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移动互联网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hu, 10 Dec 2020 06:40:39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5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pr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PR是什么意思? //www.f-o-p.com/206778.html Mon, 20 Jul 2020 08:51:28 +0000 //www.f-o-p.com/?p=206778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P.R.,简称“公关”)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公共关系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新兴专业,开设大专、本科至最高硕士的课程。关于公共关系的各种定义有很多,一般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相关公众之间形成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反映了公共关系是一种传播活动,也是一种管理职能。

术语起源

公共关系的起源“公共关系”一词的首次出现是在1807年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国会演说。根据爱德华·伯尼斯(EdwardBernays)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项管理功能,制定政策及程序来获得公众的谅解和接纳。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目的等一系列公共活动。

它本意是社会组织、集体或个人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处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之中。它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工商企业或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和维持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

作为公共关系主体长期发展战略组合的一部分,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这种管理职能: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含义详解

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的Public Relations。Public意为“公共的”、“公开的”、“公众的”,Relations即“关系”之谓,两词合起来用中文表述便是“公共关系”,有时候又称“公众关系、机构传讯”,简称PR或公关。

自从公共关系诞生以来,人们给其下一个准确定义的努力就没有停止过。由于每个人的认识角度不同,对公共关系内涵的理解也各异,于是就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公共关系定义。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的公共关系学者莱克斯·哈洛(RexHarlow)博士就搜集到47个公共关系的定义;还有人说,公共关系的定义已有上千条之多。于是有人不无幽默地说有多少公共关系学者,便有多少种公共关系的定义。

公共关系主要从事组织机构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咨询、策划、实施和服务的管理职能。包括选创组织的成功,降低组织失败的影响,宣布变更等等。和中国传统个人关系的中的面子类似。

在市场营销学体系中,公关关系是企业机构唯一一项用来建立公众信任度的工具。

由于社会上的分工越来越细,公关人员的重要性愈显增加,许多大专院校纷纷成立公共关系学系,为社会培养不同领域的公关人才。

公关行业的性质使其不可避免地与媒体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目前,中国大陆公关行业的企业要接近顾客群(对公关服务有需求的组织)及媒体,所以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而成都、武汉等城市也有分布。

新的模式

公关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社会公众对网络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网络对社会的舆论导向,对公共事件的评价都有巨大的影响力。网络已经成为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或商品影响、评价的第一来源,而且网络上信息传播迅速,短时间内就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网络日益成为企业日常公关活动的主阵地。扩大对外宣传,树立企业品牌。网络宣传成本相对较低,且针对性强效率高,网络宣传作用日益扩大,对于企业口碑的形成也有重要推动作用。

网络公关公司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大多也是在最近几年纷纷涌现,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由于市场扩展过快,网络公关公司特别是国内的网络公关行业就显得有一些参差不齐,鱼龙混杂。

新闻公关也称新闻行销,即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行产品或企业宣传之目的,此乃属形而上层次的高明行销手段。同样是将产品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广告的张扬与自夸,可能让人不胜烦扰,而新闻公关的表现方式则显得客观、公正,在不动声息娓娓道来之余让君自动入瓮。可以说,新闻公关是公共关系与营销策略之间的一种巧妙组合。

新闻公关的核心在于传播。传播目的在于张扬企业良性信息、提高企业知名度,最后达到促进产品销售或塑造企业品牌的目的。出色的新闻公关有三个层面的应用:思维创新、品牌传播与事件营销。不同层面的新闻公关应用会有不同的效果。

这一类定义强调公共关系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认为公共关系离不开传播沟通,我国公共关系学者廖为建就持此种观点。其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在国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不在少数。在美国的大学中,公共关系专业往往设在新闻传播学院内。

英国人弗兰克·杰夫金斯(FrankJefkins)也认为:公共关系是由为达到相互理解有关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有计划的沟通联络所组成的,这种沟通联络处于组织与公众之间,既是内向的,也是外向的。国外一些大型的百科全书或综合词典也从传播或沟通的角度来定义公共关系。《美利坚百科全书》中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关于建立一个组织同其既定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活动。《大英百科全书》中是这样定义的:公共关系是旨在传递有关个人、公司、政府机构或其他组织的信息,并改善公众对其态度的种种政策或行动。《韦伯斯特新国际词典》认为:公共关系是通过传播大量有说服力的材料,发展邻里的相互交往和估价公众的反应,从而促进个人、公司或机构同他人、各种公众以及社区之间的亲善友好关系。

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说”这类定义把公共关系看做和计划、财务一样的管理职能,其中美国人莱克斯·哈洛博士的定义便是典型代表。他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它帮助—个组织建立并保持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理解、认可与合作;它参与处理各种问题与事件;它帮助管理部门了解民意,并对其做出反应;它确定并强调企业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它作为社会趋势的监视者,帮助企业保持与社会同步;它使用有效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基本工具。

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同样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其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功能,它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

通过公共关系,公立的和私人的组织机构试图赢得与它们有关的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借助对舆论的估价,以尽可能协调它们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依靠有计划的、广泛的信息传播,赢得更有效的合作,更好地实现它们的共同利益。

美国著名公共关系学者卡特李普(ScottM.Cutlip)和森特(AllenH.Centre)认为: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能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利互惠关系,而一个组织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公众。

传播管理

”传播管理说“这类定义将管理说和传播说结合起来,强调公共关系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当代美国公共关系学术权威、马里兰大学的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形象说

这类定义从塑造形象的角度揭示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强调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这类定义认为,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协调说

”协调说“(或者”平衡说“)是对”关系说“的深化,认为公关关系主要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即公共关系是”维持企业的营利性和社会性之平衡“。

特定关系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关系”体现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公共关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正确认识公众关系、处理公众关系是开展公共关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资深公共关系教授希尔兹(H.L.Chils)认为:公共关系就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社会意义。

英国公共关系学会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在组织和它的公众之间建立和维持相互了解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持续过程。

特征综合说

有的公关学者认为,前面几类定义都只反映了公共关系某一方面的含义或特征,未免失之偏颇,因此他们试图通过一个定义把公共关系的所有内涵或特征都包括进去。

美国《公共关系季刊》曾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十四个特征。1982年11月,美国公共关系学会(PRSA)在其一流成员组成的专家小组的努力下,正式采用了一个“关于公共关系的官方陈述”。这一定义除了概念方面的内容外,还将各种活动、结果和对公共关系实践的知识要求包括在内。

经营艺术说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公共关系还只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许多公共关系问题不存在惟一正确的答案,公共关系在实际运作中要讲究创造性,讲求形象思维,需要从整体上来把握公共关系及其工作。因此,公共关系是一种艺术。

如1978年8月,在墨西哥城召开的世界公共关系协会大会上,代表们经过商讨,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公共关系的实施是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连串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利益。我国学者余阳明认为: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来影响公众的科学和艺术。

搜索引擎优化

公共关系搜索引擎优化(简称PRSEO,其中PR为公关的英文简称,SEO为搜索引擎优化的英文简称),主要表现以互联网为平台,根据企业现状、产品特点和行业特征,综合利用各种网络媒体资源平台对企业新闻稿进行合理优化,使软文获得搜索引擎稳定的较前排位,从而达到有效宣传推广且带来意向客户的行为!对于优化软文新闻稿主要从标题关键词设置、内容关键词密度、发布渠道、超链设置等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

公共关系到底有几层含义,目前还未达成一个世界公认的看法,对其含义的理解和定义的表述是多层次的。人们普遍认为它既可以是一种状态,又可以是一种活动,还可以是一种学说,更可以是一种观念和职业。

1.任何组织都处在一定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形态。

2.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是一个组织长期进行社会交往、沟通信息、广结良缘、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过程,它表现为日常公共关系活动和专项公共关系活动两大类。

3.公共关系观念它影响和指导着个人或组织决策与行为的价值取向,从而反作用于人们的公共关系活动,并间接影响实际的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此外,公共关系观念还包括团队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社会观念等等。

4.就学科特点而言,公共关系学不仅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在理论上是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涉及的学科有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管理学、营销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等,是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基础建立起的新兴学科。

5.公共关系职业任务是协调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塑造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以促进组织不断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职业产生于1903年,人们通常把美国的新闻记者艾维·李尊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事实上,这里的“公共关系”主要是指公共关系职业。正是由于艾维·李在1903年开始从事为组织树立形象的公关工作,并于次年创办了一家公共关系咨询事务所,公开对外营业,才使社会上出现了公共关系职业。

公关特征

公共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态,科学形态的公共关系与其他任何关系都不同,有其独特的性质,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公共关系概念的理解。

公共关系是一种创造美好形象的艺术,它强调的是成功的人和环境、和谐的人事气氛、最佳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各界的了解、信任、好感与合作。我国古人办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把“人和”作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公共关系就是要追求“人和”的境界,为组织的生存、发展或个人的活动创造最佳的软环境。

公共关系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的公众传达或对公众舆论进行调查、监控,它是主体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信息系统。组织一方面要吸取人情民意以调整决策,改善自身;另一方面又要对外传播,使公众认识和了解自己,达成有效的双向意见沟通。

广泛性

公共关系的广泛性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公共关系存在于主体的任何行为和过程中,即公共关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贯穿于主体的整个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另一层意思指的是其公众的广泛性。因为公共关系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个人、群体和组织,既可以是已经与主体发生关系的任何公众,也可以是将要或有可能发生关系的任何暂时无关的人们。

整体性

公共关系的宗旨是使公众全面地了解自己,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声誉和知名度。它侧重于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地位和整体形象,以使人们对自己产生整体性的认识。它并不是要单纯地传递信息,宣传自己的地位和社会威望,而是要使人们对自己各方面都要有所了解。

长期性

公共关系的实践告诉我们,不能把公共关系人员当作“救火队”,而应把他们当作“常备军”。公共关系的管理职能应该是经常性与计划性的,这就是说公共关系不是水龙头,想开就开,想关就关,它是一种长期性的工作。

公关结构

公共关系的结构是由组织、公众、传播三要素构成的。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客体是社会公众,联结主体与客体的中介环节是信息传播。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公共关系的基本范畴,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实际操作都是围绕着这三者的关系层层展开的。

公关主体

社会组织。

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尽管有些个人,如在竞选中的候选人、国家公务员、社会名流等等,为了某种特殊利益也举办公关活动,但他们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时,不是以自然人的身份,而是以法人的面目出现的。全面研究组织是社会学的课题,而公共关系学主要是从公共关系活动的角度,对组织相关的性质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

社会组织的特点有:群体性、导向性、系统性、协作性、变动性、稳定性。人们组合成为组织必定是为了完成某种共同目标,但目标的存在方式又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社会组织必然具有多种类型:盈利性组织、非盈利性组织、互利性组织、公益性组织等等

公关客体

公共关系也称作公众关系,因为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就是公众。要做好公共关系工作,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公众。在公共关系学里,公众与“大众”、“群众”是有区别的。它不是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人或大多数人,也不是泛指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部分人,而应具体地称为“组织的公众”。公众与组织之间必须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公众的特点有:群体性、同质性、变化性、相关性。常见的公众分类方法有:

