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推广案例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数字营销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Wed, 23 Mar 2022 07:52:0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20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App推广案例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APP推广案例:如何从0到百万用户? //www.f-o-p.com/129771.html Mon, 29 Apr 2019 08:46:26 +0000 //www.f-o-p.com/?p=129771 APP推广

 

如何让一款新的APP从0到百万用户?给大家分享一个案列,希望能够从中得到启发。

一、上线前的预热

1、建微信公众号号先吸粉预热:

得知公司在做一个APP的时候,我们首先申请了两个微信号,一个是服务号、一个是订阅号。由于我们有做微营销的功底、这两个微信公众号很快的获得了上万个粉丝。之后我们会推一些相关的软文预热我们的APP诞生,目前是提前告诉用户,我们公司要推出APP了,这个APP对他们的生活大大的有帮助;

2、在微信群上预热:

目的是提前告诉用户,我们公司要推出APP了,这个APP对他们的生活大大的有帮助;

2、在微博上预热:我们自己的官方微博有100多万的粉丝,我们在APP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就在微博上做各种各样的转发有奖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一些礼品让用户帮我们转发、告诉更多的微博用户,我们公司准备有APP了、而且这个APP好牛逼;

3、公司官网预热:

理论同上,在APP没有开发出来正式上线的初期、我们也是先在我们官网的一个广告位上预热告诉大家,我们准备有一个APP了、而且这个APP好牛逼;

4、员工QQ空间、微信朋友圈预热。

就是让公司员工告诉他们身边的朋友。我们现在所上班的公司要有一个好牛逼的APP了;

5、各种论坛贴吧社区预热;

6、提前申请应用商店开发者平台。

二、上线

广铺各种渠道:安卓应用商店(安卓市场、应用宝、360助理、百度、、、、)、IOS渠道、越狱渠道(91、PP等),能找到的我们都上了。

三、公司自有资源推广

1、在发货时放一些宣传广告,或贴在快递包裹外面,或公司定制的包装箱。

打印一些关于哈淘APP的宣传资料,在每次发货的时候,放进发货箱里,这样每发一个箱子就是一个免费的推广。

2、公司原有会员短信群发、邮箱推送。门店推广,常规的推广方法,如:微信(微信群,微信公众账号,场景轻应用,等等),微博,qq群,公司官网,网店、论坛博客,最酷(微信配合微信活动),后台活动推广,互动吧邀请。

3、线下微信打印机推广,WIFI推广,灯箱、刀旗、LED推广,扫楼、在人多的地方做活动送公仔等小礼品推广。

4、流动推广:我们有自己做好的衣服、让好多人穿上衣服到处走推广。我们公司的车上贴上了我们APP的广告语流动宣传推广。

四、免费推

1、申请应用市场首发推广:

2、活动:

各类应用市场的活动、如机锋类、我们提供一些礼品5000这样就可以了、量也不少。

五、换量和互推

资源联合推广:最开始是和亿优市场换量等其他平台等联合推广。

六、地推

去附近高校推广,去人多的地方做活动推广。

 

作者:赵兴

来源:赵兴

]]>
从准备到实施,APP活动运营推广方案的详细步骤 //www.f-o-p.com/5029.html //www.f-o-p.com/5029.html#respond Mon, 06 Jul 2015 01:35:22 +0000 //www.f-o-p.com/?p=5029 活动推广方案该如何做?好多童鞋一提到活动方案就头疼,废话就不多说了,直奔主题,与大家分享一下它到底该怎样做。1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活动目的到底是什么? 你做的活动是为了拉新、还是促活、还是留存。

然后确定自己的活动推广策略是什么,由于目标群体、APP推广阶段、活动目的等不同,策略也不尽相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再是活动针对的目标人群,结合自己的产品去深挖目标用户以及挖掘潜在用户。这也得看自己的活动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促活,深挖已有的用户的需求即可。

确定活动主题

明确你到底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活动,想要通过这个活动得到怎样的结果,看一下这个活动主题是否会吸引人,是否有噱头并容易被宣传。如果没有噱头、不吸引人,这个活动是不成功的,送用户红包,你也得有一个说法是吧。

前期准备

准备好活动文案、推广渠道(是线上还是线下)、所需物料以及人员配备等。前期准备要做充分,如果不充分会影响整个活动的方方面面,如活动奖品,活动结束了,发放奖品的时间已经到了,但是用户迟迟没有收到,这样会伤到用户。

宣传手段

要确定好自己的宣传手段,宣传手段是重要的一环,如果宣传不到位,用户发现不了相关的信息,活动的效果会大大折扣,一定要宣传造势。宣传手段有哪些呢?常见的,如:

①通过虎嗅、36氪等平台发出文稿;
②通过新浪科技、腾讯科技、搜狐科技、网易科技、赛迪科技等业界新闻端,进行活动软文推广;
③通过微信公共号发布信息,通过微博大V,发布相关活动;通过微信朋友圈发送信息,并转载相关活动;
④通过该主题,通过相应的行业媒体或综合媒体进行活动报道……

