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单车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移动互联网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Fri, 27 Jul 2018 01:06:4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6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ofo单车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青瓜早报:拼多多开盘上涨近40%,身价超过刘强东…… //www.f-o-p.com/92177.html Fri, 27 Jul 2018 01:04:06 +0000 //www.f-o-p.com/?p=92177
 

早安艾瑞巴蒂,一起来看今天的早报……

 

一、头条:拼多多开盘涨近40%

1.拼多多上海纽约同步敲钟上市

北京时间7月26日21:30,拼多多在美国纳斯达克(NASDAQ)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PDD。拼多多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峥在上海陆家嘴中心大厦远程参与敲钟仪式,该仪式由纳斯达克纳斯达克亚太区主席迈克·易主持,39位拼多多用户代表在上海纽约两地参与敲钟。

2.拼多多开盘上涨近40%,身价超过刘强东

拼多多首日开盘价报26.5美元/ADS,较发行价19美元/ADS上涨近40%。根据招股书,拼多多将发行856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代表3.424亿股A类普通股,结合开盘后股价推算,拼多多当前市值超290亿美元。

3.拼多多CEO黄峥:未来拼多多将是“Costco”和“迪士尼”结合体

拼多多CEO黄峥表示:如果我们畅想未来,拼多多将成为一个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融合的“新空间”:如果以传统企业类比,这个“空间”应该是“Costco”和“迪士尼”的结合体,它不光提供超高的性价比,更将娱乐性融入每个环节。

二、国内新闻

4.微信更新了,张小龙撤回“信息流

在Android6.7.2的内测版本中,微信已经把“信息流”撤回了。对于从未更新过Android6.7.0的内测版用户,并不会感受到更新后的微信会有何不同。对比Android6.6.7正式版,此次公众号最明显的更新就是在菜单栏增添了“取消关注”的选项,同时也同步了iOS6.7.0版中升级后的“我的小程序”功能,以及其他相关改动。

5.B站App在多家应用商店下架:此前曾被央视点名

 

据网友反映,B站App在多家应用商店已被下架。网上还有消息显示,B站等8款视频应用因传播有害信息,违反《网络安全法》《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各应用商店自2018年7月26日到2018年8月25日期间下架处置。本月20号,央视曾点名批评B站含有内容低俗的动漫作品。(IT之家

@是江莱呀 :所以为什么不顺便治理一下爱奇艺的盗版问题?

@独孤少年101 :吓得我以后都不敢随意卸载了

6.小鸣单车破产清算:车辆回收处置,每辆12元

 

公众号“小鸣单车破产工作信息”近日发布公告称: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张璐对广州悦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悦骑公司管理人拟委托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对小鸣单车进行回收处置。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同意按每辆车12元(扣除回收、运输及电子垃圾处理等费用后的净价)进行回收。

7.中兴通讯:有平台冒用公司名义诈骗,中兴无理财业务

中兴通讯今日在官网发布声明称,近期,公司发现有网络平台冒用“中兴通讯”名义设立投资理财类网站、app进行诈骗,中兴通讯郑重声明,目前公司无任何理财业务开展,请广大用户提高警惕。

8.第六代微软小冰发布,拥有了水手服3D形象

在今日的第六代微软小冰发布会上,微软小冰有了可交互的3D形象。同时,微软宣布,与华为、网易、腾讯、小米的合作项目均已上线。微软小冰不仅入驻到华为手机、荣耀手机的机型中,还在网易云音乐中拥有自己的电台小冰电台。目前,全球使用小冰的人类用户达6.6亿,跨越了40多个平台,小冰成为全球最大规模流量的对话是人工智能系统。(品玩)

9.百度深度学习技术平台部成立,PaddlePaddle平台升级

百度宣布成立深度学习技术平台部,汇聚更多的AI科学家和架构师,进行当前国内唯一开源开放的深度学习框架PaddlePaddle的研发和推广。业界认为,此举将推动PaddlePaddle更广泛、更深入地用于人工智能研发及落地应用。

10.中国石化:首家IC卡会员制易捷无人门店开业

中国石化消息,近日,全国首家IC卡会员制易捷无人门店在湖南湘潭石油开业,加油IC卡客户成功绑定会员后,刷脸即可进入门店消费。该无人便利店通过集成扫码购、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电子标签、智能灯光、自主监控等10多项新技术成果,为客户提供“无人、自助、大客户营销”等三种业态服务。(证券时报)

11.好未来发布2019财年一季度财报:净收入5.506亿美元

 

好未来第一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71.1%至5.560亿美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60.3%至7,500万美元;归属于好未来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32.0%至6,680万美元。

12.300万小黄车的智能锁面临被服务商掐断信号

 

ofo单车的一家智能锁物联网通信服务商透露,由于ofo超过半年时间不能支付其智能锁通信服务费,该服务商将对其业务涉及的300万辆单车智能锁内物联网卡陆续“停止服务”,而“停止服务”后小黄车将无法定位、无法远程升级维护、密码更替失灵、用户关锁后无法自动停止计费。ofo方面未否认拖欠物联网通信服务费事宜,表示服务费已有明确解决方案,并落实推进中,车辆可以正常使用。(每经)

13.美团点评正进行非交易性路演,国际投资者普遍接受600亿美元估值

 

自媒体IPO早知道”消息,美团点评正进行Post A-1 NDR(交表后非交易性路演),已经在香港见完第一批投资者,将于近期前往英国和美国继续路演,并将于8月23日通过港交所聆讯。美团点评的潜在投资者包括:资本研究、资本世界、贝莱德、富达、高领、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和中投。国际投资者普遍接受600亿美元的估值。

14.汇源果汁错失可口可乐收购 面临退市风险

10年前,可口可乐曾以近180亿港元对汇源果汁发起收购,第二年因未通过反垄断调查而最终未能如愿;如今,汇源果汁最新市值仅53.97亿港元,且已连续6年亏损。近期,汇源果汁陷入舆论漩涡。先是自爆关联交易,违反港交所上市规则;后开始停牌并延期披露2017年年报,至今已停牌4个多月,年报仍未披露;近日又公告可能会退市。这些利空已反映在公司股价上,目前公司最新收盘价仅2.02港元,已较2007年上市时的发行价6港元跌去2/3。(第一财经日报)

15.抖音启动“向日葵计划”,组建专项审核团队关爱未成年人成长

抖音宣布启动“向日葵计划”,将在审核、产品、内容等多个层面推出10项措施,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在内容安全方面,抖音将升级未成年人审核模型、组建未成年人专项审核团队。同时,抖音将设置未成年人安全相关的专项举报入口、顶格惩罚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暑假期间,抖音还将与社会各界联合开展暑期安全知识的推广活动。

16.北京市网信办、公安局依法联合约谈脉脉 责令关闭匿名版块

昨日晚间,北京市网信办、市公安局约谈脉脉相关负责人,责令其限期关闭匿名发布信息功能,加强用户管理,全面整改。此次约谈主要针对的是脉脉匿名版块存在用户匿名发布谣言侮辱诽谤他人,侵犯他人名誉、隐私等合法权益的问题。

@塵封之憶 :顺便让他们不要乱给通信录里面的号码发送什么推荐信息!

17.高德地图公布易行平台成绩,上半年打车订单量增长200%

 

高德地图宣布易行平台全面升级,推出一站式全域出行服务平台。高德表示今年以来,合作伙伴在高德打车平台的订单数持续增长,进入夏季尤其明显。打车难现象普遍存在,凭借多平台同时叫车的优势,今年上半年合作伙伴在高德上的日均完成订单数量增长了近200%。(腾讯一线)

18.传极光伪造合作方营业执照,致合作方遭腾讯处罚

在上市前夕,大数据服务商极光被曝曾在未经授权的前提下,伪造合作方营业执照在腾讯广点通平台开设帐号,导致合作方被腾讯处罚。极光一家合作方表示,今年该公司突然接到了腾讯的处罚邮件,原因是深圳市和讯华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极光)曾以代理商的名义多次向腾讯提交PS过的公司营业执照。(新浪科技)

19.网曝斐讯已发不出工资,官方确认称都是联璧惹的祸

来自网络消息显示,斐讯已发不出工资,将破产重组。对此,斐讯官方称工资确实暂时无法发放,其他影响要公司领导去评估。此外,斐讯官方称联璧风波影响了斐讯经营。对于网传重组一说,对方未予置评。但有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所有公章已被国资委全部收走,创始人顾国平疑似失联。(腾讯一线)

三、国际新闻

 

20.Facebook股价创IPO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Facebook股价收跌18.96%,报176.26美元,创IPO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值缩水将近1200亿美元,创美国历史上个股最大的单日市值缩水金额。扎克伯格财富一夜蒸发154亿美元,相当于李彦宏全部身家。

21.三星宣布OLED柔性面板获得美国保险商实验室认证

三星显示器今天早些时候宣布,其柔性智能手机面板刚刚被OSHA(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的官方测试公司UL(保险商实验室)认证。三星显示器称,除了在智能手机上使用,该款面板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如汽车、移动军事设备、便携式游戏控制台和平板电脑的电子学习用控制台等等。(品玩)

22.苹果搜索广告Advanced版本新增6个可投放国家

苹果官方发送邮件通知,苹果搜索广告((Search Ads))Advanced版本已经可以帮助广大开发者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西班牙进行推广,广告计划可在8月1日下午4点(太平洋夏季时间PDT)开始投放。

23.京东方登顶全球LCD市场,韩媒:都怪韩国太迟钝

据BusinessKorea报道,今年第二季度,韩国显示面板巨头LG Display意外出现负增长。在昨日发布财报后,首席财务官Kim Sang-don表示,该公司决定在今年将韩国坡州市的LCD工厂改造为OLED工厂。一些业内人士解读称,这意味着LG Display向中国显示巨头京东方宣告“投降”。(凤凰科技)

24.尼康将推出新款全画幅无反光镜相机

尼康宣布将推出新款全画幅无反光镜相机,将抛弃常用的F卡口,使用一种新的镜头接口。不过尼康表示正在开发一种F卡口的适配器,可以让这款新机适配F卡口的镜头。目前仍未公布发布日期和价格以及关于这款新机的详细细节。(品玩)

25.SK海力士第二财季营业利润增长83%:超市场预期

 

韩国SK海力士(SK Hynix)今天发布的第二财季营业利润同比增长83%,超出市场预期。作为仅次于三星电子的全球第二大存储芯片公司,SK海力士宣布其4月至6月季度利润达到5.6万亿韩元(约合50亿美元)。根据汤森路透的调查,21名分析师平均预计为5.4万亿韩元。(新浪)

26.谷歌发布AI芯片Edge TPU,可用于支持物联网设备

据外媒报道,谷歌已经不再满足于为自家数据中心开发人工智能(AI)芯片,它现在正设计将AI芯片整合到其他公司生产的产品中去。在发布张量处理单元(TPU)2年之后,谷歌于美国当地时间周三推出了Edge TPU,它将使传感器和其他设备能够更快地处理数据。(腾讯)

 

今日思想

如果我们还在用流量化的观点去做后流量时代的事情,肯定会挂掉的。

——黄峥

 

作者:静静,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i黑马

]]>
我对共享单车的6点看法:两强PK进入生死时速,但合并还远未到时候 //www.f-o-p.com/59787.html //www.f-o-p.com/59787.html#respond Tue, 24 Oct 2017 03:36:00 +0000 //www.f-o-p.com/?p=59787 3 (48)

最近一个月以来,共享单车行业热点不断,从“打脸者”朱啸虎鼓吹合并,“黄金单车”酷骑退不了押金以及CEO下台,摩拜设立专门的网约车部门,硬件材料和技术不断升级,两巨头各种出海进入新的国家,简直令我等旁观者眼花缭乱。

一、颜色才是最够用的,但这个战场已经对新玩家关上了大门

一年之前,差不多是共享单车类项目普遍开始火起来的时候,资本和创业者疯狂涌入,其架势让人觉得“百车大战”又要一触即发了,而车身的颜色很可能会不够用。

直到最近曾推出过黄金单车的酷骑传来濒临倒闭的消息,公关小能手朱啸虎宣称ofo摩拜已经占据市场95%的份额时,大家才发现,这场大战可能还没怎么打起来,就已经消停了。

大部分的单车品牌,根本来不及布局全国市场,可能就已经因为资金链、供应链和丢失率的问题,停止了投放,甚至关闭了公司。

悟空单车,酷骑单车,町町单车等,还有众多说不上名字的单车品牌,可能你都从未真正见到过它们的产品。

部分单车在布局了一个二线城市几百辆车的时候,宣传稿件就已经满天飞了。核心的原因还是因为,尽管共享单车在很多的案例解读中(主要是朱啸虎的那段收益成本测算)被认为是一个能够自己赚钱的不错生意,盈利体量甚至够上A股创业板,但当对手是在烧钱铺量而你只是第三名进入这个城市靠后的玩家,用户甚至都不会用你,那你来不来又有什么太大意义?

一旦涉及到快速铺量,那共享单车的模式就重了去了,需要自造车辆,并配备很重的人工地面运维团队,没有融资根本无力支撑高速铺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

当上过央视对话节目的酷骑都无法融到钱的时候,这场战争已经对新玩家关上了大门。而车辆的颜色嘛,依然是很够用的,只是这早已不是单车大战的重点了。

二、ofo和摩拜趋同化发展,但远未到合并的时候

从很多的方面来看,ofo和摩拜两家公司整体上是在不断趋同发展的。比如摩拜的重量和成本在不断走低,ofo升级了让人诟病良久的智能锁,都背靠支付巨头,同网约车平台合作,发展电动自行车,大规模国际化布局等。

本质上来说,两家除了名字和颜色,什么都可以一样。

但这样就意味着合并迫在眉睫么?我认为不是的。直接参照过去几大互联网行业老大和老二最终合并的例子,得出两家最终一定会合并的结论,其实并没有太多意义。

合并,其实需要无数的前提,然而当下的ofo和摩拜都还远未具备。

比如,一个用滴滴的司机,可以同时用快的拉客,当年双向补贴的时候很多司机都这么干过;一家用美团接外卖单子的餐馆,也可以同时用饿了么和百度外卖;一家街边维修小店,很可能同时在58和赶集上都进行着推广

本质上,这些最终合并公司的产品,在很多层面上已经完全同质化了,个人用户也是哪家红包多就用哪家的服务。所以,不管是对于b端还是c端来说,合并后都没有什么太多的转换成本。

然而ofo和摩拜在全国投放出去的千万辆自行车,以及背后的供应链和自有工厂,不可能说合到一起就合到一起了。

最关键的是,尽管都是单车,两者的产品和服务仍有很大的不同。

从校园起家的ofo原本想做的是大学里的自行车租赁共享平台,从城市起家的摩拜原本想做的一辆高品质的科技单车,两家对于共享单车(实为分时租赁单车)这件事的理解,还有诸多不同的地方,而这些不同也正是导致那场著名的朱啸虎PK马化腾事件的导火线。

据报道,朱啸虎在今年6月就是否有可能合并的回应是:“ofo投资人和摩拜的投资人在认知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从目前来看两家共享单车企业不太可能会走向合并。”

再比如,如果大战继续打下去,只有当这个市场本身已经没有任何增量了,就看谁家的补贴多用户就用谁的时候,此时投资人的钱相当于是直接毫无保留的送给了用户.

换句话说,也就是投资以后两家的估值没有增长空间了,从资本层面的利益角度来说,才有极大推动两家合并的动力。

典型的比如滴滴和优步中国当时的局面,从VC那里融来的钱都用来补贴司机和用户了,滴滴一年烧了40亿,优步中国是20亿,还都是美金。

但ofo和摩拜除了在更多城市投放更多的车辆,还忙着升级自己的产品,布局智能硬件和大数据系统,远未到这样的地步。

再再比如,双方对合并后,谁主谁次,比例如何分配,达成共识了的时候,可能合并才走到了最后一步。

典型的比如当年58和赶集经历了艰难的谈判,杨浩涌觉得自己还能打,拖着继续干;滴滴和优步中国因为合并后股份比例谈不拢,又硬生生打了半年,才有最后的收购和相互入股。

合并后最重要的事是,就算双方品牌可以同时保留,居于次席的那一方的团队基本宣告出局了。比如携程去哪儿,美团和大众点评,58和赶集,几乎没有例外。

在这些case里,基本上在合并前,不管是在投资人眼里还是在普通用户眼里,其实谁是老大谁是老二已经很明显了,合并的结果才有可能发生。

而ofo和摩拜,打到现在其实一共也就两年不到,摩拜是2016年4月正式开始在上海铺量,从北大起家的ofo进入北京市区甚至比摩拜还晚。

期间两家互有胜负,但格局远未敲定,你说戴威和胡玮炜,现在谁甘心接受自己和自己团队出局的命运呢?

