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Wed, 09 Mar 2022 08:56:5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0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英雄联盟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英雄联盟手游的口碑陷阱 //www.f-o-p.com/273243.html Wed, 09 Mar 2022 08:56:58 +0000 //www.f-o-p.com/?p=273243

 

李奥第一次动起“退坑”的念头,是在过完年后的某天午休。

当时他刚刚结束一局游戏,不耐烦地离开了战败界面。李奥伸出手指滑动好友列表,目光扫过几个灰蒙蒙的头像以及整齐划一的离线时间。于是他退回主界面,盯住屏幕上的《英雄联盟手游》,拿不定主意是否要继续玩下去。

几个月前的局面与现在截然不同,开服伊始的《英雄联盟手游》可谓风头无二。移动版本给人们带来了曼妙的新奇感,顺势吸引大批拥有端游情结的老玩家,“你懂吧,开黑没必要去网吧了。 ”

图源英雄联盟手游官方微博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长久积蓄的势能释放殆尽,热潮渐渐冷却。知乎上曾有人提问: “你为什么卸载《英雄联盟手游》呀? ” 这一问题起初无人问津,保持着个位数的回应。 然而几十天后,失望的玩家们忽然将之发掘出来,回答数量在极短时间内骤增,如今已有近400个五花八门的弃坑宣言。

相似的话语在贴吧、微博、B站、虎扑分区乃至豆瓣小组发酵,愤怒夹杂着唱衰的语调渐成声势。无穷的争议是顶尖IP的双生子,《英雄联盟手游》正身处其中。

王牌的非议

国服《英雄联盟手游》正式上线是在2021年10月8日,形式为不删档测试。从那一天起,本土玩家告别了看海外视频解馋的日子,长久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

作为《英雄联盟》的多年老粉,李奥自公测伊始就招呼朋友们一头扎进这款游戏。他说:“大家至少都摸过LOL,看过S赛,手游出了肯定要试试。”

在粉丝基础的加持下,《英雄联盟手游》最初的火爆几乎没有悬念。上线首日,这款游戏便登上App Store免费榜榜首,力压《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头部选手。它的霸榜态势持续了约两个月,直到12月上旬才与金字塔尖作别。

图源七麦数据

也正是在2021年12月,风向发生了微妙的变化。12月底,《英雄联盟手游》官方开启了一轮“老友召回”活动。而召回本身透露着令人浮想联翩的信息,这一节奏立刻让许多敏感的“老油条”如临大敌——“不会这么快就要凉了吧?”

互联网的推波助澜已经让有些人习惯了一款游戏非“火”即“凉”的二元语境。对某些玩家来说,“召回”与“用户大量流失”是一组绑定概念,前者甚至成了证明后者的依据。

在知乎,一个相关的热门提问是:“为什么《英雄联盟手游》没上线时呼声很高,现在却没热度了呢?”2022年初,这个问题的回答数迅速冲破两百大关。其中一位答主分门别类总结了《英雄联盟手游》的“九宗罪”,历数匹配机制、人机、活动、BUG、惩罚机制等问题。在这个回答的评论区,共鸣的、吵架的、发牢骚的声音此起彼伏。

“一开始涌进来的人太多了,几个能留下来?”《英雄联盟手游》话题下的活跃答主大哲这样对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说道。大哲自内测期就开始关注这款游戏,他同时混迹于贴吧等平台,亲眼目睹贴吧热度和搜索指数从高点回落。

据大哲观察,另一个口碑崩塌的重灾区是B站。2022年1月29日,《英雄联盟手游》B站官方账号更新了一则新春宣传片,评论区前排铺满了粉丝对新春活动的批评。更糟的是,相较于10月至12月接近日更的营业频率,官方账号自12月底进入了截然不同的节奏。从12月22日至1月27日,两次动态更新间隔了35天,而1月29日之后,官方账号再次陷入了漫长的沉默。

更新频率骤降的官方账号,图源哔哩哔哩

在大哲等人看来,“就是运营摆烂了,以前一天发好几条,现在月更都不如。”愤怒的B站用户在12月22日的最后一条动态下留下了1.3万条评论,互动量是其他动态的十倍甚至数十倍。前排的评论中先是对捆绑销售的斥责,此后演变为对官方停更的不满。1月29日的第二次停更依然有玩家在催促更新,但互动数已经比上一次少了一半不止。

悲观发言大行其道的今天,《英雄联盟手游》真的“变凉”了吗?

从数据来看,答案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极端。在七麦数据发布的2022年2月热门游戏排行榜(iOS)上,《英雄联盟手游》位居下载榜第9名、收入榜第6名。Sensor Tower商店情报数据则显示,2022年1月《英雄联盟手游》依然高居全球App Store畅销榜第8名,收入规模可观。

图源Sensor Tower

直到今天,《英雄联盟手游》依然是市面上最卖座的移动端游戏之一。开服热度的回落对一款大IP游戏来说是常态,《英雄联盟手游》的留存数据也并不比同行们难看。不论从哪个维度看,它都与“凉”字搭不上边。或者说,这样的“凉”不知是多少游戏开发者梦寐以求的成绩。

更妥帖的问题也许是,《英雄联盟手游》为什么没能像粉丝期待的那样一直“火”下去?

机制的恶名

在持续发酵的口碑危机中,退坑玩家的声音提供了许多线索,其中最明晰、共鸣最多的一点在于PVP(player versus player,玩家对战玩家)匹配机制。例如知乎用户“樂逍遥”写下的“九宗罪”恶评清单,排在首位的就是对“奇葩匹配”的控诉。

客观来看,在竞技游戏胜负零和的框架里,匹配机制几乎是所有大型多人在线网游都无法逃脱的争议点。正如游戏界没有完美的平衡性一样,你也很难找到一款人人都满意匹配机制的作品。

图源微博用户@游戏玩家圆滚滚

互联网上无人不知的“祖安人”出自《英雄联盟》端游,祖安服务器的玩家曾以口无遮拦闻名。这种以网络粗口为核心的青年亚文化之所以在电子游戏中成型,最直观的出发点是“骂队友”。在这里,没有一个玩家能全身而退,不是向队友“开火”,就是被队友发难——更多的时候兼而有之。

与“骂队友”相生相伴的话题,则是“骂匹配机制”——“凭什么让我遇到猪队友?”哪怕是像《炉石传说》等单人模式为主的游戏,匹配机制尚且广受诟病与猜疑。MOBA这类多人组队PVP就更不妙了,“队友”的存在是一个天然的筐,里面堆满了成山的锅。

我们都理解,玩家显然无从掌握后台的大数据,所以判断只能依据体感,难免会受限于个体视角。但是归根到底,游戏是面向大众的娱乐产品,倘若受众整体的负面反馈越过了阈值,那么即使是“身边统计学”也足够说明问题。

对于备受争议的《英雄联盟手游》来说,越来越多的玩家注意到了匹配机制在设计层面的天然局限性,这种共识成了抱怨声走向主流的关键。

矛盾的焦点在于ELO匹配机制。

ELO的名字来自于匈牙利裔美国物理学家阿帕德·埃洛,这一机制是一种衡量各类对弈活动水平的评价方法。ELO等级分取代了以往的国际象棋选手排名体系,并被逐渐延伸应用于其他项目。

当一场对战开始,ELO机制主要计算三个部分的信息:第一是要依据双方战力计算对战胜率,第二是要依据当前对手情况、对战结果计算选手所表现出的水平分,第三是要计算选手结束对局后获得的积分增长数。

使用最小二乘法后的预期胜率基本公式,D为二者分差

ELO机制被应用于游戏领域后,实际匹配从一对一发展为多对多,其公式体系依据游戏情况迭代,并被各家公司按需求调整。简单来说,现在我们见到的都是“特色ELO机制”,且游戏公司通常不会公开其具体算法。

在实际应用中,ELO机制的直观体现有两条,一是基于人性显示段位而非隐藏分,二是为了维持公平性,尽可能使对局双方的获胜概率持平。

围绕着这“公平”二字,冲突与质疑不断滋生。

ELO机制的本意是营造五五开的局面,但玩家感知中的匹配中常常会导向“以强带弱”的局面。整队的获胜概率或许相差不大,但个体的游戏体验却极其不均。

李奥抱怨道:“就觉得有的局根本没法打,不知道怎么会排到这种队友?”每当他点开数据面板,常常会因为队友的人头数感到“血压拉满”。

如果一局对战中的十个玩家水准过于参差不齐,玩家势必会因此产生被系统安排输赢的无力感。“连赢之后,立刻给你安排连跪,完全没脾气。”

许多玩家将他们的连败战绩图上传到网上,一边怀疑人生一边发泄愤怒。李奥甚至和朋友认真讨论过,这些“坑货”究竟是真人还是系统故意安排的机器人。

面对原理不透明的匹配机制,玩家社群大多依靠经验进行解读、揣测。曾有UP主在B站上传了《英雄联盟手游》的“摆烂上分法”视频,意在通过刻意控制对战表现来“操纵”胜率,这被玩家当作进一步抨击ELO机制不合理性的证据。

图源哔哩哔哩

大哲总结道:“不管你到底打得好还是不好,只要想让你百分之五十胜率,你就是百分之五十。”

脆弱的平衡

匹配机制“发疯”的另一面对应着几个时间问题。

首先,隐藏分的收敛需要时间。所谓“收敛”,是指玩家的隐藏分值从基准分向其真实水准逼近。ELO机制的重要特点,就是需要一个持续定位、评估的收敛过程,让游戏搞清玩家到底有几斤几两。也正因此,我们见到了“定级赛”这样的设计,目标就是在实战中摸底。

图源网络

段位继承机制之所以能在《王者荣耀》《英雄联盟》等游戏中成为主流,也是出于尽可能缩短玩家收敛周期的考虑。至于初出茅庐的《英雄联盟手游》,一切数据只能从头开始积累,这在客观上增添了准确匹配的难度。

其次,对局匹配需要时间。一局MOBA对战牵扯到十个玩家,如果要完全平衡战力需要多长的匹配时间?玩家是否会对过长的匹配不满?收敛程度不足的玩家如何衡量?如果稍稍降低精度要求就能换来高效快速的匹配体验,这样的选择值得做吗?一连串棘手的难题摆在《英雄联盟手游》的面前。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在线时长”。玩家社群中有人指出ELO机制更商业化的目的——提高用户粘性。“如果你铁了心要上分,局数多了不是不行,但这个机制就是要你上得没那么容易。”大哲属于相信“官方为了日活调胜率”的那拨人。

当这样的论调在社交平台上出现,“日活”“在线时长”等运营概念似乎成了和玩家利益相悖的贬义词。自《英雄联盟手游》上线起,对于活动肝度、氪度不满的声音从未停止。从2021年末到2022年的春节活动,“变相转盘”“捆绑”“高定价”等关键词频频出现在官方微博的评论区,却很少得到回应。

自始至终,这款大IP新作都面临着艰难的平衡考题:要低门槛还是高操作?要侧重手游化还是保证还原度?吸引老玩家还是拥抱新玩家?快节奏还是慢运营?

商业需求与玩家诉求的失衡之处,正是每一个策划挨骂的理由,也是游戏迎来口碑危机的深层诱因。

上线初期,许多人将《英雄联盟手游》视作老牌霸主《王者荣耀》的挑战者。如今很少有人还怀着这样的期望,毕竟二者间的大众普及度太悬殊,也看不出缩小差距的趋势。

过去被拉高的期待反而作祟于此刻。当游戏本体开始向常态化运营过渡,种种被初期热度所遮蔽的矛盾就浮出了水面。

图源百度指数

手游到来的2021,是《英雄联盟》这个国民级IP的大年。

这一年里,我们见证了EDG夺冠后的刷屏和狂欢,也感叹于《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的绝佳口碑与空前热度。

接连到来的重磅级新游更是受到万众瞩目。不论是云顶之弈授权的《金铲铲之战》,还是满载期待的《英雄联盟手游》国服,都彰显了这个超级IP开辟增长点的决心。

与衍生内容或电竞赛事不同的是,《英雄联盟手游》的受众身份并非局外的观众,而是局内的玩家。这让它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离端游本体最近的存在——咫尺可达的距离意味着唾手可得的热度,也代表了无法休止的重重压力。

《英雄联盟》长大之后,《英雄联盟手游》面临成长的烦恼。

注:李奥、大哲为化名。

 

作者:星晖,编辑:园长

来源: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
腾讯为什么还要做LOL手游? //www.f-o-p.com/260999.html Wed, 03 Nov 2021 02:02:03 +0000 //www.f-o-p.com/?p=260999

 

英雄联盟手游上线有一段时间了,这半个月多,B叔脑子嗡嗡的,身边的王者玩家和LOL玩家吵来吵去。一会你说我画风丑,一会我嫌你玩法low,时不时还要拉人来评理,到底哪个更好玩?

瑟瑟发抖不敢说话,或许……朋友,你们知道,其实他们是一家公司做的吗?你们吵得越厉害,腾讯在背后数的钱数越多,笑的越大声。

该说不说,这算盘打的,确实挺响。

那么问题来了, 《王者荣耀》已经这么成功了,腾讯为什么还要再做一个《英雄联盟手游》?这中间有什么历史秘辛?让自家的两大产品互殴,腾讯又是在打什么算盘?

今天咱们就来唠唠,有了另一个还要另一个,爱看自己人窝里斗的,渣男腾讯。

01

睁大我的小眼睛,让B叔看看还有谁不知道《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手游》是背后是同一个大boss?

