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广告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hu, 11 Apr 2024 03:59:2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0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营销广告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国内的APP为什么营销广告这么更多? //www.f-o-p.com/342083.html Thu, 11 Apr 2024 03:59:29 +0000 //www.f-o-p.com/?p=342083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分享了审美的重要性。

产品经理的审美,真的太重要了!

有同学读了后就在后台留言:“国外的APP舒适很多,清爽,直接,没有乱七八糟的广告。”

其实这是国内互联网C端产品的特色情况。

并不是因为国内厂商故意的,而是在人口红利下,营销广告多,是产品迭代是必然的趋势,产品经理为了提升功能的ROI,达到产品经理工作指标所必然结果。

一个计算公式

在这里,我分享一个基于AARRR模型的商业化漏斗结构,你可以看到提高营销入口的增加,就会提升用户付费率,最终达到了收益提升。

甚至是有的时候,广告营销入口还会造成用户不小心点击就付费了。

不少C端产品,就有不少比例是通过“误触”来达到一些营收目的的。至少产品经理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如何减少用户取消订阅、增加用户订阅”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在产品的评论区看到用户的真实感受。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登录“七麦数据”查看爱奇艺APP的一星评论,许多用户是因为“误点击”充值才打出1星评论的。

在一些付费入口上,我们可以看到鲜艳的红色、黄色以及特色权益,并以”默认选项“作为产品运营同学希望用户付费的地方。

其实正因为这个原因,导致许多只要在DAU几十万的产品,都成了一个产品的其他产品、业务线最优先的资源竞争版块,首页的入口通过前面的漏斗模型,我们知道可以让新产品、新功能更容易可以得到流量,检验自己的方案,并且还可以证明自己的成绩。

放在”首页“的产品入口,也是老板看重的业务线。比如下图喜马拉雅的首页糖葫芦就放了各类业务功能入口,方便用户选择。

让产品进入自然的生命周期迭代,而不是“打激素加快”

我这里提出一个观点:”现在互联网产品的迭代一定要慢下来,而不是快“。

慢,不仅是让产品自然的成长,还可以不断给产品各类SOP的建立,涉及到运营、运维、开发、设计等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最自然的用户体验,就像我们经常说对孩子的教育不要“拔苗助长”。一定用户活跃度、基数,有对应的产品功能完善度。

产品功能研发都不能着急,更不能给“吃激素”一样疯狂提速,导致太快了就刹不到车了,刹住了也是车毁人亡。

除非你非常非常确定,未来的产品是成功的。

有的产品背后公司,一旦有了融资就乱了阵脚,因为创始人会有投资人的KPI目标,多多少少会有变现的压力,一步一步走错,最终创始人不得不病急乱投医。

不要进入“营销审美茧房”

现在是算法的时代,我们经常会说不要进入“信息茧房”,要学会建立自己的信息来源渠道,而不是天天通过推荐算法给你喂养信息。

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当自己研发的产品迭代后,对新加入的广告位置、营销入口,产品经理使用久了后就会越来越习惯,甚至会以为用户也“习惯了”,实际上用户并不这么认为的。

现在一些电商网站,产品经理以及产品研发团队、运营团队,天天看着自己电商产品上的广告商品页面,早就”审美疲劳”了,最终就变成这些营销与广告入口都是合理的,导致广告就越来越多。

这种所谓的“信息茧房的审美疲劳”,导致了非常多的产品一直在走下坡路,就像我们经常说:“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

比如我最近1-2年,可以明显感受到网易云音乐付费、VIP歌曲在推荐歌曲名单里占比越来越高,而不像前几年几乎听不到需要付费的歌曲内容。

可能产品经理、运营策还在自嗨于用户越来越高的订阅付费数据吧,实际上用户体验是对我来说是降低的。这也可以形容许多产品经理也在YY做需求。

要时刻走出去,打破自己的适应性。去看看别人的产品,用户都做什么,避免停留在“营销审美茧房”,这样才能够带来用户的新体验和增长。

今天的分享就在这里。

 

作者:Kevin那些事儿

来源公众号:Kevin改变世界的点滴(ID:Kevingbsjddd)

]]>
营销广告圈必备的232个专业用词 //www.f-o-p.com/284832.html Thu, 23 Jun 2022 05:54:28 +0000 //www.f-o-p.com/?p=284832

