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刷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全球移动互联网运营推广学习平台! Wed, 28 Nov 2018 08:32:0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2.16 https://static.opp2.com/wp-content/uploads/2021/04/favicon-1.ico 机刷 – 青瓜传媒 //www.f-o-p.com 32 32 让你上瘾的抖音短视频,到底对你做了什么? //www.f-o-p.com/108198.html Wed, 28 Nov 2018 08:31:57 +0000 //www.f-o-p.com/?p=108198

 

短视频的江湖从来都不平静,但是,谁也没有料到,去年还是老大哥快手领导的大众尬舞,春节过后就变成了抖音的海草舞,变化之快简直令人乍舌!

作为后起之秀,不得不让人惊叹抖音的魅力,不少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深度发烧友甚至乐此不惫的刷个通宵还意犹未尽的感觉。

而有人为了抵抗抖音的诱惑,直接的做法就是立马删除了抖音,从此脱离抖友大军,回归自我。

以上用户发生的异常行为不得不让人思考,这款短视频是如何做到这种境界的?

思索过后,发现除了抖音之外,人们经常使用的朋友圈、微博、知乎、王者荣耀等其他游戏产品都具有同样的特性,那就是有瘾性机制,而隐藏在其中的套路都是一样的,都是借助了人们的喜恶情绪来达到操控目的。

今天这篇文章小编就带你来扒一扒,抖音是如何让你一步步引诱你,让你无法自拔的,而你又是如何失控的,我们如何在这个逻辑当中找到更加切合用户的运营方案

01、如何让你上瘾的?

实质上,任何成瘾性的产品只要拥有三点,就足够让人沉迷其中了,那么,究竟是那三点的?

1、行动:开始触发人们行动的一般都是由积极体验需要主导。比如抖音,有人可能是走在大街上看到喜爱的偶像明星拍的广告片吸引的,或者在朋友圈、微博其他地方刷到炫酷的抖音视频,再者就是被身边朋友所强烈安利的。而驱使行为背后的动机都是源自于内心追求快乐,群体认同感而引发的触动。

让你上瘾的抖音短视频,到底对你做了什么?

2、多变的酬赏:当你抱着期待感下载抖音,打开后直接落在推荐视频页面,这些经过筛选过后的热门视频内容好玩、好炫、好酷,一下子勾住你的眼球,满足你的期待感。OK,这时候成功一小半了,在你得到初次酬赏之后,嘿,感觉真不错,刷下去。

注意,这里敲黑板,划重点!这时候的酬赏是多变的,是不可预见性的。你不知道下一个视频是不是更有趣的,这就导致你永远抱有期待感。如此才吸引你像追逐猎物一样去发现更多好玩的,好看、好酷的视频,让你根本停不下。

让你上瘾的抖音短视频,到底对你做了什么?

而如果是可预见性的酬赏热情就不会持续下去,这就好比你每一次都知道魔术接下来是变什么,看了几遍也就没意思了,对吧。

概率性的酬赏如同宝藏一样,吸引你不断的去挖掘,你不知道里面是不是装着好东西,除非你去打开。有时候会是好东西,有时候会是坏东西,当发现是坏东西的时候,你就会期待下个宝藏是好东西,而当发现是好东西时,你就会再次期待下一个也会是好东西。如此你就会更加频繁的继续行动下去,最后乐此不惫的深陷其中。

3.、投入:有行动有酬赏还不足以让你上瘾,最后这一步至关重要,有些人没走到这一步,就崩掉了。而走完这一步的用户,通常都会很难流失掉,这一步就是投入。

在你享受到酬赏之后,平台会引诱你投入点什么,可能是转发视频、评论、或者拍视频、录入好友关系、填写身份资料等,而为了让你行动不受到阻碍,这些标签按钮以及行动流程都是设计的极其简单显著,从而提高了行动效率。

互惠原则这时候发作,作为人类进化以来形成的生存技巧来说,你会非常乐意投入点什么作为对平台的回报,更深层的原因还想模仿他人行为,从而获得社交酬赏(点赞、评论、关注)

而当你慢慢的投入其中之后,你就会改变自身的态度,在里面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你不可能再认为这个平台很low,很无趣,要不然就会跟你自身的行动发生冲突,为了避免认知失调,你会继续保持跟过去一样的行为态度。

4.、走完整个套路之后,多变的酬赏会把你继续拉回来,你期待着有人给你点赞、评论、或关注(社交酬赏)。你忍耐不住打开看看,而如果发现有很多人给你点赞、评论、关注你的时候,就会有成就感(自我酬赏),至此,在平台上打下来的成绩让你留下来的理由更多一份。

而如果暂时没有什么波澜的话,你会留在首页推荐的视频中寻找猎物酬赏,不断的刷下去。为了把你更好的拉回来,平台在开始的时候还留了一手,就是允许给你发送通知,接下来谁谁谁又发了视频的通知不断的在手机通知栏上响起,而你为了满足好奇心,又继续打开应用,之后就是刷个不停。

如此循环了很多遍之后,再次触发你行动的不再是积极心理,而你的负面情绪,当你感到无趣、烦恼时,为了逃避负面体验,你会不知觉的再次打开抖音寻找酬赏,而对于这些负面小情绪来说,简直就是无处不在,这时候要恭喜你了,已经成功上瘾了。

02、为什么你不能控制你自己?

相信有不少人,对某些产品上瘾之后内心经过无数次挣扎,说好不会再玩了,最后还是忍不住去玩。为什么就是控制不住呢?到底大脑的意志力是由什么来控制的,搞得行为态度如此矛盾,最后内心无比焦灼。

其实,大脑是由两个系统来操控,这两个系统分别是系统1规划者和系统2行动者。

让你上瘾的抖音短视频,到底对你做了什么?

系统1:规划者,具有前瞻性,主要关心未来并有着很好的打算,是个理性大脑。比如,你决定明天早起,一个月读一本书,今年要达到的减肥计划,努力要考个好大学。这些都是由系统1来长期主导规划。

系统2:行动者,是个不顾一切的家伙,活在当下,主导我们欲望,情绪等。比如,计划的早起因为实在留恋被窝的温暖而不愿起来了,一个月读本书那么费脑,还是刷热播剧和抖音来得轻松,今年的减肥计划早就融化在舌尖的美食上了,好大学?不存在的。

这就像有些公司的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老板每天都在谈目标和计划,而员工们只是希望今晚不要再加班了,这个月能不能涨点儿工资,导致有些老板和员工之间存在永恒的冲突。

而成瘾性的产品正是操控了系统2行动者,当空虚、无聊、烦恼来临时,行动者会不顾一切的去除负面体验达到内心的愉悦,这就好比为什么无聊时总是想抽个烟,总是想掏出手机刷下朋友圈、抖音、知乎等,且这些行为很多时候都是毫无知觉的发生,等回过神来才发现又在玩了。

03、总 结

具有瘾性的产品对于人们而言并不全是坏事,主要还是看使用的方式,就好比电脑对于某些人而言是刷刷热播剧,打打游戏。但是,对某些人而言可能就是吃饭的家伙。

对于将短视频作为其中一个赚钱工具运营人来说,从这篇文章可能又得出不一样的运营创意,就看大家怎么看待这个事儿了。

 

作者:灰产圈,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灰产圈

]]>
5个方法,让你的知乎号快速涨粉! //www.f-o-p.com/106961.html Mon, 19 Nov 2018 03:24:42 +0000 //www.f-o-p.com/?p=106961  知乎涨粉指南

说实话,把这种技能分享出来俺是相当之不情愿的,虽然不少机灵鬼凭着感觉随便搞搞也能在知乎搂些粉,但是一份将操作门槛打底到“弱智”级别的“大V”爆粉指南无疑是不可遇又求不得的。

俺自己做过一批号,大部分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冷启动,粉丝快速蹿升破万,个别突出的甚至过了10w。

新媒体运营,徐戈,运营规划,新媒体营销,涨粉,导流

新媒体运营,徐戈,运营规划,新媒体营销,涨粉,导流

哪怕是懒到极致,几乎从来没在知乎专门生产内容纯把公众号文章贴一遍的“徐戈”这个号,粉丝也快3.5w了。

如果你也想打造个人品牌在知乎把自己撸成个V,相信这篇文章会让给你不少惊喜。

正文

在讲具体实操之前,咱们先来把打造知乎大V思路缕清。

成大V——尽可能得获取关注者(粉丝)——尽可能得获得点赞、收藏、感谢(尤其是赞)——打造能抓用户心理的内容,尽可能得获得曝光,引导用户行为

思路一梳理,相信哪怕是个弱智都能看出该从哪些具体版块着手干活了。

再做个铺垫,来给大伙梳理一下知乎的流量分发逻辑

任何一款互联网产品的流量分发逻辑都蕴藏在具体的产品形态和功能中,一般来说,网感好的老鸟只要有账号挨个页面翻一翻,各个功能用一用,就能把该产品流量分配的逻辑和脉络扒个八九不离十。

至于知乎,其内容露出口子虽然众多,但最核心的也就3处,即站内站外搜索+话题树+社交以及算法推荐。

 

新媒体运营,徐戈,运营规划,新媒体营销,涨粉,导流

知乎站内搜索显示板块

站内站外搜索这个上篇文章也解释过,就是站外以百度之类的搜索引擎为主提供的站外流量,站内搜索就是知乎站内检索结果页带来的展示流量,在知乎,一个恰当的内容,站内站外往往都能获得不错的流量。

其次,知乎所有问题都通过一个话题树串联起来,大话题套小话题,条理分明,使得海量内容结构化。

新媒体运营,徐戈,运营规划,新媒体营销,涨粉,导流

话题树

哪怕从一个非常小的领域,通过话题树这条线索也可以上下齐挖(查看全部话题结构),最后整个学科(或行业)的轮廓都会全部出来。

新媒体运营,徐戈,运营规划,新媒体营销,涨粉,导流

知乎话题

这无形中就又提供了多个内容露出口子,如“精华”就会展示该话题下按照获赞多寡排名的一系列回答。占领热门话题下的排行榜的位置意义重大,不少用户都有翻找最高赞答案的习惯,背后是源源不断的流量。

重点要提的是知乎内容分发方式。跟微信侧重社交分发、今日头条侧重机器智能算法不同,知乎在内容上社交分发与算法推荐并重。

新媒体运营,徐戈,运营规划,新媒体营销,涨粉,导流
2018年11月版知乎首页

社交分发主要体现在,订阅博主的动态(回答,点赞,提问等)会出现在订阅者的信息流里面,同时用户关注的问题下有了新答案也会收到部分通知。之所以是部分,是因为这里有防骚扰策略干预,毕竟如果一个问题下有1000个回答,每条都给订阅者推送的话通知栏就炸了。

新媒体运营,徐戈,运营规划,新媒体营销,涨粉,导流

以上机制意味着,你订阅用户越多,你的内容就能显示在更多人的主页信息流里,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同时回答热门问题也更有利于获得更多曝光。

社交分发还能产生社交裂变的效应,因为订阅与被订阅的关系是层层嵌套的关系网,粉丝给你点赞,这一动态将出现在粉丝的粉丝信息流里。

算法推荐是知乎近年来有意加强的板块(另一面意味着大V对用户影响力的削弱),不管是app还是pc端算法推荐内容都独占一栏,几乎跟社交分发平分秋色,在pc甚至更受恩宠,座次在“关注”栏之前。

平台对内容分发干预的加强,主要是出于增强广告变现能力,多插一腿就多个广告位

新媒体运营,徐戈,运营规划,新媒体营销,涨粉,导流

推荐界面

算法推荐的内容主要来自用户订阅的相关话题(或专栏)中的热门,老版本门槛较高,基本都是千赞回答,现在数百甚至几十赞的内容都有机会进入用户首页推荐信息流。

算法推荐这块的流量抢夺不需要重复考虑,一般情况,把社交分发那块流量抢到,推荐这块是自然而然的事。

做完以上铺垫,接下来就可以直接点出爆款答案打造技巧了——

新媒体运营,徐戈,运营规划,新媒体营销,涨粉,导流

热门问题示例

1,尽量回答热门话题下的热门问题,理由很简单,每一个话题后面都对应相应的人群,热门话题下的热门问题,不但瞬时流量大,日后“挖坟”带来的流量也同样可观。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热门问题往往也意味着竞争激烈,有个技巧就是迅速浏览一下已有答案,看看有没有让人绝望的回答(内容详实,点赞数爆炸让人绝望)。很多热门问题虽然关注度高,但下面回复却质量堪忧,稍稍放一份用心点的内容就能脱颖而出,此类热门问题是值得重点耕耘的沃土。

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够强,内容够强势,直接找最热门的问题刚正面就行了。

新媒体运营,徐戈,运营规划,新媒体营销,涨粉,导流

ps,知乎出了专门的热榜,不少第三方工具也有知乎的热点分析,抓热点没啥难度。

2,如果所属行业在知乎尚未有太多内容,但是行业相关的关键词在搜索引擎端却有不错的指数,这个时候可以另用一个号(甚至不用另外一个号都行),参照已有热门问题制造问题,自问自答。

例如:“如何撰写微信公众号爆文?”已经成了热门问题,而你是做头条的,你就可以对应拟个问题叫“如何打造头条爆文?”

