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PP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ue, 18 Apr 2023 06:29:0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7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苹果APP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如何实现用户增长?5个关键点! //www.f-o-p.com/79859.html //www.f-o-p.com/79859.html#respond Tue, 24 Apr 2018 06:47:49 +0000 //www.f-o-p.com/?p=79859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论是成熟企业还是初创企业,从运营、市场、产品,到CEO,最关注的指标就是用户增长

可能做运营和产品的同学会说,我们每天沉浸在敲代码、做H5、想创意、做传播里无法自拔,不就是为了增长吗?KPI指标里,UV、PV、DAU、GMV不都是要求增长嘛?

用户的增长其实不仅仅是这些单项指标的增长,更关注长期的用户增长、留存甚至产生的价值。

一、用户增长体系

用户增长的概念,从美国传来,目前可参照的案例也是国外的。他们已经设计出比较合理的模型,就是下图中的AARRR模型。从用户获取、促活、提高留存,到增加营收,实现病毒传播,形成一个闭环。

这就跟运营和产品平时关注一次活动而获得、激活的用户是不太一样的。

那么,影响用户增长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

二、影响用户增长的因子:产品、活动、数据、用户

1. 产品

产品,才是用户增长的生命之源,用户增长需要长期的思考和实践。

有些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在产品尚未得到市场检验,就早早地引入大批量用户,结果产品根本不能承载涌入的用户,最后导致用户失望而归。这样对用户造成的伤害,其实是永久性的。

【案例】某酒店特价“光环背后的悲剧”,过早快速增长的惨痛教训

“某酒店特价”应用于2011年9月21日上线,当时他们预想的是一上线就爆发式地增长,但实际情况是前6个月是个巨大的悲剧。APP上线第二天就冲到了苹果APP Store排行榜总榜的第二名,超过了QQ、水果忍者,在市场上获得了极大的名声。

 

微博、TMT圈几乎全在讨论这款APP,当然也有很多人说一款做得这么丑陋、这么愚蠢的APP为什么能够得到这么多讨论。

 

接下来,获得了包括央视在内的200多家媒体的报道,在舆论上也非常成功,瞬间获得了百万级的用户。然而,当时的业绩是一天卖了23单,一共只赚了300元钱。

 

有时候,一天有十万量级的用户涌进来,结果只有10个订单,非常惨淡。

 

其创始人总结了失败的原因:

  1. 当时移动支付并不成熟,但坚持仅移动预先支付,用户不愿意或者不能支付,导致支付成功率极低,200个订单支付成功的只有10个。
  2. 用户觉得酒店太少,覆盖不够,附近没有可以去住的酒店。
  3. 对于用户到底想要什么(用户需求)、我们提供的方案用户到底买不买账(解决方案)、我们有没有能力提供承诺的价格(自身能力),都没有把握,都是我们猜出来的。

2. 活动

互联网公司非常热衷于用各种创意内容、红包等等拉新或者激活。根据消费者的心理,这并无不妥,一次活动,通常也会交一份不差的成绩单。但是,活动后结束后,用户留存低,依然属于无效增长。

【案例】百度糯米

百度糯米,背靠百度,在流量和资本资源都属于强者的情况下,并没有在外卖市场胜出,甚至被吞并。

 

为什么呢?

 

其本质还是在于商户供给不足,跟竞争对手比差距太大,导致用户需求无法连续性满足,自然就会发生平台的转移。

 

虽然实现了大量的用户增长,但没有用户留存和成长,依然属于无效增长。

这两年互联网行业的补贴大战日益凶猛,过度补贴会引来大量非目标用户,这些用户完全是因为福利而来,也不会产生任何留存。

所以,运营和产品在设计一次拉新活动的时候,还要关注后续用户留存。

3.数据

我们设定的每个指标都必须要能量化,才可评估。比如我们说用户体验,这不是一个可量化的指标,我们换成用户留存率、用户评分,就是一个可量化的指标,才可衡量我们做的事情是否有效。

4. 用户

既然在做用户增长,自然要关注用户体验。

首先,无论哪个时期,我们关注的指标不能伤害用户的核心价值。

领英有一个核心原则是:如果做产品会影响非付费用户的体验,那么这个功能就是差的功能,无论给公司挣多少钱。

比如某些互联网公司以商业化收入为核心指标,为了完成商业化收入KPI,产品团队会增加越来越多的商业化内容,甚至导致广告内容比用户正常需要的内容还多;极大地伤害了用户体验,长期下去会导致用户流失,最终也会影响商业化收入。

其次,关注核心用户的价值。

要知道在留存率上,付费用户比不付费用户的留存率高;核心用户比非核心用户的留存率高,甚至有时候核心用户就是品牌免费的代言人。

总而言之:用户增长是方法,而不是技巧,值得市场、产品、运营去探索挖掘。

三、如何做用户增长

1.用户获取

随着获客成本的不断升高、互联网受众增速的放缓,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获取新用户都极为重要。

而用户获取阶段,首先要找到用户增长的核心渠道营销人员通常错误地认为,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同时展开营销活动最有利于增长。

但这样做的结果是,资源被铺得太开,让团队无法专注于优化一两个可能最有效的渠道。

其实只需两个步骤就可以锁定适合自己的最佳渠道:发现和优化。

例如:电商模式(2C型)的核心在于吸引尽可能多的潜在消费者来浏览网站,所以搜索广告搜索引擎优化显然就是关键渠道。

当找到高度匹配的渠道后,就应该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努力实现渠道成本效益比和影响力的最大化,集中精力优化那些对你而言成本效益比最高的渠道。

2.用户激活

好不容易吸引来潜在用户之后,如何激活他们呢?激发活跃的重点是产品细节和产品创意。

首先要整理出通往产品核心的所有节点,把用户的每一步操作都记录下来,找出产品使用户眼前一亮的时刻,让新用户更快地体验到产品亮点,真正发现产品核心价值,使早期用户转变成产品的超级用户和宣传大使。

其次创建转化率漏斗报告,无论针对什么样的产品,最关键的一点是应该全程跟踪抵达激活时刻之前用户旅程中的所有关键步骤。

除了跟踪关键行为的转化率以外,报告还应该跟踪访客接触产品的途径或渠道。通过数据,可以找到活跃用户以及从来就没有被激活过的用户之间存在的差异。

3.用户留存

产品的用户新老交替是不可避免的,但流失用户的比例和变化趋势能够说明产品满足用户的能力和市场中的竞争力。由于程序漏洞、不断被Push骚扰、现象级产品热度减退、出现其他更好的竞品等往往是导致用户流失的主要原因。

可以根据产品的行业标准以及你对用户行为的分析来决定产品的留存初期应该多长。 在留存初期用户从产品中获得的价值越大,他们长期使用产品的可能性就越大。

想要一直留住用户,增长团队的作用是确保产品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大价值。团队必须试验各种方法不断完善产品,帮助产品开发团队决定升级现有功能或者推出全新功能的时机。

4.变现

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和其他增长黑客手段一样,破解变现的第一步是分析数据,找出最具潜力的试验。

每种商业模式会使用不同的策略,增长团队在找出产品、网站或者 App 上有很高创收价值的页面和功能后,就可以开始试验增收手段。

由于在分析用户数据、评估盈利机会时还需要将用户分成大量群组,重点关注每个群组贡献的收益, 建议可以根据用户创造收益的高低来建立群组,订阅服务通常按照订购计划的档位来划分群组。寻找每个群组和收益之间的关联,从而帮助团队找到试验想法。

5.病毒传播

增长黑客有别于一般产品运营的地方就在于:增长黑客能够让产品实现爆发性的病毒传播,从而带来海量的用户增长。

而病毒传播是基于社交关系的。病毒传播的两大核心指标是K因子(某个用户向其他人传播产品的程度x被感染用户转化成新用户的比例)和病毒循环周期(从用户发出病毒邀请到新用户完成转化所耗费的时间),通过邀请好友、增发渠道、优化落地页提高转化等可以提高K因子,减少操作成本,简化流程可以减少周期。

除了这些手段以外,还要充分利用用户喜爱、逐利、互惠、求助、炫耀、争抢稀缺资源、害怕失去错过、懒惰等心理。

 

 

本文作者@殷为业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78

]]>
//www.f-o-p.com/79859.html/feed 0
都在谈用户增长,这3个大坑你避开了吗? //www.f-o-p.com/78427.html //www.f-o-p.com/78427.html#respond Tue, 10 Apr 2018 09:32:37 +0000 //www.f-o-p.com/?p=78427

我在《引爆用户增长》这本书里面不仅讲了企业实施用户增长的战略要素和战术手段,还非常明确的指出了用户增长的几大误区。如下图所示,分别是:

  • 追求虚荣指标增长
  • 一味追求用户数量的增长
  • 产品尚未被市场检验,用户增长过早过快

增长的3大误区

下面我们分别就每个误区做详细的阐述,大家尽量避免在实施用户增长过程中走进这些误区之中。

一、追求虚荣指标增长

「虚荣指标」:是指那些不能体现出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能体现产品真实价值的指标,是一些表面指标。如PV、UV、点击量、APP下载量、注册用户数等。

而真正的核心指标是看你的活跃付费用户数有多少、给业务带来实际价值的内容有多少、活跃卖家有多少等,根据不同的商业模式会有差异。

虚荣指标看上去很美,让你感觉良好,但它除了让你自我膨胀之外,无法为你的下一步行动提供任何指导。

【案例】SocialCam 失败的启发:

 

 

2012年,美国一款主打短视频社交的应用SocialCam ,突然火遍全美。这款APP定位于“与朋友即时分享视频”,一度成为App Store排名第一的免费应用,被认为是“视频版的Instagram”。

SocialCam 在2011年上线,2012年年初时才有4万名用户;到了5月份,用户数量突然就超过了一千万,六月份接近两千万。

为了快速增长,SocialCam 将“注册用户数”作为公司核心指标,围绕拉新展开了一系列疯狂的病毒营销

首先,SocialCam 在网站上更新了大量标题党、擦边球、满足人们猎奇心的视频内容,吸引了大量访问用户。

其次,用户在 SocialCam 网站上看过的视频会被自动分享到他的 Facebook 朋友圈中。

在这种双重病毒传播下,SocialCam 飞速增长。

然而好景不长,Facebook 不断收到用户关于 SocialCam  侵犯他们隐私的投诉,未经同意就在 Facebook 上面分享了他们观看的视频。最后, Facebook 决定关闭 SocialCam 的流量入口。

失去 Facebook 的流量后,SocialCam 的访问用户量“断崖式下跌”;再加上产品不完善,用户留存率极低,不到一年,千万级访问量就基本清零。

如何避免这一误区?

我给出的方法是:在正确的时间设定正确的核心指标。

选择核心数据指标有三大原则:

1.指标的选择必须与你的商业模式的核心目标相契合,且不同的时期关注的指标是不一样的

P2P网络借贷平台为例。

P2P网络借贷的商业模式是低成本获取用户资金,高息放贷,中间赚取利差,所得收益减去坏账成本即平台利润。要想增加利润,意味着要在控制坏账率的情况下,吸纳和放贷的资金规模要足够大。这一点与银行的模式一样。

不同之处在于:

银行本身就有极强的风险背书,天然就具备低成本获取资金的能力,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先亏损后赚钱,用户对平台越信任投入资金量越大;

P2P平台要先在用户中建立品牌信任度,前期通过亏损补贴用户,以高息收益刺激用户把资金从银行转移到P2P投资平台,并对平台形成投资粘性,从而实现规模效应。

借贷端在保证风险控制的情况下,通过线上借贷的方式,获取更多的贷款用户,给不同用户发放不同期限的贷款,获取利息收入。

网络借贷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以纯利差收入为核心利润点,主要通过用户的贷款金额大小和时间长短来赚钱利润;还有一种是用户每发生一笔借贷都会收取一笔手续费,在此基础上再收取利息差。

因此,前者的核心指标应该是吸纳的用户投资金额和放贷金额以及坏账率。

对于平台来说,留在平台的资金存量是关键,用户交易金额则是一个虚荣指标(交易金额是指,用户发生多次投资或借贷,但总的投资或借贷金额未改变)。

但对于后一种商业模式,交易金额就有很重要的作用。

因为,用户每发生一笔贷款,平台就能收取一笔费用。就算用户的总贷款金额未发生变化,但交易金额增加意味着贷款次数增加了,那平台在同一个用户身上所获取的收入也会相应增加。

这就是不同商业模式,要选取相对应的核心指标的意义。

2.无论哪个时期,我们关注的指标不能伤害用户的核心价值

领英有一个核心原则是:如果做产品会影响非付费用户的体验,那么这个功能就是差的功能,无论给公司挣多少钱。

比如某些互联网公司以商业化收入为核心指标,为了完成商业化收入KPI,产品团队会增加越来越多的商业化内容,甚至导致广告内容比用户正常需要的内容还多,极大地伤害了用户体验,长期下去会导致用户流失,最终也会影响商业化收入。

3.数据必须能够汇总,可量化

我们设定的每个指标都必须要能量化,才可评估。

比如我们说用户体验,这不是一个可量化的指标,我们换成用户留存率、用户评分,就是一个可量化的指标,才可衡量我们做的事情是否有效。

二、用户增长一味追求数量

很多公司一味地追求用户数量增长,并不关心用户质量和用户留存,导致用户数量增长很快,但实际公司的业绩和收入并没有同比例增长。

这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

  1. 新增用户质量以及是否为目标用户
  2. 新增用户是否产生了留存和持续性购买,即新增用户是否成长

如果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不解决,都是属于无效增长。

某炒股软件为了提升炒股用户开户数,策划了一个“邀请好友开户返现金”的活动,结果几天内开户用户数大幅度增长。活动结束后发现,炒股的资金交易量并没有明显提升,反查数据发现,活动期间内增长的开户用户数几乎没有任何资金交易量。

经过进一步排查发现,活动期间进来的用户大量都是“羊毛党”,完全是冲着邀请福利来的,薅完羊毛就走。这些用户都不是真实的炒股用户,这样的用户增长就属于无效增长。

百度糯米,在百度公司的大力度投入下,在活动、渠道、品牌等各方面因素驱动下取得了巨大的增长,一度日峰值流水都与美团旗鼓相当,为什么最终还是没有胜出?

其本质还是在于商户供给不足,跟竞争对手比差距太大,导致用户需求无法连续性满足,自然就会发生平台的转移。虽然实现了大量的用户增长,但没有用户留存和成长,依然属于无效增长。

这两年互联网行业的补贴大战日益凶猛,过度补贴会引来大量非目标用户,这些用户完全是因为福利而来,也不会产生任何留存。

用户实际支付金额越高,留存率越高,代表用户的实际需求度越高,越接近于真实目标用户。

因此,用户质量、用户留存、用户成长是用户增长的关键因素。

如何避免走入这一误区?