三、ofo的高效拉新和破窗效应

下面分两块说说ofo和摩拜的运营策略,总体来说在最开始的时候,它们还是泾渭分明的两种单车产品。

ofo单车用料普通,只配了机械密码锁,起家于素质高但范围窄的校园市场,一开始做的还真是基于c2c的单车共享平台,当时你甚至可以把自己的单车交给ofo共享而换取免费骑其它ofo单车的机会,而不是后来的自造单车,所以ofo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对很多单车黑科技材料并无什么实际需求。

进入城市后其依然通过低成本快速铺量,我在线下的车多,用户就更有可能因为看到我的车而用我。单车行业如此令资本着迷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流量基本来自线下而非昂贵而又垄断的线上。

差不多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摩拜在城市市场的市占率和日活等数据,是领先小黄车不少的,但到了今年年中,从QuestMobile和Cheeath Lab等几家的数据来看,ofo已经在用户量层面全面赶上了摩拜。

而按照两家各自的公关数据,ofo到年底计划进入20个国家的200个城市,达到2000万辆投放规模。而摩拜的计划是开通180个城市,达到700万辆的投放规模。

我认为从两家的不同发展模式来看,小黄车在城市里的“奋起直追”是可以理解的。极低的造车成本,坏了以后也并不做太多拖回维修,就是不停铺新车,配合着极低的价格,低于业界平均水平的押金,小黄车很快在城市单车战场撕开了一条口子。

但随着ofo的坏车越来越多,运维又没跟上,没有GPS定位根本找不到车,“破窗效应”也开始显现。

早期投放的僵尸车和坏车在用户体验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如果一位新用户使用的时候连续2-3次碰到坏车,即使满大街充斥着ofo,又有多大意义呢?

所谓破窗效应,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如果按照这样的局面一直打下去,那摩拜只要撑住这段ofo投放攻势最凶猛的时期,其精细化运维方面的优势就能慢慢体现出来。

当在一个城市里新车铺无可铺已然饱和的时候,如何运营好现有车辆才是最致命的问题,而这无疑是摩拜的优势。(下面会具体说到)

尽管随着北上广深都出台了停止共享单车投放的政策,强行停止了两大单车公司之间无休无止的投放大战,而且看上去对以量取胜的ofo尤其不利。

但我认为,起码在一线城市,靠数量决胜的时期本来就早已过去,未来必然是属于精细化运营和出行场景叠加的。

ofo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召回自己的旧车,将最新配备智能锁的车投放市场(或者也可以直接在旧车上换新锁?),以备即将开始的存量大战。

转型尽管会有阵痛,但现在的它可以说在今年上半年的城市单车大战中已经获得了局部优势(不要忘了本来它在城市里根本就没车),再加上资本的支持足够他们去做这个转型,从单车的量和质都追上摩拜我认为机会还是很大的。

那么在海外市场,ofo的铺量策略还能奏效么?从现有数据来看,尽管前景令人向往,但其中不论ofo、摩拜还是小蓝单车,在海外所有国家加起来的投放量还不足3万,不如北京一个区的投放量。

ofo最早进入的英国剑桥,试水的成分更多,至今也就投了不到500辆车子。

共享单车的盛行其实基于中国和部分亚洲国家的现实状况,比如人口密集,高楼紧凑,单车使用场景非常普及;而欧美国家公路发达,大部分人居住在城郊,上班去市区,这个距离对于骑行来说太远了点,如果是购物那更不方便了。

现阶段海外市场唯一可供规模化的场景,就是国外的旅游景点里让中国游客去骑,所以我对共享单车的国际化非常不看好,起码国内的打法一出国完全都懵逼了。

四、摩拜的智能锁和精细化运营

摩拜单车因为很早就有GPS智能锁,所以在运维效率上比ofo高了一倍不止。因为就算ofo单车可以不断迭代和升级,但其实也不像app的升级,你更新了用户就用上了,单车的产品升级后,已经投放出去的那么多车其实还算是老版本。

由于摩拜一开始的推广方向就是城市,所以天然考虑了丢车和大范围找车的问题,城市的环境和使用人群也更复杂,使其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求也更高。尤其在早期,摩拜的车尽管重(第一代25公斤),但确实更好,虽然同时也增加了它的成本。

哪怕摩拜在推出成本减半的摩拜Lite后,摩拜的铺车速度也不及ofo,但是车越多,摩拜的运维成本优势越明显。

原本,这是一个时间是摩拜的朋友的故事。但是因为其中有资本的催化效应,导致摩拜的运维优势还没能完全体现出来,ofo的智能锁单车已经慢慢跟上来了。

为什么智能锁如此关键?因为它内置了GPS+SIM卡的定位,如此一来就有了一个虚拟聚合的威力。虽然一个城市很大,方圆几十甚至几百公里,但是它其实可以把它虚拟在一个超级电子围栏里。虽然地理位置分开了,但是在后台,它其实还是在一个聚合点里面,这就为后期的精细化运营提供了方便。

胡阿姨曾经多次表示过对特斯拉创始人Elon Musk的崇拜,从一开始她的意向来看,很可能真是如其所说,想做一辆更好骑更高端的公共租赁单车。只是面对ofo的车海战术,摩拜不得不在某些方面做出取舍,才能在数量竞争中保持一定的战斗力。

毕竟,身边立即有车,比骑行体验更重要,因为大部分的单车出行是短途骑行,体验对部分人来说是第二位的,不要太糟糕就行。

摩拜的智能锁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领先,但我认为这个领先优势有限,且容易被追平。同时,光凭酷炫的智能锁,很明显不能结束这场战斗,ofo和其背后的资本方不可能就此放弃。

半年后再看,我们应该就会在各种骑行场景中比较大概率地面对两个在自行车结构、性能和质量等各方面都不相伯仲的ofo和摩拜了。到时候要挑,可能真的要凭那天的心情波动和品牌喜好了。

摩拜的精细化运营里,最令人拍手叫绝的莫过于红包车了,用户骑行指定的附近红包车10分钟以上,就可以抽取1-100元的红包金额。其充分利用了GPS定位装置的优势,通过红包的激励去驱动用户帮助其做零散位置的车辆归位,起码能做到让用户把很多冷僻位置的车给骑出来。

而因为红包里的钱有提现额度要求,用户会更倾向于下一次继续使用红包内的钱去骑摩拜,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二次使用率。

相比打车软件补贴大战时期的给钱直接用,在我看来,摩拜红包车是一个一举三得的形式。从运维角度来说,靠用户虽然不可能搞定所有的工作,但由此一定程度的减少人工成本却是可以做到的。对摩拜单车来说,这种趣味活动的形式不但增加了用户对品牌的亲切感,任务型红包在资金使用的效率上也更胜一筹;同时对用户来说,有免费而且质量不错的单车带你去目的地何乐而不为,并且获得的红包还方便下次继续用。

五、出行场景的叠加是一种必然:重点是“人均单次出行距离”的不断提高

在城市出行的交通方案中,共享单车作为一种公共交通的替代方案,在某些场景下是有着极强刚需的。

针对公司或者住处在地铁站周边1-3公里范围内的人群,共享单车提供了一种性价比极高的方案,因为这个距离不近也不远,打车不划算公交又太慢,花个一两元钱骑车过去是最合适的。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在地铁站附近的共享单车的密度越大,地铁站的服务半径也越大,而且地铁站附近的房租随着距离下降的程度也越缓慢。

在1-3公里的范围之内,共享单车会给附近的房租递减带来缓释效果。不过在密度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效果也会消失。

但是,如果单车用户想要去更远的地方,比如5-10公里的距离,并且并非放假休闲而是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一路骑过去就有点累了。这个时候如果给他们提供共享电单车的服务,绝对是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摩拜和ofo已经同时在进行共享电单车业务的相关准备。市面上,已经不乏共享电单车的创业企业,如7号单车和享骑,在今年年初的时候,ofo也曾和云马电单车(不是马云做的)合作推出过小黄车定制版。

相较于这些小玩家,ofo和摩拜的直接入局显然更具竞争力。从现有共享电单车的运营情况来看,遇到最大的问题莫过于成本。

一方面,生产带有电瓶的单车会两倍甚至三倍的提高成本,这样一来对资金量的需求量也就会成倍提高。

据第一财经报道,日本的三大运营商之一的NTT DOCOMO就推出了自己的共享电单车Docomo Bikeshare,每辆成本为10万日元,也就是6000人民币左右,在日本已经投放了5000辆车。

哪怕中国的人力和材料成本都更低,共享电单车的成本估计还是在第一代摩拜单车的制作成本(2500元)的2倍左右。

由于要推动这样的业务,它的模式和共享单车其实是类似的,如果整体投放的车辆不达到一定的阈值,单区域的收入支出很难达到平衡,整个业务的规模也就很难做起来。

而眼下共享电单车作为新生事物,其相对高额的押金和费用,造成很多人并不会将其作为车型首选,因此每辆车每天的使用频次远不如共享单车。

另一方面,每天对于车辆电池的运营维护要求非常高,如果某辆车当天使用后,或者一天使用多次后无法完成充电动作,它放在那儿就会成为废车,完全无法形成线下吸引客流的目的了,就和ofo的坏车僵尸车一样。

而要保证随处可停的电动车还随时保持充电状态,太难了。共享电单车的活动范围远超共享单车,在极端的case下,用户甚至有可能骑着车直接出城去郊外然后不带回来,而要对这样一辆车进行维护,显然不管是成本还是复杂度都呈几何级数提高。

现有大部分共享电单车企业采取的办法是,指定归还区域,一旦偏离甚至会有人工客服直接打电话过来提醒你,这样方便下一次的租赁和集中充电。但由此可以想见,这种模式并不利于共享电单车的大规模推广和使用。

不过理论上来说,当共享电单车的投放达到一定的体量,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都可以再降下来,而电动车的骑行比自行车确实要省力得多,特别是在上坡上桥等路面状况下,同时用户也能骑更远的距离。

如此一来,共享电单车业务的推出,势必会让用户更高频次的使用现在ofo和摩拜的业务,进一步取代很多打车和坐公交地铁的出行场景。我认为对于已经达到如今这个体量的ofo和摩拜来说,电单车是必须做的场景叠加业务。

如果双方背后的资本决定继续打这场仗,动用的资金规模会迅速比肩当时滴滴和优步中国决战时候的双方融资规模,也就是连续的融资好几轮10-30亿美金的资金,并且会很快花完。

虽然我觉得这样的烧钱体量还是远远不够,但市场里现在在资金端的供给依然足够支撑这样的战局。财经杂志曾经报道:“在网约车之后,共享单车之前的当口,中国市场的资本一度坐拥大量现金,像上方盘旋的秃鹰一样渴望参与战争。”

在我看来,对于单人出行的场景来说,单车公司肯定不会将自己的定位局限于是一家自行车制造公司,否则估值的进一步提高靠什么支撑?真的靠海外布局,我认为暂时来看是不现实的。

ofo和摩拜应该不断围绕用户的需求和场景,持续通过材料和设备的提升(最近两家都在把原有车型做减重的同时加入内变速),去提高“人均单次出行距离”这个指标。

我认为长期来看,现在两家巨头都有动力去做好共享电动车,唯一要担心的可能依然是政府监管对于电动车的限制,比如北京已经发文禁止某个速度以上的电动车上路了。

(美国一家名为Jump的共享电单车,外型十分酷炫)

六、单车的突飞猛进和位置尴尬的滴滴

1)打车业务的频次不如共享单车,滴滴的未来很尴尬

但是,当共享单车本身的服务不断普及,包括共享电动车在内的能够提供更长距离的出行服务也变得足够好的时候,滴滴的位置就会很尴尬。据36氪报道,由于共享单车的大规模盛行,滴滴快车业务的起步价订单已经受到很大影响。

有上海快车司机表示共享单车推免费骑行的时候:“自己的单量少了20%”。也有南京快车司机表示:“从去年年底共享单车大量进入之后,他发现快车的起步价单减少了三成以上。”

从用户场景来说,不得不承认,共享单车已经对滴滴的快车订单构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替代。

而仅仅从绝对订单量上来看,根据最新三方各自宣称的数据(都未经第三方机构独立核查),滴滴的日订单量在2000万,而摩拜的日订单在3000万,ofo的日订单在2500万。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滴滴经过5年的烧钱大战,打车这个市场的业务量已经基本饱和了,而ofo和摩拜的单量应当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

很明显,单车出行是一件比打车出行频次起码要高一倍以上的c端业务。

尽管滴滴已经投资了ofo并成为最大机构股东,但在出行场景里,面对相同的用户,高频打低频一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滴滴拿下顺风车、大巴和代驾的时候就是如此,现在同样的情况反过来作用在了滴滴的身上。

基本上,一旦ofo和摩拜都推出共享电动车产品,不说订单量超过原有的单车业务,这两家势必能获取更广泛的用户,同时滴滴的快车订单将进一步受到影响。

滴滴的营收因此减少只是一方面,如果快车司机接不到足够单子,每个月赚不到满意的钱,转而不干快车业务而去干别的工作,那么司机端数量的下滑,势必将导致滴滴用户打车体验的进一步下降。

在司机新政正式执行后,网上就出现了大量用户对于在滴滴上打不到车的抱怨。

我认为,ofo和摩拜从共享单车公司转型为同城出行方案服务提供商,只是时间问题。滴滴更多是平台模式,撮合乘客(租赁公司)和司机;而ofo和摩拜则是b2c自营模式服务乘客,这就像极了淘宝京东之间的竞争。

长远来看,双方都可以进入对方的领域:淘宝可以有高端的天猫甚至是自营的服务,京东也可以做交易开放平台。

2)颠覆式创新和不断增长

尽管滴滴依然有自己的护城河,比如高品质的专车服务。但是从破坏性创新理论(Disruptive Innovation)的启示中我们可以知道,低端产品如果切开始走高端产品的用户,那么这个过程会不断持续,直到高端产品的生存空间完全被挤压殆尽。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解答》(The Innovator’s Solution)一书里,详细阐释了破坏性创新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有用武之地。当之前的“延续性创新”(下图中左边的斜线)在不断的更新迭代中,已经超过了“刚好满足客户需求的性能”的那条线,后面才有成本结构更低或者以全新的方式提供服务的“破坏性创新”登场的机会(下图中靠右的斜线)。

而用户则会渐渐离开“好的过头”的延续性创新,转而选择更具性价比,或者便利性更好,或者更具个性化的破坏性创新的产品。

我们经常会看到的例子是,用户不再关心产品的“质量”,而是更加关注产品的“外观”,或者产品的“便利性”。

在滴滴不断向更好的出行服务提高的时候,其实也在不断超出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候的出行需求。

从长远的合理推测来说,打车出行服务会不断向多人的、长距离的品质出行场景迁移,比如差旅打车,接送客户和出远门购物等。如果没有恶劣天气的影响,单人出行的中短距离出行完全可以由单车结合公共交通满足。

而更要命的是,低端产品在占领根据地后,会不断自我成长和迭代,以服务更多用户和获取更多利润。

除了前面讨论的电动车,摩拜已经全面接入了首汽约车,并专门成立网约车事业部,同时尝试连接类似曹操专车和嘀嗒拼车等中型打车平台。摩拜的app里已经增加了专车的入口,可能未来也会接入拼车的入口。

从用户场景来说,当每一个用户打开摩拜app后,如果觉得附近没有合适的单车,或者觉得天气不太好身体有点累,都可以很方便地选择打车出行。

打车其实是摩拜为原本就有着出行需求的单车用户提供的“更好”的服务,并“顺便”抢走了那些低频产品的用户。

3)远远观望的AT,左右逢源的美团和身处困局的滴滴

现在的局面,表面看上去是滴滴+ofo正面PK摩拜+首汽,而在ofo和摩拜数据相差无几的同时,滴滴在打车出行领域对于首汽的领先优势依然非常大。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摩拜的背后还有美团的支持,而美团同样也在涉足打车业务。尽管还只有南京一个城市,但美团已经和摩拜展开了合作。

由于王兴个人对摩拜有过投资,美团app也已经接入了摩拜的服务,如果美团的打车业务选择和摩拜协同发展,打车市场未来的格局会更加扑朔迷离。

我们知道美团的创始人王兴非常喜欢聊跨界,这总给人带来一种威胁的可能性。虽然他自己在接受专访时提到:“太多人关注边界,而不关注核心”的言论,但我们知道美团总能在进入一个新领域时造成原有格局的激烈动荡,尤其是那些原本就属于生活服务的领域。

虽然这些任何的“跨界”看上去都可以统一在诸如什么“吃得更好,活得更好”的口号下(话说我真觉得这样一句话作为企业slogan,逼格真的没有了,和马爸爸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差了18个史玉柱。),但是美团这样一个搅局者的入场,确实足以滴滴担心不已了,因为不同于共享单车的业务,这两家公司争夺的是同一批司机和乘客。

尽管打车业务只做了南京一个城市,但美团在最新的融资后已经给出是否会进入一个新领域的衡量标准:“倘若新的行业在未来会发生很大变化,且行业里的商家和消费者满意度并没有很高,那么也是值得美团点评去尝试的。

那么由此来看,打车市场确实满足了美团这个新进入某个领域的条件。

美团过去做的,是连接商户和用户,商户包括餐厅、影院和酒店等。而在打车出行市场的核心,是连接司机和用户,而司机基本是由租赁公司去招募管理的,这里的租赁公司就像极了“商户”的概念。

而我们都知道美团有一支极强的地推铁军,比如,南京的美团打车业务就由当地的到店团队负责,拓展能力强且对本地市场十分熟悉。

但是,美团直接用滴滴的模式打滴滴,我并不看好,因为这是在滴滴原有的能力圈内和滴滴直接竞争,尽管也能抢下一些业务量,但最终无非就是继续烧钱争抢司机和用户,这是滴滴擅长的事情。

