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移动互联网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Tue, 21 Apr 2020 01:49:3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5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twitter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社区产品如何搭建内容体系? //www.f-o-p.com/98216.html Mon, 10 Sep 2018 03:22:04 +0000 //www.f-o-p.com/?p=98216 内容体系

 

对社区类产品来说,做好“内容”是一件尤其重要的事。好内容能够直接为用户带来价值,进而有效实现用户的拉新留存,提升用户的粘度。

但是,如何做好内容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什么是好内容,如何持续地提供优质内容,如何将内容和用户匹配起来,都是产品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弄懂这个问题,我想到了两款产品:懂球帝和虎扑。同样都是体育类、社区类产品,同样都做到了行业头部,又都是将内容作为核心价值提供给用户,它们在社区内容建设方面都是怎么做的?

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具体而言,可以分为这两个环节来讨论:

  • 内容的生产
  • 内容的分发

以下本文就将以懂球帝和虎扑为例,围绕着这两个维度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大家回答“如何在产品内搭建内容体系”提供一些灵感。

一、内容的生产

一个产品的内容板块,往往由多种不同形式的内容构成,如资讯、深度专业长文,普通用户发帖等等,丰富的内容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而在运营上,针对不同的内容形式也往往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 懂球帝

懂球帝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资讯类内容、以专栏和懂球号为代表的PGC内容和以圈子为代表的UGC内容。下图左侧是内容的目的,右侧是主要的运营手段。

▲ 懂球帝内容体系

  •   资讯类内容

资讯类内容指球队、比赛、球员等相关的最新动态。短资讯由于可以占领用户的碎片时间,一直是懂球帝获取流量的重要手段,因此非常重要。

相比其他内容,资讯类内容具有很强的媒体属性,要求发布及时、准确,这就要求内容提供者有很广泛的内容获取渠道,并且反应灵敏迅速。这决定了资讯类内容需要由官方的运营团队来提供。

具体而言,资讯类内容由官方的运营团队通过人肉搜索的方式即时更新。运营团队获取信息的渠道包括国内外的各大媒体和社交平台,例如twitter、马卡报、diario SPORT等,覆盖了欧洲各个国家,数百个媒体。当然为了获取一些独家消息,据小编推测,运营团队也会有一些独家的非媒体渠道,例如和球队建立友好的关系等,获取独家信息。

在利用资讯获客之后,懂球帝还提供了其他种类的内容。

  • 专栏+懂球号

专栏和懂球号致力于提供专业和有深度的文章,例如针对某场比赛的战术分析,或者是球员转会背后的影响等。这部分内容需要资深媒体人、资深球迷或相关从业者来创作,是有一定门槛的。为了刺激这部分内容的生产,懂球帝采用了物质奖励和流量倾斜的激励方式。

懂球帝在几年前曾经公开招募过兼职写手,希望通过现金激励的方式触达到能够提供优质内容的人。经过沉淀,这些兼职写手中的一部分已经转化为社区内专栏的运营者,通过专栏这种形式,以较为固定的频率、风格来生产深度内容。

我们也采访到了16年以兼职写手的身份进入懂球帝,现在老维专栏的运营者老维,对方说当时之所以加入懂球帝,是因为自己一直很喜欢国际米兰,做这份兼职,相当于把爱好变成工作,而他目前的写作比较自由,没有明确的任务规定,但有稿费收入。

专栏之外,懂球号是另外一个深度内容创作场所。2016年推出的自媒体平台“懂球号”引入了各个官方俱乐部,例如“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沙尔克04足球俱乐部”、“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乐部”等,这些俱乐部会发布比赛信息和球队新闻等,可视为PGC的内容。当然,自媒体平台搭建起来后,也吸引了一批更加草根的写手入驻,提供一些结构化、系统性的内容。

  • 圈子+UGC

圈子的形式类似于贴吧,用户在感兴趣的圈子内,发布帖子或者回帖。懂球帝内有各种圈子,有球队圈,也有基于兴趣的圈子,如“音乐”、“高考”、“二次元”等,也有地域的圈子,如“知春路”等,后者可以提供一种即时性的社交。

设置圈子本质上是在建立社区,无论是基于喜好还是地理位置,用户都可以被相对有效地链接起来,而一旦这种有效社交关系搭建起来并发生作用,便可以有效促进UGC内容的生产。

▌ 虎扑

虎扑的情况则不尽相同,我们可以把虎扑站内的内容粗略的分为资讯类内容、PGC和UGC。

▲ 虎扑内容体系

  • 资讯类内容

对虎扑来说,资讯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如何保证最新的资讯能够及时发布,接受三节课采访的虎扑运营人员表示,虎扑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有非常专业的新闻团队,能够通过非常深的资源第一时间获得例如球星转会这样的新闻,并以短资讯的形式迅速发布出来。

  • PGC

对于PGC内容的创作者,虎扑官方并没有用提供经济利益的方式来制度化运营。当然,官方也会以有偿约稿的形式定向的产出一些优质内容。

站内优质内容生产者多数是从普通用户慢慢成长起来的。例如虎扑早期著名的大V张佳玮,就是在社区内自发的生产内容,慢慢成长为大V。在谈到创作动力时,虎扑运营人员曾经多次提到认同感这个概念。认为群体的认同感是激发用户自发输出内容的驱动力。

换言之,虎扑并没有主动得培育KOL,反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培育社区、群体认同感上,这里简单举一例——

虎扑用户的称呼JR其实是社区自下而上,慢慢积淀下来的一种称呼。2017年虎扑logo改版的时候,也特意照顾到这一点,将JP融入到Logo之后,从这个细节也可以看出产品和用户之间友好的关系以及一种紧密的社区感。

虎扑的深度内容还有另外一个来源:翻译团的志愿翻译。如果有海外的优质长文,翻译团队会自发为其他JR提供翻译。

  • UGC

为了刺激普通用户的内容生产,运营人员会主动发起一些好玩的话题,比如虎扑非常著名的女神大赛评选,周五小酒馆等,官方稍带下节奏,就可以就很好地点燃用户的参与热情。

另外,虎扑的定位直接刺激了内容的生产。虎扑步行街主干道被定位为“男人的烧烤摊”,在合法的范围内几乎百无禁忌,用户有各种新鲜事都会发上来。例如和自己女朋友吵架,不知道送女朋友什么礼物,或者是日常工作吐槽,当然也有一些社会事件的评论。这种日常性质的内容加上良好的社区感,充分释放了用户的参与生产内容的热情。

如果说社区定位+紧密社区感激发了UGC内容的生产,也有必要提到虎扑的用户进入门槛。用户参与讨论或者发帖需要答二十道相当专业的体育类题目,这一个小小的举措,其实是保证了只有“硬核玩家”参与,这一点与B站相近,利用准入机制建立社区感。

总结来看,尽管懂球帝和虎扑在驱动内容生产上采用了两种迥异的策略——懂球帝针对不同层级的内容生产者采取了精细化的激励方式,而虎扑则将重点放在社区定位和社区认同感的建立上,但是两个产品在内容供应端都已经搭建起比较完善的体系,解决了内容供给端创作力不足的问题。

解决了供给端的问题后,还需要让内容出现在正确的人面前,这就涉及到了内容的分发环节。换言之,分发解决的是内容和用户的匹配问题。

二、内容的分发

▌ 懂球帝

从产品层面上看,懂球帝内容分发遵循着这样几种逻辑:

头条的信息流页面是流量最大的入口。懂球帝在这个页面上为资讯、专栏内容、圈子、懂球号、问答等各个内容形式都提供了流量入口,也正是因为如此,尽管是信息流的页面,也是一个结构化的信息流页面。

但资讯、深度内容、圈子内容、俱乐部为代表的懂球号内容都有固定的展示版面,让主页稍显混乱,新用户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熟悉。

所以从主页的展示逻辑来看,懂球帝为了实现内容创作主体的丰富度某种程度地牺牲了内容浏览的流畅性,增加了新用户的理解成本和适应成本。

第二种展示的逻辑,是按照分类的方式对内容进行聚合。分类方式可以分为这样三种,一种是以赛事类型为维度进行分类,如英超、西甲、德甲等,还有一类是基于资讯本身的属性做分类,如集锦、转会、深度等,另外,还有基于内容展示形式做的分类,如视频类。在每一个分类下,都是以信息流的方式呈现,综合时间、点赞数和评论等指标。

第三种是基于人群的逻辑,即圈子。圈子内用户生产的内容在小圈子分发,站在产品的角度看,可以实现内容和用户的高效匹配,从用户角度来看,也可以迅速、密集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圈子的页面上,还有“精选”一栏,为优质内容提供跨圈层的展示位置,以强运营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官方认为优质的内容。

第四种即基于个人的喜好的分发——用户可以选择自己的主队,点击底部栏的中间,可以看到自己主队的信息,保证第一时间获得最关心的资讯。

305.jpg

▲  懂球帝上个人主队页面

▌ 虎扑

虎扑的内容分发同样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逻辑——

在虎扑的“推荐”页面上,产品按照帖子的热度向所有的用户发送信息。即在一段时间内,综合阅读量、点赞评论等筛选出的热贴。情感类的话题、和动物相关的话题、影视话题、科技话题以及以及对赛事或者球星的评论是最常出现的内容。其中大多数都是由普通用户生产的“毫无网感”的内容。

相比于懂球帝的“头条”页面,虎扑的“推荐”页面不是结构化的,并没有为某几类内容提供固定的入口,而是完全按照热度来展示,相对来讲,趣味性更强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荐”页面上,懂球帝只展示一条资讯或文章的标题和评论数,而虎扑还要展示一条完整的热门评论,以及阅读量点亮数点赞数评论数等,这种展示方式可以帮助用户判断帖子的有趣程度,但阻碍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它是反信息获取的。

实际上它是通过这种展示方式来让用户花更多的时间停留在每一个帖子内,提升社区感和参与的可能性。

第二种展示逻辑是按照不同的分类来聚合内容,分类方式有两种,一是按照赛事,如NBA、国际足球、英超等,另外是按照资讯内容本身的类别属性,如英雄联盟、数码等。在每一个赛事的分类下,还会进一步细分为视频、深度、转会、场下四类,进一步整合内容,做精细化的呈现。

第三种是基于人群的逻辑,即社区。虎扑有上百个社区,涉及到了体育、娱乐、日常生活、游戏各个领域,从社区种类的丰富度来看,虎扑不输于懂球帝,甚至可以说跨度更广。

当然,虎扑也有基于个人喜好的分发,即“关注”页面。

很多时候,球迷支持一个球队,喜欢一个球员,其非理性程度和粉丝崇拜偶像很像,这种情感上的链接让关注页面的重要性凸显出来。通过主动的关注,用户可以最高效的获取他们有强需要的信息。换句话说,关注页面是精准投放的场所。

相比于懂球帝,虎扑的“关注”页面的入口不那么显眼,但据虎扑运营人员说,关注页是非常大的流量入口。

从大的分发逻辑上来看,懂球帝和虎扑似乎差别不大,都试图利用数据(策略)、用户的主动关注、细分人群的整合和内容分类聚合的方式,提供多种方式将内容和用户连接起来。

但是从流量最大的主页来看,两款产品的分发逻辑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懂球帝“运营”的色彩更重,要通过分发来为除资讯外的内容提供流量入口,而虎扑则表现得更为佛系,根据热度来展示用户的兴趣点,引发用户参与讨论。

三、总结

总结来看,同作为体育类产品,懂球帝和虎扑在内容模块上的运营还是非常不同的。两款产品最终也呈现了非常不同的调性。

当然,懂球帝和虎扑的对比也说明,一款社区类产品想要提供好的内容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运营方式——

可以针对不同层级的用户做精细化运营,也可以专注打造社区氛围,利用认同感驱动用户自发生产;在内容分发和信息的呈现上,要建立多种可能路径链接内容和用户,但可以利用不同的呈现方式来引导用户行为,例如引导用户高效获取信息或是参与到每一个话题的讨论。