用户增长策略一定要获取精准目标用户,一定要是有质量的用户增长;从各方面提升用户留存率,促进用户成长。

  • 用户增长 = 有效用户增长
  • 用户增长 = 用户增长×用户留存率(用户成长)×用户变现率
  • 平衡用户补贴来的用户增长和非目标用户数量的关系,尽可能提高用户实际支付金额。用户实际支付金额越高,越接近于真实目标用户,复购率越高

三、用户过早快速增长,加速产品走向死亡

并不是在任何时候快速增长都是好事。

在产品尚未被市场验证、用户留存率不高、产品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过快用户增长只会导致负面口碑以及大量用户流失,最终加速产品走向死亡。

【案例】某酒店特价“光环背后的悲剧”,过早快速增长的惨痛教训:

“某酒店特价”应用于2011年9月21日上线,当时他们预想的是一上线就爆发式地增长,但实际情况是前6个月是个巨大的悲剧。APP上线第二天就冲到了苹果APP Store排行榜总榜的第二名,超过了QQ、水果忍者,在市场上获得了极大的名声。

微博、TMT圈几乎全在讨论这款APP,当然也有很多人说一款做得这么丑陋、这么愚蠢的APP为什么能够得到这么多讨论。

接下来,获得了包括央视在内的200多家媒体的报道,在舆论上也非常成功,瞬间获得了百万级的用户。

然而,当时的业绩是一天卖了23单,一共只赚了300元钱。有时候,一天有十万量级的用户涌进来,结果只有10个订单,非常惨淡。

其创始人总结了失败的原因:

  1. 当时移动支付并不成熟,但坚持仅移动预先支付,用户不愿意或者不能支付,导致支付成功率极低,200个订单支付成功的只有10个
  2. 用户觉得酒店太少,覆盖不够,附近没有可以去住的酒店
  3. 对于用户到底想要什么(用户需求)、我们提供的方案用户到底买不买账(解决方案)、我们有没有能力提供承诺的价格(自身能力),都没有把握,都是我们猜出来的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初创公司还是要保持低调,以用户和产品为先,不应该过早大张旗鼓地去做宣传。

他们的用户过早快速增长,很早就有了100万用户,但是大家提到这个产品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好用的App。

相反,他们的印象是酒店选择太少、支付程序不方便、程序设计太丑,得到的全部都是负面的口碑。尽管很快有了后来的几次优化版本,却已经得罪了用户。

如何避免走入这一误区?

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投入正确的资源,做正确的事情。

增长黑客之父」Sean Ellis 认为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必然先后经历三个阶段:Product / Market Fit(产品和市场匹配期)、Transition to Growth(过渡期)、Growth(增长期)。

笔者认为企业用户增长一般要经历四个重要阶段,如下图所示:


第一阶段:需要发现客户痛点,并探索解决方案。

一般来说,企业可以通过提供MVP(最小化解决方案)来测试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用户痛点。

第二阶段:找到你的产品和市场之间的契合点。

你可以通过两个简单的指标来衡量产品是否让用户满意:第一,用户是否有足够的黏度;第二,如果停止用你的产品,用户是否会感到“不舒服”?如果停止使用后,用户觉得你的产品可有可无,那可能意味着产品和市场没有匹配。

第三阶段:要去了解产品和渠道是否匹配。

正如我们在前面渠道驱动增长和数据驱动增长相关内容中讲到,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产品和渠道之间的匹配关系。在营销预算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找到效率最高的渠道,从而加大投入。

第四阶段:用户快速增长期。

走完了上面的三步,最后一步才是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迅速扩张。在这个时期,企业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在这个阶段,企业可以做大量的品牌推广营销,通过品牌反向提升渠道的转化率,驱动增长。

这四步是需要按节奏进行的。

很多创业公司和项目失败的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没有按照这个步骤来进行,在错误的时间过早投入大量资源,把资源投入到错误的渠道上。

用户增长是一个长期持续探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要尽量避免走入误区。

不仅要总结成功经验,更要反思失败教训,少走一些弯路,才能让企业用户增长更有效率。

 

本文作者@花大虫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78

]]>
//www.f-o-p.com/78427.html/feed 0
关于数据运营,你知道多少? //www.f-o-p.com/59853.html //www.f-o-p.com/59853.html#respond Tue, 24 Oct 2017 09:17:02 +0000 //www.f-o-p.com/?p=59853 4 (27)

从广义来讲,数据是反映产品和用户状态最真实的一种方式,通过数据指导运营决策、驱动业务增长。与数据分析师的岗位不同,数据运营更加侧重支持一线业务决策。而运用在产品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数据运营就是属于一种技能,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解决问题,提升效率促进增长。

一、数据运营都需要学习些什么知识?

1. 明确数据分析的目的

做数据分析,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数据分析,想要达到什么效果。比如:为了评估产品改版后的效果比之前有所提升;或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产品迭代的方向等。

明确了数据分析的目的,接下来需要确定应该收集的数据都有哪些。

2. 收集数据的方法

说到收集数据,首先要做好数据埋点。

所谓“埋点”,就是在正常的功能逻辑中添加统计代码,将自己需要的数据统计出来。

目前主流的数据埋点方式有两种:

  • 第一种:自己开发。开发时加入统计代码,并搭建自己的数据查询系统。
  • 第二种:利用第三方统计工具

常见的第三方统计工具有:

网站分析工具:Alexa、Google Analytics、百度统计

移动应用分析工具:Google Analytics、友盟、TalkingData、Crashlytics

不同产品,不同目的,需要的支持数据不同,确定好数据指标后,选择适合自己公司的方式来收集相应数据。

3. 产品的基本数据指标

  • 新增:新用户增加的数量和速度。如:日新增、月新增等。
  • 活跃:有多少人正在使用产品。如日活跃(DAU)、月活跃(MAU)等。用户的活跃数越多,越有可能为产品带来价值。
  • 留存率:用户会在多长时间内使用产品。如:次日留存率、周留存率等。
  • 传播:平均每位老用户会带来几位新用户。
  • 流失率:一段时间内流失的用户,占这段时间内活跃用户数的比例。

4. 常见的数据分析法和模型

这里讲下漏斗分析法和AARRR分析模型

漏斗分析法

用来分析从潜在用户到最终用户这个过程中用户数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寻找到最佳的优化空间,这个方法被普遍用于产品各个关键流程的分析中。

比如,这个例子是分析从用户进入网站到最终购买商品的变化趋势。

从用户进入网站到浏览商品页面,转化率是40%;浏览商品到加入购物车转化率是20%等,那要找出哪个环节的转化率最低,我们需要有对比数据。

比如第一个,进入网站到浏览商品,如果同行业水平的转化率是45%,而我们只有40%,那说明这个过程,没有达到行业平均水平,我们就需要分析具体原因在哪里,再有针对性的去优化和改善。

当然,上面这是我们设计的一种理想化的漏斗模型,数据有可能是经过汇总后得出的。而真实的用户行为往往可能并不是按照这个简单流程来的。此时需要分析用户为什么要经过那么复杂的路径来达到最终目的,思考这中间有没有可以优化的空间。

AARRR模型

这个是所有的做产品的小伙伴都必须要掌握的一个数据分析模型。

所谓获取用户,就是拉新就是吸引新的用户。对于APP来说,拉新意味着新的用户下载注册;而对于众多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贴吧运营个体而言,拉新指的是吸引新的粉丝关注。

在罗列你的渠道时,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渠道都需要有根有据,包括这个渠道是不是跟你的目标人群相契合、还有单价高或低以及渠道的二次传播行不行等等因素。而现在推广APP的渠道都会包括:

获取用户就是通过各个渠道拉新的过程。除了换量合作,在各大论坛贴吧等社区发帖,社群营销等免费方式。付费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利用搜索引擎微信微博头条等自媒体网盟广告、线下活动互联网电视这些方式。增长黑客这种特别的方式也有人在使用。

拉新是否有效有一个评判标准——触发关键行为。比如用户下载了APP不一定会使用。关键行为根据产品的情况而定,它可能是浏览文章,观看视频、发送消息、开始游戏或者填写邮箱等。

好渠道并不意味着用户量最大的渠道,也不是成本最低的渠道。不断探索用户的喜好和分布,才能更加优化合理的确定投入策略,不断最小化CAC。每个渠道获取用户的数量,质量,成本都不一样,需要通过用户获取成本(CAC),用户量,留存率,ARPU数剧等综合评判。

当然除了通过外部渠道获得新客户,如果用户体量较大,也可以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完成拉新。

第一、主动告知用户,有三种方式:APP的push消息、EDM邮件、短信通知,可以根据用户画像来进行消息推送的时间,内容和用户。

第二、被动告知用户,开屏广告,设置明显的入口,功能入口添加优惠便签,首页设置相关的轮播图等;如摩拜APP的开屏广告显示有网约车滴滴APP的其他各种功能。

提高活跃度(Activation)

活跃度指用户使用产品的时间以及频率。每个产品对活跃度的定义不一样,比如百度贴吧希望用户能够每天都能登录、发帖、评论;在线教育类产品,则更关注用户的学习时长、练习次数等。

活跃度建立在产品的核心价值上,如高质量的内容,越来越好的用户体验感,多功能的需求等,在用户最初使用的几十秒钟内抓住用户。

还有一些辅助手段,包括满足用户需求的活动、完善的用户激励体系,成长体系、增加用户与其他用户的互动的方式,还有APP的新手指引这类更细致化的操作等。

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思路是,把用户从使用产品开始到结束的每一个流程单独列出来,站在用户角度,不断寻找可促活的途径。比如,分析新功能的转化率,使用过程的流畅性,延长用户的产品使用流程。

当然,我们还可以筛选出优质用户。如果某个渠道的用户,使用产品的时间和启动次数很可观,则应加大这个渠道的投入。此外,还有些用户只启动过一次产品,这类用户大多属于被动激活。

除了渠道,另一个和活跃度相关的分析维度是版本。但这会产生两个错觉:用户习惯了现在的产品,所以不希望产品迭代更新;用户会要求你增加新功能。

例如,2006 年 Facebook 首次推出新闻频道,造成巨大的用户反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产品却成为了Facebook 的核心功能。Facebook忽视了少数派的反对声音,坚持了自己的战略。

我们既不想刺激现有的忠诚用户,又需要获取下一个百万用户,添加功能比砍掉功能更容易。通常用户要求的功能是解决很小的便利问题,而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积极地与用户沟通,如果数据告诉你新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忽略发声的少数用户。

提高留存率(Retention)

用户开始使用产品并且一段时间后仍然继续使用,被认作是留存用户,而留存用户占当时新增用户的比例即是留存率。

用户在每个应用中的生命周期是接触—使用—放弃或者遗忘的过程。在用户使用阶段,有效的促活手段也能提高留存,但同样重要的是挽回用户,而挽回用户有一个通用的流程。

先确定流失用户的标准;再建立一个用户流失模型,分析用户为何流失,采取相应的手段补救;同时通过EDM,短信等方式让用户知道你在召回;最后通过新手引导重新让用户熟悉产品操作,继续留存。

获取收入(Revenue)

现阶段移动应用获取收入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付费应用、应用内付费,以及广告。付费下载多见于苹果APP Store,广告是大部分开发者的收入来源,而应用内付费也较为普遍,比如游戏类,增值服务类,自营商城等。特别说明,高德地图的盈利模式除了广告之外,还在于其本身的地图数据和用户数据与其他领域的结合。

大家通常采用ARPU(平均每用户收入)值来判定收入标准。但对于一个既有付费用户,又有未付费用户的应用而言,还需要看 ARPPU(平均每付费用户收入)。

因为涉及到付费用户在全部用户中所占的比例,如果付费用户的数量较低,那么就要思考产品盈利方式是否有问题,包括定价,产品功能特性,变现方式等。

计算收入的同时也要考虑利润。计算利润的时候有一个指标:LTV(生命周期价值)。用户的生命周期是指一个用户从第一次启动应用,到最后一次启动应用之间,为该应用创造的收入总计。LTV – CAC的差值,就可以视为该应用从每个用户身上获取的利润。

自传播(Refer)

社交网络的兴起,为产品带来了更强的生命力——基于社交网络的自传播。自传播,或者说病毒式营销,来源于病毒传播学,即一个已经感染了病毒的宿主在接触其他宿主的过程中也会被传染上病毒。K因子量化了“感染”的概率。

K = (每个用户向他的朋友们发出的邀请的数量) * (接收到邀请的人转化为新用户的转化率)。当K>1时,用户群就会象滚雪球一样增大,但是绝大部分移动应用还是必须和其它营销方式相结合。

自传播除了产品足够好,传播过程的受众足够准确,能够引发用户的需求也同样重要,比如利益,虚荣心,稀缺性,试用等等。比如滴滴,美团的红包好友分享;付费用户免费邀请朋友试用产品;转发朋友圈送礼品等。

以一个成功的微信百日跑活动为案例,展现自传播过程中部分可调整的点。

1、拉新分发机制

对跑步KOL拉新做梯度激励手段:队每多10人,就发群红包;队满80人则队长可以获得跑鞋一双。同时每天在队长群中做群运营,晒队人数排行榜,“XX队满80人啦”,“XX队队长领取跑鞋”,让队长被充分激励。

2、常规分享机制

在微信体系内,分享海报比分享链接更引人注目。结合“赢取iPhone8”卖点的海报让用户发朋友圈时比较抢眼。同时分享流程也要做充分的引导,比如“长按图片,发送给朋友”。

3、诱导分享机制

活动有报名费,所以设计了“报名成功后分享活动页到朋友圈立返20元现金”的奖励。因为跑步用户之间有公用的微信群,所以必须是用户分享朋友圈才最有效。同时又担心用户发朋友圈时选择部分可见,或发完立删,所以补充了“需要10人通过朋友圈点开你的分享”这个机制。

A、分享机制的详细说明

B、对分享标题做改版,带来二次分享,凡是可以数据化的地方就能做成排行榜,用户都在晒自己是第几个报名的,能激发人类心中攀比炫耀的心理,这就促成了分享。

C、利用H5设计“假活动图文”,在这个H5上可以自由定义阅读数(直接100000+),点赞数和用户留言。通过设计的用户留言,引导用户报名并对一些疑虑进行破解。

E、“10人点开阅读的提醒”

朋友圈一人点开就提醒一次。同时,部分人分享朋友圈后并没有10人打开,或错分享给好友或群,所以我们每两天,会用发模板消息提醒未领20元的用户再次发朋友圈。

二、数据运营需要分析什么?