比如美团在南京的打车业务推出后,滴滴迅速推出了一款介于专车和快车之间的服务:优享,并在几个月内交出了日单量100万的答卷。

这样一来,美团打车业务的规模起量就受到了一定的遏制,原本专车和快车之间确实有一批用户处于被服务的空白地带,现在也慢慢被滴滴填上了。

但是另一方面,美团自己做打车的一个优势是,美团能通过打车业务盘活自己其他业务的服务场景。

比如美团打车可以和美团的电影和酒店业务产生联动,我邪恶一点想,年轻情侣在猫眼订票看完电影出来,自动帮你叫好车(因为知道你在哪个影院几点种看完),然后帮你推荐附近的美团酒店,这画面,想想就啧啧了,或者用点评帮你推荐附近的美食餐厅也行啊。

当然因为滴滴这种级别的巨头存在,不管美团怎么做,这势必会是一场极其残酷的补贴大战。如果能通过摩拜去撬动这个市场,可能是对于现在多点开花的美团(外卖和酒店领域还有不少硬仗要打),更理想的一种选择。

那么,站在ofo背后的阿里,和摩拜背后腾讯,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除了流量和免佣之类的合作外,我认为尽管AT也很重视共享单车领域的争夺,但毕竟人家4000多亿美金的市值放在那里,怎么打都不会对人家的主营业务有什么影响,所以他两不会像滴滴和美团那么上心。

暂时看,ofo和摩拜给AT提供的更多是支付入口、数据价值和物联网探索方面的试验,这两家单车巨头的未来还是得靠他们自己。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为什么我一直在说滴滴的位置如此尴尬。

一方面,你得提防频次更高的单车产品开始抢你的用户;另一方面,还得提防像美团这样地面实力强大的对手跨界而来。

这就是怎么打都是在自家的后院打,怎么打怎么不舒服。而看上去,滴滴不太可能自造单车去抢ofo摩拜的市场,对美团的影响也仅限于放出投资饿了么钳制美团外卖的烟雾弹。(而实际上滴滴早就投资过饿了么,两者之间至今并没有产生什么业务协同效应。)

那如果滴滴去做团购、外卖和电影呢?哦,确实可以这么想想。

滴滴在部分主营业务受到不小影响的情况下,看上去只能选择“被动防守并不断推出更好的打车服务”这一条路了。

可能,对于滴滴最好的归宿,就是全资收购ofo。

由此,它可以将自己打造成高一家集共享单车+打车服务为一体的公司,整个同城出行领域超级巨无霸的故事就说圆了。

这也难怪就算在自己和ofo的共同投资人朱啸虎的态度都明显转为“ofo摩拜两家应该合并”的时候,滴滴的态度依然如此强硬:“除非滴滴能对ofo保证足够的控制权,否则不考虑合并”。

 

本文作者@柳胖胖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信息流广告投放  广告投放平台

78

]]>
//www.f-o-p.com/59787.html/feed 0
一篇文章读懂流程图|附共享单车全流程解析 //www.f-o-p.com/59208.html //www.f-o-p.com/59208.html#respond Wed, 18 Oct 2017 09:54:59 +0000 //www.f-o-p.com/?p=59208 3 (6)

对于任何产品设计来说,构建流程都是一个绕不开的环节。其奠定了后续的产品框架,是用户体验的基石。本文将从定义和分类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流程图的作用以及画法。

定义

流程——顾名思义:水流的路程;事物进行中的次序或顺序的布置和安排。流程是自然而然就存在的,它可以不规范,可以不固定,可以充满问题。

由两个及以上的步骤,完成一个完整的行为的过程,可称之为流程;注意是两个及以上的步骤。

流程图的核心就在于如何排布事物进行的次序,不同的顺序可能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

目的

产品经理画流程图的目的不外乎几点:

  1. 流程图为产品设计基石,可以保证产品的使用逻辑合理顺畅
  2. 传达需求,用流程图来更好地表达产品逻辑
  3. 查漏补缺,检验是否有遗漏的分支流程

分类

流程图以描述对象分类,包括:业务流程图、页面流程图、功能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等。

业务流程图(Transaction Flow Diagram, TFD)

先以宋丹丹小品中的一个脑筋急转弯为例:把大象装冰箱,总共分几步?

三步:

  • 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
  • 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
  • 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这看似是一个笑话,但其实蕴含着很强的逻辑思维。首先这里忽略了很多现实中的限制条件。比如,以大多数冰箱的容积都不可能将大象塞进去;比如是否能把大象切成块放进去?如果把大象塞进去,它会不会又跑出来?但抛开这些限制条件,那把大象塞冰箱的极简流程就是三步。打开冰箱门,把大象装进去,最后把门关上。

我们做业务流程图,其实很多时候都需要具有把“大象塞进冰箱”的思维方式,抛开很多现有的认知局限,将具象的行为一个个抽象出来。

结合上面的例子,再来细细品味“业务流程图”的定义:

抽象地描述事物进行的次序和顺序,不涉及具体操作与执行细节。在互联网软件行业通常指脱离产品设计的用户行为流程。业务流程图是一种系统分析人员都懂的共同语言, 用来描述系统组织结构、业务流程。

不管是否理解上述定义,下面带着抽象思维去思考购物行为的业务流程图应该是什么样的?

以上的三步组成了一个最简的一个流程,其完全涵盖了任何购物行为的核心。无论是网购还是在实体超市,都是以这三个行为为主体,然后进行扩展的。相对于大家平时看到的复杂的网购流程图,以上的三步流程简直简单的令人发指,而这恰恰是印证了大道至简的原理。我始终坚信无论再复杂的事情都能简化为极其简单的事情,如果你无法将其简化,说明只是你没有理解其核心。

依据上面的最小流程单元,我们下面尝试能不能将其扩展,尝试套用在更细节的流程图上面。

页面流程图(Page Flow Diagram)

定义:指电子产品具体所呈现的页面跳转流程图。其承载了业务流程图所包含的业务流转信息。

下图以淘宝为例,展示出了网购的页面流程。

由上图红框中的三个节点我们可以看出,页面流程图依然是包含在业务流程图的。这恰恰符合定义中的要求,同时也印证了页面流程图的正确性。相较于一开始的极简流程图,现在的流程图已经渐渐变得复杂了一些。我们将抽象的业务,映射在了具象的页面上,用软件的页面承载起了业务需求。而以上就是由业务流程图到页面流程图的转化过程。

功能流程图(Function Flow Diagram)

定义:指单页面内或多页面之间的功能操作流程,其包含在页面流程中。

任何功能都是被包含在页面内的,但一个页面内往往不止一个功能,所以单单页面流程图可能无法完整表达所有流程,而这时就需要用功能流程图来更加具体表达每个页面内所包含的功能。

由上图红框中的四个节点我们可以看出,功能流程图同样也是由页面流程图拓展而来的。功能流程图是在页面流程图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变得更加复杂。同时也渐渐变得像大家日常看到的流程图一样。

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

定义:特指软件产品中,描述数据在不同节点被处理的过程所画的图表。主要表达计算机程序对于业务的实现原理。用户在功能流程图中的每一个操作,对应都会反映在数据流程图中。同时,数据流程图也可以叫程序流程图(Program Flow Diagram)。

它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利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的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的情况。数据流程图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可能业务流程图、页面流程图和功能流程图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数据流程图恐怕了解的就比较少了。其实,每个流程图中都有一个核心伴随着不同操作在整个系统中不断流转。比如业务流程图大多以人为核心,每个节点都是在传递人的不同行为。而页面流程图和功能流程图也类似,都是以人的操作行为为核心,在不同页面和功能间进行流转。但数据流程图不同,它是以数据为核心,展示整个系统中,数据是如何被处理的。

其更偏技术思维,更多的是展现后台程序的实现原理。所以,常常是开发人员绘制此图,而产品经理涉及较少。但随着产品经理地不断成长,向上提高到战略层,而向下则会深入到实现层。理解程序的开发原理和背后的数据流转,无疑会让产品经理对产品设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下面仍以购物流程为主题来展示数据流程图。

相较于之前的图表,数据流程图增加了新的维度——程序。客户端在展现用户操作行为的同时,也表达了程序在用户行为背后的动作。而往往大家说一个产品复杂的时候,可能只注意到了它的前端交互复杂,而忽视了后端逻辑的复杂。对于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来说,不止要关注前端的用户体验,更要能看清事物背后的逻辑。毕竟人人都可以对用户体验指手画脚,而说到程序实现,那可就体现出产品经理的专业性来了。

小结

以上几幅图片分别展示了一个产品的业务流程、页面流程、功能流程和数据流程。从中可以发现,由业务到页面,再到功能,再到数据处理,是顺序拓展的。一个产品的页面或功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依据业务层的各个节点和流程进行设计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做产品设计时一定要先理解业务的原因。

在初步学习画流程图时,尽量将业务、页面、功能和数据区分清楚,并且逐层递进,不要把多种类型的流程图混杂一起。这样反而会将思想搞得混乱。

流程图的颗粒度

所谓流程图的颗粒度,其实就是指流程图的细致程度。

我在画流程图时也常常会犹豫纠结,这个功能点用不用描写得更详细?这条分支用不用标出来?这个和服务器的交互事件用不用在流程图体现?等等这些问题,也都是产品经理在日常画图时会遇到的。

依然拿购物流程为例,最简的业务流程分为三个步骤,那如果细化一些,是否可以画出不同的流程图呢?

显而易见,即便针对同一个流程,也能画出不同的流程图。如上图,将挑选商品拆分为三个步骤,将结账拆分为两个步骤。但两个流程图依然表达的是一套流程。而这就是每个人对于颗粒度的把握有所不同。有很多新人总想一步到位,一次画出完美的流程图。但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不可取的思维。任何完善的流程图,都需要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

理论上来说,流程图的细致程度越高,产品设计就越准确顺畅。但实际情况中,过度的详细反而是浪费时间。而对于度的把握能力,则需要经验积累以及团队磨合,这里也是体现产品经理对颗粒度把握能力的地方。我们画流程图的最终目的是让团队成员理解我们的产品设计,而不是需要画一幅非常详细的流程图。理想的情况应该是以最简的形式,画出团队都能理解的图表。

流程图画法

上面讲解了流程图的定义和分类,下面就进入具体的流程画法讲解

流程图基本元素

以上为流程图中最常用的几种元素。不常用的元素就不在此展示了,大家可以在Microsoft Visio中查看。

泳道图

泳道图是流程图中的一种画法,是将流程图中的一些流程节点按操作角色的不同而划分。比如刚才的数据流程图其实就采用泳道图的画法展示,其中顶部为两个不同角色——用户和服务器。同时在竖向的基础上也可以添加横向泳道,以不同页面来给操作分类。

对于涉及到多角色比较复杂的流程图来说,画泳道流程图会看起来更加清晰明了。

流程图的组成部分

流程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 主干流程
  2. 分支流程(异常流程属于分支流程)
  3. 子流程

下图是将之前功能流程图的例子作为主干流程,然后添加了分支流程。我们在画流程图时应该遵循先主干后分支的顺序来描绘流程图,因为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主干流程是最常用的路径。

主干流程和分支流程大家都好理解,那到底什么是子流程呢?在画流程图的过程中,有一些流程是会经常遇到的,比如登录流程、注册流程、修改密码流程。对于电商来说,可能有退货流程、购物券使用流程等等。如果每次画与之有关的流程图的时候,都将其再画一遍,那实在繁琐。所以,子流程就是将某几个具有逻辑关系的节点集合而成的,可以复用在各个地方。

下图就是将登录流程变成子流程后的流程图。

流程图的结构

流程图中大致包含四种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又称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基本上大多数流程图都是由这三种结构组成的。

案例

上面说了那么多理论知识和概念,那下面就开始真刀实枪地展示一个案例。本来一开始我想以电商产品作为例子,因为电商产品是需要极强逻辑思维的产品,并且比较常见。但后来发现淘宝、京东等都极为庞大和复杂,分析起来过于笨重。转而想起共享单车是个非常不错的教材案例。其产品极简,但背后却暗藏有趣的逻辑架构。尤其是市面上摩拜与ofo不同的产品解决方案,分析起来更加有对比性。

共享单车的前身

如果要追溯最早的共享单车,恐怕就是政府推出的有桩自行车。其推出目的无非就是缓解交通压力,以及减少环境污染。而当时受限于成本、技术以及大众人群的普遍素质,有桩自行车的解决方案是极其不方便的。想要租一辆有桩自行车,首先要凭身份证在相关单位办理IC卡,并缴纳押金和预存费用,然后租车和还车只能在定点位置进行。先不谈办理卡片有多麻烦,租车还车有多不方便,超时扣费有多惊人,如果只单纯将其用业务流程图展示出来,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依然以最简单的业务形态来展示使用有桩单车业务流程图:

单看有桩单车的流程图其实没有任何意义,真正的意义在于有桩单车和目前摩拜与ofo的横向对比,下面看一下两家共享单车的业务流程图:

很明显可以看出,无论是有桩单车、摩拜单车还是ofo单车,在业务流程图上竟然没有太大区别。那为什么多年之前政府主导的有桩单车平平无奇,而2016年末出现的共享单车红极一时?那摩拜和ofo两款截然不同的单车,区别点到底在哪里呢?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分析每个业务节点,剖析其功能。

因为单车的使用流程不仅是在APP上,还有一部分操作在实体自行车上,这时就不能单使用页面流程图,而是要直接使用功能流程图。并且这里的功能流程图不局限于页面内的功能,而是要表达用户对单车和APP的每一步操作。

首先看ofo单车,在APP中支付押金后,接着便需要寻找自行车。而这时我们发现,虽然ofo有多种单车样式,多种车锁机制。但本案例着重讲ofo第一代机械锁,与第二代伪智能锁。

这两种锁其实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产品解决方案,我们先讨论第一种机械锁。(所谓机械锁,其实类似于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密码箱。每个密码箱有预设的固定密码,通过拨弄表盘输入正确密码,即可开锁。并且机械锁的密码是固定的,不会改变)。

我们从路边找到机械锁单车,然后打开APP,输入车牌号或扫描二维码,从APP中得到本车的机械锁密码,然后输入密码,打开单车车锁。此时APP中会进行倒计时,倒计时结束则开始正式计费。最后,骑行到目的地后,需要将车锁关闭,并且必须在APP中点击结束骑行的按钮,才能结算此次行程的订单。

看完了ofo的流程,下面来对比看一下摩拜的流程。

摩拜的产品解决方案为,扫描单车的二维码以后,摩拜单车的车锁会自动打开,不需要像机械锁一样手动操作。并且在锁车后,摩拜单车自动会结束行程,无须在APP中点击结束。在下一次APP打开时,才会进行账单结算。

下图分别为ofo机械锁单车使用流程图和摩拜单车使用流程图(APP标识代表用户在APP上的操作)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摩拜的流程比ofo的少了两个节点,而这就是摩拜对比ofo第一代机械锁的优势。当然,ofo第一代也有其他方面是优于摩拜的,比如骑车的舒适程度。但本文主要聚焦于产品流程,所以并不在单车体验上花费太多笔墨。

纵观ofo机械锁和摩拜智能锁的解决方案来看,ofo明显是逊色很多的。机械锁带来的问题,不止是使用流程的复杂,还有很多是产品使用上的漏洞。比如,用户锁车后,必须手动将密码拨乱,不然下个人将可以免费骑行。比如,用户在骑行结束后,忘记在APP点击结束,会造成更额外扣费。等等还有很多问题,就不一一列举了。

说句题外话,这些问题ofo也都明白。机械锁的解决方案倘若只在封闭的校园内运行,那还差强人意。但一经投放到校外市场,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无疑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那为什么ofo明知问题,还要大量投放呢?原因很简单,以摩拜拓展的速度,如果他不在当时迅速走出校园,那么也许永远也没机会走出校园了。

言归正传。之前的讨论,一直避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找车”。抛开路边随机看到单车不谈,就拿地图找车来说,ofo第一代机械锁肯定是没有GPS定位的,为什么也能在地图上显示呢?

