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R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移动互联网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ue, 21 Apr 2020 01:46:03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5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GDPR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游戏公司出海如何避免运营上的坑? //www.f-o-p.com/107510.html Thu, 22 Nov 2018 09:21:13 +0000 //www.f-o-p.com/?p=107510 游戏出海运营

 

“出海”是2018年游戏行业的热词之一。有业内人士曾指出,“出海已不是游戏厂商所谓的战略目标,它和游泳一样是生存技能。”未来一年,出海大战很有可能会过渡到白热化阶段。

而面对全新的市场和玩家,厂商在国内积累的一套方法论显然不能直接套用。要想在海外市场有所斩获,出海游戏数据分析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一环,随着产品、用户的增多,厂商在这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对于首次出海的游戏厂商,这种需求会更为强烈。针对于此,专注于游戏行业的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商ThinkingGame推出了一套针对游戏行业出海的大数据分析系统解决方案。

针对海外市场,三个角度解决运营难题

针对游戏出海的数据业务痛点,ThinkingGame提供的ThinkingGameAnalytics数据分析系统(下称“TGA”)从三个角度提供了出海游戏的数据解决方案。

首先是利用系统的开放性,打通海外第三方服务。TGA系统可以通过功能强大的二次开发组件,将TGA与其他系统打通,一般的做法是将其他系统的数据置入TGA系统,以增强TGA系统的分析能力。

以买量数据为例,国外的第三方买量归因服务如Adjust以及Appsflyer等都提供了完备的渠道归因及假量识别功能,并且支持数据导出功能,这样就可以通过导出买量归因数据,并导入到TGA系统中的方式,将第三方平台的处理过的数据加入到TGA系统。

下图是一家游戏出海公司的真实使用案例。首先将TGA系统项目中的用户ID上传至第三方服务平台作为用户标识,在平台完成归因任务之后,定时将归因数据导出至TGA系统,根据之前打通两系统的用户ID,TGA系统将会自动将渠道归因数据绑定在系统内的用户身上,比如可以将APP安装行为数据传入事件表中,也可以将来源的广告信息作为用户标签设置在用户表中,这样就可以在后续的使用中对比分析不同广告来源的用户在后续使用当中的留存与付费情况,以此评估不同投放渠道、不同广告素材的效果。

WechatIMG4229.png

其次是前置数据接收节点,解决数据丢失问题。

出海游戏的数据问题中,最为头疼的就是数据延迟与丢失的问题,尤其是数据丢失,会严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基于这个问题,TGA私有化集群在私有化部署工具包中提供了一键部署前置数据接收节点的组件。私有化用户可在海外部署当地的前置数据接收节点,用以缓存当地用户产生的数据,再配合专线将数据传回TGA集群服务器,即可解决数据丢失问题,保证数据稳定无损。此外,TGA系统支持直接在海外服务器上部署私有化集群,从而彻底规避由于地域问题导致的数据完整性问题。

WechatIMG4230.png

最后是多种接入方式全面支持GDPR

海外的数据隐私问题一直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随着GDPR的推出,不少用户对于第三方SDK存在顾虑,担心SDK会自动收集隐私信息,从而牵涉到数据隐私泄露问题。TGA系统的所有接入方式,包括客户端SDK、服务端SDK、本地日志上传以及restfulApi方法则不会主动收集用户隐私信息,同时后台支持删除单用户数据,也符合GDPR的用户数据删除要求。

大数据体系或成游戏出海标配

在拓展新市场的过程中,数据处理与分析往往是游戏运营最为头疼的问题,而如果没有完善的数据体系作为支撑,可能会增加不少的人力、时间成本投入,长此以往,和头部厂商的距离将越拉越远。整体来看,ThinkingGame的这套TGA系统在满足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也尽可能给游戏厂商提供了便利,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ThinkingGame已经为数十家出海淘金的游戏公司提供专业的数据服务。

或许在未来,一套大数据体系将成为更多游戏厂商出海标配。在数据驱动之下,游戏厂商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陌生的海外市场和海外玩家,通过事前分析来判断他们后续的行为,少踩不必要的坑。

 

作者:游戏葡萄,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游戏葡萄

]]>
2019年媒体趋势报告! //www.f-o-p.com/105078.html Mon, 05 Nov 2018 09:23:33 +0000 //www.f-o-p.com/?p=105078

 

如今,无论是传媒从业者还是普通用户,已经没有人会轻视技术的力量。

从传统智能手机到可穿戴设备、区块链技术、标志计算机新时代的人工智能,以及即将成为主流的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这些逐渐切近日常生活与行业变革的技术,传媒从业者应当如何把握?

本期我们精编了这份报告,以期和读者一同触碰技术与传媒业态的未来。

趋势一:人工智能

我们习惯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当成一个总体概念,但事实上,人工智能范畴之中,包含着许多具体类别。在当下的传媒行业,那些看似生僻的技术,实则也渐渐应用于我们熟悉的领域中。

自然语言生成

(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 NLG)

自然语言生成技术现今已被不少媒体与营销机构所应用,基于大规模的数据集来进行自动内容生产。NLG可实现的功能包括,集成关键词、提升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引擎优化,即利用搜索引擎的规则来提升网站的搜索排名)以及为用户批量提供个性化的内容。

这项技术有两项具体应用,我们都不陌生。

首先是将结构化的数据转化为叙事性的报道,Bloomberg、AP等媒体都在应用这项技术,来收集数据并自动写作有关足球赛事、收益报告等方面的报道,ProPublica等机构也在试验如何在公开数据中发掘报道线索。

另外,一些阅读App可以根据用户所选的阅读水平,来对词汇、语法的复杂程度进行调整。一家教育行业的初创公司Newsela就主打“阅读水平转换(reading level converter)”的产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文本,文本来源则是与他们合作的各大新闻机构,如《华盛顿邮报》和《卫报》等。在未来,NLG还可能与智能语音等领域结合,为内容个性化提供技术基础。

Newsela界面示意,左边栏可选“Reading Level(阅读水平)”

自然语言理解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NLU)

现今,我们会频繁接触到以社交媒体文本、政府企业网站公开数据等为代表的各种非结构化数据,自然语言理解技术能够帮助研究者来量化此类数据,从中抽取关键概念、梳理关系以及分析情感。在医学、法政、农业、交通、教育多种学科领域,NLU都可以帮研究者获取更深层面的洞察——传媒领域同样。

机器阅读理解

(Machine Reading Comprehension, MRC)

MRC使得系统阅读大数据、推断含义并且立即得出答案的流程成为可能。举个例子,当你搜索时,你是希望系统直接给出一个确切答案,还是提供给你一堆“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更多超链”的URL合集?前者就是MRC可以做到的事。在未来,MRC是实现强人工智能的关键性步骤之一,而近期,它则可以协助我们把技术手册、历史地图和医疗记录等各种资料转化为易于搜索的信息集合。

实时机器学习

(Real-Time Machine Learning)

机器学习指的是一种应用算法来分析数据,从而可以更好地完成各种任务的系统,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它会越来越擅长这些任务。但这种系统也面临着效率问题:系统需要停下来解析数据。而最新研究表明,实时机器学习可以随数据获取而实时调整模型。这种技术使得同声传译自动化成为可能,即便是在多种语言混杂的情况下;也可以协助对内容分发进行随时调整,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具有贴近性的内容。比起刻板地使用历史数据(读者XX只喜欢体育类报道),实时偏好则能够将内容纳入推荐机制(读者XX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对大选新闻的需求可能会更强烈)。

IBM的“辩论者(Project Debater)”即是真实世界的文本如何被应用于实时学习系统中的范例,它是首个能够和人类就复杂主题展开辩论的AI系统。它能够实时消化复杂信息、组织逻辑完整的主题演讲、清晰阐述并且反驳对手。这一系统将可以提供论据支撑的有力论点,并限制其中情感、偏见和谣言的影响,从而帮助人们辩论。

 IBM Project Debater的网站首页

音视频算法

(Generative Algorithms For Voice, Sound and Video)

MIT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MIT’s CSAIL)正在研究儿童如何学习新词汇,从而将之应用到训练计算机的自动语言识别功能的开发中去。研究人员也在训练计算机在观看视频的同时,预先判断其中会出现的真实物理世界中的对应声音。比如,树叶落地是什么声音,那木条触碰到沙发呢?研究目的在于,训练系统理解真实物理环境中的物体之间是如何发生交互的。

这种算法未来可以为游戏、视频电影和电视节目自动配音与添加音效,但它也意味着,音频可能构成欺骗——当计算机能够模拟我们的声音和自然音时,会发生什么呢?2017年,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们就开发了一个能“展示”奥巴马总统某次演讲的模型,事实上这次演讲从未发生过。这恰恰与当今的假新闻和新闻核查不谋而合。

# 2017年“奥巴马演讲视频”的介绍 时长:01:55

图像修复

(Image Completion)

如果计算机系统接触到足够多的图片,那么它可以修补图片缺陷,如失焦、人像肤色等问题,专业摄影师和普罗大众皆可使用。但这种技术难免面临伦理争议:真实和美化的界限在哪里?多大程度上的修补是被允许的?这些问题记者都应当自问。它也可以成为执法和军事的一部分,帮助相关部门识别图像中的人或者物体。以及,考虑我们已经在机器学习和算法中发现的偏见,图像修补的未来,可能涉及设备与隐私等方面的争议。

“隔墙有AI”

(AI For Seeing Trough Walls)

MIT的计算机视觉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如何通过“意外摄像头(accidental cameras)”来追踪信息。窗户、镜子、角落、绿植等许多物体都可以和AI结合,被用来追踪光线、阴影、震动等外界的细微变化,据此分析出某种条件下我们难以用感官直接捕捉的信息。举个例子,研究者们宣布他们拍摄了一株绿植,通过投射在叶片上的阴影来建立室内其他部分的三维影像,或者他们也可以将叶片转化为“视觉麦克风”,根据叶片震动来分析出室内的人正在说什么。

技术应用示意图

这样,我们可能都会拥有X光般敏锐的视觉——调查记者对此表示十分渴望

可预测性机器视觉

(Predictive Machine Vision)

MIT的研究者们正在训练计算机,它不仅可以识别一段视频中有什么,还要推断其中的人接下来会做什么。比如说,基于YouTube平台上的视频和电视节目(例如《绝望主妇》),计算机系统现在可以预判两个人接下来是会拥抱、亲吻还是握手。有朝一日,这项技术能够帮助机器人更容易地判断人的身体语言并和人互动。

新型生成式建模技术

(New Generative Modeling Techniques)

自回归分位点网络(Autoregressive Quantile Networks for Generative Modeling, AIQN)看上去复杂,但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帮助提升算法、使之更加稳定的创新理念。这种技术可以提升AI技术的进步速度,也就意味着媒体和技术领域中的机遇与革新会更快出现。

更快的深度学习

(Much Faster Deep Learning)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DL)是机器学习中相对较新的分支,也会很快无形融入到各个组织机构当中。设计者会使用较为特殊的深度学习算法,结合包括文本、图像、视频、演讲等类似内容在内的各种数据库。从概念层面上来讲,它不算新,最近更新的是计算处理能力和可用数据的数量。落实到实践,这就意味着更多的人类事务可以被计算机自动完成,比如设计软件写代码。

DL受计算机网络运行速度的制约:几年前,用ImageNet网站中的数据集来训练图像识别功能,可能要花费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而现在,Facebook可以在一小时内实现相同的效果。随着计算机提速和硬件技术的提升,系统也会以更加“超人”的速度完成任务。

强化学习与分层强化学习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d Hierarchical RL)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是处理决策型问题的强力工具,它被应用于训练AI系统,使之拥有超出常人的能力。在计算机模拟过程中,一个系统尝试、失败、学习、实验,然后再次尝试——这一系列步骤都能飞速完成,且每次试错都会对它的未来尝试有所修正。我们所熟悉的AlphaGo就是基于RL机制学习如何决定战胜人类棋手。但这项技术也存在问题:当智能体(agents)缺乏足够的监督(supervisor,简单来说监督就是设定输出值/目标,在数据中发现潜藏模式能更容易,而无监督式学习不设定输出值,下文在机器学习相关技术中出现的“监督”也是同一个概念),或是需要运行一项长时间的复杂任务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这时,研究者将尝试应用分层强化学习(Hierarchical Reinforcement Learning)——能够发现高水准的行动,有条理地克服学习困难,最终以出乎人类意料的速度掌握新的任务。RL可以提升AI系统的“智能”,来使汽车能在非常规条件下自动驾驶,或者协助军用无人机实现之前尚未实现过的复杂动作。

持续学习

(Continuous Learning)

现在,深度学习技术已经可以帮助系统学习,去以更接近人的所作所为的方式来完成复杂任务,但是这些任务仍然很具象,比如在某一项比赛中打败人类。并且它们需要遵循一个严格的程式:收集数据、设定目标、应用某一项算法。这一过程需要人工参与,也会花费不少时间,特别是需要监督式训练(supervised training)的早期阶段。持续性学习(CL)将偏重于构建提升自主学习与增量学习的技能,研究者未来还将持续扩展其能力边界。

多任务学习

(Multitask Learning)

电影《龙威小子(The Karate Kid)》里,园丁宫地先生承诺教男孩Daniel空手道,但Daniel很快厌倦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对于Daniel来说,漆栅栏、汽车、无休止的“打蜡、封蜡”……这些事情看起来都毫无用处,肯定不能帮他学会空手道。当然,最后所有的杂务都被证明与空手道有关,这样的训练也帮他成为一名空手道冠军。

提起这部电影,是因为研究者最近就在训练智能系统像Daniel这样学习。当开发者使用机器学习时,他们要尝试用这种方式解决单个特定的问题。他们会监督智能系统微调,且不断修正,直到系统的表现符合预期。但是仅仅聚焦于单个任务,经常会指向无效结果——也许有比研究者发现的机制更好的解决方案呢?于是,新的研究领域,也就是多任务学习就产生了,让系统像Daniel这样,在各种各样的相关任务中寻求联系,探寻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

电影《龙威小子》剧照

对抗性机器学习

(Adversarial Machine Learning)

简而言之,一段对抗性内容(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都包含了一个很小的“优化点”,人类通常无法察觉。科学家设计模型,给计算机训练“识别细微差异”的能力。不过,它也可能被黑客利用,用对抗性图像来误导机器学习系统。

对抗性信息可能会被有意或无意地植入到图片、多媒体报道、虚拟现实等内容之中,在假新闻广泛扩散的当今,这一点尤需谨记。对搜索引擎来说,给图像自动标记tag,实现起来也并不容易。

更加重要的环境交互

(A Bigger Role For Ambient Interfaces)

环境交互(Ambient Interfaces)也以“零界面(zero-UIs)”的概念为人所知。现代交互更像是身边环绕的音乐,更少的直接指令,却能做得更多,还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据悉,在现代社会,成年人平均每天要做20000多个决定,大到股市投资,小到要不要刷一下手机。新型数字助手(DAs)有望对所有需要决定的事务进行优先级排序,替我们作出委托,甚至自动应答——这一无形的决策制定过程都不需要你直接输入指令。根据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网络的价值将和使用者数量成正比。这就意味着,越多的人加入这一环境交互的信息网络中,这项技术就会越好用。

将来,数字助手会变得无处不在,会搭载于手机、耳机、汽车、冰箱,甚至藏在口袋中。MIT等高校的研究者也在尝试让我们的设备能够“听”和“看”,它们会知道我们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我们的习惯喜好,等等。之后,它们就会用这些数据来满足我们的需求。不难想象,营销机构、银行、以及媒体,都会用这些技术来呈现和传递信息。

当然目前最常见的还是这些

创意型人工智能

(AI For the Creative Process)

AI能不能从事创意性工作?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AI系统设计创作的音乐、服装、自行车等等作品。比如,去年罗格斯大学和Facebook AI实验室等机构的研究者就设计了以创作艺术作品为目标的AI系统。结果是,艺术批评人士无法分别AI作品与人类作品之间的区别。这种创意型应用,可以说是从弱人工智能走向强人工智能的关键一步。

机器人

(Bots)

基本意义上的机器人(Bots)是指,为自动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设计的软件应用。在媒体领域,机器人可被分为两大类:新闻型机器人(news bots)和生产力型机器人(productivity bots)。前者可以协助集合新闻信息,并自动为读者推送特定新闻事件;而生产力型机器人,则可以帮助新闻组织自动化他们的日常流程。比如说,推送一则地震警报需要几步?手动登陆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网站,获取信息,再派一位记者撰写一则简讯。或者设计一个机器人,自动抓取与写作。这种自动化可以提高简讯新闻的时效性,并且解放记者生产力,使其能从事到更复杂的任务中去。

而新闻型机器人相关的主要风险是,它们依赖于背后的程序设计,这就使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可以利用它来散布虚假信息。

 还有我们所熟悉的聊天型机器人(chatbots)

AI中的偏见

(Ongoing Bias In AI)

研究者发现算法当中出现了预期之外的偏见。这一问题与训练AI的初始数据有关:系统一开始基于有限的数据集训练,而且训练程序由人设计,这就难免会反映出我们身上潜藏的偏见。随着计算机系统越来越擅长制定决策,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莫名被打上了某一类群体的标签,被判定为无资格贷款或不能享有某种医疗服务——而理由却潜藏在算法中,不那么容易发现。

AI云

(The AI Cloud)

过去一年,人工智能生态之中的领导企业,一直在争夺“人工智能云共享(AI cloudshare)”,以期成为值得信赖的AI远程服务提供者。Amazon、微软、IBM和Alphabet都在为开发人员推出新的软件服务,让AI初创公司能更容易地将自己的创意投向市场。不仅仅是提供服务器,每个公司都会提供现成的AI软件。如Amazon的SageMaker能帮开发者训练神经网络(neural nets),而Rekognition则可以检测并追踪视频中的人、运动和物体。

专有AI语言

(Proprietary, Homegrown AI Languages)

当AI开启了计算机时代的第三纪元,巨头公司都开始竞争市场份额和注意力。上文提到,微软等公司已经为开发者提供软件包,它们同时也为AI应用提供了独特的编程语言。如Uber发布了自家用Python写的编程语言,名为Pyro。这意味着未来AI生态的竞争中将更加分裂多元,而不仅仅类似现在的OSX和Android,或者早期的MAC和PC两大阵营。这提醒新闻机构也该开始为这种多元做准备,为开发者提供训练,提升从业者的能力。

AI芯片组

(AI Chipsets)

对我们来说,平常笔记本和手机上搭载的CPU性能已经在不断提升,却满足不了机器学习的要求。它们的问题在于,缺少足够的处理单元,去完成下一个计算机时代所需的连接和计算。这时就需要一组新型处理器,搭载于SoC(系统级芯片)之上。华为、Apple、IBM等企业都在试水新系统的构建和SoCs。简而言之,这意味着芯片已经可以在AI项目中发挥作用,并且有更快的速度和更精确的数据——也不难预料到,几家企业在未来即将开展竞争。

AI算法交易市场

(Marketplace For AI Algorithms)

大多数组织都无法组建一个无限期地创造、测试和提升算法的开发者团队,所以,开发者团体会在算法交易市场中提供他们的算法。Algorithmia 是现今最大的算法公共交易市场,在这里,开发者可以将他们的算法上传至云,其他人付费获取。Amazon、微软、谷歌等巨头公司也在将自家的框架和服务提供至算法交易市场。

Algorithmia网站首页

AI生态中的更多整合

(More Consolidation in AI)

AI生态中现在不乏这样的担忧:未来方向即将被掌握在少数几家公司手中。AI版图已被九家巨头占据:Alphabet、Amazon、Microsoft、IBM、Facebook和Apple,以及中国的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投资方面,则由Intel Capital、Google Ventures、GE Ventures、Samsung Ventures、腾讯和In-Q-Tel等引领。对于任何技术领域来说,当少数几家公司主宰时,他们会倾向于垄断自身的创意和知识产权,也会视情况和他方展开合作。谈及AI的未来,我们应当思考整合会带来更好的前景,还是如电信和有线电视领域一样,可能带来一定的垄断和阻碍。

AI构筑无处不在的深度链接

(AI For Deep Linking Everywhere)

移动深度链接已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而普及,通过手机应用搜索和分享数据都变得更加容易。深度链接分为三种:传统、延迟和场景。传统深度链接能够实现你从一个应用或网站直接跳转至另一个已安装应用;延迟深度链接则导向应用商店,安装链接导向但本机尚未安装的应用;情景深度链接提供更为强大的信息,实现网站向应用、应用向网站、应用向应用的跳转,并且可以提供个性化功能。比如说,当你下飞机时,你可能会发现你的航程应用为你推送了一条导向Uber的链接。随着机器学习的发展,基于独立用户习惯的应用链接应用的体验会更普及。

AI为自己代言

(Making AI Explain Itself)

有人质疑AI正在成为“黑箱”,除了领域内的研究者之外,没有人知道最新系统是怎么运作的。这不完全正确,但却呼应了一些计算机与认知科学家、记者和法律学家现在的主张:AI系统不应该如此神秘。接下来,我们会争论AI是否应当能够解释自身决策过程,并且提供更多的透明度。这一主张的障碍在于,这样的揭示可能会泄露商业机密,以及不断停下来解释,可能会影响AI工作的速度和质量。

责任与信任

(Accountability and Trust)

很快,我们会到达一个无法判断数据集是否被干预过(无论有意无意)的阶段。如果我们不再信任AI系统输出的结果,那么数十年的技术进展都将付之东流。政府、商业还是非营利组织的领导者,都必须对自己所使用的数据和算法有自信。构建信任需要展示算法工作的流程,但这又与组织希望数据保密矛盾。

建立信任的方式包括,承诺机制的透明性,不必然损害个人数据;另外,请一位伦理学家来和经理人以及开发者一起工作,也可以减少算法中可能出现的偏见。

AI的中国式繁荣

(China’s AI Boom)

现今,中国正成为无可置疑的AI强国。中国的AI初创公司现在已经占据了领域内全球投资的48%,中国研究者拥有的AI研究专利数量也是美国研究者的5倍,人口优势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足够的未来需求,BAT几家引领性科技公司也在不断加大对AI领域的投入。同时,中国所能获取的丰富数据,也为应用与从教育到零售制造业等各行各业的AI的训练提供了数据基础。

算法数据特种部队

(I-Teams For Algorithms and Data)

随着数据和算法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媒体中一支用来调查AI的特别行动小组出现了。《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Publica和《华盛顿邮报》都开始应用采访的核心技能来调查算法。技术越发展,AI系统的不透明度就越高。且不论AI最终的结果是如何输出的,仅仅理解信息从哪里来、如何传播、以及它具有什么影响,就都需要一定特殊的技巧。

对于算法的调查,其结果的紧迫性前所未有。路透新闻研究所的报告表明,在美国,41%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应该努力抵抗在线假新闻,英国和法国则是61%,而西班牙则超过了70%。

趋势二:计算新闻学

数据和算法怎样加持新闻业?