(1)根据公众与组织的所属关系分类,可将公众分为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员工是组织直接面对而最接近的公众,是组织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细胞,是组织内部公众的主体。一般来说,在组织的外部公众中,消费者公众、传播媒介公众、社区公众、政府公众等对组织的发展尤为重要。

(2)根据公众与组织发生关系的时序特征分类,可把公众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3)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程度分类,可以把公众划分为首要公众、边缘公众和次要公众。

(4)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可将其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对于公共关系工作人员来说,顺意公众是组织的基本依靠对象,逆意公众是组织急需转化对象,独立公众是组织值得争取的对象。

公关中介

当组织明确了公共关系目标,确定了目标公众,并有了公共关系活动的设想之后,便要考虑如何运用媒介把目标和设想变成行动。媒介即传播,是连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桥梁,是完成沟通的工程,也是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惟一手段。

(1)传播的含义。在这个意义上,传播是指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的信息过程。这种传播是双向性的信息交流与分享。公共关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正是通过这种双向信息交流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关系的。(2)传播的要素。传播作为信息交流活动,有其特定的结构,它是由以下要素有机地组成的动态过程:信源、信宿、信息符号、信息通道。

(3)公共关系传播媒介及传播活动的作用。

公共关系传播可以分为自发传播与自觉传播两种。为此,自觉传播必须对媒介进行有效的运用,以提高传播效果。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既有大众媒介(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又有群体媒介(联谊会、新闻发布会、茶话会等)和人际媒介(具体的个人);既有符号媒介(掌声、姿态、图画等),也有实体媒介(公共关系礼品、象征物、购物袋等)和人体媒介(社会名流、新闻人物、舆论领袖等)。由于是在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信息传播活动,因此这种自觉的传播活动比自发传播要高效得多。

公关调查

调查定义

公关调查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去考察组织地公关状态,收集必要的资料,综合分析相关因素以其相互关系,以达到掌握组织的情况,解决组织面临的公关问题的一种实践活动。

调查意义

面对永远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有灵敏、准确、有力的调研和反馈。它是一种管理制度,一项管理功能,一个单位是否有充沛生命力的标志。

市场调查

公共关系调查和市场调查所用的调查方法是一样的,但它们在调查对象、调查目的和调查方法上有很大区别,表现在:

1、二者的调查对象不同。市场调查的对象是用户或顾客;公共关系调查的对象是公众,是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对象。

2、二者的调查目的不同。市场调查的目的是掌握市场供求状况及发展趋势;公共关系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了解企业的公关状态和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了解舆论倾向和公众意见。

3、二者的调查内容不同。市场调查以生产供应、社会需求状况、顾客心理、购买力水平等为主要内容;公共关系调查以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形象状态为主要内容。

基本方式

调查的方式:抽样调查、普查、个案调查。

抽样调查:在已确定的调查总体中,抽出一部分样本,对这些能充分代表整个总体的样本进行调查、分析,然后以对样本的调查结果推导到全体。

基本内容

公共关系工作的目的是树立组织的信誉和良好形象,调查的内容也紧紧围绕这一主题.组织的形象调查是公共关系调查的核心。

1、组织自身的情况调查。

首先要调查:组织目前的生产经营状况; 组织的经营方针和政策,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 员工的素质和管理人员的能力;组织的财务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组织的机构设置;服务项目和水平;产品、原材料、销售等方面的情况;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情况;组织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对社会的贡献等等。

其次要分析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状况,如:领导与一般员工是否相互信任与尊重;内部人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员工对组织是否有责任感、归属感、荣誉感;组织能否满足员工的各种需要;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是否能妥善解决等。

再次,要了解内部员工对组织的评价,如:员工对组织现状的看法和对组织形象的希望;对组织的经营管理有什么建议和希望。

2、组织的知名度、美誉度调查。这是对组织社会形象的调查。知名度的情况反映在:公众是否了解本组织的名称、标记、产品或服务,了解的程度和范围如何等。美誉度的情况表现在:公众是否喜欢本组织的产品和服务;是否信任本组织、组织的员工及其产品、服务;信任程度如何。

3、组织的社会环境调查。社会环境是指组织开展活动的基本环境。政治、经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对组织的活动产生很大影响。

4、公共关系活动效果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本组织知名度美誉度的变化情况;新闻媒体的报道资料,报道的新闻媒体的层次,报道的版面与位置,报道的时间长短和篇幅大小,报道的时机,以及本组织提供材料的使用情况;系统摘编公众的来信,接待来访,接受公众的投诉等,从中分析评价出公关工作的效果。

基本方法

1、直接调查法:是指公共关系人员与公众面对面地沟通,直接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其中具体方法分为个人接触法、深度访问法和公众座谈法。

(一)个人接触法:公共关系人员与社会公众直接接触,了解情况的方法。公共关系人员通过日常的工作和参加各种活动,都可以了解情况,捕捉公共关系时机,这也是和公众进行沟通的良好机会。

(二)深度访问法:有时为了了解公众对某一问题的态度和心理倾向性,公共关系人员可以有选择地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公众对象进行深度访问。这种调查方法对调查者要求较高:调查者要有调查经验,能和被调查者顺利沟通;要了解有关的情况,以便挖掘出被调查者的深层信息;要了解提问的技巧,注意提问的顺序和方法,保证调查的正常进行。

(三)公众代表座谈法: 公共关系人员根据组织面临的问题和要了解的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公众进行座谈。使用此方法时:首先要注意代表的选择,尽量选择那些最有代表性的人来参加;其次要注意会议议题的确定和表述,议题要明确,表述要清楚:再次,座谈会的主持者应审时度势,善于引导,善于提问,使公众代表能够谈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2、间接调查法:是指公共关系人员不直接和公众接触,而是通过某些中间环节进行调查的方法。

(一)观察法。这是指公共关系人员通过观察和记录被观察者在调查现场的表现,来了解所要调查的情况的一种方法。观察法应该是在被观察对象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进行的,调查结果比较客观、真实。

(二)文献分析法。这是通过搜集与调查对象有关的各方面文献资料并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方法。文献资料包括:图书、期刊、报纸、新闻稿、新闻图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科技文献、档案资料等。搜集、保存和分析文献资料,是组织的公关部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之一。

(三)抽样调查法。这是依据概率原理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情况的方法.它的优点是省时、省力、时效性强。抽样调查方法需要注意抽样的科学性。抽样调查是运用概率原理从公众中选取一定数目的代表来做调查的。

(四)网络调查法。这是以互联网为手段,了解组织需要的内外部信息的方法。该调查方法与传统的调查方法相比,具有更广泛的传播范围和更快捷的传播速度,调查所得信息及时、广泛、深入,它是目前许多大型组织采用的新型调查方法。

(五)问卷法。问卷法是访问法中的一种,就是公共关系人员根据某一调查任务,设计调查问卷,将调查问卷邮寄或直接发给调查对象,请他们填好后寄回或收回,以此分析所要调查的问题的方法。

设计问卷的作用

1、实施方便,提高精度。

2、易于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

3、节省调查时间,提高调查效率。

 

]]>
实操复盘:社群裂变如何做冷启动? //www.f-o-p.com/109458.html Sat, 08 Dec 2018 01:32:33 +0000 //www.f-o-p.com/?p=109458

 

开篇,我说一句话,一句大实话,听了可能会有点痛。

“裂变方法不可复制!!!只有裂变底层逻辑才可复制!!!”

好了,不啰嗦了,直接分享干货

今天的内容分为3部分:

  1. 这次实操过程中,使用的第一种裂变方法,并针对结果进行复盘分析;
  2. 这次实操过程中,使用的第二种裂变方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裂变方法,会对各个操作细节进行说明;
  3. 如何把握“裂变底层逻辑”做好裂变。我会给出具体的裂变学习方法,帮助大家快速成长。

一、项目背景

这次实操的项目,又是服装;是的,还是之前我分享过那个品牌。我操盘过蛮多社群电商项目,但是衣服只做过这一家,是因为我始终坚信一点“好的产品,有温度的品牌才值得被营销”。

这个品牌的其他渠道还正在搭建,所以,这次我们在启动前,只有2个微信社群。通过1天半的时间,我们计划裂变的6个群,但是因为实际社群后续付费转化的操盘人手不够,就终止了,最终裂变到4个群。

接下来,我主要分享下这次操盘过程中的裂变玩法

二、第一种裂变方法

为了后文方便说明,我把2个原有的微信社群叫做:旧1群、旧2群;把新裂变的群叫做:新3群、新4群。

1. 裂变思路

旧1群,旧2群都是老用户;并且忠诚度较高,我们希望让他们作为启动流量来做这次裂变。

裂变的思路主要是:

用大额红包刺激旧1群和旧2群的老用户,然后让他们转发海报。

因为这2个群已经满群了;所以,海报上的是个人二维码,个人号再将新用户拉入新3群和新4群。

这里其实还想说一点,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海报上不放一个群裂变工具做的群活码,自动往不同的新群里拉人。不这样做的原因是:这个裂变的社群是做社群电商用的,而群裂变工具拉群突破不了100人。而无法突破100人,这种群往往并不合适做社群电商。

从往期的经验来看,想在社群卖货,群里至少得有200多人,可以满群也不错。

2. 裂变玩法

具体的玩法和操作步骤如下:

旧1群和旧2群已经满群了,这个时候我们把转发裂变海报发到群里。因为海报上是个人二维码,我们想要通过老用户的朋友圈裂变一批我们的新用户。

海报上已经做好了文案话术,如下所示:

用户忠诚度较高,所以双11前夕,我们希望让他们转发海报,裂变出更多的群。

我们奖励用户的方法是:制定了阶梯奖励,所有群有1800人,每人可以领取一张无门槛50元的红包;满3000人,每人可以领取一张无门槛100元红包;满5000人,每人可以领取一张无门槛200元红包。

很快,就组建起了新3群,但是新3群的用户并不是很多;我们通过数据来看:旧1群和旧2群总共有1000人,但是新3群到达170左右的时候,到达了极限。我们同时也给新4群拉过去一些流量,但是新4群,也在100左右的时候,到达了极限。且增速放缓,甚至一度停止增长。

当新群有人进群后,我们通过工具继续分发话术和海报;和旧1群,旧2群类似。告诉用户,我们这样的一个活动,大家转发海报,一起拉满几千人,一起领取无门槛大额红包。

3. 裂变结果及复盘

结果在当天傍晚之前,新3群一直保持在180人左右,新4群110人左右。且不再增长。这就意味着1000人的基础流量,裂变了不到300人。

接下来,立即对这次裂变结果进行了反思,并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裂变方法就是下文要分享的第二种裂变方法。

先对这次第一种的裂变方法进行下反思复盘,这次结果不好的原因如下:

我们后来找了群里的几个活跃较高的女性用户做了调研;发现:转发海报的裂变玩法,其实在运营圈里早已经被刷烂了。大家其实都非常熟悉,甚至你进入一个社群,即便他们不分发话术,发一张海报,你也懂,要转发朋友圈裂变。

然而,正如开篇所说:“裂变方法不可复制!!!” 因为转发海报对于我们的目标女性用户来说,却一点也不适合,他们甚至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转发海报,所以其实很多人并没有转发该海报。

我们再一次去深挖这类目标女性用户;总结一点:这类用户喜欢简单粗暴,并不是无门槛红包不诱人,而是转发海报太复杂,这并不适合目标女性用户。

4. 裂变底层逻辑

转发海报的裂变方法行不通,所以,这要求我们当晚必须策划并执行新的裂变方案,否则双11的目标销售额就无法完成。

既然裂变方法行不通,那裂变底层逻辑一定行得通,即“人性!!!”;无论男女,无论老幼,都有共同的人性,有几点可以被我们作为裂变的底层逻辑使用:喜欢占便宜的感觉;喜欢竞争。

这两点,用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待就是人的自恋和攻击性;精神分析门派的祖师爷,佛洛依德则把这些底层人性都归纳为:性。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这两点人性呢?

