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Fri, 07 Dec 2018 12:14:1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8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贴吧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从0到1深度解析KOL运营! //www.f-o-p.com/109399.html Fri, 07 Dec 2018 03:04:35 +0000 //www.f-o-p.com/?p=109399 KOL运营

 

最近和朋友聊得最多的,就是KOL运营。很多人认为KOL运营就是找大咖背书,事实上并不是这么简单。

今天,我将详细和大家聊聊,什么叫KOL运营。

内容较长,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下面,enjoy~

1、什么是KOL

KOL,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通常被认为是: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且为相关群体所接受或信任,并对该群体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个领域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大如锤子科技罗永浩、小米的雷军;小到贴吧的吧主、某读书群的领读人···这些都可以称之为KOL。

而KOL最大的两个特点是:有粉丝基础,能影响粉丝行为!

那到底该怎么做KOL运营?别急,在这之前,我们先说说,为什么要做KOL运营?

2、KOL运营的好处

一切运营手段,都是以提升用户指标为目的,而KOL运营是其中比较高效的手段之一,如使用明星来吸粉,大咖分享来促活等等。

这里,我们按照付费和免费的模式,来介绍几种常见的KOL运营场景:

花钱的:

微博和抖音早期使用明星进行拉新

英雄联盟每年举办LPL比赛,利用选手来促活;

得到知识付费产品,利用KOL的影响力促成你的付费···

不花钱的:

天涯猫扑等社区论坛利用KOL进行促活;

百度贴吧通过吧主和小吧主来管理贴吧;

游戏公司通过头部玩家来产出游戏攻略···

相较于一些常规的运营策略,KOL运营做得好,往往会事半功倍。那么,KOL从引入到流失的整个生命过程,我们分别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运营逻辑呢?

我们以社区类产品为例,来进行深度的分析:

3、KOL的引入

1.引入节奏把控

不同时期、不同用户基数的产品,需要结合自身的需求程度,去把控引入节奏。

前期引入的KOL过多,供过于求,内容缺乏足够的粉丝互动,KOL会失去创作的激励,引发流失。

前期KOL引入过少,供不应求,用户看不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引发流失。

当然,并非所有金字塔头部的KOL都是好的,也并非金字塔底下的KOL不值得花时间,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2.KOL类型把控

气质相符!气质相符!气质相符!

粉丝量多的KOL不一定适合你,垂直领域的小KOL对你价值可能更大。

对微博来说,我的目的是娱乐,那么我的KOL必须有趣好玩;

对于得到来说,我本身是做知识付费,那么我的KOL必须有料;

对于KEEP来说,我的KOL是健身达人而不是那些美妆大师;

···

不管你是引入还是培养,一定要注意,KOL必须契合你的产品。想象一下,当抖音上全是关于考试培训的KOL,官方还大力扶持···画面太美了,我想象不下去。

3.引入的方式

KOL引入又分为外部引入和内部挖掘。

内部培养的KOL忠诚度高,流失少,而外部引入的KOL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产品进行磨合。

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内部的挖掘,当内部无所需的KOL的时候我们再从外部引入。

下面,我们分别聊聊这两种方式如何去做:

外部引入

引入流程:明确引入KOL的目的-列出备选KOL人员名单-准备相应的合作方案-寻找联系方式-商谈合作引入。

明确目的:

我引入KOL的目的是什么,拉新,促活还是转付费?KOL引入之后希望他们做什么?明确了目的之后,你才可以去列出想要的KOL。

比如你希望快速获取一批新用户,这时你更倾向于找粉丝量多的。而如果你需要的是转化,那么你需要的是粉丝忠诚度更高的。

列出备选人名单:

明确目标之后,我们需要列出备选人名单,此时你需要收集备选人的资料,包括但不仅限于个人信息,粉丝质量信息(PS:需要注意,如果KOL离开现有平台,粉丝是否还在),候选人偏好等信息。

合作方案的选定:

合作方案中,需要明确告诉KOL,需要他做什么,他可以获得什么。

一定要注意对方的诉求,现在很多KOL,已经无法单纯用钱去打动。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当前的情况过的很好,而转移平台需要重新开始,收益却只是钱,为什么要折腾呢?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和KOL合作,不仅仅只考虑钱的问题,还需要考虑KOL的其他诉求,如个人品牌、平台扶持等。

拉KOL要坚持:

当我们什么都准备好了,开始去拉KOL时,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都会碰钉子。

可能你发过去方案石沉大海,微博私聊一直是未读状态。但我们不能放弃,微博微信找不到人,就去垂直社区找,去群内找等等。

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一次找不到换一个,一个方案不行换一个方案。当然如果时间要求较高的,而且预算充足,也可以直接通过专业的经纪人去找到你想要的KOL。

内部挖掘

内部挖掘,通常要寻找有一定影响力,并且内容产出较高的用户。

当前他是什么样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将他打造成什么样的KOL。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个用户可能当前非常活跃,但是产出内容质量不高。而另外一个用户内容产出较高,活跃度不高的,我们则更倾向于培养后者,活跃度你可以去提升,而内容质量你只能小幅度帮助提升。当然也要看用户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内部挖掘的时候需要找到其亮点,且这个亮点可以通过你的方式来进行包装放大。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成功地引入了一批KOL ,那么,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去维系这批KOL,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呢?

4、KOL维系

目前常见的KOL维系都是社群或者是单点联系。

针对KOL如果使用社群的方式进行沟通联系,最好是根据KOL的类型分类建立社群,便于同类型KOL间更顺畅地交流。

如果自身的KOL用户较多,最好在产品上可以给这部分用户一些特殊的通道,如游戏内通常有VIP专属板块,电商类的平台的大卖家后台等。

建立好信息的沟通渠道后,我们需要建立KOL档案。

KOL档案

KOL的运营工作一定要精细化,而精细化的运营需要你对KOL非常了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份KOL档案。

为什么要给KOL建档案?就像你为了追一个女孩子,你会关心她喜欢什么东西,喜欢哪个明星,喜欢吃啥等等,之后投其所好,这样追到女孩子的成功性会更高。

KOL运营也是同样的道理,平时不仅仅是利益关系,而是让KOL觉得你是真的在关心他、帮他实现他想要的内容。

同时,KOL档案对于公司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一份好的KOL档案集,除了能帮我们更高效的工作对接外,对于日常优化KOL引进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KOL的档案通常会包含以下内容:

个人信息:姓名,电话,微信,联系地址个人档案等。

业务信息:这类KOL属于什么类型的KOL,自身带大概多少粉丝,影响力如何,在哪一个方面比较有影响力。

比如说知乎上找用户A做KOL,那么可能就会增加用户A写过书,XX企业的创始人,在产品和运营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个人比较擅长的是运营的节奏,内容运营等方面。有了这些信息之后,针对性的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组织个内容运营的大咖分享专场,就可以找用户A去做这些事情。

KOL在平台的信息:KOL档案中需要记录该KOL在自身产品上的情况,用于后续的运营判断。

如用户A虽然在产品和运营方面有影响力,但是在知乎上没人找他,那么后面我们需要考虑是否把用户A从我们KOL行列中剔除,不再给他享受特权。

KOL在其他渠道的信息:通常一些KOL不会只在一个平台进行合作,那么我们还需要了解我们的KOL在其他平台的表现。

同样的例子,用户A在知乎不怎么回答问题,但是发现在悟空问答上回答问题很积极,那么我们后面就需要进行对比,来调整对用户A的运营策略,是增加物质激励,还是通过精神激励促进其产出。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也可以加进档案中,如KOL近期的一些动态,个人的性格等内容。主要是方便后续更精细化的运营。如用户A近期要生孩子,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送个婴儿车给到用户A作为一个小礼物。

在档案中,用户需要进行分级、分阶段,当前的用户影响力或者是价值在什么水平,当前所处于的阶段,我们针对这类用户是采用哪种方式进行赋能?针对不同层级的KOL,调用的资源、使用的手段也是不同的,在档案中我们需要将这些信息都记录到位。

简单理解,KOL运营是先给到KOL想要的东西,之后让KOL产出我们想要的内容。而给到KOL什么,则需要你不断去了解KOL的需求,去接触沟通分析,这是一个长期且考验耐心的工作。

设立规则

建立好档案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设立并告知规则。

设立规则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影响到用户或是造成KOL流失。一般情况下这个规范在合作之初都会说明,但最好额外制定一个KOL和产品之间的互动规范说明。

举个例子:KOL遇到问题可以及时找到我们的运营人员,不得发布有损产品形象的言论。KOL和用户之间产生冲突,请及时与运营人员沟通,否则取消相关的特权和福利等内容。

另外有一个特别说明的点是,平台设立的惩罚性的内容,针对KOL千万不要设立特权机制,避免造成自身用户流失

在设立规则的时候抱着一个目的:我们引入KOL是为了更好的和产品一起服务好我们的普通用户,而不是服务KOL

5、KOL初期运营:赋能成长-形成影响力

初次引入的KOL,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影响力,我们前期都会进行包装、赋能。在推出亮相之前,预先设计正面的形象。

包装:通常在内部挖掘一些KOL的时候,我们会去挖掘这小部分KOL的亮点,加以包装。

咕咚上,产后辣妈坚持锻炼,单纯这个点无法形成KOL的效应,那么我们可以包装几个点,如励志,苦情戏等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打动用户,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最初的猫扑,也存在较多这样经过包装的用户,如筷子兄弟,小月月等。

KOL赋能:作为运营方,你必须对你自身产品非常了解,而KOL对他自己领域的内容非常了解,这样你们的结合,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威力。

你需要给KOL说明他该如何在你的平台上获得足够的影响力,包括但不限于部分专业技巧上的辅导,以及平台上一些产品功能的实现,甚至于说开放部分数据,让KOL更好的进行产出。

如抖音引入部分KOL的时候,不仅仅是说:你拍个视频,我给你流量就完事了。视频具体怎么拍,服装怎么搭配,你的受众群体是什么,他们更喜欢什么视频等等,这些抖音的运营都会给到对应的KOL。

作为 KOL运营,你要做的不仅仅是引入,更多的是陪他一起成长。

资源倾斜:当万事俱备的时候,你需要给这些KOL资源倾斜,让其真正在自身平台形成影响力。

除了流量倾斜,甚至不断地去制造关于KOL的话题热点。就像李健刚去好声音的时候,好声音在第一期第二期给了更多的画面,同时也不停地制造李健的“学霸”属性和段子手话题。

只有当KOL在产品上形成影响力后,你才可以通过KOL运营去影响自己的用户。

6、KOL中期运营:合作深入-价值体现

排他约束

当KOL已经形成影响力后,我们需要建立排他约束,我们付出了资源,也付出了其他情感上的东西,这时我们需要从语言和书面上要求我们的KOL用户制定一个排他的标准,如果KOL心猿意马,肯定是不可取的,应该及时止损,终止合作。

有了排他约束之后,我们就可以放心去进行更好的深入合作,给予更多的资源投入。

KOL激励和策略调整

KOL形成影响力后,我们一方面要给予KOL激励,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同时也需要不停地去调整你和KOL合作的一些策略。

比如前期你给那个辣妈设定的苦情戏,后来发现KOL自身不喜欢,那就尝试调整为励志方向,去测试粉丝反应。

同时,你整个的激励也需要随着KOL的不同去设定不同的内容,比如初期的KOL给精神激励即可,中期有一定影响力的给一定的物质激励,当形成非常大的影响力的时候,你需要给到的是更多的利益,包含打造IP、粉丝运营等。这个时候你的策略也需要调整,从最早之前的给予,到最后面的利益捆绑

就像很多知识付费产品,我可以采用买断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分成的方式。而你需要做的则是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影响力的KOL给予不同的激励,让其更好的活跃起来。

KOL价值体现:

当我们的KOL形成了较大影响力后,这时就是我们前期投入的回报时刻。

如果我们希望拉新,这时可以利用KOL发起好友邀请赛;

如果我们希望社区活跃,这个时候可以利用KOL进行话题带动;

如果我们希望用户付费,这个时候让KOL去进行背书宣传;

···

这里要注意整体的运营节奏,不要刚有了影响力就马上进行变现,这样很有可能会毁了你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KOL,也会让你的用户渐渐流失。

当然,只有当KOL给你带来了价值,给了你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你才算运营成功了一小步,但很多时候这个回报都是后置的。

7、KOL运营后期:留存你的成果

在KOL运营后期,我们更注重KOL的留存,自己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KOL,要尽可能留住,产出更大的效益。

不过有一点需要看开,KOL始终会走的,我们做的,只是让这部分KOL留在自己产品上的时间更久,获取更多的回报。

通常我们有两个手段:利益捆绑、情感维系。

情感维系

我们在KOL引入之初就建立了KOL的档案,这份档案贯穿整个KOL运营工作,因此非常重要。

在KOL运营后期,需要借助之前建立的档案,了解当前KOL的情况,之后投其所好,送小礼物,在重要日子进行问候等。这里最重要的是,让KOL感觉你很用心。

情感维系中最重要的是真心去做,而不是为了KPI去做。人与人相互交流,是否真心、是否用心都是可以感受到的,而你对他的细节了解,会让他觉得你很用心。

利益捆绑

和KOL进行合作的时候,提前考虑KOL可能流失的情况,在合作方案中规避掉。如使用分成的方式而不是买断的方式,使用持续活跃的方式而不是一次性爆发的方式等。

当然最好可以让KOL参与到平台的运转中,让他留下更多的东西在平台上,如他的粉丝。让他依赖平台,离开平台这些影响力都会消失,这样会让KOL留的更久一点。

8、结尾

很多时候,KOL运营和我们现实中谈恋爱很相似,你要去了解她,逗她开心,给她好处,也会约法三章,在困难中一起成长。只是我们在KOL运营中,是一个人和多个人谈恋爱,当然,这更考验运营者的能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做到的是细致,细致,再细致。

KOL运营会比常规的精细化运营要求更高,而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KOL运营,你需要比其他人更细致。

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些你能轻松地解决,有些没那么容易解决,但你可以记住一个准则:我们引入KOL最终目的是一起服

务好我们的普通用户,而不是我们一起服务KOL用户。

愿你在KOL运营的道路上,把自己,变成业内的KOL!