那你可真是来着了,B叔小课堂现在开课,同学们看黑板。

《王者荣耀》是谁做的?天美工作室群。天美归谁管?腾讯。

《英雄联盟》手游是谁做的?拳头游戏和光子工作室群。

光子我们知道,做《和平精英》的那个,也是腾讯的。

而拳头是《英雄联盟》端游的发行商,也是这个IP的创造者,虽然人在美国,但早在2015年就已经被腾讯100%收购了,是腾讯的全资子公司。

所以这俩游戏,往上数三代都逃不过腾讯,他们身上流的,是相同的血。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一段历史故事,也是江湖上广为流传的,拳头和腾讯之间的爱恨情仇。

江湖传言,曾经腾讯建议过拳头做《英雄联盟》的手游版,但拳头表示,你可以建议,我也可以拒绝接受你的建议。总之就是不想做。

被拒绝的腾讯越想越不对,手游这块市场确实是块肥肉,你不做,我还有别的员工可以做啊。

这个时候,天美出现了,然后就有了顶着“抄袭”帽子的《王者荣耀》。

天美表示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无奈啊,既然老板都发话了,那我就照做呗,boss勇敢飞,出事自己背。

更何况能有什么事呢?《王者荣耀》抄了吗?

抄了,好像又没完全抄。

刚刚我们说过,拳头已经是腾讯的全资子公司了,老板把你不做的工作拿给别人,自家兄弟的事,能算抄吗?

B 叔甚至有一个大胆的猜测, 没准《王者荣耀》就是一个拿来替《英雄联盟》手游试水开路的替身呢?

你想想,当时手游市场前景还不明确,端游玩家又对《英雄联盟》这个IP有情怀,一个改不好就会口碑扑街。所以这个时候,先放一个“替身”出去探路,就算拉胯也是《王者荣耀》的锅,跟《英雄联盟》一点关系都没有。

你过你的岁月静好,我替你负重前行。

糟糕,是心动的感觉。

《王者荣耀》发展成现在的现象级手游,六年累计收入破百亿美元,成为全球首个日活破亿的游戏,如果猜测成立,那这就是一个炮灰替身逆袭成功的故事。兄弟们,燃起来了有没有!

02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王者荣耀》做都做了,而且已经做成现象级手游了,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再推出《英雄联盟手游》呢?

当然是因为有利可图,而且这个“利”,还不是一点两点。

准备好划重点,听B叔逐个讲解。

首先,大家都能想到的,多一个赚钱工具。

毕竟多一个游戏就能多赚一分钱,苍蝇再小也是肉,更何况,《英雄联盟》手游本身就不小。数据显示,英雄联盟手游上线两周以来,单ios市场就赚了2671万美元。

虽然暂时比不过《王者荣耀》日均300多万美元的吸金能力,但人家毕竟发展了六年,《英雄联盟手游》才刚刚起步,小伙子努努力,前途无量。

更何况,《英雄联盟 手游 》作为一款全新的产品,能够为腾讯带来更多的用户增量,这是一个新的氪金点。

有些人可能以为,《英雄联盟手游》一上线,《王者荣耀》就没人玩了。但事实不是这样。数据显示,《英雄联盟手游》上线半个月以来,《王者荣耀》的收入依然稳稳当当,该赚还是赚。

相当于《英雄联盟手游》新赚的这两千多万美元,就是腾讯在原有基础上多出来的。

但你要是觉得腾讯盯着的只是玩家的钱包,那你就小了,格局小了。

第二,腾讯已经很久没有出过爆款游戏,讲不出新故事了。

王者六年,地位还在,但已经可以看出疲态了,腾讯必须搬出“正主”来救市了。

B叔不骗小孩,咱们数据说话。

从2020年开始,腾讯主营的游戏业务已经越来越难增长了,去年7月开始,连续4个季度营收同比增速下降,从45%一路降到12%。

这样下去,就算马化腾愿意,股东能愿意吗?

资本市场要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看数据,听故事,看你未来的想象力。

现在数据即不好看,也没新故事,靠几个老帮菜的游戏未来还能再折腾出几个花来?

所以说,腾讯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爆款焦虑。

更重要的是,英雄联盟手游版做好了,还能帮腾讯吃到更大的蛋糕,那就是海外市场。

现在的游戏大厂,已经卷到海的那一边了,而腾讯游戏在海外的表现多少有点不太行。

根据统计,这么多年来,腾讯就一个《PUBG Mobile》打出去了,再往后就“后继无游”,《王者荣耀》虽然在全球市场的数据不错,但收入的95%都来自中国,刨去这部分,单算海外的App store,连热门手游前30都排不上号。

然而就这一个《PUBG Mobile》,还连续好几个月被《原神》给反超了。2021年9月米哈游《原神》移动端全球收入超过3.41亿美元,位列全球手游收入榜榜首。

再往后看,隔壁字节家的MOBA手游《无尽对决》最近势头凶猛,位列东南亚手游收入榜首,还有网易、三七互娱、莉莉丝等,多少都在海外有点成就。

面对这些急速成长的对手,你说马化腾急不急?

其实不难发现,《英雄联盟》手游版一定程度上就是在瞄准海外市场,比如偏欧美的立绘风格,尽可能还原端游的游戏设置。

毕竟,老端游的影响力摆在那,十几年了还是全球端游收入第一,同时在线人数超过steam前十的总和,这么好的资源摆在这,不用白不用。

就算腾讯真的是在打情怀牌,只要不过分拉胯,把粉丝伺候好了,也够腾讯收割一波的了。

03

所以说,赚钱,股价,出海…… 老奸巨猾 聪明机智的腾讯,你以为他在第一层,其实他在第五层,一看就是老甄嬛了。

B叔不合理怀疑,英雄打王者这个话题,是不是就是腾讯自己挑起来。毕竟这种放任亲儿子掐架的事他也没少干。

不然你想想,是不是曾经有《绝地求生:刺激战场》和《绝地求生:全军出击》这两款吃鸡游戏傻傻分不清楚?其实就是腾讯分别让两个工作室做了两款同类型游戏,然后扔到市场上对打,最后赢的那个把另一个吞并了,也就有了现在的《和平精英》。这两个工作室,胜利的那个是光子,失败的那个叫天美。

所以说,历史都是相似的。自古以来就是适者生存。作为玩家,我们只想玩到高品质的游戏,只要能做好产品,

只要是良性竞争,那活该你赚钱,谁也不能说什么。

 

作者:韩小黄

来源:AI蓝媒汇(ID:lanmeih001)

]]>
《英雄联盟》手游评分暴涨,《王者荣耀》“急”了? //www.f-o-p.com/258944.html Thu, 14 Oct 2021 08:55:29 +0000 //www.f-o-p.com/?p=258944

 

10 月 8 日,大众期待了整整两年的《英雄联盟》手游终于上线了。

游戏开服后没多久, #英雄联盟手游 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榜,之后几天又有 3 个与之相关的话题相继登上热搜。目前,《英雄联盟》手游已经登顶 ios 免费游戏排行的榜首。

ios App store截图

历经 10 年发展、被称之为“ Moba 类游戏天花板”的《英雄联盟》,其手游版上线可以说是牵动了无数端游老玩家的心,粉丝狂呼“爷青回”,引起了全网的狂欢。

但,当网友讨论《英雄联盟》手游时,另一款 Moba 手游出现的频率却是相当高——那就是《王者荣耀》。

自 2015 年上线以来,《王者荣耀》在 Moba 手游这一领域里一骑绝尘,虽然有关于它抄袭《英雄联盟》的批评声一直不绝于耳,也不得不承认它已经成为了一款全民化的“现象级游戏”。

小红书上, 不少网友将英雄联盟手游和王者荣耀对比

截止目前,微博上 #英雄联盟手游能碾压王者荣耀吗 话题下已经产生了 3.4 亿阅读,引发了 2.4 万次的“唇枪舌战”。

另一边,《英雄联盟》手游和《王者荣耀》两者也都铆足了劲儿,试图拉拢用户……

01《英雄联盟》手游和《王者荣耀》的“厮杀”

《英雄联盟手游》和《王者荣耀》的较量,在游戏上线时就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毕竟,《英雄联盟》手游上线的时间 (10 月 8 日) ,恰好撞上了隔壁王者荣耀的周年庆预热。

从这一天开始,两款游戏就「互放大招」:

在《英雄联盟》手游正式开服当天,官方给出的福利可以说是相当丰厚。

用户完成新手指南后,系统会赠送一个英雄;之后在到达 10 级之前,每提升一级都会赠送英雄。

另外,在注册游戏账号后的两周时间里,只要登录游戏 8 天,就可以再免费拿到 1 个英雄 + 1 款皮肤。

除此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花式”福利活动。在开服嘉年华活动中,如果玩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活动任务,那么一共可以免费获得 12 个英雄 + 5 款皮肤。

这种活动力度,在端游上是无法想象的 ——

在端游,新手礼包通常是“限时体验英雄 + 限时体验皮肤 + 少量金币”,如果还想要其他的英雄,只能靠氪金/攒金币购买。

除了可以“白嫖”英雄和皮肤外,为了刺激用户进行首单消费,《英雄联盟》手游还推出了充值福利活动。

在「首单充值活动」中,只要充值 6 元,就可以挑选一个原价值 450 点券 ( 约 45 元人民币) 的皮肤,相当于直接打了 1 折。

相比之下,端游的皮肤就算打折,也一般只打六折。因此,手游能有这样的活动力度,让不少老玩家直呼“诚意满满”。

就在《英雄联盟》手游上线的这一天, 《王者荣耀》也开始「放大招」:

先是推出了一款 「86 版西游记联动皮肤」,并将皮肤的价格由原价的 888 点券 (即约 88 元) 砍至 533 点券 (即约 53 元) ,限时 7 天。

此外,《王者荣耀》官方还推出了类似“返现”的活动:购买指定新皮肤,即可返还710 点券,相当于买 71 元返 71 元。

甚至,它还推出了「完成任务直接“送钱”」的活动—— 完成限时任务后,用户可直接获赠 1000 点券活动 (约 100 元人民币) ;还有抽 188 元现金活动等等。

这样“返现”、赠送点券、红包抽奖活动扎堆出现的活动力度,在《王者荣耀》里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已经玩了 4 年《王者荣耀》的玩家陈青告诉运营社,“在我玩王者这几年,从来没遇到过力度这么大的活动”。

02《英雄联盟》手游,6 天“超车”王者荣耀?

虽然《英雄联盟手游》上线后,一直备受瞩目和期待,热度居高不下;但是,它的评分却并不如想象中理想。

在 10 月 12 日,英雄联盟的 ios 评分只有 3.0 ,低于王者荣耀的 3.9 分;并且,从打分情况上看,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两极分化:打 1 分和打 5 分的用户数量基本持平。

然而在 10 月 13 日,英雄联盟手游的评分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飙升至 4.1 分,已经超过了王者荣耀 ( 3.9 分) 。

截止发文前 (10 月 14 日) ,其评分更是飙升到了 4.3 分:

阅读了几百条评价后,运营社发现,给出低分的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新用户,而 5 分评价大多来源于端游的老玩家。

新玩家们给 1 分的原因,集中在「游戏体验不好」上:

一方面,是游戏画质不够好还不流畅,有卡顿、闪退、掉线;另一方面,对于没有端游经验的用户来说,对端游的还原度太高,导致操作难度大、不好上手,“手感不好”……

有趣的是,5 星好评里的老玩家们之所以给出好评,除了情怀之外,就是因为「还原度高」:

战斗场景、技能机制、补刀机制、回城购买装备、英雄皮肤等方面,都做到了对端游较高程度的还原。

运营社采访了一位同时是英雄联盟端游/王者荣耀老玩家的用户,他表示:

“英雄联盟手游跟端游一样,对玩家的竞技、操作水平有一定要求,这会让不少新玩家打退堂鼓。”

而且,在手游里,很多 LOL 老玩家对玩法和套路都比较熟悉,也会给同场竞技的新玩家造成一定的游戏压力。

虽然被新玩家诟病“上手太难”,但事实上,为了适配移动端,《英雄联盟》手游版还是做出了不少改良。

比如,将每一局的游戏时长进行压缩。通常情况下,玩一把 LOL 端游的游戏时间大约在 40 – 60 分钟,而玩一把 LOL 手游大约用 20 分钟左右即可,处于手游的普遍水平。

再比如,增加了「社交属性」。新增综合聊天频道、微信 QQ 好友互通、建立亲密关系等以往端游不具备的社交功能,试图用社交加强玩家对游戏的黏性。

英雄联盟手游的综合聊天频道

虽然有不少用户诟病“腾讯就会做社交”,但基于《英雄联盟》手游的快节奏、强社交性,仍有用户愿意买账。

英雄联盟端游的老玩家小潘在尝试过手游后,就向运营社表示:“手游更像是一种社交工具……虽然不会放弃端游,但是跟朋友开黑可能还是会优先考虑手游。”

03两款游戏“打擂台”背后,焦虑的腾讯游戏

《英雄联盟》手游能否碾压《王者荣耀》,还是未知数。但从腾讯上线《英雄联盟》手游的动作背后,也许能窥见腾讯游戏的焦虑。

毕竟,现在的腾讯游戏,正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现金牛游戏收入疲软,增速放缓。

去年以来,腾讯游戏在「热度」和「收入」两个维度,都没有足够亮眼的表现。

品热度,网易 9 月上线的新作《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虽然口碑毁誉参半,但人气和下载量、收入都不错,在 9 月热门游戏下载排行榜 (ios) 位居榜首,收入也一度超过了《和平精英》。

根据@七麦数据 的预估数据,《王者荣耀》在 9 月 iphone 端的下载量为 230.45 万次,《和平精英》为 157.56 万次,《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则高达 637.95 万次。

其中,《哈利波特》在 9 月 iphone 端的收入为 5654.95 万美金(预估数据)。

如果说《哈利波特》数据暴涨的原因,还可以用新游戏刚上线来解释;那么上线已经一年的《原神》的成功,则给了腾讯游戏更大的压力:

米哈游在 2020 年 9 月发布《原神》之后,这款游戏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 2.45 亿美元的营收,一度成为全球收入最高的手游

在@七麦数据 发布的 9 月热门游戏收入排行榜(ios)中,原神的营收也紧咬在《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之后。

更何况,去年以来《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这两大“现金牛”,也开始进入增量用户下滑的平稳期,直接导致腾讯游戏的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

在过去一年里,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在 iphone 端的下载量总体呈下滑趋势。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据 @财联社 报道,在腾讯发布的 2021 二季度财报中,游戏业务仅增长 12 %,这是 2019 年三季度以来的最慢增速。

“内忧外患”之下,腾讯游戏面临着时刻被赶超的压力,急需一个新的爆款游戏来稳住自己的地位。

然而近几年,在《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之后,腾讯再没有出过其他深入人心的爆款手游。“擅长买爆款”“原创能力不足”,是不少业内人士对于腾讯游戏的评价。

相比之下,这两年一直被诟病“套皮捞钱”的网易游戏,至少还手握《阴阳师》这一原创手游;而腾讯游戏的 2 个主要爆款《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却都带着海外爆款游戏的影子。

04腾讯游戏:有钱,但“难出爆款原创”

这么有钱的腾讯,为什么就做不出原创爆款呢?