人员分工

哪个部门负责准备及执行哪些东西,如①运营部:相应的文案、媒体、物料、渠道等准备;②市场部:线下的实际操作;③技术部:相关活动H5页面等的开发……

成本预算

要做好预算,申请好相应费用,不要准备不足,影响整个活动的进程及结果。

效果预估

对自己的活动效果要有一个预测,预估一下自己做的这个活动到底能给自己的APP带来什么收益,比如此次活动可以带来大概多少新增用户,可以提升已有 用户多少活跃度,可以唤醒多少沉默用户,用户的留存率是否会有很好的提升,该活动通过PR宣传可以扩大多少的品牌认知度……如果预测结果都不理想,那就没 有做的必要了。

活动总结及分析

活动结束后要对活动进行总结。整理好相关数据并分析数据,总结一下此次活动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足,要不断的进行修改,做出适合自己产品的活动模 板,以后就可以拿这个模板套用了。一般都会有拉新、促活、留存三个模板,但是都是需要时间和试错才能总结出来,O2O产品还得结合推广的城市和地区做细 分,毕竟每个城市和地区的风土人情不一样,除非你做送现金红包。

最后的活动文案撰写

要有详细的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奖品及规则。内容要把活动说清楚,奖品要吸引人或者有创意,规则一定要严谨。

以上仅个人看法,盼与诸君共同讨论交流。

]]>
//www.f-o-p.com/5029.html/feed 0
APP推广案例,iOS市场APP推广的4大战术策略 //www.f-o-p.com/4951.html //www.f-o-p.com/4951.html#respond Thu, 02 Jul 2015 02:14:26 +0000 //www.f-o-p.com/?p=4951

作为一名在APP推广方面入行多年的老兵,见过很多成功推广的案例,也积累了不少失败的经验。今天,我想以iOS为例来跟大家做个分享。随着苹果公 司审查的日益严格以及算法的不断变更,刷榜、冲榜等效果其实已经大不如前了,传统“越狱”市场也在不断萎缩,现在基本可以忽略。

另一种方式则是借助广点通以及今日头条等之类的媒体广告类平台进行推广,但是这种硬广式的推广的成本及效果如何,相信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为了帮助广 大的从业人员走出一些误区,今天我以自己推广钱庄理财APP的真实案例入手,分析一下钱庄理财在APP(iOS端)推广的战术策略,希望借此能够给大家提 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从零起步,精准为王

在我刚到钱庄理财的时候,APP这块基本处于0起步,不仅下载数量极其有限,同时每天新增激活用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为了在短期内,迅速的提升人气,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结合行业趋势、用户习惯以及产品定位,从中找到合适的标题和关键词,来改善搜索关键词数量及权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新版本更新之后,无论是活跃用户数量还是新增投资用户都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二、雾里看花 ASO的罪与罚

在实现自然量基本稳定后,为了进一步精准定位客户。我开始为钱庄网进行关键词的精准优化,一开始我选择了理财这个最佳的关键词,使用微信积分墙做了ASO优化,实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钱庄理财马上从理财关键词排第50左右上升到第6。但是量级来的太快,预设的一千个量基本在半小时以内就没了。由于当时采取激活结算的形式,后来才发现实际的注册率非常低,投资用户也相当有限。这样也侧面说明了ASO的数据效果要远远大于应用效果。

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做了三天的ASO之后,排名过了两天马上就掉回原位了。这时我意识到了,该继续做一些调整了。

三、双力合璧 寻找行业规律

我重新找了一个渠道,是独立应用内的积分墙,称为A,以注册结算,主做理财这个关键词的优化,另外找了一个微信积分墙,称为B,也是以注册结算,主做投资这个关键词的优化。

先来说A,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新增投资用户的成本还是很高,而且几天以后我发现关键词排名基本没变化,于是我开始寻找问题,结果发现,一个是放 量基本集中在几十分钟内,而且搜索是复制关键词后跳转到App Store是自动搜索关键词,我意识到了收到搜索被苹果降权了,于是我跟渠道联系,让其改为手动搜索,并在10点至下午3点间匀速放量。

再说B,做了一段时间后,虽然新增投资用户成本还是非常高,但投资关键词的排名很快就上去了,从50左右到了第8,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B渠 道虽然放量比较迅速,但是它从凌晨就开始,对于理财产品来说,凌晨,特别是1点之后,是一个购买低峰期,大家都睡了,所以我让其改成从下午两三点左右开始放量,正好与A形成接力。

经过半个月的持续导量,钱庄理财在投资关键词的排名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曾经冲刺最高到了第2,理财关键词的排名最高也到了第2,虽然时常有些变动, 但也一直都在前10,而且财务分类榜的排名从1000以外,逐步到500,300,100,70左右,目前基本稳定在100以内。

而且,我每天导入的激活量只有两三千,来自于两个渠道的不到两千,其余都是来源于自然量,实现了数据与应用的良性循环。来自于渠道本身的量产生了较 多的新增投资用户,成本下降了非常多,达到了行业较高水平。特别是因榜单及关键词排名的提升而带来的自然量,不仅新增投资的用户也比较多,而且经常会有比 较大额的投资用户。这也是因为关键词的高匹配度和比较靠前的排名所带来的结果。

