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Fri, 29 Mar 2019 09:26:0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0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金字塔原理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写好公众号文章开头和结尾的18条建议! //www.f-o-p.com/106978.html Mon, 19 Nov 2018 03:56:58 +0000 //www.f-o-p.com/?p=106978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说:

“自己是做新媒体运营,写文章的时候总是想好了内容框架,但是却不知道开头和结尾要写什么。有时候,文章都写完了,开头还迟迟不会下手。”

在写文章的时候,这个现象其实很常见,就像很多人总是对于标题犹豫不决,不知道怎么写。但偏偏,开头和结尾又至关重要。

不是用户点击标题进入了你的文章,他就会乖乖认认真真看你的文章。没有文章开头去激起他的阅读欲望,让他将注意力放到文章上来,可能你的用户早跑了。而不会写结尾,又可能让你的文章前功尽弃,甚至烂尾。

so,如何去写好公众号文章开头和结尾呢?

这里小编给大家一些马上就可用的建议,如果你有印象,你会发现很多大V的文章开头和结尾也都是这么写的。

一、文章开头

浓缩精华:可以对文章核心点进行简要概括,让读者提前有预期。比如可以在开头写出文章内容框架,让读者阅读理解更轻松;也可以概括全文要讲的内容,为什么讲,看完能得到什么;

固定风格:可以专门基于自己公众号调性编辑一个独有的开头,固定风格版式,长期使用。而每次只是换换不同主题的关键词,比如“大家好,欢迎收听你的月亮我的心……”

描述痛点:可以抛出广大读者扎心的痛点,激发兴趣,然后一步步给出建议或者解决方法。这样的文章结构基本符合《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SCQA结构;

制造悬念:可以一开始制造悬念、塑造反差、形成冲突等等,激发读者好奇心。这应该是我见过最多的开头形式了。

金句名言:可以用强大的金句或名言直接给整个文章定调,马上让读者点头叫好。不过,名言好找,金句难求啊。

来碗鸡汤:类似金句,发鸡汤也是很常见的一个文章开头方法。虽然读者对鸡汤越来越免疫,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好的鸡汤总更能让人共鸣,卷入情感。

讲个故事:还可以开头就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会讲故事的人从来不担心不会开头,它仍然是吸引读者阅读最有效方式之一,有时甚至没有之一。

开门见山:还可以有事说事,开门见山的表达观点。这个方法还是非常适合现在碎片化阅读时代,因为不罗嗦,也不绕,有啥直接说。

引入事件:也可以直接就通过描述一个新闻、自己见闻或最新事件等,将目光过渡到正文内容。这在文章开头的作用其实和讲故事很像。

讲个现象:也可以写一个普遍的现象,或者突然出现的现象,再或者很多人还没发现的现象,关联到正文上去。现象洞察得越透,用起来越是惊艳。

OK,写好公众号文章开头的10条建议,就说到这。

 

二、文章结尾

再说说文章结尾的一些写法:

总结全文:可以对全文进行简要概括总结,在文末帮助读者最终理清思路,突出可感知价值。

强调观点:可以再次强调全文核心观点,并升华主题,让用户牢牢get你的点。

鸡汤共鸣:可以直接甩鸡汤,就是要赤裸裸的打动读者。

金句名言:可以制造金句或引用名言,逼格立马提升,这也会刺激读者分享,引用到朋友圈

话题互动:也可以针对性抛出一个互动话题,引发讨论。未必需要一定和文章相关,重点是形成风格。

下期预告:也可以做个下期内容预告,绑住你的读者。持续关注吧,下期更精彩!

抛出问题:还可以在文末抛出和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或是一个新的问题,会在下期或回复关键词给出答案。继续关注吧,这里有解答!

惯用口头禅:还可以编辑一段自己独有风格的结束语长期使用,可以是这个号的口头禅、可以是Slogan、也可以是特意准备的一段话……

Anyway,就算你确实是想不到好的结尾,也不要用一堆无关的废话,哪怕是用一个很有个性的 END 也比烂尾要强。

回到开头知乎上的那个问题,其实老贼觉得不是你想好了内容框架但不知道开头结尾写什么,恰恰是因为你并没有做好这个文章框架的系统构思。

如果想清楚了,你就很清楚文章的脉络是什么、你会如何层层推进!你就像一个建筑师,你的文章其实就是你要建的大楼,一旦你把建楼的每一步都想清楚了,构建了清晰的图纸,剩下的就是让它漂亮的建出来。

这个时候,你不应该是不知道写什么,而应该是纠结于如何写会更好。

所以,以上这些建议就派上用场了!

 

作者:老贼,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木木老贼

]]>
卖货文案怎么写,才能让用户马上掏钱? //www.f-o-p.com/105812.html Mon, 12 Nov 2018 01:38:41 +0000 //www.f-o-p.com/?p=105812

 

为了能够让见过不少关于卖货文案的你们,能够动心,能够对我的文章产生一点点期待和兴奋感,还真是有点难度呀。

在打算写关于卖货文案这一系列文章的时候,我告诉大家一个完整的卖货文案一般包含4部分内容:

  1. 吸引用户的目光:如何起一个让用户2秒内达到颅内高潮的标题
  2. 激发用户的欲望:如何有一个能让用户产生好奇心和疑惑感,一定要知道事情后续发展的开头;
  3. 让用户产生信任:如何能够让用户信任你,觉得非你不可?
  4. 引导用户立即下单:如何让用户觉得花钱买这个物品,不肉疼,甚至还很享受?

前面的系列文章中,分别讲述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概括,一方面能让你节省时间,不用返回阅读历史文章,就能回忆起重点信息,另一方面也便于你快速获得这篇文章的沉浸感。

01

激发欲望常用两种方式:痛点法和故事法。

(1)痛点法

在文章开头,结合用户在生活或者职场中最容易出现的痛点问题,来刺激他们尝试去找到解决痛点的方法。

如何将用户的痛点描述出来,我给大家推荐了《金字塔原理》中提到的非常经典且屡试不爽的方法——搭建SCQA模型:

  • S(Situation)背景——描述一个大多数人都能结束且无异议的背景,为你接下来要讲述的故事内容搭建好特定的时间和空间;
  • C(Complication)冲突——推动故事的发展,能够让读者提出疑问;
  • Q(Question)疑问——在前面“冲突”的指引下,读者提出“为什么”、“怎么做”等疑问。比如:冲突是“发生了阻碍任务完成的事情”,读者的疑问是“在这样的冲突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 A(Answer)回答——基于冲突和读者在该冲突下提出的疑问,我们针对该疑问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2)故事法

用户骨子里面喜欢贴近生活、充满细节的故事,通过在文章开头讲述一个好故事,能够快读地吸引读者阅读我们的文章,帮助他们进入到我们为他们构建的一个特定场景中,提升他们的沉浸感。

并且,想要快速构建一个故事,我给出了5步故事写作法:

  • 主人起点低,但有目标,想要改变;
  • 为了这个目标,主人公行动了;
  • 行动过程中,老艰难了;
  • 因为某个原因,出现了一个转折点;
  • 因为这个转折点,主人公实现了最初的目标,还收获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东西。

02

那如何让读者对我们的产品产生信任呢,我这里提到了4种方法, 分别是:

(1)讲述事实

从生产细节和产品品质两个方面来讲述我们的产品在生产方面的信息,越细节越好。

你可以自己去往产品生产的第一现场,亲自去体验生产一款产品的全过程,也可以和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聊,通过聊天来深挖产品的信息。

(2)借力权威

借助于能够突然我们产品牛逼厉害的信息,来提升我们产品的逼格。

大公司推出新的产品,那么这个大公司就是新产品的权威代表。

小公司推出产品,想要借力权威,就要尽力去找我们产品从生产到推送给顾客这一个过程中能够帮助凸显我们逼格的东西,哪怕是我们的材质或者某一个人,我们都要去蹭。

常见的权威无非是:

  • 某个领域的专家;
  • 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
  • 民间有权威的机构或者组织。

(3)专家人设

构建一个最了解我们产品以及我们产品对应的用户群的专家人设,能够专业地为读者讲述我们产品的特点以及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产品,能够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

如果你想要为你的产品构建这样一个专家人设的话,我给出的建议是通过设计这个产品的人的第一视角讲述自己设计这款产品的背景、原因和目的等等信息,可以让用户明白虽然这个产品不够大牌,但是设计师却非常尽心尽责,也切实能够帮助我解决问题。

(4)顾客证言

通过已经购买使用过该产品的顾客的证言,帮助打消其他用户内心的疑惑。

使用顾客证言的时候,要注意第一是要使用大白话,通俗易懂,不要文绉绉的;第二是要中立,不要过于夸赞产品的优点。

03

现在,欲望也激发了,也让读者对我们的产品产生信任了。有了这两步,引导读者购买就变得顺理成章。

但是,我们这个时候,不能直接告诉他们:

  • 八折八折,统统八折,只限今明两天;
  • 买一送一,买到就是赚到。

这都是什么神仙文案啊,多low啊。你从读者的角度想想看,你接下来是要TA花钱啊,钱的事,那可是大事啊……

如果你没有给到TA一个合理的花钱的理由,那么TA有极大的可能去“稍等一下”,去冷静冷静;甚至可能一不注意,我们前面做的一切都功亏一篑了。

那么正确地引导读者下单购买的方式是什么呢?

接下来我告诉你4种方法,每一个方法我会结合案例向你解释,并且给到你可供你模仿使用的模板。

别急,我们一个一个看。

(1)价格锚点

这里主要是应用了一种对读者行为决策有很大影响的心理效应:锚点效应。

何为锚点效应?

锚点效应是指人在判断一样东西的价值时,会参考脑海中曾经有过的类似价值,这个脑海中的类似价值就像船上的锚一样,给我们作为参照。

举一个不合适的例子就是,你去相亲的时候,拉上一个比你丑的坐你旁边……

那么对应到我们卖货文案中,它就应该是:在讲述价格的时候,给读者展示一个和我们产品类似但是价格比较高的产品价格,然后引出来我们的产品价格,向读者传递出来我们产品价格的合理性。

这里为大家列举一个例子:植观氨基酸洗发水刚推出的时候,产品的价格相比较于普通洗发水而言,可能会高出2-3倍。那么如何让普通用户接受这样的价格呢?

植观洗发水在投放的文案中描述了这样一句话:

很多人,脸上抹着上千元的护肤品,头皮却用着几十块的工业制剂,让人心疼……

通过几千元的护肤品,引出来几十块的普通洗发水,进而向读者传递出我们的氨基酸洗发水,不同于几十块的洗发水,价格虽然偏高。但是你用了上千元的护肤品,用这个价格稍微高点的洗发水,也没什么不好吧。

再来列举一个例子:最近看了不少线上知识付费课程的推文,我发现很多推文的后面都会运用到价格锚点。

比如:

在线下,春楠的收纳整理服务需要 3000 元/天,而现在,只需要 99 元,轻松学会改变人生的12个整理术!

作为私教,Matilda单次课程价格在1680元+,这次我们为你争取到了699元的优惠价,首批购买学员,还可享早鸟价599元,3月16号恢复原价699元……

(2)价值塑造

通俗点讲,就是要让用户觉得我花表较少的钱,就拿到了很高价值的东西。

对于价格还不算高的产品,我的建议是直接使用这种方法。那可能有人要问,我家的产品没办法啊,价格就是比较高啊,这个怎么办?

对于价格比较高的产品,我的建议是均摊法。将高价格平均到每一天,每一分钟,这样就会让读者觉得“emmmmm,也不是很高,价格也还行”。给读者营造一种没怎么花钱还蛮省钱的感觉,这样就能达到我们的目的。

这里为你举一个例子:

很多同学都说实用,毕竟整套课程下来,还不到一只口红的价格。

与其花费时间在网上找教程、做攻略,测试各种网红款护肤品,不如用一支护手霜的价格,听一听来自韩国明星皮肤管理老师,带给你的一整套皮肤管理方案。

这里将高价格转化为护手霜、口红的价格,你的第一感受是不是也觉得没那么贵?

(3)构建稀缺场景

告诉读者,我的这个产品不是量产的,而是一年一次,或者半年1次,错过了可是真的要等很长时间,而且也很难保证你在等待的过程中,能够遇上和我这个产品一样牛逼的产品。

这里为大家举一个例子,一看就懂。

2012年,“第九课堂”有一次推出了一门课,课程名称是《500强销售总监的独木内销售秘籍》。原以为会有很多人来报名参加,结果整个推广下来,发现整个转化率不到1%。

后来将推广标题调整成了《世界500强中国区销售总监限量招收20位门徒海选开始》后,在原有资源不变的背景下,报名率得到了极大的转化。

用户往往就是这样,当一个东西越稀缺的时候,用户对他的感知、渴求就会越强烈;但如果这个东西就是完全开放的、谁想要付点钱就能拿到,那么对用户的感觉就一点都不强烈。

(4)正当消费理由

有很多时候,读者已经认认真真地读完了你的卖货文章,并且非常非常的心动,但是TA的内心还是在犹豫,这种情况下,TA犹豫的原因无非是下面这样:

我要花钱了,我的存款也不是很多,哎呀,我好愧疚啊,但是我好想买啊,但是我好穷啊,不行不行,我真的想买……

面对这样的场景,你需要做的就是正面给到TA一个消费理由,减少用户的负罪感。

这个场景在卖保险中是比较常见的,之前网上有这样一个视频非常火爆,就是一个卖保险的大姐在教育一个刚进入保险行业,不好意思向其他人推销保险、劝导购买保险的新人,视频里面有这样几句话:

当你急用钱时… 能拿出5千的是同事;能拿出2万的是朋友;能拿出3万的是亲戚;能拿出5-10万的是兄弟姐妹;能拿出20万的是父母;能拿出30万甚至50万的,只有保险公司%……拒绝保险就是, 拒绝平安,拒绝幸福!

听完这段话,你是不是很有冲动?因为她给了你一个正当的消费理由:买保险,就是为自己买幸福。

这样的话术,同样可以应用到我们这里来的。

我们可以告诉用户,我们的产品正在促销,不趁着促销便宜购买,非要等到促销结束后购买才是不合适的行为。如果我们的产品的售卖恰巧和一些节日有关联,我们可以告诉用户,你有权利在这一天为自己送上一份礼物,这是对自己的奖励,是自己该得的。

总而言之,借助于正当消费理由,我们要告诉读者你这样做是对自己好,对别人好,对自己对别人好的事情,为什么要感到愧疚呢,我们要享受这种行为带给我们和他人的幸福感和愉悦感,这是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的部分啊。

关于引导用户下单购买,要说了就这么多了,其实我们在激发读者欲望、让读者对我们产生信任这两个步骤,做到优秀后,读者下单购买我们产品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大了。

这时候对于读者而言,TA就需要你给TA一个理由了。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读者的这种需求,既然读者有这样明显的需求,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04

对于卖货文案的4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已经讲述了其中的3个:激发读者欲望、让读者对产品产生信任、引导读者下单。

在做完了上面这么多后,还有遗憾。比如:卖货文案的标题怎么写?如何提升卖货文案的可读性等等,还没有讲述。

不过别担心,这些都在我的写作计划中。接下来,我依旧会按照制定的推文计划产出剩下的文章。

在这个过程中,我所说的信息、我提出的建议当然并非仅此而已,如果你有好的经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我们互相学习。

 

作者:佳爷,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佳爷

]]>
25个能不断撬开你脑洞的营销运营经验(下) //www.f-o-p.com/104813.html Fri, 02 Nov 2018 01:58:30 +0000 //www.f-o-p.com/?p=104813

 

营销运营总是没有标准化的完美解决方案。但是,生活、工作中,总会有一些知识点或者经验,让你一下茅塞顿开,灵感爆棚。

而每次,看到这样的知识经验也总有一些收获和启发!

这样的感觉对我来说是非常美妙的,就是那种脑袋里面跟开灯一样灵光一闪的感觉。

上一次,在《25个能不断撬开你脑洞的营销运营经验(上)》给大家分享了12个非常棒的经验和案例,今天继续品味后面的13个。

希望你的营销脑洞能被顺利撬开!

13、5招让你的文章流畅易读

现在的很多文章都太难读了,语言乏味、苍白无力,逻辑混乱,缺乏故事性,排版脏乱差等等。

那怎么提高你文章的流畅性呢?