这些都是打造高质量内容社区的方法,也并无优劣之分。

 

作者:吴思,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三节课(ID:sanjieke01)

]]>
2018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报告! //www.f-o-p.com/91484.html Fri, 20 Jul 2018 07:25:00 +0000 //www.f-o-p.com/?p=91484 中国移动互联网报告

 

话说,上周分享的小程序报告,一些童鞋留言对APP表达了不满:开屏广告、内容加载、假优惠券假红包、弹窗不断、后台偷跑、全家唤醒,APP时长能不长?(⊙o⊙)…你们赢了……其实,这个问题,恰恰引出了今天Mr.QM要分享的报告。总体上看,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仅增加了2千万人(基础总量是11亿),同时,人均单日APP使用时长已经接近5小时,由此就可以知道,存量厮杀会有多激烈;同时,核心流量依旧被牢牢占据在几个“超级入口”手中:社交微信、购物的淘宝等。

“强者恒强”局面已经形成,体系之争也被分析了好几年。然而,这都不是核心,在资本退潮的局面下,有无盈利模式才是“存量江湖”厮杀的重点,所以,可以看到,社交延伸而出的金融、新零售、云、内容,购物延伸而出的办公社交、管理软件、云、内容……

这种体系之争,导致新应用的诞生变成了“过山车”游戏,一个现象级APP,很可能在短短几个月走过前辈数年才能走过的生命周期:几个月内,从零到千万甚至破亿,最终却又昙花一现、或者规模巨大而无盈利模式,成为“嗷嗷待哺的流量巨婴”……

面对老巨头的体系化布局,新巨头们也在以体系化抗争:小米系、美团系、头条系……这导致资本市场、用户对新巨头的耐心逐渐丧失:在资本急于退出、故事无人问津、用户收紧钱袋的年代,服务是否刚需、边界是否清晰、盈利是否明确才是关键。

看到这里,前面留言童鞋的不满就很好理解了:做大规模而无盈利模式,烧钱烧不出未来,怎么办?广告、弹窗、虚假红包……别惊诧,PC时代就这么过来的,也这么作死的。不过,这个能玩多久呢?twitter最近集中清理虚假用户,奥 巴 马一夜掉了三百万粉丝、特 朗 普掉了几十万……

去年开始,小编曾一再呼吁,寒冬将至:增量下降、存量厮杀,红利变成了红海,盈利模式比规模重要、精细化运营比用户量重要。然而,在资本最后疯狂的挟裹下,市场上舞照跳、妞照泡,不过,该来的总要来的,如同《权力的游戏》里“winter is coming”变成“winter has come”,年初轮番启动的“上市潮”,正式宣告:凛冬将至、韭菜该割就得割了……

真相只有一个    你我都需直面鲜血

一、2018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综述

中国移动互联网经济增速放缓,2018年上半年迎来上市潮

1.1 中国移动互联网经济进入“新常态”,尽管增速逐步放缓,但仍为GDP增速的3.25倍

1.2 在资金面紧张和香港“认可同股不同权”新政等因素的刺激下, 2018年上半年迎来新一轮上市潮,多家互联网企业“敲钟”或提交IPO申请

  1. 中国移动互联网整体用户规模增幅继续收窄,但新的流量洼地正在被深挖

2.1 中国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规模缓慢增至11亿,2018年上半年仅增长2千万

2.2 新的流量洼地被挖掘和重视,微信生态红利正当其时

微信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9.3亿;微信公众号数量超2,000万,月活跃帐号达350万,月活跃粉丝约8亿;微信小程序迅速发展,截止6月已有近100万个小程序,微信生态正在成为新的流量洼地吸引各路玩家进入。

2.3 黑马产品爆发力更强,数月甚至更短时间追上“前辈”几年才达到的规模

内容为王的时代给了新的产品绝佳的发展机遇,新的典型APP“爆发力”增强,对百万级、千万级用户的获取时间越来越短,旅行青蛙半个月的时间达到4,000万日活跃用户规模,抖音短视频日活跃用户规模从4,000万增长到1亿仅用时2个月。

2.4 以“吃鸡”为代表的飞行射击游戏行业增速最高,亿级用户规模的在线视频、短视频也表现不俗

2.5 日活跃用户规模在1000万以上的APP中,抖音短视频、58同城和无他相机位列复合增长率三甲

2.6 日活跃用户规模在100万-1000万之间的APP中,聚看点、微视和第五人格复合增长率位居三甲

到2018年6月DAU在100万-1000万的APP中增长最快的是聚看点,这得益于社交裂变和平台补贴;微视受到腾讯大力扶持,到了2018年6月,日活跃用户规模已经接近350万。

  1. 移动互联网对用户注意力的争夺愈发强势

3.1 用户对互联网的依赖越发强烈,平均每人每天上网时长近5小时,已经赶上互联网从业人员每天睡眠时长

3.2 短视频 “kill time” 总时长持续增长,占比达8.8%,已超过综合资讯

短视频“魔性有毒”,用户总使用时长占比同比增长3倍;虽然即时通讯和在线视频总使用时长均在增长,但是整体移动网民时长中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

3.3 35个APP已经能满足近8成移动网民需求

中国市场上APP数量超过406万个,从用户使用需求来看,35个APP已经能满足用户社交、娱乐、电商、新闻工具等多方面的需求,对用户的争夺将愈发激烈。

3.4 典型群组分层更加明显,Z世代、小镇青年和白发老人逐步登上互联网舞台

3.5 三大典型群组在即时通讯的时长占比均有所下降,短视频老少皆宜且增长迅猛

  1. 竞争的护城墙越来越高

4.1 中国移动互联网依旧是巨头垄断下的二八原则

I、国产强势手机品牌份额继续扩大,四大国产品牌在安卓市场份额近80%

II、移动购物、旅游出行、图像服务行业用户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从用户使用时长看,移动视频、新闻资讯、移动音乐等头部竞争格局发生变化,CR3名单变更;

移动视频、移动音乐、数字阅读用户使用多个APP的趋势在加强,用户受内容驱动影响更大。

III、中国移动互联网五大派系占据总时长超过75%,今日头条系占比增长了1.6倍

4.2 跨界和降维打击更加常见、更加宽泛

I、今日头条系从内容分发向媒介联盟广告平台聚变,覆盖多类用户,以多入口联合,实现对垂直领域的降维打击

II、美团生态致力于成为满足用户生活和娱乐的服务平台,成为线下服务数据最大入口

III、小米以生态聚合跨界布局,为用户生活提供硬件和服务

小米整体生态链具备一定独有性,虽无直接竞争对手,但各环节都面临直接竞争,生态价值需随着智能生活的实现逐渐显现。以小米的核心收入贡献来看,用户价值链的第二个环节仍需继续发力。

二、中国移动互联网创新模式持续嬗变

1 移动互联网发展模式变化分析

1.1 新零售

I、巨头在新零售领域的布局初步完成,落地效果逐步得到市场检验

2017年以来,阿里、腾讯加大新零售布局力度,二者的布局思路和打法差异明显,阿里构建的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强连接体系,而腾讯主要进行赋能,构建的是去中心化的弱连接体系。

II、微信生态对新零售的改造效果初现,公众号+小程序的商业逻辑已经跑通

III、阿里表现同样强势,盒马鲜生门店扩张,盒马APP月活跃用户规模同比增长212%

  1. 创新模式变化分析

2.1 游戏社交模式分析

I、快手小游戏模式:兴趣/内容社交典型代表

相较于90前的通讯录社交模式,快手小游戏模式符合了90后的内容社交模式偏好。

虽然没有直接的导流入口,快手小游戏仍有近一半用户来自快手。

II、快手小游戏日活跃用户数三个月突破千万,超四成用户每天使用10分钟以上

2.2 移动互联网推动传统行业创新模式

I、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模式:以低价、便捷填补白领日常工作场景咖啡需求的空白市场

II、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APP主要覆盖一二线城市、偏年轻化用户

  1. 品牌营销模式变化分析

3.1 互联网企业品牌类营销投入在增加,以综艺节目营销合作为例,参与赞助的互联网企业数量较2017年翻倍

2018年上半年TOP20综艺节目中,互联网企业参与赞助了3/4的节目,主要赞助形式有花式口播、品牌露出等。

3.2 具有特征用户APP的“靶向营销” 价值显现

I、哔哩哔哩用户的文化特征显著,可成为靶向目标用户进行内容分发、文化社交类营销等精准营销合作平台

II、小红书用户的消费潜力和消费场景的想象空间较大,可成为多平台靶向丽人用户的营销合作渠道

  1. 体育热点事件—世界杯分析

4.1 关注世界杯的移动网民每城市等级逐级下降约15%左右,超过80%的一线城市用户关注世界杯

4.2 世界杯期间,赛事直播视频APP及体育资讯APP日活跃用户数均呈上涨趋势,官方视频APP和垂直类资讯APP涨幅更为显著

 

作者:Mr.QM,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Mr.QM

]]>
用户增长:如何搭建分析体系? //www.f-o-p.com/89874.html Tue, 10 Jul 2018 09:52:50 +0000 //www.f-o-p.com/?p=89874 用户增长

 

互联网的世界里一切都是为了增长,灵光一现的创新可能会让一个产品成功,但绝不可能长久,在用户增长的领域里,如何复用一套框架,找到最佳实践的一条路径,再配备一点运气,去实现商业成功是我一直所探索的话题,这篇文章和今后的几篇文章将系统性地阐述用户增长的最佳路径。

用户增长定义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完整解释了,这里就不再赘述,简单来说,用户增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产品在一段时间内的有效用户数(后面有详细解释),进而提升当下和未来的GMV和利润,实现商业成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从战略和战术层面,我们将这个概念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

战略:

  • 取势:产品的设计本身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如果2018年你还要创业卖传呼机,对不起,神仙也帮不了你),满足的是用户的真需求(比如思考“监督大学生背单词并收取费用”这个商业模式能否长久有用户愿意买单),并找到最佳PMF(市场契合度,Product Market Fit)。
  • 明道:在对的时间用对的方法做对的事情(比如什么时候应该加大力度在百度推广上投放广告,应该买什么关键词,定向什么样的人群画像?)。
  • 优术:明确目标,建设最有用的工具助力快速增长(如何能够快速建设并持续迭代数据产品和营销工具来提升运营效率并降低运营事故率?什么样的数据产品有能力帮助我们进行快速有效的数据分析,哪些营销工具能帮助我们花最少的精力快速落地运营策略?)。

战术:

  •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分析体系搭建;
  • 开源重要、截流更重要:提升留存(有效用户数)方法论;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设增长工具;
  •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建设运营知识库(人群标签、渠道体系、决策转化、创意中心)。

一、分析体系的搭建

搭建分析体系的目的:

看清楚产品发展现状,定位问题和潜力空间,总结TODO事项并合理判断必要性和排序优先级。

总之,分析的根本目的是更加清楚地看清楚业务,并集中资源和精力解决最重要的事情。

这句话的重点在后半句,如果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或者追求分析复杂度和工作量,而没有能够判断哪些事情应该先做、哪些事情应该后做、哪些事情没必要做,那这个分析没有任何价值,徒费时间精力而已。

基于用户生命周期维度搭建分析体系

一个产品的用户池是如何构成的,以及使用我们产品服务的用户是如何从生到死的过程基本是这样的:

如果说产品的用户池像一个蓄水池一样,我们希望用户尽量留在我们的池子中,其实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基本都是围绕着以下几个目标展开的(篇幅有限,细化这些具体的方法会在后续文章中给出,敬请关注):

如何指标化地建立分析体系

第一步:定义新用户、有效用户、沉默用户、流失用户

用户分类的定义要基于对业务经验的判断(例如用户连续10天未登录是否认定为流失)以及企业的战略目标(订单量导向、毛利导向或者GMV导向)。

  • 新用户:指刚刚接触产品并第一次完成体验了整个产品流程的用户。
  • 沉默用户:指使用过产品,认可过其服务,但部分需求迁移至其他产品而变得不那么活跃的用户。
  • 流失用户:指曾经在产品上活跃过,但因为某次体验受到了伤害或者全部需求迁移至其他竞品。
  • 有效用户:指可以为企业持续贡献正向价值的用户(企业真正希望获得的用户)。

