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策划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移动互联网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Mon, 25 Feb 2019 09:37:3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6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运营策划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一份完整的运营方案策划思路,拿走不谢!!! //www.f-o-p.com/120619.html Mon, 25 Feb 2019 09:37:30 +0000 //www.f-o-p.com/?p=120619 运营方案,运营策划

 

写方案是一个必备的重要技能,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做各种方案计划有正确引导。

首先,切记:

计划不是对方向和愿望的罗列,也不是做任务列表,更不是写个目标清单。

这也是我个人一直引以为戒的。

而这种清单罗列式的计划方案一直都是最常见的,一逮一个准,大家也乐于去做这种方案。

非常快速的把各种高大上的目标以及想做的事进行一个罗列,看起来未来一片美好,前景一片光明,再搭载一些时髦词汇,比如“制造声量”、“品效合一”、“强势引流”、“强化社交DNA”、“引爆全网”、“KOL转发”……

写得是激情澎湃,指引江山,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看得也是热血沸腾,对未来充满憧憬。

而冷静下来一想,只是觉得:好嗨哦!

这种计划最大的缺陷就是:看似振奋人心,实则没有针对具体问题,更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那应该怎么去做计划呢?

在此之前,我们得先搞清楚什么叫计划。

在我看来,计划是实现清晰目标的具体路径,本质就是要解决问题。

在这一前提下,做计划就是为某个具体问题定制可实施的解决方案,并通过规划一系列行动举措来达成目标。

这其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背景分析——目标设定——实现策略——具体措施——人员分工——资源预算规划。

一、背景分析

前面说了,做计划其实就是要解决问题,那问题从哪来呢?

肯定不是拍脑袋。

我们需要对行业、对公司、对未来发展、对产品等等有个清晰的分析之后,才能找到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年的突破口。

对背景分析越多,找到的问题也就越具体,这样做出来的计划才是有方向,且有理有据。

做计划千万不要脱离所处的现状,想到哪是哪,怎么嗨怎么来。要知道,创意不难,难的是如何把创意和具体问题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二、目标设定

在有了要解决的问题后,接下来一定是要设定具体目标的。只有先有了那个“终”,我们才知道该怎么“始”,下一步该怎么做,一切后续行动举措都是为达成这个目标而做。

这个目标其实是大家平时最爱写的,老贼就简单说4个点:

1)所有目标设定的前提应该是基于前面的背景分析以及顺应公司的战略发展。

2)目标一般分为主动目标和被动目标。被动目标是公司/领导安排给你的任务或业绩目标。而主动目标则是你自己想去完成的事项。不管是主动目标和被动目标,都需要聚焦。

3)大目标要分解成小目标,通过逐个完成小目标来最终达成大目标。

4)你的任何一个美好的目标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可以用SMART原则进行优化,也就是你的目标需要是Specific/具体明确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达成的;Relevant/相关的;Time-bound/有时间节点的。

三、实现策略

一个问题的解决,一个目标的实现一定会有对应的整体策略进行支撑。比如KOL策略、IP化内容策略、品效合一策略、线上+线下广告轰炸策略、产品升级策略等等。

目标的设定是为了让一切行动方向一致,而策略的构思是为了让每一个行动更为具体,有的放矢。

四、具体措施及分工

下一步,你就需要对策略的实施进行行动分解。

也就是你将通过哪几个维度,用哪些手段、在什么时间达成哪个阶段目标。

并且把每一个实施任务分配到部门或人,每个人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庞大且困难的大目标,而是对应板块可操作的熟悉任务。

让每一个分解出来的小目标,在大策略的前提下都有具体的、可达成的、有负责人的手段。这样下来,整个解决问题的路径就比较清晰,而不是只有空空荡荡的目标。

五、资源预算规划

在所有的计划做完后,我们一方面对现有资源和预算做规划,另外还需要“装可怜”,也就是表明达成目的有哪些困难和顾虑,需要得到什么支持。比如人员支持、资金支持、资源支持等等。

别藏着掖着不说,玩英雄主义,企业检验一个人的标准始终是看结果,不花钱不要人不用资源并不能成为你的战功。

当做完了以上这些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一个计划才能算是完整的有效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高谈阔论。

如果规划不科学,弄不好就是整天瞎忙…

最后,说说老贼对写方案做计划这件事儿的3个观点:

1.有的人喜欢去应付

我宁愿去相信很多人是因为不清楚写方案计划的思路,所以做不好方案;而不愿相信他们是因为应付。

应付谁?只能是自己!真心话。

2.有的人觉得做计划只是形式。

我不知道在大伙各自的公司,做计划和方案是不是一个形式。

但我肯定的知道,做好一个计划,最大的收益人是你自己。

这是对自己思考力的锻炼,让你更清晰的知道目标结果导向,让你更了解公司业务流程,让你更会分析和利用行业趋势,也让你的管控能力一步步得到提升,同时整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审视的过程。

3.还有人说,我每年都在做计划,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这个问题我懂,说的是公司的决策老在变,做的计划很多时候都会被打散。

首先,变化肯定会有,连老板做的计划都会因为公司发展发生变化,这不是问题。

其次,做计划更重要的是思考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的过程。我们也要学会从变化中优化改进自己的方案。

总而言之,计划应该是解决方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目标清单。做计划除了是做详细规划,更是深度思考与自我审视的过程。

那么,你最近有做方案吗?

 

作者:木木老贼,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木木老贼(ID:mumuseo)

]]>
运营该如何去策划一个盘点类 H5 呢? //www.f-o-p.com/115858.html Sun, 13 Jan 2019 01:56:45 +0000 //www.f-o-p.com/?p=115858 运营策划

 

前天,微信报告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发布,结果只是小范围的引爆,还有很多用户一脸懵逼找不到生成报告的入口。

联想到前两天,「2018 支付宝年账单」霸占朋友圈,还在知乎热榜榜首停留了好几天,为什么同样是大厂的年终盘点,传播效果差这么多?

新媒体运营,陈维贤,用户研究,刷屏,用户研究,社交,H5

2018 支付宝年度账单

新媒体运营,陈维贤,用户研究,刷屏,用户研究,社交,H5

2018微信年度数据报告

每到年末岁初,朋友圈里的各种年度盘点、榜单、报告可以说是满天飞。

用户早已见怪不怪,却依然兴奋期待,不等到这些盘点 H5 出来,这个年仿佛跨不过去。

尽管有微信、支付宝、网易云“三座大山”在前,还是有越来越多的 App 和平台加入年终盘点大军,想要一战成名。

我不禁思考,为什么年终盘点类 H5 具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和传播性?

作为运营,又该如何去策划一个盘点类 H5 呢?今天,我们来聊聊年终盘点策划那些事儿。

01什么是盘点型 H5

盘点型 H5 的本质还是对内容的盘点,只是运营同学将盘点得到的精华内容以 H5 的形式来展现。按照盘点的逻辑,可以分为两大类:内容型盘点 H5  VS  数据型盘点H5。

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我为每种类型筛选了优秀案例来进行说明。

1)内容型

内容型盘点 H5 与年度大事件盘点文章类似,可能以某个领域或主题切入,展现过去一年与其相关的大事件,比如娱乐圈画传、年度影单、年度十大关键词等。

新媒体运营,陈维贤,用户研究,刷屏,用户研究,社交,H5
网易新闻《2018娱乐圈画传》

 

新媒体运营,陈维贤,用户研究,刷屏,用户研究,社交,H5

知乎《2018年度影单》

当然,在抢夺用户注意力的今天,仅仅让用户“看”已经不能满足运营同学的野心,于是有一些内容型的 H5 还加入了互动:

新媒体运营,陈维贤,用户研究,刷屏,用户研究,社交,H5

腾讯新闻《18秒破解年度表情》

 

新媒体运营,陈维贤,用户研究,刷屏,用户研究,社交,H5

界面新闻《你会用哪张照片标记2018年?》

此外,内容型中还有特殊的一类:时间型盘点。即按照时间轴的模式,线性地展示过去一段时间内某品牌或产品的大事记。

由于内容本身缺乏惊喜性,且与用户联系的程度低,时间型盘点目前已经不太常见。

新媒体运营,陈维贤,用户研究,刷屏,用户研究,社交,H5

可口可乐《分享快乐128年》

2)数据型

数据型盘点常见于工具型 App,通过回顾用户数据,展示用户这一年的“活动轨迹”或“消费轨迹”。

由于用户价值高、用户愿意出于炫耀等心理自愿转发分享,这一类盘点 H5 容易产生刷屏爆款。

新媒体运营,陈维贤,用户研究,刷屏,用户研究,社交,H5

瑞幸咖啡《2018,陪你走过的那些“蓝”忘时刻》

新媒体运营,陈维贤,用户研究,刷屏,用户研究,社交,H5

豆瓣《2018豆瓣书影音报告》

运营同学在动手策划年终盘点型 H5 之前,可以先思考自己的产品适合用哪一类型的盘点逻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① 如何体现产品/品牌特色