1)开头创造缺口

可以找到违背常识性认知的部分,激发用户对“真相”的渴望;可以指出别人的错误,激发用户对“正确”的渴望;还可以用成功案例,激发用户对“成功”的渴望。

2不断的顺应读者疑问

有时候直接告诉他答案,不如先让他产生疑问,抓住他的注意力,让他脑子转起来,并对问题的答案产生渴望。

注意,这里让读者产生疑问,并非不停的提问,很多时候疑问会暗藏在陈述句里,你要学会这种写作技巧。

3)结尾体现价值感,并引发共鸣

最好是对文章内容进行一个总结、提炼、升华,让读者感觉这篇文章很有价值,看完确实学到东西了,要首尾呼应。最好能戳中读者,引发共鸣。

4)结构、段落清晰,多提炼小标题

把文章分成几大部分,每一部分标一下 1234,并且多提炼小标题

5)不断给用户提供阅读奖赏

文章除了必须传达的内容,还要多附赠给读者一些东西。

比如文章多配一些高质量图片,比如文章插入与内容相关的精彩视频,比如文章看着累了突然就穿插一些吐槽和段子等等,这叫阅读奖赏。

14、写出伟大文案的7个步骤

在约瑟夫·休格曼的《文案训练手册》中提到写出伟大文案的7个步骤:

 

步骤一:成为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专家。当我深入研究产品或服务的每件事情的时候,我得到了比其他任何资源都要多的伟大创意。

 

步骤二:了解你的目标客户。“哪些可以激励你的潜在客户最终成为你的顾客?”“谁是你的典型客户?”了解这些能够开阔你的视野,同时激发出很多好主意。

 

步骤三:写下你的标题和副标题。它们必须要能抓住读者的视线,创造出足够的好奇心,促使读者可是阅读第一句话。

 

步骤四:撰写文案。不要为句子结构、语法和标点担心——只要开始写,并且继续写,将你脑中所有关于这个对象的事情运转起来。

 

步骤五:编辑文案。改正拼写、语法、标点和句子结构的错误,删除那些与表达你的想法不相关的多余词语。

 

步骤六:酝酿。停止编辑,将文字放在一边,出去散一下步,或者做一些其他令人愉悦的事情。你会很惊奇地发现从文字旁边离开给你带来的好处。酝酿的时间越长,效果就会越好。

 

步骤七:最后看一下你的文案。你会惊奇地发现在这最后一看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精练。当然,你也可以简单地重复步骤五和步骤六。

15、纽约地铁犯罪治理案

 

美国纽约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可以说是犯罪盛行,每年的严重犯罪活动超过60万起,光谋杀案就超过2000起。而地铁则是其中的重灾区,纽约市民深受其害。

不过,一直以来大量的警力投入其中,并没有改观。

 

然而,90年上任的纽约交通警察局长威廉■布拉顿,他认为,地铁环境脏乱差是引发犯罪的关键行动诱因,于是他采用了看上去非常另类的做法:着手制止和清理地铁里的乱写乱画行为。当时大多数人是觉得不靠谱的。

不过奇迹发生了,随着地铁环境变得整洁,秩序变好,纽约地铁的犯罪率快速下降。

之后,布拉顿被任命纽约市警察局长,他将该方法用在整个纽约的治安管理中,全市的犯罪率也在急剧快速下降。纽约已成为全美最安全的大城市之一。

就是这么一个关键行为,根本性的扭转了整个局势!

而做营销运营其实也一样,任何时候的关键营销行为应该都只有一两个,你不可能同时做好二十件事,你需要关注的少数关键行为而非多数行为。

只要你能找到这个关键营销,无论看似多么复杂的问题,都会像纸牌一样轻松倒塌。

 

16、文案中关于数据的表达建议

 

不论是起标题还是写内容,总是要求信息量。信息量当下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数据,那从数据到用户这个过程,又有哪些小技巧呢?

在《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中,有5条具体实操的建议。

 

1)不要在一个段落里运用过多的数据,这将为读者的阅读设置障碍。

 

2)改造抽象数据,让数据更形象,少一些抽象。(简单、形象的数据表达方式,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如果数据的具体信息不是很重要,“260 万美元”要比“2,611,423美元”简单清楚得多、“增长了36.7%”不如“增长幅度超过了三分之一”、“增长了98%”不如写成“几乎翻番”。

 

3)用比率来代替庞大的数据。不要说“58,013,261名美国司机中,有14,654,231人驾驶的是进口车”,而要说“平均4名美国司机中,就有1人驾驶进口车”。数字越小,越容易被记住;而数字越大,就越抽象。

 

4)提供一个参照对象,让数字更形象。比如,亚利桑那州每年的地下水透支量达到了250万英亩一英尺。这是个什么概念?

换个说法,这么大的水量足够让整个纽约浸泡在11英尺深的大水里,当脑海中有这个画面感时,对数字的理解会更加形象。

 

17、检查你文案的8个步骤

 

当你写完文案后,怎么检验你的文案?

 

1)这条文案有没有直击用户痛点?

 

2)直击了几个痛点?(如果说出了太多痛点,那就等于没有痛点。这就好比:当一个人太多缺点了,那还不如破罐子破摔)

 

3)痛点的表述直白、简单吗?(用户扫过文案后,就能“对号入座”)

 

4)解决痛点的办法是产品的最大优势或差异化吗(你的产品能让该痛点迎刃而解)?很多情况下,一个产品可以解决数个痛点,那也不要贪心,一条文案写一个痛点。

 

5)人们看了这条文案后,会立即采取你希望他们做出的行动吗?如果不能,那么,是不是写得还不够犀利?

 

6)如果人们有冲动采取行动,他们能知道如何最快地完成购买流程吗?

 

7)人们看了这条文案后,心中会燃起一种怎样的情绪?即:情绪共鸣。情绪不一定都是“憧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可以是内疚、惭愧(比如:很久没有孝敬父母了,自己陪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等。文案要想想:该情绪有没有高度感染力?

 

8)人们看了这条文案后,有分享给他们朋友的理由吗?比如这东西真便宜,要让更多人得到这个实惠;比如这个真有趣,要让更多人也乐一乐等等。

 

用以上8个问题,不断检验自己的文案,相信你的文案会越来越实用。

18、海尔新媒体是怎么玩营销?

 

故宫淘宝在新媒体营销领域享有不错的口碑,之前有个粉丝在故宫淘宝微博下留言,能否出个叫“冷宫”的冰箱贴,以后的剩菜剩饭放进冰箱就可以说是“打入冷宫”啦。

 

而同时,有个粉丝也@海尔,说你们什么时候合作,出一款冷宫冰箱。海尔编辑快速反应,说:容我考虑考虑。就这么一下子,海尔微博就火了,评论点赞都超3万多次,底部评论都强烈要求,必须做,快点做。

 

然后新媒体部门花了一上午时间和冰箱订制组的同事沟通,做出一份厚厚的用户调研反馈,然后告诉工程师说“现在有超3万个用户想要这款冷宫冰箱,你们做不做?你们不做,我给XX企业做。”然后他们开了个紧急会,结果是可以做。

 

24小时后,海尔微博发出冷宫冰箱设计图,并@了故宫淘宝。一周内,冷宫冰箱问世,海尔也将冰箱第一时间送到提供设计图的用户手上。

 

在他们身上你会发现,新媒体原来还可以这么玩,能将自家产品真正带出口碑来,依靠用户的反馈推动产品不断创新、迭代。相信做企业新媒体的人,也会打心底爱上这份工作。

19、以顾客为中心要想清楚这5个问题

 

所有的经营者都在围绕着顾客价值不断发问,这种“以顾客为中心”往大了说是一种战略思维,往细节说也应该是一种准则。

管理专家陈春花老师对应这种用户思维,提出5个思考:

 

1)顾客的需要和偏好是什么?

 

2)何种方式可以满足这种需要和偏好?

 

3)最适合于这种方式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

 

4)提供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投入要素是什么?

 

5)使用这些投入要素的关键资产与核心能力是什么?

 

这些具体问题思考清楚了,客户价值也就清晰多了。

 

20、 ” 1折 ” 的营销方案怎么做?

 

商场打折我们都遇到过,8折、7折,有时甚至5折。然而打“1折“你见过吗?日本有个银座绅士西装店,就是靠打1折的策略,轰动了东京。

 

这家西装店是这样做的,首先定出打折销售的时间:

 

第一天打9折,第二天打8折,第三天第四天打7折,第五天第六天打6折,第七天第八天打5折,第九天第十天打4折,第十一天第十二天打3折,第十三天第十四天打2折,最后两天打1折。

 

看起来好像最后两天买东西是最优惠的,是吗?

 

实际情况是:第一天前来的客人并不多,如果来也只是看看,一会儿就走了。从第三天就开始一群一群的光临,第五天打6折时客人就像洪水般涌来开始抢购,当然等不到打1折,商品就全部买完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

 

由于是让人吃惊的销售策略,所以,前期的舆论宣传效果会很好。抱着猎奇的心态,顾客们将蜂拥而至。暴增的顾客数量加强了顾客的紧迫感,担心看中的东西会被提前抢购走,所以根本等不及最后两天,直接结账购买。

 

那么,商家究竟赔本了没有?

 

你想,顾客纷纷急于购买到自己喜受的商品,就会引起抢购的连锁反应。 “打1折”的只是一种心理战术而已,实际的折扣却是在6折左右。不仅不会赔钱,反而赚的盆满钵满。

21、用金字塔原理“自上而下”写文章

 

金字塔原理能够帮助作者关注并挖掘受众的需求点、利益点、关注点和兴趣点。

文章往往先让读者了解某些“背景”和存在的“冲突”,然后读者就产生了“疑问”。而回答读者的疑问正是作者写作的目的。

 

用金字塔原理写文章,最常使用自上而下的法则,步骤如下:

 

1)提出主题思想。

 

2)设想读者的主要疑问。思考文章的读者群以及文章能回答读者的哪些疑问。

 

3)按照逻辑:背景 – 冲突 – 疑问 – 回答(SCQA理论)。首先说明“背景”,把要讨论的主题与“背景”相结合,作出与主题相关的第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指出“背景”中能使读者产生疑问的“冲突”。

 

4)与读者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针对读者的新疑问,重复进行步骤4。

 

22、为啥它从不打折,还曝光成本价?

 

一家名为Everlane的互联网时装品牌,曾经办过一个 “Choose your own price”的活动。简单来说,就是不设置打折的折扣,他们有三个不同等级的价格可以选择,消费者自己决定花多少钱买。

 

就拿一件原价 78 美金的衬衫来说,Everlane 提供了 $46、$55 和 $71 三档价格。46美金包括了生产和运输成本;如果选择55美金的那档价格,网页上会显示:这个价格能让我们赚9美金,还能有富余地给团队;选择71美金会告诉你:“这个价格能让我们更好地成长。谢谢支持!”

 

Everlane传递着一种 “极致透明化”的理念。此外,Everlane每一个款式页面都会有价格图表,标注了生产这件衣服的物料、人工、税费等成本项目,甚至生产工厂的照片。

 

这种“极致化透明”,最大程度地消除了消费者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知道了自己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自然会更加青睐。同时也让消费在今后的购买中,能够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挑剔。

23、重视紫牛思维

 

“紫牛”是前雅虎营销副总裁高汀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在一群黑白相间的奶牛中,忽然出现一只紫色的牛,是非常抢眼,让人忍不住关注的。

 

高汀认为,在一个饱和的市场里,很难有什么营销创意能够燃起火花,因为营销人已经给消费者提供了太多的选择,消费者已经疲于应对。这个世界已经充满了噪音,消费者已经不能忍受更多的噪音了。

而紫牛思维非常适用于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打破人们的期望,需要违背常理,巧妙有效地制造各种意外。

 

24、宝洁的多与少

 

宝洁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日化品牌,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诸多品类诸多品牌,宝洁是怎样权衡的呢?

 

1)多:品牌种类多

 

就单用洗发水举例,飘柔、潘婷、海飞丝,这些知名的品牌全是宝洁旗下,为什么一个公司要推出这么多的品牌?

 

这就是所谓的“多品牌效应”,很难有一种产品能完全满足挑剔的消费者。

多种品牌,各有优势,去屑选择海飞丝,修复选择潘婷,而不管怎么选,都是宝洁的一部分,还可以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2)少:每一品牌的产品少

 

虽然宝洁的品牌繁多,但是每种品牌的产品数量却很少。曾经宝洁公司将26种不同的海飞丝减至 15种,他们的销售额却上升了10%。

 

这个道理十分简单。选择过多,并不是消费者的福音,反而会直接增加选择的难度。你愿意花10分钟在20个里面选出一个,还是愿意花3分钟从5个里面选择一个?答案肯定是后者。

 

就是这样对多与少的谨慎权衡,让宝洁从 1837 年创立到现在,经久不衰,始终保持着日化用品的第一水平。

25、你会为半瓶水买单吗?

如果以一瓶矿泉水的价格,却只卖半瓶矿泉水给你,你会为这半瓶水买单吗?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会买的。

然而一家叫做Life Water的公司,通过和公益活动相结合的营销方法让客户心悦诚服地用买整瓶水的钱去买了半瓶水。

 

Life Water调查发现,一般只要半瓶水就能解决人们当下的用水需求,而剩下的那半瓶水就会被有意无意地浪费掉。

 

所以,Life Water首先特别设计了七款印有印有缺水地区孩子的包装,这可以极大的激发人们的同情心,促使人们去做公益。

 

而且,买水做公益要比去红十字会捐款省事多了,还不耽误喝水。同时这瓶矿泉水通过他们的营销活动还能够满足顾客自我价值认同的高尚感需求,并且马上能感受到。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的不是极致产品,而是产品能够给用户带来的某种心理满足。

并且,如果一个产品提供的效用不能被感知,那么在用户眼里就相当于没有多大价值。

 

好了,本次开你脑洞的营销运营经验系列到此全部分享完,共计25个,顺着大浪游泳,怎么都能游得更快一点。

希望能对你起到一点作用!

营销无止境!学习不停,脑洞不止!

 

作者:木木老贼,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木木老贼

]]>
新媒体红利已过?是你不懂做内容传播! //www.f-o-p.com/103868.html Fri, 26 Oct 2018 02:47:15 +0000 //www.f-o-p.com/?p=103868

 

我们经常说微信新媒体的红利期过了,对于新号小号,不砸巨款根本就争不到流量,可转眼,3月份注册的微信号篇篇1万+了,8月份认证的微信号,已经出了10万+了,猝不及防地啪啪啪打脸,感觉在老板面前说的话,都成了敷衍和借口。粉丝是别人的,阅读量是别人的,传播还是别人的,于是,在全民媒体时代,如何创作出有传播力的内容型产品,成了很多运营人的痛点。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内容传播的三个层次

我认为,新媒体内容传播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利益型传播,第二层次是正义型传播,第三层次是社交型传播,等级从低到高。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利益型内容传播

利益型内容传播又可分为直接利益型间接利益型。直接利益是看得到的,通过参与内容传播能够既得利益,比如抢红包、促销优惠,最典型的就是前阵子特别火的锦鲤传播。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直接利益型的运用,需要注意的是:要有主题热点。比如“锦鲤”、“双十一”,有用户说过,没有无缘无故的福利,新媒体每一个行动的背后都会有目的,他们不想踩坑!

因此,在这一类型的传播上,你除了要给用户一个诱因,还要给自己一个诱因,并且让用户相信你的这个诱因,让用户相信他的既得利益和你的内容目的有双赢的局面,甚至是大于的局面。

比如商家微信号搞促销活动,给自己的诱因可以是:店庆、双十一等;给用户的诱因就是获得的优惠。

 

这类内容型传播的成功,要靠2个途径:一是粉丝基数及忠诚度(对于小号新号可以直接放弃)。二是时机和魄力,就是能抓住热点赶紧蹭一把,看你能下多少血本!