关于这个问题,知乎联合创始人 @张亮 曾发表观点:

腾讯过于 KPI 导向的企业文化,暂时只会制作商业导向极强的游戏。

腾讯对手游收入 KPI 的要求有多高?

早在 2014 年 4 月,“花边社”公众号爆出了一条猛料新闻 —— 腾讯内部调整了手游收入的 KPI 指标,将从原来的 90 亿调整至 120 亿。

这个 120 亿是什么概念呢?

2014 年全国的移动游戏市场总估值也就大约在 240 亿。当时腾讯的 KPI 要求,就是想要占据手游市场一半的份额。

也许是基于 KPI 的压力,不少腾讯旗下的游戏最后都走向了“按氪金多少论英雄”的境况,用户体验下滑严重。

举个例子,2017 年《 QQ 飞车》手游开服,这款经典竞速游戏一上线就顺利拿下了各大应用商店的下载榜榜首。

凭借着老 IP ,《 QQ 飞车》一时间吸引不少曾经端游的老玩家,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游戏的热度却断崖式下跌。玩家们纷纷弃游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游戏里太过强调“氪金”:

同一技术水平的玩家,谁充值多,购买的装备、道具好,谁赢得比赛的可能性就更大。这一套路不免伤了不少玩家的心。

图源知乎

知乎网友 @ Nuyoah 表示,“《 QQ 飞车》里只有通过砸钱才能获得更好的道具和装备,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续费特权让人心累。”

除此之外,腾讯游戏内部的创新动力不足,也许与企业内部热衷于使用「赛马机制」有关:

所谓的“赛马机制”是内部竞争的一种形式,谁做的更好,就给予谁更多资源扶持;反之,能获得的资源就会越来越少,甚至整个项目都会被砍掉。

曾经的《王者荣耀》,就是“赛马机制”下的产物。

2015年,腾讯旗下的光子工作室和天美工作室同时推出两款 Moba 手游《全民超神》和《英雄战迹》 (《王者荣耀》的前身) 。

但最后,因为《英雄战迹》因更受用户欢迎,所以腾讯给予了大力度的资源倾斜,至此成为 Moba 手游“老大”,彻底碾压了曾经红极一时的《全民超神》。

最后,《全民超神》只能黯然下线。

不得不承认,在“赛马机制”下曾诞生了不少爆款,但也产生了一个弊端:

在用 KPI 让 内部竞争到“你死我活”的环境下,工作室们不愿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到一个从来没从未被市场验证过、未知的领域。

毕竟,这样不仅成本和风险过高,也很难保证能一定成功; 如果不成功,结果又只能是被“同类相食”。

正如 @张亮 所言:

腾讯整体的产品倾向是低风险、高回报,即找到已经验证的模式和产品,利用其流量将其商业价值最大化。

04结语

或许,对于此刻腾讯游戏而言,两款游戏谁究竟能成为 Moba 类手游的“一哥”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英雄联盟》手游能否带给腾讯新的爆款机会,以此稳住游戏行业的”龙头”地位。

但是,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行业增量困难的大前提下,未来游戏行业的竞争必将越来越激烈。

当用户的口味被有「原创力」的游戏培养得更为刁钻之后,腾讯游戏未来的收入增长是否能靠“买爆款”继续保持,还是个未知数。

习惯了“走捷径”的腾讯游戏,也许真该“下苦功”了。

 

作者:运营社编辑部

来源公众号:运营研究社(ID:U_quan)

]]>
英雄联盟手游如何借助热点引爆流量? //www.f-o-p.com/220035.html Fri, 06 Nov 2020 00:29:39 +0000 //www.f-o-p.com/?p=220035

 

今天借一个热点事件来和大家讨论讨论如何借助热点引爆流量并获取收益。

英雄联盟,一个火了10年的IP,从11年国服发行开始,就成了一代年轻人的信仰。

从s1开始,LOL就成为了最火爆的端游游戏,全球在线人数达到100W人,几乎是《dota2》的8倍。

这10年以来,LOL已经从一个游戏被培育成了一条井然有序的电竞产业链,从电竞选手,网吧,主题趴,电竞酒店,解说,主播,周边商品……

在这个名利场里,局内的众人,都已经从局中收割了自己想要的流量,声誉,财富……

LOL本身的吸金能力也极为恐怖,游戏的运营给平台方创造了上百亿美金的收益。

英雄联盟金字塔顶部的那群职业选手也以无数人小时候梦想的那样“靠玩游戏实现财富自由”。

当然,游戏方的盈利和大部分人关系不大,前面的这些话是只是向大家表明一个事实“英雄联盟很火,这个ip很值钱,变现能力极强,养活了很多人”。

3000万人预约,英雄联盟手游玩家的赚钱路子到底有多野?

 

做互联网的人,一定要善于捕捉热点,尤其对于个人创业者,如果真的能从热点中提取到一个冷门变现模式,收入瞬间可以暴涨几倍。

互联网很多高手第一桶金都是这样来的,在别人看着不起眼的领域做出别人意想不到的成绩。

前些日子里认识了一个惠州的老哥,朋友组的局一起吃了顿饭,酒饱饭足后大家纷纷聊起了第一桶金的话题。

老哥的第一桶金是从游戏上来的,他以前在电商公司做运营,后来接触到互联网的一些野路子玩法,于是辞职自己做项目。做的商品是王者荣耀的CDK,运营的淘宝C店,单月纯利润5W。

这是一个很好的蓝海案例,纯信息差降维打击。

这种东西有人肯分享吗?没有。为什么他肯跟我们说?因为那个领域已经变成红海,现在收益不高了。

有些赚钱的路子是注定不能被流通的,只能自己挖掘。因为盘子很小,一旦分享给第二个人,路子就容易被人家研究拆解,运营的比你好,资金比你充足,游兵散将在成体系化的团队面前不值一提。

有第一个掀桌子的人,就有第二个,最后整个盘子就没利润了,都是在赚辛苦钱。

这种项目也只是短期操盘的项目,总有人会拆解出收益的秘密,进而成为你的竞争对手。

3000万人预约,英雄联盟手游玩家的赚钱路子到底有多野?

说回正题,英雄联盟出手游了,是的,这是一项大事。

起码对于联盟重度玩家来说,他们期待了好久,从王者荣耀面世就开始期待。

现在,这个期待到变成现实了。

3000万人预约,英雄联盟手游玩家的赚钱路子到底有多野?

 

英雄联盟手游在27日在海外开始公测。

手游版LOL一经上线立即引起轰动,日服80%的玩家都来自国内,服务器直接爆满。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热点极高的事件,也是一个利可图的事件。

热点事件和有利可图有什么必然联系?

简单来说,热点事件可以按照信息属性划分为强需求信息和弱需求信息。

什么是弱需求?明星离婚,小三上位,高考状元出炉,社会性的一些新闻热点等。

这种热点事件有热度也有流量,但不是有价值的信息,起码不是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它唯一的价值是给人做饭后谈资,说白了这些事和用户本身关系不大。

什么是强需求?刷爆朋友圈的电影,几个月前的口罩事件,头盔事件,七夕青蛙等。

强需求信息包含了用户感兴趣的点,有用户想要了解和获取的东西,这是需求,有需求就能产生收益,产生商业交易。

比如一部火爆朋友圈的电影,大家对它很兴趣,但碍于工作忙碌或者各种原因也没时间去电影院。

这时候电影资源就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钩子,用电影资源进行引流,或是借助热点信息推出周边产品,很多的电影站运营初期都是拿最新电影推广起来的。(仅作案例解析,现在电影站容易被发律师函)。

热点事件最容易造就爆款商品。尤其是在电商运营这一块,追热点做出爆款的成功几率很大。比如XXX同款T恤,XXX同款礼物,XXX手办等。

让我自己记忆尤其深刻的是去年的春晚,陪家人一起看了联欢晚会。

刘谦难得又回到了春晚的舞台,表演了一个魔壶的魔术,当时我就在心里琢磨,这东西以后肯定有人卖,守岁时无聊翻了翻淘宝,果然,速度够快的,不过2个小时,商品已经做好包装上架等全套流程,定价不贵,3000而已。

这就是热点信息给商品带来的价值赋能,之前星巴克也有过这样的营销案例,几乎将猫爪杯库存给全部售空。

今天和大家聊的联盟手游,只要运营不会出现战略级失误,必能在手游市场占到一席之地。

无它,这是很多人青春的记号,你看《传奇》,靠怀旧的情感成功延续了多少年的寿命。

知道这个信息后,我们能做什么?

首先得告诉大家的是,这是一个时效性的信息,时效性信息玩的就是信息差和价格差,你比别人手快一点点,一步快就会步步快。

这些玩家的需求是什么?

日服apk的下载地址和账号注册方法。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很多人是完全找不到的。

而且我敢肯定至少有90%的人搞不明白这个东西。

因为联盟手游在日服上线,国内应用市场没有下载地方。

不得不说的是,很多人的搜集信息的能力真的弱的可怜。

遇事不懂问百度,百度不出来的东西怎么办呢?做伸手党,找人付费。

所以我说这个信息很值钱,值钱到什么程度呢?

3000万人预约,英雄联盟手游玩家的赚钱路子到底有多野?

每个店铺多少的销售额大家可以简单估算一下,而英雄联盟手游上线仅仅三天时间而已。

我觉得这是信息差体现的最淋漓尽致的案例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一定要让大家去操作这个东西,我更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信息差的利用思维。

英雄联盟手游是一个热点,但它同时也是一个项目。

王者荣耀的盘子养活了多少的小工作室呢?

王者荣耀的素材培育出了多少的up主呢?

王者荣耀的游戏攻略做出了多少粉丝的矩阵公众号呢?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大家都没反应过来以前,它就是一个空白的蓝海。

先说变现吧,短期变现方式大家都懂,上面有一张图,不懂的你可以将图多盯着看几篇。

不要看不起低客单的项目,低客单的项目只要流量能起来可以让你做客服做到心累,收钱收到手软。

3000万人预约,英雄联盟手游玩家的赚钱路子到底有多野?

