讯的业务结构,做个简单的对比,就会发现二者的业务竟有如此之多的重叠之处。

游戏,是这两家公司的主业、现金牛、摇钱树,腾讯是老大,网易是第二,而且网易是独一无二的第二;在线音乐,腾讯音乐是老大,网易云音乐还是第二,丁磊此前曾暗示腾讯音乐搞垄断;在线教育,网易有道上市了,但腾讯投资的猿辅导估值已超过78亿美元;电商方面,考拉卖了,网易严选还在做,但腾讯也投了大量电商独角兽;媒体方面,网易有网易新闻,腾讯有腾讯新闻……

盘算下来,网易有而腾讯没有、同时还有点分量的业务,就剩网易邮箱和网易未央了。网易未央是经营猪场卖猪肉的,丁磊对此属于个人兴趣,或许马化腾实在是不感兴趣。所以某种程度上,与腾讯之间的竞争,将在未来成为决定网易走向的一个重要变量。

尤其是在网易熟悉的内容赛道上,腾讯正变成它实实在在的对手,并在多条业务线上展开巷战。

从在线音乐这个细分赛道上,大众能嗅到其中的火药味。

网易云音乐从社区切入,花了七年时间做到了行业第二,仅次于腾讯音乐。虽然目前还不赚钱,但前景很好。所以在电商业务折戟后,网易在音乐业务上不断加码,跟腾讯的正面竞争也不断激化。

最直观的现象是二者在今年掀起版权大战。

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环球音乐、华纳音乐、索尼音乐),此前均跟腾讯走的很近,腾讯还拿下了环球音乐10%的股权。腾讯音乐从2017年开始,花巨资和这三巨头签订独家代理协议,导致腾讯几乎垄断了国内的在线音乐版权。这让以网易云音乐为代表的其他平台,后来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歌单中的歌曲突然变灰,听不了了——没版权,要获得授权,就要给腾讯交钱。

所以今年以来,网易不得不开始投入重金,跟一大批唱片公司达成版权合作,大量购买音乐版权。

据Third Bridge高临咨询观察,今年以来,网易在版权成本的投入上要远远大于腾讯音乐。同样一家唱片公司的版权,腾讯音乐评估出来的版权金额是一个量级,但是网易会远远高于腾讯的量级。

在上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中,丁磊直言,版权购买一直是云音乐最主要的成本支出,腾讯跟版权巨头之间的独家销售模式,使得云音乐付出了超过合理价格两到三倍的成本。

戏剧性的是,8月11日,腾讯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几乎同时宣布与环球音乐达成战略合作。二者的竞争已经摆到台面上了。

在产品层面,腾讯音乐旗下有QQ音乐、酷狗、酷我、全民K歌四大产品,网易云音乐在今年开始丰富产品线,推出了独立K歌平台音街,对标全民K歌,火药味是越来越浓了。

站队阿里

在网易和腾讯之间,还存在一个影响牌局的关键角色——阿里。

阿里跟二者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从巨头博弈的角度,阿里跟腾讯是对手,但网易也是巨头,不会轻易站队。

中国互联网20年,网易是门户时代的王者,BAT崛起后,网易一直位居巨头的第二梯队,坐在上市中概股市值排名第四、第五的位置。跟美团、京东、拼多多不一样,网易没有接受阿里或腾讯的投资。

但是在去年,形势发生了变化。网易和阿里,这两家同样位于杭州的巨头,走到了一起。

去年9月,网易一手将考拉卖给阿里,一手让云音乐拿到阿里领投的7亿美元B2轮融资。网易和阿里,在业务和资本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捆绑。

阿里入局,让这场战役变的微妙起来。

电商是阿里的大本营,也是腾讯重点进攻的方向,网易相当于是把电商的底牌亮给了阿里。在线音乐方面腾讯占据优势,网易和阿里都是弱势方,二者资本联盟相当于是共同对抗腾讯。

一位在线音乐行业人士告诉燃财经,去年网易云音乐拿到的一些独家版权,大部分都是来自阿里的虾米音乐,虾米从去年开始就不再对版权进行大量投入,这些版权都转移到了网易。这意味着,网易扛起了在线音乐这面大旗,阿里退到了幕后。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在线音乐的版权市场,未来不会形成一个分散化的状态,至少在两年之内,还是主要围绕在腾讯音乐和网易这两大平台的版权争夺上。