下面我们尝试画一下ofo对于解锁的程序流程图是什么样的。

我们从“APP扫描二维码/输入单车编号”此节点开始推导。我要开车牌号为XXX的单车,那么就需要得到密码,而所有车的密码,都应该放在ofo的单车数据库中。我们不论是扫描二维码,还是输入单车号,本质都应该是将单车编号传输给服务器,告诉它我要哪辆车的密码。服务器查询到此单车的密码以后,就传输回APP,我们就看到了此单车的密码。

因为节省车锁电源的原因,服务器此时并没有和单车联系,而是靠人工输入密码打开车锁。所以ofo在用户得到密码后,就会开始倒计时。倒计时内可以取消开锁状态;倒计时结束,则代表用户默认开始骑行,计费也从此时开始。

此时如果是iPhone用户的话,将ofoAPP最小化时,就会发现手机顶部电池电量条变成了蓝色。其实,这就是ofo获取单车行程的要点所在。既然机械锁无法向服务器传输数据的话,那不如让用户手机代替。以获取手机的定位来获取单车的骑行路线。并且在停车后,点击结束骑行时,上报位置,由此服务器来标记此单车停放的位置。而此时上报的位置其实并没有单车。这就是ofo地图上有很多假标记产生的原因。

ofo采用的这种标记方法其实非常的粗糙,毕竟如果用户强制结束应用,也就获取不到骑行路线了。而ofo针对获取不到骑行路线的情况,也做了处理,那就是用标记起点到终点,然后根据地图提供的路线来显示路程。

上图我亲测的案例。红色箭头是我的实际骑行的路线,绿色线是ofo自带地图上通过起点和终点计算的路线。

下面我们继续分析ofo机械锁的程序流程图

注意上图服务内的部分,看起来步骤非常少,也非常简单,而真实的服务器肯定有更多复杂的逻辑判断。但对于产品经理画的流程图来说,不可能完完全全描绘编程中的技术细节,而且也不需要产品经理去帮技术想代码的实现逻辑。我们要做得是,理解程序宏观的实现逻辑。

比如,在扫描二维码后,为什么APP会显示这辆车的密码,而不是其他车辆的密码呢?很简单,服务器内肯定储存了所有单车的密码,而扫描二维码的过程就是将此单车的ID传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在数据库中找到密码后,返回给用户手中。

服务器在此处理过程中,肯定还会有其他的判断,比如此用户账号是否正常,有没有被封号?此单车是否已被标记为故障车?等等。但大家发现,上面的流程图内并没有画出这些逻辑判断,是我忘记了吗?其实并不是。这里又不得不提到本文的核心概念——颗粒度。此图想表达的是宏观的程序实现逻辑,是为了让读者更聚焦于问题核心,我们只需要着重表达主干流程就好。如果添加更多的分支流程、异常流程,那反而会影响读者的注意力。所以,还是老生常谈的那句话:画流程图一定要先主干,后分支,千万别在一开始就盲目追求细节。

言归正传,ofo的第一代锁的解决方案虽然漏洞百出,但依然用其巧妙的方式,实现了地图上单车位置的显示。ofo推出的第二代锁,改进了以往机械锁的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效果就是车锁的密码不再是固定的,并且锁车之后,不需要再点结束行程。那既然ofo的锁已经优化了,那为什么前文还称他为伪智能锁,他和真正的智能锁差在哪里呢?为什么ofo的车锁依然需要手动输入密码,而不是像摩拜一样,车锁直接弹开?为什么常常在地图上看到有车,而实际地点没有车呢?

下面引入一个80、90后童年的回忆:将军令。

“将军令”(又名网易帐号保护器) 是广州网易互动娱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高科技身份认证产品。它是专为保护网易通行证账号(游戏账号)、直销商帐号的密码而出的产品,其特有的60秒密码动态自动更新技术将盗号风险降到最低。

“将军令”的产生伴随着当年梦幻西游的风靡,其创新技术确实解决了大多数盗号问题。那将军令的实现机制到底是如何呢?简单地说明一下:首先,打开“将军令”,它会生成一串数字,你在登陆游戏时,输入这些数字,系统就会允许账号登陆。同时,“将军令”的数字是每隔60秒动态变化的,每次登陆时,“将军令”的验证码都会不一样。其实现原理,无非是“将军令”和服务器保持同一种算法,在同一时间,他们的计算结果是一致的。

回来 看ofo的伪智能锁,其实也是一样的实现原理。每辆车锁都有一个单独的算法保存在服务器,车锁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根据算法,变换一个密码。而当你打开APP,查看此单车密码时,服务器使用和车锁相同的算法算一遍当前时间下的密码,那此密码一定是和车锁当前算的是一致的。

下图为ofo伪智能锁单车的程序流程图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即便是ofo第二代锁,也并没有和服务器通信,其单车依然没有GPS,依然是靠用户手机定位。

摩拜单车的智能锁

上面分析了ofo的机械锁和伪智能锁以后,我们再来看看摩拜单车的智能锁,到底智能在哪里?

首先通过实际体验我们知道,摩拜单车是不需要输入密码的。抛开蓝牙本地验证密码的方式,那摩拜车锁需要和服务器通信,才能实现APP扫描之后自动打开。

下面依据此原理,画出摩拜单车的程序流程图:

由上图对比ofo的流程,可以看出摩拜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将自行车与服务器连接。让每一个自行车都成为一个终端,实时同步在整个地图上面。这样既获得了良好的用车体验,也收集到了用户数据。就解决方案来看摩拜是比ofo完善很多的。

以上就是整个ofo与摩拜解决方案的对比,其中我也画出了不同阶段的流程图。基本可以代表我分析案例的一些思路。最主要的还是让大家能够理解并应用流程图到日常产品设计与分析中。我们在构建流程图时,如果能按照本文的方法,由业务到程序,由简单到复杂,那相信一定会让你的思路更加清晰顺畅。

总结

本文从定义、分类以及画法,分层讲解了各种流程图的特点。尝试以教科书的方式来阐述其原理和机制。因为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流程图规范,所以文中难免有错误和理解偏差,也希望大家能指证与交流。

虽然本文的目的是介绍流程图,但其整个思维过程才是真正我想表达的核心。任何复杂事物都可以拆解为最小单元,然后由最小单元逐渐还原复杂事物。引申下去,这种思维方式其实是一种剖析事物的思维模型,熟练掌握以后可以套用于多种分析场景,希望以后有机会单独写一篇文章来详细介绍思维模型。

 

本文作者@臻龙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信息流广告投放  广告投放平台

78

]]>
//www.f-o-p.com/59208.html/feed 0
青瓜早报:微信、QQ群或实名;罗永浩称将iPhone用户转化成锤粉有难度;任正非点名致歉离职员工…… //www.f-o-p.com/54751.html //www.f-o-p.com/54751.html#respond Fri, 08 Sep 2017 01:27:21 +0000 //www.f-o-p.com/?p=54751
//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16/11/1-101.jpg早安艾瑞巴蒂,一起来看今天的早报吧…

一、头条:锤粉VS果粉

1、罗永浩:iPhone用户转化成锤粉有难度

日前罗永浩在企鹅问答“你有什么想问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的话题中回答了部分网友的提问,提及了“如何吸引用户从iPhone换成锤子”、“苹果近年来的表现”以及“锤子要凭借什么优势生存”的话题。

罗永浩坦诚,“因为计算平台的迁移对一个人是成本很高的事情”“我们(锤子)的用户人群跟iPhone的用户人群高度重叠,我们旗舰机很大比例上转化的是iPhone的用户”。

对于苹果在产品上的进步,罗永浩则认为苹果创新乏力,比如说电池比过去更大了,一会儿拉长了,一会儿拉宽了,一会儿压扁了等等。

0.jpeg

@鞋哥哥的日常:路过,我只见过我的同学用T2,身边还是用苹果的多。

@雨还是下不停1:都第三部锤子了,表示很好用。

@请你们吃子弹:成都政府也投了,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不看好锤子手机~

@余天盛:目前我觉得坚果pro唯一的问题是…… 太大了  另外语音输入+大爆炸编辑  写稿简直不能更爽。

@五味茶香_Allen:没用过不了解的人都觉得谁买谁是锤子,用过了就再也离不开了。

@宠物顾问Lucky哥:我不相信这个手机可以做起

@念法律的读书郎:哎,老罗这家伙,我们再给他点时间吧~

二、国内资讯

2、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出台 微信、QQ群将实名

9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简称《规定》),并于2017年10月8日正式施行。《规定》强调,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对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使用者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建立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合理设定群组规模,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并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使用者个人信息安全。

0?wx_fmt=jpeg.png

@深冬之寒:现在各种群、各种网络媒体太乱了,早该下重手整治了。

@风物长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支持国家新规。

@肉团团:我刚叫几个人吃饭建了个临时群,怎么办,要不要去自首。

@等待花开的大叔:你好,我想发个红包、加下群…..请填写下申请表格,分管领导签字上级部门盖章

@Mitchi陈:发红包?我们这办不了,你需要去税务局申请一下!

3、12城叫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

9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召集15家共享单车企业负责人,决定暂停在本市新增投放共享单车。据统计,全市投放运营车辆达235万辆。目前,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11个城市已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

0?wx_fmt=jpeg.png

@夏穆SUMMUR:共享单车现在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调度问题。

@成东:不让继续投放?那可以以新换旧么?不能换的话,再过半年就可能见不到ofo了。

@城墙拐角的家:上面那张配图太恐怖了,可以用蝗灾来形容吧。

@精分片段君:转战县城,那是才是大市场,要公交没公交,解决好防盗问题就行。

@富天睿:造成的乱象太多,厂商们也都在烧钱,暂停一阵儿止止损挺好。

4、百度程序员秒开智能锁 ofo称不适用于日常场景

近日在XPwn2017未来安全探索盛会上,两位百度安全专家利用一台便携信号嗅探设备,在分秒间实现远程截获ofo单车的开锁密码,成功开锁。对比,ofo方面回应称,目前初步了解到的破解方式属技术探讨性质,不适用于日常应用场景,不会对ofo系统正常运行以及用户正常用车造成影响。

@你的霸气来:共享单车出现以来,各家车锁都有或多或少的安全问题,厂商也需要多家注意最好保护。

@小岳酱:我亲眼见过两秒按开的小学生,刷新了我对这个傻白甜自行车的认识。

@天津IDO宠物:小区总有人私藏小黄车,邻居都举报了然而没人管,是不是压根就不想管。

5、任正非点名致歉一离职员工:你回来吧 是公司错了

近日,任正非转发了华为内部论坛名为《寻找加西亚》的帖子,内容十分动情:“加西亚,你回来吧!孔令贤,我们期待你!…是公司错了,不是你的问题。回来吧。”另外,任正非还发送全员邮件称“我们要紧紧揪住优秀人物的贡献,紧紧盯住他的优点,学习他的榜样。这要成为一种文化。”

0?wx_fmt=jpeg.png

@国杨:这哥们已经技术移民新西兰了。

@数学张宇附身:有一个员工,被他亲手创办的公司踢走了,后来那个公司快破产了把他请回来了,后来的事情你就知道了。他的名字叫史蒂夫·乔布斯

@打分:说明任正非也知道华为太官僚了,公司大了都会不可避免的走向官僚。

@深圳海岳:离职的员工是可以回原来公司工作。你回去过吗?

6、格力已为员工开建3000多套住房,董明珠表态不进入地产

9月7日消息,董明珠称:“格力这5年为国家创造的税收超过了600亿元,而过去21年加起来只有200亿元。”她透露,格力已经在珠海开始建3000多套的“两房一厅”,要让每个员工不用为一套房子辛苦一辈子。不过,她表示,格力不会对任何产业都“跨界”,不会随波逐流进入很多家电企业都在做的地产业。

7、星空琴行宣布回归 创始人已失联5天

9月7日上午,星空琴行微信公众号发布通告《「星空琴行」:我们回来了!》。通告称,星空琴行计划本周六起陆续全面恢复1对1课程的上门教学活动。消息称,星空琴行创始人周楷程自9月2日凌晨起无法取得联系,除周楷程以外的核心管理团队仍将以学员利益为第一,努力尽快解决目前的问题。

@老麦煮机:来自业务的现金是可控的,而融资是不可控的。星空太过寄希望于资本,这是第一次创业的人经常犯的错误。

@吴琼66:发廊会员卡也是一个道理吗,发廊跑路了,找谁要钱。

@ishuke520:盆友在星空上班,工资现在都没要回来。

@草尖上的蚂蚁:站在巨头肩膀上,就以为自己也是巨头。

8、小米内部6名员工串通贪污 涉案员工已被捕

9月7日报道,小米内部发布公告称,经查某业务线原负责人吴明锦伙同下属等6人,欺上瞒下,形成利益团伙,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供应商财物,涉及金额触目惊心,行为极其恶劣,严重损害公司利益。据此,公司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目前,涉案人员已被公安机关批准逮捕。

0.jpeg

@周星宁:事实证明,哪里都有这种现象。

@南城旧梦:怪不得货不够,跟供应商同流合污。肯定当黄牛私自卖了。

@带你去远方:回过头来想想,小米的性价比越来越低是不是与此有关呢。

@小熊他爸大熊:有了病,在表里,还可以挤脓疮,要是深入骨髓病入膏肓,那就不用救了。

@寄托梦想:互联网企业都开始各种腐败了,果然企业做大了就不好管了,贪婪是人的本性。

9、美团回应外卖员车祸频发:禁止按每单延迟处罚

外卖员交通安全问题正引发广泛关注。今年上半年,上海外卖行业的交通伤亡事故共发生76起。9月7日,美团外卖表示,将在年底前,通过调整激励考核、提升技术手段,解决外卖骑手的交通安全问题,如禁止按每单延迟处罚骑手,将优化接单系统,避免骑手接单过多。

10、京东取消部分7天无理由退货 拒绝做二手东

有用户发现,京东已取消部分自营商品中的七天无理由退货体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耳机,用户只要购买即便没有拆封也不支持退货。京东取消7天无理由退货,可能是因为之前不少网友称京东是“二手东”,大量退货严重影响了厂商利益和品牌名声。

0?wx_fmt=jpeg.png

@执笔从融:有些商品的质量确实无法恭维,但是这也不能全是京东的责任,毕竟只是发货的。

@天使在唱歌:我擦,这个无效吧,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网购商品七天无理由退货。

@君亦别:天猫看看有几个东西可以无理由退货,京东已经良心退货多少年被逼无奈才取消这个政策。

11、京东首次踏足海外联贷市场 寻求5亿美元贷款

消息人士称,京东正在海外联贷市场,寻求5亿美元贷款。中国银行、美银美林、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和渣打银行这五大银行很快就会被授予委托行头衔。这笔到期一次清偿的五年期贷款将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12、杭州设共享信用服务亭 不花钱可以先拿东西

9月7日消息,杭州已在地铁站等人流密集处设立了50余个“共享信用服务亭”。它无需人工,可以实现信用支付、借还等功能,是杭州市政府提升信用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这里,市民可以凭信用购买商品、借还雨伞、回收资源,同时还可以快速办理一些政务服务。

0?wx_fmt=jpeg.png

@赵健同学:一但政府愿意去做,这种场景会非常快的被复制。

@杭科职:未来个人信用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当金钱用。

@冷冷同学:今早在文海南路地铁口看到啦,硕大的土豪金机器里面仍空无一物,那就敬请期待吧。

@芝麻信用你们希望共享信用服务亭里有什么呢?

13、Facebook正悄悄在上海寻找办事处

9月7日消息,据《纽约时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近几个月来,Facebook正悄悄地在上海寻找办公场地。一旦投入使用,办公室将会用来开发硬件,并帮助Facebook在中国拓展其他业务。

@haokun:玛德!一直在门口蹭,就是不进来!

@Koaboe:估计进不来,要么就是一个中国版的facebook

@傲慢的胡上校:各国朋友迫切需要中国人民的表情包

14、央视和共青团共同推出了一款网游

9月7日消息,近日,共青团中央在官方微博分享了一款网页游戏《厉害了我的国》,现已登陆橙光游戏平台与360游戏。据悉,这款游戏是由央视财经和共青团中央共同打造,该款游戏引用科幻元素,带领玩家与跨越时空的伙伴一起冒险,见证中国的发展与强大。

0?wx_fmt=jpeg.png

@他在医院安好:下面怎么还有一大堆成精的动物?还有僵尸娃娃?不是说好了建国后不许成精吗?

@Easy:厉害了我的央和团。

@Camlann索尼:应该是 哇,厉害了,我们交的税。

@AMD:最近这种情况下看到这句“厉害了我的国”都觉得不真实。

15、前7月中国互联网企业总收入3848亿元,同比增29.3%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统计显示,今年1-7月,国内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规模增速提升明显,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3848亿元,同比增长29.3%。

@木稣:又参与了一个千亿级大项目。

@任哲Fergus:现在的互联网市场繁荣是基于哪个行业的低迷么?

@10086移动:房地产企业几万亿…

三、国际资讯

16、亚马逊将花50亿美元在美建第二总部

亚马逊今日宣布,将在北美建第二总部,预计投资超50亿美元,可容纳5万名员工。第二总部将与当前总部完全平等。新总部应该位于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大都市区,具体地点将于2018年最终确定。

0?wx_fmt=jpeg.png

@JuliaOne:估计是加拿大城市。

@结棍的人:肯定会选德州,低税政策。

@了不起的蒸汽机:如果是中国公司,又该被骂成不动产迷思了。

@忧郁威廉:这是要与苹果比肩全球最贵吗?

17、Facebook承认自己被利用 俄国或操纵假帐户干预美国大选

Facebook周三在表示,它已经找到证据证明“可能由俄罗斯操纵的”一些虚假帐户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购买了3000多个、价值10万美元的广告,目的是放大造成社会不和的政治信息以干预总统大选。因此,Facebook开始对过去两年里被购买的广告进行了审查。

0?wx_fmt=jpeg.png

@萌萌哒帅哥:对了,言论自由呢?