1、懒人收益攻略:

利用电商平台做交易,现在你可以拿出一张纸,将网上搜集全所有的电商交易平台,不管一手还是二手(尤其不要放过一些游戏交易平台)。

划掉所有门槛极高的平台。(需要缴纳保证金高的,入驻复杂的)

在剩下的平台搜索框里逐一输入关键词进行查询。(和联盟手游相关的关键词)

如果没有,则搜索相关的同类游戏商品,能搜出来的话证明起码游戏类目在这个平台可以存活,那这就是一个蓝海平台。

继续划掉所有不可行的操作平台。

收集同类商品素材和标题,疯狂上架宝贝。

每天持续上架,坐等出单。

电商平台远不止主流的那几个,大家就别天天盯着某宝呀猫呀。

每个平台都有每个平台的用户群体,在主流平台上架的商品还真不一定就比小众平台卖的好。

2、进阶版执行力操作:

首先找出英雄联盟手游相关的所有关键词。

根据关键词在网络上进行信息检索。

收集他们发布信息的所有平台。

去掉收录排名靠后的网站。

开始整合信息,文章进行伪原创,文章信息转视频进行全网分发。

每天坚持整合发布文章,在所有文章中都留下引流的鱼饵和联系方式,坐等鱼儿上钩。

不止是百度的搜索引擎,这块的信息还特别适合在小众app上发。

你可以打开你手机里的所有UGG(用户自己生产内容)社区,搜索特定关键词。

尤其是年轻人扎堆的社区最为适合,直接将贴吧热帖,公众号精彩相关文章搬运,上传。

3、升级版抢流量操作:

先打开所有的自媒体平台,将LOL手游,英雄联盟手游等核心关键词全部注册成用户名。

当然,部分平台会遇上官号,那就延长点关键词好了,lol手游攻略等。

尤其是公众号,大家一定要注册,这个几乎就是被动涨粉的事情。

将公众号注册好了,搬运几篇其他平台的内容,将粉丝留下来。

这个公众号留在手上是有价值的,一个被动涨粉的公众号将来无论是广告主收益还是用来做其他变现收益都非常客观

4、小程度进阶玩法:

可以蹭热点做一个攻略类的小程序,前期就以注册账号方法和安装包等进行引流推广,后期可以以接广告和做周边商品变现为主,当然也可以提供陪玩服务。

做个小程序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某宝上有一条龙服务,不需要花多少钱就可以全套搞定。

多用点心思在上面,这事说不定就能成,任何事,不做肯定都不行,做了说不定有希望成功。

这个热点最有价值的地方还不仅在于短期收益,更在于暴力吸粉。

前段时间的七夕青蛙,有人一天时间引流了3000粉丝到个人号,导流了上万公众号的粉丝。

这类型的热点都属于可遇不可求,但一旦出现了,肯定有人能抓住这个机会,只要给测通了一个流量渠道,一波肥。

这类事我也干过,内涵段子停止运营时候,我在贴吧每天手动发上千个帖字,这些贴子给我加了3000多个人的微信好友。

在风口到来时,被风吹起来的往往不是最有想法的人,而是执行力最强的人。

上帝宠爱的,果然是那群被苹果砸中的笨孩子,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从0到1深度解析KOL运营! //www.f-o-p.com/109399.html Fri, 07 Dec 2018 03:04:35 +0000 //www.f-o-p.com/?p=109399 KOL运营

 

最近和朋友聊得最多的,就是KOL运营。很多人认为KOL运营就是找大咖背书,事实上并不是这么简单。

今天,我将详细和大家聊聊,什么叫KOL运营。

内容较长,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下面,enjoy~

1、什么是KOL

KOL,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通常被认为是: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且为相关群体所接受或信任,并对该群体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个领域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大如锤子科技罗永浩、小米的雷军;小到贴吧的吧主、某读书群的领读人···这些都可以称之为KOL。

而KOL最大的两个特点是:有粉丝基础,能影响粉丝行为!

那到底该怎么做KOL运营?别急,在这之前,我们先说说,为什么要做KOL运营?

2、KOL运营的好处

一切运营手段,都是以提升用户指标为目的,而KOL运营是其中比较高效的手段之一,如使用明星来吸粉,大咖分享来促活等等。

这里,我们按照付费和免费的模式,来介绍几种常见的KOL运营场景:

花钱的:

微博和抖音早期使用明星进行拉新

英雄联盟每年举办LPL比赛,利用选手来促活;

得到知识付费产品,利用KOL的影响力促成你的付费···

不花钱的:

天涯猫扑等社区论坛利用KOL进行促活;

百度贴吧通过吧主和小吧主来管理贴吧;

游戏公司通过头部玩家来产出游戏攻略···

相较于一些常规的运营策略,KOL运营做得好,往往会事半功倍。那么,KOL从引入到流失的整个生命过程,我们分别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运营逻辑呢?

我们以社区类产品为例,来进行深度的分析:

3、KOL的引入

1.引入节奏把控

不同时期、不同用户基数的产品,需要结合自身的需求程度,去把控引入节奏。

前期引入的KOL过多,供过于求,内容缺乏足够的粉丝互动,KOL会失去创作的激励,引发流失。

前期KOL引入过少,供不应求,用户看不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引发流失。

当然,并非所有金字塔头部的KOL都是好的,也并非金字塔底下的KOL不值得花时间,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2.KOL类型把控

气质相符!气质相符!气质相符!

粉丝量多的KOL不一定适合你,垂直领域的小KOL对你价值可能更大。

对微博来说,我的目的是娱乐,那么我的KOL必须有趣好玩;

对于得到来说,我本身是做知识付费,那么我的KOL必须有料;

对于KEEP来说,我的KOL是健身达人而不是那些美妆大师;

···

不管你是引入还是培养,一定要注意,KOL必须契合你的产品。想象一下,当抖音上全是关于考试培训的KOL,官方还大力扶持···画面太美了,我想象不下去。

3.引入的方式

KOL引入又分为外部引入和内部挖掘。

内部培养的KOL忠诚度高,流失少,而外部引入的KOL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产品进行磨合。

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内部的挖掘,当内部无所需的KOL的时候我们再从外部引入。

下面,我们分别聊聊这两种方式如何去做:

外部引入

引入流程:明确引入KOL的目的-列出备选KOL人员名单-准备相应的合作方案-寻找联系方式-商谈合作引入。

明确目的:

我引入KOL的目的是什么,拉新,促活还是转付费?KOL引入之后希望他们做什么?明确了目的之后,你才可以去列出想要的KOL。

比如你希望快速获取一批新用户,这时你更倾向于找粉丝量多的。而如果你需要的是转化,那么你需要的是粉丝忠诚度更高的。

列出备选人名单:

明确目标之后,我们需要列出备选人名单,此时你需要收集备选人的资料,包括但不仅限于个人信息,粉丝质量信息(PS:需要注意,如果KOL离开现有平台,粉丝是否还在),候选人偏好等信息。

合作方案的选定:

合作方案中,需要明确告诉KOL,需要他做什么,他可以获得什么。

一定要注意对方的诉求,现在很多KOL,已经无法单纯用钱去打动。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当前的情况过的很好,而转移平台需要重新开始,收益却只是钱,为什么要折腾呢?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和KOL合作,不仅仅只考虑钱的问题,还需要考虑KOL的其他诉求,如个人品牌、平台扶持等。

拉KOL要坚持:

当我们什么都准备好了,开始去拉KOL时,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都会碰钉子。

可能你发过去方案石沉大海,微博私聊一直是未读状态。但我们不能放弃,微博微信找不到人,就去垂直社区找,去群内找等等。

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一次找不到换一个,一个方案不行换一个方案。当然如果时间要求较高的,而且预算充足,也可以直接通过专业的经纪人去找到你想要的KOL。

内部挖掘

内部挖掘,通常要寻找有一定影响力,并且内容产出较高的用户。

当前他是什么样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将他打造成什么样的KOL。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个用户可能当前非常活跃,但是产出内容质量不高。而另外一个用户内容产出较高,活跃度不高的,我们则更倾向于培养后者,活跃度你可以去提升,而内容质量你只能小幅度帮助提升。当然也要看用户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内部挖掘的时候需要找到其亮点,且这个亮点可以通过你的方式来进行包装放大。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成功地引入了一批KOL ,那么,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去维系这批KOL,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呢?

4、KOL维系

目前常见的KOL维系都是社群或者是单点联系。

针对KOL如果使用社群的方式进行沟通联系,最好是根据KOL的类型分类建立社群,便于同类型KOL间更顺畅地交流。

如果自身的KOL用户较多,最好在产品上可以给这部分用户一些特殊的通道,如游戏内通常有VIP专属板块,电商类的平台的大卖家后台等。

建立好信息的沟通渠道后,我们需要建立KOL档案。

KOL档案

KOL的运营工作一定要精细化,而精细化的运营需要你对KOL非常了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份KOL档案。

为什么要给KOL建档案?就像你为了追一个女孩子,你会关心她喜欢什么东西,喜欢哪个明星,喜欢吃啥等等,之后投其所好,这样追到女孩子的成功性会更高。

KOL运营也是同样的道理,平时不仅仅是利益关系,而是让KOL觉得你是真的在关心他、帮他实现他想要的内容。

同时,KOL档案对于公司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一份好的KOL档案集,除了能帮我们更高效的工作对接外,对于日常优化KOL引进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KOL的档案通常会包含以下内容:

个人信息:姓名,电话,微信,联系地址个人档案等。

业务信息:这类KOL属于什么类型的KOL,自身带大概多少粉丝,影响力如何,在哪一个方面比较有影响力。

比如说知乎上找用户A做KOL,那么可能就会增加用户A写过书,XX企业的创始人,在产品和运营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个人比较擅长的是运营的节奏,内容运营等方面。有了这些信息之后,针对性的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组织个内容运营的大咖分享专场,就可以找用户A去做这些事情。

KOL在平台的信息:KOL档案中需要记录该KOL在自身产品上的情况,用于后续的运营判断。

如用户A虽然在产品和运营方面有影响力,但是在知乎上没人找他,那么后面我们需要考虑是否把用户A从我们KOL行列中剔除,不再给他享受特权。

KOL在其他渠道的信息:通常一些KOL不会只在一个平台进行合作,那么我们还需要了解我们的KOL在其他平台的表现。

同样的例子,用户A在知乎不怎么回答问题,但是发现在悟空问答上回答问题很积极,那么我们后面就需要进行对比,来调整对用户A的运营策略,是增加物质激励,还是通过精神激励促进其产出。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也可以加进档案中,如KOL近期的一些动态,个人的性格等内容。主要是方便后续更精细化的运营。如用户A近期要生孩子,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送个婴儿车给到用户A作为一个小礼物。

在档案中,用户需要进行分级、分阶段,当前的用户影响力或者是价值在什么水平,当前所处于的阶段,我们针对这类用户是采用哪种方式进行赋能?针对不同层级的KOL,调用的资源、使用的手段也是不同的,在档案中我们需要将这些信息都记录到位。

简单理解,KOL运营是先给到KOL想要的东西,之后让KOL产出我们想要的内容。而给到KOL什么,则需要你不断去了解KOL的需求,去接触沟通分析,这是一个长期且考验耐心的工作。

设立规则

建立好档案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设立并告知规则。

设立规则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影响到用户或是造成KOL流失。一般情况下这个规范在合作之初都会说明,但最好额外制定一个KOL和产品之间的互动规范说明。

举个例子:KOL遇到问题可以及时找到我们的运营人员,不得发布有损产品形象的言论。KOL和用户之间产生冲突,请及时与运营人员沟通,否则取消相关的特权和福利等内容。

另外有一个特别说明的点是,平台设立的惩罚性的内容,针对KOL千万不要设立特权机制,避免造成自身用户流失

在设立规则的时候抱着一个目的:我们引入KOL是为了更好的和产品一起服务好我们的普通用户,而不是服务KOL

5、KOL初期运营:赋能成长-形成影响力

初次引入的KOL,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影响力,我们前期都会进行包装、赋能。在推出亮相之前,预先设计正面的形象。

包装:通常在内部挖掘一些KOL的时候,我们会去挖掘这小部分KOL的亮点,加以包装。

咕咚上,产后辣妈坚持锻炼,单纯这个点无法形成KOL的效应,那么我们可以包装几个点,如励志,苦情戏等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打动用户,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最初的猫扑,也存在较多这样经过包装的用户,如筷子兄弟,小月月等。

KOL赋能:作为运营方,你必须对你自身产品非常了解,而KOL对他自己领域的内容非常了解,这样你们的结合,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威力。

你需要给KOL说明他该如何在你的平台上获得足够的影响力,包括但不限于部分专业技巧上的辅导,以及平台上一些产品功能的实现,甚至于说开放部分数据,让KOL更好的进行产出。

如抖音引入部分KOL的时候,不仅仅是说:你拍个视频,我给你流量就完事了。视频具体怎么拍,服装怎么搭配,你的受众群体是什么,他们更喜欢什么视频等等,这些抖音的运营都会给到对应的KOL。

作为 KOL运营,你要做的不仅仅是引入,更多的是陪他一起成长。

资源倾斜:当万事俱备的时候,你需要给这些KOL资源倾斜,让其真正在自身平台形成影响力。

除了流量倾斜,甚至不断地去制造关于KOL的话题热点。就像李健刚去好声音的时候,好声音在第一期第二期给了更多的画面,同时也不停地制造李健的“学霸”属性和段子手话题。

只有当KOL在产品上形成影响力后,你才可以通过KOL运营去影响自己的用户。

6、KOL中期运营:合作深入-价值体现

排他约束

当KOL已经形成影响力后,我们需要建立排他约束,我们付出了资源,也付出了其他情感上的东西,这时我们需要从语言和书面上要求我们的KOL用户制定一个排他的标准,如果KOL心猿意马,肯定是不可取的,应该及时止损,终止合作。

有了排他约束之后,我们就可以放心去进行更好的深入合作,给予更多的资源投入。

KOL激励和策略调整

KOL形成影响力后,我们一方面要给予KOL激励,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同时也需要不停地去调整你和KOL合作的一些策略。

比如前期你给那个辣妈设定的苦情戏,后来发现KOL自身不喜欢,那就尝试调整为励志方向,去测试粉丝反应。

同时,你整个的激励也需要随着KOL的不同去设定不同的内容,比如初期的KOL给精神激励即可,中期有一定影响力的给一定的物质激励,当形成非常大的影响力的时候,你需要给到的是更多的利益,包含打造IP、粉丝运营等。这个时候你的策略也需要调整,从最早之前的给予,到最后面的利益捆绑

就像很多知识付费产品,我可以采用买断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分成的方式。而你需要做的则是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影响力的KOL给予不同的激励,让其更好的活跃起来。

KOL价值体现:

当我们的KOL形成了较大影响力后,这时就是我们前期投入的回报时刻。

如果我们希望拉新,这时可以利用KOL发起好友邀请赛;

如果我们希望社区活跃,这个时候可以利用KOL进行话题带动;