网易和阿里的合作还不止于此。8月5日,网易云音乐和阿里88VIP正式宣布达成合作,网易云音乐黑胶VIP年卡权益正式加入88VIP年度生态权益包。网易云音乐成为阿里体系外首个与88VIP战略合作的互联网产品。

对于阿里而言,体外流量来源当然是越多越好,网易云音乐号称坐拥8亿用户,这对阿里体系来说是一个增量。另外,今年阿里将继续面临来自腾讯系(美团、京东、拼多多、哔哩哔哩)公司的猛烈进攻,多一个盟友也就多一分力量。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总不会错。

网易和腾讯必有一战

网易和腾讯的业务重合度越来越高,业务演进路径也越来越像,它们终将踏入同一条河流对战。

从创收的角度,这两家公司的业务,都可以拆解为游戏和新业务两大块。

网易和腾讯游戏收入对比 数据来源 / 公司财报 制图 / 燃财经

在核心的游戏战场,战局一直非常稳定。腾讯第一,网易第二,腾讯代理非常强,网易自研非常强;腾讯的规模大,网易的口碑好,二者各有千秋。

但是现在出现的一个趋势是,二者在竞争维度上越来越综合——通过持续补短板,它们的标签化色彩不再那么浓厚,换言之,腾讯游戏和网易游戏越来越像。

比如,腾讯游戏过去总是被诟病抄袭,只会做代理,但现在腾讯自研游戏也开始多起来了;网易游戏过去口碑好,一款游戏可以吃好多年,但现在口碑有所下降,时而免不了也出现打擦边球的现象。

更重要的战场,其实是在新业务上,这也是腾讯和网易拉开差距的根本。

腾讯6000亿美元市值,不是靠游戏这一项业务撑起来的,而是靠微信QQ、云业务、支付、投资等系列布局。网易游戏和腾讯游戏,收入规模相差不到3倍,但两家公司市值相差近10倍。

所谓的“新业务”是一个打包项。对于腾讯,是从信息流、投资、大文娱,到支付理财、腾讯云、企业服务等等;对于网易,目前最重要的是两块,网易有道和云音乐。

新业务,恰好是网易要重点发力、也是决定其未来估值空间的方向。

放弃考拉,有道独立上市后,云音乐在网易体系中越来越重要。然而跟游戏一样,在线音乐的竞争,网易和腾讯其实也在不断趋同。

不论是抢版权,还是推出K歌业务,云音乐和腾讯音乐对核心资源、关键点位的争夺是一致的。因为最终都要回归用户最本质的需求,只要用户需求在,它们争抢的是同一拨人,那么产品的趋同几乎是必然的。

版权争夺战只是一个引子。网易和腾讯的战役,才刚刚打响。

 

作者:黎明

来源:“燃财经”(ID:rancaijing)

]]>
腾讯的背水一战 //www.f-o-p.com/194124.html Thu, 14 May 2020 08:15:07 +0000 //www.f-o-p.com/?p=194124

 

笔者从分析了腾讯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腾讯新文创的思路是走不远的,必须要调整符合时代发展的战略。

前两天说阅文新合同和肖战模式的时候,我说了这是腾讯的背水一战。

很多人无法理解,这明明是作者和用户被逼到极致了,腾讯依旧那么庞大那么赚钱,依旧是中国互联网的超级巨头,怎么就背水一战了呢?

因为,大公司的逻辑是不太一样的。

对于腾讯这种千亿级别的超级巨头来说,它的兴衰不在于做出一个爆款游戏,赚到几亿盈利,而在于:他是否抓到了大时代的方向。只有大时代的大浪里,才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可以容纳他的超大体量和增长速度。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诺基亚。

将时间调回2007年,此时全球手机市场上横据着一个叫诺基亚的超级巨头。它占据着高达49%的市场份额,有着非常健康的现金流,并且还因为产品质量过硬而拥有超高的用户口碑,甚至至今都有诺基亚耐摔防弹的梗。