10月份周杰伦绍兴开演唱会的时候,两个平台同时推出送票的内容活动,一个是抢票当天,最贵的票;一个是演唱会前夕,中等的票;前者吸粉十几万、后者仅几百,可以说前者是内容营销活动,而后者是黄牛,效果天差地别。

 

间接利益型是厚积薄发的,用户通过参与传播能够得到实用价值,并且这个价值的持久性和重复性较高。比如生活中各种小技巧的罗列,还有大爷大妈们喜欢的养生系列,另外就是各种职场行业的干货工具等。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间接利益型的运营,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有时间价值。间接利益又称为实用利益,这种利益不是转瞬即逝的,是能够经得起反复揣摩和时间检验的。就像各种养生知识、旅游景点罗列、生活技巧归纳,是值得被收藏的内容。

二是要全面或细致,记住,是“或”,而不是“和”,就像新媒体干货文,要不就方方面面,包罗万象;要不就针对一点做深做透,细致入微,让用户舍不得不传播。

 

我在几百粉丝的新号上做过一个实验,同样是写秋天的风景,一篇是主题实际目的地罗列“绍兴这8条隽美古道,你走过几条”,一篇是泛泛而谈的大概念“秋天该很好 你若在绍兴”,两者数据差了2倍,数据如下图: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我们可以发现,因为前篇的时间价值高,不会过期,且细分做的更好,就更容易获得传播;而概念化的文章,就比较小众,带有局限性。

 

这类内容的成功传播,也有2个途径:

一是专业权威性,其实这类内容不需要你有什么创新,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比别人做得更专业,就像丁香医生、日食记等公众号,他们在各自的细分领域里,做到精细化极致化,获得的信任感就更高。

二是耐心细致性,你会发现,很多罗列型的内容并不一定是原创的,而是一个对已知的整合过程,如果你比不了专业性,那么就比细致性,一个是深度,一个是广度。设想一下,如果你要综合爱情旅游景点,别人只是简单的介绍,你将周边交通、美食、住宿等一一囊括,谁的攻略更有价值呢?这是笨鸟先飞的办法,怕就怕什么都比不得别人,还不肯花时间去搜寻验证。

 

正义型内容传播

正义型又可称之为情绪型或者生理型,是一种高层次的生理情绪唤醒,愤怒、同情、兴奋等,能够激发用户的情绪正义感。

这一类型的内容最为明显的就是社会民生事件,比如崔永元举报范冰冰事件,传播极广,那是因为传播对用户来说,是以正义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江歌案、滴滴的各种负面内容、还有再次被提起的三聚氰胺等。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社会上,但凡是各种犯罪型事件特别容易引起传播和讨论,这就是正义感的作用了。再加上,人都有公共的从众心理,对于很多人知道的事情,就算不感兴趣也会去了解一番。还有就是各种心灵鸡汤、还有焦虑贩卖等,都是激发用户体内的各种情绪正义,来达到传播的目的。

 

你会发现,目前很多新媒体内容的爆款,其实都来自于这一层次,包括咪蒙的很多文章(我并不迷咪蒙,但是她在情绪唤醒上,的确做得非常好)。

这一层次,也是最容易出爆款的一个层次,我写的一些10万+就来自于这个层次,比如劣质奶粉事件、村书记打人事件、府山杀人案连续报道、未婚妻自杀案报道等……唤醒的是大众震惊又果然如此的愤恨之情,当时写得如鱼得水,后来看了《影响力》一书,说一个自杀的报道能引发N个后续,就不大写这类文了。

 

这类内容的成功,要具备3个因素:

一是坚定的态度,这就是广义上的新媒体人设,以咪蒙为例,写职场,她的态度就是老板就该给员工很多很多钱,一下子戳中了广大职场人的正义感,才能广泛得到传播。

二是和用户对话,说别人想说的,多用情绪性语言,就是很多大神提到的,文案要说人话,就像你和一个朋友聊天一般,设想着聊天过程中,你的朋友会说什么问什么,将对话演练转化成文字。当时《二更》滴滴女孩被害案之所以引起众怒,就是因为用了太多描述性自以为锦上添花的文字。所以文案不需要美,要实在、简单、易懂。

三是要把握先机,可以分为两类,切入点的先机和事件的先机,找到和别人不一样的切入点,比如当初一篇《绍兴文理学院“乱入”清华北大,央企招聘也能有“灰姑娘”?》,很多媒体的切入点引发的都是大众质疑、惊奇的情绪正义感,但有一篇文章的切入点,却是从绍兴出过很多名人、英雄不问出处为切入点,引起大众的正义感,毕竟很多人并非出自名校,或者出自一线城市,这一下子引起了很大的转发量。又或者你能比别人先一步获知事件,在第一时间传播。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社交型传播

社交型传播即社交货币的运用,在《疯传》一书中,提到过病毒式传播的六大法则:诱因、实用价值、公共性、情绪、故事、社交货币

对于社交货币,他提出:超过40%的人谈论的话题都体现着个人经验与私人关系,而近乎一半的传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发生的事情;哈佛大学的神经学家研究发现:共享个人观点时的脑电波与获得财物和食物时的脑电波一样;口碑传播是为了保持人们对自己的良好印象。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我认为,用简单的定义来理解,社交货币就是用户以传播的内容为货币,来获得社交链接、社会认同、形象塑造、荣誉攀比等一切能够提升自己影响力的因素。我们来看以下案例: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中国军宣视频在推特上火了!美国人:我想加入解放军”、“虽败犹荣! 女排加油!”,这两条内容一旦用户被用户传播,就会被贴上爱国、荣誉这样的标签,显然是用户极为喜欢的。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再来看,“重磅’大咖’齐发声,股市低开逆转,政策底来了?”、“教王菲广东话、带谢霆锋唱歌……这个香港乐坛吸血鬼,为何死后万人景仰?”,一个是关于金融方面的内容,标签是专业、有钱;另一个是人物内容,标签是情怀、文艺。当用户传播这些内容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标签传播了出去。

 

只要内容能够链接到标签,就很有可能被用户接受转发,从而引起一次、二次传播。用户靠着货币的支出,得到谈资、找到共同话题,来消除日常工作中的压力、寻找存在感。我们运营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正能量的,去引导证明用户的存在感!

 

这类内容传播要想成功,有3个办法:

一是寻找用户群体的共同荣誉感,比如以城市为界限,激发同一城市用户的自豪感 ,可以从风景、经济、地域、人文等入手,将城市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

二是制造同一频道的话题,可以按照行业进行区分,金融界、娱乐界、新媒体界,话题要不就引起强烈的同频共振,要不就要做的有深度,能够让用户发朋友圈显示自己的才能,获得虚荣心和攀比度;

三是按风格链接社交回忆,像老照片、30年前这样过暑假等,都是通过一种标签,链接同一个时代的人,从而引发传播。

大众心理需求的三种类型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在了解了传播的三个层次之后,我们必须明白,这三个层次对应的三个需求:认知的需求,情感的需求和社会整合的需求。需求明确,传播才能针针见血!

 

  • 认知的需求:认知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和动机之一,泛指个体对事物的追寻、认知、了解的内在动力,如求知欲、好奇心等。
  • 情感的需求:情感需求是一种感情上的满足,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是一种情绪的释放。
  • 社会整合的需求:大众需要把自己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进行等价交换,来被社会所认可、崇拜,甚至去影响社会。

内容传播的创造步骤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综上,我认为要创造出有传播力的内容,有4个步骤:群体定位、需求选择、层次重点、渠道投放。

 

  • 群体定位:内容不是人民币,做不到人人喜欢,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一部分人来喜欢。按年龄段分,可以是80后90后;按属性分,可以是职场、生活等,运用《金字塔原理》的MECE原则,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然后选取你的对象目标。
  • 需求选择:前面我们说过,大众心理需求有三种类型,认知的需求、情感的需求、社会整合的需求,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一种做深做透,聚焦传播;或者选择几种,融合发力,搭配合理。
  • 层次重点:接下来是传播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利益型、第二层次的正义型和第三层次的社交型。对应的需求选择对应的层次,才能发挥出有效率的效果。
  • 渠道投放:现在是全民媒体时代,除了我们熟知的各种媒体平台,其实每个KOL,甚至每个个人都是媒体,根据层次,选择对应的渠道,做到有的放矢。

 

我以8月2日完成微信认证的一个公众号为例,来举例说明: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公众号的名字我就不说了,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公众号近期的文章阅读量: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这个公众号的群体定位非常明确,就是90后!来看看他们近期阅读量最高的一篇,接近10万+的文章——《还珠格格》20年:江湖夜雨,人物浮沉!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运用者选用了社会整合需求,对应的是内容传播的第三层次,社交型传播!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他这篇文章没有给予看的见的财富,也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无法让用户增加认知;另外,也并不能激发用户的情绪正义感!但是,这篇文章,有标签——情怀!

通过这个标签,用户支付货币(即传播内容)来获得谈资,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来进行话题讨论,从而塑造自己的记忆形象,增强自己的社交存在感。用户跟着《还珠格格》这个参照物,看赵薇、林心如、范冰冰的人生起伏,最后引出一种价值观:人生处处藏玄机,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让用户从回忆——感慨——共鸣,形成一种社交的闭环。

在渠道的投放上,我们将标题放入百度搜索,可以看到几乎没有什么信息,可见这篇内容的主要渠道就是公众号。

之所以如此,我想大概是因为这篇内容的群体都在公众号上,可见,有时候一个有效的渠道对传播更为有利。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另外一种更重要的渠道,那就是个人口碑,这里的“个人”并不是KOL,而是每一个普通的90后,往往普通的数量多了,传播的力度也就大了。

 

微信,公众号,涨粉,思维,增长

我们想要百万粉丝的时候,别人实现了;我们想要10万+的时候,别人也实现了,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人生就是一个我们不断立flag,然后别人不断实现的过程。那么,不妨从现在起,不彷徨不摇摆,让传播从这一刻开始。

 

作者:花花小萌主,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花花小萌主

]]>
双十一卖货文案:如何写出让用户愿意看下去的开头? //www.f-o-p.com/103541.html Wed, 24 Oct 2018 07:16:44 +0000 //www.f-o-p.com/?p=103541

 

写卖货文案,开头就介绍产品性能,很难吸引用户继续看下去;如果想要让用户看完你的文章,认同你的产品,那么本文介绍的痛点法和故事法就是适合你快速学习并且快速模仿的途径。

相信不少写卖货文案的人,曾经或者现在都经历过这样的情景:即使我在开头写了一大推,来表示我的产品多厉害,但是用户就是不感兴趣,不想往下读。

这是因为在很多用户的心里面,你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和他有什么关系呢?

读者并不会因为你说的事实而被激发欲望,产生兴趣。

能让用户对你的内容感兴趣,就想往下读,那么你就做对一半了。

任何一个写卖货文案的作者,如果你想要在这个上面速成,那么下面两种方法可能是你比较适合快速学习并且快速模仿的途径。

也就是说:能够在文章的开头,激发起读者对你后面想要表达的内容的欲望是极有可能的。

重点是:你能不能按照我下面要说的两种方法去进行练习。

方法1:痛点法

即:在文章的开头戳中用户的痛点。

何为戳中用户的痛点,就是说你需要寻找用户在你的产品所对应的情境中的“喜爱刺激”和“厌恶刺激”,结合失去心理和恐惧心理,来调整这两种刺激的比例。告诉用户因为某些事情,出现了“厌恶刺激”,进而失去了某种“喜爱刺激”。

用户在生活工作中常见的痛点无非是下面这些情况:

工资低、职位低、比闺蜜丑、比同学过的差、被黑中介坑、很久没有读完一本书、有拖延症、想要改变,却很懒惰、回到家只想玩游戏等等。

通过在开头讲述一个用户在生活中常见的痛点,让用户在内心中产生一种被cue,“是的,我就是这么苦逼、我就是这样无知、我就是你说的那样懒惰”的感觉。

那么在实际中,我们如何将用户的痛点描述出来呢?

这里推荐一个很经典且屡试不爽的方法——搭建SCQA模型。

何为SCQA模型,这个模型是著名作家芭芭拉在《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中提到的。

这里总结一下:

  • S(Situation)背景:描述一个大多数人都能结束且无异议的背景,为你接下来要讲述的故事内容搭建好特定的时间和空间
  • C(Complication)冲突:推动故事的发展,能够让读者提出疑问
  • Q(Question)疑问:在前面“冲突”的指引下,读者提出“为什么”、“怎么做”等疑问,比如:冲突是“发生了阻碍任务完成的事情”,读者的疑问是“在这样的冲突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 A(Answer)回答:基于冲突和读者在该冲突下提出的疑问,我们针对该疑问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当然,这个模型是可以变换的,并非完全按照“背景-冲突-疑问-回答”的顺序来进行。

芭芭拉在《金字塔原理》中,对这个基本模型进行了3种变换:

  1. 开门见山式:回答-背景-冲突
  2. 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回答
  3. 突出信息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这个可以结合你在具体写作的时候,想要突出强调的部分,将模型中的模块进行移动。

方法2:故事法

简而言之,就是在文章开头讲一个好故事。

如何才算是一个好故事?

写一个好故事有这样两个关键点:贴近生活、充满细节。

要知道:很多读者都没有办法拒绝一个故事,更何况是一个起起伏伏、贴近生活还充满细节的故事。

那么具体怎么做?

别急,下面我详细讲:

首先,贴近生活:

也就是说你写的这个故事能给人一种发生在身边,就是我本人或者我身边的人所经历的或者将会经历的事情。

你需要在描述这个故事的时候,从第一人称的角度,以介绍身边朋友的方式引出来这个故事。

比如:

在我读高二的时候,我经常会在学校周边的餐馆见到我同桌的身影。他个字高高的,黑黑的,有一种营养不良的瘦。

因为家境困窘,他的生活过的很不好,为了让贴补家用,他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承担着朝气蓬勃的年龄不该承担的压力,最终因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双重压力,累倒了,也没有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

后来高中毕业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过他。

前段时间回到家,恰好母亲在收拾房间。整理到我高中毕业照片的时候,我看到后,随口说了一句“也不知道我那个高中同桌现在咋样”。

听完母亲和我说的话,对于同桌的经历,我自己都觉得挺魔幻的。

当时高考落榜后,因为身体也不好。沉寂一年后,坚定着改变自己和家庭的梦想,他背上行囊,带着屈指可数的纸币,来到了广州,开始打工。一边打工,一边抽时间啃着馒头学习。

最终,通过了成人高考,自费上了大学,在大学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毕业后成功通过面试,留在了大城市的一家公司中。虽说该公司是创业公司,但是leader却给到了他充分的信任和施展能力的机会,一切开始变得顺风顺水,理所应当。

现在他已经在自己上班的地方,看好了房子,付完了首付,等于说是拥有了一个能够在大城市让自己避风躲雨的港湾。

然后,充满细节:

要知道,细节的描述更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有过同样经历的读者会因为你的细节唤起自己的记忆,没有这样经历的读者,会被你的细节感动,对你表达的内容充满认同感。

没有细节的描写,就像一张单薄的纸片,承载不了你想要寄托的感情。

那么你可能会问: 细节怎么写?我自己也搞不清楚啊,再说了我怎么能够做到知道每一个细节?

其实,处理好细节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难。我想,你的这些疑问和担心,统统都可以从小学作文中得到一点灵感。

在我们刚接触写作文的时候,差不多大多数人开始上手的都是日记吧。

我们的老师反复强调了我们应该如何写好一篇日记:

  • 时间:凌晨、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夜晚
  • 天气:阳光明媚、天阴沉沉的、雨濛濛
  • 地点:学校那个破旧的教学楼的后边
  • 人物:扎着双马尾、穿着校服、布满油渍和针脚的双肩包

等等。

如果我们尝试在写作的时候,按照上面提到的那几个方面补充丰满我们想要描述的内容的细节,几次练习后,再到描述细节的时候,你就能轻车熟路,省下很大一部分力气,再也不用为它发愁了。

比如:

晚上10点的地铁上一位男子疲惫地坐在椅子上。

这一句话背后需要思考的细节有很多:

  • 这个时间点,对于大多数下班的人而言,是晚还是早
  • 这个时间点,外面的天气如何,街道上是什么状态,地铁中是什么状态
  • 这个时间点,其他人在干什么,这个人在干什么
  • 这个人是如何进入地铁的,步子沉稳有力,还是沉甸甸的,每抬一步都很费劲
  • 这个人的形态是如何的,弯着腰,驼着背还是脊梁挺得笔直
  • 这个人的头发是怎样的,凌乱了还是和早上一样,依旧整齐如初
  • 这个人坐到地铁的位置上时,是闭着眼还是在刷手机?
  • ……

如果我们将这些细节补充完整,这个人就会变得鲜活起来,一天工作后的疲惫感、他在职场中的无力感都会变得更加立体,可能会更让人有共鸣感。

在方法2这里,我为你讲述了两个关键点:贴近生活、充满细节。如果你已经具备了讲故事的基本逻辑和能力,那么你可以在这两个方面,做一些练习,使其变得更加饱满。

但是,还不怎么具备讲故事的能力,却想要牢牢占据读者的视线,激发读者的欲望,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最好还是先尝试一下下面的这个路子。

即:讲述一个小人物逆袭的故事。

为什么这样说,在实际中,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上班的拿着不多不少勉强过活的工资,上学的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要做什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小人物逆袭的故事就成为了大多数人励志的能量来源,这也是励志文永不过时的原因。

所以,小人物逆袭的故事可以说是非常适合放在开头吸引读者阅读的。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写出一个小人物逆袭的故事呢?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5步故事写作法:

  1. 主人公起点低,但是有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
  2.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主人公非常迫切地想要去做一些什么来改变现状,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3. 在实现目标的路上,非常痛苦
  4. 因为某个原因,出现了转折点
  5. 转折点后,结果很好,不仅实现了自己最初的目标,与此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意料之外的东西

关于如何写一个能够激发读者欲望的开头,我今天要说的暂且这么多了。除了我今天写的这些,接下来的文章中,我还会再谈谈在激发读者欲望这方面值得关注的其他的细节点。

讲了这么多,还是希望每一个写卖货文案的同学,都可以慎重对待自己文章的开头,毕竟能不能让读者愿意往下读,就靠这个了。

当然,激发读者欲望并非这些方法,如果你有好的经验,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我们互相学习。

 

作者:佳爷,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佳爷 

]]>
如何成为一个牛掰的运营?给你2个方法 //www.f-o-p.com/102357.html Tue, 16 Oct 2018 02:34:46 +0000 //www.f-o-p.com/?p=102357

 

牛掰的运营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都有自己的思维体系,他们的逻辑框架是清晰的。

有方法有套路,总结出来不过是以下2点。

是不是很简单,只要大家不傻,按此方法执行,不出50年,也一定能成为牛掰的运营,这里笔者向大家承诺,如果到时候成不了牛掰的运营,可以来找我茬。

  1. 让脑力活动行成肌肉记忆
  2. 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框架

一、让脑力活动形成肌肉记忆

1. 肌肉记忆的优点是省时省力

肌肉记忆指的是什么呢?