请看下文讲解:

三、第二种裂变方法

1. 裂变思路

新3群,180人左右;新4群,110人左右。这次我们借用新群各自100多人作为启动流量,准备把两个社群做到500人满群。当然,最后结果,我们做到了,而且非常快,当晚11点前就满群了。

思路是:利用人喜欢占便宜和喜欢竞争这2点。没有海报了,简单粗暴,让大家直接拉自己的小姐姐、朋友进群,然后竞争;邀请满30人,就可以免费获赠1件398元的T恤,送完即止。

有人可能想问,这样做流量会精准吗?

别急,我们接着往下看,后面会分享给大家如何来控流量的精准度。

2. 裂变玩法

使用某工具(we开头的,具体好像说推文里不能说,否则会,你懂的),有一个群统计功能,可以统计群里每个人邀请的人数,这样,我们就可以监控到每个人谁到底有效拉新的人数。所谓有效拉新,是指:A拉了10个人进群,但是3个人退群了,工具统计的则是7,而不是10。

配置鼓励语,鼓励语可以实现老人邀请新人后,自动艾特老人,并告知他现在拉了多少人,还能配置话术。如图所示,自动艾特老人,并通过欢迎话术配置,自动艾特新人,告诉新人这个群在做什么活动,让她继续邀请她的小姐姐朋友。

做人员审核:这个环节是重点;就是你得开始踢人了。把不合适的人踢掉,怎么判断呢?

方法如下:

(1)看性别

把男性踢掉,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我们是卖女装,不是相亲群。哈哈!

(2)看名字

  • 名字中凡是带A开头的名字,或者以数字,符号为主的,直接踢,是广告名;
  • 字中带有XX姐,某某宝宝的都是做推广的,直接踢,是广告;
  • 简单重复名字的,比如芬芬,莉莉,娇娇这些都是推广号,直接踢。

(3)看头像

网红等头像的,基本上都是微商的推广号,不是目标用户,可以直接踢掉,如图所示。而且这类头像是在某宝可以批量买一堆回来的。

(4)看综合

点进这个人详细资料页再来看看,我用红框都框住了。

头像,名字都是我们刚刚提到的,然后看个人签名,励志鸡血,很明显是做微商在带团队的,不是目标用户(我这里不是说微商不好,各位理解下,我是在告诉大家如何不是目标用户甄别出来)再来看看个人相册部分,都是在晒收款图片的,所以这个不用多说了。

3. 裂变结果及复盘

通过上述这个裂变方法,我们快速把新3群和新4群,做到了满群(踢掉不合适用户后,满500人)。并且在双11后续的社群活动中来看,实现了较高的转化率

我们看下这次双11,4个微信群,最终的一些数据:4个微信群、平均客单价600元、付费转化率36.7%、销售额103万+、付费用户人均购买2.5件。

具体完整项目复盘,我会下周发出来。

对这次的裂变进行一个复盘,我觉得,这次第二种裂变方法之所以有效原因如下:

  1. 把握了裂变的底层逻辑,利用了人性;
  2. 我们对目标用户进行了调研和了解,很清楚他们需要的是什么裂变诱饵,以及什么裂变玩法
  3. 裂变即流量,流量和营收应该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不然一味做流量,流量不精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而海报转发的裂变,其实是把控制流量精准度的工作前置了,即看到海报感兴趣的才会进群。而我们这次裂变把控制精准度的工作后置了,先拉进群,然后人工审核。所以,也有一点比较重要,裂变完成后,第二天的社群活动,要求掌控好节奏感,不然这些新用户很容易流失。

4. 裂变底层逻辑

今天写了2个裂变方法。但你没办法说,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因为裂变没有对错,只有具体场景是否适用。而第二种裂变方法,是我们当晚临时创新之举。

市面上裂变方法很多,我在我的学习社群里就和大家一起总结了100多种。但是裂变方法不可复制!!!那学裂变方法还有用吗?

有,因为你得通过裂变方法去分析裂变底层逻辑,再用底层逻辑去指导你的裂变,那便是手中无剑的最高境界。

最后,我给大家一个学习裂变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这个是一个错误的学习方法,即不停的去学习别人的裂变方法。为什么,这是错误的?

如果你学会了社群海报裂变方法,那么你就会想去复制他到你的工作环境中去,然而,他很有可能是无效的。因为,人群不同,场景不同,产品什么都不同。那么怎么办?

正确的学习方法,还是得不断学习裂变方法,去看别人的案例,但是你要多做一步,你要做不仅仅是分析他每一步做什么,那是方法,不是底层逻辑;底层逻辑是:你得分析他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有效?他的目标用户是谁?他利用了怎样的人性去激发用户裂变

而当你做了这样的分析,当你实际工作中,你可以快速用正确的裂变方法完成裂变,更甚至创造新的裂变方法,就像我们这次第二种裂变方法。

 

作者:Jackie,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活动盒子

]]>
抖音进入增长瓶颈,短视频下半场的机会? //www.f-o-p.com/109386.html Sat, 08 Dec 2018 01:18:18 +0000 //www.f-o-p.com/?p=109386

 

正如电商社交等领域一样,垂直化成为诸多短视频新晋玩家的入局方式,反过来或也成为短视频行业的破局之道,而与“视觉”有着天然联系音乐垂直领域首当其冲。

这其中,有原本的在线音乐玩家,如QQ音乐(音兔)、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等,也有独立的音乐APP产品,例如被京东、宜信、喜马拉雅幕后投资方之一创世伙伴资本数千万投资所追捧的“动次”,最近动作频频将版本升级到4.0、推出智能速拍,降低用户门槛意图冲击短视频下半场。

值得一提的是:抖音等产品虽然自称音乐短视频,但其本质上应是泛娱乐化的。同为短视频,但在商业模式方面,在音乐垂直领域深耕的短视频(下文称作“音乐短视频”),与泛娱乐短视频有着完全不同的逻辑,既有机遇也存在着挑战。

一、短视频下半场,垂直音乐领域有更独特的平台生态

音乐短视频并不只是把短视频圈定在音乐上,音乐独特的属性意味着音乐短视频与短视频有着截然不同的平台生态。最大不同在于创作者、用户、平台三者之间的关系。

抖音、快手等平台与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天天快报的生态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内容形式发生了变化。低门槛带来无数的内容创作者,平台聚集以亿为单位的用户进行流量分发,突然某个内容戳中用户痛点,形成爆款,创作者就一跃收割了大批粉丝,藉此深化内容创作。

从这个意义上说,咪蒙笼络3000月薪的伪白领女群体,与小甜甜“请我吃饭”撩拨的无数diao丝是同质化的过程;创作者、用户、平台被流量价值所“聚拢”起来。

因一句话在抖音爆红的成都“小甜甜”

音乐短视频全然不同,音乐属性决定创作过程带有某种严肃专业性,用户的目标也不全然是泛娱乐,还有“欣赏”的动机。在此基础上,平台并不全然是爽文一样的爽视频流量聚合体(当然流量仍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成为音乐人、音乐欣赏者、音乐内容的连接纽带。

过去,在线音乐例如网易云音乐在“听”的层面承担这种职责,捧红了花粥等知名独立音乐人;现在,短视频开始成为与在线音乐并列,甚至更进一步的音乐纽带。

音乐人花粥

这是音乐短视频的优势,自带高强度的用户粘性,同时也成为音乐短视频的运营难点:音乐人如何通过短视频平台加强与粉丝的交流,如何借平台的资源实现专业交流和提升,更现实地是,如何提升宣发能力,毕竟,不能带来影响力扩大和一定商业价值,音乐短视频就失去了对音乐人的大部分吸引力。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动次4.0升级,大费周章利用AI功能上线智能速拍的目的。

实测中,通过智能速拍,创作者可分别录制6个只有2秒的视频,最后动次平台会进行智能合成,录制时,系统还会给出提示和引导,比如“瞄一下”“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等。

在3.0版本多格短视频创造了行业标志性玩法、引发抖音、快手纷纷模仿后,4.0的动次意图在2万名音乐人入驻的基础上,用智能速拍降低用户门槛、拓展更广大的用户群参与创作。

这种参与度更高的方式,将极大提升平台的活性,提升音乐宣发的效果。过去是“听音乐-看音乐”,现在是“听音乐-看音乐-玩音乐-创作音乐”,音乐人之间、音乐人与音乐用户之间在内容层面的互动增强,内容生态得到极大丰富。

由此,过去靠砸广告、博噱头、抢资源的音乐宣发,现在通过智能速拍带来的趣味性、社交性和想象力,音乐短视频平台也可以轻松实现,只要你的内容够好。

顺理成章,藉由这次升级,动次在扶持原创音乐、孵化IP和音乐新人方面也能有所突破,这个产品或在把行业路径浓缩到平台之上,用平台打通音乐产业链条。当然,动次只是一个案例,不同理念下,音乐短视频能生出更多对应的生态玩法。

二、音乐的垂直化深耕要成功,短视频要解决三大矛盾

回到具体操作层面,音乐短视频的垂直化深耕要成果,还需要解决三大矛盾。

1. 专业性与娱乐性的流量矛盾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崛起,说白了都源自张一鸣“抓住用户无法延迟满足”的产品经理思维。这些爽快的视频,喜欢就点赞、双击,不喜欢就上划掉,用奶头乐消耗时间。

抖音、快手2大短视频快速崛起

而音乐短视频的专业化某种程度上与这种娱乐性是矛盾的,越是专业的东西,越不具备大众化的基础,于是流量的爆发变得有些困难。

网易云音乐短视频

为解决这个问题,QQ音乐、网易云音乐内置的音乐短视频都尽可能通过音乐内容自带的流量来增加浏览,例如放出知名歌星的演唱会片段,或者歌星的花边新闻(这些内容在非短视频领域也有充分的流量)。

动次推出智能速拍的目的之一,也在解决专业性与娱乐性的矛盾,用户的一个普通的动作、说任何一句话,都可以被智能速拍合成一个有些鬼畜,或者有些好玩的视频,这种娱乐化的创作过程为音乐短视频的用户提供了十足的想象力。专业性之外,娱乐性不知不觉提升。

2. 简单易行与预设门槛的创作矛盾

流量矛盾是用户端的事,而在创作端,音乐短视频也有自己的痛点。

众所周知,抖音、快手,以及跟随它们的微视等产品,都十分强调全民参与,用户既是内容消费者,也可以方便地成为内容生产者,虽然优质的内容还是集中在MCN等专业PGC生产者之中,但用户生产内容门槛很低。爽快的内容配套的是简单的生产方式,一个还过得去的前置摄像头就能拍出还算不错的作品。