 

虽说广告行业容纳性极强,生物、科技、历史甚至造火箭的人才比比皆是,但业内的不少专业术语却要深耕行业几年才能明晰,即便是广告学专业出身的学子也是如此,当下互联网电商广告与营销策划存在行业沟壑,高薪职位需要全方面更宏观的掌控。小编今日就在这里整理一份最全的广告语清单:

(一)职位

首先广告公司的核心岗位大致可以分为客户、创意、媒介三个部分,不同广告公司对于各岗位的职责定义不同,所以在划分部门时也可能使用业务、客户等方式进行划分。入行先来看看具体岗位吧:

业务小组Account Group以AE为中心,成员包括创意、媒体等工作人员。

1、客户部门

客户部门负责包括对接项目各部分成员,包括客户、公司内部、供应商,他们需要找到客户诉求点(Appeal Piont),对接客户、策划、创意形成服务方案,进行比稿(Competitive Presentation),并通过媒介、供应商等执行落地。整个过程中不断帮助甲方品牌优化品牌形象(Brand Image)。如下为由低到高的AE岗位,你到哪里啦?

客户执行AE(Account Executive)

资深客户执行SAE(Senior Account Executive)

客户经理AM(Account Manager)

资深客户执行SAM(Senior Account Manager)

副客户总监AAD(Associated Account Director)

客户总监AD(Account Direction)

资深客户总监SAD(Senior Account Direction)

群客户总监GAD(Group Account Direction)

商务总监BD(Business Direction)

首席策略/战略CSD(Chief Strategy Director)

副总裁/副总经理VP(Vice President)

2、创意部门

通过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不设限的讨论和自由发想)设计创意方法把广告变得更有吸引力、更加美观。

副创意总监ACD(Associated Creative Director)

创意总监CD(Creative Director)

资深创意总监SCD(Senior Creative Director)

创意群总监GCD(Group Creative Director)

执行资深创意总监ECD(Executive Creative Director)

创意组长CGH(Creative Group Head)

策划总监PD(Planning Director)

提案(presentation)

文案CW(Copy Director)

副美术指导AAD(Associated Art Director)

画师FA(Finish Artist)

插画 (Visualizer)

构图(Layout)

制片 (Producer)

主视觉KV

画外音OS(Overlapping Sound)

旁白OV(Over Voice)

质量管理QC(Quality Control)

广告影片CF(Commercial Film)

企业识别CI(Corporate Identity)

创意工作室(Creative Boutique)

3.媒介部门【负责广告投放、维护、拓展媒体和KOL资源,媒介排期】

媒体指导MD(Media Director)

媒介主任MS(Media Supervisor)

媒介策划MP(Media Planner)

(二)日常话术

广告业如同各互联网大厂,作为日常最爱用简写黑话的行业之一。

创意简报 Creative Brief

工作范围 SOW(Scope of work)

比稿 Pitch

Campaign营销活动

按项目收费 Project fee

每年(月)收取固定费用提供有范围的服务 Retainer fee

根据媒体投放或其他采购行为总额收取固定比例服务费 QC fee(Quality Control fee)

完稿 F/A(Final Art)

前制会议PPM(Pre-production Meeting)

标题H/L(Headline)

副标题Sub H/L

内文 Body copy

行为指引的文字CTA(Call to Action)

广告口号Slogen

品牌标语Tagline

宣言Manifesto

创意Idea

洞察Insigt

实习生Intern

电话会议con-call

整合营销传播 IMC(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空背景 Limbo Background

物料要求单MR

秒帧率FPS

摄影导演/指导DOP

关键意见领袖KOL(Key Opinion Leader)

关键意见消费者KOC(Key Opinion Consumer)

关键意见销售KOS(Key Opinion Sales)

线上ATL(Above the line)

线下BTL(Below the Line)

在家门之外的广告OOH(out-of-home)

卖点广告POP,比如吊牌、海报、小贴纸、纸货架、展示架、纸堆头、大招牌、实物模型、旗帜

企业识别系统CIS

季度Quarter,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Q1、Q2、Q3、Q4

报价Quotation

订单号PO

用户原创内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

品牌原创内容BGC(Brand Generated Content)