@高尔果:3000个广告就能影响大选?听说希拉里在总统竞选期间还买了很多水军。

@马一兮:我国也有不少外国人冒充中国人的假帐户。

@胖是胖了点:还是微博好,骂自己祖国的都是大V

18、苹果和LG谈OLED屏供货协议 但后年才有货

作为苹果现有iPhone所使用的LCD显示屏长期供货商,LG Display致力于到2019年实现OLED显示屏的全面发货,而明年年底可能只能实现少量发货。也就是说苹果至少需要等到2019年,才能摆脱对三星电子的依赖。

@棉小花:早都该用OLED了!现在苹果像intel,做个新产品像挤牙膏。

@你七舅姥爷:还是乔布斯带领的苹果厉害,在OLED上苹果失策了,现在只能任由三星摆布。

@悦随身:苹果有钱任性,直接27亿美元买断LG的OLED供应。

19、捷豹路虎2020年所有车型都将会有电动版

路透社报道称,周四,英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捷豹路虎表示,到2020年,捷豹路虎所有的车型都将有电动或混合动力版本的选择。去年,捷豹路虎表示,到2020年,它将为其一半的新产品提供更环保的版本,但现在公司扩大了该计划。

0?wx_fmt=jpeg.png

@Zou虎虎:买不起,下一位。

@怀安呢:以后开出去小老虎加电池了? 感觉揽胜瞬间毫无气场。

@Wong17:路虎过于激进了。

@啊啊啊_2013:特斯拉真的颠覆了汽车行业。

20、Airbnb CEO想对刚创业时的自己说:少融一点钱,保住控制权

近日,Airbnb CEO Brian Chesky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时间可以倒流,让他给从前的自己一些建议的话,他提出四条建议:1.不要着急见投资人;2.创业初期尽可能少融一点钱;3.不要放弃太多对公司的控制权;4.寻找高质量的投资者。

0?wx_fmt=jpeg.png

今日思想现在做的什么事,能在2018得到延续?  ——  张近东

 

本文作者@静静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信息流广告投放  广告投放平台

78

]]>
//www.f-o-p.com/54751.html/feed 0
摩拜和ofo在一起了?面前还有三座大山 //www.f-o-p.com/46774.html //www.f-o-p.com/46774.html#respond Wed, 28 Jun 2017 02:44:54 +0000 //www.f-o-p.com/?p=46774 6

昨天下午,一张照片在社交媒体引起一定的关注,正是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和ofo创始人戴威在近日的达沃斯论坛上的合影。

这张合照一经传出,引发了外界各种猜测,难道摩拜和ofo真的要合并了?共享单车的结局最终还是走向了当初滴滴和快的的模式吗?

共享单车概念出现开始,摩拜和ofo两大巨头最终会走向合并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我始终认为,摩拜和ofo不会那么快合并,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有三座大山挡在面前,如果有这3个条件在,摩拜和ofo合并并不会像大家想得那么顺利。

大街上的车怎么办?

这是一个最直接,却又最难解决的问题。在迅速占领一线城市之后,2017年开始,摩拜和ofo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开始抢占二三线城市。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天津的共享单车数量达10万;成都摩拜单车数量达10万;武汉将新增10万辆ofo;长沙拟投放5万辆ofo和5万辆摩拜;无锡摩拜单车数量达5万;厦门ofo单车有6万辆;郑州ofo单车达6万辆;重庆ofo的单车数量达2万;西安的ofo单车有6千辆、摩拜1千辆;济南的ofo和摩拜单车数量分别为6千辆和1.1万辆。

根据腾讯科技的报道,摩拜单车、ofo在2017年预计投放量将“井喷”,接近2000万辆,产能预计则可以达到3000万辆。假设两家巨头合并,有一个最实际的问题是,全国各大城市,大街小巷上的车怎么办?

640?wx_fmt=png.png

在产品形态上,摩拜和ofo当然可以合并成一个APP,甚至保留原先的两个APP,但是,大街小巷的车统一回收重新喷漆,这完全不现实,更何况摩拜和ofo的车辆,在造价成本、外形、骑行体验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ofo的车辆来自不同供应商,规格不统一,造价相对较低,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智能锁。摩拜从投放第一辆车时,就强调“物联网”基因,所有的车辆都由摩拜自行设计并配备智能锁,造价远高于ofo。

这就导致了摩拜和ofo的结合完全不会像滴滴快的合并那么简单,实际操作确实有不小的难度。

投资人观念不合怎么办?

6月16日,摩拜单车宣布完成一笔超过6亿美元的E轮融资,这也是目前为止共享单车行业单笔融资的最高纪录。ofo也毫不示弱,3月1日,ofo宣布完成4.5亿美元D轮融资,仅仅一个多月后再次获得获蚂蚁金服D+轮战略融资。

640?wx_fmt=jpeg.png

两大巨头的背后,都有雄厚的资本方支撑,尤其是ofo背后有阿里,而摩拜背后有腾讯,归根结底,依旧是两马之争。

上周,马化腾朱啸虎竟在朋友圈公开互怼了起来。

 

640?wx_fmt=jpeg.png

640?wx_fmt=jpeg.png

 

马化腾说,从微信支付看摩拜要高一倍,另外,他把摩拜和ofo分别比喻成智能机和“小灵通”。

而朱啸虎说,现在都是智能锁时代了。马化腾说,token不能算智能,必须双向通信,小灵通肯定要废掉的。“再便宜再性价比高的功能机在智能化浪潮下必然不堪一击,这是毋庸置疑。”

双方投资人的互怼看起来毫不留情面。而关于合并的问题,也早有媒体询问过朱啸虎的看法,朱啸虎则表示,双方投资人在认知上有比较大的差距,目前来看是没有这种可能的。

通过朱啸虎的回答,以及和马化腾在朋友圈的公开互怼,明显已经看出,摩拜和ofo想要合并,至少在短期内还面临比较大的分歧。

时机还不成熟怎么办?

除了线下产品存在较大的差异化,以及投资人的观念不合之外,纵观整个共享单车行业,此时两大巨头要想合并,似乎并不是最好的时机。

几天前,重庆悟空单车宣布倒闭,成为共享单车行业第一个倒闭的企业。而悟空单车倒闭的最大根源,是盗窃。悟空单车旗下90%的单车被盗。而同时,ofo也在上周将押金由99元上调到了199元。

640?wx_fmt=png.png

来自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最新的说法是,上海共享单车市场品牌已经超过12个,总量突破106万辆。

即便如此,共享单车依然还没有被当作一个真正的成熟行业来看待,盗窃、公车变私用、违章、12岁以下违规使用、乱停乱放等问题依然屡禁不止。即使摩拜和ofo已经稳坐头两把交椅,但如果在这个时候贸然合并,其实并不是最好。

就像朱啸虎也曾向媒体表示,面对一轮又一轮的融资,其实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而下一步是把小的公司全部清掉,最后留下两个PK。

悟空单车的倒闭,只是刚刚拉开了这个序幕,接下来,必然还会有其他共享单车品牌扛不住而逐步退出市场。

而就在悟空单车倒闭的同时,共享单车行业的确发生了另一个很巧合的事。6月23日,据媒体报道称,摩拜单车将于近日完成对由你单车(UniBike)的收购,这也将成为共享单车领域第一桩并购案。

但随后,摩拜方面回应称该报道并不准确。摩拜方面用及其官方的方式表示:“摩拜聚焦于持续提高用户体验,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并加快国内外城市拓展步伐。”而对于所谓“不准确”是指“收购不属实”还是“收购属实但细节不准确”的追问时,摩拜方面还未进行回复。

退一步来讲,即使摩拜没有完成对由你单车的收购,但是,此前由你单车1亿元A轮融资的投资方正是摩拜单车,而2016年10月,由你单车获摩拜500万元投资,并于11月以摩拜单车子品牌身份投放运营

640?wx_fmt=jpeg.png

这样的动向,也正印证了ofo这一头朱啸虎“下一步是把小的公司全部清掉,最后留下两个PK”的观点。摩拜和ofo在这一点上似乎惊人的一致。

【总结】

综上的观点,摩拜和ofo两大共享单车巨头,在当下这个时机还是面临不少的制约,未必能够这么快完成合并。但是,摩拜和ofo之间的对抗,已经不是简单的两家公司之间的对抗,而是背后几十位投资人之间的抗衡。

万年不变的是,资本总是逐利的。站在投资人的角度,一个项目的前景再好,也不能永无止境的烧钱下去,如果能以并购、合并的方式获利推出,那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有无数个先例。无论行业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竞争多么激烈,走到某个阶段总会出现并购,从2012年3月的优酷和土豆合并,到后来的赶集网和58同城、滴滴和快的、美团和大众点评……甚至更早之前的分众传媒和框架传媒的合并,背后都是一样的套路。

在这些合并案例中,投资人的推送是最主要的原因,尤其是早期投资人倾向于乐享其成,极力促成合并。从这点上来看,摩拜和ofo,最终走向合并的结局几乎是注定的,唯一目前未知的,就是双方将用什么形式来解决制约双方合并的障碍,找到一个最优的方案来解决。

 

本文作者@骏小宝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

78

]]>
//www.f-o-p.com/46774.html/feed 0
共享单车大战背后:摩拜和ofo谁将胜出? //www.f-o-p.com/44202.html //www.f-o-p.com/44202.html#respond Mon, 05 Jun 2017 03:08:58 +0000 //www.f-o-p.com/?p=44202 2 (68)

国内第三方权威数据机构Trustdata最新发布的《2017年4月共享单车行业数据报告》显示,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在2017年4月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月新增用户超1200万,用户付费意愿也在不断增强。

而且,共享单车日活跃用户规模已经接近网约车,成为最重要的共享出行方式之一。按照目前的增长趋势,共享单车在2017年Q2季度末将有望超越网约车,成为用户规模最大的共享出行方式。

作为共享单车行业的头部公司,两种截然不同运营模式的ofo和摩拜一直被拿来做对比。关于两家谁能赢到最后的争论非常多,就最新的数据来看,ofo在四项关键指标数据上领先于摩拜。然而,从长远来说,摩拜的格局与战略其实更胜一筹,谁能笑到最后还不好说。

ofo多项指标超越摩拜

Trustdata最新4月数据显示:共享单车行业超1200万的月度新增用户中,ofo新增用户份额占据了40.4%,其1月份新增用户份额占比为23.9%;摩拜新增用户份额占据了32.8%,其1月份新增用户份额占比为50.8。ofo 4月份用户增速为摩拜的1.4倍,并且用户增速已经是连续第8个月超越摩拜。

这得益于ofo占据了低成本产品优势。初期摩拜单车的造价甚至高达6000元一辆,现在也是2000元左右的成本,摩拜选择自有打造的重资产模式导致量产能力稍弱;而ofo一开始就是从大学校园共享单车起步的,所以选择了与国内知名自行车厂建立联合生产合作的模式,比如与飞鸽、凤凰、富士达等品牌的合作,建立了供应链协同体系,量产的能力远超同行。

速度就是生命。这就使ofo具有了供应链产能和低成本的产品优势,进而能够快速铺量,占领消费者的使用场景,进而提高用户数总量和使用率。

今年3月16日,ofo还宣布与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达成战略合作,在上海地区开展“信用免押金”的新运营模式。对接蚂蚁的信用体系,展开免押金信用骑服务,是ofo领先摩拜一步的关键。目前,摩拜每人299元的押金,ofo单车的押金为99元。在尝试成本上,低押金甚至免押金的ofo,使用门槛更低,可以让更多的人愿意参与体验ofo的服务。

摩拜、ofo的迥异世界观

此前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摩拜是为“坏人世界”而设计的车,而ofo是为“好人世界”设计的车。

摩拜假设自己将面对一群损人不利己的破坏达人。因此,轮胎被设计成实心防爆橡胶,不论扎到钉子还是玻璃碴,照样能骑;普通钢圈容易被揣歪,轮圈钢丝容易断,那就采用压铸镁合金整体轮毂;链条是全车最容易被拆卸和破坏的部件,那就干脆取消链条,设计成封闭的传动轴;刹车皮容易磨损,那就做成碟刹。

2017年,摩拜展示了一辆最早投放在上海街头的车,数据显示它曾为1975位用户服务,累计骑行次数达2021次、骑行总里程达4850公里,但依然保持无故障状态。

Ofo则假设每个新时代的好青年都会细心爱护它。因此,这辆车有着普通自行车的所有特征,也兼具普通自行车的所有脆弱。所有人都见证过,轮胎憋气、链条丢失、脚蹬损坏、钢圈变形的小黄车。

摩拜还假设自己的用户是一群爱占便宜的小人。偷走一辆小橙车,很难且有风险:密码是变动的;车辆每次使用记录都通过网络上传,且有GPS跟踪的。一旦车辆消失,可迅速追踪到最后一个使用这辆车的用户。

Ofo则假设每个新时代的好青年都是诚实的君子。因此,开锁密码是永远不变的,当你第二次见到这辆车,可以用老密码打开;关锁方式是无监管的,全凭人品。你可以刷开一辆车,然后对手机App撒谎说,“我已还车”,计费就会停止,车上没有GPS追踪。

更完善的运营设计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所以ofo押金99元,摩拜押金299元。低廉的押金和极容易实现的“免费骑”技巧,使得ofo的占有率迅速成为中国第一。这是一种典型的恶性循环——由于机制设计的缺失,人人可以盗骑,但人人都无法确保良好体验。在用户体验不断下降之下,很难说ofo用户不会慢慢向摩拜靠拢。

l 摩拜的格局与战略

2017年5月19日,摩拜单车正式宣布“摩拜+”开放平台战略,全面布局“生活圈”、“大数据”和“物联网”三大开放平台。首批入驻摩拜“生活圈”的包括中国联通、招商银行、中国银联、百度地图、悦动圈、神州专车、华住酒店、富力地产等8家行业领军品牌。

在摩拜正式踏上平台之路前,摩拜早已作了多方准备。

2017年3月29日摩拜单车与腾讯联合宣布,双方战略合作全面升级,从即日起,摩拜单车将全方位接入全球第一大移动社交网络服务微信。微信用户可在“微信钱包”页面的第三方服务中找到摩拜单车。

2017年4月12日,摩拜单车联合国内十一家部委直属的研究机构、科研院所共同发起成立了城市出行开放研究院。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摩拜单车以移动物联网平台为依托,发布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魔方”。

与ofo相比,摩拜的初始成本更高的确是其劣势,但摩拜不仅在技术上领先,更是在战略、格局上领先。通过对比,笔者认为摩拜在很多方面具有优势:

1、比后台

摩拜背后是微信,微信尚未发力,摩拜基本独立发展,ofo是滴滴出行。二者相比,更看好摩拜背后的微信。微信对于膜拜的核心意义在于:它破除了新用户使用共享单车的最大门槛——下载新的APP。

2、比体验

摩拜采用工业级的制造,车子更结实,但是损坏率相对较低。ofo使用普通自行车,骑行体验ofo相对较好,而开锁体验摩拜更优,对于短途解决方案来说,开锁体验要优先于骑行体验,城市内道路路况很好,因此骑行体验的重要性也会削弱。

3、比指标

ofo全面超越摩拜,但是这些指标是否能够持久还需要时间考验。指标的背后是业务模式的差异造成的。押金作为重要门槛是吸引用户的关键因素,如果微信决定发力,以微信的实力,实现免押金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将会对ofo形成巨大的压力。

4、比耐力

ofo虽然短时间内实现了大量投放,但损坏率相对较高,而且由于其初期采用的密码锁方式,也造成了大量自行车的丢失和私用。随着持续运营时间的拉长,摩拜单车的运营成本优势将逐渐得到体现。

5、比战略

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还没有明确,而毫无疑问,共享单车数据应用于出行等大数据分析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虽然ofo已经与成熟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达成了战略合作,未来所有的ofo将配备北斗导航特制研发的、拥有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北斗智能锁。但摩拜5月19日正式宣布的“摩拜+”开放平台战略,全面布局“生活圈”、“大数据”和“物联网”三大开放平台,这个“故事”显然比ofo的看点更多。

结语

达尔文进化论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个物种能够战胜其他物种存活下来,不是因为它更强壮、速度更快或反应更敏捷,而是因为适应能力更强。尽管目前的数据看来,ofo似乎成为了适应能力更强的那个。

但共享单车的竞争,拼的是资本实力、产品能力、运营能力和品牌能力,更是一种综合适应能力的竞争。因为低成本运营,小黄车迅速占领了市场规模,却忽略了用户体验,从而造成高故障率,一旦市场逐步稳定,很可能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投资中国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44202.html/feed 0
没看懂共享充电宝?这是大佬们在押宝5G时代! //www.f-o-p.com/40083.html //www.f-o-p.com/40083.html#respond Fri, 14 Apr 2017 01:54:08 +0000 //www.f-o-p.com/?p=40083

2 (80)

共享单车的风口还在使劲吹,共享充电宝又来了!仿佛一夜之间,共享充电宝成为了投资者手中的香饽饽,来电、魔宝、街电、小电等等,在清明前后迅速完成融资

背景

在清明前后迅速完成融资,其中来电科技融资2000万美元,街电科技融资近一个亿,而小电融资几千万人民币,入局者包括独角兽捕手朱啸虎,天使投资明星王刚,创投界王者IDG等等。实际上共享充电宝早已有企业布局,比如老牌电源厂家品胜,也不仅仅在国内,韩国一家名为happyspot也进入了充电宝租赁的市场,香港的7-11和 ECrent也推出了充电宝租赁的业务。

一时之间众说纷纭,大部分人表示看不懂这样的投资,原因有几点:

1、随着电池容量加大、快充模式推广以及无线充电的来临,使用频率是否会快速下降?

2、使用数量是否能够达到高频和高数量?是真正的刚需还是伪刚需?

3、门槛这么低,怎么赚钱?共享单车都拼了这么久了,远远超过朱啸虎当时说的3个月结束战斗,到现在结束战斗还遥遥无期。

正如吃瓜群众担心共享单车的模式一样,现在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担心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来看看共享充电宝,或许你有不一样的收获。(关于共享单车的一些不一样的思路,欢迎查阅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文章《细思极恐,共享单车产业可能会有哪些灰色收入》)。

共享充电宝能盈利吗?