在不同行业和不同产品的理解有所不同,比如微博、twitter、Instagram这样产品的有效用户是指持续在平台活跃的用户,可以用平均每日停留时长高于30分钟的用户数、平均每日发布至少1个feed的用户数、平均每日收藏或转发至少1个的用户数等相关指标来量化。

又比如淘宝美团外卖这样的产品可以用近7日内至少完单3次的用户数、近30天内登陆次数大于5次且近7日内收藏商品数量大于1件的用户数来衡量。

总之,计算有效用户数可以基于所在业务的经验,判断一个(或几个,组建复合指标)真正能合理衡量为产品持续贡献正向价值的用户数的指标来量化产品的有效用户数。

天猫为例,我们可以将这四类用户进行如下定义:

第二步:拆解核心指标

精细化运营中会将用户的属性进行更细维度的切分:

  • 新用户可以通过潜力等级进行划分,来衡量平台流入的新用户是多大后续留存的可能以及未来在产品中贡献的价值,后续的抓手可以优先资源给潜力更大的新用户,加速他们成长。
  • 有效用户可以通过用户忠诚度、用户粘性、用户质量等维度进行拆解分层,运用针对性的运营策略针对不同层级的用户优先培养高质量用户粘性进而提升用户忠诚度。
  • 沉默用户按用户质量和激活概率等维度进行分层,帮我们找出最容易激活且价值最高的用户,进而优先激活这部分用户。
  • 流失用户按照挽回概率和用户价值进行分层,类似沉默用户,优先触达并刺激最有机会且我们最希望挽回的用户。

第三步:搭建不同类别用户迁移路径

由于我们产品的改版、市场的变化以及用户需求的升级,每一个层级的用户可能在每天都会发生用户行为的变化,这样,就需要在我们第二步搭建的基础上进行路径变化的体系建设,来观测每天用户心智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户对于我们产品的认可和依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评估如何采取运营抓手可以针对性地促进哪个迁移路径。

用户的迁移路径以高质量用户类举例是下图这个样子的:

因为我们人群拆解后形成的组合过多,导致了不同类用户迁移的可能路径过多了,为了更好的看清楚并了解我们用户的流向,我们可以用如下方式来观测用户变迁:

每个人群关注是否正向迁移还是负向迁移,理想情况下如果所有的人群都在正向迁移,那说明我们的产品变现的很好,但如果某个人群负向迁移的比较多,说明需要一些运营抓手来进行刺激,防止持续负向迁移的情况发生。

举个例子:

如果是卖牛奶的电商产品,我们为了提升高质量高忠诚用户的用户粘性,进行产品详情页面文案的优化,增加“您已经购买过5次、立即下单即可获得历史吸收卡路里报告”类似这样文案来促使用户迅速下单,降低用户跳出概率。

由于这种优化只面向高质量高忠诚用户(通过切分流量的方式实现产品千人千面),在优化动作上线后,观测高质量高忠诚的用户高中低粘性的用户每天净正向&净负向的变化情况,如果高粘性和中粘性的用户都在净正向明显增加、净负向明显减少,说明我们的优化是有效的。

日常监控与复盘专题分析

(1)运营策略复盘

这部分看数要策略的目标是否达成,基于转化流程看优化空间在哪。

比如策略目标是为了提升新用户数,复盘的时候要基于曝光-点击-注册-购买等环节看最终实现了多少新用户的提升,以及哪些环节是这个渠道提升效率的瓶颈;如果是曝光到点击的点击率明显低于业界标准,说明我们的投放物料需要优化了。

(这里的转化路径只是举个例子,当我们实战的时候肯定需要再进一步细拆,比如电商类注册-购买可以拆为注册-浏览产品列表页且停留时长超过5秒-浏览产品详情页且到达完整详情页-加入购物车-点击立即购买-。。。。-付款成功)

(2)监控异常

这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我们实时发现产品的事故,及时修复。建立指标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全面,覆盖所有产品转化路径,指标不怕多,可以有几百个都没关系,设定好阈值,每天只看报警的就可以了,不报警的就不用看了。

举个例子,我们的监控体系中有“点击立即发送短信按钮-填写完成验证码转化率“这个指标,阈值为80%,某天这个指标突然降为1%,说明我们的短信通道出现了问题或者被黑客攻击,用户可能没有收到短信,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监控体系第一时间发现事故并进行修复,将损失降到最低。

(3)日常分析常见误区

由于分析体系的搭建全部都是基于数据的,数据分析的新手可能误入以下数据陷阱:

1)为了满足好奇心而看数据

所有的数据分析都是要包括明确分析目标、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如果目标不清晰,没有make sense的基于经验的业务假设,而只是认为“我觉得应该看blabla数据”而跟BI部门提需求,往往会造成等了很久才出来的数据,看了之后满足了好奇心,但发现好像并没有什么指导性的用处。

那这样的数据分析就很没有用户,白白浪费自己和BI同事的时间。

2)在茫茫数据中看图找规律

有的时候老板交代的任务可能只是一句“分析一下我们的用户”,这样非常泛泛的任务,思路不清晰的同学可能就会立刻着手提取全局用户所有能想到的特征,然后做全集的数据透视,算各种占比,横向的、纵向的,一维交叉之后没啥发现看二维交叉,结果越算越复杂,可能弄了上百个表也没得到啥拿得出手的结论。

这样的事情聪明人做一次就够了,全局看图找规律这种事就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弥补战略上的懒惰,这种情况发送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在用户需求层面有足够深度的思考。

3)将虚无缥缈的假设寄希望于模型复杂度上

在不以成绩导向的地方有的人就喜欢追求做事过程的复杂度,仿佛一个目标没有达成是因为方法太过简单的原因,足够复杂、足够高端就可以达成了。当然,如果在科学领域,这种论调基本没问题,但做运营的人,是以结果导向的,持续贡献增长才是唯一目标。

有的人没有完成kpi,又没提出过什么复杂的方法论,说的做的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恨不得每个月都不好意思领工资,所以就开始走上了追求复杂模型的不归路:明明就是渠道投放的文案特点突出不够显著,导致拉新效率低,优化个文案就好了的事情,非要去分析渠道用户画像和产品用户画像的相似性,再搞个挖掘领域的K-means聚类算法 ,光衡量个体差异的模型就搞了好几个来评估准确性,模型大概是长成这样的:

搞了两个月之后仿佛自己的人生都瞬间充实了一样,其实真心没必要,用户增长本质还是要围绕用户需求,数据只是工具,千万不要舍本逐末,变成数据的奴隶。

 

二、后续思考:为什么我们这里只是从用户维度搭建分析体系,而没有展开说销售额、毛利、净利这些?

避免宏观环境变化、用户需求变化影响业务决策、产品价值观混乱和运营策略重心偏移。

举个例子:

一家超市的销售额连续3个月下降,老板可能就慌了,觉得是不是超市的运营方法出现了问题,开始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拆解看来,如果该超市的拉新效率和质量均没有下降、有效用户数也没有下降、流失用户数也没有升高,只是这段时间原来买百威啤酒的用户变成买农夫山泉了,客单价下降引起的GMV下降。

如果把这个问题前置思考一下,客单价的下降有没有必要引起关注和制定相关措施(比如啤酒打9折)?个人认为是没必要的,反而容易引起产品价值观的混乱和运营策略的重心偏移,让原本有机会发力的拉新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工作滞后。

原因是我们做产品的第一要务是满足用户需求(用户想喝啤酒卖啤酒、想喝农夫山泉卖农夫山泉),而非创造用户需求(乔布斯让用户觉得一年应该换一部新IPHONE就是创造用户需求,在乔布斯之前用户是不觉得自己应该一年换一次手机的)。

 

三、结语:愿各位“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回归初心,只做对的事情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所理解的用户增长架构,和其中第一部分“分析体系的建设方法和思路以及我踩过的坑”,后面我也会陆续把剩下的几个话题也尽量补充完整,由于篇幅有限和各位看官所处的行业产品千差万别,一篇文章无法做到帮助大家所有人手把手建立自己产品的详细分析体系,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留言进一步交流。

 

作者:稷钊,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稷钊

]]>
如何制定一套完整的用户增长系统架构? //www.f-o-p.com/85858.html //www.f-o-p.com/85858.html#respond Mon, 11 Jun 2018 02:18:10 +0000 //www.f-o-p.com/?p=85858 用户增长系统

用户增长的领域里,学到了对的道理,真的可以过好这一生。

互联网的世界里一切都是为了增长,灵光一现的创新可能会让一个产品成功,但绝不可能长久。

在用户增长的领域里,如何复用一套框架,找到最佳实践的一条路径,再配备一点运气,去实现商业成功是我一直所探索的话题,这篇文章和今后的几篇文章将系统性地阐述用户增长的最佳路径。

用户增长定义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完整解释了,这里就不再赘述。

简单来说,用户增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产品在一段时间内的有效用户数(后面有详细解释),进而提升当下和未来的GMV和利润,实现商业成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从战略和战术层面,我们将这个概念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战略

取势:产品的设计本身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如果2018年你还要创业卖传呼机,对不起,神仙也帮不了你)、满足的是用户的真需求(比如思考“监督大学生背单词并收取费用”这个商业模式能否长久有用户愿意买单)、并找到最佳PMF(市场契合度,Product Market Fit)。

明道:在对的时间用对的方法做对的事情。

(比如什么时候应该加大力度在百度推广上投放广告,应该买什么关键词,定向什么样的人群画像?)。

优术:明确目标,建设最有用的工具助力快速增长。

(如何能够快速建设并持续迭代数据产品和营销工具来提升运营效率并降低运营事故率?什么样的数据产品有能力帮助我们进行快速有效的数据分析,哪些营销工具能帮助我们花最少的精力快速落地运营策略?)。

二、战术

(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分析体系搭建;(这里着重说分析体系搭建)

(二)开源重要、截流更重要:提升留存(有效用户数)方法论;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设增长工具;

(四)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建设运营知识库(人群标签、渠道体系、决策转化、创意中心)。

 

 (一)分析体系的搭建

1.搭建分析体系的目的:

看清楚产品发展现状,定位问题和潜力空间、总结TODO事项并合理判断必要性和排序优先级。

总之,分析的根本目的是更加清楚地看清楚业务并集中资源和精力解决最重要的事情,这句话的重点在后半句,如果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或者追求分析复杂度和工作量,而没有能够判断哪些事情应该先做、哪些事情应该后做、哪些事情没必要做,那这个分析没有任何价值,徒费时间精力而已。

2. 数据分析误区

由于分析体系的搭建全部都是基于数据的,数据分析的新手可能误入以下数据陷阱:

(1) 为了满足好奇心而看数据

所有的数据分析都是要包括明确分析目标、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如果目标不清晰、没有make sense的基于经验的业务假设,而只是认为“我觉得应该看blabla数据”而跟BI部门提需求,往往会造成等了很久才出来的数据,看了之后满足了好奇心,但发现好像并没有什么指导性的用处。

那这样的数据分析就很没有用户,白白浪费自己和BI同事的时间。

(2) 在茫茫数据中看图找规律

有的时候老板交代的任务可能只是一句“分析一下我们的用户”,这样非常泛泛的任务,思路不清晰的同学可能就会立刻着手提取全局用户所有能想到的特征。

然后做全集的数据透视,算各种占比,横向的、纵向的,一维交叉之后没啥发现看二维交叉,结果越算越复杂,可能弄了上百个表也没得到啥拿得出手的结论。

这样的事情聪明人做一次就够了,全局看图找规律这种事就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弥补战略上的懒惰,这种情况发送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在用户需求层面有足够深度的思考。