提问记得抓准关键词,切勿云里雾里。

问可以先提,放一阵子,会有其他人来当回答给你当绿叶的,一般情况下,第三方不经意的回答不可能干得过蓄谋已久的你。

3,在内容撰写上,门道太多,此处只强调这几点——尽可能地长,图文并茂,编排美观,条理清晰。

知乎早已过了单靠一句话十几字抖个机灵就能涨粉的时代(字少会被折叠),字码得越多看起来越唬人越有优势。

长未必就是好,但体现了一种态度,在问答平台苦苦搜寻真理的“知友”们很吃这一套。

4,引导点赞

新媒体运营,徐戈,运营规划,新媒体营销,涨粉,导流

引导点赞示例

写那么多不就是为了勾引读者给你点个赞吗?直接说出来好了。

关键地方抖抖机灵说说俏皮话讨个赏,事半功倍。

“点赞的各位,男的JJ长一寸,女的胸上一罩杯~”

干货太过震撼,各位可先赞再看防丢”

……

引导点赞的,只要你内容还过得去话术得体,目前知乎并不删帖,不信你可以去举报几个试试。

至于刷赞刷粉,人肉刷太贵,机刷容易封号,互助群倒是有操作性……

5,爆款导流

新媒体运营,徐戈,运营规划,新媒体营销,涨粉,导流

再衰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也定能出些爆款,这个时候千万别放过自家已经挖好的井。可以在文末附上相关(甚至不相干)的以往回答或者专栏文章,跟微信公众号文末的相关阅读类似的套路。

新媒体运营,徐戈,运营规划,新媒体营销,涨粉,导流

还有一个可操作的地方是问题本身,稍稍多回答几个问题你的账号就会有编辑权限,这个时候可以把冷门问题与热门问题建立链接,例如很多镜像问题就相互关联。

新媒体运营,徐戈,运营规划,新媒体营销,涨粉,导流

盐值高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了

可以这么讲,通过编辑权限(各位自己去仔细把玩一下,玩法很丰富),你甚至可以定义一个行业,更别提把冷门话题蹭成热门了。

思维发散一下,知乎账号直接也是可以大号带小号的,也是可以抱团搞联盟的,尤其是高权限账号,威力更猛。

 

作者:徐戈,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徐戈

]]>
一些“丧心病狂”的截胡营销 //www.f-o-p.com/106228.html Wed, 14 Nov 2018 02:05:24 +0000 //www.f-o-p.com/?p=106228

 

《阿甘正传》里说:“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会得到什么”……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可能,只要你勇于去尝试。

就像做营销一样,它并没有一个标准,每一个想法每一种创意每一次玩法都有无限种可能,敢于跳出来,敢于去打破的人总是离奇迹更近。

而营销界总有人不按常理出牌,玩起营销或俏皮、或腹黑、或撕逼、或找茬、或反转……而其中尤以“截胡营销”为甚,野心勃勃又不失勇猛机智。

今天,笔者就给大家分享几个典型的截胡营销战,光“截胡”两个字就已经够刺激了,不过当你看完这些“丧心病狂”坑对手的同行,你才发现自己 too young,too simple,不跪不行!

沃尔沃广告逆袭超级碗

超级碗(Super Bowl)是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的年度冠军赛,多年来都是全美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其火热程度可以说是美国春晚了。超级碗每年吸引的电视观众比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及NBA总决赛的总和还要多3倍,可见一般。

超级碗期间,全球18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电视台都将直播超级碗,而其30秒广告价格从1967年的4.2万美元直线上涨到了2017年的500万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0.8%,无疑是体育界最贵广告位

虽然广告昂贵,但超级碗超强的曝光能力一直吸引着众多品牌血拼厮杀。不过在2015年超级碗,汽车品牌沃尔沃(Volvo),它没有花一分钱在超级碗投广告,却赚足了最大的关注度,成为超级碗期间品牌大赢家。

事情是这样的。在超级碗比赛开始的前几天,沃尔沃在电视上播出了这样一则广告,大致内容如下:

超级碗期间,你会看到很多汽车品牌广告,但你不会看到Volvo。取而代之的是,我们会送给观众一个免费赢汽车的机会,把它送给你最在乎的人!

PS.一定要在那些汽车广告播出的同时,发送推特,写上你想送给那人的名字和他值得拥有Volvo的理由,你就有机会得到一辆全新的XC60。

沃尔沃1分钟截胡广告

对于那些已经重金卖身给超级碗的品牌来说,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WTF!但是他们一口老血还没吐出来,沃尔沃又说了:

当别的品牌想要你了解他们性能和配备的时候,我们只在乎“谁在你生命中占了重要的位置”。

这个就厉害了,坑了所有人还卖个乖。试想,当那些挤破脑袋花重金买下超级碗30秒广告的汽车品牌,正打算给观众播放他们熬了几个通宵才想出来的idea时,观众们却集体低下头发推特参与别家汽车品牌的活动。然后,再一抬头时,几百万美元的广告就没了,能不内伤吗?

不得不承认,沃尔沃这个腹黑的打法确实更会玩,典型的截胡营销。先利用电视公布活动消息,然后通过网友在互联网上主动扩散,将活动引至超级碗现场。别人万事俱备的时候,你却突然杀出来抢先胡了。

连金融时报在赛后都说这是史上最牛X的截胡!

麦当劳券券通吃

大家知道,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等等这些快餐店都喜欢使用折扣券来做促销,这是很常见的一种营销手段。但是麦当劳就厉害了,它不仅自己玩折扣券,还想把其他对手店的折扣券给玩了。

当时,麦当劳为了推广自己新出的辣翅,发起了一个“券券通吃”促销活动,还在国内官方网站上循环播放“在麦当劳,别家鸡翅优惠券也能用”几个大字。说真的,这个活动真的是挺“丧心病狂”的。

活动期间,麦当劳辣鸡翅价格从7元下调到5元一对,消费者持任何一家对手快餐店的鸡翅优惠券,别管是肯德基也好,德克士等也罢,不管该优惠券上折扣为多少,都能享受再打9折即4.5元一对的优惠。

不得不说,这次截胡营销真的很犀利。券券通吃,真的是通吃,所有同类优惠券皆为我优惠券。不仅是扩大了自家的媒体曝光,提高了新品促销量,而且还消耗掉了对手的优惠券。

给自己开源,替别人节流,高!

再看看他们的规定,真的狠:客户出示的优惠券要进行回收或做标记处理,且优惠券在有效期内才可使用,每张优惠券限用一次。

不好欺负的汉堡王

这次故事的主角之一又是麦当劳,事情是这样的,麦当劳又开始搞事情,当时他们在法国一个仅有6700人的小镇Brioude的公路旁边竖起了一个户外广告牌,而这次他们竖了2块广告。

开车从这里走过的时候,会看到一短一长2个广告牌,短的上面提示的是“只要再走上5公里,就能吃上麦当劳了”。而另一块上面他们竟然是在给竞争对手汉堡王打广告,上面“贱贱”的写着“走258公里就能吃到汉堡王了”。

大家看出来没,真是太坏了,去麦当劳只要再走5公里,而去汉堡王要走258公里。这完全是在欺负汉堡王没那么多分店啊,估计策划人员在想这个点子的时候都笑出声了。

而且麦当劳还“臭不要脸”的在广告牌上认真标出了去汉堡王的详细路线,真的是密密麻麻,反正就是突出一个字:远。给汉堡王做这么大个广告牌,完全就是讽刺啊。

怎么办?被欺负到家了,忍不住啊,要和麦当劳撕逼吗?NO,机制的汉堡王照单全收了,远就远吧,我有方法治你!

他们在热度正高的时候,给麦当劳广告出了一个续集:一对情侣开车路过广告牌,然后来到麦当劳要了一大杯咖啡,对服务员说“因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伙明白了,一下子,麦当劳就仅仅成了一个中转站而已,汉堡王才是最终目的地。

身份立马就调转了过来!服气!

(感谢到处都是麦当劳)

看过汉堡王的1分钟回应视频,相信你更能体会到这场营销大战中汉堡王的机智,借力打力,真是被机智的汉堡王惊艳到了。

奔驰“贱贱”的生日祝福

奔驰和宝马也是一对老冤家了,相爱相杀多年。

2016年3月7日是宝马100周年的纪念日,宝马是各种活动,声势还是不小。老竞争对手奔驰一看,宝马过生日我得祝福一下啊,然后就发了一个祝贺宝马100周年的海报。得到了对手的祝福,表面上宝马该感激得痛哭流涕。

哪知道仔细一看,这其实是奔驰不失风范的一次截胡,截宝马100周年纪念日的眼球。注意这个海报下面一行文字,说的就是:感谢100年来的竞争,没有你的那30年其实感觉很无聊。

什么意思?就是说我奔驰比你宝马还要早30年,你还嫩着呢。

不仅如此,这个时候奔驰为了庆祝自己130周年还说:奔驰博物馆在3月8-13日对宝马员工免费,驾驶宝马车前来可以免费停放在博物馆广场入口处,而且餐厅为前50位宝马员工提供免费美食。在这儿,宝马员工可以了解宝马出生前30年的汽车历史。嚣张,真是太嚣张了。

(来自网友的翻译)

老牌选手杜蕾斯回首掏

每年年底,一定是热点事情频繁爆发的时候,而支付宝每年的年度账单一定是热点中的热点,自带超级流量和话题。

每当这个时候,一打开微信,你会看到朋友圈都在刷屏的晒自己的账单。一打开网页,就是各种关于“支付宝年度账单”铺天盖地的报道。一聚会,大家就在各种讨论这个话题。

特别是2017年的支付宝年度账单,由于陷入“客户默认授权”的风波之中,话题和曝光更为突出。

而就是这个时候,截胡营销老牌选手杜蕾斯上线了,借机出品杜蕾斯年度账单,带走“年度账单”大量流量。

杜蕾斯还是杜蕾斯,看见大热点机会,就是回首掏,鬼刀一开马上骚走位,配方还是原来的配方,味道也是原来的味道。

相比于一般的借势,杜蕾斯这一截胡式借势营销,马上就为它赢得了大量曝光,刷一波屏不说,还获得了广大网民的踊跃打Call。

DHL神级营销走位

全球著名的邮递和物流集团DHL大家应该都知道,和UPS、TNT等知名快递公司都是竞争对手。不过之前DHL制造的一场事件营销效果之好,堪比病毒传播……搞得UPS、TNT欲哭无泪。

当时,包括DHL、UPS、TNT等知名快递公司都在强调自己的服务快,如果只是打个广告强调自己比其他快递更快,显然不够刺激。

DHL索性把一些半人高的铝箔箱子刷上热敏材料,然后雇佣UPS、TNT等快递公司为其送货。这些箱子冰冻至零度以下时是黑色看不出异样,而当其他公司快递员送货途中随着慢慢升温,原本刷在箱子上的文字就会显露出来——DHL is faster。

够损吧?UPS、TNT的快递人员拿着自己竞争对手的箱子在大街上,而且上面还有大大的广告:DHL is faster!得有多憋屈啊……

(DHL视频)

而恰恰,快递公司送快递使命必达是他们的宗旨,不能中途丢掉,只好硬着头皮继续送。想想看,半人高的铝箔箱子,一个人抱着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简直是DHL行走的广告牌,真是欲哭无泪!

华为广告语巧妙接龙

说到手机界的营销高手,三星肯定占有一位。但是三星一定没想过,有一天会被国产手机品牌华为用“死皮赖脸”的营销手法打得欲哭无泪。

事情要从2015年3月1日说起,三星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海报上打出“What’ s next”的新品广告语,目的是为新手机S6预热。这个时候,华为出来“捣乱”了,他们紧随其后发布了“Next is here”的海报,玩起了接龙。

很明显,华为海报的意思就是“Next is华为”嘛,直接就把三星造的势给截了过去,而事情还没完。

到了4月,三星在苏丹喀土穆机场路附近打出“What’ s next”的广告牌,转向线下为S6和S6 Edge在苏丹的发布预热。而华为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三星广告旁边立起“Next is here”的户外广告。

开始是海报恶搞,现在变成真刀真枪对着干,换谁谁受得了?不过华为这一举动却是得到各大媒体疯狂转发,特别是国内舆论一边倒地偏向大华为,吃瓜群众都纷纷为华为的机智点赞。

但是三星憋屈啊,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三星之后就把那个广告牌内容换成了“Next is now”。与此同时,三星埃及也为了讨伐华为,故意选择在华为P8全球发布会同一天在埃及发布S6。

万万没想到的是,华为故技重施,继续巧妙的玩起广告语接龙。4月15日,华为在P8全球发布会后马上将广告牌更新为“Now is P8”。这一波造势,三星S6又被P8截胡,真是累觉不爱啊。

整个PK下来,华为通过广告语的巧妙接龙,截了三星一波又一波,不得不说是一次漂亮的营销战。

而三星虽然有反击,但这次也只能是认倒霉了。谁让华为一招黑虎掏心借力打力,震得老师傅是直吐血。

糖果手机之我就是跟着你

记得去年到某视频网站上看《中国新歌声》,华少的冠名商口播刚刚播完oppo的“前后2000万,拍照更清晰“,立马就又插入了一条新的广告:“本节目不是由比“更清晰更清晰的”糖果手机冠名播出”。

一看到这条脑回路清奇的广告,你就知道这是要火的节奏啊。果不其然,马上这个视频网站的弹幕区就被糖果手机刷屏了,紧接着的就是铺天盖地的报道和分析文出现。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新歌声》有多火,oppo “前后2000万,拍照更清晰“这句广告有多热,很快糖果手机就顺利获得了公众的关注,开启了漂亮的截胡。

之后,胆大心细的糖果手机又在地铁里一块oppo手机广告牌旁边打起了广告,别人说“拍照更清晰”,他就打“比更清晰更清晰”。我就是跟他对着干,朋友们快来看。

毫无疑问,这种一本正经搞事情的态度,现在网络上是最喜欢的。特别是,搞的还是主打拍照功能、狂砸广告的oppo,能不成为话题焦点吗?

当然了,糖果手机的这次营销,并不是为了吹吹牛赚点没用的流量。它的整个目标人群、传播渠道、产品卖点都是拿捏得恰如其分,而高清拍照也正是他们主打的功能,后续其实也对应做了一系列更为聚焦的事件营销。

不过,这次截胡确实是迅速提升了糖果手机品牌知名度。

华帝你玩字谜我来猜

2016年5月30日至6月1日,方太为了给其新品发布会造势,匿名在《京华时报》上连续3天发布了一个“史上最难”猜字的整版悬念广告,分别出现了三个十分生僻的字,让大家玩猜字谜的游戏,并称要等到6月7日发布会才揭幕。

这样悬念十足的广告创意马上吸引了大量目光,网民纷纷好奇这是什么。这个时候同为厨卫家电领域的竞争对手华帝出现了,我们有才的华帝直接就在6月1日《羊城晚报》上针对方太这三个字也打了三个整版广告。

他们不仅把方太的三个字挨个截了一遍,还针对每个字做出了自己特色的解释:“除烟动口不动手”“蒸汽融油果然净”“精准微控聚热能”,旨在宣传了自家的魔镜智能烟机、蒸汽热水洗烟机和聚能燃气灶3个产品。

关键是他们还在每张广告下面调侃起方太:“六一烧脑玩猜字,不如烧饭陪孩子”。

华帝这一干,马上就成功获得了公众眼球,得到大量曝光,绝对是一次漂亮的小打大截胡。而方太广告创意由于提前被捅破,所以也不得不在6月2日提前公布谜底:其实就是方太的三个新品——四面八方的智能烟机、水槽洗碗机和蒸微一体机。比如“烟”字,主要为了说明方太智能油烟机“四面八方不跑烟”的功能。

与此同时,方太也是给出了回应,甩给华帝“小弟抢啥”“小弟急啥”“小弟别闹”三张海报。意思很明显,我方太才是老大嘛。

不过这次“小弟”华帝继续发挥稳定,我不跟你多说,直接也扔出三张海报“被截太方”“惊方失太”“太慢就方”。还不忘调侃:“6月7日朕很忙,没空看你方妃慌!”