在没有主动意识的情况下,不由自主的完成某项活动,起作用的就是肌肉记忆。举个例子:早上起来穿衣服,系纽扣这个动作,前前后后做了几千次后,再次系纽扣时,根本不需要过大脑,就可以完成系纽扣的动作。这个时候如果某个扣子掉了,系纽扣的中途出现了状况,才有可能意识到,怎么进行不下去了,才会再次进入脑力活动。

形成肌肉记忆后,通过条件反射就可以完成一系列动作,条件反射我们在学校时就学过,是不受大脑控制的行为,也就是最省心的行为了。比如:足球运动员,当足球滚到脚下时,厉害的球员不过大脑,就能轻松把球踢进球门。如果这个时候再去思考、权衡,早就错过了射门的最佳时机。

2. 肌肉记忆的形成需要持续不断的练习

一旦形成了肌肉记忆,可以大大的提升个人的能力水平。好处这么大,为什么没有多少人愿意掌握呢?

因为这个过程很辛苦的。LOL这个游戏大家都玩过,有没有这种时刻,在很紧要的关头,根本来不及细想,回首一掏,鬼刀一开,看不见,走位走位,这一套犀利的动作就完成了。游戏的练习给人是愉悦的感觉,所以大家可以废寝忘食的去练习各种酷炫屌炸天的技术,而谋生技能的练习就是一种让人生不如死的感受了。

拿足球的肌肉记忆来说,若不是有极大的毅力,对足球有无限的热爱,谁会每天花上个把小时去练习踢球呢。有这个时间还不如躺在沙发上,喝着肥宅快乐水煲剧来的舒服。没有几年或者十几年的训练,像足球这种很微妙的运动,是不可能形成肌肉记忆的。所以你要是说一只白斩鸡能把足球踢好,呵呵呵,严肃点好不好。

3. 脑力活动是可以形成肌肉记忆的

举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大家在电视上有看过速算比赛的节目吧,里面的小屁孩分分钟就把十位以上的数字的加减乘除结果给出来了。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看的目瞪口呆,那么短的时间不要说算出答案,恐怕连题目我们都还没读完。你要说他们算出来是靠的什么呢?答案是肌肉记忆。几乎不用过多思考,因为平时的刻苦训练,当看到题目时,答案自然而然就出现在了眼前。

运营工作里的写软文、做活动方案、数据分析等,做久了也是可以形成肌肉记忆的。比如:数据统计,在什么后台,如何导出数据,如何汇总,如何筛选,这一系列动作在做了几十次后,我反正是不需要动脑了,每次在动脑分析前一看,哎呀,数据已经被整理好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没有的话赶紧去面壁去。

最强的肌肉记忆是,经手过几个项目,对项目的每个环节了如指掌,假如出现了状况,通过肌肉记忆,可以迅速的定位症结所在。

二、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框架

1. 逻辑思维框架就是你的顶层设计

有个词叫金字塔原理,指的是公司的形态,就像一个金字塔一样,顶部的设计决定了下层建筑。我们自己的逻辑思维框架有点像倒立的金字塔,逻辑思维框架是做事的底层逻辑,是浮在海面冰山之下最核心、最重的一块。因为有底层逻辑在,才可以形成一座座冰山。

逻辑思维框架看不见,摸不着,表现形式是我们产出的内容,做的方案,设计的活动。拿裂变活动来举例,我们看行业内做裂变活动厉害的团队,好像不管操盘什么项目,都能做到刷爆朋友圈。当自己按照别人的套路,照搬过来去做事,发现根本就裂变不了,最终画虎不成反类犬。

原因很简单,别人是在一个正确的逻辑思维框架下做的裂变方案,不论形式如何,底层逻辑是不变的。我们照搬的只是形式,不知道还有底层逻辑这一说,结果可想而知。

2. 逻辑思维框架的有的人天生就有

这里不是吹,像我四岁学会走路,五岁学会说话,六岁就有了逻辑思维能力,这个真的是天生的,么得办法。我最开始做游戏运营时,在没有人教的情况下,一天之内就把游戏里的系统、玩法、成长、商城用树状图画了出来,和策划的原型图一比,简直是如出一辙。这个是因人而异了,有的人天生就有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有这个能力的人并不一定知道自己有这个能力,就好些有些人明明懂的很多,却总感觉自己啥都不懂一样。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学霸,反正我不是,之前有个学霸曾对我们说:这么简单的题,你们怎么都不会呢?

真让人捉急。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是,学霸眼中的哈姆雷特更加饱满。

3. 逻辑思维框架更多的是后天养成

没有先天优势,那怎么办呢?

后天培养咯。为了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我曾经创下过一周阅读5本讲逻辑思维能力的书籍,看完之后的感觉是,天好蓝,海真深,银河真大。有一本书叫《思考的快与慢》里面有提到系统1和系统2,和我前面说的肌肉肌肉差不多,大家可以学习下。

后天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除了看书,还有找行业大牛取经。大家仔细听时,会发现大牛在讲课前会先讲大纲,这个大纲就是做事的逻辑了,后面讲的实操都是丰满这个逻辑,就像是先造船的龙骨,然后再搭建细枝末节。逻

辑思维的养成和肌肉记忆的形成有很多相似点,都需要时间、需要练习,都不容易掌握的。

综上

上面两点大家只要能做到,成为一个牛掰的运营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越简单的事情,往往越难做,肌肉记忆和逻辑思维随便一个养成都是按年为单位的,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那么不要说50年,即使500年也成不了牛掰的运营的。

 

作者:老虎,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老虎讲运营

]]>
转化率超85%的详情页文案模板! //www.f-o-p.com/101588.html Wed, 10 Oct 2018 03:15:57 +0000 //www.f-o-p.com/?p=101588 转化率

 

一直以来,文案都是一份很吃香的工作:创造性高、能力模型难以被复制、能产出高额利润,所以在互联网发展的各个阶段,他们都是冲在一线的领头羊:电商文案、H5文案、新媒体文案……随着知识付费风口来临,又诞生了一个更垂直的文案职业划分,课程文案。

课程文案工作的核心,是提高课程的点击率转化率对照线下场景,可能我们能更好理解:一个顾客走进了你的店铺,作为导购,你需要做的是延长他的逗留时间,期间要运用合适的语言沟通技巧,引起他的兴趣,最终完成其购买行为。

课程文案,相当于线上的导购,要达成核心目标,需要用文案与用户沟通,吸引用户点击,延长用户的页面停留时长,并最终诱导其完成下单。

很有幸,我在知识付费行业摸爬滚打3年多,也曾写过单课报名6万人次、转化购买率超过85%的课程文案,所以有一些写课程详情页的经验想跟你分享。

广告营销,木公子,文案,转化,营销

广告营销,木公子,文案,转化,营销

自己曾主导的一些课程项目截图

 

写课程详情页前,脑子里要有下面这个脑图,即所谓<课程详情页大纲>,每一部分的目的和重要性占比都已标注,强烈建议保存到手机。

广告营销,木公子,文案,转化,营销

下面我将从准备工作,打造流量入口,构建第一段滑梯,构建第二段滑梯,构建最后一段滑梯这五个部分与你分享,如何写出一个高转化率的课程详情页。

一、准备工作:磨刀不误砍柴工

知识付费行业,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的上下业态综合体,广义来说,包含内容付费在线教育两种细分产品。

 

内容付费产品,主要包含提升硬技能、解决某类实际问题、拓展兴趣爱好、提升软实力等4个内容定位方向,对应的付费产品有秋叶PPT、知乎Live一对一、豆瓣时间得到App等;

 

在线教育产品,根据受众群体切分,可分为早教、K12、成人、职业教育等几大领域,对应的付费产品有凯叔讲故事、学而思网校、尚德机构和火星时代等。

 

作为一名课程文案,你了解你所在的细分行业吗?提笔写文案前,不妨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的文案将会被谁看到?

他们来学习的目的是?

他们对课程有什么期待?

他们对价格敏感吗?

为什么他必须选我而不是别的教育产品?

……

 

内容付费和在线教育,虽然都属于知识付费领域,但因为目标受众和学习目的不同,仍存在很大差异,仅就文案沟通来说:

 

在学习效果的呈现上,内容付费产品的文案更强调确定的实用性,所以我们常能看到,例如“21天从产品小白晋升产品经理”、“咪蒙教你月薪5万”,相比之下在线教育产品的文案更强调学习的系统性,所以我们常能看到,例如“【开学抓重点】搞定作文和计算”、“【同步校内】小学4类作文写法大招”。

常见的内容付费产品

 

广告营销,木公子,文案,转化,营销

广告营销,木公子,文案,转化,营销

常见的在线教育产品

 

在价格的呈现上,内容付费产品的文案更强调性价比,所以我们常能看到,例如“9.9学3节” 、“39元,学完返学费”,相比之下在线教育产品匹配的用户,他们对价格敏感度较低,即使有类似的优惠活动,也极少在文案中用作主标题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提笔写文案前,先深入了解你所在的知识付费细分市场,会对你接下来的工作大有裨益。

二、流量入口:打造一个好标题

这里的标题,指的是围绕课程进行宣传时,所有渠道的文案标题总和,包括课程标题、公众号推文标题、朋友圈海报标题等

一个好标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乎着几乎50%,甚至更高的流量。它决定了最关键的前3秒,即用户是否通过阅读你的标题感到兴趣,从而点击进去查看课程详情。

 

在知识付费领域,从最经典的“网易戏精出来讲课了”,“新世相营销课”,到最近很火的“马东携奇葩天团亲授好好说话”和“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无一例外都在宣传期对各渠道标题进行了反复优化:传递完整且正确的信息,保证标题的易读性,打造足够的吸引力。

这3点同时也是一个好课程标题的3要素,做好这3点,你的课程标题肯定不会太差。

 

广告营销,木公子,文案,转化,营销

本月喜马拉雅App付费榜前20名部分课程

 

这3点中,“打造标题的吸引力”无疑最考验功力,很多课程文案花了好几年都没能总结出一套心法。其实说难不难,世间万物都有规律,不信你看:

 

广告营销,木公子,文案,转化,营销

优秀课程标题的21个维度关键词

 

在充分了解课程的前提下,尝试着去思考以上21个维度,并提炼出关键词,然后按照逻辑顺序,组合2~3个关键词,一个优秀的课程标题没你想的那么难。来,我们来试着拿案例分析一下:

 

“得到App”在去年国庆推出了个活动,用99.8的价格打包了20个不同领域的精品课,其推广文案标题很是简单,《如何用1小时进入陌生知识领域》,用的是学习成本(1小时)+学习效果(进入陌生知识领域)+悬念(使用了发问方式)的关键词组合法。推文效果很好,当天就达到了10w+。

 

广告营销,木公子,文案,转化,营销

荔枝微课”服务号,每篇头条都是推课程的10w+文章,强烈建议大家关注并学习模仿。其中一篇《学会这样“说话”,决定你未来2年的样子》,推广的是演讲课,用的是学习量(说话)+利益(决定未来2年的样子)的关键词组合法。

看到标题,用户就不免产生好奇,“说话有什么难的,难道学好还可以逆袭”?勾起用户的好奇和求利益心理,点击标题一探究竟。

 

广告营销,木公子,文案,转化,营销

 

关键词组合法好用是好用,但切记勿过多堆砌,不然会起到物其必反的效果。

三、第一段滑梯:唤醒购买动机

在这里用户已经成功坐上了你搭建的“第一段滑梯”,你的目标就是让用户一直“滑”下去,直至成单。

 

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用户要掏钱买你的课?答案很简单,因为他需要,但现在多数情况是“用户是需要你的课程的,但他没有意识到”。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文案的方式,让他意识到这种潜在存在的需求,且这种需求必须以能解决某种问题为前提,比如:

 

  • 能解决现在的问题,比如《3天学会PS》,《咪蒙教你月薪5万》,《直男必看,教你单手撩妹》等这类课程,对标的都是当下遇到的问题;

 

  • 能避免将来出现问题,比如《简七的理财课》,《丁香医生付费专栏》等这类课程,对标的更多是将来会出现的问题,现在你没有财务危机,现在的你身体健康,但以后并不见得,所以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 能够得到社会认可,比如《得到大学第0期招生》,依靠得到的强大品牌力和罗振宇个人背书,让用户产生如果我能被录取,不仅可以接触到更高阶的人,同时也是对我能力的一种认可的感觉。这种解决的是被认可的心理问题,对于现代人来说,同样重要。

 

……

 

如何用文案告诉用户,“这个课程,如果你不买就亏了”,我最常用的是从金字塔原理》一书中学到的“SCQA架构”方法,4个字母分别对应,情境(Situation)、冲突(Complication)、问题(Question)、答案(Answer),这个架构不仅是个非常好的“结构化表达”工具,在文案中同样一样适用。

广告营销,木公子,文案,转化,营销

SCQA故事框架

 

注意观察不少爆款课程,在唤醒购买动机上都运用了“SCQA架构”方法,其中我想举“健身/减肥”这个细分领域让大家感受一下,文案高手们都是怎么做的:

“你有过我这样的经历吗?

 

早上起床,准备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出门,却发现去年最爱的裙子拉不上链子了,换个休闲牛仔裤吧,却变成了紧身款,想哭。。

 

上周,和同期入职的小敏竞聘主管,彼此实力不分上下,最终却错过了主管职位,因为输在“形象不佳”,望着自己“微胖”的身材,但基因是父母给我的,我也很无奈啊。

 

海边旅游,闺蜜们都穿上精心挑选的比基尼泳衣,而我却裹得严严实实,生怕多余的肉肉不小心跑出来。

 

每次内心都有万头可爱的草食动物在奔腾,在怒喊,我一定瘦下来!

 

只是,

 

节食?要和美食说拜拜,杀了我吧。

 

运动?最近经常加班,我没时间啊。

 

减肥药?会不会伤身体?

 

抽脂?我怕死。。。

 

………..

 

过去,减肥对我来说,难于上青天,我一度都要放弃自己了。直到我遇到了她,一切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3个月减掉50斤的鳕鱼老师和我说:”我可以帮助你,轻松瘦身变美,而且3餐吃饱。”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觉得我是个骗纸,但鲟鱼老师的方法就是这么神奇,且听我一一道来。

 

鳕鱼老师是谁?”

以上文案摘自唯库课堂一门减肥健身课程,它在唤醒购买动机阶段上就用了“SCQA架构”方法。

首先用情境描述,“早起想美美的出门结果裤子却拉不上了”,由此拉近与用户间的距离;然后制造冲突,“因为形象不佳,错过主管职位”;接着提出问题,“我一定要瘦下来,只是要用什么方法呢”;最后给出解决方案,“没错了,就是鳕鱼老师带来的这节课”。

 

这套方法的核心在讲故事,从“情境描述”、“制造冲突”到“提出问题”,最后到“给出解决方案”,用活生生的例子给用户展示“你的问题,我有办法解决”。如果你没有真实案例,你可以去杜撰,但记得要尽可能多地描绘细节,它会让你的故事显得更加真实。

四、第二段滑梯:用实例建立用户信任

用户的购买动机被唤起了,但此时用户仍然心中存疑:“你说你能解决我的问题,但我凭什么相信你?”