计算机摄影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计算机摄影是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网络和摄影等技术的融合产物。不仅是单单依赖于光学过程,它同时应用了数字图像采集和生成技术,来捕捉真实生活。每一个智能手机用户现在都可以体验到计算机摄影。比如iPhone就使用计算机摄影来实现浅景深效果(人像模式)。

计算机摄影接下来还有许多可实现的功能:实时调节构图,产出多个角度的摄影作品;在图片中增减特定元素,调节光影效果;与此同时,MIT人工智能实验室和Google还联合开发了修饰照片和增强手机拍摄效果的自动功能。显然这会给记者带来一些伦理问题:多大程度上的修正是被允许的?而对应的,新闻从业者也应该开发一种技术,在将一张图片应用于报道之前,先看看它经过了多少修改。

一个处理过程的图示

计算新闻学

(Computational Journalism)

计算机辅助报道(CAR)是一项调查新闻应用的技术。记者寻找、清洗和挖掘公共记录与文件,处理数据并发现潜在的报道线索。在机器学习算法和AI的协助下,计算新闻学就是进化版的计算机辅助报道。

计算机新闻学技术包括多语言索引、自动写作、算法可视化、对于数据集的多维度分析和灵活的数据抓取,这些都可以帮助记者综合在数据中的发现,然后在事实、概念、关键词之间发现联系,从而找到人或组织之间的潜在关系。

此外,还包括一类技术叫做“众学”(crowdlearning)。这项技术可以从我们无意之间产生的数据当中,比如线上活动、定位和健康记录等,来挖掘到一些新的事实。初创公司Neura就是应用这项技术的一个范例。

 Neura网站

脸部标记

(Faceprints)

系统现在可以根据我们面部的独特特征——骨架结构、肤色甚至毛细血管——来识别出我们是谁。“脸部标记”现在相当于指纹。比如去年,Apple就在iPhone X中引进了人脸识别技术。英国的研究者还尝试在脸部识别时应用热感因素,日本的研究者也在用3D扫描来提升人脸识别——预期这项技术能够应用于2020年的奥运会。而这一项技术也面临着法律挑战,在获取用户的面部信息之前,应当在何种程度上得到他们的许可。

声音标记

(Voiceprints)

你的声音由许多独特特性集合而成,这种特性就是声音标记。新型机器学习技术能够通过听我们说话时的微小特征,来协助研究者识别我们是谁。这项技术可以帮助智能语音助手,为家里的每个成员定制对应的交互风格。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者甚至还发现了,如何只根据声音标记,建立起一个人面部的3D模型。

趋势三: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代表一种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上分享和储存信息的方式,在这里身份和交易都被加密。它从比特币开始进化,从数字货币的边缘脱身成为主流。尽管这项技术还在发展中,它的广泛应用已经足以影响许多产业。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它与新闻业相关的关键主题。

 代币经济

(Tokenomics)

区块链技术使商业公司能够创造代币(token),Token是指商业公司创造出来,以实现机构自我运作、激励用户和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分配的价值单位。代币经济能够为媒体公司变现和分配的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通常媒体都是依赖于广告与订阅两者结合的盈利模式——当然报纸也证明了这种模式能多迅速地被数字竞争者冲击。区块链可以实现零交易成本的小额支付,或者能允许用户降低月度订阅费用,却可以消费更多媒体内容。

适用于智能版税和自由职业者的代币

(Tokens For Smart Royalties and Freelancers)

以Ethereum为代表的平台,能够实现对新闻或音乐等内容版权的小额支付——通过自动生效的智能合约。比如说,每当一首歌已经播放了一段时间,它就会从听众那里给歌手拨过去一小笔钱。

类似的平台的创建有两个重点:给内容创作者以最大限度的所有权,和奖励创作内容。内容创作者会很快采用这一模式,因为这能让他们得到大多数收入,而不是要把大多数收入给分发平台。同时,创作者能让自己的版权更多地控制在自己手里,且能直接与受众互动。报告预测,新闻平台会迅速跟进这一模式,但会努力激励读者转向新的平台——毕竟单个记者缺乏足够的市场影响力和关注基础。

永久新闻

(Immutable Journalism)

区块链技术可以创建一个分布式的永久性信息记录(不能被删除或者更改,本质上只能被添加)。这就使得信息的记录和分发的过程可以被所有人看见,不能被改变——除非通过大多数用户更改全部记录。一个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发渠道,会让监管和信息限制更难以施行。内容创作者会以此来保护他们的内容在通往终端读者的过程中,不被第三方修改、过滤或封锁。

TRON和Civil都是为信息资源去中心化而设计的平台。他们允许任何人自由创造并分发内容,不受监管。去中心化的信息平台会给内容发布方(包括媒体)以更多的控制权,而削弱平台在权力结构中的优势。另外,不妨把这作为一种为关键信息增加可信度的方式。

自主身份系统

(Self-Sovereign Identity)

身份管理系统已经从政府应用逐渐向邮箱和社交平台账户转移。Google、Yahoo和Facebook等公司现在也根据用户数据建立自身的商业模式,但用户却苦于大规模信息泄露。自主身份系统的逻辑是,用户完全拥有自己的数据,并对其有绝对的控制力。数据在不同应用、设备和平台之间具备互用性和可传输性。它有两个好处,提升安全性和可控性:去中心化的身份理论上更难受攻击;个人拥有自己的数据,他就可以自行决定如何利用数据变现盈利。

对于媒体公司来说,自主身份系统也是一种趋势,可以关联付费墙、身份验证(比如解决几个用户共用一个付费帐户的问题)、创意IP和版税跟踪,以及数字广告

共有目标的分布式计算

(Distributed Computing For a Cause)

分布式计算意味着这样的过程:大型电脑问题可以被分解,成为多个可以在许多常规电脑上运行计算的问题片段。这就使个人电脑、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闲置时间成为有价值的资源。预计会有不少平台允许用户以此种方式变现他们的电脑闲置资源,需要计算资源的开发者也可以降低成本,增加选择的多样性。对媒体来说,这能减少数字新闻分发的消耗,促进针对社会公共事业的计算机资源的捐赠,并因此减少信息分发的经济负担,和由新闻提供者承担的分析工作。

去中心化策展

(Decentralized Curation)

加密货币和应用平台可以成为去中心化内容策展(Curation,此处可理解为对信息内容的“策展”,即收集筛选、整合编辑、传播分享等处理过程)的一种模型。这是因为平台在探索自治方式,而不是设立集体组织中一贯出现的中心权威管理者。结果就是,基于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平台建立的自治和激励结构,创造出一种替代性的信息策展方式的试验场,这种信息处理方式更能根据特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而灵活变化。

Steemit是类似于Reddit的博客型社区,它建立了一种加密型分数系统,在这里创造、策展内容以及与内容互动的用户会被奖励一定分数,分数可以交换现实货币。另外,名誉值高的用户则可以在内容策展方面拥有更高的影响力,名誉值可以逐渐积累或是直接购买。

未来,用户会对平台信度的建立提出更高的要求。如Reddit之类的网站,起初内容都由用户“众包”提供,这种“众包”内容将会从以往的“大多数人决定”到“有资格的大多数人决定”结构进化。加密系统中的数字人格将会更加重要,因为此种资格会视特定个人账户/用户名之下的历史贡献而定。

趋势四:界面交互

语音交互

(Voice Interfaces)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对话交互的时代。语音交互系统使用自然语言生成技术(NLP),结合我们的数据,来参与我们的所想所需。2019年需要考虑的一个新问题:当语音交互逐渐成为更多的网页搜索行为的接口,会发生什么呢?

对话式交互,能够模仿记者与编辑之间可能发生的谈话,这些谈话可能会与报道事实相关。IBM的人工智能程序Watson的许多应用程序接口(API),包括上文提过的Debater,以及对话和语调分析等,都可以用来协助记者工作。同时,传媒组织也该思考,如果Amazon和Google掌握了我们未来对话的方式,自身应该如何融入这个生态,并在其中取得优势呢?

基于聊天应用的内容变现

(Monetizing Chat-Based Journalism)

信息交流平台已经成为社交行为的新中心,这其中就包括信息分发和经济交易行为,且二者可以合二为一。这种渠道的中心化创造了到达读者的新机会,且读者拥有小额数字支付的功能。比如微信公众平台的“赞赏”设计。其他包括Facebook messenger、iMessage、Gmail等平台,也加入了此种使读者向作者进行个人交易的功能,这也促使记者从在新闻编辑室的工作中抽离出来,转向他们自己的追随者。

音视频叙事新形式

(New Video and Audio Story Formats)

利用视觉响应、触觉反馈和语音交互等技术,报道者正在开发非传统的新型叙事来吸引读者。已经有新闻媒体和娱乐组织开始探索创意叙事形式,其中重点在于个性化、交互与沉浸。

去年,BBC发布了可以在Amazon智能音箱Echo上播放的广播剧,听众可以通过直接与人物对话的方式来决定故事走向。同时,以RYOT为代表的公司也在尝试和主流新闻组织展开合作,比如《纽约时报》和NPR等,开发了用VR形式观看的沉浸式纪录片视频片段,观众可对其展开360°的全景探索。在网络交互剧集《那个时刻(that moment when)》中,观众则可以决定主角的行动,实时改变故事线。

《那个时刻》中的选择之一

趋势五:新闻教育与业务训练

新闻编辑室的自适应学习

(Adaptive Learning For Newsrooms)

AI加持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已经应用到了商业和教育组织中,根据问题回答的正误来为个人定制课程。具体机制可以解释为:当四个人同时参与一个关于报道突发新闻的测试,一个人回答正确,另外三个人都回答错误,却分别选择了三个不同的错误答案。按照传统方式,此时回答错误的三个人会继续受到同等的训练,但自适应学习则会根据错误为受训者额外提供对应帮助。对于新闻编辑室来说,想要为记者编辑提供特定领域的训练,帮助组织在更广阔的主题领域建立专业度,这个技术将大有可为。

授予记者的纳米学位

(Nanodegrees For Journalist)

相比为期两年到四年的传统学位项目,线上授课的纳米学位(Nanodegrees)提供了一种替代选项,它涉及某个特定主题领域或行业的研究,目标是增长知识,以及获得某种资格认证。这种方式适用于那些只想获得某一领域学习认证,却不想花费过多成本、也不想获得与传统教育同等精进程度的人。

以Coursera为代表的平台即为记者提供更具体的课程,比如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的“记者专业外语”。Udacity是最受欢迎的纳米学位平台之一,一般6~12个月可以结业,按学期或按月付费都可以,主题包括成为数据科学家、学习开发者技能以及数字营销等。纳米学位在未来面临的重要障碍之一则是,HR和招聘团队对这种资格的认知与认可程度。

Udacity网站中的一些课程项目

趋势六:出版与分发

Web 3.0

就像云计算革命性地改变了商业管理和储存信息的方式一样,区块链技术也将带给信息技术和数据库一波创新浪潮。分布式账本能够鼓励大规模的公共参与,并开启Web 3.0 的新时代。在Web 3.0时代,合作和分散创作都能够加速发展的原因有二:基于数据挖掘、自然语言生成(NLP)和文本解析等技术,收集、挖掘与理解非结构化数据都变得更容易;通过AI和机器学习,机器能够直接彼此合作。最终,机器将能够互相训练。

已经有类似的项目在进行中。在媒体领域,Otoy通过创立一个合作者组成的去中心化分布式网络,共享空闲的处理资源,降低视觉设计效果的生产成本。另外,在Web3.0时代,媒体也能够建立微型支付系统,或者使用户能对自己的隐私和数据拥有更多的控制力。

Otoy网站首页

接近性新闻

(Proximity News and Information)

不仅仅是我们的设备能够推送和接受信息,新技术使得身体也具备这一功能,这就把我们纳入一个永远运转的信息网络当中。具体技术机制是围绕“信标(Beacon)”发生的。基于低功耗蓝牙技术的信标就是一个能够广播信号、并且根据地理上的接近性来触发行动的微型设备。Target就已经在数百家商店配置了信标,这些信标将跟踪消费者在商店不同区域间的移动 。

蓝牙技术之外,内容生产者现在可以在手机应用中内置地址围栏(Geofence)功能,来根据用户位置推送通知。比如说,受过CRP心肺复苏训练的人,现在就可以在PulsePoint应用上收到提醒——附近有人需要帮助。这也意味着媒体可能实现基于消费者地理位置的精准投放。

数字化脆弱

(Digital Frailty)

过去三年,我们目睹了无数广泛传播的重要新闻报道从网上被抹去的例子,因为媒体兼并或因为网站不再维护。“数字化脆弱”指的是,新闻网站发布的数字资料难以永久保留、易于损坏的现象。

当2015年Peter Barbey收购杂志《村声(Village Voice)》时,他信誓旦旦地说“它会活下来,并且蓬勃发展”。但两年之后,Barbey取消纸版,2018年,《村声》被彻底关停。也没有任何备案来保存它的数字记载,这就意味着那些仅仅在线上发行的内容永远地消失了。而这个案例,只是无数不再存在的新闻组织之一而已。

 《村声》在纽约的总部

彻底透明化

(The Case For Radical Transparency)

在未来,打击不实信息的唯一方式就是让信息收集过程完全透明化。就像读者想看内容署名一样,他们很快就会想知道内容写作的过程,确认内容的可信度。而使用智能系统的记者,也应该说明他们所使用的工具和数据。同时,由计算机自动写作内容的报道,也应该标明算法负责的是内容的哪些部分。

罗格斯大学教授Ahmed Elganmmal 开发了一种算法,能够寻找绘画作品中的创新性,并分析哪些艺术家对此产生了影响。他的研究激励别人去使用类似的网络分析、历史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来寻找在文学和新闻中的相似性。类似的系统可以被用来寻找新闻报道中的潜在影响因素。

闪现式新闻编辑室与限期新闻产品

(Pop-Up Newsrooms and Limited-Edition News Products)

一些组织已经开始实验“闪现式新闻编辑室(Pop-Up newsroom)”,主要为了打造特别主题的报道和一些短期产品:限期发送的新闻信、只播出几集的播客等,仅仅在专项活动发生时报道。比如,瑞典2018年选举时,一百多个记者组成了Riksdagsvalet——一个用来在选举期间抑制不实信息的短期新闻编辑室。

同时,新闻组织也在创造限期新闻产品(Limited-Edition News Products),不需要太多人力和工作流程。将来也会有更多的新闻组织做出尝试,专为某些特定活动打造短期播客、新闻信和聊天机器人。由于这种指向性,它们也适用于数据收集和精准投放广告,对媒体来说是提升收入和读者参与度的好机会。

“一对少”出版

(One-To-Few Publishing)

新闻信、播客和细分网络,都是利用小众化的吸引力来获取巨额回报,下一步就要扩展到更细分的受众群体。此外,一些平台也会为内容创作者提供构建小众付费订阅模式的机会,比如Revue和Substack就提供了上线一项付费新闻信服务的工具:软件、分析、首款服务和模板。

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独立播客和新闻信的细分尝试,但同时也期待更多的混合现实应用等创新形式。对于所有想要通过细分受众来获取收益的媒体公司来说,这个领域都潜藏着机会。

通知的滥用

(Abusing the Notification Layer)

通知显示碎片信息,包括即时更新、提醒和朋友发来的信息。它们会在手机、可穿戴设备以及其他连接设备的锁屏界面上弹出。

推送通知对新闻组织来说一直很有吸引力,因为它们能在我们专注程度最薄弱的时候捕获我们的注意力。利用我们的错失恐惧心理(FOMO,Fear of Missing Out),让我们看向屏幕并点击内容。

但问题在于,现在通知简直无处不在——从政府预警、天气预报应用、游戏、社交平台、播客……无穷无尽。新闻组织需要开发新的策略,来确保他们的通知不会对这种杂乱状况助纣为虐,避免推送把读者推得更远。

服务型新闻

Journalism as a Service(Jaas)

在传统新闻产品之外,新闻组织现在也在提供新闻服务。这种转向使得媒体能充分实现其内容价值。新闻服务主要面向从事知识领域工作的群体,包括大学、法律初创公司、数据科学公司、商业、医院甚至科技巨头等。媒体积累的内容实际上是能够被结构化、清洗,从而被多种组织运用的数据资源。

作为服务的新闻包含多个部分:新闻报道;API;编辑部和付费第三方均可使用的数据库;与新闻事件结合的日历插件;使用媒体组织积累的内容和数据库来自动生成报告的系统等。服务可以脱离社交媒体平台而提供,减少新闻组织对外的利润分成,使其提供的服务可以充分变现。

度量透明

(Transparency in Metrics)

媒体现在希望社交网络返还给它们的数据能够具有更多的透明性。对于在内容公司工作的许多人来说,数据度量标准既不容易被发现,又不容易被理解。之前,Facebook为视频播放数据有误而向广告主和媒体道歉,并且表示这种不正确的机制已经持续了两年。无疑,数据测量会影响内容生产和商业决策,也会影响公众对一则报道的流行程度的感知。现在多数大型机构都雇佣了专门的受众参与度分析经理人,来充当一种中间人的角色。

Chartbeat是新闻组织中比较流行的度量工具

平台度量标准的有效性会被媒体和广告商质疑,是因为这个标准很难被验证。同时,希望新闻能够开发出更具透明度的数据模型,也为内部员工提供有参照意义的指标。

实时信息核查

(Real-Time Fact Checking)

面对假新闻的挑战,由人和算法合作进行的实时信息核查,将会成为记者优先选择的方法。2016年,Google在其新闻服务中引入了事实核查标签,读者就能在热门报道旁边直接看到核查结果。

在以后几年,AI系统能够实现更多复杂的事实核查:揭示信息是否脱离背景、夸大或低估其重要性。很快,AR系统也能够提供协助,比如在演讲过程中,AR应用可以实时展示演讲者的资助者等利益相关情况。而基于社交媒体数据和媒体自身文章数据库的实时信息核查,在将来也能同时提升公众关注和品牌美誉度。

离线连接

(Offline Connections)

随着用户转向移动设备,开发者们也应当确保自家APP能够离线使用。Netflix、Youtube和Amazon Prime现在都在打造离线浏览功能,允许用户缓存视频,稍后观看。新闻内容聚合应用,如Google、Smartnews和Apple,同样想要尽可能地利用用户时间,哪怕在wifi信号很弱的时候。《华盛顿邮报》的渐进式网络应用(Progressive Web App,可以理解为类似微信小程序,但它是基于Web浏览器运行)就将移动网页的加载时间从4秒缩短到了80毫秒,使用户在离线状态下也能阅读新闻。

Netflix的视频离线缓存功能

音频搜索引擎

(Audio Search Engine)

随着新闻机构在播客形式上的探索,新的搜索工具需要实现媒体和用户对于纯音频内容的内容搜索。Spotify近期实现了这一功能,用户对语音助手说出他们的搜索需求,就能立刻跳转到他们尝试回忆起来的播客、重播他们在车上听到的新闻报告,或是获取特定主题相关的音频片段。

然而,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对语音识别AI展开的新型攻击行为。这种攻击会欺骗语音识别系统,使其转而识别合成语音、人耳不易察觉的声音甚至家中常见的环境噪声。这些音频提示,都可能触发智能系统执行用户本来并不想要的操作,比如进行购买,或者将音量调到最大。日益依赖音频搜索的用户更需要警惕个中漏洞。

趋势七:混合现实与视频

美国成年人每天花费将近一小时线上视频,并且越来越多地使用移动端。而皮尤中心的报告显示,更多美国人偏好看新闻视频(46%),而非阅读(35%)或者听新闻(17%)。可见这一媒介形态之重要。而混合现实(VR、AR、全景视频和全息图等),也正在成为视觉形态的有力加持。

流媒体

(Streamers)

2017年的第四季度,见证了50万名消费者抛弃了他们的有线和卫星电视服务。而用户持续为电视付费的两大原因在于,电视能够观看直播,和价格优惠的互联网与有线服务套餐。——显然这两个理由都不大像传统有线电视能持续的优势。未来预期会看到Amazon Fire Stick、Google Chromecast和Roku等更多流媒体设备的份额增长,和有线卫星电视订阅的稳定消退。而流媒体服务则会侵蚀本地广播新闻市场,也会使较长时长的电视新闻节目陷入劣势。

联网电视

(Connected TVs) 

可以联网的电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概念,而新发生的改变是它在家庭中的平均渗透率,和绕过各大有线公共频道而直接使用的流媒体应用,比如Amazon Prime Video、Roku、Youtube、Hulu、Netflix等。媒介组织应当主动利用这一技术,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赢得观众。

网页实时通信

(WebRTC)

WebRTC是由Google、Mozilla和Opera提供支持的实时通信技术。Google Hangouts就是基于此技术开发的应用。网页实时通信技术可以将你在电脑上阅读的文章传送到移动端,并对呈现部分进行调整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这一技术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无障碍沟通,这意味着媒体不再需要第三方应用,比如Skype,来为用户直播新闻,并且视频播放会更加流畅。

流媒体社交视频

(Streaming Social Video)

很多人都通过Facebook Live、Twitter、Youtube等社交平台观看过突发事件的直播。而彭博社上线TicToc这款24小时新闻产品不到一个月,就收获了超出75万的日常观众。随着人们更加倾向于通过手机和电脑屏幕观看内容,他们对直播内容的需求也就更高。

同时,我们也进入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不需要任何技术基础和特殊装备就能生产新闻的时代,因此得以通过社交媒体见到了许多未经过滤的新闻事实。这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出于公共利益,是否所有内容都应该被呈现?这就需要媒体建立一个框架,来决定是否可以在社交视频中,复现一场谋杀或其他暴力行为。

全景视频

(360-Degree Video)

《纽约时报》、CNN、《华盛顿邮报》等多家新闻机构都开始使用全景视频,我们有望看到沉浸式新闻的持续发展。全景视频让用户可以捕捉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全貌,而不是被迫接受镜头背后那个人选择的视角;在长视频中,全景视频也能使观众成为一个积极互动的侦探,寻找事件的蛛丝马迹。这样,全景视频就可以让观众长时间专注于作品,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注意力短缺的时代。

全息图

(Holograms)

由于其高成本和相对有限的应用,全息设备应该不会先普及到个人用户,而是先出现于较为专业的情境中。这种情况下,媒介组织可以考虑尝试为全息平台定制内容,目前来看,这一形式更适用于娱乐领域,如初创公司Eyellusion使用全息技术制作了巡回演唱会的全息版本。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虚拟现实是一种计算机模拟环境。佩戴VR眼镜或者将手机嵌入特定设备,即可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目前,VR市场还没有成熟到可以投入广泛应用,毕竟VR内容生产需要搭建一整个虚拟环境,对于新闻机构来说,投入产出比显得不够理想。VR未来发展可能需要娱乐和游戏方面来驱动。

另外,VR对品牌来说意味着宣传层面的新商机——通过沉浸式体验,来直接对消费者的认知产生影响。比如,宝马和沃尔沃都为想要买车的顾客推出了VR试驾的体验APP,想象一下,比起一个喋喋不休的汽车销售人员,在蓝天白云之下开阔路面上驾驶的交互体验,很容易将你的心锁定在那辆车的驾驶座位上——这也被形容为VR带来的观念偏好(belief biases)。

 

这位女士正通过三星VR设备来试驾一辆BMWi汽车

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

AR并不像VR那样要模拟整个新环境,而只是在你的自然视野里放置几个数字元素。我们熟悉的游戏Pokémon Go就是AR在移动设备上的应用。不久的将来,AR会为新闻机构开启新的市场,媒体可以通过用户视野中的可识别元素,来丰富实时内容的传递。

AR在媒体中的应用还有不少。比如类似于Snapchat脸部贴纸的AR功能,可以隐藏信源的身份。另外,AR可以为报纸印刷版增加交互亮点,作为吸引读者的一种方式。内容方面,AR公司Blippar可以为之补充只能用智能手机解锁的动画或图像。广告投放方面,用户可以使用AR来扫描他们喜欢的东西,浏览数字商品信息界面,直接通过手机购买。AR的这种加成意味着媒体与广告主之间的双赢。

美妆公司Max Factor和Blippar联合推出的识别商品的功能

混合现实体验馆

(Mixed Reality Arcades)

就像上个世纪80年代的电子游戏一样,游戏形式日渐流行,但大多数人并不能负担设备费用,所以如同当年的游戏厅,混合现实体验馆应运而生。新成立的“虚拟世界体验馆”即提供一种无限VR体验时间的会员资格。这种生意能够持续的原因还在于,随着技术发展,游戏愈加沉浸化,玩家不时需要更新设备——这就没有购买会员资格来得划算。

趋势八: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Wearables)如今已成趋势。对媒体来说,一方面,它是需要为之定制内容来抵达特定读者的新媒介形式;另一方面,也是可以从读者一方收集反馈信息的方式。比如,视线、心率、睡眠模式乃至身处的天气情况,都可以及时传递给企业,反馈用户行为,实现高度定向化的内容分发。

智能眼镜

(Smart Glasses)

这是开发者开始尝试智能眼镜Magic Leap的一年。Magic Leap直接投影到用户眼中,看到的数字影像就好像存在于现实世界当中一样。目前来看,智能眼镜还在探索其市场方向。

智能收听设备

(Hearables/Earables)

智能收听设备集成了语音指令、生物识别跟踪、选择性降噪、音乐和数据存储以及软件集成等功能,本质上是功能更高级的耳机。Apple旗下无线耳机Earpods将来可能可以监控运动时的体温、出汗、心率等情况,同时也可以仅仅通过感应头部动作来控制手机等设备。耳机Bragi Dash配合智能语音助手,响应语言与动作指令。媒体现在也可以尝试为听觉设备的交互场景设计音频应用了。

头戴式显示器

(Head Mounted Displays)

头戴式显示器(HMD)是目前VR、游戏和其它沉浸体验中最多应用的设备。虽然由于佩戴不适感和眩晕等原因,此种设备尚未普及至家用用户,但HTC Vive和Oculus等设备品牌还是展示了引领游戏与专业使用者细分市场的潜力。目前,新闻与之结合的主要机会还是通过360°全景视频。

触觉交互

(Haptics)

在可穿戴设备的情境中,触觉交互(Haptics)代表着设备与用户通过肢体感知来沟通的手段,比如智能手表的震动提醒。随着可穿戴设备进步,触觉交互的机制和应用都会变得更复杂。Facebook甚至测试过佩戴在前臂上的设备,该设备可以将一定单词词汇转化成一系列模式化表意的震动。这项技术离普及应用还比较遥远,不过也提醒媒体可以利用触觉交互,在没有视听界面的情境下,向读者传递新闻标题或一些简短推送。

思考式设备

(Thinkables) 

思考式设备(Thinkables)是指在技术和人脑之间建立交互的可穿戴设备,使用户用想法去控制指定设备。公司4DForce制造了一种头戴设备,可以将脑电波转化为电脑能够理解的信号,搭载于游戏、健康和娱乐等应用之中。Facebook也在尝试开发一种设备,可以读取脑电波,推断人所想的词语。

植入式设备

(Embedables)

植入式设备是可穿戴设备的极端趋势。一些技术狂热者寻求将技术直接植入自己的身体,植入物包括装饰性LED灯,嵌入手臂皮肤之下的RFID芯片(用来解锁电子门)等。这种趋势过于小众,对于新闻机构而来,尽管有一种流行做法是在耳朵中植入磁铁代替耳机,可能会促进音频媒体消费,但由于健康风险,预计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成为主流。

智能手表

(Smartwatches)

考虑Apple watch和Samsung Gear等产品的普及,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可能是可穿戴设备中最亲民的一种了。目前它们仍然作为手机的辅助性角色出现,但随着发展,基于位置服务、动作感应和解放双手等特色,以及开发者不断为其定制应用与功能,它也会渐渐独立。智能手表前景不错,新闻机构可以考虑怎样定制内容,从而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趋势九:硬件

微型卫星

(Cubesats)

接下来的三年里,企业会尝试制造和发射数以千计的低成本、高价值的卫星。这些卫星很小,能够彼此联系,无间断地拍摄地球表面每一寸土地的影像。

微型卫星,直译是“立方体卫星”。其拍摄的图片经过图像分析软件,可以提示沃尔玛等大型零售商,停车场里现在停了多少辆车,并且观察不同时段的变化规律。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计划在2018-2020年间发射“前所未有的数量”的微型卫星。记者、公司、政府和公民个人都可以出于各种目的来获取其拍摄的图像和工具,但也意味着一定的国防安全问题。

无人机物流

(Drone Delivery)

2016年底,商用无人机运输开始运行。美国公司Zipline用其无人机运输系统向卢旺达地区供应血液,UPS、亚马逊、DHL等也在测试自己的无人机。预计2019-2020年,航空管理当局会开始行动,商用无人机也最终进入正式运行阶段。这意味着会出现更多的新闻报道选题,也很有可能代表着人工投递报纸时代的终结。

一只帮7-11送货的无人机

上升的无人机专利数量和对新法规的呼吁

(Increasing Patents and Calls For New Regulation)

无人机运输服务能否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立法和企业的发展。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宣布授权一项项目,来测试“创新区”不同条件下的无人机飞行。在欧洲,欧盟暂时批准相关法规,目前仍在等待成员国的确认。加拿大、英国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都在制定新的法规。这些结果都将影响2020年及之后无人机的发展。

无人机交通

(Drone Lanes)

业余无人机驾驶员一直在给商业和私人航空飞行员带来麻烦。目前,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规定,禁止无人机在机场空域飞行。NASA和美国联邦航空局正在制定计划,以提供全国范围内无人机交通管理的解决方案。这也为从事基础设施管理和基于AI云的监控项目的公司提供了机遇。

自主检测与避障技术

(Sense and Avoid Technology)

利用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的机器人能够依据程序设计做出推论和决策。“自主检测与避障技术”是其原理。今年,无人机将可以沿着GPS定位点的路径飞行,它们会在空中策划最佳路线,决定何时避开建筑物、树木和山峰或者其他无人机。

应用于极端领域的无人机

(Microdrones and Drones Used In Dangerous/ Hard-To-Reach Areas)