专业原创内容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

直播原创内容SGC (Show Generated Content)

议程/目录agenda

启动kick off,最常见的是kick off meeting,也称为项目启动会

正式上线launch

爆发日big day

田野调查field research

焦点小组访谈focus group

脚本script

分镜storyboard

着陆页landing page

快闪店pop-up store

广告牌billboard

包装package

信息屋message house,常用于策划案

传播内容时间节奏表roadmap

反馈.feedback

回顾recap

跟进follow up

回顾总结review

日程安排表schedule

时间线timeline

截止日期deadline

文档deck / slides

标品,有官方的规格和型号,款式与外表相同。比如手机,电脑,家电等都属于标品

非标品,没有明确规格和型号的商品,比如服装类,鞋子等,这些商品往往款式多种多样

组合款Combo,电商销售中,商家经常将几件商品组合在一起做售卖。

OEM/ODM,OEM可称为:代工或代生产,用别人的技术和品牌,工厂只负责生产。ODM则可称为:贴牌,也就是工厂的产品,贴别人的品牌

价格带,指各个商品品种销售价格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范围。

淘宝8大人群:新锐白领、资深中产、精致妈妈、小镇青年、GenZ、都市银发、小镇中老年、都市蓝领。

盈亏平衡点,通常是指全部销售收入 等于全部成本时(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的产量。

电商营销IP,指电商平台打造的各类营销活动栏目,比如:超级品牌日、欢聚日、小黑盒、理想生活club、超级品类日、手猫大牌日等等。

S级/A级/B级,指的是电商促销活动的等级划分,不同等级大促流量不同,S级>A级>B级

尖货,在电商中指那些稀缺的、不愁卖的、价格不一般的货品。

站内/站外,相对于电商平台来划分的,一般电商平台里的叫做站内,外边所有的都叫做站外。

KA商家(Key Account),在电商里KA商家指该类目的优质大卖家,销售额在行业类目排名前列的商家。

中间商,不赚差价DTC(direct to consumer)

从消费者到生产者C2M(consumer to manufacture)

B店指的是店铺,开设天猫店铺的一般都是大的商家、品牌商,模式我们称之为“B2C”;

C店指的是在淘宝上开店的卖家,就是针对个人用户开店的,目前无需缴纳费用即可申请免费开店,模式我们称之为“C2C”。

供应方平台SSP(Supply-Side Platform)

广告交易平台Ad Exchange

程序化创意平台PCP(Programmatic Creative Platform)

广告验证平台AVP(Ad Verification Platform)

数据管理平台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

监测分析平台MAP(Measurement&Analytics Platform)

人口统计特征.Demographics,典型的人口统计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地区、学历、职业和收入等。

定向Targeting,通过内容匹配、用户构成或者过滤传递最适宜的广告给用户。

重定向Retargeting,即找出曾经对广告主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兴趣的人,重新向他们投放该广告主的广告,被公认为精准程度最高、效果最突出的定向方式。

营销中台:营销中台服务于整个运营链条(获客-激活-留存-推荐-变现)和用户生命周期,提供各种业务场景全方位的营销能力,以数据驱动为核心。

营销自动化:营销自动化(Marketing Automation)是现代市场营销的必需品,它让商家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智能,通过高频率、多途径、多形式的沟通加深消费者对该品牌的印象,增强购买意向。而电话沟通,订阅邮件,群发短信,微信服务号推送……就是我们常见的营销自动化形式

(三)效果评析

效果评析部分涉及数据、计算等工作,该部分在媒介、运营和互联网公司更为常见。

实时竞价RTB (Real Time Bidding)

每千人成本CPM(mille),展示付费

每时间段成本CPT(time),以时间来计费

按天收费CPD(cost per day)

每天行动成本CPA(cost per action)

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换算广告金额CPS(sales)

每条数据收费CPL(lead),收集潜在用户名单,引导注册

每次回应收费CPR(response)

每点击成本CPC(click)

点击通过率CTR,广告实际点击次数➗广告展现量

转化率CVR(conversion rate)

平均销售价格ASP(average selling price)

网站成交金额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目标群体指数TGI (target group index),表明不同特征用户关注问题的差异情况,TGI=100表示平均水平,高于100,表示该类用户对某类问题的关注程度高于整体水平