四、App推广(iOS)的几点心得

通过这次经历,我也得出了在APP推广(iOS)方面的几点心得,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1、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产品及行业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推广人员,必须要把你要推广的产品搞清楚。功能是什么,能满足用户的什么需求,用户人群定位是什么,用户的整个使用 流程是怎样的,目前有哪些不足,用户的使用高峰期是什么时段,平日周末有何不同,地域上呈现什么样的分布等……只有你非常了解自己的产品、行业以及潜在用 户之后,你才能更好的做推广方案,并把它推向用户。

2、刷榜需谨慎

很多人经常会有疑问,到底是否需要去刷榜单、关键词、热搜、评论等,这确实是一个捷径,但同时也是一条不归路。你的一举一动,其实水果公司都很清 楚,就看谁运气更差了。此外,刷榜的价格也不便宜,从性价比来说不是非常合适。如果你一定要刷,一定要找靠谱的源头,而且尽量不要刷评论,关键词排名可以 适度刷下,其余的就需要综合考量了。

3、切忌盲目导量

有些人质疑,为什么导了很多积分墙的量,但榜单和关键词的排名一直不靠前,或者很难维持住,甚至掉得很快,这其实是一个权重问题。产品本身吸量能力必须与排名不能相差太过悬殊。步步为营的效果最好,每天量级不需要太多。当然这些量必须是相对优质的。个人经验而言,可以采购微信积分墙的量或者独立应用的积分墙,再次就是网赚类产品内的积分墙了。积分墙都有假量,假量越少,效果越好。

而对于积分墙导量,尽量使用微信积分墙或者一些其他较好的应用内积分墙,少用网赚类的,以提高有效量级的比例,而且尽量不要直接跳转到详情页,最好 通过搜索关键词找到应用进行下载的方式进行,这也就是通常说的ASO,可以说是一举三得,一是来自渠道本事的量,二是提高了关键词排名,获取优质自然量, 三是提高排行榜排名,达到150以内,也可以获取优质自然量。

4、时间点的把握

之前也看到过不少文章讲冲榜的时间段,某某时间段比较好等等。其实这存在很大的误区。不同产品的合适时间段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理财类的产品,白天 10点到下午4点是购买高峰,那么这一时间段内可以多一些量,比如陌生人社交的产品,晚上9点以后才是高峰,那么这一时间可以多一些量。当然,也需要结合 榜单变化的时间做一些微调,用最少的量达到最大的效果。尽量使用多个渠道分时段分方式放量,但不要太多,三四个足以。同时,尽量选择单个渠道匀速放量,大 起必然引起大落,匀速则相对更加合理利用量级。

最后就是在关键词的选择上,一定要选择热度高,匹配度高的词条。排位靠前且具有模糊性的词条最具成长性。热度匹配度很好理解,模糊性主要是为了不让 量级集中于某一款应用,排名不能太靠后,最好目前是50以内的,如果是百名开外的,优化难度比较大,也很难做到精准定位用户。比如美颜这个词,美颜相机的 热度高于美颜,大部分用户搜美颜的基本都是下美颜相机的,所以即便美颜排的靠前,自然量也很小。当然,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选一个热度较低,自己排第一的 词,一般来说就是自己的产品名称,当然知名产品除外,这样很有可能能上热搜榜,带来可观的自然量。

以上是我一些个人的见解,也希望可以大家一起学习探讨。

]]>
//www.f-o-p.com/4951.html/feed 0
用来减肥的Keep幕后:3个月做到200万用户是怎么做的? //www.f-o-p.com/4892.html //www.f-o-p.com/4892.html#respond Wed, 01 Jul 2015 01:44:28 +0000 //www.f-o-p.com/?p=4892 1

 

在这个对创业者十分宽容的年代里,很多项目的起源都是某次痛苦经历之后的感慨:既然苦等这么久还没有人出来做这件事,只能自己上了。移动健身应用Keep就 诞生于创始人王宁第一次痛苦的减肥经历,当时的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开始减肥,只能在互联网上疯狂收集信息,然而他描述那个过程时只能苦笑:“我自认已经是非 常懂得如何通过互联网收集和获取信息的人,但是也花了足足6、7个月才将东拼西凑的健身资料梳理完成”。

在这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中,并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帮助王宁解决自己的困惑,于是终于减肥成功的他,决定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去解救其它正在痛苦的同胞们。正是出 于自己的切身之痛,王宁将Keep的立足,定位在基础化(轻巧)、标准化(傻瓜式)和移动化(随时随地)三大支点之上。

0-70分的健身需求井喷

2014 年,中国有八个省份的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就像发达国家所经历过的一样,丰裕的物质经济,必然会有健康问题如影随形,比如肥胖人群的比例急速扩大。中 国目前BMI超过28的肥胖人群已经突破1亿的关卡,超重人群总数超过人口的40%,成为紧追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肥胖国度,而且年轻人群成为肥胖大军的 主力部队。