不得不说,一通你来我往的广告和公关战后,整个事件的话题性和趣味性更强了,由小众话题扩散成公众话题,形成自传播。虽然华帝明显是赢家,一时间声名四起,但是我更觉得是品牌双赢,因为这比方太一家自己打广告的效果要强上太多了。

好了,看完这些奇葩们,不知道你有没有忍住不笑,或者是已经跪了?

其实截胡营销本身,也不单单是让自己赢别人输,你会发现很多时候都是双方共同造势,实现品牌双赢。互捧互贬,不失风范。

营销没有专家,真的一切皆有可能!千万不要限制自己的思维,多看多想,你需要思考的是打破常规的点子,发现别人没有意识到的机会,然后去试试又何妨?

说不定你也可以成功的“丧心病狂”!

 

作者:木木老贼,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木木老贼

]]>
如何生产爆款内容?你得知道这4点! //www.f-o-p.com/103538.html Wed, 24 Oct 2018 06:10:15 +0000 //www.f-o-p.com/?p=103538

 

本篇文章作者从产品定位、内容定位、渠道定位、营销趋势定位这四方面分别做分析,告诉大家如何生产爆款内容。

最近有做一些淘系内容的运营工作,写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

好的内容跟好的渠道像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缺了一味就不是滋味,再好的内容没人看,除了感动自己别无他用,但是加上了渠道这块照妖镜,劣质的内容马上就会显露真身。

如何生产爆款内容,如何正确的把握“少许”、“适量”是内容生产能力的一杆秤,做好了,扶摇直上;做坏了,没关系,再来一次。

一、产品定位

我的产品是什么?了解产品才能了解用户,一颗子弹击中一个“敌人”才能最大效率的提升转化、降低成本。

如何了解产品?了解产品不仅要了解产品本身,还需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即消费者关心的是什么?

比如:牛肉,除了要知道你这块肉是上脑还是眼肉之外,他们还想了解的是这头牛是来自澳洲还是美洲,是草饲还是谷饲。

所以,我们讲所谓了解产品,是指在多个维度对产品有正确的解读。

还是用牛肉继续打比方,我现在推来自阿根廷的草饲上脑牛肉,我得预估我的目标人群是对生活、对健康饮食有一定追求甚至有一点小资的相对高收入人群。

那么我在打造自己产品的时候,除了对产品的多维度解读之外,产品的包装必须要有一定的产品调性以及符合产品特征的精致感。

产品好是首要的,让关注你产品的消费者知道它为什么好是必要的,懂得根据消费需求挖掘产品卖点与本质,懂得根据已有卖点本质包装产品。

产品定位结束了吗?显然没有,这样的定位只是让你更加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产品是万千没有个性化的产品一员,或许会让你更加绝望于挖掘不出自己的卖点。

所以我们接下来要讲产品定位中的差异化定位,也可以叫做竞品的真空区定位

一堆硬币平铺,有100个1元的,一个1毛的和一个5毛的,你最先能找到的是1毛还是5毛?

显而易见:你看,连5毛都这么努力的让自己在硬币中突出自己的差异化,我们的产品又何尝不该呢?

上面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同质化的产品不具备竞争力,突出自己的差异化才能让产品第一眼就被消费者发现。

那么这个差异化在哪里?在竞争对手的真空区。

你必须充分挖掘竞品还没有挖掘到的产品特点,并将之放大,深入到消费者脑海,使之成为这个概念的等价品,这样你的产品才有可能在市场中突围,否则也就像那“1毛钱”一样,成了陪葬品。

最近的例子就像共享汽车——滴滴共享单车——摩拜、ofo;可乐——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当一个概念说出口后,除了你能瞬间说出的该领域的产品,你还能马上说出其他产品吗?很难。

二、内容定位

如何生产好的内容?借用一句老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内容的好坏不能站在个人的主观判断上,我们更多的要借助需要推广的人群,场景,需要投放的渠道以及竞品特征来确定内容的定位。

在落笔之前,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我们的产品目标人群是谁?90后?已经有家庭的90后还是已经有小孩的90后?他们会在什么样的场景中使用我们的产品?厨房?客厅?他们除了产品本身需求之外,还有什么附加需求?安全?易收纳?

确定了以上几点,我们的文章就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比方说我们的目标人群是已成家,有了一个孩子的90后人群,我们的产品需要突出的特点就是安全,易收纳,文风上尽量表现的轻松有趣,不要老气横生寻找90后的共鸣点(影视?童年?)。

有了产品定位,确定好目标人群和应用场景,一篇文章已经呼之欲出。但成为爆款还差了一点,接下来我会讲。

三、渠道定位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渠道。再借用一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很多人会想着,管你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其实不然,原本这只白猫能抓10只老鼠,很有可能由于选择了错误的渠道,最后只抓了5只,成本增加了不说,心疲力竭最后还说内容营销是扯淡。到底谁是扯淡呢?不言自明。

我们再来看渠道。举个简单的例子,子弹为什么会卡膛?子弹在射出去的时候,由于机械结构精度不够,原本能够顺利射出子弹的通道物理变窄,子弹卡住了!

其实这反应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匹配的重要性。

回到我们讨论的问题,要找到好的渠道首先要了解渠道,要了解渠道,这个渠道的大体用户画像是什么样的。

再举个例子,我要推广一个机械键盘,根据市场反馈,购买机械键盘的用户群体标签大多是男性、20~35岁、一二线城市、互联网企业职员。我该怎么选择渠道?总不能投母婴渠道吧!

这时候我们就要列出,哪些渠道能够最大化的覆盖到我们产品对应的目标人群,是装备天地还是科技前沿(例举两个例子,实际渠道还要多)?

在没有渠道整体数据的情况下,我们怎么选?

两种方法:

  1. 一种是直接找投放机构选择(该方法比较简单直接了,不做讨论);
  2. 另一种是研究渠道文章和商品。

每隔半个小时,随机刷新频道首页(为了排除千人千面的干扰,建议多找几个账号),统计文章以及文章中出现的产品,对首页出现的产品,来分析与自己产品的重合概率,几个渠道分析下来,重合概率越高,说明该渠道更适合自己的产品投放。

当然,还要建议的一点是看下阅读量,如果找机构投放,看下阅读量数据,找出符合预算要求的渠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四、营销趋势定位

瞎猫捉着死耗子,一般表示的是运气好,但也代表了一种现象,就是你的这次成功是无法复制的。

我们说优秀的方案不仅能让一次营销成功,并且他能复制,让其他的产品营销也能成功。“瞎猫”似的方案,显然不是。

为什么有些内容看似平淡无奇,却有着惊人的爆发力,这到底是一种偶然还是系统BUG?

存在即合理,能出现的现象,就一定有其分析的价值和现象产生的来源。

品牌在推什么内容?社会(淘系)热点在哪里?当别人在瞎琢磨内容的时候,抓准平台运营(营销趋势)借力平台推广资源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

如何抓这种趋势?需要托关系,找资源?简单的去定位就两种方法,一种是热点,一种是数据分析工具

1. 趋势定位之热点

热点分为社会新闻热点和淘系热点。

社会新闻热点就不用多说了,明星,影视,体育等等凡是具有一定传播度的就一定存在其受众,能够抓准时机,在生产内容的时候不显得生硬并且内容hold的住这样的热点,一篇有高概率被首页推荐的文章就产生了!

但是不得不给你泼一盆冷水,现在凡是做内容的一定会追社会热点,所以当你提笔写下某某热点的时候,你就已经把你的内容推向了万劫深渊。

淘系热点,虽然写的也多,但是写的深入,写的好,能够出现在首页推荐的概率还是会比写社会热点高很多。

比如说淘宝的几个重要的节点产生的新闻,撰写的内容最好是在营销趋势下的某一类产品,拿最近的618,小龙虾新闻,你写了这些文章,符合淘宝内容推广趋势,省的活动运营方千方百计去约稿,让平台自然呈现一种“烘托”造势氛围,多方共赢。

这也只是个例子,具体的还是要有举一反三的思维。

2. 趋势定位之工具

谈工具其实也是追热点的一种,但是相对来说需要一定的数据分析以及转义能力,去操作的人可能会少一点。

这里的工具不是分析搜索热词,而是分析热点趋势,我们讲,是用既有平台搜索符合内容撰写的热点趋势。

这个比较适合的场景如下:

  1. 热点尚未大规模爆发,但是从趋势上看有爆发的趋势;
  2. 大热点肯定是追不上了,那么小热点是不是可以追一下呢?

工具如何使用请参看各大平台的使用指南,这里推荐几个查看热点趋势的网站平台:

  • 微博:微指数(http://data.weibo.com/index)
  • 百度:百度指数(http://index.baidu.com/)
  • 搜狗:搜狗指数(涵盖微信指数)(http://zhishu.sogou.com/)

合理运用工具,长期观察几个产品特征领域的关键词,在内容生产、营销上会获得巨大的提前量与真空营销空间。

结尾:

以上举例仅作为实战参考,每一个产品,每一篇的内容多少有些大同小异,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但是精髓不会差太多。

给一个公式化的爆款内容生产公式作为文章总结:

差异化卖点+好的内容+好的渠道+借力品牌宣传+借力运营趋势=爆款内容+高转化

 

作者:男二号,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男二号

]]>
从0到1,解读安卓ASO优化! //www.f-o-p.com/103426.html Wed, 24 Oct 2018 01:25:49 +0000 //www.f-o-p.com/?p=103426

 

大家好,我是互金行业的一名ASO运营专员,目前是负责我们两个APP的ASO方面的维护,今天分享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安卓ASO优化方案。

大致内容分为三块:

  1. 首先我要讲一下ASO是什么;
  2. 接下来就是安卓的渠道的选择,安卓主流市场的关键词的覆盖方案;
  3. 最后我想跟大家讲一下安卓CPD投放的那些坑。

一、ASO是什么

首先ASO我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什么。因为这个也出来很久了,具体的字面意思也不讲了,我讲一下我对ASO的一些认识。对于我来讲,我觉得ASO无非就是曝光和转化这两个方面。

那我目前做ASO时候有哪些付费和免费的曝光方法呢?

我先说一下免费的,免费的就是ASO的基础优化,也就是关键词优化。其次就是应用市场首发

比如:360,华为,小米这些主流应用市场都会有首发的。这个是免费的,大家可以去申请。

然后还有一些就是应用市场的免费活动。免费活动有些是需要提供礼品的,但是如果你APP内能提供虚拟卡券的话也可以做到。然后还有一个就是换量

付费的话,常见的有官方的CPD,然后还CPT,但是我建议大家优先选择CPD。因为CPT的话,主要是产品的品牌曝光,比如:开屏,首页推荐和排行榜等。但是具体的转化可能不会那么好。

还有一些非标资源位,如果你和应用市场的商务关系好的话或者认识代理的话,直接买关键词的排名位置。然后还有一些就是关键词刷量,就是ASO操作。

具体的方式就是通过大量的下载提升关键词排名,然后让你的APP曝光。还有一个就是给渠道马甲包,按照那个CPA或CPS的合作方式。去给渠道曝光。

二、安卓的渠道选择

就目前来看,安卓主流的应用渠道,主要是360、百度、应用宝,这些是第三方的。手机市场的是OPPO、VIVO、小米、华为、魅族等。

说一下360,由于近几年手机市场的雄起,所以360、百度这些流量都下滑比较严重。

百度虽然用户量比较少,但是他还有一个手机百度,所以他还是有一定量的,而且可以通过手百向百度导流。

应用宝的话,它是基于腾讯这个巨大的流量平台,所以它的应用市场占有量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有由于他的群体比较复杂,商业化比较严重,所以可操作性比较小。

接下来就说手机应用市场了,市场份额占第一的是OPPO。

OPPO相当大的用户群体是女性偏多,所以做小说、电商、阅读类的应用效果会比较好。并且做核心关键词覆盖可以增加它的长尾词的覆盖率。所以OPPO可操作性还是蛮高的。

其次的话就是VIVO,VIVO的手机销量也是不错的,就应用市场的占有量的话,VIVO应该是排在第二的。

它跟OPPO的用户群体也差不多,也是女性偏多。然后可操作性就是应用标题和副标题可以左右它的覆盖。

有人可能会说华为手机市场份额占第二,但是华为的手机市场份额也是包括海外的。就国内而言,华为的应用市场份额应该占第三。

华为的男性用户偏多,中高端用户也是偏多,所以付费率比较好。对于理财类产品效果比较好。

像我们就是经常会做一些华为理财的CPD。如果你有证的话也可以尝试。而且华为还有一百字关键词,所以可以很容易轻松覆盖到500+,这个是不需要花钱的。可以自己在开发者后台去设置。

最后就是魅族。因为魅族现在市场份额逐渐缩小,所以它的市场占有量是比较小的。魅族的话,主要是魅粉追求性价比。魅族可操作性主要是标题和副标题。它也有关键词,但是覆盖几率比小米差。

上面这个应用市场的占有率是通过分析各大平台的应用新增的情况得出的数据。

当然如果你有钱的话可以先覆盖全渠道,然后用适当的钱去试你的用户群到底在哪个渠道。

三、各应用市场关键词覆盖方法

1. 百度

百度后台有一个搜索词投放的,可以设置二十个关键词,用英文分号隔开。每个关键词可以进行数据监控。

这个我朋友尝试过,他反馈的是这二十个关键词均可以覆盖到,排位也不低,并且可以增加关键词的覆盖数量。

其次就是标题和一句话:个人建议把核心关键词添加到APP的名称中,这应该是大家公认的。

因为标题的权重是最高的,但是也不能关键词堆砌,至少你要通顺,让别人知道你的产品是什么。

然后是应用简介,目前的它对关键词覆盖的帮助不是很大,但是它可以提升APP的转化。

还有一个就是应用市场的官方认证标签,这个是可以提升你的APP的权重,对关键词覆盖很有效果,并且也可以提升你的APP转化率

这个官方申请的话会需要一些材料。比如你是理财的产品,就需要营业执照、ICP备案、金融许可证等。

2. 360

因为360后台只能设置一个关键词,而且这个关键词的覆盖几率也是不确定的,目前我尝试过多次,有时会覆盖,有时候不会覆盖,所以主要还是标题。

360的官方CPD,这个我投放过差不多一个月。当时的关键词增加了差不多两三百,然后最后就是加官,也是跟其他应用市场是一样的,加官可以提升APP的权重。

如果资质齐全的话就尽量申请加官。

3. 应用宝

应用宝的标题目前可以更改两次的,但是需要提交工单去申请修改,所以这个机会是要好好珍惜的,并且应用宝的标题是可以和APK内包名不相同的。

应用宝的描述和简介对关键词覆盖还是很有效果的,这个我尝试过。因为应用宝会抓取简介和编辑推荐作为关键词覆盖。并且简介中越靠前的字,重复率越高的字,关键词覆盖率越大,这个和IOS不太一样。