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值(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页面访问量PV

跳失率.Bounce rate,指显示顾客通过相应入口进入,只访问了一个页面就离开的访问次数占该页面总访问次数的比例

(四)行业资讯

甲方 广告主

乙方/供应商agency/ vendor

跨国企业MNC(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国有企业SOE(State Owned Enterprise)

民营企业Private Enterprise

4A/Local(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 or The Association of Accredited Advertising Agencies of China)

创意热店Boutique

创业企业Start-up

广告人们,都收入囊中了嘛?记得点赞收藏慢慢消化哦!在理解数据概念的同时需要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明白底层逻辑。如果有漏缺欢迎补充!

作者: CNAD广告网资讯

来源: CNAD广告网资讯

]]>
旺旺的营销广告为何这么魔性? //www.f-o-p.com/248299.html Wed, 07 Jul 2021 00:20:53 +0000 //www.f-o-p.com/?p=248299

 

最近看了两支旺旺的广告,感觉明明是广告,却像娱乐短视频一样魔性地让人上头。

一支是旺旺为IT’S OK没关系梅酒风味茶饮料推出的创意广告,让中年大叔反串出了少女的风格。为了突出新产品的卖点,旺旺打造了不同年龄段人的魔性画风,一个个性格反差极大的形象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威武大汉害怕小强、大叔想要撸猫却又害羞、奶奶想打call又怕失了面子、文静女孩想rock。

而当大叔、奶奶在梅酒的帮助下变得大胆起来,做回了真实的自己,也就回应了品牌主张“真实做自己 IT’S OK”。魔性画风在制造了强烈反差萌的同时,也契合了产品的卖点“IT’S OK没关系”是真材实料。

另一支是旺旺为推广“冻痴”产品做的广告,动不动就想笑、动不动就想哭……,“动不动就想”的魔性曲风把整支广告变成了一支“神曲”,让人听了之后就停不下来。

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3.0》一书中把营销分为了3个时代,三个不同时代里的营销方式各有不同。但无论营销时代怎么变,广告都在营销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但消费者每年看过的广告可谓千千万万,真正能给消费者留下一点印象的却凤毛麟角,更遑论持续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了。

而在营销侧,旺旺集团凭借其魔性的广告画风,把许多人从童年雷到了中年,堪称广告界的泥石流。比如,很多人熟知的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与旺旺多年前广告中的“再看我就把你喝掉!”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

旺旺的广告不仅魔性,而且拍出了电视连续剧的感觉,比如那个经典的“李子明”系列,李子明同学就陪着好多人从小到大。

旺旺的广告中有李子明的亲情:在旺仔牛奶广告中,听到广播里传来“你妈妈送了两罐旺仔牛奶给你”时,李子明欣喜若狂,泪流成河地扑向了妈妈的怀抱。

有李子明的初恋:他“爱”上了李叔叔的女儿,便送了她一个“旺仔儿童大礼包”,成功抱得美人归。

还有李子明的小伙伴:小伙伴们手握旺仔牛奶时,好像掌握了宇宙的法则,带上了灭霸的手套,一口咬定自己前途远大,将来肯定能把亲爹拍在沙滩上。

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旺旺还带来了长大后的李子明: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李子明作为旺旺一些列沙雕魔性广告的集大成者成功出圈,引来了互联网对于旺旺 TVC 的大规模“考古”。

旺旺官方也嗅到了这样一个契机,在 2017 年的双十一,发布了时隔多年后的“成人版李子明”。这次官方的玩梗自然令网友们喜闻乐见,收获了可观的效果。

但旺旺的魔性不仅局限在广告上,2017年以来,更是凭借各种魔性营销玩法,成功跻身网红行列。2017年临近愚人节,旺旺在微博宣布推出“旺仔牛奶 8L 装”,并陆续晒出 8L产品海报和超市售卖的照片。破格的包装迎合了愚人节“搞大事”的气氛,借势节日热度活动微博话题#旺仔牛奶plus#阅读量超3000万。

紧接着,在当年的5月11日“旺旺日”,旺旺在电商平台上架8L旺仔牛奶,把品牌的愚人节玩笑变成一个真正的产品。同时,借助丰富的话题内容,旺旺还为8L旺仔牛奶制作了周边——巨型马克杯,可谓魔性的彻底。