 

作者:兑吧运营帮,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兑吧运营帮(DByunyingbang

]]>
青瓜早报:任正非女儿在加拿大被捕或引渡到美国;锤子科技被拉横幅”还我血汗钱” //www.f-o-p.com/109109.html Thu, 06 Dec 2018 01:09:42 +0000 //www.f-o-p.com/?p=109109

早安(* ̄︶ ̄),艾瑞巴蒂,一起来看今天的早报

一、头条:任正非女儿在加拿大被捕

1.任正非女儿在加拿大被捕 或引渡到美国

12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加拿大应美国当局要求逮捕了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公司创始人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其因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而面临被引渡至美国。据悉,美国正在寻求实施引渡程序,计划于美国当地时间周五举行保释听证会。消息人士称,“由于禁止发布相关消息,我们目前无法提供更多细节。”美国纽约检察官一直在调查华为是否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网易)

2.华为回应:没有任何不当,相信法律体系最终给出公正结论

3.中国驻加使馆:要求美加立刻恢复孟晚舟人身自由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拿大大使馆网站消息,加拿大警方应美方要求逮捕一个没有违反任何美、加法律的中国公民,对这一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中方表示坚决反对并强烈抗议。中方已向美、加两国进行了严正交涉,要求它们立即纠正错误做法,恢复孟晚舟女士的人身自由。我们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采取一切行动坚决维护中国公民合法权益。(央视新闻

二、国内新闻

4.消息称锤子楼下有人拉横幅”还我血汗钱” ,锤子尚未回应

消息称锤子科技在北京望京北路的中国数码港的办公楼下,有十数人拉起了“锤子科技 还我血汗钱”的标语。此次爆料来源于网友上传图片,并且在微博中也有途经网友相互佐证这一传闻。近几个月锤子科技负面缠身,先后曝出了“成都团队被裁撤、CTO吴德周计划离开、资金紧张,员工无法开出工资”等负面传闻。目前锤子科技公关团队并没有回应这一消息。(新浪科技)

5.ofo回应“求助政府官员谋求上市机会”:不存在

针对《财经》杂志报道称,“ofo创始团队在求助政府官员,谋求上市的机会。”ofo小黄车回应称,“不存在”。(新京报)

6.趣店被曝裁员200人,人均获赔近10万元

趣店认证员工在脉脉发贴称:趣店去年年底招聘的管培生,经过激烈的协商,走了80%,拿着N+6.5补偿走人。此前,有管培生在一个近400人的趣店员工微信群提出“必争18薪”的诉求,近百号员工向大白汽车许龙(趣店高级副总裁、原大白汽车负责人)发邮件,提请18薪诉求,后得到回复消息:不愿留的自己走,走的话N+6.5。80%以上员工接受赔偿方案,毅然决然的拿钱离开趣店。有趣店员工根据补偿方案粗略算了一笔账,人均9万+,有的大白汽车门店店长可拿10万+。(异观财经)

7.滴滴架构调整:成立两大平台公司 设首席安全官

滴滴今日发布员工邮件,宣布组织架构升级。此次升级,滴滴核心业务和多部门都将进行合并、调整,其中专快车事业群合并,成立网约车平台公司,原小桔车服和汽车资产管理中心(AMC)合并,升级为新车服,成立车主服务公司。

8.东风汽车获首张网约车许可证

东风汽车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12月3日武汉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处向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颁发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这是东风公司在全国取得的第一张网约车经营许可证。根据东风公司战略部署,预计2019年,“东风出行”将布局线下运营车辆超过5万台,未来几年达到50万台以上。

9.联想集团贺志强谈TO B巨头定义:BAT不是 华为也不是 只有联想是

12月5日,联想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表示,在他看来To B的巨头定义中,BAT并不能够称得上巨头,华为也不能,只有联想真正把IT技术做到所有行业的。“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没有边界,这是自我误判和自我膨胀。”

10.FF内部人士:公司剩1000人左右 目前都领美国最低工资

贾跃亭领导的法拉第未来,也就是简称FF的公司现有员工约1000人左右,其中包括美国员工400余人,中国员工600余人。一名内部人士称:“留下来的这些人都是以美国最低工资来开,大约月薪4000多美元,保险也是上的当地最低。”

11.央行查处拒收现金行为602起,盒马生鲜被点名批评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整治拒收现金工作开展以来,全国共处理拒收现金行为602起,经约谈、政策宣传和批评教育,558起已全部整改到位,44起正在处理过程中。其中,新零售行业已成为整治拒收现金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央行上海总部近期在接到针对盒马鲜生拒收人民币现金的投诉后,立即开展调查。经查证,在盒马鲜生消费必须使用其App,现金无法使用。(上证报)

12.盒马双十二减免活动仅限APP,现金支付不享受优惠

在盒马鲜生店内,付款方式主要为自助收银,消费者在自助收银台扫描商品后使用盒马APP,针对部分没有下载APP的用户,盒马在服务中心处设置了单独的人工收银通道。据工作人员介绍,临近双十二盒马鲜生推出减免活动,但现金支付不享受优惠,活动仅限APP,需要在APP上领取优惠券才可以使用。(新京报)

13.链家:12月起采用“新均价“统计口径,不存在人为修改

近日链家网市场均价数据的变化引发业内广泛关注。对此,链家方面表示,不同时间段用户先后看到的参考均价存在差异,是因为从底层数据汇总、计算再到前端展示过程中,会存在系统缓存期,属于正常情况。链家在其官方公众号上表示,12月起将采用新的市场参考均价计算方式。在导入新计算模型后,链家网首页所显示的城市均价数据将会对应发生改变。

14.微信公众平台开放微信搜索一级菜单

微信公众平台后台新增了“微信搜索”一级菜单。在“微信搜索”一级菜单下,有“品牌搜索”、“服务搜索”、“功能组件”三个子菜单。此外,微信曾在7月6日官方宣布开放品牌搜索,当时其入口在公众号后台的“搜索开放平台”插件中,开通需满足公众号获得商标保护以及非金融、医疗行业两个条件。(亿邦动力)

15.百度贴吧被爆可买卖身份证:开网店、开房、贷款都能用?

近日,百度贴吧上有大量买卖身份证的帖子,一张身份证的价格由50-300元不等,300元的可附带银行卡和手机卡。调查发现,这些身份证多是捡来的,可用于开网店、开房甚至贷款,而身份证原主人则可能面临征信问题。

16.管清友:2025年中国可能买下全球45%的奢侈品,没有品牌敢得罪中国女性

4日,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表示,中国2025年可能会买下全球45%左右的奢侈品,没有哪一个品牌可以得罪中国女性市场,它会比当年日本东方女性市场更庞大。

17.上海首家喜茶PINK主题店开业,落址新天地广场

上海地区第一家喜茶PINK店将今日在新天地广场B1层开业,这也是喜茶继广州、深圳、南京后的全国第4家PINK主题店。据喜茶方面透露,在喜茶门店消费的顾客,约有70%-80%是年轻女性消费群体。粉色是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色,通过粉色道具与软装的体现,将幸福感强烈的色彩语言运用到空间中,喜茶可以更直接跟女性消费者交流。(联商网)

18.爱奇艺CEO龚宇:95后、00后以看盗版内容为耻

爱奇艺CEO龚宇近日表示,“中国网络用户对知识产权的尊重越来越深刻。特别是现在年轻人,95后、00后普遍以在网络上看盗版内容为耻。这已经不是简单一个别人的约束,而是自我约束。”(快科技)

19.上海星巴克烘焙工坊开业一年,成星巴克全球销售额最高门店

星巴克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7年12月5日开业之来,上海烘焙工坊每天平均接待8000人次,一年累计接待量超过数百万人次。上海烘焙工坊也成为目前星巴克全球销售额最高的门店。(界面)

三、国外新闻

20.Facebook被曝给广告客户开特别权限,考虑过兜售用户数据

英国下议院曝光了一批此前强征的Facebook内部电邮。它们显示,在限制第三方开发者获取用户好友数据后,Facebook还给予Netflix、Lyft等广告客户开了获得所有数据的白名单;扎克伯格考虑过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一些数据权限,为此收取费用;对可能威胁自身业务的同行Twitter旗下服务,Facebook采取打压措施。(新浪财经

21.三星2017年广告投入112亿美元,成全球最大广告主

三星去年在广告和营销方面的开销达到了112亿美元,相比而言,宝洁花费了约105亿美元。三星重磅投入广告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应付媒体的恶评,包括Galaxy Note 7手机起火招致的媒体批评。此外,与苹果争夺注意力也让他们破费不小。

22.梅西百货关闭天猫旗舰店,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梅西百货在其天猫旗舰店中发布撤店公告称,将于12月3日起停止接单,之前所有订单仍会正常发货,未来将通过美国官网继续服务。这意味着梅西百货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2017年上线的梅西百货中国官网也于2018年6月9日停止运营。

23.香奈儿宣布停止使用珍异皮革,包括:鳄鱼、蜥蜴、蛇和黄貂鱼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香奈儿CHANEL宣布不再使用皮草和特种皮革(包括鳄鱼皮、蜥蜴皮、蛇皮),是全球首个宣布禁用特种皮革的时尚奢侈品牌,此举受到动物保护团体的欢迎;2)香奈儿的艺术总监Karl Lagerfeld说,香奈儿是自己选择不使用稀有动物皮革的,而不是受到强迫的,他说香奈儿这么做是因为这是流行趋势;3)确实,追求时尚不一定要牺牲生命。

24.问答网站Quora CEO德安杰洛为数据入侵事件道歉

据外媒报道,在黑客窃取了1亿多用户的个人信息后,问答网站Quora首席执行官亚当·德安杰洛进行了公开道歉。Quora网站在11月30日发现了此次数据入侵事件,被盗信息包括用户姓名、电子邮件地址和加密密码。德安杰洛在博客中表示:“确保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未能履行这一责任。”(腾讯科技

25.汤森路透计划两年内削减3200个工作岗位

据路透社报道,媒体巨头汤森路透计划于2020年以前裁员12%,减少3200个工作岗位,作为精简业务和削减成本计划的一部分。在多伦多举行的投资者会议上,汤森路透宣布了裁员消息。会议上,该公司还表示,到2020年,该公司的产品将减少11%,其全球办公地点也将缩减33%至133个。汤森路透没有说明裁员会涉及哪些部门。(华尔街见闻)

今日思想

惶者才能生存,偏执才能成功。

——任正非

 

作者:静静,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i黑马

]]>
社群运营该了解这5款社群管理工具! //www.f-o-p.com/108875.html Wed, 05 Dec 2018 02:51:22 +0000 //www.f-o-p.com/?p=108875

 

社群很热。

从企业到个人,从知识精英到平民小V,都在做社群,不管你是叫俱乐部,还是某某圈,或者这个会那个社,总之,社群风起云涌。

但是,作为社群运营者,每天面对微信群几千条未读信息,如山大的压力谁能解?