工业领域开始应用AI驱动的迷你无人机来进入难以到达的危险空间,比如地下矿井和核设施的内部。这样一来可以降低人类生命危险,缩短无人机停机时间,从而节省成本。Facebook推出了一款提供网络信号的无人机,加上AT&T开发的蜂窝网络信号无人机的成功运行,证明了无人机可以给缺乏基础设施的欠发展地区提供基本服务。

无人机群

(Drone Swarms)

几百台微型无人机可以同时部署,作为一个有机技术整体在空中移动,速度可以快到相机难以实时捕捉。这项技术由军方开发,被应用于迪斯尼公园和超级碗半场表演期间的灯光秀。不过,在2018年,据称由叙利亚叛乱分子控制的无人机群袭击了两个俄罗斯军事基地。

Intel无人机灯光秀(gif)

物联网搜索

(Searching The Internet of Physical Things)

物联网正在以相当可观的速度发展,可能会有数以亿计的实体设备被关联到网络当中,那要如何搜索它们呢?Shodan和Thingful是两款针对物联网设备的搜索引擎,它是一款用来帮助IT人员定位物联网设备的追踪工具——但与此同时,黑客也发现他们可以用此来远程连接婴儿的摄像头或车库的门。在不远的将来,也许不难看到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成为分布式网络中可搜索的一份子。黑客行为也提醒着我们需要匹配一个核实搜索结果的新系统。

 搜索引擎shodan的主页

智能摄影机

(Intelligent Cameras)

搭载AI功能的智能摄影机能够自动听声音和观看所拍摄的影像,然后根据获取的信息做出拍摄决定。比如记录一段谈话,或者追踪一个小偷。2017年,亚马逊云服务(AWS)上线了一种名为DeepLens的AI摄影机,包含图像和物体识别功能。智能摄影机可以协助公司远程统计和监控仓库中的货物。华盛顿大学也开发了一种可以追踪人体移动的智能相机网络系统。

 DeepLens

将来,智能摄像机会和其它物联网设备联合,进行自主决策,比如什么时候应当锁门——以及最后一块派应该分给哪一位室友。

速度更快的5G网络

(Faster Connected With 5G)

5G是第五代无线技术,现在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建设当中。5G会大幅度地提升连接速度,我们将可以在云端加载高清和3D视频,甚至使用VR,下载速度预计可以达到10Gb/s左右,这将对新闻组织的视频内容分发产生极大的帮助。不仅仅是手机可以使用5G网络,无人驾驶汽车、智能电网和智慧城市也都可以。

趋势十:媒介经营

媒介整合

(Media Consolidation)

在美国,数字用户日渐增加,传统媒体公司利润持续下降,基于广告的收入模式很难维持,尤其是对于本地媒体来说,形势更加艰难。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去管制化政策也为大型媒体集团的收购合并与垂直整合铺平了道路。

广告拦截

(Ad Blockers)

拦截技术继续发展,威胁媒体的商业模式,正在被媒体联合起来共同抵制。媒体所采用的更好的广告形式和移动体验似乎已经生效了。研究发现,广告拦截率已经趋于稳定,但给媒体造成的收入流失依然是一个重要问题。

媒体用来拦截广告的拦截软件的策略有两种,提升广告质量和用户体验的“曲线救国”法,和更直接地检测拦截软件、禁用其脚本的方法。也有一些网站在检测到广告拦截软件时,要求用户将其加入白名单。广告之外,媒体还在探索其它替代性的内容变现方式,但进展缓慢。Google 2014年上线了Google Contributor,作为读者来对媒体进行小额付费的方式,具体视他们访问的频率而定。

趋势十一:政策规制

互联网巴尔干化

(Splinternets)

二十年前,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自由的全球性空间诞生。而现在,互联网应当如何被规制,被谁规制,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不远的将来,我们即将抵达一个分裂的巴尔干化的互联网时代。2018年的GDPR法案使得数以百计的合法新闻机构被封锁,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地理环境中的网络状况有多么不同。

由于缺乏协调努力,互联网的分裂趋势未来几年会继续扩散。这可能会使世界范围内的优质新闻传播更加困难。它也可能会给面向全球读者分发内容的新闻机构带来大麻烦。

泄密

(Leaking)

2018年同样见证了大量的泄密事件的发生,泄密涉及政治和社会领域。但需要记住的是,如果政府信息不向媒体披露,那么政府将有效控制公众了解到的信息。问题在于如何确立哪种信息可以披露的标准,比如事件完全出于政治的或违反道德的原因。以及,在泄露信息可以被快速散布的情境下,应该做些什么来保护特殊信息。

数字时代的第一修正案

The First Amendment in a Digital Age

虽然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制定已经很久了,但今天一如既往,它还在设计和开发的领域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为技术创造者和用户提供着法律保护。

然而,宪法第一修正案反对的只是政府对于自由言论的压制,不包括私人企业。如果Facebook或者Twitter决定封锁所有政治倾向言论,只因其无法摆脱虚假消息的嫌疑,他们也仅仅只是做出商业决策,而并不违反第一修正案,收紧信息规则对他们来说有着绝对的正当性。

数字时代,第一修正案的问题还在于,AI的言论是否应当被赋予同样的权利,以及技术、算法和代码的开发者,应当负何种程度上的义务。

趋势十二:安全与隐私

如今,再怎么强调隐私安全的重要性也不为过。科技巨头、政府管理者乃至每个公民都被卷入了各种问题当中:从个性化到隐私,从信息安全到监管,从透明度到国家安全。相对较大的新闻组织拥有解决安全和隐私问题的资源,但小型新闻编辑室则面临着保全自身和用户数据的安全挑战。网络环境下,信息产业面临着堪称影响生死存亡的危机,是继续现在的商业模式,还是开始建立更能保护用户数据的新模式,全看他们的选择。

合规方面的挑战和不切实际的预算

(Compliance Challenges and Unrealistic Budgets)

安全与隐私之间由来已久的张力,在未来将产生更多挑战。用户每天都在产生更多的数据,每天都有更多的连接设备进入市场,也就使得可用数据激增。而那些掌握用户数据的组织,尚未做好未来备案——但相关规章制度又作出了要求。管理者将需要持续更新他们的安全策略,并使个中细节透明化。大多数组织并没有投入足够的预算来保护他们的数据和设备,但这意味着承担后果。比如,没有为物联网安全制定足够预算的企业,会发现自己将要处理大量的召回、问题补救和诉讼纠纷。

差分隐私

(Differential Privacy)

差分隐私原本是一个数学概念,近期,它被Apple和Google等公司运用,作为一种分析总体数据、但不会泄露个人信息的方式。差分隐私是通过在数据集中策略性地注入随机噪音而实现的。差分隐私很适合用来研究低敏感度的简单问题,比如分析iPhone用户中最流行的emoji,谷歌地图中的交通模式等,同时可以保护个人用户的匿名状态。

差分隐私能做的相对有限,即使很多科技巨头都提供了各自的成功经验。这一机制生效仍然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和数据集,在多种变量相关时,差分隐私也很难维持其效果。

勒索软件

(Ransomware As A Service)

在英国,一款名为WannaCry的勒索软件关闭了80家医疗中心的电脑,迫使20000多个预约被取消。黑客应用恶意工具来劫持数据,锁定系统和设备,直到要求的费用被支付为止。考虑现金和网银支付容易被追踪,比特币成为他们新的选择。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出现使得勒索软件转而成为一种可以盈利的生意。现在,简单的数据备份可能也不够为我们带来实质性的保护了,因为研究者发现,黑客不单单满足于扣留你的数据,而是威胁要将它们悉数公布在网上,供所有人观看。

黑客行为增长

(Hacktivism On The Rise)

由黑客转型而来的激进分子(Hackers-turned-activists)近几年很忙碌——为了信仰。他们对政府、组织和银行发起了DDoS攻击,渗透美国大选。包含维基解密在内的黑客组织,已将自身视为推动变革的持续性力量。这一类黑客将继续用他们的技能来帮助重塑政治和商业实践。

针对语音助手的定向攻击

(Targeted Attacks on Digital Assistants)

Alexa、Siri、Cortana等语音助手已经成为主流应用,我们也就不难预料到随之而来的定向攻击——无论攻击者针对的是语音助手还是它们的硬件。这也需要被纳入媒体公司的考虑范围之内。

计算机“小故障”频发

(Strange Computer Glitches Will Keep happening)

小故障(Glitches)指的是那种不会产生即时的、显著的影响,但可能导致毁灭性结果的问题。比如,英特尔就被一位谷歌工程师发现其芯片设计的巨大漏洞,后招致了许多批评;摩根大通等银行遇到技术故障,导致用户无法访问其账户信息,也没办法存钱或者取钱;或者语音助手Alexa错误地把一对夫妻在厨房中的谈话发给了他们的朋友,这也属于系统小故障的范畴。“小故障”通常与网络连接和带宽需求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关。

加密货币协助,暗网扩散

(Proliferation of Darknets, Aided By Cryptocurrencies)

暗网一般是指为违法活动提供匿名性保证的网络空间。人们可能会在这里出售枪支,或者兜售被黑客窃取的数据。而可以保证交易活动基本不受追踪的加密货币,刺激了暗网的活动。浏览暗网并不违法,但也不像你在网上搜索你高中的暗恋对象一样随意,还是需要具备特定软件和一定的技术知识。不过也有少数好的事情在暗网之中发生,比如异见者在这里寻求庇护,有些调查记者也会在这里寻找新闻线索。

政府和执法部门会接受如何探测暗网的技术培训,但其挑战在于,培训是静态的,而暗网掌握在其开发者的手中。

新型开源应用的脆弱性

(New Open Source App Vulnerabilities)

2017年,一位数据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够感染OpenAI Gym的新型恶意软件——OpenAI Gym是一种用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开源工具。这只是恶意程序利用开源应用程序漏洞的案例之一,这种恶意程序的市场还在不断扩展。随着AI生态的发展,势必需要更多的开源代码和社区构建的工具,所以提前发现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使用开源工具的组织以后也需要每日例行检查,来保障安全。

窃听与被窃听的权利

(The Right To Eavesdrop/Be Eavesdropped On)

随着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接入物联网的设备(手机、汽车、咖啡机等等),这些设备之间、设备和开发公司之间都在随时交换信息——关于用户的信息,设备在“窃听”、彼此“交谈”和研究用户,但用户却被排除在这一过程之外。关于用户权益的争论点就在于,用户是否应当拥有这样的权利,去了解设备传递了自身哪些信息、以及背后是谁在窃听这些信息呢?

匿名

(Anonymity)

匿名性是如今的技术趋势之一。世界需要匿名性,它可以保护泄密者,还有那些可能因自己的信仰而遭到迫害的人们。数字匿名性允许我们在需要的时候联合起来,进行善意募捐,或是与不正义作斗争。然而,匿名性也助长了泄露隐私信息、攻击其他社交用户和发表诽谤性言论等线上行为。我们对于匿名发表内容的希望不会消退,但同时,我们对于核实查证的需求也更强烈了。

网络喷子

(Trolls)

喷子(Trolls)代表的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网络暴力,通常包括垃圾邮件、仇恨言论、人肉搜索和其他形式的骚扰。抑制喷子行为往往迫使许多媒体必须要在言论自由和审查两种立场之间抉择。过去一年,Twitter、Facebook和Instagram都提升了平台对于仇恨言论的限值标准。Facebook在2016年首次应用人工智能算法DeepText,来减少Instagram和Messenger中冒犯性的言论。

媒体机构,尤其是新闻网站,在调节线上言论的过程中,都在努力保持一种客观无偏见的立场。Google开发的Perspective API通过使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其他平台和媒体提升其网站的评论审核能力,其中就包括维基百科、《纽约时报》、《卫报》、《经济学人》等。

真实性

(Authenticity)

内容真实性问题已经不只出在虚假新闻,现在还扩展到了一种新型的虚构媒体:视频。Deepfakes就是一例,由计算机生成“换脸”视频。这一趋势起初发端于Reddit,并在关闭之前积累了超过80000名订阅者。真实性核查公司Trupic已经拿到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种子投资,致力于打击被操纵的图片或视频。

数据保留

(Data Retention)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给全球媒体组织都敲醒了警钟,提供了数据保存政策所急需的标准。随着科技巨头随之更新数据政策以符合监管,依赖报告和分析的小型媒体组织也感受到了压力。YouTube宣布,从2018年7月开始,它会在60天之后删除数据分析报告

所有权

(Ownership)

法律意义上来讲,数据所有权一般指的是IP或者版权数据。随着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的兴起,人们也意识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数据和线上活动是如何被大型公司收集并利用的。近期Facebook、Apple和Amazon又都上线了面部识别功能和相关产品。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设备生来智能且永远处于连接之中的时代,但数据使用的监管和所有权却尚未明晰。

加密管理

(Encryption Management)

过去两年发生了许多大型攻击事件,但至今,拥有我们数据的组织要么不使用加密手段,要么使用过时的工具。黑客自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我们接下来有望看到更多攻击。不过,加密数据可以阻挡黑客侵入,但也会使员工和消费者合法使用数据变得更难。未来,企业总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建设数字安全——或者在被攻击时花上数百万美元善后。

语音监控

(Constant Audio Surveillance)

有了新型智能音箱技术和更先进的机器学习系统,公共区域成为监控的主要场所。2018年,沃尔玛申请了一项专利,用于监听客人和员工之间的互动,以及货物上架下架产生的噪声,还有我们使用移动设备发出的咔哒声。所有这些数据都可以收集起来做进一步的分析,但这无疑也带来了隐私问题。

数据泄露

(Leaky Data)

用户越来越讨厌所谓的“开源”网站,尤其是那些使用他们数据的网站。一家开源家谱网站GEDmatch允许用户自愿免费分享他们的基因档案,作为寻找亲人与追踪家谱的一种方式。GEDmatch也被执法部门使用,成功追踪并逮捕了连环杀手Joseph James DeAngelo,他自己没有提供过生物样本,但显然某个和他有亲缘关系的人这么做过。这个案例表明,如果你认识的人——或者和你有某种联系的人——将自己的信息上传至开源网站,就很有可能由此追溯到你。

总之,这份报告不仅描摹了技术革新为行业带来的美好愿景,也暴露了种种伦理规范尚未匹配之时的问题。最后不妨也引用FTI创始人Amy Webb在报告前言中的话:“无论技术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有能力创造自己喜欢的未来。”

 

作者:全媒派,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全媒派

]]>
网文小说出海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www.f-o-p.com/98731.html Thu, 13 Sep 2018 02:59:53 +0000 //www.f-o-p.com/?p=98731

中国互联网出海进入内容型产品主导阶段,网络小说出海的讨论越来越火,本文根据内容型产品出海的底层逻辑探讨网络小说出海的正确姿势是怎样。

从1998年开始,以《第一次亲密接触》和《悟空传》为代表第一代网文作品横空出世,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海量的网文作品,形成庞大的作者和读者群体。

根据最新公布的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

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达到3.78亿,国内45家重点文学网站的原创作品总量达到1646.7万种,网络文学创作队伍已经达到1400万人。不仅如此,目前业内已经形成稳定可持续的网文生产机制,IP版权运营也日趋完善。

同时,中国网文也在海外开始传播之路,早在2010年开始,中国网络文学就开始流行于小说爱好者群体中。先是在亚洲文化圈传播开来,包括东南亚以及像日韩这样的东亚国家,然后到更远的欧美等英语国家,现在慢慢在全球各地扩散传播。

因此,很多人将中国网络文学与美国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奇观”。

然而相比国内市场,海外网文生态还处于萌芽状态,正如十几年的国内市场,面临的困难不少,但机会也很多。国内的网文市场基本已经被以阅文和掌阅为首的巨头瓜分殆尽,竞争惨烈,红海一片。但是海外市场,无论是巨头还是创业公司,在这片蓝海面前拥有的机会都是相等,对于很多在国内竞争处于劣势的中小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那么,网文出海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什么是网文小说出海的正确姿势呢?我在内容型产品出海的底层逻辑 ——从抖音、今日头条、UC头条等内容型产品看如何出海,探讨了内容型产品出海的底层逻辑是内容生产-内容分发-内容消费(变现)三个角度。本文根据内容型产品出海的底层逻辑,探讨网络小说出海的正确姿势是怎样。

一、网络小说出海内容生产的正确姿势是怎样?

内容生产是内容型产品的核心环节,网文小说出海内容生产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在海外形成一条稳定的网文内容供应链条。网文小说的商业模式是付费连载,IP运营是后期形成的,暂不讨论。

因此,连载就是网文的核心特点,要达到连载的要求,内容供应上就要有源源不断的生产能力,又快又多又好地生产内容,这其中“快”是核心要求,后面我会解释为什么。

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国内网文市场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供应链并保持稳定的生产频率。

据业内人士说法:现在国内网文编辑们对网文作者的要求是每天至少达到日更5000到6000字,但是这对海外作者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如果说国内的网文发展从初生的石器时代到发展中的黑铁时代,再经历黄金时代进入目前的大IP时代,现在海外网文生态相当于国内发展的初期阶段。

网文平台出海,首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

确定平台定位是基础,是内容生产的前提。相比国内喜欢走综合类路线,海外小说产品更偏向细分路线。比如:阅文集团旗下的起点国际与Gravity Tales主打玄幻,而Tapas则主打二次元动漫。虽然这些平台的作品类型多种多样,但可以看出他们还是围绕自身的主打方向发展。

对于出海的网文平台来说,只有确定自身平台的定位和内容方向,才能走出一条区别于竞品的差异化路线。特别对于不是巨头的企业来说,只有确定内容平台定位,才能集中资源快速试错、快速调整迭代确定方向,从而进行内容生产。

那么,对于网络小说出海产品来说,内容生产的正确姿势是怎样呢?

笔者认为:对于一个萌芽状态的市场来说,想直接复制国内的模式无疑是不合适的,因为国外作者还跟不上国内作者的写作速度。因此,内容生产除了走原创这条路,另外一个是对国内的作品进行本地化翻译快速积累内容。

内容生产的关键在原创,原创的决胜环节在于聚集原创作者。作品本地化翻译在初期启动时期进行内容的积累比较重要,而且也能够快速辅助验证内容平台发展方向。但是,从长期看,网文平台出海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够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原创体系。

首先因为翻译需要解决版权和本土化的问题,成本巨大。即便土豪如阅文集团,起点国际也在做原创,因为只有构建一个原创生产体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内容型产品内容为王,而作者是生产内容的关键,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得原创作者者得天下。而构建一个原创作者成长体系则是关键,谁可以让作者愿意在这个平台聚集创造,谁就能快速聚集作者。

为什么说初期网文内容生产要强调“快”?

因为我们可以从国内网文早期发展得到启示,那些后面成长为所谓网文大神的作家,其脱颖而出的关键并不是他们一开始就写得多好,而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写得比别人快。

前文说过,网文的商业模式核心是连载,写得快的作者能够满足读者不断追更的需求,这是他们不自觉能够成功的一个关键。因此在引导海外作者成长的路上,需要通过更新榜等方式来激励他们不断加快更新的速度,慢慢培育整个市场的成长。

所有这些,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在运营上下功夫,需要了解海外创作者的需求并加以满足和引导。类比十几年前首批创作者,其实一开始写作并不是为了赚钱,在起点推出VIP付费制度之前,网文写手是不赚钱的。很多人是处于兴趣和热爱,但后期推出付费阅读制度才更加激发创作者的动力。

对于出海网文平台来说,谁能够满足创作者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谁就能快速积累作者和作品,这对于现在“快鱼吃慢鱼”互联网时代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网络小说出海内容分发的正确姿势是怎样?

笔者认为:网络小说内容分发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以什么样的产品形态和内容形式将网文推给海外读者。

那么,网络小说出海内容分发的正确姿势是怎样呢?

我将从网文小说出海内容分发的产品形态、分发的内容形式两方面进行探讨。

1. 网文小说出海内容分发的产品形态是怎样?

我们可以从国内网文的发展历程看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小说内容分发的产品形态的影响。网文从1998年初诞生到2008年为分水岭的黄金时期是网文的PC时代,这时期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是在电脑进行写作和阅读。

智能手机的出现标志着国内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文小说的载体主要是以手机网页和APP的形式呈现,进一步扩大网文的市场,其中很大部分新兴的读者是中学生和小学生。

随着微信成为超级APP并形成以公众号小程序为核心的微信营销生态,也产生了新的小说分发玩法。用户只要打开微信公众号,点击富有吸引力的标题即可阅读当日推送的最新小说。

当读完文章的小说,想要继续阅读剩余章节,点击“阅读原文”就可以快速跳转到小说WAP页,点击充值按钮进行付费阅读,不断追更。这种自媒体公众号和网文平台之间的合作,对于内容方与流量方是一个双赢的做法,对网文平台来说多了一条重要的内容分发渠道

当我们把目光从国内向国外转移会发现海外的互联网生态的独特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流量资费的降低,很多海外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比如:印度和东南亚部分国家,发达国家也早就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因此,网文小说出海内容分发产品形态应该以移动端为主,包括APP和WAP页。

(1)APP

APP功能全面,用户使用习惯成熟,用户粘性好。其次,APP可以本地储存,运行速度更快,更节约流量,可以离线操作或访问本地资源。针对海外各个国家复杂的互联网环境,APP是更适合长久留存用户的产品形态。

海外APP生态以谷歌和苹果两大应用商店为主,特别对于不熟悉海外市场的国内出海网文企业来说,要注意符合Google Play和APP Store的规则。主要是小说内容的尺度在内容分级要如实填写,另外太过暴露的情色内容要慎重上架。

其次,要注意海外应用的最新规则变化并及时响应。比如:最近讨论很多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方案),对于出海企业来说,要响应并符合GDPR的要求。关于APP怎样上架海外应用商店和如何应对GDPR以及如何进行产品和运营的本地化,我在之前的文章有详细展开探讨,请看1年后,我对APP上架海外应用商店的复盘与本地化的思考

(2)WAP页

WAP页的优势是兼容性好,在各个平台都可以用。与App相比,WAP页可以不用下载,在微信入口或浏览器上,用户只需点开链接就可以获取服务,有更高的使用时长及导流能力,基于公众号的运营和推广可以快速触达用户,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基于微信生态的WAP页导流如此流行的原因。

虽然海外没有微信这类型的超级APP,没办法直接复制微信公众号WAP页分发这套玩法。但是运用这条思路通过在浏览器、信息流以及社交媒体等分发平台上,同样可以实现引流和变现的目的。特别是在对海外市场的探索上,WAP页由于其导流能力强的特点,可以快速验证内容的方向,及时调整内容和产品的改进方向,这是APP所不具备的优势。

另外,由于海外应用商店对产品的内容有严格的审核机制,因此在验证内容方向上,可以把尺寸较大的“黄暴”内容通过WAP页进行推广验证。

因此,我认为现阶段网文出海内容分发的产品形态是PC端作为作者创作的平台,进行网文内容沉淀和积累。WAP页进行引流、加快内容分发速度与变现,最终通过APP进行用户沉淀和进一步的变现。

2. 网文小说出海内容分发的内容形式是怎样?

网文小说出海内容分发的内容形式解决的是,怎样包装内容以符合海外读者习惯呈现出来。根据笔者观察,由于海外读者长期深受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剧影响,在小说阅读类产品中欧美剧的特征呈现形式明显,与中国网文小说区别较大。

  1. 在网文章节名称描述上的区别:国内习惯将小说区分为第几“部”、第几“章”,而海外喜欢将小说的“第几部”写为“第几季season X”,将“第几章”写为“第几集episode X”。
  2. 在网文更新频率上的区别:目前国内网文早已形成日更的模式,更新频率很快,但是海外的网文更新频率主要还是采取一年一季,一周一集的美剧模式,以适应海外读者目前的认知水平。
  3. 用户的使用习惯区别:由于好莱坞影视文化的强势,海外的网文APP也喜欢用具有电影风格的海报大图做背景,并且在小说阅读页加入相关背景资料卡片。因此,产品设计要根据海外的文化环境进行本地化,不可生搬硬套,要符合海外用户的使用习惯。

3. 网文出海变现(内容消费)的正确姿势是怎样?

从内容的生产到内容分发,最后就是读者消费内容的过程,对于网文企业来说就是怎么变现的问题。

网文小说盈利空间有多大?

阅文财报了解一下! 根据阅文集团2017年财报:

2017年总收入达41亿元,较2016年增长60.2%;毛利润由2016年的11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1亿元,增幅达96.8%。

海外互联网人群是国内数倍,目前还是一片蓝海,可想而知这里面的盈利想象空间有多大。

那么,网文的盈利模式是怎样形成的呢?

当我们回顾国内网文商业模式的形成,会发现起点开启VIP看书收费是一个重要转折。付费阅读不仅使得作者有了收入,有了更强的写作动力,促进内容生产的发展,也使得网文平台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并快速发展。

2015年,随着几部网络小说成功改编成网剧在网上播出大火,网文进入光影并存的大IP时代。特别是网文改编的《琅琊榜》大火后,以前网络小说的影视、游戏IP的改编权几十万都没人要,瞬间成为抢手的香饽饽。身价以几倍、几十倍上升速度疯狂飙升,IP版权运营就成为另一个重要的盈利方式。

这点我们也可以从阅文集团公布的数据的数据得到印证,根据阅文数据,网络文学的收入目前主要有两个渠道:在线阅读与版权运营。

了解了国内网文盈利模式的形成,那网文出海变现(内容消费)的正确姿势是怎样?