然后就是APP的权重了,每个应用市场都会评开发者权重。

目前的话,应用市场会根据你当天的自然量、前端的总下载量、评论数量和更新的频率。根据这个算法,来算你的APP权重。

权重越大,覆盖关键词也会越多,你的APP核心关键词排名也会越高,这是自然的。

4. 华为

华为的用户质量一直都很高,所以我相信大家应该都关心华为的关键词覆盖是如何做到一千加一万加。

虽然我没做到一万加,但是通过以下操作方法,至少可以做到一千加。

首先就是标题,因为最近华为对标题的审核比较严格。但是目前来看的话,华为的标题如果一整句话会比较容易通过,而且最好是不要超过八个字。

其次的话就是CPD投放,这个对权重提升比较大。

然后就是有一定的基础下载量。安卓应用市场的话,我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有一个前端下载量门槛。

一般来看的话,至少要有二十万的前端下载量。这个对APP的权重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华为关键词是可以设置一百字的。很多人以为只能设置四个关键词,其实他是可以设成四段话的。除去空格的话差不多是九十七个字符吧。通过这个尝试的话,可以将你的关键词至少翻一倍。

5. 小米

小米是最像IOS的一个应用市场。他可以有标题、副标题,也有一百字关键词。而且标题的权重是比较高的。

目前小米的标题是八字以内,但是我听同行说,如果你把关键词买进包名里面,是可以超过这个底线。

然后就是一百字关键词。这个一百字关键词是通过那个空格分开。但是小米的分词、组词没有苹果那么智能。所以如果如果把很长的词揉在一起的话,它可能不会分词分那么多。建议的话就是四字为一个词。

小米的权重跟苹果是差不多的。排名越靠前的关键词,被覆盖的几率也越高。小米在竞品词这块覆盖率不高,所以能不要设置竞品词就不要设置。

然后就是小米APP每日下载激活量,这个对关键词排名和关键词覆盖都是很有作用的。像我之前每次更新APP,下载量就会增加,关键词覆盖和排名都会上升。但是不会持续很久,一到两天就会回到原来的样子。

6. OPPO

它的关键词覆盖和VIVO的关键词覆盖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们没有像小米魅族,也没有像应用宝那样可以抓取描述类的关键词,它们主要的就是标题和副标题。

OPPO的标题是可以和应用软助是不一样的,它是读取APK内的包名的。所以你如果想在你的原来的标题上加副标题的话就要像你们技术提需求,在apk加入关键词,加入副标题。

然后OPPO也是对前端下载量的权重比较看重的。如果做OPPO的CPD的话,对关键词覆盖影响不是很大。但是他会提升你的核心关键词排名,这样的话也可以增加一些长尾词的覆盖。

7. VIVO

VIVO关键词覆盖的话,只和名称是挂钩的。之前很多应用是设置的超长的副标题,但是现在很难过省。

我测试过,长度超过十二个字符的话就不容易过省。而且标题中的关键词,它是可以随意组词的。并且如果你的标题里面的关键词能够重复的话,能够增加该关键词的权重,提升初始排名。

VIVO的自然量对关键词排名提升帮助也很大。当时我我更新VIVO的应用市场后,自然量有所增加,关键词排名提升比较大,但是它跟小米一样,如果自然量不持续的话,也会回到原来的样子。

8. 魅族

魅族的话就是标题加副标题。但是之前魅族是可以加到十四个字的,现在只能限制是十字以内。

但是魅族的话,它后台是可以设置一百字关键词,通过测试来看,魅族的组词、拆词的比小米的算法还差,而且竞品词也不好覆盖。具体是越靠前权重越大。

9. 其他小市场

其他小市场的话,目前我试了木蚂蚁、锤子、联想这些小的应用市场。目前效果比较好的就是锤子了,虽然量不大,但是你可以通过它的标题去把一个关键做到TOP1、TOP3。

四、安卓ASO通过元数据提高转化率的方法

1. 标题

因为标题的权重很大,很多人就设置热词这类的词。这样可以覆盖关键词,但是如果你的标题不是简单易懂类型。不能让别人第一眼就看出你的产品是做什么的。这样的标题意义就不是很大了。

我认为标题的话,最好是简单易懂的,不要超过五个字,要加关键词的话,可以加在副标题。

而且标题的话,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叠字,然后这样可以朗朗上口。这样子也让用户容易记住这个品牌。

例如:开心消消乐,美图秀秀,我觉得这两个就不错,但如果你的品牌很有名气的话,那就可以直接用你的品牌词当标题了。

很多人取名字的时候会参照大应用去取名字,短期的话确实是有效,但是如果从品牌的角度来看,弊大于利的,因为这样容易让别人混淆。当然如果你是马甲包就不一样了。

2. icon

我们设计icon时,如果能体现核心功能的话,像ofo这种,是非常好的,让人一眼就看出你的APP是干嘛的。

其次的话就是能够引起用户共鸣的话,也是比较好的。这主要是颜色、卡通形象来引起用户的共鸣。再其次的话,就是文字直接表达了,像美团的icon直接是美团这两个字。

然后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图片下脚标。这里要说一下icon下脚标的用法,很多APP的话会放产品的核心功能,比如我是黄金投资的我就在APP底下放黄金投资。我个人觉得这个用法不是很好。

比如:饿了么,它就会蹭一下热点,也会经常结合一些营销活动把下面文字改了。比如你如果是做黄金投资的话,你可以写五周年或者什么的。

3. 描述

很多手机一般是显示前三行的,所以要非常注意这前三行的内容。像有些应用市场是可以不用更新就可以更改这些描述内容的。

直接更新描写描述内容,不需要更新APP。所以如果有什么营销活动,就可以去进行更改。

这个就有点类似苹果的宣传文本,它是可以随时更新的。当然这个描述前三行,我建议首先是是你要适当的推销自己,告诉别人我很厉害。

比如360相机的话,它会写八百万人在用啊,上了什么精品推荐之类的。

然后其次的话就是利用社会舆论。之前有一个APP好像是被多家媒体推荐的。它也在描述下写了,当然这是利用社会舆论的。最后的话,就是在描述末尾要增加你的那个联系方式,提供的反馈渠道。这告诉用户,你是正规的。

出了问题,别人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去找到你,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及时反馈。告诉别人,我不是三无产品。

4. 评论

评论大家都应该知道。有些安卓市场的评论机刷,风险不是很高,但是OPPO和华为这两个市场对应用评论管得严。

像华为,就算你是真人评论,如果一天超过五条的话,也有可能被警告。

那么通过免费的手段有哪些呢?这个就是首先有一种方法就是引导用户评论,但是你不要去用诱导用户好评。这样容易被市场发现并惩罚的。

还有一种最笨的方法就是互换好评。我刚开始做这个互换好评的话,就是通过qq群,并且评论的话内容也可以要求别人加入关键词品牌词之类的。

5. 截图

截图我相信大家很多就是展示你们的应用的一些核心功能。但是有些APP不会这样做,比如腾讯视频的话,它会根据近期热播的剧目会制作不同的应用截图

这个就是蹭热点,而且腾讯视频如果是有一个热播剧的话,他连副标题都可能会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突显差异化。

其实你的截图最好是高分辨率图片。有些应用市场会要求你必须使用它的手机外观,这时候最好是使用最新的手机外观。

6. 文字引导

这个做文案都应该知道,APP内也会有引导。很多APP主要的文案引导内容是得什么奖或者用户量多少。

像比如理财的话会做一些大的背书,如果是国资系背景,这些都会放在那个截图里面来提升用户转化

五、CPD投放的一些坑

因为我不是全渠道投放,所以我重点讲一下我投放过的一些应用市场的坑:

如果预算不高的话,可以优先选择搜索词投放。

百度的商店通投、百度移动助手之类的,用户质量不是特别好。

360我感觉是巨坑,如果你是土豪的话,你可以选择360手机助手,它的主要特征就是流量增速比较快,新增刷刷的上来,但是几乎没有转化注册。

然后来看搜索词,由于360的本身量级不大,所以你设置搜索词,有时可能就消耗不出去,但是搜索词的流量比较精准,获取的用户质量也是比较高的。

怎么分辨是不是坑呢?一个是消耗成倍增加;还有一个就是仅激活增加,注册用户基本不变。

OPPO的用户量的确很大。但是投放前千万一定要注意,它有一个福利社是默认开启的。这个渠道获取的用户质量是非常差的,因为它不是真实用户。他就是通过提供一些福利,让别人下载。相当于一个应用市场的积分墙吧,所以你如果投oppo的话,最好是先向媒体申请关掉,然后再进行投放。

华为用户质量还是可以的,但是它有一个坑,华为的坑就是品牌词。你如果不向应用市场申请去除品牌词投放的话。他会把品牌词默认为CPD流量。这样的话。就相当于把你的自然量冲淡了。冲淡了你的CPD量。相当于你多花了钱。

 

作者:单兴华,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单兴华

]]>
iOS过审指南:教你解决大部分被拒情况 //www.f-o-p.com/102922.html Fri, 19 Oct 2018 02:28:45 +0000 //www.f-o-p.com/?p=102922 iOS过审指南

在苹果一次次机审升级的背景下,iOS过审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今天这篇文章总结了笔者这些年对于iOS过审的一些心得,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的难点,让大家在iOS过审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ASO,占帆,马甲包,应用商店,案例分析,机刷,苹果

接下来就从创建账号到提审各个阶段,拆分几个注意点分享给大家。

1、创建开发者账号

2、应用元数据

3、如何避开“4.3”重复应用和“2.3.1”代码混淆

4、关于第三方支付违规即 “3.1.1”

5、收到“2.1大礼包”如何回复

一、创建开发者账号

创建苹果开发者账号是我们把应用上架到AppStore的第一步, 2018年以前,注册苹果开发者账号还是很简单的,只需要姓名、地址和一张双币信用卡,然后填一下密保问题答案和其他基本信息即可注册成功,而且一般申请完三天内即可成功激活账号。

到了今年四月份的时候,苹果官方对中国区的账号更新了隐私协议,要求必须绑定手机号才可以更新协议,如下图:

ASO,占帆,马甲包,应用商店,案例分析,机刷,苹果

对于新账号来说还好办,注册的时候绑定一下手机号就行了,而且现在很多人不止一张卡,很好解决,但是对于老账号就不太好办了,如果不更新这份协议的话,就无法在该账号下提交新App,也无法对该账号进行续费,损失非常大。

而且绑定手机号之前,必须正确回答你注册账号时候填写的密保问题,而很多人是乱填写密保问题的,或者遗忘了密保问题,导致无法绑定手机号。

好在后来有人想到了一个方法,可以绕过密保问题完成绑定手机号,就是找一部系统为iOS 11的手机,在设置里面先退出之前的Apple ID,点击“姓名-电话号码-电子邮件”,然后点击“编辑联系方式”,加入我们的手机号,然后去网页上的苹果开发者后台点击同意协议即可。

不过一部苹果手机只能进行三次此操作,对于拥有账号多的人也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然后到了今年七月份的时候,苹果又出新规,要求开发者账号必须开启双重验证才可以继续注册,如下图:

ASO,占帆,马甲包,应用商店,案例分析,机刷,苹果

 

所谓的双重认证就是,我们用某个账号登录一个新的设备时,需要提供密码以及自动显示在设备上的六位验证码,验证时我们可以选择信任此设备,下次登录时就不用再收验证码了,这也增强了苹果账号的安全性。

新规刚出时,开启双重验证是可以在浏览器上进行的,但是后来苹果关闭了在浏览器开启双重验证这个功能,我们只能用Mac或者iPhone来开启。

在中国区,一个主包下有多个分包是常态,所以在同一设备对多个苹果账号开启双重验证的话,很容易将账号之间关联起来,这也是给各开发者的一个难题。

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在一台设备上激活多个开发者账号,设备的数量也成了一个刚需,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购或者租赁。

二、应用元数据

苹果App的应用元数据指的是我们需要在开发者后台所填写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标题、简介、关键词。如下图:

 

ASO,占帆,马甲包,应用商店,案例分析,机刷,苹果

为了避免与线上应用重复,我们在元数据上也应该注意,比如icon、展示图、关键词、应用简介这些都要保持唯一性,对于过审是有帮助的。

苹果重点监测的词尽量不要使用,除非公司硬性要求,比如彩票这种,还有其他热门应用的品牌词不要使用,会被苹果官方认为会给用户造成误导,从而被拒。

从今年10月3日开始,苹果官方要求开发者必须填写隐私政策网址才能提交应用,这也应该成为大家一个关注的点。很多开发者认为必须要在App里弹窗才行,不过根据苹果官方的说法,App内弹窗并不是硬性的,只要开发者后台有填写网址即可,也有一些开发者没有在App内弹窗就直接过审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在用户刚进入App时,底部高亮隐私政策,让用户可以点击进入隐私政策详情页,这样也是可取的。

 

ASO,占帆,马甲包,应用商店,案例分析,机刷,苹果

高德地图App的隐私授权详情页

三、关于重复应用

重复应用就是我们平时说的“4.3”,现在的开发者几乎是谈4.3色变,因为一旦我们的App被苹果反馈4.3,也就相当于这个App没有过审的希望了。

我们先来看看苹果官方对于4.3的定义:

ASO,占帆,马甲包,应用商店,案例分析,机刷,苹果

“请不要为同一个APP创建多个套装ID,如果您的APP针对特定位置、运动队、大学等存在不同版本,请考虑提交单个APP,并提供App内购买项目以提供不同的功能。同时,请避免继续在已有大量类似APP的类别下进行开发;App Store上已经有太多模拟放屁、打嗝声音的APP,以及手电筒和爱经APP。上传大量相似版本APP的开发者会遭到Apple Developer Program的除名。”

苹果给我们应用4.3的反馈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一是元数据,二是代码,三是应用界面。

应用元数据刚才上面说了,尽量保持唯一性,也就是我们尽量原创,这样降低被认定为重复应用的概率,如果我们的应用是原创原生APP,但是因为我们偷懒,抄袭了其他APP的应用简介而被苹果认定为重复应用,可谓是得不偿失的。