这篇文章,一碗梁粉想跟大伙分享一下除了微信之外的社群管理工具

现在微信群的一些局限

去年,一碗梁粉在公众号上写了一篇文章从AlphaGo获胜,到对未来社群机器人的大胆构想,曾经提到了社群运营使用微信群进行管理的一些痛点,例如:

社群群主管理权限有限:除了“踢人”、“@所有人”、“发群公告”及“转移群主权限”,基本没有其他权限。

无法像QQ群一样,在新的社群成员加入后,自动弹出欢迎对话框,完全依靠社群管理员人肉”列队欢迎”。

需要人肉识别广告信息,当然这里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比如语义识别。

无法自动引导社群成员关注某个公众号,这个恐怕是绝大多数社群在组织干货分享的简单粗暴的目的。

对于社群组织者来说,经常需要在很多社群进行直播,而语音形式的分享是无法进行转发的。

随着微信逐渐进化,又添了一些新的烦恼:

不管是微信群,还是朋友圈,活跃度呈现一个较为快速的下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我前段时间写的文章 《为什么你应该关掉朋友圈,删掉今日头条

打卡微课等社群的基本活动功能在微信群里有各种各样的局限

苦水真是倒不完。。。。

怎么破?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刚好看到果壳网和在行的创始人姬十三在微博上推荐他的小密圈:

只用微信?你该了解这5款社群管理工具

这个名字听起来充满神秘感的应用跟微信有啥不同?

先来看看他们自己是怎么介绍自己的:

小密圈是创作者连接铁杆粉丝,做出高品质社群,实现知识变现的工具。

基于凯文凯利的一千位铁杆粉丝理论:

任何从事创作或艺术的人,例如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作家等,只要能获得一千位铁杆粉丝,就足够生计无忧,自由创作。

一碗梁粉这两天连续进了几个付费的小密圈社群,观察下来的与微信工具的对比在于:

粗看起来,小密圈像是一个收费制的移动端的贴吧或者论坛,但是表现的形式更像是通过收费机制筛选过的朋友圈。

对于以内容创作输出为主的社群群主来说,其便利性在于:

  • 有分组可见朋友圈的过滤机制:如果需要发布不适合朋友圈所有人观看的内容,一般在微信的朋友圈里大家的做法是分组可见。但是对于小密圈来说,通过收费筛选的一千位铁杆粉丝,是价值观精准匹配的群体,更加真正地像个社群,更加像个圈子。

在这里,必须得提的是,收费是建立社群门槛和筛选人群的比较好的方式。

  • 相对于公众号来说,更加灵活的分享方式,随时分享。
  • 相对于微信群分享文件无法沉淀的问题,这里会有更可靠的信息知识沉淀。文件、链接永久存储,链接有文字与图片缓存;
  • 无需添加好友,只要圈主设置许可,圈子成员之间可以私聊。

总而言之,小密圈解决两个社群管理的痛点:更加私密地内容发布,更加精准的收费筛选上,从而实现知识变现,更加像个社群或者圈子。

  • 公众号:蜜蜂打卡/朝夕日历

只用微信?你该了解这5款社群管理工具

社群运营需要带领大家一起完成一件目标明确的事情,这样才能避免进入社群变成信息发布的单向传播。

而众多的跑步群,早起群,减肥群,读书群就是很好的目标明确的集体嗨的例子。

这两个公众号,解决上面这些跑步群,早起群,减肥群,读书群的两个管理的痛点:

打卡:早起群,每天在微信群里对签到进行人工记录?蜜蜂打卡不仅可以实现打卡,还能方便实现保证金的功能。

微课堂即社群分享:从发布活动预告信息,到活动中禁言,对嘉宾和管理员进行打赏,到活动后对分享进行回放,统统可以通过公众号来完成。

简单介绍一下,大家可以自行百度,这里就不做硬广了。

Group+:为企业/商家提供强大的社群运营和用户管理功能,主要功能:为个人、企业或组织举办各种活动(包括免费或付费),用户还可免费注册并使用该平台的发布活动、报名管理、裂变传播、票务管理、问卷调查等功能等。

小鹅通:专注于知识付费与社群运营的聚合型工具,一站式解决内容变现,付费转化,用户分析,社群运营四大痛点。

简单总结一下,微信是以即时通讯为主要的社交工具,微信群也不是社群的唯一载体,在实现社群的很多功能上有局限,例如打卡微课等,这也是很多社群管理工具不断涌现的原因。

 

作者:社群那些事,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社群那些事 (wenbin-pr)

]]>
如何写一份新媒体营销推广策划案? //www.f-o-p.com/108760.html Tue, 04 Dec 2018 07:24:17 +0000 //www.f-o-p.com/?p=108760

 

新媒体营销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做订目标,做预算,写推广方案?

下面就会结合这些点讨论新媒体运营如何写推广策划案,这里分为几部分,抛砖引玉,希望对新媒体从业人员有思路上的一些启发。

一、新媒体运营是什么?

这里普及下运营的一些概念,整合了其他人的一些观点,对运营有个系统化了解。

新媒体运营就是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产品营销的运营方式。

微博,微信,贴吧等平台运营只是新媒体运营中其中一个子集,而新媒体运营又是整个系统运营中另外一个子集,明白这个关系,能更好的理解新媒体运营到底扮演什么角色,这里就不多说。

根据运营内容划分:用户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运营,商务运营,活动运营等。

二、定目标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定目标,一般来说,制定目标参考几个原则:

1、如果能直接从第三方平台上获取数据作为目标,就直接以后台目标数据值为参考,比如微信,微博。

别搞太多数据定义或计算公式,省事又直观,也可以避免对数据定义理解偏差而产生的误会。

2、第三方平台无法给你呈现数据做为目标引导,可以交付给技术部门去做统计报表系统来做监控。可先从日指标下手,再延伸到周,月,季,年去做统计。

比如服务号的注册用户,订单量,订单转化率,客单价等。

3、需要有一个终极目标

比如对于O2O的项目来讲,终极目标就是日订单量。

比如对于一个工具型APP,终极目标是日活跃率。

4、各部门对目标进行分解:

目标可以分为两种:

事务目标:每周X篇内容。

结果目标:微博曝光量、粉丝较上月的增长比例(早期基数低,可以设定每月50%-100%增长的目标,后期可以适当减少到10%-20%);

5、目标设置不能太范范,要具体数字,比如:当月目标为日均新增激活从8000到12000,注册转化率40%(建议略高于原本的期望值,效果会更好),那种“提高了品牌曝光度”、“增加了用户粘性”这种陈述性语句通通封杀。

提高品牌曝光度——百度指数上升多少?

增加用户粘性——产品活跃度提高多少?

这里以一个O2O生活服务号为案例制定推广目标:

注册用户:日新增注册用户,总注册用户

活跃用户:日活跃率=当天活动用户/总用户

日订单量:日订单转化率=订单成交量/总访问用户(保底8%)

日客单价=日总成交价格/总成交单数

三、做预算

根据推广方案做预算,每个推广周期涉及到的推广细项做预算,预算最好越精细越好,可控性更强,执行效果更明显。

四、写方案

本文以本地生活服务号为案例展开描述,其中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实操手段,其他类型应用可以借鉴参考。

1、推广整体策略(方法+执行力)

团队以总目标为主线,分解到各部门。

测试最有效推广方法,集中优势资源在一个可能爆发的点上,不断放大,不断分析,直到引爆。

目标消费者集中出现在哪里,我们的市场推广就集中在哪里出现。

2、种子用户

1000名种子粉丝,为期一个月,区域内,可控。

种子用户特征:经常互动,帮你朋友圈转发,帮你主动在QQ群,微信群推广公众号,种子用户会跟经常对你的公众号提供有效意见和建议。

推广方法:行业朋友和同事,合作伙伴,邀请机制、供应商导入,商圈,小区,学校,写字楼发广告;

行业朋友和同事,合作伙伴,发动身边同事,朋友,合作伙伴加入体验(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利用网络平台资源推广一个活动的经验分享》的相关介绍)。

活动邀请:策划“大家来找茬”活动游戏,设计产品体验调查问卷融入游戏中,注册就送10元优惠?

推荐也送10元优惠券,评选出最佳粉丝,粉丝截止到1000名为止,为期1个月(H5文案设计要有趣,社交化)。

微信群管理:建立2个500个人微信群,管理种子用户,收集产品用户意见。

3、初始用户期

5万名种子粉丝,为期三个月。

初始推广期要去尝试各种推广渠道,找到你最擅长的渠道,让粉丝自然每天增长,最终完成你的目标。

拥有渠道的好处就是,每一天你都能获得稳定的粉丝,而不是一天进500粉丝,再过3天就没有粉丝关注。

以下方法是个人团队实战的一些总结,可以借鉴操作:

A、微博引流

由于我们的市场是定位在本地,所以前期推广时候收集全所有热门本地微博,通过推广官方微博,与这些本地微博建立互动合作,活动期间可转发引流

由于微博的媒体属性比较强,是点到面推广,不属于微信生态圈内,效果也比较弱,当然前期已经有一定粉丝基础的微博,从微博到微信的引流已经获得了很大红利。

B、加群引流

每个号加500个本地微信群,群内不直接广告,加强互动。

广告时候,发群内红包。

活动时候,群内群发,并加红包。

技巧一:如何获取群?

发动你身边朋友,同事,合作伙伴,让他们拉你入群。

技巧二:换群

当积累了一定的微信群后,可以与本地运营商互换群。

技巧三:置顶活跃群

筛选出活跃度较高群,置顶,下沉广告群,群内经常互动,与群主搞好关系,质量高的微信群可以考虑商务合作。

C、小号引流

注册10个小号(共可加5万私人粉丝),针对本地区域加粉丝,每天每个小号加粉丝50个,3个月内完成,团队分三组,每个人负责3个。

技巧一:如何养号?赋予小号一定的标签:如你是92年未婚的女生,从事互联网行业客服工作,居住地厦门哪里等。

技巧二:不要有广告嫌疑,每加一人,要自我介绍你的状况。

技巧三:朋友圈定时分享生活趣事。必要时候插入服务号广告活动,每周定时朋友圈互动交流

技巧四:对于传播力比较强粉丝,可以单独多私聊互动。

技巧五:从B步骤所加群内添加粉丝引流,加人前先群内互动交流,找主题,特别是活跃度高的群,加粉成功率更高。

D、自建官方微信群

每个号自建100个官方群,对每个群自定义标签,如种子用户群,活动群,产品试用群等。

步骤一:明确建群的目的,建立群规章制度。

步骤二:配官方客服,围绕群主题定期互动,解决问题。

步骤三:发展一些意见领袖做帮手,共同发展群,必要时给与物质上激励(具体可查看马海祥博客《微信群的运营思路及方法策略》的相关介绍)。

E、活动策划

活动以一周一次频率来执行,加强用户的记忆习惯,利于传播分享,以下活动作为备选,执行时候,团队参与进来,死磕文案及H5效果设计。

活动礼品:优惠券,大礼包(消费券+帆布袋+记事本+广告衫等),活动奖品,微信红包

定期活动一:派发微信红包,将粉丝拉入到微信小号,建立微信群开始发红包。

定期活动二:注册就送10元优惠券,推荐就送10元优惠券,充值100送20元。

定期活动三:关注赢好礼,扫扫送礼品,微信预定享折扣。

活动四:微信答题:提出的问题最好和服务号相关,让用户在你网站上找相关答案,加深对服务号的印象,加强服务号品牌的认识度。

这个可以参考一号店的一些微信活动。

活动五:转发有奖:可在微博微信发起转发活动,转发就送礼。

F、本地公众号,微博,社区,网站等渠道投放

活动执行时候,可以在本地公众号,微博,社区等渠道投放,随时监控投放效果。

如厦门地方社区小鱼网,活动开始时,我们BD会跟洽谈网站,微信,微博三个媒体广告合作或联合推广。

4、品牌推广期

10万名种子粉丝,为期三个月。

A、继续”初始用户期”推广方法稳定获取每天流量

B、本地O2O服务号或APP合作,经过初期推广后,已经积累了一定粉丝量,可以与本地O2O一起合作推广。

C、地面推广,可以针对性与商场,学校,社区等商圈合作,进行线下活动策划推广。

D、参加行业性会议展览,可以通过参加一些行业性会议展览,带上二维码,做好微信营销方案,到展会或者会议上与你的客户,合作伙伴交流,推荐微信公众号

E、加入联盟,加入本地电商企业联盟,行业联盟,O2O联盟等,进行产品分享,推广服务号在本地品牌知名度。

5、PR(公共关系)

把PR独立出来,是因为项目从立项开始,PR就开始已经在预热了,在推广的每个阶段都需要PR的渗透。

在初创公司,作为PR需要把公司每一个阶段的方向都了解透彻,然后学会向市场、投资人、用户传递一个有力的声音,这个声音并不是生硬的广而告之。

而是抛出一个话题让大家对你的故事所感兴趣,并带动大家如何把兴趣引到你的产品上来,最好形成行业的热议话题。以下有几个策略:

(1)、用日常稿件保持稳定的曝光

我们会定期做一张传播规划表,每个月要根据公司和产品的变化来决定该向外界传递什么声音,恰当的表达和持续的内容产出会让公司的曝光度及行业的关注度逐渐提高。

(2)、维护好已有的媒体资源,积极扩展新资源

对于自己原来熟识的记者和媒体,我仍会保持续的沟通和交流,告诉他们,我们的团队在做怎么样的一件事。

深信只有反复的沟通,才会把故事的闪光点打磨得抓住人心。而作为PR也更能及时嗅到媒体关注的兴趣点,为下一次的报道梳理做好充分准备。

创业公司对PR的经费并不是非常充足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仔细去分析,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和进度,需要利用的什么样的途径和资源去支撑公司的发声和观点。

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周都有计划的去拓展一些新的媒体资源,这样能为之后做事件输出时能有合适的渠道的进行支撑。

(3)、选择的渠道决定了传播的效果

说什么故事,用哪种方式呈现传播效果会最佳,这对于渠道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对于公司创始人的一些采访,我们可能更倾向于行业及财经相关的权重高的纸媒,有利于大面积的带动传播;

对于产品的发声,我们更倾向于科技类的新媒体,在行业内能引起更快速的关注力;而对于事件话题性的新闻,我们更青睐于选择大型门户类网站。

对于自媒体这领域,实力参差不齐,选择有中立观点和实力派的自媒体发声,不失为好的选择。

但是成本对创业公司来说,并不是性价比最高的。而对于电视媒体,选择对和你潜在用户相吻合的节目,是一个能快速让产品呈爆发式增长的途径。

(4)、要记得做好对营销传播效果的评估

这些可能包括人群的覆盖率、点击量、阅读量,点赞量等。每一次的数据,都会告诉你下一次的内容应该怎样做得更赞。

而PR作为连接内外的桥梁,最好也要藏身于用户中间,在深度沟通中突出品牌的个性。

总结:

成功的推广更有各的特点,不成功的方法都是一样的,推广就要创新,有创意,而推广前期需要做的就是积累粉丝。

 

作者:马海祥,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马海祥博客

]]>
复盘:如何做一场完整的裂变活动? //www.f-o-p.com/108737.html Tue, 04 Dec 2018 03:57:29 +0000 //www.f-o-p.com/?p=108737

 

这是一篇很干的干货,请慎点!标题可能稍微有点夸张,但为了完成这篇文章,我断断续续花了总共5天时间,并且刷完了我的百度网盘搜集的所有用户裂变的案例,最后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一、裂变的由来

裂变在国外的叫法是:用户增长,并且是由产品经理主导,主要表现在产品功能实现上,传到国内演变成了一个大部分由运营主导,如今行业内盛传的用户裂变新玩法,它们之间其实是一个用户增长包含用户裂变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一个分支。

其实,两者之间不同之处就是国内外互联网大环境本质上的区别所在,在国外是没有运营这个工作岗位的,由于消费习惯和文化差异等才延伸出了运营的工种和叫法,现在主要存在于微信生态内,但这并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所以不展开叙述了。

二、裂变活动的优缺点

在我看来,不管是任何事物,都会有它的阴阳两面,优点和缺点,裂变同样如此。

2.1 裂变的优点

裂变活动的优点有很多,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大环境下,用户增长愈发困难,获客成本也在不断攀升,这里我主要总结了两点:

  1. 成功的裂变活动能够大大降低用户获取成本,特别是对于一个刚启动的项目或者小公司来说,高昂的推广费用效果姑且不论,成本就能让人望而却步,而通过裂变这种另辟蹊径方式显然能帮助企业大大节约获客成本;
  2. 成功的用户裂变能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用户资源,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2.2 裂变的缺点

  1. 裂变活动操作不当,使得用户对产品产生了反感情绪,随之而来可能就面临着弃用的风险;
  2. 裂变活动在快速获取大量用户的同时,也可能导致产品被快速消费,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数据后回归平淡甚至走向终结,所以需要结合具体业务和产品生命周期考虑。

三、裂变的本质

在展开裂变这个话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裂变的本质是什么?用户为什么要参与你的裂变活动?

以及一个成功的裂变活动需要具备哪些关键要素?

3.1 裂变的本质

通过用户调查等手段找到或发现某个行业内的用户痛点,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根据解决方案设计一个或多个由人拉人来完成用户增长的手段,这就是裂变。

3.2 给用户一个裂变理由

因为微信生生态比较封闭,所以要想在微信生态圈内达到裂变的效果,就需要引导用户把活动分享出去,可以是用户的朋友圈,也可以是用户微信群,某种程度上自然越多越好。

在这里我把用户分享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主动分享,另一块是被动分享,无论是哪一种,显然我们都要给用户创造足够的分享理由。

而这些需要我们更多的去考虑人性,这里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列举了3个方向,更多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去测试调整。

(1)如果活动偏向传播,那我觉得可能需要更多地去考虑马斯洛需求理论,比如网易很多爆火的H5;

(2)如果偏向与引导用户转发以此达到转化目的,那可能就会偏向于考虑“利益驱动”,比如课程分销等。天下熙熙皆为利往,给用户足够的利益,用户自然会为你去传播;

(3)另外,这里引用一下李叫兽的5种社交货币理论,在社交传播中也能处处看到这样的例子。

以上3种就是我个人认为能在裂变中产生分享动力的理由,在大部分裂变活动中都能用得上。

四、裂变活动成功的关键

成功的裂变活动背后一定是付出大量的努力,必然也会存在一些关键因素,也许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与用户失之交臂,做出来反响平平的活动,以下是我认为一些会对裂变活动产生影响的9大因素。

五、常见的一些裂变活动

5.1 免费

  • 资料领取
  • 课程领取
  • 软件领取
  • 书本领取
  • 其他物品领取
  • 邀请好友助力

5.2 付费

  • 砍价
  • 拼团
  • 众筹

5.3 赚钱

分销代理

六、如何从零开始策划裂变活动

不涉及具体业务,主要讲一些通用路径和可复用的SOP,外加我自己最近刷了上100个裂变活动的一些思考总结。

我理解的裂变活动的生命周期是如下这样的:

6.1 提出需求

如果你是在一个乙方营销公司,你的甲方公司可能这时候会先想你提出一个需求。不过正常来说,一般都是自己公司的领导或者老板向你提出需求。

这时候可能需要做出一些预判,是否可行?有无必要?时间是否足够?这样做只是为了避免出现拍脑袋的需求,类似于做产品的需求评估。

6.2 立项,调查分析

立项后,就证明这个业务可以上了,然后就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和分析工作来不断验证,可能会包含且不限于以下几种。

用过用户画像产品分析,找到用户痛点并结合具体产品或者业务找到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并列举出资源分布情况。

6.3 策划准备

6.3.1 策划方案撰写

拿到调查结果后,就要着手撰写活动策划方案,把活动雏形的思路大概理一理,然后写出来并完善和修改,进行评估完成后形成最终方案。

需要根据用户画像和竞品分析结果,结合我们所能的提供的,预测活动规模,确定活动奖励,以及活动开展形式。你不能提供一个与产品无关的或者超出承受价格的东西,也不能拿出来用户完全提不起兴趣的。

用户画像也是决定海报及文案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阶段对文案的理解能力和审美的眼光还是有挺大差别的,这点也需要提前跟设计同事沟通好,为了保证效果提供效率,可以提前画一个大概的原型或找一些参考给到设计。

关于海报设计等问题可参考上文中影响裂变活动的9个要素。

6.3.2 项目管理

活动策划案通过后,还有一个流程,就是把和相关责任人碰个面,明确每个人的工作内容以及时间节点。可以用甘特图形成一个可视化的文档,看起来更加直观,也方便进行项目管理。

如图所示,每个人的职责和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项目管理就很方便了。

6.3.3 推广渠道

推广渠道这块其实也就没什么好说的,无非就是付费、免费、自有。

付费渠道就是通过寻找一些行业内KOL或者大型社区等,进行广告投放

免费渠道着重就是寻找一些目标用户聚集地,比如微信群、贴吧、QQ群、知乎社区等等,当然也可以和别人进行资源互换,这就看具体沟通了;

自有渠道其实在立项时就要总结出来的,包括自己的公众号社群,客户微信等。

6.3.4 成本预估

成本预估很重要,直接影响到活动效果。我们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所以得控制竞品的投入、推广渠道预算这两个最花钱的。另外一个就是人力投入的成本了,在某个环节需要投入多少人,这样既能保证人力不会过剩,也能把事情做好。

6.3.5 风险防范措施

风险这块上文中也已提到,总而言之就是针对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最好提前准备好Play B,发现问题就是及时处理,做到大损失降到最小。

6.4 活动预演

活动预演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很重要。可以先找少量用户完整的走一遍活动流程,一方面做到自己对活动的全貌有更清晰的认知,也便于通过预演找到容易发生风险的节点;另一方面通过预演可以再来优化一遍活动,包括参与门槛、流程、海报等,使得活动效果距离成功更进一步。

6.5 活动上线

首先是活动上线时间,你不能在用户睡觉时上线活动吧,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活动宣发前期的势能积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正常来说,我们都是在晚上19点~21点发布,但也不排除其它时间段,还是要看目标用户的作息时间。

其次是活动预热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一般来说,2~3天左右比较容易被人接受。时间过短,活动没有得到足够的传播。时间过长,就会面临用户不耐烦等负面情绪和竞争对手的捣乱。

6.6 活动过程监控

活动监控的作用其实主要还是风险防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出现更大是问题或损失。

另外因为活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某些不稳定因素,实时监控也能使我们能够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当然也希望尽量不要出现这种情况。

6.7 活动完成,进行收尾工作

活动完成后,可能我们需要尽快安排奖励的发放,有必要的话可能还会给用户进行反馈,回答用户疑问。

活动社群的维护,引入强有力的运营手段进行社群管理,避免沦为死群或影响用户体验,产品形象等。

公众号维护,总不能吸了很多粉丝进来,就放在那里什么也不做吧。

七、复盘

最后就是对整个活动进行复盘,为什么我要单独拿出来讲,因为复盘真的很重要,这是价值体现的时刻。主要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个就是活动各项关键数据统计分析,另一个是对整个活动流程以及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

通过复盘,我们能直观看到本次活动的效果,而效果往往与金钱有直接关系。

复盘也是最快的成长方式,找到本次活动遇到的坑,下次就能很好地避免;找到本次活动的亮点,下次可以选择性复用;找到可以优化的环节,下次活动争取做得更好。

以上就是我对用户裂变的一些认知和个人理解,可能还不够成熟,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如果你有任何好的见解和意见,欢迎与我联系!

 

作者:小钻风,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小钻风

]]>
互联网社交下半场,年轻人该去哪「蹦迪」? //www.f-o-p.com/108361.html Thu, 29 Nov 2018 09:37:11 +0000 //www.f-o-p.com/?p=108361

 

朋友圈装死,在即刻蹦迪;即刻开始从内容资讯软件转变为同好社区,并正式“宣战”十几家BAT品牌,塑造自身兴趣社交的形象。即刻转变的思路和目的是什么?它如何打造出自身品牌定位的?一起来看下吧~

最近,一些互联网大厂门口的广告,都变得「黄黄」的。

嗯,又是“大字报”TVC。

这次是即刻App,一个年轻人的兴趣内容消费和互动平台。

围绕「同好交友上即刻」,官方创作了⼀系列“警告体”海报,以9⼤品牌的公司地址为中⼼进⾏贴脸投放,对它们隔空喊话。

每篇文案都符合企业特色,比如喊话天猫,就是「醒醒,脱单才是双十一的正经事」;喊话微信,就是「都是同好的社交圈,才是我要的朋友圈」;喊话百度,就是「搜索才竞价排名,交友有趣就行」……类似这种,有七八上十张,最终落脚到「同好交友」上。

印象中,这是「即刻」首次大规模线下推广,之前哪怕是拿了腾讯的投资 ,也是轻描淡写不太声张。

这意味着:一个资讯订阅App,已经全面转向同好社区,开始了「务实」阶段。

01

可能还有很多非互联网人士,不太了解「即刻」这款软件。

即刻App,2015年就已经上线,大概从2016年开始,因为部分科技圈人士推荐,它逐渐渗透到产品、投资和媒体圈。如果你经常混迹于互联网社区,就会发现很多互联网大V,都在17年前后密集地点评过「即刻」。

很多人把「即刻」当作故去的RSS,或是iFTTT。因为用户也是通过订阅某个事件,比如「xx的几点看法」、「又有航空优惠提醒」,来快速筛选和了解信息——魏武挥将其称之为「精细化内容颗粒度」。阑夕举例说:有的书论斤卖,有的书论个卖,而「即刻」按页卖。