音乐短视频则不然,垂直音乐并不等同于用户上传KTV质量的演唱作品,高质量的音乐短视频是需要精心制作的,自带创作门槛,这会带来用户活跃度不足的问题。

QQ音乐推出的独立音乐短视频产品“音兔”,通过一些技术,让用户手机自带的照片和短视频可以转化为平台的作品,这是降低门槛的尝试。

而动次的智能速拍无疑在过去3.0分格短视频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制作难度,分段进行、个性录制、过程中有引导,还能通过提取用户声纹和智能匹配,快速生成一个全新的作品,人人可参与。

QQ音乐的独立音乐短视频产品“音兔”

这些做法,都使得音乐短视频的创作变得同样简单,用户活跃度有了保证。

3. 音乐内容与用户分离的矛盾

开篇提到,抖音短视频本质上并不能称作音乐短视频,不只是其娱乐化的内容实质,更重要的是在于抖音等产品的“音乐内容”与“用户”是分离的。

抖音的“音乐”使用的都是现成的已有的音乐作品,多数还是洗脑式的口水旋律,音乐其实是带来“爽感”的手段,什么样的音乐与创作者、用户没有太多关联,更不用谈创作标签和用户标签的塑造。

红极一时的抖音神曲

对音乐短视频而言,垂直化决定音乐本身与短视频必须有内在的关联。以动次为例,智能速拍能根据用户发出的声音自动生成用户自己的BGM。

BGM的质量多好可能因人而异,但每个创作者(用户)的特质都与音乐挂钩,AI技术的千人千面在音乐短视频里的价值得到体现,顺带让对于音乐和演奏不太“专业”的小白用户也可以创作自己的BGM、表现出自己的特质,获得与音乐联系的标签。

动次短视频

在标签数据的支持下,一个围绕音乐的短视频社区才更容易形成,而不是“好聚好散”的奶头乐式短视频平台。反过来看,这种玩法也是音乐短视频的内在要求,与抖音进行了根本区分。

最后,总结三大矛盾,可以得出音乐短视频“成功”的标准:短视频不仅是内容消费产品,也要成为音乐人与用户的连接纽带。

三、连接音乐产业,短视频垂直音乐的同时需对标三大商业价值

音乐从来都不是纯线上的行为,与关联领域的联动、与线下的结合是音乐的应有之义。

网易云音乐做短视频,曾经推出“短视频现金激励计划”,要在一年时间将投入数千万现金,扶持优质的“体现平台音乐性”的原创视频,全年要签约超1000位独家创作人,每月投入百万现金重点打造独家爆款视频创作人。

作为创业型产品,动次的做法与此类似,不过不像网易这么财大气粗。动次目前在互联网层面输出原创音乐、爆款歌曲、孵化新音乐人,打造音乐IP,在关联领域和线下,也尝试深入音乐产业,联合音乐微综、短综实现音乐内容的生态式落地,从而承担一个音乐平台(不论是不是短视频)应有的职责。

这些显然比抖音靠流量打广告的商业模式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而“音乐短视频+音乐产业”的组合要实现,还需要对标音乐短视频特有的三大商业价值。

1. 从流量为王到内容为王

泛娱乐短视频和曾经的图文一样,是流量业务,以广告为主要商业模式。但这些“浅流量”的商业价值又是有限的,今日头条为了750亿美元的估值,不得不推出电商、小程序等让流量的价值丰富一些,估值坐得稳一些。

作为“内容业务”,音乐短视频这方面有天然的商业价值优势,以动次为例,可以对接谢春花、莫西子诗这样的知名音乐人,可以对接热爱音乐的精准用户群体,可以对接新生IP的创造(智能速拍的目的之一),可以对接各类音乐产业相关的活动(综艺等,未来可能还有数字音乐、版权业务)

知名音乐人谢春花

“内容属性”给音乐短视频带来了更多可能,抛开了泛娱乐短视频沉溺于流量的缺点,各主体被“音乐”所连接,使得音乐短视频有机会把手伸到音乐产业上去。

2. 从伪社交到真社交

决定商业模式最重要的因素是用户基础。抖音的流量被拿去做电商、做小程序,说来说去还是用户属性过于单一,商业变现的方式最好就是导流型的——流量大就好做的那种。

整个今日头条系产品过去心心念念的“社交”,是改变其商业模式命运的钥匙,可惜的是用户粘性太差,资讯阅读、爽一下就走让社交一直做不起来,或者说,做起来的也是伪社交。

如今,社交的梦想被音乐短视频继承。音兔的“生活如歌”想要继承腾讯社交的衣钵,网易云音乐的社交亚文化在短视频上得到了某种延续;而动次,则凭借理念、玩法及技术创新,在3.0时代开始,以社交氛围营造带来的优质音乐圈层以及强粘性,突破短视频“有流量无用户”的尴尬,让所有主体与音乐深度捆绑、相互沟通交流。

一旦社交关系确立,音乐短视频在音乐产业内的渗透就会形成网络效应——大众用微信,而音乐圈子交流音乐用音乐短视频平台。

3. 从时长占有到深度占有

腾讯巨额补贴微视,并多路出击推出大量短视频产品,原因无外乎微信惧怕抖音的时长占有威胁到微信的江湖地位,这可是腾讯的命根子。

不过,泛娱乐短视频的用户时长占有其实很浅,消耗时间、漫不经心、招之则来挥之则去。对比来看,音乐短视频对用户时长的占有更为深入,用户的使用过程更为沉湎。

一方面,这是用户粘性的表现,另一方面,这也使得时长的价值更明显。用户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来深度了解音乐创作与欣赏,也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去关心动次这类产品又有哪些音乐相关的动作,推出综艺节目、推出线下活动、推出音乐盛典等。

用户时长本身是与用户量、用户活跃度一样重要的指标,如果时长的“质量”更高,商业模式可塑性更大、操作空间更足,毕竟,这是建立在“用户接受”而不是“用户停留”的基础上。

最后,三大商业价值的对标,换句话说也是音乐短视频走向音乐产业之前,应该充分利用的价值优势,而各音乐短视频平台产业化究竟能走得如何,只有等待市场检验。

 

作者:曾响铃,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科技向令说

]]>
支付宝口令红包:常用场景和玩法总结 //www.f-o-p.com/109505.html Fri, 07 Dec 2018 09:31:03 +0000 //www.f-o-p.com/?p=109505

 

口令绝非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大叔试图通过几个真实的应用场景给大家讲一讲隐藏在口令背后的套路。

看过各种奇葩的口令,也设置过好玩的口令,那么,你了解口令背后的逻辑和深层的含义吗?为什么支付宝、QQ每年春节都要投入数以亿计的金钱给用户发口令红包?

先从基本概念开始,弄清楚口令是什么?具体有哪些分类?

了解固定口令和定时口令

口令可分为固定口令定时口令两种。

固定口令指在活动开始前设置好,直到结束为止,整个活动期间不能更改的口令形式,它包括唯一和随机两个类型,搭配后形成“固定唯一口令”和“固定随机口令”。

定时口令则指在活动期间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设置多个不同口令的形式。

下面的图表能更直观地反映两种口令各自的特性和区别:

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口令之后,怎样使用是我们下面要聊到的内容。

常见的口令应用场景

口令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取决于它应用在怎样的场景下。

例1:  2015年支付宝春节口令红包

1、口令类型:固定唯一口令

2015年春节,马云粑粑在自己的微博上宣布了支付宝首个中文红包口令,从2月19日00:19开始,在支付宝钱包首页输入正确的口令,就能领到马云发的99万9999个支付宝红包,领完即止。

这是典型的固定唯一口令活动,整个抢红包期间,只设置了唯一的口令(问题的答案),不能在中途更换,所有参与的人都输入相同一个口令。

蚂蚁金服O2O事业部总经理王丽娟朋友圈透露,马云的99万9999个红包,2分钟内就被网友一抢而空。

蚂蚁金服O2O事业部总经理王丽娟朋友圈

 

支付宝一直是个工具,过去也一直强调它的工具属性。这回的口令红包,让他们找到工具玩社交的感觉。支付宝第一次出现中文口令,从此打开了新的红包商业模式

在奖品设置上,支付宝作为支付工具,以钱作为奖品,用户通过口令获取红包后,存到余额里,如果需要提现,则必须绑定银行卡,这就实现了支付宝刺激用户绑卡的目的,无形中推动了移动支付。

固定唯一口令只需要设置单个口令,所有人都输入同样的口令。一个人知道了口令是什么,就可以分享给身边的其他人,能带来更多的参与者。唯一口令门槛较低,核销简单,更容易引发分享浪潮。所以,它的奖品价值比较低,量比较大。

因此,固定唯一口令更适合那些自有优惠券、积分兑换的电商游戏等商家,设置奖品以刺激使用、消费,最终达到转化的效果。

2、口令设置:看问题猜答案形式

答案即口令:你觉得外星人应该长得像谁?简单有力,不超过一个字。自黑、有趣的图文马上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并纷纷加入吐槽和竞猜行列,形成一次口令大狂欢。

可以说,口令文案的设计在某些时候,能够影响整个活动的传播效果,需要重视。

 

例3: 双十一支付宝口令红包

口令类型:定时口令

双十一刚刚剁完手,尚在吃土中,大家有没有领到支付宝双十一口令红包呢?

下面是2016年11月10日双十一支付宝部分红包口令:

 

这是典型的定时口令:在每一个时间段,设置对应的口令。

这些口令全是关于双十一的关键词:“狂欢倒计时”、“红包雨一直下”、“今晚零点”、“必抢清单”、“准备买买买”、“全球倒计时”等口令,不断提醒着用户双十一即将到来,随着时间越来越接近,口令的设置越来越强烈,营造出接近高潮的氛围;“阿里云”、“蚂蚁花呗”、“绿熊猫”、“乐视TV”等品牌口令,在参与者输入口令时,得到了很好的曝光和宣传。

自春节支付宝上线中文口令后,品牌口令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一些新品发布会、大型购物节等的前期预热,可以策划定时口令活动。

关于利用定时口令曝光品牌,支付宝针对企业用户开通了品牌红包平台,拥有支付宝企业账户的商家可以自助创建品牌群红包。

品牌商可以借自定义的中文口令,比如小米,它可以把自己的品牌slogan“为发烧而生”定义为红包口令,这样每个粉丝在领取红包的时候,都需要输入这句slogan,这种品牌传播和互动非常巧妙。

来个口令活动小总结

【生日体】

今天是马云的生日,支付宝高层为表庆祝,在支付宝搜索框输入:7688517,最高可领取99元现金红包,获得红包后转发信息到微信群,你的支付宝钻石等级将被永久点亮。

【重金求子体】

本人杨丽,女,30岁,身高1.65,肤白貌美,楚楚动人,嫁年迈香港富商,丈夫失去生育能力,眼看雄厚资产无后继承。

特寻找健康男子,圆我母亲梦,同时享受女人的快乐,通话满意速汇30万定金,有孕重酬100万。有意者在支付宝首页搜索:7688517,本人头像可见!