  1. 拉新阶段:关注用户来源的类型:纯新用户(第一次注册)还是老用户(再注册);贴片广告的用户来源有多少,弹窗广告的用户来源有多少等等。
  2. 转化阶段:关注转化率:200个用户浏览了你的宣传页面,注册的有100人,这100人就是实现了转化,转化率为50%(=100/200);同样的除了注册转化率还有付费转化率等等。
  3. 活跃阶段:关注用户在产品内的活跃量,不同的产品表现形式不同。例如,贴吧:发帖量、回帖量等等;视频网站:点击量,观看量等等。
  4. 留存阶段:关注留存或流失的用户量。例如,第一天新增的用户有300人,300人中第二天还在活跃的有100人,第三天还在活跃的呢?第四天呢?一直类推。

用户运营只是运营的职能之一,贯穿在各种产品的运营中。用户运营所关注的数据指标,不同行业、不同平台等等都有不同的侧重点。

根据运营的平台来划分:

网站运营:

(1)流量方面需要关注:

  • PV(page view)访问页面产生的数据。 一个用户访问了5个页面,那么就产生了5个  PV。
  • UV(user view)某个特定页面的访客数。一个页面一个账号无论点进去几次,UV都是1,因为只有一个访客。
  • VV(visit view)针对于全站的访客数。一个账号进入一个网站,无论这个账号浏览了这个网站多少个网页,VV都是1 ,因为这个网站只有一个访客。
  • IP:针对于全站的网络IP数。你在家用电脑登录了这个网站,之后你表哥也用同一台电脑登陆了他的账号,访问了同一个网站,但这个时候IP还是只有1,因为你和表哥用的同一台电脑,网络的IP地址也是一个。

(2)访问方面需要关注:

  • 跳出率:页面停留访客有300人,但是有150人不喜欢这个页面,选择离开,那么跳出率就是50%(=150/300)
  • 二跳率:首页页面停留访客有300人,有150人觉得这个网站很喜欢,于是点击浏览下一个页面,那么二跳率就是50%(=150/300)。以此类推还有三跳率,四跳率等等。
  • 转化率:转化到最终产品目的页面的比率。如果是电商的话,最终目的就是下单,那么就是新增用户和转化到下单页面的用户 的比率。以此类推,还有付费转率,注册转化率等等。

(3)活跃方面需要关注:

  • DAU(daily active user)即 日活跃用户量。
  • MAU(monthly active user)即 月活跃用户量。

相关的,还可以有周活跃用户量、年活跃用户量等等。

(4)转化方面需要关注:(这里的转化,单指电商运营方面。与上文转化率做区分)

  • 成单量:用户共成了多少单
  • 付费金额:用户共付费多少元
  • 客单价:付费金额/成单量=客单价。这里需要的是,每单平均多少钱的数据
  • 付费率:走到付费这一步的转化率

APP运营

  1. 新增:新增的设备数(按手机型号分);新注册的设备数(注册新用户。)
  2. 活跃:活跃的设备数;活跃的用户数
  3. 留存:

次日留存率:例如,第一天新增300人,第二天还登录的有150.那么次日的留存率就是50%(=150/300)。以此类推,还有三日留存率(第三日登录数/第一天新增数)……n日留存率等等。

TAD比如,7日TAD=第一天留存量+第二天仍在留存的数量……+第七天仍在留存的数量

用于计算七天内,一台设备活跃过几天。

(4)转化:这里也特指电商,同上文网站运营里的转化。

根据运营的行业来划分:

  • 内容型行业:关注PV,UV,V V,帖子数,页面停留时间,分享数等等
  • 社交类行业:关注发帖量,发言数,PV,UV,活跃占比等等
  • 电商类行业:关注销售收入,成单量,客单价等等
  • 游戏类行业:关注活跃用户量,付费率,收入,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等等

除了运营平台和运营行业两个划分角度外,还有很多划分角度,其中用户运营所要关注的数据指标都是有不同侧重的。

三、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1、数据采集

好的数据源主要有两个基本的原则,一个是全,一个是细。

全:就是说我们要拿多种数据源,不能说只拿一个客户端的数据源,服务端的数据源没有拿,数据库的数据源没有拿,做分析的时候没有这些数据你可能是搞不了的。另外,大数据里面讲的是全量,而不是抽样。不能说只抽了某些省的数据,然后就开始说全国是怎么样。可能有些省非常特殊,比如新疆、西藏这些地方它客户端跟内地可能有很大差异的。

细:其实就是强调多维度,在采集数据的时候尽量把每一个的维度、属性、字段都给它采集过来。比如:像where、who、how这些东西给它采集下来,后面分析的时候就跳不出这些能够所选的这个维度,而不是说开始的时候也围着需求。根据这个需求确定了产生某些数据,到了后面真正有一个新的需求来的时候,又要采集新的数据,这个时候整个迭代周期就会慢很多,效率就会差很多,尽量从源头抓的数据去做好采集。

2、数据建模

有了数据之后,就要对数据进行加工,不能把原始的数据直接暴露给上面的业务分析人员,它可能本身是杂乱的,没有经过很好的逻辑抽象的。这里就牵扯到数据建模。首先,提一个概念就是数据模型。许多人可能对数据模型这个词产生一种畏惧感,觉得模型这个东西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很复杂,但其实这个事情非常简单。

在数据分析领域领域领域,特别是针对用户行为分析方面,目前比较有效的一个模型就是多维数据模型,“在线分析处理”这个模型。它里面有这个关键的概念,一个是维度,一个是指标。

维度比如城市,然后北京、上海这些一个维度,维度西面一些属性,然后操作系统,还有iOS、安卓这些就是一些维度,然后维度里面的属性。通过维度交叉,就可以看一些指标问题,比如用户量、销售额,这些就是指标。比如,通过这个模型就可以看来自北京,使用iOS的,他们的整体销售额是怎么样的。

3、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方法是有多种的,比如多维度事件分析、漏斗分析(文章前面已经做了简单分析)、回访分析、交叉分析等,在这里我们就挑一个交叉分析来做个案例分析。

交叉分析法:通常是把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综合起来,对数据进行多角度的结合分析。
举个例子:

a. 交叉分析角度:客户端+时间

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出iOS端每个月的用户数在增加,而Android端在降低,总体数据没有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Android端数据下降所导致的。

那接下来要分析下为什么Android端二季度新增用户数据在下降呢?一般这个时候,会加入渠道维度。

b. 交叉分析角度:客户端+时间+渠道

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出,Android端A预装渠道占比比较高,而且呈现下降趋势,其他渠道的变化并不明显。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Android端在二季度新增用户降低主要是由于A预装渠道降低所导致的。

所以说,交叉分析的主要作用,是从多个角度细分数据,从中发现数据变化的具体原因。

5. 如何验证产品新功能的效果

验证产品新功能的效果需要同时从这几方面入手:

a. 新功能是否受欢迎?

衡量指标:活跃比例。即:使用新功能的活跃用户数/同期活跃用户数。

使用人数的多少还会受该功能外的很多因素影响,千万不可只凭这一指标判断功能好坏,一定要结合下面的其他方面综合评估。

b. 用户是否会重复使用?

衡量指标:重复使用比例。即:第N天回访的继续使用新功能的用户数/第一天使用新功能的用户数。

c. 对流程转化率的优化效果如何?

衡量指标:转化率和完成率。转化率即:走到下一步的用户数/上一步的用户数。完成率即:完成该功能的用户数/走第一步的用户数。

这个过程中,转化率和完成率可以使用(上)篇中提到的漏斗分析法进行分析。

d. 对留存的影响?

衡量指标:留存率。用户在初始时间后第N天的回访比例,即:N日留存率。常用指标有:次日留存率、7日留存率、21日留存率、30日留存率等。

e. 用户怎样使用新功能?

真实用户行为轨迹往往比我们设想的使用路径要复杂的多,如果使用的数据监测平台可以看到相关数据,能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什么他们会这么走,有没有更简便的流程,以帮助我们作出优化决策。

不管是市场也好,产品也好,运营也好,老板也好,大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数据需求,所以数据运营其实是一个蛮受欢迎的岗位,但是真正要做得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数据是件较为复杂的事情,设计的因子数据指标比较多。但是作为一个产品运营人员,时刻需要跟数据打交道,不会那么一点数据分析能力好像说不过去,所以基本的关于数据分析能力害的具备。

 

本文作者@艺林小宇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信息流广告投放  广告投放平台

78

]]>
//www.f-o-p.com/59853.html/feed 0
青瓜早报:“共享校花”被批有伤风化;星空琴行周楷程首次发声;百度设100亿元自动驾驶基金… //www.f-o-p.com/56464.html //www.f-o-p.com/56464.html#respond Fri, 22 Sep 2017 01:18:43 +0000 //www.f-o-p.com/?p=56464
//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16/11/1-101.jpg早安艾瑞巴蒂,一起来看今天的早报…

一、头条:中国首富一日三变

1、许家印财富超马化腾近30亿美元中国恒大收涨逾4.6%,报30.4港元。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数据显示,许家印财富达到420亿美元,暂时坐稳中国首富宝座。马化腾第二名391亿美元,马云389亿美元。0?wx_fmt=jpeg.png

 许家印VS马化腾VS马云

9月18,由于恒大股价上涨,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以395亿美元的个人财富,超过身家388亿美元的马化腾,成为福布斯实时富豪榜上的中国首富。

0?wx_fmt=jpeg.png

但在14:58之后,由于恒大股价回落,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以388亿美元的个人财富超过许家印和马云,再次成为福布斯实时富豪榜上的中国首富。

0?wx_fmt=jpeg.png

9月18日美国股市开盘之后,福布斯实时富豪榜上的中国首富再次发生了变化。得益于阿里巴巴股价上涨,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超过马化腾,成为福布斯实时富豪榜上的中国首富。

@4everDVD:王建林买个主帅给国家队依旧也是首富[二哈]

@阿Q的名义:还是地产牛,二马都加把劲做房地产吧。[哈哈]

@我要der意的笑:似乎是中国人首次财富上四百亿吧

@蒙面加菲猫:建林哥下滑的有点厉害

@千黛汐Rebecca:马云:双十一过后再看[doge]

@ARS-木头人:我刚百度了一下1981年生的好牛

@双鱼爱吃考试:过完双十一再过双十二就是了

二、国内新闻

2、猫眼与微影时代共同组建猫眼微影

9月21日消息,互联网+电影平台猫眼和微影时代今日宣布实现战略合作,共同组建一家新公司“猫眼微影”。根据双方战略合作协议,新公司将以猫眼为主体合作双方相关业务,为此,猫眼将注入全部业务,包括电影和演出票务业务、行业专业服务、电影投资宣发等。微影时代将电影票务、演出业务及相关资产合并注入新公司。

0?wx_fmt=jpeg.png

@2012成杰2012:直接叫猫影会比较顺口[哈哈]

@zhonglihualong:今天又增持了700股[嘻嘻]

@澜-688:想到几年前,华谊公开10亿购买冯导的壳公司,差距就出来啦

@西游琳琳:澜-688:佩服,以前猫眼不盈利自己扛着,现在盈利啦,又重组成为行业老大,提前把股份平价转让给上市公司,王老大仁义。[good]

@Jumala_Sun:厉害了,淘票票看来要加大补贴了

3、乐视网:要求贾跃亭继续履行借款承诺

9月21日消息,乐视网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称,2017年上半年,在公司资金紧张情况下,贾跃亭因自身债务问题以及个人控制的乐视非上市体系公司债务问题。2015年6月26日和11月,乐视网与贾跃亭先后签署不同的借款合同,借款金额为不少于25亿元和32亿,借款期限为不低于十年,免收利息。从乐视网半年报中可知,贾跃亭借给乐视网的资金,后者已全部偿还完毕。

0?wx_fmt=jpeg.png

@nnnnew-begin:把自己钱从口袋里拿出来,再放回口袋里

@一股道破:空手套,然后洗白,转走

@骆驼祥叔:这么大的融资行为监管不利。最后还是中小投资者买单

4、WePhone已从App Store下架:或因资金问题

9月21日消息,因苏享茂自杀而引发关注的WePhone网络电话软件已经从苹果APP Store中消失,此前可以直接搜到并下载该软件。目前WePhone国内版疑因资金问题导致无法使用,近期WePhone团队正在致力于恢复软件在海外的正常使用。

0?wx_fmt=jpeg.png

5、”作业帮”诉“小猿搜题”不正当竞争 索赔5000万

因认为“猿题库”捏造虚假信息造成其商业信誉下降,“作业帮”APP运营者小船出海教育科技公司和作业帮教育公司共同将“小袁搜题” APP开发者北京贞观雨科技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判令被告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连续道歉30日并赔偿二原告经济损失5000万元。 日前,海淀法院受理了此案。

6、星空琴行周楷程首次发声:这几个月每天就怕早晨醒来

9月21日消息,猎云网曝光了一份周楷程发给星空高管的邮件,这是一封发自临时注册的邮件账户的内部信,题为 “这一年多的星空”,在信中,周楷程声言了自己 “失联”的无奈: “现状我确实选择了‘逃避’,因为我确实无能为力了,而且自己也确实遇到了很大的麻烦。这个月也是自己第一次开始觉得扛不住了,这几个月以来每天就怕早晨醒来。”

7、富士康美国建厂 员工工资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9月21日消息,据《华盛顿时报》报道,周一,美国威斯康星州州长斯科特沃克( Scott walker)签署了一项价值3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用于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东南部建造一座超级面板工厂。当地政府将在未来15年向富士康支付高达28.5亿美元的现金,其中包括15亿美元的工资税补贴,13.5亿美元的资本投资获利税补贴,该工厂将为当地创造高达13000个就业岗位,平均工资为53875美元。

@回声嘹亮:美国普通工人干一个月可以买好几个苹果

@小白菜:富士康的基本工资都比当地最低工资高,到美国也是如此,这不奇怪

@水族宠:深圳富士康500美金月薪得打脸了

8、马云谈亚马逊:值得尊重 但阿里已不只是电商

9月21日消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接受彭博电视台专访时再次被问及与亚马逊的竞争等问题,马云表示,亚马逊是“一家成功的、值得尊重的电商公司”,但表示阿里巴巴不是电商。

9、百度设立100亿人民币自动驾驶基金

9月21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百度今日宣布设立一个100亿元人民币的自动驾驶基金。百度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个100亿元的“阿波罗基金”将在未来3年内投资100个自动驾驶项目。

10、比特币交易平台陆续关闭 国内“矿机”降价抛售

9月21日消息,在各大比特币交易平台陆续关闭交易服务之际,国内开采比特币的“矿机”也失去了用武之地。近日调查发现,比特币“矿机”价格大幅下跌,各大交易网站也出现大量二手“矿机”。这些“矿机”大多是批量出售,价格在几千到几万元不等,均有降价。

@滑稽新闻:又是买二手显卡的好季节

@东方瑶浴:又想骗我去买二手矿机

@一誓玫瑰:不知道多少人当了接盘侠,醒醒! 一夜暴富的只是极少数

11、北京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空载试运行 拟年内开通

9月21日消息,据中新网消息,昨日全国首条“无人驾驶”燕房线开始空载试运行。与此同时,S1线、西郊线也都开始空载试运行,这三条线路均拟在年内开通。

0?wx_fmt=jpeg.png

12、高校现共享校花:扫码谈恋爱 被批有伤风化

近日,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公寓门前出现“共享校花”活动,当天下午18时许,北京交通大学发布声明称,该活动未经学校任何部门批准。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现场照片中看到,在北京交通大学校外学生公寓区,15名身着统一白衬衣、格子短裙的“校花”列队站在“共享校花停放点”上。现场标志显示,参与者只需要扫描现场二维码,进行一系操作后就能“与校花谈5分钟恋爱”。

0?wx_fmt=png.png

0?wx_fmt=jpeg.png

三、国际资讯

13、特斯拉悄悄搞出无人车AI芯片,已经投产测试

9月21日消息,特斯拉已经收到这款AI处理器的首批样品,并且正在进行相关测试。特斯拉这个AI芯片并非完全独立开发,而是构建在AMD的知识产权基础上。

14、FB在旧金山市中心租下整栋摩天大楼 可容纳3000名员工

9月21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近日,Facebook租下了弗里蒙特大街181号大楼,办公空间大约为43.6万平方英尺(约合30.6万平方米),这是该市近3年来最大的一笔办公楼租赁交易。这幢办公大楼可以容纳2000到3000名员工,它将成为Facebook在该市的第一个办公地点,位于其门罗公园总部以北大约35英里处。

0?wx_fmt=jpeg.png

15、孙正义:30年后我们将和100亿机器人一起生活

日本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在一次演说中表示:“现在我们有“白领”和“蓝领”之分,我认为一个新“领”将会出现:这就是“金属领”(指机器人)。“金属领”不仅将取代大部分蓝领职位,也将取代很多白领职位。30年后,我们将有100亿人类和100亿智能机器人。这将是我们在地球上首次与100亿机器人共同生活。”每个行业都将被重新定义。