如果我们希望用户付费,这个时候让KOL去进行背书宣传;

···

这里要注意整体的运营节奏,不要刚有了影响力就马上进行变现,这样很有可能会毁了你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KOL,也会让你的用户渐渐流失。

当然,只有当KOL给你带来了价值,给了你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你才算运营成功了一小步,但很多时候这个回报都是后置的。

7、KOL运营后期:留存你的成果

在KOL运营后期,我们更注重KOL的留存,自己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KOL,要尽可能留住,产出更大的效益。

不过有一点需要看开,KOL始终会走的,我们做的,只是让这部分KOL留在自己产品上的时间更久,获取更多的回报。

通常我们有两个手段:利益捆绑、情感维系。

情感维系

我们在KOL引入之初就建立了KOL的档案,这份档案贯穿整个KOL运营工作,因此非常重要。

在KOL运营后期,需要借助之前建立的档案,了解当前KOL的情况,之后投其所好,送小礼物,在重要日子进行问候等。这里最重要的是,让KOL感觉你很用心。

情感维系中最重要的是真心去做,而不是为了KPI去做。人与人相互交流,是否真心、是否用心都是可以感受到的,而你对他的细节了解,会让他觉得你很用心。

利益捆绑

和KOL进行合作的时候,提前考虑KOL可能流失的情况,在合作方案中规避掉。如使用分成的方式而不是买断的方式,使用持续活跃的方式而不是一次性爆发的方式等。

当然最好可以让KOL参与到平台的运转中,让他留下更多的东西在平台上,如他的粉丝。让他依赖平台,离开平台这些影响力都会消失,这样会让KOL留的更久一点。

8、结尾

很多时候,KOL运营和我们现实中谈恋爱很相似,你要去了解她,逗她开心,给她好处,也会约法三章,在困难中一起成长。只是我们在KOL运营中,是一个人和多个人谈恋爱,当然,这更考验运营者的能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做到的是细致,细致,再细致。

KOL运营会比常规的精细化运营要求更高,而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KOL运营,你需要比其他人更细致。

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些你能轻松地解决,有些没那么容易解决,但你可以记住一个准则:我们引入KOL最终目的是一起服

务好我们的普通用户,而不是我们一起服务KOL用户。

愿你在KOL运营的道路上,把自己,变成业内的KOL!

 

作者:兑吧运营帮,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兑吧运营帮(DByunyingbang

]]>
10月全球数字游戏收入TOP10:《荒野大镖客2》6天销量达400万 //www.f-o-p.com/107561.html Fri, 23 Nov 2018 02:04:49 +0000 //www.f-o-p.com/?p=107561

 

近日,市场研究机构SuperData发布了10月全球数字游戏市场报告。报告显示,10月期间消费者在主机数字版本上的支出创下了该平台历史新高,达到了15.3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80%。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两款大作《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以及《荒野大镖客:救赎2》(以下简称“荒野大镖客2”)的强劲发布。另外,“吃鸡”游戏《堡垒之夜》表现依然强劲,与去年10月相比,该作在主机数字版本的营收同比增长了20倍。

该机构预计,10月期间R星出品的《荒野大镖客2》在发售首月的数字版销量达到了400万份,而动视出品的《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则略胜一筹,发售首月的数字版销量达到了420万份,这一数据也创下了单月数字版本销量新记录。

得益于强劲的销量表现,《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一举拿下了10月主机平台畅销TOP1、PC平台畅销TOP6。而《荒野大镖客2》《堡垒之夜》则分别拿下了10月主机平台畅销TOP2和TOP3。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荒野大镖客2》的发售日是10月26日,而《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的发售日是10月12日,比前者提前了2个星期。这也意味着,《荒野大镖客2》在6天的时间内就达成了400万的销量成果,而《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达成420万份的销量需要耗时20天。不难看出,《荒野大镖客2》开局更为强劲,该作下月的表现值得期待。Superdata预计,《荒野大镖客2》将在本季度(假期季)创下主机数字版本销量记录。与此同时,该机构指出,超过三分之二(67%)的《荒野大镖客2》数字版销量来自PS4平台。

虽然新作《荒野大镖客2》取得了不错的开局,但R星旗下的另一款作品《GTA Online》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根据Superdata数据,10月期间《GTA Online》营收同比及营收环比均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甚至跌落至两年多来的最低点。

“大逃杀”游戏方面,去年10月,虽然Epic Games旗下的《堡垒之夜》已经在主机平台发售,但当时该作还没有成为爆款游戏。上个月,《堡垒之夜》表现强劲,营收环比出现了增长,从而停止了自7月达到高峰以来连续两个月的下滑趋势。值得一提的是,该作10月在主机数字版的销售额是去年10月的20倍。

此外,Superdata指出,暴雪出品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守望先锋》也表现得不甚理想。与9月相比,尽管这款游戏的微交易营收出现了环比增长,但该作已是连续第5个月出现了同比下滑。

而在移动平台方面,腾讯出品的《王者荣耀》依旧表现出色,继续保持冠军霸主地位。不过,腾讯旗下的另一款产品《QQ飞车手游》却下滑了一个名次,不敌Niantic出品的《精灵宝可梦Go》。

以下是10月各平台的收入榜TOP10排名:

PC平台:《地下城与勇士》《英雄联盟《穿越火线》梦幻西游 onlineⅡ》《堡垒之夜》《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魔兽世界》《绝地求生:大逃杀》《坦克世界》《刺客信条:奥德赛》

主机平台:《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荒野大镖客2》《堡垒之夜》《FIFA 19》《刺客信条:奥德赛》《NBA 2K19》《漫威蜘蛛侠》《FIFA 18》《使命召唤:二战》《极限竞速:地平线4》

移动平台:《王者荣耀》《精灵宝可梦GO》《QQ飞车手游》《糖果粉碎传奇》《怪物弹珠》《FGO》《部落冲突》《皇室战争》《Toon Blast》《Knives Out》

 

作者: Jenny,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手游那点事sykong_com

]]>
从0到1深度解析KOL运营 //www.f-o-p.com/106981.html Mon, 19 Nov 2018 06:05:35 +0000 //www.f-o-p.com/?p=106981 KOL运营

 

最近和朋友聊得最多的,就是KOL运营。很多人认为KOL运营就是找大咖背书,事实上并不是这么简单。

今天,我将详细和大家聊聊,什么叫KOL运营。

内容较长,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下面,enjoy~

什么是KOL

KOL,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通常被认为是: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且为相关群体所接受或信任,并对该群体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个领域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大如锤子科技罗永浩、小米的雷军;小到贴吧的吧主、某读书群的领读人···这些都可以称之为KOL。

而KOL最大的两个特点是:有粉丝基础,能影响粉丝行为!

那到底该怎么做KOL运营?别急,在这之前,我们先说说,为什么要做KOL运营?

KOL运营的好处

一切运营手段,都是以提升用户指标为目的,而KOL运营是其中比较高效的手段之一,如使用明星来吸粉,大咖分享来促活等等。

这里,我们按照付费和免费的模式,来介绍几种常见的KOL运营场景:

花钱的:

微博和抖音早期使用明星进行拉新

英雄联盟每年举办LPL比赛,利用选手来促活;

得到知识付费产品,利用KOL的影响力促成你的付费···

用户运营,树猫,用户运营,营销,留存,社交

不花钱的:

天涯猫扑等社区论坛利用KOL进行促活;

百度贴吧通过吧主和小吧主来管理贴吧;

游戏公司通过头部玩家来产出游戏攻略···

相较于一些常规的运营策略,KOL运营做得好,往往会事半功倍。那么,KOL从引入到流失的整个生命过程,我们分别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运营逻辑呢?

我们以社区类产品为例,来进行深度的分析:

KOL的引入

1.引入节奏把控

不同时期、不同用户基数的产品,需要结合自身的需求程度,去把控引入节奏。

前期引入的KOL过多,供过于求,内容缺乏足够的粉丝互动,KOL会失去创作的激励,引发流失。

前期KOL引入过少,供不应求,用户看不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引发流失。

当然,并非所有金字塔头部的KOL都是好的,也并非金字塔底下的KOL不值得花时间,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2.KOL类型把控

气质相符!气质相符!气质相符!

粉丝量多的KOL不一定适合你,垂直领域的小KOL对你价值可能更大。

对微博来说,我的目的是娱乐,那么我的KOL必须有趣好玩;

对于得到来说,我本身是做知识付费,那么我的KOL必须有料;

对于KEEP来说,我的KOL是健身达人而不是那些美妆大师;

···

不管你是引入还是培养,一定要注意,KOL必须契合你的产品。想象一下,当抖音上全是关于考试培训的KOL,官方还大力扶持···画面太美了,我想象不下去。

3.引入的方式

KOL引入又分为外部引入和内部挖掘

内部培养的KOL忠诚度高,流失少,而外部引入的KOL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产品进行磨合。

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内部的挖掘,当内部无所需的KOL的时候我们再从外部引入。

下面,我们分别聊聊这两种方式如何去做:

外部引入

引入流程:明确引入KOL的目的-列出备选KOL人员名单-准备相应的合作方案-寻找联系方式-商谈合作引入。

明确目的:

我引入KOL的目的是什么,拉新,促活还是转付费?KOL引入之后希望他们做什么?明确了目的之后,你才可以去列出想要的KOL。

比如你希望快速获取一批新用户,这时你更倾向于找粉丝量多的。而如果你需要的是转化,那么你需要的是粉丝忠诚度更高的。

列出备选人名单:

明确目标之后,我们需要列出备选人名单,此时你需要收集备选人的资料,包括但不仅限于个人信息,粉丝质量信息(PS:需要注意,如果KOL离开现有平台,粉丝是否还在),候选人偏好等信息。

合作方案的选定:

合作方案中,需要明确告诉KOL,需要他做什么,他可以获得什么。

一定要注意对方的诉求,现在很多KOL,已经无法单纯用钱去打动。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当前的情况过的很好,而转移平台需要重新开始,收益却只是钱,为什么要折腾呢?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和KOL合作,不仅仅只考虑钱的问题,还需要考虑KOL的其他诉求,如个人品牌、平台扶持等。

拉KOL要坚持:

当我们什么都准备好了,开始去拉KOL时,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都会碰钉子。

可能你发过去方案石沉大海,微博私聊一直是未读状态。但我们不能放弃,微博微信找不到人,就去垂直社区找,去群内找等等。

用户运营,树猫,用户运营,营销,留存,社交

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一次找不到换一个,一个方案不行换一个方案。当然如果时间要求较高的,而且预算充足,也可以直接通过专业的经纪人去找到你想要的KOL。

内部挖掘 

内部挖掘,通常要寻找有一定影响力,并且内容产出较高的用户。

当前他是什么样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将他打造成什么样的KOL。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个用户可能当前非常活跃,但是产出内容质量不高。而另外一个用户内容产出较高,活跃度不高的,我们则更倾向于培养后者,活跃度你可以去提升,而内容质量你只能小幅度帮助提升。当然也要看用户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内部挖掘的时候需要找到其亮点,且这个亮点可以通过你的方式来进行包装放大。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成功地引入了一批KOL ,那么,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去维系这批KOL,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呢?

KOL维系

目前常见的KOL维系都是社群或者是单点联系。

针对KOL如果使用社群的方式进行沟通联系,最好是根据KOL的类型分类建立社群,便于同类型KOL间更顺畅地交流。

如果自身的KOL用户较多,最好在产品上可以给这部分用户一些特殊的通道,如游戏内通常有VIP专属板块,电商类的平台的大卖家后台等。

建立好信息的沟通渠道后,我们需要建立KOL档案。

KOL档案

KOL的运营工作一定要精细化,而精细化的运营需要你对KOL非常了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份KOL档案。

为什么要给KOL建档案?就像你为了追一个女孩子,你会关心她喜欢什么东西,喜欢哪个明星,喜欢吃啥等等,之后投其所好,这样追到女孩子的成功性会更高。

KOL运营也是同样的道理,平时不仅仅是利益关系,而是让KOL觉得你是真的在关心他、帮他实现他想要的内容。

同时,KOL档案对于公司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一份好的KOL档案集,除了能帮我们更高效的工作对接外,对于日常优化KOL引进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KOL的档案通常会包含以下内容:

个人信息:姓名,电话,微信,联系地址个人档案等。

业务信息:这类KOL属于什么类型的KOL,自身带大概多少粉丝,影响力如何,在哪一个方面比较有影响力。

比如说知乎上找用户A做KOL,那么可能就会增加用户A写过书,XX企业的创始人,在产品和运营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个人比较擅长的是运营的节奏,内容运营等方面。有了这些信息之后,针对性的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组织个内容运营的大咖分享专场,就可以找用户A去做这些事情。

KOL在平台的信息:KOL档案中需要记录该KOL在自身产品上的情况,用于后续的运营判断。

如用户A虽然在产品和运营方面有影响力,但是在知乎上没人找他,那么后面我们需要考虑是否把用户A从我们KOL行列中剔除,不再给他享受特权。

KOL在其他渠道的信息:通常一些KOL不会只在一个平台进行合作,那么我们还需要了解我们的KOL在其他平台的表现。

同样的例子,用户A在知乎不怎么回答问题,但是发现在悟空问答上回答问题很积极,那么我们后面就需要进行对比,来调整对用户A的运营策略,是增加物质激励,还是通过精神激励促进其产出。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也可以加进档案中,如KOL近期的一些动态,个人的性格等内容。主要是方便后续更精细化的运营。如用户A近期要生孩子,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送个婴儿车给到用户A作为一个小礼物。