【王思聪体】

为庆祝第150个万达广场开业,王思聪又在任性发红包了。支付宝首页输入7688517,100万红包随机抢,考验手速的时候到了!!

【短信体】

【支付宝】尊敬的支付宝用户,打开支付宝首页搜索:7688517,今天最高可领取99元双12红包,每天可领!回T退订

【震惊体】

震惊!刚有黑客发现支付宝的一个系统漏洞,复制这段代码后用支付宝首页搜索,即可领取666元红包:Alipay*alipay=[AliSDKrequestMoney];alipay.shareCode= @”7688517″;[alipay finishIncreaseMoney].

【优惠折扣体】

淘票票双12折扣大狂欢,无名之辈、毒液、无敌破坏王等热门电影仅需8.8元,在支付宝首页搜索“7688517”这串福利口令,即可购买双12折扣电影!手慢无,限量10000张大放送!!

【电影体】

毒液2已开始筹备,不明外星物质共生体重返地球后带走了安妮,埃迪得知女友被挟持后,跟毒液再次出发,把安妮救了回来。

接回受伤的安妮出现了感染“外星生物毒液”的症状,经常莫名奇妙发出一串神秘的数字:7688517,经过美国FBI破解后发现,这是支付宝红包代码!

在她意识恍惚隐约能听到,她说:快,快!复制打开支付宝!!

 

作者: Levin ,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 Levin 

]]>
《堡垒之夜》iOS版累计营收3.85亿美元,11月日均流水达120万美元 //www.f-o-p.com/109490.html Fri, 07 Dec 2018 08:31:05 +0000 //www.f-o-p.com/?p=109490

 

2018年即将走到尾声,不过“大逃杀”游戏《堡垒之夜》依然热度不减。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ensorTower的预计,11月期间全球玩家在《堡垒之夜》iOS版本上的支出大约达到了3700万美元,日均流水为123万美元。截至目前,该作iOS版本的累计营收已经突破了3.85亿美元。

连续八个月拿下美国App Store畅销TOP1

随着第七赛季以及“战斗通行证”的到来,《堡垒之夜》在全平台的用户支出将迎来另一次大幅提升。据悉,《堡垒之夜》第六赛季于9月下旬正式开启,在App Store平台首周就吸金1760万美元,比前一个星期增长了41%。

SensorTower指出,11月期间《堡垒之夜》排在全球App Store畅销TOP7,并拿下了美国App Store畅销TOP1。值得一提的是,该作已经连续八个月排在了美国App Store畅销TOP1席位。

《堡垒之夜》11月美国AppStore畅销排名趋势

根据AppAnnie数据,11月期间《堡垒之夜》在美国市场的表现尤为强劲,绝大部分时间都拿下了美国App Store畅销榜冠军席位,即便是最差的排名也能挤进前三。很显然,《堡垒之夜》iOS版本在美国的火爆程度有目共睹、无须赘述。

《堡垒之夜》助力Epic Games不断升级拓展

作为“吃鸡”领域的佼佼者,《堡垒之夜》一路所向披靡,不断创造新的纪录。据SensorTower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移动应用市场分析报告》显示,该作自3月15日登陆iOS平台以来,在发布7个月(200天)时间内累计收入就已经超过了3亿美元。

得益于《堡垒之夜》的大获成功,开发商Epic Games在今年10月完成了新一轮融资,其中投资方共有7家,合计融资12.5亿美元。据Digi-Capital数据显示,Epic Games的本轮融资,是继2017年Netmarble通过IPO(首次公开募股)获得了23亿美元之后,游戏行业史上第二大的投资。据悉,Epic Games在本轮融资后的估值已接近150亿美元,较外界在今年5月对其评估的约45亿美元有了大幅度增长。其中,腾讯在2012年以3.3亿美元收购了Epic Games的48.4%股权,按目前估值计算,本次交易或已获利22倍。

除了获得资本的青睐之外,《堡垒之夜》的成功让Epic Games有底气敢于挑战传统的游戏分发规则。

今年8月,Epic Games宣布《堡垒之夜》安卓版的发布将不再登陆Google Play商店,而是通过Epic Games官网直接下载。Epic Games首席执行官Tim Sweeney解释道,“对于开发商来说,30%的抽成确实是一笔高成本。因为余下70%的营收还需支付一款游戏所带来的研发、运营以及后勤成本。与此同时,30%的抽成与这些应用商店所提供的服务(如支付处理、客户服务)成本不成比例。”

事实证明,得益于《堡垒之夜》的火爆人气,即便该作没有登陆Google Play平台,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数据显示,即使是在封闭测试期间,《堡垒之夜》安卓版也拿下了6000多万美元的营收。

而在近日,Epic Games更是宣布即将推出自家的游戏分发平台Epic Games Store。与整个游戏业三七分成不同的是,Epic Games只向开发者抽取12%的分成,开发者可拿下余下88%的收入分成。

对于Epic Games Store的推出,Time Sweeney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作为一名开发者,我们一直希望可以拥有一个能够直接与玩家联系在一起的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游戏分发平台。得益于《堡垒之夜》的成功,我们现在即将推出自家的游戏分发平台,并准备与其他开发人员共享。”

毫无疑问,得益于《堡垒之夜》这一款游戏的空前成功,Epic Games的业务版图一再而再地拓展强大。不管是高额的融资,还是绕开Google Play、自建游戏分发平台,《堡垒之夜》都是其最坚强的后盾。未来《堡垒之夜》还能创造多少新意,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Jenny,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手游那点事

]]>
从0到1深度解析KOL运营! //www.f-o-p.com/109399.html Fri, 07 Dec 2018 03:04:35 +0000 //www.f-o-p.com/?p=109399 KOL运营

 

最近和朋友聊得最多的,就是KOL运营。很多人认为KOL运营就是找大咖背书,事实上并不是这么简单。

今天,我将详细和大家聊聊,什么叫KOL运营。

内容较长,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下面,enjoy~

1、什么是KOL

KOL,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通常被认为是: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且为相关群体所接受或信任,并对该群体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

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个领域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大如锤子科技罗永浩、小米的雷军;小到贴吧的吧主、某读书群的领读人···这些都可以称之为KOL。

而KOL最大的两个特点是:有粉丝基础,能影响粉丝行为!

那到底该怎么做KOL运营?别急,在这之前,我们先说说,为什么要做KOL运营?

2、KOL运营的好处

一切运营手段,都是以提升用户指标为目的,而KOL运营是其中比较高效的手段之一,如使用明星来吸粉,大咖分享来促活等等。

这里,我们按照付费和免费的模式,来介绍几种常见的KOL运营场景:

花钱的:

微博和抖音早期使用明星进行拉新

英雄联盟每年举办LPL比赛,利用选手来促活;

得到知识付费产品,利用KOL的影响力促成你的付费···

不花钱的:

天涯猫扑等社区论坛利用KOL进行促活;

百度贴吧通过吧主和小吧主来管理贴吧;

游戏公司通过头部玩家来产出游戏攻略···

相较于一些常规的运营策略,KOL运营做得好,往往会事半功倍。那么,KOL从引入到流失的整个生命过程,我们分别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运营逻辑呢?

我们以社区类产品为例,来进行深度的分析:

3、KOL的引入

1.引入节奏把控

不同时期、不同用户基数的产品,需要结合自身的需求程度,去把控引入节奏。

前期引入的KOL过多,供过于求,内容缺乏足够的粉丝互动,KOL会失去创作的激励,引发流失。

前期KOL引入过少,供不应求,用户看不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引发流失。

当然,并非所有金字塔头部的KOL都是好的,也并非金字塔底下的KOL不值得花时间,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2.KOL类型把控

气质相符!气质相符!气质相符!

粉丝量多的KOL不一定适合你,垂直领域的小KOL对你价值可能更大。

对微博来说,我的目的是娱乐,那么我的KOL必须有趣好玩;

对于得到来说,我本身是做知识付费,那么我的KOL必须有料;

对于KEEP来说,我的KOL是健身达人而不是那些美妆大师;

···

不管你是引入还是培养,一定要注意,KOL必须契合你的产品。想象一下,当抖音上全是关于考试培训的KOL,官方还大力扶持···画面太美了,我想象不下去。

3.引入的方式

KOL引入又分为外部引入和内部挖掘。

内部培养的KOL忠诚度高,流失少,而外部引入的KOL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产品进行磨合。

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内部的挖掘,当内部无所需的KOL的时候我们再从外部引入。

下面,我们分别聊聊这两种方式如何去做:

外部引入

引入流程:明确引入KOL的目的-列出备选KOL人员名单-准备相应的合作方案-寻找联系方式-商谈合作引入。

明确目的:

我引入KOL的目的是什么,拉新,促活还是转付费?KOL引入之后希望他们做什么?明确了目的之后,你才可以去列出想要的KOL。

比如你希望快速获取一批新用户,这时你更倾向于找粉丝量多的。而如果你需要的是转化,那么你需要的是粉丝忠诚度更高的。

列出备选人名单:

明确目标之后,我们需要列出备选人名单,此时你需要收集备选人的资料,包括但不仅限于个人信息,粉丝质量信息(PS:需要注意,如果KOL离开现有平台,粉丝是否还在),候选人偏好等信息。

合作方案的选定:

合作方案中,需要明确告诉KOL,需要他做什么,他可以获得什么。

一定要注意对方的诉求,现在很多KOL,已经无法单纯用钱去打动。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当前的情况过的很好,而转移平台需要重新开始,收益却只是钱,为什么要折腾呢?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和KOL合作,不仅仅只考虑钱的问题,还需要考虑KOL的其他诉求,如个人品牌、平台扶持等。

拉KOL要坚持:

当我们什么都准备好了,开始去拉KOL时,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都会碰钉子。

可能你发过去方案石沉大海,微博私聊一直是未读状态。但我们不能放弃,微博微信找不到人,就去垂直社区找,去群内找等等。

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坚持,一次找不到换一个,一个方案不行换一个方案。当然如果时间要求较高的,而且预算充足,也可以直接通过专业的经纪人去找到你想要的KOL。

内部挖掘

内部挖掘,通常要寻找有一定影响力,并且内容产出较高的用户。

当前他是什么样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将他打造成什么样的KOL。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个用户可能当前非常活跃,但是产出内容质量不高。而另外一个用户内容产出较高,活跃度不高的,我们则更倾向于培养后者,活跃度你可以去提升,而内容质量你只能小幅度帮助提升。当然也要看用户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内部挖掘的时候需要找到其亮点,且这个亮点可以通过你的方式来进行包装放大。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成功地引入了一批KOL ,那么,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去维系这批KOL,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呢?