但之后的剧情大家都熟悉,短短的五年间,这家巨头的市场份额从50%一路跌到5%。

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诺基亚决定命运,至关重要,背水一战的关键时刻,是哪一年?是第一次丢失市场第一宝座的2011年?还是失守5%市场底线的2013年?抑或彻底跌出主流榜单的2015年?这些年份都涉及到非常关键的指标,看起来都像是生死存亡的时刻。

但对手机行业了解的人会告诉你,真正的答案是:2007年,诺基亚看起来最如日中天的时候。

因为这一年,在左下角,出现了一家叫Apple的公司。他们在这一年的一月开了一个发布会,表示“我们要重新发明手机”——他们做到了。

事后来看,2007年是诺基亚最后的战略窗口期,苹果面世,智能机时代到来。作为功能机时代的巨头,如果诺基亚第一时间拥抱智能机时代,和安卓合作,那么靠着过往的资金技术积累和渠道优势,他们很大机会能守住市场,新时代也未必没机会重回王座。

但他们没有及时调整,或者还抱有幻想。错失了这个战略窗口期,当后面安卓阵营智能机大爆发时,他们立刻兵败如山倒了。

2010年,尽管诺基亚还依然拥有着33%的市场第一份额,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时代结束了。

“巨人倒下了,身上还是暖的”这句话,便是源自于此。

巨人太过庞大,所以你不能像小公司那样用身子暖不暖来判断巨人的情况。巨人的命运,早在大时代的路口便已决定了。而腾讯现在,正走到一个新时代的十字路口前,这个路口,叫做新文创。

腾讯的基石是社交,还是社交带来的流量?

不过,在介绍新文创之前,我想先简单为大家梳理一下腾讯的现状。

腾讯的崛起在于他两次抓到了大时代的方向。

  • 第一次,是1999年,国内互联网时代开启,腾讯抓到了QQ这张船票,事后证明,即时通讯软件,是一张PC时代的头等舱船票。拥有QQ的腾讯靠着QQ导流,可以说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在各个领域攻城拔寨所向披靡,甚至引发众怒。
  • 第二次,是2009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腾讯又抓到了微信这张船票,通讯社交,这又是一张头等舱的票,拥有微信的腾讯再度复制了PC时代的神话,连接万物,将触角伸到了各个领域。并且更聪明的以投资形式介入各个业务。

这是腾讯崛起的根本,至于有人说赛马机制这些,还是那句话,坐上电梯的时候,你是站着还是趴着抑或原地做俯卧撑,都不影响你升到顶楼。

关键是两次坐上大时代的电梯。

这个战绩非常辉煌,在国内只有抓到了淘宝+支付宝的阿里可以媲美。

百度的问题在于,PC时代抓到了搜索引擎这张头等舱船票,移动时代突然发现大家都用各种APP用不着你百度搜索了,搜索引擎的信息之海由此干涸。而百度地图这些小船票又承载不了百度这艘大船,所以无奈的陷入颓势。各种被争议的操作,本质是颓势下的动作变形导致。

但当你仔细研究腾讯后,你会发现,连接万物的表象背后,其实核心模式从来没变过。那就是流量+业务。

对,没错,不是社交,而是社交带来的流量加上业务。

 

投资了B、快手、斗鱼等一长串公司,建立了微信、QQ、公众号、浏览器等无数渠道入口,一切目的的核心都是获取流量,而所有流量最终都是要落到游戏、广告、金融三个功能上实现盈利的。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腾讯的主要盈利点是游戏业务。也让无数人戏称,腾讯是一家游戏公司。

 

但是,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在于:腾讯是不是一家优秀的游戏公司。

这个问题非常尴尬,从数据来看,腾讯无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游戏公司,营收流水能把索尼暴雪任天堂这些甩开几十里。

 

但你问任何一个游戏玩家,他们都会告诉你,任天堂索尼暴雪才叫知名游戏公司,他们做出的才叫好玩的游戏。

英雄联盟是收购,DNF和CF是代理,吃鸡是入股+代理,王者荣耀和手机吃鸡则是以上这些的移动化。作为目前世界上营收最高的游戏公司,却从来没有自己做出一个好的游戏,这个奇特现象的背后就是腾讯的致命弱点。

腾讯的模式是流量+业务,单比业务,并不厉害,厉害的是流量+业务这个模式。它在吃鸡等多个战场后发致胜的关键,不在于它的游戏比网易的荒野行动做的好,而在于他的流量远胜网易。

同样的问题也适用于金融业务,腾讯是一家优秀的金融公司吗?