然后就是代码层面,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混淆,这也是每个做iOS应用过审技术人员的基本功,放在之前可能我们尽力多做代码混淆就可以降低反馈4.3的概率,但是近几个月来,苹果对机器审核进行了升级,如果检测到我们代码混淆比较明显的话,就会给我们2.3.1的反馈,中文翻译如图所示:

 

ASO,占帆,马甲包,应用商店,案例分析,机刷,苹果

对于如何解决2.3.1,就需要我们的技术哥哥经过不断地提审测试,然后试验不同的混淆方法,找到一种比较靠谱的方法来提。

总而言之,现在苹果的机器审核比之前要严格很多,我们的技术手段也要与时俱进来应对审核。

在2017年8月开始,苹果就禁止了应用的热更功能,所以如果我们应用内还有热更功能的话,很有可能被苹果反馈2.3.1,所以如果我们要更新APP,最好的方法就是迭代更新。

这里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苹果官方两个月前有一个更新,在过审后APP的更新说明是无法修改的,所以我们在提审时一定要写好再进行提审操作。

最后就是应用界面层面,如果美术有足够时间的话,可以多做几套UI,降低审核人员在审核几个疑似重复应用时判定为4.3的概率。

四、关于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违规也是我们常说的“3.1.1”,我们先来看下苹果官方对于3.1.1准则的定义:

 

ASO,占帆,马甲包,应用商店,案例分析,机刷,苹果

根据苹果的规定,如果我们应用要进行虚拟物品购买等行为时,必须要使用苹果官方的支付,不可以使用第三方支付。

不过苹果对于每笔支付都产生比例较高的抽成,导致部分开发者不满,所以就想绕过苹果的官方支付来让用户购买自己的商品。当然这种行为苹果是严令禁止的,因为这是动了他们的利益,所以在非极端情况下,我们还是尽量使用苹果的官方支付来让用户购买,避免因为3.1.1被拒。

解决3.1.1被拒也是有方法的,如果我们是实物商品的话,可以在被拒后在开发者后台向苹果解释,说明用户购买的是实物,由我们进行邮寄派送,不属于虚拟物品,从而通过审核。

如果不属于实物物品的话,就需要我们技术哥哥把代码中相关的第三方支付字眼进行删除或隐藏,从而通过审核。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用的分享share SDK里有微信支付宝支付相关部分的话,也是可能会被判定3.1.1的,所以我们最好把shareSDK做成不带支付版的,毕竟过审才是首位的。

五、2.1大礼包

从今年过年开始,就有很多朋友陆续收到2.1的反馈,也就是我们俗称的“2.1大礼包”,我们先来看下苹果审核反馈2.1大礼包的中英文对照:

 

ASO,占帆,马甲包,应用商店,案例分析,机刷,苹果

对于2.1大礼包,其实不必慌张,我们只需要对里面对应的条款一一进行答复即可,以下为一份回复模板供大家参考:

 

ASO,占帆,马甲包,应用商店,案例分析,机刷,苹果

一般我们回复后等待应用自动进入审核即可,因为元数据被拒是不需要重新进行提审的,大家可以看苹果官方反馈2.1大礼包的最后一句话。

六、最后

从六月末到现在,苹果会在每个月的月末或月初进行一场“大清扫”,也就是单日下架上万个应用,这也令很多开发者提心吊胆,最近一次大清扫是在9月30日,当天下架了1400多个应用,其中超过55%的App更新时间集中在2016年~2017年,所以适当更新我们的应用是有必要的,以免苹果官方把我们的应用当做废弃应用下架,从而对我们造成损失。

苹果的机器审核以及人工审核在不断更新变化,我们对应的方法也要不断升级变化,才能跟得上变化,从而提升我们的过审效率。

 

作者:占帆,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占帆

]]>
App Store “战略级”改版,不了解你就 out 了! //www.f-o-p.com/97394.html Mon, 03 Sep 2018 07:17:02 +0000 //www.f-o-p.com/?p=97394

你打词打量我不动,你刷他有啥用?!

现如今,苹果 App Store 在其最先锋的美国地区已经变成这样的,如图:

2.jpg

按照苹果新规则,增加了几个新元素“开发者”、“Story”、“Search Ads”、“内购”之后,你辛辛苦苦把一个词刷到了自然搜索的第二名。

然而,用户看到的却是第四名(如上图),需要翻三屏才能翻到你的应用。你觉得会有几个用户会翻三屏?

更有甚者,玩得好的,可以将第二名挤到第五名位置,你没有看错,是第五名!请看下图:

3.jpg

所以,App Store 到底肿么了?!

当你还在围观、抱怨“清词、清榜、锁词、锁榜、下架、封号”的时候,苹果已经悄然改变了规则

你以为是苹果针对机刷、针对工作室、针对你的。

你也以为苹果的意思是“不是朕的给,你不能拿”;也以为苹果发飚“韭菜是果有资产”。

然而,这些都是运营级别的观察,是现象的本身。

有多少双眼睛,就有多少种现象。

一、App Store 进行战略级改版

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在美国区新版的 App Store 增加了四个新元素:“开发者”、“Story”、“Search Ads”、“内购”。

Story

5.jpg

开发者专栏

6.jpg

广告和内购本文不做重点介绍,将单独行文分享。

抽象出来,产品结构变化对比如下:

7.jpg

新增了:Search Ads广告(ADID)、开发者专栏(DeveloperID)、Story(StoryID)、内购(SubscriptionID)、用户(UserID)。

插播一个小知识: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产品结构的调整意味着什么?

2009 年的微博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当时的所有社群类产品,什么天涯贴吧、猫扑、榕树下。。。。这些个曾经如日中天的产品,现在都销声匿迹了。物种之间的竞争就是如此残酷。

新浪微博就是新的物种。

新浪微博胜出的因素很多,运营、媒体优势。但最核心的一条是产品结构的变化,产品结构决定了他是什么物种,如下图:

8.jpg

新浪微博跟过去所有的社区类产品在结构上增加了一个新的元素、新的概念——关注(FollowID)

从此改变了信息的组织方式,变成了以人为中心的信息组织方式,一改以内容为中心的组织方式,从而以新物种的面貌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物种之间的竞争是残酷的,后边的摧枯拉朽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现在的 App Store 一次性增加了 4 个新的产品级别的元素,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苹果 App Store 的定位和定义发生了变化:工具化,走向媒体化;从媒体化,再走向社区化。

什么是工具化呢?

就是当年 Google 宣称的理念,“搜完就滚”。App Store 早期的哲学就是“下完就滚”,讲究的是效率,流量分发的效率。即,对用户输入的 KeyWord 进行解读,理解其最可能的意图,然后给出用户最想要的那个 App。

工具的本质,是效率。

但是,环境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用户,下完就滚,滚是滚了,但是不再回来了。

所以,苹果现在的策略是媒体化,媒体的哲学是让用户驻留更长的时间。

什么是社区化呢?

由于目前苹果仅仅是冒出了这样的倾向,我们也不在这里所过度解读,点到为止,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更多的细节。

二、App Store 为什么要做如此重大的改变呢?

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App Store 乃至苹果面临的问题——内忧外患。

9.jpg

  1. 外患

安卓阵营虽然组织松散、秩序杂乱,常年厮杀不断,但是经过多年的相残相爱,造成了两个后果:

一是上千家的手机厂商死掉,却留下了 5 个极其顽强的家伙,小米、三星、华为和另外两家,他们都强悍无比,杀气腾腾;

二是经过厮杀,彻底封杀了苹果渗透中端市场的可能性,看看人口红利最大、增速最快的印度和印尼市场苹果的销量就知道了。

  1. 内忧

抖音微信为代表的各种杀时利器(Killing time),不仅让用户流连忘返,忘了自己还有其他需求,更为可怕的是长时间的浸淫其中,改变了用户的心智结构,丧失了思考深度的同时也丧失了探索能力。

外加小程序这样的补刀行为,那就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有数据表明,无论是开发者阵营,还是用户对 App Store 的依赖都在萎缩。例如,中国区新增 App 数量,就从 2016 年的 3000 个降到了 17 年的 1800 个,再到今年的 1500个;而每个用户每年平均下载新 App 的数量也从 2015 年的 50 个,下降到 16 年的 47 个,和 17 年的 45 个。

10.jpg

第二,App Store 对于苹果的价值,太重大了。

重新认识一下 App Store,App Store 难道仅仅是手机桌面上的一个应用吗?

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App Store 是苹果生态中战略级的产品,是苹果万亿市值的核心支点。

11.jpg

十年前,几乎所有的主流互联网开发资源都依附于微软的生态,开发工具是微软的 Visual C++,用的库是微软的 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协作软件用的是微软的 CVS,网络环境和平台环境是 Wintel。

而今天,主要的相关开发资源却转移到了 iOS、Android 的生态中了。

发生了什么?

就是 App Store 建立的一个新的平台,触发了一个在经济学上被称之为“双边市场”效应:因为 App Store 开放和苹果手机的优质体验,导致开发者转移阵营,加入到苹果生态,提供应用软件和服务,而丰富的软件,吸引了更多的用户购买 iPhone 手机和服务;更多的用户规模,导致更多的开发者加入,周而复始,导致整个软件生态完成了一次从 PC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迁移。

12.jpg

App Store 功不可没!

苹果的万亿市值是基于一个优雅的三足结构,即:供应链管理、万亿用户及渠道、百万开发者。这三者首尾相衔、互为支撑,产生了巨大的协同效应,这是苹果站上万亿市值的基础和秘密。

而 App Store 则是串联起这三者的那个杠杆产品,是核心连接者,是苹果的战略级产品。

当 App Store 受到挑战的时候,苹果不可能袖手旁观,所以才有了这一系列的变化。

三、新 App Store,新玩法

面对新规则,我们应该怎么玩呢?

1. 单点突破

我们发现在新规则下,流量分发的枢纽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榜单和搜索词(KeyWord),增加了两个重要的新元素:Story 和开发者专栏。

1)Story

其中,Story 在北美市场对搜索流量的影响超过了 30%,具体如下:

a. Story 的覆盖度:有超过一半的热度超过 7999 的搜索词都可以搜出 Story;

b. Story 的排名位置,分别在搜索结果列中的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其中第二位者最多;

c. 这个比例还在增加;

Story 跟过去推荐的区别

a. 相同之处:Story 肯定被推荐过,落入今日推荐;

b. 表达形式不同:Story 跟过去的推荐相比,做了很多艺术化的处理,表述更诱人,更丰富,更有专业性;

c. 时效性不同:过去的推荐有时效性,大概是 7 天,而目前,Story 推荐过去之后不消失,而是长期有效;

d. 覆盖范围不同:推荐只能在推荐栏目发现,而 Story 除了在“今日推荐”中出现,而且会大面积的优先出现在相关搜索词的搜索结果前列;

因此,我们要覆盖更多 Story,进入到更多的 Story 中,美国市场的数据表明,一个 App 最多可以覆盖超过 10 个 Story。其次,就是要利用 Story 与其他手段做协同处理。后面有直观的例子做讲解。

那么如何评价一个 Story,也就是哪些 Story 我们应该进去呢,哪些能带来更多的流量呢?我们为每个 Story 都建立一个流量指数,这个指数是用来衡量这个 Story 本身能带来多少流量,如下图所示:

13.jpg

每个 Story 中的基本信息有:

a. 流量指数,这个指数每天都会发生变化,是动态的,我们目前也是按照天为单位进行更新;

b. Story 所包含的应用;固定不变的内容,就是从 Story 最终收益的应用;

c. 覆盖词,就是有哪些搜索词的搜索结果中出现本 Story,以及排名。

2) 开发者专栏

在中国区已经上了开发者专栏,目前他的直接流量价值还不如 Story,其真正的威力会体现在未来的“社区化”阶段。那将是一个新的战场。

但是首先争取一个开发者专栏,获取这个资格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经过我们对美国市场的分析,有以下几个不成熟的小结论:

a. 拥有两个以上总榜应用(总榜排名 1500 之内),有开发者专栏;

b. 拥有一个超级应用(总榜 200 之内),若干个长尾 App,也可以获得开发者专栏;

c. 如果你只拥有一个 App,哪怕是超级 App(排名总榜 100 之内),也没有开发者专栏。

我们根据开发者所覆盖的全局关键词,做了一个开发者专栏的排行榜(每日更新),开发者指数这个值表明了当天我的开发者专栏给我带来多少额外的流量。具体如下图:

14.jpg

2. 协同作战

未来 App Store 的流量玩法,随着影响流量分发的元素越来越多,会出现组合玩法。

第一种组合:ASO+ASM+积分墙

 

这里 ASO 主要指的是基础 ASO,主要是通过 Keyword 增加自然覆盖。举一个例子:

利用 ASO 将 ROI 最好的词覆盖住,利用积分墙将搜索排名拉上去,拉上去之后得到三个好处:

1) 自然搜索流量,因排名靠前而得到自然下载;

2) 提升了该搜索词与本 App 的权重系数,而权重系数的加强可以让我们以更低的价格竟到 ASM 的位置,低成本获量;

3) 如果广告位是我们的、搜索排名也是我们的,那么竞品在这个词下就很难有所作为,因此起到了流量保护的作用;

第二种组合:ASM+Story+开发者(其他元素)

16.jpg

一个例子

17.jpg

Blazzart 的一个做法,我们看到:

a.  在自己的核心流量(品牌词下),他们首先通过 ASM 以低成本将广告位占住;

b.  然后利用苹果的开发者专栏和内购规则,将搜索结果的第三位和四位占住了;

c. 友商即便通过机刷、积分墙获得自然搜索第二名的位置也白搭了,因为已经是第五名的位置了。

其中,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自己买自己品牌词的广告位,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刚才提到的品牌保护,另外一个是当我们本来就是搜索结果自然排名的第一位时,我的广告位将以很短的文字广告出现,而这样的结果是用户在这种情况下,点击文字广告的概率(也就是消耗我广告预算的概率)下降一个数量级,就是从大约12%的点击概率,降到1%。用户还是会点击那个有图片的搜索结果第一名,因此,我们付出的成本非常低。

 

作者:以史为贱,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知乎

]]>
年轻人,没事儿别想不开去创业 //www.f-o-p.com/96695.html Wed, 29 Aug 2018 01:54:15 +0000 //www.f-o-p.com/?p=96695

你是否有过创业的念头?