当年,“搞大事”的玩法还延续到了双十一,在2017年双十一旺旺顺势而为,在品牌天猫旗舰店上架旺旺大礼盒,发起了“搞大了”营销战役。旺旺四款经典产品——QQ糖、小馒头、雪饼、仙贝都被“搞大了”。而李子明同学“长大了”的广告,也是为了配合“搞大事”而推出,凭借IP情怀成功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而2020年,旺仔俱乐部发布了一条有意思的微博:旺仔竟然模仿近期大热的热门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们》推出了#兴风作浪的奶奶们#小型选秀节目。而且,旺仔还拉来品牌各类产品正面battle,并表示:“仔仔拉着奶奶们把界跨;这次的选秀一定炸;正面battle没在怕;期待胜者的killingpart!”。

旺旺的魔性营销看似无厘头,背后也有清晰的逻辑:一方面,以旺仔IP为品牌形象进行多维度延伸营销;另一方面洞察网络主力年轻人的喜好,大量采用social玩法以达到和他们的共鸣。

营销越来越强调品牌、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交互行为,而交互是要互相创造连接的。这种连接已经不是传统广告、仅仅进行认知、兴趣和价值观就够的,IP天然自带情感连接属性,能很好的创造出新的连接与沟通。所以,品牌要把自己变成IP的舞台、甚至把自己变成IP、还要将其他经典的元素IP化为自己所用,这些都是新IP营销的杀器。

面对IP营销的热潮,旺旺选择以旺仔IP为纽带连接品牌与消费者,用更加丰富的内容形式深入到年轻受众的沟通语境中,也让品牌形象更加鲜活。

2017年,在旺旺集团重新梳理了发展方向,并确定“旺仔”IP定位后,旺旺在旺仔原本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属性上加深具象化,包括在多个社交媒体上开设“旺仔俱乐部”,以旺仔的口吻发布日常趣事,和旺粉们进行线上互动。

不仅如此,旺旺还给旺仔配了全家桶,为他添了其他IP角色的陪伴,日常互动打趣——浪味仙、邦德先生、辣人、小小酥等。

在IP内容的创作上,旺旺尝试把IP形象运用在不同内容形式上,比如旺仔农民历、旺仔小厨师、旺仔壁纸、漫画、表情包、甚至小动画等等。

IP有了,怎么才能在网络上火起来呢?

旺旺想到了引领互联网潮流的年轻人,从2017年双十一全网爆发的“大雪饼”“大仙贝”,到2018年的塔卡沙服饰跨界、自然堂面膜气垫BB跨界,再到2019年“56个民族罐”的国风营销爆发,以及后来与奈雪等网红品牌的跨界联名,旺旺一直在贴近年轻人的喜好。

再比如,当下年轻人流行躺平,旺旺其实也是可以躺的,不信请看下图。

可见,对旺旺而言,魔性的不止是广告,而是整个旺旺。

-END-

 

作者:营销智库

来源:DoMarketing-营销智库(Domarketing-001)

]]>
营销广告策略如何做好执行? //www.f-o-p.com/216419.html Mon, 28 Sep 2020 09:15:29 +0000 //www.f-o-p.com/?p=216419

广告圈曾流行过一个行业终极问题:策略是什么?洞察又是什么?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着实难住了不少资深营销人和广告人,主要原因是这种高度抽象的概念,很难用一两句话精炼概括。

营销广告领域的策略和执行,它们的职责范围有何不同?能力要求有何不同?哪个更重要?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如何来精准定义它们?以及策略人为何别干执行?

一、洞察力是策略的底层操作系统

在职场中,策略已经成为一个被挂在嘴边过度使用的词,汇报方案时Boss会问“请亮出你的策略”,业务不好时Boss会问“提升业绩的策略是什么”,遇到问题时Boss会问“有什么好的解决策略”,制定目标时Boss会问“达成目标有哪些策略”……

由此可以看出策略运用的实际场景非常多,但直接问别人“你的策略是什么”往往会另对方摸不着头脑;而在运用中如果能加上一个区别词,就会让对方清晰的知道你索要的策略性质:是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传播策略?广告策略?媒介策略?渠道策略?活动策略?互动策略?等等

既然策略的概念包容性如此大、覆盖场景如此多,想要给出一个精炼的定义,就需要去层层挖掘这个词背后的第一性原理到底是什么?