这种类RSS的订阅和整合,不少内容产品都尝试过。比如前谷歌设计师王俊煜的「豌豆荚一览」,和他之后做的「轻芒阅读」。用户同样可以省去下载一堆App的麻烦,直接在手机端浏览所有资讯;因为只能订阅内容源,无法解决更多需求,这两款产品未能走向大众。

相较之下,「即刻」一开始就强调订阅「事件」而非「资讯」,在使用范围和个性化方面,略胜一筹。

2016年流行的内容分发方式,一种是类似今日头条的纯算法推送,过于了解人性从而显得有点 low;一种是门户演变来的人工编辑+订阅,太不了解人性而显得非常难用。「即刻」混合了这两种模式,并且使用更细的标签划分,从而填补了二者的缺陷。

一开始,「即刻」的主题设置,绝大部分由运营编辑负责。

官方建立社区规则后,逐渐开放自建主题和动态精选功能,从而把编辑和筛选的权利,部分移交给用户。

事实上,现在的「轻芒杂志」小程序,也遵循类似的分发方式。算法「抓取」,加上用户「马克」,共同把好内容「顶」到前排。只不过,它的门槛还是太高,并且没有社区黏性。

到这里,「社区」终于出场了;因为工具属性,一群人被汇聚到一起。

如果是刚需,比如联网、杀毒、地图等,用户量足够大,基本就成功了一半。可「订阅信息」这种需求,其实有太多解决方案;「即刻」必须摆脱工具性,让用户之间建立联系,通过网络效应提高产品价值。

因此,以产品图标从黑色变为黄色为界,「即刻」这款产品分成了两个阶段:一个是以信息订阅为主要任务的工具时代,一个是以兴趣交友为主的社区时代。

目前即刻站内,已经有25万个兴趣主题。95后、00后在这里记录喜怒哀乐,找到优质的内容,发现趣味相投的新朋友。

02

这就要动百度贴吧豆瓣、知乎等社区的蛋糕了。

如果以2003年百度贴吧成立开始计算,互联网社区已经15岁了。贴吧和两年后诞生于胡同的豆瓣,共同形成了早期人们对「兴趣社区」的认知。

「兴趣社区」不是新概念,BBS时代就出现了「斑竹」、「盖楼」、「灌水」等用词。百度贴吧和豆瓣,本质上都是大型BBS。只不过,信息来源和人的汇集形式不同,前者通过「搜索引擎」,后者通过「书影音」。

百度贴吧和豆瓣小组,看起来有诸多相同之处。除了类BBS的发帖和回复机制,还有个共同点是都为零散的孤岛。不同贴吧、小组成员「老死不相往来」,用户之间没有共同情感和记忆,这对平台运营和商业化,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当然,如果能让用户在小众圈子high起来,也是一门不错的生意。可惜两款产品的设计和运营,似乎都过于强调「内容」而非「人」。

百度贴吧早期为了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允许不注册ID的游客发言,用户体系并不完整;豆瓣小组的标签大多比较广泛,类似摄影、读书、旅游之类的兴趣,其实是无法让用户形成强关联的。

不过,以上完全属于「马后炮」分析,对于一个十几岁的产品来说,它往后走的每一步,都是被推着、被动完成的。然而正是在新老用户的两难中,在纠结的自我修复中,它们可能要眼睁睁地错过新机会。

其实这几年,大家发现一个可以降低用户门槛,有利于形成用户黏性的「利器」,叫作「短动态」。各自为政的BBS被抛弃在历史长河之中,现在所有的内容产品都在「微博化」,通过鼓励用户UGC来增强彼此的联系,和对平台的依赖。

「即刻」的转向就是如此。

表面上看,你会发现早期用户把它对标成 RSS,或者订阅号,甚至资讯App;不知何时起,用户开始担心它变成了微博。翻一下版本更新日志,这种变化会更加明显:从只有订阅到热门推荐页,到动态精选,再到点赞和@功能,「即刻」一步步完成了工具到社区的转变。

另一方面,即刻在有意识地引导用户社交——不要「沉溺」于自己订阅的信息了,好歹出来找一下同好,从「偶然聊天」到「转评赞」到「关注」,再到「线下面即」,一站式解决年轻人社交需求。

03

今年2月,即刻4.0全新上线,版本介绍中首次出现「同好社区」的字眼。不久之后,官方放出一支魔性的视频广告《内个内个内个啊》。一开始「就想看点好东西」的slogan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这支15秒的广告,传播可能不算广,脑洞却相当大。大学宿舍楼栋里,女主对男主破口大骂:「内个你也敢发」、「内个你还点赞」、「内个你也敢粉」,响度一声比一声大,情绪一次比一次激动。

直到短片结束,男主和用户也不懂「到底是哪个啊」。

这里的「内个」指代不明,暗含「兴趣广泛」的意思。而短片结尾的「即刻,相当内个」,代词活用形容词,有点内涵。「即刻」想通过鬼畜的画面,打造属于年轻人的流行用语。

其实,判断一个社区的氛围浓不浓,关键标准就是看有没有「黑话」。比如前段时间的王菊刷屏时的「菊外人」「大菊已定」,背后就是粉丝对「菊文化」的认同。而即刻App的 #即话宝典# 主题中,也有「高手云即」、「即学即用」等词。

这些「黑话」虽然很有特色,但不具备细分用户,逐一打破圈层的作用。

当我们在说「同好社区」时,必须要明确一点:广泛的兴趣并不能产生联系,细分小众的同好才能引发共鸣。即刻的升级,一定程度上,是要把兴趣社区带向同好社区的时代。

因为,兴趣之外,情绪、职业、状态、经历、地理位置等都可能是让⼀个⼈和他⼈产⽣情感交流,并且获得身份认同的特征。所以你会发现在即刻有很多这样的主题:今天不开心、浴室沉思、我就想定个位、这么过分一定发即刻……

即刻的目标人群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希望找到存在感、渴望认同;通过发现同好、找到组织,即刻想帮助年轻人找到认同。

而只有垂直圈层才能建立更强的联结,更容易形成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反应在内容上,即刻锁定了六大核心圈层:搞笑、饭圈、二次元、生活方式(吃喝玩乐萌宠旅行美妆等)、情绪和职场。

2018年,「即刻」陆续赞助了《中国音乐公告牌》、《故事王2》,以及《即刻电音》,试图渗透到饭圈、二次元圈和潮流圈。七麦数据显示,近3个月即刻App下载的高峰,出现在9月8日,正是《中国音乐公告牌》开播的第二天。

即刻站内设置了相关主题和打榜入口,短期内吸引了一大批饭圈迷妹。因为这些综艺还在播出,新涌入的用户大多还很活跃,不过之后的留存就要凭运营本事了。

另外,即刻早期用户,其实是一批对阅读要求高,讨厌信息噪音的人。经过一波波「年轻化」的下沉,原有用户如何「自洽」,也成为平台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要向外扩容,就不得不开放大门。而人一多,广场就势必吵闹。所幸,「兴趣」五花八门,但锚定的用户都是「年轻人」。

互联网社区产品15年的迭代,也见证了网民代际的变迁。

近些年,新型社交/社区App创业浪潮滚滚而来,且这一赛道八九成都盯上了00后。无论中外,社交产品有条铁律是:父母多的软件,孩子就会逃离。Facebook是这样,微信亦如此。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瞄准95后、00后的App,不少以「逃离朋友圈」为设计初衷。

「即刻」虽不像知乎、抖音小红书等产品,却一早就提出「在朋友圈装死,在即刻蹦迪」的口号,并在试图引领这个潮流。

 

作者:吴怼怼,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吴怼怼(esnql520)

]]>
如何策划一个活动?活动策划方案流程构思 //www.f-o-p.com/108341.html Thu, 29 Nov 2018 08:28:24 +0000 //www.f-o-p.com/?p=108341

 

一、活动任务分配原则

1)具体的 2)可量化的 3)可实现的 4)相关性 5)时效性(根据工作任务的权重、事情的轻重缓急,拟定初完成目标的时间要求)

二、甘特图制作流程

1)明确活动牵涉到的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目标、开始时间、工期。

2)确定项目之间的依赖关系,找到活动决定性项目。

3)对于进度表上的不可预知事件要安排适当的富裕时间(Slack Time)

4)确定活动任务的执行人员,包含部门、姓名、联系方式。

5)绘制甘特图。

【笔记】《7招做出让老板点赞的活动策划》之TOP5活动管理

甘特图分工

【笔记】《7招做出让老板点赞的活动策划》之TOP5活动管理

甘特图进度安排

三、与各部门同事沟通的注意事项

1)产品经理

① 同频道的语言沟通:建议产品需求文档,尤其是核心功能点的交互需求必须写明。

② 告知收益,不邀功:明确告知该项目对他现在所负责的产品收益。

③ 虚心求教,合作共赢

④ 合理借力领导

2)设计

良好的合作是建立在尊重与交流上的,要尊重对方的专业水平,与对方有策略地沟通。

① 提前参与,有效设计

UI提前参与能够在后续的页面设计过程中,使我们少花时间去重复解释原型图每个按钮的交互。

② 迂回说服,给予肯定

如果有更好的交互完善修改需求,可以先对他的作品给予肯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修改需求,避免UI觉得没必要修改。

③ 群组沟通,进度互通

在活动开始前建立线上项目讨论组。

3)技术

① 充分说明,调动积极性

在跟技术提需求是,要让他们充分了解这个需求的来龙去脉,不仅仅是知道我们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做。

② 明确需求,别轻易改动

提供给技术的开发文档和页面最好是最终版。

③ 模块沟通,让问题沉淀

把所有产生的需求说明和建议统一放到项目管理工具中,尽量避免中途打断技术人员的工作。沟通问题尽量以文档形式完整描述,便于整理与统计。

4)客服

① 活动前给客服提供一份答疑文档

活动前应该尽可能全面和详细地预见问题,并将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回复话术,联通详细的活动信息(活动形式、活动时间、奖品设置等),建立一个客服文档提供给客服人员

② 建立有效的即时沟通机制

③ 区分共性问题与特殊问题

5)财务

① 像跟老板一样跟财务沟通

活动策划方案时,老板考虑的是全局和效果,而财务考虑则是数据和收益,角度完全不同。

② 慎提超出预算限额的需求

四、分工原则总结

1)活动的项目分工都要遵从SMART原则

2)甘特图是一种非常好的分工说明工具,决定性项目要安排给最靠谱的伙伴。

3)和产品沟通,告知收益,虚心求教,适时借力领导。

4)和UI沟通,提前参与讨论,给予肯定。

5)和技术沟通,告知活动完整背景,明确需求,别轻易改动。

6)和客服沟通,细化活动规则,尽可能的文档化。

7)和财务沟通,尊重财务同学的专业度。


TIPS 1:重视活动预热

原因:因为活动期间一般是首日参与人数最多,需要抓住第一天的流量

TIPS 2:活动的风险点

技术方面,上线时间Delay或上线后Bug。

推广方面,资源未按时间到位。

用户方面,活动主打卖点用户不买账。

外部环境,其他热点爆发,如鹿晗关晓彤、李晓璐出轨、霍金逝世。

法律方面,有违法行为,如黄反、种族、地域、消费者权益。

作弊漏洞,被用户找到规则漏洞,刷单、灌水。

TIPS 3:上线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 数据:要对数据走势有预期,如果超出波动范围,被认为是异常情况,需追查原因。

■ 反馈:紧密关注会出现用户反馈的所有平台,比如用户群、贴吧、微博、朋友圈等。

■ 收集有价值信息:可优化的流程或体验、记录数据的波峰和波谷、收集用户的反馈和讨论、活动过程中有趣的截图,作为之后活动分析的素材。

TIPS 4:活动总结

■ 内容包含:背景、目标、效果、详细分析、经验分析、后续计划

*效果评估:在活动前后的对比分析,活动指标的拆解分析以及活动预算和实际成本对比。

*详细分析(可以参考如下):

① 用户转化漏斗模型(结合数据分析出问题的环节)

② 用户参与行为分析

③ 传播效果分析

☆活动亮点总结

☆活动不足总结

*后续计划:

活动方面、组织方面

 

作者:黄玥_Sara,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黄玥_Sara

]]>
案例分析 | 低成本获客的邀请注册机制,要注意什么? //www.f-o-p.com/108324.html Thu, 29 Nov 2018 03:52:35 +0000 //www.f-o-p.com/?p=108324

 

邀请注册机制是现在几乎所有App都会设计的一个功能,这是获客成本较低的一种推广方式。在面对不同的场景和需求时,选择不一样的推广邀请策略,会更容易收获潜在用户。

几个要点

1. 激励现有用户分享

App邀请机制本质上利用了人性中“趋利”和“爱分享”的天性,只要奖励机制和邀请流程够合理,就能达到刺激用户主动传播的效果。

2. 奖励机制的设置

除了奖励本身要能激起用户欲望,奖励方式上也要下足功夫。App通常奖励方式会比较灵活多样,如折扣券、积分换红包等,需要尽量利用规则促进用户在App里进行二次消费,甚至形成多次循环。