(3) 将虚无缥缈的假设寄希望于模型复杂度上

在不以成绩导向的地方有的人就喜欢追求做事过程的复杂度,仿佛一个目标没有达成是因为方法太过简单的原因,足够复杂、足够高端就可以达成了。

当然,如果在科学领域,这种论调基本没问题,但做运营的人,是以结果导向的,持续贡献增长才是唯一目标。

有的人没有完成kpi,又没提出过什么复杂的方法论,说的做的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恨不得每个月都不好意思领工资,所以就开始走上了追求复杂模型的不归路:

明明就是渠道投放的文案特点突出不够显著,导致拉新效率低,优化个文案就好了的事情非要去分析渠道用户画像和产品用户画像的相似性。

再搞个挖掘领域的K-means聚类算法 ,光衡量个体差异的模型就搞了好几个来评估准确性,模型大概是长成这样的:

搞了两个月之后仿佛自己的人生都瞬间充实了一样。其实真心没必要,用户增长本质还是要围绕用户需求,数据只是工具,千万不要舍本逐末,变成数据的奴隶。

3. 基于用户生命周期搭建分析体系

一个产品的用户池是如何构成的,以及使用我们产品服务的用户是如何从生到死的过程基本是这样的:

为了看清楚我们产品用户的成长现状、空间和问题,我们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分析体系搭建:

第一步:定义新用户、有效用户、沉默用户、流失用户

用户分类的定义要基于对业务经验的判断(例如用户连续10天未登录是否认定为流失)以及企业的战略目标(订单量导向、毛利导向或者GMV导向)。

新用户:指刚刚接触产品并第一次完成体验了整个产品流程的用户。

沉默用户:指使用过产品,认可过其服务,但部分需求迁移至其他产品而变得不那么活跃的用户。

流失用户:指曾经在产品上活跃过,但因为某次体验受到了伤害或者全部需求迁移至其他竞品。

有效用户:指可以为企业持续贡献正向价值的用户(企业真正希望获得的用户)。

什么是有效用户?

所有的增长工作都是围绕着“提升当下有效用户数”和“提升未来用户变成有效用户的可能性”这两个目标。

有效用户是指可以为企业持续贡献正向价值的用户(企业真正希望获得的用户),在不同行业和不同产品的理解有所不同。

比如微博、twitter、Instagram这样产品的有效用户是指持续在平台活跃的用户,可以用平均每日停留时长高于30分钟的用户数、平均每日发布至少1个feed的用户数、平均每日收藏或转发至少1个的用户数等相关指标来量化;

又比如淘宝美团外卖这样的产品可以用近7日内至少完单3次的用户数、近30天内登陆次数大于5次且近7日内收藏商品数量大于1件的用户数来衡量。

总之,计算有效用户数可以基于所在业务的经验,判断一个(或几个,组建复合指标)真正能合理衡量为产品持续贡献正向价值的用户数的指标来量化产品的有效用户数。

如果说产品的用户池像一个蓄水池一样,我们希望用户尽量留在我们的池子中,其实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基本都是围绕着以下几个目标展开的:

明白了这个关系,我们可以来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搞用户增长的每天需要看什么数?怎么看?

  • 核心用户指标:这部分看数的主要目标是关注我们产品的用户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每天的发展情况如何。

这里可以关注的指标主要围绕新用户数、有效用户数、沉默用户数、流失用户数(具体的指标口径需要基于具体产品特征和企业发展战略来制定,例如如何定义沉默、有效、流失更为合理)

当然如果希望精细化运营可以将这些指标再继续拆解,比如沉默用户可以拆解成近7天沉默、近7-14天沉默、近14-30天沉默、近30+天沉默等等。

  • 运营策略复盘:这部分看数要策略的目标是否达成、基于转化流程看优化空间在哪。

比如:策略目标是为了提升新用户数,复盘的时候要基于曝光-点击-注册-购买等环节看最终实现了多少新用户的提升以及哪些环节是这个渠道提升效率的瓶颈,如果是曝光到点击的点击率明显低于业界标准,说明我们的投放物料需要优化了。

(这里的转化路径只是举个例子,当我们实战的时候肯定需要再进一步细拆,比如电商类注册-购买可以拆为注册-浏览产品列表页且停留时长超过5秒-浏览产品详情页且到达完整详情页-加入购物车-点击立即购买-。。。。-付款成功)。

  • 监控异常:这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我们实时发现产品的事故,及时修复,损失最小化。建立指标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全面,覆盖所有产品转化路径,指标不怕多,可以有几百个都没关系,设定好阈值,每天只看报警的就可以了,不报警的就不用看了。

举个例子,我们的监控体系中有“点击立即发送短信按钮-填写完成验证码转化率“这个指标,阈值为80%。

某天这个指标突然降为1%,说明我们的短信通道出现了问题或者被黑客攻击,用户可能没有收到短信,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监控体系第一时间发现事故并进行修复,将损失降到最低。

第二步: 拆解核心指标

精细化运营中会将用户的属性进行更细维度的切分。

新用户可以通过潜力等级进行划分,来衡量平台流入的新用户是多大后续留存的可能以及未来在产品中贡献的价值,后续的抓手可以优先资源给潜力更大的新用户,加速他们成长。

有效用户可以通过用户忠诚度、用户粘性、用户质量等维度进行拆解分层,运用针对性的运营策略针对不同层级的用户优先培养高质量用户粘性进而提升用户忠诚度。

沉默用户按用户质量和激活概率等维度进行分层,帮我们找出最容易激活且价值最高的用户,进而优先激活这部分用户。

流失用户按照挽回概率和用户价值进行分层,类似沉默用户,优先触达并刺激最有机会且我们最希望挽回的用户。

第三步: 搭建不同类别用户迁移路径

由于我们产品的改版、市场的变化以及用户需求的升级,每一个层级的用户可能在每天都会发生用户行为的变化。

这样,就需要在我们第二步搭建的基础上进行路径变化的体系建设,来观测每天用户心智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户对于我们产品的认可和依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评估如何采取运营抓手可以针对性地促进哪个迁移路径。

用户的迁移路径(以高质量用户类举例)是下图这个样子的:

因为我们人群拆解后形成的组合过多,导致了不同类用户迁移的可能路径过多了,为了更好的看清楚并了解我们用户的流向,我们可以用如下方式来观测用户变迁:

每个人群关注是否正向迁移还是负向迁移,理想情况下如果所有的人群都在正向迁移,那说明我们的产品变现的很好,但如果某个人群负向迁移的比较多,说明需要一些运营抓手来进行刺激,防止持续负向迁移的情况发生。

举个例子:如果是卖牛奶的电商产品,我们为了提升高质量高忠诚用户的用户粘性,进行产品详情页面文案的优化,增加“您已经购买过5次、立即下单即可获得历史吸收卡路里报告”类似这样文案来促使用户迅速下单,降低用户跳出概率。

由于这种优化只面向高质量高忠诚用户(通过切分流量的方式实现产品千人千面),在优化动作上线后,观测高质量高忠诚的用户高中低粘性的用户每天净正向&净负向的变化情况。

如果高粘性和中粘性的用户都在净正向明显增加、净负向明显减少,说明我们的优化是有效的。

 

为什么我们这里只是从用户维度搭建分析体系,而没有展开说销售额、毛利、净利这些?

免宏观环境变化、用户需求变化影响业务决策、产品价值观混乱和运营策略重心偏移。

举个例子,一家超市的销售额连续3个月下降,老板可能就慌了,觉得是不是超市的运营方法出现了问题,开始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但拆解看来,如果该超市的拉新效率和质量均没有下降、有效用户数也没有下降、流失用户数也没有升高,只是这段时间原来买百威啤酒的用户变成买农夫山泉了,客单价下降引起的GMV下降。

如果把这个问题前置思考一下,客单价的下降有没有必要引起关注和制定相关措施(比如啤酒打9折)?

个人认为是没必要的,反而容易引起产品价值观的混乱和运营策略的重心偏移,让原本有机会发力的拉新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工作滞后。

原因是我们做产品的第一要务是满足用户需求(用户想喝啤酒卖啤酒、想喝农夫山泉卖农夫山泉),而非创造用户需求乔布斯让用户觉得一年应该换一部新IPHONE就是创造用户需求,在乔布斯之前用户是不觉得自己应该一年换一次手机的)。

 

结语:

愿各位“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回归初心,只做对的事情。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所理解的用户增长架构,和其中第一部分“分析体系的建设方法和思路以及我踩过的坑”,后面我也会陆续把剩下的几个话题也尽量补充完整。

由于篇幅有限和各位看官所处的行业产品千差万别,一篇文章无法做到帮助大家所有人手把手建立自己产品的详细分析体系,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留言进一步交流。

实战增长时我们经常会掉入“增长陷阱中”,即拉来的新用户很多,但留存特别差,用户池的“水闸”始终关不上,下一篇我会集中写一下如何“理解留存”、“提升留存”的具体运营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本文作者@钊哥用户增长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
//www.f-o-p.com/85858.html/feed 0
如何做用户增长?一套用户增长的完整系统架构! //www.f-o-p.com/83747.html //www.f-o-p.com/83747.html#respond Thu, 24 May 2018 08:25:45 +0000 //www.f-o-p.com/?p=83747

互联网的世界里一切都是为了增长,灵光一现的创新可能会让一个产品成功,但绝不可能长久,在用户增长的领域里,如何复用一套框架,找到最佳实践的一条路径,再配备一点运气,去实现商业成功是我一直所探索的话题,这篇文章和今后的几篇文章将系统性地阐述用户增长的最佳路径。

用户增长定义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完整解释了,这里就不再赘述,简单来说,用户增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产品在一段时间内的有效用户数(后面有详细解释),进而提升当下和未来的GMV和利润,实现商业成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从战略和战术层面,我们将这个概念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

战略:

  • 取势:产品的设计本身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如果2018年你还要创业卖传呼机,对不起,神仙也帮不了你),满足的是用户的真需求(比如思考“监督大学生背单词并收取费用”这个商业模式能否长久有用户愿意买单),并找到最佳PMF(市场契合度,Product Market Fit)。
  • 明道:在对的时间用对的方法做对的事情(比如什么时候应该加大力度在百度推广上投放广告,应该买什么关键词,定向什么样的人群画像?)。
  • 优术:明确目标,建设最有用的工具助力快速增长(如何能够快速建设并持续迭代数据产品和营销工具来提升运营效率并降低运营事故率?什么样的数据产品有能力帮助我们进行快速有效的数据分析,哪些营销工具能帮助我们花最少的精力快速落地运营策略?)。

战术:

  •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分析体系搭建;
  • 开源重要、截流更重要:提升留存(有效用户数)方法论;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设增长工具;
  •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建设运营知识库(人群标签、渠道体系、决策转化、创意中心)。

一、分析体系的搭建

搭建分析体系的目的:

看清楚产品发展现状,定位问题和潜力空间,总结TODO事项并合理判断必要性和排序优先级。

总之,分析的根本目的是更加清楚地看清楚业务,并集中资源和精力解决最重要的事情。

这句话的重点在后半句,如果只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或者追求分析复杂度和工作量,而没有能够判断哪些事情应该先做、哪些事情应该后做、哪些事情没必要做,那这个分析没有任何价值,徒费时间精力而已。

基于用户生命周期维度搭建分析体系

一个产品的用户池是如何构成的,以及使用我们产品服务的用户是如何从生到死的过程基本是这样的:

如果说产品的用户池像一个蓄水池一样,我们希望用户尽量留在我们的池子中,其实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基本都是围绕着以下几个目标展开的(篇幅有限,细化这些具体的方法会在后续文章中给出,敬请关注):