肥 胖和健身在逻辑上有必然的联系,随着肥胖人群数量逐年攀升的是人们对健身话题的关注度和投入度。王宁在创业之前用百度指数查询“健身”、“瑜伽”等关键词 热度,发现从2006年到2014年的平缓增长被骤然打破,“2014年到2015年,一年的时间翻了3倍,这意味着需求的井喷”。移动端健身相关关键词 在2013年及以前始终保持平稳,而在2014年和2015年几乎都保持了翻倍的增长。这种现象固然和移动端的本身发展有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显示出绝大 多数人对健身话题的茫然。站在健身房或者瑜伽垫前不知道如何开始,直接掏出手机来搜索的大有人在,甚至很多人根本不清楚体脂率的重要性——体重秤的线上销 售数据显示,体脂秤的销量只有单纯体重秤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

王 宁当年也是健身小白大军的一员,他将自己和大部分的健身用户定义为追求70分的用户。这部分用户的需求更加简单直白,“可能就是很简单的减肥降脂,或是某 个身体部位的塑形,希望自己穿衣服好看一些”。用王宁在猿题库熟悉了的在线辅导思维来说,0-70分的进步需求是在线辅导可以很快解决的,而70分以后目 标精确的用户则需要更定制化的产品而不是标准化的方案。

Keep在产品的定位上,锁定的就是广大的0-70分人群。

用户数从4000到200万的迅速膨胀

早期,王宁和他的团队通过社交媒体找到了约4000人规模的内测团队,王宁自己还“潜伏”进不少健身主题的QQ群,与网友熟络之后,小心翼翼的扔出产品下载链接,推荐群友体验,“一个千人群,发一次链接平均下来可以带来五十多次下载”。

这 4000人成为Keep最早的忠实用户,在他们的热情帮助下Keep完成了功能完善后的上线版本。随后的3个月内,4000这个数字迅速变成了200万。 然而即便如此,王宁并不认为Keep可以称得上是一款“爆红”的产品。因为除了在App Store将Keep放到首页做了精品推荐的那一段时间以外,Keep的用户增长一直保持平稳的状态,并没有爆发式的明显高峰。而对于这种增长状态,王宁 坚持新媒体的低成本投入。

从 上线初期开始,Keep的运营团队就以代号为“埋雷计划”的行动锁定了近百个垂直社区,包括那些流量巨大的百度和豆瓣群组,长期连载品质较高的以健身经验 为内容的帖子,这些帖子培养出固定读者,并在SEO方面得到了很高的曝光位置。而当产品App正式上线时,Keep将这些帖子同时引爆,几乎是在一夜之 间,通过作者的话语权告知读者这些饱含价值的经验都是通过一款名为Keep的移动工具来维持的。“那段时间,好像几乎整个健身主题的中文BBS都在议论我 们,Keep在iOS渠道的日下载量也达到4万以上”。

Keep 目前超过半数以上的使用者都是“90后”,一方面是年轻人群对形象更加重视的态度,另一方面是这个群体旺盛的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会形成连锁反 应,对那些身居前沿的创业项目而言是极大的利好。“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大学宿舍里有一个人开始用Keep练习,分享各种数据图谱和健身照片之后,很快就打 动整个屋子里的人都开始用”,王宁对Keep的前景表示谨慎乐观,他一直强调Keep的“无公害”属性,相比商业气息比较浓厚的其他类型产品,Keep的 推广之路有着得天独厚的俯冲优势。

此 后Keep也一直依赖用户运营和社交传播来刺激新用户的加入。“可能还是和我在猿题库的过往有关,在那时的团队里,不少从网易出来的同事,新闻敏感度非常 强,也确实尝到过四两拨千斤的甜头”,王宁表示,他在这个阶段也不太敢将投资烧到渠道资源的采购上,虽然几块钱换取一个激活已经算是非常便宜了,“但是你 最终会整天都盯着剩余预算,而且也很难去识别自然增长的趋势和反馈来调整产品方向”。

实 际上这种思路和目前网络上健身行业的整体传播趋势吻合,因为小白用户占据主流,所以有价值有内容的经验和直播贴都容易带来极高的关注度。而王宁选择的传播 素材多数都是精挑细选的原创内容,比起其它反复转载的信息源对用户来说更有价值,在这种内容中附带Keep的信息不仅可以收获用户更可以收获信任。这种信 任正好是王宁希望Keep品牌能够慢慢累积的资产。

健身类应用的商业模式探索

早在2011年,健身减脂指导网站薄荷网就获得了A轮融资,当时以出售在线健身课程为盈利模式的薄荷网可以说是最成功的减肥社区之一。然而这个模式并未能延 续下去,在2014年SIG、DCM和高通三家美元基金对薄荷的B轮融资完成之后,这个拥有2000万用户的社区不得不转向做起减肥食品电商来。而它推出 的3款App也因为分类过于精细,并未收到很好的市场效果。

同样起步很早的健身类App咕咚,也是有着一个美好的开端。然而在2014年获得1.5亿美元的估值之后,咕咚又将自己的产品重心从智能运动硬件重新转回了软件和社区上。这一场反复其实也代表了健身类应用们对产品形态的共有的迷茫。

健 身类产品始终存在一个困局,如果产品过于轻便则很可能沦为单纯的工具,在小白用户一旦形成健身习惯之后很有可能会被抛弃——就像薄荷网的食物热量查询和咕 咚的跑步计数。而产品功能如果过于复杂,又无法契合健身时的使用场景。对于这个问题,Keep企图用通关和羊圈两种模式解决。