3. 邀请成本的把控

如今互联网获客成本高居不下,邀请机制是相对而言获客成本较低的一种形式,而用户画像和市场调研是风控的关键,早期需要将资源倾斜到最具有分享潜力的用户群体身上。

4. 用户体验的优化

这里涉及到用户的操作成本,需要从邀请形式上进行分析。

市场案例

每一套邀请机制都有它的逻辑在内,下面分享一些App产品在实践中如何根据产品特性,把握要点开展邀请策略。

1. 培养用户消费习惯

Uber优步在早期设置的邀请注册机制里包含邀请码形式,奖励是双方各得30元优惠券。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邀请形式需要被邀请人注册并首次使用了Uber打车,双方才能获得奖励,而有些邀请活动是被邀请人只要受邀注册,双方即可收到奖励。

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受邀人注册并完成App内的操作或消费行为这一规则,培养了新用户的消费习惯,新用户对产品的认知就真正落实到产品业务上。

而具体奖励形式的边际成本也不高,容易和产品本身消费模式形成关联:折扣券、积分商场等形式能促进用户在App上多次消费,产生行为习惯和依赖。

2. 促进用户多次分享

拼多多App是这一领域的王者,让用户“通过分享获得让利”是拼多多运营的基本原理。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把每一个用户当成推广人员,用户为了追求免单,需要多次传播,积极拉动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加入砍价阵营。

品牌朋友圈里传播的同时,受邀人通过“帮助砍价”等操作,也能清楚的意识到拼多多是一款团购软件。

基于移动端的拼多多,将熟人社交作为核心,用户和被邀者会出于“便宜”和“需要”两大诉求的刺激,不断加以裂变,最终在微信上形成病毒式传播。

用社交+电商将消费者和商家绑定在平台上,这是邀请机制下的裂变创新。

3. 提升用户粘性和活跃度

游戏和社交类App来说,邀请好友功能的意义还在于,让用户自发形成一个社交圈。

现在的手游都会有“邀请好友加入房间”、“邀请好友下载”等功能,比如棋牌类休闲游戏斗地主,需要三个人才能凑一桌,麻将则需要4个人凑一桌,王者荣耀需要5个玩家,尽管可以任意人数开房匹配队友(对手),但始终不如好友之间共同营造的游戏氛围,玩家之间一旦能形成社交体验,用户黏度和活跃度自然就上去了。

此外,腾讯游戏还开发了一套邀请好友回归的机制,鼓励老用户回归游戏平台,这时考验的就是友谊的小船还在不在的问题了。

4. 筛选目标用户

有些产品的注册门槛相当高,做法是先获得一批高质量的种子用户,让他们作为意见领袖派发少量邀请码,帮助App筛选用户。当年的知乎和bilibili都采用过类似的饥饿营销模式,这种方法看上去很蠢,实际上效果很好。

注册门槛的提高很容易让用户产生“一码难求”的心态,用户忠诚度会更高,也让平台的内容输出得到保障,至少很难出现贴吧论坛里的水军和广告。

这种机制下,无论新用户从哪里获取产品邀请码,首先新用户一定是对产品抱有兴趣的,那么理论上来说,获取来的新用户基本上是非常精准的目标用户。

这种策略适合出现在专业度和内容质量很高的产品上,现在很多知乎大神都是这一时期积累的,而B站能迅速形成ACG文化氛围也与此有关。

当然这只能是早期捕捉精英用户时采用的手段,后期还是要开放市场推广,知乎和B站在取得成功后,还是开放了注册。

邀请机制的形式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邀请形式是填写邀请码或h5落地页注册方式,当然近期还有一种免填邀请码的形式开始兴起,这三者互有利弊,可以根据自家产品的特点选择。

这虽然是个非常小的交互设计,却是决定邀请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1. 填写邀请码

h5落地页上展示邀请人的邀请码,同时引导新用户下载App,下载完成后注册,并在App里填写刚刚在h5落地页上看到的邀请码。

通过邀请码邀请的完整流程是:

点击链接

下载APP

在APP内注册账号

填写邀请码

2. H5落地页注册方式:

用户在H5页面上完成注册(在URL的页面上填写手机号码),然后再下载APP并注册登录账号。

通过链接邀请APP的完整流程是:

点击链接

填写手机号

下载App

APP内注册账号

3. 免填邀请码

免填邀请码的实质是对安装渠道来源的追踪,这项应用能跳过手动填写邀请码环节,系统自动完成安装来源识别。

通过免填邀请码的完整流程是:

点击链接

下载APP

注册账号

4. 三者的利弊

填写邀请码

弊:从用户体验上分析,填写邀请码无疑是最繁琐的,尽管现在“复制邀请码”这一功能被大量使用,用户操作简便了一些,但总的来说却比另外两种方法多了一个填写邀请码步骤,在漏斗转化的过程中永远比别人多了一步,用户的操作成本高,流失性必然会更大。

利:但邀请码形式的存在就没有意义了吗?不是的。手动填写邀请码比起其他形式虽然更麻烦,但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需要体现用户被邀请身份的时候可以使用邀请码,用户从情感上更容易产生“我被邀请了”的感受。

H5落地页注册方式

利:从邀请方式上分析,h5落地页注册方式相对来说会比填写邀请码更好,因为用户的操作成本相对较低,用户在页面上填写手机号码,比起一串无规律的邀请码更容易接受,还能减少邀请码带来的一连串操作,比如“复制邀请码”、“粘贴邀请码”。这种方式可以提前获取到用户的一些信息。

弊:需要用户在下载app前就填写自己的手机号码,用户会有所犹豫,很多时候先下载app看看,再考虑是否注册。说到这里,可以考虑在设计的时候,让用户不填写手机号码也可以下载app,这样可以减少潜在用户的流失。

但同时,没有在h5页面填写手机号码的用户就不能绑定邀请关系了(这里其实可以和“免填邀请码” 一起使用,没有填手机号码的用户就可以走免填邀请码的流程)。

免填邀请码

利:从三者整体上看,免填邀请码形式或许是最优的解决方案。

首先填写邀请码形式的弊端在于用户转化流程长,流失率最高;h5落地页注册方式的弊端在于用户要先绕道到页面上注册,再回到App内完成操作,给用户造成了阻碍。而免填邀请码形式能减去手动填写邀请码流程,邀请流程也能被系统自动实现,是三者中用户操作成本最低的。

弊:免填邀请码形式已经得到市场验证,目前像openinstall等第三方已经能实现极高的精准识别率,并且能兼容iOS和Android系统,但相对而言,需要集成第三方SDK,企业需要做出一些妥协。

总体而言,所有App的邀请机制设计,本质上都服务于产品的属性,产品需要一个清晰的定位,才能从海量的市场案例和有限的邀请形式上,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推广套路。

 

作者:大城小事,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大城小事

]]>
青瓜早报:科技部:基因编辑婴儿如确认出生 ,将依法处理;拼多多在苹果应用商店恢复上架 //www.f-o-p.com/108052.html Wed, 28 Nov 2018 01:11:13 +0000 //www.f-o-p.com/?p=108052

 

早安,朋友们,一起来看今天的早报!

一、头条:科技部:基因编辑婴儿如确认出生 ,将依法处理

1.科技部:基因编辑婴儿如确认出生 ,将依法处理

 

11月27日消息,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对引起社会极大关注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做出回应。徐南平表示,2003年颁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规定,可以以研究为目的,对人体胚胎实施基因编辑和修饰,但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而本次“基因编辑婴儿”如果确认已出生,属于被明令禁止的,将按照中国有关法律和条例进行处理。

2.人民日报评基因编辑:科技发展不能把伦理留在身后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这样的医学行为不是割双眼皮那么简单,更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它关系到人类基因的谱系,关系到每一个人,也蕴含着伦理风险。人文科学,应该走到科技的前面去;人文关怀,更应该走到科学的内部去。基因编辑,根本目的应该是服务于人的健康,服务于人的整体福利。对这一次实验本身及结果,科学界会如何进一步回应仍需观察。

3.超一半网友不反对基因编辑婴儿

昨日,针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i黑马进行了投票,来看大家对此事件的支持度。其中,有20%的网友持支持态度,认为可以达到抵控严重疾病的风险,44%的网友不支持此行为,还有35%的网友持中立观望态度。

二、国内新闻

4.京东回应大面积裁员:正常人员流动,已报案

昨日有媒体报道,京东正面临大面积裁员,有部门裁员幅度达两三成。京东官方回应称,系正常的人员流动和末位优化,但被造谣为“京东大面积裁员”,已收集证据并向公安机关报案。业内人士认为,裁员可能且最直接的“止损”方式。

5.拼多多在苹果应用商店恢复上架

11月27日23时左右,拼多多在苹果应用商店陆续恢复上架。昨日上午,苹果方面共计暂停了718个中国地区的App下载,其中包括拼多多、搜狗地图等热门应用。15个小时之后,拼多多买家版app在iOS系统中恢复上架。拼多多工作人员表示:由于买家版App被暂停下载,消费者涌进了卖家版,消费者对于拼多多买家版下载需求量太大,拼多多卖家版在iOS系统中罕见地冲进了下载排行的前十名,超过往日十倍以上。

@tx网友.:就凭它用什么平衡车9.9元,什么20元红包没有领等等的诱惑,我就很反感这款APP

@YIDA:不是没有好东西,而是你想用白菜的价格买到人参鹿茸的东西。正常价格范围内的东西绝大部分就不会假

@A的故事:淘宝刚起步也是这样的,但现在在拼多多买点小东西还是不错的,比淘宝便宜多了

6.合作方涉嫌违规,支付宝宣布“相互保”升级为“相互宝”

11 月27 日,支付宝官方微博宣布 ” 相互保” 升级为 ” 相互宝 “。支付宝表示,自 10 月 16 日上线以来,”相互保 ” 已有超过千万用户加入。但 ” 相互保 ” 合作伙伴信美人寿涉嫌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费率、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性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

7.王慧文:互联网公司组织能力都不合格,除了阿里

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在WISE2018大会上表示:在市场驱动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组织结构往往存在问题。在所有新经济公司里,只有阿里的组织能力过关,包括美团在内的公司都不过关,阿里巴巴我还是很服的,它今天能支撑这么多业务,还不出乱子。

8.百度贴吧出现收售身份证,用于开房,洗钱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部分商家在百度贴吧以50-300元一张的价格公然收售身份证,而这些成为“商品”的身份证,往往被用于非法用途,带来诸多后患。根卖家说,身份证大多是“收购”或“捡来”的。记者与部分卖家沟通得知,丢失的身份证可用来上网,开房,洗钱等。(新华社)

9.苹果下线拼多多、搜狗等百款应用,或与违规“热更新”有关

苹果应用商昨日集中下线了拼多多、搜狗、科大讯飞悦跑圈等多家公司的应用产品。数据显示,截至昨日14:10共有719个应用下架,并且在持续增加。搜狗回复称,正在向苹果核实原因,暂时没有回应。科大讯飞也暂未有回应。悦跑圈表示因为2.5.2的“热更新”技术的问题导致下架。“热更新”,就是通过技术使得应用上架后,可以无需更新,就修改代码或新增功能。(新京报)

10.宝宝树昨日陆港股,首日即遭破发

11月27日上午中国母婴社区平台宝宝树成功登陆港股,以每股6.8港元的发行价挂牌交易每手500股,全球发售共计250,323,000股。股票代码为1761。午盘破发,目前股价为6.71港元,较6.8港元的发行价跌1.32%。

 

11.猎豹移动回应7款应用存在广告欺诈:平台提供不实信息,予以起诉

近日,猎豹移动就7款应用被指广告欺诈做出回应:由于广告监测平台Kochava向公开媒体提供了有关猎豹移动广告系统的不实信息及判断,造成猎豹移动股价剧烈波动及恶劣影响。对此,猎豹移动决定对Kochava予以起诉。(新浪科技)

12.工信部通报违规电信企业:阿里云、途牛、携程等上榜

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近期对7家电信企业落实《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企业进行整改。7家企业分别为:南京途牛科技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上海帝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市景安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武汉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成都西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13.西安ofo原办公地清空 多名用户前来要求退款扑空

11月24日,陕西西安,OFO西安分公司位于高新区创业广场的办公地点已搬空,保安称近日有多名用户前来要求退款扑空。有用户表示申请退款已超二十天,电话无法打通。

14.携程亲子园虐童案:8名被告人被判1年到1年半不等

11月27日下午14点,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案在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八名被告人均因犯虐待被看护人罪被判处刑罚。