笔者认为:海外互联网环境相对复杂,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都不尽相同。怎样进行变现要考虑目标地区用户的消费水平、付费习惯、支付方式等因素,对标国内的盈利模式。由于IP版权运营是网文发展到后期的盈利模式,对于刚刚出海的网文产品来说,在线付费阅读和广告会是目前主要的盈利模式,再根据不同市场具体情况进行衍生具体的模式。

比如:欧美市场用户消费能力强、付费意愿高,只要根据用户喜好推出相应的网文内容并引导用户付费阅读就能盈利。但是欧美地区娱乐产品丰富,网文除了要面对竞品的竞争,还要与短视频直播等产品争夺用户时间。这时候了解用户需求,深耕某一网文内容细分市场就很重要了。

反观中国互联网出海热点地区印度,用户的消费水平较低、用户付费意愿较弱、付费阅读收入会受到限制。但基于印度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和继续增长的潜力,通过用户数量积累进行广告变现是可以考虑的一种方式。

以起点国际为例:目前除了按章节付费模式,用户也可以通过观看广告解锁付费阅读章节模式,对于像印度这些付费阅读较差的地区是一种不错的盈利模式。

三、未来网文出海潜力和问题

目前国内网文网站对于一部小说设置的基本价格是千字3分钱,海外网文产品定价更高,以Tapas为例:千字约为0.25美元,折合人民币至少1.6块钱。也就是说国内一个网络作家每天更新6000字,那他能从一个读者手里获得0.18元;海外作者每天更新6000字,那他能从一个读者手里获得9.6元。

虽然现在海外作者生产能力还远达不到国内的速度,从文字的对比上看,我们可以直观感受海外作者在收入上对国内作者的优势多大。而作者们的收入和内容生产是成正比关系,而内容生产则决定网文发展的成败。另外,虽然从单价上看不是很高,但随着网文簇拥者数量的增长,网络文学在线阅读收入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以阅文集团为例:其2017年在线阅读收入达34.2亿元,比2016年的19.7亿元增长了73.3%,可见付费阅读的潜力。同时,阅文集团2017年活跃用户增长至1.9亿,其中活跃付费用户增长至1110万,这些活跃用户每人每月平均付费22.3元。

根据我们前面对目前一些阅读产品分析,可以看到海外网文用户增长、付费能力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而且,国内市场付费阅读发展中存在一些障碍:

  • 第一是“网络应该免费”观念的深入人心,网文平台会因为收复阅读导致用户流失。虽然随着内容付费观念逐渐为人所接受,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 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国内盗版猖獗,如果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免费内容,我为啥要付费呢?

今年国家开始重视正版,但打击盗版同样也是一个长期需要各方努力的过程。但海外市场相对国内比较纯净一些,国外版权环境较好,国外用户内容付费接受度高,这对网文出海来说是一个利好。

但是,网文出海同样需要面对一些问题,谁能解决内容生产的作者问题,谁能快速解决本地化支付的问题,谁就能淘到第一桶金。而对于网文这种内容型产品来说,获得内容上的优势,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就能建立先发优势。

 

作者:出海运营,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出海运营

]]>
复盘:APP上架海外应用商店与本地化的思考 //www.f-o-p.com/96242.html Fri, 24 Aug 2018 07:42:51 +0000 //www.f-o-p.com/?p=96242 APP上架海外应用商店

 

笔者一年前加入一个网文出海项目,具体关于网文出海的探讨,后续会写专文回顾,本文主要复盘APP上架海外应用商店经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本地化的思考。

网文作为内容型产品一种,同样遵循内容为王的底层逻辑,关于内容型产品出海的底层逻辑详细论述,请看我之前的文章:《内容型产品出海的底层逻辑 ——从抖音今日头条UC头条等内容型产品看如何出海。》因此项目前期主要是B端作者与作品的建设和积累,而APP的上架意味着内容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检验C端读者市场反馈,对于项目来说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很激动和兴奋。

由于这是团队第一次在海外应用商店发版,没有过往经验,而我负责APP上架,跟产品经理也是一边了解一边尝试,还发生一些趣事。记得第一次准备发版的那晚,我跟产品经理下班后在公司反复检查,最终提交发现错误,一时两人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试验了一整晚还没搞定。

忙活一晚发现原来是因为研发人员少提交一个东西,最终也得到解决。这件事虽然很小,但侧面说明很多中国互联网团队对海外应用商店的陌生,大的方面来看也可以说是很多出海团队探索的一个缩影!

基于对重点市场的考虑,我们决定先上线IOS版本,后上线安卓版本。本文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海外应用商店上架流程回顾,以安卓版本为例;二是着重谈谈对中国互联网出海本地化的思考。

一、海外应用商店上架流程回顾

1、上架海外应用商店,第一步需要申请Google Play的开发者账号,选择公司或个人,如果是以公司身份的话需要先注册好公司名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出海趋势越来越热,包括今年初区块链的大火,由于国内政策因素,很多产品纷纷进军海外。但是由于很多创业团队没有上架海外应用商店的经验,也看到很多错误的操作。比如,上线个人账号的各种马甲包。可能这是很多国内团队不自觉地将国内的玩法移植到海外市场,但从长远来看,这些都是不可持续的做法。

对于有志于立足海外市场的互联网出海公司来说,我建议是选择注册好公司,特别是在海外注册公司,很多人一开始的考虑是为了给海外用户营造一个国际化团队而不是中国团队的印象,因为由于各种原因,有些海外国家用户对中国团队会有一些偏见,进而对产品及内容产生不信任。这是目前现状的无奈,但我相信随着越来预订中国出海产品的成功,中国产品和团队的品牌形象会得到扭转,改变这种情况。但是对于内容型产品来说,除了上述原因,更重要的考虑是基于本地化运营的需求。

内容型产品出海,一定要及早抛弃“打一枪换一地”或“先试试”的想法,没有扎根本地市场差异化运营,是很难赢得最终的胜利的。

以下是详细的流程:

流程:

1),使用谷歌帐号登录,没有谷歌账号的话需要先注册谷歌邮箱gmail。

502.jpg

2)、接收开发者协议(勾选同意)

503.jpg

3),支付注册费用,需要填写信用卡信息,一次性支付$25

4),填写帐号详细信息(开发者名称,公司或个人;电子邮件地址;网站;固话)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今年苹果的新政策是注册公司需要在当地有固话,并且能够打通和有人接听,这也是为了避免很多公司注册空壳公司的现象。

504.jpg

2,配置开发者账号基本信息

1),打开网址(https://play.google.com/apps/publish),进入Google play Console。

2),  进入设置界面

1】除了“API权限”需要在创建应用之后填写,暂时可不管之外,其他按要求依次填写开发者账号里面相关内容即可。

505.jpg

2】付款设置里面有关于银行卡的信息和税务方面的信息需要填写,需要运营方配合填写。税务信息主要涉及持卡人是不是美国人以及信息确认和签字!银行卡是APP销售额转账的帐号!

506.jpg

507.png

3,创建应用:

1)、 完成前面步骤后就可以开始创建应用了。点击返回开发者后台初始页面,点击所有应用创建应用,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填写应用基本信息。

说明:左边有感叹号的地方都是需要填写的,商品详情是填写整个APP应用的基本信息。只需按照其指示步骤填写就好。

1】,商品详情

填写应用名称,副标题,描述等

注意本地化在右上角的“语言”,点击即可发布不同的本地版本

509.jpg

上传屏幕截图,根据不同设备准备相应格式的截图。比如,如果是手机设备就上传手机设备的截图。“置顶大图”是APP在Google Play的背景图。

510.jpg

511.png

2】,商品详情实验

商品详情试验是进行APP本地化版本的试验

512.jpg

3】,定价跟分发范围

定价和分发范围里面国家/地区就是指你的应用需要在哪些国家和地区上线(仅限于Alpha版本和Beta版本),设备类别和用户计划都可以不用填,协议里面的三个选项勾上即可。第一次发版为了减少系统崩溃的风险,上线10个以下国家,开发者根据自己的重点目标市场进行填写;第二版之后确认没问题后再全部上线其他国家。

513.jpg

514.jpg

4】,内容分级

 

内容分级的填写与提交审核息息相关,特别是内容型产品更加要注意,所以负责APP上架的运营同学如果拿不准可以找编辑或负责内容运营的同学进行确认,建议如实填写,避免审核不过,定级主要是为了确定多少岁以上的用户为使用人群。

首先,需要填写分级调查表,根据应用实际情况进行勾选。

515.jpg

不同地区分级标准不一样

516.jpg

最后,需要注意隐私权政策的填写,如果你的APP涉及到用户的隐私权(例如访问手机的位置,访问手机的摄像头之类的)你就必须填写一个用于提供隐私权声明的网址。网址里面的内容就是说明你涉及到了哪些隐私即可。

二、关于中国互联网产品出海本地化的思考

1、本地化产品设计及运营,不仅仅只是针对ASO发布不同国家版本优化。

APP在海外应用商店上架,运营同学需要完成相关信息的填写,其中之一就是为了ASO针对不同国家发布不同版本。

在APP提审机制上,GooglePlay与苹果应用商店有差别,苹果应用商店是先审核后发版,而GooglePlay则是先发布再审核。虽然如此,但两者在APP发版时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版本信息填写上大同小异,主要针对产品标题、副标题、描述和关键词等进行本地化。很多出海团队对本地化的执行也仅限于此,实际上对产品本地化设计和运营上,远远不止这么简单。

美图本土化运营手段之一“跨次元相机”

在目前全球网民增速持续放缓的大环境下,中国互联网出海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高效的运营推广手段,更需要结合目标市场进行本土化产品设计和勇于创新商业模式如果仅仅将本地化理解在产品的推广下载上,那将很快遇到瓶颈。

以相机类产品代表之一的美图秀秀为例,海外市场是美图秀秀拓展新用户的发力点,同时美图也很善于利用本土化运营手段促进用户增长。之前美图秀秀通过发布新功能“跨次元相机”使得其在美国APP Store摄影与录像中的排行从167名上升至第4名,而且在欧美社交媒体上大受欢迎。看似非常风光,不过仅仅过了一个多月后,排名就降到229名了。

其实,根据海外市场用户需求进行新功能发布,或根据地域市场的节庆时间,推出时效性和地区性更强的特效,如果仅仅是为了达到项目的推广下载目标,是很难起到持续性的作用。当然了,这里并没有否定这种推广策略,只不过想进一步探讨对本地化的理解。本土化产品设计与运营,应该是以满足目标市场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聚焦目标国家并深耕本地市场。

很多出海创业团队在对海外市场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盲目上线产品,也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市场,更没有做好本地化运营,期望能误打误撞获得成功,是很困难的,会在无方向的探索上耗费时间和耐心。

要做到这一点,前期的市场调研或实地考察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充分的了解有利于尽早理解目标市场与用户,为后期产品设计与本地化运营提供正确的方向,减少不必要的摸索时间与浪费无效的推广费用。而有的出海创业团队的思路则是我先上线产品“试试行不行”,如果有效果再建立海外office,产品与运营策略制定不是从用户出发,而是靠团队领导的个人经验判断,这些无疑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二是构建本土化的运营团队

出海团队遇到很多的问题,都可以归到团队的问题上,因为一个团队的战斗力取决于人员构成本身。为什么需要构建本土化运营团队?如果没有构建本土化运营团队,一是不能及时正确获取用户需求与市场信息,二是会遇到团队内耗的问题。

其实很多出海团队的老板或领导是很有心想要做好出海这件事,但因为对海外市场不熟悉,只能委派中层主管带领团队,清一色的中方团队很多时候会遇到对目标市场信息了解不够的现象,这时候只能靠“猜”或个人经验判断,往往会与真实情况存在很大偏差。其次,有些控制欲较强的高层会过多以个人判断进行项目决策,这时候整个团队就变成是在验证领导的想法,而不是真正在做满足用户的需求了。

历史总是出奇地相似,但中国互联网出海会不会像当年美国互联网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遇到“滑铁卢”呢?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接下来各个出海团队需要认真思考的,这里的关键就是构建本土化运营团队。那么,怎么样构建本土化运营团队呢?我认为不只是招募本土人员的问题,也不是中方还是当地人员决策这么简单,能否真正形成一支以用户为导向,对市场充满热情,执行力强的团队是关键,接下期望通过专文跟大家讨论一下。

 

第三,本土化运营,出海团队要有all in心态。

正如我前文提到的,要及早抛弃“打一枪换一炮”的策略或“试一试再说”的态度,因为首先如果没有扎根本地,很难真正了解并针对用户需求进行本地化,其次中国互联网出海是一场“快鱼吃慢鱼”的竞争,等你觉得安全或时机成熟了再做,市场早就被占领了。为什么会提到一个心态的问题?因为我发现一些出海的创业团队在对待本地化运营上的犹疑不决与侥幸心态。归根结底,需要出海团队高层对海外市场有正确的认识和all in的决心。

 

2、从GDPR看互联网出海如何应用海外政策和文化环境。

GDPR的全称是General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通用数据保护法案(GDPR)是一项新的数据隐私条例,旨在对欧盟个人数据进行保护和控制。这会影响中国互联网出海企业如何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该规定实际上几年前就公布了,不过是从2018年5月25日起强制执行。

 

很多出海企业由于没有及时响应和做出符合GDPR规定,导致其在欧盟国家下架。而时刻关注海外政策的企业则主动做出相关应变,从而没有受到政策变化影响。当然也免不了一些手忙脚乱的应对,我还记得产品经理在GDPR强制执行日期前对各种信息的了解和收集,侧面反映很多出海创业团队对海外政策和文化环境了解的不足。其实,政策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政策的变化与当地的文化环境是息息相关的。相比国内用户数据的“廉价”以及用户个人数据的滥用现状,海外用户对个人隐私保护格外重视,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

如果没有针对海外文化环境做出相应改变,则会产生一些隐患。正如前文提到的美图秀秀,其被TechCrunch、《连线》杂志等海外科技媒体指“过多获取了用户的个人数据”,并且因其没有明显的变现模式而被怀疑有销售数据获利的可能。

在海外科技媒体针对中国互联网企业技术层面的负面消息中,被提及最多的就是数据隐私问题。

因此,中国互联网出海企业一定不能以国内的做法和观念来应对海外市场,要尊重和注意保护海外用户隐私。其次,我认为中国互联网出海企业要对海外的文化和政策环境有基本的认识,并且针对目标市场国家,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特别是对于内容型产品来说,更是必修课。印度是中国互联网出海的重要战场,中国开发者正跟印度本土创业者激励竞争。中国开发者优势在于有丰富的产品和运营经验,但是在对本土化理解上就是劣势了。

比如说,很多印度开发者会把重要的标签栏放在右边,而不是像很多中国产品一样放在左边,因为印度人习惯用左手上厕所,他们多用右手操作手机。虽然这是很细小的产品设计,但是会造成很大的用户体验差异。如果你不了解当地文化与习惯,很难考虑到这个问题的,但是往往细节决定成败!

 

3、互联网出海如何应用“中国品牌形象之殇”。

我们知道,由于历史原因,以及长期以来“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的特点,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品牌与团队有刻板印象。

部分海外用户根深蒂固地认为中国的产品就是质量差,中国团队就是不可信任等等。

不可避免的,中国互联网出海产品和团队也会受到波及。上文提到的海外媒体对美图收集用户数据的质疑,我认为深层因素也是因为海外媒体对中国品牌的一个刻板印象所致。在过往出海项目中,对这一点也是深有体会。第一次项目遭遇重大的公关危机是在Facebook推广首次征文大赛的时候,我们期望用较高的奖金来吸引海外用户参与大赛,但有部分用户却觉得奖金太高怀疑是骗局。

 

特别是有一小部分人在了解到团队是跟中国有联系的时候,更是深信不疑是来骗取作者作品,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他们不仅给产品的Facebook主页恶意差评,而且还在重要贴文下面长篇大论地揭露这个所谓“骗局”,仿佛自己真是个“打假斗士”一样令人无奈。类似的事情则是因为谷歌后台付款设置出错,用户付款页面出现中文,前车之鉴令我们即刻神经紧绷,赶紧定位问题并快速解决,害怕又引出一帮质疑的好事者。

“中国品牌形象之殇”是一个短期内无法改变的现状,也是出海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团队上下有正确的态度和策略。

 

第一还是团队的国际化问题,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构建本地化团队。

只有团队本身的国际化和专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个印象,也不给好事者把柄,树立一个国际化可信任的团队形象。

 

第二是抓住并切实解决用户需求,提供良好的产品体验。

其实,大部分用户不关心你是否是中国团队,而看你是否真的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或提供良好的产品与服务。所谓“真金不怕火炼”,只有扎根本地市场,打磨产品,获取一大批忠实粉丝,那当有质疑者出现,粉丝会帮你澄清谣言,你也少了很多烦恼,节省PR费用。

 

第三就是怎样回应这些质疑者的问题。

不必跟好事者口舌之争,而是针对他们每个质疑点,用行动粉碎谣言,毕竟最终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我认为未来随着更多优秀互联网产品的出海,会逐步改变“中国品牌形象之殇”,改善中国产品,包括互联网产品以及其他产品或服务的品牌形象。因此,这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树立中国新形象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说,优秀的出海团队,也是承载光荣历史使命的改变者。

 

作者: Curry,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出海运营(ID:chuhaiyunying)

]]>
2018新媒体下半年深度预测:增长恐慌,流量洼地 //www.f-o-p.com/88932.html Tue, 03 Jul 2018 06:26:20 +0000 //www.f-o-p.com/?p=88932

本文对新媒体下半年趋势做出预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行业篇:包括内容,流量,平台和变现,剩下的为企业篇和个人篇。enjoy~

《爆裂》中伊藤穰一描述未来世界有3个特点,不对称性,不确定性,复杂性。

新媒体时代更加如此,小号突然能蹦出10万+,大号也能突然被封,流量体系下,新媒体越来越复杂和有趣。今年从微信,包括各家的动作来看,2018年在今后的5年内看,无疑都会一个极为重要的变革年。接下来会解读上半年印象深刻的新媒体事件,以及对下半年趋势做出预测。

本文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行业篇:包括内容,流量,平台和变现。剩下的为企业篇和个人篇。整体7500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下图为文章的结构:

一. 行业篇

1. 关于内容

(1)内容某种意义上是高危行业,需架构在正确的价值观上,暴走漫画,二更食堂,内涵段子等相继踩线被封。内容创业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从0-100,但是也有可能瞬间清零。

(2)纯靠机器审核内容,这个阶段无法奏效。从Facebook,到快手,国内外的解决方案是一样的,机器不行人来填。

(3)内容依然是“存量市场“,存量指的是优秀创作者,一个好的作者和普通的不是0和1的区别,而是0和10。

(4)公众号内容红利并没有过去。在早期大航海时代,从业者中“老中医”居多,类似于六神磊磊,咪蒙,黎贝卡这样的作者,很多从纸媒出来。

现在的逻辑是精耕逻辑,我把其称为内容产品型当道,更像西医。出发点从过去的:我有什么能输出,变成了:用户想要什么,差异化提供。做内容更像是做产品,团队前期通过通过MVP试错,找到PMF,也就是用户的Aha moment。

咪蒙旗下孵化的时尚号“洪胖胖”先是调查问卷收集了5200份数据,覆盖10个500人大群,2个100人亲友群,同时深访200人,询问粉丝需要什么,关心什么。最后找到了真人漫画和素人改造的突围形式,打开率达到了40%。

可以预计的是,之后把内容当成产品来做仍然会有突围点。

(5)今年是短视频内容平台的决胜年,从抖音的爆红,到腾讯已经推出了“下饭视频”、“速看视频”、“时光小视频”三个加持,微博也推出了“爱动小视频”。可以预见的是短视频内容在后半年的红利会进一步放开,企业生产短视频从原来的加分项,会慢慢过渡到必备选项。有时候红利期就摆在这儿,就看企业能不能迈过这道坎,需要有试错的勇气。

(6)微信本身的原创标,并不符合严格意义上媒体圈对原创的定义。洗稿层出不穷,从年初六神磊磊和周冲对撕,到差评被腾讯撤资。版权维护赔付周期长,确权困难,行业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想要解决,古典互联网估计没戏,可能之后要靠区块链应用了。目前差评在文章底部会标注来源,这会逐渐成为大号们的标配。

图:差评新引用图

(7)用户的眼光越来越挑剔,现在公众号展示逻辑非常方便他们取关。一旦关注,需要稳定的达到预期产出,而对于个人及中小机构,持续高产困难。可以预见很多号会减少更新频率。

(8)标题党现象会被逐步治理,但如何起标题依然是一门学问。市面上甚至出现了专门起标题的机构,在某些APP先进行海量用户的A/Btest。

2. 关于流量

(1)今年是很多大号“出微”年。吃完微信红利后,部分头部大号出于数据,业务扩展,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做起了APP。但这两年字节跳动系疯狂抢量,APP的下载成本水涨船高,实际的CAC要比一个微信关注高很多。出微之路效果如何,到年末会有一个结果。

(2)订阅号玩法变少的情况下,个人号和社群被重新重视。但重点已经转移,社群开始分化,裂变式社群在一些垂直领域接近被玩坏,在某些领域还有红利。转化式社群是重点,基于社群的商业模式已经跑通,参考宝宝玩英语,利用兼职分销,客单价2000左右,年初月营收已过3000万。

(3)个人号方面,上半年爆粉软件盛行,可以从群内直接加所有人为好友。但被查到解封难。预计下半年微信打击力度会加大。

(4)线下流量并没有想象中好拿,今年一些大号尝试开线下店等方式,目前看到做成的不多,更多是一种辅助流量+品牌效应。与线下商家合作是另一种形式,但需要对资源的强控制,把利益分配好。其中的佼佼者可参考樊登读书会

(5)线下涨粉的方式,从年初的纸巾机,到体重秤层出不穷。对于有些行业,例如地方号等,以接广告为主,仍是有效的方式,对于垂直领域基本不适用。随着大玩家的进入,这些渠道粉丝的单价也会逐步上升。

(6)裂变类的工具,比如建群宝,小U管家等相继被攻击。企业如果想要做大流量,还是得自建裂变系统。可以参考跟谁学自建的U盟系统,千万流量下把高途课堂的业务做起来。

(7)裂变尤其是朋友圈的裂变,效果很好,但这样的生态不是微信想看到的。微信2个核心内容入口,社群被拼多多,游戏小程序冲击下已经初显混乱。朋友圈又被被营销海报等充斥,微信下半年对朋友圈营销污染会加强整治。

(8)公众号玩法吃紧,吃紧指的是市面上没有啥新的爆发式增长方法。可以理解成短时间裂变系数K值非常大的活动,就算出来也会被微信封杀,类似新世相三级分销。细水长流的玩法会成为安全首选,类似薄荷阅读的打卡玩法。

(9)随着订阅号的增长衰弱,服务号以另一种形态重新崛起。崛起的逻辑,一方面服务号的玩法多样化,比如Wifi粉等大多通过服务号完成。预计下半年服务号增势还会非常猛。

(10)由于目前流量的分散性,很难和用户用户行为产生关联。针对于电商或者产品为目的公众号,会建立一套微信CRM 系统,根据标签等进行用户分类实现自动化营销,千人千面。这块会是下半年乃至今后微信营销的重点方向。国内已有三方厂家尝试,有些超级大号会选择自建。举个例子,同一天的的千聊公众号推送,两个人收到的消息是不一样的。

图:千聊推送文章

(11)朋友圈整体放量年初已经尝试,目前腾讯广告体系下,只有朋友圈还可以大规模放量。尤其对本地类,婚庆,教育等一些企业ROI都不错。下半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瞄准朋友圈投放。

(12)小程序是现在少数的流量洼地,增长的重心会逐渐挪到小程序上。小程序作为一个起始入口,再往社群或者公众号导流。比如今年公众号蹿升比较快的“林清玄读书会”,几个月内涨粉超500万。

图:林清玄读书会小程序截图

其核心逻辑有以下3点:

  1.  大IP流量,可以反复的利用。这次是林清玄。还有很多大咖会以另外的一种方式回归。
  2. 联合线下资源,包括图书馆,教育局等资源。完成线下流量的线上翻转。
  3. 通过小程序的“投票”玩法,将线上的流量再次扩大。

(13)增长的设计中,游戏化的玩法会成为主流,硅谷最火Slack,国内增长最快的拼多多,其前身都是游戏公司。核心逻辑是用户进阶体系的设计。

(14)另一种流量玩法,类似于云集微店,面向3-5线城市拉人头的玩法,可以理解成把原来的导购搬到了线上。之后越来越多的厂商尝试这类制度吸流量,这个行业的核心还是2/8定律,即20%,甚至2%的人,拉来80%的下线。下半年对KOL的争夺会更加激烈。

3. 关于平台

3.1 关于公众号改革

(1)今年微信整体产品迭代快了很多,微信团队自己也经历了成长。过去都是1-2年憋一个功能。今年采取小步快跑的策略。

(2)今年是微信公众号大幅改革年,上一次是2014年。公众号也确实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腰部以下账号正在加速逃离,今年年3月发文的公众号只剩120万,相比去年10月减少了30万个。在时间战场上,抖音和快手等冲击下,朋友圈的活跃时长也下在下降。

(3)首先是服务号被重新重视起来,菜单栏的改版,更加直达服务的需求。下半年针对于服务号应该还会有动作。

(4)上半年订阅号改版,大致可以分为,对读者和对运营者两方面。针对读者:

  • “朋友留言”上线;
  • 公众号留言点赞数量超10个用户可收到通知;
  • 公众号阅读样式改版,点赞变成心形;
  • 订阅号展现形式变化,变成瀑布流。

主要是改善阅读体验,刺激的他们留言和互动,把社交分发的特征更加显化,提升阅读效率,让读者黏在微信体系。

(5)针对运营者,有几个改进点:

  • 文章发出后可以修改错别字,最多5个字。
  • “热议话题”功能上线,入口在“看一看”以及入选热议话题的公众号文章底部。
  • 公众号后台大改版
  • 上线订阅号助手APP。
  • 公众号后台改版,样式中作者的位置更加明显。
  • “检测标题党”功能正式上线
  • 转载样式改版,可直接转载
  • 针对于作者可以直接打赏

针对于运营者,主要是赋能,给他们更多的位置曝光。另一方面通过上线APP和方便发图文,让创作成本进一步降低,鼓励现有的体系内又增加一波创作者。可以理解成把“美篇”和“简书”的用户吸一波过来。

(6)从公众号的生态来看,这些举措,一方面做增量,增长原创量,吸引优质账号。另一方面,要淘汰劣质的流量,让用户更方便取关他们。

(7)新的瀑布流的呈现下,用户路径发生了质的改变。原来的用户路径:打开账号-打开内容。现在路径为:打开内容-进入账号。

图:新瀑布流示意图

这种情况下,粉丝品牌价值被弱化,内容的价值提升。这也是订阅号的初心,强调内容。在单纯的订阅号体系里粉丝是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想要养粉丝的,还是得结合社群,服务号,小程序等。或者干脆自己做APP。

(8)当然,微信此举也是避免被管道化,给后面做信息流广告埋下伏笔。

这可以理解为微信的核武器,对于原教旨主义的张小龙来说,不到逼急的程度不会使用。国外的facebook等,主要都是靠信息流广告盈利,腾讯之前内部高管说要提升广告的收入。现阶段微信的广告营收,还是会以朋友圈广告放量为主,在今年肯定不会贸然使用。

3.2 关于“看一看”

(1)“看一看不应该做成另一个今日头条,过去的一年是打基础的阶段,18年才是真正面临压力的时候,看一看的产品开发和迭代的节奏会加快。”这是张小龙在上半年的一次内部讲话。据说要求是一周一次的小步迭代。