前面讲到我们在达成目标、遇到问题、提升业务时都需要产出策略,说明策略能够给出市场营销开展的方向和思考的模型,是一套最上游的思考体系。

因此老泡对策略的定义:明确方向和问题,并提出一套实现目标的思考模型。

策略和洞察经常会被同时提及,因为洞察力是策略的底层操作系统,一个好的策略离不开精准的洞察。在这同步回答一下那个广告圈的终极问题”洞察是什么“,洞察可以精炼的概括为:发现事物背后的原因和道理。

在营销广告领域,营销策略、品牌策略、传播策略、Social运营策略等是必须厘清的策略概念:

营销策略:解决战略和竞争力问题;包含营销4P组合,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推广策略,

品牌策略:提升企业影响力和认知度;主要包括几个板块,品牌定位、品牌形象与个性、品牌核心价值、品牌用户关系等。

传播策略:增强信息传递的广度和深度;包含传播内容(广告策略)、传播手段(媒介策略、活动策略、公关策略)、传播受众(互动策略)

Social运营策略:深化企业与用户的连接;主要包含品牌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和商业化运营。

(营销广告常见的策略概念)

二、马爸爸:三流点子加上一流执行

马爸爸和软银总裁孙正义曾探讨策略和执行的问题: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水平,与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水平,哪一个更重要?结果两人不谋而合得出一致的答案:三流点子加上一流执行。

执行是在策略制定好之后的具体实施行为,相比策略概念的抽象,执行比较容易理解 “把想法通过行动变成结果”。

策略相当于行军打仗中的军师角色,而执行扮演的则是将军。一个优秀的执行者一定是通过前线的实战拼杀,不断积累战场的经验,强化沟通协调、整合资源、解决问题、随机应变、敏锐细心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紧扣大的目标和方向,把计划中的内容高效高质的落地下去。

很多人会认为,执行干的是不用动脑的苦力活吧?NO!这是对执行人极大的误解和不尊重,执行考验的是一个人脑力、心力和体力的综合素质。

比如你在广场做展销会,现场安排了小游戏和产品讲解环节;而此时广场另一边正巧有摇滚乐队在表演,异常的吵闹、影响到了展销会的开展,并且广场的人流全被摇滚乐队给吸引过去了;

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如果你是展销会的执行负责人会怎么做,是把展销会时间往后延?拿出喇叭免费送礼品抢人流?跟摇滚乐队协商把声音放小点?或者跟摇滚乐队搞个联合活动,发挥1+1>2的效果?

(乐队活动对展销会造成干扰,通过协商后相互配合,达成1+1>2效果)

碰到这种不可控情况到底怎么做,极其考验执行负责人快速思考、随机应变、沟通协调、活动经验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如果没有久经沙场的实战经验,面对这样的状况往往只能束手无策。

三、策略人干不了执行

回归到本文的标题“策略人别干执行”,并不是说策略人干执行是浪费时间没有价值,而是想说绝大部分的策略人压根干不了执行。

首先,策略和执行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鸿沟;

一个项目的完成主要有三大步骤:制定目标和策略——策划详细方案——落地执行。策略输出的仅仅是大的方向和思考模型,再经由策划输出系统的执行方案,最后由执行人落地完成。纯粹的策略人与执行人中间,还需要有策划人根据策略形成系统的执行规划。

不过随着职场越来越看重员工的复合能力,如今策略和策划的工作通常是由同一个人或同一组织来完成。

其次,策略和执行对于能力的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

策略需要丰富的理论专业知识来支撑、拥有超强的研究分析和思考能力、具备较深的生活阅历、较高的视野和大局观。

执行比较看重整体统筹、沟通协调、整合资源、解决问题、随机应变、敏锐细心、吃苦耐劳等包含脑力、心力、体力三方面的综合素质。

四、策略人如何干执行

策略人去做执行通常会碰到一脸灰:好的想法为什么无法落地?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无法快速解决?突发情况为什么没有预先想到?执行效果为什么离目标存在如此大的Gap?人员间的沟通和配合为何如此困难?等等