 

要证明你的课程可信,从两个方面着手最有效果,一是课程本身,二是相关背书。

 

课程本身,是最终要售卖的产品,如果产品不够硬,纵然有再多的营销手法,也只能是销量越多,口碑越赔。

但一旦你对你的课程产品有足够的信心时,你就要充分展示出来,比如“课程的研发经历多少小时”、“先后经过多少次迭代”、“有多少位大神级人物参与了课程的开发”、“课程之所以这么设置的原因”、“学完课程你将能到达什么样的段位”……这些都是用户对课程质量存疑的问题,你都需要一一在课程详情页里做出合理解释。

 

广告营销,木公子,文案,转化,营销

如图,是三节课关于“高阶运营”课程的推文介绍

如果只有课程本身的介绍,难免有点王婆卖瓜,此时相关背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从一个更客观的角度证明课程的质量,可以深挖的角度有:老师介绍、课程名人背书、用户评价等。

 

可能有人要问了,如果我卖的课程,老师既不是大咖,同时又没有名人站台,怎么办?市面上80%以上的课程都属于此类情况,除了要擅用运营手段提高用户对课程的好评之外,同时也要擅用已有的用户评价进行包装和输出。

 

广告营销,木公子,文案,转化,营销

同样来自三节课,课程详情页的“用户评价”

 

类似这种语言朴实并言而有物,且有真实头像的用户评价,能大大提高课程的可信度,降低用户的疑虑。

五、最后一段滑梯 :用类比法和限时活动促进下单

当用户看到这里,恭喜你,他已经有90%意愿准备下单了。这时候,如果你只是在详情页最后放上几句,如:“本次课程限量报名,先到先得”、“课程超值特惠,不买后悔一年”、“投资自己,才是最好的增值”,等这类不痛不痒的促销语的话,那我可以明确告诉你:

 

前面的文案你都白设计了!

 

写课程详情页文案是一环扣一环的逻辑型工作,每一部分都经过周密的设计,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试着站在用户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他已经看到这里,那表明他已经有购买的意愿,课程内容、老师阵容、用户评价、上课时间他不都了解了嘛,那为什么还不下单?

 

还不就是因为价格嘛!

 

无论你的课程价格便宜还是昂贵,是39还是399,你都需要在详情页最后建立一个“加速滑道”,让用户可以“一滑到底”直至完成下单。此时,你需要把你的课程价格和用户熟悉的产品做一个价格类比,让用户产生认知,产生“课程价格原来那么划算”的感觉。

 

39元的课程,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花39元喝一杯喜茶,收获的只是卡路里和赘肉,不如来这里听8节课,给大脑来顿加餐”

 

广告营销,木公子,文案,转化,营销

399元的课程,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平均一天19元,就是一顿早餐钱,坚持21天,就能换来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

 

广告营销,木公子,文案,转化,营销

这种用“一杯喜茶”,“一顿早餐”的参考物价格类比法,就是要告诉用户,我们的价格其实一点都不贵。

六、总结

1、知识付费行业,广义来说,包含内容付费和在线教育两种细分产品。提笔写文案前,先深入了解你所在的知识付费细分市场,毕竟老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2、课程标题决定了50%甚至更高的流量,在充分了解课程的前提下,尝试着21个维度关键词组合法,但切勿关键词堆砌使用,会适得其反。

 

3、 在唤醒购买动机时,可以采用《金字塔原理》中的“SCQA架构”方法,描述情境(Situation)、刻画冲突(Complication)、提出问题(Question)、给出答案(Answer),并加以故事化的叙述口吻。

 

4、要证明你的课程可信,从两个方面着手最有效果,一是课程本身,二是相关背书。

 

5、无论你的课程是39还是399,你都需要把你的课程价格和用户熟悉的产品做一个价格类比,比如“1节课=1杯奶茶”,“每天只用花一顿早餐的价格”,“少看一场电影”,让用户迅速建立起价格认知。

 

提高课程详情页的转化是一个需要长期优化的工作,现在的85%可能明天就变成50%。每天监测数据,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变化调整详情页的布局、表现形式、侧重点等,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记住,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尤其在这个快速巨变的互联网时代。

 

作者:木公子,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木公子

]]>
如何做用户运营?分享5点! //www.f-o-p.com/101451.html Tue, 09 Oct 2018 07:25:46 +0000 //www.f-o-p.com/?p=101451

7月份的时候,我在上海参加了一项跟运营有关的课程。同组的学员中,有一位女士是广告行业出身。

在课上,她问了主讲的老师一个问题:互联网的运营和传统的marketing(营销)有什么区别?

老师是腾讯出身,很规范地给了一个标准答案:运营以用户需求为导向,marketing以营收为导向。

老师说完,女士皱皱眉,没有继续说话。显然,她并不满意这个回答。

我也不满意这个回答,因为前段时间我刚从上家公司裸辞,在寻找下一份工作的面试道路中,有五家以上问了我同一个问题:你觉得运营是什么?

我入行的时候,带我的老师就告诉我,互联网的产品只有两个象限,需求频次和价值。

产品最好的状态是处在第一象限并且以正比(需求频次高、价值高)趋势攀升。

而这张图对我运营方面的启发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运营工作想要做好,就一定要满足用户需求。

产品的创造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某个问题,而运营则是嗅探问题所在的雷达。所以当面试官问道我运营是什么时,我的回答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连接用户和产品的桥梁。

然后面试官摇了摇头,说:运营应该以数据分析工具,以结果为导向。

我问,什么结果?

面试官轻轻吐出一个单词,revenue。

在这一刻,我不禁深深怀疑起自己一直以来秉持的信念。任何一个行业,如果以revenue去衡量最终结果,怕是很难形成行业自豪感。

所谓营收,只是我们在追求某项目标时,现阶段的选择、工作和境遇的数字体现,但现在我们却倒果为因,把数字作为目标来追求。

面试过后我想了很久,我还是坚持自己的初衷,我没办法去拿一串数字当成是工作目标去奋斗。所以在后续的几家面试中,我还是坚持了原先的答案。

其实这篇文章本来是准备讲用户运营的,但我为什么扯这么多呢?无非是想构造一个语境。

现在的大环境是:几乎每家公司都以KPI去衡量工作结果,这也造成了在执行层面员工的急功近利。尤其是数据分析如此盛行,用户本身被分解为一串数据,呈现在屏幕上。运营的工作就是每天盯着数据,去思考它为什么波动,有哪些点去刺激它上升。

我们每天去跟数据打交道,却对用户身为人的属性避而不谈。这种情况下,去做用户运营,能成功才有鬼咧。我当然不是说数据不重要,人类太复杂了,骗起人来连自己都怕,而数据是唯一不会骗人的东西。

但正因人的复杂性,我们才更应该去亲身接触,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搜集行为数据以外的心理数据,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使最终得出的结果准确化。

接下来,我大概会以比较长的幅度去阐述如何搭建用户运营的体系。这个体系适应于产品运营,但新媒体运营的同学其实也可以从中截取所需,毕竟大的范畴是相通的。

一般而言,在一款APP中的,都会存在一个入口:用户反馈。用户反馈是运营贴近用户的最快方式,通过这个入口,运营可以搜集用户对产品的吐槽、建议,甚至能够成为建立社群、发布小范围公告的种子地。但很bug的是,很多产品把这个通道隐藏到二级页面,损失了不少搜集意见的机会。

从传播学的角度讲,单项传播效率快,但沟通效果差;双向传播效率慢,但沟通效果强。用户反馈虽然有反馈-回复的机制,但由于跨度较大,其实属于单项传播。

单项传播的好处不单在于效率快,还在于用户敢说真话。我们都知道,人总是喜欢在背后说别人坏话,因为当面时道德感会让其产生羞耻、不好意思等情绪。

当用户通过用户反馈的入口反馈意见时,处在一种“对空言说”的状态下,这种情况下他的羞耻感极大减轻,很多真实的情绪得以表达。用户的每条反馈,运营人员在后台都可以看到,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反馈分门别类,汇集到自己的表格中。

绘制表格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表格的精确度决定了用户意见搜集的价值。有些运营同学,因为处理用户意见的枯燥与无聊,大多一目十行,只求该项工作尽早完成,却凭白浪费了这项工作最大的好处:了解用户。

在运营工作中,谁对用户最了解,谁就最有发言权。新手想要追赶老鸟,最快的方式是建立自己的用户反馈表格。

麦肯锡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曾提出过一个很重要的原则: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分析法。

MECE的中文意思即是:相互独立,完全穷举。在制作用户反馈表格中,要竭力从多维度去分解它,维度之间不能重合,而在各个维度下,要尽量想到多的因素,力求做到无一遗漏。

在创建用户反馈表格中,有三个最基本的元素:时间、问题种类、频次。

时间即按线性顺延,并可按照活动时间、普通时间、异常时间做出颜色标注。问题种类则可粗略划分为技术故障、产品交互和运营策略三方面,各方面下又可划分小的层面,如技术可按照各功能模块进行细分。至于频次,则是各个问题出现的频次,这影响着产品调整的排期和整个运营活动的节奏。

常规的用户意见搜集表格到此就足够了,但如果想要更近一步的话,还可以尝试两个步骤:自我解析与竞品分析

自我解析即根据用户反馈的搜集,从运营的角度给出相应的解决的方法,这实际上是在小组讨论之前提前进行产品思考,培养自己的独立解决能力。当然,自己的解决方法是否可行,就需要竞品分析来检验了。每一个产品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产品总是不断迭代,而头部的产品早已告诉我们解决方法。

但需要主要,在拆分竞品的时候,要弄懂它的产品逻辑,而不是全盘照搬,要去逆推它为什么成功,在自家产品的问题点上,它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如果自己的产品要这么做,需要有哪些改变?

当这一套思维逻辑搭出来以后,再回看自己的解决方案,有哪些不足,又有哪些优点,再相互结合,取长补短。

这之间的思维过程,就是自己运营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在小组讨论中让人刮目相看背后的努力路径。

如果说用户反馈表格是数据层面的积累,那么对用户反馈的回答则是与用户建立关系的良好方式。

当我们躲在电脑背后,敲出一个个回复文字时,其实在用户的感知中,我们就是产品本身。

很多运营人员依据模板对用户进行回复,在大批量的工作中,模板当然是很有必要的,但一味地滥用模板,会白白浪费塑造产品形象、提升用户粘性的机会。

我们想象这样一个产品:当你在玩一款棋牌游戏时,你甩出一对王炸,马上要carry全场,突然游戏自动退出了。当你再一次回到游戏时,系统认定你无故退出,扣了你一万金币。于是你义愤填膺地去用户反馈入口,愤怒地打下一连串文字。第二条一早,你收到回复:您的意见已收到,很抱歉给您带来这样的体验,我们会继续改进,谢谢您的支持。

你会不会炸了?

就我自己的经历而言,是的。我会愤怒地卸载游戏,大骂游戏的运营人员,并投身另一个棋牌游戏中去。

对此,运营者一无所知。

因为依据模板回复,该款棋牌游戏在用户的感知中成了一个漠不关心用户体验、机械而教条的存在,最终导致流失。流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用户不是流失到空气中,而是流失到竞争对手那边。

Double 的损失。

如果运营者换一种口吻,以人类而非机械的口吻回复:小伙伴你好,我是小拖,很抱歉给小伙伴带来不好的体验,小拖会催促程序猿小哥哥加紧修复bug的呢。小拖知道小伙伴的伤害已经造成了,但小拖决定从自己的零花钱中抽出1万金币作为补偿,希望小伙伴稍微开心点哦。

或许玩家的怒火会稍微平息一点,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

一般而言,女性化、亲昵化的口吻会让产品形象化,并让玩家生不起谩骂之心和迅速消灭怒火。当然,在遇到用户反馈时,要根据性质进行分类:正面、中性和负面。正面反馈即夸赞、中性一般是建议、负面则是谩骂。对问题进行回复时,要根据不同性质予以回复,并建立相关奖惩机制。

  • 用户有好的建议,则予以激励;
  • 用户出口成脏,则予以惩罚。

一般而言,相关的解决措施有普通回复、虚拟货币激励、深入沟通(手机、微信)、反馈客服等。

这里引入心流(heart flow)的概念。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认为:

心流为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游戏中的任务裂变即心流的实际应用。心流产生之一的因素是有立即回馈,而运营对用户反馈的回复则决定着心流是否能够产生。

用户产生心流,则心情愉悦,下次遇到问题时仍会反馈,从而产生正向激励趋势。当然,用户反馈的收尾仍然是以建立模板为主。模板化不是机械化,而是因时制宜,在实际活动积累中,用生动、贴己的语言去回复用户。

如果实在不知道说什么,不妨想象一下用户就坐在你面前,他怒气冲冲地向你抱怨产品的诸多毛病,如果你没有练过跆拳道的话,想不挨揍,该怎么做呢?

是时候展现我们的求生欲了。

简单回顾一下文章脉络:

  1. 搭建与用户接触的渠道,这个渠道可以是app中的用户意见反馈,也可以是微信公众号的后台评论,甚至是自建的社区、同类竞品的相关渠道。
  2. 整合用户意见表格,这个表格的设置要遵循MECE法则,尽可能多地包含独立的维度。在表格完善以后,要自己先独立思考如何解决用户提出的问题,再从同类竞品中寻找解决方案。
  3. 用对话的口吻撰写回复文案,让用户感受到产品背后-人的真实温度,而非冰冷的机器。同时要实行一定的奖惩机制,让用户陷入心流状态。
  4. 将意见表格和积累的回复文案结合,搭建出属于自己的回复话术模板。

这四步其实已经涵盖了用户运营的基本套路,下一步就该升级成社群运营了。

社群运营是个很奇怪的物种,它虽然名字里带了个运营,但其实根本属性跟产品挂钩。社群运营的火爆起源于小米和逻辑思维,正是由于雷军罗振宇的风生水起,才让一些人惊觉,原来互联网经济要这么玩。但很可惜,这几年社群运营混得好的,屈指可数,而且多数是知识付费、k12教育等领域。

这也难怪,现代人整天抱怨孤独,每个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岛,搞个社交都困难,更别提在群里积极踊跃。所以社群运营这几年的现状就是:一个人在无风的天气里放风筝,刚开始靠奔跑让风筝离地,可很快就跌落在地。

有的人则会以PLC(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认为一个群就像产品一样,从初生到兴盛到衰落,总是这样的过程。

是,任何一件事物都有消逝的时候,但消逝时间短至十几天…是在下输了。

咋就不能承认多数的社群运营都是在强行续命?

举个例子:一个卖打火机的厂商,他看到小米那么火,也想去搞社群,于是他成立了一个打火机社群。

我承认,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收集癖,说不定有的人就喜欢收集打火机,他们或许对这个社群很感兴趣。但问题是,这个厂商卖的打火机只是几块钱一个廉价货,而收集癖的社群成员,并不是该款产品的受众。

或许在这个老板耗费心力,投入资源之后,社群建立起来了。然后呢?他怎么去兜售自己的打火机?

社群是为营收服务的,但显然,这位老板给自己挖了个坑,社群真的只是个社群而已。

所以社群的重点是什么?

产品。

如果想要搞社群,产品本身必须具备连接的属性。

小米的火爆,在于它连接了对性价比和发烧有追求的人群;逻辑思维的风行,在于它连接了对现实焦虑,担心上升通道关闭的人群,但最大的产品是人,人也是最好的连接器。

社群运营搞得最好的是哪一波人?

自媒体。有的自媒体靠观点,有的自媒体靠美妆指南,有的是穿衣搭配。很多人觉得,我们关注这些自媒体是因为他们输出干货。不是的,是因为他们有趣吗,不然我们就会去看知网,而不是网红老师;就会去看柳叶刀,而不是丁香医生。

我们总是先喜欢上这个人,才开始爱屋及乌,虽然我们最先看到的是乌。

小米、逻辑思维虽然是因为产品,但如果没有雷军和罗振宇,它们在同类中也并不突出。而想新世相十点读书等一批大号,虽然作者迥异,但“新世相”、“十点读书”已经泛化成虚拟人格的符号。换句话说,我们在看它们的文章时,会潜意识把它们当成一个真实的作者:一个叫新世相,一个叫十点读书。

人类信任人类,所以产品越来越假装成人。

上面是我画的渣渣关系图,产品以人为内核,包裹在产品功能、价值等等的外表下,而旁观者第一眼看到的却是人。当用户运营发展到一个阶段时,下一步思考的应该是搭建自己的渠道,还是去做社群运营?