② 数据是否能够获取

③ 竞品是怎样盘点的

④ 用户是否会感兴趣

02数据型盘点的 3 种类型

从这几年朋友圈刷屏的情况来看,数据型盘点逻辑是传播度最广的,比如《2018 支付宝年账单》和网易云音乐的《2018 年度听歌报告》等。

数据型盘点 H5 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报告型数据、用户型数据和产品型数据三种类型。

① 报告型数据盘点 H5 

就是将行业报告做成 H5 的形式,往往跟报告一样有大量图表和分析。比如说,腾讯视频发布的《关于 Z 世代用户行为的真相》就很典型。

,新媒体运营,陈维贤,用户研究,刷屏,用户研究,社交,H5
报告型数据 / 腾讯视频《关于 Z 世代用户行为的真相》

② 用户型数据盘点 H5

把跟用户(也就是“我”)相关的数据整合并进行展示。比如说,虽然没有刷屏,但是做得也不错的QQ 音乐《你的 2018 音乐记忆》。

新媒体运营,陈维贤,用户研究,刷屏,用户研究,社交,H5

用户型数据 / QQ 音乐《你的 2018 音乐记忆》

③ 产品型数据盘点 H5

展示产品自身的数据表现,作用主要是品牌传播。比如说《华为 2016 年报摘要》展示的就是华为在 2016 年取得的成绩。

新媒体运营,陈维贤,用户研究,刷屏,用户研究,社交,H5

产品型数据 / 《华为 2016 年报摘要》

这三种数据类型可以混合使用,比如昨天的《2018 腾讯数据报告》就混合了 3 种类型:用户数据和智慧生活是产品数据,人群表情包用户习惯是报告数据,最后的“与微信同行 n 天”是用户型。

新媒体运营,陈维贤,用户研究,刷屏,用户研究,社交,H5

《2018 腾讯数据报告》中的产品型数据盘点

新媒体运营,陈维贤,用户研究,刷屏,用户研究,社交,H5

左报告型数据盘点 ,右用户型数据盘点

在三种数据类型中,用户型数据盘点是最容易引起用户分享的。背后的原因也很好推测,用户都喜欢分享跟自身相关的内容,用户型数据盘点 H5 往往能能满足用户炫耀的需求,能让用户主动转发。

03用户型数据盘点 H5 易忽视的坑</h2
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个做用户型数据盘点 H5 很容易忽视的坑,那就是,用户数据并不是产品自带的!

14 年底“支付宝 10 年账单”刷爆朋友圈,当时我在贴吧做内容运营,也曾经想在贴吧做一个类似的用户型数据盘点。

我列了一些用户基本数据,包括“何时加入,关注了几个吧、发了多少贴、获得了多少赞”等,兴奋的跑到数据组提数据需求,结果数据不全,只能获取到用户的近 4 年数据,计划夭折。

所以在此给做新项目的小伙伴提一个建议,在给产品做数据统计部署时,记得统计下基本的用户画像,这样每年想用画像做传播时,就不会像我一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有的小伙伴可能想问,我的用户数据没有那么完整,但是我也想做用户型数据盘点,是不是只能放弃?

其实,如果 H5 本身对数据的要求并不精准,只需要粗略的数据的话,可以通过用户提交的数据,加上一些产品特定的算法,也同样可以为用户产生专属的数据报告,进而获得比较好的传播效果。

比如说,懂球帝《和顶级球星比工资》,就是一个典型的“不精准”的用户型盘点 H5,输入个人月薪,即可跟球星比买房、买车所花的时间等。

新媒体运营,陈维贤,用户研究,刷屏,用户研究,社交,H5

懂球帝《和顶级球星比工资》

报告型 H5 的传播效果也不错,排在用户型数据之后。它在数据获取上也更加多样化,除了产品数据外,还可以通过用户调研,参考其他文献等方式。

最后,产品型数据,基本属于品牌层面的传播,能够刷爆朋友圈的概率非常少,除非是类似微信、淘宝、支付宝、QQ、贴吧、百度这些品牌,已经成为一种 IP 的产品报告才有传播的希望,因为除了内业从业者之外,用户没使用过你的产品基本上不会关心你的产品数据。