如果从来没有过,你还挺特别的呢。

腾讯企鹅智库曾对20多个省市的5万多网民做过一项创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从来没想过创业的人,只有3%。

40%的人经常有创业冲动、或者经常在琢磨这件事;30%的人偶尔会想一下;19%的人已经在创业的路上。

不过这篇文章,我要给那些想创业的年轻人泼泼冷水,反正那些真正的创业者从来不怕泼冷水。

打工没出路,创业才可能获得成功;

老板太傻逼,我还不如自己去创业;

上班赚太少,财富自由只能去创业;

上班不自由,自己创业自己说了算。

这几句话,不知道带偏了多少年轻人。

数据显示,近5年来,大学生创业人数近乎翻了一番,创业率已达到3%,超过发达国家1.6%的水平近一倍。然后呢?创业简单,活下来难,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达 95%。

当然,创业的残酷不仅仅针对大学生。北京中关村,最热闹的时候,一天诞生10家公司,但来得快,死得早:平均寿命不足3年。创业者第一次创业的失败率为90%,第二次创业者失败率仍在80%以上。

说几句你不爱听的话:

打工都打不好,创业你也是炮灰;找不到好工作就去创业,你是认真的吗?你当创业比工作简单吗?

嫌打工赚钱太少去创业,你听说过“公司收入200万,税后到手2.14万”吗?

光想着创业当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你没看朋友圈里刷屏的“极路由创始人创业6年欠款6000万”吗?

创业并不美好,九死一生是创业常态,创业3年套现15亿抛弃你的神话故事10年能有几遇?创业维艰,更多的是周而复始的失败。

除去创业本身的低成功率,还有很多人本身就是根本不适合创业的。

1、抗压能力差的人

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

说上班压力大,那是因为你还没创过业。

上班的压力是什么?工作量大的压力,任务太难的压力,学新东西的压力,处理上下级关系的压力,赚钱的压力,升职的压力。

创业的压力是什么?创业选错路的压力,资金链断裂的压力,招不到人的压力,产品失败的压力,发不出工资的压力、公司倒闭的压力……

创业过程中要承受的压力和恐惧远超你的想象。它会让大部分抗压能力正常的人都崩溃,一定是抗压能力远高于常人的人才适合创业,你抗压能力正常甚至你天生心理承受能力不足,那你别想不开去创业。

2018年8月1日,两条创业圈的消息刷屏。

一个是邻家便利店,它的唯一出资方“善林金融”的P2P业务爆雷,法人投案自首,最终导致邻家便利店资金链断裂,一夜之间168家店全部关停。

另一个刷屏的是极路由创始人王楚云的公开信。

王楚云创业6年,去年年底刚经历过生死:每月持续亏损数百万,2家银行分别抽贷和被提前还款共千万,供应商每日电话,催还欠款上千万,资金链随时断裂。

随后,王楚云把个人房产通过二次抵押给高利贷,借来近千万周转资金,同时以个人名义做担保,借来两千多万资金,最后把公司从死亡边缘拽回来,并在2018年上半年实现创业以来的首度半年盈亏平衡。

万万没想到,好景刚来,残酷的现实又给他当头一棒。由于国内P2P市场洗牌,一个月几千家P2P公司出问题,极路由的合作方i财富出问题,公司经营又陷入绝境:核心销售渠道被封、供应商催款、银行贷款到期、区块链合作方暂停合作,最终导致公司现金流断裂,创始人背负几千万债务。

创业者不仅每天面对巨大压力,而且还无处诉说。

有一次跟一个内容同行吃饭,他说老板经常下了班,一个人躲在办公室玩吃鸡,有时候周末专门跑到公司一个人打游戏

我听到的不是悠闲,是一个老板无法与人诉说的压力。

一个老板,每天一进公司,就有一堆人需要他鼓励,可谁来鼓励他呢?只能自己鼓励自己。

他甚至不能展示自己的压力,不能表现自己的沮丧甚至害怕和恐惧,一个老板应该是永远自信和充满勇气的。

可现实是,一个老板每天都在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每天都觉得自己公司快倒闭了。员工面对的压力是苦累,老板面临的压力是生死。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2、怕苦怕累怕麻烦的人

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

很多年轻人都感觉上班如上坟,上班很痛苦,比上班更痛苦的是天天上班,比天天上班更痛苦的是天天加班。

上班再苦再累,其程度也是远不及创业的。

上班族周一到周五都还有个奔头,那就是周六日,一年还有大大小小的假期。创业者早就死了这条心了。员工最狠也就是 996,也是每天早上 9 点到晚上 9 点,每周 6 天。老板是 24 X 7 ,一天24小时随时待命,每天工作到凌晨,一周7 天,一年 365 天操心。

总之,创业者没有休息日,只要你还活着,就得时刻操心。

现实是,大多数人对一些累的、麻烦的、不耐烦的事情,都有个普遍能接受的程度,超过这个度,就受不了。

但创业本就是一件特别苦、特别累、特别麻烦的事情,如果你吃苦受累的能力一般,甚至你格外怕苦怕累怕麻烦,上班工作都经常不能按时交差,总是拖延症上身,那你千万别想不开去创业。

这里多说一点“怕麻烦”。

你做一个员工,基本上掌握一个核心技能,待在一个固定岗位,完成工作中的特定一环就好了,再麻烦也不过如此。

如果你创业做老板呢,你当然还是不用样样精通,但是你还必须得样样都懂一点,因为你样样都要操心。所以,怕麻烦,也就是心力不足的人,千万别想不开去创业,否则注定是一场折磨。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3、觉得打工受委屈的人

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

如果你是觉得打工受委屈太多而想去创业,我劝你早点死了这条心。

你没听马云说吗,企业家的内心都是被委屈撑大的,一个人做老板要承受的委屈,要比他打工时承受的委屈多无数倍。

做员工时你基本上就是受老板和直属领导的委屈,创业做老板后,谁都能给你委屈。

员工的不理解让你委屈,合伙人的不配合让你委屈,媒体的负面报道让你委屈,消费者能给你委屈,合作伙伴能给你委屈,竞争对手能给你委屈,甚至ZF部分也可能会不断给你委屈。

基本上,一个人能承受多大的委屈都是性格决定的。你打工承受不了委屈,你创业一样也受不了委屈,而创业后你要承受的委屈只会更多、更大、更严重、更恶心。

另外,其实很多人所谓的委屈,其实是矫情,无知,心里没数:

比如,有人委屈是觉得老板压榨自己,给自己的工资太低。抱歉,你自己值多少钱自己没点数吗?

我见过有些人,脑袋一热,去跟老板提离职,本想着老板加薪挽留,没想到老板说了个“行”,然后灰头土脸走了,找个薪水不打折的工作都难,并不是人人都能跳一跳翻一番。

再比如,有人委屈是觉得自己在公司不受领导、同事喜欢。抱歉,大家都很忙,没人花心思去针对你,再说你也没那么重要吧,所以公司里关系处理不好的,少怨别人,多问自己。

工作需要你处理的关系已经很简单了,基本上就是同事间的平级关系和上下级关系。创业需要你处理的关系就复杂多了:

你和各层级员工的关系,你和合伙人的关系,你和投资人的关系,你和合作伙伴的关系,你和媒体的关系,你和ZF的关系。上班都处理不好关系,创业后你就废了。

所以,觉得打工受委屈的人别想不开去创业,这不是个好的创业理由,甚至你因此而创业,只会得到更糟糕的结果。

4、想追求更多自由的人

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

很多人觉得打工太不自由了,工作不自由,时间不自由,甚至做自己都不自由,觉得创业后就自由了,什么都是老子说了算,时间大把大把的都可以自由安排,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创业成功实现财务自由的概率,可能不到1%,但这已经是创业最大概率能实现的自由。除此之外,都会变得更不自由。

做员工,你的工作是领导给你安排,创业做老板后你的工作是助理帮你安排,可能一周、甚至一个月后你要见谁、做啥、开啥会,都是预先安排的。

做员工,你上班之外的时间都是自由的,创业做老板后你的时间基本都不属于你,它属于员工、合伙人、生意伙伴等等。一堆人等着瓜分你的时间,而且大部分时间的安排,你都改不了。

做员工,你工作范围之外的事情都是自由的,创业做老板后,没有什么工作范围之外:

你的形象就是公司的形象,你的个人品牌直接影响公司的品牌,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你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都不是自由的,甚至你的社交媒体帐号都要专人来帮你打理。

为了公司发展,你不得不说不想说的话,做原本内心抗拒的事情,和讨厌的人称兄道弟喝酒聊天。

总之,创业后,你就不是你了,你是公司的,你是大家。人这一生,都不可避免地要做很多不想做但不得不做的事,创业总是会经历更多,如果你内心特别在意这个,就别想不开去创业了。

5、做事没长性没耐性的人

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

很多人坚持单身很多年,维持贫穷很多年,保持熬夜很多年,只要是不用费力就坚持的,他都有耐性,但只要是需要一直努力付出才能坚持的事,他永远都没有长性。

这种人绝对不适合创业。

一定要明确,几乎所有的创业,都是万里长征。不要只盯着那几个三五年上市的明星企业特例做判断,绝大多数企业,包括很顺利和很牛的超级大企业,走过来的历程也都是万里长征。

除了极个别的幸运儿之外,总的来看创业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不断发现哪条路走不通,最终找到一条走得通的路你就成功了。

我们之所以好像经常看到成功的公司,比如说上市公司或者是500强。那是因为只有这些成功的公司才会被媒体报道,才会被别人传颂,而大量不成功的公司早已经悄无声息,你听都没有听过更不可能看到过。

孙陶然有个观点:很多创业者在经历了三年、四年的创业还没有见到曙光就会觉得非常沮丧,觉得为什么我已经三年了、四年了,还在这里苦苦挣扎呢?

其实如果对企业的生命周期有了解的话,这是很正常的。一次成功的创业,至少需要十年。BAT 中的每一家从创立到最后 IPO ,都超过了 10 年。

罗永浩讲创业时说过,无论你选择做什么项目的创业,一定从第一天就要明白,它是一个万里长征。在这样的情况下,做事情没有长性,比如说一个事情,一辈子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两年的热情就过去的人,是不适合创业的。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6、对和家人相处时长很在意的人

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

有个正在创业的男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就是:上辈子杀人作孽,这辈子男友创业。

创业寡妇,这个词你不跟创业的人过日子你大概不会明白。

知乎网友@白流苏 作为创业者家属分享过 5 点:

1、首先,他很忙,哪怕你被放在他名单的第二位(第一位当然是工作),和别的妹子相比,你也只是有半个男朋友。有一次好不容易出来约会,到了地方,发现他的老板要跟我们同桌做,然后我就坐在边上玩手机听他们谈生意。

2、其次,他很忙,没时间琢磨你的小心思,安抚你的小情绪。别的妹子作是爱男朋友的表现,你作就是不理解他、不够成熟,往大了说是“后方不稳”。

3、再者,他很忙,哪怕你本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公举,你也要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4、然后,他很忙,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我半夜失眠就是玩手机刷知乎,他永远都在那做PPT做PPT做PPT。

5、还有,他很忙,忙了一天后晚上像狗一样躺在沙发上不说话时,坐在电脑前唉声叹气时,你会心疼会无奈会不知所措,甚至会讨厌自己,因为你不知道怎么去分担。

比单身狗更悲催的是,做创业者的另一半。当然,你如果创业之前没有恋爱,那创业后,起码是前几年,你也基本不会去恋爱,创业和爱都需要时间。

2016年10月5日,移动医疗企业“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在张锐先生的“头七”之日,妻子王小宝深夜推文《一个人,和他的爱》,文中几句话让人落泪:

『 我怎么会被你这样一个流氓讨回家做老婆呢?你是个浪子啊。

你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从报纸到网站再到移动互联网,玩得精彩玩得酣畅,癫狂了风云,也揉碎了女人心。每一次哭花了妆,我都问自己:还可以吗?还要继续吗?还不能离开他吗?还能再用力更爱他一点吗?

我嫁给你的时候,你无车,无房,没有存款。现在你走了,你还是没给我买过车,买过房,你也没有保险,没有理财,我们,甚至没有时间和精力要一个孩子。

我曾对你说:“如果我们今生没有孩子,我就把你当我的儿子,你就把我当你的女儿,可好?”你想了想,咧嘴笑了,点头道:“这样的人生听上去也很幸福!”』

关于创业最大的一个谎言,就是所谓的平衡好家庭和事业,这件事在理论上绝无可能。一旦启动创业,几乎全是工作了,家庭是很难兼顾的。

有些人很重视自己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能跟家人共处的时间有多少,如果你对跟家人相处这个时间量很在意的话,千万别想不开去创业。

总之,抗压能力差的人,怕苦怕累怕麻烦的人,觉得打工受委屈的人,想追求更多自由的人,做事没长性没耐性的人,对和家人相处时长很在意的人,如果你是上面这六种人,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

最后,如果看完这篇文章你还想创业,你是勇士,那就去吧:爱一个人都有风险,何况创业。

 

作者: 我是粥左罗 ,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插坐学院(chazuomba

]]>
拼多多的危机公关做得如何? //www.f-o-p.com/93007.html Thu, 02 Aug 2018 06:23:31 +0000 //www.f-o-p.com/?p=93007 拼多多危机公关

 

昨天下午,拼多多紧急在上海召开媒体沟通会,回应来自公众和媒体的巨大质疑。虽然远在广州参加创维的新品发布会,依旧感受到了拼多多这股风波的“威力”。

拼多多的公关到底有多拼?危机公关做得如何呢?聊7点。

 

1、匆忙

显然,这是一场原本不在计划内的媒体沟通会。从几个细节可以看出来:

a/选择的城市,在运营本部上海,找了一个会议室,而不是媒体中心北京,这与上市敲钟的发布会同时也选择放在上海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

b/黄峥并未参加媒体沟通会,据说媒体都打算走了,他终于匆匆赶到,临时又增加了媒体群访环节。

当然,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拼多多的反应慢了,一周了,事情闹这么大,才想起来开沟通会,我觉得确实可以再快点,但其实黑段子的破坏力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而非某篇负面文章,这是典型的根据结果倒退了。

 

2、策略

虽然这场沟通会略显匆忙,包括PPT也很粗糙,但在沟通策略上并不是,整个沟通会,拼多多的核心沟通策略其实就三个:

a/澄清。到底网上的那些段子、截屏和动图,是不是真的?拼多多说了,基本都是假的:小米新品在几个月前已全部下架;“陀螺”剃须刀、“小块”黑面膜和“黑脚”拖鞋,都没有在拼多多销售;7.5元的不是奶粉,而只是菊花晶……