如何指标化地建立分析体系

第一步:定义新用户、有效用户、沉默用户、流失用户

用户分类的定义要基于对业务经验的判断(例如用户连续10天未登录是否认定为流失)以及企业的战略目标(订单量导向、毛利导向或者GMV导向)。

  • 新用户:指刚刚接触产品并第一次完成体验了整个产品流程的用户。
  • 沉默用户:指使用过产品,认可过其服务,但部分需求迁移至其他产品而变得不那么活跃的用户。
  • 流失用户:指曾经在产品上活跃过,但因为某次体验受到了伤害或者全部需求迁移至其他竞品。
  • 有效用户:指可以为企业持续贡献正向价值的用户(企业真正希望获得的用户)。

在不同行业和不同产品的理解有所不同,比如微博、twitter、Instagram这样产品的有效用户是指持续在平台活跃的用户,可以用平均每日停留时长高于30分钟的用户数、平均每日发布至少1个feed的用户数、平均每日收藏或转发至少1个的用户数等相关指标来量化。

又比如淘宝美团外卖这样的产品可以用近7日内至少完单3次的用户数、近30天内登陆次数大于5次且近7日内收藏商品数量大于1件的用户数来衡量。

总之,计算有效用户数可以基于所在业务的经验,判断一个(或几个,组建复合指标)真正能合理衡量为产品持续贡献正向价值的用户数的指标来量化产品的有效用户数。

天猫为例,我们可以将这四类用户进行如下定义:

第二步:拆解核心指标

精细化运营中会将用户的属性进行更细维度的切分:

  • 新用户可以通过潜力等级进行划分,来衡量平台流入的新用户是多大后续留存的可能以及未来在产品中贡献的价值,后续的抓手可以优先资源给潜力更大的新用户,加速他们成长。
  • 有效用户可以通过用户忠诚度、用户粘性、用户质量等维度进行拆解分层,运用针对性的运营策略针对不同层级的用户优先培养高质量用户粘性进而提升用户忠诚度。
  • 沉默用户按用户质量和激活概率等维度进行分层,帮我们找出最容易激活且价值最高的用户,进而优先激活这部分用户。
  • 流失用户按照挽回概率和用户价值进行分层,类似沉默用户,优先触达并刺激最有机会且我们最希望挽回的用户。

第三步:搭建不同类别用户迁移路径

由于我们产品的改版、市场的变化以及用户需求的升级,每一个层级的用户可能在每天都会发生用户行为的变化,这样,就需要在我们第二步搭建的基础上进行路径变化的体系建设,来观测每天用户心智发生了哪些变化、用户对于我们产品的认可和依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评估如何采取运营抓手可以针对性地促进哪个迁移路径。

用户的迁移路径以高质量用户类举例是下图这个样子的:

因为我们人群拆解后形成的组合过多,导致了不同类用户迁移的可能路径过多了,为了更好的看清楚并了解我们用户的流向,我们可以用如下方式来观测用户变迁:

每个人群关注是否正向迁移还是负向迁移,理想情况下如果所有的人群都在正向迁移,那说明我们的产品变现的很好,但如果某个人群负向迁移的比较多,说明需要一些运营抓手来进行刺激,防止持续负向迁移的情况发生。

举个例子:

如果是卖牛奶的电商产品,我们为了提升高质量高忠诚用户的用户粘性,进行产品详情页面文案的优化,增加“您已经购买过5次、立即下单即可获得历史吸收卡路里报告”类似这样文案来促使用户迅速下单,降低用户跳出概率。

由于这种优化只面向高质量高忠诚用户(通过切分流量的方式实现产品千人千面),在优化动作上线后,观测高质量高忠诚的用户高中低粘性的用户每天净正向&净负向的变化情况,如果高粘性和中粘性的用户都在净正向明显增加、净负向明显减少,说明我们的优化是有效的。

日常监控与复盘专题分析

(1)运营策略复盘

这部分看数要策略的目标是否达成,基于转化流程看优化空间在哪。

比如策略目标是为了提升新用户数,复盘的时候要基于曝光-点击-注册-购买等环节看最终实现了多少新用户的提升,以及哪些环节是这个渠道提升效率的瓶颈;如果是曝光到点击的点击率明显低于业界标准,说明我们的投放物料需要优化了。

(这里的转化路径只是举个例子,当我们实战的时候肯定需要再进一步细拆,比如电商类注册-购买可以拆为注册-浏览产品列表页且停留时长超过5秒-浏览产品详情页且到达完整详情页-加入购物车-点击立即购买-。。。。-付款成功)

(2)监控异常

这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我们实时发现产品的事故,及时修复。建立指标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全面,覆盖所有产品转化路径,指标不怕多,可以有几百个都没关系,设定好阈值,每天只看报警的就可以了,不报警的就不用看了。

举个例子,我们的监控体系中有“点击立即发送短信按钮-填写完成验证码转化率“这个指标,阈值为80%,某天这个指标突然降为1%,说明我们的短信通道出现了问题或者被黑客攻击,用户可能没有收到短信,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监控体系第一时间发现事故并进行修复,将损失降到最低。

(3)日常分析常见误区

由于分析体系的搭建全部都是基于数据的,数据分析的新手可能误入以下数据陷阱:

1)为了满足好奇心而看数据

所有的数据分析都是要包括明确分析目标、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如果目标不清晰,没有make sense的基于经验的业务假设,而只是认为“我觉得应该看blabla数据”而跟BI部门提需求,往往会造成等了很久才出来的数据,看了之后满足了好奇心,但发现好像并没有什么指导性的用处。

那这样的数据分析就很没有用户,白白浪费自己和BI同事的时间。

2)在茫茫数据中看图找规律

有的时候老板交代的任务可能只是一句“分析一下我们的用户”,这样非常泛泛的任务,思路不清晰的同学可能就会立刻着手提取全局用户所有能想到的特征,然后做全集的数据透视,算各种占比,横向的、纵向的,一维交叉之后没啥发现看二维交叉,结果越算越复杂,可能弄了上百个表也没得到啥拿得出手的结论。

这样的事情聪明人做一次就够了,全局看图找规律这种事就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弥补战略上的懒惰,这种情况发送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在用户需求层面有足够深度的思考。

3)将虚无缥缈的假设寄希望于模型复杂度上

在不以成绩导向的地方有的人就喜欢追求做事过程的复杂度,仿佛一个目标没有达成是因为方法太过简单的原因,足够复杂、足够高端就可以达成了。当然,如果在科学领域,这种论调基本没问题,但做运营的人,是以结果导向的,持续贡献增长才是唯一目标。

有的人没有完成kpi,又没提出过什么复杂的方法论,说的做的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恨不得每个月都不好意思领工资,所以就开始走上了追求复杂模型的不归路:明明就是渠道投放的文案特点突出不够显著,导致拉新效率低,优化个文案就好了的事情,非要去分析渠道用户画像和产品用户画像的相似性,再搞个挖掘领域的K-means聚类算法 ,光衡量个体差异的模型就搞了好几个来评估准确性,模型大概是长成这样的:

搞了两个月之后仿佛自己的人生都瞬间充实了一样,其实真心没必要,用户增长本质还是要围绕用户需求,数据只是工具,千万不要舍本逐末,变成数据的奴隶。

二、后续思考:为什么我们这里只是从用户维度搭建分析体系,而没有展开说销售额、毛利、净利这些?

避免宏观环境变化、用户需求变化影响业务决策、产品价值观混乱和运营策略重心偏移。

举个例子:

一家超市的销售额连续3个月下降,老板可能就慌了,觉得是不是超市的运营方法出现了问题,开始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拆解看来,如果该超市的拉新效率和质量均没有下降、有效用户数也没有下降、流失用户数也没有升高,只是这段时间原来买百威啤酒的用户变成买农夫山泉了,客单价下降引起的GMV下降。

如果把这个问题前置思考一下,客单价的下降有没有必要引起关注和制定相关措施(比如啤酒打9折)?个人认为是没必要的,反而容易引起产品价值观的混乱和运营策略的重心偏移,让原本有机会发力的拉新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的工作滞后。

原因是我们做产品的第一要务是满足用户需求(用户想喝啤酒卖啤酒、想喝农夫山泉卖农夫山泉),而非创造用户需求(乔布斯让用户觉得一年应该换一部新IPHONE就是创造用户需求,在乔布斯之前用户是不觉得自己应该一年换一次手机的)。

三、结语:愿各位“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回归初心,只做对的事情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所理解的用户增长架构,和其中第一部分“分析体系的建设方法和思路以及我踩过的坑”,后面我也会陆续把剩下的几个话题也尽量补充完整,由于篇幅有限和各位看官所处的行业产品千差万别,一篇文章无法做到帮助大家所有人手把手建立自己产品的详细分析体系,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留言进一步交流。

下期预告:

开源重要、截流更重要:提升留存(有效用户数)方法论

实战增长时我们经常会掉入“增长陷阱中”,即拉来的新用户很多,但留存特别差,用户池的“水闸”始终关不上,下一篇我会集中写一下如何“理解留存”、“提升留存”的具体运营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本文作者@稷钊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
//www.f-o-p.com/83747.html/feed 0
青瓜早报:华为被美国司法部调查;微软研发轻量版Win10 //www.f-o-p.com/80172.html //www.f-o-p.com/80172.html#respond Thu, 26 Apr 2018 01:10:21 +0000 //www.f-o-p.com/?p=80172

早上好。

中兴遭遇重创之后,发展芯片技术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现在,美国又有了制裁华为的迹象。

中兴之后,华为也会被美制裁?

@腾讯科技【美国司法部对华为是否违反美国对伊朗制裁展开调查】据外媒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华为是否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目前还不清楚司法部的调查进展到了何种程度,也不清楚联邦探员正在调查的具体指控是什么。华为发言人对此未予置评。

美国政府最近还提到,华为对美国在未来移动通信市场竞争中的领导地位构成了威胁。华为是全球最大的蜂窝网络设备和其他电信设备制造商,也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仅次于苹果和三星电子。

知情人士称,针对华为的刑事调查是依照美国商务部和财政部外国资产管理办公室针对与制裁有关的问题发出的传票进行的。司法部的调查之前没有被报道过,而刑事调查本身就意味着华为可能存在着更严重的不当行为。商务部和财政部可以对该公司实施行政处罚和监管制裁。

纽约时报》去年早些时候曾报道称,在美国商务部对华为进行了单独的调查之后,美国财政部于2016年12月向华为发出与制裁有关的行政传票。

华为的坏消息,就是竞争对手的好消息。

@腾讯科技【美国司法部调查华为,苹果诺基亚和爱立信股价应声上涨】《华尔街日报》最新报道称,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华为公司是否违反向伊朗禁运的有关制裁。受消息影响,华为的竞争对手苹果、爱立信和诺基亚的股价在周三早盘纷纷逆市上涨。

此前还有媒体分析称,中兴遭受重创将为其竞争对手爱立信和诺基亚带来机会,令它们的发展前景瞬间变得更加光明。

数据泄露没有影响?Facebook一季财报放出后股票上涨

@新浪科技【Facebook一季财报符合分析师预估,盘后上涨2.8%】Facebook收盘后公布了一季度财报,部分数据摘录如下:

一季度月活跃用户22亿,日活跃用户14.5亿,广告收入118亿美元,营收119.7亿美元,每股收益1.69美元,移动广告营收在总广告营收中占比91%。

财报公布后,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表示,尽管面临挑战,但Facebook在2018年开局录得强势表现。

自公布业绩后,Facebook股票盘后上涨2.8%至165美元,成交58.1894万股。

另一家社交网络公司Twitter也发布了同样财报情况优秀。

Twitter第一季度业绩强劲

@新浪科技【Twitter第一季度净利润1.23亿美元,同比增长132%】Twitter昨晚发布了201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Twitter营收为6.65亿美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为6100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6200万美元。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为1.23亿美元,同比增长132%。

第一季度平均月活跃用户数量(MAU)为3.36亿,同比增长3%。平均日活跃用户数量(DAU)同比增长10%,连续第6个季度保持两位数涨幅。

Twitter CEO杰克·多西(Jack Dorsey)称:“我们第一季度业绩十分强劲,为整个2018财年开了个好头。第一季度用户数量继续增长,用户互动继续提升,从而推动DAU连续6个季度保持两位数涨幅。”