目前,Keep里面已经累计储存了600多个课程,其实已经录制完成的更多,只是王宁在用一种网络游戏迭代资料片的方式控制课程的更新,“就像是通关一样,你每过一个星期释放一个新的课程出来,会让深度用户保持活跃和跟随,减缓他们的流失率”。

美 国未来学家Jane McGonigal写过一本影响很大的书,名为《游戏改变世界》,她认为游戏的设计正在引导现实世界的发展,比如反馈系统,每杀一只怪物,游戏玩家都会获 得经验值的提高以及些许金币道具的掉落,这种奖励机制不断刺激用户深入游戏世界,获得心理愉悦。因此,这种设计也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软件开发当中,并 显著提升接处对象的幸福感。

Keep 的很多细节,同样反射了这种理念,它引导用户打卡和分享(“分享之后可能就不太好意思半途而废”)、将卡路里燃烧量精准量化、帮助制作周期性的目标等等, 都起到了刺激用户黏性的作用。而这些细枝末节的功能都被尽量轻便处理,拆解Keep目前的结构其实相当简单:以PGC的课程加上并不丰富的社交Feed功 能为组合。“我们希望在一开始能够简单一点,让用户带着问题过来,找到适合他的解决方案,这样会让他的体验特别轻,使用之后也容易建立自信”。

对 于课程内容累积背后的盈利模式展望,王宁举了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讲述他的思路:“抽象来看,Keep现在做的是建造一个羊圈,那些课程就是草料,我们尽可 能让草料丰盛起来,让越来越多的羊进来吃草。在这之后,我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从商业的角度而言,要不我就自己做狼,把这些羊都给吃掉,要么我就卖门票, 放外面的狼进来”,而Keep的选择重心,会落到电商和O2O两大盈利模式上。

电子商务这边的逻辑相对清晰,也是其他行业走过的老路,用户需要健身,就会产生商品消费需求,比如器材、服装甚至是偏科学食谱方面的食品等,只要有了用户规模,Keep往这个方向寻求收入不会有太大问题。王宁考虑得更多的,是O2O,即对接人与人的服务。

“短 期可能不太现实,但是长远来看,我们会慢慢试着打破健身房和健身教练两者‘封装一体化’的潜规则。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私塾’的出现,就是健身教练脱离给 他提供背书的商业场馆,但是客户资源的匹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这又是O2O最擅长解决的”,王宁预想的是,终有一天,Keep的用户足以支撑那些因人而 异的服务项目,而“Uber式”的互联网经济体也就能够顺理成章的到来,健身既可以在线教育化(YY模式),也能够上门服务化(对比按摩、美甲等O2O业 务)。

以及……

根据App Annie的统计,Keep在App Store的排名已经逐渐稳定在“健康健美”分类下的Top 5,在它前面,是大姨吗、美柚和小米运动三座万丈高山。

王 宁重视数据,但他更为推崇Google在品牌层面的塑造,“它把一个专有名词变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动词,用户想要搜索的时候,就会说我Google一 下,我们也希望能够把Keep的品牌灌输给所有渴望运动的用户,让大家都记住Keep,想要运动的时候,能够很自然的想到我需要Keep一下”。

最后,他补充道,“这就是我的心愿”。

 

 

APP顶尖推广www.f-o-p.com)是国内最顶尖的苹果安卓应用APP推广平台,专注于移动推广运营、渠道ASO优化、App推广营销干货大全分享,欢迎关注官方微信号(appganhuo),新浪微博(APP顶尖推广)。

200-200

本文由APP顶尖推广整理发布,转载需附带本文链接,违者必究。

]]>
//www.f-o-p.com/4892.html/feed 0
8个文案改进方法,帮你快速提高用户体验 //www.f-o-p.com/4232.html //www.f-o-p.com/4232.html#comments Mon, 25 May 2015 08:30:14 +0000 //www.f-o-p.com/?p=4232 1

这里所说的界面文案,主要是界面中的提示文案(包括短信文案),控件中的文案,功能或者运营入口的引导文案。

 

  一、发现界面文案

怎么让人看到这些文字呢?这主要是视觉层的问题。

如果你想要强化它们,就请考虑以下几点:

文字容器的形式(例如:模态弹窗,浮层,按钮,运营图片,提示块,纯文本等),容器的大小;

文字大小,字体,颜色,留白;

周围图片或者图形的吸引力;

动画效果;

反之,为了平衡界面中的元素,也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弱化。

 

  二、理解界面文案

保证识别度

这是基础的要求,人人都知道。

但是视觉设计师可能为了美化页面或者依据现成的 UI 规范,而给出了不合适的方案。这个时候,你要么能和视觉设计师交流达成共识,要么给出有说服力的证据和对方交流,不要把这完全当成视觉设计师的工作而立马妥协了。

说“人话”

实际遇到的问题分为三类:

1. 文案写得“像代码语言”或者“感觉诡异”

这个问题,不好用语言描述,就直接举例了,如下图所示,你说它没表达清楚吧,细细一想也不是,就是看着别扭。

1
  具体的优化方法也就是,多在纸上写写,对比一下,问一问周边人的看法,当然快速问一下目标用户的看法最好

2. 文案写得太“文艺”,让人看的云里雾里

目的是想把文案写的更有人情味,情怀,诗意一点,但是弄巧成拙,让人无法直观的识别和理解其意思。

下图是小米的申请退货后的通知短信,就属于这种问题:

2
   当时我买错了东西,申请退货,打电话给客服,答应把退货地址短信发到手机,然后就没注意手机短信动态了。第二天,要邮寄了,才想起找地址,在短信列表里 找了半天,没有发现,又电话客服要求重发一条,这时候才发现,退货短信在前一天确实发过,但是当我看到短信摘要的第一行字时,在想:“这是什么鬼?”,然 后就看下一条去了。甚至我在想,如果等晚一点再看短信列表时,由于其他收到了其他短信,我应该都不能很快知道,这是小米发给我的短信。

情感化,情怀是一个文案设计的高级目标,但是要确保主要的信息能传达和表述到位。

3. 文案写的有歧义

即容易让人产生不同的理解。

这类问题的关键点在于,能否发现歧义问题。

 

  三、引导行为

促使用户产生预期的行为,会有很多因素影响,摆放的位置,图片的质量,视频效果等。这里我们只说文案。

界面文案层面上,强化用户行为的3个点:

表明好处,例如:折扣,优惠额度,返现等

加入有“动作”的词,例如:抢购,发现,去,遇见等

提出一个好问题,契合用户心中的那个“说话人”,比如常见的“忘记密码了?”

3
  并且这种引导行为的方法,更多的是多出现在提供内容的网站和内容App上

4
  上述的三点中,前两点的基础是,你得说清楚这大概是个什么,有些东西你说清楚了这是什么,感兴趣人就会去进行“预期的行为”;而第三点则是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

 

  四、感受

用户体验终究是一种对产品和服务,感性的认知和经历。所以需要从最终的感受来走查界面文案。

提供安全感,控制感

尽量让信息对称,提供更多必要信息,让用户有明确的预期。

例如:小米官网的预约提醒设置对话框中,特意声明了手机号的隐私安全问题

5
  赋予行动的意义和原因

“要我做可以,得给一个理由,什么理由都行” 忘了摘自哪里了,具体解释为:人是一种追求意义的生物,做任何一件事情,或者接受任何一件事情时,都必须给出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即使这个理由很扯谈。

安慰

网络原因,硬件原因,业务规则等等,都会让用户的某个预期行为,被阻断。即使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这个时候都应该会有那么一点点的挫败感,不爽。这个时候在界面设计层面的解决方向,就是“安慰”和“用其他情绪替代”。

文案层面的主要能做就是,换个友善的语气,“安慰”用户。

 

  五、关于短信文案

前面提到了短信的例子,事实上,当前我个人,在交互设计师的日常工作中,没有专门介入到这部分文案的撰写工作,但是,我认为它是App 衍生出来的一个页面,和 App 的里的页面同样重要,也是有几个需要考虑的点。

比如:

1. 如何把最重要的事情在,头两句说清楚。因为它们会出现在手机的锁屏上,通知中心里,短信列表的摘要里。

2. 短信内容和 App 内容的一致性问题。

例如:我在微信里,通过银行卡付款了,结果短信告诉我是【财付通】扣款的,当时确实把我愣了一下,但我立马就想清楚了。然而,这个问题一般的用户能想清楚吗?

6
  我认为造成短信内容不一致的问题,主要是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对这一块没有很强的意识重视的原因。但是,我认为短信和 App 的里的界面是一样重要的,本质上都是你的产品和用户交互地方。

3. 把短信的内容说清楚

在140个字符内把复杂的事情说清楚,这是个技术活

4. 短信的应用前景

短信这个东西依赖于运营商,从长远来看,它是要被企业淘汰和替代的,但是就当前来看,你还是得用它。

 

  六、模态弹窗里的“确认”

iOS平台里的模态弹窗(包括系统自带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其操作按钮还是用的默认的“确认”文案。但仔细一想,各个场景的语境不同,仅仅是一个“确 认”操作就能很好解释当前的操作吗?其实,我们不难找到更好的词,去解释下一步的操作。这里的问题,不是一个技术实现难度的问题,只是一个意识问题和认知 问题。

 

  七、重视20%的场景下的文案

我们常常说,要满足80%场景下的用户需求,至于那20%的场景,就简单处理吧。

但是,对于当前火爆的O2O类产品来讲,其天然存在信息流,任务流被隔断的场景。极端场景下的功能和反馈提示,决定了你和其他产品的竞争力。我们坐在办 公室里,YY出来的不重要的信息,可能在线下的使用中,在特殊情况下,就是让用户骂街的原因。我的看法是,文案的确是依赖当前的功能的,但在功能不能很好 满足用户需求时,那就好好考虑一下各个情况下的文案设计,去清晰的解释当前状况,给出行动建议,缓解用户的负面情绪。

 

  八、文案和话术系统

当产品的发展壮大之后,很多环节就不是一波人能完全控制的,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产品,不仅仅是一个软件,还包括线上的各种衍生的相关功能,内容和线下的服务等。这个时候就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文案和话术体系,帮助在各种人员不同环节中,使用一致的文案和话术库。