盈利.jpg

吃瓜群众对于共享充电宝是否能盈利,是否是刚需的讨论从这种模式出来之后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正如对于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大部分人仍然不看好一样。

首先,理论上共享充电宝肯定是能盈利的,我们做一个理论上的模型:

大部分的共享充电宝都有一个机柜,然后里面放了一些充电宝。根据目前的一些报道,我们假设一台机柜可以放20个充电宝,每个机柜成本2600元,每个充电宝成本70元。(这肯定是高估的,只是为了计算理思路用)。所以一个网点的成本是2600+70*20=4000元。

如果说每个充电宝每天的使用时间是4个小时,按照第一个小时免费,后面每小时1元计算,单个充电宝每天的流水是3元,那么这个网点一天的流水就是60元。不考虑损坏和维修的成本,那么一个点的回收期是4000/60=66.7天,也就是说,2个月多一点就能回本了。如果使用率上升,比如每天每个充电宝流水到了6元,那么回收期就仅仅1个多月。

当然,现实当中要考虑的因素更多,比如推广成本,维护成本,充电成本、使用率等等,不过,理论上一旦圈地完成后,这种模式无论如何都是能挣钱的,更何况还有后续其他的赚钱模式,比如广告等等。

而且这种模式理论上比共享单车更加出色:盗损率很低,押金与物品的比率高。什么意思呢?

共享单车由于是无桩模式,如果你骑到一个偏远的地方不骑了,单车就放在这个偏远的地方。这时候边上有个社会青年直接把单车拎起来扔到河里,甚至扔到火堆里,这个时候是找不到人赔的。

但共享充电宝不一样,你要用就要扫码,然后你的个人信息实际上是被读取了的,如果发生了损坏或丢失,对不起,押金100元你逃不了。因为是有桩模式,而且这些“桩”一般都在人流密集的地方,被损坏的概率就会很小。

而押金与物品的比率高怎么说呢?你损坏了一辆共享单车,比如摩拜,押金299元,但摩拜的车子号称成本3000元到6000元,这个时候来定损了,车子贵同样的损失定损肯定也贵,299元被扣,你就跟他白白了,然后去找其他单车。如果摩拜的车子真的这么值钱,那么摩拜亏死了,一辆车3000元成本,被弄坏了维修成本1000元,只能收回299的押金。

但共享充电宝不一样,充电宝这玩意批量生产后,根据网友的回答,质量好的成本大概是60元左右,质量一般的大概在35元左右。我们按照70元来算吧,这样大家没意见。押金100,成本70,你把充电宝丢了或者损坏了,实际上厂家更高兴,因为成本70,你要赔100,厂家相当于用100块钱把充电宝卖给你了,毛利超过40%,我是厂家都巴不得你弄坏弄丢了。

损坏.jpg

以上都是理论,那么实际呢?

来电科技关于盈利有过一些描述,我们来看看铅笔道的报道:

来电科技现在有两种主流的机柜,一种40门的,一种12门的,也就是说,一种能放40个充电宝,一种12个。来电科技号称当前在全国有1600多个充电站,平均每天发生租赁次数25000余次,累计用户数量200多万,月流水1300万元。

根据这个描述我们计算:

月流水1300万左右,按照一个月30天来计算,每天的流水是43.33万,为计算方便,少算点,假设为42万。

按照描述,每天租赁次数大约是2.5万次,则每天实际每次租赁产生的消费额度为:45/2.5=16.8元!

看到这里,聪明人都看出来了,来电科技租赁一次每天封顶10元(一天被租借11个小时才能达到),所以,要么是数据有问题,要么是报道有问题。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很高的押金扣押加上每次租借后都用了好几天,当然,这种纯属猜测,没有官方数据之前,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不敢对来电科技妄加猜测。

而根据36Kr的报道,来电科技每次租赁的使用时长大约是3小时左右,按照铅笔道报道日租赁2.5万次,假设按照每次4小时来计算(第一个小时免费,后面每小时1元,则每次租赁约3元的收益),来电科技的月流水为:2.5*3*30=225万元,远低于报道中的1300万元。

我们不管新闻稿的数据,因为这里面的水分到底怎么来的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并不清楚,权当笔误或者口误。读者要计算盈利模式,就参考我们在之前的理论计算即可。新闻报道是有误的!

投资人为什么要投?

朱啸虎、王刚以及诸如IDG一类的投资机构大力投入的项目,吃瓜群众一定不要简单的认为资本都是傻子,认为他们人傻钱多,实际上,这些都是人精,而且是精成妖的那种,简称人妖,开个玩笑!

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经过慎重的分析,给大家理一下思路,为什么投资人要投?

1、回收期快

回收期.jpg

比起共享单车的回收期,共享充电宝回收期理论上会更快,这点我们不再赘述,大家可以看前面的分析。关于共享单车的回收期理论计算,大家可以参考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的公众号文章:《细思极恐,共享单车产业可能会有哪些灰色收入》。

理想情况下,简单的对比就是:

共享单车一辆成本假设为250元(目前市场上最便宜的那种),每天5次的骑行率,每次按1元计算,回收期为250/5=50天。

而共享充电宝一个成本假设为70元,每个每天假设租赁1次,每次4小时,收费3元,回收期为70/3=23.3天。

孰优孰劣可想而知。虽然共享单车骑行率高,用的人数多,但回本慢啊!如果成本250的共享单车,要达到20天多一点的回收期,那么每天的骑行率要达到11次左右,而1000元的共享单车要达到20天左右的回收期,每天每辆车就要有50次的骑行率,这个,基本上很难。

以上仅为理想模型,实际上的回收期肯定都高于这个理论值。考虑到共享单车的盗损率高,押金与物品比率低等特点,实际上回收期的差距比理论计算更大。

2、押金沉淀率高

押金沉淀.jpg

根据36Kr的报道,共享充电宝的押金沉淀率大概在20%左右,这个沉淀率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不知道计算的时间单位是什么?是天,还是月?还是年?,沉淀是指暂时不用,还是因为损坏或者丢失而沉淀?这个暂时还需要深入去了解,我们按年来计算,沉淀率按每年不会归还的数据来计算。

假设某厂家总共投放了100万个充电宝,每年充电宝押金沉淀20%,也就是说,每年押金会被扣:100*0.2*100=2000万元。如果每年都有这么多,实际上这个沉淀的押金就相当于是罚没的押金,那么扣除充电宝成本,每年押金沉淀的毛利为600万元。如果投放量达到了1000万个,3000万个呢?每年这笔收入是比较稳定的,而且还有利息的收入。当然,由于人口限制,一个国家的投放量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饱和,但可以像共享单车一样扩张,比如扩张到印度。

3、大数据生意

大数据.jpg

关于大数据的生意,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不再多说,感兴趣的人可以加入公众号看历史文章中的两篇文章:《细思极恐,共享单车产业可能会有哪些灰色收入》,以及《新零售,吹响阿里巴巴向腾讯和京东宣战的号角!》,这两篇文章都有关于大数据生意的描述。

得大数据者得天下,之后几年的巨头之争胜败很大程度上在于大数据的争夺。有了大数据做平台会事半功倍,这在人口红利下降的年代尤其重要。

4、支付场景

支付场景.jpg

线下高频的支付场景目前已经是支付单位的必争之地,而以共享单车来看,微信小程序线下支付场景的应用,使得微信支付和共享单车实现了双赢。小程序的野心很大,蚕食线下O2O的场景成为其主要的目标。

支付宝也不甘示弱,绑定支付宝支付的同时,根据芝麻信用分,还可以免押金。阿里巴巴做的是好几门生意:支付、大数据以及征信。

目前的共享充电宝已经看到了支付巨头的身影,比如捆绑芝麻信用免押金的模式,比如微信支付的模式等等。

可以预见的将来是,如果充电宝租赁成了气候,至少阿里和腾讯会大举介入买单,因为背后的支付场景和相关业务的拓展实在是太诱人了,尤其是阿里,新零售的布局下面怎么能少了共享充电模式呢?

5、押宝5G时代

5g.jpg

吃瓜群众想到的诸如“电池扩容”、“超级电池”、“无线充电”等情况,投资人没想到吗?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只能自卖自夸的说,各位需要多看看小商帮的文章,对于企业的战略和经营,包括投资者的思路会有更多的了解。

众所周知,随着技术进步和标准制定的最后敲定,5G时代在2019年-2020年即将到来。

5G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是大流量

5G的最关键应用是什么?是物联网!

最早我们用手机的时候是没有智能机的,待机之王当时是飞利浦,一个手机待机一个月是正常的事情,这在我们智能手机时代是很难想象的。

智能手机出炉后,1000mAh简直弱爆了,现在中高端的机器都是4000mAh以上了,3000mAh都不到的那就直接被淘汰。但是,现在还是在4G时代,大部分的场景之下大家对于流量还是很珍惜的,用4G看视频的很少,顶多就是短视频,大部分还是用Wifi。所以,4G时代图文+短视频就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但5G来了之后呢?下载速度迅速上升的同时,流量包和价格肯定会降下来。比如,假设现在一个每月5G的流量套餐价格是50元,那么到时候可能是每月50G的套餐价格是50元,甚至流量更高。5G时代,高清晰的视频通话,视频聊天,视频观看等等将会大幅增加。

所以,5G时代的优势就是流量!而流量的大量应用,对于电池的损耗将会更大。我们假设现在有厂家生产了一个很牛的电池,比如说是石墨烯的电池,用在4G时代的手机上,可以待机一个月,很牛了吧。

可是到了5G,所有的端点都是以高清视频为主的富媒体,大部分的应用都是高清视频为主,包括手机游戏,由于带宽原因,清晰度可以大幅提升。这种场景之下,4G时代1个月待机的电池,到了5G可能也就几天而已,甚至又变成了1,2天,所以,手机电池扩容在5G时代面临的问题同样是——不够用!

所以,充电宝的租赁实际上是各个投资机构在抢夺5G时代的一个入口。如果布局成功,并且成为了行业前3名的企业,那么广告、应用、视频等等的入口很有可能都会出来。5G时代的“今日头条”、“阿里巴巴”、“应用商店”、“陌陌”就很可能在这种模式下诞生。

如果你带着手机,到任何一个地方去消费都不用担心电量的问题,你是不是会感觉很爽?尤其在5G时代,每天在外面看视频,玩视频电话,搞视频社交,打高清网络游戏而不用担心流量和电池的问题,痛点是不是被抓到了?

5G时代,万物互联,不仅仅手机需要充电,你戴上了AR/VR眼镜到处逛也需要充电,你的可穿戴设备也需要充电。在5G的物联网时代,你出行时会有一堆需要电源的东西,而这些东西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刻快没有电了,如果这个时候你用手机或者一些可穿戴设备直接LBS一下附近的充电宝,然后直接带走,充完在一个饭店里吃饭时就还了(或者不带走直接无线充电),你是不是觉得很爽?

看到这里,你觉得投资者是傻子吗?还没完!电池厂家会革掉自己的命吗?

电池厂.jpg

我们先不考虑现在很多手机电池是没法拆卸的,我们考虑可以拆卸的情况。

一般你买一个手机,考虑到每个电池只能用1天,很多人都会买2块,甚至更多的电池备用。那么对于电池厂家而言,我推一个4000mAh的电池,假设每个购买的人都买了2块,总共100人买了,那么他就卖了200块电池。

但如果你的电池技术进步了,推出了8000mAh的电池,这个时候购买电池的人同时购买2块的概率就会下降,比如说每个人平均买了1.5块电池,那么电池厂总共就卖了150块电池。为了能够跟之前200块电池的销售额相等甚至更多,每块电池的售价就要高1.33倍。而如果你的电池到了能够用1个月的待机呢?你还要买2块电池吗?绝大部分人是不会再买的。那么你的电池价格就要是原来的2倍。由于充电次数减少,电池的损耗也相应减少,实际上电池厂为了维持原有的利润,就必须把价格再度提高。消费者是否买单就存疑了。

如果还不明白,我们举个极端的情况是,电池厂的电池可以用100年,那么每个购买电池的人购买一次就够了,不用再购买第二次,电池厂要不要活了?

那么现在很多厂家把电池内嵌,不让你拆卸,不让买了怎么办?

别急,电池厂考虑的很周到,替代的东西是充电宝。同样的,如果电池容量很大,充电宝的市场就会下降。

电池厂家都精着呢,都会根据带宽的情况推出适当的电池,而即便有最尖端的电池,比如能用1年的电池,他也会把技术贬值一下,变成1个月,然后到了5G时代待机又变成了1,2天。

如果真的有了100年的电池,不仅电池厂家自己在未来没有了回头客,而且也会把全行业给打击死了,会成为公敌。所以,在电池厂家没有更好的商业模式之前,轻易不会推出太超前的电池。

说的这么好,没问题吗?

大家看到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把共享充电宝说的这么好,可是这种模式就没有问题吗?

我们认为是有的,而且问题还不少。其中有明面的问题,也有灰色的问题,别人不当坏人,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来当。

1、使用量和频率的问题

这个是明面上的问题。还是以来电科技为例,没办法,谁让他出镜率高,数据多呢!

来电科技成立于2014年,到2016年累计铺设1600多台机柜(假设40台的机柜和12台的机柜各一半,那么总共的充电宝投放量为:32000+9600=41600台),用户超过200万,平均每天租借2.5万多次(如果按照以上的台数计算,每天的租借比率为60%,优化的方式是减少大机柜,增加小机柜),每次租借时长超过3小时。30多人的团队在2015年8月份就实现了盈亏平衡。

这个成绩很牛!

但是,同样成立于2014年的摩拜单车ofo单车,总共投入车辆均已高达数百万辆,月度活跃用户都超过了300万人,2017年两家准备投入超过2000万辆。

简单估算一下,共享单车的使用人数,频率都远远高于同期成立的共享充电宝。这是否意味着共享充电宝天花板明显,使用频次低呢?

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认为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首先,共享充电宝的推广之前并没有资本的加持,基本上都是各家公司自己在推,没有太多人关注。大家回想一下小黄车ofo当年在校园里推广的时候,戴威认为未来只要能够做一部分校园的市场就可以了,完全没有现在这种规模的设想。投资人进来之后,共享单车一夜成名,使用量大幅增加。所以,共享充电宝也有一个投资人加持后的加速期,虽然并不一定有共享单车这样的高频刚需,但使用量和频率会增加是肯定的;

其次,当前企业自主布局的数量太小,覆盖面窄,在资本的加速度之下,全国推广的进度将会大幅度加快,布局数量带来的使用数量的增加也是可以期待的。

最后,我们在上文说过,共享充电宝志在长远,5G入口的投资布局是真正的长久目标。在物联网时代,不仅手机,你身上一切的可穿戴设备都需要电源,甚至包括电动车等设备。在未来共享充电宝抢占了充电场景的资源之后,你把新能源车停在边上,直接可以用充电柜无线充电了!5G时代的共享充电模式充满了想象,商家们不仅仅在做共享充电宝的生意,更重要的是抢占了一个重量级的5G入口。

2、对手机的损害

说了很多伟光正,说说阴暗面。

一般来说,充电宝在充电时对手机并没有太大的损害。但是,劣质的充电宝除外。

这些劣质的充电宝电压并不稳定,很容易造成手机出现各种故障,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爆炸事件。

如果这样的厂商进入了充电宝租赁的市场,会对市场造成怎么样的影响?

我们在上面分析过充电宝押金的沉淀率问题,目前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押金沉淀率约为20%左右。

但如果一些厂家为了能够得到更高的利润空间,故意用相对质量较差的充电宝会怎么样呢?

我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某公司铺设了1000万个充电宝,然后每个使用押金100元。一开始运营1,2年一切没有问题,押金沉淀率在正常的范围内。

回本后,该公司老板逐步更换了一批成本低的劣质充电宝。结果,用户使用时发生大量损坏事件。

押金沉淀率一下到了50%甚至更高!

假设一个劣质充电宝的成本35元,押金一个100元,500万个被沉淀的押金额度将会是50000万元,而厂家的成本仅17500万元,哪怕放弃全部1000万个,成本也就是35000万元,厂家净赚15000万元!

如果投放量达到了5000万个,在暴利的驱使下,有没有人会这么干呢?

所以,做充电宝租赁的公司,必须要有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充电宝,这种行业准入以及随时的抽查,需要政府部门的配合。

3、盗窃数据

盗窃数据.jpg

部分充电宝会盗窃手机的数据!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央视曾经曝光过有充电宝一边给你手机充电,一边会盗取你的手机信息。拷贝的时间短则十几分钟,长则1,2个小时,而拷贝的数据,包括用户的照片、视频,甚至是短信所有记录。当然如果手机中有存储公司所用的文稿文件,也会被一并拷贝下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可以变身成为监听设备。通过改装充电宝内部构造增加GPS以及通话模块后,就可实现监听并且定位地理位置等功能。此类充电宝内置SIM卡,不法分子通过发送短信指令等方式激活即可开始监听和定位。

更有甚至,有的充电宝内置Wifi,一旦连上无线后,直接通过无线就把你的数据和各种信息发送给后台了。你在充电的时候,你的私密照和私密视频、聊天记录正在后台被某些人“欣赏”,或者你充完电还上后,对方把充电宝中的“硬盘”拿出来换个新的,而“硬盘”则被拷贝出来欣赏,你还要交钱给他们欣赏。

你能保证现在的所有充电宝租赁厂家没有放入这些“黑科技”?