当年,微信凭借着抢红包这招瞬间火遍全国,一个晚上干了支付宝八年的活,让支付宝满口黄连,此事也被马云称为“偷袭珍珠港”。但是,微信钱包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功能真的做的比支付宝好吗?还是因为它的流量比支付宝大?

所以,流量才是腾讯的核心命门。

理解了这个,我们就可以重新考虑一个问题。一直以来大家的认知都是腾讯的核心是社交平台,只要社交战场不失腾讯就稳如泰山,这个认知我觉得是错误的,大家都被表象误导了。

准确来说,是社交平台天生自带了源源不断的流量,便宜的流量灌溉着游戏广告等业务,让腾讯可以四面开战。腾讯的基石是社交平台带来的流量,而不是社交平台本身。

那么,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社交平台不再能带来流量呢?

这是一个完全反直觉的观点,通讯社交是大众刚需,怎么可能没有流量呢?

但不幸的是,这类事情曾经发生过不止一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的2009年,你认为移动端用户数最多的公司是?

A. 腾讯   B. 阿里  C. 百度

答案是以上三个都不对。

2009年国内移动端用户数最多的公司,是一个叫移动梦网的神奇网站,它在2009年就有了惊世骇俗的9000万月到达用户数(你可以理解为当时的月活叫法)。

 

是不是难以置信?

因为这是中国移动旗下的网站,中国移动把当时自己旗下所有移动端用户业务都整合进这个平台里了,移动梦网就像一个大超市,囊括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WAP),手机游戏等各种业务。

手机QQ、手机彩铃这些最早的移动端业务,当时都不过是这个平台的功能之一。

按照逻辑,掌握着你手机号和网络信号的中国移动,必然是移动时代当之无愧的霸主。他们推出的移动梦网也必然是QQ、微信一样的超级平台。

但结果大家都知道,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后,舞台是各个新兴互联网公司的。

同样的情况,在世界范围内多次出现。

2007年英国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产生的流量占其移动互联总流量的60%。但随着互联网公司的加入,用户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互联网巨头的主流应用,运营商开放其移动互联管道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到2009年,英国电信运营商自身提供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流量只占其移动互联总流量的20%。

这个现象,叫做管道化。

运营商认为掌握了手机号和网络信号就掌握了新时代的网络,但用户最终选择了网络中的各种“内容”,也就是应用服务,掌握网络的运营商变成了单纯的一个管道。

管道依然是无比重要不可或缺的,但他不是舞台的中央。

你认为掌握了社交软件的平台天然会掌握社交软件内的流量,但有没有可能,整个社交平台像运营商一样变成一个外在的管道。利润和流量都集中到管道流淌的内容里呢?

如果你觉得不可能,那么告诉我,这些是啥?

这还只是短视频领域,我就不说淘宝钉钉这些了。

微信越来越频繁的使用封禁操作,在我看来,背后就是整个社交平台逐渐管道化的大趋势。

很多人不理解微信封禁短视频的理由,实际上,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

以目前短视频的渗透率,如果微信不对抖音们进行封禁,那么你的微信群会被它们大量占领,你朋友圈的时间线,也很快会被各种短视频刷屏。这时,广告商就要思考一个问题了:如果我有一万的广告预算,我是投在腾讯平台?还是直接投给短视频平台呢?

我在微信朋友圈打广告效果好,还是让短视频平台给我的短视频多一点推荐效果好呢?反正都是可以在朋友圈刷屏的嘛。此外,京东、拼多多这些生态伙伴以及内容作者们也会开始思考,我是和腾讯合作,还是和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平台合作?谁才是真正的流量控制者?

如果短视频大量占据了用户的时间线,那么微信这个社交平台,是不是就变成了一个运营商那样的管道,失去了对流量的控制了?