在档案中,用户需要进行分级、分阶段,当前的用户影响力或者是价值在什么水平,当前所处于的阶段,我们针对这类用户是采用哪种方式进行赋能?针对不同层级的KOL,调用的资源、使用的手段也是不同的,在档案中我们需要将这些信息都记录到位。

用户运营,树猫,用户运营,营销,留存,社交

简单理解,KOL运营是先给到KOL想要的东西,之后让KOL产出我们想要的内容。而给到KOL什么,则需要你不断去了解KOL的需求,去接触沟通分析,这是一个长期且考验耐心的工作。

设立规则

建立好档案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设立并告知规则。

设立规则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影响到用户或是造成KOL流失。一般情况下这个规范在合作之初都会说明,但最好额外制定一个KOL和产品之间的互动规范说明。

举个例子:KOL遇到问题可以及时找到我们的运营人员,不得发布有损产品形象的言论。KOL和用户之间产生冲突,请及时与运营人员沟通,否则取消相关的特权和福利等内容。

另外有一个特别说明的点是,平台设立的惩罚性的内容,针对KOL千万不要设立特权机制,避免造成自身用户流失

在设立规则的时候抱着一个目的:我们引入KOL是为了更好的和产品一起服务好我们的普通用户,而不是服务KOL。

KOL初期运营:赋能成长-形成影响力

初次引入的KOL,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影响力,我们前期都会进行包装、赋能。在推出亮相之前,预先设计正面的形象。

包装:通常在内部挖掘一些KOL的时候,我们会去挖掘这小部分KOL的亮点,加以包装。

咕咚上,产后辣妈坚持锻炼,单纯这个点无法形成KOL的效应,那么我们可以包装几个点,如励志,苦情戏等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打动用户,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最初的猫扑,也存在较多这样经过包装的用户,如筷子兄弟,小月月等。

KOL赋能:作为运营方,你必须对你自身产品非常了解,而KOL对他自己领域的内容非常了解,这样你们的结合,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威力。

你需要给KOL说明他该如何在你的平台上获得足够的影响力,包括但不限于部分专业技巧上的辅导,以及平台上一些产品功能的实现,甚至于说开放部分数据,让KOL更好的进行产出。

如抖音引入部分KOL的时候,不仅仅是说:你拍个视频,我给你流量就完事了。视频具体怎么拍,服装怎么搭配,你的受众群体是什么,他们更喜欢什么视频等等,这些抖音的运营都会给到对应的KOL。

作为 KOL运营,你要做的不仅仅是引入,更多的是陪他一起成长。

资源倾斜:当万事俱备的时候,你需要给这些KOL资源倾斜,让其真正在自身平台形成影响力。

除了流量倾斜,甚至不断地去制造关于KOL的话题热点。就像李健刚去好声音的时候,好声音在第一期第二期给了更多的画面,同时也不停地制造李健的“学霸”属性和段子手话题。

只有当KOL在产品上形成影响力后,你才可以通过KOL运营去影响自己的用户。

KOL中期运营:合作深入-价值体现

排他约束

当KOL已经形成影响力后,我们需要建立排他约束,我们付出了资源,也付出了其他情感上的东西,这时我们需要从语言和书面上要求我们的KOL用户制定一个排他的标准,如果KOL心猿意马,肯定是不可取的,应该及时止损,终止合作。

有了排他约束之后,我们就可以放心去进行更好的深入合作,给予更多的资源投入。

KOL激励和策略调整

KOL形成影响力后,我们一方面要给予KOL激励,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同时也需要不停地去调整你和KOL合作的一些策略。

比如前期你给那个辣妈设定的苦情戏,后来发现KOL自身不喜欢,那就尝试调整为励志方向,去测试粉丝反应。

同时,你整个的激励也需要随着KOL的不同去设定不同的内容,比如初期的KOL给精神激励即可,中期有一定影响力的给一定的物质激励,当形成非常大的影响力的时候,你需要给到的是更多的利益,包含打造IP、粉丝运营等。这个时候你的策略也需要调整,从最早之前的给予,到最后面的利益捆绑。

就像很多知识付费产品,我可以采用买断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分成的方式。而你需要做的则是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影响力的KOL给予不同的激励,让其更好的活跃起来。

KOL价值体现:

当我们的KOL形成了较大影响力后,这时就是我们前期投入的回报时刻。

如果我们希望拉新,这时可以利用KOL发起好友邀请赛;

如果我们希望社区活跃,这个时候可以利用KOL进行话题带动;

如果我们希望用户付费,这个时候让KOL去进行背书宣传;

···

这里要注意整体的运营节奏,不要刚有了影响力就马上进行变现,这样很有可能会毁了你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KOL,也会让你的用户渐渐流失。

当然,只有当KOL给你带来了价值,给了你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你才算运营成功了一小步,但很多时候这个回报都是后置的。

KOL运营后期:留存你的成果

在KOL运营后期,我们更注重KOL的留存,自己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KOL,要尽可能留住,产出更大的效益。

不过有一点需要看开,KOL始终会走的,我们做的,只是让这部分KOL留在自己产品上的时间更久,获取更多的回报。

通常我们有两个手段:利益捆绑、情感维系.

 

情感维系

我们在KOL引入之初就建立了KOL的档案,这份档案贯穿整个KOL运营工作,因此非常重要。

在KOL运营后期,需要借助之前建立的档案,了解当前KOL的情况,之后投其所好,送小礼物,在重要日子进行问候等。这里最重要的是,让KOL感觉你很用心。

情感维系中最重要的是真心去做,而不是为了KPI去做。人与人相互交流,是否真心、是否用心都是可以感受到的,而你对他的细节了解,会让他觉得你很用心。

利益捆绑

和KOL进行合作的时候,提前考虑KOL可能流失的情况,在合作方案中规避掉。如使用分成的方式而不是买断的方式,使用持续活跃的方式而不是一次性爆发的方式等。

当然最好可以让KOL参与到平台的运转中,让他留下更多的东西在平台上,如他的粉丝。让他依赖平台,离开平台这些影响力都会消失,这样会让KOL留的更久一点。

结尾

很多时候,KOL运营和我们现实中谈恋爱很相似,你要去了解她,逗她开心,给她好处,也会约法三章,在困难中一起成长。只是我们在KOL运营中,是一个人和多个人谈恋爱,当然,这更考验运营者的能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做到的是细致,细致,再细致。

KOL运营会比常规的精细化运营要求更高,而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KOL运营,你需要比其他人更细致。

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些你能轻松地解决,有些没那么容易解决,但你可以记住一个准则:我们引入KOL最终目的是一起服务好我们的普通用户,而不是我们一起服务KOL用户。

愿你在KOL运营的道路上,把自己,变成业内的KOL!

 

作者:树猫,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树猫说

]]>
5000字干货:从0到1深度解析KOL运营 //www.f-o-p.com/106218.html Wed, 14 Nov 2018 01:28:56 +0000 //www.f-o-p.com/?p=106218 KOL运营

 

最近和朋友聊得最多的,就是KOL运营。很多人认为KOL运营就是找大咖背书,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简单。今天我将详细和大家聊聊,什么叫KOL运营,enjoy~

一、什么是KOL

KOL: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

通常被认为是: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且为相关群体所接受或信任,并对该群体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个领域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大如锤子科技罗永浩、小米的雷军;小到贴吧的吧主、某读书群的领读人……这些都可以称之为KOL。

而KOL最大的两个特点是:有粉丝基础,能影响粉丝行为!

那到底该怎么做KOL运营?

别急,在这之前,我们先说说,为什么要做KOL运营?

二、KOL运营的好处

一切运营手段,都是以提升用户指标为目的,而KOL运营是其中比较高效的手段之一,如使用明星来吸粉,大咖分享来促活等等。

这里,我们按照付费和免费的模式,来介绍几种常见的KOL运营场景:

1. 花钱的

2. 不花钱的

相较于一些常规的运营策略,KOL运营做得好,往往会事半功倍。那么,KOL从引入到流失的整个生命过程,我们分别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运营逻辑呢?

我们以社区类产品为例,来进行深度的分析:

三、KOL的引入

1. 引入节奏把控

不同时期、不同用户基数的产品,需要结合自身的需求程度,去把控引入节奏。

前期引入的KOL过多,供过于求,内容缺乏足够的粉丝互动,KOL会失去创作的激励,引发流失。

前期KOL引入过少,供不应求,用户看不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引发流失。

当然,并非所有金字塔头部的KOL都是好的,也并非金字塔底下的KOL不值得花时间,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2. KOL类型把控

气质相符!气质相符!气质相符!

粉丝量多的KOL不一定适合你,垂直领域的小KOL对你价值可能更大。

对微博来说,我的目的是娱乐,那么我的KOL必须有趣好玩。

对于得到来说,我本身是做知识付费,那么我的KOL必须有料。

对于KEEP来说,我的KOL是健身达人而不是那些美妆大师。

……

不管你是引入还是培养,一定要注意,KOL必须契合你的产品。想象一下,当抖音上全是关于考试培训的KOL,官方还大力扶持……画面太美了,我想象不下去。

3. 引入的方式

KOL引入又分为外部引入和内部挖掘

内部培养的KOL忠诚度高,流失少,而外部引入的KOL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产品进行磨合。

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内部的挖掘,当内部无所需的KOL的时候我们再从外部引入。

下面,我们分别聊聊这两种方式如何去做:

(1)外部引入引入流程:明确引入KOL的目的——列出备选KOL人员名单——准备相应的合作方案——寻找联系方式——商谈合作引入。

明确目的:

我引入KOL的目的是什么?拉新、促活还是转付费?KOL引入之后希望他们做什么?

明确了目的之后,你才可以去列出想要的KOL。

比如你希望快速获取一批新用户,这时你更倾向于找粉丝量多的。而如果你需要的是转化,那么你需要的是粉丝忠诚度更高的。

列出备选人名单:

明确目标之后,我们需要列出备选人名单,此时你需要收集备选人的资料,包括但不仅限于个人信息,粉丝质量信息(PS:需要注意,如果KOL离开现有平台,粉丝是否还在),候选人偏好等信息。

合作方案的选定:

合作方案中,需要明确告诉KOL,需要他做什么,他可以获得什么。

一定要注意对方的诉求,现在很多KOL,已经无法单纯用钱去打动。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当前的情况过的很好,而转移平台需要重新开始,收益却只是钱,为什么要折腾呢?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和KOL合作,不仅仅只考虑钱的问题,还需要考虑KOL的其他诉求,如个人品牌、平台扶持等。

拉KOL要坚持:

当我们什么都准备好了,开始去拉KOL时,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都会碰钉子。

可能你发过去方案石沉大海,微博私聊一直是未读状态。但我们不能放弃,微博微信找不到人,就去垂直社区找,去群内找等等。

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一次找不到换一个,一个方案不行换一个方案。当然如果时间要求较高的,而且预算充足,也可以直接通过专业的经纪人去找到你想要的KOL。

(2)内部挖掘内部挖掘,通常要寻找有一定影响力,并且内容产出较高的用户。

当前他是什么样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将他打造成什么样的KOL。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个用户可能当前非常活跃,但是产出内容质量不高。

而另外一个用户内容产出较高,活跃度不高的,我们则更倾向于培养后者,活跃度你可以去提升,而内容质量你只能小幅度帮助提升。当然也要看用户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内部挖掘的时候需要找到其亮点,且这个亮点可以通过你的方式来进行包装放大。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成功地引入了一批KOL ,那么,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去维系这批KOL,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呢?

四、KOL维系

目前常见的KOL维系都是社群或者是单点联系。

针对KOL如果使用社群的方式进行沟通联系,最好是根据KOL的类型分类建立社群,便于同类型KOL间更顺畅地交流。

如果自身的KOL用户较多,最好在产品上可以给这部分用户一些特殊的通道:如游戏内通常有VIP专属板块,电商类的平台的大卖家后台等。

建立好信息的沟通渠道后,我们需要建立KOL档案。

五、KOL档案

KOL的运营工作一定要精细化,而精细化的运营需要你对KOL非常了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份KOL档案。

为什么要给KOL建档案?

就像你为了追一个女孩子,你会关心她喜欢什么东西,喜欢哪个明星,喜欢吃啥等等,之后投其所好,这样追到女孩子的成功性会更高。

KOL运营也是同样的道理,平时不仅仅是利益关系,而是让KOL觉得你是真的在关心他、帮他实现他想要的内容。

同时,KOL档案对于公司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一份好的KOL档案集,除了能帮我们更高效的工作对接外,对于日常优化KOL引进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KOL的档案通常会包含以下内容:

1. 个人信息

姓名,电话,微信,联系地址个人档案等。

2. 业务信息

这类KOL属于什么类型的KOL,自身带大概多少粉丝,影响力如何,在哪一个方面比较有影响力。

比如说知乎上找用户A做KOL,那么可能就会增加用户A写过书,XX企业的创始人,在产品和运营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力。

同时个人比较擅长的是运营的节奏,内容运营等方面。有了这些信息之后,针对性的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组织个内容运营的大咖分享专场,就可以找用户A去做这些事情。

3. KOL在平台的信息

KOL档案中需要记录该KOL在自身产品上的情况,用于后续的运营判断。

如用户A虽然在产品和运营方面有影响力,但是在知乎上没人找他,那么后面我们需要考虑是否把用户A从我们KOL行列中剔除,不再给他享受特权。

KOL在其他渠道的信息:通常一些KOL不会只在一个平台进行合作,那么我们还需要了解我们的KOL在其他平台的表现。

同样的例子:用户A在知乎不怎么回答问题,但是发现在悟空问答上回答问题很积极,那么我们后面就需要进行对比,来调整对用户A的运营策略,是增加物质激励,还是通过精神激励促进其产出。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也可以加进档案中,如KOL近期的一些动态,个人的性格等内容。主要是方便后续更精细化的运营。如用户A近期要生孩子,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送个婴儿车给到用户A作为一个小礼物。

在档案中,用户需要进行分级、分阶段,当前的用户影响力或者是价值在什么水平,当前所处于的阶段,我们针对这类用户是采用哪种方式进行赋能?