结语

共享充电宝业务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业务,其意义超过了共享单车,在5G技术和标准存在变数,应用缺乏场景的时候,共享充电宝作为一个入口切入,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各大顶尖投资者志存高远,布局精准且具有前瞻性。

虽然共享充电宝领域还存在各种变数以及可能的“灰色”地带,但相信随着国家监管的加强,法律的完善,共享充电宝(共享无线充电)一定会变成一种便民,放心,高频的业务,可以广泛应用于各大消费场景,将成为大投资集团和大公司的必争之地。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孟勇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40083.html/feed 0
深度分析:2017中国互联网共享单车租赁市场数据分析 //www.f-o-p.com/39183.html //www.f-o-p.com/39183.html#respond Wed, 05 Apr 2017 01:56:21 +0000 //www.f-o-p.com/?p=39183 1 (37)
2016年,“共享经济”“绿色出行”观念逐渐渗透,共享出行方式受到互联网用户,尤其年轻群体的青睐。2016年下半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强势进入,和企业的快速扩张,中国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呈现爆发式发展。ofo、摩拜小鸣单车、优拜、骑呗等众多玩家纷纷入局。如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保证线上线下服务质量,如何把握市场供需平衡,如何尽快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成为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面临的重要挑战。

 


研究发现一:互联网单车租赁模式解决公共单车系统使用痛点,成为互联网出行领域新热点

 

市政配置公共自行车系统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痛点:

  • 痛点一:注册、退押金要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办理,非常不便。
  • 痛点二:采取刷卡用车模式,实体卡片易丢失。
  • 痛点三:有桩租还,站点覆盖范围有限,站点桩位有限,遇到满桩情况不易还车,从站点到目的地还需步行。
  • 痛点四:还车时需要刷卡扣费,系统网络稳定性差。

互联网单车租赁模式为以上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一:用户下载APP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即可,支持在线注册、支付押金、充值、退还押金等服务。
  • 解决方案二:手机扫码或输入密码解锁,结束行程随手锁车即可。
  • 解决方案三:无桩租还模式,无范围限制,随用随停。
  • 解决方案四:用户骑行至目的地,锁车后线上自动扣款。

 


研究发现二:资本催化下单车租赁市场快速升温

 


研究发现三: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百家争鸣,掀起“彩虹大战”,2017年或将迎来市场洗牌

 

 


中国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无桩单车租赁服务已覆盖大部分一二线城市,并向三四线城市渗透

 


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头部企业优势明显,传统企业互联网化升级效果显著

 

一方面,互联网单车租赁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快速完成单车的大规模投放。另一方面,互联网单车租赁服务凭借其经济、便捷、高效的特点,广受用户青睐。2016年11月,摩拜单车APP、ofo共享单车APP启动次数均达千万级。

 


ofo共享单车人均使用时长领先,摩拜单车日均使用时长最久

 

从人均使用时长数据来看,11月天气变冷,部分地区气候不适合骑行,用户使用时间较短。其中ofo共享单车APP人均使用时长最长,为1.71小时。

 


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用户粘性较强,ofo共享单车次月留存率、用户活跃度双高

 

次月留存率与用户活跃度是描述用户粘性的重要指标。APP的次月留存率指在统计周期内,APP的新增用户在次月依然使用APP的占比,数值越大表示用户粘性越高。APP的用户活跃度指在所选时间段内APP的活跃人数与日均活跃人数的比值。数值越接近1表示用户活跃度越大,用户越频繁使用APP。

 


宏观环境促进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发展

 


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面临诸多挑战

 

  • 互联网单车租赁服务商为快速扩大规模,短期内向社会投放大量单车,挤占公共道路空间。
  • 政府尚未出台针对性管理规范,相关部门在管控过程中存在执法盲点。
  • 无桩模式造成车辆停放位置的不可控,增加了企业对车辆线下运营维护的成本。
  • 由于车辆分布散乱,导致企业对故障、损毁车辆的维修和回收难度增大。
  • 当前市场上玩家众多,竞争激烈,即将迎来洗牌阶段。
  • 目前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还未形成清晰成熟的商业模式。
  • 部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乱停放、污损车辆、甚至公为私用的情况。
  • 培养用户规范良好的使用习惯将促进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互联网单车租赁平台是产业链核心环节,自主设计、合作生产、用户共享、优化市政系统等多种运营模式并存

 


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商业模式单一,规模化运营将加速企业盈利进程

 

根据企业披露信息,ofo单车每天每辆约5-10元收入,需要1-2个月能收回单车成本;摩拜单车每天每辆约6元收入,需要约10个月能收回单车成本。规模化运营将加速企业盈利进程。部分新车被恶意损坏、盗窃、据为私用。导致无法为企业创造利润。无桩模式造成车辆分布不可控,企业需要对车辆运营调度进行及时合理安排,并对故障车辆进行维修。技术及人工成本较高。为延长单车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互联网单车成本均较高,占企业成本比例最大。目前互联网单车租赁成本大多300-1000元/辆,摩拜经典版则高达3000元/辆。

 


互联网单车租赁受到白领和学生偏爱,覆盖多种城市短途出行场景

 

 

 

 

 

 

 

 

 

 

 

 

 

 


中国互联网单车租赁市场趋势分析

 


丰富服务场景,创造互联网单车租赁盈利模式

 

单车出行属于用户高频使用场景,背后积累的海量数据以及用户流量将成为互联网单车租赁服务商实现商业化布局的重要突破点。未来,互联网单车租赁企业将与更多相关厂商进行合作,丰富服务场景,开拓多线变现渠道

 


政府+用户:整合、盘活社会闲置单车资源

 

城市公共自行车在中国存在已久,政府投资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相关设施,但仍然面临城市公共自行车使用率低、运营困难等情况。长期以来,存在着一批停放在车位、无人使用、破损的“僵尸自行车“,占用公共空间、影响环境卫生,如何处置”僵尸自行车“成为一大城市问题。

 


一二线城市作为主要竞争区域,市场最终形成寡头竞争格局

 

一二线城市为主

 

  • 目前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更为突出,城市出行半径大,人口密度高,对“最后三公里”的出行需求更多,市场广阔。
  • 一二线城市道路系统建设基本完备,路边非机动车停车“白线系统”的完善有助于规范无桩租还模式的停车秩序。
  • 三四线城市出行半径小,短途出行工具如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保有量大,公共自行车可以满足出行基本需求。

寡头竞争格局

  • 目前短途出行的市场渗透率低,且行业壁垒不高,入局者众多,行业马太效应并不明显,因此未来出现垄断格局的可能性较小。
  • 在入局者形成一定规模后,市场将迎来一波洗牌,运营和管理能力较差的企业将被淘汰,而积累了海量用户和出行数据并具备完备硬件技术的企业将拥有巨大优势,最终或将形成几家企业共同瓜分市场的寡头竞争格局。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易观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39183.html/feed 0
ofo与摩拜在运营策略上,谁更胜一筹? //www.f-o-p.com/38920.html //www.f-o-p.com/38920.html#respond Thu, 30 Mar 2017 03:44:00 +0000 //www.f-o-p.com/?p=38920  

1922年12月,末代皇帝溥仪与婉容大婚,兄弟溥佳(电影《末代皇帝》纪录英国人庄则敦赠送有误)特意赠予他一辆西洋玩意自行车作为新婚礼物,溥仪高兴极了,在故宫骑了3天3夜,据说溥仪睡觉做梦喊得梦话都是骑车。

95年后的今天,2017年3月19日早上9点,住在北京三里屯附近的的各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熟练地手机输入密码开锁,骑着中国产的小黄车、小橙车、小蓝车…飞奔三源里国际菜市场采购,准备过一个丰盛的周末。

从1922到2017,一辆自行车,纪录了中国百年历史的变迁,也告诉全世界今天世界的中心在中国。当摄影师坐标北上广深,航拍到几千辆彩虹单车被“扣押”时,我们恍然意识到,共享单车已成为继共享汽车后中国又一大新型经济,但这繁华背后正在重演如三年前网约车市场一样的百亿级“独角兽大战”,鹿死谁手,今年或许揭晓。

而以ofo和摩拜为代表的两大共享单车巨头之争,短短两个星期也从“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迅速升级到“ofo和摩拜,谁将最终胜出?”, 007钻研一个星期,从营销策略、产品用户、商业盈利三方面,结合近400人投票、专家分析、第三方数据等,来综合比较ofo与摩拜的不同,不同背后的原因,不同的结局……

1、营销策略:摩拜公关媒体,ofo猛打广告?

罗辑思维罗振宇曾说过类似的话:这是一个网红的时代,企业CEO要打破头奋力成为网红,这能省很多广告费。与ofo创始人戴威相比,媒体人出身的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似乎更深谙“网红之道”,80后美女CEO,从0到100亿,失败了就当做公益,这些“励志”的标签和“感人”的故事,每每见诸于媒体端和社交圈,这给很多人留下摩拜很会搞公关的印象。

所以,当3月7日一篇《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的文章横空出生,迅速传遍了公关营销圈,再次引发广告效果几何与公关是否有用的大讨论,不少人津津乐道ofo和摩拜从营销之道上讲到底谁更胜一筹?

当3月21日苹果CEO库克拜访ofo的照片刷爆朋友圈,3月23日摩拜紧接着召开发布会宣布启动颇有噱头的“红包单车”活动,摩拜与ofo的公关大战似乎随时随地都如影相随。以007粉丝们的聪明程度,肯定知道这世界上不可能有公司完全不打广告,也几乎没有公司不做公关。区别只是在于每家公司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每个想用传统广告的形式打动消费者的互联网新兴行业,总是免不了要对消费者和市场进行一番教育。ofo是共享单车领域1 (37)第一家大规模投放线下广告的公司,自2016年11月起就启动了大规模的广告营销战役,宣传共享经济和骑车出行的环保生活理念。公交站、地铁站台、写字楼电梯间……似乎哪里有骑车人的需要,哪里就有小黄车的广告,确实砸了不少钱。

至于摩拜单车,大家千万别因为创始人胡玮炜和CEO王晓峰频繁上节目、接受各种采访,便误以为摩拜只做公关。实际上,摩拜有在跟进ofo的广告策略,一直都有推广告,包括微博和客户端的信息流广告。不仅如此,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ofo在投放广告后强劲的上升势头,摩拜的大规模广告也在线下全面出街。

至于两家公司还用了哪些营销手段来拉拢消费者,007同时搜索了ofo和摩拜两家公司的微博和微信,可以看到双方都发起了周末免费骑、充值返现等优惠活动,可见无论是重广告还是重公关,增加用户利益,优化用户体验都是一大杀器。然而,007仔细翻看了两家公司的官方微信账号,发现“周末免费骑”和“充值返现”这两大活动都是ofo率先推出之后,摩拜随后大规模跟进。而摩拜简单的跟随策略甚至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份紧随ofo在5月份推出的“给用户买保险”政策上。可见摩拜的跟随策略并不止于广告投放,在营销活动上同样似乎拜了ofo为师?

微信的推送日期显示出摩拜的跟随策略……

文案都要照搬,难道说“模仿”会上瘾吗?

广告和公关,绝不是非黑即白、不可共存的,ofo和摩拜两家公司的战场也从马路和用户们的手机,扩大到了广告和公关上。只是相比之下。摩拜更喜欢让高层出来讲故事创造公关影响力,而ofo的广告规模打得更大、时间打得更早。

分析了那么多,读者们肯定会问了:到底哪种策略更好?

刚召开完发布会的摩拜并没有宣布什么特别利好的消息,而ofo则在库克到访公司的同一天对外宣布日订单已突破1000万,成为继淘宝滴滴美团之后,中国第四家日订单过千万的互联网平台。从目前的战果来看,摩拜过度依仗公关做法暂时略输一筹,大打广告的ofo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一场战役上,为何公关输给了广告?007专程请教了几位资深业内人士:

  • 资深媒体人营销人郭先生表示:摩拜的公关营销是以CEO形象及故事为核心,从标题到内容,公关的对象更多的是媒体、投资人;实则对普通骑行者而言,他们不太关心什么情怀和故事,罗永浩的情怀高不高?故事讲的好不好?为什么他的锤子手机卖的并不理想?而且,讲故事讲情怀,一开始大家会觉得新鲜,但时间久了非常容易审美疲劳,同时媒体曝光越多,越容易出错。
  • 88后新媒体小兵骏先生表示:我们这样的年轻消费者非常个性化、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要的是自己的骑行感觉是否爽?摩拜虽然技术含量很高但比较重不好骑,《为什么ofo投广告,而摩拜却做公关?》一文也曾推测,摩拜之所以主做公关,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产品体验不佳,所以转而打CEO情怀故事来提升品牌情感,但从长期来看,摩拜的公关对终端用户而言,似乎并不那么奏效。
  • 原GE通用电气中国公关总监李国威表示:企业迅速扩张时期如果有资本支持,大量投广告是合算的,有人说摩拜公关占先,ofo广告猛烈。其实胡玮炜并非像马云那样妙语连珠,听她演讲反而有点着急,真心难为她了…

2、产品用户:摩拜首要考虑自行车本身,ofo以骑行体验为核心

ofo和摩拜营销策略不同,背后是双方公司理念的迥异,这充分体现在产品和用户层面。

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在接受采访中说:摩拜首先考虑的是车辆的经久耐用,其次才是骑行的体验。也就是说,为了4年的长使用周期(节省后期运营维护成本),牺牲掉了部分用户的骑行体验。从智能锁,到GPS定位,摩拜单车噱头十足,

但沉重的车身、不好骑,智能锁不时失灵,也让用户体验变得不那么美好。摩拜对用户的不够重视,还体现在3月19日早上开始很多用户反馈出现充值bug,但截止当天晚上24点,摩拜官方都没有给出具体回应和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时候摩拜的公关怎么突然隐身,令人狐疑!充值出现这么大的bug,押金和支付会不会出现安全问题?甚至有评论认为“这是摩拜牺牲用户体验搞的bug营销”。

从两方官方社交媒体开始运营的时间点及创始人提出“共享单车模式”的记载,ofo其实是中国无桩共享单车领域的原创者,其创始人代戴威一直强调,共享单车是为了解决用户出行的问题,也正因为用户而来,小黄车首先考虑的是用户体验,车辆好骑、舒适度才是最重要的。这从小黄车轻便、座椅高度可调节,三角把手的设计可见一斑。不过此前ofo单车的耐用性一直饱受诟病,最近投放的小黄车越来越多,但是损坏的数量也是同步上升,这一情况也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也许是意识到了产品本身的不足之处,其3月9日最新发布的ofo与700Bike共同研发的新车Curve,强调工匠精神极致体验,甚至承诺不受天气影响,永不爆胎。

截止目前,到底谁是共享单车市场的NO.1? ofo宣称以52%的市场占有率一直是行业的引领者和老大,而摩拜则宣称自己的APP用户注册量和月活是第一,双方的数据公关战不绝于耳。

然而,到底谁家好,用户有话说!为此,007于3月18日发起了关于“ofo与摩拜,你对哪家公司的品牌印象更好?”的行业调查投票,截止3月23日投票结果显示:摩拜与ofo的支持率基本持平,ofo略有高出。

可以看出,从产品到用户,ofo和摩拜展开了近乎“肉搏”,但从总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体验来看, 似乎ofo略胜一筹。

3、商业盈利:摩拜暂时还没有考虑盈利,ofo宣布已有盈利20%

据第三方数据预测,未来中国50个城市的共享单车市场容量高达5000万辆,这还不包括广阔的农村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市场规模超过几百亿,这也吸引大量的国内外资本涌入,截止2017年3月,ofo与摩拜两家披露的总融资额达到70亿,其中ofo完成D轮融资4.5亿美金,而摩拜宣布E轮融资1亿美金以上。

对于各界最为关注的商业盈利,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曾说过“如果我们的盈利模式都清晰了,还需要投资者干什么”,震惊整个互联网创投圈;而其最近在接受知名财经作家叶檀的采访时,再一次明确表示:盈利不是目前重点聚焦的方向,目前谈论盈利还太早,现在主要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扩张,同时对于20亿押金去向遮遮掩掩避而不谈。

而对于商业盈利,ofo创始人兼CEO戴威曾表示: 目前ofo已经找到了清晰地盈利模式,已经有了20%的净利润,表现最好的城市是已经达到了40%的净利润,今年很有可能实现全面盈利。虽然ofo没有给出具体的计划,但CEO面对媒体的发言已经给出了明确目标。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老先生曾说:经营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后一点。

值得提及得是:自信找到了清晰盈利模式的ofo已经快人一步在上海地区推出“免押金”政策,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便可无需交纳押金使用小黄车。这意味着ofo已经开始从“押金模式”转向推行“信用模式”。此举不禁让人想象摩拜将作何应对。当然,摩拜创始人胡玮炜一句“失败了就当做公益”,无疑会让无数人开始怀疑摩拜在公益道路上是否捎上了押金这一部分?那么,免押金是否会有些困难? 

这几天,ofo和摩拜是否会合并,到底谁并购谁的争论甚嚣其上,知名互联网科技分析师丁道师向007表达了自己的独家看法:目前ofo和摩拜从模式上来说类似,从势能上来说也不相上下。但从便捷上来说摩拜更方便一些,而ofo骑行舒适度更强,二者短期内不会结束战斗。这是一个快速发展,并且快速产能过剩的行业,和当年的网约车竞争非常类似,2017年下半年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另外,监管和管理条规也是时候该出现,保障这个行业健康发展。

有用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产品的设计(尤其是产品的媒体化)来说,摩拜的确是下足了功夫的,我很钦佩它的勇气。如果是从模式上来说,更欣赏ofo。我认为ofo是一把锁,而摩拜是一辆车,ofo是一种很轻的,平台型商业模式。也许以后任何一辆自行车刷成黄色,配上ofo的锁,就是一辆ofo。相比之下,摩拜更像传统的租车公司,只不过没有门店而已。

撇开专业人士的个人观点,摩拜前段时间被北京工商列入“经营异常”范畴。虽然摩拜回应是“搬家未及时变更地址”,但众所周知此“标记”将永久记录在案,有可能影响摩拜未来的融资及上市。那么,这会不会成为投资者风向,整个局势变化的引子?