0?wx_fmt=jpeg.png

@喧闹的淮河:不敢想象,以后都要失业了;不过话说那时候应该物质高度发达,应该差不多是按需分配了吧

@桔皮U:这不是意味着30年后实现共产主义了吗?机器人生产,人类分配就好了

16、西部数据将对东芝提起诉讼

北京时间 9 月 21 日消息,西部数据周三宣布,由于芯片业务合作伙伴东芝决定在没有该公司合作的情况下,投资新的闪存生产线,因此对东芝发起法律行动。

0?wx_fmt=jpeg.png

今日思想如果问《中国有嘻哈》的方法论,我觉得是剧情式真人秀、非线性运营以及对hiphop文化的尊重。这个文化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要了解吃透。还要尊重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规则,怎么好看怎么做。尊重创作规则,尊重文化本身,出来的就应该是个好节目。  ——  车澈

本文作者@静静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信息流广告投放  广告投放平台

78

]]>
//www.f-o-p.com/56464.html/feed 0
腾讯、网易、搜狐、头条,当前主流4大新闻资讯APP的竞品分析 //www.f-o-p.com/50587.html //www.f-o-p.com/50587.html#respond Tue, 01 Aug 2017 09:57:54 +0000 //www.f-o-p.com/?p=50587 6 (6)

目前,市场出现了很多新闻客户端,按照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一是媒体新闻客户端,二是聚合信息客户端。我选择下载量靠前的4款作为分析对象,3款是媒体新闻客户端: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网易新闻,另一款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

一. 用户需求分析

1. 需求分析

阅读新闻是高频次的软件需求,大部分用户花时间来阅读新闻都是希望达到以下几点:

  1. 随时随地关注社会热点与行业资讯,及时了解时事新闻,保持与外界的信息沟通;
  2. 通过轻松有趣的内容满足自身参与互动、自我表达的休闲娱乐需求;
  3. 从海量的信息中快速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获取对浏览新闻时的幸福感。

下图是2016年用户对资讯内容的具体需求:

对应的KANO模型如下:

根据用户需求和以上的KANO模型,我们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去解剖分析产品。

2. 用户分析

(1)用户画像对比

① 从年龄分析

可以看出现在使用APP用户是以年轻人主体,35岁以下占68.25%,26岁以下占34.25%,用户群体趋于年轻化。这也是比较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年轻一代的人更能在这个时代快速适应、生存。

② 从性别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整个移动新闻资讯行业中,男性使用人群比女性多,大致比例为5:4,这也相对以前来说比例均衡了很多。

③ 从地域分析

可以看出今日头条在一线城市的用户比例最高,网易新闻在1-2线城市用户比例最高,搜狐新闻在低线区域城市用户比较大。

(2)用户使用场景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同时,人们对移动新闻客户端的依赖性也逐渐上升,大概分析了下具体的使用场景有以下:

  • 使用场景一:某一白领在早上醒来的时候,会想尽早看到早上的头条新闻,就会打开手机用新闻客户端看新闻。
  • 使用场景二:这个白领在吃完中饭,午休的这段时间,拿出手机看一下有没有什么有趣娱乐的休闲新闻来打发时间。
  • 使用场景三:下班回家,乘地铁的时候,坐下来寻找看看自己感兴趣话题的新闻。

二. 市场状况

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已达到4.89亿,相比去年底增长9.2%。

1. 行业发展

互联网新闻行业进入成熟发展期,模式呈现新特征。

互联网新闻产业链日渐完善,在新闻生产、渠道分发环节都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发展机制,市场监管日益完善,参与主体日趋多元。生产模式上,UGC用户生产方式逐渐向机构化过渡,形成了专业新闻生产业与用户生产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分发模式上,“算法分发”逐渐成为网络新闻主要的分发方式;传播模式上,媒体“去中心化”和传播“多层次化”的特征日渐显现;商业模式上,呈现出商业广告为主,多样化模式探索并存的局面。

2. 竞争格局

移动端已成为主要竞争市场,腾讯新闻和今日头条竞争优势明显。

移动市场上,社交媒体、手机浏览器及新闻客户端已成为移动新闻市场主要入口。腾讯基于多年新闻门户网站积累,同时依托QQ、微信社交媒体强大的渠道优势稳居首位,今日头条则利用算法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新闻资讯推荐,形成差异化优势并超越多数门户网站。PC端市场,综合门户和传统新闻网站仍占市场主要地位,其中综合门户具备更强流量优势,主流新闻网站公信力更胜一筹。

3. 竞争态势

资本力量参与加深,市场角逐日趋激烈;媒体融合加快,新竞合时代开启。

互联网新闻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内容资源、商业资源、渠道资源争夺及生态布局上,资本参与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竞争逐渐从初级产品竞争升级到资本优势竞争。同时,媒体在渠道、内容等领域的融合不断加快,“两微一端”传播矩阵成为各家新闻网站和新闻媒体标配,新闻从生产到内容传播形式都呈现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的发展态势。

4. 用户行为

社交媒体成为网络新闻获取、评论、转发、跳转的重要渠道。

社交媒体正在成为网络社会热点事件产生和发酵的传播源头,形成传播影响力后带动新闻网站、传统媒体跟进报道,最终形成更大范围的舆论浪潮。CNNIC数据显示,最近半年内,曾经通过社交媒体获取过新闻资讯的用户比例高达90.7%,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参与新闻评论的比例分别为62.8%和50.2%,通过朋友圈微信公众号转发新闻的比例分别为43.2%、29.2%。

三. 竞品信息

我主要是根据下载量排名选择,排名比较靠前的四款新闻资讯APP进行分析。

  • 体验环境:Iphone 6Splus 版本:10.3.2
  • 分析时间:2017年7月

四. 竞品对比分析

1. 产品战略层

以下是我分析的产品的slogan、产品定位、产品优势。

这个是产品的业务模式对比图,腾讯新闻的业务布局比较广,和其他相比,特色在于涉及到游戏娱乐行业,也有它自己天然的优势。今日头条相对其它公司来说领域比较单一,但它的理念是专注做好新闻领域,让用户使用起来更方便,更轻松。搜狐新闻最开始以互联网咨询平台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用户积累,在业内也有很好的口碑。网易这个公司是我比较欣赏的公司,他们往往都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考虑事情,注重用户体验,提高用户享受度。

2. 产品范围层:功能对比

我以新闻的3个功能为重点分析:

(1)社交圈

在一个用户多频率使用的软件里,社交圈这一功能是通过构建好友圈并加强好友间的互动把用户留下来,也大大提升停留时长和使用客户端的时长。用户到好友动态页的使用场景及动机是:闲聊时间看看身边朋友发生的小故事,与好友进行互动。

所以,好友动态页价值在于为用户及时更新好友作品,让好友之间积极参与互动,营造一种良好的发现观看趣事趣闻环境。

下面简单介绍产品的社交圈模式:

① 腾讯新闻

腾讯新闻没有自己的社交圈,是因为腾讯的其它产品,微信、QQ都是专门的社交软件,不过我觉得在微信上有个接口直接使用腾讯新闻也是很不错的,方便用户在使用微信或者其它软件时,想看新闻直接点击查看。

②搜狐新闻

搜狐新闻的社交圈是狐友,进入这个界面直接展示好友动态,快速直达给我们看到不同狐友之间的动态,同样支持动态发布、转发、私聊、评论等功能。狐友的顶栏有搜索框——找人功能,大大加强了用户间互动,通过添加、查找自己喜欢的狐友,提升使用狐友的乐趣,说明搜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狐友之间互动,并通过自己关注的类别,进行个性化推荐相关新闻。

进入狐友圈的入口也有多种,在个人中心页面,有三个入口–狐友、狐友动态、看看搜狐号文章,这不仅给用户多种选择进入,还有视觉冲击,仿佛这个东西很重要、很有意义,加大了对狐友圈的宣传。

点击看看搜狐号文章,有两大分类。已关注,我们自己关注的好友,并且把最新发表动态的狐友放在最前面,这样可以让用户第一时间获取并阅读到信息,提高了阅读效率和吸引用户再次使用这个功能;推荐,客户端通过我们关注的用户、常看文章类型来推荐相应的狐友,分为这两类大大提高搜狐号的关注度和宣传并发展固定好友,增加用户黏性。

另外一个在我们阅读文章的时候,想更深的了解作者或者作者的文章,阅读到更多的内容,可以直接点击作者名,进入另外一个界面,这个界面有作者头像、作者名、关注量、粉丝数量、动态、文章几个属性,这能让我们更好、更全面的了解作者,具体的功能有:私信聊天、加关注为好友、查看动态消息、查看发表文章,私信聊天方便用户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有什么疑问直接可以像朋友一样聊天;加关注大大提高了与作者互动的频率,在狐友圈直接会显示该作者的最新动态消息和发表文章。这里将动态内容分为动态和文章,因为大多用户加好友的目的是阅读其发表的文章,这里将文章直接列出来,方便用户查找,减少了用户在动态页面中查找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并且获得使用方便的舒适体验。

③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也渐渐推出了自己的社交圈——微头条,具体的使用流程和狐友差不多,但微头条的用户体验做的比搜狐好,发表文章可以使用文字、图片、视频三种形式,大大增加了用户发表文章的乐趣,使互动更生动更有趣,并且该功能是置顶在顶栏,用户浏览任何新闻时,随时随地发布想要发送的内容,这也符合人随时变化的特性,还有在微头条中,用户的最右边显示关注,方便用户直接关注好友,操作起来简单,也大大增加用户间的互动交流。

微头条的入口也有好多个,比狐友多的多。个人中心里我的关注、我的粉丝、我的动态、我的访客和阅读文章时的关注作者入口。我的关注、我的粉丝、我的访客都是在同一个页面,分为这三类,随机切换,方便用户查看,节省了不同页面的浏览过程。和狐友一样,在用户阅读文章时,用户可以关注作者,进入微头条界面。

总结,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今日头条作为专注用户行为分析,个性推荐新闻的平台,其社交圈微头条功能无疑更加完善、专业,更能促进用户互动,增加今日头条的用户量。搜狐新闻的狐友在功能方面比较简单,可以满足用户基本的需求,发动态、看狐友动态,但一些更专业、更细致的需求则暂时被忽视,如发表文章流程复杂,难找入口、动态内容质量欠佳,还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优化才行。

(2)频道定制

频道分类功能目的是对不同新闻的分类,明确用户的阅读爱好,简化用户搜索的麻烦,然后快速精准推荐用户喜欢的新闻,提升新闻发布的质量。

用户在看新闻时,想缩小精准新闻范围或者查找自己喜欢的新闻类型,亦或看看这个APP的新闻分类丰不丰富,咨询全面不全面就可以使用这个频道定制来看看。

从栏目频道的量上看,可以发觉搜狐新闻和网易新闻内容比较丰富的,精确了用户的阅读爱好,提供给用户多种选择。

① 腾讯新闻

频道定制总共分为3类:已选频道,推荐频道,地方频道。在已选频道里,频道以4列形式整齐排列,不喜欢的直接点击右上角的×进行删除,大大简化了删除频道的流程,如需要添加频道,也可以直接点击要选择的频道,选择的频道直接添加进已选频道,操作简单,上手方便。

推荐频道和地方频道并列放在同一版块中,位于整个界面的中偏下位置,容易被用户注意,极大提高添加频道的概率,提升用户的产品体验。

地方频道是腾讯新闻的特色之一,该频道是对频道特色化进行的改造,来强化频道特色,形成更富竞争力的新优势,这个频道的作用是专门挖掘并对地方特色进行解读,传播当地实时新闻和当地的人文价值特色。频道内容包含现有的大多城市,如果在屏幕中没有出现,可以点击更多地方频道进行选择,操作流程简单清楚。

② 今日头条

频道定制总共分为2类:我的频道和频道推荐,即已添加和未添加的频道。这里删除频道的时候,用户首先需要点击编辑,然后频道右上角会出现×,再删除后,点击完成,本来只需要1个步骤的操作,这边却需要3个步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户使用兴趣,十分的不便利,建议更改。

在推荐频道中,种类繁多,并且字的旁边有‘+’符号,直截了当告知用户这可以直接点击添加进我的频道中,方便容易上手,但也因为有这个符号和繁多的文字,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容易出现选择困难,并且会增加无用选择的时间。

仔细对比频道内容后,发现频道也没有很大的创新,都是普遍的频道内容,并且频道内容接近,在风格上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建议将频道设计的更加丰富吸引人。

③ 搜狐新闻

频道定制也大致分为两类:我的频道和更多频道。但更多频道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推荐、精选频道、科技数码、娱乐体育、洗车房产、生活休闲等,分类标准很细小,进行了详细的划分,给人一目了然,逻辑清明的感觉,大大提高了用户浏览频道的时间,提高了快速查找的效率。

在顶栏可见有一个搜索框,可以让用户在这几十个频道里,快速方便直搜索所需要的频道,减少了一个一个查找的时间,也简化了选择频道的流程,提升用户体验。

页面拉到最下面,发现最下面一栏也有搜索框,这是为了让某些浏览完所有频道后并且没有看到自己喜欢的用户,可以再次进行快速搜索,以免让用户失望离开,产生不好的体验效果。

在界面中虽没有仔细说明频道删除、添加的方式,但用户只要轻轻点击所需要的频道,进行移动,然后操作删除或添加动作,这更符合智能手机的使用,也使该功能跟用户有直接的互动,丰富了删除和添加功能的灵动性。

④ 网易新闻

栏目频道分为两类:切换栏目和点击添加更多栏目。这里的频道删除需要点击排序删除,然后可以进行随意移动或者删除,这增加了添加、排序的流程和时长,建议这里可以模仿搜狐新闻里直接滑动的特点,方便又高效。

在所有栏目中,较热门的频道都会被标注出来,供用户第一时间去选择,给没有目标的人一个中肯的建议,也宣传了自己较有名、有创新意义的频道。

在里面有一个本地栏目,不需要手动选择地点,直接可以自动定位当地的本地新闻,并且推送当地新闻,提升了新闻的时效性和实地型,但也缺少了动态性,不能看到其它地方的本地新闻。

总结建议:频道定制功能还是挺完善的,腾讯新闻其功能较完整,并有地方频道的一大特色,今日头条在频道定制功能上与其他三个APP有明显的差距,操作不便利,内容质量都欠佳,搜狐新闻在频道定制上有明显的优势,不管频道交互还是内容质量上都有体现出优势,网易新闻其功能基本可以满足用户需求,并且提供给用户热门频道选择,很有创新。

(3)分享

分享功能的目的是用户在浏览新闻之后,觉得新闻很有意义或者有趣,急于分享给好友。

然后通过什么分享呢?当然是分享到现在用户使用较多的平台上,并且目前用户使用手机的频率是最高,玩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是最多的,所以发送到APP上最有利于用户及时查收,提高新闻分享率,达到我们分享的目的。

这时简化发布分享的步骤,减少用户等待时间和增加发布平台,提高新闻传播效率则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新闻客户端,在分享的流程上是一样的,点击分享,选择分享平台,发送。但分享形式和分享到的平台是不一样,进行以下对比,促进分享这一功能的发展。

① 腾讯新闻

阅读期间,分享功能一直在屏幕中显示,这便于用户在阅读期间看到有趣的内容,及时把文章分享给好友,大大提高了分享率。

分享的功能位于界面的右下角位置,仿佛告诉我们做事情是从左开始然后再右,即先看评论、写评论,再分享这样一个顺序,符合人的惯用形式,但在体验过程中,我觉得这个分享图标有点偏小,容易按错位置,操作不方便,更加容易引起用户烦躁心理。

点击分享后,出现5个选择对象,往后滑再多出3个选择对象。分享对象的多少也会影响用户的体验度,当然最适宜的是选择用户们最经常使用的社交软件,这样既方便了使用,又可以更好的宣传产品。