虽然大社交网络公司第一季度业绩都不错,但好像有一些问题困扰着他们。

Facebook拒绝国会众议院听证邀请

@新浪科技【Facebook拒绝国会众议院听证邀请,谷歌推特未作回应】本周三,一名Facebook发言人表示,该公司拒绝了美国国会众议院关于该平台内容审查制度的听证会邀请。

Facebook同时表示,其虽然不会出席听证会,但“仍期待继续与众议院议员就Facebook的使命,即成为一个能为所有人提供发声机会的平台进行讨论”。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社交媒体Twitter也同样收到了国会众议院司法委员会(House Judiciary Committee)的听证邀请,但至今都未表态是否会出席该听证会。有部分共和党议员批评社交媒体公司对某些保守言论进行了更严格的审查,对此社交媒体公司们都是否认的。

欧盟隐私新规GDPR5月落地

@界面新闻【欧盟最强隐私新规5月落地,科技公司集体更新用户条款】通用数据保护法规(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以下简称GDPR)是欧盟2016年4月通过的一项数据保护条例,该条例全面限定了企业获取和使用欧盟公民个人信息的权限,并给出了相应的违规处罚标准。该条例发布后有两年缓冲期,今年5月25日起开始执行。

在4月25日,Twitter、Instagram和域名注册商GoDaddy分别向用户发送邮件,表示将更新旗下产品服务条款和隐私政策。GoDaddy和Twitter均在邮件中明确提到,此次更新是为即将生效的GDPR做准备。

根据GDPR的规定,任何企业违规操作欧盟公民的信息,都将受到行政罚款的处罚,罚款范围应在1000万至2000万欧元,或企业全球年营业额的2%到4%。评论认为,欧盟GDPR法案相对美国本土的法律更为严苛,对某些数据的性质认定也更为清晰,比如浏览历史将被视为个人数据。

大事。中美科技公司都会受到影响。

纽交所暂停亚马逊和Alphabet交易

@新浪科技【因价格标码问题,纽交所暂停亚马逊和Alphabet交易】据CNBC消息,由于“价格标码问题”,美国纽约交易所暂停了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公司的交易。这些股票在他们的上市交易所的交易状态则是正常的,截至北京时间26日凌晨2点,亚马逊跌0.38%,Alphabet涨0.36%。

纽交所表示,“这两家公司的公开交易单都会在其状态页上被取消”。

这一问题影响的主要是股价高于1000美元且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除了Alphabet和亚马逊外,Booking holding也是受牵连的股票之一。这三支股票是标普500指数中市值最高的三家公司,也是仅有的三家股价上千的公司。

不太明白,持续关注。

高通、AMD、PayPal、eBay的最新财报

高通

@新浪科技【高通第二财季营收53亿美元,净利润同比降52%】高通今天发布了2018财年第二财季财报。报告显示,高通第二财季净利润为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亿美元下滑52%;营收为5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0亿美元增长5%。

高通第二财季来自设备和服务的营收为39.36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6.89亿美元;来自授权的营收为13.25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3.27亿美元。

高通第二财季运营现金流为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亿美元下滑37%,比上一财季的18亿美元下滑71%。

AMD

@华尔街见闻【AMD一季度收入、利润超预期,盘后大涨10%】AMD发布了该公司截至3月31日的201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AMD第一财季调整后EPS盈利0.11美元,市场预期0.09美元。第一财季营收16.5亿美元,市场预期15.7亿美元。此外,AMD的前瞻也同样好于预期。该公司预计,二季度收入为17.2亿美元(16.7亿美元~17.7亿美元),分析师预期为15.8亿美元。

AMD毛利率为36%,上季度为34%,去年同期为32%。Non-GAAP毛利率为36%,上季度为34%,去年同期为32%。AMD预计,第二财季毛利润将增长大约37%,市场预期增长36.2%。

AMD表示,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0%。公司的计算和图形业务部门取得了最大增长。该业务上涨95%,至11.2亿美元。AMD首席执行官Lisa Su在电话会中表示,截至今年年底,AMD预计公司将推出基于Ryzen PC芯片架构的60个系统。

PayPal

@腾讯科技【PayPal第一季度营收36.85亿美元,净利5.11亿美元】PayPal今天公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公司该季度营收为36.85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9.75亿美元,同比增长24%;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GAAP),净利润为5.1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3.84亿美元,同比增长33%;合摊薄后每股利润为0.42美元,去年同期为每股利润0.32美元,同比增长31%。

PayPal的GAAP运营利润率为14.5%,去年同期为14.5%;Non-GAAP运营利润率为22.5%,去年同期为21.6%;运营现金流为3.49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5.27亿美元。

eBay

@腾讯科技【eBay第一季度营收25.80亿美元,净利4.07亿美元】eBay今天公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公司该季度营收为25.80亿美元,去年同期为23.03亿美元,同比增长12%;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GAAP),净利润为4.07亿美元,去年同期为净利润10.35亿美元,同比下滑61%;合摊薄后每股利润为0.40美元,去年同期为每股利润0.94美元,同比下滑57%。

GAAP运营利润率为22.5%,去年同期为23.7%;Non-GAAP运营利润率为27.9%,去年同期为28.9%。运营现金流为5.0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3.4亿美元。

总体看,这波财报的情况都不错。下面看两条区块链相关。

美图发布声明,终止与BEC美链合作

@新浪科技【美图发布声明:终止与BEC美链合作,不会发行数字货币】昨晚美图发布声明称,美图公司旗下海外产品BeautyPlus终止与Beauty Chain(BEC美链)的海外推广合作。合作终止后,美图与Beauty Chain(BEC美链)将无任何合作。

4月22日,OKex发布最新公告称,暂停BEC交易和提现,主要因为BEC美蜜币合约出现重大漏洞,攻击者可以通过代币合约的批量转账方法无限生成代币。蔡文胜和美图被业界再被质疑是BEC的幕后庄家。

美图发布声明称,公司对区块链技术的关注在于探索前沿技术本身,目前仍处于早期的研究阶段。美图公司没有、也不会发行任何数字货币。

“三点钟”启用SDZ.COM域名

@腾讯科技【三点钟门户正式发布,启用SDZ.COM域名】在首届世界区块链大会的主会场上,三点钟区块链门户SDZ.COM正式发布,该域名是由一位网友以100个比特币的价格购买并赠予三点钟社群的。发布会现场还公布了三点钟全球统一的视觉符号——三点星座。

据了解,SDZ.COM是由三点钟无眠区块链社群发起人玉红发起,自2018年大年初一创立以来,三点钟区块链社群爆发了惊人的影响力。玉红现场表示,创建三点钟社群的本意在于让区块链从业者相互支持,促进行业发展,跨越迷茫。

“希望SDZ.COM可以成为进入区块链世界的钥匙。”玉红介绍道,该门户的功能包括万群导航、资讯集合、全球活动以及网址导航。它的诞生,可以普及区块链相关知识,进一步促进区块链从业者之间的交流与扶持。

iOS 11设备安装率受什么影响?

@新浪科技【iOS 11设备安装率高达76%,远高于Android Oreo的4.6%】据苹果公司在其App Store支持页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4月11日,iOS 11操作系统的设备安装率高达76%。该比例自今年1月18日以来上涨了11%,当时iOS 11的设备安装率是65%。去年11月6日时,该比例是52%。

然而,仍然有19%的iOS设备运行着iOS 10,另有5%的设备运行更老的iOS,比如iOS 9。这些装有旧版本iOS系统的iPhone和iPad大多不在最新iOS 11的支持列表中。

 

截止到4月16日,只有0.5%的Android设备安装了最新版本的Android Oreo,而不同版本的Android Oreo的累计安装率也仅有4.6%。大部分的Android用户还在继续使用谷歌分别于2014年、2015年、2016年推出的Android Lollipop、Marshmallow、和Nougat操作系统。

这个和换不换新手机有关吧。

微软研发轻量版Win10,再次进军移动互联网

@腾讯科技【微软研发轻量版Win10,支持通话或兼容手机安装】众所周知的是,在智能手机领域,微软遭到了重大失败,不过据外媒最新消息,微软正在研发一款全新的轻量版Windows10,对传统电脑版本进行了大量减肥,并且支持通话,这一版本可能支持智能手机安装。

据报道,微软正在研发的新版本名为“Windows10 Lean”,该版本的安装文件数量,比传统版本少了2GB,可以支持更多廉价设备。

据推特网站的一些知情人士称,这个轻量版Windows10将删除许多传统功能,比如注册表、管理控制台程序,不支持壁纸,但是命令行仍然支持。

另据Ars Technica网站报道,该版本囊括了一些电话的开发接口,可能支持移动通信或通话。外媒猜测,从这些功能和特点来看,这款操作系统可能兼容智能手机安装。

PC时代过去后,微软的统治力在下降,不知道这波操作能得几分。

取消流量“漫游”费进展如何?

@新浪科技【取消流量“漫游”费进展如何?工信部回应四大热点】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闻库表示,流量降费方面,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30%降费的目标,基础电信企业梳理出五个措施:

一是7月1号正式取消流量“漫游”费。“7月1号能不能实现,据我们现在了解,企业在加班加点并行工作,这方面可以告诉大家是能实现的。”

二是加大不限流量或大流量资费方案的推出力度。部分企业在新推出的套餐当中已经将本地流量升级为全国流量。

三是开展流量套餐的扩容降费,对主流套餐推出优惠销售,赠送用户一定的通信费,对套餐里面所含的一些流量再进行加大扩容。

四是根据用户使用的一些特色,推出一些流量产品,不断丰富现有的互联网的流量产品,持续推出流量月包、假日流量包、流量日包,降低流量消费门槛。

五是推广流量放心用的惠民服务,流量超出后,自动的一些叠加的优惠流量安心包,以及快到接近的时候及时提醒用户流量的使用情况等等。

以上就是今天的早报,祝大家工作、学习愉快,加油。

 

 

本文作者@静静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78

]]>
//www.f-o-p.com/80172.html/feed 0
青瓜早报:五部门联合约谈京东;阿里巴巴正式“养蛙”;饿了么张旭豪有“靠山”不惧任何竞争者… //www.f-o-p.com/77505.html //www.f-o-p.com/77505.html#respond Tue, 03 Apr 2018 01:07:42 +0000 //www.f-o-p.com/?p=77505
早安艾瑞巴蒂,一起来看今天的早报…

一、头条京东“被约谈”

1、网信办等部门依法约谈京东进行整改4月2日,北京市网信办、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就京东在网上售卖相关违法违规商品、出版物及其他印刷品的行为,依法约谈网站相关负责人,并责令整改。

2、京东表态“被约谈”:认真接受批评,全面严肃整改

京东方面做出回应,称对于相关监管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京东商城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相关意识和管理制度方面的不足。“我们认真接受批评,将在全公司范围内深入检讨和自查自纠,加强审核团队建设。”

@胡建都:树大招风。

@EnigmaCN:就担心发错货

@和和天天开心:希望改造的更好

@村里有个女孩叫小花:这是要干嘛?

二、国内新闻

3、新浪视频、爱奇艺美拍、UC等提供恶搞视频被罚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北京、广东、福建等地查处新浪视频、爱奇艺、美拍、UC视频等5家提供恶搞视频的网站,依法给予当事人罚款的高限处罚。

@系辞管窥:早该管理了!