结语

乔布斯说:带着责任感生活,尝试为这个世界带来点有意义的事情,这样你会发现生活更加有意义。对于共享单车而言,谁是最后的赢家对普罗大众而言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带给他们出行生活更美好的共享……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007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38920.html/feed 0
1小时1块钱,共享单车到底咋赚钱?看这一篇就够了 //www.f-o-p.com/38369.html //www.f-o-p.com/38369.html#respond Wed, 22 Mar 2017 03:56:02 +0000 //www.f-o-p.com/?p=38369
2
恰好今天,一位朋友问了我一个问题:共享单车真的会盈利吗?我就进行了一遍完整的分析。后来,我进行了完整的总结,觉得可以尝试通过这个问题,来分析一下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从产品经理的视角看看一家公司的发展路径可能会如何。
 
共享单车真的能盈利吗?
 
共享单车已经成为过去一年绕不过的一个关键话题,无论各种模式的分析和猜测,往往都是立足于用户端、投资人端来思考的,期间很多八卦满天飞,很少有人去认真讨论其背后的商业模式。此前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玮在一席演讲时表示,如果做失败了,大不了做了一件公益。这个言论更是让共享单车盈利问题变得扑朔迷离。
 
据统计,18家共享单车玩家已经完成超过30亿人民币的融资,可是看起来运营成本如此之高的共享单车,真的有盈利可能吗?
 

 
首先声明:我认为共享单车可以盈利,但我会先分析不可能盈利的模式,再分析可能盈利的模式。
 
四种常见模式,让共享单车盈利变为不可能
 
我们通过总结共享单车所有可能的盈利模式,认为其中的四种模式让共享单车盈利变为不可能。
 
1、单边交易模式
 
今天还在路上跑的各种共享单车,所使用的都属于单边交易模式:
 
用户扫码开锁,骑行结束后自动扣费。这种模式的盈利空间是可以进行比较精准的测算的,而且天花板比较低。
 

 
举例来说。
 
比如摩拜单车,一辆车如果费用是1500元,自然折旧周期是4年,那么每年的折旧成本是不到400元,每天大约1元。如果再算上投放、维护、损坏、偷盗等运营成本,一辆车每天的运营成本大约可以是2-3元。如果每次骑行的费用是1元,那么如果每天每辆车被骑3次,则可以打平成本,高于3次则可以盈利。
 
这种模式是典型的单边供需交易,不属于互联网平台模式,比较像传统的供应链模式:
 
自行车厂商把车卖给摩拜单车,摩拜再来通过单次租用的方式,向C端用户提供租用服务,按次付费。
 

 
这种模式实际上不算是共享经济模式,而是单边的租赁模式。对于摩拜而言,它获取到尽可能多的C端用户就非常重要,早期需要通过各种打折促销的方式把用户拉上来,然后培养习惯,再想办法提升每辆车的使用频率。
 
如果一个城市里骑自行车的人只有100万,摩拜需要想办法把这100万人都拦在手里,它的竞争模式就是传统的服务竞争,争夺的只有单边用户,所以只能打价格战,只能想办法刺激需求。这种模式的天花板很低,可能一个城市只能运作到每辆车每天被骑3次,将将打平成本,盈利很难。
 
2、押金金融模式
 
在单边交易之外,几乎所有的共享单车平台都开启了“要使用先交押金”的模式,押金从每人99元到299元不等。
 
我们算一笔张,如果一个共享单车平台可以拉入1000万C端用户,每人押金200元,用户每次退回押金的平均周期是6个月,那么这个平台就可以保障在半年时间里始终保持多达20亿人民币的现金储备。这么多钱不去投资真是可惜了,如果年化率是5%,那么一年下来这个平台至少可以多赚1个亿。
 
这种空手套白狼的玩法,其实是典型的金融投资,无论银行、保险,或者一些互联网平台都是这么玩,而且风险很低。可是对于共享单车平台而言,这种盈利的天花板也很低。因为C端用户的上限决定了押金规模,本质上和第一种模式是一样的。这种模式可能可以帮助平台打平成本,但是指望它大规模盈利是不现实的。
 
3、双边共享单车模式
 
有一种假设,如果共享单车平台可以拉入足够多的C端用户,也就是说这个市场足够大了,是不是可以真正实现共享单车模式——单车不是平台来提供,而是由个人或者租车公司来提供。
 
C2C式的共享单车模式
 
假如C端用户足够多,摩拜或者ofo可以尝试将“密码锁+GPS”租给个人,鼓励个人将自己的单车投放到平台来让他人骑行使用,自己收取租用分利。这个方法很像滴滴顺风车。
 
但是这个模式有个很大的问题,单车不是汽车。我可以让别人来坐车,但我不会把车随便借给别人,或者说得更具体一点,我不会把贵重的东西随便借给别人。那么,可能出现一个情况,大家共享出来的都是一些比较差、比较难骑的车,进而也就没人爱惜这些车,市场就会越来越乱,这有点像“劣币驱逐良币”。
 
但仍然存在一种可能,就是我把我那价值1000元的单车租给爱惜它的人,就像Airbnb的模式,那些对骑行品质要求比较高的高端用户,他会比较爱惜我的车,而且租赁费用也比较贵,属于消费升级的范畴。
 
但是这种模式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还需要深入分析,毕竟从广大的单车用户中挖掘出高端用户,其转化率到底多少为未可知,应用场景也和现在的共享模式区别很大,盈利空间也不好计算。
 

 
B2C式的共享单车模式
 
另一种单车共享模式,有可能是出现一些专门的租车公司,他们替代了如今摩拜和ofo的一些工作,专门来做供给和区域运营。这种模式比较像携程上的租车,一边对接租车需求的C端用户,一边对接本地的租赁公司。
 
这种模式在O2O时代,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城市合伙人”。本地运营单车,可以将风险从平台剥离,平台只专注于确保服务品质监控和平台本身的维护,有一些像淘宝的O2O化。
 
但是这种模式的运作难度巨大,本地运营最怕地头蛇跳过平台自主运营。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地头蛇的话语权特别大,自建区域平台是非常有可能的。此外,要想实现B2C模式,必须把所有的运营环节都标准化,并且确保本地化可以快速复制,这对于平台的挑战颇大。当然,这种模式一旦跑通,平台就会变轻,运营效率可以极大提高。
 
当然,这种模式的变现周期会比较长,参考滴滴、易到用车,就可以看到这种抽成模式的盈利空间也不会特别大。
 
4、C端用户增值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本来不想写的,因为它不可能在共享单车中跑通。后来想想还是写出来,我们可以一起看看它为什么跑不通。
 
所谓增值服务模式,指的是为一端用户提供专属的增值服务,然后让用户为增值服务买单。在这里,我们只看C端用户的增值服务可能。在国内的互联网中,最有名的增值服务非QQ会员莫属,各种特权,各种颜色的钻令人眼花缭乱,让付费用户大呼过瘾。
 
后来的陌陌会员、珍爱网会员什么的,都和QQ会员殊途同归。它们都是为C端用户提供了专属的增值服务,然后让用户付费。这种盈利模式的空间巨大,陌陌在用户一个亿的时候就可以做到盈利2000万美金。
 
可是这个模式在共享单车里基本跑不通,原因只有一个——最后一公里解决的是到达问题,而不是骑什么水平的车的问题。增值服务需要给我带来有价值的社交属性,而普通单车不太存在社交属性,除非是单车发烧友,否则很难有人需要通过单车标榜自己,所以付费意愿也就不存在。
 
寻找到最合适的付费方,让盈利空间变得巨大
 
看完上面四种经常被人们讨论的模式,让人几乎大呼“共享单车盈利几乎不可能”。没错,如果始终站在C端用户的角度来看,上面四种模式都难以盈利,作为一种线下交易的场景,怎么设想都逃不开交易本身,千百年来人们几乎把所有可能的交易场景都尝试过了,所有的交易投入产出比都可以测算出来,人群也可以分出来,盈利空间大不大一目了然。
 

 
可是,站在互联网的角度,盈利不能只看交易本身,更不能只看C端用户。盈利需要找到最合适的付费方,帮助付费方创造最大的价值,然后让这个价值为自己盈利。
 
举个例子:
 
Google成立之初,尝试过让雅虎、微软等企业收购自己的搜索技术,因为Google起初的定位是“技术服务公司”。
 
但是无论是雅虎还是微软,本身就是技术公司,何必花10亿美金买个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搜索公司呢?Google当时一度很困惑于盈利模式,因为搜索怎么看也赚不了钱。后来投资人引荐施密特加入Google,担任董事长。而施密特为Google做的最大贡献,甚至可以说决定Google存亡的贡献,便是帮助Google找到了最合适的付费方——广告主。他把Google从一家技术公司变成了一个广告平台。从此Google成为了21世纪初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公司。
 
看完这个例子,我们看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Google当年的困境是,手里有大把的C端用户,可是这些用户没法付费,看起来像是在为这些C端用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盈利几乎无从谈起。回过头来看看,发现今天的共享单车也是这个问题,手里有大把的C端用户,可是用户付费价格很低,成本打平都很难,盈利也就很难。
 
可是,除了这些表面的特征之外,Google和共享单车还有一个关键的相似点——手里握有所有用户的行为数据。
 
数据能做什么?
 
有了数据,我们就要问了,数据能做什么?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火了一家欧洲的数据分析公司,叫做Cambridge Ananlytica。这家公司的CEO曾公开宣称,他们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全美国2亿人口的性格模型,谁内向、谁开朗、谁是激进的右派,谁是保守的左派,他们都能分析出来。他们帮助川普进行了针对性的精准传播,从而帮助川普获选。
 
这个事情可能会让你毛骨悚然。通过数据建模,可以把一个人的所有都具象化出来。你喜欢什么、你家里消费水平如何、健康情况、走在路上时会不会想喝奶茶、早晨喜欢吃什么,等等,大数据都可以具象化出来。
 
Google在过去十几年证明了一件事情,通过数据规模化分析,可以帮助广告主过滤得出比较精准的群体受众,并进行有目的性地广告投放,从而帮助广告主提升目标用户转化率,节约广告成本,提升广告效率。Google在一定程度上革了电视媒体的命,在国内,百度也一定程度上革了央视的命。
 
可是Google的数据不完善,只能细化到群体,不能细化到个人。所以转化率只能比媒体高一些,但却不能做到为转化结果负责的广告投放。
 
比如,Google可以做到大约1000次-10000次展现,可以转化10个目标用户。这种转化率浮动空间很大,效果很难评估。如果Google可以精准到个人的数据分析,那么可能可以保障每1000次展现,就可以带来至少10个目标用户,广告的溢价空间也就变大了。
 
脑洞大开的数据盈利模式 
 
现在数据在手了,我们尝试开个比较大的脑洞。
 
任何能够接触到C端用户的产品形态都能够被称作流量,过去是网页,未来可能就是人工智能+智能硬件。一个助手机器人、家里的一台智能冰箱、一个智能手环、一个智能家用机器人等等。因为这种产品变得无处不在,此时一个用户的各方面信息全部被数据化了,那么那个时候的广告投放形式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地变化,任何形式的人机交互都会变成百度的广告投放承载。
 
曾经只能通过网页来承载广告的形式,可能会变成由一系列人机交互的智能硬件和人工智能产品来承载广告,而智能硬件的商业模式也会变化。
 
所以,摩拜单车或者ofo单车本身,是否就可以成为线下最后一公里广告体系的承载端?
 
摩拜和ofo在数据盈利模式上可能会有什么不同
 
看到这里,我猜你可能会有个疑问“单车怎么可能承载广告,难道要加个屏幕吗”。
 
现在我们尝试来具体分析一下摩拜和ofo在数据盈利模式上可能会有什么不同。
 
1、摩拜可能会介入到线下最后一公里支付交易
 
摩拜拥有的数据很丰富,因为它有GPS。它能够得到你住在哪里、在哪里工作、每天途径哪里、在哪里短暂停留过,等等。
 

 
我们举一个场景的例子:
 
如果摩拜从丰富的数据里分析得到一个信息,每天中午在中关村骑行的用户中,大约有10%可能会在午餐后买杯奶茶。
 
假如中关村有一家奶茶店,每做一杯奶茶需要3分钟,每小时就是20杯,每天如果满负荷工作15个小时,那么每天的最大产量是300杯,如果每杯奶茶卖10元,每天可以营收3000元。
 
假如平均每天奶茶店只能做到1/3的销售额(考虑到人群流量的潮汐变化等因素),那么平均每天收入1000元。去掉店租、人力、物料成本等费用,每天利润500元,每月15000。如果摩拜可以帮助奶茶店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中关村所有喝奶茶的人中,大约只有10%来它的店里消费过,也就是说它还有90%的利润空间。
 
现在摩拜说,我可以帮助你做精准的定向广告营销,但是你要给我交广告费,奶茶打个折,8元一杯,我可以帮你做到每天收入2000元。奶茶店肯定会合作,少量的广告费用就可以换来多出来的1000元,利润上涨了200%。
 
为什么摩拜可以做成这件事?答:腾讯投资了摩拜。微信支付已经打通了线下90%的在线支付场景,微信需要在这些场景中丰富最后一公里导流能力,从而将支付的流量做到更大。
 
而能够为微信提供最后一公里导流的,必须是一个可以绘制人们出行数据的精细化地图级应用,这方面恰好是腾讯缺失的。
 
摩拜帮助腾讯绘制了这张丰富的地图,摩拜创始人在一席演讲时播放了摩拜绘制出来的北上广深一天24小时的出行地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其数据量精细得惊人。
 
当有了这张地图,再加上腾讯的微信支付,我上面描绘的“奶茶店创收”场景才有可能跑通。
 
在这里我有一个小猜测,关于为什么阿里没有投资摩拜?按理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直接竞争对手,二者的模式可谓一毛一样,可是阿里却没有高价投资摩拜。
 
我猜测其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阿里手里已经有了高德地图,它不需要再花费如此高价投资摩拜这种风险度如此高的项目。据了解高德每天可以绘制至少2亿用户的精细化出行数据,其精细程度一点也不比摩拜差。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百度没有入局的原因,毕竟百度一方面没有线下支付场景,另一方面百度还有百度地图。
 
2、ofo可能会介入到汽车市场
 
那么,ofo是不是也会走和摩拜一样的路数呢?我猜不太可能。
 
一方面ofo背后没有像微信支付这样的大腿,一方面ofo没有GPS,它的数据完全来自于用户的手机,这种数据在精细化程度上就差了很多。那么,ofo会如何通过数据盈利呢?
 
我们看看ofo背后的投资方是谁——滴滴出行。
 
滴滴想做汽车市场的交易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滴滴的试驾、租车,甚至保险业务都与汽车的交易和后市场相关。手里握着如此大量的用户人群,滴滴考虑的如何把这些用户一步一步变成买车的用户。在中国,有车有房是传统观念,纵使共享经济如何热闹,买车依然是年轻人不可缺失的需求。年轻人平均换车的周期,已经从5年换一次车,降低到每3年换一次车。
 
我们又来举一个场景的例子:
 
如果滴滴有数据可以证明,在它所有的用户中(包括打车和车主),每10000人中,大约有1个人有买车的可能。现在滴滴要做的是把这个人抓住,然后趁早卖给4S点。
 
假如4S店获取一个客源情报的成本是2000元,现在滴滴只要低于这个价格卖给4S店,就可以占领这个市场。所以,对于滴滴而言,尽可能多地把有出行需求的用户都揽在自己的怀里,然后拿到尽可能多的出行数据,从中挖掘出购车需求。ofo填补了滴滴某种用户群体的空白,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平时不怎么打车的年轻人。毕竟经常打车还是很贵的,ofo的群体可能当前消费力都不太强,要么是因为收入还比较低,要么是还比较年轻。但是,这个人群是未来的购车群体,提早抓住是有必要的。
 
ofo在运营策略上也印证了它期望尽可能多得抓住低消费力年轻用户群体。无论是单车成本、投放比例、投放区域选择、运营模式都证明ofo在向潜在汽车消费群体渗透。
 
小结
 
当线上流量红利消失,所有的企业都在寻找新的流量,可是有一部分企业在尝试从流量中挖掘出深层的价值,从而找寻更加丰富的盈利模式。
 
数据化是这种深层挖掘基础和保障,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火热也印证了数据分析的未来越来越美好。但是,并非任何数据模式都可以盈利,想要让数据产生价值,要么能够为付费方创造额外收入,要么为付费方节约额外支出,要么能够降低付费方现有的运营风险。关于这个部分我们以后再深入讨论。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商业模式的价值,这样才能帮助自己在工作中找到定位和未来的职业规划,也能更好地规划产品的发展。
 
还是那句话,对于产品经理而言,不懂得商业模式,只能是一个初级的产品功能设计者。

移动应用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青瓜传媒广告投放

本文作者@市场与产品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网站地图

78

]]>
//www.f-o-p.com/38369.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