渠道就是工具化的社群,一些裂变手段,常常借着活动的旗号,让用户加入微信群、QQ群,以后则借助这个群去传达一些产品相关的消息。

这样做虽然低效,但也算是拓宽了一条到达用户的道路。它的好处在于当管理者@所有人的时候,它会直接跳到聊天的一级页面,堪比服务号。当然,它还可以在朋友圈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借助群来发布信息,必须掌握好度,发的信息尽量不要带充值之类的信息,它应该更多去带来产品新的动态、能够对用户产生帮助的信息。

社群运营就复杂了,再小的社群也必须有基本的组织架构,如谁是社群的管理者、规则制定者、日常信息发布者、日常话题发起者、活动发起者?如何活跃群里的气氛,并让群中的话题跟产品相关?

这些不是一两篇文章能够说清的,有志于社群运营的同学,推荐去看K.勒温的《拓扑心理学原理》,了解下他开创的群体动力学和场论。本篇文章着重强调的,是渠道和社群的选择问题,自己运营的产品是否具备连接的属性,借助社群是否真的能更好地提升用户留存和粘性?

如果选择了社群运营,那么首先要确定社区属性,以及用户导入路径(产品内部导入、活动外部导入),接着就可以跃入学习的海洋了。

用户运营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撰写用户运营手册。

任何一套实操,如果不能以成体系化的方式输出,说明实操本身是有欠缺的。撰写用户运营手册,既是对自身工作的总结,也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

这其实很有趣。

当你在思维导图的正中央敲下“用户运营”这四个大字时,你就必须得思考它的二级脉络。这时候,还原工作中的实际行为,按时间顺序梳理成线。在梳理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的地方可以更好,有更多创意的点子;有的地方则完全可以省略。

某种程度上,撰写手册就是你的工作复盘。而复盘则是你对最大且最忠实的用户-自己的最好回馈。

当然,有的同学从未写过类似手册,心中也没有大体框架,这里就给大家提供几种简单的框架:

第一种:5w模式

所谓5w模式,则是传播学中的基础模式,包括传播者、受传者、渠道、信息和效果反馈。

如果把5w当成二级脉络,传播者篇则可囊括传播主体的行为属性和自然属性,受传者同上。而渠道则可包括传播渠道的特性、性价比等;信息则是文案撰写方面;而效果反馈则包括传播手段、表格整理等。

虽然有些削足适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改,但最重要的是整体的逻辑框架能够自恰。

第二种:用户体验地图

这一种方式是我自己在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它的宗旨只有十个字: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

现在,我们想象自己正在打开一款app,当我们点击桌面图标的那刻起,就开始与产品接触了。

接下来,我们开始摸索、注册、使用,而终于有一天,使用出现了障碍,然后我们会怎么做?

吐槽;提建议;甚至卸载。

当终于有一天,你在n次使用之后,把app从手机上卸载了,那么产品的生命周期对你而言就到头了。

好,现在回归运营者的状态,你看到了一个用户使用你们产品的“一生”,你掌握着他在各个场景下的不同行为。现在,你需要根据当时的反应给出补救措施。

当你按照各个场景写出补救措施时,用户运营手册的雏形就诞生了。相比那些动辄几十页的标准手册而言,你的手册或许只薄薄一页,但那却是独属于你自己的方法论。

囿于个人经验,用户运营这一块目前只能到此为止了。不过人生漫长,我们总是不断迭代成长着。希望我们共同优化自己的运营手册,成为一个优秀的运营人。

 

作者:善宝橘,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善宝橘

]]>
新媒体人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写出好文案? //www.f-o-p.com/100531.html Fri, 28 Sep 2018 07:32:30 +0000 //www.f-o-p.com/?p=100531

 

新媒体的都有这样一个感受,不是在做选题,就是在写稿的路上,搜集了很多素材却茫然无措,仿佛回到了当年高考800字作文。怎么切入,怎么开篇,怎么安排文章顺序,怎么突出用户痛点,都是问题!

我们迫切想要找到一个套路,一个模板,像微信排版一样方便,能从千头万绪中杀出一条血路,也许,巴巴拉·明托所著的《金字塔原理》能够帮到我们!

金字塔原理:

新媒体人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写出好文案?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核心思想、达到效果、基本结构、具体做法。

Ø 核心思想(思考的逻辑):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需求点、利益点、关注点和兴趣点想说清什么(内容),怎么说(思路、结构),掌握沟通的标准结构、规范动作。

Ø 达到效果(思考的逻辑):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让受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

Ø 基本结构(表达的逻辑):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MECE原则)、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Ø 具体做法(演示的逻辑):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SCQA结构),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新媒体人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写出好文案?

简单的说,金字塔原理是以思考的逻辑、表达的逻辑、演示的逻辑为核心的,一个挖掘受众需求点,确定想要说清的内容,选择基本结构进行规范动作的过程,这和新媒体文案写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金字塔原理在新媒体文案中的运用:

  • 核心思想=内容定位(思考的逻辑)
  • 达到效果=内容目的(思考的逻辑)
  • 基本结构=内容划分(表达的逻辑)
  • 具体操作=内容撰写(演示的逻辑)

新媒体文案写作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挖掘用户痛点,进行内容定位,在目的明确的基础上,安排内容结构,进行文章撰写的过程。

新媒体人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写出好文案? 1、内容定位
思考的逻辑,《金字塔原理》提出,在思考、表达、演示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对象,以他的喜好组织逻辑,听众想听什么,我们才说什么!对象众多时,先要迎合最重要的人、最有影响力的人,以淘宝造物节为例,不同的对象关心的点是不同的:

  • 政府关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安全、环保
  • 媒体关心:新闻点、炒作点、领先性、独特性
  • 投资方关心:经济回报
  • 用户关心:有趣、有料、性价比高

在新媒体也是如此,以用户为导向,用户需要什么,我们才写什么,但针对不同的用户,输出的内容也会不一样,当内容众多时,要以用户的主需求点为主:

  • 生活用户:热点评议、生活乐享、娱乐八卦、心灵鸡汤(比如各门户类公众号)
  • 文化用户:新闻资讯、文化传承(比如民国文艺等公众号)
  • 感性用户:心灵鸡汤(比如视觉志、咪蒙新世相等公众号)

每一类用户都有他们的侧重点,有他们更关心的内容,比如专业用户,他也关心热点、八卦,但他更希望得到干货、及时获得资讯。在进行内容定位时,我们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

  • 这个内容有跑偏吗?内容本身价值观是否与平台定位相同?

如果这2个问题都能回答,那么定位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以本篇内容为例,定位是专业用户,解决新媒体文案写作的套路需求,因此写作的方向是干货知识类。
2、内容目的
思考的逻辑,《金字塔原理》提出,在向领导汇报、写公文报告、做PPT演示的时候,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是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受众听得明白,能理解,记得住。也就是,我们必须知道想要说清什么,目的不同,行为就会不同!

那我们写新媒体文案的目的是什么,最终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我认为,新媒体的文案目的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品牌深化、产品售卖、粉丝转化、活动互动、传播共鸣,对于不同的目的,我们要说清的重点内容也不同:

  • 品牌深化:内容中要增加品牌的曝光度、树立品牌形象、拔高品牌价值观(比如百雀羚长图文、小蓝杯等);
  • 产品售卖:内容中要围绕产品相关的情绪、功能、益处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展开(比如咪蒙的软文广告,重点进行产品情绪营销);
  • 粉丝转化:内容中要重点描述平台能够给用户带来的利益(比如回复关键词领取资料);
  • 活动互动:内容中要着重点出活动的参与方式、活动奖品等(比如抢红包活动、民宿试睡活动);
  • 传播共鸣:内容中要不断刺激用户痛点,以对等聊天形式勾起用户共鸣(比如“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一文)。

还是以本篇内容为例,想要说清的是新媒体文案写作的套路,希望刺激用户痛点,引发行业共鸣。
3、内容划分
表达的逻辑,前文提到过,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运用到新媒体文案上,关于内容划分可以有两种结构:

  • 自上而下法:以上统下,结论先行,先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
  • 自下而上法: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可以以时间为顺序,第一、第二、第三;或者以结构为顺序,杭州、绍兴、宁波;也可以是以程度为顺序,最重要、次要、最次要!最后得出结论。

自上而下法举例:

咪蒙经常会使用自上而下的结构,在她的一篇《婚后如何保持恋爱感?跟老公搞暧昧!!》中就是如此:

新媒体人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写出好文案?

首先提出一个结论:婚后保持恋爱感,要这么做;

接着以上统下,写出细节:被需要、保持暧昧、提供情绪价值、说废话、会任性。

新媒体人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写出好文案?

自下而上法举例:

“新世相”对自下而上法运用的比较多,比如一篇《我20几岁,没家底,没背景,没学历,我为什么还要努力?》

新媒体人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写出好文案?

文章其实是对“坚持到底有没有用的探讨”,运用归纳整理中的程度顺序,列举了刘翔的故事、史泰龙的出道作《洛奇》的故事、体制内公务员的上班故事等,最后得出结论:导致人们失败的,并不一定因为“坚持不了”,而是因为相信坚持是为了成功,但坚持本身就是意义。

本文运用的也是自上而下法,先总后细,每一层内容都是对上一层内容的展开说明,下图是本文的结构划分:

新媒体人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写出好文案?

  • 总结:运用金字塔原理可以套路新媒体文案写作
  • 具体:定位、目的、划分、撰写四方面的具体运用

定位有了,目的明确了,结构也划分好了,接下来就是对骨架进行包装填充了!
4、内容撰写
演示的逻辑,《金字塔原理》一书中提到,文章有序言和正文之分,序言非常重要,主要运用SCAQ结构进行布局;同时在正文的构建中,可以采用自上而下法或者自下而上法,运用MECE原则,确保各分点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新媒体人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写出好文案?

开场白
先来说说序言,也就是新媒体的开场白,在《金字塔原理》中,作者认为序言要以讲故事的模式展开,只有这样,读者才会专注于你的主题,对你的文章感兴趣。故事的构成离不开背景—冲突—疑问—答案这样的结构要素,序言也是由这四个要素构成,称之为SCAQ结构。所谓SCQA就是:

S:situation(情景),由大家都熟悉的的情景,事实引入

C:complication(冲突),实际情况往往和我们的要求有冲突

Q:question(疑问),怎么办

A:answer(回答),我们的解决方案是……

SCQA结果在新媒体文案的写作上,有4个公式:

  • 标准式:情景S——冲突C——解决A
  • 开门见山式:解决A——情景S——冲突C
  • 突出忧虑式:冲突C——情景S——解决A
  • 突出信心式:疑问Q——情景S——冲突C——解决A

作者强调,序言的第一个作用是直接点出主题;序言的第二个作用是使读者和你在同一位置上。

举一个很经典的案例:

新媒体人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写出好文案?

得了灰指甲——陈述背景S
一个传染俩——在这个背景下发生了冲突C
问我怎么办——站在对方的角度,提出疑惑Q
马上用亮甲——给出解决方案A,这是文案要表达的重点

SCA标准式,以本篇内容为例:

S:做新媒体经常要写稿——陈述情景

C:写稿过程中,不知道怎么切入,怎么开篇,怎么安排文章顺序,怎么突出用户痛点——情景下的冲突

A:运用金字塔原理及金字塔原理的介绍——给出答案

ASC开门见山式,以“绍兴旅游”为例:

新媒体人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写出好文案?

A:有些地方,存在就是浪漫,绍兴的秋天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给出答案

S:春天的羞涩……冬天的冷冽——陈述其他三季的情景

C:独特、坦荡,在不经意间到来——与其余三季对比下的冲突

CSA突出忧虑式,以“GQ实验室”为例:

新媒体人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写出好文案?

C:对“阴柔之风盛行”表达忧虑(隐含疑问:生活不阳光了吗)——阐明冲突

S:认真观察了网络上和生活中占据主流的男性群体——冲突下制造情景

A: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给出答案

QSCA突出信心式,以诺基亚N9广告为例:

新媒体人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写出好文案?

Q:如果多一次选择,你想变成谁?——提出疑问

S:如果忍耐算是坚强,我选择抵抗;如果妥协算是努力,我选择争取;如果未来才会精彩,我也绝不放弃现在——列举情景

C:你也许认为我疯了,就像我认为你太过平常。我的真实会为我证明自己——情景下的冲突

A:诺基亚N9,不跟随——给出答案
正文
开场白之后,是正文的撰写,其实就是根据选择的结构,对各要点进行以场景制造、数据摆放、举例论证等方式进行描述,再以MECE原则进行检查确认。MECE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意思,也就是对于一个重大的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的分类,而且能够藉此有效把握问题的核心,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关于MECE原则,用一张图来表示,你大概就什么都明白了:

新媒体人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写出好文案?

下一层是对上一层的穷尽,即CE,并列层之间相互独立,即ME。

本文中,定位、目的、划分、撰写相互独立,四个分点下面的小点完全穷尽。若对以上内容都撰写得差不多了,那么整篇文章也就完成了大半了。

结尾
结尾其实是对整篇内容的总结概括,对要点重点的再次提醒,或抒情或强调。

综上,就是新媒体文案写作对金字塔原理思考的逻辑、表达的逻辑、演示的逻辑的运用,以用户为中心,抓需求点明确目标,以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划分文章结构,以SCQA撰写开场白,以MECE原则检查正文各论据内容是否完备,最后进行总结强调。

 

作者:花花小萌主,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花花小萌主

]]>
万字干货:3分钟写出痛点文案,学这一篇就够了 //www.f-o-p.com/99765.html Sat, 22 Sep 2018 01:38:10 +0000 //www.f-o-p.com/?p=99765

 

无论你是做广告,或者做产品,在开始动手之前,都需要有一个切入点,有点才能及面。这个点包括的范畴很多,比如创意点、比如发散点……今天我和大家聊的,是创业者和广告人言必称的痛点。

很多做广告的乙方,或者是甲方企业,都会问一个问题:“用户的痛点是什么?”貌似你不这样问,就显示你不够逼格一样。

然而,大家对这个所谓的痛点也是一知半解。我花费了十天写下这1.5万字,从文案的角度,斗胆分享关于一些痛点营销的思考,采用黄金圈思考的三板斧,从以下三大部分聊一聊。

  • ONE什么是痛点(Why的理论)
  • TWO如何找痛点(What的方法)
  • THREE如何写痛点(How的实操)

下面开始我们的分享,首先是第一部分:

ONE  什么是痛点(Why的理论)

1.1 营销三个点

我们谈营销,有三个点必定被谈及,这三个词分别是:痒点、爽点、痛点。

然而,这三点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1.1.1 痒点:世界上另一个你

什么是痒点?正如你身上发痒一样,不抓死不了,抓了却很舒服。只不过现在这个痒,发生在用户的身上。

痒点只是用户内心的渴望,不一定非得一定需要,也不是用户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你梦想自己是偶像剧的女主角,梦想自己是网文中屌丝逆袭的英雄,梦想自己是名门望族的掌门人……这个梦想的欲望,就是用户的痒点,透射出另一个世界的你。

在消费场景中,很多广告就是利用这点欲望的投射,去设置痒点。我之前做房地产文案,很多宣传都是采用这个手法。

例子:

早买房一天,少奋斗十年

今年不买房,年底又白忙

先下手为抢,后下手遭殃

宁买关内一张床,不买关外一套房

以上这些就是利用用户痒点的文案设置。文案的痒点在哪里?如果你有钱,当然可以买房子,成为少奋斗十年、年底不白忙的哪一个你;但是如果你不买,其实也没什么,不买房不会死,地球照样转动。

例子:

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碧桂园品牌

这个是前东家的品牌口号,尽管近段时间碧桂园频频亮相,先不论对错,单是从文案的层面来理解,最初打动大家购买碧桂园的房子,大多数还是因为这句具有诱惑力的广告语。

它同样是利用了痒点,刺激了另一个你的欲望。因为普通住宅你也能住,但它给你的,却是五星级酒店一样的家,能比其他小伙伴花一样的钱,却住的更好,心里能不痒么?

所以,当我们说痒点,其实就是在情感和心理上给到用户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为了喂饱另一个世界的你,告诉你不用现在那么窝囊,其实可以活的更好一点。

1.1.2 爽点:你要就立即满足

如果有读过网文的同学,就知道什么叫爽点。网文大神总设置层出不穷的打脸情节、捡宝藏环节。你通过代入到主角的角色成长,即时获得打怪升级的快感,最后一招杀敌、爽到高潮。

依据小说的设置,其实爽点,就是帮你的角色装x(让用户具备超能力),毫不费力地装(爽点设置低门槛),装的结果能立即打脸(让用户即时获得反馈)

所以,我理解的爽点,拥有三个要素,就是:

  • 即时性
  • 低门槛
  • 高反馈

比如,夏日运动过后喝一瓶冰镇可乐的行为过程。你只需花3元钱(低门槛)买一瓶,一喝下去就能立即解渴(即时性),喝完后还打了一个饱嗝(高反馈)。

文案例子:

不用牙膏,不用动手,张嘴含住它,10 秒刷完牙!(自动牙刷广告)

这是一篇自动牙刷的推文广告,同样是利用了爽点三要素设置。你无需重复的手部运动,张嘴含着(低门槛),只需要仅仅十秒(即时性),就能彻底地清洁你的牙齿(高反馈)。

1.1.3 痛点一说就害怕的点

很多人说,所谓的痛点,是你未被满足的、急需解决的需求,也就是刚性需求,俗称刚需。但真的是这样吗?