根据传播效果将这 3 种类型的 H5 的排名为:用户型数据盘点>报告型数据盘点 >产品型数据盘点

04如何做好数据型盘点H5

了解了数据型盘点 H5 的类型之后,下一步就是如何做优秀的数据型盘点 H5 了。我从这些刷爆朋友圈的盘点型 H5 中的,剖析出了一些可以供我们在做年终盘点时复用的经验。

1)内容挖掘

这里的内容挖掘重点指的是数据的挖掘,它是数据盘点型 H5 的原始参考数据。在这个环节,需要挖掘哪些类型的数据属于要运营做出决策的,具体来说可以包含以下几类数据。

① 用户基本数据

星座、年龄、性别、注册时间、所在地、感情状况、收入、行业、使用产品次数、产品使用峰值等具有产品特色的用户基础数据。

② 互动数据

发贴、评论、回复、点赞、搜索量、关注量、地理位置签到、打卡、购买等具有产品特色的互动数据。

③ 产品数据

男女比例、用户总量及增长、地理分布、功能使用时长、DAU/MAU、关键词出现频率、交易量及增长、移动端/PC端在用户与收益上的对比,等具有产品特色的互动数据。

2)内容整合

在第一阶段挖掘到的数据是散乱的,没有具体的主题。

所以需要运营从这些数据中发现规律,策划出能够引起用户兴趣的数据主题,然后根据的主题确定一些有意思的维度来支撑它,同时将挖掘到的数据尽可能的分配到这些维度中。

这里以《2018 支付宝年账单》和网易云音乐的《2018 年度听歌报告》为例。

支付宝年度账单的数据维度有整体消费数据、饿了么数据、线下支付数据、出行数据、环保数据、公益数据等维度,包含以下核心数据:

新媒体运营,陈维贤,用户研究,刷屏,用户研究,社交,H5

网易云音乐的年度听歌报告维度有基本数据、心情数据、爱好数据、消费数据等,包含以下核心数据:

新媒体运营,陈维贤,用户研究,刷屏,用户研究,社交,H5

3)内容包装

内容包装主要是指数据的包装,目前常见的包装有最高、比例、累加、平均、趋势、分布、对比、拟物。

当然也有数据本身就非常有意义不需要包装的,比如谁是你第一个加为好友的用户。这里不做赘述,总的来说有一个原则:呈现最有意思的数据给用户。

4)内容传播

数据挖掘好了,整合与包装也完成了,就可以开始传播了吗?并非如此。

还需要检查各个页面的关键路径数据统计是否完成埋点,做好页面各个模块流量监测,根据数据分析做专题内容实时调整。

在内容触达用户层面,运营主要负责的是站内推广(首页、push、EDM、短信、弹窗),基本上好玩的用户型数据盘点都会引起站内用户的自发的参与传播。

05总结

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最大优势在于用户的行为都可以被精准记录,拥有海量的数据。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优势,互联网产品可以在每一年的尾声发布用户行为数据盘点来做传播,往往也都能够达到刷屏朋友圈的效果。

希望各位运营小伙伴都能够做一个非常赞的年终盘点案例。

 

作者: 运营研究社 ,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运营研究社(U_quan)

]]>
如何运营策划一场线下活动? //www.f-o-p.com/112329.html Tue, 18 Dec 2018 02:30:17 +0000 //www.f-o-p.com/?p=112329

 

上周末参加了两天一夜的线下活动,无论是在流程设计还是用户体验上,都创造了良好的用户体验。下面我将从3个方面出发,分析活动现场人气爆棚的三大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活动运营可以学习的三大技巧。

一、造势

造势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表面层,主要为了烘托某个人或某个事,让用户有“哇”的感觉,核心关键词是:意外之喜。

在这场活动中,最大的造势是为分享嘉宾所准备的,主要体现在T型舞台和嘉宾入场两大方面。

T型舞台:舞台非常大,正好呈现一个T字形,分享嘉宾在交点那里开场,不时走动,与台下观众形成互动。舞台有1米多的高度,一横一竖大概是10多米的长度,全部铺上了红色地毯;两个不同分享嘉宾,所营造的氛围截然不同。