大家都知道,打败微信的,绝不是另一个微信,而应该是别的东西。只是大家还不太能想象出是什么东西。但现在,局势已经明朗了,短视频平台就可能是这个产物,打败方式不是取代微信的社交平台地位,而是取代微信的流量和用户时长。社交平台依然会存在霸主也依然是微信,但可能不再占据舞台的中央了。

所以,很快的,微信对短视频平台进行了封禁。我认为,在腾讯自己的短视频平台取得行业优势之前,微信不会开放这块功能,因为这等于将流量的支配权拱手让出。

但是,封禁这个办法治标不治本,短视频的用户时长占比依然在不断升高。

 

 

用户表示,我就爱看短视频,如果你不让我看,那我换个平台继续看。

而且,重点是,大家发现,这短视频抢的,就是你即时通讯的时间。

用户时长这块,短视频已经马上要对即时通讯完成反超了,用户时长的变迁很快体现在广告投放上。

但这还没完,大家还发现,短视频作为娱乐内容,居然还会去抢游戏的时间。一个短视频,既打社交平台,又抢甲方爸爸,现在居然还挤压游戏时间。然而,这还是没完,今日头条表示,我有了流量和用户时长,我也可以做游戏啊!

头条系的决心其实也容易理解,因为头条和腾讯一样,走的都是“kill time”的路线,即通过占据用户时间和流量为基础来向其他业务蔓延。

因此,只要短视频占据了用户时长,必然会向剩下的全部娱乐场景开战。社交通讯、手机游戏、影视剧,甚至网络小说和综艺都在这个打击范围内,APP工厂的名头也源自与此。而目前的用户时长和娱乐之王,正是腾讯。上一个APP工厂,也正是腾讯。

新时代的浪潮来了,但这个舞台上,站着一个演技戏路都和腾讯高度类似的演员。一山是可以容二虎的,但一个舞台上,绝不会有二个一样的演员。

而且,这个敌人和过去不同,腾讯过去的战役,不管是QQ堂打泡泡堂,还是吃鸡打荒野,微信钱包打支付宝,腾讯都有流量优势。只要功能和你类似,慢慢就能靠流量耗死你。

但现在,腾讯面前的这个对手,在流量上,并不占劣势。这是腾讯第一次在流量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开团。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场卫国战争,腾讯做电商,或者微信钱包打支付宝,都是靠着流量进攻别人业务,是发生在别人领域上的局部战争,打下来固然好,打不下来也无关痛痒缩回来再战就是。

但是目前这个敌人,是从社交到文娱到游戏到网络小说的全面战争,对手想一口吃下整个文娱战场,把战火烧到流量大本营来了。

腾讯的流量保卫战就此打响。其实,腾讯的这场流量保卫战,从2018年开始就开始了。

2018年2月份,过年期间,抖音起势,基本每天百万级的增长,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无数的抖音小视频在微信群、朋友圈刷屏。而腾讯敏锐地感觉到,抖音+今日头条的娱乐组合,对腾讯的文娱帝国有极大威胁,因此果断宣布,封禁抖音。

随后的故事大家印象应该特别深,还记得之前小马哥和张一鸣在朋友圈的亲自battle吗?现在回过头看,大佬们显然早就意识到,那是很重要的一个关口,所以都亲自上阵了。

老大都上了,其他人还能落后?随后是漫长的公关口水战。

但是,不管口水战怎么打,最终还是要靠产品说话的。但一个无比致命的问题出现了,腾讯惊奇的发现,自己居然打不过。

前文说了,腾讯的产品,从来没有在不占流量优势的战场上打过仗。腾讯的产品,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这句话,其实应该是“腾讯的流量,百度的技术,阿里的战略”。

没流量优势,正面上高很难,再这样靠短视频产品强打等于是送人头,浪费钱和资源是小事,错过时间窗口麻烦就大了,于是开始思考新的办法——新文创

他们找到的这个破局办法,叫做“新文创”。

OK,说了这么多,咱们终于可以开始说新文创了。

新文创的思路简单来说就是:短视频们靠着内容把我这个社交平台给管道化了,那么,我最好的方法不是去和短视频平台拼刺刀,而是去控制最上游的内容生产。

只要内容源头都在我这里,短视频平台不就不攻自破了吗?到时候扶持自己短视频平台也好,狭内容号令平台也罢,都有主动权。而且除了短视频,长视频战场这招一样能用。

不管新的时代主角是不是你短视频,抓到上游内容,结合下游的社交平台这个渠道,腾讯的流量帝国便可以成功渡劫新时代。

这个从内容源头IP做起,打通整个内容产业链的思路,就叫“新文创”