4、KOL维系

目前常见的KOL维系都是社群或者是单点联系。

针对KOL如果使用社群的方式进行沟通联系,最好是根据KOL的类型分类建立社群,便于同类型KOL间更顺畅地交流。

如果自身的KOL用户较多,最好在产品上可以给这部分用户一些特殊的通道,如游戏内通常有VIP专属板块,电商类的平台的大卖家后台等。

建立好信息的沟通渠道后,我们需要建立KOL档案。

KOL档案

KOL的运营工作一定要精细化,而精细化的运营需要你对KOL非常了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份KOL档案。

为什么要给KOL建档案?就像你为了追一个女孩子,你会关心她喜欢什么东西,喜欢哪个明星,喜欢吃啥等等,之后投其所好,这样追到女孩子的成功性会更高。

KOL运营也是同样的道理,平时不仅仅是利益关系,而是让KOL觉得你是真的在关心他、帮他实现他想要的内容。

同时,KOL档案对于公司来说是一笔非常大的财富,一份好的KOL档案集,除了能帮我们更高效的工作对接外,对于日常优化KOL引进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KOL的档案通常会包含以下内容:

个人信息:姓名,电话,微信,联系地址个人档案等。

业务信息:这类KOL属于什么类型的KOL,自身带大概多少粉丝,影响力如何,在哪一个方面比较有影响力。

比如说知乎上找用户A做KOL,那么可能就会增加用户A写过书,XX企业的创始人,在产品和运营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个人比较擅长的是运营的节奏,内容运营等方面。有了这些信息之后,针对性的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组织个内容运营的大咖分享专场,就可以找用户A去做这些事情。

KOL在平台的信息:KOL档案中需要记录该KOL在自身产品上的情况,用于后续的运营判断。

如用户A虽然在产品和运营方面有影响力,但是在知乎上没人找他,那么后面我们需要考虑是否把用户A从我们KOL行列中剔除,不再给他享受特权。

KOL在其他渠道的信息:通常一些KOL不会只在一个平台进行合作,那么我们还需要了解我们的KOL在其他平台的表现。

同样的例子,用户A在知乎不怎么回答问题,但是发现在悟空问答上回答问题很积极,那么我们后面就需要进行对比,来调整对用户A的运营策略,是增加物质激励,还是通过精神激励促进其产出。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内容也可以加进档案中,如KOL近期的一些动态,个人的性格等内容。主要是方便后续更精细化的运营。如用户A近期要生孩子,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送个婴儿车给到用户A作为一个小礼物。

在档案中,用户需要进行分级、分阶段,当前的用户影响力或者是价值在什么水平,当前所处于的阶段,我们针对这类用户是采用哪种方式进行赋能?针对不同层级的KOL,调用的资源、使用的手段也是不同的,在档案中我们需要将这些信息都记录到位。

简单理解,KOL运营是先给到KOL想要的东西,之后让KOL产出我们想要的内容。而给到KOL什么,则需要你不断去了解KOL的需求,去接触沟通分析,这是一个长期且考验耐心的工作。

设立规则

建立好档案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设立并告知规则。

设立规则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影响到用户或是造成KOL流失。一般情况下这个规范在合作之初都会说明,但最好额外制定一个KOL和产品之间的互动规范说明。

举个例子:KOL遇到问题可以及时找到我们的运营人员,不得发布有损产品形象的言论。KOL和用户之间产生冲突,请及时与运营人员沟通,否则取消相关的特权和福利等内容。

另外有一个特别说明的点是,平台设立的惩罚性的内容,针对KOL千万不要设立特权机制,避免造成自身用户流失

在设立规则的时候抱着一个目的:我们引入KOL是为了更好的和产品一起服务好我们的普通用户,而不是服务KOL

5、KOL初期运营:赋能成长-形成影响力

初次引入的KOL,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影响力,我们前期都会进行包装、赋能。在推出亮相之前,预先设计正面的形象。

包装:通常在内部挖掘一些KOL的时候,我们会去挖掘这小部分KOL的亮点,加以包装。

咕咚上,产后辣妈坚持锻炼,单纯这个点无法形成KOL的效应,那么我们可以包装几个点,如励志,苦情戏等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打动用户,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最初的猫扑,也存在较多这样经过包装的用户,如筷子兄弟,小月月等。

KOL赋能:作为运营方,你必须对你自身产品非常了解,而KOL对他自己领域的内容非常了解,这样你们的结合,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威力。

你需要给KOL说明他该如何在你的平台上获得足够的影响力,包括但不限于部分专业技巧上的辅导,以及平台上一些产品功能的实现,甚至于说开放部分数据,让KOL更好的进行产出。

如抖音引入部分KOL的时候,不仅仅是说:你拍个视频,我给你流量就完事了。视频具体怎么拍,服装怎么搭配,你的受众群体是什么,他们更喜欢什么视频等等,这些抖音的运营都会给到对应的KOL。

作为 KOL运营,你要做的不仅仅是引入,更多的是陪他一起成长。

资源倾斜:当万事俱备的时候,你需要给这些KOL资源倾斜,让其真正在自身平台形成影响力。

除了流量倾斜,甚至不断地去制造关于KOL的话题热点。就像李健刚去好声音的时候,好声音在第一期第二期给了更多的画面,同时也不停地制造李健的“学霸”属性和段子手话题。

只有当KOL在产品上形成影响力后,你才可以通过KOL运营去影响自己的用户。

6、KOL中期运营:合作深入-价值体现

排他约束

当KOL已经形成影响力后,我们需要建立排他约束,我们付出了资源,也付出了其他情感上的东西,这时我们需要从语言和书面上要求我们的KOL用户制定一个排他的标准,如果KOL心猿意马,肯定是不可取的,应该及时止损,终止合作。

有了排他约束之后,我们就可以放心去进行更好的深入合作,给予更多的资源投入。

KOL激励和策略调整

KOL形成影响力后,我们一方面要给予KOL激励,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同时也需要不停地去调整你和KOL合作的一些策略。

比如前期你给那个辣妈设定的苦情戏,后来发现KOL自身不喜欢,那就尝试调整为励志方向,去测试粉丝反应。

同时,你整个的激励也需要随着KOL的不同去设定不同的内容,比如初期的KOL给精神激励即可,中期有一定影响力的给一定的物质激励,当形成非常大的影响力的时候,你需要给到的是更多的利益,包含打造IP、粉丝运营等。这个时候你的策略也需要调整,从最早之前的给予,到最后面的利益捆绑

就像很多知识付费产品,我可以采用买断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分成的方式。而你需要做的则是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影响力的KOL给予不同的激励,让其更好的活跃起来。

KOL价值体现:

当我们的KOL形成了较大影响力后,这时就是我们前期投入的回报时刻。

如果我们希望拉新,这时可以利用KOL发起好友邀请赛;

如果我们希望社区活跃,这个时候可以利用KOL进行话题带动;

如果我们希望用户付费,这个时候让KOL去进行背书宣传;

···

这里要注意整体的运营节奏,不要刚有了影响力就马上进行变现,这样很有可能会毁了你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KOL,也会让你的用户渐渐流失。

当然,只有当KOL给你带来了价值,给了你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你才算运营成功了一小步,但很多时候这个回报都是后置的。

7、KOL运营后期:留存你的成果

在KOL运营后期,我们更注重KOL的留存,自己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KOL,要尽可能留住,产出更大的效益。

不过有一点需要看开,KOL始终会走的,我们做的,只是让这部分KOL留在自己产品上的时间更久,获取更多的回报。

通常我们有两个手段:利益捆绑、情感维系。

情感维系

我们在KOL引入之初就建立了KOL的档案,这份档案贯穿整个KOL运营工作,因此非常重要。

在KOL运营后期,需要借助之前建立的档案,了解当前KOL的情况,之后投其所好,送小礼物,在重要日子进行问候等。这里最重要的是,让KOL感觉你很用心。

情感维系中最重要的是真心去做,而不是为了KPI去做。人与人相互交流,是否真心、是否用心都是可以感受到的,而你对他的细节了解,会让他觉得你很用心。

利益捆绑

和KOL进行合作的时候,提前考虑KOL可能流失的情况,在合作方案中规避掉。如使用分成的方式而不是买断的方式,使用持续活跃的方式而不是一次性爆发的方式等。

当然最好可以让KOL参与到平台的运转中,让他留下更多的东西在平台上,如他的粉丝。让他依赖平台,离开平台这些影响力都会消失,这样会让KOL留的更久一点。

8、结尾

很多时候,KOL运营和我们现实中谈恋爱很相似,你要去了解她,逗她开心,给她好处,也会约法三章,在困难中一起成长。只是我们在KOL运营中,是一个人和多个人谈恋爱,当然,这更考验运营者的能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做到的是细致,细致,再细致。

KOL运营会比常规的精细化运营要求更高,而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KOL运营,你需要比其他人更细致。

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些你能轻松地解决,有些没那么容易解决,但你可以记住一个准则:我们引入KOL最终目的是一起服

务好我们的普通用户,而不是我们一起服务KOL用户。

愿你在KOL运营的道路上,把自己,变成业内的KOL!

 

作者:兑吧运营帮,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兑吧运营帮(DByunyingbang

]]>
11月微信小程序TOP100榜单:31款小游戏上榜 //www.f-o-p.com/109345.html Fri, 07 Dec 2018 01:39:35 +0000 //www.f-o-p.com/?p=109345

 

近日,阿拉丁指数发布了《2018年11月微信小程序Top 100榜单》以及《中国小游戏行业发展研究报告(11月刊)》。在11月份小程序Top 100榜单上,小游戏的上榜率与上个月环比变化并不明显,而在猜字游戏这个细分领域则是出现了比较大的突破。

同时报告中提及到在关停各类小游戏盒子后,微信将继续引导小游戏往品质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小游戏在近期也出现了明显的市场下沉现象。下面是手游那点事带来的相关解读:

11月Top100榜单31款小游戏上榜,猜字小游戏成为本月新主流

从榜单上看,本月的微信小程序Top 100榜单中共有31款游戏上榜,数量上比上个月减少了2款;从区间上来看,榜单Top 20中出现的小游戏数量从10月的6个下降到了本月的4个。其中,上个月排名第10的《最强连一连》在本月的排名下跌了10位,在本月排名第27,成为Top 20榜单内跌幅最大的小游戏。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新上榜的11款小游戏中,有5款为猜字类小游戏,分别是:32名的《全民猜字》,58名的《猜字达人》,59名的《成语猜猜看》,63名的《趣味猜字》和91名的《猜字王者》。

这是继年初的火爆之后,猜字小游戏再度活跃。时隔将近一年,这些猜字游戏也在不断地自我革新,通过利益诱导得红包等的方式,加强用户参与度;开发创新的多成语模式降低难度;并通过花样百出的分享模式形成裂变。

另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在本月新晋第22名的《绝地求生刺激战场》小程序。虽然被划分到游戏领域中,但是《刺激战场》的小程序在功能上更贴近“游戏工具”。小程序的界面是这样的:

其中首页显示的“今天好友新鲜事”整理了最近好友的战绩和表现,还接入了点赞和评论的社交功能。而除此之外,《刺激战场》小程序还有包括礼包,直播,攻略和短视频等的模块。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围绕着《刺激战场》打造的社交生态,依托于游戏的大热,这个小程序在之后的表现可能还有上升的空间。

小游戏盒子全面下线,小游戏精品化势在必行

在经历了今年上半年的高速发展期之后,截止7月9日,市场上活跃的小游戏已经有2000款。大量开发者的涌入导致了市场一度陷入混乱,其中不乏粗制滥造甚至是换皮抄袭的作品,随之而来的还有微信对小游戏的约束。