然而,痛点并非这么简单,不是所有的刚需都能成为痛点。在经济学理论中,刚性需求是指在商品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

痛点的本质不是一个未实现的目标;如果目标未实现,你没有被满足,你只是难受而已,难受不会死啊。痛点我更愿意理解为你最害怕的一点,也就是用户最恐惧之处,解决不了就会死。

比如我们要吃饭,大米的价钱贵了,你要不要吃?(未被满足的欲望)但是今天不吃,会饿死的啊(用户的痛点)。

那么,什么才是用户最恐惧的点?在马斯洛的需求模型中,越是金字塔下面的需求,越是用户最恐惧的点。

比如没有阳光、空气、水、食物等基本生存元素,你难道不怕么?不过,正如每一个人的需求都是不一样,那么,每一个的痛点也是不一样的。

但是,可能你的痛点,是明天能不能吃上饭;他的痛点,是明天能不能买得上一辆凯迪拉克。问题来了,有没有一种共性的痛点,即是否具有公共性质的恐惧,成为我们诉求的点呢,帮助我们用在文案中?

在列表之书中(1977年出版,美国畅销书,作者David Wallechinsky),罗列了人类最常见的14种恐惧,对我们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分别如下:

  • 孤独无助 (没有人陪我玩,别人帮不了我)
  • 生存挑战 (没有阳光、空气和水,怎么活)
  • 探险未知 (恐高、恐水……那就去看看吧)
  • 血腥暴力 (这个就不用去解释了吧,都懂)
  • 恐吓欺骗 (用不正当的手段,让利益损害)
  • 病痛死亡 (天啊,为什么这病就落我身上)
  • 流言飞语 (活在别人话语里,轻易被中伤)
  • 众叛亲离 (所有人都背叛了你,就剩你了)
  • 生离死别 (这是最后一面,以后见不到了)
  • 评头品足 (你说你这个也不行,那也不行)
  • 一事无成 (我好失败,做什么事都不成功)
  • 信任危机 (老板画了大饼,却又实现不了)
  • 无从下手 (不知道怎么做,想做却做不了)
  • 抱怨自己 (不断犯错,却又不反思和纠正)

以上每一个恐惧的点,都会因为身份、时间、环境产生差异,但是所有恐惧都有一个点,那就是未知性。

所以,当我们谈论痛点是什么,所谓痛点就是恐惧,但恐惧只是用户表面的动作表现,痛点的实质是用户害怕未知的结果。

1.2 需求三重境

我早前也做过产品经理,做产品经理经常需要分析需求,而KANO模型是其中的一个模型。如果要进一步解读痛点、痒点、爽点,或者可以尝试从KANO模型的角度分析。

所谓的KANO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

KANO模型定义了三个层次的用户需求:

  • 基本需求:用户认为产品/服务必须具备的功能或属性;
  • 期望需求:你提供的产品/服务越多,用户将会越满意;
  • 兴奋需求:你能提供意料之外的服务,没有也没关系。

将我们上面理解的营销三点放入,进一步去理解,就是:

  • 基本需求 → 痛点(必须有)
  • 期望需求 → 痒点(渴望有)
  • 兴奋需求 → 爽点(超预期)

只有满足了基本需求(痛点),期望需求(痒点)和兴奋需求(爽点)才是锦上添花的事。如果你没有满足基本需求,而去满足期望需求和兴奋需求,产品形态就会发生变化。

例子:早期iphone的需求三重境设置

  • 痛点:通讯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不能通话只能是游戏机;
  • 痒点:计算器、记事本、指南针等工具,集合在一起最好了;
  • 爽点:海量的app程序、游戏软件,能让你获得不同快感。

1.3 真假之分

当我们发现了痛点,先不要惊喜若狂,你要学会诊断痛点,这个痛点是伪痛点和真痛点。

毕竟,找痛点是一个凭借经验的事儿。我们找痛点最常见的方式,不外乎是翻翻书本、和读者聊一聊、或从报告中得到总结……这些方式,只能辅助我们找到痛点,但是这些是否就是真痛点呢?不见得!

要找到真痛点,必须有过人的阅历、洞察到人的性格,每一个产品都有不一样的痛点,每一个人群都有不同的痛点。如果单纯地套用到自己身上,这还是真痛点么?!

举一个最近大家热议的事件,滴滴神州专车这两个广告,滴滴说的“遇见美好,你我同行”,鼓励大家在车上发生美好的事情。

例子:

早晚都是你的

10分钟换一辈子

注定就是你的

包括上面这个在朋友圈疯传的广告,未验证是否真伪,但也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而文中的这些观点,是你出行最痛心的点么?!

而神州专车说的是“除了安全,什么都不会发生”。如果两者都是同一时间发布广告,哪一个是真痛点,哪一个是伪痛点,不用我说了吧。

在我的理解中,所谓的伪痛点,就是没有快速卖货能力的痛点

很多人都陷入了找痛点思维的死角里,认为这个痛点很紧急,必须马上解决,然而消费者不一定能埋单。

例子:

怕上火就喝加多宝

凉茶在广东很普遍,过往的凉茶铺,有说百年传承、文化传统之类的宣传,为什么独独加多宝能脱颖而出?因为此前它们说的都是伪痛点,对用户产生不了直接的销售。

即使有说清热上火、生津止渴等功效,这也是痛点,但是不够让用户痛。最终加多宝利用了用户的恐惧心理,凭借怕上火这个定位,实现了10罐凉茶8罐中就有加多宝的销量。

例子: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

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

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总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

总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

总有一些在写字楼里却永远遇不见的人

这一段文案来自步履不停的广告,文案美不美?很美!能不能让你向往?很向往!这属于我们之前说的,挑拨了你痒点的文案。即使你很有共鸣,在掏钱的一刻,你是否立即买它家的衣服,不一定!

总结一下,自己自嗨的伪痛点,都有以下3类“没有”特征:

1.3.1 没有锁定痛点:(恐惧点要深)

不要将所有人认为的痛点,或者你是认为的痛点,当做是你产品的痛点。

1.3.2 没有细分人群:(人群要精准)

要细分,不要将所有人当做是你的目标人群,只研究一小撮,然后放大。

1.3.3 没有结合产品:(匹配度要高)

不要自嗨,要从产品中用户最大的买点出发,结合用户心理越高越认可。这三点怎么理解呢?如果广告层面不能让你理解,举一个选品卖产品的例子解读一下。

产品例子:

之前有网友想要创业,他自己喜欢吃小龙虾,所以打算做小龙虾外卖,他发现这个行业有一个大家都说的痛点,就是很多店做的小龙虾都不够干净,他决定要做干净的小龙虾。

于是,他亲自去洞庭湖选价格贵一倍的好虾,还处理得得干干净净才开卖,结果呢,做了不到半年就倒闭了,赔了15万多元。

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你觉得大家说的这个干净痛点(没有锁定痛点),并不是很多用户认为的痛点;爱吃干净的小龙虾,只是一部分人的需求(没有细分人群),不是所有人的需求;很多人去吃小龙虾,还是奔着价格和味道(没有结合产品),你忽视了这两点,当然是赔钱收场。

TWO 如何找痛点(What的方法)

2.1 从人群心理去找痛点(内心)

写文案之前,你先要找准用户的心理痛点,只有找到了痛点,然后用文案放大它,产生情感的共鸣,让用户感受到自己目前现状的不合理之处,才能最终促使下一步改变。

我们说所谓的痛点,核心是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它的表现是用户最害怕的一点,一共有14种恐惧的心理,这成为我们找到痛点的第一步。

这14种怕点,只是呈现了部分的痛点。因为每一个人的痛点都不尽相同,你的怕对我而言,有时不过是毛毛雨。

所以,我再次试着引入如下营销达人李叫兽归纳的11个痛点心理模板,能否和14种恐惧心理做进一步结合。目的是试图去找找,除了心理的未知性之外,在心理层面上,还有没有其他可以切入用户痛点的角度?

毕竟在痛点心理的表现时,用户有时也会有其他不一样的表现。姑且你可当两者做一个结合吧。如下:

  1. 补偿自己(在付出辛苦努力之后,我们往往想对自己好一点,补偿一下自己。)
  2. 补偿他人(别人为自己付出太多,想补偿他人。)
  3. 落后心理(不甘心落于人后,改变行为。)
  4. 优越心理(让我感到优于他人,并且可以值得炫耀。)
  5. 择优心理(两个选择,哪个对我更有利,我就会选择。)
  6. 经验习得(不重复同样的失败或挫折,现在进行有利选择。)
  7. 理想身份(我也想,成为你说的那样的人。)
  8. 回避身份(不想被看成自己不想成为的那种人。)
  9. 完型心理(不能因为差一点,就让之前付出的努力白费。)
  10. 两难心理(两个选择我都想要,如果两个都能获得就完美了。)
  11. 一致性心理(我的理念行为向来都是一致的。)

以上一共11种模板,是否感觉太多,你无法代入到文案中?那么,我们进一步分析一下这11个痛点心理的模板,能否归纳为一种通用手段。

  1. 补偿自己(以前没对自己好 VS 现在需要对自己好一点)
  2. 补偿他人(以前对别人不好 VS 现在需要对别人好一点)
  3. 落后心理(别人比自己优秀 VS 现在需要比他更好一点)
  4. 优越心理(以前都是听别人的 VS 以后让别人听自己的)
  5. 择优心理(这一个觉得好,哪一个更好 VS 所以我选了)
  6. 经验习得(以前遇到这坑 VS 现在又遇到,当然跳过去)
  7. 理想身份(想要成为喜剧之王 VS 如今却是个死跑龙套)
  8. 回避身份(我不是你说的烂文案 VS 为什么天天要说我)
  9. 完型心理(努力就娶到白富美 VS 现实却给你个丑小鸭)
  10. 两难心理(这个想要,那个也想要 VS 两个都有该多好)
  11. 一致性心理(你嘴巴上说不要 VS 身体偏偏是不老实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没错,就是用户对立的心理。所以,我理解的用户痛点心理,除了对结果的不可预知性,还有就是身份错位产生的心理对立性。这就是我要找到的内心痛点。

什么是身份错位产生的对立性心理呢?

因为每个人总有着相互对立的各种欲望,比如你在贫民窟却想要做百万富翁,因为贫与富的不同身份错位,却渴望现在状况不一样的需求,从而产生了对立心理。

而在很多爆款产品、广告文案中就是利用这个身份错位产生的对立性,去填补不同人群、不同场景中,目标人群产生的心理缺口。

产品 例子:

滴滴顺风车:既想花少钱 VS 又想要便利性

团购网站:既想要好东西 VS 又想要便宜货

共享单车:既想要花少钱 VS 又想要便利性

P2P理财:既想要高收益 VS 又想要不操心

文案 例子:

如何花485元,做到30天PPT 从入门到精通?

每天花一分钟学一招金句文案,每月多赚1万元!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你可以从用户过去与现在的对立、地域与地域的对立、金钱和爱情的对立、愿望和现实的对立……两个不同需求的对立冲突,就是我们要找的痛点心理阴影。

总结一下,我所理解以及找到的痛点心理,是用户对结果的不可预知性+身份错位带来欲望需求的对立性。

2.2 从细分用户去找痛点(行为)

你不要将所有人当做是你的目标人群,只研究一小撮人群的痛点需求,找到他们害怕的一点,然后放大。

2.2.1 不对所有人说话

因为广告从来就不是对说有的人说话,只对某一部分说话。所以我们不要将所有人认为的痛点,或者你是认为的痛点,当做是你产品的痛点,或者是文案的痛点。

核心的消费者和广泛的消费群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后者的广泛消费群,表达的是共性,比如都爱看电视、都爱运动、都爱写文案……但是没有明确的指向性。

而前者说的核心消费者,表达的是个性。

好比你有一位20岁的女朋友,她喜欢在被爸妈训完后吃39元一杯的哈根达斯、她会在打电话给你响完三声后,如果你还不接听,她会在微信发一个哼哼的表情给你,示意她生你的气等等,每一个核心用户个体细节的点,都是可感知的情绪表现。

2.2.2 越是细分痛点越清晰

细分消费群体是寻找真痛点的首要步骤,只有不断细分消费群体,才能找到核心消费者。也只有彻底了解你的消费者是怎样的特性,你才能写出具有针对性的文案。

举个例子,比如我要开个文案的公众号,来看看如何一步步进行人群细分,然后写痛点的文案。

第1步:

细分人群:北上广深爱好广告的人

痛点:希望提升审美能力,学广告的创意

文案:我们是好广告的搬运工

第2步:

细分人群:北上广刚毕业的爱好广告文案的小青年

痛点:希望提升文案水平,能帮助我升职加薪

文案:天天一篇文案分享,快步踏进职场快速路

第3步:

细分人群:北上广深刚毕业、25岁左右对文案无太多认知的小白

痛点:不会写文案,但希望通过文案赚钱

文案:0基础、0成本,每天3分钟学一招文案,每月多赚3千元

很显然,通过上面这个举例子,当人群每细分一次,痛点就会随之改变。消费者越是细分,用户画像越是清晰。用户画像形成的人格越具体,你面对的说话群体,所说的痛点,则越有打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你写文案的时候,就像是在对女朋友说话,知道她的一言一行,所思所反映,这样的痛点文案则越趋向于消费者的真实内心。

小结一下,找痛点的第二个维度,就是细分群体,需要聚焦到3-5个典型消费者身上,一步步细分到可感知用户情绪的程度。

然后通过具体化描述核心用户的行为,构建出用户画像,画像包括用户具体的需求和使用偏好等方面,把它们的痛点聚焦到一点,就是我们细分用户后找到的痛点。

2.3 从场景使用去找痛点(环境)

我们每天从睁开眼睛到睡觉前,大约可以看到800个广告;即使你不看广告,也有无数的游戏、视频让你随时填满时间,大家根本不会感觉无聊到去看你的广告,因为他的每一个时间都被填满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对你要说的内容,关注时间只有不到10秒,可能就是一划屏就过去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是活在十年前传统广告的时代,这样说你的文案:

比如地产文案:

一席尊天下

给世界一个新的高度

山湖之上,尊贵生活

或者产品文案:

智享科技,悦启生活

简于形,型于心

遇见更美丽的自己

别笑,以前我也是这样写文案的。即使现在有些客户也有要求写这类型的文案。

但是,如果将以上的文案,换掉品牌名、换掉LOGO,别人还会认出是你家的产品吗?!你不说人话,当然说不到用户的心底里。消费者可能真的在10秒内就忽略你的存在了。

那么,如何破这种局面?

根据一份消费者的研究报告,大部分用户在接触商品5-8次后才会产生消费冲动,为了制造这一消费冲动,我们之前有聊过,使用 [ 重复金句 ] 手法,比如像脑白金广告一样,通过重复诉求、重复投放广告实现这个目的。

但是,这个需要比较大的投放成本及时间认知。于是我就产生疑问,有没有方法,实现在第一次和用户接触就能打击到消费者,促使他对你产生购买的兴趣?

这里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就是每当消费者在经历某个场景,使用产品特别不方便之时,你基于他的这种行为,提出你的痛点文案。

那么,用户将会在下一次同样遇到这种情况下,第一时间想起你的解决方案。

示例:

怕上火场景:怕上火喝王老吉 (加多宝文案)

心理痛点:怕上火

手机没电场景: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 (Oppo 文案)

心理痛点:怕没电

送礼场景: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脑白金文案)

心理痛点:怕不孝

以上这几个广告语的例子,就是利用场景制造痛点文案的操作。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场景方式的痛点文案如此有效,该如何寻求到我们适合的场景痛点呢?