  • 第一个嘉宾入场前,全场起立迎接嘉宾入场,嘉宾从红色地毯缓缓走来,与台下观众形成互动,用户感觉是“明星和焦点”。同时以游戏设置,引导用户产生激烈的掌声,开场前的造势已然营造成功;
  • 第二个嘉宾入场前,是让才艺表演人员上台,持续大概3分钟,迎接嘉宾入场。才艺表演不是普通的唱歌或跳舞,而是传统“琵琶奏”,一曲琵琶完,观众的情绪可以说是达到了高潮。因为稀缺感和意外惊喜感的铺设,掌声不断。

一场现场活动,“造势”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分享嘉宾如何与普通观众形成差异化?分享嘉宾如何成为全场核心所关注的关键人物?活动现场200多人,如何成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造势”在运营环节中可以说很常见,主要的技巧是“差异化”,达成目标是激起用户的“好奇心”,目的是引导用户达成“具体的目标”。

二、参与感

活动现场200多人,如何让他们充分参与其中,形成互动和粘性感?

小米在刚创办之初,靠的是小米的铁杆粉丝,不断建立与铁杆粉丝的良性互动。不仅是让用户参与小米产品的优化,更让他们参与小米的发展变化。

“用户参与感”有多重要?

作为小米的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出版了一本《参与感》的作品。在这本书当中,作者强烈表示,用户参与其中,能最大化引起用户对产品的关注度。

在这场活动中,参与感的体现主要表现在:频繁互动,不忽略每个个体的感受,同时让观众具备“主人翁意识”。

不被集体孤立是每个个体的诉求。

如何让两百多人都能有强烈的参与感?现场的做法是每个小体团队都有官方服务人员,与观众一起听课并提供服务,同时引导他们产生互动;互动时,嘉宾走下现场,不断激励每一个个体和团队;不定时,随机抽取台下观众上舞台。

上舞台时,几乎都是抢着上去的,这一点离不开现场的氛围和嘉宾的引导。“参与感”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荣誉感和被关注的心理,不仅如此,还与活动现场产生了强烈的链接感。

参与感的重要关键词是“主人翁意识”,不让观众感受到与活动现场格格不入,让每个观众都有强烈的上台欲望、分享欲望、成长欲望。

三、用户激励

两天一夜,如何不让用户产生审美疲劳或倦怠感,始终保持“激情”?

在这一点上,离不开“用户激励”和“即时反馈”

用户激励采用“积分制”,积分排名前三,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奖励基金,同时影响活动的前三名,积分越多,激励内容越多;获得更多积分方式的手段是“反馈”,观众把所学知识以微信群的方式反馈给所有人,观众及时与台上嘉宾产生互动。

不仅是观众给嘉宾反馈,同时每个小团队的官方人员所给观众的反馈、以及分享嘉宾给观众的反馈、观众与观众之间的反馈。“即时反馈”带来的满足感,让200多个观众在长达两天一夜的时间里,始终如一的保持激情。

用户激励在告诉观众,个体影响了集体,个体的表现也会为集体带来荣誉感,而且用户激励的方式极其简单,同时还能让用户所有所学全部得到体现。

即时反馈在告诉观众,你所学的每一项都能立马用上,学习的东西都是具备价值性和可用性的。

从以上3大技巧中,有如下总结:

  1. 表面的的形象管理:无论是对现场环境布置,还是对分享嘉宾的个人形象管理,都能让用户感受到“惊喜和愉悦感”;
  2. 不冷落每一个个体:个体是跟随群体的方向的,但与此同时,个体也会影响到群体;“从众心理”所产生的作用,超乎我们的预期;
  3. 让用户感受到被关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被人喜欢、被人关注;
  4. 拿你所要换你所有:想要什么,想达成什么目标,谁会帮你达成,你就需要为对方付出点什么;对方喜欢什么,你有就给、没有就创造有;
  5. 注重用户反馈:参加一场活动,用户都是带着某些期许而来,用户预期是否被达成?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达成?这是核心关键所在,没有人喜欢浪费自己的时间去参加一场没有任何意义的活动。

一场好的运营活动,倒也不能是表面看上去“人气爆棚”,持久的战斗力更为重要。

短暂的影响力,在“围城”内的欢呼,不一定出了“围城”还能一如既往。分辨一个活动是否足够好,不仅仅是带来了超乎预期的体验感,更重要的是“是否真正产生了价值”。所有的技巧都是套路,作用都是锦上添花。内容不够精彩,没有核心内容作为铺垫,再好的套路都只能是“维持”。关键词是内容+真诚。

 

作者:大童小逸,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大童小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