针对不同层级的KOL,调用的资源、使用的手段也是不同的,在档案中我们需要将这些信息都记录到位。

简单理解:KOL运营是先给到KOL想要的东西,之后让KOL产出我们想要的内容。而给到KOL什么,则需要你不断去了解KOL的需求,去接触沟通分析,这是一个长期且考验耐心的工作。

六、设立规则

建立好档案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设立并告知规则。

设立规则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影响到用户或是造成KOL流失。一般情况下这个规范在合作之初都会说明,但最好额外制定一个KOL和产品之间的互动规范说明。

举个例子:KOL遇到问题可以及时找到我们的运营人员,不得发布有损产品形象的言论。KOL和用户之间产生冲突,请及时与运营人员沟通,否则取消相关的特权和福利等内容。

另外有一个特别说明的点是,平台设立的惩罚性的内容,针对KOL千万不要设立特权机制,避免造成自身用户流失

在设立规则的时候抱着一个目的:我们引入KOL是为了更好的和产品一起服务好我们的普通用户,而不是服务KOL。

七、KOL初期运营:赋能成长—形成影响力

初次引入的KOL,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影响力,我们前期都会进行包装、赋能。在推出亮相之前,预先设计正面的形象。

1. 包装

通常在内部挖掘一些KOL的时候,我们会去挖掘这小部分KOL的亮点,加以包装。

咕咚上,产后辣妈坚持锻炼,单纯这个点无法形成KOL的效应,那么我们可以包装几个点:如励志,苦情戏等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打动用户,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最初的猫扑,也存在较多这样经过包装的用户,如筷子兄弟、小月月等。

2. KOL赋能

作为运营方,你必须对你自身产品非常了解,而KOL对他自己领域的内容非常了解,这样你们的结合,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威力。

你需要给KOL说明他该如何在你的平台上获得足够的影响力,包括但不限于部分专业技巧上的辅导,以及平台上一些产品功能的实现,甚至于说开放部分数据,让KOL更好的进行产出。

如抖音引入部分KOL的时候,不仅仅是说:你拍个视频,我给你流量就完事了。视频具体怎么拍,服装怎么搭配,你的受众群体是什么,他们更喜欢什么视频等等,这些抖音的运营都会给到对应的KOL。

作为 KOL运营,你要做的不仅仅是引入,更多的是陪他一起成长。

3. 资源倾斜

当万事俱备的时候,你需要给这些KOL资源倾斜,让其真正在自身平台形成影响力。

除了流量倾斜,甚至不断地去制造关于KOL的话题热点。就像李健刚去好声音的时候,好声音在第一期第二期给了更多的画面,同时也不停地制造李健的“学霸”属性和段子手话题。

只有当KOL在产品上形成影响力后,你才可以通过KOL运营去影响自己的用户。

八、KOL中期运营:合作深入—价值体现

1. 排他约束

当KOL已经形成影响力后,我们需要建立排他约束,我们付出了资源,也付出了其他情感上的东西,这时我们需要从语言和书面上要求我们的KOL用户制定一个排他的标准,如果KOL心猿意马,肯定是不可取的,应该及时止损,终止合作。

有了排他约束之后,我们就可以放心去进行更好的深入合作,给予更多的资源投入。

2. KOL激励和策略调整

KOL形成影响力后,我们一方面要给予KOL激励,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同时也需要不停地去调整你和KOL合作的一些策略。

比如前期你给那个辣妈设定的苦情戏,后来发现KOL自身不喜欢,那就尝试调整为励志方向,去测试粉丝反应。

同时,你整个的激励也需要随着KOL的不同去设定不同的内容,比如初期的KOL给精神激励即可,中期有一定影响力的给一定的物质激励,当形成非常大的影响力的时候,你需要给到的是更多的利益,包含打造IP、粉丝运营等。这个时候你的策略也需要调整,从最早之前的给予,到最后面的利益捆绑。

就像很多知识付费产品,我可以采用买断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分成的方式。而你需要做的则是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影响力的KOL给予不同的激励,让其更好的活跃起来。

3. KOL价值体现

当我们的KOL形成了较大影响力后,这时就是我们前期投入的回报时刻。

如果我们希望拉新,这时可以利用KOL发起好友邀请赛;

如果我们希望社区活跃,这个时候可以利用KOL进行话题带动;

如果我们希望用户付费,这个时候让KOL去进行背书宣传;

……

这里要注意整体的运营节奏,不要刚有了影响力就马上进行变现,这样很有可能会毁了你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KOL,也会让你的用户渐渐流失。

当然,只有当KOL给你带来了价值,给了你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你才算运营成功了一小步,但很多时候这个回报都是后置的。

九、KOL运营后期:留存你的成果

在KOL运营后期,我们更注重KOL的留存,自己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KOL,要尽可能留住,产出更大的效益。

不过有一点需要看开,KOL始终会走的,我们做的,只是让这部分KOL留在自己产品上的时间更久,获取更多的回报。

通常我们有两个手段:利益捆绑、情感维系。

1. 情感维系

我们在KOL引入之初就建立了KOL的档案,这份档案贯穿整个KOL运营工作,因此非常重要。

在KOL运营后期,需要借助之前建立的档案,了解当前KOL的情况,之后投其所好,送小礼物,在重要日子进行问候等。这里最重要的是,让KOL感觉你很用心。

情感维系中最重要的是真心去做,而不是为了KPI去做。人与人相互交流,是否真心、是否用心都是可以感受到的,而你对他的细节了解,会让他觉得你很用心。

2. 利益捆绑

和KOL进行合作的时候,提前考虑KOL可能流失的情况,在合作方案中规避掉。如使用分成的方式而不是买断的方式,使用持续活跃的方式而不是一次性爆发的方式等。

当然最好可以让KOL参与到平台的运转中,让他留下更多的东西在平台上,如他的粉丝。让他依赖平台,离开平台这些影响力都会消失,这样会让KOL留的更久一点。

结尾

很多时候,KOL运营和我们现实中谈恋爱很相似,你要去了解她,逗她开心,给她好处,也会约法三章,在困难中一起成长。只是我们在KOL运营中,是一个人和多个人谈恋爱,当然,这更考验运营者的能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做到的是细致、细致、再细致。

KOL运营会比常规的精细化运营要求更高,而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KOL运营,你需要比其他人更细致。

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些你能轻松地解决,有些没那么容易解决,但你可以记住一个准则:我们引入KOL最终目的是一起服务好我们的普通用户,而不是我们一起服务KOL用户。

愿你在KOL运营的道路上,把自己,变成业内的KOL!

 

作者:树猫 & 孙小晨,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树猫说

]]>
盘点近4个月抖音数据后,这些内容涨粉效果最好! //www.f-o-p.com/105216.html Tue, 06 Nov 2018 07:51:37 +0000 //www.f-o-p.com/?p=105216

 

用户的增多带来了抖音内容的爆发式增长,最初的流量红利也开始逐渐消退。但这并不代表着布局抖音已经迟了,当内容越来越丰富,竞争压力加剧时,利用数据洞察各类内容的现状和发增长潜力,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准备,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成功的几率。

进入2018年,抖音“开挂式”的增长势态令人震惊。官方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抖音日活突破1.5亿,月活超过3亿,一块继微博、微信之后的新的流量阵地诞生。普通人靠拍抖音逆袭成为网红自媒体借助抖音突破增长天花板,不少企业也纷纷加入了抖音营销的队伍。

用户的增多带来了抖音内容的爆发式增长,最初的流量红利也开始逐渐消退。那是不是意味着现在布局抖音已经太晚了?

答案是否定的。

当内容越来越丰富,竞争压力加剧时,利用数据洞察各类内容的现状和发增长潜力,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准备,可以有效地提高成功的几率。

近一年的野蛮生长后,抖音各分类红人还有哪些崛起的可能性?

针对这个问题,卡思数据分析了6-9月4个月的抖音红人数据,对17个分类红人的涨粉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希望能给创作者带来一些创作方向上的指导。

分析结果如下:

一、搞笑、段子类红人更容易吸粉,假期是游戏类的黄金增长期

无论是在微博、微信还是各短视频平台,搞笑、段子类内容一直保持着非常旺盛的生命力,抖音也不例外。如图一所示:在粉丝平均增长率超过17分类平均线的7个分类中,游戏、搞笑、段子这两个分类以明显的优势领先,说明这3个分类的红人整体吸粉效果相对较好,可以作为一个好的内容创作切入口。

我们先来分析搞笑、段子类红人粉丝平均增长率高的原因:

(1)从观众的角度来看

搞笑、段子类内容更容易吸粉是因为它满足了大众的娱乐需求。抖音作为一个大众化的短视频平台,释放压力、娱乐休闲、打发碎片化时间是大部分用户聚集在此的首要目的。以吐槽、恶搞、情景剧为主要呈现方式的搞笑、段子类的内容,具备天然的平民化草根属性,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娱乐放松的需求。

而相比掌握知识、学习技能等需求来说,娱乐需求更基础,受众群体更广泛,需求量更大,所以只要是大众化平台,搞笑、段子类的内容通常是发展的比较成熟的内容。

(2)从内容的角度来看

搞笑、段子类内容对出镜人颜值、信息密度要求相对较低,十几秒的小视频让原本门槛就比较低的搞笑内容门槛更低,所以这类内容体量大,竞争激烈。

整个类别生存压力较大,观众对内容的要求变高,所以也间接导致了很多优质内容的产生,优质内容又间接导致了整个分类吸粉数据表现较好。

(3)从平台特性来看

抖音拍同款的玩法,是对创意的重复利用。搞笑类内容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创意,如果在小品、相声等传统喜剧节目中,重复抖同一个包袱或玩同一个梗,通常不会有好的效果,甚至会引发观众的吐槽和不满。但在抖音的使用情景下,拍同款是大家默认已经接受的玩法。

用同款BGM,买同款网红产品,去同款旅游地……用户通过拍同款的方式让自己产生参与感,表达对拥有共同话语体系的群体的认同感,拍同款是抖音的特色之一。

所以当一个搞笑片段被重复利用时,观众往往不会产生排斥等负面心理,反而会积极参与。而这种用户主动参与分享,提高创意利用率的做法,对于整个分类来说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除了搞笑、段子类之外,我们从图一中还可以看到,游戏类的平均粉丝增长率是最高的。这主要与游戏类内容的强假期属性有关,暑期是游戏类红人的黄金增长期,在暑期红利的推动下,游戏类内容的崛起效率很高。

为什么说游戏类内容假期属性很强?

这与它的主要受众群体有关。据卡思数据研究分析:抖音头部游戏类红人的粉丝群体基本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

由于游戏类内容主要围绕“游戏”展开,所以内容的粉丝群体和游戏的主要受众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吻合的。哪个游戏热门,主播们就做这个游戏的相关内容,内容的粉丝群体也基本和游戏的用户群体一致。

目前抖音游戏类头部红人主要以玩《绝地求生》《英雄联盟》《王者荣耀《刺激战场》这四种游戏为主,前两种红人的粉丝多为18-24岁,其次是18岁以下未成年人;后两种红人的粉丝多为24岁以下年轻人,但18岁未成年人占比略高。

不过由于大部分爆款游戏本身的生命周期并不长,所以很多游戏类红人一般也会“与时俱进”,推出其它热门游戏内容,粉丝群体也会随之发生略微变化。但整体来看,变化幅度基本不会超出24岁以下年轻人这个范围。

这个年龄段的大部分年轻人是学生,暑期这个较长的闲暇阶段,是他们对娱乐休闲内容需求最旺盛的时候。

因此,以这部分群体为主要目标对象的游戏类内容,就会呈现出明显高涨的数据。所以,对于已经踏入,或即将踏入游戏领域的红人来说,把握好暑假、寒假、十一长假等假期红利,在重点时期加强运营,有更大的几率实现弯道超车,或完成粉丝的初始积累。

二、分类高崛起红人占比TOP4:搞笑、美食、生活技能、音乐

什么是高崛起红人?在本次统计中,卡思数据将粉丝涨幅超过1.5倍及以上的红人统称为崛起的红人,涨幅达到5倍及以上的红人统称为高崛起红人。分类高崛起红人占比越高,代表这个分类的红人实现大幅度涨粉目标的几率越大,成为头部大号的机会越大。

在图二中,我们可以看到,搞笑、美食、生活技能、音乐是高崛起红人占比最高的4个分类,他们均以明显的优势超出17分类平均线。其中搞笑类优势最明显,美食、生活技能、音乐3类的占比相近。

在针对图一的分析中,我们看到搞笑类是粉丝平均增长最高的分类,也了解了搞笑类内容辗转微博、微信、短视频多个领域,仍然经久不衰的原因,以及在抖音的优势。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搞笑类内容需求大、内容多、竞争强,因此优质内容也相对较多。