常见的方式,我理解有以下3类:

  1. 高频环境
  2. 高频数量
  3. 链接情感

2.3.1 聚焦高频场景,而非低频出现环境

我们要寻找痛点场景,越是普通用户接触越多的使用环境,则越是我们所需求的痛点场景,反之就是低频场景。低频场景将会导致用户记住产品信息的机会变得非常少。

举个例子:

衣食住行是我们最高频使用的消费场景,当中单列食这一类目中,外卖则是普通上班族最高频使用的消费场景,因此饿了么、大众点评等外卖APP应景切入。

反之像下厨房等美食推荐的APP,属于低频次使用的软件,普遍用户是有钱、有闲才坐下来慢慢研究。

2.3.2 锁定高频使用,而非单一使用数量

怎么理解高频的使用数量呢?比如说上面oppo 的例子,手机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场景,手机售后维修则属于单一使用的场景,毕竟你手机一年也难得修几次;而像充电这个需求,必须天天都使用到,所以属于高频的使用数量。

高频次的使用场景、高频次的使用数量,它跟用户的生活关联性越强,用户使用你的机会则越大,你能赚到的钱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将这个推论延伸做产品中,如果你在做一个产品,比如我之前有研究过殡葬业的网站,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低频的需求,人这一辈子能用几次啊?

当你的产品诞生后,用户使用场景少、次数少,活跃度将会非常低,进而打开率和留存率都将有限,那么我们获客成本会非常高,试问,你又有多少钱才能激活用户的需求呢,怎么才能快速把它做起来呢?!

2.3.3 和用户发生关系,而非毫无情绪情感

然而,当你找到以上两点外,这只是找到基本的场景痛点,你的产品还要和消费者发生关系,即将场景和用户使用时的情感链接起来,用户有共鸣,才会有消费冲动。

这种共鸣的情绪,包括之前提及的恐惧心理、优越心理、落后心理、回避身份、补偿他人等等痛点心理,具体参考前文所提及的内容。

继续举前文神州专车文案作为例子。即使每天出行是我们日常高频次的使用场景,每天乘坐出租车导致我们出行拥有高频次的使用数量,如果神州专车没有将痛点情绪亮出来,我们依旧如往常一样打车。

在神州专车“Beat U,我怕黑专车”的广告文案中,在结合上两个高频的使用场景后,将用户恐惧的心理痛点无限放大,甚至借此打击对手。

这种心理痛点包括如怕遇到黑车司机、怕人身安全、怕毒驾、怕骚扰、怕财产安全……将这些阻碍用户行为的害怕情绪和产品使用场景连接起来,就是最终我们寻找到的场景痛点。

所以,当我们说场景痛点是什么的时候,说的是需要将产品高频使用的场景、高频使用次数,和用户恐惧心理痛点连接起来,就是我们寻找的场景痛点。

当消费者未来在遇到同样的产品场景时,你将以上这三方面结合的越紧密,用户将越快想到我们的产品,购买行为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2.4 从网络舆论找痛点(语言)

这一招一共有三个环节,分别是从用户聊天、网络吐槽、行为分析三个方面去说:

2.4.1 用户聊天:像老朋友交换秘密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找用户痛点的途径,但建议你还是放弃传统的用户调研吧。一方面样本量收集比较困难,另一个方面有些用户不一定愿意认认真真告诉你真实想法。

最靠谱的方式是与用户进行真实交流,并且是一对一深度交流效果最佳。这里的用户包括三种,分别是内部管理人员、竞争对手人员、外部使用用户这三类。

2.4.2 内部管理人员

针对内部管理人员寻找痛点,这里举两种我认为比较好的方式:

第一种 逐层挖掘法

这是普通的方式,问问内部生产人员当初为什么这么制造,使用了什么工艺等等,一层层问到他最终研发的核心问题,问到你没有问题为止。

第二种 角色模拟法

切入到业务层、管理层中,去发现企业销售过程中的问题。

比如你是业务员,为什么这个产品这么难卖,别人家却好卖?比如制造这个东西,为什么就不能降低一半的成本,然后销量却能提升50%?

举个例子,比如你模拟你是采购员,为什么对手拿货那么便宜,我却付出三倍成本……以此类推,去挖出企业每一个管理层面对产品的痛苦都有哪些,也许就是我们要找到的痛点。

2.4.3 竞争对手人员

忘记你的身份,去使用对手的产品、去问问对手的用户怎么评价我们的产品、怎么评价对手的产品;

或者是去应聘对手的公司,和招聘人员聊聊,看看企业怎么运作、怎么卖货,甚至挖一位对手的内部人员过来……毕竟在商言商,方法从来就没有高下之分。

2.4.4 外部使用用户

针对已经使用的消费者,或者可能潜在的消费者,通常有两种方式,去到一线现场和消费者挖掘内心的痛点需求。

问:和他像朋友一样聊天套话

你和用户的聊天,不是漫无目的的聊生活方式、吹牛;而是类似剥洋葱,放在用户关心的产品问题上,从他为什么购买开始问起,一层一层往下挖,让他讲真实的购买原因。

这里要注意的是,你们就像老朋友之间相互交换秘密一样,让大家都处在放松的状态聊天,不要咄咄逼人地让对方回答是或者否的问题。

以你知道内幕很多内幕消息的小技巧,告诉用户一些经验心得,比较容易问到你想要寻找的用户痛点。

望:看看消费者都有那些举动

你甚至可以亲力亲为,到产品的销售环节中去看看消费者,一般消费者都是怎么选择的。有可能他们因为这个产品颜色比较突出,就选择了;也有可能因为商品的位置摆放就选择了,比如超市收银台前的避孕套……

透过用户的一举一动,他们不这样选择却这样选择,就是你的产品切入用户痛点的机会。

2.5 网络吐槽吐槽越多机会越多

透露我之前写爆文的一个方式,如果你因为时间原因,不能及时接触到真实的消费者,那就到网络中找目标消费者混迹的地方,找到他们的所言所行,用他们的观点去切入标题

这是最快速了解某个领域消费者有什么痛点的方式,所以你也先去网络找找感觉吧。

2.5.1 写爆文如此简单:紧跟头部评论

这种写爆文追热点的方式是怎么操作的呢,那就是到头条已经被爆掉的文章下,看点赞第一者表达了什么观点;

或到网易顶贴中排名第一的当日帖子,看看都激发了那些评论;到各类百万加微信大号看看读者对此发表的文章,都引发了那些讨论……

这些排前列的评论、句子、点赞数,代表了大部分消费者的心理痛点,而这也就是你对此话题二次挖掘的切入点。

如此简单的爆文方式,你学到了吗?!

2.5.2 挖产品痛点如此简单:看差评

那么在做产品的时候,如何运用这一点呢?

举个例子,你到购物类网站去看差评声音、到测评类网站看分享意愿、到美食类网站看吐槽声音……

这些网站上面对产品都有诸多评论,包括使用好不好、口味对不对、服务行不行等等。他们意见越大,痛点则越大,越是你的产品机会。

一般来说,除了不赞不评的佛系消费者外,能在产品下发出评论的,只有以下3类消费者:

第一种:太好用了!

超出我的期待,我来给你点个赞,全村人打call。

第二种:也就那样!

消费者使用后不痛不痒,没啥亮点,以后有更好就不买你了。

第三种:太TM烂了!

价格坑、质量坑……不行,太气人了,一定给个差评。

基于以上3类消费者,你要做的就是,就是将它们的好与差做统计。如果是好评,我的产品能不能凸显它,或者继续保持下去?如果是差评,则多是消费者的痛点,我能不能改进改进,成为产品创新点?如果连用户的评价都没有,或者是不痛不痒的评价,我能不能避免陷进它的境地?……

2.5.3 快速迭代如此简单:让消费者吐槽

甚至你的产品诞生后,一个比较讨巧而有效的方式,就是将种子消费者,拉进你的微信群。让产品经理、运营经理来听听他们的吐槽意见,是对交互功能不满意,还是支付逻辑不满意,还是你的产品根本就不想用?……

这些用户所关注的点、吐槽的点、兴奋的点、也许就是你未来改进产品的机会点。如果你的产品,连这些种子客户、这些最挑剔的消费者都能满足,还何愁满足不了普通消费者需求?

反之,你连他们都满足不了,还谈什么去冲榜第一名呢?

2.5.4 数据分析:搜索越多机会越大

现在很多大公司言必称大数据,营销决策如果不提及大数据似乎就缺少说服力。其实大数据的应用,不如说是用搜索引擎去分析搜索数据更直观一点。

现在很多搜索引擎的大数据,对于购买行为、网络习惯、消费者偏好等方面,都会有数据呈现出消费者的需求趋势,通过数据你或可以发掘到消费者痛点的作用。

所以,现在直接去搜索引擎找消费者的痛点吧;但是首先你必须有数据的来源,数据渠道的获取主要有三个方面:

2.5.5 企业内部数据来源:第一手经验)

第一个方面,是来自你的企业内部过往积累的数据,因为是来自第一手资源,所以更容易从业务量、来电量、销售量看出产品需求的趋向。

2.5.6 专业机构(数据来源:更具权威性)

第二个方面,你可以登录大数据导航网站,上面有百度指数、微信指数、微博指数、淘宝搜索指数、阿里指数等常见行业大数据;

还有各类财经类、广告类、价格类、旅游类等方面的垂直大数据,两者都能链接到各机构或政府机构获得权威数据。

2.5.7 搜索引擎(数据来源:所见即所得)

第三个方面,如果你觉得要分析这些大数据还觉得不够方便,那就直接将你的产品+关键词敲进搜索引擎内,所见即所得,看看大家都关注是什么。

加入的关键词有以下这些:

  • 好用吗?
  • 方便吗?
  • 评价怎样?
  • 体验如何?
  • 有害吗?等等

你在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后,下拉第一条一般就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消费者渴望最想解决的问题。

如果没有下拉的选项提示,那么你只要看上十几页,你就发现那些问题问得多;再点击进去,将大家关心的每一个问题要点汇总,做一个需求的排序,排序越高,则越是消费者关心的痛点。

小结一下,第四种网络舆论式找痛点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

  1. 用户聊天:像老朋友般交换秘密
  2. 用户吐槽吐槽越多机会越多
  3. 数据分析:搜索越多机会越大

以上就是通过网络舆论(语言)的方式寻找消费者的痛点;加上之前三种,即心理痛点(内心)、人群细分(行为)使用场景(环境),我一共为你提供四种寻找的途径,帮助你快速挖掘消费者的痛点。

当然,以上这四种只是纵向寻找痛点的方式,还有纵向寻找痛点的方式。

比如从人群层次(是屌丝还是百万富翁),从产品价格(价格高还是低)、售后服务(服务是否到位)、购买体验(是否宾至如归)等等方面挖掘出痛点。

再有基于马洛斯需求模型,分为三大痛点层级寻找痛点的方式。如针对生理、安全需求找到功能利益的痛点;针对社交、尊重需求找到心理利益的痛点;针对梦想等自我实现的需求,找到价值利益痛点。

叶茂中先生说过:“品牌营销最重要的是洞察需求”,而洞察的方式都是见仁见智,横向寻找痛点的方式就不说了,以后有机会再进一步细说吧,但是无论用哪一种方式,都是为了相互配合、交叉印证确认最终的消费者痛点

THREE 如何写痛点(How的实操)

3.1 招式的来源

这个写作工具名为SCQA模型,也叫金字塔模型,是一种结构化表达的工具,来自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金字塔原理》一书。

原书中对此模型的表达,简单一点解读为:

  • S 背景(Situation):设置场景引导用户阅读。
  • C 冲突(Complication):欲望需求和现实有冲突。
  • Q 疑问(Question):那消费者应该怎么办?
  • A 回答(Answer):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

这个SCQA不止能帮助你写文案,还能帮助你在演讲、汇报之时,突出诉求的重点。

比如,很多手机发布会都有运用这个模型,不论小米还是iPhone的发布会。开场演讲时,普遍说市场上现在手机层出不穷(场景Situation),但是他们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冲突Complication),那怎么处理呢,有什么好的方式处理呢(问题Question)?现在我们的手机告诉你,价格多少、功能怎么样,快来买吧(回答Answer)!

3.2 招式的理解

而落实在我们写痛点文案的时候,我更愿意将这一SCQA招式,用四个字概括,即起承转合,下面我分解一下如何运用:

起:设置场景 (Situation)

当我们说产品的时候,要让消费者迅速了解你,最好的方式就是将他带入到产品的使用场景,让他在这个画面场景中,找到使用产品的立足点,引导他阅读下去。

所以,我们要梳理出产品可支持的使用场景,这个使用场景必须是产品高频出现的痛点场景,而非低频出现的场景,越是普通用户接触越多的使用环境,则越是我们所需求的痛点场景。

承:用户痛点 (Complication)

在你设置好高频的场景后,继续细分你的消费者,连接产品,明确产品的用户群体,明确他们的需求,讲述他的痛点心理。

这里的痛点,就是前文所提,从心理痛点(内心)、人群细分(行为)、场景使用(环境)、网络舆论(语言)四种方法找到的消费者痛点。

转:转化成本 (Question)

那么,当消费者面对这种高频的场景中,有这种心理痛点的时候,该如何办呢?

引导消费者不断发出疑问,我的支付成本、决策成本……都有哪些?如果痛点越大,付出的成本很越,那么转化自然就越高。

合:解决方案 (Answer)

最后,针对消费者高频场景、在这个场景产生的心理痛点、消费者思考如何解决这个痛点的时候,我们立即给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文案例子:

怕上火,喝王老吉。

要解决用户的痛点,必须给出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比如怕上火马上来一罐王老吉就可以了,如果你的解决方案成本依旧那么高,用户将继续留在原来的痛点中,不愿出来。

3.3 招式的运用

那么,具体我们是如何使用这个工具应用在写痛点文案上呢?

举一个例子:

“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问我怎么治?马上用亮甲。”

得了灰指甲 —— 起:设置场景 (Situation)

锁定产品高频出现场景,即得到了灰指甲的场景。

一个传染俩 —— 承:用户痛点 (Complication)

放大用户怕得病、怕传染的痛点心理。

问我怎么治 —— 转:转化成本 (Question)

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提出疑问,我的支付成本是什么。

马上用亮甲 —— 合:解决方案 (Answer)

针对疑问,商家给出治愈的解决方案,快买我们的亮甲吧。

而这SCQA招式,可变形组合出如下三招,就不一一细说了。

第一,开门见山式(ASC):

给出解决方案 – 设置场景带入- 用户心理痛点。

第二,突出忧虑式(CSA):

用户心理痛点 – 设置场景带入 – 给出解决方案。

第三,突出信心式(QSCA):

用户转化成本 – 设置场景带入 – 用户心理痛点 – 给出解决方案。

全文总结

ONE  什么是痛点(Why的理论)

1、营销三个点

  1. 痒点:世界上另一个你
  2. 爽点:你要就立即满足
  3. 痛点:一说就害怕的点

2、需求三重境

  1. 基本需求 → 痛点(必须有)
  2. 期望需求 → 痒点(渴望有)
  3. 兴奋需求 → 爽点(超预期)

3、真假三个无

  1. 没有锁定痛点:(恐惧点不够深)
  2. 没有细分人群:(客户群不够准)
  3. 没有结合产品:(匹配度不够高)

TWO 如何找痛点(What的方法)

1、从人群心理去找痛点(内心)

2、从细分用户去找痛点(行为)

  1. 广告不对所有人说话
  2. 越是细分痛点越清晰

3、从场景使用去找痛点(环境)

  1. 聚焦高频场景,而非低频出现(环境)
  2. 锁定高频使用,而非单一使用(数量)
  3. 和用户发生关系,而非毫无情绪(情感)

4、从网络舆论找痛点(语言)

4.1用户聊天:像老朋友交换秘密

4.1.1内部管理人员

  • 第一种 逐层挖掘法
  • 第二种 角色模拟法

4.1.2竞争对手人员

4.1.3外部使用用户

  • 问:和他像朋友一样聊天套话
  • 望:看看消费者都有那些举动

4.2网络吐槽:吐槽越多,机会越多

4.2.1写爆文如此简单:紧跟头部评论

4.2.2挖产品痛点如此简单:看差评吧

4.2.3 快速迭代如此简单:让用户吐槽

4.3数据分析:搜索越多,机会越大

4.3.1企业内部(数据来源:第一手经验)

4.3.2专业机构(数据来源:更具权威性)

4.3.3搜索引擎(数据来源:所见即所得)

THREE 如何写痛点(How的实操)

1、招式的来源

  • S 背景(Situation):设置场景引导用户阅读。
  • C 冲突(Complication):欲望需求和现实有冲突。
  • Q 疑问(Question):那消费者应该怎么办?
  • A 回答(Answer):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

2、招式的理解

  • 起:设置场景 (Situation)
  • 承:用户痛点 (Complication)
  • 转:转化成本 (Question)
  • 合:解决方案 (Answer)

3、招式的运用

  • 第一,开门见山式(ASC)
  • 第二,突出忧虑式(CSA)
  • 第三,突出信心式(QSCA)

 

作者:冯公子,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nices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