前四个都是腾讯的产品:微信好友、朋友圈、QQ好友、QQ空间,腾讯新闻把自己的产品放在最前面既达到宣传的目的,也让用户第一时间考虑分享到这几个平台。微信是目前使用最频繁的社交软件,并且据统计每个人每天打开微信的次数也是最多的,自然也是排在最前面,然后就是QQ产品的相关分享平台。新浪微博也是相对来说用户聚集较密集的社区,分享到微博也同样也能达到新闻宣传、再宣传的效果。

复制链接,这个是用来分享给界面中没有出现的社交平台,方便用户分享并且有了这个链接,发送到任何一个平台都可以阅读新闻,增加了无限可能性。

比较有创意的是:创意截屏,可以自己制作好看、有趣的分享给好友。提升了分享功能的乐趣,大大增加用户使用分享功能的次数,不进行分享的话直接点击取消。

② 今日头条

同腾讯新闻相似,分享按钮也一样,也位于界面右下角,分享内容既可以文章也可以是视频。

在分享方式方面,今日头条有10种,排在第一个的是:微头条,这是今日头条的社会圈,提升用户使用微头条的次数,也宣传了微头条。另外四个是目前用户用的比较多的社交软件,这样既可以提高分享率,又能提高信息的传播率,关于后面的5个分享,也是今日头条的特有分享方式,帮上头条、系统分享,分享平台丰富。

与腾讯新闻相比,可见最大的区别在于,腾讯新闻的分享是显示一栏,而今日头条以两栏的形式显示给用户,全部显示出来,一目了然,用户也减少滑动查看的流程,进行快速选择,分享,大大提升使用舒适度。

③ 搜狐新闻

搜狐的分享方式和今日头条相似,但这个分享按钮不够显眼,引起多余的怀疑。

用户点击后,页面出现多种分享方式,并有分享到3个字,给人清楚的解答了疑惑,并且预览在界面的8个分享平台都是彩色图案,整体画面不单调,能够更好、更美观的呈现在用户面前,并且这也都是现今用户使用较频繁的社交软件,再往后滑,是复制链接,把多余的选择留在后面。

这里的分享方式比今日头条多了微博分享、支付宝、生活通,提高了新闻传播的范围,这也说明了搜狐和社会的连接最密切,几乎生活中使用的社交APP,在该客户端都可以进行直接的分享,并且一排只排版了4个,不像腾讯新闻和今日头条,这给人不拥挤,很舒适的感觉,有较好的视觉引导和方向。

另外可以发现搜狐竟把狐友放在第三位,没有像今日头条一样放在第一位,这是因为微信的用户量远远大于狐友,如果强制把狐友放在第一位,会给用户留下使用不方便的用户体验。

把自己的狐友放在后面,一个较为中间的位置,容易吸引眼球,聚焦视线,对自己社交圈宣传。QQ的分享平台有两个,如果强制放在搜狐后面,就是导致QQ空间和QQ处在不同位置上,给人思路不清晰、排版很乱的感觉。为了有更好的视觉效果,这边就另外增加了支付宝、生活通两个社交平台,也给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也可以发现,这边少了短信、邮件的分享方式,因为现今使用短信和邮件进行交流的少之甚少,既增加教练的不变性,又浪费钱,删除了这两种方式也是可行的,减少开发的麻烦也促进社交平台的传播和交流。

④ 网易新闻

该客户端的分享按钮是底栏倒数第二个标志,我认为这个标志偏小,很难按准,并且一不小心就会按到后面那个按键,增加用户的重复点击烦恼,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建议可以像其他三个APP的界面排版,放置最后一个,并且增大图标。

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网易新闻的分享方式共有10种。这几个图标以白色为底呈现在用户面前,增加了突出和高亮效果。第一个是截屏分享,这是一个新功能,排在第一位,并且图标的颜色和图片很吸引人眼球,让人们知道可以选择这个功能,增加了分享的乐趣。

仔细看看这些排版,其实有点不合理,QQ类的分享平台最好不要分开放置,给人逻辑混乱的感觉,建议可以把微博提到微信朋友圈的后面,这样看上去的效果会好很多。并且还增加了有易信分享,加入有道云笔记,这是因为这两个产品都是网易的产品,也是对网易产品进行宣传。

但网易的分享功能,不能将新闻分享到其他的平台,建议增加复制链接的操作。

总结建议:就分享这一功能,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都是做的还不错,功能比较齐全,交互简单方便,在分享完后,还可以选择留在社交软件或者返回新闻客户端,但网易新闻的分享功能在界面设计和交互方面都需要进一步修改。下面我给出了对分享功能的总体建议:

  1. 分享这个图标,没必要做的太小,不方便用户点击或者点击错误;
  2. 最好可以对分享平台的排序和添加,方便用户使用常用的分享平台并且也满足少部分用户的需求。
  3. 这个分享功能只限于对整个新闻的分享,可以对单独的图片、文字进行分享,也没必要增加保存图片的步骤;
  4. 可以对分享的文章进行一定的奖励,形成新闻客户端的分享奖励机制,大大提升新闻的覆盖率和传播效率。

3. 结构层

(1)产品结构图

腾讯新闻的产品结构

今日头条的产品结构

搜狐新闻的产品结构

网易新闻的产品结构

(2)结构分析

从信息架构上看,四者之间的结构很相似,都有视频、新闻、个人中心、搜索、频道定制这几个模块。看新闻视频、搜索新闻是用户的主要需求,所以分为这几个模块是正确的,是合理的。

  • 腾讯新闻:产品结构图一目了然,首页直接可以看新闻,要看直播的话,直接进行切换即可,不需要操作门槛,上手即用。
  • 今日头条:今日头条专注于用户行为分析,建立数据挖掘模型以推荐个性新闻,首页直接显示推荐新闻,在页面随机切换的是西瓜视频、小视频,一个页面放两个视频专栏,重心放在了视频上,而不是新闻阅读,有点累赘麻烦,可以整合成一个视频,而个人中心页面却只能点击个人头像进入,整个功能架构使用起来不顺手,不简洁。
  • 搜狐新闻:搜狐的好友互动圈——狐友,可在页面中直接查看好友动态,搜狐还将海量的视频资源整合为视频板块,在这个版块里也有很多的分类,符合当代青年爱看视频的特点。总之,搜狐新闻的产品功能把握未来趋势,满足用户获取资讯的个性化、视频化、社交化、本地化的需求。
  • 网易新闻:可以看出网易新闻的产品结构图最丰富,每一类里的分配都是比较完整,功能齐全。并且仔细看这个图,会发现产品的细节做得很好,如搜索历史功能里,它可以按照日期搜索,方便查找历史记录,减少查询时间,还有直接把分享这个功能摆放在阅读完新闻后面,列出了一个模块,供用户快速及时分享,因为网易认为阅读是有市场的,并且相比腾讯有更贴心的推荐功能,网易的产品都是意在扩展用户体验,给用户深刻的影响。

4. 产品框架层

在产品的框架层面,我分别绘出了产品阅读新闻的流程图(右击,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即可查看大图):

腾讯新闻

今日头条

搜狐新闻

网易新闻

① 腾讯新闻:流程较长、但功能简洁,操作便利

最开始看新闻的时候就会有多种选择,新闻咨询丰富,特色在阅读看完文章后,直接给出用户热评,一方面会吸引读者的眼球,另一方面也鼓励读者写评论,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后面的流程都差不多,写评论、分享文章,使用起来还算简单方便。

② 今日头条:流程较长(相对来说较短),使用还算方便,部分功能还需改进

在界面中只有首页可以选择新闻阅读,这使新闻阅读变的单一,然后在首页里分为很多类别,这时候看又会令人眼花缭乱,一般使用推荐也就够了,可以把推荐单独列举出来,方便用户阅读,缩小新闻阅读流程,提高阅读效率。

在阅读文章期间,顶栏显示的是作者头像和名称,点击就可以看到更多作者信息,然后进入到另一个页面关注,这使想关注作者的冲动型读者耐性消耗。然后奇怪的是今日头条大多文章竟然没有相关文章推荐这这一功能,阅读流程不够完整。

建议:

  1. 可以在顶栏作者旁边直接显示关注按钮;
  2. 增加相关文章推荐功能,并且在相关文章推荐的那一栏,图文显示。

③ 搜狐新闻:流程较长,功能丰富

它的整体流程是非常传统、中规中举,结合了腾讯和今日头条的优势。得益于其专业性,它的功能丰富,并且也满足了用户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在阅读期间,更快更方便的关注作者、评论新闻、收藏新闻、分享新闻。

④ 网易新闻:流程较长,功能有新意

网易一直都是专注用户体验度,在阅读期间,功能有新意,在顶栏显示跟帖数量,同时告知我们该新闻的热度和我们随时随地查看并评论新闻,也简化了查看评论、写评论的一部分流程,注重用户之间的交流,增加用户的粘连度。

总结:这四个流程图大致上是相同的,腾讯新闻功能简单,操作简单,容易让用户喜欢和多次使用;今日头条流程较短,但功能欠丰富,不能引起用户长期使用;搜狐新闻的功能比较丰富,网易新闻的功能比较创新,都更能吸引用户并形成忠实用户。腾讯新闻功能简单。

但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在我们对这类新闻不感兴趣的时候,还要返回到首页面,点击选择不感兴趣或不喜欢,这样增加了不必要的流程,并且按钮兼也比较小,容易按错位置,再重新进入到新闻展示页面,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 产品表现层

(1)排版设计

① 腾讯新闻

以蓝白为主色调。蓝色表现出一种美丽、文静、 理智、安详与洁净,给人以轻松、舒适的心情。一个页面大概放置4-5个新闻块,可以同时浏览到很多新闻,很紧凑,但很简单干净,用起来很舒服。

② 今日头条

红白简约风格。文章与文章之间的间距适当,翻阅、点击新闻方便,给人以效率、简单的感觉。这底栏没有‘我’,放在了左上角的位置,既节省空间又可以放置其他项目内容。

③ 搜狐新闻

最简约的风格,看上去过于单调,新闻看久了也给人疲倦的感觉。APP打开有一个动态的广告页面,左下角是自己自己的标语,更好的宣传自己的品牌。在‘首页‘里,一个版面可以放5-6个新闻内容,和腾讯新闻类似,同时可以浏览到更多的新闻。在‘视频‘这个版块里,最上面是推荐观看视频,下面是分类视频,大概摆放3-4个视频,交互设计符合大众操作习惯,易于上手。

④ 网易新闻

和今日头条一样以红白为主打色。首页打开,很漂亮,很简约的封面设计。页面字体和图片都是比较大,一个页面大概放3个新闻内容,并且‘我‘版块里面有很多内容,说明了产品的功能非常多,很全面。

(2)内容体验分析

结合上面所述的功能框架,我选择阅读新闻的整个场景对四款APP进行分析。

场景一:看新闻时

阅读新闻是新闻APP最核心的功能,用户看新闻时,希望能看到舒适的界面,有意义的内容。所以,新闻详情页面的价值在于最大效度的帮助用户提升阅读兴趣和吸引更多用户。

① 腾讯新闻

举其中一个为例:腾讯新闻的排版是最上面有新闻相关图片,再标题,再文章作者和发表时间,然后文章中会有粗体文字标注,让用户看起来很有逻辑感,快速清楚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文章图片最先摆放,给人视觉冲击,与下面的标题相呼应,看上去更加吸引人注意,增加阅读兴趣,换一行的时间显示是几月几日几点几分,精准记录了时间,表明文章的实时性。

但在阅读新闻时,段与段的间距有点偏大,会让用户感觉文字稀少,并且文章篇幅过长,没有更多的耐心接着阅读下去。

②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的排版是标题在前面,后面是图文,标题后面直接是内容,容易带读者快速进入正文内容,提高阅读速率。然后换一行是作者和时间,这里的时间不像腾讯新闻显示具体的时间,而是显示几小时之前,更加准确、直接,让用户了解到新闻的时效性。

以这篇文章为例,说说文章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整篇文章大多都是图,给人一种轻松的体验感,也适合忙碌的用户轻松浏览文章,不至于增加阅读负担。

但在一些社会焦点新闻中,图片过多会让人感觉文章的质量很低,没有阅读价值,所以在一些焦点新闻中,可以增加评论区,或者讨论话题区,提高用户粘性。(类似网易新闻的话题评论模式)。

③ 搜狐新闻

文章排版与今日头条类似,相比其他的APP,搜狐新闻的字体要大很多,字的间距也很大,有点浪费空间,增加文章的冗余度,增加阅读的疲惫感。

在阅读文章时,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懂的专有名词,在搜狐的文章内容中会有蓝色字体标注,用户直接点击就可以进行搜索,方便用户检索信息和提高阅读质量(就像这篇文章中的胡萝卜素)。

搜狐的新闻质量是不容置疑的,拥有海量独家内容和入住媒体,丰富的全媒体资源和开发的自媒体,以及不断更新的栏目频道来符合不同年龄段用户需要。在阅读新闻的时候对文章的内容很放心,并且收获很多,提高用户的再次使用度和对该平台的信任。

④ 网易新闻

图文并茂,文章非常生动,并且字间距最大,大大吸引用户浏览和提高逗留阅读时长,但也会引起不好的阅读效果,文章内容偏空洞,故意增加文章长度。

在标题下面的一栏有作者出处和订阅。这边显示订阅和其他三个APP都不一样,‘订阅’这一词的使用比‘关注’好很多,关注就像关注单个用户,订阅就像订阅了整个期刊,给人很高大上的感觉,也更加有兴趣去订阅。

最有特色的是:在右上角跟帖信息按钮突出,方便用户看到并点击使用,与网友进行实时互动,信息交流,提高用户粘性,这也使得客户端和用户的关系变得紧密,用户只要想到想看看其它网友的观点就会点击这个功能。

总结建议:通过使用这四款APP,今日头条最能给我轻松的阅读感,没有很多花哨的文字,图文并茂,搜狐新闻的新闻质量相对来说要高,并且能看到各种各样不同方面的新闻,使用网易新闻往往可以看到多数人的评论,专题话题,都很有意思。在阅读时主要是新闻质量,新闻有趣、有意义就会吸引读者。

所以在新闻详情页展示要尽量突出主内容,图文结合,段与段之间间距适当,同时也应注重评论和分享功能,像网易新闻在顶栏突出评论功能,增加用户互动,提高客户端的使用频率。

场景二:看完新闻后

用户在阅读完新闻后,肯定会有很多的想法,有自己对这个新闻的看法、想看看大多网友对这个新闻的评价、想看类似新闻、想分享给好友等。看完新闻后的页面帮助用户再次思考,增加阅读深度。

① 腾讯新闻

在阅读完新闻后,可以看到有新闻立场这模块,让用户刚看完新闻就及时参与新闻的互动,这不仅拉近了人们对这个新闻的认识和再认识,还可以搜集到大多数人这个新闻的认识态度,这也很像一个小型的问卷调查,通过阅读新闻填写答案,给人轻松、自然的感觉,并且可以看到投票结果,增加用户互动、投票的乐趣。

接下来是用户热评,可以看不同网友的评论,吸引用户的好奇心和关注度。这里用户只能显示几个热点评论,还要看到更多评论的,则需要点击热评或者全部评论,跳转到另一个评论页面,然后可以看到网友们对该新闻的所有评价,既可以点赞也可以回复。这里点赞、回复简单的操作需要跳转到另一个页面,显得麻烦很多,可以把点赞直接显示出来,让用户在看到热评的时候也能直接点赞回复。