@视康验光配镜中心:一步一个脚印,往回走……

4、张旭豪谈被阿里收购:不沮丧,很激动,有阿里协助不惧任何竞争者

36氪讯,谈到被阿里收购,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表示,不沮丧,很激动。他透露之前有很多境内外投资人的offer,被建议今年国内A股上市,也收到了阿里的投资邀约。未来饿了么不会因为这次收购改变现在的组织架构,和阿里更多是协同作战。对于滴滴昨天在无锡上线,张旭豪称因为有阿里的协助,不惧畏任何的竞争者。

5、金立回应解散传闻:保留50%员工,离职员工按N+1补偿

2日晚间消息,针对此前金立工业园解散的传闻,金立方面2日发布声明称,未来金立工业园将保留50%左右的员工继续生产,同时也有ODM厂商协助生产金立手机,为金立在国内与海外的订单供货。日前网络上有爆料称,金立已经下发文件遣散东莞工厂员工,4月底前将完成解除劳动合同。

6、滴滴:外卖商家被接单为谣言 保留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

下午消息,针对媒体报道的外卖商家被接单一事,滴滴方面表示,此事为谣言,已经开始进行取证工作,将保留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的权利。之前有媒体随后报道称,在无锡体验了滴滴外卖之后,发现有商家尚未在滴滴外卖平台上线,且没有下载使用滴滴外卖后台,但用户已经能点餐。

@红杏院:营销套路啊

7、滴滴回应女乘客怀疑司机不轨:正核实 向当事人致歉

针对有女乘客投诉“怀疑滴滴司机意图性骚扰”,滴滴方面回应称,对当事人的经历深感抱歉,正在努力调查核实事件事实。昨日晚间,有女乘客发文称,打了一辆滴滴优享车后,先是闻到车里有怪味,并感觉晕车,后又受到司机言语和态度上的不尊重,怀疑该司机意欲性骚扰。后提前下车才逃过一劫。

8、刘建宏正式从乐视体育离职,尚未明确新动态日前据多家媒体先后确认,乐视体育原联席总裁兼首席内容官、著名体育媒体人刘建宏已在愚人节前一天的3月31日正式从乐视体育离职。腾讯体育第一时间致电刘建宏本人,他亲自证实说:“3月31日,是我在乐视体育的最后一天,我正式离开乐视体育了。”9、阿里战略投资万达电影:47亿元持股9000万股

万达电影晚间公告,公司股东万达投资向杭州臻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转让9000万股股票,转让价为每股51.96元,总计46.76亿。公告指出,臻希投资之关联方(合称“阿里巴巴集团”)在文娱产业具有丰富的资源,阿里巴巴集团基于对万达电影未来业务发展前景的认同,对万达电影进行战略投资。

10、阿里巴巴宣布获得《旅行青蛙》国内独家代理权

4月2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官方发文宣布与日本游戏公司Hit-Point达成战略合作,获得Hit-Point授权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发行旗下现象级手游《旅行青蛙》,正式宣告这只“青蛙”来到中国。你的蛙还在养吗?

@目友明自:哈哈  可玩性可持续性太短  身边早就没人玩了

@干三还是片传:又要凑饲料养了[允悲]小鸡和森林就够我受的了

11、抖音力推铁拳整治:风险提示系统清理不适视频近日,抖音短视频正式上线风险提示系统。相关产品负责人介绍,这一系统将对站内可能有风险、引人不适的视频内容进行标注提示,防止用户盲目模仿。风险提示系统还将囊括部分引人不适的视频,抖音表示,将对风险提示系统不断完善,更加精确和个性化,帮助用户准确地作出判断。12、ofo否认与摩拜商谈合并传闻,要求相关账号予以澄清

针对日前网传的“ofo、摩拜正在商谈合并”一事,ofo今日发表声明予以否认。ofo要求相关网络账号澄清和删除这一传言,并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Mido-Zhou:早晚的事。

13、网易云音乐与腾讯发声“版权问题”,腾讯:杰威尔之外的转授权皆不受影响

36氪讯,网易今日就转授权发声,称音乐版权环境复杂,每年都斥巨资购买版权,但因互联网平台的资源封锁式竞争,发生过数次网易云音乐无法正常购买版权。腾讯方面表示,网易云平台曾屡次发生盗版问题,并影响了合作,但除杰威尔音乐(JVR)转授权外,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与网易云音乐其他转授权合作不受影响。

三、国际新闻

14、三星取代IBM成美国专利霸主 华为排名61联想93

《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杂志和知识产权大数据分析公司ktMINE发布的美国专利100强显示,截至今年1月1日,三星总共持有75,596项美国专利,位居第一,IBM排在第二。华为公司排在第61位,联想集团排在93位。

15、艾美奖得主史蒂文·布奇科去世,享年74岁

布奇科尤其擅长律政类题材,其作品所呈现的群角斗戏、多条故事主线交错发展、各季剧情前后呼应等特点对现代美剧风格产生重要影响。他创作的《希尔街的布鲁斯》《洛城法网》《纽约重案组》等美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

16、扎克伯格反讥库克:对Facebook的评论“非常油嘴滑舌”

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日前对Facebook在数据泄露丑闻中的做法以及该公司在政治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提出批评,但扎克伯格称,库克的评论“非常油嘴滑舌”;他还说,作为一项免费服务,Faceboook确实关心用户,像苹果那样向客户收费的公司没有资格说它们关心用户。

17、特朗普twitter加大炮轰亚马逊 :为公or为私存疑

特朗普加大了对亚马逊的抨击,表示后者在压榨美国邮政总局。他发推特称,邮政总局给亚马逊发的包裹平均每个损失1.5美元。不过亚马逊拥护者指出,美邮政委员会发现美国邮政总局从和亚马逊的合约中赚钱了。不过特朗普在商业地产的朋友正督促他限制电子零售发展,从而减少商场关门和租赁下滑。

18、北美零售巨头遭黑客攻击 500万张银行卡信息被窃

据彭博社消息,北美零售巨头哈德森湾公司(Hudson’s Bay)当地时间4月1日证实,公司旗下包括世界顶级百货公司“萨克斯第五大道精品百货店(Saks Fifth Avenue)”、“罗德与泰勒(Lord&Taylor)”在内的几家商场共有超过500万张信用卡和借记卡信息被黑客盗取。

19、日本漫画《名侦探柯南》4月11日重启更新

《名侦探柯南》漫画家青山刚昌宣布,《名侦探柯南》将于4月11日发售的《周刊少年SUNDAY》上重新开始连载。

今日思想此前我们100%的精力用于关注结果,现在分出了30%——40%的精力放到人员管理上,这对我个人或者领导团队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改变,我们有时候会说,现在是劳心又劳力。—— 张旭豪 饿了

 

本文作者@静静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78

]]>
//www.f-o-p.com/77505.html/feed 0
21个国外增长黑客最常用的增长技巧 //www.f-o-p.com/73343.html //www.f-o-p.com/73343.html#respond Thu, 01 Mar 2018 02:22:34 +0000 //www.f-o-p.com/?p=73343 2 (35)

国外增长黑客Abdul Hafez经过2017整年的测试和实践,总结出了21个非常实用的增长黑客小技巧,操作简单,ROI理想。

1.隐藏重定向cookie 45秒

为网站投放重定向广告(retargeting)的时候,不要选择那些秒退的人群。用JS代码把重定向cookie隐藏45秒以上,这样一来收到重定向广告的人都属于对网站兴趣比较强的。

2.使用在线聊天

在特定页面弹出聊天窗口,显示特定内容,能更好的激活用户。Abdul Hafez用这一招提高了5%的用户注册率

3.收集更多email

海外营销很依赖email list,使用Hello bar插件可以在网站上一建收集用户邮箱

4.吸引更多twitter粉丝

Tweetfavy可以大幅增加twitter粉丝,一个月只要$19.

5.把网址加入导航站

比如Launching Next就是一个流量可观的创业公司导航站。

6.把内容外包出去
blogmutt或者problogger,只要$1 00就可以得到一篇高质量的干字文章(英文)。(国内的话,可以去QQ群、公众号、知乎或者豆瓣上找水平高但不出名的创作者)

7.把录音转成文章

直接扣数,写文章速度更快!Abdul Hafez推荐用rev这个工具(英文)。(国内的话,我推荐用。讯飞语记。这个app)

8.用弹窗收集销售线索

一些弹窗工具,可以检测用户的鼠标轨迹。一旦即将移动到X号(退出行为),就会出现弹窗挽留用户一这是个收集线索的好机会。Abdul Hafez推荐用Sumo

9.在Quora上投广告

其实很少人知道Quora上可以自助投放广告,所以竟争小,而且CPC非常低。(国内的话,知乎广告貌似比较贵。我推荐注册个知乎蓝V,开启隐藏特权,自己做营销号略)

10.在Pocket上投广告

Pocket是一个世界知名的延时阅读(收藏)类工具,定位精准,CPC价格低廉。(国内的话,我推荐试试同类产品。收趣。,能帮助你做推广)

11.在邮件中故意制造错误给客户

写邮件的时候,故意忘记把着陆页的链接/宣传文档放上。然后间隔1-5分钟,自动发第二封邮件。哎呀,忘记发给你链接了。,然后把链接/文档放上。根据Abdul Hafez的经验,打开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转化率会激增。

12.寻找niche话题

在reddit、linkedin group.quora上找到垂直话题,并积极互动,能够吸引不少精准用户。

13.在邮件标题放上Emoji

根据Abdul Hafez的经验,这么做能够明显提高打开率(参考product hunt的邮件)

14.追踪竞争对手

Ghostry可以识别出竞争对手的网站后台在运行哪些第三方代码。这样一来你就知道它的广告分发渠道、网站分析手段、还有实力如何。

15.使用浏览器推送

有人可能不了解,I刘览器也能像app一样推送通知,转化率很高。推荐使用pusH crew这个工具。

16.在capterra上做广告

国外著名的Saas搜索引擎,软件公司趋之若骛的地方。在上面给软件打广告,用Abdul Hafez的话说一。太他妈管用了。。CPC不到$2,超级精准的用户。

17.在Quora和reddit上刷排名

去fiverr上可以找人帮你刷投票、like、评论,扩大帖子曝光度。(国内大家都懂的)

18.把热门文章转成视频

用ahrefs或者buzzsu田o找到n iche中最热门的文章,然后把文章改编成视频,发布到youtube蹭热点。

19.在Google+资料中添加真人头像,可以提高G ma il邮件打开率

20.使用Gmail广告

adwords里面有gmail广告功能,可以根据用户收到邮件中的关键字匹配广告。这招可以匹配竞争对手的推广邮件,紧跟他们的步伐。

21.使用免费图片

还在用百度和google搜图吗?试试pexels和unsplash,给你的社交媒体配上无版权限制的精美图片。

 

本文作者@互联网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平台    龙游游戏

78

]]>
//www.f-o-p.com/73343.html/feed 0
Facebook营销,9招让你吃上20亿用户的大蛋糕 //www.f-o-p.com/55581.html //www.f-o-p.com/55581.html#respond Fri, 15 Sep 2017 02:41:04 +0000 //www.f-o-p.com/?p=55581 3 (9)
2004年,哈佛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马克·扎克伯格创建了Facebook网站。13年来,Facebook用户数量一直以令人惊异的速度增长,现已突破20亿大关,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帝国。对于很多产品来说,这20亿显然是块巨大的蛋糕。
大纲
如何最大限度保证账户的安全运营
个人主页快速加满好友的方法
专业page的运营技巧
群组营销分析
Facebook全球开店
自动营销工具介绍
个人广告账户、企业广告账户与广告账户安全详解
Facebook广告审核机制及图片误区
Facebook账号封号问题讨论

一、如何最大限度保证账户的安全运营

1、固定IP
2、真是的注册信息包括身份证和姓名一定要一致
3、每天被动加好友不超过200个,主动加好友不超过20个。
4、正常的操作频率
5、备份好友信息 方便被封号后的验证操作。
二、个人主页快速加满好友的方法
1、在搜索栏输入“ADDME”搜索结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群组,加入群组后发帖,自我介绍或者发个人照片,产品并欢迎加为好友等。非常推荐这个方法。
2、邮箱导入。
三、专业page的运营技巧
1、搜索与自己产品相关的热门而且活跃度高的主页,并在该主页里留言,显示为“访客来帖”。
2、经常性的在该主页点赞或者留言发帖,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曝光自己的主页。
3、转发热门视频。大多数用户都喜欢热门的视频内容。
4、利用Facebook的推荐系统。Facebook根据用户的点赞主页类目自动推送更多的相关主页。通常Facebook所推送的主页都是粉丝数,参与度比较高的主页。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红人。
根据Facebook的自动推送功能,我们在加第一批好友的时候需要小心谨慎。因此我们在注册Facebook账号的时候相关信息包括国家,家乡,曾经的工作地点,初中高中,大学的地址可以设置为我们的营销市场。例如我们的市场主要是美国那么我们就把资料填写为美国。Facebook无法判断这些信息的真实性但它可以根据我们的基本资料自动推荐所在地区的用户让我们加为好友。