15.京东上线“友家铺子”小程序或入局社区团购

近日一个名为“友家铺子”的小程序在微信群活跃,记者注意到,友家铺子的主体信息为“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是“京东购物”小程序的开发主体,系京东集团子公司,刘强东担任法人。从该公司的招募信息来看,友家铺子被定义为“京东直属社区团购平台”,当前以华北为主要阵地,主攻二三线城市市场。京东对此尚未回复。

16.法拉第未来北京办公室被曝拖欠物业费:近半个月没有暖气

恒大法拉第未来中国北京地区员工爆料称,恒大法拉第北京公司拖欠物业费用,导致公司办公室近半个月来一直没有暖气,不少员工被冻感冒。该员工还称,贾跃亭在内部会议上还再次强调,“中美双主场”是法拉第未来(FF)的战略永不会变,它是FF成功的基础。(澎湃)

17.趣头条”诉“哇趣头条”不正当竞争,索赔150万元

因认为北京弘邦君达科技有限公司使用“哇趣头条”作为其App及官方网站名称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趣头条”App经营者上海基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该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其立即停止使用“哇趣头条”作为其软件名称或者作为其软件的官方网站名称的行为、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费用150万元。海淀法院受理了此案,目前仍在进一步审理中。

18.连尚网络宣布将于2019年发射第一颗卫星

连尚网络(Wi-Fi万能钥匙运营方)昨日宣布启动连尚卫星上网计划,2019年将发射第一颗卫星连尚一号,2020年计划完成星座系统第一批十颗卫星的发射。连尚网络自主研发的“连尚蜂群星座系统”由272颗混合轨道卫星组成,目标在2026年为全球提供免费卫星网络。(凤凰科技)

19.加多宝被卷入中弘重组,总裁首度回应:根本没谈合作

中弘股份在退市之前曾几度披露重组计划,其中8月底公布与加多宝的重组计划,遭加多宝方面全盘否认。今日,加多宝总裁李春林首度回应称:“我们从来没有和中弘谈过重组。”李春林进一步坦言,被卷入中弘股份的重组事件确实将加多宝带入被动局面。此外,李春林强调今年年初加多宝方面提出的三年上市目标依然不变。(经济观察网)

20.QuestMobile:拼多多用户一年增加近6700万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综合电商净增MAU量对比来看,拼多多增加了6700万,淘宝增加6200万,京东增加2600万,唯品会增加1200万,天猫增加1000万。

21.广电总局:坚决向过度娱乐化、明星高片酬说“不”

全国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文艺节目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在会上指出,要求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文艺工作坚决向追星炒星、过度娱乐化、低俗媚俗、高价片酬等说“不”,合理控制明星、嘉宾片酬额度。

22.蔚来与何小鹏赌局或提前胜出

蔚来汽车在合肥工厂昨日下线第1万辆ES8,这也意味着,不出意外的话,蔚来将在今年年底完成1万辆ES8的交付与何小鹏赌局或提前胜出。李斌近期称,自己与何小鹏的赌约筹码应该变成:如果李斌赢了,何小鹏送他一辆ES8;如果何小鹏赢了,他送何小鹏一辆小鹏汽车。

三、国际新闻

23.Facebook股价跌40%,股东要求扎克伯格辞任董事长呼声再起

 

与7月25日的高点相比,Facebook股价近期跌幅高达约40%。该公司同时面临大量批评,其中包括其平台被用来传播虚假信息、管理层应对危机不力等。在投资者中酝酿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公司CEO马克·扎克伯格辞去董事长一职,实现董事长和CEO分离。相关提案将在Facebook 2019年股东大会上进行表决。(凤凰科技)

 

24.特斯拉回应10月在华销量跌至仅211辆:严重失实

 

《财富》杂志引述未具名特斯拉发言人的话报道称,特斯拉认为关于其10月份在中国销量的报道“非常不准确”,并表示该公司“没有披露地区或月度销售数据”。此前中国乘用车行业协会一名人员在被采访时说,第三季度特斯拉在华销量下滑37%,进入10月份更是暴跌70%,销量跌至只有211辆。(新浪财经

25.消息称苹果第二次减少iPhone零部件订单

外媒援引业内人士报道称,由于新款iPhone的销量弱于预期,苹果第二次减少了订单数量。这给除了台积电之外的很多iPhone零部件供应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腾讯财经

26.华为在俄罗斯赶上三星,Q3俄罗斯手机出货量超200万

 

外媒称,IDC的报告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华为在俄罗斯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赶上三星。IDC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手机市场分析员奥莉加·巴比宁娜说:“华为公司的出货量赶上了三星。两家公司智能手机的出货量都超过200万部,加起来占据约一半的市场份额。”

27.纽约民众抗议亚马逊将第二总部设在该市

 

当地时间周一,大量抗议者涌入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亚马逊书店,抗议其将第二总部设在该市。亚马逊在11月初宣布,将在皇后区的长岛开设其第二总部办事处,提供至多2.5万个工作岗位。但Zillow的一位高级经济学家称,亚马逊此举可能导致纽约市每年新增830名无家可归者。(BI中文站)

 

28.App Store抽成30%涉垄断被告,美最高法院或支持原告

 

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似乎有意批准一项针对苹果的反垄断官司,这起官司指控苹果利用市场支配地位人为抬高App Store的应用售价。这起案件的原告消费者在周一表示,他们通过较高的应用价格支付了佣金。而最高法院的4位自由派大法官表示,他们会让这起案件继续推进。(新浪财经)

 

29.富士康在美国开始裁员:两公司三个月内裁减155名员工

 

据外媒消息,富士康集团在美国的Q-Edge公司和“鸿海物流加州公司”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裁减155名员工。两家公司表示,裁员是因为需要适应业务和生产目标发生的变化。被裁减的岗位涉及到制造部门、组装部门,以及部分有关联的办公室人员。裁员完成之后,富士康集团在上述的办公园区仍然将保持运营。富士康官方尚未对裁员报道发表评论。(腾讯科技

 

30.三星移动总裁:对于三星手机如今的挣扎状态,我很抱歉

 

三星电子移动业务部门总裁高东真发送公司内部信时表示:“对于当前三星智能手机业务所处的挣扎状态,我感到很抱歉。不过,我将竭尽所能,通过即将上市的Galaxy 10和可折叠屏幕手机来度过危机。”(商业周刊中文版)

今日思想

买车你一生做的最坏的投资。因为车有96%的时间是停滞的,1%的时间寻找停车位或是堵车,真正开车的时间只有3%。未来交通有三大力量推动:第一是共享出行,可以让我们有需要上路的时候才上车;第二是无人驾驶,这是更未来的一个技术,可以节省更多时间;第三是电动汽车,在能源排放方面会给城市带来很大好处。

——李开复

 

作者:静静,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i黑马

 

]]>
如何设计一款病毒式裂变产品? //www.f-o-p.com/107979.html Tue, 27 Nov 2018 06:10:18 +0000 //www.f-o-p.com/?p=107979

 

2010年肖恩·埃利斯提出“增长黑客”的概念,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强劲的风潮;自微信的兴起,且后续的功能愈加强大,社交裂变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增长黑客”这一工作又成为了每个产品人都在热议的词语。

所有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增长:用户量的增长、收入的增长、销量的增长、用户时长的增长、订单量的增长……归根结底,所有增长的前提是用户量的增长。

而增长黑客就是为此而服务的。

一、常见的裂变形态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用户的分享,而这些分享有着各种形态,其中有些分享却莫名其妙地刷爆了你的屏。

常见的裂变形态都有哪些:

1. 老带新裂变——支付宝邀请送红包

老带新是一种通过老用户带动新用户,同时给予某一方或双方奖励的一种裂变形式。

随着用户获取成本的不断提高,微信支付争夺了下沉用户的支付路径,支付宝已经不止一次打出拉新送红包的活动。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2. 裂变优惠券——美团外卖分享领券

分享随机优惠券是在用户完成了一笔订单后,引导其分享链接,所有点击的人都能获取到“随机”金额的优惠券。

此裂变是从老带新裂变的逻辑中演进而来。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3. 纯分享裂变——小程序分享获利

这种裂变类型是最为原始的裂变,用户想要在某个产品里获得更多的权益需要通过分享来完成。

这种方式裂变只考虑到基础用户的分享意愿问题,而没有考虑到新用户的意愿;常见的有小程序分享获利。

4. 储值裂变——星巴克为她买杯咖啡

这种裂变具备很强的社交属性,用户A通过在平台上购买产品(卡券或礼品卡)而赠送给B,B必须通过此平台兑换产品,通过此种途径使得B必然会成为新用户。

储值裂变具有转化率极高的特征,而如何让A用户愿意购买则是此种裂变形态的难点了。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5. 砍价裂变——全民砍价邀亲朋好友来砍价

砍价裂变在运用微信这一载体实现了非常强的裂变效果:用户购买一个产品,如果能够让好友来帮忙砍价的话可以获得折扣。

这种裂变的效果非常好:购物的用户非常热衷于找亲朋好友来帮忙砍价,而对于帮忙砍价的用户来说,则不见得有很高的重视度了——往往是砍完即走。

6. 团购裂变——拼多多满团即减

用户裂变上玩得最得心应手的,拼多多称第二恐怕没人敢称第一;仅仅在3年时间,收获3亿活跃买家,2017年全年GMV高达1412亿元。

同样的成绩,阿里巴巴用了10年,京东用了16年。

团购裂变的方法是:让用户抱团购买获取更低的优惠价。这种裂变不仅能触成高分享率,且能达到高的转化量。

购买产品的用户希望能够获取更优惠的价格于是很热情的让朋友来抱团购买,而新用户发现团购能有优惠价也会很乐于组团购买。

表面上看:买家和卖家都获得好处,因而收割了大量的下沉用户。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7. 分销复利——环球捕手“的共享经济

许多集团都在不断换着法子来玩分销,环球捕手便是一个:

  • 达人用户入会299元,拉一个新用户提成100元
  • 经理用户后拉一个200元
  • 总监级别拉一个250

其中还有层层的复利叠加,本质上和传销性质不大,但只要处理得好适当约束却也是一个很好的裂变工具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

8. 性格、星座分析裂变——网易云音乐人格分析

此种裂变比较特殊,在于用户没有获得实际的利益,而自发地进行传播。这类裂变一般是触动了用户的心弦,从而产生了被了解、关注的欲望而进行分享。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9. 炫耀裂变——微信年账单

炫耀裂变常见的有晒账单、晒历程等途径。

主要的目的是:用户希望通过此行为塑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形象,从而满足虚荣感。

10. 成就裂变——游戏里程碑

一般在游戏的设定里,每个里程碑的完成都会有分享诱导,在用户成就感爆棚的时候诱导其进行分享裂变。

用户的动机来源于展示自己强悍的一面,而获得荣誉感或满足攀比心理。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11. 身份认同裂变——名人名言

这类裂变与炫耀型裂变差不多,也是通过分享名人名言或观点故事等到社交平台,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感,从而塑造其个人的形象。

等等……

以上为常见的裂变类型,透过表象,细细分析后,我们发现用户的分享行为都是带着利益性质的,如果没有利益的分享,用户是不会去做的,“利益”便是分享裂变的本质动力。

对于用户来说,利益可以是有形和无形的;我们可以本质性地归纳出两种裂变的驱动模型:

1)实际利益裂变

用户通过分享后,直接获得实际利益,如:红包,物品,虚拟商品,服务。

2)虚拟利益裂变

用户分享后,不能直接获得实际利益的,但能给该用户精神慰藉或心理感觉变化,如:获得成就感,受关注,和情感共鸣等。

在虚拟利益裂变中,用户的诉求本质上只有一个——身份塑造。

剖析用户的心理:

用户转发名言,音乐,甚至评价行为等都是是为了塑造身份,从而拔升自己在群体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用户转发分享娱乐搞笑类的内容,也是为了获得群体的关注度,从而塑造出自己快乐幽默的形象……

因此,虚拟利益裂变可以总结为一句话:

一切能够凸显个人与众不同的形象,而获得其他人关注(“利益”)的事件便是虚拟利益裂变。

二、设计一款裂变产品

上述我们讲到,用户裂变的诉求点都是从利益出发,而利益又分为两种模型,一种是显性的实际利益,而另一种则是相对隐性的虚拟利益。

下面,将基于本质”利益“来探讨,如何设计出一款病毒产品,让产品自带裂变,降低推广成本?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产品传播全过程(简易)