]]>
//www.f-o-p.com/4232.html/feed 3
【App推广案例】滴滴打车:天价补贴背后的4个惊人秘密 //www.f-o-p.com/4170.html //www.f-o-p.com/4170.html#respond Fri, 22 May 2015 01:26:08 +0000 //www.f-o-p.com/?p=4170 1

最近,滴滴跟Uber的大战正在硝烟弥漫,不仅让人想到2014年的补贴大战。
滴滴和快的在2014年掀起的天价补贴大战,是中国互联网一个标杆性事件,以至于很多公司在遇到推广难题时,就会想到一招:上补贴。
滴滴通过天价补贴,1年时间就把一个创业公司拉到100亿美元市值的规模,为什么?
团购大战时也流行烧钱大战,但是烧死了很多公司,为什么滴滴快的没有重蹈覆辙?
 
2014年,滴滴和快的共补贴出了多少真金白银?
程维在2014年下半年时说过一个数字,说滴滴花了15亿。算上上半年的补贴,下半年的红包,我的估算,滴滴和快的大概花出去有40亿人民币。
 
天价补贴不是简单的送钱那么简单,里面有阳谋、有暗战,有刺刀见红,也有产品黑魔法。
 
滴滴天价补贴背后的四个幕后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幕后第一推手是微信。
 
2013年8月份,微信支付上线。但是,相比起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微信支付一直缺乏一个很爆的应用场景,这个场景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要移动化;第二要高频;第三要很痛点。
 
我估计,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第一次见到滴滴常使人程维时,就在考虑滴滴跟微信的捆绑。我跟马化腾打交道过多次,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布局”能力,据说马化腾早期QQ的签名就叫“正在布局”。
 
对于和滴滴合作,腾讯是求之不得,两家一拍即合。支付宝在移动端具有统治地位,微信支付正在崛起,双方一守一攻,攻的一方自然获得更大利益。
 
2014年1月份,滴滴接入微信支付后。程维想做一次促销推广,他最初找腾讯要几百万的预算,腾讯回复说:你们的预算太少。最终给了滴滴几千万。
 
补贴下去,效果惊人,滴滴的成交量暴涨,一个礼拜里补贴已经过亿。
 
对司机和用户而言,绑定银行卡和信用卡有比较高的使用门槛,同时带来安全隐患,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用户流失,接入微信支付就很方便,基本是一键搞定。再加上现金补贴,效果惊人。
 
1月下旬,快的发动更加凶猛的补贴行动,对乘客和司机进行补贴。当时,滴滴的补贴取消,形势迅速逆转,滴滴的交易数据开始大幅下滑。
 
有一天,程维在董事会上说:“两周以后,快的的数据可能开始超越我们。”所有人都惊呆了。
 
结论是一定要让腾讯继续参与补贴。第一次补贴全是腾讯买单,后来达成的方案是腾讯和滴滴各拿50%。腾讯高层很爽快地表示同意。
 
补贴大战全面开打。订单量迅速攀升,之后双方进入拉锯战,烧钱速度越来越快,从早期一天几百万到几千万,再到3、4月高峰期时,一天能烧掉的1个亿。
 
快的补贴十块,滴滴补十一;滴滴补贴十一,快的补十二。后来,产品经理马化腾出了另一个主意:每单补贴随机,十块到二十块不等。这样对方就完全无法跟进了。
 
第二个关键点,这是一场有默契的战斗,甚至有点补贴秀的意思。
 
有的人说,滴滴和快的是代理人大战,背后真正血拼的是腾讯和阿里巴巴。这4家公司真的是打昏了头吗?
 
肯定不是。我跟大家爆个料,这是一场有默契的战斗,双方高层在桌子下面一直有来往。
 
要知道滴滴虽然是腾讯系公司,但是,程维以前在阿里巴巴,滴滴的天使投资人王刚也是阿里前高管。
 
而快的的一个天使投资人李治国也是前阿里高管。双方打仗最凶猛的时候,双方的投资人来往还是比较密切的,而且还促成了滴滴CEO程维和快的CEO吕传伟的见面。
 
14年年5月16日双方各自宣布停止补贴,背后不可能没有经过商量。补贴金额在逐渐减少,有些城市甚至停止补贴,他们担心司机和用户粘性减弱导致订单量下降,但并未出现订单量骤然下降的情况,而是缓慢下降
 
一个滴滴高管告诉我,一开始疯狂烧钱时手不停颤抖,我们初衷是抢市场,但后来发现越烧钱越有价值,补贴大战不是零和游戏,而是正和游戏。
 
刚开始烧钱时我们不知道到底是为快的还是为自己,但打车市场迅速膨胀,从原先几十万单一跃至几百万单。同时双方市场份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起到教育市场的作用。与其把钱花在电视台广告上,不如直接让用户体验产品,这是补贴大战积累的最深刻经验。
 
滴滴快的天价补贴背后,是两个巨头的阳谋大战:培养手机支付习惯,为手机支付圈地。
 
但是,为什么腾讯+滴滴略胜一筹呢?
 