这个思路曾经有过多次成功案例。

再比如王者荣耀。

我根本不用和你拼平台拼功能,只要拿着王者荣耀的IP,你下游的游戏解说也好直播主播也罢,全被我控制。

以版权制内容,以内容制平台,就不用和你打产品肉搏战。

以前,腾讯产品和你一样,流量比你大。那么现在就是,产品和你一样,内容比你多。而且我还可以通过内容掐你的流量来源。

理解了这个战略,你会发现很多谜题,全部迎刃而解了。肖战为什么会火呢?因为陈情令火的。那么陈情令是谁出品的呢?答案是腾讯。

而陈情令又是根据动漫《魔道祖师》改编的,那么动漫原著是谁出品的呢?答案还是腾讯。

顺带一提,这个漫画连载平台也是腾讯的, 而魔道祖师动漫又是根据同名小说来改编的。

那么小说是在哪火的呢?答案是晋江,但是问题在于,晋江背后还是腾讯。

你以为这就是全部了?

还不止,肖战的经纪公司是哇唧唧哇,这还是一家天使轮腾讯就进来的公司。顺带,你可能耳熟哇唧唧哇这家公司,创造101就是他们和腾讯一起搞的。

简而言之,网文-动漫-影视剧,流量明星+综艺,腾讯的新文创闭环已经全部打通了。他的第一个试水产品,就是《陈情令》和肖战。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很多人说肖战是纯血流量了吗?因为这是第一个,全程都在安排下制造出的流量。他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具备偶然性。

不具备偶然性,换一种说法就是:可以流水线生产,将文娱创造变为工业化生产。

传统文创里的明星,讲的是天赋+机遇,但这个效率实在太低了,我一个公司几千人,要等你灵感闪现,那咱们这别玩了。

而工业化就是,24小时三班倒,出来就能上线,上线就能拿市场,给你流量你必须得火。

今年选秀我会出十个人,这十个人都必火。

为什么?

因为我从选秀时就会给他们大量镜头,给流量,造话题,他们肯定会火。

  • 如果不火,接下来会有十部影视剧等着他们,这十部剧又全是我力捧出的大火原著改编,角色也全是根据他们量身打造。
  • 如果还不火,那么我还有一轮综艺等着他们上,一轮接一轮的信息轰炸,热搜轰炸,他们凭什么不火?
  • 如果这还不火,那就调整人设,提升转化率。从上到下每个环节全都工业化流水化,批量生产文娱内容,你以为A剧比B剧好看,C明星比D明星有趣,你以为你自己选的。

其实,ABCD全是我的。这是非常高明的战略,效率完全超越了传统文娱小作坊。

一旦成型,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流量明星流量剧很快会占领内容市场。而且,新文创这个战略,本身的收益也不错。因为流量明星他不用经过游戏等业务转化,直接就可以盈利。而且可以在流量上反哺各个业务平台。

之前我科普过,哪怕你眼里非常简陋的一个手游,都要技术要程序要UI设计师要原画美术,其实团队挺庞大,而且都是高技术人才薪水很高。所以游戏的开发成本是非常高的。

而流量明星的歌曲呢?3元一首,粉丝数百数百的买,这个就赚多了。

这也是肖战不能轻易倒下的原因,不止赚钱,背后还涉及到一个模式,他是这个模式能否走通的风向标。

这也是阅文风波的原因,因为在这个模式里,最上游的网文小说,是必须要拿到手里的,这是IP源头,而且会直接影响下游的流量明星。

多年来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流量明星——没有演技怎么办?

现在有一个极具想象力的方案:我把原著作者签了,让作者根据流量明星量身打造,要啥演技本色出演就行。我们选的小鲜肉人设是这个,下面剧情请加戏份多围绕他写,另外,根据市场调查,配个CP比较容易上热搜,你给他配个CP吧。

啥,你说你的剧情里没这个设计?不好意思,这不是你的剧情了,换人来写。现在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阅文拼了命要拿作者著作权搞聘请制了。除了著作权,腾讯顶着巨大压力也要开启免费模式的原因还是这个。