(2)看一看的确迭代动作很快,大动作比如上线了“朋友圈热点“,但更多的是一些微调,可读性比去年同期要好很多,但仍称不上惊喜。在俞军的用户价值公式中: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目前来看新体验和旧体验的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别。

(3)关于“替换成本”,大部分人习惯了朋友圈+外部资讯APP(今日头条等)的模式,如何减少替换成本压力。目前已经有用户反馈收到,“看一看精选”这一产品内测,会直接推送到消息列表。

图:看一看改版截图

(4)“看一看“除了入口太深的问题,真正要解决的还是内容效率问题。从更新的入口来看,最差就做成消息列表的“腾讯新闻“,但这应该是下限。最后的效果会在下半年展示。但大家可能要降一点预期。怎么说呢,伟大的创新不一定是从无到有,就像罗永浩发布TNT所说的,如果能提升200%效率也算。

(5)今年“搜一搜”变革同样加速,最明显的是搜索一些关键词,会跳转京东商品链接。但目前判断,微信可能给京东618造势,会大于实际意义。腾讯则像马化腾所说,只有两个半业务,社交,数字内容和金融。腾讯不会自己做电商,一来需要强大的供应链等管理体系,二来这种货架式电商,转化率低,不是电商的未来。

(6)但“搜一搜”的野心远不止于此,未来会成为大入口。之后“WSO”会越来越流行,除了小程序的直达服务,关于小程序,包括如果后面有短视频出现,起名占坑,提前做好非常重要。

3.3 关于抖音

(1)如果说微信的核心切入点是利用了手机通讯录,抖音的核心点是利用了手机于摄像头。前者代表了是社交,后者则通过内容,现在是社区模式。抖音想要转成社交,需要大量的社交关系链导入或者自生成,今日头条在这块帮不上什么大忙,下半年预估抖音还有新的产品动作。

(2)目前抖音的分发及展示模式,决定了了粉丝的价值。目前行业内抖音一个粉丝3分钱,相较于公众号1个阅读平均1块钱,差距还比较大。

(3)随着字节跳动押注抖音,其日活还会攀升。双微一抖,下半年会逐渐成为标配,抖音逐渐会成为企业事件营销品牌营销的发酵地之一。

(4)企业目前对抖音的效果还集中在品牌宣传,比如带火了“答案茶”“海底捞吃法”。随着抖音和淘宝的打通,有部分的微商也会转移过来。

(5)上半年抖音螺旋式刷量的方法很火,但玩的过火的很快又被封号。要相信字节跳动的技术实力,包括在抖音上跑脚批量本加人也会越来越难。

(6)与微博头部清一色的娱乐明星相比,抖音头部有很多草根明星。高颜值+才艺的玩法依然会适用,但红利期可能到年末结束。之后抖音的会迎来MCN时代。

(7)抖音现在仍然是流量洼地,随着用户群的“中年化”,企业在抖音的营销触角会更广。下半年会有一些抖音的代运营公司出现。

3.4 小程序

(1)借助腾讯政策的春风(比如开放个人小游戏,开放直播接口等),及资本的助力,小程序又重新回到主舞台。据阿拉丁统计,小程序日活超过2.8亿,数量超过100万个。

(2)能回到主舞台的另一个核心原因,投资人开始接受“微信互联网”这个概念,微信成为基础设施,就像PC端的操作系统。下图是42章经总结的5年10家微信生态中的明星创业公司。其中拼多多马上要赴美上市了,估值300亿美金。

图:微信5年10家,来源于公众号42章经

(3)小程序目前的阶段就像处于早期的APP时代,从这个角度看,之前所有的APP都可以“翻新“一遍。比如现在很火的”画画猜测“”等,都是早期QQ空间或者微博上爆火应用。

(4)想攒出大流量,还需要创新。比如 “享物说”,利用区块链的思想,用虚拟货币“小红花”的玩法,把二手电商又盘活了。

(5)市场前期的的特点是不规范,乱象多,西瓜足迹和脚步地图类似的撕逼事件,预计还会上演。

(6)之前违规的玩法,比如微信之前打击的投票,集赞。在小程序上有很多变种出现,下半年这块依然会有。要做到的是流量要及时转移。

(7)小程序的留存是最头疼的问题,最大的原因是微信目前开放的权限太少。一方面可以通过矩阵流量池部分解决,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小程序生态,微信应该还会放一些小动作出来,但短期仍然不会开放朋友圈分享功能。

(8)目前小程序的榜单上,基本上还是游戏,电商,工具等占据。阅读类的小程序目前仍然表现一般,类似轻芒等进行尝试。最后结果不好说,还是用户替换成本的问题。

(9)2017年9月小程序TOP100的榜单中游戏的占比只有4%,今年3月已超过33%。其中社群成为了流量的爆发入口比如海盗来了,最强弹一弹,在很多人的社群中已出现。游戏也是变现最明确的方向,下半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工具类小程序涉足游戏。

(10)对于玩家来说,小程序仍有乌云,一块是微信和苹果的关系。5月微信出台了除小游戏类目的安卓内购功能,小程序暂不支持虚拟支付。这对课程,会员类的产品打击不小。

(11)第二朵“乌云”,是微信生态维护的力度。5月微信调整了了关于分享功能的调整,开发者无法知道用户是否完成分享。微信目前也在小步试错,给开发者一口糖,发现大家玩过分了,就打一巴掌。开发者要和小程序的产品们一块交学费成长。

(12)小程序整体还有很多的玩法没有释放,后半年可能会逐步开放。包含直播,陌生人社交等。

3.5 其他

(1)“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个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究竟为了什么?”这是海子在生前最后一首诗。今年上半年很多社交应用开始复活,腾讯微视,腾讯微博,小米米聊等。

(2)从发布起,今年是微信的第七年,目前还没有其他社交软件上位。可以预见的是,可以抗衡微信的社交应用,肯定不是从通讯录的角度切入,陌陌是从LBS角度,钉钉是从B端切入,抖音是从摄像头,或者还有其他可能性,比如Soul在尝试性格测试类等。

(3) 欧盟推出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后,QQ欧洲版4月已经下线,关于用户的隐私问题在国外越来越受重视。这对本土化社交APP出口增加了难度。

3.6 变现

(1)为了提升LTV,多元化变现已经是趋势,电商+广告+知识变现,基本上成为很多自媒体的标配。还会出现不同维度挖掘用户价值。包括可以结合一些线下场景,一些地方号,开始结合当地的开始做一些美食卡尝试,也是一种很好的思路。

(2)知识付费是否是伪命题,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了。目前已经形成稳定的产业链,但自从年初网易,千聊,最后新世相折腾了下,三级分销已经完全被堵死。想要“兴风作浪”基本难现,但细水长流还是可以的。

(3)知识付费市场,用户仍然有很大增量,2017年有1.68亿用户使用过付费,今年还会有爆发性增长。比起找用户,大平台更发愁的是提升到课率及续费率。

(4)知识付费想要做好,对品质和配套服务的要求,会逐渐比老师名气要求更高。行业内有名的老师已经被挖了一遍,接下来就比拼各家谁真正的在做内容,谁是在做知识微商。相信在年末就会有答案。

(5)知识付费融合了教育,出版和传媒。目前能看到的出路,要么做重,干脆往教育方向靠拢,以学会技能点为 核心。第二种逻辑,要么做轻,降低用户的预期,类似知识星球模式,分享一些日常的思考为主

(6)软文投放会成为红海,某手握重金的垂直行业,正在四处投放。下半年竞争会更加激烈。大号价格会进一步上涨,以及带动一批小号的商业化。但企业短时间如果盲目增加自身广告条数,可能会得不偿失。

二. 企业篇

  1. 很多企业对新媒体增长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增长本质是业绩的增长,不是单纯粉丝数增长。下半年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认识到这点,不给公司做业绩贡献的新媒体基本上都很痛苦。

  2. 新媒体的底层逻辑,从处理有限简单问题,也就是web1.0时代,只要写好内容就好。到处理无序复杂问题,内容大爆炸以及热点无法预测下的盲人摸象,什么平台都去尝试。到现在需要处理有序复杂问题,科学的建立整个新媒体体系,可能重点还是维护3个平台左右,研究透即可。对企业新媒体负责人要求能力越来越高。

3. 企业新媒体体系,最难的是转变思维。新媒体不是一个简单的渠道,要考虑清楚是否要把(部分)业务迁移到微信上。这里要区分清楚两种概念,什么是微信创业,什么是新媒体运营。类似于凯叔讲故事,宝宝玩英语更加准确的是微信创业。

  1. 当然对于有些企业,更难的是先把新媒体从BCD(Boss CenteredDesign),变成UCD((User Centered Design)思维
  2. 单个增长玩法,超过半年以上,流量效应递减。就像硅谷增长大神AndrewChen说的“越用越烂”的原则。

三. 个人篇

1. 今年会有两类人才格外吃香,一类是增长黑客类型。新媒体增长黑客的逻辑是基于新媒体平台,给企业打造持续增长引擎,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 方法渠道的多元化
  • 对业务有很深的理解
  • 持续增长

增长黑客是一个舶来的概念,是一个对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的岗位。不仅需要懂产品和一部分的技术,会爬虫,会画 Axure。还需要会一些基本的增长工具,原理,比如AARRR模型用户生命周期等,A/Btest等。会投放,衡量核算ROI,以及懂心理学,包括上瘾模型的设计等。

2. 还有一类是偏产品的,内容或者是社群运营用产品结合数据,去重塑内容,社群。做内容时,用到类似于聚类分析,NLP分析等方法,更加科学的做选题及标题规划。举个例子之前有个同学做社群裂变,发现很多用户会分享假截图到群里,他联合自家的技术,做了一套可以识别假截图的系统,整个效率提升了很多。

无论如何,顺势而为,加速奔跑。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里所说,“你必须不断奔跑才能够停留在原地,如果想要往前走,必须是现在两倍的速度。”

 

作者:火火,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火火

]]>
ASO优化秘籍:0成本让一个马甲包月新增15w+自然用户 //www.f-o-p.com/86692.html //www.f-o-p.com/86692.html#respond Fri, 15 Jun 2018 03:33:45 +0000 //www.f-o-p.com/?p=86692  ASO优化秘籍

 

一、真实操作案例:我是如何0成本让单个iOS马甲包月新增15万+自然用户

二、最近上架及更新审核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

三、最近的一些aso操作黑科技

四、前ASM时代ASO从业者的一些思考

 

1、真实操作案例:我是如何0成本让单个iOS马甲包月新增15万+自然用户

我在17年4月入职杭州一家现金贷的公司,负责公司的app推广。曾经单个马甲app在一个月内没有进行任何付费优化情况下实现了15w的用户新增。下面我将会分享一些我的操作方法及优化技巧。

影响浏览量和转化率的因素:元数据metadata

元数据metadata包含:logo、截图、标题、副标题、描述、关键词、支持网址等

一个简单的公式:APP下载量=APP浏览量*浏览下载转化

因此我们的工作就是围绕提高app浏览量及浏览下载转化率这两点展开

1、logo&截图

logo&截图是APP给人的第一印象,对转化率影响很大,因此让UI设计一套符合产品特性并具有高转化率的logo和截图十分重要

logo+截图底色:我建议底色选大红或者大黄等暖色调,这样比较吸引注意力,不建议使用冷色调。

截图尺寸:建议使用横屏截图(2208*1242)避免使用竖屏截图(1242 * 2208)拼接带来的破碎感

2、标题:产品名称-后缀文案

标题作用

a、实现关键词覆盖

b、后缀文案影响用户心智,提高浏览下载转化率

关键词覆盖:这个可以通过关键词组合来命中尽可能多的有效关键词,一个比较极端的做法是一些CP弄一个超级长的标题来覆盖关键词。但现在这种操作手法法几乎不会通过审核,还在线上的长标题app的上次更新时间都是在16年及以前,而且长标题app越靠后的关键词权重比较低。这种操作手法现在基本很少使用。

后缀文案(slogan)可以影响用户心智,提高浏览下载转化率。而且考虑到标题太长在屏幕显示不全,因此不要有空格,不要用长划线,用短划线隔开

因此我认为一个好的标题是:产品名字-产品特点(关键词覆盖+介绍产品特点,这个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张宣传)

具体例子

***-借钱只要1分钟

***-门槛低借钱快

3、副标题:

当时app store还未改版,没有副标题选项。

现在的话写副标题我建议从:1)对后缀文案进一步补充  2)关键词覆盖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4、描述

(就当时情况而言)我认为不太重要,因为描述在上架后可以修改,并没有锁定,这时候描述并不会对关键词的覆盖和排名产生影响。

而大部分用户基本在搜索结果页就完成了app的下载,并不会进入app的详情页进行查看。

PS:现在描述被锁定,只能在更新时进行修改,因此描述对增加关键词覆盖和排名有一定帮助,建议大家用心填写。

5、关键词

aso优化的核心内容:围绕关键词,因此关键词的筛选及组合极其重要,重要程度可以说在免费的优化工作占比达到80%甚至更多。

关键词设置要点:

a、关键词的组合(本地化选项):中文、澳大利亚、英国

PS个人测试经验:中文繁体、美国英文、日语、韩语等地区的关键词对中国区关键词覆盖基本无效。(这条可能每个人经验不一样,可以探讨)

b、为了节省字符不要使用空格逗号等

关键词前后连接,节省字符,组合完成后放到aso100或者禅大师的aso优化助手将重复的关键词去掉,并添加新的关键词,这样可以覆盖尽可能多的关键词

关键词前后连接例子:

滴水贷、贷上花、花无缺

关键词组合结果:滴水贷上花无缺

关键词去重具体例子2:

现金白卡、萌虎白卡、小猪白卡

关键词去重结果:小猪萌虎现金白卡

c、关键词库的积累和筛选

关键词库的积累:

这是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大家日常积累并维护自己的关键词库

我尝试过使用一些搜索引擎工具如站长工具获取以及百度推广的后台获取关键词,后面发现这种效果并不好,因为发现网页端和应用市场端搜索习惯不尽相同,两者关键词的热度搜索量差距很大。

目前我积累关键词库主要通过下面几个方式:

1)竞品app获取关键词:大词的搜索结果、竞品app联想推荐

2)5000热度以上关键词获取

3)排名top榜单

4)每日上架app

因为我是乙方,合作伙伴行业各不相同,因此我会对获取的关键词按照不同行业进行分类:如理财、贷款、股票、电商、小说、区块链等,并用数据库软件(如mysql等)来更方便地管理我的关键词库。

关键词的筛选

针对某个行业,大概会积累几千个到上万个关键词,单个app的话一次上架或者迭代只能挑选100-200多个关键词进行适当组合,因此需要挑选高价值的关键词进行组合

因此需要设计一个合适的计算关键词的价值度的公式,公式主要考虑这几个因素:关键词长度、关键词热度、搜索结果数

其他因素

1、对2款竞品APP蹭量

2、一次被动地漏洞营销

1、对2款竞品蹭量

当时某竞品app**万卡在站外做了大量的品牌及效果推广但他们app体验价差(评分较低)且几乎没做过aso优化。我挖掘发现了他的高价值度品牌关键词(8000度热度,个位数的搜索结果数)及相似品牌关键词(5000多热度)(同音字关键词、字形相似的关键词),通过上述操作手法将我的马甲app排名优化的十分靠前。

后面他们向苹果投诉我们,被我怼回去了,因为我确实没有机刷或者做积分墙,纯粹的自然优化,

再后来他们没办法,临时做了一个马甲包,然后马甲包机刷品牌关键词将马甲包的关键词挤上去

最开始排名情况:

我的马甲包A

我的马甲包B

**万卡主包

中期排名情况

我的马甲包A

**万卡马甲包

我的马甲包B

**万卡主包

后期排名情况

**万卡马甲包

我的马甲包A

我的马甲包B

**万卡主包

另一款品牌关键词(热度6000多的app,搜索结果数也很少,*夫贷)不知道什么原因暂时下架了,我们当时在他们的主关键词排名第二,他们app下架后我们排名第一,因此也蹭到了他们的一波流量

2、一次被动地漏洞营销

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17年8月的时候,KFC的app出bug了半价优惠券事件,后面被认是一次漏洞营销事件

其实我们在他们之前也实现了一次漏洞营销,当然这个漏洞并不是我们主动放出的而是被动的。

当时我们的马甲app有好几个,但没有做用户身份的一致性校验,使用不同的电话注册后可以使用同一套身份证进行申请并下款,这个漏洞在一些口子群、论坛迅速传播,有很多老哥们来薅我们的羊毛。后面我们的技术及时修复了这个漏洞。但复查的时候发现最多的一套身份资料成功借款几十次。

上述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导致那款马甲app在没有付费优化及推广情况下实现了月新增15w用户的效果。

2

最近上架及更新审核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

首先建议大家先看看App Store 审核指南

https://developer.apple.com/cn/app-store/review/guidelines/

很多被拒的原因解释都可以在上面的官方链接找到,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回复或者修改。

a、1.1.6元数据被拒及2.3被拒

解决办法:

去掉所有敏感信息、标题、副标题、描述、关键词等

截图使用真实截图

首次上架审核通过迅速发一版,换成转化率高的元数据

b、1.1.6二进制文件被拒,开关走起

c、2.1逐条回复即可

没问题最好

有问题也要信誓旦旦,装无辜误伤

d、3.1.1看你切支付的技术

e、3.2.1或者5.2.1

资质问题,金融类app都会遇到的问题

逐步升级:金融账号->小贷账号->银行账号,

银行账号也是概率过包

现在套壳比较多:比如理财套成资讯、贷款套成记账或者手机回收。

f、4.2最低功能,app太简单,改一改,碰上其他审核员,基本上能过

g、4.3,重复应用

最开始:同账号下只需将马甲app名称和UI换颜色换一下即可提交并审核通过

后面:需要用不同账号提交

再后来:批量修改类名变量名的代码混淆脚本+修改资源的md5值+添加垃圾代码

最新情况:大概在5月初的时候苹果升级算法,包括一些上线的app被复查4.3下架,以上方法基本失效了,需要重写代码逻辑才能通过。

5.1数据隐私

欧盟GDPR法案《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生效》,对跨国公司影响很大,几十亿美元的罚款,一些公司都更新了他们的用户条款

建议:除非权限确实需要,不用申请那么多的权限。并且在申请权限的plist做出合理的解释,让审核人员认为获取这个权限是合理的。

3

最近的一些aso操作黑科技

1、定时上下架

观察下架app(链接:https://old.qimai.cn/rank/offline)你会发现有些app又重新上架了

他们通过定期地上下架操作来维护榜单排名和关键词排名

具体例子

2、通过大量的机刷评论+少量的积分墙冲击大词top3

App的排名并不高,但某些大词(热度top8000以上)排名在top5、top3,因此并不是大量积分墙堆量,观察发现,每天刷几千到几万的评论。

3、上热搜的一个操作思路

干预型上热搜(基本失效):大量的关键词搜索下载机刷怼上去,现在基本失效了,大概单次费用在3w左右

预测型上热搜:分析最近上热搜的关键词的热度变化情况,预测哪些词会成为热词,提前押宝,通过两种方法

a、 提前积分墙关键词排名刷上去进行布局,

b、 快速马甲包改名字,直接蹭量。

实际案例:**日记被下架后同行app通过改名字迅速蹭了一波流量。

这样带量效果会很不错,而且成本会相对很低。

4

前ASM时代ASO从业者的一些思考

ASM即将在中国地区登录,因此苹果必然会打击马甲、干预型aso的这些行为,让大家通过付费asm来获客从而获得更多的营收。就像苹果打击切支付的行为,淘宝打击刷单的行为

乙方:提前布局,提供asm增值服务,

ASOer:去有预算的甲方,后面aso很多时候只能锦上添花,aso的操作空间相比之前会小很多,这就要求大家不要仅仅局限于aso,而是全局观,从产品整体层面的营销来思考问题。

这样哪里有流量,哪里有搜索框的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希望大家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ASOer,而是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增长黑客

课后精彩问答合集

Q:机刷评论顶大词,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呢?

A:可以先把你行业的大词搜索一下结果,看下有没有同行这样操作的案例,然后你可以直接把他们的评论直接拿过来复用就可以了,评论按天的话至少要每天五千条以上,维持七天一个周期,然后再观察效果,而且和你本身的包也有关系,如果之前被惩罚过的话也是打不上去的。

Q:理财类的APP要上架有什么办法吗?

A:理财类的现在用银行账号有一定的几率可以上去的,另外一个目前用资讯类的套壳也可以,比如做成一个理财助手,里面是一些咨询,然后通过版本迭代更新更成正常的包,这其中的话开关肯定是必须的

Q:股票APP遇到4.3的问题可以怎么过包?要注意那些点呢?

A:4.3问题还是重复应用,你股票的包可能上了好几个马甲,苹果更新算法之后会判你4.3,机审要把你们的代码逻辑重新写一遍,UI也要做大的变动,之前用脚本混淆和批量修改的MD5值的方法已经失效了。

Q:贷超上线需要哪些资质呢?迭代审核会放松吗?

A:可以把贷超伪装成记账或者手机回收这类的APP,等审核通过后再关上开关。迭代审核方面,假如每次版本是1.1更新,你的开关打开,然后假如现在正常版本是1.0,开关关上是正常显示的,如果担心不通过,可以分几步走,每次只小部分迭代一些内容,这样过审率高一些。

Q:现在预判型热搜可以尝试吗?

A:可以的,但是预判型热搜主要也看行业,之前是可以通过机刷大量关键词搜索,现在是自然量大量关键词搜索,如果是冷门行业基本上是没有上热门的可能,所以对冷门行业来说是没什么用的。

Q:落榜的关键词或者排名很靠后的关键词一般怎么做上去

A:落榜关键词现在做积分墙可以,但是对排名有要求,排名200以后的积分墙是不做的,可以尝试打联想关键词,再加一些评论,将关键词带到200名以内,产品可以更新设置尽量更新一下,将词的覆盖带上去,然后再通过积分墙把目标关键词刷上去。

Q:提审的游戏包给了2.1,有发邮件逐条解释,但是苹果审核团那边没回复,还有机会吗?

A:可以通过品宣的方式带入一些自然量,听了让苹果觉得你有正向的流入慢慢恢复。如果一个包废掉了,可以上一个马甲包就尽量上,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对自己的主包尽量少进行违规操作。

Q:请问被苹果下架的包,因为4.3等问题多次重新提交依然上不去,如果把这个转让给其他账号会影响之前的权重吗?

A:现在是APP提交之后,它就会把APP的代码特征提取,后面就算用其他账号提交,UI和产品名字都改以后还是会匹配到出现4.3的问题

Q:小公司有必要做马甲包吗?

A:有些大厂也做马甲包的,像之前网易新闻被下架之后,它的量就是用马甲包冲上去的,你们可以观察一下网易新闻的马甲包,在网易新闻主包下架时的排名情况,马甲包就是一个备份作用,有备无患,而且马甲包其实是一个获客成本非常低的方式。

Q:请问一下,比如说游戏的关键词,整个关键词库里,很多关键词都带有“侠”字结尾,是不是可以在其中一套关键词,只出现一个侠字就可以了

A:是的,就是关键词里面设置,比如之前你在标题覆盖过了,或者你在其他的地区本地化设置里覆盖了,后面的话就不用再重复覆盖了,你可以覆盖其他的关键词。

Q:比如仙侠,武侠,奇侠,仙剑奇侠,侠客。是不是可以变成:仙武剑侠客呢?

A:可以的,但有时候苹果分词不一定会给分出来,这就需要你多实践,可以迭代分词覆盖上去,如果这个词很重要就不要用重叠方法,用前后连接的方式进行关键词组合。

Q:重叠覆盖关键词是不是可以提高关键词覆盖权重呢

A:我常用的是进行关键词覆盖,提高排名可以通过积分墙方式,如果说重叠关键词可以提高关键词权重的话,你可以把关键词里面三个都设成行业的最高热度

Q:在本地化关键词的时候听说用逗号隔开,会提高关键词的权重,是这样吗?