最后是一个相关推荐模块,APP会推荐与该新闻类似的新闻给用户。一个一个功能模块相互衔接,整体的用户体验很简洁明了,很符合用户使用的流程。

② 今日头条

阅读完新闻后,会有相关类似新闻推荐、用户热评模块,功能比较简单。这里有特色的是对新闻的评价,点赞/不喜欢,当点赞的时候,今日头条通过你的喜好,建立重新刷新数据模型,下回推荐类似新闻放在首页推荐给用户,当点不喜欢的时候,数据模型会避免这一类的新闻,尽量不推荐类似的新闻,看似简单的功能,其实是建模的依据。

这里的用户热评模块,把它放最后一个,一直往下拉可以看到所有的评论,不需要页面跳转,减少了看评论的流程。用户可以直接在旁边的点赞手势进行点赞,然后直接点击评论的话语进行回复,方便用户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

③ 搜狐新闻

阅读完新闻后,会有已阅读量、对文章的评价,好文或没劲,表明文章的热度,热度越高就推荐给大多用户阅读,提高热度文章的阅读性和传播度。然后有一个相关频道的显示,告诉我们这篇文章是属于哪类型的文章,如果喜欢这类文章,用户可以直接点击添加频道,方便用户添加频道,关注此类新闻。

再是一个广告区域,推送与文章相符合的广告,提升广告的质量,并且达到广告的作用,增加销售和加深人们对广告的认识。然后是一个相关文章推荐,图和标题一起显示,吸引用户再次阅读相关内容,但有的图文左右模块显示,有的上下模块显示,给人看起来很凌乱,没有秩序。从图片中我们看出,还有相关的广告推送(这广告推送还真的是神不知鬼不觉啊)。

最后是一个用户评论模块,相比其他3个APP,它的的用户评论功能是做的最好的,同今日头条一样,把它放在最后一个模块,方便用户查看评论。并且在评语旁有直接点赞和评论操作,把用户使用频繁的功能放置到页面中,方便用户操作;点击评语,会出现4个功能操作,回复、分享、复制、私信,增加看评论的乐趣,把有趣有意义的评语分享给好友,粘贴复制或直接发送给好友。

总体来看,搜狐新闻的功能很齐全,并且布置恰到好处。

④ 网易新闻

阅读完新闻后,会有‘喜欢‘这个模块,鼓励大家给这篇文章点赞,并且使用鲜红的颜色置于中间,也使用户关注到阅读玩文章后给文章评论。

然后是分享模块,被提上了页面来,鼓励用户分享好的文章,并且推广网易新闻的客户端。这里显示的是微信和微博两个社交平台,因为现今使用这两个社交APP的用户活跃度是最高的,提高了分享度和增加好友之间互动行为。

这里取消了评论模块,直接把评论模块放在跟帖的功能上,合并功能,简化流程,方便用户使用。

然后就是相关文章推荐,图文显示,格式相同,既整洁又美观,最后是查看该类新闻的更多内容。

总结:这四个新闻客户端都有个性推荐、评论、分享的功能,但能看出搜狐新闻不管在推荐、评论、广告都是做的比较全面、完善的,今日头条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像搜狐新闻学习,另外两个大同小异,腾讯新闻的新闻立场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网易新闻把分享模块进行改善,这都是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6. 用户体验分析

(1)体验分析

我使用今日头条的时间最长,其他3款也只使用了2个月左右,今日头条的个性推荐功能真的感叹很强大,看完这个新闻后,刷新之后就会有类似新闻的出现,所以越用越好用。

腾讯新闻是接触最早的,很早之前下载用过,觉得新闻内容很呆板 ,不吸引人,就卸了。最近又下载来使用,对腾讯新闻有不一样的认识,仔细推敲每一个小功能,发现很有趣而且放置的恰到好处。但总觉的界面UI设计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看起来过于单调。

搜狐新闻和网易新闻也才用了2个月,搜狐新闻的新闻质量确实很高,同一时间使用客户端,搜狐新闻的新闻内容覆盖最广,内容最丰富,很多在其他APP上看不到的,都能在搜狐客户端上看到。网易新闻的UI设计和今日头条相类似,给我很亲切的感觉,上手也比较快,它相比我之前用的今日头条,功能上更加丰富,跟帖盖楼、话题新闻等,原来看新闻还可以这么有趣。

建议:从上述的分析和自己使用的过程中,我推荐给大家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客户端的方法:

  1. 有阅读喜好的人并且悠闲的人建议使用今日头条,因为今日头条的数据挖掘模型很强大,使用一周不到就能判断出你的个人阅读喜好,并且精准给出你想要的新闻,也能打发闲暇的时间;
  2. 那些想要精致浏览的用户,可以使用搜狐新闻,因为搜狐新闻的总体新闻质量还是比较高的,也能看到很多很好的评论;
  3. 并无个人阅读喜好,并且只是想浏览各类新闻,可以使用网易新闻,网易新闻的排版是我比较喜欢的,并且可以通过浏览网友话题讨论、与网友互动增娱乐心情和培养阅读喜好;
  4. 至于腾讯新闻,个人认为没有其它三款用的那么上手、舒服,新闻质量也一般般,没有什么特色。

(2)反馈分析

苹果APP Store上,通过观察用户的评论总结出以下几点:

① 腾讯新闻

  • 优点:新闻真实,可靠。
  • 缺点:经常推送垃圾信息,内容低俗粗鄙;水军很多,言论不自由;内容文章错误比较多;容易闪退,软件打不开。

② 今日头条

  • 优点:内容丰富多彩,有独特视角和深度的新闻内容;使用起来方便快捷,第一时间获取到新闻、速度快,及时;内容全面,覆盖广。
  • 缺点:文章不够积极向上,没有阅读价值;内容被反复发表多次;播放视频不流畅;广告太多;题目与内容不符。

③ 搜狐新闻

  • 优点:每天更新不同新闻咨询,画质清晰;新闻版块设计很棒;新闻报道及时很给力,新闻内容全面。
  • 缺点:文章中间总插入广告;新闻质量差。

④ 网易新闻

  • 优点:拥有独家专栏;界面舒服;搜索建议功能使用方便。
  • 缺点:新闻质量低;网易大V推送内容太多;标题党很多—以新闻标题吸引读者关注;广告多、虚假广告很多;使用不便捷,卡、闪退。

从以上反馈可以看出,用户对新闻资讯APP的不满之处主要有四个方面,并给出了建议措施

  1. 新闻内容质量有待提高,应加强对文章的把控力度;
  2. 广告投放过多,影响用户体验,应适当摆放广告,类似搜狐新闻客户端,根据新闻的类别摆放类似的广告,既提高了广告投放效率也不影响用户阅读体验感;
  3. 评论区无客观评论,毫无言论自由,应加大管控力度,不能随便删除评论;
  4. 视频播放或新闻加载的流畅性有待提高。

五. 总结

未来市场朝着移动化方向发现,更多的用户会使用新闻客户端,去追求更加聚合的信息。

  • 腾讯新闻凭借其强大的用户规模、新闻及时性、简单明了的排版逻辑这些优势,相信腾讯的路很宽广,但在一些功能细节上应更加注重交互的方便、高效性,如分享的简单快捷、频道定制的清晰操作、阅读流程上的改进。
  • 今日头条以其强大的数据挖掘模型,精准推荐用户新闻为核心竞争力,还有简单清楚的阅读新闻流程、微头条社交圈的用户频繁交集和互动,但在功能结构方面较单一,有的操作流程繁杂,如评论新闻的单一功能,频道增删的繁杂操作等,希望进一步改进,在功能性客户端的平台上越走越好。
  • 搜狐新闻凭借其广大的咨询平台、繁多的新闻种类、清晰的阅读新闻流程,相信新闻的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但也要注重狐友圈的优化和个性化推荐功能,这也是未来新闻发展的趋势和积累用户的根据。
  • 网易新闻的以高质量评论、新闻频道类别丰富和舒适的阅读用户体验著称,吸引很多爱分享个人观点的网友,形成了很多依赖性较强的用户圈,但也需要在一些小的功能点如界面简介、分享功能的问题上进行改进。

现在的大数据越来越火,所有的APP都应该注重个性化推荐的功能,这个功能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个不错的发展前景。

 

本文作者@王蔼蔼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

78

]]>
//www.f-o-p.com/50587.html/feed 0
两个维度教你如何做好优质内容的传播? //www.f-o-p.com/43311.html //www.f-o-p.com/43311.html#respond Mon, 22 May 2017 07:33:35 +0000 //www.f-o-p.com/?p=43311 1 (56)

内容为王的时代,优质内容的价值已无需多言。几乎所有的内容平台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优质内容出现在用户眼前,通过优质内容提升用户对产品本身的好感度和黏性。

内容传播,这是内容运营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内容传播分为两个出口,第一个是产品内部传播,即将内容发布在产品内容模块中;第二个是外部渠道传播,即把内容扩散到社交媒体、其他平台上,形成链式传播效应。

产品内部传播

内容的产品内部传播包含自由流动、精品推荐、消息推送、权重排名主要四种运营形式,这背后都需要产品机制上做一定的支撑。

(1)自由流动

自由流动,指的是任由内容发布在产品的内容模块中,不做人工干预,由用户自主发现和阅读内容,并且主要受既定的产品机制影响进行传播。比如百度贴吧的帖子发布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呈现在吧内,当有用户顶帖回复时会让帖子出现在吧内最顶部。知乎的回答按照用户点赞机制进行流动,当用户对一条内容进行点赞后,这条内容将出现在该用户的粉丝的timeline上。内容自由流动的机制主要有时间先后顺序、最新回复、关注者点赞几种常见形式。

(2)精品推荐

精品推荐是内容运营常用的一种机制,由内容运营人工挑选合适的内容在运营位上进行推荐,被推荐的内容通常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比如苹果APP Store在新年上班第一天,推出了「节后作息调整」和「拥抱工作」两个专题,对时间管理、工作效率类的精品应用进行了集中推荐,正好符合上班族的需求。精品推荐的主要运营手段包含开辟大流量入口的推荐位、内容置顶、特殊标签等。

(3)消息推送

消息推送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被广泛运用的一种运营手段,在APP里叫Push或者浮层弹出,在PC互联网时代叫站内信或者桌面弹窗。消息推送是最强有力的运营手段之一,原因就在于其信息呈现的优先性和强制性,能够最大程度吸引用户的注意,所以效果比较好。但由于很多产品滥用推送,导致现在用户对消息推送的敏感度有所降低。

(4)权重排名

权重排名是通过对内容进行多维度数值评价,按照一定的逻辑对内容的排序进行重组调控。比如小米应用商店里的下载榜、飙升榜、新锐榜,分别从总下载量、单位时间内的下载量、全新优质APP等多个维度进行榜单推荐,进入这个榜单的应用也将拥有更集中的曝光机会。权重排名的好处在于能够发掘新兴有潜力的高价值内容,能够对长尾内容起到推荐的作用,避免用户在榜单中看到的总是微信、QQ、支付宝这几款国民应用。

与此类似的还有简书的新上榜、日报、7日热门、30日热门机制,随着简书首页的内容量越来越大,信息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权重排名的机制能够帮助优质内容获得更持久的曝光机会,避免被信息快速流动冲刷下去。

外部渠道传播

产品内部传播渠道始终受限于用户量的规模,而外部渠道尤其是社交媒体由于用户覆盖面的多样性和规模,能够产生更大的传播量。外部渠道传播主要包含社交媒体平台和内容聚合平台两个。

(1)社交媒体平台

现在几乎所有的APP都有分享内容到社交媒体平台的功能,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内容能够借助社交红利有更大的爆发力,形成朋友圈刷屏爆文。

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传播分为原生内容传播与社交媒体内容同步,原生内容传播即用户从产品内部分享链接出去,这种形式的好出在于通过在也内容页面植入产品下载入口可以起到内容拉动下载的目的。

另一种社交媒体内容同步值得是将内容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文章这种社交媒体自有的内容生态中发布,这种形式的好处在于几家社交媒体不管是微信还是微博,都对自由内容生态内的内容赋予了较高的权重,能够更顺畅地流通,比如微信对外部链接在朋友圈内分享到一定量级就会限制其展示。

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传播需要考虑社交平台的特点,从标题策划、内容呈现形式下功夫,使之能充分用上平台的传播势能。

(2)内容聚合平台

除去社交媒体之外,还有一些平台自己不生产内容,但它把别人家的内容都聚合在一起,使自己成为一个内容的容器,方便用户在一个平台内同时阅读到多家内容源。

比如主打新闻资讯内容聚合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允许自媒体作者、内容源网站将内容授权同步到今日头条平台。比如科技媒体中的虎嗅网、钛媒体36氪都是今日头条的内容源,对于这些科技媒体,能够借助到聚合平台将自己的内容传播到更多目标人群,这就解决了自有用户规模量级有限的问题。

以上讲述的几种针对内容传播的运营方法,适用于内容型产品、内容聚合平台、社区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白崎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43311.html/feed 0
APP推广专有名词汇总,你可能只知道10% //www.f-o-p.com/39833.html //www.f-o-p.com/39833.html#respond Tue, 11 Apr 2017 07:28:11 +0000 //www.f-o-p.com/?p=39833 3

各行各业都有其专业术语,就互联网行业而言,不管是已经在这个行业奋战多年的大神,还是刚刚转行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小白,对于互联网行业的常见名词一定都要烂熟于心。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互联网行业的一部分名词——APP推广专有名词汇总,一起来温故知新吧!