11月7号,微信小游戏团队推出四大创意鼓励措施,通过不同梯度的分成比例以激励坚持原创的小游戏开发者;11月14日,微信在iOS端关闭了小游戏盒子的搜索入口。次日,微信暂停iOS用户对小游戏盒子的访问。

微信此番举措对游戏盒子的打击是致命的,就连腾讯自家的盒子“QQ游戏”也未能幸免,这也是继小程序之间最多可有跳转10个小程序后,微信再次限制游戏盒子的发展。同时,创意激励措施也让坚持用心做原创精品小游戏的开发者获得了相应的收益。

而目前这种举动似乎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从本期新上榜的11个游戏中不难发现,除去5款猜字类的游戏之外,其余的新晋游戏各自的玩法都各不相同。甚至还出现了《几何大逃亡》这样类吃鸡玩法的“硬核”小游戏。

几何大逃亡实机截图

先是出台各种原创保护的举措,后续更是叫停了游戏盒子,毫无疑问现在的小游戏正处于去莠存良的收紧期,粗制滥造、换皮抄袭的作品将会被淘汰,留下来的都是创新、精良制作的高品质小游戏。

用户分享行为活跃,市场下沉明显

根据《中国小游戏行业发展研究报告(11月刊)》给出的数据来看,小游戏的分享率在总体上高居第二位,说明游戏行业的用户通过游戏鼓励机制实现了很好的分享效果。就以上文提及的猜字小游戏为例,就是通过结合利益诱导得红包这种方式,有效刺激了用户的分享行为。

同时,报告中还提到:在小游戏玩家中,年龄在30岁以上用户的比例为56%,这个比例移和动游戏相比高出了18%。和30岁以下爱玩中重度移动游戏的年轻用户相比,这部分相对成熟的群体更喜欢利用碎化时间玩更轻度的小游戏。

同时,小游戏在50岁以上的老龄用户比例上也比移动游戏端多出5个百分点,银发用户乐于用小游戏打发时间。玩小游戏有助于提高用脑率,防止老年痴呆是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

此外,小游戏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占比也位于市场首位,而且大幅领先除了育儿母婴和图片摄影外的其他行业,出现了明显的市场下沉特点。

总体来说,在经历了野蛮生长后的小游戏市场在11月已经开始渐渐加快了品质化发展的脚步,无论是开发者还是市场,都开始越来越关注精品小游戏,而且小游戏在市场下沉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从目前看来,小游戏市场的后续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仍然是值得期待的,小编也将会持续关注这个新兴市场在之后的变化。

 

作者: Jimmy,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手游那点事

]]>
2018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 (附下载) //www.f-o-p.com/109223.html Thu, 06 Dec 2018 07:47:26 +0000 //www.f-o-p.com/?p=109223

 

生长,是永恒的课题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对于今日之媒体,我们看到了热烈的一面,也看到了变幻的一面。

新闻消费时长继续增长,用户“移而不动”趋势浮现,泛内容边界扩展,这些让新闻内容的市场总规模和潜力更为可观;

但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高价值低门槛两种消费诉求,在两端不断地牵扯着内容产业的风向,除了被精准定义的新闻之外,娱乐化产品对用户内容注意力的跨界争夺日益激烈。

用户开始更多分享,更多强调参与感、存在感、成就感,而非单向的阅读;

创作者开始更关注实际价值,更关切自己和读者之间,能否建立真正的联系;

平台也开始探索新的赛道,有人把社交变成了内容试验场,有人把内容变成了社交接力棒

当我们站在2018年,看向媒体的当下和未来的时候,我们希望这份连续第六年发布的新媒体趋势报告,可以带给大家更多数据,更多观点,以及更多思考和启示。

报告由腾讯企鹅智库独家研究发布。

文末有下载地址哦

以下为报告全文:

关注公众号运营大叔

后台回复“MT”,下载完整版《2018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

作者:腾讯新闻,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企鹅智库(BizNext)

]]>
如何利用数据驱动运营增长呢? //www.f-o-p.com/109215.html Thu, 06 Dec 2018 07:21:38 +0000 //www.f-o-p.com/?p=109215

 

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前的粗放式管理已不再适应潮流,我们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特别是以C端为驱动的运营模式,每一个运营的细节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撑,互金行业也不例外,各大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巨头也纷纷在抢占用户数据市场。

一、搭建数据指标体系

首先我们要搭建一套比较完善的数据指标体系。其实搭建数据指标体系,就是在梳理我们的分析思路,很多人在做数据分析时,经常会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分析的内容和指标也会比较散乱,因此也会被人质疑分析结果是否正确。所以搭建一套完善数据运营指标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理顺思路,确保数据分析结构体系化、数据分析维度的完整性以及为后续数据分析的开展指引方向。

二、如何设计数据指标体系

指标是连接问题和数据的纽带,只有选择合适的指标才能充分反映问题,一个好的指标是要可量化、易观测的;那么如何来搭建数据指标体系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营销的管理模型来设计数据指标体系,例如5W2H分析法、4P分析理论、用户生命周期、逻辑树分析法等。

当然相应的分析模型肯定要结合实际业务模式和分析目的来进行,没有业务逻辑的数据分析是不会产生任何价值的。

例如,互金行业中的数据指标体系,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生命周期来进行搭建。

 

数据指标体系设计完成后,我们就可以根据用户在不同阶段不同场景下,通过埋点事件来设计数据采集方案,这其实是通过业务驱动指标设计,再驱动数据收集的过程。

三、数据驱动运营增长

那获取到用户数据后,我们要如何应用数据,让数据产生价值呢,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进行描述。

01、用数据优化运营策略

通过用户行为数据收集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在运营活动当中,用户浏览注册下载绑卡投资转化率是多少,每个产品页面浏览时长,浏览次数是多少,首投人数、投资金额等;但数据是要结合业务场景,进行汇总对比分析,才会有意义的,否则就仅仅是数字而已。

例如我们最常见的漏斗分析法,当我们发现用户的投资转化率有30%,这样一看,转化率好像还挺高的,但如果我们跟其他类似产品相对比,跟同环节不同细分用户群相对比,发现其他类似产品或其他细分用户群的转化率是40%,我们才知道这环节上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在。

02、利用数据验证运营策略

互联网产品运营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多个产品设计和运营方案的选择,甚至于界面按钮颜色一句文案的不同也会有争议,虽然相对于整个运营方案来说,这只是一个细节问题,但对于C端用户来说,往往就是细节决定一切,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往往争取的就是你能不能在第一时刻进入用户的心里。

这时我们可以采取A/B测试,在一切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只有一个变量不同,利用数据来告诉我们那种方案比较可行,让数据来验证运营策略是否正确,降低试错成本;当然在进行A/B测试时,最好是数据量和数据密度不要太低, 以及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测试,不然是比较难得到统计结果的。

举个例子,蚂蚁财富app,在引导新用户转化为首投用户时,采取了进度条的展示形式,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制造紧迫感,虽然是利用用户心理层面因素,但展现形式却有多种。

上面这两种进度条的设计,第一种是利用用户焦虑、恐慌的情绪,让用户觉得在不进行抢购就没有了;第二种则是利用用户大众心理,抢购的人数这么多,那自己是否也可以跟着试试看;这两种设计,各有其考虑的因素,很难说那种会比较好,这时候就可以使用A/B测试,让数据来进行验证。

03、利用数据指导运营策略

数据与数据之间都是有关联的,如果你不知道,那只是你还没有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而已,最经典的数据分析案例莫过于沃尔玛的啤酒和尿布了,这个案例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的, 当一个商业目标对多种行为、画像等信息有关联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手段进行数据建模,来预测用户的下一步行为,从而针对性的提出运营解决方案。

例如关于新用户流失严重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聚类算法,建立用户流失预测模型,通过数据刻画出流失用户的画像信息,有什么属性特征、行为特征以及流失周期是多长,这样我们可以更加准确的抓住具有潜在流失倾向的用户。

像互金行业,关于用户流失预测模型,我们就可以从用户的投资行为、在投资金以及流失周期来进行构建。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预流失用户的行为倾向是:近期内无投资行为、有在投资金但想提现的用户,那针对这部分用户,我们就要采取一些留存激活策略了。

最后,数据分析可以给我们提供有效信息,指导营销决策,但也不要迷信数据,要换位思考,这样数据才能发挥其真正价值。

 

作者:互金营销研究所,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互金营销研究所(ITFINLAB

]]>
1994-201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 //www.f-o-p.com/109172.html Thu, 06 Dec 2018 03:24:19 +0000 //www.f-o-p.com/?p=109172

 

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

中国互联网历经了将近30年,已经从互联网大国变成了互联网强国。我们多数的80后,90后,都是成长于当下成熟的互联网时代,时时刻刻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与此同时,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及各个阶段的商业模式,丰富自己的认知。

中国互联网奠基人胡启恒女士曾说:

中国的互联网不是用八抬大轿抬出来的,而是从羊肠小道里走出来的。

那么,中国互联网的起点在哪里呢?它经历了哪些阶段,发展成为当下8亿网民的互联网大国呢?我们将如何科学的对它进行阶段划分呢?

回顾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我们在很多的研究报告里了解,大概是以下三个阶段:

  1. 1994-2000年 从四大门户到搜索;
  2. 2001-2009年 从搜索到社交化网络;
  3. 2010-2018年 移动互联网自媒体

 

这三个阶段,是通过“应用形态”的变迁为维度划分的。今天笔者打算以“互联网”为对象,以其发展轨迹为维度,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学术牵引期、探索成长期、快速发展期和成熟繁荣期。

  • 学术牵引期。指的是互联网从美国引入中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科研单位历经数年的努力,推动互联网从信息检索,到全功能接入,再到商业化探索。
  • 探索成长期。指的是逐步建立普通大众对互联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稳步成长。在这一期间,我国最早一批互联网公司相继成立,热情高涨,一路高歌,不畏互联网泡沫期带来的考验,努力探索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 快速发展期。该阶段成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已经建立,“内容为王”的时代慢慢过去,开始转向“关系为王”的web2.0。互联网的角色关系也开始转变,内容的缔造者不再只是网站,个体用户也可以参与其中,逐步通过内容来拓展自己的关系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NS时代。
  • 成熟繁荣期。该阶段正是我们目前经历的成熟互联网阶段。从微博的盛行,到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移动应用与消息流型社交网络并存,真正体现了互联网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第一阶段:学术牵引期(1980~1994)

互联网诞生于美国,最早起源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的阿帕网,主要是用于军事研究,它主要是帮助美国国防部抵御前苏联的核打击而建造的通讯网络。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起初是四个节点,到1981年发展到94个。同时,最大的信息检索系统DIALOG也接入了阿帕网。

互联网的雏形已经显现,很多标准和特性亟待建立。这些标准在80年代逐步建立:

  • 1983年,保罗·莫卡派乔斯(Paul Mockapetris)发明了DNS;
  • 1984年,美国国防部把TCP/IP协议确定为所有计算机网络的标准,为互联网的全球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 1989年,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明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为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做好了准备,之后www站点迅速发展。

 