A:这个不是提高权重,是苹果有时候分词没有把关键词分出来,逗号是为了强制苹果分词,我一般不会加空格,然后挑选高价值的关键词尽可能地多覆盖,然后提高整体的权重而不是提高单个关键词排名。你可以去搜索引擎搜一下分词算法,基本上中文的算法就那几种,苹果很多时候是用其中一种或某几种算法调它的权重,很多时候你看一下他算法大概的原理就会明白,再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就可以总结出规律。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文作者@田润林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
//www.f-o-p.com/86692.html/feed 0
苹果5月App Store推广行情总结报告:清理上万款废弃应用! //www.f-o-p.com/86116.html //www.f-o-p.com/86116.html#respond Tue, 12 Jun 2018 03:45:47 +0000 //www.f-o-p.com/?p=86116
5 月,苹果再次清理了大量废弃应用, 由于 GDPR (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即将实施,很多 App 因为条款 5.1(隐私)而被拒,并且还上线了全新的“数据&隐私”网站,允许用户了解苹果公司获得的用户的所有信息… 

5 月 App Store 新闻回顾
1. 1.4 万款 App 集中下架 

5 月 6 日,App Store 下架 App 趋势呈现出了暴增现象,一天之内下架了一万多款 App 。而通过进一步观察,除了中国区之外,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韩国也有类似下架情况发生,下架应用数量已达到近期峰值。一个名叫“ Tatiana Fedorchenko ”的开发商共下架 372 款 App 均是在中国区上线的各国离线 GPS 导航。

 

2. 从 7 月开始所有 app 必须适配 iOS 11 和刘海屏

 

5 月 7 日,苹果在开发者网站发布了一个消息,所有的 iOS 软件开发者必须在七月,在升级版本中采用最新的 iOS 11 SDK,另外支持 iPhone X 使用的超视网膜显示屏。

 

此前,苹果曾经规定,如果是新上传的 iOS 应用软件,必须在四月份之前支持 iOS 11 开发包以及支持 iPhone X 的屏幕。3. 大量 App 因条款5.1(隐私)被拒

 

5 月中旬,不少开发者反映自家 App 收到苹果因条款 5.1(隐私)、5.2(知识产权) 被拒的邮件。由七麦研究院的数据可见,从 5 月 1 日至 5 月 15 日半月以来,一共有 89 款 App 因条款 5.1(隐私)、5.2(知识产权)被拒。并且多款 App 因条款 5.1 被拒多次。

4. 苹果爸爸上线新网站:可删除 Apple ID 和下载数据5 月 23 日,苹果上线了全新的“数据&隐私”网站,允许用户了解苹果公司获得的用户的所有信息,并且用户可以下载、修改或删除这些信息。而用户可以下载的数据包括:购买记录、应用使用历史、日历、提醒事项、照片、储存在 iCloud 的文档、Apple Music 、Game Center 数据以及 AppleCare 支持历史。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彻底删除 Apple ID 。

 

5 月苹果审核数据汇总
1. App  Store 新增/下架 App 数量 

  • 从图中可见,3 个月中,3 月的新增最多,高达 41654 款。同时 ,下架 App 也是最多的,净增幅为 – 37809。5 月新增 App 较 4 月增长近 1000 个,并且下架较少了 7585,净增幅为 -11878。相比前两月,App Store 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稍微有所缓和。
  • 5 月新增 App 数量分类中,游戏类依旧以 6474 个夺得榜首,较 4月减少了 303 个。位居第二、第三的是商务和工具类,分别是 3927 和 3727 个,与 4 月差距不大。下架 App 中,游戏类蝉联榜首,高达 15938 个,占据下架产品的半壁江山。商务、教育类皆有 4000 余款,生活、娱乐、工具类紧随其后,相差不大。由此可见,在这些应用分类中,游戏类竞争最激烈。

 

 2. 5 月审核周期月度统计 

  • 在这 3 个月中,4 月,审核周期最长。相比 4 月,5 月平均时长和平均工作日审核时长减少了近 7 小时左右。3 月新增 App 数量最多,但是审核时长却是 3 月最低,4 月新增最少,审核时长却最长。

 

3. 5 月被拒条款月度排行 

  • 5 月被拒条款排行中,条款 2.1( App 完成度),以 611 例占据 23.14% 的比例。紧跟其后的是条款 2.3(元数据)达 504 例,占据 19.09% 的比例。本月备受瞩目的条款 5.1.1(数据收集和存储)也在排行之内,以 153 例,位列第五。

 

4. 5 月过审标题/副标题统计

  • 我们统计了 5 月份 65530 个含有中文的过审标题,其中 1-5 个字符,过审数量最多,高达 10282 个。6-10 个字符的急剧下降,仅有 4883 个。副标题中,字符在 6-10 和 11-15 的过审副标题总共有 4127 个,占总比 81.67%。标题和副标题字符长度在 21-25 和 26-30 的数量只有几十个,可见名字越长,过审越难。
  • 5 月过审标题词频中,“游戏”以 321 个抢夺第一,占总比 7.31%。“平台”相差不大以 301 个位列第二,占总比 6.86%。但是此次过审标题词频总体很低,除却第一第二,其余均未超 200 。“在线”、“专业”成为新晋榜单的热词。“助手”以 121 个跌至第九。
5. 5 月关键词排名优化达标率变化趋势

  • 由图可见,5 月 9 号、30 号出现两个低峰值,关键词达标率分别为 61%、67%。5 月 23 日,达标率处于本期最高峰,高达 90%。整体趋势处于波动起伏的状态。但是,总体来讲,5 月达标率水平非常高,维持在 80.7 % 以上。

本文作者@七麦研究院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
//www.f-o-p.com/86116.html/feed 0
苹果审核指南更新多达158处!最全详解,收藏这一篇就够了 //www.f-o-p.com/85635.html //www.f-o-p.com/85635.html#respond Thu, 07 Jun 2018 07:34:57 +0000 //www.f-o-p.com/?p=85635 苹果审核指南更新,苹果审核指南

近日,令全球开发者翘首以盼的 WWDC 正在如火如荼的召开。没有在硬件、软件上太大突破的苹果,却在审核指南上来了一次狠狠的更新。

就在昨日,我们发现苹果在审核指南上进行了大大小小约 158 处修改!例如,苹果在审核指南中明确了多次因同一原因被拒可能进入“延期审核”;在和苹果客服支持沟通中“应尊重每一个人”

除此之外,对用户数据收集、使用等做出多条严格规定。并针对目前大火的区块链项目应用GDPR 隐私保护条款相关的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

为方便大家迅速 get 最新审核指南的最新动态,对修改和新增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

付费 App 可以免费试用:

非订阅 App 在完全解锁之前可提供为期 14 天的免费试用期,当试验结束后,内容或服务不再允许访问,用户需要付费才可以继续使用。

延长审核时间:

如果您的 App 因为同样的准则被反复拒绝,或者您试图操作 App 评审过程,那么评审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

新增开发者行为准则:

App 不应该捕食用户或企图敲诈顾客,诱骗他们制造不必要的购买,迫使他们共享不必要的数据,提高价格以复杂的方式收费或内容不交付,或进行任何 App 内外部的其他操作。

更新说明不能太过简单:

App 必须在 “What’s New” 文本中清楚地描述新特性和产品变化。简单的 bug 修复、安全更新和性能改进可以通过通用描述,但重要的更改必须在 notes 中列出。

 App 内购新限制:

App 不得使用它们自己的机制来解锁内容或功能,App 及其元数据不得包含指引客户使用非 App 内购买项目机制进行购买的按钮、外部链接或其他行动号召用语。

数据安全:

App 应实施适当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正确处理收集到的用户信息,并防止其未经授权的使用、披露或第三方访问。

数据收集和存储:

允许收集用户或使用数据的 App 必须确保用户同意收集。App 应该只请求访问与其核心功能相关的数据。访问 App 必须尊重用户的权限设置,不得试图操纵、欺骗或强迫用户同意不必要的数据访问…

数据使用和共享:

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未经他人允许,你不得使用、传送或分享他人的个人资料。App 不得私自建立一个用户配置文件用于收集数据…

新增多平台服务:

跨多个平台运行的 App 可以让用户在其他地方访问获得内容、订阅或功能,包括多平台游戏中的可消费项目,前提是这些也提供 App 内购买项目选项。

App 内广告、分析服务、SDK均受限:

App,包括在其中显示的任何第三方广告,不得运行不相关的后台进程,比如加密货币挖掘。不得修改与 App 核心功能无关的系统设置。

大力监管数字加密货币:

 (i)钱包:App 可促进虚拟货币存储,只要它们是由注册为组织的开发人员提供。

(ii)挖矿:App 不得挖掘加密货币,除非处理是在设备之外进行的(例如基于云的挖掘)。

(iii)交易所:App 可以在经过批准的交换中促进加密货币的交易或传输,前提是这些交易是由交换本身提供的。

(iv)首次币发行:为首次发行货币(“ICOs”)、密码货币期货交易、其他密码证券或准证券交易提供便利的 App,必须来自老牌银行、证券公司、期货交易委员会(“FCM”)或其他经批准的金融机构,并必须遵守所有适用法律。

(v) 加密货币 App 不得为完成任务提供货币,比如下载其他应用程序、鼓励其他用户下载、发布到社交网络等。

广告需符合用户年龄评级:

App 里显示的广告必须符合应用的年龄评级,允许用户查看所有针对该广告的信息,并且不得基于敏感的用户数据对其进行定向或行为广告。

更多内容可查看翻译和整理后的 App Store 审核指南全文(注:修改/新增部分用红色字体显示) ↓↓↓

App Store 审核指南

简介

App 正在改变世界,丰富人们的生活,并为像您一样的开发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创新机会。因此,App Store 已成长为一个激动人心且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正为数百万的开发者和超过十亿的用户提供服务。不管是开发新手,还是由经验丰富的程序员所组成的大型团队,我们都非常欢迎您为 App Store 创建 App,并希望能够帮助您了解我们的准则,以确保您的 App 能够快速通过审核流程。

App Store 的指导原则非常简单:我们希望为用户获取 App 时提供更安全可靠的体验,并为所有开发者提供借助 App 获得成功的契机。在后续页面中,您会发现这些准则已被清晰地划分为五个部分:安全、性能、业务、设计及法律。另外,请将以下几点谨记在心:

很多儿童会从我们这里大量下载各种 App。尽管家长控制功能能为儿童提供有效保护,但您也必须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您要知道,我们时刻都在关注这些儿童。

App Store 是向全球数亿人分享 App 的好方法。如果您开发 App 只是为了分发给亲朋好友,那么 App Store 并不是最适合的途径。这时可考虑使用 Ad Hoc 分发或加入 Enterprise Program。如果您刚开始开发 App,请进一步了解 Apple Developer Program。

在 App Store 上发布的所有观点,我们都非常支持 — 只要这些 App 尊重用户的不同意见,并能带来好的 App 体验。如果我们认为 App 的任何内容或行为超出了可接受的范围,我们将拒绝该 App。您可能会问,这个可接受的范围是什么?套用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一句话:“当我看到的时候,我就知道了”。而且,我们相信,当您超出这个范围时,您自己也会意识到。

如果您试图欺骗系统 (例如,试图在审核流程中弄虚作假,窃取用户数据,抄袭其他开发者的作品,或者操纵评级),我们会从该商店中移除您的 App,并将您从 Developer Program 中除名。

你有责任确保你的应用程序中的所有内容都符合这些准则,包括广告网络、分析服务和第三方 SDK,所以仔细检查和选择它们。

我们希望这些新准则能帮助您顺利通过 App Review 流程,并使批准和拒绝标准在整体上更加一致。本文是一个动态文稿;如果新的 App 引发了新的问题,我们可能会随时制定新的规则。也许,您的 App 就将促成新的规则。我们同样热爱 App 开发,并且尊重您所做的一切。我们正竭尽全力为您营造世界上最优秀的平台,既能让您展示才华,还能让您获得回报。

目录

提交之前 – 审核前核对清单

1. 安全

1.1 令人反感的内容

1.2 用户生成的内容

1.3 儿童类别

1.4 人身伤害

1.5 开发者信息

1.6 数据安全

2. 性能

2.1 App 完成度

2.2 Beta 版测试

2.3 准确的元数据

2.4 硬件兼容性

2.5 软件要求

3. 业务

3.1 付款

3.1.1 App 内购买项目

3.1.2 订阅

3.1.3(a)基于内容的“阅读器”App

3.1.3(b)多平台服务

3.1.4  特定硬件内容

3.1.5  App 之外的实物商品和服务

3.1.6  Apple Pay

3.1.7  广告

3.2 其他业务模式问题

3.2.1 可以接受

3.2.2 不可接受

4. 设计

4.1 抄袭者

4.2 最低功能要求

4.3 重复 App

4.4 扩展

4.5 Apple 站点和服务

4.6 备选 App 图标

4.7 HTML5 游戏与聊天机器人 (Bot) 等

5. 法律

5.1 隐私

5.1.1 数据收集和存储

5.1.2 数据使用和共享

5.1.3 健康和健康研究

5.1.4 儿童

5.1.5 定位服务

5.2 知识产权

5.3 游戏、赌博和彩票

5.4 开发者行为准则

提交之后 – 预期事宜

提交之前

为了帮助您尽可能顺利地通过 App 审批,请查看下方列出的常见错误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导致审核流程延误或导致 App 被拒。这些内容不能代替准则或保证 App 获批,但确保核对这个列表中的每一项会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如果您的 App 不再能按预期方式工作,或者您不再积极地对其提供支持,那么这个 App 将从 App Store 中移除。进一步了解 App Store 改善。

请确保:

测试 App 是否会发生崩溃、是否存在错误

确保所有 App 信息及元数据完整且正确

更新您的联系信息,以便 App Review 部门在需要时与您取得联系

提供有效的演示帐户和登录信息,以及审核 App 时所需的任何其他硬件或资源 (例如,登录凭证或示例二维码)

启用后台服务,以使其在审核期间处于活动和可用状态

在 App Review 备注中附上与非明显功能及 App 内购买项目相关的详细说明,包括支持文稿 (如适用)。如果由于地区锁定或其他限制而导致我们无法访问 App 的部分内容,请提供有关功能的视频链接

检查 App 是否遵循了其他文稿中的相关指南,如:

开发指南

App Programming Guide

App Extension Programming Guide

iOS Data Storage Guidelines

macOS File System Documentation

Safari Extensions Development Guide

App Store Connect 开发人员帮助

设计指南

i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mac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tv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watchOS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品牌营销指南

App Store 营销准则

Apple Pay 识别标志指南

Add to Apple Wallet Guidelines

Guidelines for Using Apple Trademarks and Copyrights

1. 安全

当用户通过 App Store 安装 App 时,他们希望获得安全的体验:App 不含令人不快或具有攻击性的内容,不会损坏用户的设备,不会在使用中造成人身伤害。我们在下方列出了主要的安全隐患。如果您想恐吓或攻击他人,则您的 App 不适合出现在 App Store 中。

1.1 令人反感的内容

App 不应包含具有攻击性、不顾及他人感受、令人不安、惹人厌恶或低俗不堪的内容。此类内容的示例有:

1.1.1 诽谤、歧视或恶意的内容,包括有关宗教、种族、性取向、性别、国籍、种族起源或其他目标群体的引用或评论,特别是当 App 很可能对特定的个人或团体进行羞辱,恐吓,或造成伤害时。通常情况下,专业政治讽刺和政治幽默作家不受此要求限制。

1.1.2 人类或动物遭到杀害、残害、酷刑、虐待的写实描绘,或者鼓励暴力的内容。在游戏中,“敌人”不能单单针对特定种族、文化、真实存在的政府或企业,或是任何其他真实存在的实体。

1.1.3 鼓励非法使用或不负责任地使用武器和危险物品的描述,或者促进军火购买的描述。

1.1.4 过于色情的内容 (韦氏词典对“色情”一词的定义是:对性器官或性活动的露骨描述或展示,目的在于刺激性快感,而非带来美学价值或触发情感)。

1.1.5 具有煽动性的宗教评论,或者对宗教文本进行错误或误导性的引用。

1.1.6 虚假信息和功能,其中包括不准确的设备数据或用于恶作剧/开玩笑的功能,如虚假的位置跟踪器。即使指明 App“仅供娱乐”,也不能违背这一准则。支持匿名或恶作剧电话或短信/彩信的 App 会被拒绝。

1.1.7 App Store 评论:

App Store 客户评论是 App 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回复客户的评论时,您应当对他们保持尊重。另外,您的回复应直接回应客户评论的主题,请勿在回复中包含个人信息、垃圾信息或营销广告。

利用我们提供的 API 提示用户评价您的 App:通过这项便利功能,客户无需离开 App,就可直接在 App Store 中留下评分和评论;不允许使用预定的评论提示。

1.2 用户生成的内容

对于包含用户生成内容的 App,有特定的难题需要解决,比如知识产权侵权、匿名欺凌等。为了避免滥用,包含用户生成内容或社交网络服务的 App 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采用相应的方法来过滤令人反感的内容,以免这些内容在 App 中发布

制定一个机制,以举报攻击性内容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作出回应

若用户发布攻击性内容,可以取消其使用服务的资格

公布联系信息,以便用户与您联系

如果 App 中所含的用户生成内容或服务最终主要用于色情内容、客观化现实生活中的某人 (如“性感与否”投票)、进行人身威胁或欺凌,则这些 App 不适合出现在 App Store 中,它们可能会在未经通知的情况下被移除。如果 App 中所含的用户生成内容来自于基于 web 的服务,则可显示意外产生的“NSFW (公众场所不宜)”内容,前提是这些内容是默认隐藏的,只有当用户通过您的网站将其打开时才会显示。

1.3 儿童类别

“儿童类别”可帮助用户轻松地找到专为儿童设计的 App。如果您希望参与“儿童类别”,则应该致力于为年纪较小的用户量身打造卓越的使用体验。这些 App 不得提供 App 外链接、购买机会或其他会对儿童造成干扰的内容,除非其保留在受家长监控的指定区域中。请谨记,一旦客户认为您的 App 能够满足“儿童类别”要求,您的 App 就需要一直满足后续更新中的相应准则;即使您决定取消选择此类别,也是如此。进一步了解家长监控。

“儿童类别”中的 App 不得展示行为广告 (例如,广告商不得根据用户在 App 中的活动投放广告),而且所有内容相关广告都必须适合儿童观看。您还应特别留意世界各地与在线收集儿童数据相关的隐私法。请务必查阅这些准则的“隐私”部分,以了解更多信息。

1.4 人身伤害

如果 App 的行为方式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我们可能会拒绝该 App。例如:

1.4.1 如果医疗 App 可能会提供错误的数据或信息,或用于诊断或治疗病患,则这些 app 可能会面临更加严格的审核。

App 必须清楚地披露相关数据和方法,用于佐证声明的健康测量准确度,如果准确度或方法得不到验证,我们会拒绝该 App。例如,如果 App 声称仅通过设备上的传感器就能照 X 光、测血压、测体温、测血糖浓度或测血氧含量,则这个 App 会被拒绝。

App 应当提醒用户,除了使用该 App,还应咨询医生的意见,然后才能做出医疗决定。

如果您的医疗 App 已经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请随 App 提交相关文稿的链接。

1.4.2 药物剂量计算器必须来自药品生产企业、医院、大学、健康保险公司,药店,或是经过 FDA 或其相应国际部门的批准的其他实体。由于可能会对病患造成伤害,我们需要确保 App 将在长时间内获得支持,并保持更新。

1.4.3 App Store 中不允许分发任何鼓励食用烟草产品、使用违禁药物或摄入过量酒精的 App。鼓励未成年人摄入任何上述物品的 App 都会被拒绝。为大麻、烟草或管制物品的销售提供便利 (经授权的药店除外) 同样不被允许。

1.4.4 App 只能显示由相关执法部门公布的酒后驾车检查点,不得鼓励酒后驾车和包括超速在内的其他鲁莽行为。

1.4.5 App 不得促使客户以违背 Apple 硬件安全文稿的方式,或以可能会造成设备或人身伤害的方式来使用他们的设备。例如,App 不得鼓励在充电期间将设备置于床垫或枕头下,或对固态硬盘进行过多的写入循环操作。请查阅设备文稿。

1.5 开发者信息

用户需要知道如何就疑问和支持问题与您取得联系。请确保您支持 URL 的 App中包含便捷的联系方式。这对于在课堂上使用的 App尤其重要。如果未能提供准确的最新联系信息,不但会让客户有不好的感受,可能还会违反某些国家/地区的法律。另外,请确保在 Wallet 凭证中包含发卡机构的有效联系方式,以及分配给凭证的品牌或商标所有者的专用证书。

1.6  数据安全

App 应实施适当的安全措施,遵循Apple Developer Program License Agreement和本指南(更多信息请参见指南5.1),以确保正确处理收集到的用户信息,并防止其未经授权的使用、披露或第三方访问。

2. 性能

2.1 App 完成度

提交至 App Review 的申请 (包括可供预订的 App) 应为该 App 的最终版本,并应包含所有必要的元数据和有效网址。所有占位符文本、空白网站和其他临时内容应在提交前移除。在提交 App 之前,请务必在设备上对 App 的错误和稳定性进行测试;如果您的 App 需要登录,请提供演示帐户信息 (并打开您的后台服务!)。如果您在 App 中提供了 App 内购买项目,请确保审核人员能够看到这些内容,并确保这些内容处于完整且最新的状态,否则请在审核备注中说明相关原因。请不要将 App Review 视作软件测试服务。我们将拒绝不完整的 App 套装以及会出现崩溃或存在明显技术问题的二进制文件。

2.2 Beta 版测试

App 的演示版、beta 版和试用版不适合出现在 App Store 中,请改用 TestFlight。所有通过 TestFlight 提交以进行测试发布的 App 都应旨在公开发布,并应遵循“App Review 准则”。请注意,使用 TestFlight 的 App 不得分发给测试者用以换取任何类型的报酬,包括作为众筹资金的奖励。对于 beta 版 App 的大幅更新应先提交至 TestFlight App Review 团队,然后再分发给您的测试者。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TestFlight Beta 测试”。

2.3 准确的元数据

客户应该知道他们在下载或购买您的 App 时会得到什么,所以请确保 App 的描述、屏幕快照和预览能够准确反映 App 的核心体验,并记得不断更新,以便保持与新版本相应的最新状态。

2.3.1 请勿在 App 中包含未记录的功能或隐藏功能;不管是对于最终用户还是 App Review 团队,App 功能都应清晰可见。同样,您不应该在 App Store 或离线情况下,营销您的 App 中实际并不提供的内容或服务 (例如基于 iOS 的病毒和恶意软件扫描工具)。如果出现恶劣或屡教不改的行为,则可能会从 Apple Developer Program 中除名。我们正努力将 App Store 打造成值得信赖的生态系统,并希望我们的 App 开发者也能如此;如果您不诚实以待,我们之间就不会有任何业务往来。

2.3.2 如果您的 App 包含 App 内购买项目,请确保 App 的描述、屏幕快照和预览清楚地指明是否有需要另行购买的精选项目、关卡和订阅等。如果您决定在 App Store 中推广 App 内购买项目,请确保 App 内购买项目的显示名称、屏幕快照和描述适合所有公众,并遵循推广您的 App 内购买项目中的规定;此外,您的 App 也应正确使用 SKPaymentTransactionObserver method,以便客户可以在 App 内无缝完成购买。

2.3.3 屏幕快照应展示 App 的使用情况,而非仅显示标题封面、登录页面或初始屏幕。屏幕快照还可以包括文本及图像说明 (例如:演示输入机制,如触控点或 Apple Pencil 的动画),并展示设备上的扩展功能,如 Touch Bar。

2.3.4 预览是让客户了解 App 外观和功能的好方法。为了确保客户理解他们将在 App 中获得的体验,预览只可使用从 App 中捕获的视频屏幕。Stickers 和 iMessage 扩展可以将用户体验展示在“信息”App 中。您也可以添加旁白和视频,或添加文本说明,以帮助说明任何无法仅通过视频进行阐明的内容。

2.3.5 请为 App 选择最适合的类别,并在需要帮助时参考“App Store 类别定义”。如果选择的类别与实际情况相差较远,我们可能会更改 App 的类别。

2.3.6 请在 App Store Connect 中诚实地回答年龄段分级问题,以使 App 与家长控制功能的分级保持一致。如果 App 分级有误,客户在获得 App 时可能会感到诧异,或促使政府监管部门展开相应调查。如果您的 App 包含需要显示内容评级或警告(例如电影、音乐、游戏等)的媒体,则您有责任遵守您的 App 所在地区的本地要求。

2.3.7 请选择一个独一无二的 App 名称,指定能够准确描述 App 的关键词,不要试图用商标术语、流行 App 的名称或其他不相关的短语来包装任何元数据,以此欺骗系统。App 名称必须限制在 30 个字符以内,且不得包含不属于 App 名称的价格、词语或描述。App 副标题是详细介绍 App 背景信息的绝佳之处;副标题必须遵循我们的标准元数据规则,且不得包含不当内容、提及其他 App 或做出无法证实的产品声明。Apple 可能会随时修改不合适的关键词或采取其他适当措施防止滥用。

2.3.8 元数据应适合所有受众,所以请确保您的 App 和 App 内购买项目的相关图标、屏幕快照和预览保持在 4+ 年龄分级;即使您的 App 分级更高,也应如此。例如,如果您的 App 是包含暴力的游戏,请勿选择包含惨烈的死亡或用枪瞄准特定角色的图像。只有“儿童类别”的 App 才能在元数据中使用类似“适合幼儿”和“适合儿童”等词语。请务必确保包括 App 名称和图标 (小图标、大图标、Apple Watch App 和备用图标等) 在内的元数据彼此相似,以免引起困惑。

2.3.9 您应负责确保有权使用 App 图标、屏幕快照和预览中的所有材料,并应显示虚构的帐户信息,而非真实个人的数据。

2.3.10 请确保您的 App 注重 iOS、Mac、Apple TV 或 Apple Watch 体验,并且不在 App 或元数据中包含其他移动平台的名称、图标或图像,除非存在已获批的特定互动功能。

2.3.11 您提交至 App Store 可供预订的 App 必须为完整且可发布的状态。请确保您最终发布的 App 与其可供预订状态时所宣传的内容没有实质性差异。如果您对该 app 进行了重大更改 (例如更改其商业模式),则应重新开始其预订销售。

2.3.12 App 必须在 “What’s New” 文本中清楚地描述新特性和产品变化。简单的bug 修复、安全更新和性能改进可以通过通用描述,但重要的更改必须在notes中列出。

2.4 硬件兼容性

2.4.1 为了确保用户能够充分利用您的 App,iPhone App 应尽量能在 iPad 上运行。我们鼓励您考虑开发通用 App,这样客户就可以在所有设备上加以使用。进一步了解 Universal Apps。

2.4.2 通过设计,使 App 节省能耗。App 不应快速耗尽电池电能、产生过多的热量或对设备资源造成不必要的负担。App,包括在其中显示的任何第三方广告,不得运行不相关的后台进程,比如加密货币挖掘。

2.4.3 对于 Apple TV App,应确保用户无需使用除 Siri Remote 或第三方游戏控制器之外的硬件输入,但您可以随意提供增强功能供连接其他外围设备时使用。如果需要用户配备游戏控制器,请务必在元数据中加以明确说明,以便用户知晓他们需要额外的设备才能玩游戏。

2.4.4 App 不得建议,要求重新启动设备或修改与 App 核心功能无关的系统设置。例如,不要鼓励用户关闭Wi-Fi、禁用安全功能等。

2.4.5 对于通过 Mac App Store 分发的 App,还有几个额外要求需要您牢记在心:

(i) 这些 App 必须妥当地沙盒化,并遵循“macOS File System Documentation”。另外,这些 App 只应使用相应的 macOS API 来修改其他 App 存储的用户数据 (如书签、“地址簿”或“日历”条目)。

(ii) 这些 App 必须使用 Xcode 中提供的技术来进行打包和提交;不允许使用第三方安装器。另外,这些 App 必须是单个的自包含 App 安装包,不能将代码或资源安装在共享位置。

(iii) 这些 App 不得自动启动或者在启动时包含其他自动运行的代码,不得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登录,也不得大量生成在用户退出 App 后仍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继续运行的进程。这些 App 不得将图标自动添加到 Dock 中,或在用户桌面上留下快捷方式。

(iv) 这些 App 不得下载或安装独立的 App、kext、额外代码或资源,以向我们在审核过程中看到的 App 添加功能,或进行大幅更改。

(v) 这些 App 不得申请升级至 root 特权或使用 setuid 属性。

(vi) 这些 App 不得在启动时显示许可证屏幕、需要使用许可证密匙或实施自己的拷贝保护措施。

(vii) 这些 App 必须使用 Mac App Store 分发更新;不允许使用其他更新机制。

(viii) 这些 App 应在当前发布的 OS 上运行,不得使用已停用或选装的技术 (如 Java、Rosetta)。

(ix) 这些 App 必须在单个 App 套装内包含所有的语言和本地化支持。

2.5 软件要求

2.5.1 App 只允许使用公共 API,并且必须在当前发布的操作系统上运行。进一步了解 public APIs. 及时更新您的 App,在未来的操作系统版本中不再支持的任何过时功能、框架或技术皆应被淘汰。App 使用的 API 和框架应该是为了实现预期用途,并在 App 描述中说明集成详情。例如,HomeKit 框架应提供家居自动化服务;而 HealthKit 则应该用于保持健康和健身目的,并集成在“健康”App 中。