一、互联网行业常用术语

CP(Content Provider):即开发商。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意思等同应用开发者, 在广告平台中,通常指推广APP的广告主。

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微博、微信有话语权的人。这些人在一些行业可能是专业的,或者非常有经验的,所以他们的话通常都能够让他的粉丝信服。

UGC(User GeneratedContent):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的意思。

PGC(ProfessionalGenerated Content):专家创造内容,名人创造的内容。

UED(userexperience design):用户体验设计。UED的本意是用户体验设计,即呈现在用户眼前的页面。

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SNS(SocialNetworkingServices):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即社交网站(SNS网站)国内流行的SNS有知乎、校内、开心网等。

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数字新媒体产业。TMT是电信、媒体和科技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的第一个字头,整合在一起。

SPAM:搜索引擎营销中所说的SPAM是专门针对那些欺骗搜索引擎的信息。

CMS(Content ManagementSystem):内容管理系统。如果你想快速搭建一个像知乎一样的社区,你就可以去买一个域名、租个空间,然后找一套开源CMS程序。

二、APP行业常见名词解释

渠道:拥有用户,能够进行流量分发的公司,即可成为渠道。所有可以获取用户的平台都可以称为渠道。包括网站的渠道和无线的渠道。

APP:application 的简写,即应用。

SDK(Software DevelopmentKit):即软件开发工具包, SDK是渠道提供的、集成了用户登录、充值通道、社区功能、社交分享功能、数据后台统计功能的一个功能模块,这个功能模块CP必须要植入到自己的app里,接入SDK后CP和渠道都要对SDK包进行测试,测试通过才能上线。

IPA/APK:iOS的APP文件格式为ipa,因为iPhone手机分为越狱和非越狱,越狱的手机用户下载的APP文件就是ipa包。安卓系统的文件格式是APK,所以提及安卓游戏或者APP的包,指的就是APK包。

联运:CP和渠道联合运营产品,CP需要接入渠道方的SDK,才能上线运营,双方按照分成比例进行分成。因为接入了渠道的SDK,所以数据后台用的是渠道方的,结算时是渠道分钱给CP。

KA:Key-Account,关键客户,主要客户。

刷量:指渠道制造的假量。一般指用机器刷。

扣量:与CPA渠道刷量针锋相对,指的是CP对于CPA渠道的量进行扣除,以此来减少自己的广告费用。刷量和扣量都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三、与运营团队相关的专有名词

渠道开拓:负责监控所有渠道的效果,不断优化渠道的占比和构成。负责合作,渠道开拓等。

用户反馈: 负责和用户双向沟通,取得有效用户反馈,回答用户问题,比如建立QQ群,微博群微信等。

数据分析:负责持续深度挖掘数据,建立数据模型,分析用户行为,分析季节效应,分析数据异常等等。

运营活动:负责各种事件活动策划,微博微信营销等。

 

四、与推广方式相关的专有名词

1、安卓渠道

(1)Google Play谷歌官方电子市场

因谷歌在国内受到限制,所以用户很少,但在国外GooglePlay是主流的渠道。有数据显示,全球GoogelPlay的下载量已经超过appstore。老外的渠道至今一直不温不火,不过貌似15年可能会爆发。

(2) 第三方电子市场

如:360手机助手腾讯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豌豆荚搜狗手机助手,安智市场应用汇机锋市场木蚂蚁uc商店等。

用户质量高,数量大。市场多达200家以上,维护成本高。一般维护几十家足够了。

(3)手机厂商

小米商店华为智汇云,OPPO ,联想乐商店三星SamsungApps,酷派,VIVO,魅族,锤子,金立等等。

(4)运营商

联通沃商店、移动MM商场、电信天翼空间。

(5)搜索类。

百度,360,搜狗,神马。百度做得好能获得不少的量。

2、iOS渠道

(1)苹果官方App Store

对iOS来说,appstore下载量占比超过80%,越狱用户越来越少。

(2)各种限时免费推荐应用

搞趣网限时免费大全,苹果园,金山电池医生,APP123,爱应用等。

(3)各种越狱渠道

PP助手,快用苹果助手,iTools,爱思,XY,同步推,海马,苹果助手等各种苹果APP推荐应用。

(4)各种超级APP如墨迹天气美图秀秀

以上各渠道,我们可做的有:首发、活动、广告位、联运……。

(5)iMessage推送

即推送到iPhone用户的iMessage信息中,包含了跳转到App Store的产品链接,这种方式就是iMessage推送,是今年新兴起的付费推广方式。

(6)刷榜

iOS生态里独有的推广方式,因苹果AppStore会有免费榜,付费榜,畅销榜,所以各CP就会找专业刷榜公司做刷榜,通过大量僵尸App Store账户下载某款手游,获取较高的下载和付费,会冲到榜单较靠前的位置。目前刷榜被苹果打压的很厉害,已是个夕阳行业。

3、广告联盟

广告平台就是指移动广告平台,例如趣米,多盟,有米,万普,点入,力美、安沃、艾德思齐、易积分,米迪,磨盘,巨朋、快友,触控,勤诚等。

4、换量/交叉推广

在大部分APP和手游里,都会有类似应用推荐这种模块,这个模块的功能就是换量,甲产品给乙产品导入1000个量,乙想办法给甲也导入1000个量。

5、厂商预装/刷机

厂商预装对很多有实力的大公司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资金不充足的话不是首选渠道。

渠道优势:量大,平均成本不算高。

渠道劣势:跟进成本高,用户类型广,精准用户比例相比其他渠道偏低。

水货刷机:这种方式跟厂商预装类似,不过用户质量不如厂商,市场也比较混乱。

6、社交化推广

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会化营销渠道推广APP也成为很不错的一个选择。近年来有不少成功案例通过微博微信炒热的,如快看漫画,appstore第一如何炼成的,你懂的。微信目前活跃度很高,可好好利用。

五、与数据相关的专有名词

(1) 点击率:通常指从展示到点击的转化率,比如banner广告的点击率一般为0.3%-1%; 

(2) 下载率:通常指点击到下载的转化率;

(3) 安装率:下载到安装的转化率;

(4) 激活率:安装到激活的转化率;

(5) 注册率:激活到注册的转化率;  

(6) 订单率:一般针对电商应用而言,指激活到订单的转化率; 

(7) 充值率:一般针对彩票或游戏应用而言,指激活到充值的转化率;

(8) 留存率:首次激活到一段周期结束时的再次激活转化率,周期一般为次日、 周、月,用以考核用户使用应用的活跃度及粘性;

(9) 应用使用时长:平均每个用户每天使用某应用的时间长度,用以考核用户 使用应用的粘性; 

(10) 应用使用次数:平均每个用户每天使用某应用的次数,用以考核用户使 用应用的活跃度及粘性;

六、广告渠道

SEM(Search EngineMarketing):搜索引擎营销。

SEO(SearchEngineOptimization):搜索引擎优化

ASO(App StoreOptimization):应用市场优化。ASO对应的是SEO,它是一种让你的App能够更容易在应用商店的搜索结果中被呈现的一种推广技术。它和SEO的做法实在太类似了,从App名称到介绍文案去覆盖热词,到尽量获得高分评论,不一而足。

EDM(Electronic DirectMarketing):电子邮件营销

AdWords:Google的关键词竞价广告。

Banner:横幅广告

Button:图标广告

PR推广 :软文推广

Adertorial:软文广告的一种,即付费文章,故意设计成像一篇普通的文章。

BannerAd :(横幅广告)网页顶部、底部或者侧边的广告展示位置;

DSP展示广告(Demand-SidePlatform):即需求方平台。

POP(Point OfPurchase):意为“卖点广告”,又名“店头陈设”。如吊牌、海报、小贴纸、纸货架、展示架、纸堆头、大招牌、实物模型、旗帜等等,都属于的范围。

七、流量衡量指标

流量:即一定时间内网站访问量。

Traffic:访问量,来到一个网站的全部访问和/或访问者的数量。

UV(Unique Visitors):独立访客数。独立访客数和独立IP是两个概念。独立IP,要求访问者的IP地址各不相同;独立访客数则未必。同一台电脑,你注册了一个新用户,你哥哥注册了另一个新用户。此时,网站的后台会记录下1个独立IP,但同时会记录下2个UV。同一台电脑,你和你哥哥都没有注册,只是浏览。后台会记录下1个独立IP,及1个UV。当然,在同一天内,不管一个独立IP下的独立访客访问多少次,后台都只记录1次。

PV(Page Views):页面访问量。每一个用户,每打开一个页面,就是一个PV。一个网站,从首页到注册成功一共有5张页面,分别是:首页、填写用户名与密码、填写基础资料、填写高级资料、注册成功。每一个用户成功从首页点击注册并完成注册流程,后台就会统计,网站因此获得了5个PV。

IP(internet protocol):指独立IP数,一天内相同IP地址只被计算一次;

IP\UV\PV,构成了一个网站的独立访问数量。

RV(Repeat Visitors):重复访客。如:昨天小明来看了看我的订阅号,今天他又来了。小明就是一个RV。重复访客彰显站点对用户的粘着程度,但建议不要把RV们看成整体,要作为个体对待。

TP(Time On Page):页面停留时间。

TrafficSources:流量来源渠道。如:百度每天为你贡献了100个UV;用户直接输入网站为你贡献了10000个UV;微信每天为你带来1000个UV;……来源渠道很重要的哟。提醒:当我们谈流量的时候,其实我们谈的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绝不仅仅是某一个指标。

PR值:全称为Pagerank(网页级别),是用于评测一个网页“重要性”的一种方法。

 

八、广告效果指标

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跃用户数量。

MAU(Month active user):月活跃用户量。

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资收益率,即净利润除以投资额。

ARPU(Average Revenue PerUser):即每用户平均收入,衡量公司业务收入的指标。

Click(点击量/点击次数):用户点击广告的次数。

ClickRate(点击率/点进率):即Click through-Rate;即网络广告被点击的次数与访问次数的比例,即clicks/impressions。如果这个页面被访问了100次,而页面上的广告也被点击了20次,那么CTR为20%。

跳出率(Bounce Rate):跳出率是指浏览了一个页面就离开的用户占一组页面或一个页面访问次数的百分比。

人均访问页面:PV总和除以IP=人均访问页面。人均访问页面>=10个,才算优质用户。

Reach:送达,有两个方面的含义:(1)在报告期内访问网站的独立用户,以某类用户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表示;(2)对于一个给定的广告所传递到的总的独立用户数量。

CR(Conversion Rate):是指访问某一网站访客中,转化的访客占全部访客的比例。

二跳率:网站页面展开后,用户在页面上产生的首次点击被称为“二跳”,二跳的次数即为”二跳量”,二跳量与浏览量的比值称为页面的二跳率。

重复购买率:指消费者在网站中的重复购买次数;

Repeatvisitor:重复访问者,在一定时期内不止一次访问一个网站的独立用户。

Returnvisits:重复访问数量,用户在一定时期内回到网站的平均次数。

 

九、收费模式

CPS(Cost PerSales):CPS是一种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计算广告费用的计价模式,这种广告更多的适用于购物,导购,网址导航类网站,需要精准的流量才能带来转化;

CPA(Cost Per Action):每行动成本,这里的A可以是点击,可以是下载,可以是激活,可以是注册,可以是搜索,一般指的是每一个下载激活进行付费。

CPT(Cost Per Time):即时长广告,也称硬广,一般是从24时到明日24时计算的付费广告推广形式。很多网站都是按照“一个月“这样的固定模式来收费的,这种广告形式很粗糙,没办法保证客户的利益,但确是一种省心的模式,有稳定的流量;

CPC(Cost Per Click):点击一次进行付费。如关键词广告一般采用这种定价模式,典型的有百度联盟的百度竞价广告以及淘宝的直通车广告;

CPM(Cost Per Mille):千人成本,按照展示收费,只要展示了广告主的展示内容,广告主就为此付费,这种广告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却能给有一定流量的网站,博客带来稳定的收入;

CPD(Cost Per Download):按照每下载成本收费,

CTR(Click-Trough-Rate):点击通过率,即Click / PV ;指网络广告的点击到达率,即该广告的点击量除以广告的展示量-Click/ShowContent;

十、APP运营模型

介绍AARRR模型

1.获取用户(Acquisition)

运营一款移动应用的第一步,毫无疑问是获取用户,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推广。

这个阶段,最初大家最关心的数据是下载量。不过,下载了应用不等于一定会安装,安装了应用也不等于一定使用了该应用。所以很快激活量成为了这个层次中大家最关心的数据,甚至是有些推广人员唯一关注的数据。通常激活量(即新增用户数量)的定义是新增的启动了该应用的独立设备的个数。

2.提高活跃度(Activation)

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推广渠道的质量。差的推广渠道带来的是大量的一次性用户,也就是那种启动一次,但是再也不会使用的那种用户,如积分墙,刷量的渠道。好的推广渠道往往精准作用在目标用户,精准推广,永远是运营人员很需要记住的点。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产品本身是否能在最初使用的几十秒钟内抓住用户。应用如果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好,经常crash,卡顿,那你懂的。

此外,还有些应用会通过体验良好的新手教程来吸引新用户,这在游戏行业尤其突出。

DAU(日活跃用户)和MAU(月活跃用户)两个数据基本上说明了应用当前的用户群规模,这是两个运营人员必看的指标。其实还要看另两个指标:每次启动平均使用时长和每个用户每日平均启动次数。这两个数据可以结合一起看。

版本、页面转换路径和自定义事件也是很好的分析维度。对产品经理来说,分析它们有助于不断改进应用。

3.提高留存率(Retention)

有些伙伴会发现应用被下载后,没有用户粘性,次日留存,7日留存很低,用户留不住。

通常保留一个老客户的成本要远远低于获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所以狗熊掰玉米(拿一个、丢一个)的情况是应用运营的大忌。但是很多应用确实并不清楚用户是在什么时间流失的,于是一方面他们不断地开拓新用户,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有大量用户流失。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通过日留存率、周留存率、月留存率等指标监控应用的用户流失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在用户流失之前,激励这些用户继续使用应用。

留存率跟应用的类型也有很大关系。通常来说,工具类应用的首月留存率可能普遍比游戏类的首月流存率要高。

有些应用不是需要每日启动的,那样的话可以看周留存率、月留存率等指标,会更有意义。留存率也是检验渠道的用户质量的重要指标,如果同一个应用的某个渠道的首日留存率比其它渠道低很多,那么这个渠道的质量是比较差的。

4.获取收入(Revenue)

获取收入其实是应用运营最核心的一块。极少有人开发一款应用只是纯粹出于兴趣,绝大多数开发者最关心的就是收入。即使是免费应用,慢慢的也需要考虑其盈利的模式。

收入有很多种来源,主要的有三种:付费应用、应用内付费、以及广告。

无论是以上哪一种,收入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用户。所以,前面所提的提高活跃度、提高留存率,对获取收入来说,是必需的基础。用户基数大了,收入才有可能上量。

关于收入,最常用的观察是 ARPU(平均每用户每月收入)值。

5.自传播(Refer)

以前的运营模型到第四个层次就结束了,但是社交网络的兴起,使得运营增加了一个方面,就是基于社交网络的病毒式传播,这已经成为获取用户的一个新途径。这个方式的成本很低,而且效果有可能非常好;唯一的前提是产品自身要足够好,有很好的口碑。

 

通过上述这个AARRR模型,我们看到获取用户只是第一步,后面如何留住他们,增加粘性也很重要。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网络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39833.html/feed 0
共享汽车哪家强?我们测试了7家,最后的结果竟是…… //www.f-o-p.com/34688.html //www.f-o-p.com/34688.html#respond Mon, 13 Feb 2017 06:09:04 +0000 //www.f-o-p.com/?p=34688 2

共享单车的兴起,为都市人提供了一种新的出行方式,如今,共享汽车也开始出现了。

与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弥漫一样,目前已有多家汽车分时租赁平台在成都落地。

昨天,我们就其中几款,在成都进行了实际测试——

 

Car2Go

首先是大名鼎鼎的Car2Go,这是由梅赛德斯-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推出的一款APP,目前已经在全球9个国家、28个城市推出服务。

但是……其中不包括成都!

Car2Go目前在华提供服务的城市只有隔壁重庆。

可以看到,在重庆,Car2Go可供选择的车辆很多,甚至相隔很近的几个街道,都有各自的停车点。

Look! Car2Go在山城重庆的点位之多,相当残暴,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

Car2Go使用的车辆清一色的是SMART,但是与其他共享汽车大多采用纯电动车不同,这些SMART都是传统汽油动力。

Car2Go的价格可能是共享汽车中最贵的,在上周五降价后的最新计费方案是:每公里0.99元,再加上每分钟0.49元。粗略计算如果是从三环路天府立交到春熙路,一次8公里距离、用时约40分钟的通勤,需要27.52元。

值得一提的是,Car2Go的用户界面比较清爽、直观。在手机APP上可以看到剩余燃油量、车辆具体位置,以及与用户的当前距离等信息。

Car2Share

光看名字,就知道Car2Share跟Car2Go是有血缘关系的。没错,Car2Share同样属于戴姆勒,其运营主体是戴姆勒大中华投资有限公司。

目前,Car2Share在中国只能通过微信服务号进行操作。同名的苹果APP可以下载安装,但没有注册通道。

Car2Share同样采用Smart车型。采用时间+里程的计费方式,半小时起租,9.9元/半小时。里程费:每公里1.2元。

可惜的是,我们对Car2Share的测试也没有完成——在微信服务号注册,需要填写工作单位和企业邮箱。目前,Car2Share只针对部分企业员工开放,必须要通过人工验证才能使用。

Car2Share采用时间+里程的计费方式,半小时起租,9.9元/半小时。里程费:每公里1.2元,与Car2Go基本持平。

根据此前的报道,Car2Share在提车时,需要先到车辆停车位置附近的一个取钥匙点来取钥匙。钥匙的提取方式非常别致,只需要扫描手机上的二维码,钥匙就会从盒子里“Duang~”的一下弹出来。上车以后,就可以像开您自己的车辆一样操作这辆Smart。如果在使用中发现没油了,可以使用油卡随时加油。

盼达用车

盼达用车的母公司是重庆力帆,这也是国内第一个主机厂主导的分时租赁项目。

在成都,盼达用车大约有50个固定取车点。测试中,我们选择了位于大慈寺路的锦江区政府取车点。

第一次使用前,除了需要填写资料、通过人工审核外,还需要缴纳1000元保证金。蚂蚁信用分较高的用户,则可以授权后免交保证金。

在APP上,可以看到剩余电量和续航里程。选定后,需要在30分钟内取车。

通过车牌号找到车,在手机上点击解锁,车门立即远程解锁,这辆车就可以开走啦!