在互联网标准已经完善后,中国的学者专家们也开始为接入互联网做出努力。

由于美国有政策强制对中国进行信息封锁,所以中国也只能通过学术研究的形式进行探索。最终经过政府长期的努力,于80年代初,成功在香港和北京设立国际在线信息检索终端,实现和阿帕网相连,最终接入DIALOG数据库系统。也就是说,中国互联网的应用起初是通过信息检索工具的方式融入的。

直到1987年,另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有力的推动了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就是电子邮件。

1987年9月,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维纳•措恩教授的帮助下,王运丰教授和李澄炯博士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ICA)建成一个电子邮件节点,并于9月20日向德国成功发出了著名的“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电子邮件。这预示着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但不是全功能接入。

但是这一阶段中国学术机构也是努力的申请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同时也收到了美国自然基金会主任斯特芬•沃尔夫(StephenWolff)的欢迎。

直至1994年4月初,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代表中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重申接入Internet的要求,得到认可。4月20日,NCFC(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中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

中国成功实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预示着中国互联网的到来。在学术牵引期,互联网的研究几乎都是通过各国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来推动发展,真正触及到普通人,还是个全新的事物。那么,互联网的概念的普及以及商业模式的探索,成为新时代的使命;

第二阶段:探索成长期(1994~2002)

在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接入以后,科研单位开始着手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主干网的搭建,同时也有民营企业的参与,代表性的主要两点:“.CN”服务器和主干网络的搭建;瀛海威时空主干网的搭建。

 

1. “.CN”服务器和主干网络的搭建

  • 1994年5月21日,在钱天白教授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协助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
  • 1995年1月,邮电部电信总局分别在北京、上海设立的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美国的64K专线开通,并且通过电话网、DDN专线以及X.25网等方式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

 

2. 瀛海威时空主干网的搭建。

  • 1995年5月,张树新创办“北京瀛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营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业务;
  • 1996年12月,瀛海威的8个主要节点建成开通,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主干网。

 

互联网环境及基础设施的搭建完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化做好了铺垫。

1995年4月12日,成立一年多的YAHOO!上市,彻底激发了中国企业的互联网创业潮:

  • 1996年6月,新浪网的前身“四通利方网站”开通;
  • 1996年8月,搜狐的前身“爱特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
  • 1997年5月,网易公司成立;
  • 1998年11月,腾讯公司成立;
  • 1999年3月,阿里巴巴成立;
  • 1999年5月,中华网成立;
  • 2000年1月,百度公司成立。

 

1996年底至2000年初,未来形成中国互联网商业格局的大公司基本在这一时期成立,其中多以“网站建设”为主,也就是我们说的门户时代。

而互联网作为新兴经济体,新经济概念+营收增长+新商业模式带来的预期增长(其实就是网络销售 B2CB2B),形成戴维斯双击错觉+正循环效应。让所有的人都心潮澎湃,nasdq指数的斜率陡然攀升。到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突破了5000点大关,并创下5132点的纪录,之后开始迅速下滑,互联网大泡沫开始形成。

互联网泡沫无疑是对国内互联网企业的一次重创。因为它们基本都是作为效仿者,复制美国的商业模式,四大门户网站对标雅虎,百度对标Google。而在美国的企业可以通过广告产生盈利,但是中国互联网尚属于发展初期,网民规模较少,认知观念还在观望和探索阶段,并没有完全建立信任感,最终导致各企业不能通过网络广告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

在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形成后,中国互联网企业为了生存,为了实现盈利,都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就在各企业头疼的时候,转折点出现了。

在2000年11月,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计划”,各SP积极参与,利用“移动梦网”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应用服务,获取分成,很好的解决了生存危机,为探索商业模式赢得了时间。在2002年下半年,搜狐、新浪、网易均实现了盈利,不过“移动梦网”增值服务带来的盈利占比超半,为后期矛盾的出现埋下伏笔。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期(2002~2010)

在2000年至2002年互联网泡沫期,“移动梦网”帮助中国互联网企业实现盈利。在此期间,中国互联网企业也是在不断的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因为很大占比的盈利是依托于“移动梦网”,无疑是在给自己埋雷。就在后期,中国移动要强制改革分成模式,因为其当时的垄断地位是无法撼动的,这让很多的互联网企业很无奈,所以建立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势在必行。

当然,在2002年,互联网泡沫期渐渐的过去,人们对于互联网的热情随时间推进,变得越来越高涨。

截至2005年,中国网民规模也是迅速增长到1亿多。这就代表着互联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成熟的盈利模式可以开始实施,互联网的商业价值得以实现。

典型的商业模式有四种:广告、网游搜索引擎电商

 

1. 广告

  • 在2003年,搜狐的广告营收达到2950万美元,较2002年增长113%;
  • 新浪的广告营收超过4000万美元,较2002年增长了67%。
  • 据统计,2003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超过了10亿的规模,较上一年实现了翻番式的增长。以后,中国的网络广告市场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

 

2. 网游

  • 2003年第三季度,网易将游戏作为独立项目列出,其收入达到5650万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同期增长366.8%;
  • 2004年5月,盛大网络上市,当年实现了13.672亿元的收入。
  • 据统计,2003-2008年期间,中国的网络游戏市场,几乎每年都保持在50%以上的增速以上。

 

3. 搜索引擎

  • 2004年8月google在纳斯达克上市。
  • 2005年8月,“中国的google”——百度赴纳斯达克上市成功,当年实现收入人民币3.192亿元。
  • 据统计,2004年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规模达到5.7亿人民币,较2003年翻一番还多。

 

4. 电子商务

  •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当年实现营业收入21.628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增长67.2%。
  • 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数据,2005-2010年间,淘宝的网络零售交易额年年翻番式增长。互联网已经成为商务交易活动的重要信息流、资金流渠道

 

总结一下,当艰难度过互联网泡沫期之后,中国互联网的主要商业模式逐渐确立并成熟起来,互联网商业价值不断获得突破性增长,互联网生态也开始慢慢向前推进。

2005年,博客的盛行,标志着web2.0的到来,由门户和搜索时代转向社交化网络,大批的社交型产品诞生:博客中国、天涯社区、人人网、开心网和QQ空间,以及国外的Facebook。网民的地位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不光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都在通过互联网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

同时web2.0时代赋予了互联网新的意义:社会价值和主体地位。

 

社会价值

随着社交化网络的发展,以及网民主体地位的确定,互联网承载的信息资源已经远超传统媒体,而且传播速度相当快。所以,互联网逐渐从传统媒体的舆论放大器,发展成为了舆论引导者。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当年的“最牛钉子户”,就是从互联网上迅速传播放大,直至引爆。

 

主体地位

2006年7月18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16届“中国新闻奖”揭晓,网络新闻作品首次纳入该奖评选,13件网络新闻作品获奖——互联网作为主流媒体地位得以确立;

2007年12月18日,国际奥委会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共同签署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地区互联网和移动平台传播权”协议——这是奥运史上首次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作为独立转播平台列入奥运会的转播体系;

四、成熟繁荣期(2010~2018)

在互联网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得以实现后,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格局基本确定。搜索有百度,社交有腾讯,电商有阿里,门户有新浪、网易还有后起的腾讯网。互联网生态已经形成,后期的发展都是在以既定的商业格局为基础继续拓展。

比如微博的诞生,初期就获得了快速的增长,根据CNNIC的统计,截止2013年中,中国的微博用户超过3.3亿,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56.0%。

当然尽管网民规模还是在指数性增长,互联网的载体仍然以PC为主,手机为辅。直到2012年,手机网民首次超越PC,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一上网终端,也预示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模式:移动APP与消息流型社交网络并存。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形式,是内容与服务并重。而且内容提供方式则主要是信息流。其中以消息流为主,而以内容流为辅。这个阶段的内容发现机制,是借助于各种APP,用户直面服务。换句话说,APP成为内容和服务中心,用户则不需要仅仅使用搜索引擎或内容流型社交网络了。

 

接下来市场上层出不穷的APP,产品发展模式的本质基本差不多,只不过其服务聚焦的点各有不同,细分于不同领域。O2O、社交类、视频类、金融、出行、直播、外卖、知识付费、支付……

当然,现阶段也不乏出现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但是这些商业模式的决定因素多是来自人性的把握,在既定商业格局下的拓展。尤其是贪婪、虚荣、懒惰,成就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迅速爆红。

那么,未来互联网的边界在哪里?成为很多互联网参与者探索的问题。

 

总结

以上是笔者以“中国互联网”为对象,以其发展轨迹为维度,从四个阶段介绍了一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科研工作者通过努力,于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标志着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历经探索成长、快速发展和成熟繁荣期等几个阶段,从建立国人的互联网认知到互联网创业潮,从商业模式的探索到互联网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从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到当前的空前繁荣,历经将近30年,我国一步步成为互联网强国。

认识过去,展望未来。那么,未来中国互联网的边界在哪里?

 

对于未来中国互联网的边界,笔者也不敢妄下断论,只能从当下互联网发展的生命周期来预测。笔者认为中国互联网正在趋于平稳时期,原因很简单,2012年移动互联网爆发无疑是互联网人口红利期的鼎盛阶段。但是随着之后在移动端的深入普及后进入饱和状态,尤其是00后这一代的人口增长较80、90后有明显下降,也就是说未来的互联网人口不会有明显的陡形增长,甚至会短暂滑坡。但是整体还是趋于平衡的状态。

互联网趋于平稳期,意味着:1、就业机会减少;2、创业难度增加;3、互联网阶层固化;

 

  1. 就业机会减少

互联网红利期,大批的创业者涌入,而互联网人才匮乏刺激了教育和培训行业,尤其在2012年以后,很多从业者通过培训快速入门互联网,几年下来,互联网人力资源的供应过剩,工作机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未来互联网的稳定期,行业不会再呈现爆发式增长,所以必定会对互联网人才进行洗牌,适者生存,平庸者注定被淘汰。

 

  1. 创业难度增加

互联网人口增量下降,固有流量被寡头企业瓜分,新型创业者位于行业的下游,只能在巨头们既定的商业格局里寻找机会,但最终还是会被并购同化。所以说未来的新型独角兽企业将会越来越少,然而机会也不是没有,当下中国某些领域还是存在机会,如医疗、教育、金融、房地产等行业还是有可能诞生独角兽的。但是这些行业在国内都是受行业规则和政府制度的影响,要想突破,还是要寄托于未来制度的改革。

 

  1. 互联网阶层固化

在中国互联网的探索期和发展期,互联网作为新兴经济体,是通过新的商业模式不断的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但是在未来互联网稳定期,靠创新来创业已经不太容易,更多的是在巨头企业的指引下成长,一步步的为其已经建立的平台做贡献。而当下的巨头在未来几年也不会有很大的动作,多数在固有流量上下功夫,保住既定利益的前提下,探索新技术新概念。

 

这些是笔者对于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的见解,但是无论是互联网创业者还是从业者也不要悲观,可以把这些当做鞭策自己的建议,要想破局,还是有很多突破口的,如互联网+、大数据AIVR,甚至区块链等等,通过深度学习,拒绝平庸,未来还是美好的。关于这些以后再分享给大家。

 

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

 

作者:木木,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产品经理小密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