据卡思数据发布的7、8、9月三个月的红人月报及《2018年Q3短视频KOL红人深度分析》统计:搞笑类是抖音平台卡思指数最高的分类,这个类在红人数量、活跃度、头部红人竞争力以及互动数据上都表现非常好。

红人数量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红人数量增长的同时,分类卡思指数也保持在高位,离不开高崛起红人的贡献,也说明了搞笑类红人实现大幅增长、成为头部大号的几率很高。

音乐类高崛起红人占比高很好理解,抖音本来就是个更适合成就个人的平台,高颜值、嗓音甜美或有辨识度,就能让人迅速记住,M哥、摩登兄弟、王北车、展展与罗罗、兔子牙都是典型案例,而且这类网红歌手的迭代周期比较短,新人层出不穷,而且一旦走红,就有很大的机会成长为抖音超级大号。

值得注意的是:美食、生活技能也是高崛起红人占比较高的分类。这两类不属于泛娱乐领域,是专注于教人实用技能的垂直分类。这2类高崛起红人占比高,释放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即抖音垂类内容正在悄悄崛起。

三、相对最难增长分类TOP4:萌娃、母婴、美妆、旅游

上文我们分析了涨粉效果较好的几个分类,给准备布局抖音的创作者提供了一些崛起效果较好的分类数据指导。有涨粉效果好的就有相对效果差的,挖掘未崛起分类的潜力,提早布局,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如图三所示:在未崛起红人数量占比超过17分类均值的8个分类中,萌娃、母婴、美妆、旅游是相对最难增长的4个分类,占比明显高于17分类平均值。

这四个分类涨粉效果差一方面归结于这几类红人数量少,竞争力弱,优质内容极度缺乏;另一方面,则因为他们都属于相对比较垂直的分类,尤其是萌娃和母婴,分类垂直则意味着受众比较窄,大幅度崛起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不过美妆、旅游这两类内容比较大众,符合抖音休闲娱乐的调性,未崛起红人占比高,说明这两类内容确实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综上所述:泛娱乐类整体的吸粉效果较好,尤其是搞笑、段子这种发展较为成熟的分类,贯穿金字塔底层至顶端,每个层级都有大量内容分布,竞争剧烈,优质内容也相对较多。

美食、生活技能、音乐类红人实现大幅增长的几率较高,成为大号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而萌娃、母婴则因为受众垂直增长困难,不过垂类的商业价值一直是大部分从业者看好的,提早布局抖音,加快垂类内容在抖音的适配,是垂类内容在新一轮流量抢夺战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关键。

 

作者:卡思数据,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卡思数据(ID:caasdata6)

]]>
00后社交,到底是什么鬼? //www.f-o-p.com/105045.html Mon, 05 Nov 2018 06:01:32 +0000 //www.f-o-p.com/?p=105045

 

今天00后和90后甚至95后,都是所谓的移动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的社交属性到底有什么不同呢?00后社交如何吸引资本的频频关注?

被资本市场雪藏了好几年的社交产品,最近突然回温了!据说,最近有大概20多家社交APP都拿到了不同量级的融资

大致看了一下这波备受追捧的社交APP:强调精神交流的Soul、心情漂流瓶一罐、兴趣社区flow、个人主页Soda、还有实时视频聊天Tiki……虽然在类别上都能找到可对标的“老前辈”,但内容全部是00后的社交语言。

不光风景这边独好,在美国,主打00后视频社交的Monkey,其风头也超越了SnapChat和Facebook,吸引了苹果CEO库克和众多好莱坞明星的关注。商业的聚光灯永远都会追随年轻人的身影,中年危机80后和佛系秃头90后,已经无法吸引资本倾巢出动了。

可是,当我们停下来思考:如果说智能手机普及前后,80后与90的代际鸿沟还比较明显,那么今天00后和90后甚至95后,都是所谓的移动互联网原住民,他们的社交属性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如果没有,那么这把火又是如何烧上资本心头的呢?

00后社交,真的特别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把几个明星00后社交APP都试用了一下。Emmm,画风确实令人头秃。

  • “为什么你说的情话,无论多离谱,我都深信不疑”
  • “cqy+nss+养火+唠嗑+快手互粉 cdx快加我~qwq”

可说是无处不中二,足以让老年人望而生畏:

但要说与当年炒作的90后、95后社交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似乎也有点想当然。

不难发现:十年过去了,青少年的社交圈,工具型产品如作业帮、小猿搜题、作业互助组等依然屹立不倒,微信、QQ、贴吧、空间甚至淘宝,还是“铁打的营盘”,聚合了流水般的年轻人。

即便是余下不多的无比强调代际差异的泛娱乐产品,核心锚点依然高度相似。比如都是聚焦在青春期一些特殊的心理需求上:像是喜欢幻想,内心比较孤独,渴望被聆听,在自我表达上有些极端等等。

只不过80后选择QQ交友、论坛灌水,90后奔向贴吧、二次元、cos,而00后则用“扩列”“处q友”“跟随灵魂找到你”之类来表达。

这,不是每个年代的青春期少年都有的“中二病”吗?

在满足青少年扩大关系链这类需求的同时,提供比较好的陌生人破冰及互动方式,就能让产品迅速引爆。80后熟悉的豆瓣,通过兴趣小组提供了一个高度粘合性的“文青”社交环境,不相熟的人也可以通过共同话题像朋友一样交流。而到了00后这里,预先设定一个场景也非常重要。

美国网红产品Monkey,就为用户设定了一个非常短暂的交流时间,视频时间一到,用户可以选择继续交谈或者直接切掉。这么严格的限制下,谁还顾得上尴尬啊!

甚至众多《00后社交报告》归纳出的种种特质,“00后爱追星”“偏爱直播短视频”“二次元、游戏”“孤独而个性”,换成90后、95后似乎也一样成立。

最终的结果是:这些青春期的特征都会随着年龄增大而消失。

当00后开始走入大学、走进职场,有了更庞大的熟人社会关系网,早晚还是会流向微信、脉脉这样的“中老年”社交工具。

既然代际之间的特殊性都是速朽的,那么资本用真金白银硬造出一个“社交的春天”,到底图啥?

流水的年轻人和铁打的泡沫

疯狂追捧00后社交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真实存在的状况:狂热的资本、媒体掮客以及越来越严苛的经济环境,正在让“年轻”这个词无可遏制地走向疯狂。90后、95后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就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集体追捧与讨好。打开网络,所有人都在讲年轻人的故事。

投资人朱啸虎声称“只投八零九零后”,投资女王徐新也说《90后,让夜总会小姐都失业了》,吴晓波更是不无忧虑地危言大义:“90后正在干掉60后”。

创业节目要是没有点90后创始人与60后投资人battle的桥段,还怎么上热搜和头条?

做市场营销的给甲方报方案,不提点“品牌年轻化”“90后沟通语言”“95后消费趋势报告”,绝对会被认为不懂行。

风水轮流转,这两年00后成为了造神运动的新主角。

不少创业家沙龙的主题变成了“聚焦00后”,雷军公开表示“世界未来一定属于00后”,还有专家在行业大会上倾情科普,什么是“zqsg”“饭圈”和“2.5次元”。

依然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历史之所以总是惊人地相似,原因无非两点:(1)创造历史的人还是原来那一波

90后出道时,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社会的话语权大多掌握在60、70后手里,面对这些年龄相差比较多的小辈,自然地给予了保护。现在00后开始出道,社会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那一批人手里,对这个自己孩子辈的群体自然有着更多的宽容和支持。

(2)资本的逐利性

决定了最有市场价值的年轻人永远不缺商业吹捧。尤其是以流量为生的注意力经济时代,生育率持续下降,将直接带来上游没水的商业恐慌。目前00后人数约为8339万,05后约为8106万,远低于70后、80后、90后少年期的水平。

而00后在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度上,确实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新事物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几天不上网,梗都看不懂,斗图都斗不过别人了,自然更会觉得走在潮流尖端的00后们很厉害。

日渐稀薄的人口红利,与成年人对新事物的无力感,让每一个年轻人都显得弥足珍贵。套用一句老话,如果非要说年轻人经济有泡沫,那么这个泡沫也是铁打的。

因此,尽管绝大多数00后连经济独立都没有实现,也不妨碍媒体与资本积极鼓吹“00后社交”的商业价值,成为新一场“击鼓传花”中被争抢的头号标的。

00后社交究竟有哪些不同?

00后社交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蔚然成风,同时,资本的疯狂也吸引了不少投机者进来分一杯羹。想要保持整个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等来真实收获商业价值的那一天,冷静与客观都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们可能有必要了解一下,除了人性与年龄带来的共性之外,有哪些是时代赋予00后社交的特别之处?

我们认为,00后最大的不同在于:要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释放自己的社交需求。

因此,无论是视频、连麦、直播、游戏,传统1对多的单向交互已经无法满足00后了,交互的互动性和干预深度,决定了最终的参与度和社交效率。

号称“中国版Monkey”的Tiki ,在“00后使用最多的App排行榜”中排名就很靠前。用户在Tiki视频时,会有一个60秒的倒计时不断提醒他,如果不能快速打动对方,就会被无情地“切掉”。美颜、送礼物、动态效果和贴图,都是被经常用到的吸引对方的手段。

另外,00后与其他代际之间文化meme的差距,正在变得前所未有地大。90后爱用的火星语只是对汉字进行萌化,其他人连蒙带猜也能懂个大概。而00户的Teenagers language(社交黑话),破解难度就高了好几个级别。

像是“扩列cqy,ky别来,日常养火,随时nss,别blx,nbcs”这样的阅读理解长难句,就成为理解00后最大的挑战之一。

这种烦恼美国人民也无法避免。宝洁公司就向美国专利局申请注册了“LOL”的商标。注意,不是英雄联盟的缩写,而是“laughing out loud”!莫名还有点期待名叫LOL的洗发水呢。

不得不说,00后对于守住自己的社交自留地,是不吝于设置重重门槛阻拦路人的。

甚至还出现了“一星保护”这种令开发者啼笑皆非的骚操作,就是在应用商店里给喜欢的APP一星差评,避免它“出圈”被太多人发现……

而且,00后对权威的解构更加彻底。各种知识类、兴趣类平台,都成为他们搜集信息并形成观点的渠道。即使得到专家的答案,他们也不会轻易相信,会通过网络去寻找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所以当未老先秃的90后社畜开始追求“沙雕”的时候,反而有不少深刻的00后涌入了知乎,还孵化出了不少高赞博主呢。

总而言之,00后是在全新技术体系和教育理念下成长的一代人,有着一整套独属于本代际的话语体系。表面化的模仿和迎合,并不会让他们觉得很酷,反而会像硬凹网络流行语的春晚小品一样引来群嘲。

说的残酷一点,未来也许只有00后能挣到00后的钱了。

围猎00后的另一种可能性

如果我们试着去理解80后、90后、00后的社交逻辑,会发现每一代年轻人的情感与渴望都是相似的,只是在不同的技术环境下推陈出新。这也是为什么QQ和贴吧能够逆生长;为什么美图秀秀和美颜相机能承包三代人的脸;为什么众多视频平台会把AI提上日程。

所以,当资本野心勃勃试图用社交围堵00后的时候,除了扶植“00后CEO”、打造“00后企业文化”,也许,技术能够提供另一种解题思路。

比如这几年社交巨头们都试图吸引青少年的“VR/AR+社交”,就彻底打破了时空和次元的界限。

不仅Pokémon Go虚拟寻宝大获成功,Snapchat推出了基于面部识别的各种饰品,比如小狗面具。

Facebook也将AR应用于相机和直播,用户可以在相机里戴上宇航员的头盔或者眼镜,或者是在直播时戴上MSQRD的自拍面具。

在视频领域,为了激发00后的社交热情,企业们也需要有打出技术组合拳的牌面。

最近流行的“在线尬舞”,就需要AI+AR的结合。比如QQ率先推出的“高能舞室”,就是基于腾讯AI Lab 计算机视觉中心的“肢体动作追踪”技术,监测人体的22个关键点,保证摄像头能够顺利识别出单个或多个人物,并且通过AR挂件和双视来增加视频的趣味性。

AI+VR也为社交类游戏带来了新体验的可能性。

比如通过人脸追踪技术,让摄像头识别并提取人脸的特征,从而让虚拟形象实时展现出真人表情,再加上VR营造高度的沉浸感,可以让狼人杀之类的RPG游戏变得更加生动。

此外,00后所喜欢的高清晰度游戏、高互动直播等产品,都需要较强的图像运算处理能力,如何释放手机的算力、解决人机交互的卡顿问题,也需要手机厂商在软硬件上给出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目前,已经有华为通过EMUI的AI优化系统+麒麟AI芯片+GPU Turbo涡轮增压技术,来提升手机处理图像的速度和精度。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华为并没有强调专为00后做手机,却在00后最喜爱的手机品牌中,以56.5%的比率位居第一吧。

说了这么多,00后社交的价值或许正在于,它不能以资本的力量换取规模,也不是单凭年龄优势就可以撬动整个行业。在社交体验革新的背后,单个技术的进步、多元技术之间的协同、内容与技术的耦合、甚至是硬件生产端的支撑,都不可或缺。想要打动00后,光听懂他们的黑话还不够,还必须拿出点硬桥硬马的真功夫。

吹泡泡也是个技术活,希望那些想要围猎00后的投机分子,不要被技术的黑洞“反围猎”了。

 

作者:脑极体,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脑极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