后排座位上有一束玫瑰花,提升了使用感受;但与之对应的,座位上竟然有自行车轮留下的污迹。

力帆330EV电动车,驾驶的感受我不想着墨太多,只能说还过得去……

可以异地还车,这一点很不错。

价格可能是盼达用车的最大优势,19元可以开1个小时。但必须注意,一旦在租赁期间电池耗尽,需要缴纳100元的救援费用。

TOGO途歌

软件界面超像UBER,不但LOGO和UBER的老版LOGO非常相似,连APP内使用的字体都几乎如出一辙。TOGO的运营方北京途歌科技有限公司,真不怕收到律师信吗?

同样,打开APP后,在成都区域内没有可用车辆。

据说,TOGO在北京和深圳运营得不错,使用的车辆也是Smart。

EVCARD

终于又有一个能在成都使用的共享汽车APP了。EVCARD的网点数量与盼达租车差不多,但在二环以内的中心区域比较少,只有15个。而且呈现西门较多,东门、南门较少的情况。

其他APP车型相对单一,而EVCARD的车型则相对较多。根据介绍,有荣威E50、奇瑞EQ(电动版QQ)和宝马之诺三种,但我们在成都并没有找到可以选用的宝马。

价格也有所不同,荣威和奇瑞按照每分钟0.5元收费,一天24小时按封顶6小时计费,也就是一天最多180元;宝马之诺每分钟1元,24小时最高360元。

苏打出行

据说在北京的分时用车市场还运营良好,但在成都,只能说存在感非常薄弱。

首先,车太少,整个成都区域,能在地图上找到的车辆只有寥寥几个,两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价格也不便宜,1.5元一公里,还有0.09元一分钟的分时费用。

不过呢,车型还不错,是高大上的“德原朗”……

从APP上可以看出,苏打出行在成都的这几辆车属于国际租车巨头AVIS。

零派乐享

最后的这个零派乐享比较厉害了,人家可是乐视旗下的。

乐视究竟要搞多少幺蛾子?

打开地图,成都全域无车……

希望贾总的超级汽车早日面世,或许到时候零派乐享能牛X起来。

  OK,成都的共享汽车,总体来说就是这么个格局了。目前能够使用的有三个半(盼达、EVCARD、苏打三个,加上目前仍是半开放、暂时连APP还没有的Car2Share)。而考虑网点,价格等因素,只有盼达和EVCARD两家能够比较方便的利用。

(点击看大图)

各家共享汽车对于事故和违章的处理模式,则大同小异——如果出现事故,需要第一时间联系服务提供方,正常走保险流程理赔。但同时,租车人也会被扣取相应费用。如果是驾车人酒驾或无证驾驶等导致保险公司不理赔,则必须全额赔付。同时,如果租车期间出现违章,租车提供方也会通过注册时的身份信息找到租车人,由租车人自行处理。

  “车辆共享”这一理念最早于1987年由瑞士发起,在欧洲许多国家和城市获得推广。有调查显示,一辆私家车在一天24小时里,真正使用的时间平均不到3小时。在分享模式下,一辆汽车可以替代8辆私车的功能,提高了汽车的使用率,同时减少对道路的占有。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分时租赁共享不仅是一种时尚、经济、便捷、无忧的用车体验,还是应对买车摇号、拥车太贵、通行限号等困难的最佳选择。

事实上,汽车共享模式已走过一段发展历程。如各类网约车、专车等,都是基于共享理念下汽车消费和使用新模式。

目前来看,共享汽车已经初具气候,但纯电车辆仍然存在电量忧虑、而服务网点也没有达到共享单车那样可以随借随还的便捷度。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糖涩尔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78

]]>
//www.f-o-p.com/34688.html/feed 0
金融理财类App推广方案实战分享 //www.f-o-p.com/30171.html //www.f-o-p.com/30171.html#respond Fri, 09 Dec 2016 04:01:53 +0000 //www.f-o-p.com/?p=30171 2

继去年下半年股票行情下滑后,一时之间,理财类App开始遍布各各渠道。对于很多App讲激活量、日活跃,周留存等,理财App直接追求投资用户和金额,其他数据老板基本都不看的。然后在这激烈的竞争中,让我们来讲讲理财类App在推广运营上应采用何种高效方式吧!

Step-1   苹果ASO推广为主

苹果用户的付费率是安卓用户3倍(经验仅做参考),因此,为了迅速做出效果,iOS这块当然还是以ASO搜索榜单和分类榜单排名为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那么简单粗暴追求ROI.搜索关键词主要以(理财,投资)前三,榜单排名主要是以财务分类榜单前10来维持。

1212

在操作苹果APP推广过程中,根据后台用户新增、注册、充值数据,我们总结出两点心得:

1、苹果AppStore排行榜排名越靠前获取用户的效率越高,因此,建议在预算允许的范围内,尝试优化到更高位的榜单排名,并制定榜单长期维护计划。

2、针对APP标题、关键词、评论、介绍及截图有利于提升转化率,因此,建议每当有新的版本更新,应该根据新增功能或营销活动优化评论、描述及截图展示,而且理财,投资关键词的排名在能稳定在第一位,必定有1000以上一天的新增。

3.看注册率、实名率、绑卡等转化是否还正常,如果还正常的话,不要急,因为毕竟是要让用户掏出钱来买理财产品的,所以用户需要有一个沉淀的过程。半个月之后,如果效果开始提升,成本开始下降了,那么就可以持续做下去。

Step-2  CPS按注册投资效果推广

对于效果类渠道,在理财App(借贷宝)看来,就是直接拉投资用户,以固定价格或者阶梯价进行结算。这类渠道利弊比较明显,水也比较深。好处在于能快速获取大量投资用户,大幅降低整体推广成本,坏处在于,部分渠道来的用户几乎没有复投,属于我们说的撸人头。至于如何来判别渠道质量的好坏,一般来说,这种渠道主要是线上线下两类,线上主要是积分、现金奖励类的,也就是跟积分墙一样,线下主要是来自于一些大型羊毛党。这么说起来,如果是纯线上进来的用户,相对来说质量稍好,可能会有一些复投,当然这其中还要看具体的渠道。如果是偏线下的渠道来的用户,往往是羊毛工会组织的撸羊毛用户,这类用户基本没有复投,撸完即走,所以质量比较差。还有个明显区别就是,线上来的,量级一般非常少,一天几十个,但从羊毛党来的,量级非常大,一天能有上千个。所以效果类渠道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投放,避免盲目求量。

Step-3   精细化运营

方式1:各类活动是非常有效的吸引用户

针对app内容,主要目的是吸引更多的用户来注册或者投资和让用户更多的购买理财产品。比如新用户注册、实名、投资送红包,邀请好友送红包活动当天加息,根据购买金额的排行获得相应的礼品等等。活动主要是以H5页面的形式在微信、或者一些其他的应用内进行推广。

方式2:电话或者短信回访注册客户

主要分两种,第一是对已注册或实名但从未投资过的,可问他为什么没有投资的原因,要吸引他来投资,跟他讲账户里有红包可以使用,强调一下平台的安全性等等。第二是对投资过的用户,但已有几个月没再投资了,也可问他原因,可做一些细聊,可以跟他讲讲最近有什么活动,最后可以送他一个红包吸引他再次投资等等。挽回用户需要耐心,不能急躁,可谓精工出细活。

理财类App,新增用户的成本在150以内,属于比较好的情况;如果是150-200,基本都属于正常水平。目前用户较多的平台,会慢慢走向品牌化发展,注重用户口碑。一些比较小的平台,想要生存下去,就需要精耕细作,掌握一批大额投资用户,维持生计。还有一些有着富爸爸的平台,它们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肯定会让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导致获客成本加速上升。今年会有一轮大的洗牌,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By ZesMob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dibu

]]>
//www.f-o-p.com/30171.html/feed 0
机刷ASO原理是什么?一文读懂机刷ASO怎么做! //www.f-o-p.com/24871.html //www.f-o-p.com/24871.html#comments Thu, 20 Oct 2016 12:46:30 +0000 //www.f-o-p.com/?p=24871 timg
1、什么是机刷ASO

主要是通过机器以及系列破解苹果算法,操作苹果账号的定向行为(搜索关键词-点击-下载)来实现关键词排名提升的过程。

2、为什么要做机刷ASO

a、机刷比较快,最快的话,第二天即可达到排名。

b、机刷性价比高。高热度关键词,一般是批量价格。

C、机刷可以保排名。

3、机刷ASO的类型

a、协议刷方式,业内称之为核弹。

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破解苹果App Sotre报文协议,利用多地服务器或云在段时间内完成大量苹果APPPLE ID 模拟用户搜索和下载行为。由于这种操作不需要真机,同时不会真正做APP的下载等操作(通过封包方式欺骗苹果APP Store服务器),所以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大量搜索下载行为(在一到两个小时甚至可以完成10万计的搜索下载行为),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在苹果的搜索排名;

b、真机刷方式,业内称之为加特林(一种机关枪)。

他的基本实现方式是建立一个苹果机房,一般机房有上千台到上万台苹果手机不等,通过一键改机的软件及自动化运行脚本,让这些手机不停的模拟真实用户操作,并做真实的APP下载和安装,每完成一次操作会更换苹果的手机参数使之变为另外一部苹果手机。由于这种操作有真实的下载和安装行为,所以每个完整操作完成的时间较第一种长很多,但由于参与ASO的苹果手机众多,同时采用这种方式的机房有众多的高权重APPLE ID,所以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应用在苹果的搜索排名;

0?wx_fmt=jpeg.png

4、机刷ASO各自特点

上述3种刷榜方式目前都能实现ASO功能,但在成本、安全性和效果上还存在一定差异:

a、协议刷方式:冲榜速度快,成本低但效果不持久,一般冲榜结束后不再刷量,排名下降会比较快;相对其他两种其安全性较低,特别是在苹果改变规则时会失效,就如今年9月苹果改变规则时,绝大部分采用协议刷榜方式的刷榜公司只能短暂歇业,直到9月底才开始逐渐恢复;

b、真机刷:真机刷榜公司前期投入大,而且刷榜只是其一个重要业务,绝大部分有实力的真机刷榜公司都是以做游戏数据为主业的,这样他们就有大量高权重的APPLE ID(游戏付费带来的附加值),这些高权重APPLE ID在刷榜时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优势是协议刷榜公司所不能企及的。由于其和真人操作吻合度高故其安全性好,且不受苹果改变规则的影响,且冲榜接受后他的维榜时间较长,虽然很多只是做7天冲榜,但实际效果一般在9天左右,这也是真机刷榜价格较协议刷榜价格高的原因。

5、苹果ASO合作流程

明确产品需求:

产品名称;

产品链接:(现在马甲这么多,不给链接无法确认是哪个,万一刷错了怎么办)

关键词:单个或者5个或者10个,或者20个,或者100个。(词越少,热度越高,单价越高)

目标排名:(需要备注是否接受降档)

0?wx_fmt=jpeg.png

图片源自网络,仅供参考。

备注:降档的意思是到了哪档收哪个档次的钱。比如top3一个词一天1000,top5是一个词一天800。如果某个词昨天在top5,那么就收800,如果它在top3,就收1000,如果在top5之外,不收钱。

这里要说一个比较坑的现象:有些产品做了10个马甲,让10个代理去争top1或者top3,这样永远都有7个代理是拿不到钱且帮他做了不少流量贡献的。

特殊要求:

a、 7天起做。开始打量之后最快的话1天到位,最慢要3天左右。

b、保证每天70%的词在榜,否则视为不合格,需要补一天或者退款。有的是按照比例,上多少词,结算对应比例的款。也有的比较坑,到70%的词算一天,其余的按照比例,这个都要双方事先约定好(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C、在榜时长。保证在榜时间 8小时以上(9:00~24:00期间),否则不算一天。也有的说6小时(7-24期间),不过肯定是在白天。

这里一般人都会扯皮,主要是词数是否满足,时长是否满足。

0?wx_fmt=jpeg.png

6、机刷ASO成本构成:

a、 硬件成本:协议刷的成本主要在于服务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本:Apple ID的生成或采购成本,一个协议刷机房每月生成或采购的Apple ID至少在百万级别;真机刷的机房构建成本比协议刷要高,除上述成本,苹果手机的采购、维护升级、更新换代的成本颇高。

b 、软件成本:对于没有研发能力的刷量团队,软件成本是非常大的一块,需要在黑市中购置虚拟机定制软件,如008神器等。

c 、开发成本:对于绝大部分机刷团队而言,机器刷的最大优势就是iOS系统的破解研究能力,他们的竞争优势也在于对苹果系统的了解和网络资源的掌控;协议刷的优势在于对苹果APP Store报文协议的破解能力,两者各有千秋。

7、机刷ASO的注意点

a、机刷底层的东西本身很复杂,除了网络IP问题、还有账号问题、设备底层信息问题及最难突破的系统问题,这些不同因素间的批评也能衍生一堆问题。所以机刷的技术门槛比较高,国内源头应该不超过20家。

b、机刷ASO过度造成当前热度乱象,已无法通过热度去实际评估一个关键词的操作难度及带量能力,这容易对新入行从业者产生很大困扰。

8、机刷ASO常见问题答疑

a、 ASO机刷结束排名立即下来吗?

这个看操作方法,曾经我有2个属于一家的产品一起刷,结果真机刷的结束之后维榜能力很强,有一定比例的词3天之后还在TOP5,封包刷的第二天全掉了。这也是真机刷价格要高于协议刷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b、 打5个词,10个词,20个词,100个词有啥区别?

一般而言5个词都属于高难度词,随着词的个数不断增加,难度不断降低,100个词一般都属于低热度词,一般热度都在5000 或 6000以下。词的难度不同投入的力度也不一样,也就造成了不同的价格档位。

c、 为什么是一次做一周?

这个主要和目前大家的工作周期相关,这也慢慢成为一种行业习惯,当然也有5天或10天起做的情况,但都属于非标准订单。

d、 为什么一天是保证6小时?从7点开始?

这个主要是和苹果搜索排名的变化周期有关,同时时间太短效果也会较差,所以业界一般要求不少于6小时,同时7点开始也和人的正常作息时间有关。现在明白机刷ASO的原理和做法了吧?如果需要更深一步交流和咨询请加青瓜传媒官方人员,我们深入探讨一番~

 

全球ASO机刷源头,请联系青瓜传媒官方,或者访问://www.f-o-p.com/8854.html

 

 

]]>
//www.f-o-p.com/24871.html/fe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