 

b/区分。“山寨”和“假货”的区别,黄峥认为,这是“利益”和“对错”两个问题。他特别说了临期奶粉,这是“对错”的底线问题。

c/捆绑。我目前遇到的所有问题,某淘都有,现在还有,包括临期奶粉,我之前就用某淘的“打假”逻辑,现在发现不够,得升级。我和所有电商一样,也对售假零容忍。

我认为,3个策略,澄清和捆绑都比较成功,打假的态度也非常明确,最难的就是说清楚“山寨”这件事。

面对“拼夕夕让中国倒退20年重回山寨时代”的问题,黄峥认为这是“扣帽子”,混淆了“山寨”、“品牌”和“假货”三个概念,但“山寨不是品牌,等同于假货”似乎已经是公众、媒体和品牌的共同,比如vivo是品牌,vivi就不是品牌,是山寨,是冒充vivo的假货。

结果是,山寨根本说不清楚,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3、金句

媒体总是喜欢抓“金句”。

“拼多多只是一个三岁的孩子,身上有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

我们看到,这句话在昨天开始被放大,这是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说的,其本意是承认平台的问题,不逃避。

这句话前面其实还有一句是“拼多多把消费者满意度放在第一位,因此对待假货是0容忍的态度”。

显然,“3岁孩子”比“0容忍”更具有流量和话题性。

而为什么要提到“3岁”,很显然会被骂啊,你都上市了,3亿人都在用,300亿美金的市值,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是找“年轻”的借口。猜测,当时的策略可能并不只是叫委,是希望把打假这个责任让其他电商平台的老大哥一起承担,所谓“捆绑”策略。

但从目前的结果来说,媒体抓着3岁不放,上了标题

 

4、交恶

不管拼多多做不做天猫模式,对于入驻平台的商家,应该是友好的态度。

截至目前,比较大的品牌中,创维和极米已经分别给拼多多发了声明,要求其下线涉及侵权的产品。昨天晚上,创维新品发布会之后的群访环节,媒体也十分关心创维和拼多多的微妙关系。

估计,如果不能拿出一个对待喜欢“蹭流量”商品的处理措施,不管是不是被安排的,估计还有更多的品牌要站出来“打假”,这肯定不是拼多多想看到的。

 

5、黑公关

其实在沟通会之前,昨天早上,拼多多先是以新闻发言人接受采访的形式,向外界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有黑公关在黑我!为下午的沟通会,做足了“铺垫”。

官方的口径是:“拼多多正在受到罕见的波次网络舆情攻击,并在网络上有专门的团队和人员在维护。对此,拼多多正在向国家互联网中心发起举报,详细材料在合适的时候也会向全社会公布。”

到底谁在抹黑拼多多,不好说,期待详实的证据,推波助澜肯定有。但拼多多公开这么说,看着很委屈,实际上,无法取得任何同情:你有问题,有人站出来质疑你,你就说有人黑你?这不是吴亦凡“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套路嘛……

此外,拼多多在电视媒体的巨额投放,刚刚上市暴涨40%的风口浪尖,当然还有业务模式本身,都是点燃公众情绪的“汽油”,如此大规模的并发,是某个公司或者其背后的水军供应商难以操盘的。

从小编的感受来看,我3个微信,有超过300个微信群吧,几乎所有的微信群都在讨论拼多多,自媒体喜欢追热点,拼多多就是自媒体眼里的大热点,不聊聊感觉都无法与时俱进了。连我都在几个群里和群友争辩起来。

但有意思的是,就连黄自己也承认,虽然遭遇如此大的负面舆情,但拼多多的流量和业务不减反增。

一群从来没买过拼多多的人,为拼多多操碎了心。

 

6、黑段子

借着黑公关继续说。以下是拼多多发言人指出的,一条通过编制搞笑段子来实现黑公关的行为。

“#拼多多上市#以下品牌恭祝拼多多成功美国上市:小米新品、松下新品、老于妈、粤利粤、雷碧、康帅傅、娃娃哈、大白免、太白兔、七匹狠、绿剪口香糖、可日可乐、必相印纸巾,帮宝造,abidas、adidiaos服饰(排名不分先后)。”

刷屏理论有一个“吐槽点”,即品牌要想进入用户的朋友圈,被大家讨论,就要制造段子,预埋吐槽点,让用户吐槽你的同时,帮助你二次传播,进而刷屏。

显然,黑公关也已经学会了这套,“黑段子”应运而生,携手“微信聊天对话截屏”和“微信10秒小视频”,成为危机刷屏的三把“利器”,所有公关都要小心了。

但还是上文的观点,到底哪些段子的竟品编的,还是好心网友的即兴创作,其实很难判断。个人的建议,品牌还是多想想红段子。

 

7、全员邮件

这也是典型的公关套路,发生在昨天上午。

估计拼多多的公关预计到黄峥下午无法到沟通会现场,所以专门把老板给全员发的邮件先发出来,以代表老板的态度。

这份邮件的标题是《坚持本分,即使是恶意的攻击,也要善意的解读》,黄峥表示:“一边倒的正面不是我们追求的,一边倒的负面也从来不是真实的拼多多”。邮件还透露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所有人一起期权锁定三年,继续埋头苦干”。

这份邮件写得水平,是昨天所有公关动作中,最好的,甚至比黄峥昨天自己亲自接手媒体群访要好,好在对复杂事件的清晰和客观认识。

以下为全员信全文:

刚刚和大家开完员工大会,讲完所有人一起期权锁定三年,继续埋头苦干,准备迎接关注,赞扬,诋毁甚至攻击。  没想到,第二天就来了。  来得如此强烈。在这里我想对大家说两句。  1,我们要团结,要坚信过去一起开创的模式。虽然今天离Costco + Disney 还很远,但过去的实践表明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前景。我们要坚信为最广大的消费者创造价值才有未来。  2,要坚持本分,面对质疑先求责于己,要拥抱公众和竞对的监督,忽略股价的波动,拿出钉钉子的精神,一个一个扎扎实实解决实际问题。  3,要消费者导向,不要竞争导向。面对纷至沓来的质疑,甚至扣帽子。我们自己不要慌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试图一蹴而就。不能竞争导向,别人指什么我们才做什么,要牢牢的抓住消费者导向,从消费者最最切身的利益点开始抓,开始改,持续的改。  大家聚在一起是缘分,能遇上拼多多是我们的幸运,要勇于承担起责任,持续承受质疑甚至冤枉。没有一个伟大的变革和创造会来得那么容易,那么显而易见。一边倒的正面不是我们追求的,一边倒的负面也从来不是真实的拼多多。  我们要扎到最最实处,埋头苦干,一点一滴地推动拼多多实实在在的进步。

 

一套组合拳下来,小编认为,拼多多的公关真的挺拼的,几乎把能用的招都用了一遍,虽然有些瑕疵,还有一个不足,就是陷入到了自己和对手一起挖得“山寨”大坑,无法自拔。

昨晚,拼多多股价一度大跌12%,最终收盘微涨0.40%。

好在,政府出面了。

今天早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已经要求上海市工商局约谈平台经营者……对媒体反映的以及消费者、商标权利人投诉举报的拼多多平台上销售山寨产品、傍名牌等问题,认真开展调查……

这第二场媒体沟通会,是肯定要开了。

 

作者:万能的大叔,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万能的大叔(ID:wannengdedashu)

]]>
深度解析:小米产品、运营的方法论 //www.f-o-p.com/90906.html Tue, 17 Jul 2018 08:56:44 +0000 //www.f-o-p.com/?p=90906 小米运营

 

向成功者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小米上市了,我自己本身也是一个米粉。想想多年前,我充值着我的信仰,用着索尼手机,直到我开始接触小米的第一款手机开始,到现在我已经购买了小米生态链的各种全家桶。除了米家智能家居41台设备在线,连家里的牙刷也用小米的,当然手机自然不在话下。

我是一个被小米“营销”了的人,而小米的营销如果用一个词总结就是:参与感

所以,本文将对小米的营销、运营进行一个较为完整的分析。

文章内容较长,为了保证阅读体验,先梳理一下结构:

首先,我将小米的营销结构总结为“网状营销结构”,同时与传统的“单向营销结构”进行了多个维度的对比;其次,提出一个“参与感模型”;最后,基于参与感模型,分别对小米的产品、社交传播渠道、用户关系链的营销运营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总结,其中涉及到了线上、线下活动运营;渠道运营;饥饿营销;社群UGC等10个相关的玩法。

小米的网状营销结构

如果你是小米的用户,你自然深有体会。即便你不是小米的用户,你也发现一个现象,你在电视等媒体上不怎么见得到小米。但并不是小米不做营销,小米的营销渠道主要集中在社交媒体渠道,包括:小米论坛、微博、今日头条微信、QQ空间(小米早期)。而在社交渠道上,小米一直提倡的“产品即营销”、“体验即营销”、“口碑即营销”。

先看一张图,这张图,我把它总结为“网状营销结构”,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用户。

好了,再来看一张图,这张图是很多传统企业的营销结构。我把它总结为“单向营销结构”。上层的节点是企业,下层的节点是用户。

这两张图一眼看过去就是完全不同的,网状营销结构是去中心化的。

接下来,我们通过6个维度来对小米网状营销结构与传统营销的单向营销结构做一个深入的对比。

首先,我们谈的第一个维度是注意力

也就是所谓的注意力经济。

传统的营销结构是一个单向的结构,企业通过广告触达用户。比如:电视广告、地铁站广告等等。

就拿看电视来说,请问,看电视遇到广告,你是换台呢?还是继续看广告?

其实最多的不是这两者,而是玩手机

在过去互联网还未普及时,电视是一个很重要的渠道,那时叫做单屏时代,而现在是多屏时代,有电视、有手机、有电脑、有PAD。

所以在传统的营销结构中,用户能放在你产品上的注意力就已经被压缩。但网状营销结构有所不同,用户并没有被动的被要求来看广告,用户是主动的。因为你身边的人都在讨论小米,那你就会主动去网上获取小米的信息,你会去主动的上小米论坛,关注小米微博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注意力全部是在小米上面的。所以说,注意力经济的变化,很重要一个点并不是屏多屏少,而是用户是被动接受你的产品广告,还是主动获取你的产品信息

其次,我们谈谈购买决策,购买决策其实经历了3个过程

(1)又要从过去说起,在我小的时候,那个时候物质是匮乏的,所以呢,如果你家里有台电视机,那就了不得了,因为那个年代的产品营销主打功能

也就是说,买了我这台电视机,你就可以在家里看电视了。只是单纯因为可以看电视这个功能,便会产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无需做过多的营销。

(2)再往后,物质逐渐开始满足,同样功能的产品的供应商开始多了起来,那么能够让消费者付费的是企业的品牌。同样是洗衣机,那么那时小天鹅就是名牌,大家都愿意买名牌。所以为了让自己的企业成为名牌要怎么做?

疯狂的在电视上打广告,因为那时还没智能手机。

(3)而今天,用户的购买决策是怎样的?

参与式消费

你的品牌声量再大,不代表就有好的销量,难道这段时间那篇写江小白的文章,不就是这样吗?

营销火遍大江南北,但就是销量上不去。前段时间京东618,我看了个数据,618当天,手机销量第一的是小米。

是因为小米手机的功能吗?

不是,是小米铺天盖地的刷广告吗?

不是,其实就是参与感,小米手机的MIUI,是小米用户共同参与而打造出来的。

再次,我们谈谈用户的感受

从单向营销结构来看,用户的感受其实就两种:

一种觉得企业把自己当做上帝,自己就是爷;一种就是企业一副高冷的态度,“穷逼”,爱买不买。

但是网状营销结构下,是怎样的?

两个字总结:朋友

因为在网状结构中,不会有企业填鸭式的向用户灌输铺天盖地的广告,用户第一次接触这个品牌,到购买这个品牌,其实说不定就是一个朋友的推荐。而用户可以通过各个社交媒体和朋友去讨论小米,去参加各种小米的活动 ,但是单向营销结构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再次,我们谈谈裂变

裂变意味着企业用户人数的提升。单向营销结构如何提升用户人数?

打广告,不停的打广告。

网状营销结构如何提升用户人数?

口碑,用户之间口口相传,我自己就是朋友推荐我买的小米,后来我也不断向我的朋友推荐小米的产品。

再次,我们谈谈效率

用户也就是流量对于企业来说,是企业存活下去的血液。单向营销结构有提到,用户的增长,需要不断通过广告投放来完成。但是网状结构的效率是几何式的增长。

今天企业有100个用户,他们每人带1个人,那么企业就有200个人。而200人,每人带1人,就有400人。从效率角度来对比,两个营销结构完全没有可比性,也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最后,我们谈谈成本

这里简单粗暴一点吧,不考虑人力成本。广告投放成本,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我们公司之前自己通过广告投放或者SEM,一个线索的成本已经几千块了,而网状营销结构呢?

0,哦,不好意思,我要严谨一点,新浪微博一年有5000块的认证费用,微信一年有300块的认证费用。

关于参与感模型

网状营销结构是一个框架,而这个框架是为了支撑一个模型,即参与感模型。通过小米的网状营销结构,提升用户的参与感,这是小米营销制胜的法宝。

在分享参与感模型前,我其实想先分享的是企业为何需要用户有参与感?

在消费心理学中,人会存在一种认知失调,当用户在某个品牌下投入了行动,那么他们就会觉得这个品牌的产品更有价值。例如:宜家,家具要拉回家自己组装,所以虽然便宜,但很多人搬家都舍不得扔,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家具有价值。

接下来,如何提升用户的参与感?

来参考一个参与感模型:

其实创造用户对品牌的参与感,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征求用户的意见。

当然除了征求用户意见有没有其他可以让用户归属感更强的方法?

方法1:征求用户意见,可以给用户参与感,但是强度较低。

小米的做法:这种参与感小米当然有,难道小米论坛里的各种问题反馈不是在做这个事情吗?

方法2:更强一步的是让用户给予品牌一些协助

小米的做法:小米当然也有,MIUI的开发版,就是这样。我想小米的粉丝很多都是愿意通过刷机刷到MIUI的开发版的,然后尝试新鲜功能,帮助小米发现开发版的BUG。

方法3:再强一步是品牌和用户共同创造

小米的做法:MIUI依然符合,有用户反馈的BUG,有用户提的需求,汇集起来就是用户和小米工程师一起完成的MIUI。

方法4:最强的是用户全权自己创造,品牌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

小米的做法:终极的参与感,小米还是有,只是并不是所有用户都可以全权自己创造,小米生态链,难道不属于全权自己创造吗?