2.5.2 App 应自包含在其套装中,不得在指定容器范围外读取或写入数据,也不得下载、安装或执行引入更改 App 特性、功能的代码,包括其他 App。仅在特殊情况下,用于教授、开发或允许学生测试可执行代码的教育类 App 可以下载所提供的代码,但这类代码不得用于其他用途。这类 App 必须开放 App 提供的源代码,让客户可以完全查看和编辑这些源代码。

2.5.3 如果 App 传输的病毒、文件、计算机代码或程序会对操作系统和/或硬件功能 (包括推送通知和 Game Center) 的正常运行造成负面影响或导致其中断,则该 App 会被拒绝。屡教不改或恶劣的违规行为会导致开发者从 Apple Developer Program 中被除名。

2.5.4 多任务处理 App 只允许在实现预期用途时使用后台服务:VoIP、音频播放、地理位置、任务完成记录和本地通知等。如果 App 使用定位后台模式,请提醒用户,这么做会大幅缩短电池使用时间。

2.5.5 我们将在 IPv6 网络上进行审核。如果您的 App 无法与 IPv6 寻址功能兼容,则可能无法通过审核。

2.5.6 如果 App 会浏览网页,则必须使用相应的 WebKit 框架和 WebKit Javascript。

2.5.7 基于蜂窝移动网络且超过 10 分钟的视频流内容必须使用 HTTP Live Streaming,并包含一个基准 192 kbps HTTP Live Stream。

2.5.8 如果 App 会创建替代的桌面/主屏幕环境,或者模拟多 App 插件体验,则该 App 会遭到拒绝。

2.5.9 如果 App 会改变或停用标准开关 (如调高/调低音量和铃声/静音开关) 的功能,或者改变或停用其他的原生用户界面元素或行为,则该 App 会遭到拒绝。例如,App 不应屏蔽转向其他 App 的链接,或用户希望以某种特定方式运行的功能。进一步了解如何正确处理链接。

2.5.10 不得提交包含空白广告横幅或测试广告的 App。

2.5.11 SiriKit 和快捷键

(i) 集成 SiriKit 和快捷键的 App 只能登记无需其他 App 支持便可处理的意图,而且该意图应当与用户对所述功能的预期相符。例如,如果您的 App 属于膳食计划 App,则不应融入开始体能训练的意图,即使该 App 共享了与健身 App 的集成也不可以。

(ii) 确保 plist 中的词汇和短语与您的 App 及其所登记意图的 Siri 功能相符。别名必须与您的 App 或公司名称直接相关,不得使用通用术语或者包含第三方 App 名称或服务。

(iii) 以最直接的方式解析 Siri 或快捷键的请求,不要在请求与实现之间插入任何广告或其他市场营销信息。只有在完成相关任务需要时 (例如让用户指定特定类型的体能训练时),才可以要求消除歧义。

2.5.12 利用 CallKit 或包含 SMS Fraud 扩展的 App 应该只拦截已确认用于发送垃圾信息的电话号码。具有通话、短信或彩信拦截功能或垃圾信息识别功能的 App 必须在营销文本中清楚标识这些功能,并且说明归入拦截列表和垃圾信息列表的标准。通过这些工具获得的数据不得用于与运行或改进您的 App 或扩展没有直接关联的任何其他目的 (例如,不得出于跟踪或创建用户资料等目的来使用、共享或销售这些数据)。

2.5.13 使用人脸识别进行帐户验证的 App 必须尽可能使用 LocalAuthentication (而非 ARKit 或其他人脸识别技术),且必须对未满 13 岁的用户使用备用身份验证方式。

2.5.14  App 必须明确要求取得用户同意,并在记录、日志记录或以其他方式记录用户活动时提供清晰的视觉指示。这包括任何对设备摄像头、麦克风或其他用户输入的使用。

2.5.15 允许用户查看和选择文件的 App 应该包括来自 Files App 和用户的 iCloud文档的项目。

3. 业务

在 App Store 中,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自己的 App 实现盈利。如果您的业务模式并不显而易见,请务必在其元数据和 App Review 备注中加以说明。如果我们无法理解 App 的工作方式,或者 App 内购买项目不是那么一目了然,则审核会有所延误,并可能会导致 App 被拒绝。尽管价格由您决定,但是我们不会分发要价明显过高的 App 和 App 内购买项目。对于试图以不合常理的高昂价格欺骗用户的 App,我们将予以拒绝。

如果我们发现您试图操纵评论,通过付费、提供奖励、经过筛选或伪造反馈来提高排名,或者要求第三方服务代您这样做,我们会采取相应措施以维护 App Store 的公正诚信。采取的措施可能包括将您从 Apple Developer Program 中除名。

3.1 付款

3.1.1 App 内购买项目:

如果您想要在 App 内解锁特性或功能 (解锁方式有:订阅、游戏内货币、游戏关卡、优质内容的访问权限或解锁完整版等),则必须使用 App 内购买项目。App 不得使用它们自己的机制来解锁内容或功能,比如许可证密钥、增强现实标记、二维码等。App 及其元数据不得包含指引客户使用非 App 内购买项目机制进行购买的按钮、外部链接或其他行动号召用语。

App 可使用 App 内购买项目式货币,以便用户在 App 中“打赏”数字内容提供商。

通过 App 内购买项目购买的所有点数和游戏货币不得过期,并且您应确保为所有可恢复的 App 内购买项目设计一套恢复机制。

请务必指定正确的可购买类型,否则您的 App 将被拒绝。

App 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将 App 内购买项目内容、功能或消耗品赠予他人。

通过 Mac App Store 分发的 App 可托管基于非 App Store 机制的插件或扩展。

提供“战利品箱”或其他随机虚拟物品购买机制的 App 必须在客户购买前,向其披露每种类型物品的获取几率。

非订阅 App 完全解锁之前可提供一段时间的免费试用期,按照命名约定:“14天试用期”。 在试验开始之前,您的 App 必须明确它的持续时间,当试验结束时,内容或服务不再允许访问,用户需要付费才可以继续使用。通过收据和设备检查了解更多关于管理内容和试用期的持续时间。

3.1.2 订阅:无论属于 App Store 上哪一类别,App 都可以提供自动续订的 App 内购买订阅。在 App 内集成可自动续订的订阅时,请务必遵循下述指导原则。

3.1.2(a) 允许的用途:如果您提供自动续订订阅,则必须为客户提供持续的价值,订阅期必须持续至少七天,并且能够在用户的所有设备上访问。以下并非详尽列表,适当的订阅示例包括:新游戏关卡;连载内容;多玩家支持;持续提供实质性更新的 App;对媒体内容的大型合集或持续更新的访问权限;软件即服务 (SAAS);以及云服务支持。此外:

订阅可与单点式服务一起提供。例如,您可以提供整个影片库的订阅,以及单部影片购买或租赁。

您可以在您的多个 App 和服务中提供跨 App 的订阅项目,但这些订阅不可扩展到第三方的 App 或服务。游戏订阅中提供的游戏必须由该开发者拥有或已受独家许可 (例如:非属于游戏发布平台的一部分)。所有游戏都必须直接从 App Store 下载。游戏须避免订阅用户的重复支付,且不应损害非订阅用户的利益。

订阅必须适用于可使用该 App 的所有用户设备。详情请参阅 Sharing a subscription across your apps。

App 不得强制要求用户为 App 评级或点评、下载其他 App,或执行其他类似操作,然后才能访问该 App 的功能、内容或者使用该 App。

与所有 App 一样,此类服务订阅应当允许用户直接获得付费购买的项目而无需执行额外任务,如在社交媒体上发帖、上传通讯录,以及在 App 内签到特定次数等。

订阅可以包含消耗性的积分、宝石或游戏内货币等。您也可以提供包含消耗性商品打折权益的订阅 (例如能以优惠价购买宝石包的高级会员资格)。

如果要将现有 App 更改为基于订阅的业务模式,您不得减掉现有用户已付费购买的主要功能。例如,针对新客户引入订阅模式后,已购买“完整游戏解锁”的客户应能够继续访问完整版游戏。

自动更新订阅 App可以通过提供 App Store Connect 中列出的相关信息向客户提供免费试用期。那些试图以虚假借口欺骗用户购买订阅的 App 或进行欺骗和交换操作的 App 将从 App Store 中删除,您也将从 Apple Developer Program 中除名。了解更多免费订阅试用。

3.1.2(b) 升级和降级:用户应能获得无缝的升级/降级体验,并且不会出现无意间订阅同一内容的多个不同版本。请查阅关于管理订阅升级和降级选项的最佳做法。

3.1.2(c) 订阅信息:在让客户订阅之前,您应当清晰描述付费后的具体权益。每月有几期?云存储容量有多大?具体能访问您的哪些服务?另外,务必要清晰地表述相关的要求,即苹果开发者计划许可协议的 Schedule 2 中“协议、税务和银行业务”部分所述的要求。

3.1.3(a) “阅读器” App:App 应允许用户访问先前购买的内容或内容订阅 (具体包括:杂志、报纸、图书、音频、音乐、视频、专业数据库访问权限、VoIP、云存储以及经批准的服务,如课堂管理 App) 以及多平台游戏中的消耗品,前提是您同意不会直接或间接引导 iOS 用户使用非 App 内购买项目机制进行购买,并且在您介绍其他购买方式的普通沟通中没有刻意阻止用户使用 App 内购买项目。

3.1.3(b) 多平台服务:跨多个平台运行的 App 可以让用户在其他地方访问获得内容、订阅或功能,包括多平台游戏中的可消费项目,前提是这些也提供 App 内购买项目选项。您不能直接或间接地针对 iOS 用户使用内购之外的购买方法,并且您关于其他购买方法的日常沟通也不能阻碍内购的使用。

3.1.4 特定硬件内容:在为数不多的情形中,例如当功能依赖于特定的硬件功能时,App 可在不使用 App 内购买项目的情况下解锁该功能 (例如,天文 App 会在与望远镜同步后增加功能)。与经过批准的实际产品 (如玩具) 配合使用的可选 App 功能可在不使用 App 内购买项目的情况下解锁特定功能,前提是同时也提供 App 内购买项目选项。您不得要求用户通过购买无关产品或参与广告或市场活动来解锁 App 功能。

3.1.5 (a)App 之外的商品和服务:如果 App 允许用户购买将在 App 之外使用的商品或服务,则必须使用 App 内购买项目以外的购买方式来收取相应款项,如 Apple Pay 或传统的信用卡输入。

3.1.5 (b) 数字加密货币

(i) 钱包:App 可促进虚拟货币存储,只要它们是由注册为组织的开发人员提供。

(ii) 挖矿:App 不得挖掘加密货币,除非处理是在设备之外进行的(例如基于云的挖掘)。

(iii) 交易所:App 可以在经过批准的交换中促进加密货币的交易或传输,前提是这些交易是由交换本身提供的。

(iv) 首次币发行:为首次发行货币(“ICOs”)、密码货币期货交易、其他密码证券或准证券交易提供便利的 App,必须来自老牌银行、证券公司、期货交易委员会(“FCM”)或其他经批准的金融机构,并必须遵守所有适用法律。

(v) 加密货币 App 不得为完成任务提供货币,比如下载其他应用程序、鼓励其他用户下载、发布到社交网络等。

3.1.6 Apple Pay:如果 App 使用 Apple Pay,则在销售任何商品或服务之前,必须先向用户提供所有的基本购买信息,并且必须正确使用 Apple Pay 品牌和用户界面元素,具体要求可参考“Apple Pay 识别标志指南”和“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使用 Apple Pay 提供重复付款服务的 App 至少需要披露以下信息:

续订周期的时长;除非被取消,否则续订将会继续

每个周期中会提供哪些服务

将向客户收取的实际费用

如何取消

3.1.7 广告: App 里显示的广告必须符合应用的年龄评级,允许用户查看所有针对该广告的信息(用户不需要离开 App),并且不得基于敏感的用户数据对其进行定向广告,如健康/医疗数据(如HealthKit APIs)、教室数据(如 ClassKit)或儿童数据(如儿童类应用)等。

打断用户体验的间隙广告必须明确表明它们是广告,不能操纵或欺骗用户点击,必须提供易于访问和可见的关闭/跳过按钮,以便人们删除广告。

3.2 其他业务模式问题

下方列表并非详尽清单,并且您提交的 app 可能会导致我们的政策有所更改或更新,但这里有一些额外的应做事宜和勿做事宜需要您谨记在心:

3.2.1 可以接受

(i) 在您的 App 中,出于购买或促销目的而展示您的其他 App,只要您的 App 不只是简单地罗列其他 App。

(ii) 显示或推荐专为经批准的特定需求而设计的第三方 App (如健康管理、航空以及辅助功能等)。您的 App 应能提供持续不断的编辑内容,这样 App 才不会看起来像是个摆设。

(iii) 在租借期限结束后,禁止访问经批准的特定租借内容 (例如电影、电视节目、音乐、图书);所有其他项目服务不得存在过期时间。

(iv) Wallet 凭证可用于付款或接收付款、传输交易或是提供身份验证 (例如电影票、优惠券和 VIP 凭据)。如将 Wallet 凭证用作其他用途,则可能会导致 App 被拒,Wallet 凭据也有可能被撤销。

(v) 保险类 App 必须免费提供,并且必须遵守 App 发布地区的相关法律,且不得使用 App 内购买项目。

(vi) 经批准的非营利组织可以在他们持有的 App 或第三方 App 内进行筹款活动,前提是这些筹款活动必须遵守所有的 App Review 准则并提供 Apple Pay 支持。这类 App 必须披露资金的计划用途,遵守所有必要的当地和联邦政府法律,并且确保向捐款人提供相应的报税收据。在被要求时,还应向 App Review 团队提供其他信息。向捐款人介绍其他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组织平台必须确保 App 中列出的每一家非营利组织都已通过非营利组织批准流程。进一步了解如何成为批准的非营利组织。

(vii) App 可允许个人用户使用非 App 内购买项目机制向另一位个人送赠货币式礼物,前提为:a) 送赠方拥有决定是否进行送赠的完全自主权,b) 获赠方收取 100% 的礼物金额。然而,礼物若在任何时间点对应或包含接收任何数字内容或服务,则必须使用 App 内购买项目。

(viii) App 如被用于金融交易,投资或资金管理,发布方应为执行此类服务的金融机构,或必须使用由该机构根据其条款与条件提供的公共 API。

3.2.2 不可接受

(i) 创建与 App Store 类似且用于显示第三方 App、扩展或插件的界面,或将其作为热门 App 的合集。

(ii) 通过由硬件或操作系统提供的内置功能 (诸如推送通知、照相机或陀螺仪) 或 Apple 服务 (如 Apple Music 访问或 iCloud 存储) 获利。

(iii) 人为地刷广告展示次数或者广告点进次数的 App,以及主要设计目的在于显示广告的 App。

(iv) 在 App 内为慈善机构和募款方筹集资金,除非您是经批准的非营利组织或依上文 3.2.1 (vi) 规定获得了许可。出于以上目的筹集资金的 App 必须在 App Store 上免费,并只能在 App 之外筹集,例如通过 Safari 或短信。

(v) 强行限制 App 的用户群,例如限制特定地区或运营商。

(vi) App 应当允许用户直接获得付费购买的项目而无需执行额外的任务,如在社交媒体上发帖、上传通讯录,以及在 App 内签到特定次数等。App 不得要求用户必须先为 App 评分或点评、观看视频、下载其他 App、点击广告或进行其他类似操作,然后才能访问 App 的功能、内容或使用 App,或者接受现金或其他补偿。

(vii) 人为操纵用户在其他服务中的可见性、状态或排名,除非相关服务的条款和条件允许这样做。

(viii) App Store 中不允许分发协助进行二元期权交易的 App。请考虑使用网页版 App。App 如支持差价合约或其他金融衍生工具 (如外汇) 交易,则必须在提供服务的所有司法管辖区获得相应的许可。

(ix) App 不能强迫用户对其进行评级、审查、下载其他 App 或执行其他类似的操作来访问 App 的功能、内容或使用。

4. 设计

Apple 客户非常看重简洁、雅致、创新且易于使用的产品,这也正是我们希望在 App Store 上看到的。您可尽情提供各种优秀设计,但在 App Store 上被获准发布的 App 至少需要满足以下标准。另请记住,即使在 App 获得批准之后,您也应当对其进行更新,确保 App 能正常工作并持续吸引新客户和现有客户。停止服务或体验下降的 App 随时可能会从 App Store 中被移除。

4.1 抄袭者

请拿出您自己的想法。我们知道您有自己的奇思妙想,那么请将它们付诸实际。请不要简单照搬 App Store 上的热门 App,或只是细微修改其他 App 的名称或 UI,就将其挪为己用。这么做不但有引发知识产权侵权索赔的风险,更会加大在 App Store 中浏览的难度,而且对您的开发者同仁来说也不公平。

4.2 最低功能要求

App 应包含功能、内容和 UI,而不仅仅是一个经过重新包装的网站。如果 App 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毫无新意或者不太像是一个 App,那它就不适合出现在 App Store 中。如果 App 不能带来持久的娱乐价值,或只是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则无法获得批准。如果 App 只是一首歌曲或一部影片,则应提交到 iTunes Store。如果 App 只是一本书籍或游戏指南,则应提交到 iBooks Store。

4.2.1 应用 ARKit 的 App 应提供丰富而完整的增强现实体验,仅将模型放入 AR 视图或重播动画并不足够。

4.2.2 除了目录类 App 之外,App 不应只用于市场营销材料、广告、网络剪报、内容聚合或链接集合。

4.2.3 (i)  App 应能独立工作,无需安装其他 App。

         (ii) 为确保 App 在启动时运行, 请确保在二进制文件中包含足够的内容。

         (iii) 如果您的 App 需要下载其他资源,请在下载前公开下载的大小并提示用户。在 2019 年 1 月 1 日以后提交的任何更新中,现有 App 都必须遵守这一准则。

4.2.4 与表盘类似的 Apple Watch App 可能会令人感到困惑,因为用户会认为这些 App 能与各种设备功能 (如轻扫、通知和第三方功能栏) 配合使用。将创意性的时间表现方式用作 App 界面是个好点子 (例如,供冲浪者使用的潮汐时钟),但是如果您的 App 与表盘过于相像,则可能会被我们拒绝。

4.2.5 主要用作 iCloud 和 iCloud Drive 文件管理器的 App 需要包含更多的 App 功能,才能获得批准。

4.2.6 利用商业化模板或 App 生成服务创建的 App 将被拒绝,除非该 App 由其内容的提供商直接提交。这些模版服务若要为不同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用户体验,可提供工具来帮助客户自行创建创新的 App,但不应代表客户提交 App。模板提供商也可以考虑创建单一的二进制文件,以汇总或“选取”的模型托管所有客户端内容 (例如:在搜索餐厅的 App 里为每个客户餐厅定制独立的条目或页面,或在聚会活动 App 里为每个客户的活动创建单独的条目)。

4.2.7 远程应用镜像:如果您的远程桌面 App 作为特定软件或服务的镜像而不是主机设备的通用镜像,那么它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a) 主机设备是用户拥有的个人计算机,主机和客户端必须连接在本地和基于 lan 的网络上。

(b) 客户端中出现的任何软件或服务都完全呈现在主机设备的屏幕上,不得使用超出远程桌面流所需的 API 或平台特性。

(c) 所有帐户创建和管理都必须从主机设备启动。

(d) 客户端出现的 UI 不类似 iOS 或 App Store 视图,不提供类似商店的界面,也不包括浏览、选择或购买用户尚未拥有或授权的软件的能力。为了清晰起见,在镜像软件中进行的交易不需要在应用内购买,前提是交易在主机上进行处理。

4.3 重复 App

请不要为同一个 App 创建多个套装 ID。如果您的 App 针对特定位置、运动队、大学等存在不同版本,请考虑提交单个 App,并提供 App 内购买项目以提供不同的功能。同时,请避免继续在已有大量类似 App 的类别下进行开发;App Store 上已经有太多模拟放屁、打嗝声音的 App,以及手电筒和爱经 App。上传大量相似版本 App 的开发者会遭到 Apple Developer Program 的除名。

4.4 扩展

托管或包含扩展的 App 必须遵循“App Extension Programming Guide”或“Safari Extensions Development Guide”,如果可行,还应包含诸如帮助屏幕和设置界面在内的一系列功能。您应当在 app 的市场营销文本中清晰且准确地披露提供了哪些扩展,扩展中不可包含营销、广告或 App 内购买项目。

4.4.1 Keyboard 扩展还需要遵循一些额外的规则。

它们必须:

提供键盘输入功能 (如可输入字符);

如果键盘中含有图像或表情符号,请遵循贴纸准则;

提供切换到下一个键盘的方法;

在没有网络连接和不要求完全访问权限的情况下仍能使用;

收集用户活动数据只是为了改进其 Keyboard 扩展在 iOS 设备上的性能。

它们不得:

启动“设置”之外的其他 App;或者

将键盘按键用于其他行为,例如按住 Return 键来启动相机等。

4.4.2 Safari 扩展必须在 macOS 上的最新版 Safari 上运行。它们不得干扰系统和 Safari UI 元素,并绝不能包含恶意或误导性的内容或代码。违背此规则会遭到 Apple Developer Program 除名。除了正常工作所必需的网站,Safari 扩展不得要求访问更多网站。

4.4.3 表情贴纸

表情贴纸是让“信息”变得更动态、更有趣的绝佳方式,让人们能够以更巧妙、有趣、有意义的方式表达自我。无论您的 App 是含有 Sticker 扩展,还是您要创建单独的表情贴纸包,其内容均不得冒犯用户、造成负面体验或违反相关法律。

(i) 通常,不适合在 App Store 上发布的内容也不适合放入表情贴纸内。

(ii) 考虑地区敏感性,不要在难以接受或者会违反当地法律的国家/地区提供您的表情贴纸包。

(iii) 如果您的表情贴纸含义不易理解,请在审核备注中附上清晰的说明,从而避免导致审核流程的延误。

(iv) 确保您的表情贴纸在您的朋友与家人之外具有相关性;它们不应特定于个人活动、群体或关系。

(v) 您必须对表情贴纸中的内容,持有所有必要的著作权、商标权和形象权及授权许可,不得提交任何未经授权的内容。请记住,您必须能够在要求时提供可核实的文件。若 App 内含有您无权使用的表情贴纸内容,该 App 将从 App Store 中去除,屡次侵权者将从 Developer Program 中除名。如果您认为自己的内容遭到其他提供商侵权,请向我们提交申诉。

4.5 Apple 站点和服务

4.5.1 App 可以使用获批的 Apple RSS Feed (如 iTunes Store RSS Feed),但不能抹除 Apple 站点 (如 Apple.com、iTunes Store、App Store、App Store Connect、开发者门户等) 的任何信息,也不能使用这类信息进行排名。

4.5.2 Apple Music

(i) MusicKit API 可以让客户在使用您的 App 时访问自己的订阅。它们旨在为 Apple Music 订阅用户提供轻松简便的音乐播放体验。用户必须能够发起 Apple Music 流媒体播放,并且能够使用“播放”、“暂停”和“跳过”等标准媒体控件来浏览音乐内容。此外,您的 App 不得要求用户通过付款或间接的货币化方式来获取 Apple Music 服务的访问权限 (如 App 内购买项目、广告、要求使用用户信息等)。请勿下载、上传或分享源自 MusicKit API 的音乐文件,除非 MusicKit 文稿中已明确允许。

(ii) 使用 MusicKit API 并不能取代为获得更深入或更复杂的音乐集成而可能需要的授权许可。例如,如果您希望您的 App 在特定时刻播放特定的歌曲,或者创建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音频或视频文件,您需要直接联系版权持有人来获得许可 (如同步或改编权利) 和资源。封面插图和其他元数据仅可用于与音乐播放或播放列表相关的用途 (包括展示 App 功能的 App Store 屏幕快照),未经版权持有人明确授权,不得用于任何市场营销或广告目的。在 App 中集成 Apple Music 服务时,请务必遵循“Apple Music Identity Guidelines”。

(iii) 访问 Apple Music 用户数据 (如播放列表和个人收藏) 的 App 必须在用途字符串中清楚披露这类访问行为。收集的任何数据均不得与第三方分享,也不得用于除支持或改进 App 体验之外的任何其他用途。这类数据不得用于识别用户身份或设备,也不得用于广告定向宣传目的。

4.5.3 不得使用 Apple 服务 (包括 Game Center 或推送通知等) 发送垃圾邮件、进行网络钓鱼,或者向客户发送未经请求的信息。不得尝试进行查找、跟踪、关联、挖掘、获得或利用玩家 ID、别名以及通过 Game Center 获得的其他信息。否则将会遭到 Apple Developer Program 的除名。

4.5.4 App 不能将推送通知列为必需条件,并不能将该功能用于广告、推广或直接行销用途,或者用来发送敏感的个人或保密信息。滥用这些服务可能导致取消您的特权。

4.5.5 仅以 Game Center 团队批准的方式使用 Game Center 玩家 ID,并不得在 App 中显示或向任何第三方显示。

4.5.6 App 可以在其元数据中使用苹果表情符号的 Unicode 字符。但苹果表情符号不能在其他平台上使用,也不能直接嵌入到你的 App 二进制文件中。

4.6 备选 App 图标

App 可以使用自定图标以传达特定信息 (例如表达对某个运动团队的喜爱),前提是每次更改都由用户发起,并且 App 中应包含恢复至原始图标的设置。所有图标变体必须与 App 的内容相关,并且更改内容在所有系统资源之间应保持一致,以便“设置”和“通知”等位置中显示的图标与新的 Springboard 图标相吻合。这项功能不可用于动态、自动或连续性更改,例如用于反映最新天气信息和日历通知等。