对!这些都是策略人去做执行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那么策略人如何在执行中汲取营养,增强体感?如何更好更顺利的把项目执行完?老泡有这么几点经验之谈,希望对习惯飘在上游的策略人有所启发。

策略人,请带着思考模型去干执行。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常有两种方式:

1.学习方法论——刻意练习——及时反馈——完善知识体系:学习和选择一套方法论,基于方法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对方法论进行改进和完善,最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种方式能够让自己得到高效快速的提升,在实践中少走弯路,比较适用于商业模式较成熟的领域。

2.形成思路雏形——实战测试——沉淀和创新——搭建知识体系:基于目标、第一认知和经验形成多种思路雏形,在实践当中进行一一认证测试,把好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在实践中碰撞出新的火花沉淀下来,最终打造一套知识体系。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前期缺少明晰的方向,而导致有时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更适用于商业模式比较新的领域。

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成长,以此让自己的单位时间产出变得更加值钱;在过程中如果带着清晰的思考模型,往往会得到1年抵别人10年经验的成长效果。

 策略人干执行,请沉下心去解决细节问题

策略人已经习惯于去思考一些战略和大方向层面的问题,而在项目落地执行的过程中,遇到更多的情况可能是:很多琐碎的事情集中涌现,很多细节问题需要亲身去关注,很多人员问题要去安排和沟通。

这时候需要做的是,收起策略人傲娇的内心,准备足够的耐心把每一件小事情做好、把每一个小问题有条不紊的解决掉。

 策略人干执行,请接受实践中的不完美

策略策划更多是把诸多令人兴奋的big idea,通过强大的逻辑梳理清楚,形成一套系统的方案,是处于一个非常理想化的状态。

而在真正的执行中,会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一些big idea并不能按照规划中实施的那么完美。

这其实是非常普遍常见的现象,千万不能因为某一环节执行的不够完美,而产生失落消极的情绪、或者自我否认。所能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所能掌控的最好结果。

策略人干完执行,请从执行中走出来及时反馈

前面已经多次讲到执行是一件考验脑力、心力和体力的工作,对于常年坐在电脑前码PPT的策略人来说,做完执行往往会产生一种身体被掏空的感觉。

如果能够趁热打铁,比别人多往前走一步,把执行中的经验、感受、不足等进行及时的总结复盘,这就相当于完成了一次从思考模型——刻意练习——及时反馈的自我提升闭环。

 

作者: 老泡

来源: 老泡

]]>
如何让用户喜欢你的营销广告? //www.f-o-p.com/215863.html Fri, 25 Sep 2020 00:06:15 +0000 //www.f-o-p.com/?p=215863

 

不要尝试去拿用户在当下场景中不想看的东西去烦他们,如果非要让他们看,你得让广告符合场景,或者让用户在心里有个预期,这样才能减少用户对广告的反感。

为什么人们会讨厌大部分营销广告?

有没有什么办法降低用户对广告的抗拒呢?

大家为什么会讨厌营销广告呢?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手机上玩王者荣耀正兴奋的马上就要把对方的人头拿下来。

突然一个电话打过来你是不想骂人,实际上这时候你就产生了心理抗拒.

说白了就是在你感觉自己的控制权或者选择权被不合理剥夺的时候,你的内心就会产生抵触的心理。

你想想看营销广告是不是这样?我们今天在刷朋友圈的时候。

看看朋友圈都发了什么动态,结果刷着刷着各种微商的广告出现了,你是不是特别反感产生一种心里抗拒,那你怎么降低用户对广告的这种抗拒呢?

我讲几种方法,第一呢,要思考用户在什么场景当中会看到广告。

而你的广告就是要迎合用户当下的场景,做得足够自然不要阻碍了用户的目的.

举个例子,我们刷微博是不是想浏览热点或者是一些有趣的话题段子等等。

所以你的广告有趣就非常重要,就像杜蕾斯每次的借势营销用户就不会反感。

比如2012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刘翔因为受伤摔倒了,杜蕾斯立马就说最快的男人并不是最好的,坚持到底才是真正强大的男人。这样用户就不会反感了。

再比如电梯广告,想想看当人们面对一堵墙的时候,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什么,当然是看通知了。

像古代的告示之类的嘛,对吧?我们上学的时候学校的墙上也会贴什么排名活动比赛各种通知,所以呢,做电梯广告的思路也是一样的,你要是整个走心的文案谁会对着一堵墙看你写的情感故事或者是段子呢?