10个小米玩法全解析,帮你提升用户参与感

了解了小米的营销结构,了解了参与感模型。接下来,我们一一拆招,看看小米是如何玩转参与感的。

先从小米的产品层面来看看,如何提升用户参与感

玩法1:橙色星期五

橙色星期五其实是一种产品迭代的方式,但是这和我们一般常见的产品迭代方式不太一样,就是在这个产品的迭代过程中,用户是一直参与其中的,可谓是用户、小米产品经理、小米工程师的0距离接触

小米会通过 MIUI 论坛收集反馈用户针对 MIUI 开发版的需求和 BUG 反馈。而小米则每周五发布一个开发版的更新,供用户升级。

玩法2:工程师泡论坛

在我以往的经历中,我发现小米的产品开发模式有个很特殊的地方。一般的企业,都是产品经理负责面对用户,来挖掘,收集用户需求,然后做产品方案,进行产品迭代。而工程师们是不对外的,用户可以说是感知不到工程师的存在。

但小米,我听说工程师有规定,必须每天在MIUI论坛上泡1个小时,这点我觉得对我触动蛮大。因为工程师泡论坛的行为,对于用户和工程师来说都是一种激励。

对工程师来说:

如果工程师不去面对客户,就会经常出现工程师和产品经理撕逼的段子。同时工程师没有成就感,他不知道他研发的产品在市场上到底是怎样的。而一旦工程师面对客户,他对于BUG会有一种紧迫感,会去及时的修复BUG,会对需求有一种重视,知道这是用户真实的需求,而不是产品经理拍脑袋拍出来的。

同时对每一个版本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因为他们看得到自己研发的产品有多少用户在深度的参与其中。

对于用户来说:

一般企业用户都是只可以和客服,或者销售接触,而小米,用户可以和研发自己所用产品的工程师接触。他们可以向工程师直接提意见,反馈问题。

这对于和客服反馈问题来说,不仅仅提升的是效率,更提升的是参与感。

玩法3:产品定位:为发烧而生

小米的产品定位有句slogan:为发烧而生。

当然这不只是句口号,有一个微妙的地方做一下对比:玩手机 VS 用手机。你会发现,只要提到发烧这个词,无论是摄影,还是HIFI,只要是发烧,就是玩,而不是用。

例如:HIFI,如果叫做用耳机,那人人都会用,大家各自听各自的。但如果是玩耳机,就是HIFI,大家会讨论各种线材,播放器,功放等等问题。

发烧会产生玩,玩会产生社交,社交的过程会产生无数的参与感。

玩法4:产品的仪式感

小米做过一个很能提升产品仪式感的事情,大概是2013年的时候,小米推出了一个微电影,我专门去爱奇艺翻到了这部微电影,叫做“100个梦想的赞助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搜索)电影的内容是在讲一个追求梦想的赛车手,他立志赢得比赛的故事。

而所谓的100个梦想赞助商,其实是小米的前100个用户,而这就是小米MIUI第一个测试版本的用户量,就100个。

微电影讲了一个励志的故事。但MIUI的第一个正式版可谓是给足了这100人的仪式感——开机首页是他们在 MIUI 论坛的昵称。

而100人经过1年,用户增长到了50万。所以,这个微电影活动给这100用户带去了仪式感和参与感,同时也增加了核心种子用户的粘性和留存

所以,这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产品在很早期时,产品应该和用户在一起,一起成长,让用户参与进来,然后通过一些活动策划,给予他们仪式感。

玩法5:饥饿营销

先看图,再说话。

当然这是一个段子,我们排开小米供应链能力不谈。人们觉得雷军在耍猴,是因为人们在表达小米饥饿营销时,抢不到手机的不满。但恰好是这份不满,代表小米的饥饿营销成功了。

饥饿营销本身,就是制造供不应求的氛围,让用户有一种迫不及待想要拥有的感觉,从而让用户产生紧张的心理。通俗说,就是限购。

但是不是说每个企业做饥饿营销都有效?

不是。饥饿营销对于小米来说成功了,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到小米的饥饿营销是一个组合的玩法。

这个组合总结为:小米的饥饿营销组合:F码 + 粉丝 + 饥饿营销

F码全称是Friend码,也就是朋友码。

F码用途:所谓的饥饿营销对有F码的用户完全不适用,因为F码可以不用排队,直接购买。F码获取途径:老用户可以获得小米赠送的F码,并且可以转赠,其他用户参与小米社交渠道的互动有机会获得。F码的运营目的:当我们了解了小米的F码后,其实可以发现,用户为了尽快购得新产品,就必须去到处要F码。而在寻找F码的过程中,就会和老用户产生互动。而在这个互动中,其实是一次口碑的传播。

通俗的说,网状营销结构,小米不花钱就可以让用户给用户打广告。所以,因为互动的产生,用户的活跃也会得到提升。

网状结构的饥饿感传播:刚刚有提到,饥饿营销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做,如果单纯做饥饿营销,可能企业就饿死了,饥饿营销最终是要和粉丝结合在一起来做。

小米有一个庞大的粉丝群体,并且这个粉丝群体是一个网状营销结构。所以,借助F码这种介质,饥饿营销的稀缺感、紧张感,以及可以购得新品的优越感,会在这个网状结构中传播。并且传播效率异常惊人,因为每一个粉丝都会成为一个传播节点。

而到处寻找F码,并抢购新品,这本身也是一种用户参与感。因为用户不是说有钱就买得到,用户要和别的用户互动,得主动向他们要F码,这就是一种购买前的行动。

从小米的社交媒体渠道,来对参与感进行一些分析

目前小米的社交媒体渠道,主要有:MIUI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早些年QQ空间也是一个主要的渠道。

在对以上社交渠道一一展开来分析之前,我们先对这些渠道进行一个对比。

MIUI论坛:

用户群:资深发烧用户、老用户。优点:网状结构,用户是一对多的,所以传播效率更高,内容完整,可以发一些完整的刷ROM教程之类的。缺点:时效性不如微博。小米在该渠道做什么:沉底早些年的老用户,做产品等的需求,BUG反馈(老米粉都在这里)。

微博、今日头条:

用户群:普通用户(包含潜在用户);优点:网状结构,用户是一对多的,所以传播效率更高,时效性较高;缺点:用户之前是弱关系,彼此之前并不认识。内容碎片化;小米在该渠道做什么:产品宣传、事件营销活动营销

微信公众号

用户群:需要做服务的用户;优点:用户是强关系,彼此之前都是朋友;缺点:非网状结构,无法高效传播;小米在该渠道做什么:以服务号的形式做用户服务。

QQ空间:

用户群:普通用户(包含潜在用户);优点:网状结构,用户是一对多的,所以传播效率更高。时效性较高,用户是强关系;缺点:渠道现在没落了;小米在该渠道做什么:产品首发(现在没做了)。

下面对各个渠道小米如何提升参与感,来进行一一分析。

玩法6:老用户的聚会

最近小米在MIUI论坛上有一个“橙色跑”的活动,这个活动其实并不是第一天搞,它来源于小米的爆米花活动。爆米花活动其实就是用户的一个聚会,不推销产品,只是用户聚在一起玩。

先来看下活动截图:

活动投放渠道:MIUI论坛

活动玩法:线上+线下。

线上的玩法是:下载小米运动,累计跑步多少天,可以获得勋章以及奖励。线下玩法是:其实就是一个趣味跑步游戏,最终可以赢得一些小米生态链的奖品。

活动参与用户:小米发烧友用户,小米老用户,因为这个活动只是在MIUI论坛投放。

活动分析: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可以看到小米的活动做了如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个主题就是好玩,健康;不推销产品,很多品牌的活动其实都是有销售目的在里面; 一个由品牌发起的用户聚会,从而增加用户粘性,增加用户之间的互动。

以前大家在线上互动,活动把大家组织到线下来互动,一起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什么?大家可能会聊的话题是什么?

首先这批用户都是小米发烧友,有机会聚在了一起,难道他们讨论的话题不应该是小米产品的什么新玩法?什么刷机宝典之类的吗?

所以,小米提供用户聚会,口碑在用户间自行传播。

玩法7:制造话题引发互动

小米在微博和今日头条上的号有很多,除了小米公司以外,其他小米手机、MIUI等都是在制造话题。

接下来,我们以小米手机为例,对微博渠道的玩法进行一个总结:

平均每天发微博数:4~6条,一天这个数量,可能会被认为没有存在感了。但其实恰好相反,发太多,对关注的粉丝是一种打扰。

微博内容:我对小米手机微博内容进行了研究,我发现有一个通用的公式:热点+抽奖。

热点是为了来制造话题,引发粉丝互动,互动本身就是一种参与;抽奖是为了激励用户转化微博。

为什么蹭热点很重要,因为没有热点只有抽奖,那么就不存在互动,大家抽完奖走人。上面已经无数次提到小米的网状营销结构,如果没有互动,就浪费了这个网状结构,而一旦产生互动,就会将口碑类似于病毒营销一样,在这张“网”中迅速传播。

接下来,放几张图给大家看下小米手机微博在怎么玩。我也是这张“网”中的一员,所以,打个广告, 大家可以微博关注下小米。

玩法8:微信上的互动玩法

小米的渠道,我们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微博是一个网状结构,所以需要用热点来制造话题,但微信不是网状结构。所以,制造互动的方法会和微博有些不同。并且微信是服务号,本身也向用户提供相关售后服务。

微信的互动玩法:如果总结微信的互动玩法就是:基于产品的互动

我看了小米 6x 和 Max 3 的推文互动方式都是类似的。留言区留言,或者参加投票,然后可以参加抽奖。但我发现了一个细节,留言区置顶的竟然是小米的工程师。这也是我们在方法2中提到的,小米的工程师要泡在相关社交渠道上面面对客户。

下面截几张图看一下这两款手机的互动玩法:

玩法9:电商的年度大促-米粉节

天猫有双11,京东有618,小米自己在自己的电商平台,叫做4.6米粉节。只是这个节日比较特殊,因为4.6是小米公司成立的日期。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下米粉节到底是怎么来玩的。

(1)活动合作:

今年的米粉节与《奇葩说》合作,官网推出了几位知名辩手对应的小米产品。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喜欢”按钮收藏,也可以直接下单,都是立减XX元。

(2)粗暴的玩法:

天猫双11后,经常有人反馈有些产品并没有怎么优惠,那么小米就是真优惠。手机直接降价200元,电视直接降100元,部分智能家居直接降100。没有很多双11的套路,就是真便宜。这也会米粉节的设计初衷吧:回馈米粉。

整点抢劵:劵属于满减劵,适用于全品类。每天10点/14点/20点整点开抢。分别有3种满减劵:消费满500可用30元;满999可用100元;满1999可用180元。

限时5折限量秒杀:0点、10点、12点、18点、20点5个场次,爆款的一些产品可以直接5折秒杀。

(3)总结分析:

我自己也参加了今年的米粉节,去到小米商城上面看了一下,是真的便宜。所以,从米粉节来看,没有什么太多的套路,没有那些看不懂的规则。

从双11的一些案例来讲,这无非是给用户制造一种很便宜,很划算的感觉。然后因为很容易被抢光,在那种捡到便宜的感觉之上又叠加了一份买买买,不买损失1个亿的损失感。但是米粉节,同样遵循这个规律:便宜的感觉+损失感,这是电商大促不变的核心。

只是在米粉节中,我们看到了多一份的是真诚,是真便宜,简单粗暴,没有那么多故意复杂化的规则来迷惑用户,这是值得很多电商平台借鉴的。

最后,我们从小米的用户关系链做一下分析

如果说小米的产品是核心的血液,那么社交渠道就是支撑小米的骨骼与肌肉,而用户的关系链才是真正让小米活起来的生命,最后一个玩法来和大家分享用户关系链。

玩法10:MIUI论坛是米粉的生命之源

《道德经》第七章说: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我觉得这不仅仅是自然规律,也是商业规律。淘宝养育了无数人,包括卖家、模特、网店装修、物流、客服等等,所以长久。社群能够培育出意见领袖,所以社群长久。小米的MIUI论坛,能够产出米粉圈子的KOL,所以小米长久。

(1)小米用户的结构:

我们先来看一下小米所有用户的一个结构,这个结构,其实就2层。

第一层:小米的普通用户,或者潜在用户,甚至也夹杂着其他品牌的水军,也就是所谓的米黑。第二层:MIUI用户,这类用户有这样几个标签:老用户、发烧友、刷机狂魔、忠诚度高。

所以,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在微博,头条等关注小米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是小米潜在用户了,如果有一天你开始上MIUI论坛了,那我敢保证,不说你家里有小米全家桶,但至少你有小米手机,而且你的忠诚度较高。

普通用户其实是一批忠诚度一般的用户,这类用户可能也会买 iPhone,也会买华为等等,所以,这类用户中很难产生在米粉圈有影响力的KOL,但MIUI论坛可以。

(2)MIUI用户结构: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MIUI论坛的用户结构,这个结构,分为6层。

第一层:就是注册进入MIUI论坛的用户。第二层:是认证用户,这里你得上传一个头像,代表你不是只是注册了一个账号而已。第三层:VIP用户,VIP用户需要通过签到和一套任务系统来提升级别。总共有9个等级。不同的等级会享有不同的福利。第四层:小组用户,进入小组的用户也是VIP用户,但是进入小组后,用户进行了一个细分。有进入小米手机摄影组的,有进入刷机组的等等。第五层:出KOL的地方,资深用户,这里的用户在各个小组不断进行UGC,从而建立了在这个小组领域的影响力。第六层:版主。

这个6层的结构,通过上图看似是一个单向的结构,其实不然,再看一下文章开始那张图:

其实MIUI论坛的6层用户结构,恰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

而在这个网状结构中,通过第5层的KOL资深用户在各自领域的辐射,向外界传播口碑。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领域的用户都有不断的互动交流,MIUI的版本某个功能也许来源于刷机小组的用户需求,相机功能的优化可能来源于摄影小组的用户需求或者BUG反馈。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一起塑造了小米的产品,这就是小米的参与感。

小结

小米的营销方法,其实可以总结为:

1个结构,即网状营销结构,这个结构下产品、体验是核心。通过这个结构,口碑可以在这个结构下高效的传播;1个模型,即参与感模型,用户之所以能够传播这个品牌,是因为小米的产品,乃至小米的品牌是在用户的共同参与下而打造的;10个玩法,通过产品的迭代方法让用户深度参与其中,通过各个渠道的运营,不同渠道有不同定位,但宗旨都是把用户聚在一起,增加互动,提升参与感,传播口碑。通过MIUI的用户结构,保证了网状营销结构的有效传播,各个KOL在其各自的领域创造内容、影响用户、传播口碑、提升参与感。

 

作者:祁杰,授权青瓜传媒发布。

来源:2分钟营销

]]>