番茄小说这些对手,背后又有头条的流量,又玩免费模式,我不搞免费,会丢掉IP市场。到时候全网火热的头部IP小说都在他们那里。

丢了小说市场事小,无法配合影视内容完成新文创战略,抢占内容市场事大。免费才有更多读者,我的IP才大,未来的影视剧才容易火。

此外,腾讯打破了多年来佛系经营思路,对外围生态公司只入股不管事的原则,开始空降管理层的操作,也源于此。而如果你再细心一点就会发现,目前接管阅文的掌舵者,正是新文创的提出者,也是目前腾讯影业的掌舵者。

世界线在此全部收束,一切全都连到一起了。这一系列操作,其实都是腾讯新文创战略的具体体现。

但,如果仅仅到此为止,只能说腾讯将迎来大战,背水一战的背水二字,又是从何而来呢?

因为,当腾讯定好战略调集好资源准备抢占内容新时代的时候,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阅文新合同引发争议,肖战更是连续热搜还多次被点名,这些舆论风波看起来和以往没什么区别。

但问题在于:这次点名肖战的并不是观察网这些冲锋陷阵的传统媒体中的新媒体。而是一些大家之前没听说过,但是你一听名字就觉得不好惹的传统媒体。比如说,《检察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检察”“光明”“解放”,典型的粉丝没多少,但真的能代表月亮审判你的主。为什么现在它们纷纷入场?

我认为单一个肖战不足以让它们发文,核心也许在于:腾讯展露出的“新文创”这个方向。

文章的开头我说了,对于腾讯这种千亿级别的超级巨头来说,关键在于是否抓到了大时代的方向。

腾讯面对迎面而来的视频时代内容时代,提出了“新文创”战略,思路是“围绕IP,工业化流水线式的内容生产”。这个思路没有错,对于即将到来的内容时代堪称高屋建瓴的思路。

但他们忽略了,在视频时代,内容时代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时代潮流。这个潮流,叫做“大国崛起”。

或者用之前我说过的那个叫法,叫做“入关”。

产能输出,文化出海,纵横亚非拉,走向新世界。

想抓到大时代的方向,最好的办法就是完成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走向新世界。新文创这边,我就不说你速成起来的明星能不能冲出国门了。

都折腾成“盛世警钟”了,兄弟。

 

而且注意关键词和发言人:青少年价值观培养关乎民族未来,这话其实挺重了。

所以我认为,就目前腾讯这个新文创的思路,应该是有问题的。它只关注到了对国内内容市场的争夺,但忽视了这样搞可能会导致原本就处于萌芽期的国内文娱行业失去对外输出能力。重点是,这个搞法,还忽视了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有人说那简单,入股啊,全给买了。先不说人家卖不卖,如果入股真能解决所有问题,雅虎应该还活的很好。入股可以加强业务联系,但最终还是要战场上见真章。

腾讯自己这边,一直以来,新文创的出众点就是网文,这是目前国内最具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文化商品,是国内少数可以文化反输出的阵地,国外甚至有外国人以东方文化开始写网文。

结果,现在你说网文业务不赚钱所以我给调整了。说实话,网文底子这么好,不思考怎么去拓展海外市场,去海外市场赚大钱是你的问题。难道斗破苍穹不能拍成哈利波特七部曲吗?

你说国内没有这么好的电影团队,那我就又有话要说了,2015年刘慈欣已经和腾讯有沟通了,腾讯还给了一个首席想象力架构师的头衔。

结果回头你还是做游戏。你说刘慈欣当时有没有和腾讯说过流浪地球的事呢?我觉得肯定有。腾讯有没有机会进入呢?必然有,在2017年有一次机会,吴京掏钱那次也有机会。

结果最后是苦哈哈的郭帆团队套到吴京这条战狼拍出了流浪地球。

你看,这个锅没法甩了吧。

作为国内文娱超级巨头,一不能冲锋陷阵文化输出,二不能大胆开拓新市场,老想着靠流量收割已有市场搞内卷,这个新文创的思路我觉得是走不远的,也是必定是要调整的。

对于巨头来说,赚钱很重要,但有时候有比赚钱更重要的事——不要辜负了时代赋予你的使命。

这才是背水一战真正的意义。

而现在的疑问就在于:腾讯有没有时间进行战略调整了。

 

作者:卢诗翰

来源:诗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