所以很多成功的电梯广告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通知.

比如说什么找工作我要跟老板谈谈。就好像通知你有款软件能够让你找工作的时候直接和老板去聊天一下,通知给你。

第二如果你的广告一定会干扰到用户的目标,那么我建议你用可预期的确定的方式出现,这样能让用户预期到你要打广告了。减少负面的影响。

比如你在腾讯视频上面看电影,如果你没买会员一般会在开头的时候整个一分钟的广告,其实你早就知道了,所以没那么反。

毕竟我不是VIP嘛.但你想以前我们在电视机上看电视,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往往是最精彩的时候然后到广告时间,你同样会对用户形成干扰的广告,但是第1种他的确定性更高,用户知道它会出现,所以负面影响也会小很多。

总之你不要尝试去拿用户在当下场景中不想看的东西去烦他们,如果非要让他们看,你得让广告符合场景,或者让用户在心里有个预期,这样才能减少用户对广告的反感。

实际上因为广告营销产生的这种讨厌或者说是抗拒,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叫广告回避的现象。那么要降低广告回避,让上帝们消费者们,不反感咱们的广告该怎么做?

两个小建议,第1个,你可以试试真诚一点。

最高级的套路就是真诚,你可以为你的广告,找一个正当的理由。

举例子,有一天我说在WPS文档使用的时候有一点很讨厌,老跳出来那个广告,我想把它关了。后来研究了半天,我找出了一个关的方式告诉我抖音的粉丝。粉丝这个评论就很热,有好几个人还给WPS说好话说人家。人家研究个软件免费给你用,你还把人广告关了,你让人吃啥喝啥挣啥钱。

你看还有人帮他们想这个生存问题。我作为消费者,我还不能把他广告给关了?那好比是你排队的时候,你很焦急,你想插队,你找个正当理由大喊一声我车要晚点了大家伙帮帮忙吧,别人可能就让你插队了,这里只是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你可别说我是教你在插队。

回到广告上面同样逻辑,你让大家觉得你用广告来打扰我,不是向我推销东西。

你只是在谋生。

你可以说尊敬的用户,我向您提供免费的产品,但是我们的程序员小哥哥,还在等着广告费,发工资,吃盒饭呢,感谢你。

你这么一发真有人这么干的,你这么一干人家那个去广告那个键就按不下去,同情心嘛。

这个特别适用于你提供了免费的产品,或者是特别廉价的产品,然后你就可以用这个换取同情心的方式来给你的打广告找一个正当的理由。毕竟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

再比如你提供的广告信息如果说对他有用的话,他就更加不会反感了,这个更多的要用到这个科技的能力,比如说你在淘宝里搜什么东西,过了两天类似于你搜的那个产品的一个广告就跳出来了,这个时候你就觉得正中下怀。

或者你最近想买车,朋友圈看到了一条某款车的广告,正好是你想要那个价位,那你就会点那个广告了嘛。

这时你又不反感,但这个精准的传播,精准的匹配到用户。把广告准确的高效分发,这是一个科技的生意了,但你也可以用人工的方式来做。

第2点呢,我要说的是你不要让客户感觉到你的营销是在有意去控制他们的选择,如果说他们感觉你在控制他。

他就会产生反感,没有人喜欢被控制。

以前的小米会搞这个饥饿营销,雷军就站出来说。米粉们,我们的小米手机抢购的人太多了,我们的产量跟不上,对不起,等等吧。你说他是故意的。

我不知道,我也不敢说,但他肯定是吊人的胃口来显示他的手机有多。意思是我这东西有多好,大家都抢完了,我跟不上,对不起你等等。

你对这样的营销,也许在开始的时候就没那么反感,然后大家都搞几个营销那就完蛋了,所以广告营销行为要降低反感一个重要的方式就在于不要让他们感觉到是第一点。

广告的营销,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让他感觉到自然。

 

作者:六道大叔  来源:六道大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