第三个关键点,红包登场。
 
14年5月停止补贴后,滴滴开始思考接下来策略。
 
程维最先想到打车发红包这个产品创意,这个创意很了不起。滴滴红包是2014年牛逼产品,产品杀伤力极强。把补贴变成一个产品,用社交的方式放大传播。
 
发红包是一个很好的社交激励方式,人都有炫耀和联络朋友的需求,有时你与别人打交道不知道找合适理由,但发红包是与别人联络的最好道具。
 
用户都有分享的心态,美丽说满足小女人购物没处说的痛点,而滴滴红包让用户打车后分享给朋友,用户会忍不住发,如果不发到朋友圈或微信群感觉不爽。
 
滴滴在发红包上很有章法,对手根本没法抄袭。打车红包第一招是拉新用户,用户分发到朋友圈能拉来新用户。
 
第二招是请国内一线明星给用户发红包,利用明星效应推广产品。比如,黄晓明、海清、佟大为、Angelababy、王珞丹、李小璐等很多明星参与了“撒红包”的热潮,相当于从明星粉丝那里拉用户。
 
第三招是通过企业冠名方式给用户发红包。据说,合作规模最大的是蒙牛,发了几千万的红包,这成为滴滴的生财之道。
 
第四招是在电视台发红包。滴滴是国内较早使用摇一摇发红包的产品,2014年圣诞节通过电视台综艺节目发红包,1月1日江苏卫视新春晚会摇一摇给用户发红包,吸引1700万用户参与,共送出3亿红包。
 
第四个关键点:大数据。
 
2014年12月,滴米上线。这是一个针对司机的积分奖励系统,靠大数据防司机挑单。我认为,滴米是一个比打车红包更牛的产品设计。
 
打车软件的产品逻辑是如何让用户打到车,补贴考虑的是鼓励用户用车,如何激励司机让打不到车的用户打到车,这就要靠滴米。
 
一开始做滴米时,程维面临两个选择,到底要不要告诉用户、告诉司机目的地。不告诉目的地的好处显而易见,司机不会挑活,但坏处是司机不想去那里直接拒载,这对司机来说不够人性。
 
程维觉得信息透明化更符合互联网人性,但客观存在某个时间段某个地段司机不愿拉的订单,滴米由此诞生。
 
滴 米的出现,使过去“撒遍天下都是爱”的方式变成上下班高峰期定向鼓励司机。北京司机很狡猾,晚上堵车不拉活,用户最需要车的时候在路边睡觉,等到平峰期再 去拉活,反正北京不存在没活的时候。为了在高峰期调动司机,滴滴根据大数据分析用户在哪些时间段、路段、目的地打车难,在用户上下班高峰期直接奖励司机。
 
滴 米系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好玩之处,比如3个司机同时抢一个用户,滴米能判断出这是一个好活,如果用户叫车10多秒后才有司机响应,说明不是一个好活。如果 两分钟后还没司机应答,终于有一个司机应答,我们就给他滴米,加到一定程度后发现仍没人抢单,此时用户已呼叫三次,我们直接给司机加钱,5元、8元、10 元一直加到最高16元,附近司机看不到1公里便去拉人,16元轻松进口袋,用户能听到“这一单是由滴滴为你奖励的司机16元”。
 
滴滴内部人士说,滴米让滴滴的打车成功率提高了10%。
 
滴滴快的完全是用钱干掉所有竞争对手,高峰期打车市场有40多个玩家,这种玩法非常野蛮,公司没有这么多钱根本玩不起。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天价补贴这种事情,跟自己没啥关系。这是拼爹的游戏,没有干爹玩不转。事实也如此,北京第一个做打车软件的觉摇摇招车,被秒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找到一个有钱的干爹。
 
但是,我想说的是,滴滴快的40亿的天价补贴背后,有一堂移动互联网创业的必修课,不管是屌丝创业,还是高富帅创业,都必须借鉴。
 
【第二把刀】破坏性之刀:地推竞争力
 
什么是程维的钱规则?
 
从80万元创业,短短3年时间就成为市值百亿美元的公司,程维有什么破坏性的武器?
 
这是程维的一堂移动互联网必修课:不是拼爹,而是拼地推竞争力。
 
滴滴快的的补贴大战,让很多人频繁看到一个词:地推。说的直接点,就是地面推广。
 
科宝博洛尼创始人蔡明过去认为互联网公司就会在天上飘,滴滴和快的天价补贴大战让他看到互联网公司的另一面:地面行动力也很强。他投资了一个O2O的e洗车项目,还专门从滴滴挖来一个高管。
 
当时一个公司给e洗车设计一套300万立体推广方案,全被砍掉,说一分不投,全部补贴给用户,这招直接带来40%超高转化率,而且带来巨大的用户增长。
 
关于地推竞争力,我们回头找时间专门解读。你最想了解哪个公司的地推竞争力,欢迎发公司关键词到【金错刀】微信公众账号。
 
另一句话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大特征是直接把利益给用户,这是移动互联网市场最有价值的硬道理。
 
如果说滴滴的补贴大战是从0到1,那么,滴滴跟Uber的大战则是从1到10,这是未来之战。你看好谁,欢迎投个票。
 
全文版“滴滴打车:天价补贴的惊人秘密”,欢迎查看爱奇艺《金错刀钱规则》。
]]>
//www.f-o-p.com/4170.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