从产品接触到传播的全过程里,起着重要因素的对象有三个,分别是:产品,种子用户和分享机制。

可以抽离出三个对象进行一一分析。

1. 产品

产品是传播的前提,没有产品就没有传播可言。

C类产品更适合做产品裂变,B类产品进行裂变的难度相对则更难一点,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1997年的hotmail当时针对的用户群体便是商务性质的,但是因为采取了免费模式(解决痛点)+一个链接“现在就获取您的Hotmail免费信箱”(利益传播),在一年达到了超千万的增长,从此打开了互联网产品病毒营销的篇章。

C类产品和B类产品的裂变有着许多的不同,但是追溯到底层,本质上也是利益驱动体的,但需求会有所变化,在这里,我们着重讲的是C类产品。

在做产品裂变之前应该先要对产品进行深入的剖析,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做裂变,要考虑以下三点产品定位的问题:

1)需不需要?(产品需求)

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需要做病毒裂变的,做裂变的前提还需要基于产品需求为出发点。

如:产品还没成型,MVP(最小可行性产品)还未能达到PMF状态,这个时候,产品的需求不是在于推广裂变,而是完善核心功能,解决痛点。

2)适不适合?(产品属性)

产品的属性是否适合进行裂变营销是一个慎重思考的问题。产品若本身就是极高端用户,当用户多了未必能够带来正面效用,甚至可能带来更大的流失率的时候,企业就不该进行裂变营销。

当今追求奢侈品牌的女士们,又有几个知道铂金包的存在?爱马仕推出该产品就是为了奠定其高贵有内在的定位,满足极高端用户以及业界对爱马仕的肯定,同时让极高端用户区别开一般消费用户,当它的大logo包包满街跑时,它始终希望自己的铂金包处于极度不知名的状态。

此外,产品是针对B类还是C类,用户群体在哪里?是否可以通过网络途径覆盖到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3)做不做到?(资源匹配问题)

病毒营销的特点是:快和猛。

成功的病毒营销会在瞬间迎来流量的爆发,而服务器、带宽、技术支持等是否能够使得产品承受住瞬间如此庞大的并发量?产品的容错机制如何等等都要结合考虑,如果产品的资源无法匹配得起如此高的并发,给到用户不爽快的体验反倒会弄巧成拙。

2. 种子用户

种子用户是经常被忽略的一个关键角色,许多产品做得非常好,裂变机制也考虑到非常到位,就是没能爆发出来,其很大的原因就是忽略了种子用户这一重大的变量因素。

《引爆点》里指出:每个产品的爆发都有一个引爆点,而这个引爆点是通过种子用户叠加出来的;当种子用户未能达到引爆点的数量,产品也就无法爆发了。

同样的,种子用户也需要考虑三点问题:

1)是什么?(用户定位)

种子用户们是什么人?什么城市?收入如何?消费如何?使用该产品的场景和习惯是怎样的?

用户画像决定了我们的投放场景、时机、诱饵(利益点)、路径;没有做过认真的分析容易使得企业投放到错误的场景之中,从而无法达到裂变的预期效果。

2)如何触达?(触达渠道

分析用户画像的其中一个作用就在于:我们知道如何触达他们。

在《流量池》这本书上便指出,要建立流量池的思维而不是流量的思维;如果流量总是在用的时候才想办法去找,那么无论在成本和时间上都是很大的付出,但建立了流量池之后,我们则可以即用即得——即在产品推出后,可以迅速低成本推广开来。

当前,建立流量池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形态:

一种是品牌池

即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与认可度,让用户对品牌有信赖,但单纯的品牌池不能做到即用即得,从产品推广时不能保证及时和到达率,触达率不佳。

第二种是论坛信息池

这类池会搭建一个供用户互相交流的平台,或是企业对用户,或是用户对用户,常见的如微博、公众号、论坛、贴吧等形式;用户较为稳定和高质量,是一种官方储流的重要法宝,缺点是需要提供源源不断的话题资讯来保持活跃度,否则会是死粉遍野的情况。

第三种是水军池

这类池也可认为是卧底池,公司的运营人员会通过伪装的微信身份混入到其竞品或相关产品、行业、兴趣等的微信群里,活跃的发言建立起信任后,会在群里以用户的身份在产品需要的时候,推广裂变产品。

水军池是一种非常好的种子用户池——群内用户都为有产品需求的目标用户,因为兴趣或交流而聚在一起,有着高活跃度,定位精准,传播快等特性,运营地好容易成为“自来水”。

在许多大公司对于一个运营人员的考量有一条就是:看你手中握住了多少高质量的微信群。

假设公司里拥有4个运营人员,平均每人手中掌握300个高质量微信群,群用户数在200人。

那么,在水军池里的种子用户就有4×300×200=240000个用户,假设转化率仅有10%,也有2.4万的用户作为种子用户——这个数字作为种子用户,对于许多小公司来说已经是非常可观了。

这种方式,也是我非常推崇的一种建立流量池的方式,无需过多的打理换来的回报却是极高的。

类似的延伸还有在抖音,社区等平台以用户的身份来发布视频,内容或活动等,底下则是自己一群的水军在评论叫好。

(参考美团外卖在抖音上的运营)

3)分享到哪里?(分享渠道)

分享是裂变最为关键的一步,分享考虑两点即可。

第一,分享的形态

分享出去的是文字?图片?H5?小程序?公众号文章?

这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分析,但建议以“轻、便”为原则最佳。

轻,可以降低开发周期和成本,迅速对市场作出反应,降低风险。

便,方便分享,用户进行分享时无压力负担,甚至是愉悦的;要点是降低分享的门槛,增加分享的利益点,减少分享的操作步骤。

H5或图片(附带二维码)这两种形式是比较推崇的形式,这两种形式可以跨越平台的局限,增加用户触达的几率——当然,多种形式结合更佳。

第二,分享的平台

理论上来说,可分享的平台覆盖越多越好,每增加多一个出口,就多一个可能性。但随着可分享平台的增加也伴随着开发工作量和管理成本的增加。因此还是需要根绝业务和用户群体来选择分享的平台。

其次,还需要了解平台的局限性,什么平台应该以怎样的形式来分享过去。如:淘宝无法分享链接到微信,于是淘宝想到了用文字形式粘贴到微信上。

微信小程序也无法直接分享到其他平台,便可以使用图片+二维码的方式打通微信信息孤岛的问题。

3. 分享机制(玩法)

分享机制是病毒营销,低成本获客的核心点,也是本编文章的重中之重!

分享机制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产品是否具备病毒基因。

分享机制必须满足这些条件:有趣的玩法使得用户愿意分享并能够从而获利。

总结成三个词便是:有趣、意愿、获利。

有趣的玩法

是打开用户对待产品接受的钥匙,用户总是对于新奇的事情抱有新鲜感;切合用户需求,推出有趣的玩法,即考虑到玩法的趣味性,也考虑到产品的感知度,与产品的契合性。

途牛曾经打造出了一个爆款营销“只要心中有沙,哪里都是马尔代夫。”这张照片想必大家都看过,趣味十足,但是背后的操刀手却鲜有人知,好好的一次营销,转化率极低。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愿意分享

则需要考虑到用户的心理层面了。结合用户的定位和场景,考虑用户是否愿意和有充足的时间为此分享。

杜蕾斯在运营上做得非常到位,但是用户却不太愿意为其产品进行分享;导致大家到目前对于杜蕾斯的认知也都是避孕套,却鲜有人知他家的情趣用品也有许多品类。

这便是用户的心理因素所驱动,本质上用户所有的分享行为都是让自己获得更多利益。

在对待杜蕾斯这种产品,用户是有需求,有痛点,且有购买意愿的,但是却因为分享杜蕾斯的产品会塑造出个人猥琐的形象(在当前的环境),导致了个人形象(虚拟利益)的损失。因此,假设杜蕾斯搞大促也不见得会有好的裂变效果。

获得利益

本质论告诉我们:人类因利益而驱动行为——分享行为也是如此。

利益分为实际利益和虚拟利益。裂变的诱饵便是让用户获得利益。必须后置获得利益,让用户进行了有效的分享行为后才给予利益补偿,这样才能保证裂变的效果和转化。

需要强调的是:用户分享出去后,新用户进来应该要给予双方的利益,否则会增加用户分享的负担,降低新用户进入的欲望。

对于在乎得失的用户,诱饵为实际利益即可。

虚拟利益,对于高端用户或情感更为丰富的群体来说则更为合适。此类型用户追求更多的是成就感,获关注等诉求。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相结合的方式才能爆发出更好的效果。

三、病毒营销案例

案例:连咖啡口袋咖啡馆

我们以连咖啡的“口袋咖啡馆”作为案例,分析它们是如何设计此次裂变营销的。

2018年8月1日,连咖啡上线了“口袋咖啡馆“的功能,在短短几小时便已经刷爆了朋友圈,一天开了52万家咖啡馆,堪称病毒营销的典范。根据以上对于分享的动机分析,来看看连咖啡是如何进行产品设计。

连咖啡的产品定位

产品需求:

  1. 突破空间局限性,解决用户上班喝咖啡(提神)不便利的需求

  2. 突破市场咖啡价格与品质不对称的问题,让用户喝上物美价廉的咖啡需求

经过多年的咖啡店的教育,目前一二线城市对于咖啡的接受度较高,甚至有用户产生依赖的情况,用户常在工作中犯困的时候需要咖啡进行提神,连咖啡解决的正是切切实实的痛点。

产品已经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大量订单来满足公司现阶段发展,因此需要裂变营销。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产品属性:

产品为线上下单购买,咖啡外卖到家(工作地点)

连咖啡的定位便是线上咖啡外卖,且咖啡属于快消品,产品属性非常适合于裂变营销。

连咖啡的种子用户

 

用户定位:

连咖啡的定位为都市白领,下单的场所多为办公室

触达渠道:

  1. 明星代言,通过明星自身的流量池推广到各自的粉丝
  2. 公众号推广,前身的连咖啡主打的是星巴克咖啡外卖,早已积累了许多咖啡的拥趸,公众号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流量池,通过在公众号上的大肆宣传,让其瞬间积攒满了种子用户

分享渠道:

分享渠道采用了两种形态:

1)生成小程序码店铺/咖啡产品图片

用户可以生成图店铺的图片或者自家店铺咖啡图片(均带有小程序码),保存到相册里,通过此图片,可以分享到各个平台。打破了微信信息孤岛问题。

2)直接分享小程序给微信好友

用户也可以直接简单粗暴地给微信朋友们进行店铺的分享。

首先,微信对于市场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90%,开设微信小程序,让用户能够进行内部分享,已经可以覆盖到大部分的用户了。

而为了方便拓展到其他平台,增加曝光度,其余的用户则通过图片形态在其他平台进行覆盖。

连咖啡的分享机制(关键点)

此次的病毒营销结合了用户的痛点和心理隐性需求,即给用户带来了实际的福利,又倾听了用户的内心诉求,在利益诱饵上才有了结合运用的形式,才使得这起营销如此成功。

有趣的玩法:

玩法的设定和有戏特别像,像是一个养成类游戏,趣味性非常高。

用户通过所提供的丰富插件完成自家咖啡店的装修,由于丰富的插件使得每个用户都可以极具个性地装扮自己的咖啡馆。

而且,新手卖家只能上架5款咖啡,要想卖更多的咖啡,只能通过“升级打怪”,即让其他人多购买自己的咖啡进行升级才能解锁。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愿意分享:

连咖啡这次营销成功的关键是:抓住了目标群体的内心非常隐性的需求。对于都市白领或热爱咖啡的人来说,心中都曾有一个梦——在一个不快不慢的城市,拥有一家自己个性的咖啡馆。

而连咖啡为这些用户做到了,极具个性化的插图完全满足了用户对于梦想中咖啡馆装修的设想,个人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具象地展示,毫无疑问,分享的欲望必然强烈。

本质上满足了用户期望被关注,被因为与众不同的心理诉求,从而塑造出个人美好形象。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获得利益:

  1. 店长获利:

只需要有人光顾我的店铺并完成交易,店长能获得0.1杯的成长值,凑满了1杯后,店长可以对咖啡进行对换。

  1. 客户获利:

新店开张,当天进入的用户都能够以极低的价格购买到高价的产品,让进入店铺的客户感觉到切切实实的优惠和福利。

用户运营,G。,用户研究,营销,裂变

在裂变中,应弱化分享者的利益,强调被分享者的利益,才能引导用户积极分享。

四、总结

裂变的前提:产品,市场与用户定位匹配

裂变的核心:利益吸引,玩法有趣,愿意分享

裂变的基础:种子用户,渠道覆盖,技术支持

而裂变的本质是让用户觉得有好处,好处是想对而言的,务必根绝产品,市场,用户进行具体分析。

在每一个现象的背后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驱动力,抓住本质,感受它,领悟它,从而演化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裂变手段。只有用心思考才能找到创造出更多全新的可能,学会追溯本质思考问题。

 

作者:G。,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