四、群组营销分析
1、选择与我们产品相关的群组加入。例如做美甲的公司可以选择爱美的女生群组,shopping,美容,美甲的群组加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的选择成员数多但不活跃的群组,高活跃的群组才是更值得我们的花时间精力。
2、加管理员或者群里受欢迎的人物为好友,给他们发贴子进行各种互动,例如点赞,转发,分享。有时间可以跟他们交流,用心去跟他们交朋友有助于我们发的post都可以通过,加为好友对我们以后的发帖有一定的帮助。
3、帖子评论营销
当一个贴有大量的用户发表评论我们再去发评论,所有之前发布过评论的用户都会收到新评论。例如一个贴已经有了150个评论我们再发布一个评论那么前面150个用户都会收到我们的新评论。
五、Facebook全球开店
跨境电商领域除了亚马逊,Ebay,速卖通等电商平台可以把产品从网络销售出以外,卖家还可以通过打造自己的电商网站出售商品。
Shopify 为例,shopify 发展至今,它不仅提供专业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服务,还开展了以社交网络为基础的的电子商务。卖家可以通过shopify 在facebook, pinterest,twitter 等主流的社交媒体上进行全球开店。百度搜索更细细的操作流程步骤。

六、自动营销工具介绍
Chrome网上运用店中有大量的谷歌浏览器插件。以下链接可直达Chrome 网上运用店。
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category/extensions?utm_source=chrome-ntp-icon
功能强大,有助于我们开展各项营销工作内容。一键邀请所有好友入群,一键添加所有好友邀请,批量取消好友请求,自动点赞等。如果安装了相应的插件那么这些功能都可为我所用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七、个人广告账户、企业广告账户与广告账户安全详解
1、个人广告账户与企业广告账户的区别。
个人广告账户:不需要任何代理商即可开户,但是具有不稳定性及投放广告的金额有限。不稳定性,指容易被封,一旦被封账户里所有投放金额都会找不回。
企业广告账户:需要通过代理商进行开会,账号稳定,投放金额可预存。即使账号被封我们也可以向代理商找回资金。
2、广告账号被封的原因
1)IP登录不规律
2)违反Facebook广告政策
3)广告支付信息与注册信息不一致。投放Facebook广告必须绑定信用卡或者Paypal支付。信用卡的持卡人名字必须与Facebook注册名字要一致,信用卡不可有欠款或者违约不良记录。
4)新注册的Facebook账号不可马上投放广告
5)其他不明原因
八、Facebook图片误区及广告审核机制
图片误区:
1)文字部分超过整个图片的20%
2)不能利用政治,性,或者其他敏感话题
3)不能发布过分的色情和暴露大量皮肤
4)不能描绘不存在的功能
5)不能含有二维码
6)不能未经许可使用Facebook品牌图像
广告审核机制
1)当用户广告始终不违规继续通过广告Facebook会更快速通过新广告的审核。否则会降低广告审核速度。
2)第一次被Facebook拒绝刊登广告的时,Facebook会使用人工审核,此时广告审核的力度提高,速度会下降。当广告被拒绝刊登达到一定次数时,会直接导致账号暂停或者惨遭永久封号。为此我们应当培养一些有信用等级的账号。

九、Facebook账号封号问题讨论
最近有大量的新老Facebook账号被封号,大量账号收到需要重新认证照片的提示,需要我们提供带有我们人头像的照片。这次大规模的验证不仅限于新账号大量老账号也收到了一样的验证提示,个人认为这次的大规模验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违规结果而是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许多原因都可造成需要再次验证,例如我们的相册,或者我们账号里发布的了一些post,而里面的人物不是本人却圈点了这个是本人,此时就会触发Facebook的机制从而引起再次审核。
建议新账号前期把账号当作自己的账号发个人的照片,聊自己的心情等这些对后期所遭到审核起了很大的帮助。
问题来了,没有通过审核如何是好?
我们可以做的是给Facebook客服发邮件。
笔者试过发了大量邮件到Facebook客服后收到Facebook通知我的账号已解封,不幸的是第二天再次被封。各位朋友如有好办法可以解决账号被封这个问题跪谢求解。

本文作者@淑贤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信息流广告投放  广告投放平台

78

]]>
//www.f-o-p.com/55581.html/feed 0
App的用户评价值得看吗? //www.f-o-p.com/53535.html //www.f-o-p.com/53535.html#respond Tue, 29 Aug 2017 03:02:30 +0000 //www.f-o-p.com/?p=53535 1

app 的用户评价值得看吗?

我从成千上万的用户评价中学到了什么?

最近,我看了我们的app Dropbox 成千上万的用户评价。这些评论让我感到很纠结,但是不得不说这是这一年里我做过的最有意思的事情。这些评论有的让我开怀大笑,有的让我很难过,还有的居然让我感受到了一丝温暖的气息。

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人看那么多用户评价呢?好吧,我承认,这是我的工作。我想要从中了解我们的用户以及他们是怎么使用我们产品的。

是的,我们在对Dropbox做用户研究,但是我想了解地更深一些。我想听听全世界的人都是怎么说我们的产品的,我想要得到第一手资料,我想看到他们真实的评价——他们写在用户评价里的愤怒、他们对我们的赞美等等。

看完这些用户评价,不得不说,真的让人觉得很羞愧。我从我们的用户那里了解了很多新事物,都是我从来都没有见过的事物。

你有没有一点点好奇我到底发现了什么?以下是我从这些用户评价里获得的最多的感受。

1 人们仅仅只是渴望被倾听

在我看这些用户评价的时候,首先让我感受到的是人们对我们的app居然有如此强烈的意见。当我一页又一页得翻看用户评论时,我发现很多人都喜欢使用“最XXX”之类的词语,比如:最好、最坏。这些词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用户评价里。

举个例子,以下是我们的app获得的一小部分用户评价:

对这些评价进行简单整理之后,我发现:70%以上的app用户评价 要么是 5 星评价要么是 1 星评价,三分之二以上的评论者既不喜欢我们的app,也不讨厌我们的app。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极端的情况?现在已经有很多理论尝试解释这些极端反应,但是我更愿意相信人们只是喜欢在网上表达他们自己的意见。

人们渴望被倾听,人们通过1星评论或5星评论来博取你的关注。

2 人们渴望知道发生了什么

一年前,我们决定不再写我们的iOS和Android的发版说明。相反,我们决定使用一种通用的模版来说明我们是如何“定期发版更新”的。虽然我们很想继续写app的发版说明,但是由于内部的一些原因,导致这件事很难继续下去。

你可能会想,“谁会认真地看app的发版说明呢?”好吧,事实是:很多人都会看。自从我们不再更新app的发版说明,12%的用户开始抱怨我们通用的发版说明。每10条用户评论里就有不止一条的用户评论在抱怨。

几个月后,我们看到的用户评论成了这样:

这是真的。成千上万的用户给我们的app一星评价仅仅只是因为我们的发版说明。

之后,我们决定认真对待这件事。通过解决了工作流程上的问题,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现在,我们在认真地写我们每个iOS版和Android版本的发版说明。不得不承认,如果不是这些用户评论,我们永远不会这么做。

3 人们以一种奇特的方式使用app

人们是非常有创造力的,你永远不会知道人们是如何使用你的app的。

你知道橡皮泥( Play-Doh)最初是被设计出来做墙纸清洁的吗?后来,橡皮泥的创始人发现一些人在艺术项目中使用他们的产品。

之后,这个制造橡皮泥的公司决定调整产品和市场的方向,把橡皮泥做成了孩子的玩具。这真的是太有才了。之后,橡皮泥销售一空,现在它是20世纪最有名的玩具之一。

真的要感谢这些用户评价,让我了解了人们使用Dropbox的各种各样、有意思的方式。举例来说,我发现人们将Dropbox视为一个音乐播放器或记笔记的app。

带着这些想法,我们团队可以设计出更适合这些场景的功能,就像增加一个随机按钮或者设计帮助记笔记的更快捷的方式。谁知道呢?这些用户评论可能会让我们规划下一个大功能。

4 反馈是有目的性的

我们很难去创造一个产品。我们在做日常工作时,我们很容易忽略我们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的。定期地看app的用户评价,对产品规划真的很重要。

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看到一些用户的个人笔记,而这,会让我打心眼里感到很温暖。

有的时候,我看到一条评论,会让我觉得很心寒。

不管这些用户评价是好的还是坏的,我看到了用户都是带着目的去评论。对一个产品来说,用户反馈是一个礼物。当然,有时候,这个礼物不是我们期待的那种礼物,但是它仍然是有价值的。

用户反馈让我们看到我们的产品有人在用,这些用户评价让我们看到我们是在为每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做设计,而不仅仅是为公司的绩效或目标做设计。

5 用户的评分受国家影响较大

虽然,我们的Dropbox在100多个国家发布,但是,除了UI界面上的语言不同以外,剩下的基本都是一样的。

因为app在每个国家都是一样的,所以,你可能觉得我们的app在每个国家的评分差不多都是相同的,对吧?然而,事实是:我们的app在每个国家的评分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的iOS app的用户评价数据。在美国,给5星评价的用户和给1星评价的用户的数量大致相同。但是在日本 ,给1星评价的用户是给5星评价的用户的两倍。在巴西,数据又不一样了,给5星评价的用户只比给1星评价的用户多一点。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猜想,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 语言翻译的质量。一些语言很难翻译。如果我们的文案翻译让用户很难理解,人们可能会给我们对app低分评价。
  • 文化差异。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在做调查时存在文化差异。而app的用户评价相当于一个调查。

很多年之前,Dropbox发起了一项关于app UI文案质量的调查,这个调查是全球性的。猜一下哪个语言得到的评分最低?日本。这也意味着我们的app对日语的翻译质量较低,而这很可能导致了我们的app在日本的评分很低。

另一方面,巴西的葡萄牙语是英语的一个分支。有没有可能巴西人喜欢给高的app评分?很可能是这样。因为YouTube巴西团队在几年前做的调查的结果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6 Android用户比iOS用户更容易满足

好吧,我承认,这个问题让我很困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Android用户给我们的APP评分比iOS用户高。

数据在这里,你可以自己看。

这让我觉得很震惊,因为我们的iOS版本和Android版本完全没有区别。

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暂时还没找到理论可以解释这个现象,但之后我会深入研究这方面。如果你有什么理论可以解释这个,或者如果你也在研究这个话题,我希望你能在评论里告诉我。

这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谜语:Android用户整体上更容易满足?他们对APP的预期更低?或者还有其他原因?

你会看app的用户评价吗?

我在twitter上发起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37%的app开发者说他们很少看甚至从来不看他们app的用户评价。你也是他们中的一个吗?

当然,我也知道看app的用户评价要花很多时间,但是我觉得看完用户评价之后,你会觉得这些时间花的很值。如果你想了解到底是谁在使用你的app,你可以看他们在用户评价里怎么说。再者说,如果你的用户花时间和心思在用户评价里和你分享一些有意思的反馈,难道你不应该花点时间听他们说了些什么吗?

不管你是开发、设计、文案人员或产品,我打赌你一定可以从用户评价中学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至少,它会鼓励你在Medium上写一篇文章。

 

本文作者@Q_misky  由(青瓜传媒)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及出处!

产品推广服务:APP推广服务  广告投放

78

]]>
//www.f-o-p.com/53535.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