4.7 HTML5 游戏与聊天机器人 (Bot) 等

App 可包含或运行未嵌入二进制文件的代码 (如基于 HTML5 的游戏和聊天机器人等),前提是该 App 的主要目的并非代码分发,其代码亦没有在商店界面或类似商店的界面中提供,而且相关软件 (1) 为免费软件或需通过 App 内购买项目进行购买;(2) 仅使用标准 WebKit 视图中提供的功能(例如,它必须在Safari中打开并运行,不需要修改或附加软件);您的 App 必须使用 WebKit 和 JavaScript Core 来运行第三方软件,且不得试图扩展或披露原生平台 API 给第三方软件;(3) 由已加入 Apple Developer Program 且签署“Apple Developer Program 许可协议”的开发者提供;并且 (4) 遵守各个 App Review 指南中的条款 (例如,不含令人反感的内容)。您必须在被要求时提供您的 App 中包含的软件和元数据的索引信息。它必须包括软件提供商的苹果开发者程序团队 ID,以及应用审查中可以用来确认软件符合上述要求的 URL。

5. 法律

只要 App 向某个地区的用户提供,那么就必须遵守该地区的所有法律要求 (如果您不太确定,请与律师联系)。我们知道这些东西非常复杂,但除了下方所列准则以外,同时理解所有本地法律,并确保您的 App 能满足所有法律要求,是您必须承担的责任。当然,如果 App 存在唆使、宣传或鼓励犯罪的行为或明显不负责任的行为,则会被拒绝。在发现涉及如方便人口贩卖和/或剥削儿童的 App 的极端情况下,我们将通知有关当局。

5.1 隐私

在 Apple 生态体系中,保护用户隐私总是第一要务。您要在处理个人数据时小心谨慎,以确保遵守了适用的法律和“Apple Developer Program License Agreement”中的条款,并满足客户的期待。尤其是:

5.1.1 数据收集和存储

(i) 隐私政策:所有 App 在 App Store 中的隐私策略连接元数据字段和应用内都必须包含一个容易访问的链接。他们的隐私政策必须明确:

确定什么数据,应用程序还是服务收集,它如何收集数据,以及所有这些数据的使用。

根据指导方针的要求,需确认任何分享用户数据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如分析工具、广告网络、第三方 SDK 以及任何母公司、子公司,可以访问用户数据的其他相关实体–将提供与 App 的隐私政策中所述相同或同等的用户数据保护措施。

解释其数据保留/删除策略,并描述用户如何撤销用户数据的同意/删除请求。

(ii) 允许收集用户或使用数据的 App 必须确保用户同意收集。付费功能必须用户授予对该数据的访问权限。App 也必须为客户提供一个容易且理解的方式撤销同意。请清晰地描述您对数据的使用。为合法利益收集数据的 App 必须遵守欧盟《综合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简称 GDPR)或类似法规的规定的所有条款。了解更多关于请求许可的信息。

(iii) 数据最小化:App 应该只请求访问与其核心功能相关的数据,并且只收集和使用完成相关任务所需的数据。尽可能使用进程外选择器或共享表,而不是请求对受保护资源(如照片或联系人)的完全访问。

(iv) 访问 App 必须尊重用户的权限设置,不得试图操纵、欺骗或强迫用户同意不必要的数据访问。例如,有向社交网络上传照片功能的 App,在允许用户上传照片之前,不得访问麦克风。如果可能的话,为不同意的用户提供其他解决方案。例如,如果用户拒绝共享位置,可以提供手动输入地址的功能。

(v) 账户登录:如果 App 不包含基于帐户的重要功能,请允许用户在不登录的情况下使用。App 不得要求用户提供个人信息才能正常使用,除非个人信息与 App 的核心功能直接相关,或是法律要求时。如果您的核心 app 功能与特定的社交网络 (如 Facebook、微信、微博或 Twitter 等) 不相关,您必须提供无需登录或其他类似机制的访问权限。调取基本档案信息、分享到社交网络或邀请朋友使用 App 等不视为核心 App 功能。该 App 还必须包含一种机制,可以撤销社交网络凭证,并禁止社交网络之间的数据访问,不能将凭据存储到设备外的社交网络。仅在 App 使用时,这些凭证才可以直接从 App 本身连接到社交网络。

(vi) 如果开发者开发的 App 试图暗中收集用户密码或其他用户私人数据,那么该开发者会遭到 Apple Developer Program 的除名。

(vii) 必须使用 SafariViewController 在显著位置向用户显示信息;不得隐藏该控制器,也不能被其他视图或图层遮挡。此外,未经用户的知情和同意,App 不得私下利用 SafariViewController 来追踪用户。

5.1.2 数据使用和共享

(i) 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未经他人允许,你不得使用、传送或分享他人的个人资料。您必须提供有关数据将如何以及在何处使用的信息。App 收集的数据只有在为了改进与 App 功能相关的用户体验或软/硬件表现时,或在遵循“Apple Developer Program License Agreement”的前提下用于广告投放用途时,才能使用或与第三方分享。未经用户同意或遵守数据隐私法而共享用户数据的 App 可能被禁止销售,并可能导致您从苹果开发者计划中除名。

(ii) 除法律另有明确许可外,未经用户进一步同意,为某一目的而收集的数据不得再用于其他目的。

(iii) App 不得私自建立一个用户配置文件用于收集数据,不得尝试,促进,鼓励其他人来识别匿名用户或重建基于收集数据来自苹果的用户配置文件。

(iv) 不得使用来自联系人、照片或其他api的信息来访问用户数据,以构建一个供您自己使用或销售/分发给第三方的联系人数据库,也不要为了分析或广告营销的目的而收集用户设备上安装的其他 App 的信息。

(v) 不得通过用户的联系人或照片收集的信息与他人联系,除非该用户在个人基础上明确主动;不要包含选择所有选项或默认选择所有联系人。在发送消息之前,您必须向用户提供关于消息将如何显示给收件人的清晰描述(例如,消息显示什么? 谁将是发送者?)

(vi) 从 HomeKit API、 HealthKit、消费者健康记录 API、MovementDisorder API、ClassKit 或深度图和/或面谱绘制工具 (例如 ARKit、相机 API 或照片 API) 收集的数据不得用于营销、投放广告或是基于使用情况进行其他数据挖掘。了解更多关于实现 CallKit、HealthKit、ClassKit 和 ARKit 的最佳实践。

(vii) 使用 Apple Pay 的 App 只能与第三方共享通过 Apple Pay 获得的用户数据,以帮助或改进商品或服务的交付。

5.1.3 健康和健康研究

健康、健身和医疗数据特别敏感,涵盖这些领域的 App 必须满足额外的规则,并确保客户隐私受到保护:

(i) App 仅能在获得批准的情况下,出于改进健康管理或健康研究的目的,使用在健康、健身和医疗研究背景下收集的数据 (包括从 Clinical Health Records API, HealthKit API、“运动与健身”、 MovementDisorderAPIs 或健康领域人体研究中收集的数据) 或将其披露给第三方,不得用于广告投放、营销或基于使用情况进行其他数据挖掘。

(ii) App 不得将虚假或错误数据写入 HealthKit 或其他任何医疗研究/健康管理 App,不得在 iCloud 中存储个人健康信息。

(iii) 开展健康领域人体研究的 App 必须获得参与人员提供的知情同意书,如果涉及未成年人,则必须获得由其家长或监护人提供的知情同意书。上述知情同意书必须涵盖以下内容:(a) 研究的性质、目的和时长;(b) 具体规程,给参与人员带来的风险和益处;(c) 关于保密和数据处理 (包括与第三方共享信息的情况) 的信息;(d) 用于回答参与人员问题的联系人;以及 (e) 退出流程。

(iv) 用于开展健康领域人体研究的 App 必须获得一家独立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一经要求,必须提供此类批准的证明。

5.1.4 儿童

出于多种原因,您在处理儿童的个人数据时必须小心谨慎。我们建议您仔细阅读所有要求,以遵循相关法律,如《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COPPA”),欧盟的一般数据保护法规(“GDPR”),和其他国际上或当地适用的同等法律。

App 只能出于遵守适用儿童隐私法规的目的要求用户提供出生日期或家长联系信息,但必须提供一些适用于各年龄层用户的实用功能或娱乐价值。

此外,“儿童类别”中的 App,以及向未成年人收集个人信息 (例如姓名、地址、电子邮件、位置、照片、视频、图画、能否聊天、其他个人数据,或是将永久标识符与以上任何信息组合使用)、传输此类信息或能够共享此类信息的 App,则必须遵守适用的儿童隐私保护法规,且必须拥有隐私政策。为了清楚起见,“儿童类别”的家长监控要求,通常并不完全等同于在这些隐私法规下征得家长的同意后收集个人数据。

5.1.5 定位服务

只有在定位服务与 App 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直接相关时,才能在 App 中使用定位服务。基于位置的 API 不得用于提供紧急服务,不得对汽车、飞机和其他设备进行自主控制 (小型设备,如轻量无人机和玩具除外),不得遥控汽车防盗系统等。在收集、传输或使用位置数据之前,务必进行通知并获得用户同意。如果 App 会使用定位服务,请务必在 App 中说明相应的原因;请参考“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了解相应的最佳做法。

5.2 知识产权

请确保 App 只包含由您创建或拥有使用许可的内容。如果您已越线并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了内容,您的 App 可能会被移除。当然,这也意味着如果他人抄袭了您的作品,则他们的 App 也可能会被移除。如果您认为自己的知识产权在 App Store 上受到了其他开发者的侵犯,请通过网页表格 (英文) 提交权利主张。各个国家/地区的法律互不相同,但请务必避免以下常见错误:

5.2.1 一般性:不得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在 App 中使用受保护的第三方材料 (例如商标、版权作品、专利设计);也不得在 App 套装或开发者名称中包含虚假、抄袭或误导性的演示、名称或元数据。App 提交方应当是拥有或获授权使用知识产权和其他相关权利的个人或法律实体,并且应对提供 App 中的任何服务负责。

5.2.2 第三方站点/服务:如果您的 App 会使用、访问第三方服务、通过访问第三方服务盈利或是显示第三方服务的内容,请确保您获得在该服务的使用条款下进行此类操作的特别许可。如有相应要求,则必须提供相关授权。

5.2.3 音频/视频下载:App 不得促进非法文件共享,或在没有获得这些资源的明确授权的情况下,提供从第三方来源 (如 Apple Music、YouTube、SoundCloud、Vimeo) 保存、转换或下载媒体资源的能力。视频/音频内容流也有可能触犯使用条款,所以请务必在 App 访问这些服务前,进行检查。如有相应要求,则必须提供相关文稿。

5.2.4 Apple 认可:不得误导或暗示 Apple 是 App 的来源或提供商,或者 Apple 以任何形式表示认可其质量或功能。如果您的 App 被选为“编辑选荐”,Apple 将自动显示相应徽章。

5.2.5 Apple 产品:不得创建与现有 Apple 产品、界面 (如 Finder)、App (如 App Store、iTunes Store 或“信息”) 或广告主题外观相似或容易混淆的 App。App 和扩展 (包括第三方键盘和贴纸包) 不得含有 Apple 表情符号。iTunes 音乐预览内容不得用于其娱乐价值 (如用作照片拼贴画的背景音乐或游戏配音) 或其他未获授权的方式。如果 App 显示健身记录圆环,则不应以类似于“健身记录”控件的方式展示“活动”,“锻炼”或“站立”数据。请参考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以了解关于如何使用健身记录圆环的更多信息。

5.3 游戏、赌博和彩票

赌博、游戏和彩票的管理难度大,是 App Store 上受到最多管制的 App 类别之一。只有全面核实了即将发布您的 App 的所有国家/地区的相关法律要求后,才能包含此功能,并且要做好准备此功能的审核流程需要更长的时间。您需要谨记以下事项:

5.3.1 抽奖和比赛必须由 App 的开发者赞助。

5.3.2 抽奖、比赛和抽彩的正式规则必须在 App 中注明,并且必须明确表示 Apple 不是赞助者,也没有以任何形式参与活动。

5.3.3 App 不得通过 App 内购买项目购买点数或货币,以用于任何种类的真实货币游戏;不得向用户出售彩票或抽彩券;不得在 App 内进行资金转账。

5.3.4 提供真实货币游戏 (例如体育下注、扑克、赌场游戏、赛马) 或彩票的 App 必须在使用该 App 的地区获得必要的许可和批准,且只能在这些地区发布,此类 App 在 App Store 中必须免费提供。App Store 上不允许发布非法的赌博辅助工具,包括记牌器。彩票 App 必须有报酬、几率及奖品。

5.4开发者行为准则

请尊重每一个人,无论是在您对 App Store 评论、客户支持请求的回复中,还是在与苹果的沟通中,包括在分辨率中心的回复中。不要从事任何形式的骚扰、歧视行为、恐吓、欺凌,也不要鼓励他人从事上述任何一种行为。

客户信任是 App Store 成功的基石。App 不应该捕食用户或企图敲诈顾客,诱骗他们制造不必要的购买,迫使他们共享不必要的数据,提高价格以复杂的方式收费或内容不交付,或进行任何 App 内外部的其他操作。

最近更新:2018 年 6 月 4 日

提交之后

在 App Store Connect 中提交 App 和元数据之后,您随即就会进入审核流程。请谨记以下几点:

时间安排:App Review 团队将尽快检查您的 App。然而,如果您的 App 很复杂或者出现了新的问题,它可能需要更多的审查和考虑。记住,如果您的 App 因为同样的准则被反复拒绝,或者您试图操作 App 评审过程,那么评审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进一步了解 App Review。

状态更新:App 的当前状态会反映在 App Store Connect 中,所以请多留意此处。

加急请求:如果您遇到了严重的时间问题,可以申请加急审核 (英文)。请仅在您真的需要加快审核时才提出申请,以便其他开发者的加急请求不受影响。如果我们发现您滥用此系统,从此以后我们可能都会拒绝您的申请。

发布日期:如果您设定在未来某个日期发布 App,在此日期到来之前,即使这个 App 已获得 App Review 团队的批准,也不会显示在 App Store 上。请注意,您的 App 可能需要长达 24 小时才能显示在所有选定的商店中。

拒绝:我们的目标是公平、持续地遵循这些准则,但是人无完人。如果您的 App 被拒绝,但您存在疑问,或希望提供其他信息,请使用解决方案中心,以与 App Review 团队直接沟通。这样可以帮助您的 App 出现在商店中,也可帮助我们改进 App Review 流程,并在我们的政策中发现需要阐明的部分。如果您仍对结果不满意,请提交申诉 (英文)。

我们期待看到您开发出更多优秀作品!

新的 App Store

1、应用榜与游戏榜展示的 App 从 200 个减少为 50 个。2、详情页删除分类与排名,增加「版权」信息。

2、详情页删除分类与排名,增加「版权」信息。

 

本文作者@七麦研究院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
//www.f-o-p.com/85635.html/feed 0
青瓜早报:快手已完成对A站的整体收购;今日头条称“不得不”起诉腾讯… //www.f-o-p.com/85154.html //www.f-o-p.com/85154.html#respond Tue, 05 Jun 2018 01:20:47 +0000 //www.f-o-p.com/?p=85154
早安艾瑞巴蒂,一起来看今天的早报…

一、头条:阴阳合同(续)

1、范冰冰回应纳税额为0:税务局正核查 税收数字不显示

据天眼查无锡爱美神影视文化公司2015年报显示,范冰冰任大股东的无锡爱美神影视文化有限公司,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3468万元,净利润53万元,而纳税总额为0元,公司负债总额为983万元。对此,范冰冰方面回应称,由于税务局正在核查,所以所有的税收数字不显示,并非纳税额为0。

2、崔永元:范冰冰已向我道歉,阴阳合同还有大人物

崔永元表示,范冰冰工作室所在地无锡的税务部门已经联系了他,6月5日上午双方将面谈,他手上掌握的相关材料也会当面交给对方。对于范冰冰是否真的偷税漏税,崔永元说,这要由税务部门调查取证后才能有最终结论。

3、影视股齐跌,多家公司表示不会受“合同”事件影响

截至6月4日收盘,受“阴阳合同”事件影响,华谊兄弟和唐德影视领跌,最终双双跌停。当代明诚和欢瑞世纪跌幅也分别达到9.75%和7.35%,光线传媒、文投控股、横店影视等,跌幅也均达到5%左右,其他个股也无一上涨。唐德影视表示,公司不存在签署阴阳合同以及偷漏税的行为。横店影视则直接表示“躺枪”,称“合同”事件不会对公司造成影响。

4、多家影视公司澄清“艺人阴阳合同”及涉税问题

影视从业人员或签订阴阳合同事件持续发酵。对此,唐德影视称,不存在签署阴阳合同及偷漏税的行为。光线传媒称,公司与影视剧演员签署的合同均合法合规,且按照约定缴纳相关税费;幸福蓝海称,不存在也不会发生所谓阴阳合同等问题;鹿港文化称目前艺人没必要也不会签阴阳合同来以身试法。

二、国内新闻

5、快手已完成对A站”的整体收购

36氪从多个信源获悉,快手已完成对「Acfun」(下文简称“A站”)的整体收购,具体交易细节暂未知晓,截至发稿时,快手表示对于收购一事,不予置评。

6、今日头条:腾讯封禁头条系产品 还进行污名化

今日头条发布《“腾讯公司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事实与说明》,文中称,腾讯找了诸多借口对头条系产品进行封禁,甚至以监管名义以及动用其旗下安全软件产品,对头条系产品进行封禁,在封禁的同时还进行“污名化”。

7、路透:小米据悉筹集30亿美元寻求CDR上市计划

据路透社报道,小米IPO计划通过CDR形式在内地发售30亿美元,占IPO募资总额30%;其余部分在香港发售。在此之前,来自彭博社5月25日的消息显示,小米计划6月7日为香港IPO融资100亿美元举行上市聆讯。

8、小黄车快黄了?有员工称形势严峻 应该是实在没钱了

有消息称ofo由于资金链紧张,总部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同时高管层变动剧烈,曾任COO的张严琪离职,由他带领的海外事业部业已解散。尽管ofo否认此消息,但多个独立信源表示裁员属实。

9、ofo否认COO离职 称海外业务被解散不实

针对媒体报道称,ofo总部裁员50%,同时COO张严琪等多位管理层离职,海外部门解散。ofo联合创始人于信对此回应称,COO和PRD离职以及海外业务解散不实。

10、乐视网:历史上存在与贾跃亭资产财务不独立情况,正进行调整

乐视网称,历史上存在因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即贾跃亭)在人员、资产、财务方面不独立的情况,目前公司管理层正在就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调整。具体情况表现在:未履行内部相关审批程序为贾跃亭关联方担保;关联方经营性资金占用;公司资金管理存在缺陷;人员不独立问题等方面。

11、为贾跃亭提供股票质押的西部证券被罚 暂停业务6个月

昨日晚间西部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于6月1日收到陕西证监局下发《限制业务活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分有关责任人员事先告知书》,将被暂停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6个月。

12、虎牙回应裁撤游戏团队传闻:属于业务常规调整,没有裁员一说

针对虎牙直播裁撤游戏团队的传闻,虎牙回应36氪称:这属于虎牙业务的常规调整,仅仅是个别创新项目的方向调整和人员变动,没有裁员一说。

13、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将于6月5日股东会后退休

张忠谋等同于台积电的代名词。据台“中时电子报”报道,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将于明天(6月5日)股东会后退休,离开打拼30年的台积电。台积电“后张忠谋时代”正式来临。在被问到退休后最想做的事情,张忠谋给的答案是写自传、打桥牌、读书和旅游。“要把余年保留给自己和家庭。”他说,退休后会再度提起笔,继续他未完的自传下册。

14、微信下线“朋友留言”功能!

微信今日推送的文章,留言区再也没有单独划分、无需精选即可看到的“朋友留言”了。对此,微信工作人员回复称:朋友留言功能目前已经下线。

三、国际新闻

15、WWDC18开幕首日 苹果市值创历史新高

本周一,苹果年度开发者大会WWDC开幕首日,该公司的股价创下历史新高。股价当日最大涨幅达1.7%,收于每股191.83美元,总市值超过9400亿美元。苹果公司的股价在去年一年增长了24%。另外,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三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在本周一都创下了新高,包括亚马逊和微软在内。

16、高通向欧盟提出上诉,要求取消12亿美元反垄断罚款

凌晨消息,美国芯片厂商高通要求欧洲第二最高法院取消由欧盟反垄断机构开出的9.97亿欧元(12亿美元)罚款,高通称欧盟反垄断机构的决定存在诸多问题。

据欧盟委员会官方日报于本周一公布的文件显示,高通认为欧盟反垄断机构的罚款行为存在诸多程序和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该公司向位于卢森堡的欧盟普通法院(General Court)提起上诉。

17、Twitter开始封杀13岁以下用户账号 响应欧盟GDPR

受欧盟新数据隐私法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以下简称“GDPR”)正式生效的影响,Twitter已开始封杀那些13岁以下用户的账号。Twitter的政策一直是注册用户年龄至少要到13周岁。GDPR生效后,Twitter也开始更加严格地执行这项政策。

18、微软宣布75亿美元股票收购代码托管平台GitHub

官宣了!4日晚间,微软通过75亿美元的股票交易收购代码托管平台GitHub。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在Twitter转发了此消息,并称:微软+GitHub=为开发者赋能。

19、纽约时报:Facebook常年向60多家硬件制造商提供用户信息

《纽约时报》报道,Facebook与至少60家设备制造商达成了数据分享合作协议,包括苹果、亚马逊、黑莓、微软和三星,允许手机和其他设备制造商访问其庞大的用户个人信息。Facebook高管称,这类数据分享符合该公司的隐私政策。

20、三星继承人李在镕周日访问香港 引发重组猜想

三星继承人李在镕周日访问香港,引发了业内人士对其此行意义的猜测。其中一些人表示他可能正在准备进一步重组工作,以顺利完成对三星的接管。李在镕上周四前往香港与全球商业伙伴举行会谈,不过会谈的相关细节尚未公布。

21、特斯拉股东寻求董事会重组:马斯克必须离开

随着特斯拉陷入重重困境,一些投资者认为是时候重组董事会了。周二,特斯拉的股东们将投票决定是否更换其现任董事长马斯克,并撤换三名董事。这场董事会的改革将由CtW投资集团牵头,该集团是工会赞助的养老基金领域的管理专家。

22、戴尔第一财季净亏损6.36亿美元 同比收窄46%

戴尔科技今年公布了截至5月4日的2019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戴尔第一财季净营收为213.5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归属于戴尔科技的净亏损为6.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6%。

23、贝恩资本:将支持东芝内存集团在芯片行业开展并购

此前领导财团收购东芝内存集团的贝恩资本公司周一表示,计划支持东芝内存集团在芯片行业开展并购。去年9月,由贝恩资本牵头的财团力压群雄拿下东芝的芯片部门。东芝是全球第二大NAND芯片生产商。

24、SpaceX成功发射商业通讯卫星 将为亚太提供数据服务

SpaceX再一次使用之前发射过的火箭并成功发射了一颗卫星。美国东部时间6月2日凌晨12点45份,搭载了SES-12商业通讯卫星的两节猎鹰9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卡纳维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

今日思想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李开复

 

本文作者@静静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
//www.f-o-p.com/85154.html/feed 0
大量 App 因条款 5.1被拒?GDPR要来了,苹果开始大整改 //www.f-o-p.com/83090.html //www.f-o-p.com/83090.html#respond Mon, 21 May 2018 01:48:59 +0000 //www.f-o-p.com/?p=83090
3月, Facebook 因泄露用户隐私,创始人扎克伯格身陷官司,股价大跌 8+% 。早前,谷歌也曾因为泄露用户隐私遭重罚 2250 万美元,创美史新高。种种迹象表明,在欧盟国家一个企业保护用户隐私是多么的重要。

 

最近,不少开发者反映自家 App 收到苹果因条款 5.1(隐私)、5.2(知识产权) 被拒的邮件。

 

截取其中部分被拒邮件内容:

 

Guideline 5.1.1 – Legal – Privacy – Data Collection and Storage 

We noticed that your app requests the user’s consent to access their Camera, Microphone but does not clarify the use of this feature in the permission modal alert.

 

Please see attached screenshots for details.

 

Next Steps

 

To resolve this issue, please revise the permission modal alert to specify why the app is requesting access to the user’s Camera, Microphone.

翻译如下:

 

条款 5.1.1 –法律-隐私-数据收集和存储 

我们注意到您的应用程序请求用户同意访问他们的相机,麦克风,但是在权限模式的警告中没有明确使用该特性。

详情请见附件截图。

 

下一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修改权限模式警告,以指定为什么应用程序请求访问用户的摄像头,麦克风。

由数据可见,从 5 月 1 日至 5 月 15 日半月以来,一共有 89 款 App 因条款 5.1(隐私)、5.2(知识产权)被拒。并且多款 App 因条款 5.1 被拒多次。

从上月七麦研究院推出的《4月App Store推广行情总结报告》来看,条款 5.1.1 以 191 例,排在了月度排行第 5 名。

经分析发现,“地铁购票”在这半月内因条款 5.1 被拒 6 次“百通医考题库”被拒 5 次“北瓜电话”也有 4 次。由此可见,苹果对此条款审核十分严格。

在这 89 款被拒 App 中,教育类最多共有 22 款,占比 24.7%。其次是生活类,共有 15 款,占比 16.8%。“工具”、“购物”、“商务”差距较小。一些较为知名的 App,如“学而思”、“搜房网”、“作业盒子”皆在名单之列。
在这半月里,5 月 4 日这一天,被拒的 App 数量最多,多达 21 款。其次是 5 月 11 日有 15 款。5 月 1 日、8 日、10 日皆有 8 款。
不得不说,苹果爸爸近期对于用户隐私十分重视。
圈内人可能会知道,欧盟颁布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简称GDPR) 将于本月 25 日生效。这是迄今为止覆盖面最广的全球性数据隐私保护法规。
该条款可以对任何类型的违反 GDPR 行为进行处罚,包括纯粹程序性的违规行为。其罚款范围是 1000 万到 2000 万欧元,或企业全球年营业额的 2% 到 4%。
苹果大概是想在条例正式实施前,提前采取行动以做表率。苹果爸爸打的什么算盘,我们不做过多猜测。
收到被拒邮件已是事实,当下应该做的是寻找解决办法。未收到邮件的开发者也该做好防御措施。以下提供两点参考意见:
条款 5.1 被拒解决办法: 

  • 在采取用户数据信息之前需要给予用户提示,并得到用户的允许,或设置为可选。
  • 明确告知苹果采集用户数据信息的使用目的。例:新闻类  App 需要用户位置信息,目的是根据地域的不同而向用户推送不同的新闻内容。

即使被拒了也不要灰心,最后希望大家早日过审,脱离苦海~

本文作者@七麦研究院  元滚滚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
//www.f-o-p.com/83090.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